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

2024-10-23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共6篇)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 篇1

一、引言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加速人才培养, 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需要贷款的学生无须质押、担保, 学生只要凭借自己的身份、人格和信誉就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推出以后, 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确实为许多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一度出现了助学贷款的高峰。但随着第一批贷款的到期, 事隔几年后的今天助学贷款却从贷款高峰转化为违约高峰。据媒体披露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 伴随着违约高峰而来的则是放贷低谷。目前, 列入银行停贷“黑名单”的高校有100多所, 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由于助学贷款还贷比率不高, 如今助学贷款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造成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回收不甚理想的原因, 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讨论分析。普遍认为, 在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 信用担保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难以控制, 经济效益甚微, 难以调动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助学贷款还款计划和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水平测算, 获贷学生还贷的负担偏重;学校在助学贷款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等。

笔者应用信息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助学贷款违约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某一活动中, 当事人双方拥有一些另一方不拥有的信息。从发生的时间来看, 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 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我们将事前信息不对称致的问题称为逆向选择, 如旧车市场上低质量的驱赶走高质量的车, 保险市场上高风险的投保人赶走低风险的投保人等, 此类问题一般可以通过信号传递来解决;将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称为道德风险, 此类问题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活动, 因而代理人有可能采取于己有利但于委托人不利的行动, 一般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解决。在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中, 银行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种合约关系, 合约形成的前后, 以及在合约双方之间, 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因此合约中既有逆向选择的问题, 也有道德风险的问题。当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发生的时候, 随之的结果就是违约, 所以下面我们着重对银行与学生之间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 逆向选择问题

在贷款市场上, 不同学生作为借款者有着不同的还款风险, 属于不同的风险类型。其还款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但银行不具有这些信息, 无从判断每个学生具体的风险类型, 因此, 在银行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虽然银行不能确切得知每个学生的具体风险类型, 但对于整个学生群体的平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即对于平均风险状况还是可以作出判断的。如果银行可以自由制定贷款利率, 银行将会按照平均风险状况决定贷款利率。

在我国, 由于对学生实行的助学贷款属于信用贷款, 而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对于还款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同时, 贷款学生是贫困生, 生活负担重, 预期还款能力较低, 从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两方面考虑, 银行将会判断贷款学生群体属于平均风险偏高的类型。假定银行可以自行制定贷款利率, 对于平均高风险的群体, 银行倾向于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 但过高的利率可能将风险较低的借款者赶跑 (他们打算还款, 但过高的利率使贷款成本过大, 因而放弃贷款) , 留下的都是高风险的借款者 (他们不打算还款, 因而高利率并不能将其吓走) , 这就是贷款市场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高风险的借款者赶走低风险借款者的逆向选择。

从银行分析, 在正常的情况下, 银行对企业进行商业贷款是可以自行制定贷款利率, 对信用比较好的企业实行低贷款利率, 而对信用比较差的企业实行高的贷款利率。这样银行可以寻求利益和风险的最佳组合, 但我们从上面的分析来看, 参与贷款的学生属于高风险的群体, 按照银行的贷款原则, 应该实行高的贷款利率, 而现在执行的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 该利率同银行的一般性非信用贷款利率大体相同, 并不能达到银行贷款的效益组合。事实上银行是不愿意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的, 那么为什么银行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助学贷款呢?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原理, 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 及其引发的信贷资金配给问题, 可以通过信号传递, 也就是向银行传递关于学生的信号来解决。在我国, 为了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上银行不愿意贷款、学生贷不到款的问题, 政府作为第三方力量参与进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以及高校, 各负其责、相互沟通, 共同建立还款约束机制;同时, 对于违约学生增加了惩罚手段、加大了惩治力度。这使得学生的违约成本大大增加, 学生整体的违约意愿随之减少, 还款意愿随之提高。同时, 还款期限的延长和还款方式的灵活多样, 还款手续简化, 使得学生的还款能力提高。这些措施都在向银行传递关于学生风险程度的信号, 使银行改变对于学生整体属于高风险类型的判断。此外, 政府和高校向银行支付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政府对于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等措施, 增加了银行的预期收益, 降低了银行对于学生贷款的风险。以上各种措施都促使银行愿意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提供更多的资金。从这一点上来看, 学生在对银行传递风险情况的过程中, 国家、政府和学校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这样国家、政府和学校对学生违约问题约束作用怎样, 成为银行对学生信用调高是否合理的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剔除国家和学校对学生风险状况的影响, 学生仍然是高风险群体。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 其实也是这样, 由于学生毕业以后, 学校对学生并没有太大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使得这种约束成为一种假约束, 加之催收的成本问题, 使得学生违约变得非常容易。

(二) 道德风险问题

在银行与学生签订合约之后, 银行无法直接观测到学生怎样使用所贷到的钱, 是用来生活学习, 还是用来花天酒地, 银行无从得知。如果学生将钱挥霍, 其还款的可能变小, 银行将面临损失。因而, 对银行来讲, 存在着学生有可能不当使用贷款的道德风险问题。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原理, 道德风险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在合同中引入激励机制来解决。其具体方法是找到委托人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另一个变量, 该变量虽然不完全取决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 但与之相关, 然后在合同中规定代理人的收益同该变量相联系, 以此激励代理人按委托人的目标行动。

