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特色

2024-09-20

阳光特色(通用11篇)

阳光特色 篇1

“ 阳光体育”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要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实践证明,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以及模块教学等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并且,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 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体育精神。 并且,游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在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一组, 进行两人三足比赛。 将两个学生挨着的脚绑到一起,前进的过程中必须全队人配合步伐一致,并由所有学生一起喊口号前进,鼓舞士气。 每个组之间又形成了竞争,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得到锻炼,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建立。

二、完善体育教学建设,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促进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发展,就要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同时,更要注重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完善教学设施,通过开展模块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育锻炼。 可以将体育教学分成篮球、足球、 乒乓球、健美操等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进行学习。 模块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避免了“ 大帮哄”时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特点的忽略。 并且模块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纪特点和性别,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数科成绩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所以, 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建设。 通过为学生生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游戏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阳光特色 篇2

芜湖县西河学校小学部大课间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体现全民健身宗旨,几年来,我校抓住机遇,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校的整体发展很快,学校的办学环境紧凑怡人,整洁舒适,还能在没有专职体育教师的情况下,利用限有的资源,积极创造地开展体育工作,学校着眼未来,全面实施体育特色教育,传承着学校体育文化,始终遵循着“阳光体育、快乐体育”的目标,努力实践着每一个学生的“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的办学理念,利用本地便利资源,通过自编丰富多样、全员参与、务实扎实的体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力争使每一位小学生充分锻炼,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受到了全校师生与家长的欢迎。

一、更新观念 以生为本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形式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更是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学校在深入领会全新理念的基础上,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积极努力地将这项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二、全校上下,形成合力

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胡校长明确提出“我校的大课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力争创新,以朴素、快乐为特色,切实让每一位学生从中受益。”为此我校从整体框架的构建和运动量的满足到音乐的选择和带队的路线从训练的方式方法到学生的纪律安全等都力求科学、严谨、创新、有效。为保证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使其更具生命力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三、抓体育常规,主抓大课间活动的措施 1、领导重视,把大课间活动引向深处。

我校将体育特色工作列入办学总体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体育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学校、班级“管理”的体育工作管理网络,保证体育特色工作的有效落实。体育特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教务处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扎实开展;总务处保障硬件设施。保证学生在校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能在公用经费拮据情况下,购买一批体育活动器材。这样,学校逐渐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体育工作氛围,为学校体育特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因校制宜,开展活动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学校实行“两课、一活动”,以体育2+1为基础,真正体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自主选择项目,发展个性特色。

2)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将跳短绳、跳长绳、跳皮筋、踢毽子、呼啦圈、运球,呼啦圈、绳操、竹竿舞、运球班级特色作为体育特色的主内容。3)根据学校条件安排分项特色活动。低年级游戏、拍皮球和跳皮筋游戏等,中年级跳远、跳绳、仰卧起坐、乒乓球、踢毽子等,高年级呼啦圈、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并要求每班至少有一项特色活动。

3、活动形式变换多样,促进生生交往和谐,为了让大课间让大课间天天都精彩,周周有新意。我们在校园舞和跳皮筋板块中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可以每周自选一次舞伴搭档的形式,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实施,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相互配合,翩翩起舞、跳动健康,他们由原来的不愿合作到通力合作,由原来的不会配合到配合默契,在交往和磨合的过程中,礼仪、谦让、合作等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这也成为他们一生发展的精神财富。

4、作为课程设置,进行绩效考核,保障顺利进行。

在学科教学依然占据主导的今天,大课间活动要真正落实并实施,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改变教师观念至观重要。

所以我们以课程的形式,分配到人,全员参与,上至行政领导,下至课任老师及后勤人员全部与学生一起娱乐活动,指导。我校将大课间活动作为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任务纳入绩效考核,并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代测的办法,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和权重。

学校举办的阳光体育运动会分六个年级设立比赛项目,竞赛成绩纳入

教育教学实绩考核。把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量化考核挂钩,班主任落实好自己班的活动,确保活动安全。

四、从兴趣和健康出发,选择运动项目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性较差,30分钟的大课间,必须做到多花样,活动项目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我们对各年级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了摸底,有了清楚的认识。结合我校现有场地、器材、师生身体状况及师资等情况综合考虑,并彰显朴素特色,我们确定了种类多样的活动项目,大课间操由学校为统一组织:突显集体性的广播操,集体健身舞、少年拳为主,和展现自由和个性的跳皮筋活动。下午的活动课时间由班级自主组织安排普及易行的健身活动,例:跑操、踢毽子、跳绳等。这样从学生喜好出发,做到小自由,大统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五、以各具特色的音乐统领大课间的全过程

为了提高大课间的整体性、艺术性,我们以不同风格的音乐取代传统的口令,做到“向上、快乐”行禁止,我们把《解放军运动进行曲》作为集合音乐,同学们在豪迈的歌声中来致操场;随音乐节奏,学生手节拍声中对齐、立正;在广播操,在学生的口号生中起步,在《跑操》音乐中,师生慢跑一圈来到本班活动区域里,在《哦,课间十分钟》、《火花》和《 阳光伙伴》的音乐中开始丰富多彩的体育特色活动,在集合号中各班迅速放好器材,随《跑操》音乐小跑集合,在《大家一起来》的优美璇律中跳健身五,接着在有趣的《森林狂想》虫蛙中做放松运动,最后在《蓝精灵》中离开操场。整个过程,无人发号施令,音乐就是使命,人与音乐的和谐就是美,任课老师全部是活动参与者,班主任负责帮助同学们协调偶尔出现的特殊情况,保障活动的有序开展。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学生们的自制力得到了最大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得到了最好的展现。这样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大课间操活动中来,在音乐的引领下享受运动的自由,进而快乐地展现自己的风采。享受大课间所独特的幸福!

