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通用9篇)
贵州省铜仁市 篇1
据悉,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万山区、大龙开发区与玉屏海创公司成功签约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运行有关协议。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 拟于2015年7月30日正式运行。按照协议有关规定, 玉屏县、万山区、大龙开发区每天分别向屏科特林公司提供35t、45t、20t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处理后回用于水泥生产。
据悉, 项目总投资共计6 800万元, 是贵州省铜仁市首批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项目, 项目正式运行后, 为铜仁市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 积极妥善解决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提供有力有支撑, 周边人居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贵州省铜仁市 篇2
我与书的故事(3)
我的世界很小很小,除了我,就只有书;我的世界很大很大,除了我,全都是书。
―― 题记
清晨的校园。
寂静。
我一个人捧着一本书,悠悠地踱,轻轻地吟,慢慢地想,静静地思。清晨的校园里,空气好新鲜,我像呼吸清新的空气一样呼吸着书,因为书对我永远都是新奇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花秋月,我周围的事物不断变化,花红柳绿,生机盎然,黄叶飞舞,白雪铺地,但我对书的热爱从未因周围事物的`改变而改变过。反而,它给了我无尽的遐思。
目睹外婆家的景致,不禁想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人间美景;看到家乡的李花盛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目睹老师的辛勤劳动,情不自禁地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精神;看见同学们个个奋力拼搏,刻苦耐劳的劲头,我想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缘故罢……
宽敞的教室。
安静。
老师的讲课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因为我深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的深刻内涵。不管是课内书还是课外书,我都非常喜爱。因为我陶醉于汲取知识的快乐。我会抓住机遇去体验“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去追随“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丽,去感受“曲径通幽处”的盛景,去观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去了解“大漠孤烟直”的旷远。
黄昏的斜阳。
平静。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被斜阳染红的晚霞,我感到好美,好美。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是从书中、从现实生活中、真切体验到、感受到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和书的故事注定没完没了,将一直延续下去。
[满分简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中考作文,亮点有三:
一是以精彩的题记开启全篇,告诉读者“我”的世界就由“我”与“书”组成,说“大”亦“大”,说“小”亦“小”,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二是构思精巧。“清晨的校园”“宽敞的教室”“黄昏的斜阳”仿佛就是3幅图画,层次清晰,结构明了。3幅图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寂静”“安静”“平静”就是各自的特点,归纳干净、利落、独到。
贵州省铜仁市 篇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各健身站以及健身站中人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图书馆、报刊杂志上查阅与群众体育、健身站活动、社区体育、余暇体育活动相关的文章。
1.2.2问卷调查法
对铜仁市碧江区80个健身站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9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6.33%, 有效回收率为97.58%。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铜仁市多山的地理环境以及特殊的经济、文化、民居背景决定了铜仁市体育设施的匮乏,使得群众体育赖以开展的物质基础从小区转移到了公园。调查中得知,铜仁市初步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城区街道和社区成立了80个健身站;几乎没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以社区为主体,以各公园、广场为依托,以体育积极分子为骨干,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开展丰富多彩、老少皆宜的体育活动,使得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已经成为新的时尚追求。
2.1健身站成员趋向于老龄化和女性化
从表1发现,健身站群众体育活动点会员中,从调查人数比例来看,女性比男性多。在年龄上,离、退休的老年人较多(女55岁、男60岁以上),占参加日常锻炼中成员的57.8%,在参与人数中比例是最高的。在调查中显示,青年人所占的比例最少,这与青年人选择消费型的俱乐部参加体育锻炼有关,还与青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有关,他们大多选择一些竞技和时尚的体育活动方式。
2.2健身站人员锻炼情况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铜仁市碧江区健身站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能坚持每周每天都参加的或经常参加锻炼的不足一半,甚至有很多人从未参加过。从调查中得知,普遍认为平时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工作太忙太累, 或者活动场所条件差和活动不符合自己的愿望要求;居民自主锻炼的时间大多都选在早晨和傍晚,方便大多数人一起锻炼。在每周的锻炼次数中每天都参加锻炼的人只有26.6%, 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仅占43.26%,铜仁市碧江区居民锻炼时间和次数普遍不足,缺乏持久性和长期性。
2.3健身站活动方式
从表4看出目前各健身站主要开展的活动有:球类、秧歌、健身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在球类运动中羽毛球选择的人数相对于其他球类项目来说选择的比例最高,这除与学校普及度高有关外,也与羽毛球所需要的场地小、器材少,适合在空地、庭院等家居环境开展有较大的关系。体育舞蹈和交谊舞在健身站活动中深受青年男女和广大中老年人的喜欢,但由于这些项目对于活动环境以及组织程度要求较高,再加上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束缚,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相比之下秧歌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舞蹈类型,而且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开展的比较好;广播体操、健身操、徒手操在健身站活动项目中占的比例较高,主要是由于它的内容相对简单,对技术、场地、器材要求也不太高,再加上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受气候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影响较小, 对组织形式要求不严格,既可以分组练习,也可以集体练习, 甚至可以组织成大型的文体活动参加比赛;另外,贵州省铜仁市属于土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在各健身站中有开展诸如陀螺、摆手舞、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从健身活动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初步形成了铜仁市独具特色的系列群众体育活动,每年都在健身站中举行大型的群众体育系列活动,如:春季长跑运动会、铜仁市市民步行大赛、老年健身舞蹈比赛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
2.4参与健身站的目的
从表5以及访谈中可以知道,居民参加健身站的活动都是自愿的,对于大多数的青年人来说主要是认为运动后能缓解精神压力,以及通过健身站这个平台来增加人际交往,增强社会交流;而对于大多数的中老年人而言,参加健身站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其中有少数的管理人员是为了展示自身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铜仁市碧江区健身人员健身主要是参与社区体育锻炼可以增进交流、增强感情,而人们充分地认识到通过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来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影响铜仁市健身站发展的因素
