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研究(精选12篇)
写作研究 篇1
语言的学习永远离不开写作, 写作既是一种对于语言的巩固, 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 这一特点得到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写作被看作是培养初中学生们综合英语能力的有效策略, 同时也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本文我主要针对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以及写作评价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如果我们将语言的学习比喻成一种输入, 想要将语言的输入最有成效地转化为语言的吸收, 我们就必须在输入语言的同时进行语言的输出。语言的输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口头的交流以及书面的写作。英语写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记忆英语课上学习的内容, 并且通过写作, 我们的英语知识会得到不断的内化和巩固, 能够为英语技能全面的发展创造出条件, 能够锻炼学生们单词拼写、单句翻译、连词成句, 以及写作的能力。
在Go For It教材当中, 几乎每一个单元都会涉及到写作任务, 而且,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每周一篇的写作练习,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话题新颖、题材不一的作文题目, 确保学生们能够满怀热情地去完成写作练习。比如, 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 有一个话题是:Meeting Friends, 在这堂课结束之后, 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关于问候、介绍的生活情景写作。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记忆, 同时又锻炼了学会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并且有可能会对学生们的日常交际产生有益的帮助。
2. 英语写作培养策略
2.1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们的词汇训练。学生们不仅要牢记单词的拼写及含义, 还要尽最大努力展开联想, 掌握一些同音、同义或者是反义词汇, 熟练地掌握词类的派生、转换和合成等, 尤其是熟悉一些英语中经常出现的地道的表达方式, 如“luckydog”等等。在新目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当中, 都有一个部分是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语言, 一方面循环强化了学生们之前学习的词汇, 一方面为新语言知识提供了操练的机会。
2.2加强句型的转换能力
语言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可读性, 语言质量包括单词拼写和词汇运用, 同时句型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句子作为书面语篇最为基础的单位, 在写作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使用正确的句子, 还应该注重句式多样化。所以,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基础的句型, 把写作任务和句型、词汇、语法紧密结合起来, 精讲多练, 让学生们能够灵活地掌握不同类型的造句形式, 进而产生出倒装句、复合句、感叹句和强调句等特殊句式。如:Our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She held a book in her hand.教师可以教学生们利用复合结构来提升句子质量, 转变成:Our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in her hand.
2.3提升文章的衔接水平
英文写作的两大要求是准确和连贯, 在英语写作中, 每一个句子都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常用的衔接方法包括并列法、省略化、定语化、平行句等等, 在英文写作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重视语言环境的特点, 尊重不同地区的表达习惯, 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这样才能够写出优秀的英语文章。
3. 英语写作评价策略
教师最常使用的评价策略就是给出分数等级, 再附加评语的形式, 这种程式化的简单评价缺乏指导性, 并没有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没有实现个性化的素质教育, 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些有效的评价策略。
3.1关注学生差异, 促进共同发展
新课程标准主张的是教师要承认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发展水平, 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学生的闪光点, 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多层次地构建知识体系。
3.2重视写作过程, 关注学生进步
评价最好在整个的语言学习和写作过程中进行。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们的求知过程, 探究的方式和努力的程度, 帮助学生们制定科学的方法, 不仅仅对作品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合理评价, 力求将英语写作评价转化成一种透过作品了解学生们学习动态的过程, 及时地发现并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 使学生们获得成就感, 增强其写作的信心。
英语写作作为英语教学中的综合性提升环节, 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和评价的方式方法, 注重学生们词汇的积累、短语的应用以及句型的转换, 努力实现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写作研究 篇2
关键词 高三英语 写作 背诵 循序渐进 自改互改
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四种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写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即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现在的书面表达,实质上是一种控制性或指导性写作,它不得离开要求去自行立意、随意发挥;它与“翻译”相似,但又比翻译”灵活。它是在指定范围内比较灵活的写作。常常会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情景和要求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言准确、连贯流畅、地道的英语短文。纵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写作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英语写作训练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
一、勤读、多背好精句,范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英语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写好一篇文章,没有充足的词汇量是不行的。课文中的俗语和谚语的识记是通过背诵来完成。背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
背词句 利用有限的时间,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短语尤其是课文中的俗语和谚语和经典句子。
Eg.proverbs;
No pains no gains.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All roads lead to Rome.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Useful structures
It’s time for sth./to do
As far as sb.Know,It’s suggested / said /reported that…
Good sentences
I’m very delighted to hear from you.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my parents.Thank you for your helping me with my English.背范文 将近几年高考中的作文和课文中好的段落以及报刊上的各种各样的体裁和优秀文章让学生背,数量至少要达到六十篇,这样学生才能在自己的脑子中形成一定的写作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多读书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定势,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的了解,扩大视野,选择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猜测、推理和领悟。
二、亲自动手,自己写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仅仅背了大量文章、佳句,不亲自动手写还是不行,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文章让你照搬。
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教师应注重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工整,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同时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要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英语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如写“我的家庭”时,指导学生写出一简单句。There are three members in my family.My father,mother and me.My fahter is a worker.My mother is a teacher.I’m a student.They are both very busy all days ,but they love me so much.I also love them.I often help them with housework..这种练习可以安排在刚开始的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最基本的时态去完成写作。例如:yesterday I called on my one of old friends.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He said he would like to help me with my English.I was very happy at that time.we had a wonderful time.另外结合高中英语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学生提出较高写作能力的要求。复习American English一课时,可要求学生写出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之间的差别。
范例引路
学生在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如日记,便条,书信,通知的格式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并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格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付高考中各种体裁文章。
限时训练
训练写作时,教师当场发题,限时交卷。这样能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 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的难关。这样做必须使学生明白高考书面表达题既不是汉译英,也不是可任意发挥的作文。它要求的是将所规定的材料内容经整理后,展开思维,考查学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意思的能力;必须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牢牢记住以下口诀:“先读提示,要点与格式要弄清;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结构搭配,莫违背;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视”。学生明确目的,并掌握要领后,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把时间放宽一点”随着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时间相应缩短,逐步做到30分钟内完成任务,不能养成拖拉的习惯。
