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轨迹(精选12篇)
创新的轨迹 篇1
在我国货币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货币天然是金银”观点颇具代表性, 作为经典的货币观, 长期为学界所推崇。笔者认为, “货币天然是金银”或黄金是“金钱的唯一代言人” (寇玉琪, 2013) 的理论观点确有一定道理, 但结合史实与逻辑分析, 将货币的天然形态与具体的金银历史性固定起来, 值得反思和商榷。现实而言, 鉴于仅仅“金银”二字尚不足以充分体现出货币本身“天然”具备的社会公信力或是价值性归属, 在当代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货币历史演变轨迹, 吸取有关货币思想的合理内核, 对传统货币认识加以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 以更好适应历史变化与正确反映客观事实。
根据经典货币理论, 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重金属身上, 代表了一定价值的货币就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特征之一或全部, 即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色泽美丽, 不锈不烂, 易于保存;易于分割;易于保持价值稳定;产量供给充足。中国历史上以金属为币材者有铜、铁、铅、金、银等。尤其是黄金, 因其“天然货币”材料之故, 充当货币最合适。马克思多次提到他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作为货币商品的黄金。在马克思的时代, 国内流通手段由贵金属货币、金属辅币与纸币共同承担, 他对货币的理解建立在金属货币制度的基础上, 认为货币自身应该是商品, 从所处的当时社会背景及其对欧洲国家货币发展轨迹的理性思考, 进而得出金银是具备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理想载体, 符合唯物论的“存在决定意识”。又如,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 (2011) 认为:“黄金、白银与汽车、房子、粮食、石油、电器等等均为实体财富, 它们中间谁最能代表财富呢?我看还是金银。它们永不腐烂、质地均匀、随意切割、方便储藏, 正是这些特性使其在2000多种曾经的通货中脱颖而出, 成为全人类公认的最佳的财富代表。”故“货币天然是金银”之说古来有之。但笔者认为, 货币这些特征适用于金属货币或实物货币时期, 已非现代信用经济下充当货币的必备条件。
对经典著作的理解要与时俱进, 超越时代与认识的局限, 走出金银的货币历史迷思, 创造性地发展理论而非固步自封或罔顾事实。概言之, 从商品市场实务层面上看, 如今持币投资金银, 无论出于投资、投机, 还是逃避风险, 实质上无异于一般性持币购物, 用以转手牟利或者储物保值, 金银作为货币的历史使命已然完结;从货币史研究层面看, 纵观中外货币史发展, 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有序或乱象可归结于物质基础、信用基础及法制基础等多方面原因, 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心理认同和法律有效保障等“天然”核心要件的综合作用。由纸币等信用货币取代金银等商品货币是商品生产社会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能否表现其自身社会价值, 关键不在于币材本身有无价值 (尤其是信用基础上创造的信用货币均不具有价值) , 而在于作为社会财富价值的象征性存在, 货币能否获得社会认可的公信力。主观上纠结于货币实体的商品属性或执迷于币材的“真材实料”, 其症结在于未能厘清与切实把握货币发展轨迹及其客观规律性, 未能理解古今货币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根本变化, 未能前瞻性地洞察货币发挥职能作用业已脱离金银等金属货币时期用以大量现金支付的传统形式。
现今货币是从历史货币发展而来, 至于何谓真正的货币及其起源则有不同见地。
从中国当代传统货币思想看, 著名历史学家吴荣曾 (2003) 认为:真正的货币必须是金属铸造;要有一定成色;要有固定的形态;要有固定面额且有大有小。中国春秋末到战国时期出现的大量刀布符合这些要素, 而且关键是有政府铸造的标志。笔者认为, 该“金属铸币论”观点一方面执着于马克思经典论述有关货币本身价值内核的不可或缺, 另一方面将“货币天然是金银”及商品货币思想糅合后有所扬弃, 对“货币之谜”面纱的揭示有所助益, 但由此仍无法认同当今“钞”和“票”等本身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 故这种无异于“货币天然是金属货币”的观点对于诸多货币现象的现实解释乏力。
从中国货币史研究看, 袁远福 (2005) 、姚遂 (2007) 等金融史专家认为:早在夏商时期, 天然海贝充作货币, 一直沿用到西周。商代后期, 出现了铜仿贝即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这表明贝在当时已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执行货币职能。而云南贝币流通一直持续到清代道光年间。另外, 汉字结构上也有证据可寻, 如与价值有关的字有:货、财、贱、费、资、贾、货、贵、贱等;与财货有关的字有:贮、宝、赏、赐、财、资、买、责等。这些正好反映出在很早年代贝即货币的历史事实。而该“天然贝币论”的出发点肇始于“货币的特点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有助于对古代原始货币和现代信用货币的本质理解, 明了当代市场经济下信用货币变化的历史渊源。
从中外货币与金银关系演变轨迹看, 可分三方面阐明货币“霸主”的转变。
首先在金银用途及货币作用方面, 早在殷商及西周时期, 黄金最初只是珍贵的装饰品, 《诗·大雅·域朴》有“追琢其章, 金玉其相”的记载。用黄金做货币主要始于战国时期, 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巨额的支付手段。在博物馆常见的开元通宝和五铢就有金铸币, 还有仿制的大观通宝等银铸币, 但均属纪念币性质, 并非流通货币。而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下, 即使有人投资于金银, 只能算作贵金属商品投资, 不具货币作用。
其次在金银的货币制度或其金融属性方面, 即便古代中国黄金一度法定为上等货币, 亦非初始天成。据史籍记载, “先王……以珠玉为上币, 以黄金为中币, 以刀布为下布” (《管子·国蓄篇》) ;“及至秦……黄金以镒名, 为上币” (《史记·平准书》) 。纵观当今金银地位, 尽管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基于历史习惯和资产储备原因, 将“货币性黄金”视为一国国际储备资产组成部分, 且有些专家认为金银仍具有“金融属性”, 甚至认定“实体财富中最能代表财富的是金银”, 但事实上, “黄金非货币化”的国际协议早有定论, 金银贵金属只是一种实体财富资源, 在国际市场归于普通商品。如美国经济学家本·伯南克 (Ben Shalom Bernanke) 认为,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 但不是货币, 中央银行持有这种资产是一个长久以来的传统。而今所谓“金融属性”之所以看似“一息尚存”, 源自金银作为“稀缺性”商品的价值存在, 且相对“高贵”, 同时具体依附于黄金市场上与信用货币的“等价”交换, 易手较为便捷。若依此看法, 稀缺性、高价值、不乏市场交易的其他商品资源亦可类似推定, 不“独秀”于金银。历史上, 金银曾作为货币的价值标准、交易媒介、支付工具和国际货币等职能作用, 在现实中已然不复存在, 金银的“金融属性”只是金银商品借助于信用货币交换得以间接呈现, 并非直接出自货币的本能实现。故金银既未天然居于货币舞台的“上位”, 其货币的法律定位及金融属性亦未始终天然“不渝”。
最后在货币形态与商品经济关系方面, 货币产生于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货币形式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商品经济条件下会有不同货币出现, 货币必须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例如, 不同于欧洲最早的金属货币是金币,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 根本不可能始终只由金银等商品货币“固定地”充当货币。况且, 当代金银的供给与分布也远远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实践表明, 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与金属货币脱钩, 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又如, 人民币作为新中国法定货币, 自诞生起便表明与金银不挂钩, 人民币实际价值与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代表的名义价值及与其在不同商品市场中所呈现的交换价值相分离, 完全脱离了商品属性, 天然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信用货币。
结合史料文献和归纳分析, 笔者认为,
相应地, 货币属性的一般演变过程如下。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载体有形、有价值) →社会属性 (载体有形、无价值) →社会属性 (载体有形/无形、无价值) 。
由上述有关中外货币历史演变轨迹及其规律性的深层次创新思考可以得出以下三方面的结论。
一是支撑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行无阻并持续扩展的基础, 虽然从表面看, 先是有形的足值载体, 后是无形的信用承担, 但信用的背后, 实质上依托的始终是体现一国经济实力的社会总财富及其稳步增长, 由此成为如今信用货币 (狭义) 、电子货币得以立足 (指现代货币为社会公众接受和使用) 的价值基石。
二是就信用货币而言, “纸币是价值的符号”较为符合货币历史演变轨迹及规律性认识。陈友芳博士 (2010) 认为, 现代生活中, 纸币具有货币的一切职能。对于纸币有无价值的困惑问题, 这取决于“价值”如何来定义。若将价值定义为购买力, 就会视纸币具有价值;若将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则纸币无价值。笔者认为, 应从货币历史发展及多维价值视角出发———纸币不具有内在价值 (或曰可忽略不计其本身价值) , 但被国家强力赋予了外在价值 (社会属性) 。相较之下, 经典著述有关“纸币是金的符号”抑或“纸币是货币的符号”之说囿于一定历史阶段所限, 已与当今状况脱节。
三是在社会商品流通与货币交换的经济活动中, 货币价值是货币信用及货币交换价值的基础。故只有遵循价值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 与社会财富相对应的货币供给数量保持大体适宜, 货币价值、货币信誉才能根本上得以保障, 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有益于货币的交换价值及社会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进入20世纪后, 金银逐步退出货币舞台, 信用货币成为了各国主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当今呈现出更具电子性、无形性特点及网络化、自动化常态。在当今经济生活中, 观察与衡量货币价值变化应秉持多维视角而非单一视角, 即其主要赖于货币购买力 (物价指数的倒数) 、汇率、利率及市场金价等经济指标变化状况。目前“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时有论争, 但缺失了实质意义。如李翀教授 (2013) 指出, 黄金早在约2600年前就充当了国内货币。当国际经济活动变得较广泛时, 黄金又由于其国内货币的地位而成为国际货币。20世纪30年代, 黄金失去了作为国内货币的功能, 但它仍然作为国际货币存在。20世纪70年代, 黄金最终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而演变为一种近似货币。在可预期的未来, 黄金不可能恢复货币地位而仍将以近似货币的形式存在。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Krugman) 直言:为什么要用这种不是特别有用的金属作为价值的“黄金标准”?经济问题的处理需要用人类的智慧去解决, 不需要诉诸一世纪前可能合理的手段去应付。
综上所述, 结合货币历史与逻辑分析而论, “货币天然是金银”及后续拓展的“货币天然是金属货币”等学术观点有着历史局限性与逻辑矛盾性。笔者认为, “货币天然是社会公信的价值代表”当是货币本性的高度概括与集中表现, 此表述透视了货币的本质———特定社会历史中人的社会关系, 既符合逻辑分析, 同时也符合历史与现状。
摘要:由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相关货币观点剖析了货币的本质和根源, 并揭示出货币自身矛盾运动规律及一系列后果, 但以发展的眼光看, 如今很有必要与时俱进。文章紧密结合现实世界的变化发展和客观状况, 通过梳理货币发展历史相关资料, 尝试采取科学性论证说明与中外货币历史演变轨迹创新思考, 进而探索有关货币形态、货币属性等若干货币基础理论问题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货币,金银,货币历史,规律,创新
参考文献
[1]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2]《北大讲座》编委会.北大讲座第三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袁远福.中国金融简史 (第二版)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4]姚遂.中国金融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1.
