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通信基站

2024-10-03

山区通信基站(精选8篇)

山区通信基站 篇1

山区通信局 (站) 由于建设地位位置比较特殊, 通常修筑在山上或郊外孤立的地带, 由于周围没有相应的其它遮挡物, 整个通信站就完全暴露在外, 容易受到雷电的光顾, 如何提高山区通信站的综合防雷击地水平, 有效提高通信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已经成为通信站整体防护研究的一个重点[1]。

1 雷电对通信设备的危害

在雷击过程中, 由于其具有高压、大电流等特性, 很容易对额定电压很低的电气电子设备造成破坏。雷电对通信设备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形势。

第一, 过电压烧毁。高压雷电波通过直击或入侵形势进入通信设备内部, 就会导致通信系统发生雷击过电压事故, 出现电子元件烧毁、通信设施变形失效等不利现象, 破坏整个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第二, 电磁干扰。雷电形成了强大电场, 会严重干扰通信设施的正常工作, 大大降低了通信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精度。

2 通信塔接地技术

通信局 (站) 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 通常采用联合接地体, 通过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等设备将雷电流安全高效的引入大地中, 进行泄流操作。为了保证通信基站被雷电击中后, 能够安全的将雷电流泄入大地, 防止雷电流反弹电位差超过通信设备或设施的耐压水平, 利用机房建筑物地网、通信铁塔接地网、通信电源接地网、通信设备的工作保护地等接地装置相互串通, 形成一个具有相同等电位的共用地网联合接地系统。并将机房内金属通信设施间的不带电金属外壳通过对应的接地体或等电位装置连接在一起, 并与联合接地系统相互连通, 有效地将感应雷或设备漏电电流泄入大地, 保证通信设备和运行人员的安全, 提高通信局 (站) 的综合防雷水平, 保证通信信号传输的高效精确性[2]。

3 常见的防雷接地安全隐患

3.1 电涌保护器SPD安装不规范

电涌保护器SPD可以有效进行通信电源的雷电感应电流防护, 在安装时明确规定SPD与总接地体间的接线不能超过1m。有些工程由于电源位置的特殊性, 直接通过较长的接地线, 有的长度在10m以上, 将接地线汇入接地系统中。当发生雷击事故时, 较长的接地引线不能在短时间内将雷电流送入联合接地系统中, 就不能达到SPD综合防护性能, 而出现雷电入侵机房弱电设备的事故, 不仅烧毁SPD装置, 同时还可能造成整个弱电系统瘫痪。因此对SPD安装是否规范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 防止给雷电留下可侵入通道[3]。

3.2 工作电源引入不规范

为了降低感应雷电流通过电源电路进入弱电机房内部, 基站机房的工作电源必须采用直埋的电力电缆引入, 并且在变压器高压侧的埋地高压电力电缆长度必须在200以上。但是在实际工程施工中, 由于施工管理和监督的不到位, 导致施工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通过架空线路将工作电源引入到通信机房内, 不能达到山区通信局站综合防雷的整体水平。

3.3 防雷接地综合布线不合理

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下引点和上引点选择不合理导致有些区域出现防雷盲区。在施工中, 由于防雷引上线在焊接过程中, 没有做好严格的标记, 导致出现引上线与引下线没有完整结合, 出现防雷引下线虚接、漏接、错接等不能起到防雷特性的布线方式[4]。

3.4 人为破坏

山区通信基站由于地势因素的影响, 运行和检修维护都很不到位。山区通信基站经常出现接地铜排、直流蓄电池、工作电源引入铜线等物品被盗现象。

4 改进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通信基站安全可靠的运行, 就必须采取合理的防雷接地综合措施。

4.1 合理综合防雷接地布线

当通信基站被雷电击中后, 雷电流就会以直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流两种形式进入机房内部所有机电设备内部, 较高的电压超过了电子元件的耐压水平后, 就会导致设备元件发生损害。因此为了保证通信设施安全可靠运行, 就必须将机电设备金属部分、机房建筑物、工作电源电路、通信回路等系统的防雷接地装置相互结合, 形成一个具有等电位的综合防雷接地系统[5]。

4.2 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S P D、接地装置、防雷引下线、避雷针、接地网等系统的布线施工, 保证整个施工质量。通过现场监督、技术指导、现场试验等措施, 保证工程的整体防雷水平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达到相应的标准, 能够在雷击事故发生时, 安全可靠的将雷电流泄入大地中。

4.3 制定定期检修维护计划

要根据山区通信基站运行的实际情况, 合理制定定期的检修计划。对于检修发生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元件应该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更换措施, 保证系统相互间功能的完好特性。加强安全宣传, 提高山区通信基站巡视力度, 防止尽量降低偷盗现象出现。

5 结语

山区通信基站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限制, 运行管理、检修维护等措施的实行都不很方便, 因此,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加大山区基站的安全宣传、检修维护措施可以有效保证通信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提高通信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精度。

摘要:本文对山区通信基站在综合防雷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 并结合自我工作实践, 提出相应的改进控制措施, 提高山区通信基站的整体防雷水平, 有效防止通信基站雷击事故的发生, 确保通信基站安全可靠的运行。

关键词:山区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接地,改进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苑京成.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若干问题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 (12) :43~47.

[2]周振涛, 杨金昌, 杨启彬, 等.山区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技术探讨[J].广西气象, 2006, 27 (12) :124~125.

[3]李庆贺, 崔凯.移动通信基站防雷分析及应用措施[J].山东通信技术, 2008, 28 (1) :23~25.

[4]周维章.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技术探讨[J].广西通信技术, 2009 (3) :27~29.

[5]李燚.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系统的思考[J].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9, 180 (4) :49~51.

山区通信基站 篇2

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移动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基站设备及环境类设施良好的工作状态,将为整个网络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用户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能够打电话,而且也在追求网络服务的质量。因此各大运营商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压力下,一方面要注重网络的调整和优化,改善网络质量,提高网络运行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在加快网络的建设速度,网络覆盖从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迅速向农村甚至偏远山区发展,这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给我们代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应本着以预防为主,障碍性维护为辅的方针;要积极地把故障隐患解决在日常主动性的维护工作中去,减少故障发生率;同时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对每个基站所有的资料都要详细了解,并作好记录,如:BTS配置、传输方式、电池容量、设备耗电电流、电池目前性能、接入电源供电情况、供电单位联系人及电话、馈线接地的情况,以及天线的挂高、方位角、俯仰角,甚至基站外围屋顶情况等。涉及基站的所有情况都要了解,并建立基站相关资料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对提高基站维护质量、工作效率、减少故障发生以及准确判断故障都有较大的帮助。

下面就对基站维护工作中我们在日常维护、应急抢修、随工建设工作等方面怎样做好具体工作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日常工作事项

基站维护工作涉及知识面较广,从主设备、传输设备、电源到天馈系统、接地系统、传输线路、机房、铁塔等多个专业项目都应了解,从模块更换、数据测试到安全检查、卫生清洁等各项工作,都应认真对待,这就

对基站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有相当高的要求。维护人员良好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及熟练的技术技能对提高维护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相当关键。

