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变更与调整

2024-09-27

设计变更与调整(精选9篇)

设计变更与调整 篇1

1 引言

本工程为北京市东城区XXXX中学教学楼结构抗震加固改造工程。该教学楼建于1984年,结构形式为地上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 596.4m2,总长91.1m,宽15.72m,层高3.6m。依据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的鉴定报告,由XXXX设计院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C25喷射混凝土)措施对该教学楼进行抗震加固,该教学楼抗震加固设防标准:8度,0.2g,基本风压0.45kN/m2,加固设计使用年限40a,按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计算。

2 该教学楼结构设计

北京市城建档案馆无该楼的原结构图,该教学楼加固改造工程设计只能在无原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院发出的该工程结构平面布置图,只有一张标准层墙体加固结构平面布置图(图号225.1001S0061-03),而无1层、2层、3层、4层墙体加固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从图中可知:(1)~11/A~J区域均是双面板墙加固,12~23/A~K均是单面板墙加固。见图1。

3 设计变更及调整的缘由

现状各层情况与标准层结构图(图号225.1001S0061-03)各不相同,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即墙皮剔除与地基基础开挖的这二道工序完成之后,从见到的裸露墙体与地下暗埋结构发现了诸多问题,才知道该教学楼抗震加固设计之前将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均没有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工程现状与初步设计图纸不相符合;为了确保工程进度,诸多节点详图与作法详图,均由专业施工单位根椐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深化;深细化的作法详图与节点详图均由设计单位书面签字确认之后再进行施工。项目部在工程现场发现问题后及时与相关主管机关及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处理,由主管机关组织专家会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讨论决定设计变更的方案,由设计院根椐专家意见对原结构图作相应的设计变更与调整。

对原结构图作相应的设计变更与调整的主要内因:(1)内、外墙墙皮剔除工作完成后,从裸露的墙体外表面可以看到,原教学楼建筑结构无整体性,不满足结构抗震的规范要求;(2)从第1层~第4层楼板钻孔吊垂线的实测结果可知:垂直偏差太大;(3)墙体变截面较多;(4)首层室内地面以下有很多管道沟,但管道沟盖板悬挂在外墙内侧向外伸出的砖线子上处于悬空状态;(5)学校教学楼过去曾进行了内部装修与改造,12~23/A~K横墙间距由过去的3.6m~6.6m改为现状的9.9m;(6)3层图书馆属于重点保护区域;教学楼内原有很多的暗设的烟道、风道、垃圾孔道、电管井、水管井等竖向孔道。

现主要从结构抗震、管道沟、3层重点保护图书馆等关键点分别论述对原结构图作相应的设计变更与调整的缘由。

3.1 墙皮剔除后发现该教学楼有不满足结构抗震规范要求之处

除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的鉴定报告内的检测结果的内容之外,墙皮剔除后从裸露的工程结构现状发现该教学楼结构很不完整,还有不满足结构抗震规范要求之处;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现分别进行描述。

1)原教学楼建筑结构无圈梁

该教学楼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1)~11/A~J;第二部分是:12~17/A~K;第三部分是:18~23/B~H;在这三部分之间有二道伸缩缝,从裸露的墙体外表面可以见到,4层教学楼砖墙结构的各层均无圈梁,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

按8度~9度抗震设防要求: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应设置圈梁,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大于7m,楼盖处间距也不大于7m。

2)多层砌体房屋体系影响系数表中不符合的项目超过了3项

(1)学校教学楼过去曾进行了内部装修与改造,12~23/A~K横墙间距由过去的3.6m~6.6m改为现状的9.9m(第2层~第4层,第1层除外),均大于规程中的规定(1);

(2)内墙无圈梁,不符合;

(3)屋盖外墙无圈梁,不符合;

(4)楼盖外墙无圈梁,更不符合。

由上述可知,多层砌体房屋体系影响系数表中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B 11/T689-2009)的项目共有多项,超过了3项,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门、窗洞口过梁无整体性

门窗洞口过梁均由3根扁平的混凝土预制小梁拼成的370mm过梁。

4)墙体内有竖向孔道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

纵横墙联接处,墙体内设有烟道,通风道、垃圾道等竖向孔道。

5)混凝土楼板搁在砖墙上无坐浆,有的板缝隙未用混凝土填实

由此可见,墙皮剔除后,发现这种原结构的墙体,单面加固是不能满足结构抗震要求的。它在地震发生时的危害性是可想而知的。

3.2 墙皮剔除后发现原结构墙体不垂直且偏差较大

从第1层~第4层楼板钻孔吊垂通长线进行实测,其实测结果是垂直偏差太大。目前多组墙体实测垂直偏差较大,实测墙体变截面较多,见表1。

3.3首层墙体基础开挖后发现正负零以下均无地圈梁

该砖墙结构基础开挖后室内地沟较多,均没有见到地圈梁。

3.4 首层室内砖墙基础开挖后发现室内地下有较大较多的管道沟

经检查发现首层地面以下有管道井和管道沟,管道沟盖板悬挂在370mm砖墙外伸出来的80mm的砖线条上。在外墙内侧四周70%的周长范围内均有管道沟。

3.5 校方要求图书馆室内手摇式可移动车型书库不准动且保原状

学校图书馆属重点保护对象,室内结构不得破坏,图书馆内的设备不得移动。图书馆所在位置是(7)~(8)/F~J区域。

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特对原初步设计作设计变更与调整。

4 该教学楼加固结构图深细化设计(设计变更与调整)

9月中旬,由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组织召开专家会议,根椐前述设计变更及调整的缘由,确定了设计变更与调整的意见,主要包括内容有结构抗震、管道沟处、增设复合型砖混地圈梁、图书馆((7)~(8)/F~J区域)、变截面处等等多处的设计变更与调整。

4.1 结构抗震设计变更与调整

决定将原结构设计图12~23/A~K区域的JTQ2和JTQ3单面板墙加固改为与(1)~11/A~J区域一样的JTQ1双面板墙加固(见图2)。

4.2 首层室内地下有管道沟处的设计变更与调整

在有管道沟处除增设加厚的双面钢筋混凝土板墙之外,还要增设还原复位搁置地沟盖板的线条板(见图3)。

拆掉原管道沟盖板,打掉80mm宽砖线条,并在370mm砖外墙的内侧相同标高处用后生根的办法现浇一钢筋混凝土的线条让后来的管道沟盖板复位时搁置在此处。在管道沟内侧空出的120mm宽的砖基上植竖向钢筋连接筋筋头。并在内侧喷射混凝土板墙,板墙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还原恢复盖板,此时管道沟的盖板不再悬挂在370mm砖墙外伸出来的80mm的砖线条上,而是悬挂在后生根的双面板墙上的外伸出来的钢筋混凝土线条窄板之上。

4.3 在原砖墙上增设复合型砖混地圈梁的设计变更与调整

该教学楼原结构无地圈梁,其解决办法是在基础大放脚处设置加厚的双面钢筋混凝土板墙并增设一道后生根砖混复合的地圈梁(见图4)。

4.4 图书馆((7)~(8)/F~J区域)设计变更与调整

图书馆(7)~(8)/F~J区域由JTQ1双面板墙加固改为单面板墙加固并对该图书馆室内作出保护性处理,变更后的施工图图纸,(见图5)。

4.5 对变截面处的设计作相应的调整

多数墙体在地上1层~2层是370mm,到2层~4层是240mm;有的墙体在地上1层~2层是370mm变240mm分中变截面;有的墙体在地上1层~2层是370mm与240mm墙边对齐的变截面。变截面处的节点设计作法图,此处从略。

5 结论

对于无原结构图的教学楼加固改造设计工作而言,在无原结构图的基础资料的基础之上作出的结构设计只达到了初步设计的深度,并未达到加固改造施工图设计的设计深度,即只相当于完成了初步设计的工作任务。只有结合现场实际作相应的深细化设计(2),才能使加固改造的结构设计图纸达到施工图的设计深度。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如果发现原教学楼有不满足结构抗震规范要求之处的问题,应及时向主管机关报告,便于主管机关及时组织专家会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讨论决定设计变更的方案,由设计单位根椐专家意见对原结构图作相应的设计变更与调整并出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发现工程现状与初步设计图纸不相符合的,均由专业施工单位根椐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深化,深细化的作法详图与节点详图均由设计单位书面签字确认之后再进行施工。这样做能避免深细化设计工作滞后影响工期的事件发生,对确保工程进度有利。

参考文献

[1]DB11/T689-2009建筑抗震鉴定加固技术规程[S].