六、大课间活动要求和安排

1、体育大课间活动分上下午两部分。上午为第二节课后的40分钟,下午为学习与发展—活动特色训练20分钟,每天保证1小时的活动时间。

2、每班必须由班主任教师与科任教师共同管理,按时到达,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3、每天有明确的大课间活动安排,各班必须按活动表进行活动。每天进行检查与记录,4、各班级、各个队都有一定的活动场地,没有通知,一律不能擅自变换场地,5、每个体育项目在运动会中,检验效果。

6、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各个项目都要积极参加。

7、各年级必须按国家健康素质标准进行体育2+1训练外,形成班级特色。

七、开展大课间特色活动 彰显体育工作成效

1、为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特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2009年学校就投入资金购买篮球架并请专业老师来培训,使篮球逐渐成为学校的体育特色之一。2010年学校又投入资金两万多元,购买坐垫四块,毽子一千个,长绳40根,篮球五十个,乒乓球三十套,2012年又投入近亿万元的体育器材,体育素质达标测量器材一套等等。2013年有投入六千多元添置篮球、排球、皮球,码表,发令枪等,保证了学校体育特色活动的继续开展。

2、我校的快乐大课间的时间为上午第二节课后四十分钟,活动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特色活动为15分钟,活动项目是广播操,跑操,然后20分钟是特色项目及趣味游戏:有跳绳操、踢毽子舞、经典诵读呼啦圈、跳竹竿,运篮球、跳皮筋游戏等等,活动项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主要是足球、长跑、高抬腿、打沙包、跳远等活动。雨天室内主要是棋类、书画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边空边角,因地制宜地少花钱设立多样体育器械(学生自制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扩展,活动器材得到补充。

3、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中午进行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培养团结合作、坚强意志、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体育特色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以唤起全体老师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学校体育特色的开展。

4、通过学校体育特色活动,保证了每一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

5、积极举办县、片区、学校三级网络体育教研活动,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水平,促进体育活动的更规范,更科学,有特色,有创新。每学期举办一次运动会。学校还积极组织体育活动参加县级比赛。2011年5月30日我校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县级大课间展示活动,受到全县校长和县局领导的啧啧称赞,为全县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起到了抛砖引玉作用。并推荐参加了市级体育特色学校评比,获得了“体育大课间活动特色学校”的光荣称号。

阳光特色 篇3

一、教师有信仰:坚信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他的话值得我们反复掂量: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兴衰。教师作为学生发展和成长的管理者、引领者,其言谈举止、理想信念关乎学生未来成长方向、价值选择,“任性”不得。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底线,始终是一名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党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基,更是教师保持事业之树长青的“灵丹妙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校在每学期之初,都要集中全校教职工进行学习,大力倡导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践行,始终筑牢思想教育阵地的“铜墙铁壁”。在制度设计上各办公单位每周要拿出半个工作日的时间集中学习;在活动开展上通过“中国梦,我的梦”等读书演讲进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在心得体会上要求每位教师真学真得真用;在学生反馈上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整改。学校制定了《沂南一中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师德师风考核细则》等,通过自评、互评、年级考核和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每学期进行两次师德考核。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校长信箱,并从学生家长中聘请了师德监督员,调整设立了学校综合管理考核委员会,做到对学校负责,对教师负责。务求教师做到信仰不迷茫,方向不偏离,精神不迷失,话语不乱讲,立场坚定,忠诚笃信。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教师培养,我校按照“整体设计、创新模式、全面推进”的原则。具体讲:对市、县级骨干教师培养,主要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主,围绕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采取集中学习、强化技能、实践提高;对学科带头人培养,以增强师德修养和团结协作意识、提升教学理念、教研能力和指导青年教师能力为目标,采用集中与远程、学习提高与示范辐射、培训与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选举任命了各学科主任、副主任、成员,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对教学名师的培养,以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艺术精湛为培养目标,进行个性培养,力争通过三年培养产生一批在县、市以上有较大影响的教师。我们通过任课教师录像评课、邀请名校名师举行报告会、新教师汇报课、校内骨干教师公开课等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出了一支以“名师引领——学科带头人牵引——教学能手示范——教学新手跟进”为序列的整体教师队伍。

让教师懂得: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口碑,最基本要求是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与其终日浮躁贪求钟鼓馔玉,不如静心沉潜累积从教之道;与其苦心钻营难以示人的“追名逐利”,不如热忱涵养为人师表的“园丁情怀”。

二、校园有阳光:坚持用制度为师生幸福撑腰

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要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后,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制定学校制度是校长和教师对学校教育思想、价值取向、办学理念的理解、认同与内化的过程,更是全校教职员工达成共识的过程。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只有制度明、规矩严,学校管理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立好制度规矩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一所学校就是一个社会空间,只有人人懂章程、守规矩,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学校才能有序和谐,师生才能幸福成长。立制度,要从新学期、新生入学抓起,做到“全覆盖”。制度设计既要体现“刚性”权威,表达“必须如此”的硬约束,使之充满敬畏;又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一定的“关怀”,使师生易于接受、乐于执行。自县委、县政府安排我担任一中校长以来,我创新性地推进了一场系统改革:基于学校中长期发展的各项制度建设;实施以价值引领、个性关怀为主的校内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突出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各项举措;全面推进课改评价细则等。良规善矩为师生的幸福成长撑腰,为其健康发展铺平道路。它为沂南一中带来生机盎然的春天:一个又一个梯次的县、市名师出现,一次又一次教育智慧的碰撞,一名又一名县、市名生的泉涌……

2.“关键少数”须带头

要让制度从“墙上走下来”,抓常、抓细、抓长,加大日常检查、监督矫正的力度,使敬法纪、守规矩、讲公德、重秩序成为新常态,否则,制度、规矩会成为“稻草人”和“纸老虎”。为此,学校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尤其是校长本人“有权不可任性”,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带头严格执行纪律、遵守规矩,时刻提醒自己、管好自己,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纪律的执行中,拒绝“一人生病,众人吃药”式的规定,但强化了触摸不得的“高压线”,如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有偿家教、不能接受家长馈赠等。同时,加强了校委会和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理校、制度管校、科学建校”的管理机制。

制度是为人服务的。好制度如同“阳光”,能普照到师生的每一角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更主要的是,有了心灵栖息、梦想放飞。唯有公道用人、公正处事、公平对待,给敢担当的人撑腰,让爱奉献的人有位,使乐于进取的人有尊严,才能焕发广大师生勇于攀登的精气神。