[6]证券时报网.宋鸿兵:实体财富中最能代表财富的是金银[EB/OL].http://kuaixun.stcn.com/2011/1129/4088494.shtml, 2011-11-29.
[7]凤凰网.新闻背景:美元与金本位的兴废之路[EB/OL].http://finance.ifeng.com/gold/jskxqb/20120905/6990600.shtml, 2012-09-05.
[8]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1) .
创新的轨迹 篇2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张像那样的照片。那时,我对爱情的第一印象是,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满头银发。一位同样年迈的祖母推着他从我身边走过。祖母推得很慢,每一步都很重。然而,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这样一个舒适的微笑,这是我见过的最幸福的微笑。淡淡的微笑瞬间温暖了我的心。老妇人继续推着老人往前走,夕阳的余辉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奶奶沉重而执着的步伐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成为一条深深的轨迹,漫长而温柔,让我的心柔软。我印象中的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代名词。我总觉得我父亲不爱我。当我学自行车的时候,当我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在地,当我妈妈想跑过去扶我起来的时候,我爸爸总是冷冷地说:让她站起来。他转身离开,我只能擦干眼泪,独自站起来。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站起来。
我父亲从未对此有过多的感受。我几乎可以肯定他不爱我。直到有一次,当我再次摔倒在地,不小心抬起眼睛时,我突然发现父亲站在附近的街角,静静地盯着我。那一刻,我惊讶地感觉到父亲的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怜悯和不甘,但很快他就转身离开了。我几乎怀疑这只是我眼中的一闪而过。一次又一次摔倒后,我终于能够独立骑车了。当我驾驶技术还不成熟,骑得有点歪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眼中的欣慰。我突然意识到父亲爱我,并希望他的孩子能够独立面对挫折。旅程的第一段是弯曲的,是我父亲最喜爱的路线。是什么让他们相互依赖并在一起?是什么让他把爱藏在心里,冷漠地面对对方?是什么让他们舒适地微笑,彼此温暖?是什么让他隐藏了他的爱,并残酷地对待别人?爱。它让我明白,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东西,只有一点点能撼动地球。它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它可以超越时间,超越空,在无边的河流中凝固成永恒,成为一条永远无法抹去的轨迹。哪里有爱,四季就像春天。
一个政权的轨迹 篇3
谁都不能否认,一个政权对其国家的社会历史的进程会起重大的作用。伊拉克被一步步拖入战争,与萨达姆政权多次错误判断形势,战略政策严重失误有直接关系。
无谓战争两败俱伤
萨达姆1979年执政后,踌躇满志,野心勃勃,不久后就发动了对伊朗的全面战争。诚然,伊拉克与伊朗有着很深的民族矛盾和边境领土争端,但这并非问题的症结。一方面民族矛盾由来已久;另一方面,关于阿拉伯河界领土争端并不严重,双方在1975年3月6日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虽未落实,但仍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是萨达姆以为霍梅尼上台伊始,政局不稳,特别是伊朗军队经过大清洗,已无战斗力,而自己则可以成为现代“新巴比伦帝国国王尼布甲尼撒”,成为阿拉伯民族“英雄”。但萨达姆低估了伊朗人的力量,不但未能速战速胜,反而演变成一场持续八年的消耗战。据估计,两国死约100万人、伤约170万人,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17倍,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恢复建设需10年以上时间,投入上千亿美元。
兄弟相残引狼入室
两伊战争创伤尚未愈合,萨达姆于1990年8月2日出兵吞并阿拉伯兄弟国家科威特。萨达姆满以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忙于苏联东欧问题,无暇顾及中东事务,甚至误以为美国已默许其侵科行动。萨达姆误判了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结果遭到惨败。由入侵科威特引发的海湾战争,对伊拉克人民和地区形势的影响是极其严重、消极的,使得既有石油又有水资源富有的伊拉克人民陷入了人道主义灾难。长期制裁使伊拉克经济濒临崩溃,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伊拉克一代人、甚至两代人被毁。战后,伊拉克人均收入由战前的3000多美元锐减到500美元以下,伊拉克货币由1第纳尔兑换3美元贬值为2000多第纳尔兑换1美元。伊拉克百业凋敝民不聊生,160多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大多数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由于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是兄弟相残,结果造成阿拉伯国家阵营分裂,极大地伤害了阿拉伯民族的自尊和情感。一些国家不得不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的行动。战争的另一个负面结果是引狼入室。美国趁机扩大其在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使海湾国家对美国安全依靠日深,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主导中东事务的战略地位。
核查紧箍咒越收越紧萨达姆穷于应付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必须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彻底销毁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执行核查、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任务。这一决议意味着,伊拉克从头到脚将要长期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它的最高机密国防军事发展和现状,已无秘密可言。伊拉克要想解除制裁就必须与联合国合作。4月18日,伊拉克正式宣布接受安理会决议。从此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人们称作“猫捉老鼠”的核查“游戏”。后来表明,持续不断的核查,如同一根长期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抽紧绳索的不是联合国,而是美国。萨达姆苦心经营的军力被一点点削弱。
1991年5月至1995年4月,第一阶段武器核查进展顺利,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派出了110多个核小组,伊拉克一方总体上采取容忍和合作态度。1995年4月特委会主席埃克乌斯在向安理会的报告中称:导弹、核生化武器方面的核查和销毁工作已基本结束,伊拉克已失去制造和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
然而,至1995年8月,核查形势发生了逆转。萨达姆女婿、原主管武器发展计划的军工部长侯赛因·卡米勒叛逃约旦。据卡米勒口供,伊拉克在某农场里藏有一大批有关武器发展的重要文件资料。据此,特委会于1996年4月向安理会提交报告称:伊拉克对其导弹、生化武器及相关能力的申报存在严重不足,清查和处理伊拉克违禁武器的工作还远未完成。接着,特委会要求伊拉克交出全部有关文件,对涉及导弹、核生化武器及相关设施的历史和现状进行重新申报。随后,特委会加大了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力度,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先后派出160个多个核查和监督小组,核查地点覆盖了伊拉克全国各区域,包括军事驻地、政府机关、军工企业、民用工厂、科研机构及院校等部门。
由于核查涉及一些重要设施和总统用地等敏感地点,伊拉克当局与特委会曾多次发生争执和冲突,检查工作几次陷入僵局。1996年6月12日,伊拉克与特委会就敏感地点的核查模式达成一个《联合行动纲领》,然而各自的理解不同,伊拉克拒绝特委会进入有关地点。从1997年3月起特委会进一步加大了对敏感地点的核查范围和频率,遭伊方拒绝、阻拦。10月23日,安理会通过1134号决议,敦促伊拉克允许特委会立即无条件、无限制地核查任何可疑地点,否则将实行新的制裁措施。伊拉克断然拒绝,指责特委会已成为美国的工具。10月29日,伊拉克当局限期美国核查人员离境,不准特委会继续使用美国U—2飞机在伊上空执行侦察任务。特委会中断核查工作。随后,美国在海湾加强军事部署,并于1998年1月展开了代号为“沙漠惊雷”的军事行动。虽然核查工作又于1998年11月下旬得以恢复,但在12月16日至19日,美英绕开安理会,又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大规模空袭行动。此后,核查问题陷入僵局。
2002年底,美国在阿富汗战事告一段落后,将矛头指向伊拉克。联合国安理会将核查问题再次提到议事日程。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441号决议,规定核查人员绝对有权检查任何可疑的地方,包括萨达姆的行宫。11月27日核查正式开始,伊方全力配合,提供了大量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采取实质性措施销毁“萨穆德”—2型导弹。今年3月1日至11日伊拉克已销毁了55枚该型导弹(伊共生产该型导弹120余枚,其中已部署了73枚)和25个弹头。尽管如此,美英不顾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延长核查时间的要求,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
内部矛盾激化萨处理失当
在美伊长达13年的遏制、反遏制的角逐中,不能不谈及美国在伊拉克划定的南北“禁飞区”的由来。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族人举行反政府活动,萨达姆政府进行残酷镇压。1991年3月21日,伊拉克军警向库尔德示威者喷洒硫酸,并威胁使用化学武器平息“暴乱”,造成百万库尔德难民大逃亡的惨剧。同年4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8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政府立即停止对库尔德人的镇压。美国遂以保护库尔德难民为由,在伊拉克北部建立安全区,规定伊拉克政府必须停止在该地区一切活动并撤出军队。4月21日,美、英、法等多国部队进驻、占领了库尔德族人居住的约1万平方公里的伊北部三省。同年7月,美国等多国部队撤离,但又规定伊拉克北纬36度以北为“禁飞区”,禁止伊任何固定翼飞机进入。从此,伊拉克军队再未能返回,失去了对伊北部三省的控制。
在伊拉克南部,美国也如法炮制。1992年8月26日,美国以保护伊拉克南部什叶派免遭政府军围剿为由,宣布在北纬32度以南为“禁飞区”。1996年9月,美国加大遏制力度,将南部“禁飞区”扩大至北纬33度以南。10多年来,美英共出动战机20余万架次在伊南北“禁飞区”巡逻、轰炸,伊拉克一直处在美英军事监控和威慑之下。
