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培养

2024-09-30

后续培养(共12篇)

后续培养 篇1

在四年级的教室里有一个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愧对的男孩, 这个男孩阳光开朗, 在他的作文中曾自信地写到:“我很聪明, 经常考一百分, 于是大家都管我叫‘闫一百’。”学期开始时每次上课提问, 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把手举起来, 但由于多次被我“视而不见”, 那只手都在期待中失望的放下。久而久之, 那只手不再轻易举起。这个男孩就是我的儿子。当发现那只久久举起的手好久不见时, 我意识到了我所谓的“一视同仁”无形中伤害了他, 因为在课堂中我把更多的机会给了其他的学生, 造成了对他的不公平。孩子毕竟是孩子, 这还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他都没有选择理解, 而选择了放弃。课堂上还有多少眼睛想得到我们的关注, 还有多少问题没被发现就已夭折, 还有多少智慧的宝藏没被开采就已掩埋。课堂上,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 他们也有这样的权利, 因为学校本来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但这种愿望往往就在我们忙于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而不是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 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未曾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间与机会中破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地把学习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后续学习能力, 完成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这是我们每位教师肩负的使命。

看到儿子的改变, 我在教学中多了一分思考, 试着真正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变操控式教学为主体性教学。努力在我的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在探究中认知知识, 提高能力,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奠基。

比如, 在教学“圆柱体积”时, 我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 每组借助文本, 利用手中的圆柱体积推导模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阅读文本, 形体转换, 探究质疑、归纳整合整个学习过程在组长的组织下、教师的引导下有条不紊, 收获颇丰。在“汇报交流, 点拨解疑”环节, 学生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在他们的汇报我们会发出由衷的感慨:“只要给孩子们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壤, 它定会春色满园。”

学生汇报内容:

1.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思想:由圆面积公式推导“转化”的思想, “化曲为直”的方法, 从而想到圆柱体体积的推导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 “化非平面立体为平面立体”的方法。

2.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将圆柱底面等分成若干等份 (偶数等份) , 然后按照等分线沿着圆柱体的高切开进行拼组, 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此过程中形状变了, 体积没变。拼成图形的高于圆柱的高相等, 他们的底面积相等所以圆柱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高, 公式为V=Sh。又因为S=∏r2, 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另一个公式V=∏r2h。

3.圆柱体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拼成近似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 宽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 高等于圆柱体的高。

4.圆柱体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表面积的关系:长方体的上下两个等于圆柱体的两个底面, 前后两个面的和等于圆柱体的侧面积, 左右两个面是增加的两个面, 长是半径, 宽是高, 合在一起等于按照直径沿圆柱的高切开的一个横切面。

当学生汇报完这些学习内容时, 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一半, 接下来的时间是让学生围绕圆柱体的体积自编题目, 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消化。

这样的课堂虽然没有过多的训练, 更为深度的学习, 但在一堂课上学生能够如此出色地演绎阅读者、发现者、传授者、消化者、考核者这么多角色的时候, 他们的后续学习能力也应该具备一些了吧。

这节课后我只留了一道题:把高10cm的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表面积增加了60cm2。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这是一道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与长方体表面积的综合题目, 以前基本属于培优作业的题目?从作业反馈来看只有三名学生做错, 我没有去直接讲解, 而是又拿来了圆柱体体积推导模型, 让他们自己动手, 通过拼组、还原, 引导他们发现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体增加部分就是按照直径沿圆柱的高切开的一个横切面的面积, 这个横切面的长是底面直径, 高等于圆柱体的高。通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思考, 这三名学生独立解决了问题。

数学课堂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 其核心是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与发展, 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的新要求。因此作为教师, 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深入研究促进主体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以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后续能力, 让学生的生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飞扬。

后续培养 篇2

自从西门豹揭发了巫婆的鬼把戏后,邺年年有好收成,人多了,地富了,再也不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了。可是有一天,一位巫婆来到了邺,说:“过几天漳河要发大水了,快给河伯送好酒好菜,必要时还要送小孩,你们快点去准备!”乡亲们信以为真,马上去准备,可是转念一想,上次河伯娶媳妇不也是假的吗,这次也一定不会是真的。他们吸取了上次河伯娶媳妇的教训,就去找西门豹商量对策,怎样揭发巫婆的把戏。商量好后,就分头去行动。他们找一个会游泳的小孩,当乡亲们把他扔在河里后,又悄悄地岸上,看看这几天有没有发大水。到了那天,西门豹也来了。乡亲们对巫婆说:“我们没有好酒好菜了,要一个小孩行吗?”“可以,不过事成之后要给钱的。”巫婆奸笑着说。“好的,好的。”乡亲们笑着说,“我们会重重地酬谢你的。”接着乡亲们把小孩扔下去了,小孩又悄悄地回来了。果真这几天漳河都没发大水,巫婆就向乡亲们去要钱,可当那个被扔下河的孩子走过来时巫婆傻了眼,满脸疑问:“他不是被扔下河了吗,怎么还在这里?”西门豹神气地说:“是啊,可他又悄悄地回来了,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这就说明了,你说的话是骗人的,乡亲们快去把这个害人精扔进漳河!”话音刚落,乡亲们就把巫婆扔进了漳河。

从此以后,巫婆再也不敢来邺害人骗钱了。

后续培养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师 后续动力 培养与加强

在今天的农村校园内,时常有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有的教师说:“这一学期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的表现。如何培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教学需要许多的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影响了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和加强。

3.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觀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4.农村中学的生情非常复杂。学困生量多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另外,优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大餐”,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

上述因素的产生和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1.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2.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教师后续动力的加强,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3.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上学期的学习效果,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一以贯之的育人环境。

4.继续开展多种形式课程培训和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经常性地开展课程培训、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源动力。同时,鼓励语文教师自主和集体学习。农村中学教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进城培训的机会不多,因此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和课堂环境,也是培养和加强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重要途径。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古老状态,就会使语文教师丧失激情,失去后续动力,甚至于用新教材教老内容,那么农村中学将名存实亡。另外,家长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认可程度与其教学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及生源。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评价和考试制度,是加强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关键。

后续培养 篇4

一、会计人员的后续发展能力的构成

从行业和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分析, 会计人员的后续发展能力分为4方面;

(一) 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行为准则和规范, 包括他律和自律两方面。自我发展主要依靠自律, 即以职业良心、职业精神为核心。包括8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1]。具体表现在工作中一种检验从业人员的思想, 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新产生的情感, 体现出会计人员对工作的责任, 是会计人员形成并保持良好职业道德的基本出发点。

