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钉内固定

2024-10-21

椎弓根钉内固定(精选8篇)

椎弓根钉内固定 篇1

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9年3月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0~57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致伤14例。损伤部位:胸段(T10~12) 12例,腰段(L1~4) 16例,多节段(T11~121例,T12L13例)4例。合并伤:颅脑损伤2例,腹内脏器破裂2例,其他部位骨折5例(四肢骨折3例,骨盆骨折2例)。损伤分度分级:重度:压缩程度>椎体1/2者,6例;中度:压缩程度为椎体1/2~1/3者,14例;轻度:压缩程度<椎体1/3者,3例。CT扫描均可见碎骨块不同程度地突入椎管,其中突入椎管>10%为明显狭窄,有20例。神经脊髓功能分级以Frankel法评定:A级5例,B级5例,C级10例,D级6例,E级6例。

2 治疗方法

在积极处理颅脑及胸腹部损伤等合并伤的同时,待患者生命体征及其他各项生理指标恢复至大致正常范围后,均应早期行后路内固定。

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进行。首先暴露骨折上下两个椎体的关节突与横突根部,进钉点以《实用骨科学》[1]中介绍的方法为准,然后行固定、减压、复位及负压引流。对四肢及骨盆损伤者,应在充分准备下同时或分期行内固定术。

术后应加强管理,合理正确应用抗生素,并按《骨与关节损伤》[2]中介绍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

3 疗效评估

术后随访,32例患者脊柱椎体功能均恢复80%以上,神经功能亦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术后较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类评定),除A级外均较术前改善1~2级。

4 讨论

爆裂性骨折的特点:损伤后主要表现为椎体高度降低及后缘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椎体后上缘骨折块常向后凸入椎管,造成椎管狭窄而致脊髓压迫损伤,常合并椎板骨折,因而该骨折属脊柱前柱与中柱的不稳定损伤。笔者现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用内固定法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4.1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应首先明确患者是否合并颅脑、胸腹腔脏器损伤及其他部位骨折等,为避免漏诊和误诊,需要详细了解受伤级别,做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及重要的辅助检查。

4.1.1 X线拍片

X线平片鉴别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与压缩性骨折时,两者的区别在于爆裂性骨折为前、中柱同时受累,而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后缘骨皮质仍保持连续性完整,但X线平片易误诊,全脊柱拍片可排除多节段和跳跃性脊柱骨折。

4.1.2 CT检查

在诊断脊柱骨折时,应将CT检查列为常规检查。本组患者中X线拍片示椎管无异常的20例患者,在行CT检查时发现骨折块明显凸入椎管。因为,CT扫描图像可清晰显示椎体后缘骨折突入椎管的程度,尤其对椎板骨折的诊断尤为重要。而且,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判断骨折类型、神经损伤情况,减少漏诊的发生率[3]。

4.1.3 MRI检查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行MRI检查,对早期判断脊髓受压、椎体损伤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且MRI检查可准确区分合并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时,关键损伤椎体和次要损伤椎体,对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4.2 后路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4.2.1 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在治疗危及生命合并伤的前提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应手术治疗,其适应证较单纯压缩性骨折应适当放宽[4],以便于患者早期活动和减少脊柱后突畸形的发生。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早手术,以解除爆裂性骨折块对脊髓的压迫,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和脊柱正常序列,尽量争取脊髓神经恢复。

4.2.2 内固定器械的选用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研发改进,特别是短节段椎弓根技术的发展,使脊柱外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该固定方法操作方便,安装简单,在提供三维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方面,已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公认的有效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AF、RF、GSS椎弓根内固定,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时,术中定位和钻孔是关键。术中尽量先行过伸位牵拉脊柱复位、钻孔、定位后,C型臂X光机透视,证实定位无误后上螺钉,然后再配合复位器复位,再次摄片证实螺钉位置无误及复位良好,进一步保证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订,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王根林, 杨惠林, 蔡鑫, 等.胸腰椎骨折漏诊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08, 24 (9) :700-701.

[4]卜保献, 李志伟, 石福明, 等.跳跃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 (20) :1592-1593.

椎弓根钉内固定 篇2

关键词 空心椎弓根螺钉 微创技术 经皮穿刺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C形臂

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失稳症及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是近年来脊柱固定方法的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由于其风险系数相对较大,关键环节要求技术精确。对术者要求较高,致其未能广泛开展。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经过随访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2岁。车祸伤16例,建筑坠落伤8例,其他伤6例。骨折节段T11~L3,其中T11 2例,T12 9例,L1 8例,L2 6例,L3 3例、同时有T12、L1 2例。外伤至手术时间2小时~2周,平均3天。

手术方法: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俯卧位,术野常规消毒,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伤椎上下各一椎体双侧椎弓根入路。导针经皮穿刺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确定进针点及进针角度,深度。导针深度达椎体前1/2处。沿导针旋入工作套管于椎体后缘前方约1cm处,空心钻沿导针扩孔达椎体前约2/3处。钻入空心椎弓根螺钉,4枚螺钉置好后,在棘突同侧切口下沿椎板后缘建立椎旁肌下隧道,安置2根纵行螺杆(已连接选择好角度螺帽),以保证椎体高度恢复,连接横杆。冲洗伤口后缝合皮肤。术后患者卧床休息1天之后可让患者腰围护腰下床活动。