首先谈巡检工作的开展和注意事项。

山区的维护工作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受天气、时间、路程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平时的维护工作中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很难完成工作计划和维护任务。维护作业中日常巡检工作尤其重要,在山区就显得更加突出。我们知道巡检过程中,包括基站的地线、交流引入线、电池容量测试、孔洞的封堵、防雷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设备和地面清洁情况、基站周边环境(包括基站地基、墙面、房顶)等每一项检查工作都得认真仔细。因为山区和平原有着地理上的特殊差异,我们不可能象平原地区那样,每月到同一个基站多次去做巡检工作,这样做不仅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计划,而且还造成人员疲劳。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巡检过程中保证巡检质量,为整体的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平时工作的合理安排

工作的合理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益,而且能让相对“繁重”的工作变得相对“轻松”。那么怎样的工作安排才能算是合理呢?我认为是在最低限度利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同时在执行这个计划或安排的过程中,能够很顺利或没有明显冲突的情况下完成,并且达到我们预定的工作目的,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工作计划。具体一点讲我们是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地理条件制定出每一个月和每一天的一个工作计划,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达到制定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工作计划的合理呢?前面我说的合理化的工作的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工作效益;二是把相对“繁重”的个工作“轻松”化。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不成立的。但是前一个方面是后

一个方面的前提条件,只有工作效益提高了才会有工作的“轻松”化。

我们来说第一个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益,而非“效率”,不是因为效益包含了效率,而是因为更需要的是工作效益。任何一个企业需要的是效益,我们是在为一个企业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同样的需要效益。当我们为企业工作的时候,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工作效益。按通俗的说法就是最低成本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利益,那么从效益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基层的工作和安排人员的目的就是为了两条:一是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到最低成本。当然这就需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工作强度来做出工作的安排和调度。我们结合山区基站相对较高,路程相对较远的条件,在做日常巡检计划的时候,做到计划内的任务集中,这里的集中是指集中一段时间内完成整个巡检项目;具体巡检过程中实行基站高低搭配的方式进行巡检工作,高低搭配是指在巡检过程中尽量安排高站和低站相结合的完成巡检任务。尽量避免高站集中,这样避免了工作人员产生疲劳,也容易提高工作的效率,员工也不至于老是感觉每天的劳动强度太大,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那么在集中巡检的这段时间内,就要求我们仔细处理好发现和存在的遗留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否则不仅增加开销,而且大量增加工作量和加大员工劳动强度。其实只要我们在巡检过程中注重了质量,就能够消除很多隐患,同时故障率也能降到很低,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完成了巡检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就只需要集中精力处理故障,也相当于适当做一下休整,为下月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按这个规律做下去,我们就获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益,我们的工作也会越来越“轻松“化了;至于第二个方面我们也就能很自然的达到了;我想我的工作计划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当然上面的这个方式也说得比较宏观,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得根据各个

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不管用那种方式只要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能够相对利的完成巡检任务,能够达到合理性,我想都是一份良好的工作计划。

(2)、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这里的安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是设备安全。“以人为本”,在很多企业中都引起了极其高度的重视,如果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又怎么能够谈工作呢?在山区不仅存在平原地区所有的安全问题,尤其地理和气候条件都可能随时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所以保证人身安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要求我们在巡检过程中时时注意安全问题。对于山高路遥的基站一定要有人陪同,几个人一起一定要相互提醒,不可距离太远,这样彼此有个照应;预防有人摔倒,上山需穿防滑类鞋子,不要穿短衣、短裤,避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另外在林密草茂的地方注意蛇类动物伤害。在维护和巡检设备的时候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而且要了解每一种设备的性能,在我们不确认一种操作是否安全和规范时要请教上级或相关技术人员。如机柜、电池不可乱放铁制物品,避免掉落打火或短路对人身造成伤害。

这里不仅要求我们技术人员要注意人身的安全,而且对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区道路弯曲、陡峭,要求我们驾驶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作为技术人员要时常提醒驾驶人员注意车速,转弯鸣笛,不可随意超车,带安全带。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基站维护工作应建立健全几项重要的工作制度。第一:同主业建立完善的汇报交流制度,每月参加主业的质量分析会,向主业汇报交流本月工作计划落实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及下月维护工作计划,使公司维护工作和主业总体维护计划保持一致;第二:建立外围故障告警联系制

度,使维护人员随时都了解所辖范围内基站的工作状况、告警情况,能及时处理解决高温、停电、盗警等影响基站正常运行的隐患;第三:建立维护质量考核制度。质量考核制度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主业对维护质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另一部分为公司内部的质检考核,以此来督促和持续提高维护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应急抢修、抢险方面

偏远山区因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那么我们的应急抢险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但还是要尽最大可能第一时间完成抢险工作。某些偏远基站无法在恶劣条件(如雷雨天气)及夜晚进行抢修,因为首先要保障人身安全,然而这些基站不具备抢修的条件,往往人员在上述条件下无法到达基站,这时我们应及时向移动公司的相关单位说明情况。如相对较低的基站,确实能够在特殊条件和时间上进行抢修,并确认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人身安全不造成威胁时,我们应该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抢修。与此同时尽量把巡检任务完成,以免以后再来一次,造成二次往返,但巡检时也一定要保证质量。

抢修方面因为一般基站间隔路途都比较遥远,那么在我们出发前首先确认是否电源、传输问题或者是基站主设备问题,以便我们携带相应工具和备件,避免因备件或者工具不齐而浪费时间和费用。电源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打电话询问当地供电部门,基站主设备我们可以询问交换的告警代码,然后根据代码和平时基站的巡检情况(主要是考虑是否该站存在有遗留问题)得出大概的故障定位。

抢修时应该严格按照步骤进行,首先对故障进行定位而不是动手对基站进行处理。因为当我们没有对故障定位前就采取了动作那么会严重干扰我们对故障的判断,直接影响抢修的效率。首先对故障定位后在进行动作,只要找出了问题我想总比靠直觉来得快。

抢修完成后要对基站进行清洁,离开基站的时候记住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基站的门是否关好,基站周边环境是否良好等。

三、随工配合。

随工是一个提高我们自身技术水平以及增加和其他公司包括移动公司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有监督的作用,为我们以后的维护提供方便。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在随工的过程中多问多看。问自己不懂的,看别人是怎样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电源的电路走向,传输的上下行、接口等等。同时提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隐患问题。我想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我们随工的作用也就起到了。但是在山区可能我们在客观条件下无法进行随工,那么在基站的交接过程中就应该向移动公司或厂家进行询问并检查该站的各种设备的运行及初装情况(包括市电引入情况、空调运行情况、防雷器情况、铁塔情况、接地阻值、主设备运行测试、电池测试、基站环境等等)。这样我们才能在没有随工的情况下对该站进行了解和确认是否无遗留问题的存在,才能给我们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便利。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我们提倡不随工。我觉得在尽我们最大努力下完成随工任务。