多想精炼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感悟生活,要求学生多看、多听、多想,用心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然后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英语写出来。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有话则长,无话可短。上交,并反馈。同时把优秀的文章在班级“英语角”报上发表。对于他们在日记中所写的事情,用英语写下自己的评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或鼓励或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日记越来越长,语言也更通顺了。而且作业评语成了师生心心交流的桥梁。
除了写日记外,有时我根据所学单元知识布置一篇作文,或不时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时事或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有关的材料。此类话题的现实性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还能增强其信心,使其写作能力、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对于优秀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要给予指正:Wonderful!You haven’t made any mistakes,but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on your handwriting.对于有待进步的学生需要给鼓励性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增强他们的信心:
If you try your best ,you will be sucessful.除了写日记外,有时我根据所学单元知识布置一篇作文或者不时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有关的材料。此类话题的现实性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还能增强信心,使他们的写作能力、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自改互改
对照范文,学生先对已查出的表达有误的地方进行初改。考虑到范文不可能把各种表达方式都包括进去,况且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尽相同,因此,还可安排学生互改作业。以同桌两人为宜,批改者对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心里总是挺高兴的,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最后,要求学生再对全文通读几遍,琢磨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尽量做到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可做最后修改,书写工整,交老师查阅。本人认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化教学理念为依据,建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模式,其内在的精髓在于学生学习自己活动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根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审读图表或提纲,领会意图,捕捉信息,确定文章时态及体裁。
2、写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构思文章要点,写出每个段落主题句关键词,然后确定细节和内容要点。
3、写初稿。经过审题和列提纲后,学生开始写作,教师指导学有意识地使用固定句型,使用关联词,把段落按逻辑顺序连成一体,形成基本连贯的初稿。
4、检查错误。检查是书面表达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完成初稿后,老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修改和查错:
(1)看要点是否齐全,有无遗漏;
(2)体裁是否恰当,有无偏题;
(3)内容是否连贯,有无缺词;
(4)语法是否正确,人称、时态、语态、冠词及名词单复数等有无错误;
(5)用词是否得当,有无习语及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6)最后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无合适的连接及过渡,经过有效的训练,学生犯的错误会逐渐减少,同时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定能提高。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循序引导,学生点滴积累,不断磨练,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瑛.迁移提高英语书面表达的策略.云南教育,2004.9
2.雷敏.高中英语写作问题与一些改进实践.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0
写作研究 篇3
【关键词】合作写作 单独写作 写作教学
一、理论背景
(一)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教学理论所强调的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个体行为和目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它强调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建立或消除刺激——反应联结。它主张学习外语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和交际中进行操练,只要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他们就不需要单独加工信息,在积极的合作过程中,认知过程就可以最大化。维果茨基(1978)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它指略高于学习者目前能力范围的一个层面,它强调了合作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合作学习也为“最近发展区”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协作”“会话”“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协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基础,在一定的情境下,以特殊方式建构,还强调学生与教师、学习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话是合作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交互作用,每个参与者的知识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情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于交互作用和学习资源,可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
(三)合作学习
当两个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合作时,他们就可以交换观点,用自己的知识为小组的学习做出贡献,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参与者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斯温(2006)提出了“语言学习”的概念,他认为把语言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以对语言进行反思,通过知识经验的交流,从而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这可以作为二语学习的一种很好的路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来自山西某大学管理系两个平行班的大二学生参加了此次实验。其中一个班的40名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合作写作,也就是共有20个实验组;另外一个班的20名学生进行单独写作,共20个对照组。他们的教学均由同一位老师负责,因此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很接近。
(二)实验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探索相对于单独写作而言,合作写作在流利性、复杂性、精确性方面是否有优势,也就是合作写作是否会让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三)实验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40分钟内完成一篇议论文的写作,实验组在写作任务完成后立即接受一份书面问卷调查,以方便研究者对他们的看法、态度进行研究。为了确定合作写作组和单独写作组写作的差异性,研究者对他们所写作文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流利性、复杂性和精确性。为了对这些方面进行对比,评分员对文章长度、T单元(Tu- nits:指一个独立性从句和所有附属于它的非独立性从句)、从句(clauses)和非独立性从句(dependent clauses:不能单独作为句子而存在的从句,包括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进行了统计。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的方法,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流利性
通过统计,单独写作组的平均每篇作文字数为146.57,T单元为2.62,从句为4.81;合作写作组的平均每篇字数为146.14,T单元为3.19,从句为5.43。通过SPSS的分析,两组字数的p值为0.845,T单元的p值为0.993,从句的p值为0.857,即这三个方面的p值均小于0.05,也就是说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流利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二)复杂性
复杂性分析了两个方面的比例,即从句占T单元的比例和非独立性从句占从句总数的百分比。单独写作组这两个方面的比例分别为1.84%和57%;合作写作组的结果为1.70%和65%。经过统计学分析,这两个方面的p值也均小于0.05,说明合作写作在复杂性方面并没有优势。
(三)精确性
单独写作组的T单元的平均正确率为60.27%,合作写作组为69.08%,T检验表明两组在此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单独写作组从句的平均正确率为69.74%,而合作写作组的为78.30%,两组在此方面的p值也小于0.05。也就是说,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精确性方面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笔者发现两组在流利性和复杂性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精确性方面,合作写作组的表现要比单独写作组的表现好,两者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合作写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认为合作写作可以在词汇、语法方面对自己有所帮助。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一)同伴的分配,大部分学生希望同伴的英语水平比自己的要高;(二)组内人数,合作学习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两个人,四个人的小组也许会有更好的表现;(三)可以增加录音部分,这样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不足,从细节上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对写作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Ali Shehadeh. Effects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collaborative writing in L2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11: 286-305.
[2]Storch, N. Are two heads better than one? pair work and grammatical accuracy[J]System,1999( 27).
[3]Storch, N. Collaborative writing: product, process and students reflection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5,14(3).
[4] Swain, M.,Lanugaging, agency and collaboration in advanced language proficiency. [M].In H. Byrnes (Ed.), Adv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he Contribution of Halliday and Vygotsky. New York: Continuum,2006.
[5] Wigglesworth, G. & Storch, N. Pair versus individual writing: effects on fluency,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Language Testing,2009: 445-466.