结 果

经术中C形臂X线机下透视,术后与术前X线片及部分CT片对比,以及1个月~3年的随访,该手术临床效果满意。骨折复位满意,后突角由术前25°降至5.8°。椎体前缘生理高度平均由52%恢复至90%。

讨 论

神经功能的恢复与骨折的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尤其是脊髓,圆椎,神经根的彻底减压有显著的相关性。该手术有效恢复了脊柱的生理前突及生理高度,起到了恢复椎管矢状径及神经根管容积的作用。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是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扫描进行确诊。其适用范围包括腰椎滑脱症神经症状轻或CT示椎管无明显变窄者。对神经症状重者则列为禁忌,以常规手术彻底解除神经压迫为宜。

它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术中切口小,美观,创伤出血少,且无需广泛切开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从而避免了肌肉软组织剥离过多所导致的迟发性脊柱不稳。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等优点。对腰椎滑脱症,腰椎失稳症及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和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对术者要求该手术入路的解剖熟悉、操作熟练。

操作技术:首先是患者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伤椎的平衡俯卧位并使透视所见正位两侧椎弓根与棘突对称,大小相等,上下终板平行,侧位的椎体垂直不偏斜。手术中穿刺点:一般侧位片针尖进入椎弓根1/2时,正位片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中央;侧位片针尖到椎体后壁2mm处,正位片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内侧缘,这是保证穿刺针不穿破椎弓根进入椎管的重要影像学依据。空心椎弓根螺钉尖理想位置在椎体中前3/4~1/2處,由后上向前下倾斜。

近年来,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的同时,微创手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而对广大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医务工作者对胸腰椎后路术式的深入研究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的不断提高,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被结合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和内窥镜技术,从而开始被更多地应用于腰椎滑脱,脊柱骨折,腰椎失稳症,脊柱肿瘤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成为微创脊柱外科的基本技术手段,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脊柱手术中,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见华,胡丰根,周文忠,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椎压缩骨折25例[J].浙江医学,2009,31(2):189-190.

2 李立罡,李莉,马振晶.椎弓根钉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11,14.

椎弓根钉内固定 篇3

关键词:伤椎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在当前, 胸腰椎爆裂骨折一般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手术, 但是因为其存在复位不良, 容易失败等缺陷, 因此, 为了探讨发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 采用经伤椎椎弓钉进行内固定的效果, 并分析该手术方式的适应症, 该研究收集从2009年4月—2012年1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25例发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 采用经伤椎椎弓钉进行内固定的方法来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来该院进行治疗的25例发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18例, 女性患者例数为7例, 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分级, 包括A、B、C、D、E五级, 各为3例、9例、5例和2例和6例。手术前脊柱后凸角平均为27度, 伤椎前缘的平均高度为36%。其致伤的原因包括:5例从高处坠落伤, 8例为交通伤, 5例为重物砸伤, 剩余的为其他原因致伤。

1.2 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方式进行麻醉, 患者取俯卧位, 并将伤椎作为手术中心, 开出一个切口, 以显露上下小关节突以及椎板、棘突等, 采用X线透视的方法, 将钉子按照人字脊顶点的方法将其固定在伤椎中, 并采用四枚适当型号的椎弓根螺钉将复位伤椎撑开, X线透视下, 在具有较佳完好性的椎弓根一侧, 将一枚椎弓根螺钉植入, 然后敲击, 使其复位, 如果发现凸骨块占位的现象, 应采用打入器打入。拔出椎弓根螺钉后, 将孔道扩大, 复位塌陷终板, 并将棘突剪碎, 将椎板切除, 从椎弓根孔道中植入, 或者将骼骨取下来, 并建成碎粒, 再植入, 一直到填满。然后重新经伤椎椎弓根将该枚螺钉植入, 并将连接棒安装上, 可以适当对其进行弯曲, 并将顶丝拧紧, 在X线透视下, 直到复位良好, 并固定连接杆, 对伤口进行冲洗, 并引流, 将伤口逐层缝合。

在手术后对患者随访0.5~3年, 进行X线检查、MRI检查以及CT诊断, 对患者进行疼痛情况分析, 神经等级分析以及骨折各指标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的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对比利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手术后对患者随访0.5~3年, 25例患者在手术后A、B、C、D、E五级, 各为1例、1例、5例和9例和9例。手术后脊柱后凸角为3.3°, 伤椎前缘的平均高度为98%。经过手术, 患者骨折复位良好, 没有发生松动, 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明显降低 (P<0.05) 。其疼痛VAS评分从手术前的9分下降到手术后的2分。

3 讨论

由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存在的缺陷, 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来弥补这种手术方法的缺陷, 有研究表明, 进行脊柱内固定, 应该在稳定、坚强的基础下, 将刚度适当降低, 以分享伤椎的荷载, 有效控制各种并发症。采用经商椎椎弓根钉进行内固定的手术方式, 能够直接对伤椎复位, 其改善后凸畸形的效果明显, 并且以为上终板跟椎弓根相近, 因此对上终板复位也有利。这种手术方式能够克服传统螺钉内固定所造成的平行四边形的缺陷, 并对螺钉应力起到改善的作用, 能够将其抗应力提高, 从而防止手术后矫正的丢失, 使得固定更为稳定和牢固。