在国家助学贷款中, 银行可以被视为委托人, 而学生可以被视为代理人, 银行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学生的行为, 但可以观测到学生的还款状况, 按时还或者到期不还。还款状况虽然取决于一些外在的因素, 但与学生对于贷款的使用相关。一般说来, 学生如果将贷款用于生活、学习的需要, 顺利完成学业、找到工作, 按时偿还贷款的可能就较高;反之, 如果将贷款挥霍于其他用途, 按时还款的可能就较小。银行为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可以建立激励机制, 将可观测的还款状况同学生的收益联系起来。在我国, 按时还款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政策优惠, 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还款, 前已论述该利率较低, 同银行一般性的非信用贷款利率大体相等, 体现了国家的助学政策。对于连续拖欠贷款超过一年且不与经办银行主动联系的借款学生, 银行要对于拖欠的贷款征收罚息, 并将学生的违约行为载入金融机构诚信系统, 金融机构不再为其办理新的贷款和其他授信业务, 并将学生姓名及公民身份证号码、毕业学校、违约行为等按隶属关系提供给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以上制度就是一种激励机制, 有助于激励学生恰当地使用贷款并按时还款。但前已论述, 在我国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条件下, 对于违约学生惩罚措施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解决违约问题的建议

(一)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诚信系统, 完善信用体系

助学贷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 助学贷款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作保障, 但目前我国还缺少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缺乏完整的个人信用管理体制。在现有的信用管理体制下, 银行对个人信用状况评估难、监督难、约束难, 加上国家助学贷款有任何抵押和担保, 银行很难控制风险, 这样造成违约的可能性就大。因此,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就迫在眉睫。如果信用体系比较健全, 任何人的违约行为都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 贷款学生一旦违约银行就可以将此人打入“黑名单”, 使其日后再也无法从银行贷款;另一方面, 如果贷款学生的信用比较好, 银行可以在以后与他的交往活动中给予一定的优惠, 例如,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他贷款或从利息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守信用行为带来的收益大于违约行为给贷款学生的收益时, 违约就可能不会发生, 助学贷款就可能走向良性循环。

(二) 加强配套的法律支持

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约束, 助学贷款涉及到政府支持和信贷风险, 其法律环境更为更要。只有制定和完善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 才能为助学贷款工作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从而为助学贷款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目前, 我国有关的法规仅处于行政规定的层次上, 银行发放助学贷款依据的是现有的《消费信贷法》等, 对助学贷款有关问题的规定也不全面、清晰, 对信用助学贷款, 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具体操作时无章可循。贷款的申请, 发放及偿还、追讨等制度上还需要法制的进一步规范, 提高违约成本, 强化实施机制, 以确保助学贷款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以保证助学贷款的顺利归还。

(三) 利用强大银行网点实施跟踪催收

由于助学贷款的对象这一群体比较特殊, 他们来自全国的各个城市;同时, 他们毕业后的去向也不明确, 具有极大的流动性。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哪家银行贷的款就由该银行来负责收回贷款, 这样一旦贷款学生没有按时还贷时银行催讨的成本就比较高。现在银行系统已经实现联网, 所有的助学贷款信息也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实现共享, 我们可以利用银行强大的网点由贷款学生工作所在城市的分支银行来进行催收, 这样也可以降低催收的成本, 而且也不会因为银行之间不知晓, 而使信用体系得不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杨大光.银行不良资产的博弈论思考[J].农金纵横, 2000, (6) .

[3]杨建生, 黄树标.美国高校助学贷款立法经验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

[4]陈宁波, 黄寒.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问题的博弈分析[J].海南金融, 2004, (4) .

河南省高校助学贷款违约现状分析 篇2

国家助学贷款新模式从2005年实施, 到2011年河南省累计共发放助学贷款300亿元, 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60万人。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 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国家助学贷款力度连年加大, 其目标就是“不使任何一名考入大学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不能入学, 不使任何一名在校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河南省高校助学贷款采取资助中心、学生、高校、银行共同签订合同分别承担责任的模式, 以降低违约风险。据统计, 河南2006年毕业的借款学生中约有263名出现拖欠贷款情况, 如果按平均每人欠5000元计算, 那么拖欠本金总额约为131万元。河南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为督促贷款毕业生偿还欠款,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向违约毕业生、学校方面等施加压, 加大催缴欠款的力度。2008年1月,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发布催收公告, 其后又于2008年5月借助媒体公布未能按时还款的违约学生的信息。

2010年河南建筑技术学院等七所大学因助学贷款欠息率居高不下, 被河南省教育厅全省通报。对于整改后欠息率仍居高不下的学校, 将采取暂停该校的学生获得助学贷款资格的措施。由此可知, 高校助学贷款的回收问题关系到助学贷款政策的运行秩序。

二 河南省违约情况分析

以河南农业大学发布的2012年9月14日各院本金到期毕业生还款情况统计表为例进行分析。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公布的还款情况得出图1-1, 据分析计算, 计划收回的贷款1446笔, 但实际收回1391笔, 还款率为96.38%, 违约率3.62%, 拖欠欠款26.18万元。大部分学院的还款率达到95%以上, 其中烟草学院、园艺学院、体育学院还款率达到100%。虽然还款率比较高, 仍有55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 置诚信和助学贷款制度于不顾。

