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现状(精选12篇)
运营管理现状 篇1
1 前言
1967年, 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戈尔德马克 (P.Goldmark) 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EVR (电子录像, 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 商品的计划, 其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 (New Media) 一词。新媒体是个综合性的概念, 它不是专指某一种特定的媒介, 而是对为适应信息传播的新需求而出现的一批媒介的统称。
现在我们普遍接受的新媒体是指数字化网络交互的媒体平台, 它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特质在于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美国《连线》杂志) 。数字化的交互平台的海量资讯和互动参与等特质, 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桎梏, 从被动跃升为主动, 进而, 使受众同时兼任了编辑、编审、评论者以及传播者等多重角色, 形成了独立的自运行系统, 让每个人重新恢复了述说与倾听的权利, 不再受他人的牵制。
2 新媒体产生的因素
2.1 需求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 新媒体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人们对自主发掘事物的本体和真相的需求, 自主发表对事物的观点及看法, 并寻求共鸣与争论的需求, 这三种人类与生俱来却被长期忽视的本能需求构成了新媒体的原动力, 而数字化网络技术为这一原动力提供了运行平台和技术可能。
而传统媒体在生存压力和机制构成上, 会在价值观和表述方式相对妥协, 进而丧失了部分事实的尖锐性;同时在人力和规模的制约下, 损失了资讯的广泛性;在等级化的审核机制下, 拖延了报道的时效性;最重要的是缺乏即时的真实互动, 让资讯的传播成了惟我独尊的自说自话, 剥夺了受众真实意愿的准确传播, 进而日益脱离受众的需求, 渐变为昨日黄花。
2.2 时代的广场
在人类文明的童年, 古希腊的城市会建立广场, 在那里, 平民、贵族和政客平等自由地抒发自己的观点, 在那里, 著名哲人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成就了自己的学说, 文化和文明就这样诞生在广场这一摇篮。
而今天, 随着新媒体的到来, 数字化虚拟网络的交互平台为我们再次构建了一个具备时代特征的广场, 我们又再次迎来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机会, 又再次赢得了平等自由地抒发自己的观点的权利。
广场的特性定义了新媒体, 这也是我们如何区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键。首先新媒体是即时交互的, 也就是说, 新媒体不依靠一家之言而自圆其说, 新媒体更类似于在一个广场中由诸色人等就共同关心的事件或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实时地更新事态动向和自己的观点看法, 参与互动, 即时交流。
2.3 共享
新媒体要有着海量资讯的共享, 其核心在于共享, 也是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关键。新媒体依靠共享的特性, 吸纳众人参与, 进而保证了多渠道、多视角的海量资讯出现的可能, 同时由于不必像传统媒体那为投资的利益集团代言, 进而削减了信息资讯的筛选准入, 进而充分放大了信息量, 与传统媒体相较, 新媒体更像超市, 最大限度地吸纳资讯, 由受众自身完成甄别判断, 同时受众又可以自由释放自身的资讯, 供他人选择。
2.4 个性
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是个性化, 由于所有人是在一个资讯广场上对所有人进行传播, 这里区域、语言、种族和国家等桎梏随着技术的完善而淡化, 话语权不再为所谓的“正统”、“官方”和“权威”所左右, 置身其中, 就像契诃夫所说的那样:有大狗, 有小狗, 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 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
在这样的众说纷纭中, 评判的权利交付给了受众, 受众的关注度成为了绝定各个声音大小的关键, 谁的事件会引发大众的关注, 谁的发言就会成为新媒体的“头版头条”;谁的论断符合普世价值, 谁就会赢得粉丝的追捧。在新媒体兴起初期, 也许会产生一批单纯为关注度炒作而出的流行话题或流行英雄, 但是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 随着受众的审美和判断能力的增强, 会像大浪淘沙一样去粗取精, 将真实呈现给世人。就像古雅典广场中的叫卖声永远无法掩去苏格拉底的哲学之声一样。对新媒体任何形式的钳制, 都有可能损伤始于我们这一时代的未来文明的微茫。
今天, 我们应重温法国启蒙运动的创始人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并以此为训, 维护我们新媒体, 这一科技带给我们的全新的时代广场。
3 新技术带来的新生活
新媒体的出现和成长, 源于技术的进步, 数字化使知识和资讯摆脱了纸张、印刷等传统, 声音和图像也摆脱了胶片和磁带, 变成了数据流通过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 进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 资讯获取方式的变化, 18世纪, 人们只能在音乐厅中, 聆听贝多芬的天籁;19世纪, 爱迪生的留声机让我们可以在屋中聆听婉约的蓝调;20世纪, 大街小巷的磁带CD流传着摇滚的节拍;而今天MP3将音乐随时随地地奏响在每个人的耳畔;深藏在凡尔赛宫的蒙娜丽莎, 也将微笑以视觉极限的分辨率 (326像素/英寸ppi) 展示于我们的案头或掌中。这样的变革, 是人类有史以来, 始料未及的一次巨大变革。
2011年北京地区的开机率从2008年的70%跌到了30%, 用户流失的根源是内容的流失。“从电视机上能看到的内容, 在网络视频中还有找不到的吗?可以随时、随意地点播收看, 根本不用再在电视机前苦等一档节目。”一位彩电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表示, 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电视。
截至2011年中国网络的阅读率为77.1%, 其中, 图书阅读率为52.3%, 报纸阅读率为66.8%, 期刊阅读率为46.9%, 我国18~70周岁国民电子书的年阅读量达到6.13亿本, 文学殿堂中, 网络写手开始雄霸一方。
(2) 资讯发布方式的变革, 在过去, 卡夫卡笔下的女歌手约瑟菲妮也许还可以用歌声长久征服她的老鼠民族, 而在今天, 在新媒体中各领风骚的网络歌手可能把她随时秒杀。早在18世纪就开始编撰的《不列颠百科全书》, 在使用频率上, 远远被新媒体中的后起之秀《维基Wiki百科》所赶超, 历经了244年的漫长岁月, 走到2012年的3月, 正式宣布将不再推出印刷版, 内容全面数位化。作为“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秉承了新媒体的精神, 让人人都拥有了编辑和参阅的权利, 从而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在文学界, 在娱乐界, 网络写手、网络歌手不一而足, 自主自觉地发布更新着自己的声音, 其规模和数量也都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所有创造和发布不再以工作和生存的需求为目的, 彻底回归到了自我抒发的本源中, 就像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发自于心灵, 才能到达于心灵, 这种自然的, 不受桎梏的声音, 自然会赢得世人的喜爱。