创新的轨迹 篇4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看似徒劳的经历, 都有可能成为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纵观古今中外名垂青史之人, 他们的经历和头上的光环大多成正比, 经历越坎坷复杂, 头上的光环就越耀眼, 张大千就是这样的一位成功者。他成长于一户日见衰落的书香门第, 祖上做过县令。张大千的绘画成就是从师古人开始的, 在这期间, 他经历了很多, 从四五岁到十二岁这一阶段, 张大千主要是在母亲和姐姐这两位启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绘画, 看她们彩描花鸟虫鱼, 在绘画上精进不少。除了绘画, 四五岁时, 张大千便在母亲的教导下读完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文学启蒙读物, 其间尤其对《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古典小说里的英雄绣像十分着迷。年纪稍长一点, 便随他在私塾教学的四哥学习中华文化, 同时在书法上也颇有进益, 并在学业之余随其兄外出游览山水名胜, 无形之中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样的经历, 便是他日后走遍锦绣中华、寻险览胜的原因。13岁之后, 张大千进入内江教会小学接受国文、算数、地理、英语等课程的正规教育, 课余仍把时间花在绘画爱好上。此时, 他已不满足于简单地使用工笔画花鸟画, 开始努力学习写意画。到了16岁时, 他赴重庆曾家岩的求精中学就读, 在暑期返乡探亲途中被土匪掳去当了“百日师爷”, 其间有幸结识了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进士, 在与这位老人的探讨中真正系统学习了诗词的规则与技巧, 为他日后行诗赋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百日师爷”这场历险, 19岁的张大千被张家送往日本学习染织。虽然染织与绘画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 但两者对美的追求却是相同的, 在学习染织的原理和各种工艺流程中, 张大千领悟到了科学、严谨、认真的重要性, 同时对色彩、构图和装饰效果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些对他日后绘画技巧的形成与完善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22岁时, 张大千结束了留学生涯回上海拜名士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习诗词与书法。其间由于现实的压力, 加之未婚妻的去世, 苦闷彷徨的张大千将视线转向了他一直感兴趣的佛学, 决定要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一探人生的究竟。“百日和尚”的寺院生活丰富了张大千的人生经历, 在他的艺术人生中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 从此以后, 他更加珍惜生活。在上海拜师学习的经历是张大千以古人为师的真正阶段, 不仅在老师的影响下提高了书法水平, 更从石涛、八大山人等古代大师的原作中汲取到了艺术的灵性, 成为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这一阶段看起来, 他富有艺术气息的家庭氛围的熏陶, 师古人、师先人以及一定的游历采风, 所有这些经历, 基本锻造出30岁青年张大千“清新俊逸”的绘画艺术面貌。
42岁时的敦煌之行对张大千的艺术创作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在莫高窟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 他率门人子侄, 不辞艰辛, 对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朝代的壁画代表作进行了临摹, 共临摹壁画276幅。这些临摹画是一批极其珍贵且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他的好些摹本已经超出了原作的艺术感染力。在敦煌对大壁画、大结构、大章法营造的研习, 也造就出了张大千日后绘制巨型画幅的雄心和魄力, 使他的绘画升华到了一个极高的境地。敦煌临画为张大千的艺术之旅平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华, 令他脱胎换骨, 画风蔚然一新, 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使他的人物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之后他所创作的人物画, 深得唐人意境, 敦厚浓艳, 丰硕健美, 线条的写实造型能力独具特色, 极富感染力, 同时开创了古装人物画面向现实、表现时代的绘画新风貌。在敦煌的三年面壁, 身在其中的筋骨劳累、心智磨砺, 这种经历是未曾身临其境的人难以体会的。除了面壁敦煌,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想的教导下, 张大千还游遍名山大川。在50岁之前, 他三上黄山, 在华山、泰山、青城山、峨眉山、桂林、莫干、天目、剑阁、罗浮、长江三峡乃至朝鲜的金刚山等地都留下了游历的足迹。张大千在《画说》中曾讲道:古人有所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 要从实地观察得来, 并不仅仅只单靠书本, 两者是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 熟于心中, 胸中有了丘壑, 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得多才有所收获。不但山水如此, 其他花卉、人物、禽兽也都一样。张大千在长年的奔走游历中积累了丰厚的绘画题材, 他心中酝酿着无数的山水美景, 每画出一幅都令世人为之惊叹不已。在这一阶段中, 深入地研习民族绘画精髓, 大量的游历感悟, 加上不断地实践与思索, 这些经历慢慢形成了50岁张大千“瑰丽雄奇”的绘画艺术格局。
51岁那年, 张大千应印度大吉岭大学的邀请, 离开故乡赴印度讲学, 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的国外生活。他先后去过阿根廷、巴西、法国、意大利、英国、联邦德国、瑞士、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在印度的新德里, 他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张大千画展”, 并参观考察石窟, 游览圣地, 旅居大吉岭。后迁回香港办画展。不久, 举家迁南美, 先是定居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后转至巴西, 在圣保罗市郊修建“八德园”, 居十数载。他在全球许多大城市举办了画展, 获得了不少荣誉, 1958年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第一大画家”, 并授予金质奖章。张大千并不就此满足, 经过几年的酝酿, 他在画法上逐渐吸取西方绘画技巧, 独辟蹊径, 创作出泼彩画法, 与传统泼墨法浑然一体。张大千这次人生中最重大的突破其实源自在“八德园”中养病时。在一阵大雨后, 他见园中树木淋漓朦胧, 遂以泼墨法绘成《山园骤雨图》。这幅画预示了张大千绘画艺术的巨大变化。他颇有感慨地对人说:“在此以前, 我完全临摹古人, 一点也没有变, 从这张画以后, 我发现不一定用古人的方法, 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这充分显示了艺术创作的关键在于艺术家要经历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积累之后, 一触而发, 然后再不断向前摸索、突破和完善。1964年张大千用泼彩法创作了《幽谷图》, 1967年作《山雨欲来》, 1969年之前完成《长江万里图》和《黄山前后澥图卷》, 以及之后的《夏山云瀑》。在这些画中, 张大千大面积地运用积墨、破墨、积色、破色等方法, 将传统山水中没骨、泼墨和大小青绿的技法结合运用, 并吸收西方抽象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美感因素, 在重视笔法的同时, 更加重视色彩和技法的渲染, 将水墨和青绿, 泼墨和泼彩融为一体, 开创了画线为面, 色墨融合, 工写兼施, 没骨写意的泼墨泼彩方法, 为中国的绘画开辟了一条新路。其过程和特点是将墨或彩泼到不吸水的熟纸上, 由于汁水并不渗透到纸内而是浮在纸面, 过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干涸, 在纸面渐干的过程中, 再加以点染处理。这样山水画深厚凝重, 荷花画墨色交融, 使作品富有装饰效果的同时, 更具有表现力, 自此, 他的作品趋向苍浑渊穆、气势磅礴而宏大雄奇。
从196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麦米尔城郊构筑“可以居”开始, 到迁居“环荜庵”, 大千先生居美近十年。20世纪70年代后期, 重回祖国, 定居于台北市外双溪的“摩耶精舍”。他往来于亚、欧、美三大洲, 在举办画展, 观光旅游, 走亲访友的过程中逐渐扬名国际。1968年, 他被曼谷《世界报》推崇为“当代中国最佳画家”, 1974年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授予他人文博士荣誉学位等。从花甲之后直至逝世, 张大千的绘画作品渐由工意兼备变为大写意, 他笔下的泼墨、泼彩画作品, 是一种巧夺天工的中西合璧产物, 色墨相容相间, 半抽象与写意的具象画法融为一体, 作品更显大气磅礴。此时, 他笔下的花鸟走兽, 主要以破墨、泼墨和泼彩为主, 在继续保持早期所学的陈淳、石涛的影响外, 又含英咀华, 将水墨花鸟推向崭新的领域。他常画的荷花, 枝干顿挫有力, 一气呵成, 在荷花以及荷叶的造型上, 通过泼辣的用笔, 把荷花表现得惟妙惟肖, 层次分明, 粗中有细。人物画多为写意画, 颇有“老大竟转拙”之意, 人物衣纹更趋简练老道, 点景多为意笔, 画龙点睛, 笔墨酣畅。
张大千经过一生的努力, 在晚年变法, 终得正果。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的成就在于技与艺、修养与文化、人品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其中每一分的成绩都需要付出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努力才能得来。大千先生一生几易绘画风格, 在表面上看画风变化的过程似乎简单, 而背后其实却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求索, 从10岁学画到27岁第一次在上海开画展, 从两上敦煌学习技艺到背上“确实破坏了敦煌壁画”的骂名, 从开始全然模仿石涛到“五百年来一大千”, 再到三十年的海外游历、破格变法, 他含辛茹苦、行远自迩、栉风沐雨地学画、研画、观摩自然, 捕捉成画作中的灵感, 正是因为这些暗彩浓墨的人生经历与磨砺, 才成就了张大千不断变化的艺术风格, 成就了他传奇般的艺术人生。
摘要:张大千一生几易画风, 从青年时期的“清新俊逸”, 到中年时的“瑰丽雄奇”和“苍深渊穆”, 再到老年时的气质淳化、笔简墨淡。以张大千画风的变化为线, 展现画风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发生和发展, 试图说明在他的画风嬗变与人生经历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张大千,人生轨迹,艺术轨迹
参考文献
[1]《世界知识画报》编辑部.大千世界——张大千的艺术人生和艺术魅力[J].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2 (3) :233.