任何坚强内固定都只能起到临时固定作用, 为骨性愈合提供条件, 脊柱的长期稳定仍有赖于椎体本身的生物稳定的建立。很多学者认为后路复位内固定后, 经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提供了椎体重建高度的条件, 减少了内固定应力, 能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经椎弓根内植入人工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同时, 重建了椎体原来形态, 能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达到间接的脊柱神经减压。由于无需椎板减压, 使脊柱后柱结构完整, 患者早期活动, 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经椎弓根内固定植骨成形术, 由于是椎体内植骨, 可以将椎间盘髓核组织尽量复位, 未破坏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的功能, 与椎间植骨融合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比较,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 骨折愈合后伤椎椎体本身功能得以恢复, 恢复椎体高度, 术后矫正度很少丢失。 (2) 该方法是椎体内植骨, 骨折愈合后不会增加邻近椎体的退行性变速度。 (3) 植入骨块易融合, 且创伤较小, 操作方便。

在进行伤椎椎弓固定时, 需确保椎弓根具有较高的完整性, 同时, 如果伤椎爆裂未完全, 并且其终板完整, 骨质具有良好的密度, 都能够提高伤椎椎弓根钉植入的可行性和成功概率。因为椎弓根跟上终板比较接近, 因此采用伤椎植入的方式, 能够直接进行复位, 因此, 这种手术方式更适合在上终板发生爆裂骨折的时候应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的体系, 将椎体纵向撑开, 并通过前后纵韧带所提供的夹板作用对伤椎高度进行复位, 从而将椎体固定。虽然采用这种方式会再一定程度上降低螺钉所承载的负荷, 能提高椎体稳定性能, 但是一旦前后纵韧带发生损伤, 并且断裂, 那么椎体纵向便无法撑开, 不能有效将螺钉应力分布改善, 因此复位不良, 容易导致内植物的疲劳和断裂现象。因此, 在进行该手术时, 最为重要的是保持前纵韧带具有较高的完整性。

在该研究中, 对发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 采用经伤椎椎弓钉进行内固定, 结果表明, 经过手术, 患者骨折复位良好, 没有发生松动, 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明显降低 (P<0.05) 。其疼痛VAS评分从手术前的9分下降到手术后的2分。该手术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复位骨折, 且能够对椎体高度进行重建, 有效将腰背疼痛的症状改善, 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良好恢复, 因此, 在确保一定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 这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伟, 元虎, 李康杰, 等.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27 (18) :65.

[2]王志伟, 元虎, 李康杰, 等.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 :1602-1603.

[3]冷燕奎, 陈有芬, 朱家骏, 等.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13 (12) :66.

[4]张志, 高梁斌, 李健, 等.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3) :636-637.

[5]袁海峰, 宋跃明, 刘浩, 等.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8) :113.

椎弓根钉内固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 例, 男14 例, 女18 例;年龄45~67 岁, 平均54 岁。L3~44 例, L4~517 例, L5~S1 11 例。发病至治疗时间5~85个月。均为退变性病变, 其中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7 例, 伴腰椎滑脱6 例。

1.2 临床表现

久站、负重及劳累等为常见诱因, 主要表现为慢性腰背部疼痛, 其他还有下肢疼痛伴臀部鞍区麻木、胀热感, 小腿外侧或足背外侧和肛门区感觉减退, 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等。主诉与客观检查之间存在矛盾, 在本病各期, 均有许多主诉, 甚至有典型的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表现, 但在查体时多无阳性所见, 直腿抬高试验常为阴性[1]。间歇性跛行为其主要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32 例患者手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 20 例进行MRI检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突内聚、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及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管狭窄征象。

1.4 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 俯卧位, 腹部悬空, 以病变节段为中心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 剥离并牵开两侧骶棘肌, 显露椎板、关节突和横突。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后, 单纯椎管狭窄者在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植入螺钉, 伴腰椎滑脱者在上位椎体和滑脱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进钉点选择横突水平连线和上关节突外侧的交点, 开口和进钉时要掌握好横切面E (TSA) 角和矢状面F (SSA) 角, 通常E角5°~15°, F角则为0°。再次行C型臂X线机透视, 确定椎体选择无误, 螺钉未突破椎弓根误入椎管且与椎体终板平行。确定椎板减压的位置, 行全椎板切除减压, 尽量保留两侧关节突, 椎板及棘突骨质备用, 探查神经根, 将神经根管与椎管狭窄处作充分减压, 合并有椎间盘突出者同时行椎间盘摘除术。利用减压取下的自体骨咬碎置于椎弓根钉外侧, 切忌将骨块置于与椎管相近的椎板上, 因其可引起继发性椎板狭窄。骨量不够者取髂后上嵴骨块作为补充。术后应用激素、脱水药3 d, 抗生素5 d, 2周拆线, 术后1周嘱患者开始腰背肌训练, 术后4周在腰围保护下行走及功能锻炼。