这两种变化带来的关注效应, 2011年5月1日, 拉登被击毙, 这一消息以每秒钟5 106条的速度在Twitter上传播, 这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参与和传播能力, 但是这一事件, 在Twitter的年度新闻中仅排行第10位, 与这种国计相比, 百姓更关心的是民生, 排行首位的是2011 MTV音乐录影带大奖 (MTV Video Music Awards) 颁奖典礼上, 碧昂丝 (Beyonce) 宣布怀孕, 并高调地露出微挺的小腹。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网站的统计, 8月28日这一天, 每秒钟有8 868条微博在谈论碧昂丝怀孕。而在传统媒体上政客的鼓噪却远远超过了怀孕的消息。
4 新媒体的类型与特点
相对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广播、电视和户外四大媒体, 新媒体又被称作第五媒体, 其主要的类型包括:网站、网页、博客、播客、微博、网络电视、网络广播和网络报刊等;从接入平台来看, 受众常用的有计算机、电视、手机和户外看板。
作为新媒体的先行者网站、网页的特征首先在于低门槛:几乎任何人只需掌握基础的网页制作技术, 即可在网络中构建自己的网站, 即时发布信息, 实现了个人化的网络出版。
博客、播客和微博, 甚至无需制作网页, 只需登录对应网站, 通过点击即可发表资讯, 具备完美的时效性。通过各网站间、博主间和受众间的链接转载, 自由组合成了一个集群化传播群, 使关注同一事件和话题的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交互沟通, 加之其操作的简便, 堪称是一种完美的大众舆论平台。
网络的报刊、电视和广播, 现在是一种三足鼎立的态势, 其中传统媒体的网络版面、网络频道在其中首当其冲;其次是一些新闻网站, 通过链接转载, 通过对新闻的收集整理, 向自己的目标受众传播;第三种是一些个人媒体的兴起, 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创办了自己的刊物、电台或电视, 上传自己的作品。
从传播形式上来看, 网络电视和广播多采用直播和点播并存的交互传播方式, 以便于受众依据自身寻求进行甄选。
5 新媒体的产业模式
随着雅虎、谷歌和Facebook的成功, 除了创造一批网络新贵之余, 也真正将新媒体推到一个新兴产业的高端。新媒体成了一台巨大的吸金机, 赢得了资本青睐, 不断更新的产品技术, 使之具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投资前景, 对传统媒体的挤压也日益加剧, 融合替代的趋势不断加速。
作为新兴产业, 新媒体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
(1) 关系营销:通过自身的产品及服务, 将一批有着共同取向的受众联系到一起, 使之建立互动的关系, 并通过对关系的建立及维护获取利润;
(2) 分众营销:摈弃大众传播方式, 对受众取向细分, 依据受众取向提供有别于竞品的差异化产品及服务, 借以维系持续的客户关系;
(3) 客户营销:建立客户维护系统, 通过对客户的不同需求的发现与满足, 保持长久的客群;
(4) 关注营销:通过群体事件或关注的事件、话题, 引发最大限度的群体关注, 借以扩大受众总体量。
从以上4点, 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的注意力不再为整体所左右, 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发个体的参与与关注, 这是新媒体商业模式的核心。
现行的新媒体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 产品收益:通过不停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相应增值服务, 向受众取费, 主要采用B2B、B2C、C2C等电子商务平台获利;或通过网络、媒体、通讯的运营平台取费;
(2) 广告收益:新媒体中的广告收益已经不再是支撑媒体的主收益渠道, 但是通过图文、视听和植入性广告的参与, 可以降低受众的进入门槛, 甚至可以实现免费;
(3) 渠道收益:在受众中建立会员机制, 形成自有的传播渠道, 通过渠道向会员销售产品或收取相应的资讯或交易的中介费用。
2004年10月,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长尾 (Long Tail) 理论, 他告诉读者: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 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 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这一理论的提出, 为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寄予了一个准确的定义。
网络书店和数字出版社的发展为长尾书刊销售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市场。在这个市场里, 长尾书刊的库存和销售成本几乎为零, 于是, 长尾书刊开始有价值了。销售成千上万的小众图书, 哪怕一次仅卖一两本, 其利润累计起来可以相当甚至超过那些动辄销售几百万册的畅销书。亚马逊副经理史蒂夫·凯塞尔慨叹道:“如果我有10万种书刊, 哪怕一次仅卖掉一本, 10年后加起来它们的销售就会超过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
一旦游戏规则被打破, 就意味着滚滚的钱财, 而新媒体就是这样, 不停地在破旧立新中成长着。
6 新媒体成长的忧虑
面对这样的新媒体, 我们要摆脱传统媒体的思路, 正视它的优长。
6.1 正确认识主流舆论和主流思想
有人提出新媒体的产生不利于主流舆论和主流思想的传播, 其实大谬, 新媒体带来了多对多互动传播方式, 这就导致不同的信息得到传播, 带来了舆论的多元化, 而多元化的产生, 大众声音的传播, 恰恰是对主流舆论和主流思想弘扬, 我们不应怀疑广大受众辨别事非的能力, 主流舆论和主流思想向来是和人民群众的观点看法以及终极目的相统一的, 任何一种将二者对立的思考都是一种反动。即使是一些消极的负面信息可能会误导部分人, 但是如果我们保证了大多数人发言权, 明辨是非的大多数自然会纠正不良的误导, 代人思考、代人判断、代人选择正是传统媒体的致命伤, 如果我们将其延续至新媒体, 势必会导致新媒体的消亡。
6.2 开放地接纳世界
还有人担心, 新媒体的开放会引发一部分国际上的不良声音进入, 干扰我们国人的视听。开放性是新媒体所具备的强大能力之一, 这也就让新媒体业务和信息能够冲破国界, 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 就是我们打开国门, 以开放自主自强的心态面对世界换来的, 而闭关锁国和闭门造车换来的是我们的百年国耻。在今天, 我们以强劲的国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我们还应用满清遗老的心态看待世界和新媒体, 我们就是倒退, 是对被动挨打的历史的眷恋。我国的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以着更健康的心态去倾听民生, 去面对世界。
6.3 如何看待内容不良的信息传播
因为新媒体的产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节目来源和传播方式, 不可回避的是虚假、暴力、色情等内容不健康的节目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得到传播, 面对这一情况, 我们首先依靠是法律, 虚假、暴力、色情等危害社会的因素存在, 法律是第一武器, 也是第一考量标准,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不以个人观点为转移地去评断, 是我们看到这些的问题的标准。
还有一批人士以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不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由, 批评部分网络内容低俗, “存在即合理”萨特在上个世纪中叶就这样告诉世人, 而时至今日, 依然以着“阳春白雪”自居去品评“下里巴人”, 岂不是即便是他们奉为圭皋的《诗经》, 依旧是“风、雅、颂”并存, 百姓喜闻乐见的“风”为先, 文人低吟的“雅”在后, 宽容地去接纳别人, 否则换来的就是世人的遗弃, 千年前的古人尚且明白这一事理, 去持铎采风, 为什么时至今日, 还有人这样地去评断新媒体呢?