自己的轨迹作文 篇5
——题记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凝视着时光的匆匆流去,有些怅惘,有些感伤。如何才能挽留那逝去的青春?于是我踏上了寻觅的旅程。
走过草地,看见了伏埋的枯草。当我感叹生命逝去的悲凉时,嫩绿的青草却在我:它也有过青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还在延续的。
漫步于小溪,清澈的溪水一见到底,一颗颗圆滑的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河底。我感叹它沉寂的生命时,溪水碰击卵石所发出的清脆声音却在告诉我:它也浏览过名川大海,在惊涛骇浪里打拼过,它那被磨打去的尖尖的棱角,不是最好的证明?
经过一片小树林,我发现一只小小的蜗牛。我感叹它脆弱的身躯时,它身后的那一段长长的水迹告诉我:它也有努力过的轨迹,它不顾自身有多么弱小,前方永远是它胜利的彼岸。我被这顽强的生命震撼哑然失声。
我驻足了,我不敢再前行,因为它们都在大声地向我宣告:我有自己的轨迹!
是啊,圆明园的残垣是那么无力,却在赫然昭示着自己灿烂过的痕迹;中国晚清落后无能,但也有过唐宋鼎盛时期繁荣的轨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给我国传统文化铺垫了前进的轨迹,而人类文明的发展又成为世界进步的轨迹。
何处有我的,属于我自己的轨迹?
小草告诉我,那天真欢乐的童年,难道不是你“青涩”的轨迹?
卵石告诉我,哭鼻子时自己抹干眼泪,难道不是你坚强的轨迹?
蜗牛告诉我,拿到满分考卷的时候,难道不是你努力过的轨迹?
是啊,那是属于我自己的轨迹!
岁月的尘埃不能掩埋我自己的轨迹。看见太阳,我知道自己笑过;看见雨,我知道自己哭过;看着自己,我更明白自己成长过!欢乐和笑声,愁苦与眼泪,都成为我成长轨迹中靓丽的风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
对于未来,我更加自信。有一天,我会骄傲地说:“看,那是我的轨迹。”
璀璨的艺术轨迹 篇6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李焕民之父因不愿作汉奸遭致厄运,家庭一贫如洗。在苦难中成长的李焕民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46年参加了由北师大地下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游行。1947年,李焕民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在徐悲鸿先生教导下学习美术。1948年,他加入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艺联”,在学生运动中因演出革命话剧《末路》而被反动当局勒令被国立艺专开除。在党的指引下,他改名李焕民,奔赴解放区,进入华北大学文工团工作。
1948年底,在胡一川领导下,李焕民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并与李琦一起接收天津中纺机械二厂。1949年,他调回北京参加中南海改建怀仁堂的工作,制作由张仃设计的政协会徽,并带领木工将会徽悬挂于中华门上。建国以后,李焕民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学习,1951年2月毕业,调重庆《新华日报》工作。四川美协成立后,他又调入四川美协工作。
自1953年起,李焕民把西藏、甘孜、阿坝等藏族地区作为创作基地,每次去体验生活多则9个月,少则两个月,与藏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去过30多次。在这期间,他还多次去新疆、敦煌了解北方丝绸之路,到云南中缅边界考察西南丝绸之路,其间画了大量油画、国画、素描。这些作品,多以各种形式的版画主题创作为主,如:荣获1956年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的《高原峡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如:《扬青稞》《攻读》《牧场》《红岩插图》《地道战》等数十件作品;《藏族女孩》曾在日本获金奖,被中国美术馆列为典藏作品,已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初踏黄金路》被中国美术馆列为典藏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封面);《藏族老人像》《被挖去双眼的西藏翻身农奴》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素描卷);《换了人间》还于1979年获得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驯马手》获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长夜》获第九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高原之母》获1996年全国版画展银奖;《祈愿和平》入选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
李焕民曾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举办个人画展和学术交流,其作品曾参加法国春季沙龙、莱比锡世界版画比赛会、挪威世界版画比赛会等10多个国家举办的大型美展,其传略还编入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国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录》。他享受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他“鲁迅版画奖”;2008年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造型艺术成就奖”。他先后出版有《李焕民版画作品集》《李焕民书画作品集》《西藏写生画集》(合作)《雪山红日》诗画集(合作)等,主编了《南方丝绸之路》文集,并为文集插图。
(责任编辑:李万全)
创新的轨迹 篇7
1 运动轨迹及其参数
1.1 建立模型
篮球框高度距离地面3.05米,假设篮球的出手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70米左右,那么距离篮框的垂直高度约为1.35米。图1中曲线表示,篮球出手后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在空中飞行的过程,即篮球空间运动轨迹。
式中:——篮球出手速度;
Vx——篮球水平运动速度;
Vy——篮球垂直运动速度;
α——篮球出手方向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也称为出手角度:
X一一篮球出手位置到篮框的水平距离;
Y—篮球出手位置到篮框的垂直距离;
1.2 影响运动轨迹的主要参数
投篮过程中,影响投篮效果的因素很多。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篮球自转后在表面形成气流的影响,影响投球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有篮球出手速度V、篮球出手角度α和篮球出手时的位置,包括出手点到篮框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
2 参数分析
2.1 篮球出手速度V的变化对轨迹的影响
由表1所示,出手角度α为定量,取α=450,出手速度V为变量,分别取V=6m/s,V=8m/s,V=10m/s,V=12m/s,V=14m/s等5种情况。如图2所示,曲线1至曲线5分别与出手速度V值相对应,运动轨迹形成5条光滑曲线,可见在出手角度α不变的情况下,出手速度V越大,X方向上运行的距离就越高。图2中粗横线的位置,是篮框的高度位置,假设出手位置高度在1.70米,那么篮框距离出手的高度是1.35米。从表1可以看出,曲线1的最大高度小于1.35米,不够篮框的垂直高度,所以不会进球。运动员可以通过起跳,抬高篮球的出手位置,来弥补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才有机会进球。曲线2至曲线5,最大高度大于篮框的垂直高度。因此,只要把握好X方向的距离,则能够满足基本进球条件。
注:以篮球出手的位置为中心,建立直角坐标系。
注:以篮球出手的位置为中心,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表2和图3可以看出,出手角度α为定量,取α=500,出手速度V为变量,分别取V=6m/s,V=8m/s,V=10m/s,V=12m/s,V=14m/s等5种情况,分别形成光滑曲线1'、2'、3'、4'、5'。
如图4所示,将图2与图3中的运动轨迹合并在一起,进行对比,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数据分析。再通过表2与表1比较,可以分析出角度越大,轨迹最高点越高,当速度大于10m/s后,进球水平距离差距X值并不明显,因此角度在450<α<500范围变化,对进球影响并不大。
2.2 篮球出手角度α的变化对轨迹的影响
出手速度V为定量,取v=8m/s,出手角度α为变量,分别取α=350,α=400,α=450,α=500,α=550,α=600等6种情况。图5结果显示,曲线1至曲线6分别与出手角度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相对应。横线7表示篮框的高度。曲线2的最高点与篮框高度接近,因此,在V=8m/s,α<400的条件下,不具备进球的基本条件,可以通过起跳等手段,弥补垂直高度不足的缺陷。曲线3的落点较近。曲线4和曲线5在篮框高度上的落点几乎相同,说明500<α<550时,对进球影响并不大。曲线6,篮球轨迹的高点最高,但在篮框高度的落点,比曲线4和曲线5更靠前,即X表示的水平距离更近,说明当α>600时,落点位置变化较大,角度越大,水平距离X越小。
当V=10m/s,α分别取α=350,α=400,α=450,α=500,α=550,α=600等6种情况。如图6所示,曲线1'至曲线2'分别与出手角度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相对应。与图5相比较,当350<α<400时,最高点也高于篮框的高度,具备了基本进球条件。每条运行轨迹的最高点都比V=8m/s时要高,结论与分析图5类似。
如图7所示,将图5的曲线1-6和图6的曲线1'—6'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速度越大,轨迹垂直高度越高,水平距离越远。
3 结论
对篮球运动轨迹进行仿真研究,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出手速度、出手角度、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等四个方面。通过单因素轮换实验方法,确定了每种因素对运动轨迹的最终影响效果,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参数优化等过程。使用计算机软件对体育运动轨迹进行仿真性分析,能够让运动员更直观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状态,并对数据进行合理性优化,可以有效地强化运动员的训练目标,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计香.篮球防守训练及其在比赛中的运用[J].体育学刊,1991,04.