3.1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表现在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多数被合并,大多数健身站基本没有经费,甚至在一些地方,体育场地被挪用或侵占。健身站健身程度还不高,各级体育协会和团体的作用还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许多健身站健身活动还处于自发组织、自行锻炼的状态,缺乏及时、准确的科学健身指导[5]。 健身站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健身站的会员自行筹集,或参加各地各个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所获奖励,缺乏资金的周转运行,政府投入的经费杯水车薪,不能满足健身站的发展需要。
3.2健身场地设施明显不足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居民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同缺乏健身场地设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尽管这几年健身场地设施发展较快、群众受益较大,但由于历史原因, 导致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公共财政投入严重匮乏,健身站没有专门的场地设施,已成为目前健身站工作发展的瓶颈[6]。目前铜仁市的世纪公园、河滨公园、三江公园、学校体育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生活小区等都成为各健身站的健身场场所所,,但但是是这这些些场场地地设设施施不不能能满满足足日日益益壮壮大大的的健健身身队队伍伍,,健健身站在管理方面大部分都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和统一的管理,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完全都是自愿,有时还会为了“占” 一块健身场地而影响团结。
3.3缺乏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铜仁市的各个健身站中我们了解到的是,他们几乎都没有专业的指导员为会员进行专业的指导,而且没有统一的运行管理模式。大多数健身站的负责人一般都是兼职的社会指导员(教练员),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只是凭着个人的热情和经验为大家服务的。虽然铜仁学院作为铜仁市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基地,每年都有针对性的对社会指导员进行培训,但是由于培训时间较短,间隔时间较长,而且参与培训的人员一般是兼职的,所以专业性不高。
4结论
铜仁市健身站健身活动举行比较经常;健身活动点的地点主要集中在铜仁市碧江区的各公园,人员构成主要是趋向于女性化和老龄化;健身活动项目呈现出有较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广场健身舞占着主导地位;缺乏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铜仁市健身站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明显存在不足,场地器材资源配置和利用率也不高,居民体育健身场所依然以辖区内的空地及街道、广场、公园、居委会的场地活动室为主。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铜仁市80余个健身站的健身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社会指导员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碧江区各健身站已初具规模,活动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在场地设施,管理模式上还不够完善,也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
贵州省铜仁市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总结,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自主学习】
一、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完隔并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实例?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二、阅读P13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线路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三、阅读P13第三部分:矢量和标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1.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矢量。举例: 2.只有 没有 的物理量叫标量。举例:
四、阅读P14第三部分: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 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___________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________表示位置,用位置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位移.
合作探究
贵州省铜仁市 篇5
一、铜仁市“十二五”减贫工作成效和现实贫困情况
“十二五”期间,铜仁市共减少贫困人口减少贫困人口10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3.21个百分点,有7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125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的4002元增加到2015年的6962元(1)。铜仁市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连续六年贵州省第一的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的良好成绩,发展速度在武陵山片区位列前茅。铜仁市着力实施精准扶贫,创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考核和精准管理的“四个精准”机制改革的铜仁经验成为全国“样本”之后,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铜仁经验”。
但是,贫困与发展仍然是铜仁市的基本市情。铜仁“扶贫云”数据平台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铜仁市有贫困县10个,其中贫困村1565个,其中一类803个,二类435个,三类327个;贫困农户19.1万户58.32人。从致贫因素看,缺技术、因学、因病、缺资金为致贫主因。其中缺技术占贫困人口的19.95%,因学占贫困人口的22.44%;因病占贫困人口的23.42%,缺资金占贫困人口的11.14%(2)。
2016年,铜仁市计划实现贫困村退出453个,减少贫困人口20.7467万人,2011—2015年已实现“减贫摘帽”的县及乡镇贫困发生率降幅不低于4.3个百分点(3)。
二、铜仁市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的意义
(一)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责无旁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一轮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重要举措,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已形成共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势推进,务求实效。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互为一体,精准是手段,扶贫是主体,脱贫是目的。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作用,确保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顺利完成学业,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促进铜仁市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和极强的迫切性。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就在于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教育工作者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责无旁贷。
(二)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大有可为