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 忧从中来, 但是我们还是本着新媒体的原则,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将这些声音留给世人和时间, 自有公论。
7 明天的媒体
新媒体方兴未艾, 旧媒体日薄西山, 未来每天是不是就是新媒体一统江山呢?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看看历史, 电视诞生了也没终结电影的生命;超市诞生了百货商场依旧火爆;新媒体出现了并不是传统媒体的死亡, 相反在资讯的准确性和观点的专业性等方面,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就像个孩子, 显得那么稚嫩, 还要牵着传统媒体的手才能蹒跚前行。未来的媒体之路, 会是二者的相伴而行。新媒体让传统媒体走下神坛, 贴合市井百姓;传统媒体让新媒体登上大雅之堂, 稳居第五媒体的宝座;和谐共生, 繁荣发展。
随着技术的完善, 更大的存储、更快的网络以及更人性的机制, 会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带来更为广袤的空间, 未来到底会怎样, 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要:“新媒体”是作为一个综合性质的概念, 并不特指一个媒体, 是数字化网络交互的媒体平台。本文主要阐述了它的产生、发展, 它的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及由于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并着重介绍新媒体的类型与特点和它的产业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营销,第五媒体,传统媒体
运营管理现状 篇2
在我国,会计还十分年轻,缺乏一些具体交易的会计处理准则,证券市场的监管功能还不完善,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和发达市场国家在动机上有一些区别。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取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包装上市以及后来的配股等等。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监管能力不到位,有些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到了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程度。
对比国外的盈余管理方法,可以发现只要我国公司的盈余管理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都是有益的。
透视我国盈余管理现象,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分析如下: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最基本的动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由于利益诱导效应,企业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一经确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于是一些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从业者,就有意破坏诚信原则和会计规则,实施盈余管理。
2.盈余管理的避税动因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经营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对经营者而言,税收优惠政策及会计政策的灵活选择为其开展盈余管理实现“避税”提供了弹性空间。
3.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因此,为了树立良好形象,许多企业就有强烈的动机粉饰财务报表,以在客户中建立良好的信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社会形象非常重要,它们往往通过盈余管理提升企业业绩,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从而达到改善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会计职业道德判断建设不完善带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会计人员道德素质不高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恰当的职业道德判断,恰当的职业道德判断需要会计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我国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会计理论发展缓慢,经济活动内容单一,这些都限制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2.会计职业道德判断意识不强
我国由于受产权机制的制约,会计人员与企业的经营者同属企业管理人员,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且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等均由经营者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势必会做出有利于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判断,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经济主体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审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的监督。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在职业道德判断的建设中完善盈余管理制度
1.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对于在校学生的教育,既打好专业基础,又塑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新时期对合格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在校启蒙式的职业道德培养,需要创建会计文化氛围,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近似的环境中体味会计的真谛,在感触中觉悟,在感触中培养,在感触中提高,成为既有会计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会计素养的新型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全面改进教学方法。
2.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关键,就是要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加强业务培训,会计职业道德判断的技术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及会计人员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长远来看,应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这种方式具有特殊的内在威慑性,并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3.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判断的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机制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管理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的基石。社会监督是职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
英美书号的管理现状 篇3
热词:英美书号 书号管理
笔者在从事出版研究的过程中,一直对美国、英国的书号费用及管理感兴趣,可是国内介绍这方面的材料和研究很少。笔者经过查找、研究,将美国、英国的书号收费、管理等情况整理成这篇小文,就教于方家。
在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机构为图书编制书号,不能有两家以上的机构编号,否则就乱套了。一本书只能有一个号,这是书的身份证。在我国,书号由中国ISBN中心(隶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放。在美国,书号由鲍克公司(Bowker)统一管理与发放。鲍克公司的书号价格如下所示:
1个书号—125美元(如果与条形码一起购买需要150美元)
10个书号—295美元(如果与条形码一起购买需要320美元)
100个书号—575美元
10个书号的套餐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在美国,一本书往往会出版3-5个不同版本,而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精装书、平装书、电子书、手机书和PDF)各需要一个书号,所以10个书号的套餐最少能满足两本书的需要。而美国的自费出版者在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后,一般会购买10个书号,5个书号需要625美元,而10个书号只需要295美元,这显然是非常划算的。而经济条件好的自费出版者和小型独立出版商往往会选择100个书号的套餐,这个套餐能满足20-25种书的需要。如果要出版3-4种书的话需要购买2份10个书号的套餐,需要590美元,这时候直接选择100个书号的套餐是最合适的。书号申请一般10个工作日后就可得到,假如想加速申请的话,可以多花400美元,这样只需要3天就可以拿到手。而在我国,自费出书往往只需要一个书号就够了,仅仅出版简装版,很少出版精装版及其他版本。为什么美国出版商要出多种版本的书呢?因为美国的版权开发很充分,版本开发有梯度。美国一般是先出精装书,精装书销售达到顶点,开始下滑时再出平装书。
买一个号,书号编码机构需要为申请者建立身份档案和书的具体编码。买10个号也要为申请者建立同样的身份档案,所以发放10个书号与发放1个书号相比,成本并未增加多少。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书号买的越多越便宜,而且便宜的幅度还很大。
在英国,书号由尼尔森图书公司(Nielsen Book)管理。
与美国类似,除去节假日、银行假日,书号中心(隶属于尼尔森公司)收到申请后,发放书号的标准时间是10个工作日。如果加价72英镑,就可以进入快速通道,并且拿书号时间会被压缩至3个工作日。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还提供超级快速通道,该服务会让下午1点之前收到的申请在当天就拿到书号,但是价格不菲,需要加价222英镑才能享用。
以下是英国书号2015年的最新价格:
10个书号—144英镑
100个书号—342英镑
1000个书号—924英镑
如果是老客户,在购买书号时可以省去54英镑的费用。因为在第一次购买书号时,书号中心已经给申请者分配了ISBN前缀,所以老客户就可以把这部分的费用省去。也就是说ISBN前缀的分配费用是54英镑,并且相同申请人只收取一次。
英国书号都是打包出售,不单卖,最少都要购买10个。除非特殊要求使用邮寄,书号的申请与发放都通过电子邮件完成。如果你要求邮寄的话,要另付36英镑的邮寄费。
书号的成本其实很低,它只是耗费了一定的人工劳动而已,所以英美两国书号并不值钱。书号本身并赚不到什么钱,购买书号之后所需要的市场指导、营销方案、出版计划、数据库的使用才是盈利的重点。
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篇4
一、医院成本管理组织实施现状
现行医院主要根据《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对全院各种成本进行核算归集。在组织机构上编设了财务科、卫生经济管理科对全院成本管理统一组织实施。在信息化手段上依托于一号工程、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及各医院自行开发的一些辅助管理软件对全院各个成本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
医院的成本核算模式, 按照“集中统一、财务归口”的原则, 通过一个财务机构、一个银行账户、一套会计账簿、两套会计报表, 实现医院财务的集中统管。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开支标准, 统一的成本项目和计算原则, 记录、归集、分配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成本, 是按照实际发生费用计算出的事后医药实际成本, 它反映着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实际消耗和成本效益情况。
在组织机构上, 医院设置了财务科和卫生经济管理科来加强全院的成本管理。在职责分工上, 财务科主要负责全院资金的收付报领、审核监督和年终结算等;卫生经济管理科主要专门负责成本核算、奖金发放、投资论证等。一般财务科和卫生经济管理科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医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潮, 专门设置卫生经济管理科, 以加强全院的成本管理工作, 标志着医院从粗放型管理模式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
由于医疗业务本身的复杂多样, 其专业分工十分精细, 使得医疗成本信息庞大而复杂。目前, 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 自行开发符合医院自身特色的辅助软件, 基本可以做到实时地反映各个成本发生点的成本情况, 较好地确保了成本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现行医院成本核算模式对于规范医疗成本的核算管理, 全面反映对内、对外医疗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情况, 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 由于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挖掘各个成本点节约的潜力, 评价各个成本点的运行效果, 而现行模式只是关注历史的已经发生的数据, 是一种事后的核算控制, 管理的基点难以延伸扩展到事前、事中, 成本管理难以充分发挥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
二、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 成本管理行为主体方面。医院成本管理的行为主体是指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人员和机构, 是成本管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现行医院成本管理主体主要是财务科、卫生经济管理科及编配的财务人员,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成本管理质量的提升, 但是财务人员覆盖面较窄、管理素质相对低下、管理机构过于集权,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本管理的深化, 成本管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1、成本管理人员覆盖面窄, 难以形成全员成本管理局面。现行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主要集中由财务科和卫生经济管理科统一实施, 由几名专职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日常的成本归集和核算, 成本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内容、人员十分有限。而成本管理理论告诉我们, 每一个人员都是成本管理者, 对该成本点的效率效益最能把握控制。医院要想提高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 必须走全员成本管理的道路, 使每一个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均成为成本管理的主体, 建立多元化成本管理网络, 充分调动每一个人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要从思想上明确成本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或是某些管理人员的行为, 而应当是医院每一名人员的责任, 只有每一位员工成为管理主体, 成本管理才能处于真正严密控制之下。
2、成本管理权力划分集中, 成本管理工作被动。权力和责任是紧密联系、相互对等的。享有权力的一方, 可以独立的做出一定的决策和行为, 或要求他方做出相应的行为。节约成本是医院每一个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应的责任对应着相应的权力。现行医院成本管理权力划分过为集中, 只是党委、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 而下面执行层只有履行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 降低了成本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集权过大、分权过小, 难以实现成本管理方向性统一, 成本管理工作容易出现“上面政策、下面对策”的局面, 成本管理工作十分被动。必须建立权责统一的成本管理模式, 不同岗位、不同职责, 行使与职责相对称的权力, 这样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有利于实现成本管理向主动型、科学性转变。