窥一斑而知全体, 河南农大如此, 其他学校也会有拖欠的人存在。若按照河南农大2012年的违约率计算, 55人拖欠欠款, 河南省有120所高校, 若按6600人计算, 则有3168千万欠款, 数目惊人。

三 毕业生违约原因分析

我校曾有一位毕业生, 毕业时助学贷款没有还清, 之后助贷委员时常提醒, 但该同学因工作忙碌而疏忽了按时还款还息的重要性, 多次逾期, 给自己的带来不良的信用记录, 同时也被银行罚息。这虽是个例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什么毕业生逾期甚至违约现象频繁发生呢?经过调查了解和查阅资料, 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诚信教育的缺失;二是毕业生的诚信意识不足;三是毕业时忙着考研、找工作等, 将偿还助学贷款的事情抛至脑后, 毕业后因为对还款程序不了解、不上心, 总是被提醒过之后才着手准备最终耽搁了;四是学生的恶意欠款。

四提高还款率、减少违约情况的建设性意见

(一) 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大催款力度和采取灵活多变的催款方式

学校应将学院还款率纳入该院资助考核工作中, 以加强各院的催款催息积极性。同时, 各院负责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未还款毕业生联系, 提醒他们及时还款还息, 尤其是在每年的银行结息日 (11、12月份) 和本金到期前两个月内, 要保证联系上每一个未还款毕业生, 向他们讲解还款还息操作方法, 并确保每个人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保证本金、利息及时到账。

对于受资助者, 我们要做到全面了解每个受资助人的基本情况、提前提醒、态度良好、灵活沟通, 采用多种方法, 不拘泥于形势。加大宣传提前还款的好处, 让还款的人乐于还款;及时掌握贷款毕业生的还款动向, 保证还贷还息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加强对在校带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助学贷款知识的培训

要未雨绸缪, 提前防范。平时, 学校相关部门、各学院以及各班都要负起责任, 经常性地向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比如召开高校助学贷款知识讲座、培训会和竞赛等, 让助贷知识和诚信意识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心中, 提前防范违约现象的出现。

(三) 加强宣传进行榜样教育和非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日常工作中, 善于发现申请助学贷款学子中的比较突出的个人, 进行鼓励和表扬, 并将其个人事迹告知全院、全校乃至全省, 扩大其影响力, 发挥其榜样效力。从而鼓励受资助者向其学习, 培养自强自立的性格。

另外, 挑选比较典型的违约案例对在校生进行分析。将案例向广大在校生分析讲解, 明确告知大家贷款违约将会给自己、学校、社会发展以及他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告诫大学生要遵守规则不违反法律, 以诚为本, 懂得感恩。

(四) 提升受资助者的自我发展意识

鼓励受资助者自强自立, 敢于构想, 敢于行动, 靠自己创业或兼职赚取生活费、学杂费, 以自己的能力偿还贷款,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从根本上改变自我, 提升自我。

总之, 助学贷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但也是一件复杂繁琐的难事。科学高效地做好助学贷款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系统性的工作, 是没有捷径可循的。我们应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不断健全我校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服务体系, 充分做好服务、管理、协调工作, 将党与国家的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媛媛, 借鉴美英经验构建我国助学贷款回收机制——以河南助学贷款现状研究为实例,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03期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 篇3

1、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

为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贫困生的作用, 在其推广过程中, 政府不断修订相关政策, 但仍无法从根源上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机制。目前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 商业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缺乏热情

国家助学贷款对银行来说是高风险、微收入的业务。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财政贴息一半;对助学贷款业务单立台帐, 单设科目, 单独统计, 单独核算和考核;免征营业税;对呆坏帐按实际发生额在所得税前按规定核销等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仍面临很多难题。所以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缺乏热情。

(2) 违约率不断增加, 银行喊停贷

为控制违约率, 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度下达了《国家助学贷款指导性贷款计划的通知》, 文中规定: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措施,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广泛、持续发展, 4家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总行在编制、下达本行系统内基层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信贷计划时, 对于借款人违约比例达到20%且违约毕业生人数达到20人的高等院校, 可以暂不列入编制范围, 等学校通过加强管理或代偿措施后, 使其违约比例降到20%以内时, 再及时补充下达贷款计划。

(3) 形成贫困学生贷款需求增加, 但无法办理贷款的矛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历年的扩招, 很多边远山区的学生考入高等学府, 但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 学生要支付相当高的学费, 这些学费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 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国家助学贷款恰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费问题。

2、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

违约率的不断增加, 很大程度上被归咎于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但实际上, 表面上的诚信缺失, 却隐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贫困大学生有着共同的特点, 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群体, 一个是来自偏远山区, 父母大多务农, 另一部分来自城镇的低收入家庭, 这些家庭的父辈文化程度均不高, 他们纯朴、善良。实际上, 贫困大学生继承着父辈的纯朴品质, 他们大多数是一心向学, 想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并不是恶意不归还贷款, 而是因为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责任感和计划性, 没能及时还贷。