根据国家部署,“十三五”期间要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其中,3000万人通过产业脱贫,1000万通过就业转移脱贫,100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不论是产业脱贫、就业转移脱贫还是搬迁脱贫,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效,绕不过去的点就是给予具备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者以就业技能,这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中高等教育尤其是中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蓝海。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略中,教育战线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加强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通过保障教育机会,努力为贫困家庭拔掉“穷根”;二是建立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贫困家庭就学资助全覆盖体系,不让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困而失学;三是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接受高质量的职业实现就业脱贫;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对三农的支持,提升农民从事农业和其他产业的技能,推进农村全面实现小康;五是实行贫困生招生倾斜政策,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入学机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鼓励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以“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等形式开展岗前技能培训、转岗技能培训等,鼓励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支持为相关单位实行订单、定向、定岗培养,探索实行政校行企多方共育,通过高水平的教育,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高质量就业,实现“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三、铜仁市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七位一体化”路径选择
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造血式的精准扶贫脱贫机制,教育是开发农村贫困群体潜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通过培养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改变弱势群体及其后代的弱势地位。可以说,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解决农村贫困群体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扶贫脱贫史上,具有普适性的一个目标就是,把外界扶助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救助。以农村贫困群体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精准扶贫脱贫的切入点,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七位一体化”工作路径,提升弱势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使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致富,把解决农村贫困群体相关问题落到实处,实现铜仁市农民教育提升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助力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政府扶贫统筹规划一体化
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扶贫思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维合一,以思想扶贫为切入点、党建扶贫为先导、技术扶贫为引领、产业扶贫为重点、园区建设扶贫为基础、教育扶贫为支撑、金融扶贫为纽带、电商扶贫为特色、生态扶贫为助力、行业扶贫为抓手,社会扶贫为辅助,统筹安排多层次跨部门协同扶贫工作,并依据致贫因素多层次特征,抓住技术能力贫困、资金瓶颈等致贫主因,因户施策,辩证施治,把精准扶贫开发与生态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和铜仁市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建立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利益紧密连接机制,重点发挥铜仁市高校专业技术资源优势,加强对村委主任、支书以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的培训,借力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坚决落实“五个一批”部署,创新“政、校、行、企、户、人”多主体协同发展的教育扶贫模式,通过教育扶贫探索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等弯道取直的新路子,凝心聚力创建具有铜仁特色的扶贫模式。
(二)跨行业部门联动一体化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聚焦靶心、统一领导、协同联动是精准发力的关键。全面落实贵州促进精准扶贫“1+10”文件精神,采取“政府统一规划、部门协同合作、教育机构积极投入、行业专业管理、农民参与实施、效果专家考核”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市、区(县)、乡(镇)、村”五级政府联动,“扶贫办、教育局、农委、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农牧科技局、农业推广站”协同合作,“扶贫园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参与农户”携手联姻的跨行业多部门工作格局,达到“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指导到位、宣传有效、参与主动、管理精细、增效显著”的示范推广效果,打造“聚焦靶心、精准发力”的精准教育扶贫典型。各市、区(县)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提振贫困群体脱贫的信心,便利地利用可获得的精准扶贫脱贫资源,助推农村居民脱贫致富。
(三)多渠道资金捆绑一体化
以教育扶贫为突破口,围绕教育扶贫所对应的产业、基地、贫困户状况、生态环境、交通及水电基础设施条件等,综合考虑扶贫所在地致贫因素和发展重点,着手建立政府扶贫资金整合机制,统筹安排辖区内外各类扶贫资金,统筹各类扶贫资金和农村发展资金捆绑使用,加强中央、省级相关涉教和涉农资金与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基金、公益事业扶贫基金的有机衔接,做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规模效益;用好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政策性贷款,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基金会等平台作用,引导鼓励各类金融及社会资本加大对教育精准扶贫的投入力度。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完善资金精准使用机制,精准有效使用资金。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创新,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筹资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实现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立体化综合性扶贫。
(四)扶贫云供需信息一体化
搭建一体化的贫困对象动态信息管理平台,是正确识别贫困对象、摸清扶贫底数、掌握致贫主因、了解扶贫需求、实施“点”上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打造的贵州省“扶贫云”平台,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对症下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对象精准、原因清楚、管理规范,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从根本上帮扶解决生计问题,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当贫困群体存在生活贫困时,供给现金或实物的扶助;当贫困群体缺乏服务时,给予服务救助;对具有心理困惑和内在思想观念贫穷落后的贫困群体,需要提供制度性的心理疏导和转变思想观念的心理扶贫;对缺技术和技能造成的贫困群体,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支持,以期有效提高扶贫供需匹配度。