(二) 就业能力

会计人员的就业能力由职业心智和职业情商两因素决定。具体表现为:与人相处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对环境的反映能力、表达能力、公关和协作能力、掌握和学习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三) 实践操作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在具体会计岗位进行业务处理, 才能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每岗位有具体的业务处理、有相关内控管理、有相应的关联关系, 业务处理操作能力不强, 协作能力欠缺将无法开展工作。

(四) 创新能力

会计理论、会计业务处理方法、规范等都是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格式。但日常发生的业务则是千变万化的, 新业务尽出不穷。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思考, 除学习现有的新旧规范外, 还要灵活运用, 并创新工作方法, 应用新技术, 创新工作流程, 改善管理方法。

二、会计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现状

学生初就业期是指毕业后两年内的期间, 由于脱离已度过十几年的校园环境, 进入社会工作岗位, 从学生身份到从业人员身份的转变, 很多人适应不了, 普遍存在“不断奶”过渡期, 包括思想、工作能力、生存能力等都面临重大挑战。

具体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

(一) 从业态度

敬业精神是从业人员维持乐观从业态度、良好职业道德的保障。会计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管理职业, 要求从业人员要有积极的心态、过硬的本领, 要有主人翁精神参与管理的意识, 才能称职, 并持续发展。无论学历高低, 会计从业必须从最低层、最具体的工作岗位做起, 主要处助理职位, 先做助理工作, 了解业务、了解熟悉会计工作的各种内控业务流程、运作等。如果不理解助理助手的工作性质和重要性, 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有抵触情绪, 缺乏耐性和学习精神, 存在“这等小事要我这个大学毕业生做吗?”的思想。定位不正确, 不能安心做基础工作。这是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普遍的思维, 缺乏敬业精神, 好高鹜远。

(二) 从业能力

由于会计工作技术性强, 又很有针对性, 要在掌握理论、原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会计工作管理特点, 了解业务才能做好, 从业专业能力要求很高, 具体的技能可在实践中通过“带帮教”提高, 但有些负面的潜能和素质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在学生开始接触专业时, 就应加强从业能力意识的培养。有些大学生在就业初期, 自视了不起, 目空一切, 缺乏动手能力, 缺乏处理业务的细致、完整性、谨慎性, 没有合理考虑意识、责任心不强、马虎应付式工作, 不能完善地完成工作, 公关能力薄弱, 不懂处理内外人际关系, 不懂如何与人相处。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这些大学生无法开展工作, 即缺乏从学生转变为从业人员的能力和角色转变能力。

(三) 实践能力

有些在校表现很优秀的学生, 学业成绩很好, 但往往是高分低能, 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到了工作岗位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 校内实训中能解决的问题在工作中出现, 往往只是因表现形式不同而束手无策, 经别人提点才能反映过来, 这是没能脱离学校融进社会的具体表现。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 实践能力欠缺的、长时间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的初就业学生往往在试用期 (或实习期) 就被淘汰。

(四) 创新能力

会计工作的一大特点是规范处理技术和方法都是一整套理论的。这样很容易在已有的规范中不断重复周期性同样工作中丧失思考和应变能力, 满足现状, 缺乏思考, 只能按部就班, 被动应付和依赖, 按已存在的模式进行工作, 不懂从多角度考虑其他的工作方法, 这种能力只能把基本的工作任务完成, 而起不到会计应有的更好的管理作用。一旦出现新的业务、新的环境, 则无所适从, 不懂处理。会计从业人员应具有不断思考的能力, 才有发展的动力。

(五) 自我提升能力

会计行业的等级层次很清晰, 职称级别分明, 很容易误导从业人员简单地追求职称级别而忽略了真正业务能力水平的提升。有些高级别的从业人员无法适应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 无法应用新技术, 对新生事物有抵触, 消极对待每年由财政部门部署和规定的从业人员后继教育, 这是缺乏自我约束、缺乏自我提升能力的表现。社会上存在一种误解, 认为考取高级别的职称就必须与职位、待遇挂钩。取得高级别职称后则不安于在较低的职位就职, 造成会计从业队伍的不稳定性。初就业的毕业生很容易受到误导, 没能注重基础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培养会计人员后续发展能力

会计行业的持续发展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有后续发展能力, 要求具备终生学习能力, 要培养这种能力需从会计从业人员的成长过程分校内、校外两阶段进行培养。

(一) 校内阶段培养

进入大学阶段是接触会计专业的初始阶段,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 在课程设置中, 要强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从零开始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 授课过程中又要以职业教育贯穿全程, 以敬业精神培养、行业从业态度教育为指导。

1. 对职业意识的培养

对于教师除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外, 应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期间形成谨慎、细致、恭敬、严肃的生活、学习、工作态度, 且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 这是敬业精神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专业、职业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良性感觉, 形成对整个行业的看法。

2. 对发展能力的培养

业务能力培养, 分理论课程和技能实操课程, 两者的设置均需具备引导性和可瞻性,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未来作出职业规划 (现在高校教育有此环节, 但属非专业教研部门执行, 缺乏专业指导, 学生未能真正对职业前景作出有意义的规划) , 有了职业前景规划, 在学习、生活中有一定的指向性, 使学生对自己的前景有预见, 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能更明确方向, 较容易接受行业、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

教学过程中, 应分层次授课, 对基础知识要狠抓, 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有基础后, 采用引导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 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 自发学习、研究课堂以外的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 培养自学思考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及校内实训内容, 除基础的普遍性要求外, 要因材施教, 对有能力的学生加大难度, 除仿真性外, 还要加强其磨炼性, 培养学生接受挫折、提高承担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3. 加强创新性引导

所谓创新, 是要打破常规, 积极向上, 寻求获得新的方法, 取得新的成果, 就需要创造性思维, 因此它具有非常规性和积极主动性的特征。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 能够体现上述的两个显著的特征。创意思维就是大脑构思创意的过程, 开动脑筋去想点子, 进行创意思维训练, 其目的是开发人的创造潜力, 利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学习、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创新成果的人只是极少数, 绝大部分人通过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自觉地将知识传播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 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 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 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论是会计理论、会计资料、业务处理流程, 还是管理制度, 都是比较固定的, 导致会计专业学生很容易形成习惯性思维, 受权威性思维左右, 受从众型思维影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是要学生学会“超越”, 要超越理论、习惯、经验、自满、现实, 要善于寻找并发现创新点, 借助先进技术, 积极参与竞争, 激发创新意识。

会计专业学生应该注意加强专业基本功的训练, 加强知识储备, 提高适应性和创新性, 做到德才兼备, 不仅要“上手快”, 而且要“后劲足”, 为顺利地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校外延伸性培养

会计人员就业特点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在职在岗学习是脱离校园后的后续专业能力的提高方法, 长久且重要, 其学习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新知识、新制度、新方法、新思维。

