公务员的监督

2024-10-20

公务员的监督(共5篇)

公务员的监督 篇1

伴随着全球性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实施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 以其公开性、透明性及其超前预见性, 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杜绝和惩治公务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一种常用手段, 作为“阳光法案”和“终端反腐利器”, 成为国际社会监督公务员廉洁从政的普遍做法。在我国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 推进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 越来越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近年来, 我国新疆阿尔泰、浙江慈溪、广东等部分地区相继对公务员财产申报与公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表示, 要“推行新提任公务员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要扎实有效地推进, 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强力推进, 需要纪检、组织、金融、地产、车管等部门鼎力配合, 需要民众的积极支持与共同参与, 稳步地加以探索和研究, 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一、进行顶层设计, 在试点和实践的基础上做好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的制度设计

目前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 从中央到地方都还在进一步试点探索阶段。要根据发展需要和群众呼声, 结合试点经验, 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做出科学规划和设计。

1.准确区分公务员合法收入、非法收入、不明来源、继承和偶然所得巨额财产, 并做出严格的概念和内涵设定。特别要对非法收入、不明来源巨额财产的调查和核实做出制度规定, 以确保对不当申报行为及时准确地做出党纪政纪处理, 能够对涉嫌违法犯罪财产、贪污贿赂行为依法给予查处。

2.尽快建立财产信息查询等规章制度。要建立公务员的财产信息查询系统, 通过登录该系统, 及时了解公务员的房产、车辆、股票、期货及银行存款等信息, 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务员身份信息准确法定制、金融实名制、不动产登记制、境外 (或居住地外) 财产核实制等相关制度规定。

3.推进制度的法制化。要通过立法明确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处理和惩戒的措施和办法, 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最大限度地保障其稳定性和有效性。特别是要重点推进目前我国现行的《关于党政机关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 (试行) 》等财产申报规定进入法制化程序, 使其具有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4.引导相关领域和部门的联动配合。充分发挥纪检、组织部门的主体作用, 协调财政、人事、房管、建设等部门共同参与, 联合房地产、金融、车管等领域信息共享,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信息交流沟通, 形成财产监管的强大合力。同时, 要认真总结经验, 针对财产申报公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及时研究新的对策和办法, 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通过政治决断、公众参与和渐进式建设, 减少社会阻力和社会震荡

推进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 加强制度反腐的效力, 实现基层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有效对接, 需要全社会公众高效、深层次、全方位地参与。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核心领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可通过召开各级各类公务员学习会、印制宣传画、分发相关法律法规小册子等方式, 大力宣传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党员干部本身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的认识。

2.引导公务员率先垂范。要大力支持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 科学作出有利于推动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工作部署和决策, 致力于从高层进行推动。特别是要突出公务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定层级和区域内的公务员要率先申报和公示家庭财产, 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取信于下级, 从而实现财产申报公开与监督的上行下效。

3.科学引导人民群众的参与。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拓展公众参与平台, 保护公众参与热情, 听取并吸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在政策法规的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让社会公众能够全程监督。对那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呼声的制度规定, 要注意了解民心、听取民声、吸纳和集中民智, 依循民意和凭借民力加以逐步完善。

4.清除“反腐妨碍经济增长”等荒谬论调, 为公众积极参与反腐斗争排除思想认识障碍。通过经济的历史发展和鲜活的社会实践, 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反腐倡廉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等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一部分人囿于自己狭隘的小圈子和利益, 看不到超额不当得利行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团结的严重破坏, 错误地将一些贪污腐败的所谓“能人”和官员当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社会顽症的根源要有清醒认识, 全力排除超额不当得利行为在加大国家治理成本、弱化社会发展活力、影响经济稳健持久增长等方面的负面效应。

5.要用科学合理、严格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 有效破除“为官不为”恶习。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管人制度, 为公众积极参与反腐斗争排除制度障碍。不断激发公众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热情和活力, 将那些“不干事不出事”的“安稳官”、恶化党群干群关系的“贪官”、损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劣官”彻底予以清除。