[6]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7]蹇永进.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写作模式 [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
写作研究 篇4
由于经济的繁荣, 社会节奏的加快, 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第四媒体已经引起了纷争。为了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式, 新闻媒体进行了改革, 以便于获得更高的收视率。长期以来, 我国新闻报道一直遵循传统的“倒金字塔”的结构, 这种方式既有有利的一面, 又有不利的一面。对于其有利的一面来说, 他不仅仅可以使发生在社会上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事情以足够快的传播速度进入人们的世界中, 同时也可以使人们对自己所要了解的内容尽快得知。但是它的劣势也不可忽视, 比如说, 它所要表达的内容过于简洁单调, 新闻格式总是千篇一律, 没有新颖性、创新性, 在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 这样势必使大众产生厌烦心理, 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劣势, 我们将文学写作手法融于新闻的题材, 使其在准确快捷的传播过程中, 更具有吸引力, 使其内容更加新颖, 增强艺术感染力, 吸引人们的眼球。
一、文学写作和新闻写作的发展历程
(1) 文学写作的发展历程。文学写作的发展犹如一条长河, 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最初的阶段曾对文学定义为小说、戏剧、诗歌等创作, 后来又广泛化定义为以语言文字为具体形象化反映客观的艺术,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等。而现在又将文学定义为是一种语言文字用于表述社会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范畴, 是语言文字的艺术, 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不同时期、一定领域的社会生活, 所以, 文字写作被称其为一门艺术创作, 一种将人的情感, 社会生活融入文学的一种有机结合的创作。
(2) 新闻写作的发展历程。“新闻”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新唐书》中。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1) 社会最近发生新事情。 (2) 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后来相继揭露了新闻的形式和实质, 将其定义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和变动的消息, 进而对于新闻写作也将具体化。
二、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应用的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的目的。文学写作和新闻写作虽然属于不同的范畴, 但是新闻写作毕竟来源于文学写作, 尽管它们现在拥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 他们是具有一定关联性的, 这样就会使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点, 所以说在文学写作和新闻写作的过程中, 其目的主要是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 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彼此的优势, 把他们相互结合起来, 来形成一种既具有新闻的准确性又具有文学的艺术性, 同时也研究和分析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了解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 他们的发展趋势究竟会如何。
(2) 研究的意义。通过对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把文学写作的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 使其创作出具有吸引力、新颖力的作品, 使大众更加积极地了解社会情况, 这样不仅仅把社会新事物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呈现给大众, 还可以使新闻更具有艺术性, 不像以前那样, 新闻题材的内容平淡乏味, 不具有艺术感, 通过把文学艺术的手法融入新闻写作, 这样有机的结合, 才能使新闻写作更上一层楼, 使其内容升华到一定的境界, 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三、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应用的方式
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的应用主要是把两种特点结合在一起, 把他们的不同之处很好地融入其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把文学写作的情感性和新闻写作的准确性相结合。新闻写作虽然反映事情的准确性, 使人一看到新闻便了解到反映的事情, 但是这样使所表达出来的事情没有味道, 而文学写作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两者如果能结合在一起, 就能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 更有吸引力。
(2) 把文学写作的修辞技巧和新闻写作的平淡朴实相结合。新闻写作原来只是对于所发生事情进行平淡的描述, 不加任何修饰, 这样反而会使表达出来的事情缺乏情感, 把文学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其中。例如, 比喻、白描、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就会使人感觉所描述的内容更有感染力, 使人有种过目不忘的感觉, 大大提高了新闻所要达到的目的。
四、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应用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 有关的新闻人士越来越关注一些有效的方式来表达所发生的新闻。因为通过一定的文学手法描绘出来的新闻更能吸引大众的眼球, 这样通过不同手法, 运用不同的修辞把平淡乏味的语句进行整合编辑, 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这样才能使新闻在诸多媒介中更胜一筹, 占有独特的地位, 所以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的这种方式更具有渴望性, 因为这种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的文学作品会更具有独特性, 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同时也可以使人们对新闻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这样也能够使新闻产业日趋月异地发展。
五、小结
在竞争激烈的当前社会中, 我们不能总是处于那种被动观念中, 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寻求创新的方式, 使新闻在媒介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在原本平淡、简洁、朴实的语句中运用文学写作的手法, 增添新颖性, 这样才能使其达到理想的目的。当然, 我们在运用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度的问题, 不能过于繁华, 这样就不符合新闻的本质特点, 我们仅仅是借鉴文学写作的手法, 并不是全面的采用,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只有把握好度, 使两者发挥它最好的优势, 这样我们写出的新闻作品才是精品中的精品。
摘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文字的出现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原始社会, 人类只是为记住一些事物, 开始使用象形文字来表述, 后来演变得具有美感, 渗透了人类的情感, 发展成了文学。经过时间的演变, 开始把文学和新闻分离, 形成了两种文学。但是由于两种文学都具有自己的优点, 人们往往又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使新闻写作又借助于文学写作手法的方式为新闻本身服务。近年来, 在我国诸多关于新闻写作方面的著作或论文中, 对新闻如何借鉴文学手法做出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文学,写作手法,新闻写作,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英语写作中同辈反馈研究 篇5
英语写作中同辈反馈研究
本文拟调查研究学生在参与同辈反馈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认知活动,使用了怎样的调节策略,并分析了这些是如何影响反馈的效果的.
作 者:余清萍 YU Qing-ping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14(6)分类号:H31关键词:同辈反馈 认知活动 调节策略
写作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过程写作 活动 讨论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08-01
利用过程写作法实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利用这一教学方法的整合,重视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让学生感受英语写作的流程,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思路的清晰化。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过程写作法更加人性化,更重视学生的参与。开发过程写作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是实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创新的关键所在。
一、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过程写作方法认可度不高
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将过程写作方法与高中英语教学法结合起来,需要得到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的支持。然而,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并不认可过程写作法,这些教师认为过程写作活动过于复杂,教学组织难度较大,且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准备,去探究,不如传统写作方法效率高。
(二)传统写作教学模式限制过程写作法应用
教学改革的推行,让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暴露出来,但这并没有影响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传统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一个题目,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或者先给学生讲一个范文,让学生通过临摹的方式去写作。这样的写作教学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深受教师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写作教学模式霸占着英语写作课堂,过程写作法很难融入。
(三)学生在过程写作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
学生是过程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不参与到过程写作活动中,教学活动就无法实施。当代高中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是课堂中的被动学习者,教师突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反而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害怕,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清楚写作学习的过程,影响了其在过程写作活动中的参与度。
二、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方法
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就是要转变只重视写作结果,不重视写作过程的教学现状。做好写前活动,给学生自主写作与讨论的机会,利用写作总结去传授写作技巧,能够促进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做好写前活动
写前活动是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导入与学生个人观点的发表是写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将写作导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进写作世界。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注点结合起来,确定写作题目,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二)重视独立起草与小组讨论
