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热情

2024-08-12

提高热情(精选12篇)

提高热情 篇1

语言是人和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手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语言就更为重要。平铺直叙, 平淡无奇的语言教学会让莘莘学子感到乏味、单调, 极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者打瞌睡, 对所学的学科不感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整课堂的氛围, 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第一,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识记字、词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掌握3500个字。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 课堂上教生字、词的时间就相对少了。人们常说:“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我根据汉字造字法以形声字居多的特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字的组成,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识记。如识记“羼”这一个生字时, 我首先抛砖引玉说:“一具尸体压在三只绵羊的上面, 其中一只羊的腿歪。”然后我问同学们“镳”字, 如何识记?同学们听后稍微思考了一下, 不约而同地说:“一个猎人用金属的飞镖击中了一只鹿, 鹿滴下了四滴血。”这样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就很容易记住这些字的写法, 对这两个字的印象特别深刻。从此, 课堂上学生学习生字时都能自由表达, 发表真知灼见, 课堂的气氛也因此活跃起来了。他们为自己能编出一句形象的语言来识记生字, 感到很有成就感,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学的兴趣也更浓了。又如, “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字, 学生在默写的时候老是分辨不清, 写成“腾”。针对这一情况, 我说:“枯藤是藤条植物、属于草本植物, 所以是草字头, 藤条植物的根系深扎泥土, 从泥土中吸收水分, 所以字的下部分是‘水’而不是‘马’, 而奔腾的‘腾’是千军万马在奔跑, 所以是‘马’字底。”学生觉得老师分析得有道理, 感悟到了形象化的语言有区分形似字的功效。以后, 凡在课堂上学生一遇到自己把握不准的字都会找它的形似字来区分。为了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学生回答这一类问题的热情非常高。因此,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课堂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 运用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

形象化的语言能传情达意增强大脑的兴奋度, 减轻疲劳, 肢体语言也有这一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主动运用肢体语言能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 让学生动起来,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大脑容易疲劳, 如果能以各种方式来调节, 则能保持并增强大脑的兴奋度, 减轻疲劳。如初二年级语文教材选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小说叙写贫穷夫妇送大儿给贵妇人, 又用二儿子换大儿子, 再用女儿换二儿子, 最后, 还钱给贵妇人要回女儿的故事。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扣人心弦。在讲课时, 我用手掌向下、向上运动的动作表示波浪, 表示小说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同学们会对老师的动作非常感兴趣, 一部分同学就会摹仿老师做起动作来, 相互悄悄地说:“看, 波澜起伏。”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动作心领神会了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 饶有情趣, 能化深奥为浅显, 化枯燥为风趣。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常用恰当的肢体语言, 学生就会觉得这个老师的肢体语言即形象又有趣。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 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 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 活而不乱, 严而不死”, 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或喜或怒, 或哀或愤, 让他们的精神处于饱满的状态, 心理处于兴奋状态, 满足了他们爱动手的天性, 巧妙地改善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因此, 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仅能调整好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整好课堂的氛围。

第三, 运用生活中语言

语言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 要求语文教师“言之有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 有意识地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 对一些出馊主意、从中作梗的人, 人们常说:“这个人在使坏。”我觉得这句话很有生活的气息, 又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运用的语言。因此, 在修改病句“通过爱心助学活动, 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时我故意用本地方言———桂林话慢条斯理地说:“这个句子是‘使’字在使坏。”同学们见这一熟悉的话语被运用到修改的病句中感到非常奇怪, 哄堂大笑, 恹恹欲睡的同学听到笑声精神也为之一震。我又说:“有‘使’字的句子, 如果它的前面有一个介词短语, 那么这个短语就是句子的状语, 句子就缺了主语, 把’使’字删去, ‘思想意识’就是句子的主语, 句子的成分就不缺了。这个句子里的‘使’字让句子‘生病’了, 把‘使’字删去, 句子就不是病句了。所以说‘使’字在这种类型的句子中是一个‘坏家伙’, 要让‘使’字在句子中消失。”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即充满生活气息又风趣幽默的语言会发自内心的笑, 课堂氛围随之也活跃了。教学运用生活中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又能把一些同学从抑制的精神状态中拉过来, 从而, 巧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第四, 运用幽默风趣的广告语言

幽默, 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也是一种教学的风格。教学幽默是语文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教学中的幽默语具有多种功能: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美国被誉为寓教于娱乐中的专家赫布·特鲁说过:“幽默的力量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有笑。”当代的中学生通过社会上的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的信息。来自农村学校的中学生接受的信息主要靠电视。他们对电视里的广告非常熟悉。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 恰当地运用一些广告语或者改造了的广告语, 其幽默常常收到激活课堂的效果。如, 过去, 上写作课时我们习惯围绕材料或话题引导学生写作, 一般都是:第一步审题、立意;第二步是选材;第三步列提纲;第四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大多数同学感到乏味。后来, 在上写作课的过程中我运用一些有时代性的广告语效果相当不错。有句广告语是:“××透红, 与众不同。”上写作课我一进教室就直截了当地说:这节课我教给你们一个“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写作方法。同学们一听马上挺起腰, 打起十二分精神听课。“同学们作文要的高分就要在文中, 要做到‘作文透红, 与众不同’, 立意要深、材料要独特、语言要优美、修辞要多样、恰当。你的作文要拿高分就要‘与众不同’, 使你的‘作文透红’。”同学们听到改动了的广告语即风趣又幽默都哈哈大笑, 既增大了大脑兴奋度又有所悟。课堂氛围就在老师不动声色地活用广告语中所产生的幽默给调整好了。

总之,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精心组织教学语言,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肢体的语言、生活的语言、幽默的语言优化课堂设计, 就能把学生从“走神”中“拽”回来, 把学生从恹恹欲睡中“唤”醒, 把学生从抑制的精神状态中“拉”出来, 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课堂的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肢体语言、生活语言、广告语言优化课堂设计, 能化深奥为浅显, 化枯燥为风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学生从“走神”中“拽”回来, 从恹恹欲睡中“唤”醒, 从抑制的精神状态中“拉”出来, 让他们的精神处于饱满的状态, 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整课堂的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语言艺术,激活,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10月29日印发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提高热情 篇2