[2]段然.篮球投篮运动轨迹与命中率的物理模型[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242-243.
[3]陈斌.篮球单手投篮技术动作的计算机仿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189.
[4]孙凯峰.篮球运动员的投篮训练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02,15(4).
[5]陈斌,任晋军.投蓝瞄准点的力学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37(1).
[6]张新青.球的后旋与投篮命中率(摘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2).
[7]张锁宁.提高篮球投空心球命中率的探索[J].榆林学院学报,2003,13(3)..
五谷道场的坠落轨迹 篇8
上世纪末, 河北邢台人王中旺先生在家乡隆尧县创业, 创建了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 也就是中旺集团的前身。不过在当时, 王中旺很难出风头, 因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家不是他, 而是华龙的老板范现国先生。
根据《大河财富》周刊记者采访原中旺集团河南地区的一位老总透露, 中旺私下对华龙很是不服气。坊间传言, 中旺把做得最早的产品命名为“三太子”方便面, 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三太子是哪吒的别称, “哪吒”能擒“龙”。而龙意指“华龙”。只是, 中旺集团的主要产品主打中低端, 而且缺乏资金, 所以王中旺的“擒龙”之梦一直难以实现, 也很遥远, 反而华龙集团却是越做越大, 甚至跻身方便面行业前三强。
为了摆脱困境, 王中旺开始寻求合作伙伴, 2003年12月26日, 王中旺获得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3亿元人民币注资。
2004年年中, 王中旺决定打造一个新的品牌, 以实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端的扩张和延伸, 但中旺的合资伙伴“康师傅”却不愿培养一个跟自己竞争的对手, 偏执的王中旺毅然决意挥别“康师傅”, 另起炉灶。2004年10月, 另起炉灶的五谷道场注册成立, 擒龙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挑战之愚
2005年11月, 似乎一夜之间, 陈宝国《大宅门》中白七爷扮相的五谷道场“非油炸”广告开始在央视和地方电视台及各类平面媒体上狂轰滥炸, 仅上市前3个月, 五谷道场就在各城市选择高档社区、写字楼、学校、车站码头、交通要道进行大规模派样, 派样量近千万包,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 几乎是十几车, 甚至二十几车地白送。五谷道场开始红遍中国, 上市当月即获得600万元的销售额, 之后一路增长。市场一天比一天好, 公司所有的员工也觉得特别有劲头, 有干劲。
同一年, 中旺集团总部由河北县城迁至北京黄城根儿这个天子脚下, 五谷道场进驻了北京市房山区。在房山区王中旺得到了隆重的礼遇, 找到了贵宾的感觉。房山区视王中旺为明星企业家, 为其搭建“绿色通道”, 让五谷道场在房山区琉璃河镇落户。房山厂区一期工程中的8条非油炸方便面生产线投资额为1.6亿元。
对于五谷道场快速发展, 许多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中旺带领十几位农民用一个简简单单的“非”字将座次分明的方便面市场硬生生的劈成了两半, 这被业内评价为“以弱搏强”的经典案例。一位曾参与白象方便面营销策划的营销界人士告诉记者:“五谷道场的市场开拓期, 在产品定位、品牌区隔、传播方面, 做得无可挑剔, 可以称得上是策划史上的经典案例。”的确, 五谷道场充分抓住当时国家卫生部发文, 质疑薯条等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这一关键时机, 适时推出“非油炸方便面”, 从产品定位到媒体传播一气呵成, 顺利地抢占了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为新品上市招商和解决消费者认知铺平了道路。
隐患之险
但这时的五谷道场已经埋着隐患。
根据中旺集团内部人士对媒体透露, 五谷道场的财务控制过于粗放, 严重透支了企业资源。“我们是中型企业在做大型企业的事情。”就连掌舵人王中旺也曾对媒体承认, “目前我们已经投资了4.7亿元, 仅广告费就支出1.7亿元。”
2005年年初, 为了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 同时也为了有别于康师傅等方便面巨头, 时任常务副总裁的任立在品牌价值上出奇制胜, “拒绝油炸、留住健康”、“非油炸、更健康”等概念被迅速推出, 由于当时油炸食品致癌风波闹得正欢, 已经让消费者颇感恐慌, 所以五谷道场的横空出世可谓恰逢其时, 自然而然的会在市场上引起了强大的震动。
2005年11月底, 央视广告率先开始猛烈轰炸, 五谷道场在全国12个中心城市集中上市, 自己所在地区也成为了热点市场。半年后, 全国铺开, 每月回款达3000万元左右。当时公司上下无不陶醉在差异化的胜利之中。营销界一片赞誉, 惟有著名品牌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 五谷道场的概念并不成功。因为, “健康”的诉求无法直接落地, 消费者并不能在第一时间直接体会到, 感受到。同时, 非油炸的味道也远不如油炸方便面鲜美, 背离了消费者对“鲜美滋味”的最直接诉求。更关键的是, 在笔者看来这个概念不但是与整个方便面行业的所有企业为敌, 而且相关的行业协会对五谷道场也颇有微词。因此, 以“非油炸”来支撑的品牌不会长久, 纠缠于健康问题的“非油炸”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走入死胡同。
但是市场的巨大成功淹没了一切的危机, 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问题, 相反也许人们还会认为这恰恰是成功的关键。而且, 王中旺本人也认为:“未来非油炸方便面将占据方便面市场60%的份额。”在这种“大跃进”式的判断思维支持下, 王中旺计划“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生产线由8条猛增到48条。在掌舵大老板“形势一片大好”的号角声中, 公司管理层也有了严重奢侈、糜华的习气。不但在产品促销上非常大方, 而且对进店的通道费也毫不吝啬, 同时还配备了相当多的促销员……至于办公场所, 从创业开始公司就是花的比挣的多, 产品上市初期, 公司在上海市中心的繁华地区竟然设了三个办公场所, 月租金高达上万美金。
另外, 王中旺对同行的态度也乏善可陈, 树立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过多。除了人所共知的爱与华龙竞争外, 对其他同行的攻击性也毫不留情。最知名的应该是五谷道场同时与同行、行业协会大打口水之战。
在五谷道场的强烈攻势下, 2006年方便面行业销售下挫60亿元, 之前销售淡季行业开机率为75%, 而2006年2月后开机率仅为45%。但是, 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五谷道场搬起的石头不仅砸伤了整个行业, 也砸到了自己的“脚”。在“油炸”与“非油炸”激战正酣之际, 国家相关部门出面声明“油炸面中丙烯酰胺比非油炸面含量要少”, 五谷道场从此陷入了“非油炸不健康”的困局。至此, 这次口水之战, 非但没能为五谷道场镀层金银, 反惹得一身臊气, 这毫无疑问的让五谷道场陷入一种尴尬的两难境地。
坠落之快
面对大好形势, 王中旺开始一再提高五谷道场的销售目标, 这需要不断扩大销售队伍, 增加产能, 加大广告投入。在通路上, 进店通道费上也从不计较, 每个城市大型商超的进店费少则几十万, 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五谷道场连眼睛也不眨。而且, 五谷道场几乎是同时在全国30多个城市设立办事机构, 半年内员工数量曾一度扩展到2000多人。在北京, 原本仅有几十个人的北京本部, 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支近千人的销售团队。
到2006年6月, 中旺集团在五谷道场项目上总共投资4.7亿元, 可真正形成现金流的只有3亿元, 这使得五谷道场的现金流开始吃紧。在这种情况下, 王中旺本来应该收缩战线, 集中优势打造某个系列产品。但王中旺却反其道而行之, 继续扩张, 在全国各个大中城市的主流卖场全面铺货, 甚至在推广方便面的同时开始上马了乳饮料生产线。但问题很快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在全国36个办事机构先后都陷入“无货可供、无工资可发”的局面, 从2007年中期开始, 五谷道场在全国各地超市相继出现了断货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 正当公司处于困境之时, 五谷道场却在中国人民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慷慨的捐助了100万元。其实这个时候的中旺自己最缺的也就是钱, 五谷道场曾一度要求各营业部的负责人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和银行、供应商、经销商等方面沟通, 并且努力融资。
“如果这100万用到我们区域, 不论是员工的工资还是经销商的货款, 这个市场肯定就会完全重新启动起来。但现在就这样白白给花了!给浪费了!”五谷道场北方某省营业部的一位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短暂的沉默过后, 这位经理说他是亲眼看着五谷道场崛起的, 如今衰落了, 这让他很难过。他说起公司, 就像数落自己小孩的不是一样痛心疾首。