1.5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腰痛评分标准评价。该标准包括主观症状0~9分和客观体征0~6分两部分, 无症状和体征者为15分。术前评分根据病历记载进行, 术后随诊时评分。评分好转率=[ (术后评分) - (术前评分) /15- (术前评分) ]×100%。好转率大于75%为优, 50%~49%为良, 25%~49%为中, 0~24%或评分低于术前为差[2]。

2 结 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36个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疗效评价优19 例, 良8 例, 中5 例, 优良率84.4%。

3 讨 论

3.1 手术指征

由于腰椎管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且手术失败后往往缺乏有效的补救办法, 因此,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Phillips等[3]认为当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应考虑手术治疗, 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Sengupta等[4]认为确定手术与否取决于患者对日后生活质量的需求, 应让患者明白手术治疗有可能不会完全解除症状。该疾病手术适应证为[5]:a) 临床出现明显的马尾神经受压表现, CT显示小关节增生内聚, 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构成严重的中央椎管狭窄, 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 且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者:b) 临床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和体征, CT显示相应节段侧隐窝显著狭窄;c) 椎管狭窄伴腰椎间盘突出, 尤其是中央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出现低位骶神经受损害, 如会阴部麻木或大小便障碍。

3.2 植骨方法的选择

常用的植骨方法有椎体间植骨、横突间植骨及小关节突植骨等。椎间植骨能够恢复椎间高度、腰椎生理前凸及腰椎生物力学特性, 提供椎间纵向支撑, 大多数学者认为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于横突间植骨[6]。但有学者报道横突间植骨融合率与椎间植骨无差别, 李危石等[7]研究显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 植骨融合率无差别。根据本组病例结果, 我们认为腰椎管狭窄患者由于关节突关节对上位椎体前滑的阻挡作用依然存在,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术后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均较理想。

3.3 关于减压范围

椎管的减压范围一般以L4~5及L5~S1为多见。减压后硬膜囊仍未出现搏动, 或是细导尿管无法向深部插入达5 cm者, 表明减压范围不足, 应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决定需否继续扩大减压范围。

3.4 椎板减压后脊柱后路固定的必要性

由于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主要以椎板切除减压及神经根管减压为主, 硬膜囊及神经根解除压迫往往需要切除椎板连同小关节突, 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故脊柱后路结构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坏, 脊柱的节段稳定性将进一步丧失, 使腰椎正常结构应力减弱而出现腰椎不稳导致持续性下腰痛、腰背无力及腰椎间盘突出, 侧后方横突间植骨的假关节发生率较高。同时缺乏椎板的有效保护, 硬膜囊及神经根发生黏连, 加重骨质增生而产生再次狭窄, 从而影响手术效果。腰椎手术后不稳的原因是腰椎失去后柱结构支持固定, 抗旋转及应力下降, 椎间盘承受压缩载荷增加, 加速了椎间盘退变或破裂, 最终导致椎体前移。手术对小关节突部分切除可造成其长度减少和椎弓根角增大, 不利于对抗脊柱的前滑分力, 减压性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不满意率达35%~45%[8], 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邱贵兴, 戴克寸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71.

[2]Cakir B, Ulmar B, Koepp H, et al.Posterior dynamicstabiliziation as analternative for dorso-ventral in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insttability[J].ZOrthop Ihre Grenzgeb, 2003, 141 (4) :418-424.

[3]Phillips FM.Cunningham B.Managing chronic painof spinal origin after lumbar surgery:the role of de-compressive surgery[J].Spine, 2002, 27 (22) :2547-2553.

[4]Sengupta DK, Herkowitz HN.Lumbar spinal steno-sis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indications for surgery[J].Orthop ClinNorthAm, 2003, 34 (2) :281-295.

[5]吴国勇, 张辉, 唐毅, 等.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 4 (2) :51-52.

[6]Madan S, Boeree NR.Outcome of posterior interbodyfusion versus posterolatera fusion for spondylolyticspondylolisthesis[J].Spine, 2002, 27 (14) :1536-1542.

[7]李危石, 陈仲强, 郭昭庆, 等.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 151 (1) :20-23.

椎弓根钉内固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3例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7~65岁,中位年龄37.3岁。发病部位,单节段:L3~4 5例,L4~5 12例,L5~S1 13例;多节段:L3~S1 3例。病程6个月~7年,平均23个月。发育性椎管狭窄5例,退行性椎管狭窄15例,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13例,其中伴腰椎不稳或假性滑脱5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下腰痛症状。其中间歇性跛行者25例;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样疼痛者18例;直腿抬高实验阳性27例;小腿外侧或足背外侧和肛门区感觉减退19例;下肢肌力下降者20例。

1.3 影像学检查

X射线及CT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突内聚、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管狭窄征象。

1.4 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下,俯卧外科脊柱架上,以病椎棘突为中心,显露病椎及下位椎体棘突及椎板,椎弓根钉入钉点遵照Weinstein的解剖定位法[3],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于病椎和下一位椎体置入椎弓根钉。骨质疏松患者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椎弓根骨质对螺钉的把持力:①螺钉的入点应稍偏外侧,较正常的入钉角度稍大,以保证螺钉贴近椎弓根外层的皮质骨;②适当增加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增加了拧入椎体内的置入物与骨组织接触部分的体积。