高二年级:张自林

摘 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部分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进行探讨,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厌学心理成因 弱势学科对策 前 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厌学心理,这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及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进行。因此,分析学生厌学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关心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里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1.我校近三年扩大了高中招生指标,基本上普及了高中。学生进校后,教学工作的难度明显增加,在教学中发现有一大部分学生有明显的厌学情绪。经过我的调查和了解,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现象:

(1)在现代社会里,学习政治没有什么用。

(2)怕影响别人,所以上课经常睡觉。

(3)背书包上学只是为了消磨时光。或者说学习只是为了父母。

(4)一学政治就觉得没劲。一上政治课,就无精打采。

(5)人在教室心在球场。

(6)政治课太枯燥,讲的内容总是似懂非懂。

(7)课堂上政治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去弄懂。

(8)政治考试考好考坏无所谓。

(9)常常不做政治作业。

(10)上课时常做一些与政治课、与学习无关的事。

(11)上课连课本都不拿出来、笔也没有。

(12)对政治老师很反感。

(13)和政治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

(14)对影视明星、歌坛新秀、体坛名将、青春偶像、奇闻轶事等很感兴趣。

(15)对上网、打游戏机、聊天、看电影、电视、录像、玩耍、打球、逛街等活动很感兴趣。

分析上面现象我认为,学生是由以下几个原因而对政治课产生厌学情绪: 第一、教师方面:

许多政治老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教师“一灌到底”,久而久之,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尤其是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对政治课的厌学等消极行为,厌学情绪愈来愈重。

第二、学生自我心理方面:

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是学生产生厌学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人生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80%则受意志力、自信心、情绪控制的影响。现实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加之他们又承载着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的较高期望,而这些独生子女恰恰在自信心、吃苦精神、抗挫能力等方面远不及其父辈。所以一部分学生则移情于网吧、游戏厅等。

第三、非主流文化方面

非主流文化对学校教育尤其是政治课课堂教学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外界的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如:机关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形象、社会不文明现象......这些东西往往与政治课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非主流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对政治的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第四、学校方面

许多学校重理轻文。由于“应试教育”历史与传统的原因,语、数、英成了重点学科,而政治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弱势学科”。

这使得许多学生根本不愿也不想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对政治学科本来瞧不上眼但又不得不学,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厌学。

(二)政治教师的主要措施

学生的厌学心理直接影响和削弱教学效果。但,厌学心理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教师教学有方,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要求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的。

下面我们来看厌学政治的学生他们心目中的政治教师是什么样子。

学生希望的政治教师应该是:

1.风趣幽默型:能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乐学并学会。

2.知识渊博型:授课时能旁征博引,让学生有兴趣长见识。

3.亦师亦友型:与学生如同好友,给一学生生活和学习上无私的帮助,学生乐于说真心话。

4.教学有方型:在教学中用全新的风格授课。

5.潇洒时尚型:漂亮、充满时代气息,是学生的偶像,因此也会爱上本学科。

6.“麻辣”热情型:热情奔放,有时有些苛刻、严厉,有时又会做出令学生感动备至的举动来。

我想,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做他们心中的政治教师。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一些创新措施:

第一、教学环境的创新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要改变厌学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课堂环境。政治课堂上任课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乐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由反感、厌恶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的课堂中的学习。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第二、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观念的创新,表现为很多方面。但我认为关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一思想已被大多数政治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经常不能体现。有些教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传授能力,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不愿、不敢或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要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成为符合学生心目中政治老师的形象,就必须要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第三、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第四、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传统政治课教学中很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与新时代的中学生的要求有一定的冲突。经过调查,98%的学生喜欢既风趣幽默又知识渊博的政治教师。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幽默密切相关。为此政治教师必须

要收集和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可从四个方面收集:①参考书上的幽默。《政治课教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参考》、《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素质教育新教案》(西苑出版社)等教育资料上有大量的材料。②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插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③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拈手拿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比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时,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我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④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用“3861”(用“38”来形容妇女,用“61”来形容儿童)部队来说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情况。政治教师如果能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必然也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实效 篇3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一些学生怕写作文,一些教师怕批改作文。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进程。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摆脱批改作文的抵触心理,创新作文教学手段。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从素材积累、课后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写作实效。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参加写作训练。

【关键词】

写作热情 阅读面 素材积累 小学语文

写作其实是将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的事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承担着思考与表达的重任。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思想可表达,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增加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以此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质量和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1.提高素材积累的趣味性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小学生的写作活动必须从积累素材开始,只有掌握一定的素材才不会“无病呻吟”,写出有内容的文章。为了增强学生素材积累的趣味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积累素材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将素材积累作为写作的前期工作。教师除了在课上渗透素材积累的理念,还应从课下观察学生的学习行动。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差,他们在课下积累素材时很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所以,教师应该教授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让学生有选择的,正确的积累素材。

对小学生来讲,家庭与学校是他们汲取经验和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他们应从生活中、家庭中以及学校中搜集写作素材,用发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物,“以小见大”,用精炼以及生动的语言概括这些“小事”,并将其融入作文。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合理积累素材的技能,语文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抽出时间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当然,教师还应建议学生在外出旅游游玩时,多尝试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并将尝试后的感受写下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建议学生多记日记、周记等,用日记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学生的旅游经历便会富有意义,不单纯是欣赏风光,吃喝玩乐。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逐渐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使其感受写作前期准备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由被动积累逐渐转化为主动尝试。

2.拓宽阅读范围的广泛性

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是同步的。学生的写作过程其实是再阅读过程,他们的阅读过程其实是为写作打基础的过程。为了促使学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同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应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让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将视野延伸到课外读物和室外活动中。阅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中信息,用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应用阅读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书籍,如名著系列、文学系列和散文系列。这些书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与名人先贤对话之后感受文字的魅力。当然,教师还应该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以娱乐信息、笑话等为主的书籍,用这些书籍放松学生,让学生劳逸结合。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书籍,并将阅读的感受在班级分享。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书籍,不再受教师的束缚。教师用这种方式无形之间便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将阅读作为放松心灵,丰富知识面的一种途径,而不是被动阅读。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语文教师要适时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从中掌握一些修辞的手法和表达方式,掌握表达技巧,为之后的写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创设教学方法的多元性