战略之误
“怎样才能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
中旺集团创始人王中旺成立五谷道场公司并上马“非油炸”方便面项目时, 肯定是绞尽脑汁解答这个问题。而王中旺选定的战略突破点“非油炸”, 毫无疑问不仅颇有想象, 而且也有反传统的破坏性。很多人认为, 受资金链短缺所累的五谷道场, 又可能成为一个“中国式受挫”的案例。但是, 对于很多新兴企业而言, 破坏性创新毋庸置疑是一个击败强大竞争对手的捷径, 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就是靠着这种反传统的破坏性创新大获成功。比如史玉柱的网络游戏征途, 有很强的反传统性。再比如江南春的分众传媒, 他在设计商业模式时也采取了反传统的方式, 获得巨大的成功。至少, 王中旺的反传统商业模式值得尊敬, 也曾经取得过辉煌。在商业模式设计上, 王中旺打破游戏规则, 进行破坏性的创新。在品牌传播上, 王中旺的反传统模式是成功的。五谷道场在央视打出“拒绝油炸, 留住健康”的广告, 一下子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是, 如今五谷道场的悲剧已经上演, 且将要拉上帷幕, 同情之余还不得不说说“五谷道场”的战略之误。
五谷道场进入市场就图谋分割一、二线城市中方便面的高端产品线, 寻求“城市暴动”, 但是成功的王中旺先生及其团队被消费者寻求新奇带来的销售成绩冲昏了头脑。将中旺集团总部搬到北京最为繁华的东三环富顿中心, 全国三十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 不惜一切代价组建销售团队, 进行全国范围的市场促销战, 致使团队迅速膨胀, 一时间中国的方便面产业风声鹤唳, 而且从总部到各管理机构大多臃肿, 冗员较多, 而完成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易货、贷款、拖欠上下游产业链的款项成为中旺集团这座“巨人大厦”缓解地基不深而高速攀升矛盾的唯一办法。
与此同时, 我国饮食文化悠久, 众口难调, 堪称是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要将产品线扩大到人人满意决不可能, 厂家只能根据地域的总体特点进行产品线的调整。消费方便面的主体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偏高, 这在2007年年中集体涨价所引起的社会强烈反应所足以验证。面食是北方地区的居民的主体购买者, 消费方便面的场景多为个体、年轻人所食用。五谷道场试图依靠非油炸的差异化形成与“三太子”不同的高端产品, 但中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资金实力。将五谷道场价格定位于中档偏上或者保持在整个方便面市场的中间价, 依靠广告、促销的拉动是有机会完成终端走量实现资金回笼的。但是, 市场的残酷现实说明, 高定价让五谷道场的产品的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无限被延长, 这对五谷道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换言之, 纵使油炸阵营的核心不能够达到孤立五谷道场的核心诉求, 那么政府也不能够允许五谷道场肆意的渲染致癌的油炸方便面在市场上广泛流通, 必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由此给相关产业带来的危害。所以, 这一点不仅是政府机构不能接受五谷道场, 即便是消费者同样不会买账。五谷道场坚持“致癌说”的潜台词可以被消费者理解为:食用方便面就是天天在吃“毒药”, 天天在找死, 难道食用方便面的消费者都是“二百五”?如果五谷道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不一味地站在喜爱费者的对立面, 而是进行传播点的转换, 积极的沟通政府、同行、协会、公众, 将自己尽量地放得低调一些, 暂时地避开这一劫, 再寻找新的市场突破点, 也许完全可以浴火重生。但是骄傲的中旺和完全沉醉在一夜窜红的喜悦中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的五谷道场、中旺集团, 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硬生生地把自己错误放置在“拯救消费者于水生火热之中”的救世主角色上,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勇无谋的表现, 也是五谷道场在战略上的最大败笔。
期望之音
五谷道场, 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五谷道场的悲剧, 其实也正是王中旺的个人悲剧。五谷道场从出现资金困难到最后崩盘仅仅经历了一年, 这虽然与王中旺冒进、倔强的个人风格不无关系。
追寻教师观念转变的轨迹 篇9
我非常赞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韩立福的观点:“今后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瓶颈’, 将是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型问题。教师教育观念转型是一个‘隐形’工程, 是一个深度的渐变过程, 这一渐变过程不总是由认知的变化引起的, 需要经过教师自身的反思以及教师的实践来推动。”下面具体谈一下我读上述相关文章受到的启发。
新课程改革变化之大, 突出表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更新方面。这些变革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而言, 很难一下子准确把握。
很多困境的出现, 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激烈碰撞。一些新课程理念源自西方现代教育理论, 而教育理论必然受其文化观念的影响, 尽管从理论上讲教学规律是相通的, 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操作起来必然有所不同。
比如, 为何我国大部分教师喜欢独自备课?小组讨论中学生为何有时三缄其口有时又信口开河?这些现象或许和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有关。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强烈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指出“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 三个人是条虫”, 这种各自为政的习惯, 渐变为根深蒂固的民族陋习, 致使人们不擅长互助合作, 也不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新课改倡导的自主与合作探究方式, 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合作探究需要前提:平等的态度、开阔的胸襟、规范意识与合作愿望。
再如, 一些学校的教学模式为何总是走不出“非此即彼”的局面?刚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走出来, 却又完全陷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 时常被这两种模式弄得无所适从, 经常陷于不知如何进退的境地。倡导主动学习是否就必须把接受式学习批倒批臭?倡导“先学后教”就非得把“先教后学”教学方式抛弃?其实, 教学方法上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从来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殊途同归。
也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在任何时候都适合所有的学生, 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往往包容多种教学模式。美国布鲁斯·乔伊斯等人著的《教学模式》里曾论及四种类型的21种教学模式。而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只有一种, 那就是直接讲述式教学。如果深入细致考察, 这种直接讲述式的教学方法也未必被所有教师科学把握。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开始走向多样化, 但是在教改实践中有一部分教师与学校仍处在“盲人摸象”状态, 摸到一点不计其余——以为自己已掌握课改的全部要义。最典型的弊端莫过于把教学环节中的某一个环节突出出来, 制造概念, 进行市场化包装, 以一当十进行宣传。将手段作为模式, 只能说明一些教师能够理性认知并能熟练掌握运用的教学模式太少了。
帕尔默的“学习共同体”理论可以融合“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在他看来, 课堂既不应单纯以教师为中心, 也不应单纯以学生为中心, 而是应以“主体”为中心, 这个主体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教师可以当学生, 学生也可以当教师, 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当下热烈讨论的教学模式、课型等, 其实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没有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育改革不会取得成功, 然而观念的转变却又是最难的。因为人的观念与文化背景、民族习性息息相关, 抛开文化背景、民族习性进行改革常常容易顾此失彼。学习他人经验, 如果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即使是走上改革之路, 也会步履维艰。之所以出现大张旗鼓式、运动式的改革行为, 是因为一些人对教育规律还缺乏尊重。