三、班级有温度:坚守在“爱的呼唤”中呼唤爱的教育

对一所学校而言,教师应该是温暖的符号,学校应该是充满生机的田园,教育应该是爱的等待和唤醒。西方有位探险家,当有人追问他凭什么力量让许多“不可能”变成现实时,他说:“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做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心灵互通、情感交融,才能拨动人的心弦,才能润物无声。

1.呼唤爱的教育

正如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一样,道德的滋润也离不开爱的“营养”。我们重视班主任培养工作。班主任强,则班级强;班级强,则学校强。班主任对学校的教育管理至关重要,是学校发展厚重的基石,理应得到尊重。我校自2014年起创设了“班主任节”,既提高班主任的认同感、幸福感,也推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推进“六个三”:班主任工作要有“三颗心”——爱心、耐心、细心;思想文化要有“三个有”——有国家、有集体、有梦想;教室文化要有“三阵地”——光荣榜、大比拼、展示台;培养目标力求“三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行为建设实现“三个好”——好习惯、好品德、好人生;班级活动“三个重”——重兴趣、重个性、重落实。并通过评选“学习标兵、守纪标兵”等活动,树标杆、立形象;通过创设“铸造校魂、塑造师魂、锻造学魂、净化灵魂,打造一流名校和道德高地”宣传平台,让学生从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位置,去模仿、去学习、去超越。人人学榜样,榜样即人人。

创设“四魂”榜样平台,让学生从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位置,去模仿、去学习、去超越。人人学榜样,榜样即人人。

一个人有了爱,便有了丰盈的人生;一个单位有了爱的内核,便会充满暖意和生机。

2.涵养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什么?就是人的信仰、气质、品德、才智等汇聚而成的感召力量。心理学家称之为冬天里的火把、夏日里的清风;管理学者言其为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凝心聚力的吸引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对为师者而言,它就是感人、服人、率人的软实力。作为校长,无论是从政还是为师,在个人形象、修养、成长等方面都要求严谨、严肃、严格。每位教师要言行释放正能量,杜绝在单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泄怨气、玩手机等现象;服饰要得体、着正装,为学生做出庄重的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人格魅力。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播下一种人格,收获一种命运。心中有爱,才有可能在春天种下一些美好,如诚信,如阳光,如一坛芳醴;心存尚德,才有可能在秋天收获一些恩赐,如纯净,如善良,如一世痴爱。

四、学生有故事:坚信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值得敬重

“说出你的愿望,我将满足你”。每个人都渴望这样的声音。被誉为“拥抱博士”的世界著名演说家、教育家、作家利奥·巴斯利亚说过:“我们往常低估一次触摸、一个微笑、一句暖心话的力量,一双倾听的耳朵、一句诚实的赞扬抑或一个微乎其微的关爱之举,这些善行都有可能改变一个生命。”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有时哪怕只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俯耳的倾听,都会提升共通圆融的血脉温度,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1.注重班会建设

学校根据全员育人制度和学生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班会、提高质量、强化学生思想教育的通知》,学校政教处拟定相关内容,各年级结合学生情况,确定本年级的主题班会内容。以高一上学期班会主题为例,我校共确定六个主题:新生入学第一课——相逢是首歌;老师告诉我——校规校纪培训;我会和同学合作——课堂学习合作探究习惯养成;我学会了记笔记——课堂学习中的记忆记录方法;我能养成好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我有一个理想——树立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学校要求,围绕某主题,一个班级可召开两次或两次以上班会。有道是,千人千面,岁岁年年人不同,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2.注重个性培养

这些年我们学校进行的育人模式改革,让我们在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任何改革的启动,它最终的成功必须靠顺应学生的天性。远离学生天性,你就是和教育规律对着干,你就会遇到若干阻力,而最终注定会失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其个性,包容其不足,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校通过开展师生硬笔书法比赛、春秋季田径运动会、“团结就是力量”拔河比赛等活动,并召开“尖子生培养策略”“差生转化正逢时”“心理咨询我能行”等专题会,不仅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愉悦身心、调适心理的有效途径,更是一种共同的文化追寻。它能把自信、青春、热情、友爱等品质种在学生的心里,让每一个学生的人生故事更为精彩。

学校教育,人是目的。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它是潜能的唤醒、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塑造。每一天,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哪怕只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有价值、都值得敬重。这是我作为一名校长最愿意看到的盛景。

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师生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师生实现梦想的地方。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生命的成长。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一种最适合教师、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沂南一中的“四有”办学特色,为全校师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生态系统”。管理生态,教育绿色,我们沂南一中在行动!

阳光特色 篇4

一、打造“阳光课堂”的历史背景

2012年前,学校大多数的教师守旧思想较重———墨守陈规的多,改革创新的少。课堂上,教师独占讲台,以传声筒的方式像学生灌输教材,他们始终是课堂45分钟的主宰者;而学生只是一个简单的收容器,没有自我、没有体验,毫无生气、毫无乐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学校面对这种情况,痛定思痛,谨慎思考,找出困境的突破口。

二、强化观念,探索阳光课堂之路

(一)强化思想观

学校带领全体教师重点解决了“愿否”与“持否”的问题,以破除其犹豫徘徊的心态。我们树立了“进则万景晨,退则群物阴”的意识,让自身的思想定位始终如一地站在不断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思想战线上。

(二)强化评价观

学校改变单一强调成绩和课堂稳定性的评价标准,把动态课堂纳入考核,从以下六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加减分制度、奖励每月的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激发学生斗志清零、鼓励学生自我出题检测、奖惩当堂小组考试、穿插课堂中的情景剧。新的评价机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其知识、能力、思想情感达成既定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三)强化决策观

实施阳光课堂以来,学校领导走进课堂、走进教研、走进教师、走进学生,以“田野式考察”为依据制定相关改革政策,以提高政策实践的务实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责任观

学校建立“基于教师,通过教师,为了教师“的改革机制,最大限度地倾听教师的心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的幸福人生护航。