小学生初学作文,尝试写作的过程是艰难的。就像刚开始学步,需要有人搀扶一样。教师需要做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搀扶者,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开始写作,如何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传授写作的理念不教授学生写作的方法。那样只会降低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活动,教师需要循序渐进,逐渐传授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

以记叙文为例,教师在讲授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时,首先应告诉学生记叙文的几要素,让学生先掌握分辨记叙文的能力,再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记叙文,让学生从中分析这些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模仿这些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模仿之后逐渐过渡到创新,循序渐进,提升技能。再比如人物描写的文章,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了解任务描写的具体方法,如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并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写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让别人能在看过文章之后知道这个人是谁。当然,人物描写的重点并不在这个人的外貌,而在这个人的灵魂,如何写出人物的感情和内心才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由外貌描写逐步过渡到人物的内心和感情描写。这样,学生便会掌握写作的方法,从一次次的借鉴和练习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篇4

关键词:语文,激情,情感,高效

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学生才会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教师应通过形象优美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感情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以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使儿童形成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何时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 都是无济于事的”。因而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开心而有激情的。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说:“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 即使无人督促, 也能自学不辍。”的确, 让学生拥有学习热情, 他就会更自觉, 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就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佳化效果呢?

一.释放情感, 让学生因表现自己而快乐。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理解的过程”, 教师的作用是为这一过程搭建平台,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教学中, 应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 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享受乐趣。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 让学生就“我死后,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一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在充分体会课文的基础上, 都有所感悟, 都有话可说。学生因表现了自己而感到快乐, 又获得思想启迪, 受到了情感熏陶, 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

二.拓展视野, 学以致用, 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为快乐。

学生的生活内容非常单调,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 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 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让他们在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解决课外知识过程中获得快乐。在教完古诗《石灰吟》后, 我挂出了《蜜蜂》这首诗 (无论平地与高山, 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 请学生说出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 学生运用刚学的“托物言志”手法, 很快得出了答案。这既让他们了解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又通过运用巩固了新知, 使他们在释放智慧能量后, 享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体现了学习激情。

三.走进文学天地, 因开发创造潜力而快乐。

教学不能忽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教育本身的一种需求。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 呼唤“体验”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关键。学生“进入”作品, 走近作者内心, 他们会为理解作者思想而快乐。如教《狐狸和乌鸦》时, 让学生续写一个合理结局。有的学生设计的结局是乌鸦继续上当受骗丢了那块肉;有的是乌鸦变聪明了保住了那块肉。两种结局针锋相对, 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学生身上的潜能很大, 身为教育者, 不能让学生重复别人的东西, 而应该让孩子创造自己的东西。

四.发挥想象, 再现画面, 以品味情境为乐。

有人这样说:只是告诉我, 我会忘记;如果演示给我, 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 我就会明白。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 把单调的文学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如教《滥竽充数》一文时, 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排演课本剧,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既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教学有了激情,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着力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篇5

热情就像雄鹰的翅膀,没有了它就不能搏击蓝天。确实,绝大多数初中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苦衷,那就是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什么热情,很被动,甚至相当部分的学生长年累月都在敷衍了事,导致语文学习的效率很低,和数学、英语学科形成鲜明的对比。语文老师们都在羡慕、哀叹、郁闷。大家都在求索走出这个苦海的漫漫路。我也是求索大军中的一员。现将我的尝试告诉大家,望对大家能有一点帮助。

二、尝试

1、让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小说作品。

数学因其环环相扣且严密的推理及由此产生的成就感而受到学生的亲睐。语文中也有如此魅力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情节环环相扣不断发展,悬念“永无止境”,人物活灵活现,令读者魂牵梦绕的小说。看过后,读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会有不小的提高。例如,看姚雪垠写的《李自成》,在看完前它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读者怎么也难舍书本。看完后,其中人物的忠勇、坚毅、大智等优秀品质,细致的描写,壮美的场面等都会让读者久久萦绕于心间。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有不小的提高。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小说作品很主动,热情高,这是事实。

2、活动要开展。

活动课因其形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而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活动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全面的。例如“课前演讲”,每位学生因要上讲台,谁也怕丢丑,因而从收集资料,修改资料,练习演讲到正式演讲整个过程都十分积极认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再如课前的“好诗伴我行”活动,通过“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跟读、听读、个别读、仿写读”等方式读,学生在轻松快乐中领略了诗的美,学习了诗的技巧,热情始终未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名句记住了,而且很多能仿写。节奏的划分这一难题也得到训练与提高。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欣赏与运用能力推也提高了„„

3、解读语文材料要“细、新、有趣”,给学生以足够的品味的时间。

热情的唤起有赖于心灵对感知对象产生共鸣。很多课学生之所以会漠然处之,就是学生对课的内容觉得不细、不新、无趣。因此老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勤于动脑、创新思路,努力做到“细、新、有趣”。例如《田忌赛马》的故事,应假设再来三盘两胜制看最后谁输?齐威王和田忌都肯定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们又会使出什么样的新招呢?这样提问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思辨表达等能力也得到切实的提高。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一段话,应将“微笑、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提炼出来,让学生充分想象、模仿、体会。这样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才能跃然纸上,刻于脑中。如果只是读读、讲讲就会如过眼云烟。

4、多用“发现法和讨论法”教学。

在“发现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学习主人翁的尊严,能体验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不会有“从属和被动接受”的感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极大的激发。而且,“讨论、发现”的结果往往印象深刻。“发现法”既可以老师提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果,也可以给学生介绍各种思路,让学生依着思路去提问题,再讨论解答。这样,包办代替和“填鸭式”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