3、财务人员素质低, 难以形成成本管理有效的控制力。医院成本管理财务人员不仅需要预算会计、企业会计相关方面的知识, 而且需要军事学、医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现行医院财务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经过正规财经院校培训, 但多是半路出家, 培训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知识结构的相对单一性和非专业性限制了成本管理工作效用的发挥, 难以形成成本管理有效的控制力。
(二) 成本管理操作流程方面。成本管理的操作流程是指成本管理的具体操作方式、方法, 是成本管理效用发挥的具体实现形式, 主要包括制度体系、数据归集、监督制约、奖励激励等方面。现行成本管理的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本管理的发展, 但是制度不健全、数据互通性差、监督制约机制弱化等降低了成本管理效用的发挥。
1、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降低了成本管理的规范性。成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内部规范体系, 相对于本单位来说具有一定的刚性约束作用。但是, 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增加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形式, 现阶段国家只是在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上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院级成本核算上进行了规范, 而对于科级核算、责任核算并没有明确的规范, 成本管理要求的信息广度和深度在制度上很难有规范的保证,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要求和现状之间的矛盾, 成本管理处于一种有之不多、缺之也可的边缘地位。
2、成本数据互通性差, 降低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现行医院成本信息复杂、涉及面广, 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归集、汇总、分析数据,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增加了成本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 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沟通很难确保准确性和及时性。举例来说, 药剂科、仪器科由于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 提供给财务部门的数据都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 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鉴于成本管理对成本数据质量的依赖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管理的质量, 成本管理成为利益主体追逐利益的一种形式, 使利益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操纵相关数据, 成本管理形同虚设。
3、成本管理局限于奖金发放的依据, 弱化了成本管理信息的辅助决策性。现行医院成本管理的结果主要是服务于奖金发放的目的, 成本管理的结果与奖金发放完全挂钩的形式, 容易导致科室管理的重心偏移到成本数据的处理上, 容易形成一种寻租的成本信息, 同时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信息不对称, 确保成本信息准确性的外部监督成本很高, 奖励发放的激励方式成为科室最终追求的目标降低了成本管理经营控制内涵, 忽略了成本管理决策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成本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 成本管理系统衔接性方面。影响成本管理的各项因素分散在全院各个部门、各个医疗活动之中, 成本管理要做到优质高效, 必须实现与医院各项活动的无缝链接。现行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只是就成本而论成本,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计算成本的数据, 与医院其他各项活动严重脱节, 是一种置入型成本管理模式。
1、医院成本管理与医院管理目标关联性较低。医院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优质、低耗、高效, 医院成本管理的各项活动应当以此为出发点, 实现成本管理和医院管理方向的一致性。现行医院成本管理是按照一定的范围、标准、项目来记录、归集、分配医院运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一种实际成本计算的管理模式。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成本消耗, 成本管理职能弱化为一种事后反映职能, 难以形成对已消耗费用的合理性控制力, 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流于形式。成本管理和医院管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脱节, 成本管理的触点难以延伸到医院经济活动过程之中, 而仅仅作为一种事后的反馈,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管理目标的实现。成本管理与医院管理目标关联性较低, 容易导致医院成本管理方向性的偏离, 不利于医院整体管理效能的提高。
2、医院成本管理与医院财务会计关联性不够。医院成本管理和医院财务会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 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具体来说, 财务会计是通过记账、算账、报账, 总括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 在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的同时, 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会计报表。而成本管理是对每个具体部门和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 提供各个科室的成本数据资料, 具体区分医院各个部分的运营结果。从数据上来说, 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是一致的, 但是现行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相互脱离, 各自为政的现象。成本管理并不从财务会计上直接取数据,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财务会计反映的收益和成本管理反映的收益不一致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决策辅助功能。不同的决策导向影响了决策层的统一, 急需建立一套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同源、同向的成本管理模式, 确保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功能发挥的一致性。
管理现状 篇5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的根本。农村体育管理以普及群众行性体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和传播科学健身知识为主要目标,为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健设发挥着重要作用。[1]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农村体育管理; 农民体育协会; 经济文化基础;新农村建设 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一直是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体育制度也日趋完善,和西方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甚至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体育的发展远未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还存在农民健身意识薄弱、体育人口少、体育设备简陋、社会指导员缺乏、体育消费偏低、宣传体育有关政策法规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搞好农村体育的发展,提高小康社会的进程,对农村体育管理的研究十分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大力开展农村全民健身工作,对于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农村体育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农村稳则社会安。了解和健全农村体育管理体系,有助于保证农村体育工作的加速发展”。[2]
1、我国农村体育特点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级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文化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由于农村体育是以农村人口为主体,在农村地理范围内所展开的体育活动,因此与城市体育及其他人群有着明显差别。
1.1体育锻炼的随意性与季节性
农民不像职工那样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自由,并且手生产活动的影响较大,在农闲季节或是重大节日时,自发性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1.2经济条件的滞后性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城镇,使得在农村体育推广中经济实用的健身项目容易普及。
1.3活动项目的传统性
中国的农村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农村开展的体育活动内容很多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明显的文化继承性。比如南方的五月端午节赛龙舟,北方正月的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浓厚。
1.4锻炼地点的天然性
大多农村活动地点比较分散,农业生产地点空旷,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就可以放下农具,伸伸腿、弯弯腰,利用手中的各种农具进行那个一系列简单的体育活动。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缺少标准的、固定的体育场馆设施,但天然的活动场却是得天独厚。
1.5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薄弱
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发展不均衡,不少地区的体育器材场地十分缺乏,农村体育缺乏组织。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把劳动和体育等同,要让大多数农民自觉、科学、有组织的开展体育活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2、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农村体育物质层次的缺陷
体育的场地设施能够吸引广大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和重要载体,而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近70 万个,其中占国土面积16.5%和占人口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61%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体育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这说明乡、镇、村地区的体育场馆条件较差,我国广大农村的体育场地及设施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多数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用来锻炼的场所,而只能在自家庭院以及周边活动,体育器材主要以自制为主,体育活动形式受到限制,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散步、爬山、荡秋千之类的,影响了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有关的调查表明,影响乡镇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缺少场地。另外,有些体育设施由于质量不合格而不能够被有效使用,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国家机关部门的运动场所不对外开放,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本来就非常稀少的体育资源。
2.2 我国农村体育内层的问题
2.2.1 体育价值观混乱
体育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看待体育运动的准则,它是驱使人们参与体育的内部动力,并支配和调节一切体育行为,决定着社会或个人对体育的基本态度。多数农民把劳动当成是体育,认为日常的劳动就足以代替体育,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再去参加体育运动,健康意识薄弱,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更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更有甚者,认为可以通过一些迷信的做法能够维持身体健康。据曹奔等对我国西北边远地区农民的调查发现,在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上,仍存在着较大偏差,21.8%和33.3%的农民认为生产劳动“能”或“也许能”代替体育锻炼,而众多医学调查资料显示,农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远远不如城市居民。部分农村地区由于体育管理部门不够重视体育的发展,缺乏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导致人们对体育项目的规则、制度不明白,使很多体育项目的比赛无法进行,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运动的发展。
2.2.2 体育审美意识偏低
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并向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的运动美,几乎每一项体育运动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和耐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精神美,但是由于自身对体育相关知识的匮乏、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运动及其美学价值的宣传力度不够,多数农民感受不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以及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对体育兴趣的缺失导致发展农村体育的工作难以进展。
3、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
农村体育管理是指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对农村体育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过程,它以普及群动性体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和传播科学健身知识为主要目标,为丰富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3.1农村体育组织机构的种类
从管理机构性质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3.1.1各级政府中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
我国各级政府体育机构中都设有负责监管农村体育的专门机构,如国家体育总局群众
体育司(文体局或体育局)中的群众体育处、群众体育科等。
3.1.2各级群众组织中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
这里主要指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中专门领导、管理体育的机构,负责对农村妇女、青
年的活动进行管理。
3.1.3农村体育管理的社会团体
这里主要指1986年以来成立的各级农民体育协会。
3.1.4农村体育管理的民间组织
这里主要指由农民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各样的群众性体育团体,如武术俱
乐部、钓鱼协会、冬泳协会、棋社、晨练站点、锻炼小组等。[3]
3.2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管理系统
由于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农村体育管理相对于城市体育管理难度
更大,管理模式更加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乡镇体育组织和村级体育组织。长期以来,农村体育难以深入农村,关键就在于缺乏乡镇、村的体育基层组织。因此加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是发展农村体育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3.2.1乡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乡镇体育活动组织是联结县级组织与农民体育的中介,它主要负责乡镇范围内的体育