三、坚持法制化道路, 着力营造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的良好法制环境

要弘扬法治精神, 尊重上位法规定, 尤其对于不申报、不及时申报、瞒报、漏报的行为, 当处理依据和处理的方法、方式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相冲突时, 要在不违背现有法律的基础上, 制定出详细的惩戒措施和办法。

1.在条件成熟时出台《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法》。腐败分子大多以获取超额不当得利为主要目的, 抓住国家推动不动产登记的有利条件, 发挥财产申报制度预防腐败的基础性、预置性和根本性作用, 积极推进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对国家公务员特别是公务员及其配偶子女的动态管理, 重点监控他们的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是否移居国境外等情况。

2.制定《政务公开法》, 更好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动完善治理腐败制度, 严密遏制和防范腐败的“制度笼子”, 实现治理腐败的根本目的。反腐败既要靠人, 也要靠制度, 更需要制度的支撑和创新。反腐败要靠法治, 关键是要制定《政务公开法》, 积极推动完善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 切实解决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的公开问题。同时, 财产申报制度的关键就是公开, 在推进宏观层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同时, 需要进一步加固并完善“治理制度补丁”。

3.健全完善“申报公开制度”的立法程序和主要内容。建议在《物权法 (草案) 》第四条“物权应当公示”之后, 增列一款 (作为第二款) :“国家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及其配偶、子女的财产, 包括全部不动产和动产, 实行申报和公开的制度, 具体内容由单行法律规定。”在《物权法》正式通过并公开后, 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尽快制定关于建立“申报公开制度”的单行法律, 颁布实施。申报和公开财产主体的范围, 于公务员的范围和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范围, 应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来划定。凡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均应申报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财产, 而不只是本人的财产。这是由于公务员与其配偶的财产难以分清, 而且我国广泛存在着“老子大官儿大款”的现象, 往往由子女直接间接利用公务员的权力谋取私利。如果不同时申报和公开其配偶和子女的财产, 这一法律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4.确立适应具体国情的申报、公开财产的时间和方式。单行法律对于申报的程序, 特别是有关机关向社会公开的时间和方式, 要做出切实的规定。严格实行金融实名制和不动产实名制, 防止化名隐匿财产。规定严格的监督办法, 凡是申报人拒不申报或申报不实的, 给以政纪、党纪处分, 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有关机关不依法向社会公开的, 也要对机关负责人加以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

四、科学准确定位, 以改革的精神稳妥、有序地推进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工作

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对反腐倡廉、建立廉洁政治具有决定性意义, 同时也涉及公务员的切身利益, 牵扯面很广。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时, 全会《决定》明确表示, 要“推行新提任公务员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为建立这一备受关注的制度, 提供了顶层设计, 规划了实现路径。同时, 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同时也要确保稳妥有序地进行。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先行先试, 坚持从试点工作做起, 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破解矛盾, 然后再逐步扩大实践面。

1.从财产申报工作做起。认真研究和确定申报的主体范围、具体内容、具体形式, 同时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和工作范围, 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 分步、有序、稳步地开展工作。

2.稳步推进公示工作。在做好申报工作的基础上, 科学规划和推进公示工作, 可首先在单位或区域内尝试公开, 逐步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按照中央要求从新提拔和拟任的公务员抓起, 在新提拔和拟任的公务员任用前, 进行个人财产的主动申报和组织的核查公开。需要注意的是, 在任何公开状态下, 都要密切关注社会反映, 关注舆情导向, 防止网络等新兴媒体就某些人和事过度炒作。在公示环节上, 可以适度缩小范围, 但一些重要岗位, 特别是党政部门处于主要领导岗位上的公务员和拟提拔任用的公务员, 其财产申报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公示。这样, 不仅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对重要公务员的公权力进行监督, 还可以对其他公务员产生重要的震慑作用。

3.充分发挥纪检、组织人事部门的联动监管作用, 及时对公务员申报的财产跟踪核实, 及时关注公务员财产变化情况。同时, 要敢于依据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 对抗拒不报、谎报瞒报的行为做出严肃处理。对来源不明、数额巨大、与收入有明显差距的财产开展调查, 对当事人做出严厉惩处。还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创新。尤其要针对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财产来源等现实问题实事求是地开展理论研究, 用于指导我国的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实施。