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利益和责任

贫困大学生无法交纳昂贵的学费, 导致高校拖欠学费情况非常严重。而学费的收入是高校建设的经费来源, 所以拖欠学费现象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办理缓解高校的欠费压力,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发展。另外, 从高校教书育人的职能出发, 高校肩负着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 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责任, 而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如何让国家助学贷款良性持续发展, 作为受益者的高校是责无旁贷。面对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的不断增加, 高校有责任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贷款违约率, 确保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三、高校降低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的措施

1、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不断完善, 个人征信报告成为个人经济身份证, 它影响着个人的发展, 如房贷、车贷、信用卡、出国等业务的办理。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 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积极宣扬珍爱个人信用记录。大学生诚信档案还可以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提供依据, 对学生的贷款申请, 要从严把关, 实现从源头上防范违约率的发生。

2、普及金融知识

高校可通过举行系列金融知识讲座、出版金融知识板报、发放相关金融知识手册等形式普及金融知识。高校可以与银行合作, 请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讲授金融知识, 让学生知道金融就在身边, 让他们早知道什么是征信系统?什么是国家助学贷款宽限期?什么是国家助学贷款展期?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个人征信记录的意识, 自觉按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意识。创建人人懂金融, 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3、提高贷款学生的计划性、责任感

高校受理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时, 有义务引导贷款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贷款计划, 有义务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规定, 有义务明确告知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需要承担的责任, 从而使学生申请贷款有准备, 有目的, 有计划。高校还要通过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使学生充分理解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意义, 使学生对国家充满感激,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这项实现教育公平国策的受益者, 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国家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 那么按时还贷是理所当然的事。

4、提高贷款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

贷款学生毕业后是否能顺利就业, 决定着是否能按时还息还贷。面对就业难的社会大环境, 高校应该有目的提高贷款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供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可以搭建各种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技能培训, 鼓励学生考各种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 为贷款学生顺利还贷提供有效地保障。

5、为贷款毕业生争取国家代偿政策

为促进就业,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向到基层就业的学生倾斜, 如毕业生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3年, 可以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如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 可以获得在校期间的学费代偿等。高校应该及时传达有关代偿政策, 确保符合条件的贷款学生都能享受政策优惠, 实现及时还贷。但由于高校的地区不同、类别不同、主管单位不同的, 导致可以享受这些政策的情况不一样, 对于没有资格享受这些政策的高校来说, 有义务创造条件为学生争取机会。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国家助学贷款这项实现教育公平的国策是否能持续发展, 高校责任重大, 但这项工作是一个社会工程, 还依赖于政府、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合作。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实施的一项重大资助政策, 但违约率的逐年攀升严重制约着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现状, 分析违约率逐年攀升的原因, 提出高校降低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的一些防范措施。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 篇4

一、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中违约率高的原因分析

1. 个别学生诚信缺失。

助学贷款违约率高与个别大学生诚信缺失密不可分。不少学生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 这是国家对他们的福利, 是免费的午餐, 因而缺乏应有的还款意愿, 在毕业后不能主动向银行更新自己的信息。贷款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地点遍布全国, 有的甚至在国外, 有的经常“跳槽”, 银行很难了解每一个贷款者的去向, 因此学生和银行处于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这就从客观上又为那些缺乏诚信的学生创造了违约的条件。

2. 学校对贷款学生审批不够严格。

随着高校扩招, 学校的贫困生数量也大大增加。由于高校都开辟“绿色通道”, 实现“先报到后交费”的做法, 这使学生欠费现象十分严重。高校为了减轻“学生欠费”的压力, 对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把关较宽。同时, 贫困生数量多, 所需审核的材料多, 学校对贷款学生的真实情况缺少具体掌握, 也使高校在推荐申请贷款的学生时, 难免有偏差。

3. 银行服务细节不够完善。

银行还款渠道不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银行系统不断升级, 还款专用的银行卡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应的升级, 会导致还款失败。如果银行卡丢失、消磁, 银行也将无法正常扣款。助学贷款属于小额贷款, 大多银行不愿为此耗费大量的精力, 只是等着学生主动还款, 在客观上为部分学生违约提供了条件。

4. 就业难导致还款难。

当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贫困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地区, 由于缺少家庭背景, 靠自己找到一份条件比较好的工作难度很大。大学生刚毕业工资水平不高, 除去生活必需费用外所剩无几, 这给他们还款带来很大的困难。

5. 还款年限不合理。

我国助学贷款还款年限是毕业后6年, 实际上, 大学毕业后5年左右, 正是一个毕业生经济独立的关键时期。贷款大学毕业生每月除去房租、水电、交通、通信等基本生活费用, 还要贴补贫困的父母, 而毕业后5年左右也正处于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 又需要不少的开支。这样的情况下, 再让他们还款无疑是雪上加霜, 也不现实。

6. 缺少相关法律规定导致违约成本过低。

对信用助学贷款, 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大多依据的是现有的《消费信贷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规, 对助学贷款有关问题的规定不全面、不清晰, 在具体操作时无章可循, 特别是当贷款学生违约时没有相应的法律制裁。助学贷款制度中规定, 不能及时偿还助学贷款的学生, 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在新闻媒体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网站上公布其姓名。这样的一种制度设计, 违约成本明显过低。对于贷款学生来讲, 在媒体上公布姓名与偿还上万甚至几万的助学贷款相比, 放弃偿还助学贷款似乎更具有吸引力。

