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思想研究

2024-08-05

税务筹划思想研究(通用10篇)

税务筹划思想研究 篇1

创新离不开思想, 思想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正确的税务筹划思想, 可以有效指导设计方案以及技术方法符合税务筹划原则, 规避税务筹划风险, 将其研究上升到思想的高度, 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税务筹划理论框架, 对实践工作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著名财税专家蔡昌博士指出税务筹划是一种融战略规划、经营模式、商务结构及管理方式为一体的, 旨在降低税务成本与纳税风险的智慧型行为。税务筹划作为一种“智力活动”, 主要包括战略思想、风险思想、管理思想和设计思想。本文借鉴蔡昌博士的研究成果, 在税务筹划理论的基础上, 现将比较有现实意义的税务筹划思想加以概述, 总结税务筹划思想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税务筹划的战略思想——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分析

迈克尔·波特认为, 每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 如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和管理等, 这些增值活动构成价值链。一个企业只要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竞争优势, 就可以与在其他环节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展开合作。

在现代公司战略管理中, 价值链的核心思想是:公司价值体现在价值链的末端, 公司需要为最终顾客创造价值, 甚至要创造高额价值, 这样才能保留老顾客, 并吸引新顾客, 为公司创造持续的竞争力。税收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通过经营、理财、组织、交易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 以达到税收负担最低或税收收益最大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李勋杰, 2007) 。税务筹划与企业的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密切相关, 税收又具有刚性特征, 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稍有不慎, 就会造成企业资金短缺, 引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从公司战略的角度出发, 优化、改善、摒弃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 所做出的各项投资活动, 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企业税收筹划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税务筹划者要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在合法的前提下, 结合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对企业未来全部涉税事项进行总体谋划, 培养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以及权变意识, 发挥出每个参与者的创造性, 将企业的价值链与税收筹划有机的结合起来。税务筹划是一种服务于企业管理活动的涉税操作, 是实现企业价值增长及战略目标的工具, 运用战略的思想, 综合研究企业的价值链战略和具体的投资行为, 将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投资活动的全过程, 最大限度地发挥税务筹划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二、税务筹划的风险管理思想——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分析

在2001年前后, 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公司丑闻爆发之后, 企业风险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2004年, 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 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 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 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 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 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一个主体到达期望的目的地, 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

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结果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导致的风险。即从表面或局部的角度看, 税收政策运用很到位, 但实际上对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 造成筹划方案失败, 从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二是筹划方案成立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计划中的筹划利益消失的风险 (尹建荣, 2008) 。随着税务筹划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了解和接受, 税务筹划业务在各地迅速发展壮大, 但当前企业税务筹划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为了节约税收支出, 而忽略了筹划可能潜在的风险,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或失去获利的机会。因此, 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树立起风险管理思想, 可以规避风险、提高税收筹划成功的概率和收益。

税务筹划方案设计面临诸多的确定性以及不断变化的规则约束, 因此, 其风险更能于掌控, 需要更多的风险管理技巧。企业税务筹划面临着政策选择风险、政策变化风险以及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等。企业需要通过加强税收政策法人学习, 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政策, 提高风险意识, 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 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企业还应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 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使税务筹划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 或者使税务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 从而避免税务筹划风险, 取得应有的收益。

三、税务筹划的契约思想——基于企业契约理论的分析

企业契约理论主要是契约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融合下发展起来的。契约理论认为企业的经济意义在于承诺是神圣的, 个人独立进入交易活动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企业契约理论认为, 企业与各方面利益关系是一个契约关系,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 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而不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合。企业在各种契约关系中处于“契约的联结点”的地位 (李大明, 2008) 。

企业契约理论之所以成为税务筹划的理论依据之一, 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公司与税务当局之间, 存在着一种法定的契约关系, 是依靠双方对税法的遵从来维护的, 其他税法也是一种契约, 属于公共契约。二是公司和个利益相关者 (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雇员等) 之间, 存在着微妙的博弈竞争与合作关系, 他们之间的博弈合作是靠契约合同来维护的, 这种契约合同其实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契约。对于纳税人来说, 树立契约思想, 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主动地实现统筹规划, 并按签订的契约统一安排纳税事宜 (蔡昌, 2003) 。

四、税收筹划的博弈思想——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分析

一直以来博弈论在经济与管理都有及其重要的运用, 其中的合作博弈 (cooperative game) 是指博弈的参与方在事先就收益的分配和战略的选择达成了有约束力的协议, 即使这种协议不是由博弈的规则专门规定或实施的。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 强调的是效率、公正、公平。合作博弈其所以能够增进合作双方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就是因为合作博弈能够产生一种合作剩余。

合作博弈是税务筹划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合作,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 这种合作并不是双方合谋、偷税骗税, 而是一种正当行为, 很多场合下都可以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效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企业之间或集团内部组织之间通过转让定价, 实现利润的转移, 将高税区的利润转移到低税区, 只要企业间有交易, 就可以进行合作;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有效合作也可以大大降低税负;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合作, 而且这种合作还具有一定的筹划空间, 这就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创造了条件, 如果企业能够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协调, 就能够减少两者之间的交易成本。

企业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以及所涉及的税境和现行税法, 遵循税收国际惯例, 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 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和内容等, 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和安排 (盖地, 2005) 。企业需要树立双赢或多赢的理念, 即博弈思想, 既要协调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 也要充分运用与客户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遵循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税务筹划的空间, 发挥出税务筹划潜在的作用。

总之, 税务筹划是对未来应纳税事项进行事先的规划、设计和安排, 以便使企业取得整体的财务收益,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应着眼于企业整体战略, 充分运用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联结点这一角色, 优化与税务机关、其他企业以及客户合作博弈的效果, 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要及时根据经济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对方案进行必要调整, 做好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 树立战略、风险管理、契约以及博弈的思想, 对实际的技术方法及操作赋予有效的指导, 稳步实现税务筹划的目标及意义。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3.

[2]、 (美) COSO著;方红星, 王宏译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3]、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4]、李大明.企业税收筹划原理与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5]、蔡昌.蔡博士谈税收筹划[M].东方出版社, 2007.

[6]、李勋杰.基于企业价值链的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研究[D].河南大学, 2007.

[7]、杨焕玲.刍议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6) .

[8]、尹建荣.税务筹划风险及控制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10) .

[9]、邢春梅.论税务筹划的战略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1) .

税务筹划思想研究 篇2

刘木生

工作以来,我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在职业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税务工作者,既维护国家的利益,又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没有丝毫马虎。以“征好每一分税、待好每一个人”作为我工作的目标。

一、以诚信为本,努力理顺各个方面的关系

在工作、生活中,我始终坚持诚心待人,以诚恳感人,以诚实做人。组织布置的工作无条件地服从,全局利益无条件地维护,对工作没有阳奉阴违,对同事没有里外是非,热情待人。在与纳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纳税人常常会提出一些政策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先把问题记下来,然后就请教同仁或请示上级业务部门,并及时向纳税人作解答,决不糊弄纳税人,向纳税人摆架子。

二、以学习为本,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养

我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也时刻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三学”即学政治、学科技、学业务。在政治学习方面,我重点抓好“两学一做”的学习,从精神的领会,到思想的剖析,到问题的整改,一环扣一环,一丝不苟。在学习期间,我记下了2万余字的读书笔记,撰写了1万余字的心得体会,使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到有益的改造。在学科技方面,挤出点滴时间忙操练,已基本掌握了办公软件操作,初步熟悉了“金税工程”,基本适应了当前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业务学习方面,我确定了新征管法实施细则和常用税收政策文件,积极参加培训,加紧自学,做到学习有笔记,认识有体会,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以勤奋为本,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经常深入纳税户调查研究,宣传政策,特别是宣传税法,义务辅导纳税人进行账务处理,努力融洽征纳关系。在我负责集审办工作期间,在分局领导的支持和其他同志的配合下,经过不断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四、以自律为本,努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在工作中,我总是告诫和提醒自己:首先做到思想上力求过硬,一是慎欲,“无欲则刚”。二是慎权,杜绝“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正确处理好权与法、权与责、权与利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税。三是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应该做的哪怕再小也不能去做,应该做的哪怕再小的也要去做。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不以税谋私、不以权谋私,依法办事、依率计征,严格按照公务员行为准则办事。从没有发生过一次“吃、拿、卡、要、报”事情,纳税人对我的廉政行为给予高度评价。

基于价值链的税务筹划研究 篇3

关键词:价值链;税务;筹划

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这一营利性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从增收、节支两方面实现价值最大化,即有效开展税务筹划。据《国际税收辞典》,税务筹划被定义为“通过纳税人合法的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据《中国税务百科全书》,税务筹划又被理解为“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纳税前采取各种合乎法律规定的方法有意减轻或消除税收负担的行为”。

一、价值链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实际上都与企业税赋有关,企业税务筹划能减少企业成本,为企业带来最大价值,所以企业税务筹划的空间非常大。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管大型国有发行企业集团,由省级4家发行单位与全省69家市、县新华书店改制组成的,是以发行中小学教材、一般图书和音像电子产品为主的发行企业,2009年底将与省内的出版社一起组建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在探究税务筹划中,部分内容将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进行说明。

二、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企业从组织形式上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选择。其中,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而分公司是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需要由总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企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分支机构盈亏、分支机构是否享受优惠税率等。

