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仲裁制度(通用4篇)
教育仲裁制度 篇1
摘要:临时仲裁协议以及裁决的效力承认与否, 直接影响双方当事人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因此, 对于临时仲裁法律制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时仲裁有其历史特性和优劣特点, 结合相关临时仲裁国际和国内立法, 采用比较分析法来探究临时仲裁制度在我国仲裁立法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临时仲裁,历史沿革,优劣特点,必要性
伴随着国际商业关系的发展, 出现了大量的国际商业纠纷, 这在客观上就需要适当的争端解决机制。国际商事仲裁以高度自治的方针, 准司法性和民间性特征而广受国际社会的欢迎, 并已成为解决国际商业纠纷的有效手段。国际商业仲裁的仲裁机构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构仲裁” (administered 或institutional arbitration) , 另一类是“随意仲裁” ( adhocarbitration, 亦被译为“临时仲裁”或“特别仲裁”) 。[1]本文主要从临时仲裁的历史沿革和其优劣特点着手, 结合相关临时国际国内立法, 来探讨其在我国仲裁立法中的必要性。
一、临时仲裁制度概念及历史沿革
在英语中临时仲裁又译为特别仲裁, 是指特殊的, 专业化的服务, 为一些特殊用途的仲裁制度。时至今日, 许多学者对临时仲裁的概念仍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学者认为, 临时仲裁是没有固定的仲裁机构, 由当事人自己通过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来组织仲裁庭[2]也有人认为, 临时仲裁是在双方当事人的仲裁协议的基础上, 由争议发生的临时仲裁员组成, 负责审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结束后, 原审仲裁庭即行解散;[3]到目前为止, 临时仲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就整体而言, 临时仲裁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伴随着繁荣和衰退, 至今仍存在发展的曲折过程。
现代商事仲裁起源于欧洲, 事实上临时仲裁在19世纪中叶以前是国际商业仲裁机构的唯一形式, 可以说有着悠久的历史。直到今天, 在常设仲裁机构发展迅速, 数量达到了130以上的情况下, 临时仲裁体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 特别是在国际海事纠纷领域, 临时仲裁已经成为主流。[4]
早期的商事仲裁大多发生在同行业中, 但是商人处理纠纷争端, 以节省时间和金钱为目的, 所以他们大多不想去法院诉讼, 于是就产生了早期的临时仲裁制度, 即他们选择同行中信任的、较负盛名的人来进行裁断。这些被选定的居间人也即仲裁员, 往往是他们的客户和商业合作伙伴, 或与他们有长期业务往来关系。然而争端各方在许多情况下, 是很难提名一个共同的候选人的, 于是便产生由双方各自选择他们信任的仲裁员, 然后由他们选出的仲裁员进行合作仲裁, 如果两名仲裁员意见分歧, 无法达成一致的裁决, 他们就共同选定的“公断人” (裁判) 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在中国, “裁判与仲裁的, 仲裁术语, 来自日本。因此, 我们的国家没有仲裁传统, 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仲裁法》只移植确认保护仲裁机构, 而对临时仲裁却采取观望尝试的态度了。
二、临时仲裁制度优劣特点
除了具备仲裁的共同特点外, 临时仲裁还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它有利于充分尊重和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
临时仲裁的当事人在仲裁程序的各个方面保持完全的控制。他们可以决定在其管辖下委任的仲裁员, 也可以决定进行的仲裁程序和仲裁的地点, 这点是其最大的优点。
(二) 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临时仲裁程序灵活, 这使得当事人各方具有强烈的自主性, 各机构的内部程序在运行中也可以得以免除和减少很多限制, 因此, 使用临时仲裁处理案件更有效, 更快捷, 更经济。大多数仲裁机构收取的管理服务费一般按仲裁标的比例来收取费用, 所以当当事人选择临时仲裁也将节省更多的成本。
(三) 它有利于保护各方的隐私
仲裁机构和人员在临时仲裁中并不进行业务的实际参与, 同时当事人可以限制仲裁员仲裁, 约定仲裁员不得对外透露商业秘密及相关隐私, 这也就更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商业秘密和信誉。