可以搭载扶贫云系统,开发教育扶贫云端数据平台,发布供需信息,完善“户、村、乡(镇)、区(县)、市”一体化电子信息档案,增加教育扶贫供需信息,实行“国家、省、市(州)、区(县)、乡(镇)、村、户”七级联网运行,实现网络化管理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推进和开展精准扶贫,加强教育扶贫过程质量监控。也可依托铜仁市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渠道,建成包括贫困生资助体系在内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助推教育扶贫精准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线上共享。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铜仁市内农村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铜仁市农村中小学普通教学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级配备率达100%;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中小学教师和初中阶段以上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学习。实施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深入广泛应用,让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学生接受良好教育。
(五)多元扶贫功能融合一体化
基于不同扶贫需求组织实施的不同扶贫项目,具有不同的扶贫功能,进而产生不同的扶贫效益。多年的扶贫实践经验证明,只有找准穷根,聚焦提升贫困对象“可持续增收能力”这一核心需求,以农村产业扶贫增收为重点,实施一村一特、一户一策、一乡多业、主业支撑、市场导向、科技引领,转变粗放扶贫模式,整合不同功能的扶贫项目,创建基于贫困对象核心需求的大扶贫格局,聚焦一点,精准发力,协同配合,实现不同扶贫功能在“点”上聚合,进而推动精准扶贫良性互动,提速升级,由消除绝对贫困向消解相对贫困转变。铜仁市碧江区于2015年率先启动和探索试点此项工作,具体做法是:围绕因病、因学、因资金缺失、发展能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等多元化致贫因子,区委区政府按照“聚焦主业、增加收入、提升能力、各有侧重”的总体思路,统筹布局和安排各类扶贫事业,实现多元扶贫功能融合一体化。具体而言,即党建扶贫侧重扶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思想扶贫侧重扶观念,唤醒农民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科技扶贫侧重扶技术,提升农民技术使用能力;教育扶贫侧重扶智力,提升农民发展才能;文化扶贫侧重扶思想,增强农民发展意识;产业扶贫侧重扶收入,增强农民发展积极性;资金扶贫侧重扶动力,提升农民自主发展实力;行业扶贫侧重扶发展,赋予农民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六)多层次教育扶贫一体化
立足当地教育扶贫需求,切实整合普通高校、各级职业院校、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中心、培训中心、行业协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重点高校、重点专业、重点师资为抓手,以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络构建为重点,强化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的统筹和综合利用,有机整合铜仁市教育资源,构建以重点高校和电大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市民学校和农家书屋为基础的教育网络,形成高、中、初三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在校学生培养与短期技术培训结合,中职生培养、高职学历教育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公办与民办兼顾,多元化、多层次、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善区域性的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倾斜,探索针对贫困家庭需求的精准教育扶贫,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心理教育帮扶,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效益上的乘数效应。
要充分注重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以农民为主体开展脱贫工作,引导农民参与到职业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当中,参与到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在引导和实施的过程中,从脱贫工作的汁划、筹备,直到脱贫工作的开展及脱贫结果的评估,都必须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为根本依据,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解决农民问题的有效性。
(七)多主体监管考评一体化
为不断强化扶贫效果督查监管,在财政督查、纪委督查、金融机构督查与扶贫办监管协同对扶贫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效果进行定量考核的同时,也可以全面面向社会通过优选选择第三方机构选择,评价工作全面委托,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打破地方政府和农户的信息垄断权,避免信息失真。坚持择优委托,坚持科学性,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把握节奏,注重实效,扩大影响”的原则,重点加大对精准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工作的监管力度,注重督查结果运用,密切监控资金流向,严防挪用和套取国家扶贫资金的现象,在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同时,提高社会群体对绩效评价的认识和项目运行质量。通过第三方绩效评价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更好地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列为铜仁市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工作年终考核内容,将教育精准扶贫内容纳入对各级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内容。教育精准扶贫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年考评”的工作机制和市级重点督查、县级定期巡查的督查机制,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再辅以抽查和倒查方式督查,对主管、分管和直接工作人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表现作为提拔和重要岗位任职的重点考核指标,对各区县每季度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评比活动,进行综合和单项指标排名,以比促学,以学促进,切实加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
摘要: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市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减贫成效,教育在铜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意义重大、责无旁贷、大有可为,研究总结现有的精准扶贫铜仁模式,再以农村贫困群体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精准扶贫脱贫的切入点,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七位一体化”工作路径,是实现铜仁市农民教育提升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助力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七位一体化”,协同
参考文献
[1]游明伦,侯长林.职业教育扶贫机制:设计框架与发展思考[J].职教论坛,2013(30):19-22.
[2]职业教育订单培养精准扶贫大有可为[EB/OL],http://news.163.com/16/0307/10/BHI2415F00014AED.html
贵州省铜仁市 篇6
一、把黄金版面让给基层一线
2012年底, 在中共铜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 作为中共铜仁市委机关报的《铜仁日报》, 迎来了改革创新时政新闻的春天。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文件, 对时政新闻报道做出明确规定:市委书记、市长出席的会议、调研活动, 除全市性重大会议外, 其新闻稿一律不发头版头条, 而且规定, 书记、市长的调研、一般性会议稿子, 字数一律控制在500字以内, 杜绝长篇大论, 从而真正把有限的版面让给了“基层一线”, 让给了广大人民群众。
如何报道好领导活动, 始终是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在时政报道改革中, 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只要是领导参与的活动, 可以说都是时政新闻, 而这些时政新闻的“主角”是谁?该以什么标准来判断?是以领导身份高低, 还是以新闻价值大小为标准?略懂新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 一般要根据活动本身的重要性来决定和判断, 如果活动重要, 领导活动自然要上一版, 但如果上一版的话, 领导活动究竟该如何报道才鲜活?怎样报道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不让受众反感?