第一、预计盈利的优惠税率分支机构,选择子公司形式,单独纳税。如:我省厦门原所得税率为15%,在执行新税率后改为25%,新税法规定经济特区可享受过渡期政策,除了外商投资企业“两免三减半”政策未执行完的可以继续执行外,其他非高新技术老企业从2008年起,税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02年执行全国统一的25%税率。由于集团公司享受5年的所得税免税政策,2009-2013年涵盖了优惠税率的过渡期,否则将厦门公司设立子公司可以节省税款开支。

第二、预计盈利的非优惠税率分支机构,选择分公司形式,汇总到总公司纳税,以弥补总公司或其他公司的亏损;即使下属公司均盈利,此时汇总纳税虽无节税效应,但可降低企业的办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在享受5年的所得税减免期内,设立分、子公司在缴纳所得税方面是没有区别的,但所得税减免到期时,这样的影响将立即体现出来。因此可以将集团内部亏损的公司改组为分公司,以减轻整体集团公司的税负,有较大的意义。

第三、预计亏损的优惠税率分支机构,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分支机构扭亏的能力,若短期内可以扭亏宜采用子公司形式,否则宜采用分公司形式,这与企业经营策划有紧密关联。

新企业所得税法已将以往“区域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优惠政策。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已失去“区域优惠”,企业在进行投资的税务筹划时,必须调整策略,从投资地点的税务筹划向投资方向的税务筹划转变。

三、商品购销的税务筹划

每个企业无论在原材料购买还是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的企业的税负来作为基于价值链的税务筹划的基础。企业采购过程中的直接成本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和计量,它包括所购货物的原始价格和赋税原材料的直接运费与赋税,能在相关的凭证和会计报表上能直接显现出来所购货物的价格。企业购销的税务筹划主要涉及到增值税与所得税,从企业原材料到成品生产完毕的价值增值过程中,国家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针对于某些部分,这些优惠政策如其中的税额扣除税法我们要充分利用。购进中进项税额准予以销项税额中抵扣,如:购进农产品,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等;产品的销售过程与原材料的采购过程基本相同,将销售方式和销售收入实现时间相结合进行的筹划,如:采用折扣销售、分期收款销售等方式,利用税收屏蔽减轻税负。

四、内部核算过程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的内部经营核算是企业运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对弱小的企业而言,它是企业的核心部分。因为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企业发言权很小,因此如何降低企业内部成本包括赋税在内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内部经营在税收筹划方面主要是所得税的筹划,也包括增值税,其基本思想是:结合企业运营的实际状况,合理使用资源,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能抵扣的资源,使所有的抵扣项目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在内。下面是所得税的抵扣范围:

(1)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

(2)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

(3)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4)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从以上项目可以看出,企业税前可以扣除的项目是繁琐的,因为有很多项目是有抵扣范围和限额的。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点:

(1)利用折旧方法开展税务筹划

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具体计算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固定资产的计提范围,延长或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法等达到节税目的。

第一、在税率稳定时,尽量使用符合税法要求允许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的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以使企业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使所得税缴纳延迟,从而节约财务利息,所得税的递延缴纳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第二、当企业享受免减税的优惠政策时,延长折旧期限把后期利润尽量安排在优惠期内,也可进行税务筹划,减轻企业税负。

对于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的特点,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应仔细辨别和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实现减轻税负;同时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因此要权衡好短期减免税和今后正常缴税计提折旧对利润影响情况,选择最优的折旧方式,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借款利息的支出

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有内部资金融资、债务融资及股权融资方式。在忽略风险与收益因素的情况下,债务融资由于具有财务杠杆效应,其支出的利息具有抵税作用。为此许多企业利用向关联企业举债代替本应该进行的权益性融资,企业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筹划时应注意有关规定。新税法明确规定企业从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工资薪金的支出

新税法对于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在税前扣除。对工资扣除标准的放宽无疑扩大了企业的筹划空间。但企业在扣除工资支出时需参照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如明显超出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合理的支出”而予以纳税调整。

此外,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加计扣除政策并取消了安置人员的比例限制,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也就是说,在25%税率的情况下,企业每安置一名特殊人员就业,每月将可享受到250元的税收减免优惠。如果企业支付给职工更高的工资,所获得的税收优惠也就更多。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结合实际,在同等情况下,尽量选择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从业人员,达到节税的目的。

(4)广告费的支出

新税法统一规定内外资企业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超过比例的部分可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企业应把握广告费的认定条件,注意广告费与赞助费的区别,新税法明确规定了赞助支出不得在税前进行扣除。

五、税务筹划的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入世、国内市场更加开放、税收体系日趋完善,税务筹划已成为企业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提升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同样产生相应的风险问题,加之税务筹划极具复杂性和系统性,使得税务筹划方案不仅应满足财税法规所需,更应注重细节性思考和经营中的成本或收益。

1企业税务筹划所产生风险因素

(1)税务筹划基础不稳造成的风险,税收筹划基础涉及到企业涉税诚信、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管理决策者及有关人员对税务筹划的理解程度等,税务筹划基础不稳,税务筹划风险性极强,此种风险是主要表现形式。

(2)税务筹划目的不明造成的风险,税后利润最大化被定位为税务筹划阶段目标,税务筹划终极目标应是实现纳税人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不能明确认识税务筹划目的,则极易导致企业筹划成果和筹划成本不配比的风险。

(3)税收政策改变造成的风险,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国家税收政策往往会伴随产业政策、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改变,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可能使企业原有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变得不合理,则随即产生风险。

(4)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造成的风险,合法性是税务筹划的基本特征之一,即税务筹划本身合法,但在实践中难免遇到税务行政部门执法不够规范的客观现实,此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被定作恶意避税、偷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这给企业税务筹划带来极大矛盾,且可能导致日后更大的税务筹划风险。

2税务筹划风险防范

(1)税务筹划要以“合法”为前提。税务筹划是以符合国家税法为基础,在实际操作时,应该要学法、懂法和守法,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的内涵,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务必使税收筹划方案不违法,这是税收筹划成功的基本保证。

(2)促使税企关系保持良性状态,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应明确政府通过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和实施经济调控的职能,保持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使税务机关掌握、理解税法基础上,了解企业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营造客观环境。

(3)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获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也应关注实施税务筹划方案所须付出的税务筹划成本,使税务筹划方案中隐含成本小于所得收益,优化税务筹划方案,促进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实现。

对于可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的集团公司来说,应充分利用5年过渡期,加大投资力度,扩充实力,为将来与其他企业平等的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尽量做大利润,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

税务筹划思想研究:缘起与发展 篇4

一、税务筹划的内涵

从世界范围来看, 税务筹划和对税务筹划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的, 而我国税务筹划起步则更晚,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

(一) 税务筹划的定义

所谓税务筹划, 是指纳税人在既定税制框架内, 合理规划战略、经营、投融资等活动, 旨在实现纳税人价值最大化和涉税风险最小化的谋划、对策与安排。税务筹划的外在表现是纳税最小化和最迟化、筹划收益大于筹划成本, 即实现“经济纳税”。严格意义上的税务筹划, 要求既符合税收立法规定, 又符合税收立法意图。税务筹划不是万能的, 但税务筹划确实是有空间的。

(二) 税务筹划与偷避税的区别

通过历史考察发现:企业为减轻自身税负, 所采用的手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非法到非违法进而到合法的四个演变发展阶段:偷税、避税、节税与税务筹划。四者之间既有演进的逻辑连续性, 也相互区别。税务筹划是一种合法行为, 具有事前筹划性特点;而偷税是一种违法行为, 通常也是一种事后行为。税务筹划与避税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符合国家税法立法意图、政策导向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态度, 前者符合国家立法意图, 后者是纳税人钻税法漏洞。虽然在理论上税务筹划与避税有一定区别, 但在实践中, 两者往往难以完全划分清楚。避税是一种逆法意识, 节税是一种顺法意识;避税不违反税法或不直接触犯税法, 而节税则符合税法。税务筹划的重要目的和结果就是获取“节税”收益, 节税是税务筹划的初级阶段, 税务筹划是在节税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二、税务筹划思想的缘起与发展

税务筹划既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实现纳税人经济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竞争力, 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健全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等, 具有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普遍性、多变性、专业性以及政策导向性等显著特点。虽然税务筹划方法多种多样, 各具特色, 但是税务筹划中蕴含的根本思想 (理念) 具有普遍性, 对增强税务筹划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迄今为止, 系统性的税务筹划思想理论研究仍十分欠缺。

(一) 税务筹划的系统思想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种类繁多,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税收问题也多种多样, 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流转税,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所得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资源税, 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等行为税, 房产税和契税等财产税。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分为供、产、销等流程, 这些大流程又由各种小流程构成。税收与流程密切相关, 税收产生于经济业务, 业务流程决定税收的性质与流量。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 可以相应改变税收的性质与流量。在进行税务筹划方案设计时, 通过形式转化、“口袋转移”和业务期间转换, 充分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优势来改变税收。流程理念和转化理念服务于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要求从整体和全局出发, 综合权衡各税种的税收负担, 决不能因为对某个税种进行筹划而将税负转嫁到另一个税种, 或者使某一环节税负减轻的同时增加另一环节税负, 进而造成企业总税负的增加, 得不偿失。