(四) 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临时仲裁的争议各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需要来灵活确定有关具体仲裁事项的程序和处理方法, 因此涉及多方当事人的纠纷处理特别是涉及国家作为当事人时常常采用临时仲裁来进行解决。当然, 临时仲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临时仲裁程序方面的事宜取决于各方的意愿, 所以临时仲裁需要素质较高的仲裁员, 而在当今仲裁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 特别是缺少高素质仲裁员的情况下, 使得临时仲裁的裁决有时难免会出现各种漏洞和弊端, 同时仲裁裁决不易于为他国承认和执行,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仲裁裁决尚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这也使得临时仲裁的裁决效力性大为削弱。然而, 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无瑕的, 我们不能因为临时仲裁制度存在缺陷就完全否认, 客观的做法应是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结合机构仲裁的优势, 最大化地减小其负面效应,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临时仲裁制度在中国构建的必要性
(一) 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有利于提高我国仲裁市场的竞争力
作为国际仲裁市场的利润增长点, 放弃临时仲裁无异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自缚手脚, 无异于在国际仲裁市场中把临时仲裁这块“大蛋糕”拱手让给外国人, 从而把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5]否认临时仲裁就等于在仲裁实践中把那些准备到中国进行临时仲裁的当事人拒之门外。现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早就对中国的仲裁市场“虎视眈眈”。因此, 我们需要加快建设临时仲裁制度, 提高我国临时仲裁的市场竞争力, 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二) 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有助于维护当事人权益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
任何理性的国家都不应干涉公民在私权领域的合法行为, 也不应该允许该国内的任何组织和社会团体或者第三人来干涉公民的私权行为。我国目前仅仅规定了机构仲裁, 因为缺乏临时仲裁, 使得立法实际上剥夺了公民的选择权, 如果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约定不符合机构仲裁的条件, 在多数情况下仲裁协议被视为无效处理, 这就违背了当事人选择仲裁协议的初衷, 有违人权。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加入了《纽约公约》, 而《纽约公约》中承认临时仲裁, 如果说我国在80年代加入该公约时不承认临时仲裁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进入到21世纪之后我们如果还不构建临时仲裁制度的话就说明我们太落后了, 为了与国际接轨, 我国有必要加快立法来构建临时仲裁制度。
(三) 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是网络技术的要求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高效、便捷的网上仲裁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比较著名的国际网上仲裁机构有SQUARETRADE、CYBERSETTLE、E-SOLUTION等。网络仲裁正在逐步提高其安全性和技术保障措施, 再加上网络快速便捷的经济特征, 网上仲裁也就使得当事人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更有利于实现。网上仲裁不需要传统意义上提交的书面材料, 也没有面对面的对抗, 所以小额钱债案件在网上仲裁显得切实可行且经济实惠。我们相信,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临时仲裁制度在我国也将迎来其最重要的春天。
四、结语
临时仲裁制度由于符合社会生活的特性, 其灵活性和针对性为其发展打开了一个广大的空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仲裁知识的理念普及和深入, 临时仲裁制度将来在民商事纠纷救济方式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突出, 为了仲裁业的长远发展, 我们在总结机构仲裁经验的同时也要总结临时仲裁的经验, 以创建临时仲裁的条件, 逐步放开发展临时仲裁制度, 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我国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良宜.国际商务仲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136.
[2]谭兵.中国仲裁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68.
[3]沈达明.国际商法[M].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 1982:32.
[4]杨良宜.国际商务仲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143.
[5]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65.