三、共享教学资源,高效推进阳光课堂

(一)分配任务

教研组长首先分配各位教师修改导学案的主要内容———修改内容为第二周的上课内容。明确任务后,教研组长还要安排定向检查,让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内容的修改任务。

(二)上传及分发导学案

教师将修改好的导学案统一上传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再将所有导学案传给组内老师,组内教师浏览导学案,对修改的地方着重看。

(三)集体备课研讨

集体备课时,主讲人先讲修改原因,其他老师再进行补充。之后,主讲人在导学案上记下集体修改后的意见。

(四)完善“三案”

集体研讨后,教师们根据主讲人的导学案和修改意见,各自将预习案、导学案、强化案修改完整。

四、明确环节要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施阳光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做到四个“坚决”:学生自己学会的坚决不教;学生通过讨论会的坚决不多讲;学生需要动手的坚决不包办代替;课堂作业坚决当堂完成。

(一)合作探究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必须做好准备,明确目标,科学组织。教师要实施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活动有效、探究问题有效。

(二)展示交流要求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尽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上得到展示。展示可采用一对一展示、小组内展示和全班展示交流等形式。教师要灵活运用展示的状态形式,可运用讲解、演讲、演示、表演、讨论、辩论、质疑和提问等形式,提高展示交流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教师要尽量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等,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全体学生共享合作探究的成果。

(三)精讲点拨要求

教师要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联系点、困难点、关键点等核心内容进行点拨。教师精讲点拨的总时间不宜过长,点拨的程度不能停留在问题解决的表象上,要过到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深度上。课堂点拨要从方法总结、规律把握、注意事项、体会反思、学习建议等方面进行点拨,从而发挥问题的全部功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点拨要对问题进行适度拓宽和链接,从而视野,丰富内涵。

阳光班班级特色发言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XX小学的XXX。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特色班级的创建。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子弟,因经济收入等各方面的因素,入小学之前多数孩子都是在老家长大的,属留守儿童。到要上小学了,父母才把他们接到身边。因此,学生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孤僻。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也较低,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成了一个问题。

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创建一个有特色的班级,我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学生的特点。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把我班创建为“阳光班”,阳光是指快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活泼有朝气。希望孩子们有阳光般的个性,得到阳光般的爱和温暖。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心和谐发展,为孩子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生命的快乐,成为学业上有成就感、人生上有幸福感的“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从而形成一个和谐、快乐、阳光向上的班级,这就是我们“阳光班”的创建理念。

在特色班级建立之初,我们全班同学通过班会课共同制定了班名:阳光班。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以“我阳光,我快乐!”为口号。用

作为我们的班徽,里面的笑脸,代表着我们的班级,红色的阳光代表着我们要把爱播洒给孩子、家庭、社会。相信

我们的孩子会一天比一天进步,一天比一天快乐――《明天会更好》便成了我们的班歌。只有今天的付出,才会有明天的收获,由此制定出班级格言: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并用“我自信 我出色 我努力 我成功”作为班训来鞭策自己。

为了激励学生,使学生能积极向上,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出切合我班实际情况的班级公约,以此来指导学生的言行,结合学校的红花奖惩制度让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红花奖惩方案,完善学生各种行为的奖惩制度,使表现好的学生可获得红花奖励,对不遵守或违反纪律的学生扣红花。获得红花数量一定的数量时,还可以到老师那领一张表扬信。此外,我们还设了阳光天地,里面有四大块:比如成绩各方面表现一直以来都特别好,可被评为“果儿实”的孩子;这两方面表现为进步较大的为“树儿壮”的孩子;在礼仪等方面表现特别好的可评为“花儿香”的孩子;在这方面有较大进步的被评为“叶儿绿”的孩子。这些根据我们日常记录每月都会评比一次。

为了突显班级特色,首先是从教室环境入手。用环境育人,书香熏陶,给孩子们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场所,孩子们可以在班级找到同伴了,在书中找到了快乐,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看,这是孩子们培育的盆栽,这是孩子们创建的班级图书角。

下面我从以下三大点来给大家介绍阳光班的特色:

一、阳光孩子

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根据我班孩子的写字特点,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严抓孩子的书写,每周给孩子讲书法名人的故事:如司马彦、黄羲之等。二年级时我还把司马彦

先生的照片和他的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把学生的作品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这学期,孩子进入三年级,开始写硬笔字和毛笔字,因此,我不但把孩子的硬笔字展示在学习园地中,看!我把孩子们在书法课上用毛笔写的班级格言:“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贴到教室墙壁上。我认为,班级硬文化的建设,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上力,激发孩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班集体的积极情感。在课余生活,孩子们也很阳光,多次在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看,这些都是孩子们精彩表演。

二、阳光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 在社会上,我认为,我们的孩子和家长也很阳光。今年三月,学雷锋月,我班在家委的组织下,带班上的孩子和家长去中山市特殊学校进行了联谊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去参观了特殊学校的校园,观看了他们的课堂,还与那边的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表演。这次活动,家长们给那边的孩子带去了一批学习用品、食品、体育用品等。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送上了一些他们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

为了突显班级特色,我们还创建了班级Q群,并把平时活动和比赛的相片上传到QQ空间,让家校的沟通更加密切。

我们的阳光特色会伴随着孩子慢慢走向成功,下面我们一起聆听阳光班孩子的阳光心语。为了让学生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个特色我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阳光特色 篇6

通过“体育大课间,落实每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构建体育特色,让学生在玩乐中健身,取得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价值的成果,为体育事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后备人才,从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校在继承传统,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以“花样跳踢运动进校园”为特色的体育教育活动,着力探索体育教育的新思路,使体育教育面向每个学生,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项目的确定

我校开展的“跳踢”运动,即跳绳(包括跳长绳、跳短绳)和踢毽子,距今有13年了。经常从事这项活动,对于提高人体的弹跳能力、协调能力、灵活性及耐久性都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尤其能对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踢毽子据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它对于提高人体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都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在不适宜从事其他户外活动的情况下,适合于在室内健身。由此可知,这两项运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简单易学,器材要求簡单,场地要求也不高,还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且孩子们又有基础,因此就确定开展花样跳踢这个项目。