笔者认为, 教师观念的转变应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很多真正接受教改理念的教师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思想转变过程:从对抗到接受, 从接受到言说, 从言说到行动, 从开始做到做得好……转变的方式应该是和风细雨式的, 这样的转变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测量阻抗的振荡轨迹识别 篇10
关键词:系统振荡,继电保护,测量阻抗,振荡轨迹,电势幅值
0 引言
电力系统中的很多扰动, 比如电力系统故障、负荷的突然变动、输电线路的切换等都可能造成系统振荡。系统振荡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常运行状态, 而不是故障状态。但是振荡时电流、电压不断发生变化, 造成了测量阻抗很可能落入距离保护的动作区内而引起保护的误动作[1,2]。因此现阶段继电保护中有关振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振荡与故障的识别以及振荡轨迹的研究2个方面[3,4,5,6,7,8,9,10,11,12,13,14,15]。
文献[3-5]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识别系统振荡模式的方法;文献[6]分析了三相故障距离继电器在系统振荡及振荡中再故障时的动作性能;文献[7]利用广域相量测量技术提出了一种根据系统实时参数自适应调整保护动作门槛值的新算法, 该算法能识别振荡中再发生的各种故障;文献[8]基于小波变化以及神经网络的优点,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 该小波网络能够正确、快速识别振荡和各种故障情况;文献[9]提出了一种用级联多分辨率形态梯度变化 (SMMG) 的方法识别振荡中的故障和改进的故障选相方案;文献[10]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变化率的适用于振荡的新型选相方法;文献[11]提出了一种基于U cosφ波形特征快速识别振荡和对称性故障的方法;文献[12]提出了一种通过电阻元件检测振荡速度实时改变三相故障解锁判据延时的方法;文献[13]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识别振荡、故障、振荡中再故障的新方法;文献[14]基于振荡中心电压频率和电流频率是否相等,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气量频率差异的振荡识别方法;文献[15]基于电压频率的特征提出了一种不受系统结构变化和运行方式变化影响的区分同步振荡和失步振荡的方法。上述文献集中分析振荡和短路识别的问题, 但对于振荡轨迹这一基础问题却研究不足。
经典的振荡轨迹分析方法一般都是基于系统两侧电势幅值相等这一假设条件进行分析的。有时为了方便地确定振荡中心的位置, 还会假定系统各元件阻抗角相同[1]。文献[16]提出了两侧电势不等情况下测量阻抗的振荡轨迹, 结果表明:当两侧电势幅值不等时, 振荡轨迹为圆;两侧电势幅值相等时是圆半径为无穷大和中心无穷大偏移的特殊情况。但文中对轨迹的分析不够详实, 而且理论推导过程比较复杂, 不易掌握。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 即不考虑上述假设条件, 对两侧电势幅值不等和阻抗角任意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两侧电势幅值不等、相角任意时测量阻抗的振荡轨迹, 同时在阻抗平面上确定了振荡轨迹的圆心与半径, 并对2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由于本文的分析方法没有运用到假设条件, 所以分析结果更具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1 传统的振荡轨迹分析方法
图1为双电源系统。图中, ZM为保护安装处背后的系统阻抗;ZL为线路阻抗;为系统综合阻抗, 对应于图1中的全部阻抗值之和, 即。在进行振荡轨迹的分析时, 为了方便地给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和简洁的公式, 通常引入以下假设条件:
其中, δ为ES和EW间的相位差。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 文献[1]推导了振荡时M处测量阻抗轨迹的经典公式如下:
其中, 。
通常为了更加简便地分析振荡中心的位置, 还会引入一假设条件, 即全系统阻抗角相同。在此假设条件下, 振荡中心的位置位于全阻抗中心处。
在传统的假设条件下, 其振荡轨迹如图2中虚线所示。由图2 (a) 、 (b) 的对比可以看出, 系统阻抗角是否相同, 会影响振荡轨迹的具体位置, 但不会影响到振荡轨迹的形状。
2 本文振荡轨迹分析方法
为了方便叙述, 将图1等效为图3所表示的电路图, 且设:
则保护安装处M的测量阻抗为:
将式 (2) 代入式 (3) 可得:
对式 (4) 进一步整理可得:
由于Zm是复数, 可以将其表示为:Zm=a+j b, 其中, a表示实部, b表示虚部。令
需要注意的是, 上述推导过程并不要求系统各元件的阻抗角相同, 即、arctan (XN/RN) 、arctan (XL/RL) 与arctan (XM/RM) 可为任意值。
将Zm、、ZM代入式 (5) 可得:
对式 (6) 两边取模值:
2.1 m=1时的振荡轨迹分析
当m=1时, 式 (7) 可以化简为:
在ZM、一定的情况下, 式 (8) 所表示的轨迹为一条直线, 如图4中虚线所示。图4中实线表示的是式 (1) 所形成的曲线。通过2条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 当两侧电势幅值相同时, 2种分析方法所得的振荡轨迹相同。
2.2 m≠1时的振荡轨迹分析
当m≠1时, 对式 (7) 等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可得:
显然, 在a、b为变量时, 式 (9) 是一个标准的圆方程。
因此,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当m=1时, 振荡轨迹是一条直线, 见图4。
b.当m≠1时, 振荡轨迹为圆, 并且振荡轨迹的圆心为, 半径
c.当m<1时, 振荡圆心处于复平面的第一象限, 振荡轨迹如图5中虚线所示;当m>1时, 振荡圆心处于复平面的第三象限, 振荡轨迹如图5中实线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推导过程中对系统阻抗角并无要求, 因此推导得出的结论无论阻抗角是否相同都成立。
为验证推导过程的正确性, 在、ZM=0.8+j3Ω、m=1/1.1的情况下, 利用MATLAB画出式 (4) 所表示的轨迹, 如图6 (a) 所示。由图6 (a) 可以得出, 此时振荡轨迹的圆心为 (10.72, 89.19) , 半径为84.46, 这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仿, 因此可以说明上述推导的结果是可信的。需要指出的是, 当系统振荡时, 如果两侧功角不能摆到360°, 那么其振荡轨迹是一个圆弧, 见图6 (b) 。
2.3 2种分析方法的对比
分析振荡轨迹是为了发现距离保护是否受振荡的影响。图7为在不同参数下本文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到的局部放大的振荡轨迹与阻抗方向圆之间的关系, 其中方向圆的直径取为线路全长的1.1倍。
由图7中虚线椭圆中的轨迹可知, 在分析距离保护是否受振荡影响的局部轨迹中, 本文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到的2种轨迹相差不大, 所以2种方法得到的结论也大致相仿, 如图7 (a) 所示, 2种方法得到轨迹都不受振荡的影响, 因此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满足工程需要的。但在某些情形下, 如图7 (b) 所示, 利用本文分析方法得到的轨迹不受振荡的影响, 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受影响的, 此时2种方法得到的结论相悖。因此传统分析方法虽然具有较强的工程价值, 但其假设条件还是对分析得到的结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本文的轨迹分析方法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3 仿真验证
仿真系统采用图1所示双电源系统, 电压等级为220 k V, 系统参数中, ZM 1=2.42+j 24.91Ω, ZN1=2.18+j 24.91Ω, ZM0=j 8.25Ω, ZN0=j 8.02Ω;线路参数中, 线路全长200 km, ZL1=0.037 6+j 0.423 4Ω/km, ZL0=0.301 0+j 1.270 2Ω/km;下标1、0分别表示正序和零序。振荡周期为1.5 s, 采用全周傅氏算法对保护安装处测量阻抗进行计算。
图8为系统两侧电势幅值比k=0.97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波形, 由图8的波形可以看出此时系统发生了振荡。
图9 (a) 、 (b) 分别给出了k=0.97和k=1.03时测量阻抗的计算结果, 图中同时绘出了测量阻抗的理论值。
表1为测量阻抗的理论值与计算值比较的结果, 定义圆心相对误差为实测圆心与理论圆心之间的距离相对理论半径的百分比。