工作。科学健全的乡镇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机构由政府管理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社会团体与社区等三个方面共同组成。
3.2.2村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村落是农村的基本组成单位,而村级锻炼小组则是我国从村基层单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与管理模式,主要有村干部兼任小组领导,村文体行政管理部门兼任小组成员,这种形式一般多见于富裕乡镇的村落,其能按照一定的计划安排活动,并得到体育专业人员的指导,故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村级锻炼小组和管理的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能丰富农民的闲暇文化生活,有效地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4]
3.3内部机构设置
镇(乡)一级虽有文体站负责本镇(乡)的文体工作,但机构内部设置不合理,管理权限
边界划分模糊,运行机制不畅,管理不力。具体表现在镇(乡)文体站兼职人员过多,学历层次低,基本没有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人员配备上重文艺轻体育.而村一级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少量有机构设置的村都是村领导有一人分管,但没有具体抓体育工作。
农村体育管理机构包括行政组织和群众组织两大体系,群众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更严
重,镇(乡)行政村社会体育组织尚不健全,镇(乡)的情况好于行政村,镇(乡)、村的指导站点基本都是群众自发参加,没有体育指导员和管理人员,我国农村体育管理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3.4 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管理人员构成情况
农村从事基层组织管理的专职人员严重不足,大量的兼职人员难以保证工作的长期稳
定发展,同时人员数量偏少,管理工作难以正常有效地开展。村一级没有本(专)科毕业的基层负责人。只有部分聘用的体育教师是大专毕业生。
兼职和聘用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组织负责人一般都没有政府正式编制,只能领取少量
津贴,故而这部分人很不稳定,容易受政府领导人的更迭和政府机构调整的影响。由这样一
支队伍来担当管理农村基层体育的重任确有相当难度,必须加以调整。
3.5 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经费来源情况
资金投入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农村体育工作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目前我国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但上级体育系统拨款偏少。
上级体育系统拨款形式主要是支持体育器械和场地,镇(乡)和村本级财政开支主要是参加体育比赛费用,居民自费部分主要是参加活动和运动服等,社会赞助开支比较杂,各项开支都占一定比例,总体上看目前农村体育活动经费主要以社会赞助和居民自费为主.政府投入资金远远不够,发达国家。
农村体育的发展经验证明,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加大投入。
3.6 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对体育政策法规和健身知识的宣传情况
政策法规代表着政府的意志,农村居民对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6年颁布的《体育法》和2008年奥运会的认知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对体育政策法规和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奥运会的情况主要是通过电视了解的.这说明农村基层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宣传力度严重不足,加强体育政策法规和有关体育知识赛事的宣传是转变农村居民体育观念。
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举措,否则将造成政府的意志只停留在政府机关的文件层面上,形成“上热下凉”的尴尬局面,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宣传力度。
3.7现阶段农村体育管理的主要方式
农村体育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体育功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体育意识氛围。制定切实可行的的农村体育活动计划,使农村体育持续、科学的合理发展。广泛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龙头作用,一多种形式办体育,大力倡导社会团体和个人修建体育场馆、健身辅导站。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侧重趣味性、健身性、休闲性、社交性、传统性、以适应农村体育特点。以农村体育组织和农民体育协会为依托,开展了大量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农村退伍军人和学生的骨干作用,推动了农村的体育发展。组织参加“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全民体育先进县”的评选。大大促进了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
4、对农村体育和体育管理采取的措施
4.1农村体育的任务
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普及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光大农民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从而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任务。
因此,为了完成我国农村体育的任务,当前要做的工作由以下几项:[5]
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体育工作的认识,把发展体育事业纳入小康村镇建设的发展规划,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
第二,积极引导和加快建设适合农村特点、根植于群众之中的各种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发挥农民体协为主体的各种群众体育组织作用,形成农村健身组织体系。
第三,要结合农村集镇建设,进一步有规划、有目标的建设和改善体育场地设施,为农民提供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
第四,积极培训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发挥他们在组织群众开展科学健身的重要作用。
第五,从体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努力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
第六,组织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第七,积极推进农村体育的社会化进程,大力倡导社会团体和个人修建体育场所,自办小型竞赛和业余训练,建立建设辅导站等。
4.2提高农村体育管理的措施
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体育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体育的基础是经济,经济可以对体育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也制约和促进体育的发展。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才是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并提高农村居民参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不会影响生产劳动,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带动他们走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让他们亲身经历参加体育锻炼的乐趣与益处。使体育锻炼成为农村居民真正的需要,从而掀起农民健身热潮。广开渠道,筹备改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体育器材设施是农
村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
目前农村体育设施还比较薄弱,政府部门要广开渠道,筹备改善体育器材场地的经费,且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农村配备适合农民健身的体育器材,还可利用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健身需要。
采取措施增加农村体育人口场地器材较少、意识不够和宣传工作的不到位是导致体育人口偏少的原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使家庭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相结合,将学校体育教学项目深入到家庭,让学生带动家庭体育开展,应在不增加农民负担情况下来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
从建立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特点看,仅靠县里极少数的体育专职人员来开展体育指导工作是不现实的,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乡镇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利用农闲时间开设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养农村体育骨干。
各级部门应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到乡镇等基层组织从事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工作,实现村村有指导员,村村有健身点的体育建设目标。这样做不仅使农村的体育管理水平上升一个很大的高度而且也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解决了部分找工作难的问题。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将会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也会为祖国的体育教育事业训练一大批人才。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缺乏人才的农村体育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展农村体育公共事业,但政府在农村体育管理职能上存在管理的双重角色和“片面效应”、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缺位、组织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职能垄断、法制建设与监督机制严重滞后等问题,因此,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化建设、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建立制度性保障、加强体育法治建设与监督机。[6]
5、结语
总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重视和关心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是建设新农村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展农村体育工作,增强农村居民体质,提高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水平,丰富业余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的生产方式,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入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进一步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和在农村中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加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基础,农民是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健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农村体育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瑞林,秦春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高校学生管理现状调查 篇6
对此,笔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3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际收回275份,问卷回收率为91.7%。其中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率为98.1%。与此同时,笔者还对几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访谈,从多个侧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各类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寻找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笔者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效、具体管理机构设置、学生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体诉求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
在“你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否感到满意”的调查(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中,270份有效问卷中有155人表示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基本感到满意,这部分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57.4%;有100人表示不满意,占调查总数的37%;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表示满意的学生有12人,占调查总数的4.4%;另外有3名学生表示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总体上来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得到了学生的大致认可,然而,近四成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表示不满意,这也就鞭策着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不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人性化的科学管理与服务,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你认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欠缺的是什么”的调查中,问卷罗列了服务意识、管理强度、沟通意识、责任意识四个选项,每个学生只能勾选其中的一项,在270份有效问卷中有135位学生选择了“服务意识”,占到调查总数的50%,60位学生选择了“责任意识”,占总数的22.2%,68位学生选择了“沟通意识”,占到总数的25.2%,仅有2位学生认为“管理强度”是当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为欠缺的(如表2所示)。