山区通信基站 篇3

关键词:分布式基站,网络建设,初探

1 传统CDMA宏基站建设、运营分析

鉴于受基站主设备对配套设备、环境的特殊要求, 传统的CDMA网络宏基站建设, 一般需要建设土建机房, 并配备两组蓄电池、大容量开关电源、空调及传输等配套设备, 单个基站投资非常巨大。像宜昌很多县市属于山区, 一般一个基站建设费用在70万--90万元, 加上个别难度大的基站的二次转运费, 几乎达到80—100万元;后期运营成本也很高, 而且这种宏站建设一般还要考虑到覆盖范围, 一般都选址在相对较高的位置, 维护难度也大。而且像宜昌部分山区县是农村地区, 山大人稀, 有的山坳里就两三百人或三五百人, 实际用户就更少, 建设一个传统的宏站, 话务量严重偏低, 资源就被浪费了。电信接手管理CDMA网络后, 随着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 在农村地区的不断深入, CDMA网络基站能耗给电信企业带来很大的运营动力成本压力。据维护部门的统计数据, 传统宏基站单站年耗电量在12000度左右。现在商业用电单价基本上达到1元/度, 也就是说一个宏基站每年光电费支出成本就在12000元左右。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动力成本, 降低宏基站的运营能耗成为运行维护部门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也成为各级网络建设管理者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从事基站建设的同仁都知道, 传统的CDMA宏基站建设成本 (不含设备费用) 主要有机房土建、铁塔及其基础、市电引入、传输引入等, 费用分摊大致分别占15%、35%、20%、30%左右。其中传输引入这一块没法减少, 机房和铁塔投资占了除设备费用以外的几乎一半, 有节省投资的空间。运营用电可以分为基站设备用电和机房环境用电。从目前传统基站总用电量情况来看, 通信设备用电量约占机房总用电量的40%, 空调用电量约占机房总用电量的60%。设备用电在不更换设备的情况下也是无法避免的, 但环境用电是主要部分, 要是能节省, 真是善莫大焉。

2 CDMA网络分布式基站的建设措施

要降低山区CDMA网络基站的建设成本, 我们可以从机房及环境、杆塔基础、外电引入等方面考虑, 此外可从设备用电和环境用电两方面降低后期运营能耗。

分布式基站的特点是基站主设备与发射部分分离, 且各部分的体积较小, 所需线缆较传统基站设备也大幅减少。宜昌电信通过分析分布式基站的特点后认为, 由于分布式基站主设备部分的体积大幅缩小, 非常适合集中放置。具体来说就是将对环境及配套设施要求较高的主设备集中放置于传统的土建机房或现有的综合机房以及现有的CDMA基站机房或村通基站机房中, 与其他设备共享电源、传输、空调等配套设备, 同时通过射频拉远技术将发射部分建设在覆盖目标区域, 发射部分因体积较小, 可以装在定做的室外箱内, 由此可不建机房、电源、空调等配套设施, 至少可节约资金10万元, 从而降低了建设成本。

因为没有铁塔基础和机房现浇工程, 也就不存在养护期, 因而也缩短了建设周期, 至少可提前50天的时间, 有利于配合市场部门抢占市场, 抓住发展机遇, 这一点也得到市场部门的充分肯定。这种建设模式已在汉渝铁路及沪蓉高速公路覆盖以及2011年新建的基站中实验性采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2年建设中将大量采用这种技术方案。

分布式基站的发射部分设备简单, 安装条件灵活, 对山区来说, 一般基站站点较高, 多数情况不需要再建设较高的铁塔, 只需建设拉线桅或者树一根9-10米的水泥电杆即可, 投资一般最多也就几万元左右。传统的铁塔建设, 需要建设铁塔基础和较大的地网, 一般至少要投资30万左右。虽然高塔覆盖范围略大些, 但山区地形复杂, 因山体阻挡因素其意义也不大。

分布式基站的主设备, 因为放在了现有的传统机房, 就可以不用再重新设计配置蓄电池组和开关电源等配套设备, 这样至少可节约资金10万元。传统的宏站必须用380V市电, 按电力部门要求, 一般需要在变压器搭火, 平均要多新建2-3公里的杆路, 要多用2-3公里的三相四线电源电缆。而分布式基站发射部分可用220V市电, 开通基站时电力报装更容易, 一般可就近搭火, 至少可节约10万元。通过估算, 在后期运营维护中, 单站每年可节省约11000度电, 大约每年可节省10000元左右的动力费, 也就大幅降低了单站的运营成本。此外, 较直放站而言, 分布式基站可以适应更长距离光缆传输。直放站一般控制光缆传输在12公里以内, 还不太稳定, 板件经常烧坏, 维护起来很不方便, 也影响网络质量。分布式基站控制光缆传输一般可达20公里, 设备运行比较稳定, 因而比较受欢迎。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 宜昌电信在基站建设中尝试性使用了分布式基站, 目前普遍在网运行6个月以上, 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 市场部门和维护部门均反映良好。在今后的基站建设中, 将会大量推广采用。

3 其它新型基站建设的探索

近年来, 网络建设工作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差, 特别是城区租用物业建设基站的谈判越来越难, 但换个角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区的市政设施越来越完善, 在城区基站选址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部分公共厕所的位置、设施都适合建设分布式基站, 于是积极通过与环卫部门沟通合作, 利用城区公共厕所建设分布式基站, 避免了租用居民物业后引起的纠纷, 解决了部分城区的物业租用问题。在农村地区部分地理位置高度和覆盖需求合适的站点, 可采用8 m-10m电杆方式安装分布式基站的发射部分设备, 电杆可由线路专业在 (下转第278页) (上接第251页) 进行光缆施工时完成栽杆, 基础投资只有常规铁塔造价的1/10-1/8。

宜昌大部分县市如夷陵区、秭归、兴山、长阳、五峰等山区县市, 地形复杂, 群山环绕中星星点点间有大量的小村落, 也存在大量的信号覆盖盲点, 如采用传统的方式建设宏基站进行信号覆盖, 不仅建设投资巨大, 而且周期漫长。在以前的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网络等建设中, 电信公司建设了大量的接入机房, 宜昌电信充分利用这些接入机房和杆塔, 直接安装天馈线, 只需主设备及天馈投资, 节省了配套投资, 只需投资8万~10万元就可快速、有效地解决部分农村的点覆盖问题。

通信基站防雷措施研究 篇4

1 基站防雷措施现状

1.1 基站机房和通讯塔接地网现状

基站铁塔四脚外1.5m采用-40×4镀锌扁钢焊接做封闭式接地网, 采用接地模块做接地装置, 接地网格小于3m×3m, 铁塔四脚与接地网焊接连通。

基站机房室外采用-40×4镀锌扁钢设环形接地网, 并焊接成小于1.5m×1.5m的接地网, 接地装置采用接地模块, 机房内采用-40×4镀锌扁钢做均压环, 并与基础圈梁相连。均压环四角与环形接地网焊接连通。

机房接地网与铁塔接地网有不少于2处的焊接连通。

机房内设等电位联结箱一个, 配电箱接地线、机柜及设备的接地线均与等电位联结箱相连。

1.2 基站机房设备防雷现状

1) 基站市电配电箱安装了一套380V市电避雷器;

2) 800M基站设备馈线安装避雷器一套, 安装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 避雷器品牌为ANDREW, 型号为AL5DM-PS。在铁塔上安装有一套接地卡;

3) 800M基站设备电源线安装避雷器一套, 避雷器品牌为OBO, 型号为V20-C;

4) 红线5.8G无线网桥馈线安装避雷器两套, 其中一套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 一套在铁塔上。避雷器型号为CITEL, 型号为P8AX09-FW/FF;