1. 校外初就业实践 (毕业顶岗实习) 阶段

实习单位的带教导师应负有对实习生的教育义务, 从各方面引导实习生接触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 教导会计人员的各种从业素质要求。实习生在具体的岗位上不断学习新知识, 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职业习惯。

实习生应从不同的角度接受训练, 学习各种业务处理技能,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拾遗补阙”, 若发现不足, 则尽快弥补。在实习中快速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争取在实习期满时做到与社会“零距离”, 直接以高从业素质进入工作岗位。学校教育要尽量与社会接轨并行。

专业教师应有“售后服务”、“质量跟综”等做法, 发现从业学生出现工作困惑或困难时, 要及时帮助解决, “扶上马再送一程”。同时, 做好经验总结, 把学生的遗缺总结出来, 调整教学计划, 使在校学生及时得到补充。使学生的后续提升力得到培养, 通过毕业实习, 学生的后继学习、后续发展能力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2. 在职继续教育阶段

会计人员后续发展能力培养取决于多方面, 当发现现状时, 要找出有针对性的方法, 从解决问题方面入手培养, 使会计人员的后续发展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会计主体、会计行业、会计工作的质量都会随之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职继续教育要结合会计主体所处的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确定学习目标, 制订每期学习计划, 挖掘发现值得交流、研讨的源头, 创造持续学习的气氛, 消除不必要的限制, 为学习创造时间和空间, 开通对外交流信息的通道, 与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多联系, 获取外部信息。

(1) 采用引导方式, 培养努力上进的思维模式。增强个人学习能力, 培养会计人员对认知的敏感性, 使其自觉发现并吸收知识。

(2) 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 定期组织对内对外的交流, 不定期组织专题业务交流, 使学习随时随地进行, 加速信息流通, 让会计人员有机会从交流中观摩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3) 与会计主体的经营文化相结合, 按有用原则, 分岗位层次, 按工作性质, 分期分批, 有侧重点地组织学习, 与实务结合, 有的放矢。使参加学习的人提高学习积极性, 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新的实务处理方法、技巧、思想动态等既能提高从业水平, 也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知识。只有通过学习, 才能有效地发展业务能力。

(4) 注意培养会计人员创造性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技巧, 与同行的兄弟单位开展观摩比赛或演示会, 以推广先进经验, 从各种竞赛中, 与外界或同行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5) 以相对固定的方式参加各主管部门组织的咨询会、发布会、研讨会、学习班等。对内与其他职能部门多联系, 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特点、流程、发展规律等, 结合业务对应的会计工作的特点配合应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 既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搞好协作关系, 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 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发展能力是持续的, 从思维、心理到技能, 其作用对象是整体素质, 贯穿会计人员成长、从业的全程, 不管是在校培训还是在职从业, 都要注重其发展, 会计人员要持之以恒, 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摘要:是否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对会计人员的从业和发展影响很大, 在校内学习期间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后续发展能力, 校外从业阶段又如何提高个人从业能力, 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专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教育培养,后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M J Marquardt.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A Systems Ap-proach to Quantum Improvement and Global Success[M].New York:McGraw-Hill Press, 1996.

蜘蛛开店后续 篇5

于是蜘蛛在自己的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的是:“手套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要付一元钱。”

一位顾客来了,是一只小蚂蚁。小蚂蚁手那么小,手套一定很简单,蜘蛛用了一中午的时间,就织完了。

到了晚上,蜘蛛又想:“再开一家帽子店吧。”因为帽子织起来很简单。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帽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二元钱。”

顾客来了是一只毛毛虫,毛毛虫的头那么的小帽子织起来很简单,到了中午,蜘蛛做完了。

《边城》后续 篇6

(一)

爷爷死后,翠翠的心也从此落寞了,虽然村里时常热热闹闹地庆祝春节、端午,但在翠翠心里,再也没有两年前那样令人记忆深刻的场景了,而她的记忆也似乎还停留在两年前的那个晚上。如今,又一个两年过去了,仿佛所有的人和事也应该都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逝平息。但世事难料,没有人会知道下一秒的事情。

就在这个端午,那个让翠翠苦等的人——傩送回来了,同时回来的还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不知道这对翠翠来说是喜是悲。翠翠仔细打量着傩送,两年不见,他比以前更瘦,更黑,也更健硕了,而且他的眉眼之中还带了一种翠翠不曾见过的刚毅。

“翠翠,你还好吗?这是我的妻子,她是……” 傩送热情地介绍着,言语间却分明有些哽咽。翠翠一听,整个人顿时瘫软了,至于傩送后来说了什么,她根本就不知道,唯一明白的便是身旁的大黄狗不停地蹭着她的腿,驱使她向前走。

(二)

这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生活,翠翠再也不想过下去了,既然爷爷不在了,自己也没有了家,待在这里也便没什么意思,天大地大,何不四处为家?

就在翠翠准备离开的这天,有人来乘船,爷爷生前就一直在渡别人,这也影响着翠翠,想也没想,即使是自己要离开,也让别人方便了才好。那人上了渡船,翠翠才看清了她的样子,不是别人,正是傩送的妻子。翠翠问她要往何处去,可那女人不多理睬,只叫翠翠向前渡。刚靠岸,那女人就跳下船向山坡上跑去,那边山坡上,有个肥胖的男人,两人嘻笑而去。翠翠还没反应过来,却早已不见两人踪影。

(三)

傩送老婆跑了,这成了当地的新鲜事。可翠翠也因此知道了,那只是傩送闯滩时遇见的风尘女子,不忍见她被欺凌,便搭救了她。可她如今,唉,只可怜了那个孩子。

误会解开了,翠翠心里一直压着的石块也落下了。而傩送也怜惜翠翠如此辛苦,于是,两个人再次产生情愫,谈婚论嫁了。

然而不幸的是,傩送在迎亲的前一天晚上为了救几个贪玩落水的孩童而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

这一次,翠翠那颗跳跃的心再也不会跳动了。

远处,天黑沉沉的,与山紧紧地连在一起,那水,也黑漆漆的,连一丝波纹也没有。在这黑压压的天地间,只有渡船的船头亮起一星灯光,那里翠翠遥望着远处,身旁,除了大黄狗,还多了个孩子。

后续培养 篇7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后续发展能力构成

在教育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要为酒店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首先强调的是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 诚信品质, 敬业精神, 责任意识, 守法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质上这些内容构成了高职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核心部分。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 后续发展能力是一个优秀的酒店员工与一个普通员工之间的实质性区别;员工的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酒店的持续发展能力, 酒店必将更青睐于后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员工,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应该成为培养的重点。

后续发展能力可以被定义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不断动力的潜在因素的总和。这些潜在因素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职业意识, 包括行业态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另一部分是发展能力, 包括就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后续发展能力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影响