5、要尽快让学生与成功相遇。

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理性不足,感性有余。他们的努力如果不能较快得到回报,将会显著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而言,努力与回报的周期越短越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比如“生词”,头一天学,第二天就要听写,而且要马上改。当他们看到自己得了高分就会有成就感,下次就还能保持昂扬的热情。再如“练字”,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叫学生练名家的字帖。学生“看、描、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果发现在做作业和考试时完全用不上,字还是那样的字。什么原因呢?因为学生练的是“书法”,难度大,速度慢。而学生做作业、考试每两秒钟就要写完一个字。这样,他们练的“书法”显然就是羊肠小道上的宝马车——无用。学生发现练了半天丝毫用不上,当然就不练了。

我先不叫学生练“书法”,而是把练字的要求提炼成“横平竖直、大小一致、黏住底线、用力均匀、离天三尺”。学生按这个简洁的要求每天练六十个字,不出一个月绝大多数学生(其中不乏本来字十分糊涂的)的字都清楚、端正、整齐了,考试加分了。学生的成就感涌上心头,热情高涨。

6、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一本语文书中有许多课文和活动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一篇文章,一次活动也有部分内容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有的甚至毫无兴趣。教学这样的内容,学生几乎毫无收获。无异于谋财害命。这是多人多年证实过的。因此,因把这部分内容毫不留情地删去,大胆换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7、提高与学生相处的艺术,特别是尽可能的不要伤害学生。

初中生感性思维占的比重很大,容易跟着感觉走,情绪化明显。老师如果伤害了他们,他们就很可能对老师和语文产生抵触情绪,厌倦情绪。他们并不能理性地思考这样做的长期严重后果,而是只图一时的情绪上的痛快。相反,老师如果能取得学生的喜爱、信任和尊敬,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宽严有度,对学生的错误应宽大为怀,处理恰当,理解为上,沟通为尊,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效率都会很高。

8、多些成果展示的平台。

每个人都有渴望获得别人赞许的心理,成果被别人认可,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尽可能地利用“班会、家长会、晨会、学习园地、黑板报、各种刊物、校园广播”等等平台。尽可能地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哪怕是最细小的成果,如“某生今天都没做小动作了”之类的,并公之于众。

9、老师应勤学、博学、乐教、善教。

教学相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教学态度会渐渐滋长进学生的心房。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师“勤、博、乐、善”学生亦如此,师反之,生亦反之。

10、对部分学生应有个性化的良方

每个班级总会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不仅在成绩上拖后腿,而且会扰乱班级正常的秩序。影响远超过其自身。对于他们应用“吊一吊、夸一夸、哄一哄、骗一骗、奖一奖、帮一帮、展一展”等等办法进行教育。这里的“吊”就是给予承诺,当其完成一定的任务就给予相应的报酬。“展”即展示成果。例如班中的吴晖和徐陈磊两位同学每次作文总是写不到五行,考试时总是拉班级的后腿。我就让他俩坐到一起比赛,只比字数看谁多。每节课他俩只写作文,题目老师临时布置,对赢者当众表扬。他们一开始就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尽其所能地写。结果没几次他们的作文字数就达标了。他们学习其他内容的热情也提高了。同时也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学习热情的提高。

11、深入挖掘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毫不放松地对学生进行“学好语文意义十分重大”思想教育。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祖国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系炎黄子孙情感的纽带。语文学得好,你在阅读理解,与人交流,写文章,演讲等方面就会有好的表现,就能为自己的成功添砖加瓦。项羽垓下兵败逃窜时向一老人问路:“喂,老头,过江走哪条路更好?”老人看他那不逊的语言和高傲的神态就给他指了条沼泽路,结果导致项羽最终无路可走选择自刎。若当时项羽说话得体,结局可能就不同了。类似的道理和事例都要经常讲给学生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都有高昂的热情。

12、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常抓不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初中生毕竟是初中生,完全依赖于自觉和教育感化是不够的。只有把它和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常抓不懈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永葆语文学习的热情之花不衰。

三、悟道

我从教二十余年,一直都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情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点心得:

1、激发学习热情是件事半功倍的事,是不能不做的。老师要有做这件事的强烈的愿望。许多老师认为这样做会占用时间,书本内容会教不完。其实学生热情高了,效率也就高了。他们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课后也会很投入地去学,教学任务完成得还更好。相反,如果学生没有热情,学习敷衍了事。即使书本教完了学生所得也甚少甚少。

2、激发学习热情要勇于创新。勇就是要有足够的胆量,敢于担当,不怕失败,不怕丢面子,不怕损失,不怕流言蜚语甚至挨批等。创新就是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以有效为准绳,想人之不敢想,不为陈旧套路所羁绊,出新招,出奇招,出实用之招。

3、激发学习热情要不断地实践总结改进,再实践,再总结,再改进。

提高热情 篇6

提高自身创业教育能力

创业教育是一门横向学科或交叉学科,专业与技术仅是创业的第一步,围绕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吸纳和融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人才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观点,形成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创业教育学科群,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法律、工商、金融、税务、保险、市场流通、人际社交等方面的知识教育。

1.加紧理论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加紧学习有关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创业知识,使自己迅速成为创业教育的行家,并将创业的相关知识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2.积极参加培训。教师积极投身到创业教育中并努力学习创业知识对学校搞好创业教育至关重要,同时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创业教育教师培训,使教师能接受较系统的创业理论学习;选派有关教师进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师创业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创业实践指导的“专家”。

3.落实有关政策。学校应选拔一批具有一定潜质的教师作为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加于培养,给他们提供学习进修、进企业煅炼的机会。学校应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应作为专业教师加于管理、培养和考核。人事部门应增加创业教育专业的职称评定,以提高教师投身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学校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训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创业氛围,了解企业基本的工作状态、一般的工作程序,提高学生所学技能的应用性,为踏上社会创业立业提供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职校生创业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匮乏。像独立思考、自主抉择、开拓创新、吃苦耐劳的品质及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排除障碍、化解矛盾的能力,像独创性、独立性、变通性、新颖性、敏锐性等创新型人格特征和具备市场、技术、管理和控制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学校在创业教育中急需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品质和能力。