5) 阿波通5.8G基站馈线安装避雷器两套, 其中一套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 一套在铁塔上。避雷器品牌为CITEL, 型号为:P8AX09-F/FF;

6) 室外视频监控视频线安装避雷器一套, 品牌为深圳施耐安, 型号为YJS101-V40A。

1.3 基站接地电阻测试情况

在基站巡检中每月测试一次基站接地电阻, 其中铁塔接地和机房接地分别测试。接地测试使用日本共立KYORITSU4105A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阻值均未超过1欧姆。

2 基站雷击原因分析

1) 9座通信基站均有沿山体敷设的架空供电线路, 由于沿山体敷设, 杆路档距较大, 容易遭受雷击。在这几年的运行中发生过几次因雷击造成的变压器保险烧断和断路器跳闸故障。可以说架空供电线路是基站引雷的一个重要原因;

2) 通信基站铁塔上安装了800M数字集群、5.8G无线微波的天馈线系统, 虽然都在铁塔的避雷覆盖范围内, 但仍然无法杜绝天馈线系统遭受感应雷的袭击;

3) 通信基站都安装有室外视频监控系统, 虽然在铁塔的避雷覆盖范围内, 但仍然无法杜绝遭受感应雷的袭击;

4) 由于5.8G微波设备、UPS监控、视频监控、调频广播等设备都连接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上, 一旦某台设备引雷, 容易对其他设备造成损害。

3 基站防雷改造

3.1 基站供电线路防雷改造

基站供电线路均为380V架空线路, 比较容易引雷, 需要进行防雷改造。

1) 基站架空线路电杆顶端每隔2基电杆安装1组避雷针, 避雷针高2m (包括1m DN40和1.5m DN25热镀锌钢管、1#二合抱箍2付, 顶端焊接铜焊条尖) , 每处使用3块GD04Y-1接地模块做接地装置, Φ10热镀锌圆钢做接地母线及引下线, 保证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2) 在基站架空线路两端进站电缆处分别安装HY1.5W-0.28/1.3避雷器1组;

3) 检查基站电缆的埋地长度, 保证电缆的埋地长度大于15m;

4) 检查进站铠装电缆的铠装外皮是否接地, 未接地的进行接地整改。

3.2 基站地网改造

1) 将机房接地网与铁塔接地网断开, 并检查原有接地网焊接是否牢靠, 对焊接不牢靠的连接点进行整改, 改造后测试接地网接地电阻阻值不大于1Ω;

2) 在基站机房周边现有环形接地网的外侧增加一套环形接地网, 与现有机房接地网相连。

3) 在铁塔接地网的网格节点上增加接地模块, 接地模块与现有接地网相连。每座基站增加GD04Y-1接地模块4块、-40*4热镀锌扁钢20m;

4) 针对每一处零线、地线测量接地电阻, 全面检查配电箱、机柜、设备、馈线的接地线到接地排的连接情况, 对连接不紧密、锈蚀的接地线进行整改。进行测试时需对线路和设备停电测试, 否则可能烧坏设备;

5) 对铁塔四脚分别打开, 检查焊接是否牢靠, 并分别测试接地电阻, 对焊接不牢靠的部位进行整改。

3.3 机房设备防雷改造

3.3.1 市电进站配电箱避雷器改造

从几次基站被雷击事故可以看出, 市电进站配电箱中避雷器对雷击的防护效果不佳, 需要更换为更有效的避雷器。

我们将试点避雷器更换为OBO的V25-B+C/3+NPE避雷器。

3.3.2 UPS配电箱防雷改造

在UPS配电箱增加一套避雷箱, 安装OBO的V20-C/2避雷器。

3.3.3 机柜中设备电源线防雷改造

基站设备处800M基站设备的电源线上安装有避雷器外, 其他设备电源线均没有安装避雷器。更换机柜现有电源插线板, 使用有防雷功能的机架式PDU。

3.3.4 机柜中设备数据线缆避雷改造

机柜中设备数据线缆主要包括馈线、网线和视频监控视频线。其中馈线均有避雷器, 室外摄像头视频线也配备了避雷器, 基站增加网线避雷器一套, 将原有网线改接到新装防雷模块上, 考虑设备扩容需要, 每座基站安装ZONE BARRIER ZB24540防雷模块19套 (安装在机架式导轨上占满一排的位置) 。

4 结论

通信基站雷害防御措施 篇5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 通信基站几乎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 因为移动通信基站地处位置属于制高点, 而且分布的范围非常广泛, 经常就会遭受雷击的灾害。雷电的破坏性是非常强大的, 通信的信号就经常因为雷电破坏的原因二造成中断, 这样就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影响。因此, 要保证通信设备的安全, 就需要做好基站的综合防雷工作,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 基站雷害引入途径的防御

本文从基站雷害的引入途径入手, 说明其具体的防雷措施。主要归纳为基站铁塔、馈线、架空管线、机房的接地引入线、雷电电磁场的。下面介绍上述五种雷害途径的具体防雷措施:

1.1 基站铁塔的防雷

铁塔一般都比较高, 因此就需要在相邻的两个接地点距离超过60m的时候增加一个接地点。为了更好的分散雷电流, 接地点的数量和分散性就需要一定的保证。铁塔是落地铁塔的时候, 每间隔3m~5m的机房地网和铁塔地网之间就需要相互焊接连通1次, 而且还必须有两处以上相互连通。铁塔的四脚也是就近焊接连通着地网。避雷针必须具有良好的接地线, 才能保证雷电及时的流入大地, 因此, 避雷针和铁塔是焊接在一起的。

1.2 馈线的雷电防护

为防止基站铁塔或天线受雷击在馈线上感应出很高的雷电过电压沿馈线窜入机房, 馈线屏蔽层在馈线和塔顶厉害塔身到机房转弯上方0.5m~1.0m处、进入机房入口后的内侧3点妥善接地。

1.3 架空管线的防雷

光缆和电力线等架空管线没有分类穿入金属管地是不可以进入机房的, 只有穿入金属管埋地后能连至机房。电力线和光缆的两端因为路程的长短决定是否加装保护装置。机房内直流电源接地线与保护地各自独立, 不共用引线, 从室内地线排上引入, 再接入接地汇流排上。

1.3.1 电力线的雷电防护

在移动通信基站雷害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电力线引入的雷电过电压。直击雷和感应雷这两种都是雷害的原因。

移动基站的电力电缆都是埋地敷设, 压电力电缆的埋设长度超过200m就需要使用专用变压器。基站机房的低压电缆进入时, 埋地长度需要大于15m。引入机房的埋地的低压埋地电缆一般都是采用的电力电缆都是有金属铠装层的或者传真管, 变压器地网和机房电网就是通过电缆金属铠装层和钢管的两端进行连通的。

站内和站外的电源配电箱都不能安装漏电开头, 必须安装短路开头。

山区的架空电源线经常遭受直击雷的侵入, 可将使用Φ8mm以上的钢铰线的避雷针同杆架设在架空电源线上方1m处, 与地网每隔3~5杆做简易连接, 电源线的垂度和避雷针的垂度都是一样的。