然后行病变节段棘突及椎板切除减压,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增厚的黄韧带,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松解神经根,切除不稳定节段椎间盘,用角度刮勺刮除椎体间上下纤维环至终板。用椎板撑开器撑开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利Cage的植入。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暴露植骨窗口,取自身髂骨松质骨修剪后充填选好的2枚Cage内,然后将2枚Cage植入椎间隙内,植入深度距椎体后缘3 mm为宜。安装椎弓根连接棒并稍加压,刮除上下关节突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及皮质骨,缝合切口。术后留置负压引流,通常48 h内拔除。术后5~7 d嘱患者开始腰背肌训练,术后10~14 d在围腰保护下行走及功能锻炼。

2 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随诊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螺钉无折断、松动,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为100%。

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系统[4],JOA评分包括自觉症状(腰痛、下肢麻木疼痛、步行功能3个方面,正常为9分,极差为0分),客观体征(直腿抬高、感觉、肌力3个方面,正常为6分,极差为0分),两项合并记分,正常为15分。好转率(RIS)=[(术后分-术前分)/(15-术前分)]×100%。其中:RIS>75%为“优”;50%≤RIS≤75%为“良”;25%≤RIS≤49%为“可”;RIS<25%为“差”。 随访结果:优27例,良3例,可3例。

3 讨论

3.1 手术指征

①有严重腰部酸痛、间歇性跛行、不能久坐或久站或有下肢放射痛及相应体征,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②CT显示小关节增生内聚,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构成严重的中央椎管狭窄(椎管矢状径<8 mm,横径<14 mm,横截面积<90 mm2),且相应节段侧隐窝显著狭窄(前后径<3 mm);③椎管狭窄伴腰椎间盘突出,尤其是中央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出现低位骶神经受损害,如会阴部麻木或大小便障碍[5]。

3.2 后路融合的必要性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减压,解除神经压迫。内固定及植骨融合[6]的目的是重建稳定,最终达到永久的骨性融合。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是建立脊柱稳定性两大措施,内固定起到早期的、临时的稳定脊柱的作用,植骨融合才是目的,保持脊柱的永久稳定。

3.3 本组手术方式的优点

传统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存在植骨块塌陷、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Cage的应用克服这一缺陷。①Cage在治疗腰椎疾病的各种脊柱融合方式中椎体间融合具有绝对骨融合生物力学优势,它具有耐腐蚀性强、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有效地避免了假关节形成,并且Cage对脊柱前中柱的支撑作用和椎弓根钉的张力带作用,可防止Cage移位、下沉、松动等;②Cage提供可靠的椎体间轴向载荷,分担了椎弓根钉的部分应力,避免了单独使用椎弓根系统造成的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③两者的联合应用可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的力学结构,恢复椎间高度、椎间孔容量,从而对神经根管和椎管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两者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组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体间Cage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能在充分减压解除硬膜、神经根压迫的前题下恢复脊柱的序列及椎管形状,使脊柱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化,又能较好地维持椎间隙高度,提高脊柱融合成功率。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Cage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椎体间Cage融合术。结果33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随诊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螺钉无折断、松动,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为100%。根据JOA评分系统,优27例,良3例,可3例。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Cage融合能有效恢复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提高融合率,降低断钉率,解决神经卡压,保持椎体的稳定性。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age

参考文献

[1]丁文,刘佰弘,李鑫欣.腰椎管狭窄症.医学综述,2008,14(17):2666-2667.

[2]徐栋华.妨碍程老师工作的腰椎管狭窄症.健康博览,2008,9:24-25.

[3]Weinstein JN,Spratt KF,Spengler D,et a1.Spinal pedicle fix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roentgenogram based assessment and sur-gical factors on successful screwplacement.Spine,1988,13(9):1024-1027.

[4]郭立新,刘蜀彬,马远征,等.棘突截骨椎管成形腰骶神经解压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4):231-232.

[5]梁毅,董桂甫.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医学综述,2008,14(12):6681-8681.

椎弓根钉内固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 例, 男11 例, 女8 例;年龄46~65 岁, 平均58 岁。其中腰椎退变性不稳16 例 (合并腰椎管狭窄9 例, 合并腰椎间盘突出7 例) , 腰椎峡部裂伴滑脱1 例, 退变性滑脱2 例。单节段L4~5不稳10 例, L5S1不稳8 例, 多节段L4~5和L5S1不稳1 例。

1.2 手术方法

全麻成功后, 取俯卧位, 行后正中纵形切口, 棘突两侧剥离椎旁肌, 拉钩牵开。C型臂X线机下透视定位, 在病变间隙上下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咬除椎板, 扩大侧隐窝, 切除部分小关节突, 探查神经根管使减压充分, 取下的松质骨修整为骨粒备用。将病变间隙椎间盘彻底刮除, 保留骨性终板, 撑开椎间隙, 有滑脱的利用钉棒系统复位, 置入2枚尺寸合适的Cage距椎体前后缘3~5 mm, 钉棒系统适度加压;再次透视确认椎弓根螺钉及Cage位置合适后, 锁紧钉棒系统, 把欲融合椎体的关节突关节咬成粗糙面, 植入备用骨粒。冲洗, 止血, 硬膜外覆盖明胶海绵, 常规放置引流管, 缝合。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给于脱水、神经营养药及抗生素。术后1周腰围保护下床, 腰围保护3个月, 并定期复查。