(二) 税务筹划的战略思想

迈克尔·波特 (Porter, 1985) 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 (Value Chain) ”理论认为, 一般企业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管理、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链条式集合体。战略联盟是两个及以上企业通过价值链某项或某几项活动的共享与协调, 达到拓展价值链和增强竞争力目的的活动。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 通过对涉税事项的巧妙安排和策划, 以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和涉税风险最小化的财税管理活动。税务筹划与企业的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活动密切相关, 而税收又具有刚性和无偿给付等特征, 因此, 税务筹划可能引致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税务筹划不仅是一个财务问题, 而且是一种实现企业价值增长与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企业价值链某一环节的改善或优化, 都可能与税务筹划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因此, 站在战略高度, 用战略思想统领税务筹划工作, 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将企业价值链与税务筹划有机结合, 对企业未来全部涉税事项进行统筹策划, 最终达到企业整体税负最轻和涉税风险最小化的税务筹划目标。

(三) 税务筹划的契约思想

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从契约角度考虑税收问题, 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公司与税务当局之间, 存在着一种法定的契约关系, 是依靠双方对税法的遵从来维护的, 税法就是一种公共契约;二是公司与各利益相关者 (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职工等) 之间, 存在着复杂的博弈竞争合作关系, 其博弈合作靠契约来维系。对于纳税人来说, 树立契约思想, 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主动地实现统筹规划, 并按签订的契约, 统一安排纳税事宜 (蔡昌, 2007) 。

契约是维持各种社会关系最基本的因素。税务筹划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或者在特定国家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得到税收法律制度的认可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当突破税法的“容忍”限度, 纳税人便无法再借助自由等契约理念的保护, 以形式上的合法性掩盖损公肥私的目的。由于对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动机的驱使、征纳双方的有限理性以及税收法律制度的非完备性, 导致契约理念在税务筹划中被异化, 不仅使税务筹划丧失正当性, 而且使契约理念本身的价值目标和功能遭到践踏。在税务筹划中, 契约自由空间的底限就是税法边界, 税务筹划越接近税法边界, 税法刚性就越强;离税法边界越远, 税务筹划行为越安全。在现实中, 税收契约的非完备性及其执行的不到位, 可能给税务筹划带来空间。因此, 需要促进税务筹划中被异化的契约思想向理性回归, 重塑税务筹划的合法性正当性基础。

(四) 税务筹划的博弈思想

征纳双方需进行持续性的重复博弈, 税收征管者希望在发现避税或节税的路径之后使之越变越窄;而纳税人试图在这条路径最终被封堵之前跨越过去。从博弈论的角度考察, 以政府为主体的征税人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纳税人, 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政府凭借国家权力希望尽可能多征税;而纳税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 会想方设法少缴税。在这场利益博弈中, 国家是税收法律制度制定的主体, 纳税人则受制度的制约并依规纳税。税负过高或过低, 博弈双方都难以达成一定的协议即“纳什均衡”, 很可能造成“双输”的局面。然而, 协议被遵守的前提是遵守协议的收益大于破坏协议的收益, 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诱因的驱使下, 博弈双方都有违反协议的动机, 从而使协议的制定成为问题的关键。税收法律制度就是博弈双方的协议, 因而在制定和实施时必须权衡税收法律制度遵守或破坏的收益比较问题。

企业税务筹划就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这一协议的前提下, 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和内容等, 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减轻税负, 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和安排 (盖地, 2008) 。进行税务筹划时, 信息是不完全和非对称的。纳税人的税务筹划风险和征管者的查处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 征纳双方都在不断地收集和利用信息来修正预期决策和行动, 使得博弈结果偏离完全信息下的均衡状态, 这是一个不断修正和重复的博弈过程。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风险使得违规后被查处的概率及处罚具有不确定性。税务筹划者的决策不仅要考虑法律制度规定, 还要根据稽查者对违规惩处的情况, 推测自己被查处的概率和损失, 从而确定税务筹划的可行性与边界。此外, 在税务筹划活动中, 合作博弈能够增进合作双方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产生合作剩余, 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税务机关、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 这种合作并非双方合谋、偷逃骗税, 而是一种正当行为, 很多场合下都可以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效果。企业需要树立博弈思想, 既要协调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 又要充分利用与客户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遵循税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税务筹划的空间, 尽最大努力发挥出税务筹划的潜在功效。

(五) 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思想税务筹划的重要性在实践中

并非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中, 税务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思想就是造成税务筹划失败的重要根源。在税收筹划方案设计时, 不能一味地追求税收成本的最低化, 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增加或收入减少, 而必须综合考虑税务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净收益。

税务筹划作为一种日益流行的财税管理活动, 在获得增量收益的同时, 必然会产生税务筹划成本。最优税务筹划方案是多种备选筹划方案的优化选择, 必须综合考虑, 遵循成本效益思想。税务筹划收益是指纳税人因实施税务筹划而获得的税收利益, 即实施筹划方案前后产生的增量收益, 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税务筹划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开展税务筹划而直接发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耗费, 包括税务筹划方案的设计成本和实施成本两部分 (李大明, 2008) 。间接成本则是税务筹划的机会成本。通常, 企业规模越大、经营范围越广、业务越复杂, 税务筹划成本也就越高。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思想要求将企业税务筹划方案可能发生的成本与预期收益进行比较。当税务筹划收益显著大于税务筹划成本时, 该筹划方案才是科学合理的、成功的和理性的。此外, 企业税务筹划还必须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应将企业眼前利益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 使收益流和成本流现值化, 以免造成企业短期行为。

(六) 税务筹划的风险管理思想

在税务筹划过程中, 可能产生税务筹划风险。所谓税务筹划风险, 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导致税务筹划结果偏离纳税人预期目标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具有客观性、复杂性、潜在性、可度量性以及主观相关性等基本特征 (周宇飞, 2006) , 可细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执法风险等 (麻晓艳, 2001) 。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税收的本质属性, 直接原因是税务筹划的特点, 主观原因是征纳双方的有限理性, 客观原因是经济活动的复杂多变特性 (李大明, 2008) 。税务筹划风险可能导致纳税人遭受经济损失、法律惩罚以及信誉损失等负面效应。

随着税务筹划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了解和接受, 税务筹划业务在各地迅速发展壮大, 但当前企业税务筹划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为了节约税收支出, 而忽略了税务筹划可能潜在的风险, 这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或失去获利的机会, 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逃税是税务筹划的禁区, 具有两面性, 税务筹划空间的底限是税法边界。为了防范税务筹划风险, 企业必须总揽全局综合考虑筹划方案, 坚持合理合法开展税务筹划, 树立科学的税务筹划风险观并做好相关预案, 提高筹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筹划能力, 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等。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 尽可能规避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 提高税务筹划成功的概率和税后收益, 使纳税最小化和最迟化、筹划收益大于筹划成本, 最终有效实现税务筹划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昌:《最优纳税方案设计——税收筹划思想与实践》,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周宇飞:《税务筹划风险与风险税务筹划》, 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实施个性教育: 篇5

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将实施个性教育引入税务部门这个特殊的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个性教育的人学内涵

个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尊重人和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强调良好个性潜质的发掘,主张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个人,倡导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

(一)尊崇人和人的个性。尊崇人和人的个性是个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的一个本质特点是培养人的良好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既然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必然逻辑地得出教育必须尊重人。尊重人要看到人的存在,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种个性的存在。所以说,尊重人归根结底是尊重人的个性,这是个性教育的基本追求。

(二)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面对现代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以及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创造性的呼唤,个性教育把培育和弘扬人的主体性纳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建立“主体-主体”平等交往、双向互动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这一教育模式中,教育者负责价值引导,教育对象在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下积极进行自我建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不再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平等关系。增强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培养教育对象的主体精神、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力、塑造教育对象的主体人格成为个性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

(三)重视人的个性潜质的发掘。人是具有个性潜质的动物。关于人的潜质,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假设:一个正常人的潜能只在后天被利用了10%。后来,另一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人类潜能的利用率不到10%,根据她的研究,仅仅只利用了6%。如同西方学者所看到的那样,大多数人多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却只有极少数的人达到自我实现。部分的原因是人们对他们的潜力全然无知,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有可能做到的,也没有理解自我实现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个性教育作为尊重人的教育正是为了发掘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以实现真正的自我。

(四)主张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个人。个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个人,这是个性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主要是指积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

(五)重视教育方法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教育的个性化是实现个性教育理想的手段和途径,也是教育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保证。其实质是为每个人的个性向积极方面全面、充分、和谐、自由的发展铺路架桥。

二、税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观念存在偏差。

“大政工”的独立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税务系统普遍存在。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各项工作紧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是开放式的体系,但各级税务部门大多存在渠道少、层次单一的教育模式,单纯地集中于政工监察部门来实施和操作。有些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是作报告带一句,定制度补一条,查工作问一声,找典型抓一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队伍建设、与整体税收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偏差使个性教育陷于被“漠视”的空白境地。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个体的针对性。

在税务干部队伍中,每个人的思想、工作情况是不一样的,个性也存在很大差异。对每个干部的个性差异,我们通常以统一的标准、进度、形式去要求,对税务干部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思想、个人的发展没有开展深入调查摸底,这就会导致教育方法和教育对象缺乏协调一致性,“大而统”的教育效果平平。例如对税务部门的办公、政工部门应与征、管、查等部门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办公、政工部门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着机关内部的办文办事等事务性工作,务实高效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公正廉明则是基层一线税务干部在教育内容上的侧重。