如果基站频繁受到雷击, 高压避雷器及变压器就会经常的损坏, 这样可以要求电力部门用强雷电负载避雷器代替原来的5KA配电避雷器。

1.3.2 光缆的雷电防护

光纤加强芯避雷最好做法是在进入机房时采取地埋的方式, 距离机房的最好埋地长度不小于30m-50m, 但是现在一般都是采用比较长加强芯的线路直接架空到基站, 这样就很容易传导雷电过电压。

但目前基本是架空到基站, 且线路较长, 其加强芯很容易传导雷电过电压。目前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将于光纤的加强芯加设经过绝缘处理的独立地排和连接线, 将采用35mm2BVR多股铜缆的接地线引到馈线地排上。有环形等电位排时的机房, 可以直接将采用35mm2BVR多股铜缆的地线接到铜排上。

1.4 机房接地引入线的雷电防护

接地引入线是接地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机房接地引入线引起基站雷害其实质是地电位反击, 对地电位反击的雷电防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增设接地体

要想使机房设备受到电位反击减少的话, 就需要增加以雷电流引下处为中心的接地数的数量, 这样电容电流对设备的影响就会减少。

在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适宜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其深度不小于0.7m。需要的时候需要挖沟埋设水平接地体;直接打入地沟内的一般是铜质垂直接地体, 均匀布置且间距不应小于长度的两倍;挖坑埋设的一般都是石墨材料和铜质接地体。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体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1m。

2) 控制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地网上引接点的距离

如果从降压角度考虑的话, 要想使机房设备受到电位反击减少, 地网上的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的引接点的距离要加大, 接地体上的两者间的感抗也就增大了, 流向设备的电容电流也就减弱了。

1.5 雷电电磁场的防护

雷电电磁波进入机房主要是通过承载在架空线缆上的雷电脉冲电流和穿透墙体进入的。机房内的雷电电磁场防护的措施如下:1) 在进机房前进入机房的电缆外导体就地和地网连接;2) 机房内的走架线、设备的外壳、屏蔽电缆的金属外护层等都相互连接后与接地汇集线相连, 而这些直接就近与地网连接, 并与机房的金属门窗相隔;3) 信号线路有可能受到电磁场的影响, 因此就需要使用屏蔽电缆或外套金属管道的信号传输电缆, 而且屏蔽层或外套金属管的电缆两端就应该就近接地。

3 浪涌保护器的使用方法

3.1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

1) 电源线路的SPD应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SPD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柜 (箱) 线路和同名端相线连接, SPD的接地端与配电柜 (箱) 的保护接地线 (PE) 接地端子板连接, 配电柜 (箱) 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2) SPD连接导线应平直, 与所要保护的设备间的导线距离应尽量短, 不宜超过0.5m。

3) SPD连接导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SPD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SPD宜采用线鼻子与接线柱连接。压接线鼻子应搪锡后用绝缘胶布缠好, 然后再与接线端子连接;固定导线用的螺栓应使用平垫片及弹性垫片, 连接处应使线芯全部接在接线端口内并压接牢固, 防止出现线间短路和导线脱落。

3.2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

1) 信号线路SPD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SPD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SPD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内, 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

2) 信号线路SPD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 mm2铜芯导线, 与设备机房内的局部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接地线应平直。

3) 安装信号线SPD要核实信号线的类型、端口、工作电压、带宽及速率等参数, 特别注意防止虚接及使用轴电缆的截面形状改变等。

4) 安装完成后, 检查设备信号的传输情况是否良好, 并及时调整。

4 结论

随着IT业的不断发展, 移动通信站点的设备和防雷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我们应充分认识雷电可能的入侵途径, 采取经济有效、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综合防护, 相信一定能取得有效的防雷效果。

摘要:概括了通信基站的雷害分类, 并从通信基站雷电引入的途径, 介绍了雷电防御的具体措施, 并简述浪涌保护器的使用。本文从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及基本要求和雷害引入途径的防御两条主线加以叙述, 并简述浪涌保护器的使用。雷电对通信基站的危害大体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球雷、雷电侵入波等。

关键词:基站,雷害分类,防雷措施,浪涌保护器

参考文献

[1]YD 5098-2005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2]於光鑫, 俞龙云, 高健.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概述.邮电设计技术.中国防雷专刊, 2007增刊.

无线通信基站升温研究 篇6

关键词:基站升温,节能效果,蓄电池温控柜

1 概述

近年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目前,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也是通信运营商应该承担的责任。

据有关方面统计, 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电力消耗在2009年就已达到近290亿度, 增幅约26%, 其中移动通信网络耗电量占据了绝大部分。随着3G的全面启动, 仅在2009年一年内, 国内就新增3G基站约30万个, 使得基站设备能耗占据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设备能耗的90%, 因此基站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通信业的焦点。

无线通信基站内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防止室内温度过高, 保证基站设备正常使用, 降低网络故障的概率, 并保证蓄电池的正常使用。多年来传统机房空调的温度设置, 无论冬夏昼夜, 空调启动温度都基本统一设置在20ºC~25ºC甚至更低。国内主要运营商均对基站能耗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 并抽取大量典型基站站点进行能耗测试, 结果表明:基站设定温度为25ºC时, 空调耗电约占基站总耗电的40%~50%。

随着设备技术进步, 各类电子器件设计与工艺水平的大大提高, 基站内各类通信和电源设备已可承受更高的环境温度, 在确保网络运行质量、设备工作MTBF不受明显影响的前提下, 将机房温度逐步提高到28ºC、30ºC甚至更高, 可明显降低空调耗电。但基站升温也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率上升、通信质量下降、蓄电池寿命减少等问题。因此需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基站升温各方面的影响, 慎重处理。为此, 国内主要运营商均开展了基站升温测试、研究及评估工作。

某通信运营商2010年在国内各气候区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及典型基站进行了实际测试, 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全面了解基站温升带来的节电效果及温升对设备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对节能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 并为下一步工作方向提供了指引。

2 研究及测试方案

2.1 研究内容

主要测试及研究以下两方面内容:

(1) 温升带来的节电效果:包括节电率、节电效果,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等。

(2) 温升对网络性能指标的影响:内容包括各类设备 (无线、传输、电源等) 是否出现过热停机或故障率升高等现象, 无线设备是否出现能耗和噪声明显增加, 传输设备误码率是否增加, 蓄电池是否出现容量快速下降等现象。

2.2 研究方案

(1) 研究及测试步骤

第一步, 参与升温研究的各分公司统计本省无线基站各类设备情况。

第二步, 各省根据站点选择原则确定参与升温测试的基站, 并统计基站基本情况。

第三步, 确定测试数据采集方案:包括各类站点主要获取哪些数据, 以及数据如何采集等。

第四步, 根据各省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确定升温测试方案。

第五步, 测试期满, 汇总测试数据, 进行研究分析。

(2) 测试方案

基站升温测试方案分为有蓄电池温控柜和无蓄电池温控柜两种情况:

(1) 有蓄电池温控柜基站

第1阶段:将空调制冷启动温度分别提高到28ºC和30ºC, 各测3周。 (若基站空调温度最高只能设置到30º, 则不需进行第2阶段测试工作, 28ºC和30ºC下各测试6周)