1.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学生创业项目一般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进入某一行业创业,必须对这一行业有相当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有意识地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情况,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创业的可能切实点,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为日后创业做好准备。

让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技能。创业不仅要有热情和勇气,还要熟悉创办企业的要求和流程,更要掌握科学管理企业的基本技能。企业管理应成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成功创业打好基础。学校尽可能为学生多开设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企业管理知识。

2.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增强学生创业的动力。要激励学生学好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创业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底气;向学生介绍创业的成功案例或请成功创业者进行讲座,以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勇气,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经营企业的知训涉及到方方面面,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教学,因此学生不可能把所有创业的知识都能学到。但作为学校应将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教给学生,那就是:合法经营、文明经营、诚实守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气生财”传统经营理念的科学内涵。

3.造就学生成功创业的基本品质

学校的创业教育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为有志自主创业的学生打下基础。但真正能够自主创业的只是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能成功创业的更是一小部分。作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最关键的是要造就学生成功就业的基本品质。

一是要提高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创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还可能招聘一定数量的员工,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要成功创业必然要放弃自己大量的业余生活,要经常加班加点。成功的创业者必然是看重自己的企业人,是精心经营自己的企业人,是对企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

二是要提高学生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创业就会有风险,学校应让学生掌握控制风险的方法,提高化解危机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创业的风险,并在心理上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三是要提高学生决断能力。自然人从创业开始就成为了企业的法人代表,从企业筹备开始就有许多事要创业者筹划,因此要成功创业,创业者就必需必须具有很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作为学校创业教育就应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决策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决策意志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

创业实践是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校内创业,经营环境单纯,又有教师的指导,投入少、风险小,应作为学生创业实践的最主要形式。学校可以为学生在校创业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做好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开设创业岗位,提供学生在校创业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将学生创业实践计入学分。

创业教育归根结底应该变学生的被动创业为主动创业,引领学生自发地完善知识、提升能力、积累经验,从而构建起他们有准备的完善的创业头脑。

提高热情 篇7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提高,学习热情

首先谈一下写这篇文章的契机, 也是缘由:一, 课程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体系中, 比较完善的知识框架是由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与设备科学三部分组成。而每个知识层次之间都必须有一定的过度。化工原理课程就属于专业基础课, 它在化工各相关专业的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1]。可以毫无夸张的说, 既然身为化工学院的学生, 如果不懂得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 便愧当一名化工人。二, 结合当前实际, 我校正处于由“师范类”院校向“综合类”院校转型阶段, 相对于工科类的课程开设的年限比较短, 师资力量相对于历史悠久的化学课程薄弱许多。因此, 学生在心理上对这一类的课程不予重视。从教两年多,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课后复习情况来看, 学生仅仅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来学习这门课程。而且, 目前考研的学生占了十之八九, 而我校把化工原理作为考研科目的学生却极少, 甚至没有。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反映出很多的问题。对于学生也是很不利的。因此, 作为一名化工原理课程的老师, 我感受到了危机, 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迫在眉睫。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为背景, 树立就业危机感, 增强学生斗志,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

现代社会是一个靠知识竞争的社会, 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作为一名学生, 最终的归宿也是要走向社会, 服务于社会, 所以在校期间应该努力的充实自己, 无论是书本上还是实践上的知识, 都必须如饥似渴的学习, 把当前的知识与未来的理想和事业联系起来。

2 从绪论课开始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场白是抓住学生探究心理的第一关。绪论课一般都要向学生讲述该课程的性质、任务以及研究的范畴等。往往学生都觉得绪论课内容简单、考点少、不重要。而实际绪论课上正是能展示课程魅力的时机, 能不能抓住学生心的时刻, 所以一定要认真组织, 不能一带而过。比如我们在讲“单元操作”概念时, 讲完理论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展示某个典型产品的生产流程, 说明一个生产流程包括哪几种单元操作过程, 既而说明化工原理课正是要讲解这些过程的原理, 以及相关的计算等。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和生产实际相关的东西。可以把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设备, 如泵, 换热器, 精馏塔等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演示, 配以简单的介绍, 使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便形成这样的认识——这门课是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 是非常“有用的”, 并且能带来很大经济效益, 产生初期兴趣。

3 通过各种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1 通过生活实例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化工原理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穿插一些相关的例子来说明道理, 可以使单纯枯燥的理论知识充满活力。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印象也比较深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譬如在讲“湿球温度”这个概念之前, 先提出一个问题:冬天, 假如室外温度为2℃, 刮着大风, 潮湿的衣服会结冰吗?为什么?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回答不会, 然后给出正确答案是会。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至于为什么, 只要认真学习湿球温度的概念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这样, 既增强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好奇感,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2 将化工仿真应用于理论教学中。

化工仿真就是借助计算机在仿真系统上再现化工过程的实时特性, 模拟真实的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系统环境,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常开车、正常停车、正常运行、紧急停车和事故处理等过程, 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并掌握化工过程各单元设备的操作方法, 它是一种新型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3]。比如, 利用化工仿真系统可以很方便的完成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的演示, 并且很容易就让学生明白这二者的区别。气缚现象是未按操作规程进行灌泵, 随之就打开入口阀并启动离心泵, 待泵运转正常之后, 即便打开了离心泵出口调节阀, 仍然没有流体输出, 这意味着离心泵内已经出现了抽空的现象, 从而丧失了抽吸液体的能力;气蚀现象是在离心泵正常运转过程中, 逐步关小入口阀, 我们会发现离心泵出口流量会逐渐减小甚至也会出现抽空的现象, 而此时的入口阀却并未全部关死, 这说明随着吸入管路阻力损失的增大, 致使泵入口压力小于被抽吸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从而导致了被抽吸液体的气化, 致使离心泵同样丧失了抽吸液体的能力。通过这种仿真演示, 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两种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工程观念。这种直接简洁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

4 抓好习题课,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化工原理习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通过习题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每章结束时进行复习和测验, 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习题的选择上, 首先注意题目的典型性, 可以从历年考研试题中选择,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 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其次要提高习题讲授水平, 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独立思考, 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确定观点, 掌握方法。再次要注意习题的真实性,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力求能够反映化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工程观点的理解, 培养工程观念。

要提高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取, 兴趣教学, 寓教于乐, 其乐无穷, 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参考文献

[1]倪献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观点和方法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3) :79-82.[1]倪献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观点和方法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3) :79-82.