员工的持续发展能力代表着酒店的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以及酒店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与忽视了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关。

行业认同度低——缺乏正确的行业态度由于酒店行业的服务性受到许多传统意识的影响, 许多学生在深入了解专业之前认为这是一门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 没有什么发展前景, 无法解决理想与工作现实的矛盾, 培养不了专业的自豪感, 难以确认工作中的自我价值。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往往使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对其以后的发展影响巨大。其结果直接造成酒店行业留不住人才, 员工流动性大一直是各大酒店无法解决的难题, 与员工的行业认同度低有很大关系。

工作中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乏对职业道德的充分理解由于酒店工作的特殊性, 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优秀时, 员工职业道德意识强的酒店的酒店员工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刚毕业的高职学生而言, 其自我约束能力往往不强, 会受到一些员工的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职业道德观念较强的学生往往能够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 而对酒店职业道德缺乏理解的学生就会被经验主义、机会主义所主导。两相对比, 前者明显将会在行业中有着更好的前景。同时, 员工职业道德意识强的酒店也必将有着更高的服务质量。

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缺乏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对于从事酒店行业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无论你学历高低, 进入酒店之后必须从基层做起。在这一前提下, 高职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 必将无法坚持日复一日的基层工作, 对酒店的规章制度、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容置疑的命令等刚性管理表现出天然的逆反心理, 表现为消极怠工、对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等等。这些情况必将影响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

无法实现由学生到酒店职业人的转变——缺乏就业能力由于酒店行业是一个需要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客人和同事接触的行业, 一些酒店经理表示:技能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获得提高, 但是部分潜在能力和素质一旦定形, 是很难改变的。在校阶段是学生形成这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 如果学生在学业以外的方面锻炼不够, 将会直接影响其就业以及从业后在工作中的发展。直接表现就是学生对酒店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 不知道如何与客人打交道, 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等等。

对于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缺乏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即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和操作知识转化到实践中的能力。许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解决某一问题时可以分析得十分透彻, 但是当其在酒店实际环境中遇到相同的问题时, 就会束手无策, 在学校实训室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往往比在酒店实际环境下完成相同工作的效率要高, 这些都是缺乏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独立开展工作, 为酒店创造效益, 而那些适应期过长或无法适应酒店工作的学生将逐渐被酒店淘汰。

满足于现状, 缺乏思考——缺乏创造能力高星级酒店的各项服务与工作都有其特定的程序, 学生容易在不断地重复之中丧失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只是消极等待上级帮助他们确定工作步骤、程序和方式, 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缺乏发散性思维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观念, 只能把任务在基本水平上完成, 而无法把任务完成得更好, 这将使其丧失在行业中获得更大发展的机会。对于酒店而言, 拥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员工队伍将使其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如何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帮助学生获取后续发展能力的工作必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 一个优秀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在后续发展能力方面达到以下标准:

行业态度对酒店从业人员而言, 只有首先端正对于该行业的态度, 形成正确的职业心态和酒店意识, 才能表现出持久而积极的行为方式, 其在行业内的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在学校就形成对专业的热爱、积极的态度, 认为从事酒店行业是有良好前景的。积极的行业态度将有助于学生应对工作中的困难, 这是其取得良好发展的前提。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否高尚是检验酒店员工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感, 即人在检验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在酒店中, 这种情感往往体现出员工对客人和对酒店的一种强烈的责任心, 这应成为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职业道德的基本出发点。

敬业精神对于酒店员工而言, 敬业精神是其维持乐观行业态度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保障。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而言, 必须认清自我所扮演的角色, 坚守自身的职位本分, 遵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持之以恒。

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学生的个人气质、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往往被职业心智和职业情商两个方面的因素所主宰。首先,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拥有健康的心智, 因为它会左右人们的思想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影响其决策和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影响人们处理人际关系所遵循的准则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其次, 较高的职业情商对于就业能力的形成也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能够通过校内外的酒店实践, 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因为酒店工作没有过渡期, 如果学生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很容易被酒店淘汰。

创造能力酒店的工作虽然大部分都是程式化的, 但员工所面对的酒店客人是千变万化的, 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以及实习工作中不断思考。不仅要满足于完成任务, 而且要不断地去追求更高的服务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断进步并最终获得成功。

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注重后续发展能力养成

(一) 职业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行业态度。学生对每一门课程的职业兴趣最终将累积成为其对这一行业的总体看法, 这一总体看法将决定着学生的行业态度。如果说学生在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都能找到他的兴趣点, 那么这种良性感觉就会逐渐积累, 学生对于该行业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积极的态度。所以, 学生良好行业态度的形成是与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都相关的, 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该关注这一问题。

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讲授应该成为每一门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每位专业教师在重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同时应该关注所教课程在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的形成来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学校里, 在课堂上, 专业教师和班主任都应该培养学生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当中的每一件事, 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并形成习惯。

(二) 发展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的引导性和前瞻性专业理论教学中必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 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应该由教师引导, 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理论, 自发的学习和研究如何做, 为什么这样做, 现有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只有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 在其从业之后, 眼光才会变得更为长远,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仅从服务员的角度出发, 而能站在一个管理者的立场, 这样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实践教学的仿真性和磨炼性在实践中磨炼成长是培养学生后续发展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首先, 实训课中, 专业教师必须从细节抓起, 强调学生在校就应该表现出酒店员工的素质, 从仪容仪表、卫生习惯、谈吐、态度、举止开始培养, 养成酒店员工的基本礼貌礼仪习惯。强调仿真性, 案例教学, 加强学生处理酒店问题的能力。其次, 还要注重实践教学中的磨炼性, 在实训课中适当加大强度和难度,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和敬业精神。

学生活动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后续发展能力的养成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专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例如: (1) 为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酒店管理专业课题, 或者让学生参与到专业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置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 不断磨炼学生专业技能。 (3) 培养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资格证书对于其以后发展的重要性, 使学生知道考取资格证书的途径、方法及其应具备的条件并不断为之努力。 (4) 为学生创造了解酒店的途径:组织学生去酒店参观,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专业资料, 了解行业动态等等。

与酒店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如何加强专业与酒店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是一个难题, 与酒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后续发展能力应该成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专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酒店为对象进行一些专业研究, 帮助酒店管理层解决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酒店高管可以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专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讲座或是直接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酒店可以为专业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以激励学生的专业学习;此外, 也可以与国外著名酒店管理集团进行合作, 借鉴他们在后续发展能力培养方面的方法和经验, 同时按照他们的标准为其输送合格的酒店服务管理人才。

酒店实务操作见习中的追踪、纠错和总结酒店实务操作见习是学生后续发展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 专业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追踪、纠错和总结, 这是学生开始职业生涯的一个关键时期,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习惯, 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并不断地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以酒店的优秀员工和管理者为榜样和目标。在追踪的基础之上, 及时地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使学生的不良职业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最后, 学校应与酒店一起对学生的实习进行阶段性总结, 让学生养成在总结中不断提高的习惯。这样, 在见习期结束时, 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宏申, 陈洪宏.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浅析[J].北方经贸, 2007, (3) .