第2阶段:若部分基站的空调最高设置温度可超过30º, 或通过加装温控器等方式可实现空调设置温度超过30º, 则继续提高这些基站的空调设定温度, 分别设置到32ºC和35ºC。各测试3周。 (若只能设置到32ºC, 则测试6周)

(2) 无蓄电池温控柜基站

将空调制冷启动温度分别设置到28ºC和30ºC, 各测试6周。

2.3 研究原则

安全性:节能是在保证网络质量、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升温测试及研究工作中重点关注采用节能措施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尽量降低它的影响。

典型性:选择的省份和站点应有代表性, 在合理减少测试工作量的同时, 保证测试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全面性:尽量涵盖所有类型的省份和站点, 尽量全面地反映基站升温的效果和问题。

分步性:升温工作的实施分步进行, 包括温度的分步提升, 技术的分步推广等。

3 测试分析方法

基站升温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基站能耗, 因此, 进行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分析评价是基站升温研究的重要环节, 是对其实施价值的有效评估和规模推广的有效指导。

3.1 定量分析

对汇总的测试数据按空调制冷启动温度、基站设备能耗、环境温度、基站面积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整理, 分析各种情况下的节能效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平均节电率:根据测试基站节电情况, 计算出测试期间基站升温系统平均节电率= (所有参与测试的基站总节电量) / (所有参与测试的基站升温前同期总耗电量) ;

(2) 年度总节能效果:基站升温系统年度总节能效果估算= (基站升温系统平均节电率) * (改造前单基站平均年度总耗电量) * (本次升温基站数量) 。

(3) 节能效益影响因素分析:主要从空调制冷启动温度、环境温度、基站设备耗电、机房面积等几个因素分析对基站升温节电效益的影响, 总结规律, 得出结论。

3.2 定性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站升温进行技术水平定性分析:

(1) 技术可行性

例如:是否超出基站内设备要求的正常工作范围、空调设置温度范围是否能满足本次测试需要, 是否需要更换基站设备等。

(2) 网络安全性

对基站升温给设备运行、网络质量和生产安全带来的影响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及分析:各类设备 (无线、传输、电源等) 是否出现过热停机或故障率升高等现象, 无线设备是否出现能耗和噪声明显增加, 传输设备误码率是否增加, 蓄电池是否出现容量快速下降等现象。

(3) 建设维护方便性

从是否能延长空调运行寿命、延长蓄电池寿命、基站温度设置是否方便、配套蓄电池温控柜的安装是否灵活、维护是否方便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基站设备环境要求

参与升温研究的各分公司全面统计了本省各类基站设备类型、厂家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包括: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相对湿度范围, 洁净度, 过热保护功能等。

(1) 进行升温测试的基站主要设备厂家大体情况如下:

无线设备厂家主要有3家, 传输设备厂家主要有4家, 开关电源有9家 (其中部分厂家为早期老设备, 近期已无新入网设备) , 蓄电池有9家, 动环监控有6家。

(2) 参与测试的基站内设备工作温度范围整体情况见表1。

根据表1, 除蓄电池外, 基站内绝大部分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均不小于5~40℃, 只有个别厂家少数型号的传输设备或开关电源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为5~35℃。

5 测试情况介绍

5.1 测试站点选择

为研究基站升温在全国不同气候区域内的效果及影响, 该运营商在全国8个省共选取了93个典型基站, 进行了为期约12周的阶段测试。基站选择情况如表2。

5.2 测试基站情况

测试基站具体情况统计如下:

(1) 地理位置:测试基站中市区基站比例较高, 达到49.55%。

(2) 基站面积:测试基站中面积15~30m2的基站比例较高, 为79.75%。

(3) 蓄电池恒温柜:测试基站中有蓄电池恒温柜的基站比例为40.54%, 无蓄电池恒温柜的基站比例为59.46%。

(4) 载扇数量:测试基站中3~9载扇的基站比例较高, 为74.68%。

5.3 测试完成情况

本次升温测试的基站中有16个完成了30℃以上的测试, 91个完成了30℃的测试, 93个完成了28℃的测试。具体情况如下表3。

6 测试数据定量分析

6.1 节能效果定量分析

本次升温测试时间正好处在秋冬季节, 部分省冬季气温较低, 基站空调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测试数据无法支撑进一步的分析, 因此, 本次重点对具有地域代表性且测试数据较为完善的A、C、D三省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对A、C、D所有测试基站的全部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剔除无效数据后汇总, 然后主要按空调制冷启动温度及有无蓄电池温控柜两个维度进行分类统计, 得出测试期间基站平均节电率、测试基站年度总节能效果等数据, 见表4。

6.2 节能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3省测试数据, 并参考其它5省有效数据, 基站升温节能效益与空调制冷启动温度、环境温度、基站设备总能耗、机房面积等因素相关。

(1) 空调制冷启动温度设置越高, 节能效益越明显。

本次测试中,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 只要基站其他条件基本相同, 基站制冷启动温度设置越高, 空调运行时间相应就越少, 节能效益越显著。测试数据显示, 空调制冷启动温度是对基站升温节能效益影响最大的因素, 远超其他因素。

(2) 环境温度越高, 节能效益越明显。

总体来看, 南方各省测试期间节能效益好于北方各省, 主要原因是北方部分省份冬季气温较低, 基站空调基本关闭, 而南方省份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基站空调仍需运行, 升温将减少空调运行时间, 降低能耗。即使在同一省份, 环境温度也对基站升温节能效益产生影响, 如本次测试中A省A1及A2两个基站的设备功耗、机房面积、地理位置、载扇数量均基本相同, 且都无蓄电池温控柜, 测试期间A2基站环境温度高于A1基站, 其节能效益亦稍优于A1基站, 测试数据如表6。

(3) 本次测试数据也显示节能效益与基站内设备能耗及基站面积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基站内设备能耗越大, 节能效益越明显;基站面积越大, 节能效益越明显。

(4) 由于蓄电池温控柜需消耗一定的电能, 因此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无温控柜的基站节电效果要好于有温控柜的基站。

7 测试情况定性分析

根据各省的反馈信息, 从技术可行、网络安全及建设维护等几个方面对本次基站升温测试的定性分析如下:

7.1 技术可行性

本次基站升温测试基站均满足以下条件:

(1) 测试基站内的绝大部分通信设备 (除蓄电池外) 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均不小于5~40℃;

(2) 当空调制冷启动温度设置超过30℃时, 配置蓄电池温控柜对蓄电池进行保护;

(3) 通过蓄电池温控柜或采用其他方式对现有空调系统进行改造以实现30℃以上的制冷启动温度设置。

综上, 基站升温至28℃、30℃、32℃或35℃在技术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7.2 网络安全性

从各省测试情况来看, 本次升温对网络安全未产生影响:

(1) 升温测试期间, 基站原有设备及网络未出现故障或性能明显下降, 各省均实现零故障上报, 未出现任何紧急通报事件。

(2) 各类设备 (无线、传输、电源等) 没有出现过热停机或故障率升高等现象;无线设备未出现能耗和噪声明显增加;传输设备误码率没有增加;蓄电池测试期内未出现容量快速下降等现象, 长期影响有待继续测试观察。