公务员的监督 篇2

10711216张红霞

摘 要:近年来,,群众网络上发贴反映腐败问题,成为纪委重要信息来源,在很短的时间内,像雷政富、李春城、梁道行、吕英明、陈弘平等各省、市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体现了网络反腐的强大功效。反腐不是一场战役,更不是一次运动,“零敲碎打”式的反腐模式或许在某个事件上具备一定优势,但要从长远的角度解决腐败问题,就需要网络与制度的有机结合。要减少网络反腐的误伤几率,消解网络反腐弊端,一方面靠的是网络的不断自我净化,但另一方面,则需要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上对网络反腐进行制度保障。

关键字:网络反腐公务员管理监督舆论法制

反腐败已经成为民众关心的头号大事,互联网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参与渠道。网络反腐之所以如此盛行,其中归纳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首先,声势浩大。群众依靠互联网,在网上发贴子、发微薄举报贪腐,加上成千上万网民的转载,引起网络舆论的强大观注,造成集聚效应,很容易让政府或纪委找到关注点,往往一查就底,给腐败分子强大的舆论心理压力。其次是便捷性。现在的互联网如此普及,群众上网成家常便饭,网民将举报信或腐败证据公布在网上相当方便快捷。纪委也容易直接找到线索。最重要的是,它能很好的保障了举报人的人身安全,让知情人更好的检举腐败等恶劣问题,无太多的后顾之忧。而以往的举报途径,要么打举报电话,要么写信,还有就是直接到纪委揭发检举,这样很容易造成举报人身份暴露,易遭到腐败分子的打击报复。通过网络反腐,避免了暴露身份的接触,相对程度上保障了举报人的人身安全。

但网络反腐的弊端方面也同样不容小觑。例如,忽视了传统手段,网络反腐败只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手段,是新兴手段,也不是包铲除腐败的灵丹妙药。而腐败的多发性、群体性、隐弊性特征明显,网络反腐只是其中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多管齐下,从宣传教育、机制体制、惩治力度上多面考虑,让反腐败不断提升实效。同时,这易造成政府疲于应付。网络的舆论造势,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眼球。网络上的反腐败举报,有些是出于公心,而有的可能出于泄愤,而网站却不管内容是否属实,只要利于网站点击率和网站投资商盈利的,都会公之于众,这样造成了一些举报本不是实事的情况下,因网民的大量点击、评论、转载而迫使政府或纪委不得不出面查案,而一但查,却又子虚乌有,让政府或纪委在平息网民舆论上面临巨大压力,严重挫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说到底,过度依赖网络反腐,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有更为流畅透明的监督方式,更为迅捷有力的反腐渠道,网络反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引起公众的狂欢。要想缓解这样的无奈,还需尽早促成制度的完善。因此,完善反腐机制,加强公务员的管理势在必行。而网络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补充,网络狂欢在加剧信任危机,也应引起警惕,“如果没有制度反腐,微博反腐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这些腐败不仅是个人作风问题,更是我国现代公务员监督体制的重大失误。一是保障体制不健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监督机制由权利、义务、处分、回避、申诉控告、法律责任管理构成。公务员权益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公务员的申诉控告缺乏适当的救济渠道和有效处理机制。二是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提拔、轻管理、弱监督”的不良倾向,加之监督滞后,缺少事前监督等问题,公务员犯罪或犯法成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大多数是群众举报或者查办其他案件牵带出来而获得线索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干部监督的软弱乏力。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的监督大多是等问题出来以后,再去介入,后发制人,有些事后已无法弥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监督成了“事后诸葛亮”。三是监督的思想滞后、依法监督观念薄弱。现在,我们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

制下的行政管理办法来搞监督,工作缺乏主动性,主要是应付上级部署的工作,发挥事后查处的功能,依法监督观念不强,监督缺乏经常性、统一性和一贯性。这里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四是监督不细,导致执法困难。一个有效的法律法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制定,二是执行,三是监督。没有相应的惩罚规定和措施,它的约束力是相当有限的。同样的道理,在司法方面,也存在大量的“模糊”的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导致监督不力的重要因素。