[2]马宪图, 张金萍.发挥主导作用, 激发学习热情[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2) :107.[2]马宪图, 张金萍.发挥主导作用, 激发学习热情[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2) :107.

提高热情 篇8

一、历史阅读活动化, 培养史籍阅读热情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 当学生对阅读材料感兴趣时, 他们才会更积极自觉地阅读与探索。因此,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学习特点, 将历史阅读与趣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阅读体验。另外, 阅读材料不能局限于课本, 还需要整合课内外。因为教材只是例子,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射到课外, 拓宽知识面, 让历史阅读与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

如教学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 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 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方案1:“故事擂台赛”。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与改编故事。 (1) 列出所学的历史事件与历史名人, 选出几个自己喜欢的, 收集相关资料, 合理加工与润色, 变为短篇故事。 (2) 由教材或其他资料中找出春秋战国时的有关成语故事, 自主改编一两个历史小故事。 (3) 阅读其他课外书, 探寻其他精彩的历史故事。课堂上, 伴随着音乐, 小组合作, 展开“故事擂台赛”等。然后师生根据一定标准共同评价, 选出擂主。方案2:成语故事表演。准备工作:通过课本、课外资料等选出自己喜欢的历史故事, 编为剧本。然后小组之间先进行比赛, 比比谁演得最好, 谁的剧本最好。而后小组选出最强搭档, 课堂上进行表演。由教师及其他学生组成“评委组”, 依照剧本质量、表演水平、小组秩序等, 选出最佳演员、最佳编剧组等。台下的学生需要踊跃参与, 积极发言, 客观评价,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 利用历史故事擂台赛形式, 引发学生对史籍阅读热情, 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并培养学生联想力, 让抽象干瘪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充盈而立体。

二、呈现方式多样化, 诱导学生阅读观察

由当前初中历史教材看, 阅读量有所增加, 除了正文内容之外, 还编排了不少历史地图、插图、相关材料解析题、图表等, 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不然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因此,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优化历史呈现方式, 这样, 可吸引学生注意力, 给学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也训练学生各种阅读能力。比如穿插有关史料或文献材料, 引导学生提炼所需信息, 既辅助历史知识理解, 也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呈现有关历史地图、图片、漫画等, 学生观察思考, 想象联想, 发掘图片背后隐含的深意;播放有关影视、录像, 让学生感受历史情境, 再结合教材内容, 深入思考与分析, 加深理解;展示有关实物或历史文学作品, 引发探索欲望, 调动阅读热情, 提高观察能力等等。

如教学《大一统的汉朝》, 复习引入后, 我提出问题:西汉初年, 汉高祖面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而后多媒体呈现有关材料:“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人相食, 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选自《汉书·食货志》) 通过阅读分析, 同学们会认识到汉初时期, 经济萧条, 显现一片荒凉之景。思考: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呢?汉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与策略来恢复经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探究文景之治。提问:文帝与景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发展经济呢?学生阅读课本, 总结归纳。而后引导同学们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的坟墓, 让学生明白“成由俭, 败由奢”。另外, 分析上述措施取得的成效时, 借助多媒体补充有关资料, 加深理解, 并将其和汉初经济比较, 认识到“文景之治”促进了汉朝经济的快速发展, 给汉朝大一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提高历史阅读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与积极性, 还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对史料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1) 比较阅读。如对于同类人物或事件等, 学生容易出现混淆, 为了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不同之处。如唐玄宗、武则天、唐太宗统治期间, 有关对外策略、科举制、统治措施等内容比较相似, 学生易于混淆。为了更好地分清知识, 区别这几位历史人物处理同一问题的做法, 弄清政策变化, 可以从统治方法、统治美称、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举制、任用贤才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并列出相关表格。 (2) 地图式阅读。即在历史阅读过程中, 引导学生注意分析历史地图, 善于由历史地图中提炼历史信息与知识, 配合地图进行理解, 学会图文转换, 增强读图能力。 (3) 问题式阅读。即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如教学《鸦片战争》时, 阅读与观察“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 想想这说明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有怎样的目的?等等, 这样, 有助于同学们明白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以及偶然性, 也训练了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分析史料的能力。

提高热情 篇9

一、选择实验必须做到:用心、用心、再用心。

物理实验是为了说明或证明某个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有多种实验可以达到目的, 我们要从中选择最简单生动、最清晰、直接得出结论的实验。如学习初中物理“密度与浮力”时, 为了证明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演示了一个小型趣味实验———“水中悬蛋”:

将一颗鸡蛋放入清水中, 鸡蛋下沉;再向清水里不断加入食盐搅拌, 鸡蛋逐渐从下沉→悬浮→上浮。由前面所学的密度知识可知, 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 混合溶液的密度不断增大,

由此可以非常直观地得出:

ρ物>ρ介, 物体下沉;

ρ物=ρ介, 物体悬浮或漂浮;

ρ物<ρ介, 物体上浮。

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 他们为此感到兴奋不已。我又从旁引导他们往力的方向思考:F浮=ρ介gV排, 只要是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此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浮力<重力时, 物体下沉;

当浮力=重力时, 物体悬浮或漂浮;

当浮力>重力时, 物体上浮。

这样一个小实验既简单又方便, 学生看着鸡蛋慢慢由下沉到上浮觉得很有意思。我演示完之后, 立即有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做了一遍, 相信一定有不少学生回到家里就就地取材开展“调研”活动。在小实验中探索出大道理, 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棒的经历, 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原来, 物理可以如此简单。

二、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需要设计实验。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课程环节往往有课前导入、课中证明及课后巩固。这些实验如果做得成功, 则会吸引学生进入物理世界,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亦会为课堂增色不少。