两年前, 《铜仁日报》按照自己的改革路径, 积极争取市委主要领导的意见, 得到了市委书记刘奇凡的肯定。从此开启了新闻信息至上的局面, 会议新闻稿如果没有实质性内容, 报纸可报可不报;凡会议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则重点报道, 且可以安排一版或其他重要版面位置, 使时政报道更有新闻看点, 而不再是围着领导转。这样, 基层稿子纷纷亮相头版, 与之交相辉映, 切实增强了可读性。
《铜仁日报》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 除市委书记、市长重要活动安排一版外, 其他市领导全部移居二版, 且时政新闻稿件报道字数严格控制, 报道注重提取有用信息, 而不再把领导的官话、套话作为报道方向。一开始, 有部分市领导不理解, 但当看到市主要领导都是这样安排的, 且新闻越来越具有可读性、亲和力时, 大家逐步开始理解和支持改版, 由此加快了铜仁市媒体时政报道改革的步伐。
自此, 《铜仁日报》改变了长期以来书记、市长新闻独揽黄金版面位置的局面, 走出了党报改革关键的一步。《铜仁日报》整体办报水平也因此跃升到贵州省各市州党报前列。
二、维护领导亲民形象
综观各地媒体, 特别是一些地方党报, 无论是导语, 还是每段的开头, 几乎都有某某指出、某某强调之类的话语, 时政报道程序化, 套话连篇、空话泛滥、无病生吟, 长期如此风气, 你让读者如何不骂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 再不改革时政报道, 你将如何立足市场?
“深入群众鱼得水, 脱离群众树断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动下, 铜仁日报社跳出传统习惯思维, 广泛学习《新华每日电讯》《广州日报》《苏州日报》等报纸的办报风格, 着力改变时政新闻报道模式, 增强可读性、有用性、指导性, 切实维护领导亲民形象。
众所周知, 许多党报人都喜欢揣摩, 以传统的思维标准刻意将领导的言行进行“过滤”或拔高, 认为这样就可以树立领导的良好形象, 帮助领导树立威信。其实不然, 这对领导和群众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大家都知道, 老百姓要看的是领导心里是不是装有百姓, 是不是在为百姓办实事、干好事, 而绝不是看某某领导说话水平有多么高, 记者文字功底有多么深厚。所以, 刻意拔高、过度渲染、夸大其词, 只能是加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破坏鱼水关系。
对此, 《铜仁日报》在改革过程中, 特别注重领导的亲民形象报道, 要求随行记者关注领导的亲民举动, 用语言和镜头记录领导的亲民行为, 同时, 注重领导群众语言的运用, 剔除时政报道中过硬、过生的政治语言, 更多的是运用群众语言, 让领导谈话具有生活性和群众性, 从而赢得广大读者的认可。
三、创新表达方式
长期以来, 许多时政报道语言呆板, 读者不爱看、不爱听。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那就是要大胆创新表达方式, 突出报道风格, 丰富报道内容, 让清新文风跃然纸上。
首先, 要精心制作标题。“题好一半文。”在这个读题时代, 我们很有必要通过精美的新闻标题, 第一时间告诉读者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实和观点。其实, 这亦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在制作新闻标题时, 要围绕读者, 认真提炼新闻的核心价值信息, 使用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语言,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口味。
其次, 要合理配置稿件内容。要以灵活的表现手法, 多层面、多角度、多思维进行融合, 有效挖掘新闻信息资源, 深化报道主题, 客观全面反映事物发展过程。稿件要注重呈现细节、传递领导民生情怀, 融新闻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 切实增强感染力。
再次, 要改革文风。时政报道语言, 要尽可能用平视语气, 与读者进行对话, 严禁用俯视命令的语气与读者交流。要多用故事化方式表达, 忌用工作化语言生硬表达。要多描写活动细节场景, 少用高度概括。要多用动词, 少用形容词、副词。要多用群众语言, 少用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唯有这样, 读者才感受得到领导的亲和力。
最后, 要多用短段短句。试想, 人们在忙碌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后, 哪里还有心情去深读那些长篇大论?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受众需求, 以便捷的信息呈现形式, 尽可能多用短段、短句, 直白、直观地告诉受众。唯有如此, 才能适合现代都市人碎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忙碌的生活状态。
四、提升传播水平
当前, 新媒体层出不穷, 更新换代快, 党报在面临新挑战、受众思想观念快速变化的情况下, 时政报道唯有转变思维方式, 方能赢来新天地。对此, 办报人要跳出传统的办报思维, 快速向信息传播方向转变, 向百姓视角靠拢, 向百姓需求聚焦。而创新时政新闻, 绝不是简单地砍小砍短、删繁就简, 也不是淡化报道主题, 而是通过不断提高报道艺术, 最大限度地提升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首先, 要善于发现新闻价值。时政新闻就是要经常性地报道党政领导活动, 但绝不是所有活动都是新闻, 必须学会选择重点、亮点, 而不是面面俱到。所以, 这就要求记者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具有从众多的政府工作活动和纷繁的材料中捞取“干货”的本领, 善于发掘有价值的内容, 凸显新闻的含金量, 这样, 时政新闻才会受欢迎, 百姓才百读不厌。其实, 这也是发挥时政新闻最大传播效果的现实需要, 也是着力加强舆论引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其次, 要善于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要善于从领导活动中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用形象、通俗的语言表达主题, 这样的报道才算新鲜, 值得一看。在这方面, 《铜仁日报》应该说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有一篇《专员泪洒长安街》新闻稿, 记者通过描述铜仁市争取铁路过境的艰辛历程, 对专员袁周做了一则细节报道, 可以说是一则时政报道, 或可以说是在讲述人物的故事, 反映铜仁人民期望铁路过境以此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急迫心情, 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坚定的过程。文章运用讲故事手法, 挖掘注重细节, 引人共鸣, 感染读者。