规范网络反腐,加强公务员的管理的监督,完善反腐制度是重中之重。随着网络反腐“双轨”运行的深入,许多新问题表现出来。比如,如何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加快网络反腐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怎样保证民间网络反腐的规范化及其相关的法律保障与制约,怎样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等等,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网络反腐更加有效深入地开展下去。

(一)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加快网络反腐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增强政府网站的反腐效能。公众的参与是建立在知情基础上的,设立透明网站,公开信息,让公众知情才更有利于监督。在网络反腐这一平台上,政府网站的透明度不高,对接到的举报信有时不能及时答复,许多举报又如石沉大海,不能令人满意。政府应多设立一些透明网站,以利于公众的参与。这方面可以借鉴巴西的经验。同时要加快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使网络反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建立举报受理记录制度,谁受理的,哪些人知情都要记录在案,将举报人的信息控制在小范围内,为追踪问责奠定基础。健全和完善涉密追究制度,只有有效地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实名举报才会多起来。

(二)建立完善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虽然限制了官员的隐私权,但它可以促进政府公职人员的廉洁自律,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所以是合理的。并且财产申报应该是公开的,它赋予的是全国人民的最大的知情权和政府有关官员的最少的隐私权。财产申报后如果不公开、不接受人民的监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所以,财产申报的结果应该以一定的措施加以公开,接受社会、人民的监督。

(三)建立媒体与监控机构跟踪、联动机制。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公开性、快捷性的特点,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揭露。对典型的腐败现象要适当适时予以公开曝光,以儆效尤,不断营造监督制约权力的社会氛围,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分子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加大媒体曝光力度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司法机关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关系。

(四)完善法制和程序规则。要把不同权力形式通过法律和规章确定下来,纳入法制化、程序化轨道,保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通过组织立法、程序立法来明确国家机关的法定权限和相应的程序规则,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监督机制的法律体系,使每个监督环节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对互联网络进行科学监管的关键所在,也是网络反腐倡廉建设能够健康发展的保证。

(五)明确制约和监督的重点所在。要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制约和监督。同时,还要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运行、国有资产和金融的监督或监管。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执纪力度和执纪执法监督,使任何违纪、违法犯罪行为都能够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制裁。坚决刹住贪污、受贿、腐败之风,要从快从重从严,对一些情节特别严重的腐败分子,要给予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坚决防止和纠正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干扰执法、以法代刑等现象,切实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执纪执法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确保纪检、监察部门依规依法严格办案,保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审判和检察,通过严格的执纪执法,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六)充分发挥各制约和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制约和监督的整体效能。保障公民权,给民间网络反腐以法律规制。举报是公民的权利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规范与管理,网络也会为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所用,弄得是是非非真假难辨,甚至造谣生事,平添一些混乱。人们常说网络是柄双刃剑,掌握不好,也会有负作用,这在用以反腐时也存在。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举报的规范和引导,尽快出台举报法,加强对民间网站的管理。应当努力实现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新兴网络的正面作用,使网络反腐在法律规制下运行。应该为民间反腐提供制度化出口,使民间反腐不至于走向盲目,也使现有反腐机制在民间资源配合下,更有效地清除腐败。近年,韩国为了应对腐败日益严重的趋势,成立了颇具特色的民间反腐败组织,与市民、企业、政府和透明国际已经开始形成一个反腐败网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或许值得我们借鉴。政府网络反腐需要制度与程序的建设,民间网络反腐更需要法律的支持。政府应扮演制定法律与法规的角色,引导民间反腐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有序进行。民间网络反腐是一种舆论监督,在宪法与法律的规制下,应该有它的独立性与自由性。

国内外公务员监督比较及启示 篇3

关键词:公务员;监督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D5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15-02