[2]唐洁.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6, (1) .

[3]许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技促进发展, 2007, (4) .

后续培养 篇8

笔者通过对新昌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调查统计 (结果见表1、2) 发现:农村学校与街道学校的教师虽在学历上没多大差别, 但在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质课一等奖、中学高级教师等方面的情况却不同。这足以说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与街道学校的师资力量确实存在着差距。

一、农村学校名师匮乏引起的后果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 其对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高涨。而农村学校现有匮乏的教育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于是为孩子们择校就成了他们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无论条件 (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孩子学习基础等) 是否允许, 他们总是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作出努力。这种迫切心情和愿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也是局外人无法理解的。

从新昌县近三年农村中小学生择校、农村中心完小在校人数等方面的调查情况看, 农村中小学生的择校冲动犹如溃坝之水, 不可阻挡地涌进了城市学校, 造成农村学校班额严重不足 (农村中心完小平均每班为18.5人) , 城市学校班额严重超编 (街道市区小学每班平均为55人左右) 。这一问题非常严峻, 它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社会的稳定, 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导致农村学生溃坝式择校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村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高涨的求学需求。而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中, 师资力量薄弱是最主要的, 尤其是名师匮乏更为突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名师匮乏、教育质量不高, 导致了广大老百姓对农村教育的不满意, 这是择校的主要原因。农村学校生源不足, 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教育质量, 这又是导致下一轮学生择校的最大理由。如此恶性循环, 若不加以改善, 那么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 要遏制农村学生溃坝式的择校现象, 就必须提高老百姓对农村教育的满意度, 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农村学校的名师。所以, 开展农村学校的名师培养显得刻不容缓, 而加强对农村学校名师培养的研究更是迫在眉睫。

二、农村学校名师匮乏的主要原因分析

关于农村学校名师匮乏问题, 我们以座谈和问卷的形式对全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 “塘大浅水藏不住有角之龙”

在农村学校, 教师稍有冒尖, 就会被调入城市街道学校。即使教师自己不想调, 也会被“伯乐”们挖走。

(二) 教师主动性不足

有想调入城市学校愿望和机会的教师自己会主动要求进步, 没机会调动的教师就缺乏进步的主动性, 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心理状态是“无可奈何”, 缺乏竞争意识与氛围。此外, 农村教师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有的为子女求学担忧, 有的为自己评职称担忧, 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 培养力度不足

尽管政府认识到“农村学校缺乏肯干教师”, 同时也采取了如“领雁工程”“教师交流”等一系列措施, 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这只是一味治表药方。师资薄弱的症结仍没能得到根治, 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仍存在着一定差距。

(四) 缺乏名师引领

农村学校相对比较封闭, 与外界交流少, 缺乏名师与专家的指导引领, 难以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瓶颈问题。

三、加强农村学校名师培养的建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 主要靠教师的传道解惑。而教师队伍的成长, 关键在于我们对名师这个领头雁的培养。换言之, 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名师培养的问题, 实质上关系到这个国家教师队伍是否强盛、教育能否成功、民族有否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所以, 名师培养意义重大, 尤其是农村学校名师的培养更显得重要与迫切。

农村学校名师培养, 是关系到提升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件大事, 需要政府部门的四大政策扶持。这四大政策扶持包括:一是经济政策扶持, 保证培养经费的正常支出与支教教师的优质待遇;二是人事政策扶持, 选派优秀教师下乡支教;三是业务政策扶持, 保证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给予业务指导;四是特殊政策扶持, 为留住和吸引优秀教师作全面保障。

(一) 经费保证是做好农村学校名师培养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没有经济的保证, 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农村学校名师培养也不例外。培养对象外出学习, 支教教师的待遇、课题研究、资料购买等, 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这一切都离不开经济政策的扶持。

(二) 人事安排是做好农村学校名师培养的关键因素

当前好多地方虽然都在搞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活动, 但从“实际效果”这个视角观察, 这种活动只能说是只具形式而不具意义。我们通过对7个乡镇11所学校的22位支教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 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下乡支教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要评高级职称的年轻教师, 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所以影响力不大;二是支教教师被动下乡支教, 且没有相应的待遇, 所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给被支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支教时间短, 仅一年时间, 不可能起到实际意义和作用;四是任务不清, 到被支教学校任课, 只能起到一般任课教师的作用, 起不到带领作用;五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支教教师工作积极性欠缺等因素, 被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家长非常抵触支教教师。因此, 当前所谓的支教, 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支援农村学校教育的作用, 反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也给被支教学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所以, 我们认为对支教的师资、时间、任务等都应有明确的目标。

1. 支教教师的条件

应选派优秀教师下乡支教, 支教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具有亲和力 (深受学生喜欢) , 或者是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在学生家长中有很好的口碑。

2. 支教时间的规定

因为1年的支教时间往往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所以支教时间应不少于3年。

3. 支教任务的确定

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任课而是培养教师, 最好是少任课或者不任课。每个支教教师应带1~3个徒弟, 在备课、上课、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给予全程培养。若所带徒弟在教科研方面成为县级学科带头人, 或在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并深受学生和家长喜欢, 才算完成任务。

(三) 业务指导是做好农村学校名师培养的有力保证

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学研究室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放到农村学校名师培养工程上, 要对农村学校名师培养给予精心的业务指导。

1. 确定培养对象

一般地, 应挑选工作认真、上进心强、肯钻研、具有奉献精神的年轻教师为培养对象。

2. 组建帮扶团队

以支教教师为核心, 精选当地学校的资深教师、教研组长等, 组建一个帮扶团队, 对培养对象在备课、上课、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给予全力帮扶。

3. 建立支教名师工作室

以支教教师与他们所带徒弟为成员组建工作室, 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业务进修活动, 不定期地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

4. 组织磨课

“磨课”在新课程背景下已成为一个高频词, 然而大家对磨课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们认为, 所谓“磨课”, 是指为了打造名师, 教研员、众多资深教师和培养对象三者共同对某堂课的诸多环节, 进行精心设计与修改、反复揣摩与研究、深入学习与实践的一个艰辛打磨过程。其目的是使这堂课能登上优质课的殿堂, 并借此能把这位教师培养成为具有自己较成熟的独特教学风格的名师。