1.课前导入 实验。一个成功的课前导入能在短时间内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如我在讲解大气压强的时候给学生演示了一个“试管向上爬”的导入实验:取一只大试管装满水, 再取一只略小的小试管, 口向上装填于大试管中。然后将两试管倒转, 使试管口悬空向下, 此时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流出, 小试管中的水不断上升, 看起来就像是小试管努力向上爬一样。

学生看得目瞪口呆, 不断发问:“老师, 小试管为什么不掉下来?”“老师, 它怎么会往上爬呢?”我继续卖关子说:“给我半个小时, 下课之前你们上来做这个实验并且说明原理。”其实原理很简单, 就是作用在小试管底部的压强:向上的大气压强大于向下的水压。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趣味实验, 学生惊叹不已, 可想而知, 那一节课他们听得有多认真。

2.课中证明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物理教学中, 学习一个新规律往往需要伴随实验证明。如讲解磁场时, 为了说明磁场是真实存在的, 我先用传统演示方法, 把细铁屑放在玻璃板上, 演示磁场的线状分布, 之后我又设计了另外一个小型趣味实验。

①先将一个磁铁的N极和另一个磁铁的S极在铁屑中沾一下, 再将两极靠近。

②把两个磁铁拉开一点距离, 铁屑竟悬浮在空中了。

③再将磁铁的两个N极在铁屑中沾一下。这次, 两极上的铁屑弯曲着相互远离。

一做实验, 立即有学生推断这是因为磁体间的吸引和排斥, 铁屑的聚集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师从旁引导启发, 最后共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规律, 既培养“勤于动脑”, 又促进“善于动手”, 学生的综合素质便在这一来二去中逐步提高。

3.课后巩固实验。 课后实验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最有效手段, 却极易被忽略。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制作实验用具, 然后进行演示, 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学以致用, 更在这个过程中坚定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 培养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可以说, 课后巩固实验做得好, 对一个班级形成良好学风和凝聚力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讲完磁场一章后, 我留给学生一个作业:分组玩益智玩具“磁悬浮”并整理出游戏原理。经过反复试验, 同学们终于成功得出磁悬浮原理:作用在“小飞碟”上的磁场力与其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平衡, “小飞碟”悬浮在半空中。这样的课后实验一方面生动地巩固课堂知识, 另一方面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锻炼合作动手的能力, 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透过现象探究本质, 利用实验探索物理教学规律和启 发深层次的思考。

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 教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启发引导。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从以前的“高考指挥棒”到现在重点提倡的“素质教育”可以看出, 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逐渐向培养“素质型人才”转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自身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开发和提高, 这不得不说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成就。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 而且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实验贯穿物理学习过程的始终, 优秀的物理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就是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真正实践“探究—发现—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产生实效,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资源网.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提高热情 篇10

关键词: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学习热情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是与世界交流的一门必备的工具,已成为个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但随着职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究其原因,造成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统编的英语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而且这种需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要缓解这一局面,我们研究发现应在英语课程改革中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进而使他们能够在职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一、职校生英语学习现状

随着职业学校的数量增加以及各个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校的生源质量总体下降许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英语水平更是“惨不忍睹”。他们虽“学”过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英语,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有的甚至“一片空白”。

另外,目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教师教英语,目的是让学生学了能学以致用,能与职业发展实际接轨。但据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课堂教学还是重语法、重在讲解,还是所谓的“哑巴式英语”。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绕教材开展教学工作。但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与职校生的英语认知水平格格不入的。不但偏离了职校生发展的实际,而且违背了他们学习意愿,从而造成英语教学资源的浪费。这与我们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职校英语校本教材现状

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国务院明确提出课程改革可以尝试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校本课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开始告别长期的单一国家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学校和教师将拥有部分课程决定权,不必再使用单一的教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教材或者编写校本教材。

何谓校本教材.即为了达到既定目的,学校依据现有的资源条件,结合市场的人才需求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学校本身为主体自行开发的教材资源,也被作为国家和地方统编教材的补充和拓展。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教材又是英语课程实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不论是普通高中英语教材,还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都存在着很多与教学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特别是目前很多职校的英语教材五花八门,没有特定的教学标准,有的还是很多年前编写的版本。这就与当前的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学生职业认知相行甚远,已经无法正常满足学生、教师、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但是这样,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英语作为各个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他们的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什么样的要求,又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校本教材的质量呢?

三、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本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重要的载体的全程参与和深刻理解,无异于闭门造车,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又是让教材改革走入另一条死胡同。所以职业学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应以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下列问题:

1.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当代技校生而言,教材的开发是否符合他们的认知需要,是否符合他们兴趣爱好,是否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实际,才是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本身需考虑的方向。也只有这样的英语教材,才能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感同身受,才会使他们有兴趣去探索他们以前没发现的知识领域,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2.表现形式新颖,教学资源丰富。教材虽然强调是本身所反映的内容,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会受到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如果说校本教材的设计精美、图文并茂、活泼轻松,内容丰富,时代感强,这样的英语教材,相信很多我们现在的职校生都会觉得眼睛一亮,迫不及待想继续学习下去,这就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局面。

3.注意知识性技能与应用型技能的培养。英语教材选用的话题要广泛并贴近职校生的实际,课文的体裁多样。课题新颖,时代感强。各个主题与学生兴趣关联,又各有侧重。既重视知识性又侧重趣味性。既要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又向他们传达了积极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

4.体现学校特色专业发展之路。既然是校本教材就要体现本学校的专业发展特色。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材过程中注重本校的发展实际,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本学校为大背景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同时也进行以能力为基础的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教材的编辑需体现学校专业发展特色,并着重体现以交际能力为语言教学目标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开展有效的交际能力。

四、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1.形成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每个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专业特色。职校又是作为跟社会衔接的一个最紧密载体,本身的文化和功能性使职校的功用变得非常实际性和功能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在教材权威性的基础上得以实施的。如果通过一系列教材的变革,改变评价体系,最终确立一套符合本校专业发展特色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切实可行的英语校本教材,那么在以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通过教师加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材,从而就可以在职校专业特色基础上形成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2.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新时代的职校英语教师如果一味地死教书本,没有发展创新,即使你是英语教学的权威,学生也会以“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加以还击,体现不出作为英语教师的真正价值。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为职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为了开发符合学校专业发展特色的校本教材,教师需分析当代职校生特点,分析学校专业发展的实际,深入到学生认知领域去开展研究。这样,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英语教师的认识也逐步得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会日益提高。