教育仲裁制度 篇2
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仲裁通常为行业性的民间活动,是一种私行为,即私人裁判行为,而非国家裁判行为,它与和解、调解、诉讼并列为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式。但仲裁依法受国家监督,国家通过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制定以及仲裁裁决的执行和遇有当事人不自愿执行的情况时可按照审判地法律所规定的范围进行干预。因此,仲裁活动具有司法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8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统一了全国的仲裁制度,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习惯作法,使我国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
(一)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独立原则
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体表现在:
① 仲裁机构不属于行政机关;
② 仲裁机构的设置以按地域设置为原则,相互独立,没有上下级之分,没有隶属关系。
③ 仲裁委员会、仲裁协会与仲裁庭三者之间相互独立,仲裁庭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不受仲裁协会,仲裁委员会的干预;
④ 法院必须依法对仲裁活动行使监督权,仲裁并不附属于审判,仲裁机构也不附属于法院。
3、合法、公平原则
仲裁法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二)仲裁机构
1、仲裁协会
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人员的自律性组织,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由全国会员大会制定。中国仲裁协会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2、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一般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并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至4人和委员7至`11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1/3.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① 从事仲裁工作满8年的;
② 从事律师工作满8年的;
③ 曾任审判员满8年的;
④ 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
⑤ 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仲裁委员会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仲裁员名册,便于当事人挑选仲裁员。
2、仲裁庭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后,并不直接仲裁案件,而是组成仲裁庭行使仲裁权。
仲裁庭的组织形式分为合议制和独任制两种。合议制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其中1名为首席仲裁员,负责主持案件的仲裁,独任制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三)仲裁的基本制度
1、或裁或审制度
该制度体现了对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的尊重,其含义是:
①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只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
② 当事人签订的仲裁协议虽然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法院对受理的已有仲裁协议的争议拥有管辖权,这些情况是:
A、仲裁协议无效或失效的;
B、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应诉,进行了实质性答辩,并未就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的,可视为放弃了原有的仲裁协议,法院可对案件继续审理。
2、一裁终局制度
其基本含义是,裁决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再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复议。当事人对裁决应当自动履行,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当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即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时,可依法向法院申请审查核实,予以裁定撤销。这是对一裁终局制度的一项补救措施。