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在半数学生的认识与体会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方面加以提升,而认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沟通意识应该首先提升的学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仅有极个别学生认为学校学生管理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沟通意识,牢固树立学生管理即为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坚持一切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我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此外,笔者还对“你对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有无信心”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回收的270份有效问卷中,243位学生表示对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充满信心,占总数的90%,21位学生表示对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这部分学生占调查总数的7.8%,另外还有6位学生选择了以“不知道”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如表3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在高职院校能否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怀有较高的期许与信心,这也是今后可以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必要的基础。同时,学生对此充满信心,也为今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各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此外通过与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总体比较复杂,处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同时管理工作的不力开展也严重影响着正常教学的进行,广大教师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同样抱有较高的期许。
做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主要存在着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管理人员缺乏服务与责任意识、学生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力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与责任意识 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学校管理人员要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本,准确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愿所需,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进行科学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切忌采用粗暴蛮干的简单管理方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好务。要努力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从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出发做好服务工作。要增强责任意识,始终将学生管理记挂在心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改进学生管理模式 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高职院校良好教育教学秩序,有效规范学生行为的基本依据。同时,规范而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也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外在依据。同时,管理制度应该具有柔性,体现在对学生的合理督促上,而不应成为制约和束缚学生发展的枷锁。在学校层面,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高校管理靠近。同时,高职院校各院系要根据自身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充分调动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方法 任何管理方式与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管理工作才能跟得上现实情况的发展,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大力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式方法,通过采用民主的方法来集中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这样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同时,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例如对性格较为倔强的学生进行管理就要采用不同于性格温和的学生。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析项目管理的现状和信息管理 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
立足于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 开发应用基于局域网和因特网的各种应用系统。重点是开发应用网络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统一数据库和网络联结,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改进沟通与合作,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实现管理复制和管理增值。
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 以施工项目管理为对象, 通过收集、存储和处理有关信息, 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作为项目管理规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检查、监督和总结分析的依据, 从而保证项目管理顺利实施的管理系统, 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个信息量庞大、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进行需求时, 公司参照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对设备管理、成本控制等模块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 三个管理体系在质量安全模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固化优秀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各项目管理的复制。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为SQL—Sever2002.系统平台为ASP.NET, 事故处理服务器为Mi Crosoft l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5.0。系统充分利用Web技术, 实现远距离跨平台管理的信息平台。系统主要由咸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技术质量、设备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项目文档、协同办公和系统管理等12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有共享的数据库, 但又相对独立, 其中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和成本管理子系统与公司现用财务软件进行接口, 实现数据的相互提取, 满足管理需要。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成本管理:定额设置资源需求计划。分项实耗费用和价差, 项目阶段汇总, 成本汇总核算, 实现预算成本、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进度管理:主要功能是编制单位工程年度、季度、月、周网络计划;运用Project软件进行工程实际进度的动态跟踪比较分析监测。
质量管理:关键和特殊过程管理台账、工程质量管理台账、材料进场检验、检验批材料、竣工检验、分项工程检查、分部工程检查、QC活动。
安全管理:事故类别危险因素类别、特殊过程检查、风险因素评价、重大危险因素控制清单、危险源分布统计、安全其他表。系统贯彻OHASA18000和IS014000管理体系思想.强化安全预测与过程控制, 实现安全过程控制标准化、数据化, 达到对安全管理的量化评定。
技术质量:主要功能有准备部分包括开工报告、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洽商变更、规范标准、图纸、图集;技术资料部分包括所有技术保证资料、质量保证资料、竣工图等竣工资料;进度月报。
设备管理:设备档案、设备分布、设备清单、设备租赁、设备修理、设备报废、设备完好统计、设备租赁费统计等功能。实现统一设备编码, 动态反映设备使用、修理、分布等情况, 根据建设项目设备使用情况。自动统计设备租赁费用、完好等情况。
材料管理:仓库管理材料类別设置、材料编码设置查询、供应商档案、材料需用计划、材料验收记录、材料入库和出库、材料调拨、盘盈盘亏、周转料管理等功能。实现物资计划及对项目中的物资流进行监控, 完成物资的验收和出入库, 实现自动的收发存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动态反映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施工进度动态反映施工项目的人工费消耗情况, 反映人力资源的基本档案情况。
项目文档管理:文档类别设置、图纸管理、合同管理、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知识库等功能组成。
项目管理:项目设置。单位工程设置, 分项工程设置、查询及修改。
协同办公:实现公司与分公司和项目部之间的收发文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发布、网络会议、电子邮件、短信息等功能, 解决了工作地点人员相对分散情况下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问题。
系统管理:系统部门设置, 人员设置, 定义用户权限、用户名密码。
推进实施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一次新旧管理模式的变革, 对软硬件和网络的运行环境要求高, 必然会遇到阻力和困难。在推进实施中必须抓住主要问题.重点是解决责任落实。公司按照、分线管理、部门 (单位) 负责、对口考核。定期培训”的原则。按照不同的子系统, 明确牵头管理部门和职责, 牵头部门负责督促检查、总结汇报、考核评比, 界定使用权限, 规范统一输入数据文件的格式内容, 确保各种编码的统一规范。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及运营现状研究 篇8
一、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及运营的现状
目前, 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配备难以满足学生正常的活动和学习要求, 很多体育教学内容受限于场地和设施的不足而难以进行实践性教学。其主要表现的问题如下:
(一)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使用不合理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存在盲目性, 很多高校并不是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而合理化的进行建设。投入使用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并不能真正适应学生的需求和运动水平, 造成场馆利用率低下。很多体育场馆甚至只是学校的普通建筑, 仅供学校评估升级使用, 难以辅助体育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很少向学生开放, 服务对象存在偏差。育场馆一般都是有偿服务的, 脱离实际的定价标准也是学生无法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主要原因。
(二) 体育场馆缺乏健全的运营管理体制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受到的行政干预较多, 无法提高体育场馆的对外开发程度。落后的运营管理水平是阻碍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的根本原因。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定价不合理, 是其无法实现效益提高的关键。健全的运营管理体制是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保障, 是实现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安全隐患严重
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大多为学校的体育老师或临时雇佣人员, 缺乏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入员。这一现状导致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知识和管理手段相对单一, 缺乏适应经济发展的对外开发手段和经验, 无法实现体育场馆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 不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的提高。高校体育场馆在设计和建设时主要注重场馆的外形和构造, 忽略了场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导致体育场馆使用过程中安全问题频发, 学生受伤情况屡见不鲜。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对于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缺乏专业的系统性知识也是学生运动伤害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四) 体育场馆运营难以适应体育教学的要求
高校体育场馆要进行市场化运营势必要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发生冲突, 学校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往往会取消场馆的对外运营。而日常的教学需求又难以充分的利用体育场馆, 造成场馆浪费, 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场馆和设施的维护, 不利于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及运营的措施
(一) 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形象
高校体育场馆想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就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提高学校以及体育场馆的社会形象。学校应明确公布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时间, 对进入体育场馆锻炼和比赛的个人、团队进行注意事项指导, 根据市场发展合理定价, 提高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程度。
(二) 加强体育场馆管理责任落实制度
高校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工作, 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 明确体育场馆管理的责任, 将具体的管理细节落实到个人。学校可以制定场馆管理责任安全制度, 避免出现管理人员玩忽职守,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旦出现相应的问题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
(三) 组建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队伍, 消除安全隐患
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 提高场馆服务意识, 才能在根本上解决体育场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同时, 体育场馆建设要美化, 提高场馆环境和设备的舒适度, 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和场地, 消除安全隐患。
(四) 制定体育场馆教学和经营协调发展措施
高校体育场馆最重要的作用是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需求。因此, 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运营时首先要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教学目标完成之后再实现对外运营发展, 切记不可使对外运营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 阻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总结
现阶段,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在管理和运营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使用不合理, 缺乏健全的运营管理体制和专业的管理人才, 安全隐患严重, 体育场馆运营难以适应体育教学的要求是其主要问题。基于此,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 提高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 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梁凡.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 2011 (07) .