在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写作题纲时,教师要给学生一段时间起草自己的文章。一般,十分钟的时间能够满足学生的作文起草需求。在学生独立起草自己的文章时,教师不要时地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写,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全部表现出来,没有必要纠结细节。利用课堂巡视去了解学生的起草过程,并给予及时指导,能够提高学生的起草质量。十分钟过后,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就近原则形成小组,相互阅读文章初稿,提出意识,互相修改。教师鼓励学生去发现他人的优势与不足,提取合理建议,不断完善作文。
(三)加强写作总结与反馈
写作总结与反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过程写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过程写作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其写作活动的旁观者,要对学生的写作学习行为进行全面观察,明确学生的写作学习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反馈给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活跃程度给予反馈,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鼓励少言寡语学生积极参与。并要引导学生梳理写作的流程,先思考、再起草、先讨论、后修改、再反思。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流程,有利于其写作顺畅度的提高,更能让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效率。
综上所述,过程写作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只有正确地应用,才能让其积极意义发挥出来。理清过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关系,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过程写作活动中的发挥,才能促进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用过程写作方法促进愉快写作活动的实施,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孔祥敏.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王小丽.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写作研究 篇7
一、厦门市中考写作情况分析
通过对近四年来厦门市中考进行质量分析,发现:考生的短文写作即紧扣意义主线进行连贯的顺畅的书面表达的能力较弱。比如,2012 年,段落编写、短文写作、试卷的难度值分别为0.42、0.43、0.64;2013 年,段落编写、短文写作、试卷的难度值分别为0.50、0.43、0.68;2014 年,段落编写、短文写作、试卷的难度值分别为0.53、0.41、0.63;2015 年,段落编写、短文写作、试卷的难度值分别为0.58、0.44、0.63。可以看出,写作的难度值(难度值= 平均分÷满分值)远远低于试卷的总难度值。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快地提高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书面表达能力较弱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英语教师仍采取传统的写作教学法即结果写作法。这种写作教学流于形式,机械枯燥,大多是教师在讲解范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仿照范文的谋篇布局,选取类似的主题内容,照搬范文的句型词组等。而且许多教师让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写作指导,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干脆应付了事,从而导致写作教学的低效性。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过程写作法(Process-writing Approach),发现它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过程写作法其实是一种“任务型”的写作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写作任务这一中心,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并在写作实践中真正学会写作。
三、过程写作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过程写作法把写作过程大致划分为写前准备阶段、起草阶段和重写阶段。教师应精心设计写作课的过程教案,有针对性地实施“过程写作法”的教学步骤。现在以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10 为例,论述过程写作法的具体步骤。
(1)写前准备阶段(prewriting)。写前准备阶段又称为构思阶段,主要是确定预期读者、写作目的和写作模式,采集信息和规划写作。首先,播放配乐视频,展示几个学生谈论dream job以及如何为实现梦想而进行努力的画面,形象具体地展示主题。其次,采用头脑风暴法开展A memory challenge游戏,让学生说出工作名称和实现手段,呈现相应词语(an engineer、study science…)和句型结构(I’m going to…)。最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Pair work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competition,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为写作创造条件。
(2)起草阶段(drafting)。此阶段是学生把口头交流的内容转化为笔头叙述的过程,是进一步整理思想、确定写作内容的过程,是写作的主要阶段。
1)小组讨论(group’s discussion)。学生以My dream job为话题,四人小组进行group work活动,根据提示句,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按照要求和作文题材进行讨论,列出提纲,之后小组汇报,大家交流探讨。学生能够互相借鉴彼此写作思路,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更明确的构想,提高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指导(teacher’s guiding)。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寻求更多的写作材料。同时,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不必过于顾及表达的外在形式,尽量使用不同的句式。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文章更为流利,行文更为自然。
3)初稿写作(first drafting)。教师根据学生最终的讨论结果,把写作的思路用PPT展示出来,以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学生利用教师所给材料和资源,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初稿。
(3)重写阶段(revising or rewriting)。
1)给出中考英语写作评分标准,使学生在评价时有据可查。比如,第一档(13 分~15 分),评分标准是:覆盖所有内容要点;语言准确、丰富、流畅,富有个性;基本无语法错误;完全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第二档(9 分~12 分),评分标准是: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语言表达基本准确,连贯性和个性化较一般,存在少量词汇、语法错误,但不影响理解;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第三档(5 分~8 分),评分标准是:语法结构单调,词汇知识有限,连贯性差,同时各种语言用法错误较多,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第四档(1分~4 分),评分标准是:语法结构单调,词汇知识有限,毫无连贯性,同时有很多语言用法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2)同学互相订正。同学交换习作,并通过小组互改互评的方式订正彼此的错误。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听取班级反馈。教师随机抽样批改部分作文初稿,学生发现共性的典型错误。同时,选出中等水平习作,集体讨论、修改,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使评价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启迪性。
4)听取教师反馈。评述学生的修改意见,给出鼓励性和建设性的评语,展示范文,并对照评分标准点评。
5)学生誊写定稿。学生根据同学及教师的意见,再次修改作文,完成最终作品。优秀作文可当范文朗读,供其他学生欣赏、学习、仿效。课后教师再把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墙壁“我写我秀”栏上,以示鼓励。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式,注重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而通过对过程写作教学的深入开展,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基本掌握了写作的技能与技巧。当然,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改进创新,学习和探索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过程写作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英语写作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也是初中阶段要求最高的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结合厦门市中考写作情况分析,从写前准备阶段、起草阶段、重写阶段等方面,探讨过程写作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旨在调动学生英语写作积极性,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过程写作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学芬.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几点建议[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3]鲁子问,王笃勤.新篇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陈传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2).
[5]方亚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6]袁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有效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写作研究 篇8
一、国际商务电子邮件与传统的函电结构对比分析
传统的商务函电 (信函、传真和电传) 一般由信头、日期、收信人名址、称呼、信文、结尾敬语、签名七个基本部分组成。与传统的国际商务函电相比, 国际商务电子邮件的结构已发生变化, 趋向于更加简单方便, 重点突出。原国际商务函电中的信头和封内地址转变为发件人和收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 而日期则由系统自动生成, 无需另外添加。主题栏仍然存在, 但位置发生改变, 不再位于称呼的下面, 而被提到了收件人的电子邮箱下面, 位置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国际商务电子邮件仍然常用较正式的称呼, 如:“Dear Ms.Harbough", “Dear Mr.Haywood", 但如果对方是有多年业务往来的老客户或老朋友, 可以省去Dear, 直呼对方的名字, 如:“Hello, Victor”, “Hi, Jenny”。如果不能确定具体的收件人, 可以用“Dear sirs”称呼对方。在邮件的结尾部分, 传统的结尾敬语如 “Yours faithfully", “Sincerely yours”等已越来越少见, 现在人们多用 “Bye”, “Best regards”, “Cheers”等, 这反映出网络时代人际间沟通轻松快捷的特点。署名可以使用邮件程序中的自动签名功能, 把发件人的签名、公司名称、电话和传真号码或者其他联络方式自动添加到邮件的结尾处。
二、国际商务电子邮件的写作原则
为了使贸易双方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 增强邮件的有效性, 电子邮件的写作同样要遵循七个C原则, 即简洁 (Conciseness) 、清楚 (Clearness) 、礼貌 (Courtesy) 、完整 (Completeness) 、具体 (Concreteness) 、正确 (Correctness) 和体谅 (Consideration) 。
1.简洁
简洁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写作原则。它指的是既要尽可能地用精辟的文笔清楚地表达发件人想要表达的内容, 又要体现出邮件的完整、具体和礼貌。因此, 在撰写电子邮件时, 应长话短说, 避免使用难词、古词和陈旧的商业术语, 尽量使用常用词、短语、结构简单的短句, 不用长句或从句。例如用“here”而不用“enclosed herewith”;用“because”而不用“due to the fact that”;用“thank you for”而不用“acknowledge receipt of”。
2.清楚