二、解决违约率高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高校要大力推动以诚实守信为重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和失信行为对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危害。

2. 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

对贷款违约学生最具威胁力的是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当前, 在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刚刚建立, 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这种体系在银行系统内部, 其他系统、机构与之的配合相对缺乏。我们可以在第二代身份证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征信体系, 将银行系统专门建立的学生信用系统与公民身份证系统相连接, 并逐步将此系统与教育、人事部门系统相连接, 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这样, 银行再也不怕因贷款学生流动性大而与其失去联系。同时, 贷款违约的学生在该系统上会留下不良记录, 会给他带来找工作难、出国难、贷款难等一系列问题。贷款违约成本的加大也能大大地降低学生的贷款违约率。

3. 高校严格做好贷款学生的审批工作。

严把贷款学生的贫困资格审批也是确保还款率的有效途径。在贷款学生的审批上存在信息的高度不对称, 常常导致贫困的学生没能贷款, 不贫困的学生却能顺利申请贷款的尴尬现象。因此, 在贷款学生的审批上, 要从学生自然情况、家庭收入水平、表现情况及学费缴纳情况等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对不能缴纳学费的学生, 可暂时给学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 通过一段时间, 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再在网上对申请贷款学生的名单进行公示, 接受广大师生的意见反馈, 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

4. 银行应完善服务细节。

银行应在系统内开办还款专用卡异地异行补办业务, 使还款专用卡丢失或消磁的学生能在异地异行进行及时挂失和补办, 保证贷款学生还款渠道畅通。银行每月还要以短信、邮件或信件的方式督促还款人还款, 对于有违约的学生应主动打电话联系, 了解学生违约的原因, 针对特殊的违约情况酌情免收额外利息或延长还款期限。

5. 适当延长还款年限, 采取灵活的还款方式。

还款年限短, 还款方式不够灵活, 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重要原因。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助学贷款的年限都很长, 美国的助学贷款还款年限平均在10年以上, 韩国为11年, 加拿大为15年, 日本在15—20年之间, 香港特区的还款期限则达到20年。经办银行应该考虑到毕业生的现实困境, 结合地区、学校类别和专业前景等情况分别予以延长还款年限, 可考虑在毕业后10—15年内还本付息的做法。此外, 在还款上也应采取灵活方式, 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目前固定的按月还贷改为按月、季、年还贷, 允许在贷款期限内一次性还清。

6. 出台助学贷款相关法律。

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约束, 国家助学贷款既涉及银行的经济效益, 又涉及国家科教兴国的社会效益, 其法律环境更为重要。目前, 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都是政府行政规定上的制度安排, 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国家可以出台专门的国家助学贷款法规, 或者在《高等教育法》中增加国家助学贷款方面的规定, 在法律中对地方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四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划分, 避免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情况;对贷款违约的学生应该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以提高助学贷款的还款率。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 篇5

国家助学贷款, 是由政府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全日制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个人信用贷款, 目的是帮助贫困大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助学贷款的利润空间较小, 多笔数小额度, 管理成本较大;助学贷款依靠的是个人信用担保, 还款拖欠风险完全由银行自身承担, 风险太大, 因此在一些商业银行眼里, 助学贷款就如同“鸡肋”, 他们承办助学贷款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指令, 而不是一种完全的市场行为。我国政府在1998年开始在一些省份试行助学贷款制度, 十年过去了, 各大商业银行发放了上百亿的助学贷款, 收获的却是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在北京、上海等高校集中的大城市, 助学贷款的不良率高达20%~40%。在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 银行的追贷成本远大于贷款本金。除了求助于司法机关, 银行可能没有更好的选择。目前全省高校中,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在校大学生比例达到25%以上。因此, 如何化解国家助学贷款难题, 完善助学贷款政策, 降低助学贷款还款的违约率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二、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的成因分析

国家实施助学贷款本意是帮助家庭贫寒的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 但在较高的违约率的影响下, 商业银行渐渐的就失去了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这严重影响了助学贷款的发展。造成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 银行和大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

各大商业银行主要是根据大学生提交上来的贷款申请表来发放贷款的, 虽然也进行考察, 但由于种种原因银行还是不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但学生本人有可能借此提供虚假的申请材料, 尤其是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诚信度方面的材料。这就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把贷款发放给缺乏诚信思想品德方面表现不佳的学生。这样会加大助学贷款的还款违约率。

(二) 政策法律方面欠缺。

商业银行承办助学贷款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指令, 而不是一种完全的市场行为。但在强制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的时候国家并没出台贷款的有关法律政策, 商业银行也是按照普通的贷款法则做的, 这些法则主要是针对商业贷款, 对于国家助学贷款不一定合适。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 我们对欠贷问题的追究还只是停留在行政规定的层次, 缺少法律的约束力和稳定性, 同时缺乏切实可行的追讨贷款的办法, 对故意拖欠贷款的学生处罚力度不够, 对银行和学校的不作为行为缺乏监管机制, 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规定还不够全面和清晰, 这些问题都间接的加剧了助学贷款的还款违约风险。