最后, 要做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时政新闻要想有人看, 就要立足正确、有用、好看的原则, 而不能仅仅浮于表面, 不局限于具体事件, 要学会挖掘深度, 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换言之, 时政新闻必须以市民关注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解惑释疑, 这样, 群众才会欢迎, 这样的报道才会真正有力量, 群众才会认可。
另外, 时政新闻要想赢得读者, 还应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广泛听取读者意见, 认真查找时政报道与服务受众上存在的差距, 不断提高传播效果。加强时政新闻改革, 让其民生化, 最主要的手段, 就是把准撰写时政新闻的结合点, 根据其发展趋势及特性, 对其进行科学、大胆合理的改革, 从而实现时政新闻的成功转型。民生化的时政新闻, 则更应贴近老百姓生活, 报道形式和语言风格要尽可能简单质朴, 以此吸引受众眼球。
总之, 做时政报道的记者, 不能做会议“复印机”, 当领导“传声筒”。要千方百计将会议转换成符合群众口味的新闻;要冲破思想禁锢, 将枯燥乏味的工作议题, 转变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彻底摒弃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让时政报道彻底告别“官场习气”, 尽显时政新闻的“真面目”。
贵州省铜仁市 篇7
本文对贵州东部山区铜仁市的城市旅游动力进行了研究, 是否存在旅游动力的转化呢?
1 城市旅游动力的转化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驱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外部推动力与内部推动力, 外部推动力指需求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内部推动力包括资源因素、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这些因素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 称之为城市旅游动力。
旅游是一种体验的本质特征, 决定了旅游需求的结构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 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中实现旅游的动态发展, 在整体, 动态的发展中向社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以获得社会, 尤其是政府的支持, 而在这样的动态平衡中, 政府、社会的支持与广泛关注会促进城市旅游动力的转化, 城市旅游动力的转化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2 铜仁市城市旅游动力转化分析
铜仁市位于贵州东部, 中心坐标为27°43′N, 109°11′E, 距市区65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际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其旅游发展在1998年以前是典型的自然资源优势自然吸引, 自1998年以来先后举办了8届梵净山国际文化旅游节, 旅游人数由几万人增至几百万, 1998~2008年, 由单一的自然资源优势自然吸引向多因素综合驱动转化, 主动因素在以梵净山为核心的喀斯特自然森林景观以及相应的佛教文化的吸引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 政府扶持, 举办大型旅游节,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旅游需求, 铜仁综合门户网站及旅游频道成为外界了解铜仁, 了解梵净山的主体窗口, 日均点击率已达10万人次。
2008年以后, 铜仁旅游突破式持续发展,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构建立体交通、信息网络, 旅游产品体系, 申报省旅游发展大会, 以优越的水电资源, 优美的城市景观, 改善居民素质, 形成适宜居住的城市形象, 创立城市品牌, 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个城市旅游动力系统平衡稳定, 良性循环, 充满活力。2009年与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联合举办第8届梵净山文化旅游节, 提升了以梵净山为核心的铜仁旅游品牌的形象, 2009年铜仁地区接待游客650万人次, 其中海外游客1.5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 同比增长59.8%, 157.1%, 80%。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6%, 2010年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铜仁召开, 梵净山门票由50元涨至100元, 至2010年, 铜仁城区面积从10万km2增加到23km2, 城区人口从10万发展到21万, 进出核心景区的主体交通大网络初步构建, 铜仁机场改扩建为铜仁-凤凰机场已获民航西南局批复, 湖南凤凰, 张家界, 广西桂林, 北海, 贵州黔东南, 遵义等周边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已经形成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具竞争力的黔湘桂旅游金三角。
3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 1998年以后, 铜仁的旅游动力发生了从单一的资源优势自然吸引向政府扶持、旅游节带动、环境建设、树立品牌等多因素综和驱动转化、铜仁旅游业向环保化, 正规化, 品牌化, 后现代化突破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继刚, 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 2005.
[2]彭华.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
[3]冯进松, 代媛媛.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市场论坛.2006.
[4]徐平.喀斯特地区旅游扶贫动力模型的构建--以贵州省农村社区旅游发展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9.
