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传导机制

2024-09-15

市场传导机制(精选10篇)

市场传导机制 篇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重要问题,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中央银行是否能够有效的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最终目标, 取决于传导机制是否顺畅。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传导渠道有: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和汇率传导渠道。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发生影响与作用的基本过程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 ——各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在上述传导过程中, 具有两个传导环节, 第一环节是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到利率、资产价格、信贷、汇率等中间变量, 从中间变量到最终目标为第二环节。如果第一环节受到种种原因干扰而中断, 那最终目标的变动就不是货币政策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失效。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上述传导渠道中, 资产价格渠道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逐步体现出来, 为央行通过股市间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了条件。

►►一、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的途径

(一) 货币供应量

通常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上涨, 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利率下降, 股票的相对收益上升, 经由公众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最终促使股价上升, 带动企业的投资支出增加, 从而刺激生产。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为:货币供应-股票价格-投资支出-总产出。

(二) 利率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操作调控官方利率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利率的变动首先通过改变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来影响资金的供求, 其次是作为一种政策信号影响投资者对经济的未来预期从而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针对我国的股市, 投资者对利率调整的预期十分重要, 利率的改变可能预示经济情况变化, 利率的调整幅度与投资者预期的差别也会影响股票价格, 例如我将要讨论的央行货币政策的公告效应, 投资者对公告会有自己的预期, 调整高于或低于公众的预期, 都会引起股价的波动;而当利率的调整合乎公众的预期时, 股价一般不会发生剧烈波动。

(三) 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有利、对股票市场的刺激作用大;而当经济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时, 通货膨胀就会压抑实体经济, 进而影响股价的走势。物价上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价格上涨的幅度:当商品价格出现缓慢上涨, 但上涨率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率时, 公司库存商品的价值上升, 于是公司利润上升, 引起股票价格上升;当价格上涨幅度过大, 物价上涨引起公司生产成本上升, 而上升的成本又无法通过商品销售完全转嫁出去, 从而使公司的利润降低, 股价也随之降低。

►►二、股市传导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 资本市场的结构和规模

资本市场的结构影响了其运行效率, 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价格机制的作用。资本市场是由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产品构成的货币资金交易系统,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较快, 债券市场和非证券化市场发展相对较慢, 交易所交易发展较快, 场外交易发展较慢,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价格传导的作用。另外, 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大部分为散户, 散户缺乏资金、信息的优势, 受股市价格变化的冲击较大, 股市的大涨和下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都会引起市场比较的剧烈波动, 降低股市融资能力, 同时这种投资结构也不利于央行把握投资者的投资意向, 分析股票市场走势。资本市场的规模也影响着其运行效率, 过去我国企业融资大部分依赖银行, 以间接融资为主, 为了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 调整财务结构, 企业努力提高股本, 寻求上市进行直接融资, 股市规模在一步步壮大, 对经济的影响也相应增强。

(二) 市场的有效性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 决定了资金在不同的市场上的流动速度, 进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 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效率。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 首先表现在两个市场的利率和收益率内在联系不强, 影响了价格的导向作用;其次是两个市场的资金融通存在制度障碍, 使得资金的流动性不强。如果资本市场能够有效的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并把央行的货币政策信号反映在资产价格的变动上, 我们则认为它是有效的, 进而资产价格的变动会通过一系列效应影响实体经济, 完成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三) 投资者的预期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预期, 进而影响股市传递货币政策的效率。央行货币政策的出台, 经常被投资者称为“利好”或“利空”, 体现了投资者对不同政策的预期。例如宽松的货币政策, 投资者一般认为它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刺激经济, 使得企业产出增加, 盈利增加, 股票价格的不断上升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及期望, 在投资者预期的影响下, 股票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 推动股票价格进一步上升, 并促使这一循环过程继续进行下去;而长期过高的资金流动性会使经济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 又会降低投资者的预期, 影响股票的价格, 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三、股票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途径

股票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途径可分为股市的投资效应、企业资产负债表平衡效应、家庭资产流动性效应和家庭财富效应。

(一) 股市的投资效应指的是托宾q理论按照托宾的定义, q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价值之比

企业的q值主要由股价水平的变化决定, 货币供给扩张后, 企业的股票价格就会相应提高, 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 相对于企业市场价值而言, 新的厂房设备比较便宜。这种情况下, 企业可通过发行较少的股票而得到较多的投资品, 投资支出便会增加, 使得产出扩张;如果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资本的重置成本, 企业投资新项目的成本较高, 相应的投资支出将会降低, 使得产出下降。因此,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价格变化改变企业的q值从而影响企业投资支出, 进而作用于实体经济。

(二) 企业资产负债表平衡效应

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降低银行的贷款意愿, 影响企业投资支出。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股价上涨后, 那么如果给定企业的负债, 其净资产就会上升。财务状况的好转使得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下降, 因此企业更加容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投资支出增加, 进一步使得企业的产出增加。也就是说, 股票价格水平的上升通过强化银行信贷渠道而间接作用于企业投资支出, 从而作用于实体经济。

(三) 家庭资产流动性效应

家庭资产流动性效应指的是股票价格因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上升以后, 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会提高, 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与其债务的比率增大, 资产流动性增大, 财务状况更为稳妥, 使得家庭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 从而家庭就可以考虑增加耐用品和住房的消费支出, 刺激了总需求。

(四) 家庭财富效应

家庭财富效应指的是由于股价的变化引起的家庭消费支出的变化。财富是由劳动者是收入、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组成的, 其中股票已经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股票价格升高, 股票持有者的财富因此就会增加, 财富增加使得消费者增加消费开支, 从而扩张需求。

参考文献

[1]常青.宏观经济与股市的关联性研究——基于货币政策的视角[J].经营管理者, 2010, (08)

[2]陈门吹雪.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关系的分析研究[J].生态经济, 2010, (0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篇2