(四) 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培养农村学校名师的根本保证

1. 解决农村教师子女求学问题

相当一部分优秀农村教师要求调入街道学校的充分理由是为了解决子女的求学问题。如果政府能为这些教师解决这一后顾之忧,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恩泽, 那么这部分教师就能安心在农村学校工作了。

2. 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

虽然政府已经实施了对农村教师平均每月300元的农村补助政策, 但这一补助额度还不够, 需要进一步提高, 要提高到让城市教师羡慕的程度, 从而在物质上能够让农村教师感到真正优越。

3. 提高农村教师的精神待遇

在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上要向农村教师大幅度倾斜, 在精神上让他们真正感到光荣与慰籍。这样, 不但为留住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为吸引街道优秀学校到农村任教提供了有利条件。

后续培养 篇9

1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 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决定了高职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 尤其高中阶段以升学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对于英语听力口语并不重视, 导致多数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并不能满足接待外国游客的要求。这不仅影响教学成果, 也背离了高职教育“实用为主”的原则。

1.2 专业课与相关专业群建设不足

旅游英语的专业课设置, 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旅游英语, 旅游口语, 英语国家概况,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法规等基础理论课程, 却没有做好相关的商务英语, 酒店英语以及管理及礼仪等相关专业群课程的配套设置, 这就局限了学生对相关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 实践中这些周边行业与旅游业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

1.3 师资队伍专业度有限

现在大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基本由英语专业毕业生构成, 即使其中不乏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 由于他们长期从事理论教学, 缺乏实际接待游客带团旅游的实践经验, 对于不断发展更新的旅游专业知识的讲解就会不够深入透彻。所以, 拥有最新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专业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尤其是涉外旅游的从业人员, 成为教师队伍中急需注入的新鲜血液。

1.4 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间隔较长

通常高职院校都把最后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作为实习实践期, 此前的两年至两年半时间集中学习各种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但是, 因为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有着不短的“时间差”, 导致很多学生甚至不乏当时考了高分的学生, 等到真正实习应用的时候, 早就不记清当时老师课堂上讲的具体内容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并不能很好的被应用到实践当中。

1.5 没有导游证, 学生不能“上岗”

因为导游行业的特殊性, 需要持证上岗, 所以, 很多学生因为并没有获取导游资格证书而不能真正以导游身份接待游客, 只能在旁边观摩。“上岗”的导游经历能让学生学会承担更多责任, 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更直接的具体的经验。

2“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现有问题, 我们锦州师专英语系采取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 以行业为依托, 面向市场建立的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专业群, 专业设置在面向行业的同时力求宽口径, 在宽口径专业中根据行业现状、发展以及用人需要为学生灵活设立数量足够多的专业技术岗位, 形成专业岗位群, 给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 建立一个学校与学生互动的机制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段”指的是三个递进循环的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学生英语语言和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 强化英语听、说、读、写与旅游专业课基本功。第二阶段强调工学交替。在巩固学习专业课及相关专业群课程的同时, 结合校内实训中心进行仿真环境下的项目训练, 并且与企业联合, 安排学生旅游见习, 处理旅行社工作, 工学交替, 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旅游服务实践。安排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进行真实商务、旅游环境下的实习锻炼, 使学生亲身感悟企业文化、业务运作,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旅游技能和职业意识。

3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作用

实践表明, 锦州师专英语系所推行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 共育高技能人才, 达到企业, 学校, 学生三赢的目的, 同时, 也为解决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输出的学生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的困难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是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1) 本着“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侧重英语与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 重视英语听说等日常交际技能的训练以及读写专业材料能力的培养, 弥补了入学前学生基本功和专业基础课方面的不足, 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结合旅游实践, 我系大力发展相关专业课与专业群建设, 形成了导游, 酒店, 商务英语相结合的实用英语专业群。三个专业对应相关交叉产业, 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同时, 开设了导游心理学, 演讲与口才, 交际礼仪, 跨文化交际, 旅行社管理, 酒店与旅游英语, 旅游餐饮等相关课程,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实用技能。

3) 师资队伍方面,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展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与交流。由用人单位提供一些专业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讲解培训, 并且参与学生专业课的讲授与指导。同时, 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师素质, 提高适合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此外, 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在第二阶段开设“定制课程”, 让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4) 理论和实践对接方面, 在第二阶段开展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 “下了课堂就进用人单位”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就能观摩并参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得到最完美的结合。

5)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就业更加有自主权和话语权,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考取导游证, 使得学生实习和就业时有证在手, 避免了很多后顾之忧。同时, 考取导游证的过程, 也是一个集中学习的过程, 三个阶段收获的理论实践知识可以得到加工整合, 也是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时机。

此外, “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通过编写特定教材, 开设课程等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与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无缝对接。了解市场需求, 紧跟市场潮流, 这样才能为高职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做一个有实际技能, 能马上上岗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难以胜任行业要求为切入点, 分析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锦州师专英语系的教学实践, 探讨了应用的“三段递进循环式”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指导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及作用。

关键词:三段递进循环,“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战国.校企合作何以成功[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 (14) .

[2]刘念.关于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视窗, 2009 (1) .

[3]杨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教论坛, 2004 (5) .

企业后续审计问题浅析 篇10

一、后续审计定义及目的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中明确指出“后续审计, 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因此,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 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所提出的审计发现及建议是否采纳并采取适当措施和纠正行为而采取的审计程序。

后续审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可确认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发现及建议, 是否采取了措施和纠正行为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是可确认被审计单位的高级管理层, 是否承担了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发现及建议不采取措施和纠正行为而产生的风险;三是可对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及评价。

二、后续审计步骤

后续审计通常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详细阅读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

内审人员需通过分析审计回复以得知哪些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接受并已采取切实的措施和纠正行为;哪些审计单位有不同意见, 需要继续沟通;哪些审计单位行动不明确, 需要进一步落实;哪些已被审计单位拒绝。

2、针对审计回复中不充分或不回复的部分与被审计单位探讨。

内审人员需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 将被审计单位审计回复不充分或不回复的原因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进一步打算研究清楚。

3、对重大审计发现实施现场跟踪审计。

内审人员需通过面谈、直接观察、测试及检查纠正措施的记录文件对后续审计中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审计发现、采取的措施及纠正行为进行现场审计。

4、评价被审计单位已经实施的措施及纠正行为的有效性。

内审人员需对被审计单位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的措施及采取纠正行为后的控制环境的各种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以评价其有效性。

5、提出后续审计报告。

内审人员要根据后续审计的结果, 提出后续审计报告。后续审计报告要说明后续审计的目的、将审计报告的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进行列示, 概括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的评价结果, 阐明后续审计的审查结论。