贵州省铜仁市 篇8
1 铜仁地区有机茶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贵州有机茶认证茶园面积4866.67hm2, 主要集中在湄潭、印江、雷山、纳雍县、凤冈县等地。而就铜仁地区而言, 有机茶生产刚刚起步, 生产能力远远不足, 产品总量和品种数量都很少, 只有印江县净团茶叶公司在印江县永义乡的56.67hm2茶园和印江县梵净山银辉茶业有限公司在印江县缠溪镇湄沱村的13.33hm2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目前印江县梵净山银辉茶业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有机茶开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科技项目资金的支持, 项目将新发展有机茶46.67hm2, 建立名茶车间600m 2, 年加工成品茶50余t。
2 铜仁地区发展有机茶的优势
2.1 生态优势
我区地处武陵高原山区, 由于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慢, 工业较少, 是贵州乃至全国生态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茶叶种植园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地资源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 山、河流、自然植被是天然的隔离屏障, 是天然的生态茶园区域。
2.2 低成本优势
2.2.1 铜仁地区现有大量茶园正开展无公害认证, 从无公害茶园到有机茶园建设成本低。
目前, 石阡县主要茶叶生产基地的1130hm2茶园, 梵净山顶翠园茶业公司在玉屏县亚鱼乡的36.33hm2茶园, 印江县银辉茶叶公司在印江县缠溪镇的46.67hm2茶园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地区要求各产茶县每年50%的新植茶园开展产地认证。2.2.2劳动力成本低廉。有机茶生产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来完成,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铜仁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农村劳动力成本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则更大;而且土地价格也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 铜仁地区发展有机茶产业其成本优势明显, 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价格优势。
2.3 资源优势
2.3.1 茶叶品质优良。
评价茶叶的内在品质, 主要看氨基酸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两项指标。铜仁地区地处武陵山脉,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茶叶独特的品质。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 铜仁茶叶氨基酸含量为3%~5%, 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45%以上, 而江浙茶叶仅分别为3%、30%左右。铜仁茶叶因此不仅清香馥郁、回味悠长, 而且经久耐泡。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曾对铜仁茶叶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测, 结果表明:按无公害茶叶标准判定, 抽检的5个产品合格率达100%。
2.3.2 茶园面积大, 品牌基本形成。
2008年全区茶园面积达9186hm2, 产量3300t。形成了以梵净翠峰和梵净雪峰为代表的“铜茶方阵”, 松桃翠芽、夷州贡茶、泉都碧龙、泉都云雾、武陵剑兰、梵净绿茶、坪山翠芽、沿河富晒茶等10多种铜仁名优茶, 它们在全国各种茶叶评比活动中捧走若干奖项, 这为铜仁地区有机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铜仁地区有机茶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满足现状, 有机茶生产观念淡薄
铜仁地区茶叶生产虽然历史悠久, 但一直发展缓慢, 面积扩张主要在2007、2008这两年, 现均是是幼龄茶园, 尚未投产, 投产茶园面积不大, 茶叶产量不多, 销路不愁, 满足现状, 对茶产品认识不足, 没深层次思考和对茶产品的开发, 生产有机茶意识淡薄, 导致效益低下。调查表明, 铜仁茶667m2产值一般仅在500~600元之间, 而有机茶产值可达到15000~20000元。
3.2 茶园管理分散, 质量控制体系难实施
全区茶叶生产过去皆以劳动力的数量投入为主, 实行传统的开发模式, 科技含量不高。因此, 对茶叶的深度、精度、长链条、多品种、高附加值的开发极其有限, 从而造成优势资源的承载力低下, 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弱小。铜仁大部分茶园分布在山区, 茶园分户管理居多。而有机茶的生产必须严格执行标准, 其生产过程必须应用质量控制体系加以管理, 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增加了实施难度。
3.3 基地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要符合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 在基地规划与建设中应避免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茶园水土流失较严重;常规转换茶园基地周边的隔离带要完整, 不存在污染的安全隐患。因此, 有机茶基地建设应因地制宜, 做好全面规划, 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 保护和建设有机茶生态环境, 尽量避免可能造成的污染。
3.4 机构不健全, 关键技术尚未得到较好解决
2008年地区及相关县相应成立了茶产业局或办公室, 茶叶建园和茶园管理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但仍还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指导跟不上的问题。而且尚未成立茶叶科研机构, 对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得不到解决, 对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研究不够。有的企业资金投入不足, 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 有机茶园迟迟未建立。
4 有机茶的发展对策
4.1 转变观念, 加强基地建设, 提高有机茶生产规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茶叶生产结构已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 人们对茶叶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机茶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是人们所追求的。有机茶园建设是整个有机茶工程的重点, 发展有机茶要重点放在生态环境良好, 无直接或间接污染源的山区、半山区茶园。同时, 对茶厂设备、工艺、卫生条件等要进行严格要求, 以保证有机茶质量。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东部地区茶叶企业生产基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要抢抓这一有利时机, 用工业化思维发展茶产业, 对茶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项目化运作、科学化管理, 大力发展有机茶园, 进一步优化茶叶品种结构, 扩大我区茶业基地生产规模。
4.2 培育龙头企业, 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是振兴茶叶产业的必由之路。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要运用市场机制和运作方式, 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界限,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 联合生产、科研、农技推广等部门或企业, 组成有机茶开发的经济联合体。铜仁茶叶需培育龙头企业带动, 实施品牌战略, 推进产业化经营, 方可拓展一片新天地。