(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教育仲裁制度 篇3
关键词:紧急仲裁员,临时措施,仲裁,强制执行
一、紧急仲裁员制度之发展及其基本内容
(一)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发展
一般而言, 仲裁庭尤其是国际商事仲裁的仲裁庭的组建常耗时较长, 但当事人在此期间却往往急需临时救济。因此各仲裁机构发展出了两种解决程序:快速组庭程序以及在仲裁庭组成前指定特别仲裁员的程序。对于前者, 如果快速组庭程序进行得过于匆忙, 会导致申请人请求的不公正裁决。因此在庭前指定特别仲裁员的程序就被更多当事人所需求。该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裁前临时措施规则必须明示选择才能适用。国际商会仲裁院1990年版规则创制了仲裁前裁判制度, 该制度也是解决仲裁庭组成前临时措施问题的最早的制度尝试之一。
第二阶段:只有当事人明确选择才能排除该制度适用, 这一阶段标志着紧急仲裁员制度基本确立。该制度意图通过一定的审查程序, 由仲裁机构任命紧急仲裁员, 发布紧急临时措施。有学者认为该制度是仲裁规则修改的最大创新之一。
(二)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斯德哥尔摩仲裁院2010年修订规则 (以下简称SCC规则) 、国际商会仲裁院2012年修订规则 (以下简称ICC规则)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2010年修订规则 (以下简称SIAC规则)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2013年修订规则 (以下简称HKI-AC规则) 均以条文概括规定和附件详细阐述相结合的方式对紧急仲裁员规则进行表述。其基本内容可梳理如下:
1. 指定紧急仲裁员的前提条件
在SCC规则中, 指定紧急仲裁员的前提条件有二:仲裁机构根据仲裁协议具有管辖权以及申请人按规定缴纳费用。但在ICC、SIAC以及HKIAC规则中, 均由仲裁机构决定应否指定紧急仲裁员。
从申请主体角度, 只有案件当事人有权申请仲裁机构指定紧急仲裁员;从程序进行地角度, 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地为紧急仲裁员程序所在地, 如未约定, 仲裁机构有权部门有权进行确定。
2.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时限
(1) 提出申请时间:案件移交仲裁庭之前。
(2) 指定紧急仲裁员的时间:SCC与SIAC规定以一日为限;ICC与HKIAC以两日为限。
(3) 紧急决定做出的时间:SCC规定案件移交紧急仲裁员之日起5日内作出决定;ICC与HKIAC规定不迟于案件移交给紧急仲裁员之日起15日内做出。
3. 紧急仲裁员发布紧急决定
(1) 发布紧急决定之先决条件:第一、紧急决定必须基于其本身是否有权做出相应决定。 (1) 第二、该决定是为了防止申请人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三、该请求必须具有紧急性。第四、初步来看, 申请人的请求应当被支持这一事实存在着合理的可能性。
(2) 紧急决定之约束力:对于当事人, 紧急决定一经做出即具有约束力;对于仲裁庭, 紧急仲裁员所做决定没有约束力, 仲裁庭可以决定紧急决定无效。
(3) 紧急决定无效的情形:一、紧急仲裁员或者仲裁庭做出该项决定;二、仲裁庭做出最终裁决, 除非明确说明该紧急决定仍然有效;三、在最终裁决之前, 仲裁请求被全部撤销终止仲裁程序;四、紧急决定做出后90日内还未组成仲裁庭。
4. 保障公正的程序设计
(1) 禁止担任仲裁员:紧急仲裁员不得在与紧急仲裁员请求所涉争议有关的仲裁中担任仲裁员。
(2) 紧急仲裁员制度与司法救济的关系:不应阻碍向司法机关申请该等措施的权利。
(3) 对紧急仲裁员制度本身的救济:第一、指定仲裁员后, 当事人可以提出要求紧急仲裁员回避的申请。第二、在紧急仲裁员做出紧急决定的同时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或者其他适宜的前提条件。第三、紧急仲裁员以及仲裁庭可以修改或者取消紧急决定。第四、通过仲裁庭做出的终局裁决维护被申请人利益。
二、紧急仲裁员制度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 涉及第三人的紧急决定问题
首先, 紧急决定可能会涉及到第三人, 但仲裁庭对第三方无管辖权。如何实施这种理论上对第三人并无约束力的紧急决定?其次, 如果当事人急需的临时救济是针对第三人的, 但受限于仅能针对当事人发布紧急决定这一权限, 紧急仲裁员便无法发布紧急决定。然而,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功能实现经常涉及到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如何解决涉及第三人的紧急决定将是紧急仲裁员制度未来生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 紧急决定的强制执行
如当事人不能主动履行紧急决定, 则会涉及强制执行问题。虽然紧急仲裁员有做出紧急决定的权力, 但是强制执行仍需借助于法院。 (2) 紧急决定的强制执行依据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第一, 能否通过本国国内仲裁立法赋予紧急决定以强制执行力?第二, 是否能以《纽约公约》为依据请求法院对紧急决定强制执行?