[2]潘荣远.试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及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22) .
浅析我国地籍管理现状 篇9
一、我国地籍管理取得的进展
第一, 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土地登记制度逐步建立, 登记覆盖面不断扩大。土地登记公开查询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经验, 土地登记中介代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研究已经启动, 为扩大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覆盖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取得进展, 修改了《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解决了一批多年遗留的权属问题,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第二, 基本建立了土地调查统计制度, 地籍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完成后, 变更调查已形成一项基本制度, 通过半年预报、年度变更调查统计分析等形式, 及时汇总全国土地变化情况, 保证数据的翔实、准确,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保证了土地管理各项决策的落实。
第三, 土地遥感监测范围不断扩大, 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科技水平。大范围运用美国TM和法国SPOT卫星数据以及航空摄影资料, 对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进行监测, 国家直接准确地掌握了耕地变化情况、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趋势等第一手资料, 同时, 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了重要手段;完成了全国重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完成了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成果得到较好地应用。
第四, 在不断总结各地典型经验的基础上, 大力开展土地调查、登记、统计制度的调查研究, 积极推进调研成果的转化。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要建立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地籍管理现代化稳步推进。同时, 地籍管理应用软件的采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为全面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地籍管理存在的不足
第一, 地方上, 尤其是乡镇地区, 对地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有一些地方对地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仍明显欠缺, 仅仅认为地籍管理无非是发发证书、出出数据、调处调处纠纷, 没有把地籍管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机构、队伍、经费等均没有必要的保障, 地籍基础建设不能跟得上业务工作的需要, 严重影响了地籍管理事业的发展。
第二, 地籍机构队伍建设与新形势对地籍管理提出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地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 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基层国土管理部门, 从事土地登记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 部分登记工作人员未经岗前培训考核, 加之一些乡镇土地所长期机构不健全, 一些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法律意识淡薄, 责任心不强, 造成土地登记中出现诸多问题, 难以从制度上确保土地登记的规范化, 并保障土地登记的质量, 由此引起土地权利争议、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时有发生, 严重地制约了地籍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三, 土地统一登记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农村土地登记进展困难。目前, 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尚不到位, 土地的统一登记尚未实现。长期以来多部门发证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林权证、草原证、土地承包权登记的作用与效力与土地证不协调。
第四, 地籍基础工作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 土地登记工作开展难度大。在土地登记发证过程中, 地籍管理、地籍调查和地籍档案管理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 目前国土部门要求只收取工本等费用,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影响了地籍经费投入的保障和地籍规范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做好地籍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
第一, 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 组织学习培训, 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加强地籍管理队伍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加强地籍业务培训, 举办综合性培训或分期举办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等专项培训, 旨在通过培训不断加强地籍人员的土地登记意识, 提高对政策、业务的熟悉程度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第二, 确立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发证统一制度, 推动依法行政, 实现土地登记法制化。应将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的林地、草原、水面、滩涂相关权利登记、统计发证职权划归土地管理部门, 以实现地籍管理利用的统一规划。首先, 要建立土地登记法律体系, 包括立法思想、土地权利的设置、登记规则等都要以法的形式明确, 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规则》和《土地登记办法》等规章, 并上升到立法层次, 加强土地登记的立法工作。其次, 在建立土地登记法律制度体系方面, 做到土地登记的权利内涵统一、登记程序统一、登记机关统一和法律依据统一, 保障土地登记在法律方面的支持。再次, 加强土地登记法制建设, 要以关系广大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为基础, 用法律规范土地登记行为, 从房地产上市交易、抵押和拆迁补偿等显化土地权属价值的行为进行规范, 实现土地登记的法制化。
第三, 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 实现地籍资料的规范化和现代化。首先, 加大人、财和物的投入, 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加快地籍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断加强地籍基础建设, 加快地籍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其次, 由于地籍管理作用的凸显, 土地登记的地籍管理社会化服务已经充分运用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 更好的完善土地登记资料, 公开查询制度, 充分利用地籍成果, 服务群众, 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前进努力的方向。再次, 做好详查资料、历年变更资料入库等工作, 形成土地登记统一数据库。
矿山测量现状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矿山,测量,管理,设备,人才
1 矿山测量任务
矿山测量主要从事地面施工测量、井下施工测量和煤矿主要图纸的绘制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地面施工测量主要包括:1) 建立地面四等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和十字中心线一级导线控制网;2) 工业广场、铁路专用线、采煤塌陷区、水源井和其他矿井建设配套设施的征地、施工放样工作;3) 重要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 主要包括主、副井井架和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等;4) 塌陷区的开采沉陷预计及沉降观测工作;5) 重要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工作, 主要包括大型绞车预埋孔的留设与安装, 主要通风机与地面皮带输送机安装等。井下施工测量主要包括井筒中心标定、联系测量、巷道中腰线标定及贯通测量等。煤矿主要需要测量工作者绘制的图纸包括井田区域地形图、工业广场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井底车场平面图、井筒断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保护煤柱图以及主要巷道图等。
2 矿山测量设备管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测量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 煤矿数字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测量仪器解决生产建设需要。煤矿测量设备入井前必须经过防爆处理, 并按时进行年检, 方可投入使用。目前矿井使用的测量设备主要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手持式测距仪, 有条件的大型矿井可以引进陀螺定位仪和GPS等。因井下巷道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 煤矿使用的测量设备必须稳定、可靠。目前比较稳定可靠的测量仪器有瑞士徕卡公司的全站仪TCR1201, TC802, TS06和水准仪NA2等。由于国外测量设备价格昂贵, 随着国产化测量设备的不断创新改进, 很多矿井使用了国产设备, 比较有代表性的南方公司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现代测量设备的使用有力的解决了井下施工放线的作业难度, 克服了井下放线多次粘点的难题, 提高了作业速率, 确保了测量精度。大量的矿山测量设备必须进行合理的存放, 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各类测量设备必须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专用房间内, 避免电子设备受潮, 影响使用;2) 井下使用后电子设备必须用干抹布擦拭干净, 通风一段时间后方可封箱;钢尺及卷尺必须进行擦拭防锈油;三脚架必须悬挂在专用支架上, 保证支腿合理升缩;3) 最好能配置设备管理员, 建立仪器设备台账,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3 矿山测量人才管理
野外测绘是一项艰苦的行业, 每年国家培养的测绘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由于作业条件较差, 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都转行从事其他工作, 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资源损失。如何管理好矿山测量人才, 尤其是大学毕业生, 是做好矿井测量工作的关键。对于测量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首先应安排他们在矿井不同专业岗位上进行轮岗实践, 使他们快速成长为矿井建设的综合型人才;其次要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最后在个人待遇上重点进行扶持与倾斜, 解决工作生活困难。矿山测量工作以小组进行分工作业, 主要分为综合组和井下作业组两个部分。综合组主要负责地面与井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设备安装、数据统计及图纸绘制的工作, 井下作业组主要负责巷道掘进与巷修中腰线测量与管理。综合组应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备, 加强人才队伍的交流, 多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设备展销会, 拓展他们的视野, 为矿井新设备的引进提供意见。井下生产组应以中专生为主, 组长与技术员相互搭配, 确保进行施工放线的准确性。总之, 加强矿山测量人才队伍的管理, 关系到安全生产, 必须要留住有经验的老师傅, 又要给大中专毕业生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 , 为为他他们们安心工作创造条件, 彻底解决矿山测量人才流失严重的局面。
4 矿井测量标准化建设
矿山测量资料管理标准化就是依据矿井档案建设要求, 对所有的施工资料进行编号管理, 重点做好图纸管理标准化、原始记录台账标准化和设备管理标准化等几个方面。矿山测量标准化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 各小组配合实施, 才能保证标准化工作的合理开展。图纸标准化重点是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和《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进行绘制, 根据矿井建设的进度, 重点做好图纸的实时更新和图纸编号管理;原始记录台账标准化是现场测量施工的第一手资料, 必须按要求进行记录、编号并明确记录人员, 检核人员, 严禁对手写资料进行涂改, 使用完毕后统一进行存档管理。电子版图纸必须专人管理、专用计算机、专人绘图, 实行严格保密制度, 防止各类秘密资料外泄, 给矿山带来经济损失。设备管理标准化需要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合理摆放, 建立台账, 按期对测量仪器进行送检, 确保仪器设备的稳定、可靠。
5 结语
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其管理 篇11
关键词:手机媒体;生活;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11-01
一、手机媒体的形成
(一)手机媒体的定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已经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匡文波是这样定义的: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二)手机媒体的优势。
1、高度的便携性。手机因为其小巧的外观使它携带起来的特别方便,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信息传播极其方便。手机媒体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
2、广泛且迅速的交互性。手机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使传播者和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手机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其具备了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评论收集等功能。例如:生产商可以通过手机向用户发送调查问卷,从而对产品的销售策略做出调整;各大电视选秀栏目也可以通过观众的手机短信投票数来为选手打分;近几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也是通过手机短信投票的形式选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日。手机媒体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3、拥有极其丰富的受众资源。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2月1日报道,全球已有15亿-20亿人使用手机。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手机用户也远远超过网民数。手机传播拥有广大的受众,使其传播的信息能够被更广泛的阅读。现在很多商家通过手机媒体发放产品广告,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4、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手机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手机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全天候服务,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传输到用户。