【摘 要】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之后,中央银行操作适当的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通过经济体系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而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这个由货币政策工具启动到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传导运行过程,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91-01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Kashyap和stein(1995)运用分散数据检验了银行信贷假说,得出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后,小银行拥有的贷款额下降,而大银行的贷款数量基本上保持不变的结论。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后者能够轻易的获取外部资金,所以小银行更容易受到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所以,他们认为只要银行面对的不是对其公开市场负债的完全弹性需求,银行信贷渠道就可以存在。这有力的回应了Romer (1990)对狭义银行信贷渠道的质疑。

Kim Sungmin和Won-Tai Kim(1999)以韩国为例分析了近几年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操作过程的发展。韩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势头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1991年放松利率管制的提出为标志,这是放松利率管制四阶段过程的第一步。1996年底,韩国加入OEDC后,所面临的金融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为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改造买入市场结构,允许商人银行以经纪商和交易商的身份参与买入市场及精简支付系统和结算系统,引进了BOK-Wire系统,采用两个安全设备以保证支付结算的安全进行等。

Frederic S Mishkin(1999)从名义锚的角度考察了四种基本的货币政策机制的优缺点,即汇率目标、货币目标、通胀目标、包含隐形而非显性名义锚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目标、通胀目标容易导致动态不一致问题的出现。通胀目标在实际运行得比货币目标和汇率目标好,但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决策者可能过度关注于低通胀,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包含隐形而非显性名义锚的货币政策具有通胀目标的优点,与通胀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正式的名义锚,透明度相对较低,这也是它的一个主要缺陷。

赵勇(1999)从与德意志联邦银行的对比入手,研究了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传导模型,若假定联盟内各国经济周期一致、金融市场完全一体化、要素市场具有充分流动性、影响产品市场的外生变量统一,则货币政策在联盟内各国间的传导基本上可视为被扩大了的一国货币政策国内传导,但其在现实中也与一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所不同。影响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的因素主要有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独立性、透明度、协调性程度、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与ECB货币政策的配合协调度。

樊明太(2004)在简要考察中国金融结构转型中货币政策机制,包括货币政策的工具、效率前沿和规则及相应的货币传导机制变迁轨迹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分割点原则,实证检验、估计和分析了金融结构变迁对货币政策的适用工具和反应函数的影响,以及对货币传导的利率机制,即由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并进而到通胀率-产出波动前沿的影响。基本的结论是,金融结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货币传导机制的性质和作用程度。

王斌(2009) 从定性的角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在货币传导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包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着过渡性、中央银行的非独立性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着执行障碍、作为传导中介的金融和资本体系市场一体化程度低、最终目标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等,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在我国,金融结构及其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问题,是在对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和中国扩大内需实践中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上突显出来的。与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目标的变迁相伴随,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发生着深刻的变迁。在中国,利率整体上的管制性、中央银行资产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约束明显制约着有限的市场化利率对货币政策的独立反应,不过,这种独立的反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开始有所显现。在研究货币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的传导时,必须注意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动的预期。金融结构不同,货币政策的工具不同,货币政策反应也会有区别,因此在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问题时,需要区分冲击效应和传导效应。

(二)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虽然逐步重视对宏观经济的间接调控作用,但非均衡的信贷配给现象仍然存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育不充分、各类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均很高、利率的非市场化形成机制等,造成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货币和资本市场上的传导受到限制。所以迄今为止,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导途径。

信用途径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应满足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某些借款者依赖于银行贷款;二是货币政策可以改变贷款相对于其它信用形式的供给量。第一个条件说明银行依赖者的规模是信用途径的关键,显然这个条件无疑很容易在我国得到满足,但金融创新的发展迅速降低了银行依赖者的规模,银行信用渠道的作用将减弱。第二个条件要求中央银行能够间接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但在我国,正是银行中介的行为在特殊的经济转轨条件下的扭曲,各经济主体货币需求约束的动态博弈导致企业的慎贷行为和银行的惜贷行为,使银行信用呈现收缩现象,导致了信用渠道的受阻。

所以在短期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应着眼于促使信贷途径向均衡信贷配给转化。而长远观之,规范化的利率传导机制应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

(三)2007年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并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由美国传导至世界各地,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对于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国际以及国内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是综合性的因素共同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尤其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失当的货币政策,成为了各位学者所指出的共同原因。货币政策的基础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如果说是相反方向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那就很有必要研究这种变化,即由宽松到紧缩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哪些渠道具体影响到实体经济的以及影响的效力如何。这实质上就是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勇.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9,第5期

[2] 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2,第9期

[3] 樊明太.金融结构及其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4, 第7期

市场传导机制 篇3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由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货币供给总量与货币需求总量的平衡相辅相成。因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必然立足于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主要围绕货币供给量的调控而展开。1998年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 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 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 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央银行要使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完全充分地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股票市场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在规模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宏观经济逐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股市发展改变了货币需求结构。

由于证券资产与货币资产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 股市的发展使企业和居民对货币的需求发生相应变化。股价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上升, 对货币需求增加。股价上涨时股票交易量扩大, 成交量越大,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也越大。此外, 股价上涨会使人们调整个人资产结构, 持有更多的股票而减少货币持有量, 从而减少了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这些变化改变了基础货币在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存量比例进而影响着基础货币的创造能力。

2. 股市发展对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由于货币供给量是由央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通过后三者的行为来实现信用创造。但是现实经济中, 后三者的行为容易受到股市发展状况的影响而改变, 从而改变了货币的供应量。由股市发展引起资金流动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央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真实性。并且股票总市值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 当股票市场繁荣时, 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因此,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做法正面临挑战。

三、源于市场结构的因素

1. 货币市场的结构因素。

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主要以同业拆借市场为主体, 但各子市场的发展相互独立, 它们的规模和数量、交易品种远远不能满足股票市场对大规模资金的需求。《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显示, 2011年,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只占8.0%, 企业债券占10.6%。货币市场上由于金融工具品种较少, 相互替代性较差, 使货币市场的灵活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同时, 金融工具的利率形成非市场化、弹性小、灵敏度低, 不能形成基准的利率和有机相连的其它利率结构。只有在结构完善的货币市场中, 各经济单位才能在既定的资金总量下结合各项资产的特点, 调整资产的配置比例, 使流动资金及时地在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流动, 保证股票市场有较为充裕和稳定的资金来源,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通过货币市场可以快速补充短期资金, 而从股票市场退出的资金也可以到货币市场寻找其他投资机会。