第一种方式, 修改国内立法支持紧急决定的强制执行, 取决于各国国内的法律规定, 目前难以协调统一。紧急仲裁员制度虽在多份仲裁机构规则中纳入, 但毕竟较新, 仍未普及。但值得注意, 香港特别行政区树立了这一路径的典范。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将紧急仲裁员制度纳入规则后, 香港立法会为了紧急仲裁员所做决定能够根据《仲裁条例》强制执行, 而修订了《仲裁条例》。此事实也说明国内立法途径虽难以协调统一, 但在实践中完全可行。
对于第二种方式, 以《纽约公约》为依据执行紧急决定目前仍有困难。如根据《纽约公约》执行外国仲裁裁决, 该裁决需具有终局性。 (3) 紧急仲裁员所做的紧急决定可以经紧急仲裁员和仲裁庭修改甚至终止, 对仲裁庭亦无约束力, 因此难以说明紧急决定具有《纽约公约》所要求的终局性。
比较以上两种路径, 较为可行的仍是各国修改国内仲裁立法以支持紧急决定的强制执行。另外, 可以考虑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方式实现仲裁庭组成前临时措施的域外承认与执行。
三、我国现行做法及纳入该制度的必要性
(一) 我国目前有关仲裁庭组成前临时措施的做法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突破性地赋予了当事人在仲裁前寻求临时措施救济的机会, 并有几点创新:不仅适用财产保全, 还适用行为保全 (4) 、证据保全;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允许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申请, 不需通过仲裁机构转交的繁琐程序。
因此, 在现行法律体制下, 我国有仲裁庭组成前的临时救济措施。但该权力专属于法院。
(二) 我国引入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必要性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本质是将仲裁前发布保全措施的权力赋予仲裁机构, 这关涉到传统司法权与代表私权意思自治的仲裁机构的权限划分。应肯定, 我国有必要引入紧急仲裁员制度。
第一, 从我国仲裁制度建立的历史角度看, 早期仲裁机构附属于政府机构, 尚不成熟, 无法被赋予发布临时措施的权力。但随着商事仲裁迅猛发展, 我国仲裁机构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实力都得到巨大提升。第二, 虽然规定紧急仲裁员制度的仲裁规则都不禁止当事人同时拥有向法院寻求同样救济的权利, 但是当事人通过仲裁解决争端本身便蕴含一个前提:选择仲裁的目的就是不去法院, 尤其是不去国外的司法机构。第三, 虽然现阶段我国已建立仲裁前的保全制度, 但这种改变只是片面增加了司法机关裁定和执行保全措施的权力, 并没有实现对仲裁机构的权力赋予。第四, 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看, 保全措施申请有从法院转向仲裁机构之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 我国可以在引入紧急仲裁员制度同时由法院保留对仲裁庭组成前临时措施发布的权力, 与仲裁机构并行构成“双轨制”模式。若司法机关担忧赋权给仲裁机构会阻碍司法机关进行监督, 则可以通过排他地行使临时措施执行权实现对仲裁机构所做紧急决定的监督。
四、结论
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的新近发展, 紧急仲裁员制度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该制度可以满足当事人在仲裁庭组成前寻求临时保全措施的需求;在相关时限要求下, 可以充分发挥其效率优势。该制度一大优势在于对不同主体的不同效力:对当事人立即产生效力;紧急仲裁员可以修改或者终止该决定;对于仲裁员则没有约束力。这种设计很好地保证了既能对当事人产生拘束, 又不丧失灵活性, 同时不会干扰仲裁庭对争议问题的实质审理。虽如此, 该制度仍有需要完善之处, 最主要体现在涉及第三人的紧急决定以及紧急决定的强制执行上, 后者尤其值得关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修改《仲裁条例》以保障紧急仲裁员所做紧急决定的执行, 这也为各国通过国内立法保障紧急决定的执行提供了借鉴。即使存在以上问题, 该制度仍有威慑效果, 即不履行决定的被申请人会给仲裁庭带来不良印象, 进而影响案件的裁决。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存在仲裁庭组成前的临时救济措施, 即《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和一百零一条所规定的诉前保全制度。但该权力专属于法院, 仲裁机构无权做出紧急决定。我国有必要引入紧急仲裁员制度。通过排他行使对紧急决定的强制执行权, 法院仍可以实现对仲裁机构的有效监督。
注释
11 杜新丽.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149.
22 杜新丽.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171.
33 <纽约公约>第五条 (1) 款e项:裁决对当事人还没有约束力, 或者裁决已经由作出裁决的国家或据其法律作出裁决的国家的管辖当局撤销或停止执行.