(三)税务干部队伍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由于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实施,税务干部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经。年龄结构呈多层次。近几年来,一方面,大量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被充分实到税务干部队伍中来,虽然他们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快,但在工作中吃苦耐劳、乐于奉

献的精神明显不足。虽然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但又缺乏足够的是非辩别能力,容易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年龄偏大的税务干部在经历了税制改革、机构改革和征管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后,部分人对改革后的新形势不能很快适应,产生了焦虑、悲观、失落、怀旧的心态,以致于无心工作、患得患失。新老两代人在观

念和工作方式上的不同,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在税务系统思想政治领域实施个性教育的策略

个性教育不是推崇个人主义的教育,它是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败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当前税务系统干部结构日趋年轻化,当代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对其自身发展的追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改革要求。

(一)构建有利于提高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内容。

一是要在税务干部中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要将税务干部对全局整体工作的支持程度、贡献大小作为衡量其精神境界高低的标准,同时也要把全局对税务干部的关心、爱护、尊重程度作为衡量一个税务部门先进性的尺度,只有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税务干部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二是要重视税务干部的精神生活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个性教育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必须准确把握税务干部行为背后的精神现状,深入地了解税务干部精神需求,尽量满足其中合理需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同时,在满足需要时,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讲清楚,对不合理的需要,则要设法引导,使之步入合理轨道。

(二)普遍教育和个性教育结合,达到全体共赢。

普遍教育是指对全体工作对象即对本单位和本系统的全体税务干部广泛地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其特点是简便易行,范围广泛,对象集中,覆盖面大,经常采用的形势报告会、动员会、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时事政治学习会。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体,我们每一项工作离开了人民群众将一事无成。因此,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政策,对广大税务干部进行广泛的普遍教育,才能普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调动全体同志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尤其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或国内外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特别适用于普通教育的方法。总之,凡是需要统一进行的,并要求迅速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各种教育内容,都适宜于进行普遍教育或集中教育。

个别教育即对个人进行单独或分别教育。由于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不同,秉性脾气不同,就要针对个别人进行个别教育。因为普遍教育只能解决共性问题,而不能因人施教而有效解决特殊的思想问题。因此对于税务干部当中特殊思想问题和要求,必须通过耐心细致的个人教育来解决。比如个别同志受到领导批评有抵触情绪时,就及时谈心、化解矛盾,引导他要看到领导动机是好的,多从自身找缺点和不足,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比。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是有机的统一。只有将这两种方法恰当地结合起来,既有“面”又有“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探索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实施个性化的教育。

(三)优化提高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

税务筹划思想研究 篇6

1.1 税务文化建设的背景

税务部门主要是组织财政收入, 担负宏观调控。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 税务工作与民生关系联系紧密, 税务部门在与纳税人的交涉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 有效地管理方法, 培养建造有素质有能力的税务干部队伍, 是抓好税收工作的关键。税务部门的管理者要加强部门的文化建设, 用文化盘活部门, 用文化力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各级税务部门应该重视以先进的文化教育人、激励人, 这种以人为本的税务文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税收工作的战略选择。

1.2 税务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建设是高层层次的管理, 文化和管理相互辅助, 相互补充, 税务部门要加强文化建设力度。税务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⑴税务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税务人员的思想道德, 同时也是推进税务工作建设的需要。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的税务文化, 以文化的力量实现思想的升华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创造文明服务的和谐氛围, 从根本上提高税务文明建设的高度, 巩固税务文明建设的成果。目前, 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一些西方不良文化对我国经济建设前沿的税务干部职工的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冲击, 严重影响着税务文化的建设。

⑵税务文化建设激发人的创造力。税务干部职工的创造力推动着税务工作的不断进行。先进的文化激发人们的热情, 是智慧的原动力。开展税务文化建设, 激发职工的潜能和创造力, 推动税务工作的快速发展。

⑶推进税务文化建设, 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公民的税收意识, 提高全社会的税法遵从度。加强税务文化建设, 可以改善税务部门的税务部门的社会形象, 引导税务部门的正确发展, 一切为纳税人服务, 建设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管理服务模式, 促进税务工作的有效进行, 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同。

2. 税务建设中人文管理思想应用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地税务部门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 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 各种文化建设活动顺利进行, 但部分基层税务部门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文化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

2.1 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一:文化建设不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提高职工的能力, 而税务文化建设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艺术, 体现一个单位的风貌。

误区二:税务文化不等同于税务精神。税务精神是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 但并不是税务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误区三:把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活动。税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涵盖着税务的各方面, 与税务中其他各项工作密不可分。

误区四:重视形式, 忽略内容。文化建设需要将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优化部门形象, 提高文化素质。

2.2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⑴管理者对税务文化缺乏认识。部分管理者观念守旧, 排斥新事物, 对人本管理思想是认识不足;部分管理者跟不上发展的形式, 将税务文化建设与文化娱乐活动相提并论将文化建设庸俗化;部分管理者认为税务文化建设只是一种形式, 没有认真落实。

⑵管理者在组织税务文化建设中缺乏灵活性。近年来, 税务部门虽然开展了很多类型的活动, 但是能真正体现人文思想的少之又少。活动程式化, 未能将以人为本融入到活动中, 没有对职工们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 缺乏有效地手段。

⑶文化建设没有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文化建设与日常工作脱节, 导致文化建设落后于其他建设, 干部工作缺乏热情和探索精神。

⑷庸俗文化的渗入。税务工作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 基础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也使庸俗文化不断滋生, 侵蚀了原本积极向上的税务文化, 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

3. 人本管理思想在税务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3.1 双因素理论在税务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双因素是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保健因素主要指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外部因素, 如薪金、地位等, 具有这些可以使人们具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而激励因素是指成就、前途等, 它的存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当阳市地税局纳税服务厅应用了这一理论, 是大厅的人们对纳税人的态度发生巨大改变。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大厅工作进行了调整, 改变后的大厅服务岗位成为了大家争先恐后想去的地方, 其次大厅人员对纳税人的态度也变得友好, 纳税人得到了热情的招待。双因素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思想的魅力。

3.2 学习型理论在税务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在开展建设过程中, 基层部门应该创建学习型组织首先应该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建学习型组织。

一是开设小课堂。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学术报告的形式, 聘请专业老师讲授, 针对性较强, 对学员具有吸引力。对大多分局可以采用能者为师, 自我培训的方法。

二是举办知识讲座。团队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应该事先跨领域合作, 发挥学习力, 解决问题, 更科学的做到信息的畅通传递和知识的分享。

三是开展读书角活动。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思想, 每个员工等都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 应该学会自我学习, 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读书角可以培养大家自主学习, 经常思考的好习惯, 从而提高自身的水平。

四是经常进行交流。对工作, 决策公开讨论, 征求大家的看法, 总结经验, 发现工作的不足, 使文化建设更加完善, 工作更加突出。

4. 税务文化的建设

4.1 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税务系统干部职工的素质结构与文化建设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 干部老化, 人才断档的趋势明显, 为构建新鲜活泼的基于人本管理思想的税务文化建设增加了难度。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然而一些管理者思想文化意识不强, 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影响着整个单位的文化建设, 所以要切实加强领导者的认识, 提高干部素质。

4.2 创造自我实现氛围

个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在文化建设中, 我们要更加注意用人本思想创造自我实现的氛围。注重精神的激励, 包括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环境, 有趣的工作吸引人的文化以及弹性的时间。税务部门的管理者熬关心个人的事业发展, 根据干部职工的意愿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职业规划, 使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发展机会。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加大培训力度, 创建学习型的组织, 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4.3 善用多元活动载体

开展各项活动体现税务文化建设人本理念是最有效的方式。文化活动能够展现个人的魅力, 增强责任感和团队凝聚力。结合干部职工文化需求, 适当开展文体活动调动广大职工的热情。开展税务价值观理念的活动,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学教活动, 组织干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一些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学习参观, 使全体职工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工作更有激情。

5. 结束语

开展税务部门文化建设的人本管理思想意义重大。税务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思想相结合是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本管理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推动着我国税务部门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敬卿, 王新玲.部分公交公司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1.12 (4) :34-36.

[2]李铭波.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组织的借鉴意义[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7 (4) :94-96.

[3]曹树武, 曹锦阳.试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运作方式及其有效实现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 2013.4 (5) :143-145.