由表1数据可见, 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 测量阻抗轨迹近似为一标准圆。仿真过程未采取即时跟踪的算法, 考虑振荡中由系统两侧电动势幅值和频率波动引起的误差后, 认为仿真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合。
4 结论
时光的轨迹 篇11
镂空机芯的炼成
传统腕表的表盘是一块金属片,中央钻了一个小洞用来放置时分秒指针,或者在三时位打开一个日期/星期窗口,表盘的外围是小时及分钟刻度。除非安装了蓝宝石水晶表底,否则佩戴者便无从欣赏到机芯的跳动。但是如果把腕表戴在腕上,佩戴者同样不能看到机芯。于是,聪明的表匠想到了把表盘变得透视,这样便可以24小时看到表内结构复杂的机芯。
透视腕表共有两大类,一是用上透明矿石表盘,透视底下的机芯,如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的Quai de l’Ile动力储存星期日历腕表(图2);一是放弃表盘,继而把机芯的底板、夹板及搭桥镂空,只余下最少金属用来支撑机芯的镂空腕表。两者的视觉效果各有不同,但以后者的生产技术最复杂,但同时最具艺术美感。
一般来说,要制造一枚镂空机芯,机芯必须是手动上链的设计,因为自动上链的摆陀会阻碍镂空的透视感,而且机芯的厚度也比手动上链厚。另外,机芯最好采用瑞士标准的搭桥设计而非德国腕表的3/4夹板结构,原因是后者的夹板需要一整块镶嵌,而前者则可以把搭桥的位置镂空。著名的钟表评论家畲宗明先生在他的著作《认识腕表的第一堂课》中表示把机芯镂空之后,视觉效果的确是加强了,可是同时也令机芯的硬度及拒震力减弱,所以一般来说,镂空腕表不会搭载复杂的功能,也不可以出现在运动腕表之上,普遍只有时分秒三针的款式。
购买心得镂空腕表
要求极高水平的打磨技术,因此只有高级的腕表品牌才会生产。表匠用人手仔细把每一块机板打磨雕琢,水平高的表匠甚至可以在机板的各个表面作不同层次的打磨,例如横面是抛光,而直面是磨砂,甚至是日内瓦波纹。更要讲究的话,表迷仍可以从螺丝头、机板的转弯位的打磨状况评鉴表匠的打磨工艺及品牌出品的水平,因为镂空机板的花纹及转弯位很多,而且需要极大的精神及手工艺,以极花时间的工序完成,所以即使是高级腕表品牌,一年下来生产的镂空腕表也寥寥可数。除此之外,由于镂空腕表放弃了表盘,改用刻在机芯上的小时刻度来显示时间,因此表迷在购买时也应当考虑到时间的易读性,虽然镂空腕表并不是日常佩戴的表款,但如果很困难才看到时间便不是一枚物有所值的腕表了。
市场上出色的镂空腕表不多,深受腕表收藏家推崇的例子包括卡地亚(Cartier)的Santos-Dumont镂空腕表(图1),四方形18K白金的表壳内是带罗马数字时刻的镂空机芯,机芯由镍银合金制成,中央是剑型蓝钢时分指针,八角形表冠镶有一枚蓝宝石,整个表面通透利落,打磨做工也极之出色,是一枚高水平的镂空腕表。除此之外,伯爵(Patek Philippe)也有一枚经典的5180/1G-001腕表,搭配直径39mm白金表壳240 SQU自动上链机械镂空机芯,为了避免机芯摆陀阻碍视线,此枚机芯的摆陀被设计成迷你形状及放置在9时的偏心位置,论通透的程度虽比不上卡地亚,但亦另有一番吸引力。
一枚镂空腕表的售价平均也要十万元,对于专业的腕表收藏家来说并没有难度,可是对于初入门的表迷而言,这个门坎实在太高了。不用失望,如果你有五万元以下的预算,也可考虑Oris的Artelier艺术家镂空腕表(图3)。搭配直径40mm精钢表壳,镂空机芯窗口外是银色扭索状表盘外圈,内置的自动上链机芯具备38小时动力储存、中央显示时分秒、精准对时微调装置及停秒装置功能。
Franck Muller是少数有能力生产复杂腕表的品牌,这枚今年WPHH推出的Giga圆形镂空陀飞轮腕表搭配直径49mm 18K金圆形表壳及直径20mm的陀飞轮,是全球现今腕表内最大的陀飞轮装置,以及最大的镂空腕表。一口气用上四个发条盒(每枚直径16mm)为腕表提供9天的动力储蓄功能。占了表盘一半面积的陀飞轮装置,与机芯的装饰雕纹同样用上圆形的轮廓及线条,让它散发精致古典的气质。另外,这枚腕表还有隐藏的特点,便是机芯以倒置的方式置入使用,表桥置于表盘侧面,时针的设定和发条盒的上链机制位于表背,时针则置于分针之上,不是专家便会错过这个细节。
镂空表新品巡礼
Hysek Furtif Tourbillon镂空腕表
采用两年前推出的 Furtif 型号作蓝本,不过换上全新的镂空机芯设计。“Furtif”在法文中意思是“偷”,相信也代表它会偷去表迷的视线吧。方形表壳以钛金属及18K玫瑰金打造而成,尺寸为44mm×51mm,戴上腕上应该很有看头,幸好用了钛金属,因此重量应可大大减少。内置的镂空机芯为手动上链HYSEK HW10机芯,具有70小时动力储存及中央时分显示功能。陀飞轮设在11时位置,小时刻度及时分指针皆涂上Superluminova物料,确保在黑暗中仍可清晰地阅读时间。
Richard Mille RM 052颅骨陀飞轮腕表
提到镂空腕表,怎可以不提Richard Mille今年推出的颅骨陀飞轮腕表。名符其实的镂空设计,限量发行21枚─包括15枚钛合金款和6枚红金宝石。搭配全新的表壳,尺寸为42.7mm×50mm×15.95mm,两侧的镂空及边缘透视设计,是Richard Mille的首次尝试。48小时动力储备手动上链机芯底板和夹板采用钛合金打造而成,颅骨的上、下颚骨托持陀飞轮框架的红宝石,而颅骨的后部则设计为机芯的中央夹板。
Breguet Grands Complication 腕表
充满怀旧风格的Grand Complication腕表搭配18K玫瑰金表壳、陀飞轮装置、芝麻链传动系统、硅质宝玑摆轮游丝,以及全新的黑色电镀涂层及手工镌刻18K黄金表盘。直径41mm 表壳刻有精细的坑纹,配以圆角表耳。镀黑色18K金表盘置于7时位置,带手工镌刻图案、罗马数字设计时标与针尖“镂空月形”宝玑抛光钢质指针。60秒陀飞轮位于1时位置。内置手动上链机械机芯,具备50小时动力储存。配衬短吻鳄皮表带。30米防水深度。
Philip Stein Round Prestige Kudoke腕表
对于Philip Stein的支持者来说,Round Prestige Kudoke的出现是令人惊喜的,因为这是品牌从未有过的款式。有赖负责镂空设计的表匠Stefan Kudoke的精心工艺,他曾在Breguet、Blancpain等大厂牌工作,在Glashütte Original工作时更多次获奖,这次与Philip Stein合作推出的镂空腕表,全球只有25枚。搭配直径45mm精钢表壳,镂空表盘上的10时位置刻有地球图案,以黄金及黑铑代表海洋及陆地,而且是每枚腕表也各有不同,收藏价值极高。
Montblanc 书写时间 II 双摆轮计时秒表
以镂空包装的千分一秒准确度机芯,令Montblanc 在今年的SIHH中大放异彩,原因是具备计时功能的镂空表在市场上实属罕见。搭配的Calibre MB TW 02机芯,虽然只有50赫兹的摆频,但却被表匠Bartomeu Gomila设计成每秒钟自转10圈的“千分一秒轮”(thousandths wheel),达至1/1000秒的精确性。顺时针方向旋动表冠为机芯的主发条上链,一次完整的上链可储100小时的动力;逆时针方向旋动表冠为独立的计时系统发条上链,动力逾45分钟;计时系统启动后,继续旋动表冠可不断为计时系统发条补充动力。计时按钮设于12时位置,腕表限量发行36枚。
Blancpain L-Evolution系列一分钟浮动式蓝宝石卡罗素腕表
2008年宝珀推出了独一无二的一分钟浮动卡罗素腕表,写下多项世界纪录;2011年,品牌再次推出另一同系列腕表,不过进一步简化了表盘,把夹板与支架等构件移除,利用蓝宝石夹板来代替机芯原来的夹板和桥板,达至高透彻度的表盘。由于蓝宝石的脆弱特性,要成为表盘及支起飞行卡罗素装置是十分困难的事,因此机芯经过重新设计。腕表搭配直径43.5mm 玫瑰金表壳,全球限量50枚。
限量发行40枚,铂金表壳搭配AP自制全球最薄的机芯之一的5122型自动上链超薄机芯,厚度只有3.05mm。镂空表盘加上超薄的设计,虽然配上皇家橡树系列的硬朗表壳,仍然感觉轻盈典雅。深灰色的镂空表盘,桥板和机板以手工完成,以22K 金打造的自动盘刻有“AP Royal Oak 1972-2012”印记,外缘则饰有皇家橡树系列表盘特色装饰的“tapisserie”格纹图案。位于3时位置的日期盘采用蓝宝石制成。
Johnny
流行杂志编辑
“曾经听前辈说过选择镂空腕表最重要的是检查机芯的打磨是否完美,而这种工艺一般来说只有五家以内的高级腕表品牌才可以做到,而老字号的Breguet是其中一家。今年他们推出了Grands Complication腕表,用了Breguet招牌式的指针、偏心时分表盘及特大的陀飞轮,感觉很型。”
Raoul Chan
产品设计师
十年——一个传媒集团长大的轨迹 篇12
江苏广电总台近年来的发展常让人们有异军突起之感。其实, 它的崛起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 而是走了一条融汇了智慧、探索、实践和挫折的逐渐长大之路。它的长大肇始于全国广电集团化的大背景之下, 与全国广电业的改革大潮同节拍, 也经历了广电改革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和挑战。时至今日, 回顾广电集团化之路, 有学者认为, 教训多于经验, 失败大于成功, 而江苏广电总台的长大正是建立在不断地创新探索和经验教训之上的少有的成功案例。分析这样一个广电集团的长大路径, 不只是一个成功个案的分析, 对于研究国内广电行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传媒集团的长大, 有很多可以考量的问题:对于起步晚、受限多的中国传媒集团来说, 长大的内涵是什么?是延续性的线性增长, 还是全面出击的多元扩张?长大的模式有哪些?长大包括哪些内容?在组织架构上, 要如何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内在活力?如何打造品牌经济以发动长大的引擎?如何逐步确立、完善长大的企业文化?
联系到江苏广电传媒集团的长大, 又可以深入到许多具体而微的问题。
【创新的轨迹】推荐阅读:
轨迹的故事06-10
成长的轨迹08-26
粒子的运动轨迹10-26
美国金融危机的轨迹10-18
人脉存折--成功的轨迹09-29
日本低碳发展的轨迹11-02
自然法学派的发展轨迹07-25
人生轨迹会决定你的一生06-13
循着他们的轨迹作文700字06-15
行为轨迹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