公务员的监督,是指依法享有监督权的监督主体,通过法定方式和程序对公务员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综合管理的活动过程。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公共权力,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在我国现阶段,对公务员的监督还存在许多问题。仅2010年里就有11名省部级高官被判刑,这些重大腐败案件所反映出的是我国公务员监督体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那些比较廉洁的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监督体系将会对我国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务员监督体系有所裨益。

一、国内外公务员监督考察

根据国际透明组织的资料,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政府的廉洁得分都比较靠前,下面就这三个地区的行政监察体系做以比较。

澳大利亚监察专员公署隶属于联邦政府,澳大利亚联邦监察专员公署成立于1977年,其主要职责是接受公众对政府不当和不良行为的投诉,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正。监察专员公署地位独立,不对任何政党、个人负责。对公务员监督管理的主要做法:一是重视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首先是通过立法把公务员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律形式规范起来;其次是通过程序来保证公平价值观的实现。二是重视对公务员的廉政教育。联邦公务员管理委员会十分重视对全体公务员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他们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诚实,尊重法律,服从法律。三是重视对公务员的监督。在每个联邦机构,联邦公务员管理委员会都会派出专人了解核实高级公务员的工作情况。公务员管理委员会对被举报的公务员有权进行调查,如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属实,有权劝其辞职或将其辞退;如果发现违反法律,就将有关材料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中国香港于1974年2月15日成立了专职的反腐倡廉机构—“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简称廉政公署或者廉署,该机构是根据《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1974)》设立的。廉政公署直属港督管理,是一个不受任何政府部门管辖的独立机构,从制度上排除了其他机构的干预与制约,对于遏止公务员腐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廉政公署的工作主要分三个部分,即调查、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对抗贪污。这三个任务分别由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和社区关系处负责,行政工作则由行政总部负责。执行处是廉政公署的调查部门,负责案件的投诉、调查等,是廉政公署最大的部门。防止贪污处负责审查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的工作常规和程序,以找出及堵塞潜在的贪污漏洞。

新加坡是个商业社会,为防止公务员利用公权为个人牟取私利,政府制定了《反贪污法》和《没收非法所得》、《公务员守则和纪律条例》等规定详细具体而又严厉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这些法律规定不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且符合工作实际,同时也减轻了对贪腐案件的调查难度,使得这些法令更具有威慑性的惩罚力度。新加坡实行的是侦控分立的肃贪体制,贪污调查局负责调查或侦查,检察署只负责起诉,这种制度上的设计,客观上保证了两个机构能够秉公执法,不受外界干预。新加坡公务员要受到纵横监督体系的监督:贪污调查局和公共服务委员会。前者不但是行政机构,也是执法机构。贪污调查局权重效高,为保持公务员的廉洁,法律授予它许多的特权,对触犯法律的公务员有权进行调查和逮捕。横向监督机制主要是专门设立的和公众对话的机构。公众对公务员的服务有意见时都可向其举报反映。后者有权对公务员的出勤、失职等不当行为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甚至除名。

二、我国公务员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1.监督主体太多

从我国当前的公务员监督体系来看,不管是行政系统内的监督,还是行政系统外的监督,监督者和监督系统都比较多,主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指:各级党的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审计机关,外部监督主要指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等等。在这些监督主体中,党的监督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相对其他监督主体更具有权威性。可在实际监督活动中,由于客观实际往往存在着监督不到位的情况,最终导致监督系统在公务员腐败问题上,很多时候只能起到“事发查处”的作用,而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功能却被弱化。

2.监督法规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公务员相关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在监督方面的法律明显还不足。这就造成在我国当前的监督中,尚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大部分监督条文都是条例规定,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给监督主体的行为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导致监督效能低下。同时我国现有的监督漏洞较多,造成防范不到位、对腐败行为的监督难、调查取证难等社会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监督体制存在着执法程序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3.被监督者权力过大

在我国现阶段,服务型政府正在逐步建立过程中,大部分政府都还是全能型政府,这就使得公务员手中的权力较大较多,而监督主体还没有法律上的独立地位,处处受到制约,不能够充分行使监督权力。使得权力难以制衡,使监督不能够落到实处。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借鉴国外和地区公务员监督的经验,改革完善现有监督系统,积极推进监督民主化、法制化、公开化建设,才能使监督系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纯洁高效。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监督体系的建议