利用表演与比赛提高水平,孩子对精彩的表演也有很强的模仿兴趣。我校每月利用一次大课间活动组织优秀的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各种跳踢表演,或者利用体育课给学生播放一些精彩的比赛视频录像,让他们独自或集体创编一种跳法或踢法,这样学生就更能感受到“跳踢”运动的乐趣。然后学校每期开展一次“跳踢”比赛,如个人赛:一、二年级1分钟并脚单摇跳计时赛;1分钟单脚踢毽计时赛;三至六年级1分钟跳花绳计时赛、1分钟对脚踢毽计时赛、1分钟双摇跳计时赛;集体赛:一至六年级3分钟8人8字长绳计时赛;四至六年级还增加了3分钟网绳计时赛。这样一来,学生对“跳踢”运动的学习更加有兴趣也更能提高各自水平。尤其在我校的体育节活动中,我校开展了“花样跳踢大家来”的比赛,效果非常好,全班孩子都参加,看谁跳得花样最多,跳得最好,有些班可以跳出二十几种花样来。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跳绳和踢毽,而且花样别致,效果较好。

三、结果与分析

1.我校花样跳踢运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抓住“特”字来发展,做到思想独特、做法奇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校的花样跳踢运动特色项目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了师生的身体,而且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打造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体现在办学的各个方面。升华特色、推陈出新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努力的方向。总之,只要与时俱进,精心培植,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教育得到了加强

由于在运动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转变了学生的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在各种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以及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阳光特色 篇7

一、制订规划, 明确职责, 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首先, 我校把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形成由一名副校长主管, 教务处领导, 体育组牵头, 班主任督促, 体育教师辅导的工作体系, 让全体师生认识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及作用。学校定期评比“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红旗班”。明确规定先进班集体和模范班主任所带班级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数必须达到100% (伤病残学生除外) , 且该班级80%的学生要有活动器材。

二、选择继承, 发展创新, 寻找农村学校体育出路

我校是一所山区中学。鉴于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受经费、场地、器材、师资条件等因素制约,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 农村学校应打“特色牌”, 适当融入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这样, 不仅解决了缺乏场地、师资力量不足、经费紧张等客观存在的困难, 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有效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农村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等, 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传统体育项目, 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我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历了搜集、试验、推广三个阶段。

1. 走访搜集

学校体育教师利用周末先后走访了20余个村, 共搜集传统体育项目30余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最终选择其中20项进行试验。

2. 组队试验

学校抽调学生近100人, 组建“开发传统体育项目兴趣小组”, 用一个月时间开发武术、踢毽、抖空竹、掰手腕、跳山羊、踩高跷、绳操、跳绳、斗鸡、棍棒操、打钱棍、跳房、滚铁环、抽陀螺、摸着石头过河、拔河、丢手帕、打龙头、抬轿、棋类20个项目。在试验过程中, 同时做到“四抓”:一抓自制器材, 二抓项目训练, 三抓动作编排, 四抓音乐渗透, 营造出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我锻炼我快乐”的和谐氛围。

3. 推广普及

“开发传统体育项目兴趣小组”完成20个项目的试验开发任务后, 将结果上报学校, 并在全校进行展示, 得到全校师生好评。以此为契机, 体育组牵头在全校推广这些项目, 得到全校师生积极响应。

在推广普及传统体育项目时, 我们紧密联系实际, 做到“九个”结合。一是同体育课堂结合, 例如把绳操、棍棒操作为体育课热身部分的内容, 把踢毽、跳绳作为课课练的内容, 把打钱棍作为体育课的放松活动。二是同课间结合, 例如踢毽、跳绳、斗鸡便于在课间开展。三是同室内体育课相结合, 例如掰手腕、棋类项目便于在室内开展。四是同早操相结合, 例如长跑、滚铁环可以利用早操时间开展。五是同假期相结合, 例如周末自选1项~2项传统体育项目在家练习。六是同运动会相结合, 例如400米滚铁环接力, 1分钟踢毽、跳绳等项目可以在运动会上进行展示。七是同体育测试相结合, 例如1分钟踢毽或跳绳等测试。八是优生同差生相结合, 充分发挥体育尖子生的带头作用, 强化差生的锻炼意识, 提高全校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九是同文艺联欢会相结合, 例如武术、抖空竹、打钱棍等项目可以在文艺联欢会中进行表演。

三、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 打造农村学校体育品牌

阳光特色 篇8

一、开设“阳光棒棒堂”,关注生命发展

“阳光棒棒堂”,即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开设篮球课,立足对学生篮球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促进特长发展,尊重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及个性发展差异,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发展。首先,除了注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篮球技能外,还挖掘一批具有篮球特长的非体育教师,开展“篮球之星”评比活动,让球星担任“阳光棒棒堂”任课教师;其次,结合本校实际,编印专门的篮球校本教材,确定“阳光棒棒堂”学习内容:低年级主要以熟悉球性、篮球游戏、运传球等为主;中年级主要以了解篮球发展史、篮球比赛规则和基本技术等为主;高年级则主要以综合技术和技战术为主。“阳光棒棒堂”的开设,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利于满足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同时,“阳光棒棒堂”也为学校篮球运动的全面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踏入“阳光体验场”,感受生命喜悦

“阳光体验场”即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阳光体验场”倡导学生走进操场,走向阳光,促使学生的篮球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和展露,从而激发练习兴趣和发展需求,感受生命喜悦。为此,学校发掘篮球项目特点,创编动感篮球操;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开发了篮球游戏系列菜单。如,低年级开展花样拍球、运球接力、运球报数、运球追拍和绕物运球等;中年级开展运传结合、互不碰撞、投篮抢分、三角循环传球和运双球等;高年级开展了双人传四球、快投比准、绕障碍跑篮、封盖投篮和运双球接力等活动。学校的“阳光体验场”能深入持久地开展,首先归功于校领导和教师的通力配合,领导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活动的落实,教师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活动的质量;并做到了三个“一起”,即,一是和学生一起确定活动项目;二是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三是和学生一起参加过关性考核。其次,制度和评价双管齐下。学校将“阳光体验场”融入到教学计划、排入课程总表,奖惩分明。并尝试采用“阳光体验成长卡”,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自主锻炼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阳光体验场”,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广大师生锻炼着、享受着、快乐着!