[2]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设计变更与调整 篇2

工行房贷合同可变更调整

前不久,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对个人购房借款合同变更有关事项作了新规定,该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银行有关规定在贷款期内对原合同部分条款进行变更和调整。最近,不少市民来电反映,希望了解此项规定的具体内容和办理程序。11月5日,记者走访了工行省分行住房信贷部。据介绍,个人购房借款合同的变更包括贷款期限变更、还款方式变更和抵押物变更等。其中贷款期限变更是指借贷双方和原合同其他当事人同意延长原合同约定贷款期限,这主要是针对部分人由于收入减少,偿还能力下降等规定的,还款期限最多可延长至30年;还款方式变更是指贷款期限内由于收入水平变化或其他重大变故导致借款人还贷能力变化,借贷双方和原合同的其他当事人同意改变原合同约定还款方式;抵押物变更则是指因借款人调换房屋、房屋价值贬损等原因,借贷双方和原合同的其他当事人同意更换或增加抵押物。借款人可同时申请一种或多种合同要素的变更。此外,贷款期限缩短仍按现行提前还款方式处理。办理上述业务,借款人须填写《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购房借款合同变更申请审批表》,并提交原合同其他当事人同意合同变更和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书面承诺;贷款处于保证阶段的,保证人同意合同变更继续担保的证明文件;抵押物有共有产权人的,共有产权人同意合同变更后继续抵押的证明文件;原《个人购房借款合同》以及借款人的经济收入证明和职业证明等相关材料。如果申请的是抵押物变更,还应提交新抵押物的价值评估证明,其中属于新购房屋换房的,还需提供原抵押物退房协议和经备案的新购商品房买卖合同。经过银行审批合格后,当事人各方就可正式签订《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购房借款合同变更协议》,并进行公证。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与设计原则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研究性作业 作业结构

研究性作业是对传统作业的结构性调整,针对传统作业的弊端“问题的提出是课本和教师;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解答的外开放性;作业形式单一;作业不鼓励合作;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评价”而设计的作业模式.我们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一、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函数思想及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意识.

通过1~2周饶有兴趣认真的合作研究,硕果累累,《试论空间角规定的合理性》、《异面直线所成角的确定方法》、《“擎天柱”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寻找方法》,等等.通过交流,分享,同学们说我们对“空间的角”有了更深的认识.“空间的角”作业摘录如下。

“角是一个平面概念.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也会有角的形象,如直线与平面相交时就给我们以角的形象,但为什么要规定直线与该直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呢?……”“确定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方法.一、运用中位线定理;二、运用平行四边形.”

例:正三棱锥S-ABC中E、F分别是AB、SC的中点.设侧棱和底面边长都是a,求异面直线SE与BE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本题取EC的中点G,利用中位线定理可得∠GFB就是异面直线SE与BE所成的角.解三角形GFB即可得∠GFB=arccos.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设计.

然而设计作业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要让作业发挥最大效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我们设计作业时注意了以下原则.

1.作业的目的性

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又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作业的针对性

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作业的差異性

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小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必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4.作业的重现性

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要注意重现并不等同于机械重复,要注意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完成.

5.作业的开放性

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合作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用“?”、“╳”评价学生的作业.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两点改革。

1.用“○”、“?”或写评语等代替“╳”、“?”.

2.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

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调整 篇4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调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 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的, 应将会计政策变更之前的变更年度期初所得税费用的原有金额, 调整至变更年度期初所得税费用的应有金额。对所得税费用的这种调整属于所得税会计问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 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 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加上应在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减去应在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尽管会计政策变更会改变变更年度以前各年的税前会计利润, 从而使相应的所得税费用发生改变, 但是, 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 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并不会改变变更年度以前各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那么也就不会调整变更年度以前各年的应交所得税。也就是说, 会计政策变更对所得税的影响是会计问题而不是税法问题, 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影响应调整“所得税费用”科目以及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不应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二、会计政策变更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由上述分析可知, 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影响一方面应调整所得税费用, 另一方面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但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要求, 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 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也就是说,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并不是要求调整追溯年份的所有财务报表数据, 只要求调整变更年份财务报表数据的期初数, 涉及损益的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不涉及损益的调整其他相关项目。因此,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调整不是直接调整“所得税费用”科目, 而是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 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应是:

借 (或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 (或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

实务处理中究竟是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还是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 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 变更前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一致, 变更后不一致。

由于变更前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一致, 因而没有形成过暂时性差异, 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余额均为零。变更会计政策后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不一致, 产生了暂时性差异, 那么, 应分析该暂时性差异的类型, 确认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进一步确定是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还是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应科目即为“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账务处理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1:某企业2007年度前除对应收账款按5‰计提坏账准备外 (该项目计提坏账准备经税务部门核准) , 其他各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2007年1月1日起, 企业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 对除应收账款外其他各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存货累计减值21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累计减值1 200万元, 固定资产累计减值290万元, 无形资产累计减值300万元。企业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以上四项资产进行追溯调整, 假定企业所得税率为33% (税法规定, 未经核准的准备金支出不得扣除) 。该企业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账务处理为:

首先, 追溯调整上述四项资产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 000;贷:存货跌价准备21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 2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9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00。

其次, 调整上述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60 (2 000×3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60。

最后, 调整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134;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4。

2. 变更前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不一致, 变更后一致。

由于变更前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不一致, 必然形成过暂时性差异, 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有余额。变更会计政策后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一致, 暂时性差异消失, 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应为零。那么, 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就是会计政策变更前该项目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影响账务处理应是冲销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的账务处理。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例2:2007年1月1日, 甲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建造合同的收入的核算办法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完整, 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3%, 税法按完工百分比法计算收入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按完成合同法计算的至2006年末税前会计利润累计额为640万元, 按完工百分比法计算的至2006年末税前会计利润累计额为560万元。

首先, 追溯调整两种方法下的税前会计差异:借:工程施工8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

其次, 转销此前两种方法不同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6.4;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6.4。

最后, 调整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36;贷:盈余公积5.36。

3. 变更前后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均不一致。

由于变更前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不一致, 必然形成过暂时性差异, 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有余额。变更会计政策后会计政策与税收法规仍不一致, 即暂时性差异仍然存在, 但会计政策变更前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并不等于会计政策变更后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会计政策变更后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既可能是在原差异基础上的扩大或缩小, 也可能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性质的转换。那么, 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应是会计政策变更后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与会计政策变更前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的差额。具体账务处理可分以下四种情况:

(1) 调增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调减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 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 调减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例3:乙企业20×6年12月份建造一栋房屋总价值500万元, 20×7年1月1日将其出租,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会计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 税法核定使用寿命为10年, 双方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假定不考虑残值。20×9年1月1日, 企业认为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存在活跃市场并能连续取得其公允价值, 满足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 决定将此项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该项投资性房地产20×7年末公允价值为540万元, 20×8年末公允价值为580万元。假定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该企业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分析: (1) 计算至20×8年末该资产会计的账面价值=500-500÷8×2=375 (万元) 。 (2) 计算至20×8年末该资产的计税基础=500-500÷10×2=400 (万元) 。 (3) 计算至20×8年末该资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400-375) ×25%=6.25 (万元) , 即会计政策变更前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为6.25万元。 (4) 会计政策变更后至20×8年末该资产的账面价值=580 (万元) 。 (5) 会计政策变更后至20×8年末该资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580-400) ×25%=45 (万元) 。

结论: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影响金额为51.25万元, 包括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6.25万元,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5万元。

账务处理为:

(1) 按新会计政策调整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借:投资性房地产20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5。

(2) 调整所得税费用: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1.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25, 递延所得税负债45。

设计变更与调整 篇5

业务的变化总是被业务需求所驱动,支撑着整个业务运行的ERP平台也随之相应的变化。因此在ERP整个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变更请求。通过ERP标准的传输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员面临下面几个问题:

1)系统管理员需要登录到多套ERP系统,因此需要记住多套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

2)操作环节和通知环节脱离,即系统管理员操作完成后,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例如邮箱或OA等方式去通知下一环节的人做相关操作;

3)对已经完成的变更请求记录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例如维护一张Excel表)来完成;

4)集成信息系统架构(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ARIS)配置管理、流程管理和变更请求管理脱节。

变更请求传输工作在整个ERP运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RP标准的传输管理系统,仅仅提供操作功能且操作繁杂。变更请求提出者无法直观、快捷地查询开发进度和测试状态。ERP系统变更请求内容和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ARIS系统之间缺乏使ARIS和ERP系统变更同步化的功能,因此需要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以简化传输管理操作,串联ARIS和ERP系统的变更。SAP NetWeaver工作流解决方案是个理想的选择。

1 SAP工作流技术

SAP NetWeaver的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ing Management,BPM)作为NetWeaver技术平台的一部分,提供了用于业务流程管理所需要的一系统工具和技术,包括流程梳理和标准化、流程建模、流程发布和执行等[1]。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的BPM可以将各种业务过程、各种业务应用集成到一个平台中进行管理。

在当前的SAP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中,存在诸如Cross-Component BPM,Guided Procedures,SAP Business Workflow,NetWeaver BPM等产品[2]。在业务应用系统中(“嵌入式”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自动化需要将工作流产品和应用系统的核心对象(比如Sales Order Business Object)集成。SAP的应用系统中已经定义了丰富的工作流模板,在实际项目开发或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将这些模板应用到企业的定制实现中(见图1)。

1)跨组件的业务流程管理(Cross-Component BPM,CCBPM)。通过SAP NetWeaver流程集成平台交付用户使用,主要用来处理跨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消息流集成流程。它依赖于消息传输和业务发起动作或者反馈,并通过输入消息的内部状态来定义流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一个流程实例的消息可以通过组合消息中的关键字段来识别,比如采购流程中的采购订单、订单确认和发票可以通过组合订单标示和合作伙伴(供应商)标示或者企业Code来识别。CCBPM也支持系统异常和警告的处理。

2)SAP工作流,已集成到SAP Business Suite解决方案中,主要用于处理应用系统内部的核心业务流程。SAP应用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和ERP)可以利用工作流的特性,并结合组织机构管理和标准的SAP报表工具,使得SAP解决方案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客户在IT方面的投入。

3)通用工作列表(Universal Work List,UWL),可以看成一个日常工作项的“收件箱”或者代办任务列表,通过统一访问UWL,用户可以处理其日常代办任务。UWL中的待办任务可以来之于不同的业务场景活动。对于每一个业务流程,对于不同类型的用户,UWL提供了满足不同需求的不同视角的“收件箱”。同时,它还提供了访问任务的统一入口。

2 ERP变更请求传输工作流的审批流程

系统变更管理由关键用户提出申请,通过消息的触发,系统判断此申请是由集团公司本部关键用户提出的还是地市公司关键用户提出的,然后进行不同的处理。

1)集团公司本部关键用户提出的申请处理流程。提出申请后,通过消息的触发,在信通中心运维人员处产生一个待办事项,等待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不可行,流程结束;技术可行,触发流程,在集团公司业务归口部门负责人处产生待办事项,等待审批,审批不通过,流程结束;审批通过,判断是否与其他业务部门有关,如果无关,触发流程到集团公司科信部负责人处;如果与集团其他业务部门相关,则触发流程到集团公司业务相关部门负责人处,等待审批,如果申请拒绝,流程结束;如果审批通过,则流程被触发,在集团公司科信部系统负责及审批人处产生待办事项;待办事项被审批人审批,申请被拒绝,流程结束;申请批准,转发给信通中心系统管理执行人,系统管理执行人把系统变更完成的信息确认给申请人,流程结束。

2)地市公司本部关键用户提出的申请处理流程。关键用户提出申请后,通过消息的触发,在地市公司分管部门负责人处产生待办事项,等待审批,如果审批被拒绝,通知申请人,流程结束;如果审批通过,申请被触发,其余流程与集团公司的申请处理流程相同。

ERP变更请求审批流程如图2所示。

3 ERP变更请求传输工作流的传输流程

地市公司和集团公司本部关键用户对系统有变更需求时,经需求变更管理流程审批通过后,转到本传输流程。在本传输流程中,进行ARIS与解决方案服务器(Solution Management,SLM)的双向同步,针对变更需求进行传输请求和对程序的版本管理,对传输请求进行审批管理、自动释放及传输、传输前的版本检查。变更请求传输流程主要涉及以下5个部分的内容。

1)更新ARIS流程。

由业务部门的变更实施人员更新ARIS流程,根据需求变更号的单据信息,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涉及流程变更,如需变更流程,在ARIS中更新其流程。根据需求变更号的单据信息,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涉及系统变更,如不需变更流程,涉及系统变更,则直接转至下一流程,并更新完成后进入企业门户(Enterprise Portal,EP)待办。

2)发布流程并同步SLM。

SLM系统集中管理ERP系统的配置变更、流程变更以及系统测试。ARIS系统更新完成后,进入EP待办。由系统管理员发布ARIS流程,并同步到SLM上。

3)指定需求处理顾问。

由信通中心负责人指派需求处理组长,再由需求处理组长指派具体的需求处理顾问。这里的需求处理顾问主要指业务模块顾问和高级业务应用编程(Advanced 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ABAP)开发顾问。指定的需求处理顾问主要负责开发、配置需求提出者的具体内容。在EP代办中,需求处理顾问可以看到详细的信息。

4)需求处理流程。

由顾问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及开发。需求提出者可以随时点击EP中开发进度按钮来查看配置或者开发进度。待配置或开发完成后,进入变更请求传输流程。

5)传输变更请求。

系统管理员进入EP待办,变更请求首先根据传输规则(在开发系统中产生变更请求,然后传输到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最后传输到生产系统)进行传输。涉及到此次变更的相关用户,会根据EP待办提醒进行,进入到相应流程,并严格执行每一步的操作,直至流程结束。