律师公证与仲裁制度试题 篇4
课程代码:002
21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律师制度的是()
A.大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国民党政府
2.能兼职从事律师工作的是()
A.法院工作人员 B.检察院工作人员
C.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 D.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3.合作律师事务所必须由()
A.3名以上律师组成 B.5名以上律师组成C.3名以上专职律师组成 D.5名以上专职律师组成4.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
A.1人 B.2人 C.1-2人 D.2-3人
5.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应持有()
A.律师资格证及律师执业证
B.律师资格证及律师事务所的专用介绍信
C.律师执业证书及律师事务所的专用介绍信
D.律师事务所的专用介绍信
6.对律师加入所在地地方律师协会的要求是()
A.自愿 B.契约 C.必须 D.协商
7.未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冒充律师从事辩护业务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其处以罚款的比例为其非法所得的()
A.3倍 B.1倍以上3倍以下
C.5倍 D.1倍以上5倍以下
8.公证的首要特征是()
A.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进行的证明活动 B.公证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证明活动
C.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证明活动 D.公证机关自己进行的证明活动
9.有权考核、任命公证员的机关是()
A.司法部 B.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
C.市司法局 D.县、区司法局
10.居住在A区的甲在B区立遗嘱,将位于C区的房屋遗赠给居住在D区的乙、甲欲申办遗嘱公证,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是()
A.D区公证处 B.C区公证处 C.B区公证处 D.A区公证处
11.经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
A.驳回申请 B.撤销公证书 C.发回 D.不予执行
12.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公证处作出的决定是()
A.驳回申请 B.不予受理 C.拒绝受理 D.拒绝公证
13.甲欲办理委托公证,向公证处提交公证申请的应是()
A.甲 B.甲的受托人乙 C.甲的配偶 D.甲的儿子
14.可以进行仲裁的是()
A.部分行政案件 B.全部行政案件 C.部分民事案件 D.全部民事案件
15.仲裁委员会的登记在性质上属于()
A.审批 B.许可 C.认可 D.登记
16.仲裁庭组成后,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案件受理费()
A.不予退回 B.全部退回
C.减半退回 D.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部分退回
17.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提出申请应在()
A.开庭前 B.首次开庭前 C.辩论结束前 D.审理结束前
18.执行仲裁裁决的机关应当是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专门法院
19.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施行时间为()
A.1988年 B.1990年 C.1993年 D.1995年
20.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实行()
A.地域管辖原则 B.级别管辖原则
C.专属管辖原则 D.协商管辖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其法律保护的范围有()
A.文书档案 B.人身权利 C.案件材料
D.财产权利 E.机构
22.律师可以代理的申诉案件是()
A.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不服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而提出的申诉
B.刑事被告人的近亲属认为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确有错误而提出的申诉
C.被不起诉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而提出的申诉
D.民事案件被告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确有错误而提出的申诉
E.行政案件原告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生效的裁定确有错误而提出的申诉
23.一裁终局制意指()
A.仲裁调解书送达后当事人不得翻悔 B.其他仲裁机关不得撤销已生效的裁定
C.不服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不服裁决可以向仲裁机关提起上诉
E.不服裁决不得向仲裁机关提出申诉
24.保密原则适用于公证活动中的下列人员()
A.公证员 B.鉴定人 C.翻译人
D.见证人 E.其他公职人员
25.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其内容应为
A.给付货币 B.给付物品 C.履行行为
D.实施劳务 E.给付有价证券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26.合作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机构是由________组成的合作人会议。
27.律师协会是律师的________性组织。
28.我国《律师法》规定,对因赡养、工伤、________、请求国家赔偿和请求依法发给抚恤金等需要律师帮助的,国家有义务给予法律援助。
29.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________因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30.公证调解的对象必须是________的事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31.居住在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在我国公证处申办公证事项,其委托书应经________、我驻外使、领馆公证。
32.公证便民原则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证机关应当从方便群众、便利当事人出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及时、准确、地办理好公证事务。
33.申办购销合同公证,购销双方应到________或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
34.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________申请撤销裁决。
35.仲裁协议书既可以适用于已经发生的争议,也可以适用于________的争议。
36.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________。
3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员、________制度。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合作律师事务所
39.律师的义务
40.公证管辖
41.继承公证
42.机构仲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3.简述申领律师执业证书的条件。
44.简述公证员回避的含义及需回避的情形。
45.简述提出涉外仲裁申请应当符合的要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律师执业活动的基本原则。
47.试述仲裁协议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的关系。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张江(其妻李丽早已去逝)于1998年2月因意外事故丧生,在北京市东城区遗有房屋五间。张江生有二子一女均已结婚另过。长子张洪在上海,次子张亮在河南,女儿张然在武汉。张江死后,张洪、张然表示放弃继承权,同意由张亮继承其父的全部遗产。现张亮欲向公证处申请办理公证,问:(1)张亮应向何地公证处提出申请?为什么?(2)公证处办理此项公证时,应重点审查核实哪些事实?