三、搭建“阳光PK场”,彰显生命活力

“阳光PK场”指丰富多彩的篮球比赛和活动。在普及提高学校篮球运动的目标驱动下,学校在贯彻实施“体育与艺术2+1”项目的背景下,利用每年一次的“篮球运动会”、“俱乐部联赛”搭建篮球才能“PK”大舞台,让学生在这里展示篮球技能,焕发生命活力,张扬个性,体现智慧,带给师生无尽的欢乐和激情。“篮球运动会”分个人与团体项目两种。其中,个人项目包括运球比多、运球比快、定点投篮、三步上篮、花式展示等。团体项目包括运球迎面接力、运传结合、运双球接力、投篮接力等。“俱乐部联赛”是以中高年级为主,以年级为单位的班际篮球赛。每到“阳光PK场”比赛活动,学生个个活力四射,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整个“PK”场上,呼喊声、欢笑声、鼓励声、安慰声,声声入耳;童心、爱心、团结之心、竞争之心,心心相印。“阳光PK场”的搭建成为了师生精彩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四、创立“阳光俱乐部”,激发生命潜能

“阳光俱乐部”面向具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为满足不同层次特长的发展需要而创立。它完全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立足于学生篮球特长,使篮球潜力得到更好的开发。“阳光俱乐部”主要涵盖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班级俱乐部”,即本班篮球水平较好的学生组建球队,定期参加以年级为单位所进行的俱乐部联赛或班际间自行组织的友谊赛;第二个层面是“校级俱乐部”,主要成员是在“班级俱乐部”中推选产生,遵从自愿参加原则。“校级俱乐部”有专门的活动经费,配有专门的教练常年训练。“阳光俱乐部”,旨在使学校的篮球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和联谊赛,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阳光俱乐部”的成立,使学校的篮球运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如,女篮已经成为本地区让诸多对手望而却步的“不败之队”;男篮在张家港市小学生篮球比赛中,也总是名列前茅。更让人欣慰的是,学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既带动了学校篮球文化,更促使学校阳光体育得以和谐发展。

阳光特色 篇9

2011年9月, 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查, 发现学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58人, 占全校人数40.93%, 在校学生中离异的家庭占十分之一, 访问退休的老领导, 深入学生、教师、社区、家长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他们发现许多学生心理有一丝阴暗, 看问题很偏激, 而在当今标准化、程序化的教育体制下, 教师也缺乏激情, 职业倦怠感严重、心理问题突出、师德滑坡, 班子经过详细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和成功经验, 在此基础上, 通过专家论证, 最终确定了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实施阳光教育,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培养有良好习惯、具有合群、合作、活泼快乐、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儿童”。市教科所批准我们申报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为“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 (TS2011031) 课题, 同时也纳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JG11CA009)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的子课题, 本课题拟从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和实施的视角, 从校实际出发, 将德育课程化和生活化, 重点研究小学生德育发展规律和特点、德育课程体系、德育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探索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二、播种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阳光成长

依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迅速、发展协调、发展开放性、发展可塑性的特点, 我们在辽师心理学教授张丽华博士专家指导下, 对小学生德育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 我们发现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大好时机, 我们在全校开展十个方面十个好习惯活动、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 践行让“每一位学生带着憧憬和希望走进兴文, 带着幸福与收获走出兴文”。学校以“阳光德育、阳光运动、阳光实践、阳光评价”为教育载体, 有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活动, 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且, 我们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等德育特色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达标。为落实德育工作“小、实、近”的要求, 我们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了以体验为主的“八个一”活动, 即每天多一点微笑, 每天多一份快乐, 每天多一份责任, 每天多一次帮助, 每天多一个问号, 每天多一点包容, 每天多养成一个好习惯, 每天多一份自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公德、做人、礼貌、学习、阅读、安全、运动、劳动、卫生、饮食十个方面的十个好习惯。在行为规范上落实抓小抓细抓身边的原则, 把“一周一个主题, 一月形成一个好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让课程和课堂阳光起来, 实现减负增效

在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中, 我们做到两点结合, 将德育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首先, 校本课程以校为本, 德育内容校本化, 满足本校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其次, 校本课程属于经验课程, 它注重实践活动, 这虽符合德育要求体验感悟的特点, 但它缺少认知环节, 又与德育要求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特点不相适应, 离开“知”的传授与引导, 单纯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就可能让学生因受错误思想的诱惑而迷失方向。

在实施德育校本课堂上, 我们采取“让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备课进行学情分析预设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 学校开展了“同研、同上、同议”一节课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已成为当前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快捷, 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骨干教师唐凤莉积累丰富的作文经验, 在学校多次展示作文教学, 还做了专题的讲座, 朴实真诚的话语, 丰富具体的内容, 提炼的都是唐老师多年实践的经验精华, 给了全校老师专业的引领, 启发教学的思考。

在德育校本课程评价方面, 制订了德育课程标准, 确定了德育课程内容, 制订了德育课程评价标准, 编辑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长大报告册》。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评价, 以丰富课堂的评价语言, 如张屏老师的课堂,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 并能指出不足, 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如, 在唐凤丽老师的课上, 我们听到了:“你听得最认真, 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 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 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 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 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 多棒呀!”高艳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作品:“这幅作品表达了她的心声, 还有这个符号, 真贴切。”……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 不花时间, 不费力气, 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课题实施的反思与设想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研究以来, 播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种子已经绽放阳光校园, 让师生、家长倍感受益, 师生关系和谐了,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不够深入系列化, 未来我们将把研究成果融入教与教学之中, 形成体系, 未来的阳光教师愿意上班, 学生愿意上学, 整个校园充满阳光。

摘要:学校要依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新课程标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注重培养十个好习惯, 构建学校阳光、健康、和谐的阳光校园。