2 结 果

1 例发生脑脊液漏并发症, 经加压, 体位改变等措施在1周后拔除引流管, 无不良反应发生。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1 例因滑脱复位神经根受牵拉引起下肢痛, 经营养神经、理疗在3个月后疼痛缓解。本组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2年, 平均16个月, 按日本矫形外科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优15 例, 良3 例, 可1 例, 优良率94.7%。所有病例腰椎正侧位片显示椎间隙融合良好, 无高度丢失、松动及断钉等远期并发症。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4。

3 讨 论

腰椎不稳定是指腰椎运动节段或脊柱功能单位刚度的下降, 使该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 活动的性质也有改变, 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1]。腰椎不稳定是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常的腰椎稳定性是靠椎间盘、椎间小关节和韧带共同维持, 并受周围神经、肌肉、腹压等影响[2]。腰椎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的退变引起, 同时还有一些先天性因素, 包括峡部发育异常、腰椎生理曲度过度前凸、隐性脊柱裂、L5横突过短及腰骶小关节发育不良等。这些先天性发育异常致生理性连续结构破坏, 其力学关系发生变化, 导致后天节段失稳。腰椎不稳定常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并存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针对腰椎不稳定, 内固定与骨融合是获得再稳定的有效方法[3]。

3.1 手术指征

a) 腰痛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或间歇性跛行, 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 并且经严格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 患者要求积极治疗;b) 腰椎过伸过屈位示椎体滑移大于3 mm, 或一个椎体下终板与邻近椎体的上终板之间的角度变化大于10°;c) 腰椎CT或MRI检查提示椎间盘退变、黄韧带增厚、双侧小关节增生、椎体前缘骨赘形成, 可有椎间隙狭窄及椎管狭窄;d) 峡部裂椎体滑脱及退变性滑脱者造成椎管狭窄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者。

3.2 关于脊柱融合

腰椎不稳治疗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脊柱融合来实现[4]。腰椎融合分前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棘突椎板间融合及关节突关节融合等。采用后外侧横突融合术, 手术剥离范围较大, 软组织创伤较重, 其融合部位仅限于后柱, 融合点距离脊柱负重力线较远, 对脊柱稳定性控制较差。椎间融合术更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特征, 能重建前柱部分载荷的功能, 提供了融合节段即刻生物力学稳定, 具有更好的骨性融合率。而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创伤大, 容易并发血管、内脏损伤, 故目前采用后路椎间融合较多。椎间融合的方法有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植入等方法, 而自体骨块需取髂骨, 增加了患者日后髂骨区疼痛的风险, 且有骨块吸收、椎间隙塌陷、骨块滑落的可能。近年来, Cage椎间植入技术为脊柱融合提供了新的方法。其优点如下。a) 保持椎间隙和椎间孔的高度, 以及韧带、关节囊的正常张力, 从而间接解除神经根压迫[5];b) Cage位于椎体间隙, 重建了前柱完整性, 减少了后方器械的疲劳断裂;c) Cage中可置入减压时去除的棘突及椎板的松质骨来促进融合, 可以避免取髂骨造成取骨区疼痛及减少术中出血;d) 应用Cage时, 退变的椎间盘切除较彻底, 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较好;e) 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并发症。

3.3 内固定

对于腰椎不稳定合并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患者, 减压及间盘摘除后会造成中、后柱结构的破坏, 而形成新的不稳定, 故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而单纯采用融合器椎间融合来维持稳定, 易发生移位、不愈合等并发症[6]。张建乔等[7]报道单纯椎间隙植骨融合术后2年随访出现椎间隙塌陷达17.9%, 植骨不融合率达18.96%。故融合的同时我们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目前, Cage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已经逐渐取代了单纯植骨融合技术和单纯钉板固定系统, 使椎间融合率大幅提高[8]。对于腰椎滑脱患者,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有较好提拉椎体复位的作用, 可恢复腰椎的生理弯曲, 术后可维持正常的脊柱生物力学机制, 因而亦应在减压、复位、植骨融合的同时选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本组病例均采用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辅助结合关节突关节融合 (在关节突关节处破坏其关节面, 填充自体减压时的松质骨) 更增加了融合率,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4 术中注意问题