2. 股票市场的结构因素。

从市场规模来看,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 2013年3月末, 我国广义货币 (M2) 余额103.61万亿元, 2011年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为21.48万亿元, 占GDP的比重为45.54%比例仍然偏小。在股票市场的体系结构方面, 存在着股票市场“股市化”的倾向, 注重股票市场发展, 轻视债券市场发展;重视场内交易市场发展, 轻视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信用工具种类结构、资本价格结构、交易方式结构等也存在不合理问题。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中, 人民币贷款占58.3%, 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占25.61%。这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定价效率 (配置效率) , 从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四、实现市场联动、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途径

1. 注重货币市场各项功能的发挥。

货币市场是股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它是一个流动性高和风险性低的短期资金的融通市场。货币市场欠发达, 证券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只能通过私下拆入、挪用或透支等方式融入短期资金。在国外, 证券商可以通过股票发行上市、发行债券、短期借款、同业拆借等方式进行融资。因此, 我国应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稳定和正规的渠道, 在合理的利率下灵活、有效地融通短期资金, 最终形成一个社会长短期资金合理流动机制, 使社会资金供求关系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实现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同发展。

2. 扩大股市规模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规模仍然偏小, 对经济影响程度有限, 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尤其是传导渠道不畅通, 在短期内不能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还增添了干扰因素。股票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和质量。在发展股票市场时, 应将重点放在扩大股市规模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 注意防范股市泡沫, 强化市场优化配置功能、促进企业改制和加强企业监控。规模大、效率高的股票市场可以“迅速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变化, 同时将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措施的反应通过其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传递到现实经济中去。

五、结语

在股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 股市在转化储蓄、刺激消费、优化资源配置和传导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功能逐渐显现出来。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长期分割的原因, 使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 构筑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基础条件, 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优化市场结构, 完善市场有关的运行机制, 实现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市场发展的互动发展, 促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刘肖原.我国货币政策票据市场传导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2/41[1]刘肖原.我国货币政策票据市场传导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2/41

[2]王文静.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4[2]王文静.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4

[3]孙辉.总部经济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J]中国金融2012/12[3]孙辉.总部经济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J]中国金融2012/12

[4]胡云飞.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影响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2/03[4]胡云飞.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影响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2/03

浅析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篇4

关键词:次贷危机;传导机制;影响;措施

次贷危机从爆发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目前进入了后危机时代。此次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危害也不仅仅局限于在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损失,而是演变成为次贷危机造成的货币市场紧缩对其他资本市场的溢出影响,进而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使之处于瘫痪状态。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息息相关,融合也日益紧密。中国资本市场和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也日益增强。众所周知,美国在全球金融贸易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次贷危机必然会通过对美国的影响向其他国家经济体延伸。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正通过国际贸易途径、国际投资途径以及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波及和蔓延,通过汇率机制、资本流动机制、利率机制、资产价格机制以及预期机制进行传导,向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发生着间接影响。

一、次贷危机主要蔓延和波及的途径

而且根据国际金融理论和危机传导理论,金融危机通常进行国际传导的途径通常有三条,即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资本。通过这三条途径,金融危机将其引致的风险和效应蔓延到发生危机的经济体之外,继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甚者演变为经济危机。此次次贷危机也正是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市场这三条主要的途径向外传导,先因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蔓延到欧洲、亚洲等地区。由房贷市场、资本市场延伸到整个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继而传导到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资本市场。

次贷危机通过国际贸易途径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出口贸易方面的影响较大。间接影响是指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多边贸易产生影响,可能会间接影响中国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

次贷危机通过国际投资途径的传导主要是指在投资关系上的改变,即中国资本对海外投资和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受次贷危机影响,中国资本海外投资风险加大,海外投资收益及前景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之后,美元持续贬值。为寻求避险和更高的投资收益,原本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量资金可能会从美国市场撤离而转向中国。这两种冲击都反映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上,从而将影响并传导到整个股票市场。这给中国股市带来强烈市场波动,也给投资者带来心理恐慌。

次贷危机通过资本市场途径传导只要是指次贷危机引发的心理恐慌,这种心理认为次贷危机会进一步恶化,会进一步影响资本市场,而中国近期股票市场的低迷不振的表现就是这种心理性冲击最好的证明。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向中国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

以上三种方式是次贷危机主要蔓延和波及的途径,而其次贷危机的影响向中国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主要有汇率机制、资本流动机制、利率机制三个方面。

(一)汇率机制

自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回升无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更是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美国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操纵的结果。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大量的廉价中国商品不断流入美国市场,这不仅是美国贸易产生逆差的根本原因,而且还是美国国内失业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程度。总之,次贷危机引致的美元贬值同时也带来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巨大压力,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不利。

(二)资本流动机制

正如上文所讲,次贷危机带来中国资本的海外投资和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受次贷危机影响,中国资本海外投资风险加大,海外投资收益及前景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之后,美元持续贬值。为寻求避险和更高的投资收益,原本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量资金可能会从美国市场撤离而转向中国。这也将影响股市的波动。

(三)利率机制

为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各国为应对通胀而普遍加息、收紧银根的行为,最终必然会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其业绩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必然通过其上市的股票价格的变动予以体现。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房地产的市场危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的积极影响。比如说,次贷危机给还在金融创新领域摸索前进的中国带来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同时,也给我国金融创新树立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在金融创新中要时刻谨记“谨慎”原则

我们要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但是也必须符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金融创新要从基础做起,坚决不能被巨大的利润遮住双眼而忽略了其背后的风险。

(二)银行监管要加紧

我们要重视放松监管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加强对人的监管和制约,必要的时候采用立法执法等手段防患于未然,避免金融危机在中国发生。