(3) 蓄电池温控柜自身运行可靠, 使用过程中无系统异常和告警情况。

7.3 建设维护方便性

基站空调寿命:基站升温缩短了空调的开启时间, 延长了基站空调的使用寿命。

蓄电池寿命:配置了温控柜的蓄电池可长期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从而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基站温度设置方式:目前基站内空调通常为舒适性空调, 温度设置的上限通常为30℃, 所以如果基站内要设置30℃以上温度时, 只能通过外界手段进行。

蓄电池温控柜建设及安装:对现有基站进行改造时, 多采用现场勘查、现场制作及安装的方式进行, 改造中不需要搬动蓄电池组, 受到现场条件制约较大;部分为成品安装, 改造中需要搬动蓄电池组, 更适用于新建站。

蓄电池温控柜维护保养:温控柜自身维护保养较方便, 需定期检查是否运行良好, 电池仓温度是否正常, 电池仓等是否有密封不严的现象;还应考虑恒温柜安装完毕后周围机房内设备的维修、维护、扩容空间的影响。

8 小结及建议

(1) 小结

本文提出了基站升温的测试研究方案和分析评估办法, 对某运营商的测试情况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评估, 得出以下结论:

(1) 测试期间, 所有参与升温测试的基站中的设备 (包括:无线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蓄电池及其它) 及网络均未出现故障或性能明显下降。

(2) 基站升温节能效果较好, 即使是在冬季, 室内温度较高的基站依然有较好的节能效果。空调设置温度越高、设备耗电越大、环境温度越高、机房面积越大, 则基站升温的节电效果越好。

(3) 根据本阶段实测情况并参考设备商及其他运营商测试情况, 将基站空调制冷启动温度逐步提高到28ºC、30ºC甚至更高从技术可行性、网络安全性及建设维护方便性等方面均是可行的。

(2) 建议

(1) 基站升温测试方面:基站升温的效果及影响需长期观测, 运营商应继续组织测试及研究工作, 并根据后续测试情况对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2) 基站升温推广方面:基站升温应关注节能减排技术和新产品对基站升温的影响;可优先选择能耗较大、机房面积较大的有机房的宏蜂窝基站进行规模试用和推广。

(3) 蓄电池温控柜方面:为了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并方便维护, 可优先在城区、南方等环境温度较高、基站能耗较大的基站进行建设和改造;对现有基站, 可分批进行恒温柜改造, 优先考虑能耗较大的基站, 可考虑在新建基站中同步安装蓄电池恒温柜;北方寒冷地区恒温柜可同时具备制冷与制热功能, 以减少空调运行时间, 降低能耗。

(4) 基站升温后评估:继续进行升温测试, 满一年后再系统评估其技术、经济效益;同时应加强精确计量系统的建设, 为后评估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YD/T1051-2010.通信局 (站) 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2010-12-29发布

移动通信基站防盗方法探析 篇7

移动基站防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公司财产, 避免因基站被盗引起的经济损失。从运营商侧来看, 完善移动基站底端监控采集设备, 优化监控平台告警呈现, 提升监控人员责任心, 及时发现告警, 及时通知维护人员, 是减少基站被盗的有效措施。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旨在于探求移动基站防盗的有效方法, 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一、基站底端监控采集设备的维护、补点

(1) 室内宏站监控设备现状分析:现网, 每个室内宏站都安装了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在移动通信网络中, 区分交换、传输、无线、数据、线路、网管、优化等多个专业, 每个专业都有相关指标, 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公司的绩效挂钩。唯独动环监控专业不涉及考核, 这就造成了维护人员对监控设备不够重视。监控设备中断多天, 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的现象比较常见。建议每个公司将监控设备的完好情况纳入考核, 就可以保障设备的完好性, 从而为基站环境数据的采集提供根本的保障。 (2) 室外站监控情况分析:室外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 塔下没有板房, 设备放置在室外机柜的情况。因为室外站无法安装空调, 所以一般不必采集温度、湿度等环境量, 也就不安装环境监控设备。而恰恰这些室外站是窃贼经常“光顾”的对象。针对室外站没有环境监控设备, 即使被盗了, 上端也没有任何手段监控的情况。建议室外站安装电池柜门禁。一旦电池柜被撬开, 上端就可以发现电池柜门禁告警。

底端监控采集设备完好, 监控数据及时上传给监控平台, 才能为告警的及时发现提供保障。

二、监控平台告警呈现方式的优化分析

(1) 原有告警呈现模式分析:电池被盗的过程中, 一般会产生电池柜门禁、门禁、红外等三种告警。原有的告警呈现模式下, 按照告警级别来激活声音告警。电池柜门禁告警为二级告警, 如果将二级告警设为有声告警, 必须同时将一级告警也设为有声告警。一般来说, 一个地级市平均每天会发生一级、二级告警合计2000次左右。告警的数量较大, 即使将二级告警设置为有声告警, 也无法起到及时提示值班人员发现告警的作用。一般地级市设1名值班人员, 这1个人要同时关注传输网、无线网、数据网、视频监控等多个网管, 还需要进行电话通知、故障记录、工单转派, 无法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动环系统中门磁类告警的查看上。 (2) 告警优先呈现调整建议:建议调整声音告警激活模式, 使电池被盗可能产生的告警用声音提示值班人员。为了在夜间, 第一时间提示值班人员, 及早发现告警进行通知, 建议其他一级、二级告警的声音提醒取消, 仅将门禁、电池柜门禁、红外类告警设置为有声告警。现网基站防盗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即使现有平台不提供上述功能, 与监控厂家协商开发, 该功能可以实现。

三、监控值班人员的定位和激励

(1) 监控值班人员现状分析:监控人员处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发现网络异常, 及时通知, 协调调度的重要位置。监控人员的责任重大, 但通过对现网一些地市监控人员的情况了解发现, 监控人员存在年龄偏大, 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而且由于涉及专业较杂, 发展技术的前景渺茫, 导致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监控专业成为一个“好人”不愿干, “坏人”干不了的专业。 (2) 监控值班人员激励:一方面是基站电池被盗的损失“触目惊心”, 一方面是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好。只有通过适当的激励来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质量, 实现告警的及时通知。激励方式分为如下三方面: (1) 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对于平台已经上报的告警, 值班人员没能及时通知的, 考核奖金; (2) 对于每次上报告警及时通知的人员, 给予现金奖励; (3) 管理者对于值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表现积极的方面, 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与无线网络通信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移动通信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之相对应的是移动通信过程中潜在安全隐患。如何通过完善监控手段, 优化平台, 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确保通信安全与通信可靠, 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有关移动基站设备防盗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技术探讨 篇8

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新时代的来临, 在哥本哈根会议倡导全球节能减碳的国际大趋势下,通信行业也势必要接受大幅降低能耗的新挑战。

目前中国电信拥有2G、3G通信基站超过17万个, 大量基站还在兴建中,2009年基站消耗的电力接近25亿度,占电信全年耗电量的20% 以上,而其中又有超过50% 电能被冷却设备所消耗,降低基站用于冷却方面的能耗是整个节能方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2移动基站节能分析