(三) 大学生的本身还款能力有限。

大学生违约欠贷, 有些是因为诚信意识淡薄的恶意拖欠, 但还有很多完全是由于还款能力不足的无奈选择。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且工资也不是特别理想, 有些竟然连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 尤其对于那些贫寒子弟们, 他们还面临着赡养老人的重担。在这样的情况下, 让他们一毕业就去还好几万元的贷款, 就算他有还款的意识恐怕也是力不从心了。

(四) 担保机制不完善。

助学贷款是纯粹的个人信用贷款, 在目前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银行几乎承担了所有的风险, 从贷款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种贷款笔数多、金额少、成本高、收益低, 一旦发生呆账坏账, 收账成本高于收益。因此, 银行对助学贷款能拖就拖, 能不办就不办, 造成目前助学贷款中间冷 (银行) 两头热 (学校和学生) 的局面。高校是助学贷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却没有承担应有的风险。据新华社报道, 每年全国几百亿的大学收费, 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其收费标准和成本明细。个别高校甚至想收多少就能收多少, 助学贷款算是帮了个别高校不少的忙。若是没有助学贷款, 不少寒门学子将与大学无缘, 个别高校自然少了不少财源。助学贷款看似落到学生手里, 其实不过是经学生之手打入了学校的财务账户。可是, 一旦出现欠贷行为, 学校却不承担很多实质性的责任, 既不用掏钱还债, 也不用帮忙追贷, 空背一个“担保”的名头。

三、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风险的防范对策

现在高校大学生贷款需求人数多、金额少、管理难等问题却在困扰着银行。而且大学生违约率高, 银行助学贷款发放存在比较高的风险, 银行有所顾虑可以理解。所以如何去降低大学生的还款违约风险就变的尤为重要。只有降低了风险商业银行才会积极进行放贷, 才会有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帮助。

(一) 健全助学贷款的法律和政策。

助学贷款既然是国家为了保证教育公平而发放的政策性、救助性贷款, 那么这种贷款的主体就是国家与贫困生, 银行只是代为操作方。帮助贫困生上大学、顺利完成学业, 政府理应在救助贫困生方面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承担起助学贷款的拖欠风险。据悉, 在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中, 政府已经给予贷款银行相应的风险补偿。和商业银行相比, 政府在追讨违约欠款方面具备更多的优势, 由政府出面给贫困生贷款提供担保, 承担拖欠风险, 解除了商业银行的后顾之忧, 更利于助学贷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 政府应主要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与管理, 尤其在现阶段外部配套条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应加强部门协调与管理, 牵头研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重大或突出问题, 提高信贷政策传导实效。各高校同样应加强组织领导, 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明确职责, 责任到人, 对于组织领导和答理不力的高校建议采取约束性措施。与此同时尽快建立健全助学贷款的相关法律制度, 确实做到有法可依。

(二) 银行应该加强放贷的审查力度。

大学生在物质方面可以说很贫乏, 他们的助学贷款可以说完全是信用贷款, 没有任何担保抵押。在中国现在的信用征集系统还相当不完善的时候, 这就有可能加大他们的违约风险。因此, 作为放贷人的银行在放贷的时候就要把好审贷关, 对能够享受助学贷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定位, 前期做大量的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而且与学校保持联系, 对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要知道其工作的地方和联系方式, 以备日后催收款的时候方便。

(三) 改进助学贷款的还贷方式, 延长还贷期限。

应该看到, 在违约拖欠还贷的大学毕业生中, 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暂时不具备还贷能力, 他们或没找到工作, 或薪水太低, 或家庭负担过重。国家助学贷款规定大学生毕业后6年内还清贷款, 否则便视为拖欠, 这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而言确有相当难度, 不是赖账不还, 而是无钱可还。从国际比较眼光看, 助学贷款的6年还款期限也是较短的, 有的国家采用的是按大学生毕业后收入的比例来还款, 收入高的还款期限短, 收入低的还款期限长, 这些经验可资借鉴。改进还贷方式、延长还贷期限, 是解决助学贷款呆坏账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当然其前提是, 政府给予银行的贴息期限也要相应延长。

(四) 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具体比例在招投标选择经办银行时确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财政承担部分, 按高校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每所普通高校承担的部分与该校毕业学生的还款情况挂钩, 违约率高的学校多承担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这样可以形成正向激励机制。财政和普通高校的责任加重, 将更积极地帮助银行降低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仲常, 冉幕娟.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6, 2

[2].何龙清, 黄国壮.国家助学贷款如何走出困境[J].广西金融研究, 2006, 1

[3].王丽芳.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几点思考[J].青海金融, 2006, 1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 篇6

一、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 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经历过波折。2003 年, 国家助学贷款迎来第一个还贷高潮时, 由于违约率及违约人数双双超过20%, 西安交通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停贷的高校, 随后各贷款银行纷纷提出停贷。2004 年9 月, 国家又出台了助学贷款新政策, 实行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由国家贴息, 延长还款期限, 对贷款银行实行风险补偿金等措施,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得以继续开展。2011年, 作为国家助学贷款重要经办银行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率先开发了助学贷款管理信息和学生在线申请系统, 并支持支付宝放贷和还贷, 大大方便了贷款学生, 该行当年发放助学贷款突破100亿元。从2005年至2011年, 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00亿元, 惠及2464所高校的560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贷款学生违约率居高不下仍旧是不争的事实, 据有关统计表明, 我国实施由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制度实施以来, 还贷学生全国违约率平均高达20%。