5、多媒体。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3G为手机媒体的成熟的奠定了技术基础。从此手机可借助文字、图片、声音等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视觉感官。同时这也使手机媒体更加趋于成熟与一体化。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完成拍摄、编辑、传输等。这也使手机在危机时刻成为了采访工具。2009年lO月24日,长江大学学生搭人链挽救少年的事件中,在那万分危机的时刻就是岸边的同学用手机拍摄下了大学生救人的过程。
(三)手机媒体的劣势。
1、虚假与不良信息的传播。有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手机短信发布虚假信息,招摇撞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2、侵犯个人隐私。随着手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不法之徒利用手机进行偷拍并传播。
3、信息垃圾。目前,垃圾短信已不计其数,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秩序。
4、信息安全。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四)、生活中的手机媒体
1、手机报。2004年7月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从此手机报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有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截至2009年6月底,手机报付费用户数已达4524万户,2009年前半年总收入达到9.2亿元。手机报以其动态化的服务、强大的互动性以及多媒体传播的实现吸引着广大受众。在手机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容同质化、消费人群定位不准、技术瓶颈、广告植入困难以及价格偏高等。
2、手机电视。所为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手机电视最初出现于日本,随后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有了不少手机电视用户。据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将有1-2亿以上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服务,而在中国也将超过3100万用户。但是,目前我国手机电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电视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3、移动搜索。根据2009年7月发布的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手机搜索的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6.2%,约4074万人。随着3G的推广和应用,移动搜索成为各移动运营商、搜索引擎厂商关注的重要领域。
4、手机图书。即将数字化后的图书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阅读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这将极大地为受众提供了便利,电子书比起传统的书籍更加轻便,而且可以同时储存上百种书目,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二、如何管理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那么如何经营手机媒体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问题。
手机媒体在高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带了许多信息垃圾,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将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同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于手机媒体的管理一定不可忽视。
那么在监管手机媒体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怎么的难题呢?首先,手机媒体的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的人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执法部门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其次,手机用户的海量性。由于手机用户众多,手机传播的信息量也相当大,可以说社会控制对于手机来说,几乎是没有作用的。还有一些诸如跨地域传播以及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都为管理手机媒体设置了障碍。
目前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关于管理手机媒体的方法,如手机实名制,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手机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屡禁不绝的不法短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号码资源,同时可以减少话费欠费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2]蒋宏,徐健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篇12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为企业带来了很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因而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同时也为企业更好的加强资金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加强,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 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 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资产, 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 推行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一、企业资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意识缺乏
目前, 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上缺乏科学性, 没有把资金的时间价值引入财务管理中来。同时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 但是企业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认识, 致使企业一味地追求产量和产值。同时企业对一些高成本的产量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入和负债经营, 导致资金投入很多, 但效益却不尽人意, 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
2、资金使用效益差
尽管每个企业都可能制订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 但多数企业不能做到按计划控制, 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差, 有的甚至将计划束之高阁, 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 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 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3、内控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 经理人员拥有更多的自主经营权, 在“内部人”的控制下, 随意篡改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职能弱化, 监督乏力, 会计秩序混乱。同时具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多, 管理成本偏高, 考核重效果轻效率, 控制起点在事后, 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4、现金流控制不足
一些以利润指标考核为主要管理模式的公司, 在所属单位完成利润指标的前提下, 对其资产项目的完好性和现金流量的良性运行等状况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 致使有些单位需要新增资金时, 提供的是“可批性报告”, 一旦获得资金, 具体实施结果同报告相差甚远, 或者为使实施结果与报告相符, 甚至提供虚假报告, 使得企业对现金流的运行控制不足, 导致整个企业决策的失误。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1) 要增强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 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价值增量。企业应利用资金需要量和资金使用收益, 积极开展必要的技术预测, 把握好时机, 抓住机遇。充分运用资金供求时间差以及价格差, 产生资金再分配效益, 利用资金信贷关系, 产生资金使用效益。运用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客观尺度, 按照经济上的可行性要求, 进行最优方案选择。
(2) 要明确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的资金管理要围绕着这一目的, 把成本同产品的功能、质量、寿命等结合起来考察, 防止只增产不增收现象, 注重资产增值, 讲究生财聚财, 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对经营活动实行全面财务监督。
2、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1) 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推行会计委派制, 建立新型会计人员管理机制, 确保协调沟通到位、履行职责到位、考核奖励到位, 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有存在的基础, 有效防止信息不对称, 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2) 单位领导要重视和支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 大力推广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明确内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健全内审工作机构。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转向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 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和实时监督。同时将内审与外审工作有机结合, 确保生产经营目标实现和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 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加强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
(1) 做好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不仅依靠现金流量表, 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通过现金流量表, 我们可以进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等指标, 进行现金流动性分析。最后还需要进行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2) 进行现金流量预测。预期现金流量是企业全部现金流量扣除成本费用和必要投资后的剩余部分。预期现金流量的数据需要通过财务预测取得。通过现金流量预测, 可以得到预测期现金的多余或不足, 为资金预算管理做好前期基础工作。
(3) 编制现金预算。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 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 以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做好现金预算可以有效利用方案提前做好准备, 及时采取措施, 并且提供现金收支的控制限额, 防范资企风险, 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 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
4、加强企业资金的结算管理
为了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 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应从应收款入手, 联合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成立清欠小组, 跟踪分析, 及时考核每一笔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要做到当年销售的货款、资金当年回笼。无论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 都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另外要加大货款回收力度, 从源头解决资金流入问题, 在年初就要制定出压缩应收账款的总体指标和各项分解指标, 并将压缩应收账款指标和现金流量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 落实到各单位经营责任合同书中, 以确保资金的及时回笼, 加速资金周转。
5、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
在资金管理方面, 要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 推广财务管理软件的同时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 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 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 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 确保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只有改善企业管理状况, 搞好资金管理, 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防止资金流失, 从而促进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为企业带来了很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因而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同时也为企业更好的加强资金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运营管理现状】推荐阅读:
水处理运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10-12
我国城市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08-23
运营现状10-17
运营现状分析11-26
曲阜电子商务运营现状10-24
运营监控管理05-28
运营与管理08-26
水务管理运营09-11
运营维护管理11-14
公路运营管理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