清楚是邮件的主要语言特点之一。清楚是指思路清晰, 行文明了, 邮件内容不会被误解。要避免使用意义上模棱两可的词语和句子, 注意修饰语的位置、语义的连贯性和邮件全文的逻辑性。例如:“We have a direct sailing from Shanghai to Los Angeles bimonthly.”在此句中, “bimonthly”这个词就要避免使用, 因为它既有“两个月一次”的含义, 又表示“一个月两次”。
3.礼貌
礼貌是指发件人在措辞和表达方式上通过使用虚拟语气、委婉语气等方法及运用一些语用策略, 婉转、迂回、和缓地表达观点, 提出要求, 从而给收件人留下有知识、有修养、素质高的印象, 使对方容易接受一些请求并愿意进行合作。
4.完整
完整是指发件人要对收件人提供其需要的所有信息, 答复其提出的一切问题并争取满足其提出的一切要求。在格式上同时要注意邮件的基本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例如买方在表示接受卖方的报盘时, 要详细说明接受条件并引述报盘的依据, 如报价单、产品目录、宣传册或某一天的邮件内容等, 因为这些材料具有合同的效力, 对买卖双方具有约束力。
5.具体
每一封邮件都应有一个具体、明确的主题, 避免含糊、笼统、抽象的表述。必须强调具体的事实、数据和时间, 让收件人阅读邮件后采取具体的行动, 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对某一商品的报价进行还盘, 必须详细地说明品名、价格、数量、包装方式、支付条件、装运时间、装运港等具体的交易条件和发盘的有效时限。
6.正确
由于国际商务电子邮件涉及的是国际商务活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其准确性对沟通至关重要。具体而言, 不仅电子邮件的格式、语法、标点符号和拼写要做到准确无误, 电子邮件内容还要叙述准确, 以免引起误会, 造成纠纷。邮件写完后要仔细校对, 尤其是日期、数字不能弄错, 打字时要避免误打、漏打, 并要认真核对收件人的信箱是否填写正确,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耽搁。由于国际商务电子邮件载明的信息非常严肃、正式, 事关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 一定要尽力保证其准确性。
7.体谅
体谅是指书写邮件时, 一定要设身处地为收件人着想, 考虑他们的感情、希望、要求和利益等, 即要进行换位思考, 从而给收件人留下好感和深刻的印象, 极大地提高邮件的有效性。因此应尽量以积极的态度和所谓的对方角度 (you attitude) 来进行措辞和表达。例如:“We feel sure that you will be entirely satisfied.”就比“We do not believe that you will have cause for dissatisfaction.”态度上要显得更积极;“You earn a 5% discount when you pay cash.”要比“We allow a 5% discount for cash payment.”显得更容易被接受且更富有人情味。
三、国际商务邮件的写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首先, 在设置电子邮箱时, 应将发件人的具体姓名包括在内, 方便收件人辨认信件的来源, 可使收件人立刻将有用的邮件与垃圾邮件区分开来。邮件的标题应当简洁明了。邮件的标题是邮件主要内容的浓缩, 是收件人浏览信箱时决定是否阅读邮件的根据。简洁明了的主题内容可起到索引的作用, 便于收件人以后在大量的邮件中去寻找相关的邮件。邮件标题选择的合适与否会极大地影响到收件人处理邮件的效率。因此, 为了确保收信人能及时阅读邮件, 邮件的标题不仅要引人注目, 而且应该言简意赅, 应用最精练的词语在主题栏中概括出邮件的要旨, 以满足收件人对邮件的合理预期。此外, 标题应尽量用名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表示。例如, “Your Meeting in Los Angeles", “Order No.3390", “Complaints about Packing” 等标题都信息明确、一目了然。
在书写正文时, 最好采用齐头式 (平头式) 的格式。齐头式是指正文中各部分都从每行的左边开始, 这种格式便于打字和节省时间, 提高写作的速度和办公效率。正文是电子邮件的主要部分, 由两三个或三四个简短的段落构成。通常把正文的主题分成几个小主题, 每个段落用一两句或两三句话陈述一个小主题。正文通篇可以全部使用大写字母, 或全部使用小写字母, 这样做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表述内容时要完整清楚, 简洁自然, 尽量多用主动语态, 少用被动语态。准确、生动、有力的措词可以增强国际商务电子邮件有效性。因此, 可以适时、适量地使用商贸行业常用的缩略语。例如, S/C (销售合同) 、clean B/L (清洁提单) 、FYI (供贵方参考) 、DOCS (文件、单据) 、FCL (整箱) 等。在内容较为严肃或是文体较为正式的电子邮件写作中, 应该避免使用表情符号。结尾签名通常要位于邮件的左半部分, 这样可以避免在不同设置的电脑上显示字符的大小时出现偏差。
另外, 在国际商务电子邮件的写作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由于篇幅的原因, 无法或不能在正文中包含的内容最好放在附件中来发送。
用于附件的文档应该选用word、excel等广泛使用且功能强大的文字或图表处理软件, 避免收件人由于在软件兼容性方面出现问题而无法打开附件。发送文件报表或票据时, 应在邮件正文中具体说明文件的名称及份数, 以便对方查收。这样做也是发件人出于礼貌, 客气、体贴地表明态度的具体表现。
2.回复邮件时, 应利用“回复”功能将对方的邮件附上。
由于人们工作繁忙, 每天会处理很多邮件, 发件人不一定能清楚记得所有邮件的内容。利用“回复”功能可以使对方不必再费力去查找、回忆相关邮件的内容, 从而可为对方节省宝贵的时间并提供方便。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作为现代国际商务沟通的重要联络方式, 国际商务电子邮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在国际商务往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电子邮件写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收件人对发件人的第一印象, 甚至影响到交易是否会顺利进行。掌握邮件正确的写作方法, 书写出正确、规范的电子邮件, 不仅能反映出发件人较高的外语和业务水平, 还可以体现出其为人处事的积极态度,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商务关系, 最终对达成交易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廖瑛, 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写作研究 篇9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经常听到学生说:“写作文真难!”诚然, 对教师来说, 最难教的就是学生作文, 因为作文是自由发挥的题目, 没有约定俗成或者固有的答案, 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语言组织能力不同, 使得其写出来的作品也不尽相同。更不必说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作文形式, 生生的把发散的思维变成了统一的模式, 导致学生作品没有新意,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形成了新时代的“八股文”, 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的写作“假”、“大”、“空”的坏习惯, 让学生失去学生兴趣, 对习作产生厌烦心理、恐惧心理。
一、初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时期的孩子们往往对他们感兴趣的事孜孜不倦的追求, 对于内心没有兴趣的事却变现的厌烦甚至恐惧, 写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就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 平时没有写作的兴趣, 考试时更觉得写作是一项艰难挑战。没有写作兴趣, 不想写、不爱写, 时间长了变成不会写就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处境。
2. 写作功底不够深厚。
很多学生在确定了作文题目和要求, 但就是头脑一片空白, 不知从何落笔, 总是有一种“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的感觉, 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 找不到突破口导致学生写作举步维艰。
3. 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在当前, 我国仍处于应试教育的转型期, 面对着中考压力, 教师大多以求稳为主, 不敢教学生发散思维, 自由写作, 而是千篇一律的龙头凤尾加猪肚的模式, 这种墨守成规的方式固然会保障学生作文形式上符合了一般的写作需求, 却无意中扼杀了学生独具特色的写作才华。
二、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策略
1. 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生多向全面发展。
在初中生这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养成时期, 鼓励教育的优越性远大于灌输教育甚至打压教育。鼓励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 我认为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勇于“犯错”。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千篇一律的文章自然吊不起他人的胃口, 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看待世界, 看待人和物的眼光不同, 思维不同, 书写的作品也不相同, 作为教师, 鼓励学生采取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写作, 哪怕是作品中带有毛病, 教师加以指导修正, 势必会有利于学生写出新颖的、夺人眼球作品。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现在的作文命题形式是一般给一段材料, 然后让学生自由选取角度作文, 选材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作品的不同, 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对学生的写作思路具有拓展效果。
2. 培养写作兴趣, 注重因材施教。
论语是学生接触初中语文的开始,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动力, 对于不爱写作或写不好的同学也要保有耐心, 循循善诱的指导, 激发学生心底的写作热情。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十个手指, 长短不一”学生的学习及写作能力不一致, 教师若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会导致优生吃不够, 差生吃不饱的现象, 久而久之会时学生因落后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 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特点,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3. 重视阅读, 积累素材。
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文采飞扬的佳作源于深厚的文学底蕴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是把我们日常所思所见流于纸上。大千世界, 有写不尽的人、物、风景。世间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教师教导学生平日里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的习惯。拓宽个人的阅读面积累丰富的素材, 那么, 在写作时文思方能如同泉水般汩汩流出。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心理, 鼓励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写作欲望, 完善其不足之处。带领学生多阅读, 多观察生活、走进生活, 于细节处做文章, 时间长久必然会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水平得到提高, 使学生受益终生。
摘要: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兴盛时期, 素有“一篇文章定终身的”的说法, 虽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权威, 但也足见书写一篇好的文章的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写作这一板块,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是人们系统的传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 优势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萌芽发展的时候, 对新生事物好奇, 对其所感知的人、事、环境等有表达的诉求, 所以, 在初中的语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及时的解决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语文及写作的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发现问题,培养兴趣,提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香.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7期, 2011, 04:56-57.
[2]张印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新课程 (教师) , 2011, 09:186-187.
[3]何梅.有效的作文教学之我见[J].成功 (教育艺术) , 2009, 01:21.