(三)处理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度泡沫化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发展过度泡沫化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次贷危机的发生警示我们:当资产价格处于上升时往往看不出风险的大小。而当资产价格下降时,风险会迅速沿着信用链条向外蔓延。我国又采取银行和房地产共生增长的模式,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风险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我们要以次贷危机为鉴,处理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度泡沫化的问题。

总之,次贷危机的爆发带给我们许多启示,世界经济也进行了调整。这对于我国来说,即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人才大量流动有利于我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只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调整政策,积极应对挑战,我国一定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5)

[2]曹红辉,刘华钊,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分析[J],财贸经济,2008,(3)

市场传导机制 篇5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财富效应

一、引言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日益紧密, 资产价格往往有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资产价格由膨胀到崩溃的急剧变化很可能引发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因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破裂而爆发, 并蔓延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在此期间, 中国A股在2007年10月16日达到6 124.04点的历史高点, 但到2008年10月竟跌至1 700多点, 跌幅逾70%。股市暴跌, 引发了政府该不该救市的激烈讨论。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 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条件下, 股票价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中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 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现阶段, 中国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究竟如何, 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对此作一定的探讨。

二、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 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依据货币政策的不同传导渠道, 可分为利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信用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渠道主要是通过企业的投资效应、家庭的财富效应、非对称信息、预期效应来实现的。

1. 企业的投资效应渠道。

托宾的q理论中的q值是指企业市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如果q值较高, 则意味着新的厂房和设备成本相对于股票市场价格更为低廉, 企业进行实物投资, 增添新设备, 扩大生产规模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股价的上升, q值增大, 从而刺激投资增加, 最终引起总需求扩张以及产出增加。M↑==>P↑==>q↑==>I↑==>Y↑

2. 家庭的财富效应渠道。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安排取决于其终生收入, 而不是取决于本期收入。金融资产是消费者终生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普通股又是金融资产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张的货币政策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后将促使家庭的财富增加, 消费者的终生收入相应增加, 消费支出随之增加, 最终促进产出增长。M↑==>P↑==>消费者终生收入↑==>C↑==>Y↑

3. 非对称信息渠道。

货币政策影响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的上升提高了企业净值, 使企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减少, 银行的放贷增加, 从而使得投资和产出增加。M↑==>P↑==>企业净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贷款↑==>I↑==>Y↑

4. 预期效应渠道。

在经济繁荣时, 资产价格上升, 经济主体对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投资规模增加。在资产价格下降的时候, 经济主体对经济的发展持谨慎态度, 投资规模的增长受到限制。

三、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金融资产价格传导的实证检验

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分别用M2、C、I和SZ分别表示货币供应量、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上海综合指数的月末收盘指数。对各时间序列分别取对数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采用月度数据, 样本区间为1995∶01~2008∶12。其中, 由于每年1月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数据缺失, 为了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 采用1—2月份累计数的平均数作为1月末的样本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统计年鉴》、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

2. 单位根检验。

利用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对时间序列ln (M2) 、ln (C) 、ln (I) 、l (SZ) 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E-VIEWS5.0软件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 具有时间趋向。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5%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序列, 即四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

3. 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的基本思想是,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 但它们却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 表示一种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

由单位根检验可知, 四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结果如下:零假设为没有一个协整关系时, 变量lnM2和lnSZ的迹统计量55.66371>5%水平临界值20.26184, 变量lnSZ和lnI的迹统计量28.85015>5%水平临界值20.26184, 均拒绝原假设。当零假设为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时, 变量lnM2和lnSZ的迹统计量7.475508<5%水平临界值9.164546, 变量lnSZ和lnI的迹统计量7.098479<5%水平临界值9.164546, 均接受原假设, 说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 M2与SZ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SZ和I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零假设为没有一个协整关系时, 向量lnSZ和lnC的迹统计量16.85695<5%水平临界值20.26184, 接受原假设, 说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 SZ和C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4. 因果关系检验。

在存在协整关系的基础上, 利用因果分析 (Granger Causality Test) 对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进行研究。格兰杰检验结果如下:零假设为M2不是SZ的格兰杰原因、SZ不是M2的格兰杰原因、I不是SZ的格兰杰原因时, F统计量分别为0.00834、1.33404、1.35897, 零假设成立概率分别是0.92737、0.24990、0.24554, 均接受原假设。零假设为SZ不是I的格兰杰原因时, F统计量为5.40470, 零假设成立概率是0.02141, 拒绝原假设。

故M2和SZ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而SZ和I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即SZ是I的格兰杰原因, 但不是SZ的格兰杰原因。

5. 实证结论。

以上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 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在现阶段, 中国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阻滞, 即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第一阶段不能通过货币供应量有效传导至证券市场影响上证综指。第二, 股票价格水平与投资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第三, 股票价格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即没有财富效应。

四、原因分析及建议

由上述实证分析表明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尚未成为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一条渠道, 主要原因有: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低, 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不强。中国上证综指自1997年至今出现了几轮牛市和熊市的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1997年股市的下跌低迷至2000年的逐步回暖。第二个周期是2001的股市下跌以及长期低迷, 至2005年逐步升温并非理性的持续上涨至2007年的最高点。第三个周期是2008年以来的股市暴跌。中国货币供给量M2的走势一直很平缓, 相比上证综指的巨大波动, M2的变化对上证综指几乎不能起到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波动较小, 在2003—2005年的增速较大, 在2004年的增速高达37.47%, 但此时的上证综指处于低迷状态。而在2006—2007年的股市大牛市阶段,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2004、2005年有所放缓, 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和上证综指在有些年份是呈现反向关系的。在股市低迷时, 政府只能采取控制股票上市规模、降低印花税等权宜之计试图推动股市的上涨, 扩张货币政策的货币供给增量很难通过股票市场渠道传导。

2.目前, 中国银行间接融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股票直接融资的比重很低, 股票市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较低。

3.理论分析中财富效应渠道有两个假定条件。第一假定金融市场是完善的, 第二假定金融财富在居民总财富中占较大比例, 金融财富的变动会使居民总财富有较大的变化。但目前,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还很不规范, 金融财富占居民总财富的比重还比较小。财富效应渠道实现的前提条件在中国现实情况中得不到满足。