三、后续审计存在的问题

后续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与企业对后续审计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是否建立起完善的后续审计制度、工作方法以及后续审计时间选择是否合理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

1、未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

思想上的重视是做好后续审计工作的首要保证。部分企业内审人员对后续审计未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 未将后续审计纳入全年审计项目, 或虽纳入却流于形式简单应付了事。

2、未建立起完善的后续审计制度。

建立完善的后续审计制度是保证后续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条件。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且行之有效的后续审计制度, 使后续审计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缺乏约束和指引, 导致后续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3、未选择合理的后续审计时间。

部分企业内审部门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即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审计, 此时被审计单位尚来不及对此次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消化、吸收和整改, 审计建议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造成内审部门无法评价被审计单位纠正行为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部分企业内审部门在审计项目结束几年都不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审计, 导致不能及时督促被审计对象执行审计建议、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 缺乏时效性。

四、后续审计存在问题的防范措施

针对后续审计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程度。

首先要树立大局观。应使企业管理层及内审部门认识到后续审计工作是企业整个审计活动的持续和延伸, 对确保内部审计质量和实现内部审计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做到每个审计项目都进行后续审计, 使后续审计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纳入全年审计项目中。其次, 在开展后续审计前, 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内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原审计报告提出的各类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进行认真收集, 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进行清理, 找准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中的重要、疑难问题, 逐条列出后续审计清单, 将后续审计任务根据每个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经验分解落实到个人, 详细制定审计方案, 确定审计范围, 避免流于形式简单应付了事。

2、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后续审计制度和方法。

企业应制定并完善后续审计实施细则或办法, 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 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审计制度和审计方法, 使后续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3、选择合理的后续审计时间。

企业内审部门应合理安排实施后续审计的时间, 以适应审计建议、审计决定的具体情况, 避免过早或过晚开展后续审计工作。从实际工作情况上看, 出具审计报告后的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比较合适, 一方面可以给被审计单位留有充裕的时间根据审计报告去落实纠正措施;另一方面, 可以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未采取整改措施或整改措施不符合要求的现象, 以督促其进一步整改, 降低审计风险, 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五、结束语

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完善, 后续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使其成为内部审计程序中的关键一环。后续审计工作开展的好或坏, 将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实现内部审计目的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企业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后续审计, 进一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增加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政旦, 朱荣恩.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版社, 2005[1]徐政旦, 朱荣恩.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版社, 2005

[2]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2]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陈庆华.企业后续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金研究, 2007 (12) [3]陈庆华.企业后续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金研究, 2007 (12)

[4]张晓俊.内审机构做好后续审计需关注的几个关键点[J].大众商务, 2009 (12) [4]张晓俊.内审机构做好后续审计需关注的几个关键点[J].大众商务, 2009 (12)

家电下乡的后续思考 篇11

家电下乡对于拉动家电及有关行业生产、扩大内需、缓解就业、拓展农村市场、以及建立自我循环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如果利用家电下乡提供的物质条件,在农村建立信息网络,推广信息化,应当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家电下乡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2009年2月1日在全国推广国家补贴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这是时机的需要,国家目前有力量,家电下乡条件已成熟,农民也有条件,这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此决策可谓英明之举,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来自商务部的最新数据称,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销售下乡家电产品270万台,销售额40亿元,其中3月份销售148.5万台,销售额22.4亿元,同比增长70%和72%。可以说,家电下乡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不过,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并不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其中也逐渐暴露出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家电下乡的重要意义

第一,家电下乡扩大了内需,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压力。自从金融海啸以来,我国的出口量大幅度萎缩,订单减少,使许多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形成了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工人就业不足,许多农民工失业。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采取了家电下乡补贴措施,扩大农村需要,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使家电产品有了销路;其次推动家电产业的发展;再次还可以带动与家电生产有关企业的生产;最后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减缓金融海啸的冲击。

第二,家电下乡,拓宽了国内市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发育不平衡,农村大大落后于城市。我国农村具有2.5亿农户,是世界上最巨大的国内市场,利用家电下乡把农村市场发育起来,对我国目前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对外贸的依赖度大概在60%左右,日本、美国的依赖度大概在10%左右。开发农村市场,可以减少对外贸的依赖度,对转变经济増长方式、调节经济结构、建立完整的自我循环经济体系,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家电下乡,可以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家电首先是农民日常生活用品,但不仅如此,家电特别是电视、手机、电脑等,都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信息交流的工具。掌握这些家电的运用,要具备一些知识水平。反过来这些家电的运用,扩大了信息来源,增大了信息交流,开阔了眼界,増加了知识,这对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是非常有利的。

二、家电下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家电下乡产品质量要有保证。李毅中部长说,由于家电下乡的企业是经过招标而中标的,他们很注重产品质量,不是把库存的、卖不出去的卖给农村,而是结合农民的特点开发新产品,很适合农村用水、用电、住家的情况。但是,此前有不少媒体报道过,在个别地区的家电下乡产品中曾出现存货倾销、旧货翻新、以次充好等现象,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就要求我们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将中央的要求落实到位。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消费者、媒体、协会的监督力量,真正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可藏。那些中标企业,如果条件允许,应当结合农民、农村特点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入乡随俗,这样,农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农村所需要的产品,是那些功能丰富、操作简单、安全、耐用的产品。比如,“家电下乡”中,海尔专门设计了能防止身长4厘米的小老鼠的空调防鼠网、冰箱防鼠后盖板、洗衣机防鼠底座等,很受农民欢迎。

第二,要简化财政补贴手续,要方便、易行、公正、透明,有利于农民购买。最初采取的方式是农民先购买产品,再去财政部门领取补贴,这期间需要进行信息录入、审核等流程,手续比较烦琐,还要求下乡卡、发票、身份证、户口本等证明文件“一个都不能少”,很多农民朋友家住乡下,为了补贴要进城,来来回回跑几趟都没能领到补贴款,“来回路费都抵得上补贴的钱了”。因为不能方便快捷地拿到补贴款,打击了不少农民购买下乡家电的积极性。目前有些地方采取了不少创新措施,比如由商店先垫付,补贴额度直接在商品售价中体现出来,随后再由财政部门统一对这些销售点进行转移支付。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手续大大简便了。不过也出现了监督难、审核难等问题。如何做到简便易行又公平透明,的确是考验政府智慧的大问题。4月下旬,中央多个部委研究并制定了《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大幅度简化了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程序,规定从5月1日至7月31日先在16个省市进行试点,成功后在全国推广,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第三,要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由于家电产品的自身特点,售后服务显得很重要,在城里,要是电视、空调出了什么问题,一般打个电话就能很快得到帮助,而在偏僻边远的农村地区,这一点就很难做到。怎么办呢?一是在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还应当要求销售人员在售卖过程中,告诉农民正确使用和维护的方法,尽量不出现问题;二是万一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相关企业的售后服务人员也应当服务到位,对于售后服务成本较大的地区(比如人口稀少、人迹罕至的偏远农村),政府也应当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只有当产品售后服务也到位了,农民朋友购买下乡家电才会“买起来舒心、用起来放心”。