a) 充分减压。在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病人, 多数有关节突内聚和侧隐窝的狭窄, 因此, 手术要积极处理神经根走行处的神经根管和侧隐窝部位, 对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 椎管和神经根管并重。本组病例常规探查神经根管, 做到减压充分, 使神经根能在后内侧方向移动约1 cm。b) 对于有硬脊膜黏连, 椎管减压时注意尽量避免硬脊膜撕破, 损伤马尾神经。本组病例有1 例发生脑脊液漏, 术中用生物蛋白膜封闭破口。c) 椎弓根钉固定时应用定位针准确定位, 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位置准确后再植入椎弓根钉, 避免盲目开道, 造成钉体把持力下降。d) 减压后恢复椎间隙的高度和纠正椎体滑移的复位都要适可而止, 以防止神经的牵拉造成新的损伤。e) 彻底清除椎间盘组织, 并保留骨性终板以利支撑, 以终板下骨微出血为度, 以防Cage沉陷于椎体内;f) 术中撑开椎间隙后用试模精确测量融合器尺寸, Cage安放于距椎体前后缘3~5 mm。Cage内置自体松质骨 (减压时棘突及椎板松质骨剪成之颗粒) 利于椎间融合, 安放完毕后椎间加压使Cage与上下椎体终板嵌合紧密, 防止脱落。g) 增加小关节突间植骨, 在关节突关节处破坏其关节面, 填充自体减压时的颗粒松质骨, 提高融合率。

总之, 通过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联合应用, 能提供良好的植骨融合环境, 提高植骨融合率, 有助于维持腰椎前凸, 稳定病变节段, 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 对治疗腰椎不稳定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朱国兴, 杨玉生.自体植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6) :450-452.

[2]原林, 朱有安, 王兴峰, 等.腰骶段脊柱三维运动范围[J].中国临床解剖杂志, 1994, 12 (2) :154-155.

[3]Zdeblick TA.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flumbar fusion:preliminary results[J].Spine, 1993, 18 (8) :983-991.

[4]海涌, 陈晓明, 陈志明, 等.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骨脱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2) :586-587.

[5]吴建煌, 周江南, 廖前德.腰椎滑脱融合术后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5 (12) :710.

[6]赵宇, 邱贵兴.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术后移位[J].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9) :566-567.

[7]张建乔, 董黎强, 金才益, 等.两种椎间融合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8, 18 (2) :115-118.

椎弓根钉内固定 篇7

关键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自拟活血祛瘀汤,胸腰椎骨折,临床观察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损伤,是外伤造成胸腰椎骨质的连续性破坏。青壮年患者大都由于车祸、坠落等高能量损伤造成;老年患者则因为自身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在跌倒时发生。胸腰椎骨折患者常合并脏器损伤或神经功能损伤,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1]。而术后配合中药汤剂,可促进骨折愈合,基于此,本研究对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骨科自2012-08~2015-02就诊的9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和X线确诊,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手术+中药组,每组各48例。手术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3~65岁,平均(34.55±1.93)岁;其中,AO分型中,A型例数为20例,B型例数为14例,C型例数为14例。其中,骨折原因为挤压伤2例,交通事故伤38例,高处坠落8例。

手术+中药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5~61岁,平均(36.15±1.46)岁。其中,AO分型中,A型例数为21例,B型例数为14例,C型例数为13例。其中,骨折原因为挤压伤2例,交通事故伤36例,高处坠落1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手术组治疗方案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取常规体位,并进行常规麻醉,进针应用Weinstein法,椎弓根探子垂直于椎体后缘进入,插入约35mm的深度,并沿着脊柱矢状面内侧倾斜大约15°将椎弓根探子拔出,将平头克氏针插入到椎体前壁,并根据C型X形机透视结果,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螺钉长度,将椎弓根螺钉经四个椎弓根通道置入,并配合手术床撑开复位、锁紧固定等治疗,确保复位满意[2]。

手术+中药组治疗方案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方剂组成包括制没药、当归、制乳香、泽兰、秦艽、川芎、赤芍各12g,川红花10g,土鳖虫9g,青皮、降香和生香附6g,用水煎煮后服用,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煎服。

治疗后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显著提高,但手术+中药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1年骨折愈合率比较

手术+中药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胸腰椎作为胸椎后曲和腰椎前曲的两个生理弯曲[3],日常活动度大,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因为缓冲力小而容易出现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常伴有损伤部位的剧烈疼痛[4],患者往往会出现下肢麻木、乏力、腹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休克、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目前,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已经成为脊柱骨科医生临床公认方法,其固定牢固可靠,且固定节段比较短,对患者脊柱活动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其适用于各种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脱位或合并截瘫患者,也适合于脊柱肿瘤行椎体切除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脊柱畸形的治疗。早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促进骨折复位,有利于早期活动的恢复和神经功能康复[5]。

中医学理论认为,骨折患者筋伤骨断、气机失调,导致瘀血阻滞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瘀血痹阻脉络可致疼痛、肿胀,同时常伴有肠胃积热、津伤液耗,使患者情志不畅、久伤气虚。治则以活血化瘀为法[5]。

在术后应用自拟活血祛瘀汤口服,其中,方剂组成包括制没药、当归、制乳香、泽兰、秦艽、川芎、赤芍、川红花、土鳖虫、青皮、降香和生香附,其中,当归养血和营、活血通络[7];赤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川芎功擅活血行气;川红花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制没药、制乳香、降香、生香附均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秦艽、泽兰均可祛风湿,止痹痛;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纵观全方,可通过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达到气血双补之功效[8],从而促进骨折愈合[8]。

本研究手术组治疗方案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手术+中药组治疗方案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显著提高,但手术+中药组改善幅度更大,且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手术组,说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志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14-515