关键词:良好习惯,阳光课堂,阳光评价

参考文献

阳光特色 篇10

一、前期调研及组织

2009年底,我校徐宇校长带领旅游专业的部分教师,开始进行有针对性和广泛性的市场研究。首先,在我省比较有代表性的景区进行实地走访。冬季是我省旅游市场的旺季,我们在市场中发现,目前游客多半是选择自由行,同时省内游客数量也是十分可观,他们来到目的地之后的吃住行游喜欢随意舒适甚至个性化,我们的市场是否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接待能力?带着这样的困惑,旅游专业部分教师和徐校长分为几组深入到漠河,雪乡,哈尔滨周边等重点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很多旅游团和高档宾馆的消费标准制约了很多游客的出行;而一些小规模的乡村旅馆的客观条件以及人员管理不规范和服务意识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是让很多游客高兴而来败兴而归。那些乡村旅馆的经营者迫切想改变他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各种因素限制了他们,也注定了他们自身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改变。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行业中的专家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的我校领导和老师们,开始进行了多次集体研讨和反复商榷。

二、开发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运营模式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中去,我校成立了“阳光逸居”培训基地。根据企业的需要,不定期的选派专业师生深入到乡村旅馆,以传、帮、带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规范化,市场化,商业化。改变以前小农意识下独门独户的个体经营模式,做到一个景区一个联盟,每一个加入联盟的企业都有统一的标识,统一管理模式,甚至是统一的服务模式等等,让每一个小企业感到有组织有团队,遇到困难时我们职业教育的专家们会及时的赶到现场进行沟通协调,使每一个中小企业有依靠有长劲,不掉队。

从2013年开始,我校旅游专业教师十余人,每学期平均有一个月的时间是在企业中与乡村旅馆的管理者共同经营。一方面帮助那些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的农民企业家管理旅馆;同时,还给旅馆中的从业者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培训的内容包括:餐厅服务规范、客房服务管理标准、餐饮礼仪服务、东北民俗等,我们的专业教师很多都是黑龙江省的名师,经过他们的培训使整个旅馆联盟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我们的教师在经过与企业的深度接触之后,把企业中最需要的从业人员要求也带回到了我们的教学和课堂中。目前,在徐宇书记的带领下,四本服务于乡村旅馆联盟的行业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餐饮服务标准》《客房服务标准》已经形成初稿。我校在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根据乡村旅馆的需要增加了一些特色课程,保证我校学生在校实习以及顶岗实习都能直接上岗,做到企业在特别需要员工的旅游旺季我校学生可以随时顶岗,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三、取得成绩

(一)《阳光逸居》乡村旅馆联盟这个项目,作为中华职教社扶持职业教育走进企业的落脚点,得到黑龙江省委统战部领导的全力支持,2014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下发文件把“阳光逸居”工程纳入到省委统战部的“同心协力活动”。在我省设立了三家“阳光逸居”乡村旅馆培训机构,委托我校徐宇书记为核心顾问,以我校教师撰写的行业标准为服务蓝本,把对我省乡村旅馆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统一起来。

(二)目前统计,我省参加“阳光逸居”乡村旅馆联盟商户已有三十四家,很多加盟商户积极推广,已带动了当地旅游景区服务管理和规范的建立。

(三)2013年末与黑龙江省教育国旅达成协议,在网站上开辟空间“中国国际教育旅游联盟”供其免费宣传。同时,由中国国际教育旅游联盟帮助发展阳光逸居加盟业户。

(四)2015年5月在香港注册阳光逸居国际连锁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四、“阳光逸居”今后的发展经营定位

(一)开展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市场分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近些年旅游事业的发展,我们感觉到千篇一律的抄袭很多,经常外出旅游的人已经习惯了走马观花式的出行方式以及各个景点的雷同模式,特别是组团出游不能较好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体验,经常表现为游客在疲惫之余没有更多的耐人回味的感受。而真正质朴的东西在旅游活动中却很少接触,特别是个性化的感受值得深入挖掘,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

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自然资源文化、人文文化、再生文化等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传播的内容很多,这些都逸居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丰富的内涵和机遇。

我们已经谱写了《阳光路上的歌曲》,下一步我们还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构建。包括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形象设计、服务流程等方面,努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盟到其中。

(三)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

自《旅游法》的实施限定了0团费和负团费现象的出现,很多旅游产品的销售受到了冲击,但是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之一的购物环节并不可能消失,因此将此项活动需要转型后进行再生是旅游行业的一个方方向性转变,我们设想将旅游纪念品销售设置在联盟农家旅馆或通过网购成为可能。

(四)开发养老服务行业

关注逆城市化现象;当城市居民已经享受到城市化带给他的优越之后,非城市化生活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诱惑,而买房养老或将他们一生的积蓄一次性消耗殆尽,不动产的管理、维护又将成为他们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开拓以乡村空闲民居为主要目的地慢游生活将成为未来的一种新的可能。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从服务对象角度分析,中老年人在时间上和经济上都不会是主要问题,我们想通过快乐老家项目,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把分散在农村的富余房舍有效地利用起来,直接为中老年人服务。这样还有利于把城市文化带到农村,促进农村的经济、文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继续开拓职业教育的领域

随着事业的不断拓展,在加盟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时,对加盟用户有针对性的培训将成为一大难题,随着“阳光逸居”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还可以适时地把广大的市场资源转移到城市,把一些管理水平欠佳的城市中小型宾馆组织起来形成联盟。由于可能出现跨地域的联合体,适时的创办管理学院成为可能,让加盟户在加盟之前就接受良好统一的培训。

阳光特色 篇1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文件精神, 河南省致力于校园大课间活动的课程化、制度化、品牌化, 有力保障了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时间, 成效显著。

2014年11月10日下午, 郑州市金水区迎来了河南省第四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会前观摩了金水区三所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推进会上,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作了总结发言, 王登峰司长高度评价了金水区的做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键对大课间活动作了精彩点评。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金水区人民政府区长陈宏伟、金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士先、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局长王珂、副局长邱云、江苏千方有效体育研究所所长张耀辉, 省辖市的教育局长、主管副局长、体卫艺科 (站) 长、县 (区) 教育局长, 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 (市) 的教育 (体) 局局长、主管副局长、体卫艺科 (站) 长和新闻媒体界人士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届届有主题, 年年有突破