写作研究 篇10
另外一些学生, 听了老师的指导后, 学会了或精于引用, 却鲜见能再现诗词意境者, 使引用变成生搬硬套和机械的纯技巧, 作文仍然不能提升层次。我认为, 纯技巧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和可读性的。“任何有生命的写作技巧, 都是特定语境要求的产物。没有那种语境, 也就不会产生那种技法……而既然选择了某一特定的技法,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 那是产生这种技法的历史语境再一次重现罢了。”[2]
过于概括、笼统在记叙文中尤其削弱文章表现力, 且往往给读者一种感觉:捉襟见肘。结合自身长期的诗歌、散文创作实践与多年的写作教学、指导实践, 笔者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没有再现, 写作就没有生命力。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与研究。
一、语言、动作、神态, 人物形象再现
2010年9月份, 班上林潮武同学在随笔中写了浙江省温州市第四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的一位特殊的老师任世荣老师, 这位老师今年69岁, 是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在我校任教30余年, 2003年退休后被学校返聘专职负责卫生工作, 他的工作以勤、细、严到“无孔不入”而著称, 无人不佩服, 学校的卫生工作井井有条, 乃全市一大特色。这位同学这样写道:
“他总是迈着强而有力的步伐, 行走在我们这群‘年轻人’之中, 那嘹亮而又清脆的哨子声仿佛在告诫我们:不要因为我是‘老年人’便小瞧了我!是的, 那严肃的面孔确实让人望而生畏, 他也总是严厉地对待学生, 十分严格地掌控规章制度。那一双挂着重重眼袋的眼睛, 深邃、坚定, 将我们的视线牢牢地拽住, 谁也不敢分心。还有那闪着银光的哨子, 发出的声音足以震慑大脑。”
我们能轻易地注意到, “他也总是严厉地对待学生, 十分严格地掌控规章制度”这句话明显过于概括和笼统, 让读者根本无法还原人物形象。于是我追问:“任老师究竟如何严厉、严格?”他无语了。其实, 作为初中三年也在本校就读的他, 对任老师绝对有足够的了解与话语权。我刻意亲自写了一段补在“规章制度”后面, 叫他比较:
“他要求我们值周站岗的时候十指并拢;值周走路的时候一支队伍要走成一条直线, 并90度转弯;取下、放回值周班工具室里的飘带和扫帚的时候要严格按编号‘对号入座’;洗拖把的时候要严格遵循程序 (先在脏水里洗, 再在清水里洗, 然后扭干) , 取拖把的时候一定要提着走, 放回拖把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编号‘对号入座’……”
看完, 我分明见他微微一笑。此时, 我跟他说:写作, 不是总结, 而是再现。
通过“再现”理念的根植, 我的学生笔下出现了不少很好运用“再现”手法塑造的生动人物形象, 如现高二胡壹爽同学的《相依相偎》 (发表于2010年11月7日《温州商报》第13版《新作文》) 里的“外公”:“外公这时候会凶巴巴地拉着我, 严厉地说:‘再哭!再哭晚上就让你跟国道上的疯子一起住!’一听到‘疯子’, 我就害怕, 眼泪在眼里打滚, 又不敢流下来, 撅着嘴看着外公。外公与我对视一会儿, 马上把我搂紧, 让我坐在他的腿上, 听着他描述文革时期的温州。”拉、说、对视、搂、坐, 五个动作一下子就刻画了外公无比疼爱外孙女的温情形象, 读来十分甜蜜。因有“再现”。
再如2010届倪丽思同学的《院落深处是天堂》 (发表于2010年5月10日《温州都市报》B31版《新苗》) 里的“祖父”:“大伯父是个性直的人, 一步急, 冲入后院, 践踏了一片草木, 便总会被祖父劈头盖脸地一顿训。老人不知别的什么, 只知‘这即便是旁人栽的, 你走路也要看着点’诸如此类的意思。于是, 我诧异了。诧异着四五十岁的大伯父也会满脸通红, 一言不语, 乖得就如一个被父母狠狠地教训后颤颤抖抖地站着的几岁小孩儿。更诧异祖父母分席而食的习惯:祖母坐在大桌上, 与大家同吃;祖父却要独坐于另一张圆桌边进食。祖母说, 他还有少爷脾气呢!说着, 眼神中满是笑意。”祖父的严厉与“少爷脾气”活灵活现, 亏了“再现”。
“我们的作文就需要同学们综合使用各种描写方法, 再现一个温暖的眼神, 一个灿烂的微笑, 一句关怀的话语, 让读者见你所见, 闻你所闻, 感你所感, 把你最细微的感动传递到每个读者心间!”[3]
二、当时、当地、当事, 事件情景再现
朱自清为了写出父亲的“背影”, 再现了当时在火车站父亲买橘前后的情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成功的关键, 自是买橘前后的情景的细腻再现。
笔者创作于2010年8月份的一首诗《我什么都没有》 (发表于2010年9月2日《温州日报》第16版《人文周刊4》) , 为了表达当今社会的一个群体声音, 也借鉴了这种事件情景再现的方法, 窃以为, 比较痛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你说吧/我能给你什么?/高耸入云的钢筋水泥中穷奢极欲的前卫住宅?/坚硬交错的柏油路上奔驰炫耀的高级轿车?/财大气粗的银行里取之不尽的巨额存款?/没有/我什么都没有/你想留就留/你爱走就走/我什么都没有//
你说吧/我还能给你些什么?/幽暗暧昧的林荫道上油腻的海誓山盟?/人来车往的大马路边无耻的拥抱亲吻?/滥滥风情的电影院里麻木的勾肩搭背?/没有/我什么都没有/你爱走就走/你不想留就别留/我反正什么都没有//
除了无数个夜晚/我赖在不足1米宽的单人床/用懒人桌上的手提码出的几句动情的诗行//
除了无数个重大的纪念日/我用市场上低价出售的瓜果鱼肉/精心摆出的一桌寒酸的庆宴//
除了那些因为一个电话或一条信息/就不远千里/义无反顾地掉头的疯癫//
除了那些/除了那些/亲爱的/我实实在在是一无所有/四面叮当//
你耐得住耐/耐不住就走开/我兴许一辈子就这么一身埋汰”
以上第二、第三、第四节正反情景对举再现, 都是很生活化的场面, 容易给读者亲切感。
再看2010届黄琼思同学的一篇佳作《那些杂七杂八的似水年华》 (2010年1月《温州商报》“我们班里的……”主题作文征集比赛前三名作品, 见2010年1月24日《温州商报》第11版) 的一个典型而精彩的事件情景再现:
“为了练习英语口语, 三班可爱的同学们被分成了若干组, 每日进行着口语对话。以下是某小组成员的经典对白:
‘My English is good!’‘Oh!You can‘jiao’me?’‘OK, OK, we two who and who!’
这段以Chinglish为标准音, 以英语单词为基础词汇,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并且掺杂着少量汉语拼音的对话, 可以翻译为:
‘我的英语很好!’‘哦!你能教我吗?’‘当然, 当然, 我们俩谁跟谁啊!’
当然, 当英语老师听到这段对话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反应, 基本可归纳为时下相当流行的一句话:你们说的不是口语, 是寂寞……”
能从几百篇参赛作品中跻身前三, 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这个精彩的对话情景再现, 作者细腻的叙事几乎让读者身临“我们班里的”的典型场景!