ERP变更请求传输流程如图3所示。

4 变更请求传输工作流的技术实现

SAP NetWeaver是支撑新一代SAP应用产品(例如SAP ERP)的技术平台,而企业服务架构SOA是支撑SAP NetWeaver的框架,可以将企业服务模块集成为组合应用程序。将两者结合,可以为创建企业特定的业务流程提供灵活性服务[3,4,5]。根据这一思想,可以把同样基于SAP NetWeaver架构的ERP的变更请求传输这一特定的业务迁移到SAP NetWeaver工作流产品上。然后对ERP标准的程序和函数做变更,通过SAP NetWeaver合成环境(Composition Environment,CE)调用相应的功能函数和业务应用编程接口(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BAPI)来实现同等的功能。SAP变更请求传输的实现方式有以下2种。

4.1 创建自定义表

ERP变更请求的号码、传输目标、传输日志,均记录在ERP系统表内[6]。在SAP工作流中实现变更请求的传输同样需要一批这样的表。由于在SAP工作流中除了实现标准的传输功能外,还要实现其他新的功能,例如传输审批功能、传输过程查看功能等。因此除了使用标准的表之外,在ERP端还需要创建自定义表。这些表包括:传输请求日志表、联合审批人员配置表、项目组配置表、项目组组员配置表、需求处理日志表。这些自定义表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记录传输请求相关的需求号、版本号、请求类型、创建释放传输日期及时间、传输结果、检查结果、错误日志、审批人清单、顾问和开发人员清单、流程各步骤的处理人、处理步骤、处理日期、时间、处理结果等信息,供SAP NetWeaver工作流使用[7]。具体自建表的描述和实现的功能见表1所列。

4.2 创建自定义函数

变更请求号的产生、变更请求号的传输最终都是在ERP系统内部完成的。在SAP工作流中实现变更请求的传输过程,实际上就是调用ERP系统功能函数的过程。其业务逻辑、技术逻辑和实现逻辑必须与系统标准功能一致。在此项目中,除了要在SAP工作流中实现标准的传输功能外,还需要实现更多新的功能,例如传输审批功能、开发进度查看功能、传输日志查看功能等。因此除了调用ERP标准的功能函数外,还需要创建自定义的功能函数,以满足新的功能需求。自定义的功能函数(示例)的具体实现逻辑见表2所列。

通过系统标准表和标准功能函数、自定义表和自定义功能函数,利用SAP NetWeaver的工作流技术,配合SAP门户页面,除了实现变更请求传输的基本功能外,还实现了项目要求的新的功能,最终实现的效果如图4所示。

5 结语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把ERP变更请求传输在SAP工作流中实现,针对不同的请求来源(来自于集团公司本部关键用户或地市公司关键用户)分别作出不同的响应,并且传输的每个步骤都有审核人进行审核,最后通过EP待办的方式自动通知用户,传输过程有详细的日志记录。对于ARIS系统和ERP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和流程。通过实施该项目,整个SAP变更请求传输变得更简单,步骤更清晰,提高了SAP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为提升系统实用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SAP标准的传输管理系统,仅提供了基本的操作功能,缺乏自动化、灵活性,无法满足日常运维的需要。为了简化操作步骤,控制操作流程,便于查看操作日志,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决定采用SAP NetWeaver平台的工作流技术,通过调用SAP系统标准或自定义的业务应用编程接口和功能函数,把SAP变更请求传输的整个生命周期移植到SAP工作流上。项目完成后,SAP的变更请求传输在工作流中就变得操作更简便,过程更严谨,结果更透明,提高了关键用户、顾问和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关键词:变更请求,SAP NetWeaver,工作流,技术实现

参考文献

[1]黄佳.SAP高级应用开发:RFC、BAPI、ALE、Workflow、SAP连接器、Web Dynpro及BSP[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斯帝芬·卡奇,洛伦·海利希.SAP NetWeaver路线图[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3]JAY R.SAP NetWeaver Portal technology:the complete reference[M].First Edition.McGraw-Hill Osborne Media,2008.

[4]关宇平.SAP R/3系统客户化接口程序的开发方法及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23(11):71–73.GUAN Yu-ping.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of SAP R/3system’s customized interface program[J].Computer Systems&Applications,2007,23(11):71–73.

[5]CAMPBELLS.Mastering enterprise SOA with SAP NetWeaver and mySAP ERP[M].First Edition.Wiley,2006.

[6]陈岩冰,龙策景,彭丹.SAP系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设计变更与调整 篇6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例如设备材料方面的改变, 使用功能的改变, 设计时考虑的不周全等原因, 就会产生会原来设计的变更修改的现象。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 施工期间的所有突发情况不能全部都表现在图纸和变更上, 而且原来的预算和合同价不能将工程的造价完全涵盖, 就要用现场签证等方法来对此进行补充与不断地完善。所以在建筑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很正常的, 都是工程项目正常进行的有效手段[1]。但是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在性质方面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要区分开。设计变更是工程项目变更的一项组成部分, 对工程项目非常的重要, 因为它关系要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方面的控制。然而现在签证是对图纸技术资料以外实际施工情况方面的一个书面形式的描述, 但是最后会以价格的形式体现在工程的结算上。虽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都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 二者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都必须去认真的管理和进行严格的控制, 能够有效地规范各个单位的行为, 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 进而可以很大程度低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 所以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都是十分重要的。

1 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的方面

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使用功能方面的改变, 工程内容随着工期的进度也会有相应的增减变化, 其次是工艺技术的大幅度提高, 整个项目的流程以及施工设备方面的改变, 同时由于施工的变数很大, 使用的材料也可能会改变, 然后还有原有设计资料中的疏漏甚至是错误, 施工中的实际情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现场签证主要有零星用工、临时设施的增补项目、隐蔽工程签证、工期签证等。零星用工是施工现场出现的与主要的工程施工无关的用工, 例如定额费用以外的搬运工等。同时工程项目的临时设施有增补的情况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写明, 只有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签证后才能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隐蔽工程签证是由于工程建设本身的特征, 一部分工序容易被下一道工序所覆盖, 所以办理隐蔽的工程签证是十分必要的。还包括由于非施工单位的原因而停工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现象, 例如停水和停电的情况以及材料供应不足的时候。工期签证主要包括施工进度方面的签证, 非施工单位的原因停工而造成的工期延后的签证等。现场签证还包括施工图、设计的变更以及合同以外的各项工程方面的内容。

2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都对工程项目有很重要的作用

1)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都对工程项目有很重要的作用。设计变更是施工图纸等技术方面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具有效力, 都是施工和结算的重要依据, 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的投入。而且设计变更工作要尽量的提前, 因为变更发生的越早, 损失也会尽量的减少, 否则就会很大。如果在设计的阶段进行变更, 就只需要修改图纸, 其他部分不用任何的改变, 损失就会很小;但是如果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进行变更, 不仅仅是需要修改图纸。对于设备和材料也需要进行重新的购买;如果在施工的时候进行变更, 除了需要上述的损失外, 已经建成的工程项目还需要拆除, 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损失。现场签证同样也是施工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 能够记录施工现场情况的重要资料, 同时也是各级的管理部门和建设项目的业主比较重视的环节。现场签证是除了图纸的技术资料和合同以外的实际情况的重要书面概况, 也是项目结束结算时候的一个组成依据, 竣工验收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组成依据, 在工期的延期情况下作为组成的依据, 同时也是合同的补充部分, 是在费用和工期中的索赔与反索赔的重要依据。