律师公证与仲裁制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2
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D 3.C 4.C 5.C
6.C 7.D 8.B 9.B 10.C
11.D 12.B 13.A 14.C 15.C
16.D 17.B 18.A 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E 22.ABCDE 23.ABE 24.ABCDE 25.ABE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26.全体专职律师
27.自律
28.刑事诉讼
29.免除或者限制
30.经过公证
31.当地公证人
32.高效
33.合同签订地
34.中级人民法院
35.将来可能发生
36.副本
37.仲裁庭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合作律师事务所是律师以合作形式组成的事业法人组织。
39.律师的义务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当事人的利益。
40.公证管辖是指公证处之间受理公证事务的职责划分。
41.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当事人享有遗产继承权的事实的活动。
42.机构仲裁是指当事人双方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给仲裁协议所约定的常设仲裁机构进行的仲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3.首先,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应具备一个前提,即拥护宪法。
其次,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具有律师资格;
②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③品行良好。
44.回避是指公证人员不参与办理与其本人和亲属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公证事务,防止公证人员在公证中产生偏见,循私舞弊,作出不公正,不合法的决定。
需回避的情形:①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
②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
③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
45.①提交仲裁申请书。
②提交仲裁申请书时,应当附具申请人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的证明文件。
③按照仲裁委员会制定的仲裁费用表的规定预缴仲裁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律师执业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由我国律师制度的本质和律师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原则。
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③接受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监督的原则。
④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的原则。
47.①仲裁协议的成立要件是指仲裁协议中必须具备的条款,即仲裁协议的内容;而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则是指为使已经成立的仲裁协议发生完全的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
②仲裁协议的成立要件解决的是仲裁协议是否成立的问题;而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是为实践中各种具体的仲裁协议设置法律所预想的效力模式,即凡是经成立的仲裁协议符合有效要件者,将产生完全的法律效力。③仲裁协议不符合生效要件时,未必导致协议完全无效的后果,更不存在协议不成立的问题;而仲裁协议不符合成立要件时,就谈不到仲裁协议生效的问题。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1)张亮应由北京市东城区公证处申请公证。因为《公证程序规则》规定凡涉及不动产的继承均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
(2)公证处受理后,应当重点审查核实的事实有:
①被继承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死亡时间、地点以及婚姻状况、近亲属情况等。
②核实遗产的范围、数量、种类、价值、状况、所在地等情况,被继承人有无债务等。
③被继承人生前是否立有遗嘱或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
④继承人的范围、人数、资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有无其他特殊照顾之人。
⑤张洪、张亮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法。
⑥继承人张亮是否实施了侵害被继承人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教育仲裁制度】推荐阅读: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论文06-30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研究10-01
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探讨08-24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的思考09-02
仲裁条款及仲裁协议05-16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争议仲裁及工勤岗位管理方面知识问答11-02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06-11
劳动仲裁申请注意事项与仲裁流程11-13
仲裁调解10-14
国际仲裁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