“作文情景实质上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 一种背景, 一种应急状态。”[4]
三、原始、细腻、深入, 内心世界再现
“就作文教学而言, 经历了同样的事情, 为什么有的学生滔滔不绝, 有许多话要说、要写, 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无话可说、可写, 关键在于能不能、会不会将外在的客观事件转化为内心的主观感受, 感受是否丰富。”[5]钱理群先生的这番话足见关注内心世界及其再现的重要性。本文第一部分阐述的“人物形象再现”其实当然是包括人物内心世界的, 单独阐述“内心世界再现”的缘由不仅在于内心世界再现相对于语言、动作、神态再现较难, 更在于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的表象都可以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由此见得内心世界再现的特殊性。
关于内心世界再现, 我有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的写作体验, 即在2005年创作散文《关于生命》 (发表于2008年1月11日《温州日报》第9版《瓯越文笔》) 时写下这样一个描摹心灵轨迹的开场:
“人是很有意思的动物, 一静下来, 就变得很会想, 而且常常会想一些不着边际、不可思议的东西。最近, 老琢磨这样一个问题:人究竟为什么怕死?怕什么?我是想了很久的。反复地推敲, 后来我这样答复自己:人怕死的真正原因其实倒并不是怕‘死’本身, 而是因为人死了之后却不知道自己死了, 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哪怕是‘混沌’也好啊, 可是, 什么都没有——从此对这个可爱缤纷的世界也就浑然无知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也才是真正要怕的。只要知道自己是‘死了’, 那死是并不可怕的。”
生命、死亡等词语, 总是让人感到严肃、敬畏, 这种话题本身就需要长久、反复而深刻的思辨, 而这种思辨的过程若不能再现于字里行间, 文章的真实性和深刻性都会被责难。我至今细细回想7年前创作这个开场的情形, 仍然肯定它就是我原始内心世界的再现, 是当时从“人究竟为什么怕死”到“怕什么”再到人死后的状态整个内心思辨过程的及时反映, 几乎不加修饰。“写作, 尤其是文学性的写作, 它所关注的核心, 始终是人, 是人的心灵。”[5]我感到, 这样的再现创作, 很顺, 且淋漓。
细腻的内心世界的再现, 典型的有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 旷了课去找鸟窝, 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 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 语法啦, 历史啦, 刚才还觉得那么讨厌, 带着又那么重, 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 舍不得跟他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 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 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 忘了我挨的戒尺。”这段心理再现, 是失去了祖国的少年的内心独白, 非常细腻, 从而使小弗朗士的形象更为丰满。
江苏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中这样阐述道:“一个学生, 只要养成内视的习惯, 就会觉得写作天地无穷宽广, 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就会去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 呈现出来。”这正是我们写作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四、先引、后化、再活, 诗词意境再现
客观地说, 一篇文章, 有了诗词的辉映, 总是更加闪亮一些的。然而, 在实际写作中也不慎演化出一种功利色彩:为了引用而引用。于是, 大多数人, 引而不“化”, 引而不“活”, 鲜见能再现诗词意境者。“散文作者在进行散文创作时, 必须努力‘寻求诗的意境’。”[7]故而, 我仍然想说, 纯技巧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和可读性的。
这实际上对写作者的要求很高, 它要求深入所引诗词的精神内核, 而不是擦边;充分把握自己的文字和所引诗词的共性, 并找到一个契合点, 把所引诗词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文字中。这个融合的过程, 我甚至认为应该就是悄无声息的, 它不是装饰, 不是陪衬, 它就是它, 它和作者自己的文字是一体的。这样, 所引诗词才会活起来!
我不得不佩服于一些高中生, 他们是这方面的高手。这里有个经典例子:在2003年12月份举行的“武高杯”江苏省第三届高中生作文大赛 (作文题为“以‘乡音’为话题”“以‘一棵树’为题”“以‘说雅道俗’为题”, 三选一) 中, 江苏省兴化中学陆蕴同学以一篇《遥远的琵琶语》 (见2004年1月9日《成才导报》) 深深地打动了评委, 斩获一等奖。该文全文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 (咏王昭君) 的诗意, 取了“千载琵琶作胡语”“抚琴萧歌梦回乡”“弦断有谁听”三个小标题, 巧妙地借用王昭君的“琵琶”来弹奏自己的乡音乡曲, 构思巧妙, 意境凄美, 充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横溢的文学才华。大赛评委后来这样评价道:“作者紧扣‘琵琶’运思, ‘作胡语’‘梦回乡’‘断琴弦’三幅画面在读者面前有序流动, 传递了囿于异域, 琵琶作声, 梦里故乡, 听不到乡音的遥远的思念。”
评委提到的“三幅画面”, 就是人们在鉴赏诗歌时常用的“意境再现法”。在诗歌鉴赏中, “意境”就是指“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靠情与景、意与境交融, 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来打动读者的……要想很好地欣赏古代诗歌, 常常需要通过‘意境再现’的方法, 才能达到目的。即把古典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通过我们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融进自己的主观想象, 或者借助联想, 进行再创造, 再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试看该文第一部分的开头:“月华如练, 一轮相思独悬在藏蓝色的夜空, 洒下万般愁绪。你身着一袭水绿色的长裙独坐在清冷的光辉下, 娟影萧疏, 纤纤素手弹奏着剪不断, 理还乱的万般离愁, 空灵而又落寞。茫茫苍穹, 凝眸仰望, 那广寒宫里的嫦娥独自守着孤寂的岁月, 一年又一年, 一守就是一千年。”
“这里, 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 把王昭君满怀乡愁月夜弹奏琵琶的情境, 借助富有诗意的语言再现在我们的面前, 使我们看到了一位为思乡之情而愁怨的绝代佳人的凄美形象。那凄冷的月光下, 昭君那水绿色的长裙, 萧疏的娟影, 纤纤的素手, 仰望苍穹的神态, 还有那弹奏的充满离愁别恨的思乡曲, 甚至还有她的心理活动, 都让我们如见如闻, 感同身受。”
以“意境再现”的写作方法取得成功, 在竞争激烈的高考考场也是不乏其例的。如2001年高考“诚信”命题作文中, 广东一考生的满分作文《题乌江亭》, 开篇即再现了一个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意境:“当虞姬横刀, 将一朵生命之情缩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 我看到了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 乌骓悲鸣。”
一些著名作家也经常运用“意境再现”的方法进行创作, 典型的如余秋雨, 他依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意境, 在名噪一时的《阳关三叠》中有这样精彩一段:“他 (王维) 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 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 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 阳关之外, 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 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 一饮而尽的。”余先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联想, 再现了豪迈放达的唐人风范和原作的诗情画意, 把豪放的饮酒场面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
鉴于对写作的这一点特别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笔者向全班学生提出“写作是一种再现”的理念, 对班上学生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班上将近10个原来写文章几乎不“再现”、枯燥至极的学生, 通过返工和具体指导, 后来的文章确实有变化。我想, 作文原本就是生活的再现, 习作的过程本身也就是生活再现的过程, 秉持“生活作文”的理念, 让学生从生活中作文, 在作文中感悟生活、表达生活、再现生活, 才能走向作文教学的自由王国。
摘要:当前, 中学生的作文“再现”成分普遍匮乏, 许多语言和文章过于概括和笼统, 读来酷似“总结”;写作叙事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文字画面感、生动性、表现力差;诗词引用机械而流于纯技巧, 引而不化, 引而不活。而在当前的实际语文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的限制和教学者自身写作体验的不同程度的缺乏, 教师对学生多未能进行系统而长期的写作“再现”指导。这些情况都制约了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写作教学的发展, 愈发突出语文教师研究与指导写作“再现”的重要性、紧迫性。
关键词:再现,人物形象,事件情景,内心世界,诗词意境
参考文献
[1]刘蕙.在情境中作文, 在作文中再现情境[DB/OL].http://www.hsdlu.pudong-edu.sh.cn/CenterWeb/688/InfoShow.asp?id=1632, 2008-10-14.