3.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本行之有效的英语校本教材,如果表现非常生动活泼、内容新颖,体裁广泛,无疑会对目前许多对英语学习“慵懒成性”的职校生来讲,有如沐浴春风的感觉。面对全新的教材,他们会感到里面所反映的信息是跟自己如此贴近,想法是那么的吻合,还有自己熟悉本学校文化内涵和专业特色。这时就可以使他们从情感上愿意去接受它,愿意从此为它发生一些改变,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可以为目前困顿的职校英语教学打开新局面。

提高热情 篇11

【关键词】师生关系;情感教育;兴趣;评价体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课堂强调的是快乐教学,在最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与实现,是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点供读者参考,希望对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现能够有所帮助。

一、养成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倡导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主要是强调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受侵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 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这能够吸引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便于师生闻感情的交流,减少或避免师生在教学与学习环节的障碍,使教师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行为也变得不再枯燥,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同时,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老师的角色更接近于学生的朋友和长辈,这对学生思想的表达和师生间的交流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相对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容易使学生卸下心理的包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感和安全感,从而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和潜能。这是开展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学生能够怀着各种兴趣和好奇心进行大胆质疑和探索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会增加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笑声,使数学教学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便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二、加强情感教育的应用

在小数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情感因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以确保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的贯彻与执行。

首先,教师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逻辑,魅力和抽象美,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枯燥乏味的第一感觉,发现数学符号、公式和数字之间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这对小数数学开展快乐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教育中的局部因素,并将这些局部因素进行有效归纳和整合。将其不定期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小学课堂上能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态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顺口溜、小故事、趣题妙算等,都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实施快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形式。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非常符合的。

三、充分利用教具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趋向于具体形象思维,而教具具有“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以及学生手中的学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新精神。这样。经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不但逐步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手、口、脑并用,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灵活地掌握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诱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与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小学教师对此应当充分重视。

四、加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使小学数学教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通过对图片、视频、图形、声音的有效展示,能够刺激小学生的感官神经,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愉悦感,为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可以通过教学课件设计两组苹果,每组各有十个,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鼠标对题目进行任意的变形,还可以添加动画或者音乐,这对快乐教学的开展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健全和改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总结,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以促进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手段和指标过于单一,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开展。

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调整原有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快乐教学的贯彻与执行。对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考核,也要评价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成绩提升幅度等:②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并且要逐步增加学生自评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开展:③要加强评价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使教学评价体系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促使学生养成快乐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欲望的最大动力。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快乐因素”,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使学生不断积累新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培德.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

[2]刘政智.浅谈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12)

[3]卢爱芝.巧借东风行好船——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4]冯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途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

提高热情 篇12

1. 初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初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文章的结构不合理,主旨不清晰。很多学生在拿到写作题目要求后没有认真审题就开始动笔写,存在“句子堆着句子就成了作文”的严重误区,句子之间没有恰当的衔接,段落之间也没有合适的过渡,这就导致最终写出来的文章主旨不清晰,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真正提高;其二,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英语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之上的,很多学生不愿意背单词,导致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很多病句、错句,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其三,用汉语的思维写作。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用汉语的思维进行写作,这主要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培养起用英语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的思维习惯,对想表达的意思也选择直接用英语翻译汉语,这样的文章完成后会非常不地道,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影响自身以后更长远的发展和提高。

2. 以读促写,为学生创建有趣的写作情境

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且能够为学生创建有趣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般来说,老师可以首先为学生选择一篇与要写作内容有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然后通过这篇文章引出学生接下来要写作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具体举例:笔者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物介绍的英文作文时,先为学生提供一段阅读材料,同样是描写人物的,以期让学生感受阅读材料中描述人物的手法和技巧,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阅读材料如下:

These days, people who do manual work often re-ceive far more money than people who work in offic-es. People who work in offices are frequently referredto as“white-collar”workers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they usually wear a collar and tie to go to work.Such is human nature that a great many people areoften willing to sacrifice higher pay for the privilegeof becoming white-collar workers.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一些语法现象,如“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中的that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这样的语法知识是可以应用到学生的写作文章中的,值得借鉴。

3. 注意积累特色句型,提高课堂写作教学效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还是老师从课外选择的教学素材,其中都包含了很多有用的特色句型,但是老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事实上,如果学生注意积累特色句型,就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加以运用,同时对特色句型的分析也会让学生的英语知识更加扎实牢固,从而既能巩固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还能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应用到写作中的特色句型:(1)以形式主语引导的从句:It hap-pened that he was out when I got there.(2)定语从句:As we have known, he is a most good student.(3)条件状语从句 :As long as you give me some money, Iwill let you go.(4)原因状语从句:I will take my rain-coat in case that it rains.这些特色的句型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非常有帮助,应当深入理解。

4. 鼓励学生在扩写中进行再创造

常见的英语写作形式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但是在平时的课堂写作练习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扩写的写作任务,一般扩写的写作会让学生更容易上手,学生在给定信息的提示下还可以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潜能,并且在完成扩写任务后老师还要进行分析总结,让同学间相互交流,并借鉴写作优秀的同学的写作方法,在相互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具体举例:笔者在课堂上会为学生安排如下的扩写任务:Write a composition of about 200 words usingthe ideas below. Do not write more than three para-graphs.

Title: Nearly Caught

Introduction: Alf and three other dustmen werecollecting rubbish. They arrived at Mrs. Frost’s house.

Development: Alf’s wife was visiting Mrs. Frostat the time. Alf was just getting out of the dustcartwhen he saw his wife leaving Mrs. Frost’s house.Hid in dustcart, dustmen helped him. His wife talkedto Mrs. Frost on the doorstep.

Conclusion: The dustcart drove away just as Mrs.Frost came towards it.

结束语

上一篇:金融服务功能下一篇: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