三、家电下乡的后续思考

第一,家电下乡的补贴带有福利性,应对不同收入者区别对待。我国幅员辽阔,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不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上,都有较大的差别,使农村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东部发达地区的很多农村早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开着小车、住着别墅,对于他们来说,家电是更新换代,而不是购买的问题,对他们的补贴是锦上添花。可是对于中西部农村,家电是有无的问题。他们收入低,急需资金支持,对他们的补贴是雪中送炭,政府应多做雪中送炭、少做锦上添花之事。如果国家对他们有较多的补贴,这对中西部家电的普及、开拓中西部农村市场、拉动内需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家电下乡,电力供应要有保证。电力是家电的前提条件,只有电力保证供应,才能充分发挥家电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网的投入,农村电力覆盖率大大提高,这为家电下乡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过去电力行业形成了一种惯例,一旦遇到用电高峰,被拉闸限电的首先是农村地区,拉闸后农民夏天就享受不到空调提供的凉爽、冰箱保存的新鲜食品,电视、电脑、手机都会中断,这大大影响了农民获得家电的效用,还会带来经济损失。在当前家电下乡之际,电力行业应当改变这种做法,因为它有悖于家电下乡的宗旨,对农村应该一视同仁,不应歧视,农民应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第三,家电下乡如果一卖了之,农民只是受惠一时,不能充分发展家电的作用。如果能将信息有关的家电,如电脑、手机、电视、电话等组织整合起来,使它们的功能充分发挥,在农村得到普及和运用,其效益会大大超过政府的优惠。其一,通过信息网络把农民引入市场。目前农民有进入市场的强烈愿望,但不知如何进入。通过信息网络使农民了解到自己应生产什么,什么价格,卖给谁,解决卖难的问题。其二,通过信息网络,使农民学会科学种田。信息网络告诉农民应因地种植、用什么优良品种、怎样种、施什么肥、如何施肥、如何浇水、什么时候浇水、如何科学管理、如何防止病虫害、怎样才能生产出标准化的安全产品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农民知道怎样生产。其三,将信息网络将市场和农民种田结合起来,通过信息进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引发出专业户、专业村,发展专业化生产。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地销售、甚至销售到国外,将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将封闭的农村变为开放的市场,使农民发家致富。其四,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各种专题讲座,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扶助各种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发展;进行经验传播和交流;发布物流信息,防治假冒伪劣坑农;解答农民中存在的问题。总之,通过信息网络既能增加农民知识,开拓眼界,掌握一定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工农差距、知识差距,以及改善二元结构,使城乡差距缩小。通过信息网络开拓农村市场,就能拉动内需。目前的家电下乡,为普及信息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是信息化和三农融合的有利契机。

目前国家关心的是“两化”融合,而对信息化和三农的融合注意不够。当然“两化”融合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化农”融合也应提上日程。虽然它是低级融合,但它属于信息化的普及,是知识支农,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在倡导“两化”融合的同时,也应关注“化农”融合,两条腿走路,这样能加速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现在家电下乡,为“化农”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目前各级政府应抓住家电下乡的机遇,迅速建立覆盖整个农村的信息网络,在县、镇、村三级设立信息网络平台,设立专职人员负责运用、指导和培训。县信息中心应有掌握编辑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加工、传输的技术和功能。已建有信息网络的县市,应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还没有建立信息网络的县市,应抓住家电下乡的机遇赶快建立。在创建和完善提高信息网络平台时,由政府、专业人员和运营商三方共同规划筹建,以便提高信息网络的运用水平。运营商介入后可顺势推销他们的产品,应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再实行优惠,使农民获得更多实惠,便于信息网络的推广。

干部换届“后续症”如何“自治” 篇12

一是“焦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选举中未能实现个人愿望的同志,担心身边的同事谈论自己,觉得没有面子,从而产生思想包袱;二是新官上任,处在新的环境,棘手问题多,同时又急于快速接手新担子、解决存在的问题,感觉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开始,便产生焦躁、紧张情绪,甚至失去工作信心。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干部内心压力较大、思想包袱过重、自我要求过高导致在工作中看不到希望。对在选举中未能实现个人愿望的同志,要以知足常乐的心态对待个人工作变动,坚信只要坚守好岗位,履行好职责,踏实地把工作做好,干出一番成绩来,就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对新任干部,要主动适应换届后的新环境,学会将思想上的包袱转化为行动上的动力,多向老领导、老同志请教,尽快熟悉业务,摸清头绪,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重新树立工作信心。

二是“懈怠症”。主要表现为劲头减弱、不思进取。换届后,有些干部未能实现个人想法,便对组织失去信心,产生抵触情绪,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心理。出现懈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干部没有正确对待换届结果,认为人事调整已经尘埃落定,自己“没戏了”而心灰意冷,不思进取。如此一来,影响的将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这样症状的干部首先要改变认识,从思想上保持一颗平常心,心静如水对待换届结果,做到“进”时朝气蓬勃,“退”时心情愉快,“留”时倍加努力,“转”时奋发进取,坚持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奋发有为,避免让懈怠心理乘虚而入,影响工作的开展。要心存感恩对待组织,正确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组织需要、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讲政治,顾大局,正确对待组织的挑选,积极顺应和支持组织的人事安排。

三是“亢奋症”。主要表现为头脑发热,精神亢奋。换届后新官上任,部分新提拔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急于想赢得大家认可,树立新形象,易出现不顾实际、盲目决策、标新立异,大规模建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企图在短时间内出现立竿见影的成绩等问题。作为新任干部,想在短时间内出效果、显成绩来回报党和人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盲目追求“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作决策时,也不能太过于急于求成、好大喜功,心中要时刻谨记人民的利益、群众的福祉,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只在新官上任伊始,而是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

四是“分裂症”。主要表现为新班子成员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如同一盘散沙,不能承前启后把工作向前推进。换届后,班子成员之间需要磨合一段时间很正常,但是长时间不能理顺甚至矛盾重重,势必影响工作开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班子成员的磨合,“一把手”的主动出击是关键,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了解班子成员的脾气性格和工作专长,胸怀大度、行事大气,能容得下人、听得进话、化得了事,让一班人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他成员也要主动配合,以大局为重,不做“臭鸡蛋”,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各尽其能,各出其力,这样才能尽快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网络新闻发展趋势下一篇:农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