[2]周淼龙.写作语境论[J].云梦学刊, 2005, 26 (6) :79—81.
[3]季雪娟.巧用人物描写再现感人场景——《留点感激在心中》作文讲评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 2008 (6) :24.
[4]学生作文的“诗外功夫”——情景作文教学例谈[J].宝鸡教育, 2009 (1) .
[5][6]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08—109.
初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写作 阅读 生活 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学生本应通过写作这一途径,乐于表达自我,抒发自己的内心;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一提到写作,很多学生就觉得头疼,感觉无话可说。很多教师也觉得写作教学是一个很难驾驭的模块,写作成了语文教学的难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语文教学的其他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一部分,而是跟语文教学的其他环节紧密相连的,尤其是阅读和口语交际,做好这两个环节的累积,能更好地辅助写作教学。
1.阅读的累积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一书中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于给他们一个写作的榜样,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可见写作与阅读的关联性。
另外,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可以通过课内阅读来加强。课内阅读的对象是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佳作,而且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会对课文进行详细解读和深入剖析,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渗透写作教学,让学生观察作者是如何描述表达的。
2.口语交际的扩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写作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为写话,三到六年级为习作,七到九年级才是写作。最初阶段的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作文与口语交际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都是语言,一个是书面语言,一个是口头语言。这二者可以有效结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联系在一起。
二、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生活是写作的素材来源,一切作文离开了生活的源泉,都将空洞无物。
1.走进生活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应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学校生活。老师、同学、课堂、各种兴趣小组等,都是写作的来源。
2.观察生活
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写作素材。学生需要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生活,选择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避免写作时出现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情况。比如写老师,就说老师带病坚持上课;写同学做好事,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其实还有不同的视角可以选择,这就需要学生在筛选素材的时候,有所选择,有所创新。
三、注重文体知识的传授
如何将学生累积的点点滴滴的素材,转化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文体知识。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传统作文课,让作文教学趣味横生
通过语文课堂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掌握了基本的文体知识,具备了写作的基本能力。如何将素材转化成具体的作文,则需要教师的指导。作文课堂是写作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在作文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写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根据学生课前的口语锻炼情况,教师累积了一些学生参与积极、反应热烈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教学的目标,从这些内容中挑选一些适合作为写作训练的题目,在作文课堂上使用。有了感兴趣的写作题目,学生自然乐于参与。也可以在班上征集作文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不拘泥于文体
除了特定文体的基本知识传授和体裁训练,其余的写作不拘泥于文体,让学生自由选择,不管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或是影评、书信,只要能很好地表达主题就是佳作。
3.创设情境
选定主题后,利用音乐、朗读、影片等,为学生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要写作的内容的氛围中。比如某位教师教学写人的作文如《我的父母》时,组织学生欣赏电影《暖春》,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充分调动学生的亲情体验,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4.重视作文的批改
批改作文是对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反馈,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及时批改学生作文,也可鼓励学生互改,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批改不仅看思想内容的表述,还要看表达形式、字词句标点符号等。如此一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不仅可以了解作者本人的写作状态,顺带也能了解批改者的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让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
五、注意鼓励学生,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在学生最终写出了作文后,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保持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对写作更具有信心,进而热爱写作。对于作文基础不好的同学,作文中若出现好词好句等,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必求全责备。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肯定学生的作文,激励学生不断练习、不断进步。
作文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希望通过有效的作文教学,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更好地利用作文这一工具与人交流。
【参考文献】
[1]康会恋.浅谈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规范化[J].基础教育,2011(6):60.
写作研究 篇12
一、教学体系贴近生活
关于应用文写作的各种书籍可谓汗牛充栋, 但是在各种版本的教材内容编排上都将行政公文选编为实用文体的第一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是行政公文或是商用经济文书, 都远离学生生活, 学生们学习接受起来难度较大, 兴趣不高。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首先讲授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日常应用文。日常应用文中条据、日记、书信、演讲稿、申请书等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作为案例, 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就在自己身边, 不但是能用得上, 而且要用的好。
一般新生入学后, 学生管理部门要在新生中挑选学生干部, 校团委也要在新生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新生对进学生会和入党这两件事是比较热心的, 因此我抓住新生的这个特点, 在开课伊始着重讲演讲稿和申请书的写作。讲授怎样把演讲稿写的声情并茂, 热情洋溢, 讲授怎样遣词造句、华丽生彩;怎样把申请书写的真诚动人, 内涵丰富, 讲授怎样构思谋篇, 脱颖而出。并且把上一届成功的学生习作当堂研读、欣赏、点评, 一方面解决了学生们实际生活中竞聘演讲稿, 入党申请的写作迷茫, 另一方面又很快把学生们的写作欲望调动起来,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当作精品范文被宣讲。
讲到“求职信”时, 笔者强调在商品经济社会里, 善于推销自我就会被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一封成功的求职信, 语言简洁得体, 客观、公正的反映自己的阅历和特长, 展现求职人自信、务实、勤奋的良好素质。笔者举了上一届毕业生中轻松就职的一般都是平时乐于写作, 刻苦学习基本素质较好的, 另外他们的语言精练、重点突出的求职信, 帮他们敲开了机遇之门, 并很快凭借能力在公司中占据重要位置。在笔者的日常应用文的教学中开讲伊始就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 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对应用文的陌生与疏隔化为亲切与喜好。
二、个案实训源自生活
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实用性, 让学生明白应用文是任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
笔者在讲授“消息”这一文体前, 就地取材设计了这样一段颇具吸引力的导语。上课的前一天, 我校保卫部门与区公安部门合作成立“校园110”。上课时我就闲聊式的谈到了这件事, 然后问:“昨天下午学院行知广场有个活动, 很遗憾我没能去, 哪些同学知道?我很想了解当时的情况。”于是我就请同学们起来说, 结果讲得很不清楚, 关于举办单位还说错了。在我的不断提问下, 经过许多同学的不断补充, 全班同学才搞清了这件事的具体过程以及结果。然后我总结说:“校内开展了这样一项规模很大的活动, 有的同学竟然不知道, 去看的同学竟然也不能把这样一件事情完整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我觉得太遗憾了。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有意义的事, 我们应该注意关注这些事, 并且应该能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消息’这一文体的写作。”通过我这么一个开场白, 很多同学认识到了“消息”是我们认识事物、了解社会的重要媒介, 同时也是我们及时转播信息的工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 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 应用文写作教学本身是一种说教的教学, 比较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应用文写作, 是他们以后工作、学习和生活必不少的工具, 以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求知欲, 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 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 哪里便没有学校”。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引进生活元素, 倡导生活写作,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撰写、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法, 并及时查漏补缺, 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摘要:应用文的应用性决定了其写作训练是离不开生活元素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在教学课堂上引入“生活元素”进行应用文的课堂实践教学,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生活元素,教学体系,个案实训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写作研究】推荐阅读:
新闻写作研究09-17
写作报道研究11-04
语文写作材料研究06-03
二语写作研究08-27
写作专题研究总结09-20
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研究01-15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研究08-04
英语应用之写作研究11-15
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11-28
研究初中语文写作教学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