2)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二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设计变更涵盖了设计变更的一切范畴, 不能用现场签证来处理。设计变更是工程变更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等方方面面。设计变更无论是哪个单位提出的, 都要由监理部门和建设的单位、设计的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的协商, 要经过各方的确认之后再由设计部门发出更改的图纸或者是相应的说明, 然后要由监理的工程师办理签发的手续, 再下发到下属单位进行具体的施工。但是在审查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变更的客观、合理、经济和必要性。设计变更工作要符合这个项目的设计原则和规划等行政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定要先签发然后才能施工, 在设计变更实施之后, 要让监理工程师书写实施的意见, 包括当时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 需要返工的情况, 造成设计变更的具体原因, 责任问题以及其他事项的具体处理细节。然而在投资方面管理的角度来讲, 要控制设计的变更, 要尽可能把设计的变更工作控制在设计的最初阶段, 尤其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为大的设计变更问题[2], 而且要先进行算账然后再变更。一定要禁止由于设计的变更引起的扩大建设的规模和增加建设的内容, 这样使得工程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 可以有效地规范各个单位的行为, 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时间, 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对提高整个设计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现场签证是对图纸技术资料以外的实际施工情况的一个书面形式的认定, 由于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期间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图纸和设计变更不能将施工期间的所有情况都包括进去, 所以现场签证是十分必要的, 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承包商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并且要有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签字确认, 这样就可以作为最后结算时的重要依据。然而因为现场签证是有很大的随机性的, 只有工程项目完工之后才可以办理结算, 存在着无法查证的问题, 即使对整个的预算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如果不加强管理也会影响到整个的工程项目。在实际的工作中, 现场签证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 现场工程的计价签证人员对整个的造价管理控制意识还非常的淡薄, 业主和监理人员也不足够重视现场签证工作, 严重地缺乏对于造价管理的控制方面的意识, 对签证工作不负责任, 没有经过仔细的核实就随意的签证, 这样就产生了签证的内容与实际的情况不符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个别现场的签证人员由于对费用不了解, 对各个项目中的费用概念不清楚, 所以对施工现场签证工作进行有效地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为了能够做好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工作, 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职业精神, 也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现场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对于合同和经济方面的管理知识也要有很好的了解。加强设计变更和现场的签证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工程进度顺利地进行, 对各方的合法权益都是很好地保证, 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是避免因造价引起的纠纷问题, 能够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以及资金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监督。所以要充分认识到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重要性, 加强签证工作的认识, 不断地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区分好设计变更工作和现场签证工作, 建立起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科学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摘要:文章对建筑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 并且归纳了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主要内容, 详细地分析了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重要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管理, 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

参考文献

[1]焦亚春.论加强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管理工作[J].山西建筑, 2009, 35 (33) :208-209.

设计变更与调整 篇7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变更包括对原始设计进行变更和因为现场情况进行变更。原始设计的变更是因为设计本身出现问题, 不能满足各方的需要, 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将设计图纸进行修改, 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要求。而现场变更主要是指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和实际情况不相符情况, 导致整体设计不能满足建筑本身要求, 施工难度较大或者是施工中出现问题, 需要对图纸进行改进。现场变更需要经过复杂的步骤, 首先施工部门需要将实际情况进行详实的反映, 监理部门审核后同意, 然后递交申请, 进行设计修改, 同时需要将修改后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 出具报告。

不可预见事务造成的变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许多因素是不可控的, 这些也是进行工程设计变更的重要原因, 这些原因在设计初期可能考虑不到, 但是在施工中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 需要后期对设计工程进行后期的改进。

设计不完善造成的变更:工程设计本身涉及到项目较多, 原始设计本身容易出现问题, 再加上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实际环境考察存在问题, 造成整体设计和实际施工出现不符的情况, 对于工程影响较大, 需要进行改进。

建筑项目主体行为引起的设计变更:这类变更一般发生在施工之前, 主要是因为设计图纸不能满足设计人员、供应商的需要, 或者是找到更好的设计方案, 经过设计主体人员的同意进行变更。这类变更和业主的行为直接对设计变更起到重要影响。

二、工程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变更多发生在项目的施工阶段, 若是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造成矛盾和纠纷。其具体的情况包括:

(一) 造成造价超过预期

工程变更会造成工程造价不同程度的增加, 导致整体工程费用难以估计的增加, 造成实际工程建设资金超出预算的情况, 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变更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图纸进行修改, 并且在修改完善期间施工需要暂停, 工期延长。同时, 因为设计变更, 原本的工人费用需要重新审核, 还需要和前期施工进行衔接, 导致工程整体衔接度不够, 对工程连贯性不利。

(二) 导致项目投资增加

施工单位为了获得项目会在投保时将标底进行降价,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对工程进行变更, 导致工程整体质量受到影响, 造成施工设计和实际建设不符的情况。同时施工单位需要获得利润, 为了在工程中获取更大优势, 施工单位会提取索赔要求, 工程很有可能变为“钓鱼工程”。

(三) 对工程成本造成影响

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执行有效性相关。如果出现工程设计变更, 就会出现成本的变动, 一般来讲施工进度是快于工程造价的, 一旦出现施工变更的情况, 直接导致的就是施工成本的增加和施工进度的延长。而且, 为了节省成本, 施工单位会忽视项目建设的质量, 导致整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四) 对竣工决算造成影响

若是工期较为紧张, 加上对工程质量把控不严, 就会出现决算不能有效执行的情况, 毕竟时间跨度较大, 一些资料无法收集完整, 资料丢失现象严重, 找寻难度大, 对于事实还原也不够准确, 导致决算不准确的情况。进行竣工决算本身是为了将工程质量和工程完成情况进行控制, 但是对工程设计的变更严重的影响了决算的过程, 造成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为决算带来困难, 在施工中需要对这方面进行关注。

三、加强工程变更管理措施分析

(一) 项目工程本身进行革新

建筑工程变更的原因和类型需要进行影响和分析, 课间工程管理和控制是较为重要的, 需要对工程中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等进行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明确责任, 将审批权限进行控制, 实行分级管理的审批制度, 在实际施工中按照项目重要程度实行不同层次的审批流程, 使得审批过程更科学有效。其次, 对设计方案加强审核, 在设计初期就将各项可预见的因素进入到设计中去, 避免后期进行更改。同时, 借鉴相似工程的设计方案, 和自身设计进行对比, 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和疏忽, 进行改进, 进一步完善设计。同时, 要时刻关注法律变化, 防止自身的设计和法律规范冲突, 在后期进行更改。总之, 在设计中需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 做到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全面管理, 建立有效的反腐机制。

(二)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

建立科学管理团队是对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及时准确的对整体工程进行管理。科学的管理团队可以在设计初期对整体设计进行管理, 对工程造价进行更加准确的安排, 保证后期各项工程的准确性。建立专业的团队, 对工程监督, 可以及时发现工程中出现设计不合理情况, 在施工之前对工程进行管理, 防止出现施工中对设计的修改, 尽量节省成本。同时,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 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工程计价模式, 由定额向着市场化角度发展, 科学管理施工中各项问题。

(三) 利用技术及辅助系统

加强对造价的控制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控制和管理, 造价管理控制的信息具有多变性, 随着工程施工变动出现的信息较多。因此可以借助辅助工具, 例如现阶段常用的计算机系统, 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的掌控, 达到通过系统主动控制造价的目的, 为工程造价提供更加科学的信息数据。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在工程竣工后的预算超出预估情况, 使得决策者可以超前进行数据控制和管理, 将可能超期投资的因素在施工前进行防治。