在现阶段, 中国应不断深化和发展证券市场, 以期更好地实现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第一, 加快货币市场建设, 打通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联系, 使资金在整个金融市场内自由流动, 使股票市场成为传递货币政策信号的一个重要载体, 积极推进培育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条件建设。

第二,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之日起, 股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筹集资金, 通过股市发展来促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国有企业的行政色彩浓厚, 不是完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个体。而且由于股票价格的失真, 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 严重影响投资者和银行房贷部门的预期和决策。所以必须规范股票市场, 加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力度, 同时引导商业银行正确处理风险防范和信贷关系, 疏通q效应传导渠道。

第三, 疏通财富效应渠道。推动股票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健全股票市场的监管机制和服务机制, 加强有关信息披露、审计等方面的工作, 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健全股票市场参与机制和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 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 使得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能够真正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 弱化投机和“跟庄”。使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能够真正感受到股价上涨对其总财富的影响, 并形成良好和稳定的预期, 从而影响其消费。

我们认为,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 防止通货膨胀, 在股票市场完善的前提下, 央行关注资产价格变化, 将金融资产价格作为参考指标, 从而有效发挥金融资产价格的指示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学峰.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3, (3) .

[2]刘忠勋, 张英杰.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5, (4) .

市场传导机制 篇6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即股市发展会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产生影响。

中介目标是央行货币政策尚未实现终结目标之前所能达到的具有传导作用的中间变量指标。对于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 各学派是有争议的, 一般来说凯恩斯学派坚持的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张以及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认为, 应当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是两个主流观点。事实上, 股票市场对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都会产生影响。对于利率而言, 股票市场对利率变动会产生预期, 并且利率也不是单向地通过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来传导其作用过程, 它会通过股市这一中介传导其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对于货币供应量而言, 股票市场会使货币需求受到影响, 并使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 最终使基础货币的调控难度加大。具体而言, 由于证券资产和货币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因此, 股票市场的发展一般会对货币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会受到影响, 进而对货币乘数及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使货币供应量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相对降低。并且, 由于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货币需求的变化, 改变了基础货币在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分配比例, 其创造能力相应发生变化, 从而使央行的调控难度加大。

最终目标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所追求的目标, 一般而言央行追求的是经济的适度增长与高就业率, 但同时又要保持物价稳定, 不发生通胀, 这体现了一个相机抉择问题。其中关键问题是央行如何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 利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求得各子目标之间的平衡, 从而寻求最佳政策路径。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途径, 它对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托宾的q理论”、“财富效应理论”以及“狭义的股票市场渠道效应”是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依据。

二、我国股市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但实际效果如何与股市的制度基础、市场规模以及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股市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是不充分的, 有待改进。

(一) 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不明显, 并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显著

对于财富效应而言,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就是资产价格变动对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的影响。但在我国, 股市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意愿却比较薄弱。截至2006年2月, 我国居民的存款总额突破14万亿元, 虽然在当年10月, 我国居民的月储蓄额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降, 较上月减少10亿元, 美国媒体分析认为一部分储蓄存款流入了当年突破5年新高的股市中, 但消费支出却没因此被拉动, 主要是由国内居民消费支出所呈现出的刚性表现以及我国股市的弱有效性决定的。一方面国内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较大;另一方面我国股市至今仍是一个以散户为主导的新兴市场, 市场投机气氛浓郁, 大多数投资者追求的是股价的差价而非上市公司的长期增值。就我国股市对经济增长贡献而言, 在近年来它呈现出明显的弱有效性。在2001年之后, A股流通市值逐年缩水, 但GDP却连年增长, 其2004年增长率曾一度高达10.1%。财富效应是股市发挥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 而股市与经济增长贡献正相关则是股市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环节, 它们的弱有效性会严重阻碍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 货币供应量对股市影响显著, 但利率政策效果却并不明显

2006年我国股市涨了近200%,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供应的流动性过剩, 大量闲置资金拥入股市而形成了所谓的资金牛市。从2006年中国银行的数据分析, 它的人民币存贷差已经超过11万亿元, 存贷比为67%, 即有1/3的资金是被闲置的, 其中的一大部分通过正规和违规渠道流入了股市, 促成了股价的不断上涨。相比之下, 利率的政策效果是被大打折扣的,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作为货币政策传导重要变量的利率并未实现市场化, 致使我国股票价格在制定过程中发生扭曲。而在发达国家, 利率是制定股票价格的重要参数。同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对股市融资功能过多关注的问题, 忽略了股市对其自身优化可发挥的作用, 普遍不分红的股利政策使市场短期投机气氛浓郁, 利率政策对市场收益率影响的敏感度减弱。实证研究表明, 在诸利率调整事件中, 除1996年5月降息对股市平均收益率产生较大波动外, 其他利息调整事件对股市的作用力度较小, 其政策作用不显著。

三、完善我国股市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告诉我们, 央行货币政策为了实现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 股票市场是其政策操作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传导途径。因此, 要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 必须使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传导机制通畅, 这需要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股票市场的同时完善。

(一) 规范发展股票市场, 逐步发挥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

股票市场无疑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部分, 股票市场渠道必将是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股票市场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和质量。我国股票市场需要在规范中发展, 重点应放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 要注意防止和消除股市泡沫, 弱化股票市场的融资或“圈钱”功能, 强化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企业改制和加强企业监控功能。此外, 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 完善三板市场, 恢复柜台交易市场, 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逐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 以股票指数期货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金融期货市场。

(二) 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提高金融协作监管水平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是一种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是金融业有效运行的市场基础, 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今后, 我国要在加强金融中介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的基础上, “开明流, 堵暗渠”, 进一步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既鼓励和引导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合法途径流入资本市场, 又让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到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形成真实的利率价格信号, 实现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 提升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 维持现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架构不变, 进一步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是必要的。但是, 金融创新以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联系的加强有可能导致金融监管真空的出现。因此, 在疏导和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的同时, 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彼此的协调合作, 建立监管协调、信息共享的协作监管制度, 增强监管合力, 提高监管效率, 努力实现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益民.论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J].证券市场导报, 2000 (1) .