企业税务筹划研究 篇7

笔者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对税收筹划概念的研究基础上, 定义出税收筹划即企业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 在透彻理解相关税制的基础之上, 利用相关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或是合理的使纳税人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 并融合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1.1 合法性原则

纳税筹划必须在遵守国家现行的税法及相关法规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依法纳税是企业和公民的义务, 也是税务筹划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纳税筹划的问题, 若想真正意义上解决企业的税收问题, 税收筹划相当重要。首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学习理解新的税收法规,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充分利用, 如税制构成要素中的税负弹性及税收优惠政策都有较大的纳税筹划空间, 利用专业眼光和素质加以甄别和选择。

1.2 服从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原则

纳税筹划一方面需要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现实财务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 前提把握了企业的生存环境, 才能因地制宜选取适合的财务模型对企业纳税事项进行选择和组合, 达到重组企业的优势资源, 实现对资金的高效配置, 最终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的实现。

1.3 事前筹划原则

企业应纳税额是由经营管理活动决定的, 而不是核算决定的。核算仅仅是对纳税结果的反映。因此, 只有在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运营等经营活动中进行事先的设计和安排, 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 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纳税负担, 实现税收筹划目标。

1.4 成本效益原则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首先需要评价企业经营事项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评价可行的基础上, 再充分权衡该事项的成本效益。笔者指出, 任何一项纳税筹划活动其出发点就是付出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 然而经济利益的大小与税收体制、执法环境密不可分。企业只有着眼于整个集团总体税负的降低, 立足企业集团的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考虑种种现实环境, 才能针对不同经济活动环节制定相应的筹划方案来实现企业的收益超过成本。

2税务筹划基本方法介绍

2.1 税率式纳税筹划

税率式纳税筹划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国家税法规定的各种不同比例的税率, 制定纳税计划降低纳税额的方法。一般而言, 企业在税负既定的情况下, 纳税额与税率呈正比例增长, 由此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低税率以减轻税负。具体包括价格转移、投资高新技术行业或者区域避税等方式。

2.2 税额式纳税筹划

税额式纳税筹划是指指纳税企业直接通过减少应纳税额的方法降低自身的税收负担, 主要是采取减免税优惠达到目的。它主要有减免税、优惠退税、再投资退税和亏损弥补等。具体表现有新设和分立企业的税额筹划策略等。

2.3 税基式纳税筹划

是指纳税企业通过缩小税基的方式来减轻纳税的筹划方法。纳税额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与税基大小呈正比例关系, 故要想降低纳税额, 最主要的是减少税基, 才能使得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越少。多数企业倾向采取延迟结转确认收入, 扩大当期成本费用, 压低利润, 进而相应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实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

3纳税筹划要点

3.1 企业筹资环节税务筹划

合理筹资费用可税前扣除, 债务筹资利息也可税前扣除, 具有抵税作用。企业银行借款的不同还本付息方式下的现金流和时间都是纳税筹划的重要衡量标准。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也可享受利息税前扣除的待遇, 尤其是到期还本付息方式更为明显, 不仅利息税前扣除, 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企业现金流时间。借款费用多用于企业购置相应资产、工程建造方面, 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多以折旧的方式分期扣除。租赁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均可以减轻企业税负, 前者税前可扣除, 否则以提折旧, 计入成本。

某企业投资总额2000万, 当年息税前利润300万, 企业所得税税率25%。假设投资总额由两种方式获得, (1) 全部由投资者投入; (2) 投资者投入1200万, 银行借款800万, 借款年利率10%。站在税务角度, 哪种方式收益更高?

根据上述资料, 分析如下:

权益资本税后收益率=300× (1-25%) /2000=11.25%

权益资本税后收益率= (300-800×10%) × (1-25%) /1200=13.75%

3.2 企业投资环节税务筹划

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的, 可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加计扣除,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 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考虑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一优惠政策考虑投资方向的选择。

企业的组织形式的选择也能够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一定的筹划空间, 为降低税收成本, 企业多愿意设立子公司而非分支机构, 主要得益于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可以负担母子公司的盈亏不均以及利用税率差别等方式实现节税。

某企业 (非房地产开企业) 准备将一处房地产转让给另外一家企业乙, 房地产市价5000万,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分别为7%和3%。企业面临两种选择: (1) 直接按照市价销售给乙企业; (2) 将房地产作价5000万投入乙企业, 然后将持有的股权以5000万转让给乙企业的母公司, 站在节税减负角度, 哪种方式更合适? (不考虑土地增值税, 假定印花税率为0.05%)

方案一, 直接销售房地产。

应交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000×5%× (1+7%+3%) =275万

应交印花税=5000×0.05%=2.5万

合计应交税金=275+2.5=277.5万

方案二, 企业先将房地产投入再转让股权。

企业以房地产作为出资投入并承担投资风险和分享利润, 按照营业税规定无需缴纳营业税及附加, 但须缴纳印花税, 投资后转让其持有的股权时仍不需缴纳流转税, 但须缴纳印花税。

房产投资时应缴纳印花税=5000×0.05%=2.5万

股权转让时应缴纳印花税=5000×0.05%=2.5万

合计应交税金=2.5+2.5=5万

所以站在节税的角度来看, 企业应采取第二种方式更为合适。

3.3 企业营运环节税务筹划

采购环节, 选择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在运费抵扣方面, 免税产品的运费不能抵扣增值税, 代购方式、货款结算方式以及采购时间上都可以进行税收筹划以权衡利弊。

生产环节, 针对存货, 主要是计价方法的选择能够调整企业的当期利润, 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点。假设企业现阶段处于免税期, 先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虚增利润, 达到筹划目的。当然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不同对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加速折旧对当期利润的冲击很大, 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总而言之, 不同的费用分摊方式或成本消耗模式均给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销售环节, 销售实现方式的选择影响了纳税义发生的时点。企业委托代销、分期收款的销售方式以及货到付款的销售实现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延缓纳税的目的。促销是零售企业惯用的销售策略, 折扣销售、买一送一、购物送赠品、返现等活动的不同选择其税负也不尽相同。针兼营、混合销售、视同销售需等特殊销售行为需要在经营决策前做合理筹划, 减少税负。

某大型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所得税税率25%。假定每销售100元的商品其成本为60元, 购进货物有增值税专用发票, 为促销拟采用以下三种方案促销:

(1) 七折销售 (折扣销售, 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 。

(2) 购物满100元, 赠送30元商品 (成本18元, 含税价) 。

(3) 购物满100元返还现金30元。

省去计算过程, 将以上三种方案税收负担综合比较, 如下表:

由上表得知, 从税收负担角度看, 方案1最优, 方案2次之, 方案3采取返还现金方式销售的方案最不可取。

3.4 企业收益分配环节税务筹划

收益分配环节, 税务筹划的重点是企业所得税, 笔者认为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所得税筹划的关键点, 如何在合理范围内控制应纳税所得额, 一方面是对各项扣除项目的政策充分理解筹划, 另一方面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必须加以重视。强调扣除限额的问题, 在招待费处理问题上, 通常采用平衡点法进行节税操作, 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为销售收入的1/120时为最佳限额数。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 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 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 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纳税人可以充分利用亏损结转的规定, 尽可能早的弥补亏损, 获得税收利益。

某企业2002年发生年度亏损100万, 假设该企业2002-2008年度年度利润总额如下:

上表得知企业2007年仍处于利润弥补期, 尽量提高该年度的利润, 可以采取压缩成本和支出, 增加收入, 将2007年的利润收入总额提高到40万, 尽量在2008年开支推迟的成本和费用, 2008的利润总额降到30万, 应纳税所得额为7.5万, 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7.5万元。

股利分配涉及的税收事项包括是否股利分配以及采取何种股利分配方式。对股东而言, 获得股利的股东需要交纳个所税, 企业在分配股利时, 合理选择股利支付方式, 增加股东财富。

4结论

本文从企业实际纳税环境出发, 重点对企业各生产环节进行税收筹划, 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税务筹划的重视, 强调税务筹划重在对企业经济事项进行事先计划和安排, 而非事后税务的核算。从而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总结出企业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适时调整税筹划策略, 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摘要: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纳税成本, 税务筹划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 制约着企业的整体收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首先对纳税筹划的概念进行初步介绍后, 就税务筹划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做了进一步论述, 重点探讨企业在筹资、投资、营运以及收益分配四个环节的涉税处理, 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 总结出企业只有准确把握新税法的各项规定,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顺应时势不断调整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 才能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关键词:税务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

参考文献

[1]阎静.论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3) .

[2]倪筱楠, 叶陈毅.基于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所得税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 2007, (6) .

[3]高民芳.纳税筹划方法及其应用的探讨[J].财会研究, 2005, (8) .

企业税务筹划策略研究 篇8

税务筹划 (Tax Planning) 最早起源于1935年英国“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 随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就没有停止过对税务筹划的研究和追求。学者们对税务筹划的定义较多, 有代表性的是盖地 (2003) 对税务筹划的定义: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 遵循税收国际惯例, 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 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内容等, 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

企业的税务筹划按照筹划的方式可以分为节税筹划和避税筹划两种形式。节税筹划是根据税收法规中明确列出的优惠条款主动安排和灵活选择会计政策, 从形式到内容合法并符合立法意图的应税经济行为;避税筹划则是根据税法中的空白或漏洞、税收条款的“模糊性”和交叉部分的“灵活性”进行事前整体策划和事中巧妙安排以及会计政策的灵活选择, 形式上合法但其内容不符合立法意图的应税经济行为。节税筹划是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 避税筹划不被倡导, 也会招致政府的反避税措施。

税收筹划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合法性是税收筹划最本质的特点, 也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逃税、避税行为的基本标志。第二, 筹划性。筹划性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 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 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第三, 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税负, 减轻纳税负担, 包括选择较低的税负和推迟缴纳税款的时间取得货币的时间价值。第四, 风险性。风险性是指纳税人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针对纳税而采取各种应对行为时, 可能出现的筹划方案失败、筹划目标落空、偷逃税罪的认定及其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和成本的现金流出。