四、结语

在进行建设项目施工中, 工程变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因此如何科学的将工程继续拿给管理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影响工程的因素较多, 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对涉及到较多的利益管理。从投资者的角度, 需要严格进行审批, 保证程序的合法性, 科学合理的确定项目的产能、规模和标准, 管理好设计变更, 加强队伍的建设, 提高管理队伍技术力量。在客观方面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 严格科学控制工程量变更, 更好的节约投资增加收益。

摘要:工程实设计变更主要和建筑项目工期相关, 对工程建设造价产生不利影响, 容易出现因为变更导致项目成本增加的情况, 给建设工程造价带来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工程设计变更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与控制进行分析。

设计变更与调整 篇8

关键词:会计估计变更,利润调节,折旧年限

会计估计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 不仅有助于企业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编制出客观、公允的财务报表, 也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继而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由于会计估计的特殊性, 准则规定会计估计变更采取未来适用法, 常见的会计估计包括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存货等资产的跌价 (减值) 准备等。

但笔者注意到, 一些企业往往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 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了不良影响。笔者以近年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调整为视角, 谈一谈企业核算管理上的问题。

一、折旧年限确定方式的历史演变

固定资产折旧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 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也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这种磨损和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1985年, 国务院曾下发统一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 对固定资产按照资产明细分类, 一一确定具体的折旧年限。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财政部门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调整权逐步下放给企业, 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 财政部颁布《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业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14个行业会计制度, 对固定资产制定统一的分类折旧年限表, 确定折旧年限的上限和下限水平, 企业可根据所在行业特点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 对自身固定资产在制度规定范围内确定折旧年限。但这些规定在2000年国务院出台《企业会计制度》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后, 已经失去约束效力。如今, 折旧费用作为一项会计估计, 要求企业发挥自主性, 从计量准确性出发, 综合考虑资产使用寿命、损耗、技术进步等因素, 按照相关、可比、谨慎、及时性等要求, 合理预估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有关财会制度对具体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不再作出统一规定, 原有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在实务中只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与此对应, 从所得税监管角度, 2007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筑物, 为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 为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 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 为4年;电子设备, 为3年。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 主要是为防止企业过度加速折旧任意抵减所得税扣除额, 但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企业, 这一最低折旧年限标准较固定资产的正常生命周期和经济寿命留有很大余地。

为了顺应新技术革命潮流, 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科研创新,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4年起, 对生物制品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六类行业2014年1月1日以后购置的固定资产, 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并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 000元的固定资产, 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二、部分企业随意变更折旧年限应引起警惕

1. 钢铁企业折旧年限调整举例。

我国会计制度几经变革, 已基本与国际接轨,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也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 参考行业内固定资产使用特点,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财务核算,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但是, 企业往往基于自身利益考虑, 利用制度设计和监管缺陷, 进行不恰当调整, 带来新的核算和管理问题。下面以钢铁企业为例进行说明。

21世纪的前几年,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企业效益普遍向好, 总体利润水平大幅提升。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钢铁、焦化、光伏、电解铝、煤炭等行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部分钢铁企业在经济环境较好时, 还采取过缩短折旧年限等方式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近几年, 部分企业为完成上级指标考核, 或为防止资本市场退市, 把增加折旧年限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 这一现象愈演愈烈, 利用会计准则和政策空隙进行不当操作成为普遍现象。仅以上市钢铁企业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面对每年高达数十亿元的亏损, 2011年7月起, 公司调整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由20年调整为30年, 机械设备折旧年限由10年调整到15年, 使当年固定资产折旧额减少10.36亿元, 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增加7.77亿元;2013年1月起, 企业再次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房屋、建筑物由30年调整为40年, 传导、机械设备由15年调整为19年, 动力设备由10年调整为12年, 使2013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减少12亿元, 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增加9亿元。仅查看网上公开信息, 新钢股份、南钢股份、华菱钢铁、韶钢松山、太钢不锈、武钢股份、河北钢铁等上市钢企, 近两年内均进行过类似操作。

2. 折旧年限调整机制和监管问题研究。

(1) 折旧调整具体案例。先以鞍钢股份为例, 在企业盈利水平较好的2002~2008年期间, 企业曾分别于2003、2008年两次调减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2003年折旧年限调整仅在年度报告中关于会计估计变更事项中以“考虑了生产设备的现有状况进行调整”一笔带过;2008年关于调整的说法则是, “对于2008年以后新增的电子设备和运输工具采用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 对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的设备采取了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公告还称, “本次会计估计变更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 实现公司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一致性, 并可减少企业所得税纳税支出, 节省现金流量, 加速设备、技术更新改造, 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钢铁市场状况急剧恶化, 虽然在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企业经济效益出现过一定回转, 但仍然避免不了2011年之后效益再次严重下滑。为防止财务账面效益严重下滑, 鞍钢股份于2011年9月召开董事会会议, 相关部门对各类固定资产重新核定了实际使用年限, 决定从2011年7月1日起调增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发布的公告称:近年来公司不断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 对设备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 并定期对设备生产线进行全面检修及年修, 对生产用房屋及建筑物进行定期修缮, 提高了设备主要是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装备水平及生产用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从而在实际上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还称, 对比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情况, 公司的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同行业大多数公司, 因此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将使公司的财务信息更为客观;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业务的范围无影响, 预计使公司2011年度固定资产折旧额减少10.36亿元, 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增加7.77亿元, 但本次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额未超过2010年度经审计的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的50%, 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然而, 即使固定资产折旧减少了企业会计成本, 2011年的这次折旧调整仍未能彻底扭转企业利润总额、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严重下滑, 2011、2012年鞍钢股份由盈转亏, 两年净亏损分别达21.5、41.6亿元。在此情况下, 鞍钢股份为避免三年连续亏损沦为*ST企业, 2012年11月再次召开董事会, 决定从2013年1月起再次调增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还特别说明企业通过对主体设备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性能, 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调整后折旧年限符合同行业同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平均水平。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无影响, 预计2013年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分别增加9亿元, 预计2013年将比2012年少提折旧费用12亿元。2011年公司折旧费用为68.9亿元, 2012年预计公司折旧费用为55.4亿元。本次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额将不会超过2012年度本公司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绝对值的50%, 也不会使公司2012年度的盈亏性质发生变化, 因此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鞍钢股份2011、2013年进行的以上两次折旧调整, 将房屋和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从20年猛增至40年, 而机械设备则从10年猛增至19年, 传导设备从15年延长至19年, 房屋与主要机器设备折旧年限都通过这两次调整得以延长。根据鞍钢股份2013年年报, 房屋及建筑物占公司固定资产的比例高达36.12%, 机器设备的占比为60.65%。两次固定资产折旧调整, 让鞍钢股份获益匪浅, 2013年鞍钢股份最终实现财务账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70亿元,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调整立下了“汗马功劳”。鞍钢股份2005~201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如下表所示:

注:以上均为调整折旧年限后的数据。

(2) 折旧调整原因探讨。企业进行会计政策调整和会计估计变更, 往往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受制于上级管理者对业绩考核的要求, 经营层往往从自身收入、职务晋升利益出发, 会计行为脱离不了与考核目标相挂钩;二是部分企业基于资本市场的利益驱动或防止因效益不佳退市, 做出一些违反规则的操作;三是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税收利益、获取国家补贴等考虑, 人为调节资产计价和利润。