[2]刘剑, 谢朝华.论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3 (6) .

市场传导机制 篇7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传导效率

经过十多年发展, 我国股票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 股票市场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未来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结构, 也改变了居民投资渠道单一和原本以银行储蓄为主要资产形式的居民金融结构。企业融资结构和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 改变了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途径。在这种情况下, 探讨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很有必要。

一、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

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理论主要包括托宾Q理论、财富效应理论、资产负债表效应理论和流动性效应理论。托宾Q理论是由James Tobin (1969) 提出, 该理论认为,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格相对于重置成本高, 构建新厂房和设备的资本相对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说便宜, 企业通过发行少量股票就可以购置大量的新投资品, 因此投资支出增加。反之, 投资支出将会减少。财富效应理论最初是指由庇古提出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它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引起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进而引起消费水平和总需求量的变化,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资产, 其中一个主要部分是股票, 当股票价格上升时, 金融资产价值就会增大, 消费也会随之增加;反之, 消费随之减少。资产负债表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出台, 会造成企业股票价格上涨, 企业资产净值增加, 企业赢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增大, 进而企业的投资也会增加, 投资的增加会增加总需求和总产出。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影响企业的资产净值, 进而影响银行贷款规模, 进一步影响企业投资规模, 导致总需求和总产出的相应变化。流动性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流动性状况是影响其预期发生财务困难可能性大小的重要因素, 当消费者相对于负债持有较多的金融资产时, 他们预期发生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较小, 因而愿意购买耐用消费品和住房, 当股票价格上涨时, 消费者的资产价值增加, 其财务状况更健康, 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支出会增加, 反之, 居民支出将下降。

二、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我国股票市场随之快速发展, 同时央行货币政策的传统传导机制也受到了挑战。我国股市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2012年2月底, 沪深上市公司2352家, 比2007年增加822家, 增长了53.73%;二是股本规模持续增大, 2012年2月底, 沪深上市总股本共计29800亿股, 比2007年净增12846亿股, 增加了75.77%;三是流通市值不断扩大, 2011年沪深股市流通市值16.49万亿元, 较2007年的9.3万亿元增加了7.19万亿元, 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28.43%增加到2011年的76.76%。我国股票市场在规模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宏观经济影响日渐显现, 对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出了新要求。

(一) 利率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利率是货币价格, 它是央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央行提高或降低利率可以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达到间接宏观调控实体经济运行的目的。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金融市场收益, 利率上升, 债券市场收益相对于股票市场收益高, 进而改变投资资金流动, 同时, 导致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上升, 直接影响企业利润, 进而影响股票价格。理论上, 利率变化会对股票市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对投资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但纵观近年的实际情况, 利率短期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大, 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有更多宏观层面的经济信息引导股市运行。

(二) 存款准备金率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能直接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 理论上, 货币供应量变化通过传导机制一定会影响到股票价格。央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供应量, 进而影响股票价格。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使货币供应量增加, 进而引发更多的投资支出, 更多的投资会提高家庭收入, 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进而提高公司利润, 刺激股票市场购买需求, 从而推动股票市场繁荣, 提高股票价格。

(三) 公开市场业务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出售债券、国库券和其他金融工具, 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 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当政府计划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央行就会购进有价证券, 促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推动利率下调, 资金使用成本降低, 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 生产扩张、利润增加, 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 生产收缩、利润减少, 股票价格下跌。一般认为, 公开市场业务对股票市场的心理冲击较小。

(四) 再贴现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相当于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 等同于央行增加货币投放, 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利率提高是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反映, 下降是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反映。理论上来说, 再贴现利率上涨, 将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股市将下跌, 反之, 股市将上涨。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验证

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等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进行检验。

(一) 所选取的变量及数据来源

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一是M0, 为流通中的现金;二是M1, 为M0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M2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准货币 (包括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证券市场上的客户保证金) 。

反映股票市场的指标。本文以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变量, 以HS300表示。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季度数据, 本文取每季度股市最后一天沪深300指数收盘价为HS300季度数据。

反映实体经济的指标。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变量。此处, GDP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之和。

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季节调整, 以剔除季节变动因素, 并在变量名称后加上SA表示, 变换后的变量名称为M0_SA, M1_SA, M2_SA, HS300_SA, GDP_SA;为消除异方差, 再对所得的数据取对数, 在变量名称前加上LN表示。模型中最终使用的时间序列变量分别以LNM0_SA, LNM1_SA, LNM2_SA, LNHS300_SA, LNGDP_SA表示。数据为2004年1月到2011年12月共计32个季度数据。

(二) 模型检验

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首先对M0、M1、M2、HS300、GDP代表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由表1检验结果可知, 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值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含有单位根的假设, ADF值均小于各自的临界值, 均为平稳序列。所以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过程。

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为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先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2:表3、表4、表5

根据检验结果, M0的变化引起了HS300的变化, HS300的波动进而影响了GDP的变化。而M1、M2、GDP与HS300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 本文后部分将只对M0、HS300和GDP进行协整检验和回归模型分析。

3. Jonhanson协整检验。采用Jonhanson协整检验方法检验M0、HS300和GDP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表6、表7)

迹统计量检验第一列的none表示检验原假设是存在0个协整关系, 该假设下迹统计量等于43.3923大于5%的临界值29.7971, 因此拒绝原假设, 表明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at most 1表示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该假设下迹统计量等于11.7317小于5%的临界值15.4947, 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 从而迹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检验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对于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 分析过程和迹统计量相同, 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检验水平上货币供应量M0、HS300和GDP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即存在一个稳定的线性关系。

4. VAR模型分析。对M0、HS300和GDP进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回归结果如图1:

因为有三个内生变量因此应有三个方程, 我们采用滞后期为2, 构造投资和股票市场价格的VAR模型, 结果如下:

分析上述模型可以看出, HS300和M0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系数非常小, 因而可以认为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效率很低。

四、传导机制效率分析结论及原因分析

(一) 实证分析结论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M0、HS300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 发现M0、HS300对GDP影响不显著。因此认为, 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并不畅通,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很低。

(二) 主要原因简析

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 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效率应逐渐增强, 但目前, 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仍然不显著, 这与为我国股市发展不够成熟有关。货币政策的实施由于时滞或传导机制不畅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股票价格产生明显作用。

1. 货币政策到股票市场的传导渠道不顺畅。

近年来, 增加货币供应量对企业生产原料价格的影响大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最终导致股价下跌;从短期来看, 货币供给量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明显。另外, 物价指数虽然在短期对股票市场有较大的影响, 但在长期均衡关系中, 这种影响并不显著。总的来看,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到股票市场的途径还不顺畅。

2. 货币政策难以顺畅的通过股票市场影响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股价对投资的影响机制还不顺畅, 投资主要受贷款的影响较大, 股票价格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是这种影响正在增大。另外,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较小以及制度不完善, 使得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效应基本为负, 股票市场作为企业的融资场所比重并不大, 托宾q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3. 股票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与经济总量、股票市值与经济总量的比重、交易额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容量较小, 与经济总量不相称, 必然影响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五、政策建议

(一) 规范发展股票市场。

我国股票市场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 规范程度亟需加强, 股票价格变动导致的“财富效应”、“现金流效应”等虽然有所显现, 但在传导渠道中并不突出。我国股票市场需要在规范中发展, 防止和消除股市泡沫, 规范股票市场发展行为。

(二)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有研究表明, 7日同业拆借利率对物价变动与GDP增长的关联程度较大, 而7日同业拆借利率是市场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反映了市场主体预期, 与其他市场化利率相关度较高。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使其能够对市场利率的变动作出反映, 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三) 完善金融产品结果。

建立市场主导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 丰富资本市场产品结构, 创新金融产品, 增强市场活力。

(四) 强化资本市场法制建设。

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制度、股票上市与定价机制, 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建立完善的企业资信评估制度和证券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参考文献

[1]Mishkin F.Symposium on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1995

[2]Roberto Rigobon and Brian Sack, 2001, Measuring the Reaction of Monetary Policy to the Stock Market, NBER Working Paper8350, http://wwww.nber.org/papers/w8350

[3]扬新松, 龙革生.货币政策是否影响股票市场: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3)

[4]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高莉, 樊卫东, 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新挑战, 金融研究, 2001 (12)

[6]蒋敏,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评述, 南开经济研究, 2000 (2)

[7]梁环忠,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理,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 (5)

[8]梁啸,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考,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1 (3)

市场传导机制 篇8

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 还只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静态条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最总目标,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到企业和居民, 对其投资和消费等产生影响的过程。

一、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一) 利率传导渠道

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 利率渠道是中国最重要的货币传导渠道之一。具体而言, 利率要成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必须具备三大功能:接收功能、传递功能与反馈功能。接受功能是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器, 利率必须简明而准确地反映货币政策意向。传递功能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利率不仅要简明而准确地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 而却要将这一意向及时而明确传达给经济主体。反馈功能是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器。

(二) 信贷传导渠道

资产负债表的渠道传导机制可这样表示:货币供应量下降——导致利率上升——导致企业净价值下降——导致外部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贷款下降——导致投资下降——导致总产出下降。

三、我国的信贷传导渠道

中国货币政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手段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公共市场业务。其作用机制可表达为: (1) 法定准备金政策。例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信贷供给 (贷款) ↑→货币供给↑、 (2) 再贴现、再贷款政策。例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流动资本↑→贴现借款↑→信贷供给 (贷款) ↑→货币供给↑。 (3) 公开市场业务。例如,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购买国债↑→商业银行准备金↑→信贷供给 (贷款) ↑→货币供给↑。

四、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中央银行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中央银行一开始就承担了稳定币值和资金分配的双重职能。这既使得社会资金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决定, 而形成了人为的阻滞和资金的不合理分配, 如何发挥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 充分发挥其在经济与金融中的调控作用, 是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 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较快, 但从主体上否定不了我国仍然是一个以利率管制为主的国家。我国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不仅要考虑总体经济金融形势以及物价水平, 而且要考虑如何运用利率杠杆来改变存款人、借款人或债权人、债务人和金融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 使之体现“公平”原则。

五、我国的信贷传导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一) 资本市场对信贷渠道的影响

影响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 企业削弱了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是因为减少了对间接融资的依赖。2006年之前, 金融机构给企业放的贷款的筹资额远大于其股票市场的筹资额。2006-2007年之间股市的发展加强了自己的调配资金的能力。然而在2008年, 股票市场发生了大幅的调整, 市场的融资功能再次受到限制。2008年股市筹资能力出现了低于2006年水平。这样, 在目前状况下, 中国股票市场在发挥功能稳定性方面应当提高, 企业将在一段时间内较大程度上依赖诸如银行等中介机构。

(二) 商业银行独立性调整对我国信贷渠道的影响

商业银行增强其独立性会减弱我国信贷传导渠道效应。商业银行受中央银行的影响能力主要表现于如下几方面:银行抵消准备金变动的能力是通过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银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银行自身资本充足率水平。另一方面,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量控制采用下面两种手段: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控制存贷比的上限。

六、结论

在资本市场逐渐的发展和调整、推进其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独立经营的当今, 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加强对其他货币传导机制的拓展, 主要因为减弱了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的作用。可是, 在短时期内,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还是信贷渠道。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对其进行保护, 同时应该加快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填补服务空白, 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性的增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我国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会逐渐弱化。从长期来看, 货币政策应积极拓展其他货币传导渠道, 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信贷渠道传导为主, 疏通信贷渠道是保证货币政策有效的关键。

关键词:货币政策,信贷渠道,资产负债

参考文献

[1]欧永生.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探讨.

[2]宋清华.论信贷市场在我国货币传导的作用[J].当代财经, 2002.11.