在贷后管理工作上, 银行与高校的关系没有很好地理顺, 主要体现在:贷款学生能否按照承诺及时还本付息, 银行主要寄希望于高校的贷后管理, 而高校在学生贷后信息管理等基础工作方面投入不够, 对贷款学生离校后的管理鞭长莫及, 导致对违约学生进行催还贷款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二、还贷学生违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笔者长期供职于湖南商务职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负责学生助学贷款工作。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 笔者认为造成贷款学生违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是导致还贷学生违约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有些学生信用意识淡薄, 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而不愿还款, 对贷款逾期的后果知之甚少, 错误地认为自己毕业了, 只要学校和银行联系不到自己, 就可以欠款欠息, 甚至认为, 自己欠息了, 学校在联系不到自己的情况下就会替自己还款还息。在联系贷款毕业生的时候, 很多学生的家庭电话和个人联系方式已经更换, 利用QQ群发布联络消息的时候, 拒绝回复, 这都反映了部分贷款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的不争事实。这个比例在我院违约学生中约占30%左右。

2.一部分贷款学生对支付宝还贷知识的不了解导致违约

国家开发银行2011年开始采用支付宝还款, 停止采用原来的中国银行存折还款的方式。但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未主动与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 或因其更改了联系方式, 学校联系不到这些学生, 学生未及时了解新的还款方式, 仍旧把款项还到中国银行发放的存折中了。或是有的学生虽然通过联系本人, 知晓已改为支付宝还款, 但因这些学生对支付宝还款的知识不愿意去了解, 错过了还款时间。我院因对支付宝还贷知识的不了解导致违约的学生约占违约学生总人数的30%左右。

3.一部分贷款学生就业能力低下导致无能力偿还贷款

有些贷款毕业生虽然与学校有联系, 不回避、不拒绝与资助老师沟通, 态度上愿意偿还助学贷款, 但因其就业能力低下, 在就业道路上不顺畅, 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经常处于失业的状态, 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因为本身就家庭经济困难, 还要扶持赡养父母, 更加无力偿还贷款, 不得已走上逾期违约的道路。因就业能力低下导致无力还款的在我院违约学生中约占20%左右。

4.一部分贷款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恶意欠贷不还

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 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只要学校、银行找不到自己, 不还息、不还款, 银行和学校也奈何不了自己, 因此拒绝回复老师的短信与QQ留言, 甚至找到其联系方式也拒绝接听电话。这些学生归类为恶意欠贷不还, 比例在我院违约学生中占20%。

5.国家对贷款学生违约行为缺乏有力的制裁措施

虽然近年来国家比较重视助学贷款工作的管理, 建立了公民征信系统, 贷款学生的违约逾期记录都会记入公民个人征信系统, 直接后果就是该贷款学生一定时间内不能在任何一家银行办理信用卡及办理贷款等业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威慑了一些学生及时还本付息。但银行从法律层面上对违约学生的惩罚制裁力度还不够, 一些逾期违约的学生抱定一辈子不去银行办理信用卡或贷款的决心, 也不愿意还贷。对于学校向银行提出的起诉逾期次数多学生的提议, 银行因为起诉工作的繁琐而不了了之。这样, 促长了一部分贷款学生恶意欠贷不还的风气。

三、扎实细致地做好贷后管理,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发展

加强贷后管理, 降低贷款违约率, 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 关系到受助学生的信用状况, 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做好贷后管理, 降低贷款学生违约率, 需要政府、银行、高校共同的努力, 高校从事学生资助的工作人员, 更是需要一份高度的责任心,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2012年下半年, 加大贷后管理的力度, 做了大量艰苦卓著的工作, 使得我院逾期违约学生还款工作取得重大成就:80个应还到期本金或年度利息的学生79个还清本息, 52个逾期学生中51个还清逾期本息, 尚未还清款项的 2个学生也已联系上, 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工作, 均已同意尽快想方设法还款。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理顺贷后管理中的银校关系

作为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与高校这两个重要管理方, 应统一银校双方对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认识。贷后管理应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学生与银行第一次签署贷款合同后至毕业前在校期间的有关管理, 主要靠高校教育、管理, 银行进行配合。二是学生毕业离校后还贷情况的管理, 主要靠银行的努力, 高校做好配合工作。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 是防范还贷风险, 加强贷后管理的重要环节;第二环节是贷后管理的关键所在, 是贷后管理的主要任务。如果缺少高校前一个阶段的有效教育、管理和大量的信息收集、积累, 就会给后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后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着贷款回收的比例。银校双方要统一对贷后管理的认识, 明确目标, 分工协作, 促进贷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