[2]蒋耀辉.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治疗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31(2):292

[3]Fradet L,Petit Y,Wagnac E,et al.Biomechanics of thoracolumbar junction vertebral fractures from various kinematic conditions[J].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14,52(1):87-94

[4]甘锋平,江建中,谢兆林,等.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4,9(5):557-560

[5]周政,车桂文,张文聪,等.微创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1):207-208

[6]Li K-C,Yu S-W,Li A,et al.Subpedicle decompression and vertebral reconstruction for thoracolumbar magerl incomplete burst fractures via a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J].Spine,2014,39(5):433-442

[7]黄海翔,周仁实,伍绍成,等.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J].实用临床医学,2015,24(3):44-45,52

椎弓根钉内固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Chance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16例;最大年龄68岁, 最小年龄13岁, 平均 (33.5±4.0) 岁。其中车祸致伤20例, 高处坠落致伤者16例, 重物击伤者14例。患者的骨折部位情况为T11 4例, T12 18例, L1 6例, L2 22例。按Denis分型情况A型24例, B型6例, C型8例, D型12例。患者的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Frankel分级, 其基本情况为A级2例, B级4例, C级4例, D级6例, E级34例。其中患有腹腔脏器损伤的患者4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10例。对所有患者行术前X线、CT和MRI检查:经X线可见患者的后柱张开, 高度增加, 前柱出现轻微压缩, 棘突间距有所增宽, 能见横行骨折部位, 正位X线可视后部脊柱结构分离, 棘突间距加大, 能见“锥体中空征”[3];CT下可视患者的骨折线和终板破坏, 关节突骨折, 在CT扫描和椎体平行时的假阳性结果在CT三位重建时显示清晰的骨折类型;MRI中可视患者的骨折线通过椎弓和椎, 出现数节段皮下软组织损伤和椎旁肌及后方韧带复合体撕裂, 椎体后伤缘突入椎管, 诱发脊髓损伤。术前通过矢状位T2加权像可见部分脊椎损伤处脊髓水肿高信号的现象, 沿骨折线水肿低信号的症状。

1.2 治疗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的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2mmol/L以下, 对术前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采取术中激素保护治疗, 术前1天进行100毫克氢化考的松经脉滴注[。患者术前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醉。取患者仰卧位, 腹部悬空, 沿着患者的伤椎平面中心做正切口, 大小要以能够够显露出伤椎以及下邻椎的椎板、棘突、上线关节的突外缘为标准。以患者受伤椎位的后中心部位入路, 根据Weinstein定位法定位, 在伤椎的上下椎弓根处植入椎弓根螺钉, 固定。合拢断开的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使用X线观察患者的椎弓根螺钉的固定位置以及伤椎前缘的高度恢复状况, 如果伤椎前缘的高度恢复不使用理想, 将连接棒折弯, 使之前突。术中使用双股PDS线缝合断裂的棘间韧带。对骨折椎位固定结束后, 在伤椎的旁横突间后外侧植骨, 加固局部节段稳定。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12~14d内拆线, 卧床5周后视情况负重锻炼。数后10~22个月期间内取出内固定。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本组研究患者进行为期半年-4年的随访, 对患者进行术后的X线复查, 均未见断钉、断杆现象, 脊柱后柱分离状态恢复明显, 前柱压缩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本组研究中共使用178例椎弓根钉, 术后有4例患者在内固定取出时出现螺钉松动。本组研究中患者出现的椎体脱位都得到较好恢复, 术后的矢状位指数矫正良好。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现象, 除2例患者没有获得明显恢复外, 其余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都获得1~2级的提高, 见表1。

3 讨论

Chance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少见的骨折类型, 是在脊柱屈曲的情况下受到向前剪力作用, 造成后柱过大的牵张力影响, 导致脊柱中柱和后柱的分离[4]。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伤椎部位疼痛, 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 比较容易造成误诊, 所以对怀疑Chance骨折的患者宜行常规的X线、CT和MRI检查十分必要。对于出现中后主脊柱损伤, 并且伴有软组织损伤的患者, 应尽早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伤椎部位在术后得到即刻稳定, 避免不固定情况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坏。在本组研究中, 50例患者术后的椎体体脱位都得到较好恢复, 术后的矢状位指数矫正良好, 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可见Chance骨折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Chance骨折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 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Chanc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所有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固定稳定性和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后进行X线片复查检查未发现断钉、断杆等现象, 患者的脊柱后柱分离状况得到明显的恢复, 脊柱前柱压缩情况改善明显, 随访中午断钉、断杆现象发生, 内固定取出时, 4例出现松动。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稳定性强, 松动率少,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胸腰椎,Chance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立民, 王志华, 舒均, 等.Chance骨折的诊断及守住治疗[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 31 (3) :126.

[2]王根林, 杨惠林, 唐天驷, 等.胸腰椎Chance骨折的特点及外壳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3 (10) :39-40.

[3]阮狄克, 何琼, 侯黎升.胸腰椎Chance骨折和屈区过伸型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7 (12) :67-68.

上一篇:国土资源测绘下一篇:电工电子网络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