移动基站内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防止设备过热、降低网络故障的概率,并保证蓄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移动基站内需要冷却的对象主要是通信主设备、 蓄电池、开关电源等,然而基站内的热量不仅仅来源于上述设备,在夏季,基站内更多的热量是由阳光辐射及过高的环境温度通过墙体传入产生的,这部分热量占夏季总量的68%,近70% 的空调制冷能力被浪费,如果针对上述的发热点进行直接冷却,仅需要目前冷量的30% 即可。 按照多年来传统机房空调的温度设置,无论冬夏昼夜,空调温度都基本统一设置在20ºC~25ºC甚至更低。

根据中国电信对2009年基站能耗现状调查的统计, 基站机房在空调设定温度为25ºC时的能耗分布情况如图1。空调和基站无线设备的耗电占据了基站总耗电量的绝大部分,其中空调设置温度为25ºC时,空调耗电约占总耗电量的50%。数据表明,从空调入手来控制机房耗电是基站机房节能的关键之一,本文则主要针对空调的温度设定来展开讨论。

我们调研了解到,一个单扇区单载波的移动基站,主设备用电率约为500W。一般配两台2~3匹分体空调,在夏季有空调的基站运行一个月平均用电2 000度,不开空调一个基站用电才400度左右。空调用电占基站用电的50% 以上。

3设备工作环境分析

基站机房内主要包括主设备和配套设备两类,主设备通常为BTS无线设备等;配套设备有传输、空调、电源、蓄电池等。

(1) 无线通讯设备

H公司、Z公司的无 线设备长 期正常工 作温度范 围, 大部分标 称为 -5℃~ 55℃,最高工作温度范围都在50℃以上。所以理论上只要基站机房环境温度只要保持10℃~ 40℃、湿度10% ~ 90%、 洁净度达B级。通信设备是能够正常稳定工作的。如表1, 表2。

1 Z公司无线设备

2 H公司无线设备

(2) 传输设备

通常的传 输设备长 期正常工 作温度范 围标称为0℃~ 45℃,湿度范围为10% ~ 90%。传输设备单板工作温度一般在:30℃~ 60℃,机房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设备单板温度上升,如果单板温度超出以上范围会导致设备上报告警,同时业务端口将产生误码。如果温度继续升高使得误码达到门限后会导致业务中断。

(3) 电源设备

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和交流配电箱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在5℃~+ 40℃都能正常工作,但开关电源系统要求室内清洁、少尘和少静电干扰。

(4) 空调设备

基站空调适合机房内较高温度的,例如最高工作环境温度可能高达50℃以上。

(5) 蓄电池

普通阀控式密闭铅酸蓄电池对温度要求较高,标准使用温度为25℃,建议温度范围15℃~ 30℃。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根据以上分析,基站无线设备、传送网设备、电源设备,40ºC情况下设备均能正常工作。因此在机房温度25ºC的基础上,提升10ºC ~ 15ºC设备应该可以正常, 但从理论上分析,温度提升会加大设备板件返修率,降低可靠性,部分耗损器件寿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基站机房内对温度最敏感就属蓄电池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专门针对蓄电池加以保护,即应用冰箱或空调区域温控原理,针对室内不同区域进行温控,即维持蓄电池表面温度25℃。

4节能方案选择

随着基站机房内各类电子器件设计与工艺的大大提高,在确保网络运行质量、不受明显影响的前提下,可经考虑将机房温度要求逐步提高,同时配合蓄电池保温箱等新技术新产品,结合智能或自然空气通风方式等,空调能耗可以降低。

不同设备对工作环境温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蓄电池在25℃的温度条件下,最长使用寿命可达10 ~ 15年,环境温度每升高10℃,蓄电池寿命将缩减一半。通信主设备及电源为30℃~ 45℃,而直流电源则可以在40℃~ 50℃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由于设备允许工作温度范围的差异,采用分区域控温将会进一步降低冷却设备能耗。

(1) 基站电池恒温箱的应用

基站电池恒温箱,是针对蓄电池的不耐温的特点,将电池装入恒温箱,可使箱内电池温度恒定在25℃,平均每天只消耗2度电,消耗的电能较之前大幅下降。基站电池恒温箱的箱体最好能根据电池的形状可以灵活组合,同时箱体要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如图2。

有了基站电池恒温箱,基站建设就可以考虑采用分区域控温技术,将电池集成到电池恒温箱内,主设备、开关电源采用自然散热方式放置在基站内,只安装一个简单新风系统或换热器,在室内温度达到40℃时抽新风入基站, 保持基站内温度在40~45℃以下,基站内可以考虑不采用空调。能大幅度降低能耗及运营维护费用。

还可以考虑将上述设备放置在二个或三个不同的保温机柜内,采用直接冷却发热点的方案,目前机柜的控温方法主要有风扇直通风、热交换器换热及机柜空调制冷等。 直通风的优点是简单、廉价、能耗低,缺点是会污染机柜内部,在设备热密度较高及环境温度较高时无法满足控温要求。热交换器是通过柜内、柜外风机驱动两侧空气在换热器内完成换热的控温装置,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不太适用。机柜空调采用压缩式制冷方式,无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都可将柜内温度控制在30℃~ 35℃,由于蓄电池发热量小,电池恒温箱所需配置的空调功率也很小,用电量就很少。但主设备与电源设备发热量大,所需空调功率就较大。

(2) 新风空调一体机的应用。

在基站应用一体化空调机。新风空调一体机除了有常规的压缩机制冷模式外,还有一种“自然冷却”的节能模式。当室外温度、湿度合适时,机组自动切换到“自由冷却”的节能模式,调节风门打开,直接将室外冷空气过滤后送入受控房间。该模式下,压缩机、冷凝风机停止工作, 大大节省电能,如图3。

新风空调一体机也可以将空调和热交换器集成在一起,可以应用在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移动基站,空调与热交换器既可单独运行,也可同时工作。实际应用时,即使在夏季阴雨天或夜间,只要气温稍低时便可通过热交换来控温,而无需使用压缩机制冷。酷热天气时,由空调控温。

5基站其它节能措施

移动基站应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可以从通信主设备、 通信电源、空调系统等全方面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

选择节能型通讯设备,提高主设备与电源设备的温度耐受范围,确保通讯设备在30~40度环境下主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减少设备对环境的依赖性,因为少用或不用空调是最节能的方法。移动基站可以考虑不安装空调,只针对蓄电池安装小型空调保温箱(功率小于200W),并安装简易通风系统,设定40度就启动通风系统,可节约大量电能。

在电源设备方面,可采用具有电源休眠技术的开关电源。提高电源模块的供电负荷率,提高供电效率。并全面淘汰相控电源设备。

在空调系统方面,主要是提高空调的COP及送风效率。提高COP的方法有:采购节能型空调。提高空调的送风效率可进行精确送风改造,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同时修改精确送风的室内温度范围。由于精确送风是先冷却机柜,再散热到空间中,这时的室内空气是经过充分热交换,空间温度较高,但设备得到充分冷却。

其它节能方面。可以试验将太阳能与市电直接并网对通信设备供电,有光照时用太阳能全部或部分供电,无光照时利用市电供电,不配置太阳能蓄电池。可以满足部分供电需求。将普通灯具更换为节能灯具。加强对老旧通信主设备的退网、并网工作。拆除已退网还没下架的设备。

6结论

上一篇: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下一篇:篮球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