二、税务筹划价值及目前我国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1. 税务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税务筹划的首要原则是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 企业如果违反税法, 则将受到严肃查处, 企业税务筹划日趋合理, 则纳税意识必然加强, 因此税务筹划的过程也是增强纳税人纳税意识的过程。同时, 在企业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又是纳税人行使的一项基本权利, 可避免因涉税而造成的名誉损失, 做到诚信纳税。

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特别是财务和会计方面的管理水平。对企业来说, 税务筹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使企业精打细算, 增强企业投资、决策能力,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从而增强企业整体实力和社会竞争力。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三要素。而税务筹划正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和利润的最佳效果。

3.税务筹划有利于贯彻国家宏观政策, 完善税收政策法规。企业纳税人进行纳税的时候, 往往需要考虑税法中关于税基和税率之间的差别, 并根据税法中的相关优惠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企业制度的优化改革、产品结构的有机调整等。税务筹划对企业资本流动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的推动作用也体现出了国家的宏观政策, 能起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 税务筹划是从税收政策的漏洞出发, 做出有利于纳税人财务目标的安排, 正是由于税收筹划的这种反作用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提供了依据, 并对税收法律法规起到了检验的作用, 也促使税务部门及时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 推动依法治税的进程。

(二) 企业税务筹划在我国的现状

1. 税收筹划目标缺乏战略性、方式缺少多样性。从当前部分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看:一是税务筹划的具体目标把握不到位, 通常只是单纯地把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 并没有着眼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很多企业在税务筹划时不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 从法理的角度说, 并不是什么税种都可以筹划, 不是所有税基内容都可以筹划。另外, 在税务筹划方式上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两大领域, 而从世界各国的税收筹划实践看, 企业税收筹划的方式多种多样。

2. 税务筹划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从当前我国纳税筹划的实际情况看, 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都普遍认为, 只要进行纳税筹划就可以减轻纳税负担, 增加自身收益, 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其实,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 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企业面临的税务筹划风险主要包括两大类: (1) 不能正确制订和执行税务筹划, 造成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或导致企业整体税负加大的风险; (2) 因错误解读税收法规而不依法纳税, 造成事实上偷税、漏税的风险。

3.税务代理在我国发展较慢。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税务代理率普遍较低, 而且税务事务所规模较小, 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 这使得本来对税务筹划认识不清的企业人士对税务代理的性质就更加模糊了。企业委托税务代理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筹划, 而税务代理发展缓慢, 质量不高, 使得税务筹划不见成效, 进而使纳税人对税务筹划失去信心, 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也是我国税务筹划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完善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

企业通过税收筹划, 实现税负的减轻, 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策略之一。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发展时机已经来临, 我们应从企业自身和政府层面两方面完善企业税收筹划, 使我国税收筹划逐步与国际接轨。

(一) 企业方面

1.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素质。首先, 丰富的税收、会计和管理知识以及准确、及时的内外部各类信息是税务筹划的成功保障。财务人员要不断丰富并强化自身财会、税务、企管等知识, 主动了解宏观形势、外部市场、法律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 增强形势和信息的敏感性。在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的时代, 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检索或获得国家的新政策及各项税收新法规, 建立税收资源信息库。其次, 企业应加强这些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道德水平、风险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并且还要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奖惩分明, 激励他们不断更新和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能更好地设计、执行税务筹划方案, 避免因个人原因导致税务筹划风险和企业经济损失。

2.全员参与, 共同制订选择最佳税收筹划方案。税务筹划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而是需要全员参与、部门协作, 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 实现税务筹划的目标。2009国家税务总局在《大企业税务风险指引》中明确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 要求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为使决策更加完善, 企业可以把税务筹划战略分为战略分析、战略实施和信息的反馈三个阶段。为使决策更加完善, 企业可以把税务筹划战略分为战略分析、战略实施和信息的反馈三个阶段。在战略分析阶段, 充分了解各种经营环境, 设定时就充分考虑各种方案的收益和风险大小。在战略实施阶段, 加强筹划方案实施过程的监控, 保证顺利实施。在信息反馈阶段, 及时反馈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效果和缺陷等信息, 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正。

3.灵活运用税务筹划方法。对于一个公司来说, 可选取的税务筹划方法有许多, 但是无论哪一种筹划方法其目的都是相同的, 纳税人以减轻税负为目的, 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 无论是节税还是避税, 都是为了取得最大的税后收益。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应确定好税务筹划整体思路, 选择合适的一种或者几种税务筹划方法进行操作。可通过合理地缩小公司的税基、整体适用较低税率、合理归属公司所得年度及采用延期纳税期限等方法来进行税务筹划。

4.树立税务筹划风险意识。首先, 在企业内部树立起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只有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认识到了防控此类风险的重要性, 才能全员参与, 从而有效实施防控措施。其次, 要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的管理, 加强税务部门、内控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税收筹划前、中、后的全过程不能脱离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协调, 征得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前, 让税务机关对提交的筹划方案进行合法与非法、偷税与节税的评价, 从而避开涉税风险, 便于税收筹划的完善和实施。最后, 要建立税务筹划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税务筹划带来的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 对关键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 构建预警体系, 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5.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在实践中, 税收筹划方案可能由于各种因素失败, 使企业利益受损, 特别当遭到执法部门处罚时, 纳税人不能消极对待, 必须采取积极的事前事后的补救措施, 比如, 通过补保险转嫁和合同转嫁等方式将税收筹划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承担, 从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保险转嫁是可以通过支付保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 从而把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风险降到最低, 将不确定损失转化为确定的费用。合同转嫁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相关方, 主要是指专门的税务筹划中介机关。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该机构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失败所带来的损失由税务筹划机构承担, 则代理机构即承担筹划风险法律责任, 也承担企业因风险而遭受的利益损失。

(二) 政府层面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研究 篇9

一、企业税务筹划及风险概述

(一) 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 (Tax Planning) 最早起源于1935年英国“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 随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就从没有停止过对税务筹划的研究和追求。W.B Meigs (1984) 指出:人们合理合法的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 缴纳尽可能低的税收, 使用的方法就是税务筹划。N.J Yasaswy (1987) 对税务筹划的定义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 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 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收益。但这些定义相对狭隘, 直到后期有效税务筹划理论、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提出, 税务筹划的内容才慢慢丰富起来。我国学者唐腾翔、唐向 (1994) 首次提出了税务筹划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张中秀 (2001) 认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尽可能减少税收负担的行为。朱洪仁 (2000) 、宋献中等 (2002) 、高金平 (2007) 都对税务筹划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盖地 (2003) 对税务筹划的定义:即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 遵循税收国际惯例, 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 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内容等, 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的谋划、对策与安排。笔者认为, 税务筹划的本质就是纳税人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现行税制 (国际惯例) 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减轻税负, 合理筹划和安排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

(二) 税务筹划风险

由于税务筹划经常在税法的空白或边缘操作, 因此, 税务筹划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很大的风险, 但许多企业对此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和防范措施, 甚至认识不到风险的存在。从实质上讲, 税务筹划风险就是纳税人在税务筹划和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发展和转型时, 必然需要大量现金投资, 在外部出现困境的情况下税务筹划就成了企业减少现金流出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 企业在税务筹划时务必要关注、防控由此所导致的风险, 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分析

(一) 企业税务筹划过度风险

企业为节约现金流出可能会出现筹划过度的现象。首先, 可能会出现“恶意”的税务筹划。如对收入的取得、费用的摊销进行“恶意”的推迟或者提前, 虚增研发费用等以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的, 但这样会给企业的财务报告带来风险, 形成财务舞弊, 一旦被揭露或者查处, 会导致法律责任甚至破产的风险。其次, 片面强调税收挡板的作用。如企业运用折旧和存货方法等税收挡板以减轻税负。前者中的加速折旧法可以使得企业在资产的使用前期多提折旧, 增加税前扣除从而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的目的。这一方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具体情形, 如果企业的某一部分或某项投资项目是属于税收优惠或免税的项目, 那么企业运用此方法就不能充分享受由此所带来的好处, 反而使得企业的激励措施失效。受近期世界范围内物价的普遍上涨, 企业会运用加权平均的存货计价方法增加经营成本从而减轻企业税负, 但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因此, 企业需要考虑更改存货计价方法的可能性、危机过后仍用该方法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等。最后, 企业涉税法律风险。有时企业为了减少税负, 节约现金流出, 可能会采取偷税、漏税等, 这在短期内企业可能会享受丰厚的利益, 但该违法行为时刻都有被征税机关查处的风险, 从而被重罚或者责令停业甚至没收营业执照。这一风险是企业经营最不应该出现的风险, 也是企业首先应控制的风险。

(二) 企业税务筹划目标风险

税务筹划目标:税负最小化、税后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企业把税务筹划的目标定为税负最小化, 则可能会造成税务决策的片面性。因为有时税务筹划的方案是针对特定的经营项目而进行的, 当同时存在若干个选择方案时, 若仅以税负最小化为标准, 则会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或者收入的减少从而使得企业的价值遭受损失。最重要的是此税务筹划目标并没有考虑各种筹划方案的风险, 而在新形势下, 企业经营首要考虑因素就应该是风险的控制, 按此标准选择的投资, 经营或筹资方案可能因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额外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因此, 税负最小化的税务筹划目标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果企业把税务筹划的目标定为税后利润最大化, 从税后利润的计算过程我们可知, 此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者不考虑收入和成本的缺陷, 但仍无法克服对风险不加考虑的缺陷。最重要的是利润最大化的税务筹划目标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和对现金流量的忽视, 有时企业为了追求近期的利润最大化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如企业在投资时会选择前期利润大的项目而放弃后期利润较多的长期的项目, 事实证明大多真正有价值的投资都是前期利润较少, 后期利润较多。此外, 利润的最大化并不等于企业具有很好的现金流, 有时企业会出现年终账面利润很多, 但却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才是真正符合企业长远和整体利益的目标。它不仅克服了上述目标的缺陷, 而且还兼顾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通过从整体考虑企业的利益取向,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因此, 企业税务筹划的总目标应该定位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 企业税务筹划方案风险