[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孙宝祥.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困境 篇9

第一,由于体制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市场化协调,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受到阻碍[3];第二,国企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由于国企存在预算软约束的诟病,对利率水平缺乏敏感性,这使得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有可能偏离真实的利率水平,从而使得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产生影响;第三,由于我国征信体制不完善,居民消费信贷意识较差等原因,利率变化对居民个体的消费行为影响不大,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居民个体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相对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个体的消费,从而会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产生影响。

三、总结

在当前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时期,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稳增长、促改革,如何使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更加通畅,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没有完全结束之前仍需要深入研究,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郑道平,张贵乐.货币银行学原理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钟辉. 利率传导机制困境:为什么“降准+降息”效果不尽如人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7-06(009).

注解:

浅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篇10

一、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为传统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主要传导机制。其途径是:在价格存在黏性的情况下,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使得实际利率回落, 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进而影响消费, 投资和收入。利率传导机制是凯恩斯学派调控经济运行理论的核心内容。凯恩斯 (1936) 在他的《就业, 利息和通论》中指出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途径是流动性偏好和投资利率弹性。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可表示为:Ms (货币供应量) ↑→r (市场利率) ↓→I (投资支出) ↑→Y (国民收入) ↑。但该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只进行静态分析, 而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另外, 流动性陷阱也会使利率传导机制失效。所以, 希克斯和汉森 (1937) 建立IS-LM模型对货币, 利率和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假设货币是外生变量, 价格存在刚性, 并且政策导致实际利率的变化会通过长期利率的变化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支出。如果IS平缓而LM陡峭, 则货币供给增加, 使收入增加比较大;如果IS陡峭而LM平缓, 则货币供给增加, 使收入的增长比较小。从IS-LM模型可以看出, 该模型还能体现财政政策的传导过程和效果, 并且在引致收入增长方面, 效果比货币政策更好。托宾 (1969) 提出一个“金融资产结构平衡论”。该理论突破凯恩斯的许多理论框架。比如凯恩斯的二元资产论 (货币和政府公债) , 指出各种金融资产的收益不仅取决于该资产的供给, 而且取决于其他资产的供给。与托宾强调利率对金融资产结构影响不同, 莫迪格利安尼 (1971) 引入“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通过利率对私人消费进行影响。他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 金融资产价格上升, 金融财富增加, 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增加, 产出增长。由于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及其趋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 因而利率期限结构方面的变化, 必将通过利率传导机制使这种变化产生相应作用。

中国除了同业拆借利率, 债券回购利率, 票据贴现市场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属于市场利率以外, 其他绝大多数利率仍然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所以易刚 (2004) 指出要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必须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波动, 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另外我国居民对利率并不敏感, 所以下调利率对投资和消费的刺激作用有限。通过货币供给↑→利率降低↓→边际储蓄倾向↓→部分储蓄转为消费资金→刺激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 效果并不好。方阳娥 (2008) 指出我国银行的贷款主要流入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并非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主体, 利率并不构成影响国有企业投资主要因素。

二、信贷传导机制

信贷传导机制的思想在许多早期的经济学家, 如Fisher (1933) , Gurley和Shaw (1955) 以及Goldsmith (1969) 等论述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时就有所展示。随着信息经济学发展所带来的分析方法的改善, 信贷传导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广泛注意。信贷传导机制一般分为银行信贷机制和资产负债表机制两类。银行信贷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 改变商业银行的贷款, 进而影响企业获取部资金。这一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 (银行存款准备金) ↓→D (存款货币) ↓→L (银行贷款) ↓→I (投资) ↓→Y (收入) ↓。在Stigliz (1979) 等提出的均衡信贷配给理论的基础上, 伯南克 (1988) 构造了CC-LM模型理论框架并提出信用论来解释货币政策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是即使在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 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信用供给的变动导致CC曲线的移动。当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寻求信贷的时候, 银行贷款并不能与其他金融证券可以完全替代的: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尤为依赖, 不能像大企业一样在债券和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资产负债表机制是由BenS.Bernank和MarkGertler (1989) 提出的, 是指货币政策变化使借款人资产负债表状况发生变化, 而资产负债表反映借款人的净财富状况, 从而有效抵押品价值变化, 这样影响借款人获得贷款的能力, 进而影响其投资支出。该机制归纳如下:R (银行存款准备金) ↓→M (货币存量) ↓→i (利率) ↑→NCF (净现金流) ↓→资产状况恶化→L (银行贷款) ↓→I (投资) ↓→Y (收入) ↓。Schmidtz (2003) 指出存款准备金变化时会改变银行的贷款规模, 而银行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存款, 当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时, 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影响银行贷款资金的质量, 从而影响投资消费支出。

中国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相对于银行贷款来说, 规模相对偏少。银行贷款仍然占绝对比重。所以信贷传导机制仍旧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我国现阶段信贷机制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货币资金由央行→商业银行→企业→实体经济传导过程的顺畅。不过, 汪航 (2010) 认为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流入大企业, 而对我国GDP和就业有巨大贡献的中小企业却融资困难。并且许多信贷资金并没进入实体经济, 而是进入虚拟经济, 比如股票市场, 房地产等投机市场, 从而可能出现信贷质量问题。在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 周小川 (2007) 指出:充分关注微观基础, 关注商业银行内部改革以及经营行为变化的趋势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 速度和效果。因为银行部门的不稳健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另外在经济转轨中, 政策制定者应该多使用价格类调控工具。

三、结语

本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回顾, 可以从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争论中看出, 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是多方面的。利率传导机制, 信贷传导机制, 财富传导机制,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预期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等发挥传导作用的条件和效应是不同的。我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 恰当地综合运用不同传导机制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从1984年建立中央银行制度起, 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随经济体制的转化而逐步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为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我国应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利率弹性。逐步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适度调整利率结构, 加强对利率渠道运行的监管。同时改革商业银行内部机制、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并且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保证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从而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效果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汪航.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 2009 (2) .

[2]王钰.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与演进[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2) .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乐趣下一篇:硬盘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