1.从宣传教育入手,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拒腐防腐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内因,应该通过经常性长期性的思想教育,使国家公务员增强拒腐防腐的能力,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政治上的坚定性,构建反腐防变的思想长城。通过教育,使全体公务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公务员牢记自身肩负的使命及自身形象的示范导向作用,不断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对照,同时公务员自觉按照道德规范、纪律和法律规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确保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

2.保证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独立

国外反腐败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确保反腐成功,就必须建立起完全独立可靠的反腐监督机构,反腐监督机构应有明确的职责和独立办案的权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2条规定:“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根据这一规定,行政监察机关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是各级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是管理行政监察事务的行政机关。而我国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行政监察的职能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所以有必要将行政监察机关从目前的行政系统中划分出来单独设立,成为由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从体制上和法律上保证行政监察机构独立自主地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对改变目前监察机关地位不高,监察权处处受到干扰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3.提高政府行政机关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扩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途径,特别是要建立制度化的民众参与决策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化建设,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使人民群众真正具有知情权和发言权。要为人民群众监督提供便利的渠道,重视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监督作用。各级党政部门要真正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要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充分鼓励和保护群众揭发举报腐败问题,不断完善信访举报等监督制度。

4.建立新闻媒体与监察机构跟踪、联动机制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确立新闻媒体监督的独立性地位,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公开性、及时性的特点,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揭露。对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要适时予以公开曝光,营造一个良好的监督制约权力的社会氛围,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无所遁形。在加大新闻媒体曝光力度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司法机关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关系,使之形成统一的反腐败监督体系。

5.建立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公务员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201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修改后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务员的廉洁从政,但是这些文件只要求官员向上级报告个人或家庭的财产收入情况,并未要求向公众公开,这就给一些腐败分子带来了可成之机,在执行过程中,官员上报的与真实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有必要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难题,使之不但向上公开,还要向下公开,使官员接受群众的监督,将贪腐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四、结语

任何一个制度的建设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务员监督体制,我国应继续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务员监督法律体系,积极发现和解决公务员监督制度上的不足之处,推进我国公务员监督制度的法制建设,逐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体制完备的公务员法律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孟漫.新加坡、香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启示[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06-09

[2]张康之,李传军.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4]舒放,王克良.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吴义太,潘世钦.试论完善我国公务员监督制度[J].行政与法公务员制度,2006,(1).

[6]杨乐修.公务员监督机制及其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9).

[7]陈振明.公务员制度(修订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462-497.

公务员的监督 篇4

服务企业竭全力, 解难助困用真情

“工作不在我们这延误、服务不在我们这打折、形象不在我们这受损, 倾心竭力为企业服务、真心实意帮企业发展”是放在全科每个人办公桌上的警示录, 并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工作中他们始终把为企业服好务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工作中科学筹划、精心安排, 从“减少环节、快审快批、特事特办、上门服务、现场办结”等方面入手, 减少审批要件2项、缩短审批时间50%, 所有备案项目做到了随报随审、立等可结。自2009年以来, 危化科完成了180个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 办理三类非药品易制毒危化品备案68项, 上门服务、现场办结行政许可和备案项目15项, 服务对象满意率达100%, 实现了服务企业零投诉。

服务企业用真心、使真功。在涉及危化品项目“改、扩、建”的审批工作中, 每个项目自立项至正式营业, 涉及规划、工商、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现场勘查、组织评审等诸多部门和环节, 手续琐碎繁多, 有时需要跑上好多次, 才能完成一项手续的办理。尽管如此, 他们任劳任怨, 从不叫一声苦, 只要是服务对象提出的合理要求, 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 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 千方百计的努力, 确保达到服务对象的预期目标。