4.3 寻求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合作, 加强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有机农业是世界公认的提高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各地政府、科研机构都把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作为重点研究项目。目前铜仁地区有机茶生产力低, 急需对传统茶叶生产技进行研究和改造, 政府和科研部门研究出适合铜仁本地的有机茶生产技术体系, 指导铜仁地区有机茶生产和发展。
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在人才和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有机茶生产企业要把握时机, 寻求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合作, 以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为技术依托, 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或技术的引进、项目对接等, 推动有机茶发展, 为企业注入发展动力。同时提高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在茶园相对集中的区域, 组织开展茶农培训, 使茶农掌握有机茶叶生产的基本技术环节。同时建立有机食品信息网, 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业咨询机构, 为有机茶生产、加工、贸易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4.4 打造“梵净山有机茶”品牌, 扩展国内外市场
相比浙、皖、闽等省的产茶地, 铜仁的地域文化一直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 相应带来茶文化、茶品牌的弱势, 从而极大地抵消了铜仁茶叶品质上本应有的竞争优势。铜仁茶叶只有实现自我文化突破及发掘, 才能笑傲市场。
贵州省铜仁市 篇9
氨基酸是构建生物机体的众多生物活性大分子之一, 是构建细胞、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 是一切生命之元。松乳菇中含有多种氨基酸, 包括必须氨基酸以及非必须氨基酸。本实验对铜仁松乳菇的氨基酸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 为进一步开发及深加工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铜仁地区2010年10月野生松乳菇 (Lacta rius deliciosus) , 实验所用松乳菇由铜仁学院高健强老师鉴定。
1.2 仪器:
恒温干燥箱,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1.3 方法:
将采摘的新鲜野生松乳菇置于恒温干燥箱45°C, 烘干至恒重, 采用GB/T5009, 124-2003, 对松乳菇天门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进行测定。
1.4 环境条件:
温度15°C, 相对湿度65%
2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松乳菇测试的17种氨基酸中, 含量最高的为天门冬氨酸, 1863mg/100g, 天门冬氨酸在医药、食品和化工等有着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心脏病、肝脏病、高血压等症状, 还能和多种氨基酸一起制成氨基酸输液, 用作肝功能促进剂、疲劳恢复剂等。在食品方面是一种良好的营养增补剂, 也是甜味素的主要原料。松乳菇中天门冬氨酸含量丰富, 可对其营养保健作用进一步开发利用。松乳菇中谷氨酸含量为1617mg/100g, 它具有鲜味, 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 利用松乳菇的谷氨酸含量较高的特点, 开发天然绿色的增鲜剂。
赖氨酸等氨基酸, 人体不能自己制造, 需要由食物提, 故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松乳菇中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中亮氨酸含量最高, 为974mg/100g, 蛋氨酸含量最低为137mg/100g;研究表明:亮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抗肝硬变、脂肪肝等疾病及心肌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降血压和抗抑郁症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有毒金属非金属对人体的伤害具有重要作用。亮氨酸的医疗价值, 对于开发利用松乳菇中的亮氨酸, 运用到医疗领域, 有着可观的开发前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松乳菇中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含量都十分丰富, 可作为补充人体氨基酸的重要来源。
3结论与讨论
目前, 对松乳菇的基础性研究较少, 对松乳菇的基本营养及功能性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 咎立峰研究发现松乳菇色素的主要成分为蒽酮类化合物, 但未对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 本文重点对铜仁地区野生松乳菇的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 为松乳菇保健食品和药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随着人们饮食观念和习惯的逐渐改变, 膳食结构也逐步向营养、抗病、保健无公害方向发展。食用菌的护肤美容作用在古代书籍中已有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食用菌的多糖、VC、氨基酸等在保护生物膜和延缓衰老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食用菌用来生产保健品目前已有较多例子, 如猴头菇冲剂、冬虫夏草口服液等。松乳菇作为纯天然的野生资源, 在饮料、调味汁类等食品方面、保健、美容方面有待深层次开发。
松乳菇中氨基酸含量丰富, 是天然绿色的食品。铜仁地区松乳菇资源丰富, 菌种优良, 具有适应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但目前铜仁松乳菇开发层次较浅、开发领域较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对该地区野生松乳菇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为更加科学开发松乳菇野生植物资源及利用价值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月新, 王光亚.实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56
[2]戴小梅, 李恩义.食用菌的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J].蔬菜, 2000 (9) :33-34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5009.4-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27-45
[4]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 (4) [M].北京标准出版社, 1997
【贵州省铜仁市】推荐阅读:
贵州铜仁科目三考试详细操作要领10-08
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11-03
贵州省印江县10-31
贵州省千层次人才07-02
贵州省黔东南州07-16
贵州省榕江县07-22
贵州省黔南州06-24
贵州省安顺市07-06
贵州省黔西南州07-28
贵州省毕节市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