目前, 国内存在的征信系统是基于个别或部分行业 (如电信、银行) 提供的数据而建立起来的, 缺乏全面的数据统计, 并且没有来自国家正式法律法规的支持, 不能很完整地反映个人的信用情况。因此, 一是建议尽快制定《国家征信数据库建设条例》和信用信息开放、使用等方面的法规, 方便各行各业都可以共享信用信息。这样, 敦促贷款学生社会压力下履行助学贷款协议相关义务, 减少违约拖欠行为。二是建议制定国家助学贷款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如《国家助学贷款法》《个人信用法》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 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据, 依法对违约学生进行社会公布, 使银行的贷款发放和回收有法律依据和保障。三是建议对逾期违约次数多的学生, 银行征求高校意见后, 对其提起诉讼, 通过法律的威慑力敦促其还款。

3.对贷款学生开展常态化的诚信意识教育

对在校大学生, 特别是贷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不应只停留在开开会, 发发宣传品的层面上, 应常态化地开展实质性的诚信教育活动, 要使诚信理念深入贷款学生心灵, 要让贷款学生牢固立守信光荣、失性可耻的观念。我院注重对贷款学生开展常态化的诚信教育, 一是在贷前组织有意向贷款的学生观看由教育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录制的《贷款助学信用助人》宣教片。二是定期召开诚信教育专题会议, 用生动真实的案例教育警醒贷款学生,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并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现场讲解支付宝还款知识, 指导学生还款。三是在毕业生离校前再次召开贷款毕业生的诚信教育专题会议, 内容有:举行“你资助我上学我定按时还款”宣誓仪式;发放支付宝还款知识手册;接受学生还款咨询;组织学生签署《还款承诺书》;要求贷款学生填写包括本人和其父母及亲戚联系电话、家庭住址、QQ号码在内的基本信息, 并指导贷款学生现场加入贷款学生QQ群, 向贷款学生强调如果毕业后联系方式异动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资助干事。

4.加强贷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贷款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应注重贷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想方设法提高贷款学生的就业能力, 帮助其提高还贷能力, 从而降低违约率。笔者对如何加强贷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高校开设的专业要符合社会和当前形势的需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动手实践能力, 要把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贯穿始终, 加强对贷款毕业生的心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 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对家庭经济困难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学生, 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 将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形成体系。三是高校可根据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 鼓励贷款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就业, 减轻贷款毕业生的还款负担。

5.与贷款学生保持常态化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 高校负责贷款的老师在平时与贷款学生联络甚少, 只是到了年底规定还本付息的时间段, 才加紧与贷款学生进行联系, 这种做法因为时间仓促, 导致难以在短时间内联系到所有贷款学生, 或因贷款学生不认同这种方式, 致使还贷工作处于被动, 效果不理想。我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改变这种做法, 尽量通过QQ群、手机短信、飞信群、MSN、校友录等方式与贷款学生保持常态化的联络, 经常通过上述通讯手段问候贷款学生, 了解他们的近况, 提醒他们按时还款。

因为平时联络了感情, 与贷款毕业生比较熟络, 催促还贷工作就更能得到他忙的理解与支持。对于平时在QQ群较少露面的贷款学生, 笔者主动通过电话与他们取得联系, 提醒他们按时还款。基于与贷款学生有着常态化的联络, 笔者协助资助专干指导80个本年年底应还到期本金或年度利息的学生79个还清本息, 1个逾期学生承诺月初与公司老板结算工资后立即还款。

6.加强工作责任心, 耐心敦促、悉心指导贷款学生还贷

作为从事学生资助的工作人员, 工作的责任心无比重要。笔者作为分管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部门负责人, 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学生资助工作, 也要求资助专干提高责任意识, 尽职尽责地做好贷后管理。笔者在2012年的9月得知我院贷款学生的逾期违约率高达23%时, 决定亲自抓贷后管理工作。首先弄清逾期的原因是大部分逾期学生更改了手机号码, 导致联系不到学生本人。笔者通过贷款学生的辅导员、校友想方设法寻找这些学生的联系电话, 在第一时间与逾期学生取得联系, 耐心地与他们沟通, 告知新的还款方式, 通过QQ细致地指导他们还款, 使得在1个月内有45名学生还清了逾期本息。对于辅导员或其校友、在校的老乡也无法知道联系方式的逾期学生, 笔者通过贷款合同留下的家庭住址, 从百度搜索或寻求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支持, 获取贷款学生村委会村支书或村长的电话, 通过其村干部找到其家人, 向其家长告知贷款逾期的后果, 想法做通贷款学生家长的工作, 请求其家长通知学生联系学校。在社会巨大的压力下, 有6名学生联系了笔者, 通过笔者耐心细致的沟通工作, 敦促他们还清了逾期本息。还有1名学生通过其家庭所在地的村干部处得知, 其举家搬迁至深圳。笔者通过在深圳工作的学生想方设法获取了该生的联系方式, 在给其发送了无数条说明贷款逾期种种后果, 并将被银行起诉的手机短信后, 该生终于接听了笔者的电话, 通过大量的沟通工作, 该生最终承诺尽快筹款还贷。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教育、有利于民族发展的措施, 尽管目前在实施的过程中, 遇到一些困难, 但只要政府、学校、学生各方面共同努力, 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相信这些困难一定能得到克服, 国家助学贷款得以良性发展的愿景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福安.国家开发银行.2011年发放助学贷款突破100亿元[EB/OL].

[2]彭巧滢, 张多来.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8) .

上一篇:天然更新造林的重要性下一篇:《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