自2009年第一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到今年的第四届, 河南省历经了创新、改革、突破,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健康,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推进会举办以来, 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收获。2009年, 主题为“制度创新”的第一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在洛阳卧龙区举行, 卧龙区通过不断地验证和改革创新, 最终推出了“两个大课间”的做法, 即上、下午各安排一个大课间。其具体做法是, 将每节课的时间压缩至40分钟, 被挤压出的上、下午各20分钟的时间安排成两个大课间, 为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赢得了时间上的保障;第二届在

金水区举行, 主题是“丰富内容”, 重点探讨在制度设立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大课间内容的多样化;第三届在焦作沁阳举行, 其主题是“面向农村”, 该届推进会树立了农村开展大课间的典范。

郭蔚蔚处长认为, 阳光大课间应在河南的农村生根发芽, 河南教育有其特殊性, 有70%左右的学校在农村, 如果将城区的大课间做好, 也只是30%左右的学生能享受到阳光大课间, 所以, 将农村的大课间做好了, 也就意味着河南省的大课间走向了“多数”包围“少数”, 逐步实现全体受益;第四届也就是本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 其主题是“有效大课间”, 之所以将主题定位“有效”, 主要原因之一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的下发与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7周年之际, 郑州市金水区通过不断摸索、创新、尝试、挑战的过程, 切实找到了适合该区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展现给观摩者的景色是:学生们确实“乐”在大课间活动之中;“小眼镜”和“小胖墩”少了;学生的柔韧 (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仰卧成桥) 、体能等身体素质高了。

校校有特色, 处处显身手

1.金沙小学的啦啦操大课间极具校本特色

柔韧拉伸、手位、步伐、力量训练和以调整呼吸作为准备活动的热身练习。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 学生们将啦啦操动作中的手型、步伐及其组合做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学生们的动作变化与快乐的表情, 让人有一种随律而舞的冲动。十多分钟后, 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团队, 一、二年级以柔韧、拉伸练习为主;三、四年级以啦啦操互动配合动作为主, 强化从肩上、胯下传递花球的动作;五、六年级以六人髋位托举训练为主, 结合跳跃动作, 强化技术技巧练习。最后5分钟是金水区独具特色的“O”型跑, 以提高运动负荷、增加练习强度为目的, 随着节奏的放缓, 学生们开始调整呼吸, 进行放松训练。整个大课间层次分明、紧张而有序。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篮球

金沙小学“炫舞金沙”啦啦操社团正在进行啦啦操展示

2.四月天小学的体操技能大课间场面恢宏

在极具动感的音乐声中, 两千多名小学生精神焕发、步伐整齐地进入操场, 在进行6分钟“O”型跑热身后, 进入了独具四月天特色的体操技能展示。由教师口令统一指挥, 全体学生做着横叉、纵叉、侧搬腿、仰撑平板、跪后撑、跪撑成桥、仰卧推起成桥等动作, 整齐的动作、统一的节奏令人叹为观止。有运动经验的人都知道, 好的柔韧性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坚持与不懈的练习。大课间活动过程中, 另有体育教师分别在活动中期、后期抽测学生脉搏, 目的是进行运动负荷监控, 以便策略调整。吴键主任也对学生进行了脉搏抽测, 抽测结果显示, 学生的平均心率能达到130次/分。

3.郑州龙门实验学校多样分层的大课间活动精彩纷呈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综合学校, 学校依据自身组成特点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低年级水平段的学生在教学楼下的小场地上进行增强跳跃、攀爬、协调能力的跳房子、钻山洞、铺桥过河的能力拓展练习, 练习以竞赛和合作为主, 小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初中及高中段的学生进行篮球、足球、花式跳绳、田径素质、校园主题定向和以车模和海模为代表的科技体育项目及核心综合训练。学生们根据自身特点和特长, 分项目、分层次体验, 学生在27分钟的运动中感受着体育带来的乐趣。

制度挂帅, 成效彰显

观摩团队还沉浸在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中;我们走进了河南省第四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现场, 大屏幕上金水区部分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集锦化解了我们对金水区观摩“以点带面”的疑惑。

通过对郭蔚蔚处长的采访,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通过大课间的改革目的是要做到将原来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大课间做到有效。他认为:校长应是第一责任人, 校长的认识程度是推动“有效大课间”极其重要的因素, 应将阳光体育大课间视为校长的公开课。此外, 他还介绍了河南省教育厅对大课间界定的三个内涵, 即:全员参与、负荷适宜、新颖有趣。其目的是让学生们喜欢大课间, 并积极主动参与大课间活动。他同时希望通过“两个大课间”, 作为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平台, 成为增强体质健康的第一平台, 成为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渠道, 成为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措施, 让有效大课间成为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载体。

王珂局长从课程化实施, 确保大课间内容有质有量;坚持制度化推动, 保障大课间管理有序有力;坚持品牌化建设, 引领大课间发展有涵有品等方面对金水区有效落实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作了详细汇报。

吴键主任对三所学校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作了“两个敬佩、两个没想到”的精彩点评。首先是两个敬佩:第一个敬佩是以金水区为代表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做到真抓实干;第二个敬佩是金水区在开展大课间活动中表现出的攻坚克难的勇气。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我们的有效大课间做得这么科学;第二个没想到是世界上领先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在金水的学校见到而且学生能做到。

王登峰司长对本次金水区在阳光体育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金水区在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上取得辉煌成绩, 并非一年半时之功, 是金水区乃至河南省做了长期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经验, 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和推广。很多我们正在讲的事情, 金水区已经做出来了, 而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此外, 王登峰司长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所要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做了相关介绍:第一, 学校体育要提高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这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最基础的要求, 也是学校体育最基础的要求, 体育课和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第二, 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也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到两项可以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第三, 通过体育课、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 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运动技能, 提高了身体素质,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此次金水之行, 无论是精神理念还是现场活动, 都给我们留下了执着、坚定、震撼、感动的印象。与会人员对金水区建立每天两个大课间制度, 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艺术修养、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进行的一系列有益探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了崇高的敬意与高度的认可。

上一篇:无障碍产品下一篇:评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