正如上述案例,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调整, 原本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判断,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 定期进行专业评定, 确实存在变动的可予以调整, 但实务中多数情况都是企业管理者根据自身业绩和利益需要进行人为操作, 借准则之名满足不当利益之需求。就鞍钢股份后两次增加折旧年限而言, 如不考虑可能造成的退市问题, 显然并不符合中央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科研创新的有关精神, 伴随折旧年限调增, 企业还同时放弃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所得税优惠, 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由此可见, 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 往往因为内部人控制, 企业董事会做出的决定多出于经营者自身动因, 经营决策行为往往出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需要, 最终社会公众和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3) 会计估计变更的现有监管。我们再看一下目前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监管。一是国有企业出资人, 2004年国资委在《关于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要求, 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变化等原因确需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估计具体内容等事项的, 需将变更事项及变更原因、变更的累积影响金额等材料向国资委报备, 如企业不恰当运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当期利润, 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二是资本市场, 上交所和深交所对重大会计估计变更要求企业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两个交易日内向交易所提交董事会决议并比照自主变更会计政策履行披露义务, 当该重大会计估计变更对定期报告净利润影响比例小于50% (含50%) 的, 不需向股东大会提请决议。以上程序规定过于原则化, 实务中主管部门往往又因为没有专业审核力量导致实际监管过于宽松, 上述调整折旧年限的钢铁企业没有一家受到有关方面制止。

三、如何应对会计估计不当调整

文中提到的这种特定目的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调整, 归根到底是一种变相的会计造假。这些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和资产负债状况, 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有关人员考核的公平性难以保证, 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分析判断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 给相关管理决策提出了挑战和要求。笔者提出几点对策。

1. 提升会计估计专业审查和监管要求。

会计估计事项作为一种会计行为, 通常与业务、技术等管理是分不开的, 如坏账准备的提取需要由业务、财务部门根据专业判断, 各类资产减值准备需要技术、财务甚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 也应由技术、维护、财务等多部门共同评判确定。一方面从企业角度, 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有关要求, 明确企业内部各机构在专业技术评价判断方面的职责, 落实各自主体应承担的责任, 树立起自身的责任和职业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从财政部门、国资委等监管者角度出发, 要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合理性的专业审查, 尤其是提升有关专业技术审查能力, 具体可成立一个专业评定委员会, 加强行业监管, 及时纠正企业会计估计变更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

2. 完善和严格考核管理。

部分企业进行会计估计调整, 是为了实现上级制定的考核任务目标。因此, 一方面, 要对现有考核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完善, 使考核措施更加科学、合理, 考核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行业发展状况、市场空间、竞争水平等因素, 避免制定不现实、不合理的考核目标;另一方面, 考核制度设计应堵塞可能存在的漏洞,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事项, 应充分考虑对当年和以后年度的影响, 按照最大范围扣减当期利润, 并合理确定以后年度考核目标值, 同时加大考核信息公开化, 提高透明度, 使考核执行更加严格。

3. 完善资本市场有关规定。

对于企业发生折旧年限调整等会计估计变更行为, 应履行更加严格的审批流程。部分企业在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时, 往往人为地将调整对利润的影响额控制在上年利润总额的50%以内, 这样可以直接由董事会决议, 不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但从经济角度衡量, 不超过上年利润总额的50%, 这一标准要求过于宽松, 建议有关方面调整规定, 对于折旧年限调整及其他会计估计调整影响当年或变更期利润与前三年平均利润值进行比较, 影响值在20%以内的由董事会决议通过, 超过20%的必须上报股东大会通过生效。

4.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有关信息披露。

我国公众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往往不具专业性, 多数人对于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而从现有信息披露途径来看, 一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 会计估计调整对于企业利润和资产负债影响较大的情况, 仅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一笔带过;二是现有审计准则未要求对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会计估计调整做出充分表述, 使报告使用者无法直接关注到企业重大会计调整信息。因此, 必须加强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有关信息披露要求, 一是增加年度财务报告有关信息列示, 使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完整和便于理解;二是建议年报审计报告中, 即使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 也要在正文中增加有关重大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段, 让报表使用者更直观了解有用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设计变更与调整 篇9

关键词:铁路,交叉跨越,方案研究

1 概述

1.1 线路地理位置及径路

海青铁路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与内陆地区咽喉地带, 途径潍坊市下辖的昌邑市、高密市, 青岛市下辖的平度市、胶州市四个县级市。线路北起德龙烟铁路大莱龙段的海天站, 南接胶济线的芝兰庄站。呈南北向, 线路全长约90.3km。北端通过德龙烟铁路和黄大线沟通了京津塘地区;南端通过胶济线连通了青岛地区;通过胶黄线和青日连线沟通了黄岛港和南部沿海地区, 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沿海大通道, 促进沿线地方经济发展。

1.2 主要技术标准

1.2.1 海青铁路

铁路等级:I级;正线数目:单线;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 困难2800m;限制坡度:6‰;牵引种类:电力牵引;机车类型:货运HXD1, 客运SS9;牵引质量:5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闭塞方式:自动站间闭塞。

1.2.2 胶济客专

铁路等级:客专;正线数目:双线;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800m, 困难2200m;限制坡度:12‰, 局部20‰;牵引种类:电力牵引;机车类型:动车组;牵引质量:1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700m;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1.3 铁路交叉规定

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深入推进, 铁路工程线路交叉跨越现象不断增多。为解决好客货共线铁路与高速铁路之间的跨越关系, 确保高速铁路列车安全运行, 铁道部于2010年下发了《关于铁路工程设计线路交叉跨越有关规定的通知》 (铁建设[2010]146号) , 要求对在建项目和已经批复初步设计项目进行认真核查和整改。

铁建设[2010]146号的规定交叉时按照“较高速铁路上跨较低速铁路、客运铁路上跨货运铁路 (含客货共线铁路) ”的原则, 同时与已建高速铁路交叉时, 应选择已建铁路桥梁地段的较高桥墩、较大桥跨处下穿方案。

2 交叉方案研究

铁道部、山东省于2010年6月8日联合下发了《关于新建海天至青岛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批复的线路方案为海青线在DK80+806处与胶济客专 (K75+811) 交叉, 交叉方式为海青线采用32m简支T梁上跨胶济客专。

胶济客专为双线电气化铁路, 设计速度200km/h, 目前局部地段最高时速250km/h, 线间距为5m。海青线与胶济客专K75+811.3交叉, 法线夹角为28°, 交叉处胶济客专为路基, 填土高度约2m。2010年按照铁道部铁建设[2010]146号和鉴综电[2010]455号文件规定, 对胶济客专交叉变更方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2.1 海青线下穿胶济客专方案

铁建设[2010]146号的规定交叉时应选择已建铁路桥梁地段的较高桥墩、较大桥跨处下穿。本次对胶济客专既有桥梁情况进行了梳理:

海青线与胶济客专交叉点距离胶济线接轨站直线距离仅有8km。本段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速走向基本一致, 最近处距离仅有400m, K64+700处为同三高速, K68+600处为S219, K81+800向西进入高密城区规划, K85+200向西进入高密是城区, 区域内有多条超高压电力线路, 其中在建660k V超高压电力线路呈南北向, 2条500k V超高压电力线路, 基本呈南北向, 在王庸路#2中桥附近折向东。综合考虑胶济客专轨面标高、济青高速的路面标高、交通网、区域的城市规划等因素, 选择胶济客专K65+000~K85+000段进行重点研究。

经梳理胶济客专K65+000~K85+000段胶济客专既有桥梁共11座, 详细资料详见表1。

既有胶济客专除跨大河外的桥梁的孔跨数较少, 基本都是1或者2孔, 且净空不高, 如果利用既有桥梁下穿, 受桥梁结构高度的影响下挖深度要比采用框架桥下挖深度大, 同时需要改移公路并为公路新顶进涵洞, 不如在胶济客专的路基地段为海青线新顶进框架桥, 可以减少下挖的深度和改移公路的长度。