危机刚过各国调整宏观经济的税收政策和制度会频繁变化, 即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会发生改变。如今年人民银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各大银行也由去年的积极放贷变为紧缩银根。这时, 如果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 (特别是长期方案) 自身缺乏充足的灵活性, 当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再符合新政策和制度时, 原税务筹划方案就会带来风险。因为这些税务筹划方案就是针对政策的特殊性所进行的, 无论是这些政策发生了变化还是特定的经营活动发生了变化, 这都会导致方案的最终结果与预期存在偏差, 特别是海外经营项目, 他们不仅受经济因素和法律因素的影响, 还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受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范围更广, 此时, 若税务筹划方案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就会导致筹划失败的风险。

(四) 企业激进扩张的风险

国家为了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为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机遇。有的企业会盲目扩张, 带来许多税务筹划风险, 表现为:首先, 缺乏税务战略的风险。企业在扩张时对异地环境不了解, 目标地区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也不熟悉, 在制定扩张战略时无法制定比较匹配的税务筹划战略, 因此, 企业的扩张只能盲目的扩张, 项目的税务筹划也只是局部的筹划、盲目的筹划, 根本无法形成整体效益, 从而加大扩张失败的风险。其次, 异地法律、税收政策差异的风险。企业在异地扩张时, 目标地区的法律、税收政策和制度与本地区的法律、税收政策和制度会存在差异, 特别是目标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时, 一些额外的限制规定将会更多更繁杂, 若税收筹划人员不了解目标地区的法律、税收政策或理解错误或按照本地区的税收政策进行筹划, 就会导致筹划方案在目标地区无法实施从而导致各种损失, 甚至出现法律责任的风险。最后, 法律风险。由于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政策不同, 人员素质不同, 导致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对于避税的态度和稽核手段、严厉程度就会不同。有的地区税务机关认可企业合法的避税行为, 有的地区税务机关则不仅不认可此行为, 而且一旦发现查处, 即认定为偷税漏税给予重罚。因此, 在企业扩张前, 若税务筹划人员不了解目标地区税务机关的态度就根据本地区的惯例进行筹划, 就会加大税务筹划的风险。

(五) 企业税务筹划系统性风险

企业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 可能需要放弃部分业务, 新增部分业务或者对原有业务进行重组。此时, 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就需要从整体上对各个业务进行税务筹划, 以达到最优的效益。但若税务筹划人员没有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 而是就某个业务进行筹划, 这种局部最优的税务筹划就有可能在整体上并不是最优, 它有可能对其他业务产生不利影响或者从整体考虑存在更低税负的筹划方案。如果两种业务在同一税收优惠政策上存在冲突, 选择其中业务就有可能对另一种业务的税收负担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两种业务可以运用转移定价, 则单个业务的最优税收筹划就可能不是整体的最优。因此, 单个业务税务筹划可能会使企业丧失这种整体优势而遭受损失。

(六) 其他税务筹划风险

企业在新形势下还应关注的其他税务筹划风险主要包括:税收政策的误解误用风险和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不力风险。前者是指因税务筹划人员对税收政策、法律的误解误用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后者是指企业的会计人员对税务筹划方案执行不到位, 使得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

三、企业税务筹划风险防控对策

(一) 树立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在现代管理中良好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决定企业胜负的关键因素。对于税务筹划而言, 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具备税务筹划风险的意识。因此, 有效加强税务筹划风险防控的前提就是在企业内树立起税务筹划风险意识。企业的所有员工只有都认识到了防控此类风险的重要性, 才能全员参与, 从而有效实施防控措施。其次, 要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的管理。加强税务部门、内控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在税务筹划开始时需要风险管理部门相对精确的估计税务筹划风险的分布和发生的概率, 由税务部对各种经营方案的期望收益进行测算, 最终确定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 内控部门要加强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保证税务筹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最后, 要建立税务筹划风险预警机制。基于目前种类众多的税收政策, 复杂多变的环境, 许多风险因素的甄别已超出人们的能力范围, 此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设备建立起一个科学便捷的税务筹划风险预警系统。这样企业可以及时搜集各种政策和环境变动的最新数据, 自动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动对原方案的影响, 并对输出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判断是否报警。这样企业的财务部就能及时了解这些最新信息和影响, 并判断是否需要修改原有的税务筹划方案。

(二) 制定税务筹划战略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谋划, 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把税务筹划纳入企业战略使其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分战略, 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目标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 并使其服从于企业战略。这样我们在制定税务筹划战略时就会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 统筹各项业务, 从而避免了由于仅仅局限在某项业务而使整体受损的缺陷。为此,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大企业税务风险指引》中明确的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 要求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为使决策更加完善, 企业可以把税务筹划战略分为战略分析、战略实施和信息的反馈三个阶段。在战略分析阶段, 充分了解企业税务筹划的各种经营环境, 在各项业务设定时就充分考虑各种方案的收益和风险大小, 从而选择能使企业价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在战略实施阶段, 应加强筹划方案实施过程的监控, 保证其顺利实施。最后是信息反馈, 信息的及时反馈能帮助税收筹划者了解方案的执行效果和缺陷, 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正从而达到防控风险的目的。

(三) 正确树立税务筹划目标

企业税务筹划的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企业税务筹划的总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目标应包括纳税成本最小化、考虑资本的时间价值和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首先, 企业的纳税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纳税的直接成本, 易于用货币计量, 如税负额、咨询费、筹划费等。而隐形成本是指纳税的间接成本, 它是一种机会成本, 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 如隐性税收、由节税导致的企业融资能力下降等。但企业纳税成本最小化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有时为了企业的长期利益可以在短期内牺牲一定额度的纳税成本。其次, 企业在税务筹划时应尽量将纳税的时间后移, 因为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 以后的一元价值是小于现在一元价值的, 时间越长其差额就越大, 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现在的投资无偿融资, 以帮助企业顺利度过危机时段。最后, 从契约角度上讲, 企业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一个集合, 企业在税务筹划时若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可以实现纳税共赢, 从而为企业的各项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形象,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帮助企业顺利发展和转型。

(四) 增加税务筹划灵活性

税务筹划的灵活性就是税务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能跟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增加税务筹划的灵活性首先应做到企业的税务筹划应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企业的税务筹划者只有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范围内顺势而为, 才能最大化的获得税务筹划的效益。在此基础上, 税务部门主管还需熟练掌握所在企业相关的重大财经政策, 特别是税收政策, 提高重大决策的时效性。其次, 要在税务筹划阶段增加备选方案, 并在备选方案中设立各种预案, 提前考虑当某些因素变化时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但这些工作不宜多, 多则会引起成本的过度增加, 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样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环境 (内部和外部) 发生变化时, 企业就可以启动备选方案, 或在原方案中对某些细节进行修订, 从而企业就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税务筹划方案, 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最大程度的降低在此阶段所导致的企业经济利益的浪费。

(五) 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素质

企业的税务筹划风险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 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是有效防范和降低税务筹划风险的基础。这些人员包括税务筹划人员、执行人员和企业的管理人员。税务筹划人员应熟练知晓各种财经法规、税收政策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准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能力。执行人员要准确理解筹划方案的意图,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企业应加强这些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道德水平, 风险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并且还要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绩进行定期考核, 奖惩分明, 以激励他们不断的更新和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更好的设计、执行税务筹划方案, 避免因个人素质的原因导致税务筹划风险和企业经济损失。

(六) 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由于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和无偿性) 和税务征管部门与企业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平等, 导致了企业税务筹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征管部门是否认可。特别是海外经营业务, 可能还会遭受不平等的待遇等。如果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最终没有被税务机关认可, 企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 企业要经常与当地税务部门进行沟通, 了解税务部门的征管特点和相关政策的变化, 在税务筹划方案中考虑当地税务机关的因素, 这样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就易于成功, 实现其预期的效果。

四、结论

税务筹划在帮助企业度过危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既包括微观操作, 又包括宏观筹划, 但更重要的是后者。世界各大企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把企业的税务筹划作为企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看待, 将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结合目前我国对此重视不够的局面, 结合税务政策的变化, 加强税务筹划在战略上的研究将是企业今后在税务筹划方面重点研究和发展的对象。

参考文献

[1]腾翔、唐向:《税收筹划》,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2]张中秀:《公司避税节税转嫁筹划》,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版。

[3]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盖地:《风险税务筹划方案的衡量与选择》,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9期。

[5]贾圣武:《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控制研究》, 《财会通讯》2010年第5期。

[6]W.B.Meigs, Accounting.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 1984.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研究 篇10

一、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分类

从风险的来源上看, 企业税务筹划时面临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具体如下:

(一) 外部风险

企业税务筹划面临的外部风险如下:

(1)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

企业的涉税事宜与国家的税收政策及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而言, 政府想促进经济增长, 就会施行积极的财税政策, 此时, 企业的税赋也就相对较轻或稳定;反之, 当政府想抑制某产业的发展就会利用税收杠杆调整税收法律政策, 而此时企业的税赋可能加重或不稳定。这就给企业的税务筹划带来非常大的的不确定性, 导致税务筹划的风险变大。另外, 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会运用税收杠杆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 针对不同地区、产品及行业实行的税收政策有差别。由此可知, 政府的法律、税收政策总是具有时效性, 这种纳税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给税收筹划人员进行税务筹划, 尤其是中长期筹划带来很大的涉税风险。

(2) 税收法律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快速

发展, 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将得到及时地修订、补充和完善, 新法规适时出台, 旧政策因此废止。税务筹划者就是利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 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若这一过程中税收法律政策发生变化, 就可能会使原税收法律政策设计下合法或合理的筹划方案变成不合法或不合理的筹划方案, 从而导致涉税风险的发生。由此带来的风险, 称之为税收法律政策风险。

(3) 税务行政执法力度导致的风险。

税务筹划是符合立法者的意图, 是合法的, 但这需要税务机关的确认。在确认时, 由于对税务筹划的行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导致税务筹划失败的风险。

(二) 内部风险

企业在税务筹划中面临的内部风险如下:

(1) 企业纳税意识风险。

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兴起晚、发展缓慢, 所以纳税人的税务筹划的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这种由企业的纳税意识所导致的涉税风险, 严重阻碍了税务筹划在我国的发展。要想成功达到税务筹划的目的, 要求相关人员对财务、税收等经济知识融会贯通。而且, 在现实中, 企业选择及如何实施税务筹划方案, 完全取决于筹划人员的主观判断。

(2) 筹划人员职业道德风险。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要求筹划人员做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如伪造、隐匿记账凭证等;在账簿上多列开支, 甚至不列、少列收入等, 所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3) 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变化带来的风险。

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于管理、市场与技术等因素变化所引起的风险。税务筹划是一种预先谋划行为, 方案主要建立在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合理预期之上, 若预计基础发生变化, 势必会影响到税务筹划方案。而方案一旦已经付诸实施就会依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产生“锁定效应”。实践证明, 由于企业预计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涉税风险是非常大的, 甚至还会导致税务筹划的失败。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策略

在选定税务筹划方案之前, 企业应先通盘考虑各种风险因素, 找到风险的起因, 从源头抑制风险, 进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一) 规避企业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税务筹划风险的策略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以及经济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世界各国的税收法律也越来越复杂,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 加之国家税收政策和税务筹划的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这就要求企业在保持适当灵活性的基础之上, 来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经营情况, 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 准确把握有关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与更新税务筹划方案, 采取措施分散风险, 趋利避害, 保证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

(二) 规避企业税收法律政策变化导致税务筹划风险的策略

企业税务筹划人员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之所以会产生企业税收法律政策的选择风险,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税务筹划人员对我国的税收法律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变化掌握得不够熟练。我国企业在实践中经常利用税率、税基、税额和转嫁税负四种方法进行税务筹划。但无论选择什么方法, 都与国家的税法、会计法密切相关, 可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税务筹划的基石, 并决定了税务筹划的成败。因此, 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对相关的税法、会计法做到融会贯通, 方可避免纳税风险的发生。

下面从税率与可扣除项目来研究其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规避风险的技巧。

(1) 在企业成立时, 可从身份的认定上进行税务筹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 很大程度上和企业成立之初的各种筹划有关。因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影响企业的整体税收和获利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 企业组织形式有公司企业、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在集团公司内部有总分公司以及母子公司之分。所以企业选择的成立形式不一样, 税负也是不一样的。我国对公司的营业利润要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后利润若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 投资者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只征收个人所得税。

案例:深圳市某甲要成立公司, 年利润预计达到150万元, 选择哪种方式可使企业税负最轻?

方案一:设置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所得税=150×35%-0.675=51.83万元

税后收益=150-51.83=98.17万

方案二:设置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所得税=150×25%=37.5万

投资者个人所得税= (150-37.5) ×20%=22.5万

税后净收益=150-37.5-22.5=90万元

经过比较, 应选择方案一, 甲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筹划, 既符合规定, 也达到了一定的节税效果。一般而言, 规模小的企业, 采用合伙企业合适一些;规模大的企业选择股份有限公司较为有利。另外, 集团公司在成立下属企业时就可进行税务筹划, 因为新税法实行法人税制后, 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总、分机构汇总交纳税款。根据这项规定, 若下属公司成立后较长时间无法盈利就可考虑设置分公司较好一些, 一方面可利用总公司扩张成本冲减总公司的利润, 从而减轻总公司税负;另一方面, 当总公司或下属单位有亏损时, 通过合并申报, 使总分公司之间的盈亏互抵, 从而减小税基, 少缴税款。反之, 就可考虑成立子公司。

(2) 从税率的选择上进行税务筹划。税率是指税款征收的比例或额度, 一般来说, 纳税人可通过税率看出一个国家的征税力度和企业的税负情况。新税法规定, 除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为15%, 小型微利企业、非居民企业为20%外, 其他企业均为25%。根据此规定, 企业所得税筹划的重点应放到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行业上来, 以节约税收开支, 提高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另外, 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也发生了变化, 由过去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一个指标变为应纳税所得额、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三个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认定标准为:“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因此, 小型微利企业在税务筹划时, 需认真规划企业的人数与规模, 当规模很大时, 可分立为两个独立的企业;同时也须关注年应税所得额的大小, 当企业应税所得额接近临界点时, 可采用加大成本费用的扣除或推迟收入实现等办法, 以选择低的税率, 减轻企业税负。

(3) 从税前的扣除标准上进行税务筹划。具体如下:

一是在业务招待费、宣传费以及广告费扣除限额上进行税务筹划。新税法规定, 企业招待费的扣除标准为:按发生额的60%,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可以扣除, 且超出部分不得在以后年度结转;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15%准予扣除, 超出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 税务筹划师在进行筹划时, 可适当关注业务这三种费用的列支比例。

方案一:业务招待费和宣传费在实践中有时可相互代替。例如外购礼品若用于赠送按规定应以业务招待费处理, 但礼品中印有企业有关标记, 对企业的产品有宣传的, 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另外, 企业因产品展览和交易等所发生的住宿费、餐饮等也可以业务招待费对待。所以, 当业务招待费有可能超过规定限额时, 可考虑用业务宣传费替代。

方案二:要注意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发生比例, 及时进行控制和调整。在实际操作时, 当企业某一种费用接近规定的扣除标准时, 要及时进行控制与调整, 以降低企业税负;同时, 我国新税法明确规定了赞助费不得在税前扣除, 所以, 企业也应注意广告费与赞助费的区别。

二是从职工计税工资、福利费以及教育经费等方面进行税务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由限额扣除变为全额扣除。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2.5%、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允许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这说明职工教育经费可在税前全额扣除。这样, 企业可通过扩大税前扣除标准的思想来进行税务筹划。

方案一:持有单位内部职工股的企业, 可把职工发放的股利改成年终奖金或绩效工资的形式发放;

方案二:增加单位职工的培训与再教育机会, 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

方案三:将董事、股东等兼任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报酬计入工资;

方案四:尽量提高职工工资, 超支福利通过工资形式发放。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可考虑上述几个方案的灵活灵用。但需注意的是, 若职工工资超过国家规定的计税标准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所以在增加工资时须权衡利弊, 有时也可通过提高职工退休金、给职工购买年金或提高住房公积金等方案来代替。不过, 企业在加大税前扣除工资标准时, 一定要参照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 不能超过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 做到真实合理。否则, 会被审计时予以纳税调整。

三是在企业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扣除方面进行税务筹划。新税法规定, 企业根据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保、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 准予在税前扣除, 但若改变用途的除外。所以,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可考虑利用此项规定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若企业预计当年利润比较可观, 为加大当年可扣除金额, 则可以考虑提取一些环保、生态恢复方面的资金。在以后年度出现亏损时, 改变其用途, 这样既可以使企业的利润保持稳定,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四是从企业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上来进行税务筹划。通过符合税法要求的捐赠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税负。新税法规定, 企业在年利润总额12%以内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企业在进行捐赠时, 一定要注意通过特定的机构进行捐赠, 且要用于公益性目的;若当年的捐赠达到了规定的限额, 可考虑分两次或在下一个纳税年度进行捐赠。

此外,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可从存货的计价方法、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方法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上进行税务筹划。

(三) 规避企业纳税意识导致税务筹划风险的策略

企业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涉税风险的管理, 这不但要在制度上体现, 最主要的是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也要体现出来。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以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高管在进行税务筹划决策时, 应摈弃靠经验或“拍脑门”等主观决策, 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所以, 必须将风险规避的意识贯穿于企业理财工作的始终。

(四) 规避企业税务筹划人员职业道德引起的税务筹划风险的策略

企业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时, 很大程度上需要靠筹划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意味着筹划者的职业道德对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要加强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教育, 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识别风险的能力, 从而为规避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奠定优良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城市桥梁安全不容忽视论文下一篇:学科整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