秉公执法促和谐, 无私无畏扬正气

在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 危化科的同志始终坚持“行政执法铁面无私, 标准面前一把尺子”, 严格秉公执法。安全生产检查, 看似简单, 实则不然, 其间既要有智慧的较量, 又要有无私的境界, 还需要有无畏的气魄与精神。危化科管辖区域内有着近百个经营危化品的贸易公司, 一段时间里, 个别企业受利益驱使, 违法扩大经营范围, 非法经营许可范围之外的危化品。查处这类企业的违法行为, 不但要具备必要的化工知识、熟悉相关法规, 还需要智慧与技巧。在实践中全科同志摸索出一套“查前阅底档, 心中有数;查中巧周旋, 辨别破绽;查阅营业账, 釜底抽薪;事实证据全, 办成铁案”的方法, 取得很好效果。几年来, 他们依法查处了6起此类违法经营行为, 有力的遏制了该类企业违法、违规经营现象。

每年烟花爆竹集中销售期间, 是危化科执法难度最大的时期, 个别经营者存在销售违规烟花爆竹、私挪销售地点、超规定存放等违法违规行为, 是严重的安全隐患。而相对人不配合、强词夺理、蛮横刁难现象时有发生。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捍卫法律尊严, 他们以“铁肩担道义, 利剑斩荆棘”的精神, 无畏无惧, 坚决重拳出击, 依法严厉打击。

作为一名安监执法人员, 在检查执法中他们也经常遇到执法相对人的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加的现象, 这就需要执法人员既要有耐心还要有度量。当有人问到他们:面对冷面孔和胡搅蛮缠现象时, 你们哪里来的耐心、冷静和大度?他们却淡淡一笑说到:我们安监人, 心系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要隐患消除了, 心里才踏实, 个人受点委屈无所谓。近几年来, 危化科组织调查处理了23起生产安全事故和其他违法案件, 无一例错案, 做到件件案件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罚恰当、案卷规范, 为区安监局在全市安监系统事故查处和案卷评查中赢得了荣誉。

勤政为民挑重担, 严格自律淡名利

“安全责任重于天, 恪尽职守讲奉献”这句话, 在危化科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危化科只有3名同志, 却担负着全区130个危化从业单位的安全监管。每年, 要对责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完成2个轮次的常规检查, 还要在1个月的时间内办结70余个烟花爆竹零售摊位的选址、现场勘查、审核发证工作, 并开展近1个月时间的专项监管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他们毫无怨言、毫不懈怠, 时刻把“责任”二字牢记心中, 把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己任, 在工作中展示良好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全体同志做到了在决策上合谋、思路上合辙、节奏上合拍、工作上合心, 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他们深入调研, 结合实际, 在安全监管创新上, 坚持“在‘新’上求发展, 在‘难’上求突破, 在‘实’上做文章”。建立了危化企业定期联席会制度、负责人定期培训制度和隐患自查报告制度;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全区落实责任保险制度的危化企业已达90%;健全了危化企业区、街、社区“三级监管”模式, 实现了重点企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安全监管, 安全系数得到了实质提高。

危化科的3名同志, 每个人家里都有不同的困难, 可是几年中全科没有1人休过完整的假期, 牺牲平常的公休日更是常事。近3年来, 全科共出动检查人员1530人次, 填写检查记录780余份, 下达各类执法文书180份, 发现和督促整改各类隐患800余项, 确保了全区危化领域和烟花爆竹集中销售期, 连续8年无事故。

安全监管、行政许可, 在某些人眼中是一种权力, 但他们却一直把它当成责任与义务。时刻牢记党的教导, 人民的期盼, 严把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 不该为的事坚决不做, 不该得的钱一分不要, 不该获的利坚决不取。在金钱、诱惑面前, 从不动摇, 坚守信念, 几年来, 未发生过一起违法乱纪的事件, 未接到过一封群众投诉信。

公务员的监督 篇5

一、辖区内产品质量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股室对县局的农资(抽检7个)、车用燃油(抽检30个)、儿童玩具(检查生产企业1家)、水泥及其包装袋(抽检编织袋3家)、等产品进行了抽样送检。

二、加大监察力度,确保辖区产品质量

1、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工作规范化管理。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产品质量法》的文件精神,按照产品质量的工作要点的基本要求,通过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辖区内产品质量水平。

上一篇: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下一篇:等离子汽化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