因此变更设计方案补充研究了在胶济客专路基地段新顶进框架桥的方式, 原位下穿方案、东移改线下穿方案和西移改线下穿方案。

2.1.1 原位下穿方案

平面位置和原设计方案一致, 下穿胶济客专处为填土路基, 采用1-7m框架桥顶进, 需要下挖约8.5m。高密东站填土高度需要抬高0.8m, 路堑长约1.9km, 最大挖深10.6m, 挖深大于5m地段和公路上跨地段设计采取明洞, 挖深小于5m地段设计采取U型槽, 上方设置雨棚。在最低处设置排水泵站2座。

另外, 本段采取下穿后截断了多处道路, 本方案下挖地段考虑4条村村通道路采用上跨本线方式, 其余道路封闭。天然气管道位于U型槽地段, 埋置深度不足, 需要继续改移并设置防护函。

2.1.2 东移改线下穿方案

向东改线, 选择胶济客专填土高度较高地段进行穿越, 交叉处采用1-12m框架桥顶进, 交叉处路基填土高度约9.5m, 需要下挖约1m, 采用顶进法施工。其他挖方地段按照路堑进行防护处理。高密东站需要向海天方向前移4.7km, 高密东站至芝兰庄站间需要增加1个车站。

另外, 本段采取下穿后截断了多处道路, 本方案考虑3条村村通道路采用上跨本线方式, 其余道路封闭。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速间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管道位于挖方地段, 埋置深度不足, 需要继续改移并设置防护函。

2.1.3 西移改线下穿方案

向西改线, 选择胶济客专填土高度较高地段进行穿越, 交叉处采用1-7m框架桥顶进, 交叉处胶济客专路基填土高度约6.5m, 需要下挖约4m, 采用顶进法施工。其他地段设置U型槽, 上方设置雨棚。在最低处设置排水泵站2座。

该方案在DIIK82+150处与在建的660k V超高压电力线路交叉, 目前该段电力线路已经基本施工完毕, 为山东省重点工程, 净空不能满足电气化铁路要求, 需要协调抬高电力线路。

另外, 本段采取下穿后截断了多处道路, 本方案下挖地段考虑4条村村通道路采用上跨本线方式, 其余道路封闭。

2.1.4 方案分析 (见表2)

通过综合分析, 海青线下穿胶济客专方案虽然运营期间胶济客专比较安全, 但施工期间对胶济客专安全影响较大, 尤其西移改线下穿方案和原位下穿方案中交叉处的地下水位较高, 下挖深度较深, 施工期间全部需要大量降水, 将会引起既有胶济客专路基沉降, 同时暴雨或者洪水时下穿地段有被淹没的危险。

2.2 海青线上跨胶济客专方案

因下穿方案无论施工还是运营期间都存在较多问题和安全隐患, 经与铁道部沟通后, 补充研究采用连续梁上跨转体施工方案。

2.2.1 上跨安全隐患分析

(1) 列车桥上脱轨

本桥设置了双侧护轮轨, 当列车脱轨后, 护轮轨起到限制落在基本轨内侧的车轮继续横移, 使列车在敏感区间不翻车的作用。在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使桥梁发生破坏的前提下, 通过桥梁上设置双侧通长护轮轨, 列车发生脱轨后冲出桥梁的可能性可以降至最低。根据实践检验, 桥梁上采用老式Ⅲ型桥枕铺设护轮轨, 在列车脱轨后可以将列车沿线路引导前行, 而不会掉道或冲出桥梁。因此, 影响桥下安全的范围内采用老式的桥枕铺设护轮轨。

(2) 桥梁发生断裂或者落梁

公路上跨桥和铁路上跨桥有着很大的不同, 汽车超载现象严重, 致使公路上跨桥一般很难达到设计的使用年限就损坏需要维修, 而铁路中火车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现象, 因此铁路上跨桥只要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在桥梁设计使用周期内基本不会发生断裂。另外, 在运营期间加强对跨线桥梁的检查和监测, 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桥梁两端的支座处采取防落梁措施, 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基本不会出现落梁。

(3) 桥面道碴掉落

采用连续梁上跨, 桥面为一整体, 中间没有梁缝, 道碴与泄水孔间有挡碴墙相隔, 不会出现道碴掉落。

(4) 桥梁外侧人行道板掉落

采用连续梁上跨, 人行道与梁体一起整体现浇, 不会发生掉落。

(5) 货物列车货物掉落、旅客列车乘客扔物体

列车运行时可能存在货物掉落和车窗未封闭列车上的旅客扔物体的可能。为防止物体掉落对桥下客运专线的影响, 在影响范围内的桥梁两侧设置防抛物设施, 按照半封闭设计。

2.2.2 连续梁的跨度选择

采用连续梁转体施工方案, 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尺寸和施工空间, 连续梁跨度可以采用 (32+48+32) m和 (40+64+40) m两种尺寸。

根据技术经济比较 (40+64+40) m连续梁转体施工方案较 (32+48+32) m连续梁转体施工方案投资省约115.41万元。

2.2.3 施工方法

在海天端中墩处平行于既有铁路线, 在支架上立模现浇连续梁中墩墩顶梁段, 挂篮浇筑悬臂段施工, 待施工到最大悬臂状态后, 结合既有线运营、施工要点及天气等因素, 择机实施转体施工。将梁体逆时针旋转62度, 转体到位后, 与转体前已在原位施工完成的青岛端半跨再进行合拢段施工。在转体施工过程中, 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确保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运营安全。胶济客专铁路右侧海天方桥墩承台施工时, 采用钢轨桩及挖孔桩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其余标准跨度简支梁按照工厂预制, 架桥机架设。

3 方案推荐意见

若按照铁建设[2010]146号文件要求采用海青线下穿胶济客专方案, 虽然运营期间胶济客专比较安全, 但施工期间对胶济客专运营安全影响较大, 尤其西移改线下穿方案和原位下穿方案中交叉处的地下水位较高, 下挖深度较深, 施工期间全部需要大量降水, 将会引起既有胶济客专路基沉降。同时建成运营后遇到暴雨时海青线下穿地段有被淹没的危险。海青线下穿胶济客专方案虽然符合铁道部最新文件精神, 但是无论施工还是运营期间都存在较多问题和安全隐患。

通过对海青线上跨胶济客专的安全隐患分析可知, 海青线采用连续梁上跨胶济并转体施工方案施工期间对胶济客专影响较小, 转体在天窗点内即可完成;采取各项安全措施后, 运营期间对胶济客专的运营安全也降低至最低。

综述所述, 由于下穿方案存在诸多问题, 难以实施, 而采用连续梁上跨并转体施工方案采取了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将各项隐患降至最低, 能够保证胶济客专的安全运行。因此设计认为海青线采用连续梁上跨并转体施工方案为最优方案, 予以推荐。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海青线采用连续梁上跨胶济客专并转体施工方案最终获得铁道部批复, 已经与2012年10月顺利实施转体合拢。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里程不断攀升, 各种等级的铁路交叉在所难免, 新建铁路在可选择跨越形式的情况下, 尤其是在按照铁建设[2010]146号文件要求实施困难时, 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严格按照高等级上跨低等级的原则办理, 需要从既有线的重要性、区域内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工程的可实时性等多方面进行比选确定, 以便使方案更加科学经济合理, 更好的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关于铁路工程设计线路交叉跨越有关规定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10.

[3]易思蓉.铁路选线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2.1-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大电影节里的小电影下一篇:逆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