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运营

2024-09-01

基金运营(共12篇)

基金运营 篇1

不同的投资运营模式会对军人保险基金在管理操作、投资收益、管理成本等方面产生不同的效果。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分为三种:高度集中型、私营竞争型、适度集中型。三种模式各有优势, 其中政府、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对运行环境要求也不同 (见表1) 。

当前军人保险基金运营模式划属高度集中模式, 基金由全军军人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统一负责保管和运营。这种模式利弊都很明显:一方面, 基金处在总部统管下, 能够很好地贯彻上级意图, 便于管理, 易于回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 基金行政色彩过浓, 基金运作效率低、压力小, 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收益。在军人保险险种不完善、特别是最重要的养老保险还没有出台, 基金积累规模还没有质的飞跃的情况下, 依靠现行的投资运营模式尚可应付, 但从2004年起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开始升高, 使用现有的投资模式则难以实现投资收益,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必须对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进行调整。

一、近期和中期的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以智利为典型代表的私营竞争模式显然不适合军人保险基金, 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 没有成形的托管人市场, 市场监管不到位, 缺乏退出机制, 基金管理公司和托管机构鱼龙混杂, 将军人保险基金完全交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 在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近期规划和中期规划内, 基金投资运营应采取适度集中模式 (见图1) :在目前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组织构架的基础上, 引入基金托管银行保管军人保险基金资产, 委托资产管理机构专门从事投资运作。

总部基金管理中心直接负责银行存款与国债持有投资并保留必要的现金, 用于军人保险基金正常支付, 保证这一部分基金的高度流动性。剩余基金采取委托投资方式, 交由地方专业机构保管运作。

军人保险委员会以公开招标方式招募军人保险基金托管人, 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资格审核并出具托管业务证明。军人保险委员会与托管行签订军人保险基金托管合同, 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托管人负责保管军人保险基金的托管资产, 执行军人保险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指令, 监督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运作。

全军军人保险委员会提出申请, 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军人保险基金提供有资格竞选的基金管理公司, 军人保险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评审。军人保险委员会与被选出的基金管理公司签订委托投资管理合同, 协定双方权利义务、投资范围、投资收益分配等内容。基金管理公司按照投资管理政策及管理合同管理运用基金投资。

二、远期理想状态下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所谓理想状态, 是指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达到了相当成熟、完善的地步。军人保险基金形成较大规模积累, 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职能细化, 拥有一支专业管理队伍, 能够做到准确了解判断投资市场、国内外经济形势等重要信息, 熟练掌握现代投资理论与工具, 有能力独立在资本市场进行基金投资运作。同时, 国内资本市场运行规范、透明度提高、信息充足有效、投资工具丰富、投资者理性、市场监管到位。如此, 军人保险基金可以不再凭借投资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 而依靠自身投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 投资于各种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工具, 直接获取投资收益, 完全自担风险。但这实际上又回到了由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集中管理的直接投资模式。

但是即使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能够达到与市场中投资托管机构一样的专业水平, 直接投资的模式也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在理想状态下, 代理人、托管人市场更加成熟, 投资中介体系更加健全, 军人保险基金在适度集中模式下能够更好地享受委托专业机构理财的成果, 最终投资绩效也许并不低于军人保险基金直接投资。

因此, 军人保险基金在远期规划中到底选用哪一种投资模式尚难置定论。直接投资模式下基金的运作成本低, 可以省去投资管理人提取的资产管理手续费和托管人提取的托管费, 但是要自负盈亏。委托投资模式运作专业、科学, 但是要与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共享投资收益。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的调整选择要与时俱进, 根据当时的条件综合权衡两者的优劣, 能否进行直接投资并不是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最终目标, 实现基金的增值运行才是根本。

摘要:文章重点分析并探讨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理想状态下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军队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基金运营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运营风险的管理,提升运营风险的管控能力,根据《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运营风险是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所固有的风险,公司将运营风险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公司各业务部门及其各项业务活动、各支持部门及其各项业务支持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运营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其中有关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管理要求,按照外部法律法规和公司合规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执行。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运营风险管理,是指公司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相关部门及员工共同参与的,对公司经营中的运营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报告和处置的全过程。

第五条 公司运营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监管要求和公司业务战略,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通过有效的内部制衡,逐步建立与公司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运营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控制、报告运营风险,从而保证业务正常、持续、稳健地开展。

第六条 公司建立与业务活动及经营管理环境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的、有效的运营风险管理体系。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

(二)完善的运营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有效的运营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或采取相应手段,支持运营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五)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

第二章 组织体系与职责

第七条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运营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负责审核批准公司运营风险偏好、政策等重大事项,持续关注运营风险状况并对运营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授权下,及时掌握和协调、指导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运营风险管理工作。第九条 公司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全面负责公司经营层面的运营风险管理,负责制订、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运营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运营风险总体情况的报告;全面掌握公司运营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各项重大的 运营风险事件或项目;为运营风险管理协调并配备适当资源。

第十条 公司 首席风险官须充分了解运营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并及时向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报告;对公司运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质询和调查,并提出整改意见。第十一条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公司运营风险管理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职责包括:

(一)牵头组织制订、修订和完善公司的各项业务制度、流程,以有效防范运营风险。

(二)协助相关业务及支持部门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相应业务条线或相关部门的运营风险。

(三)建立公司运营风险事件的处理与问责机制,以及运营风险损失的追究机制。

(四)定期/不定期对各业务及支持部门涉及运营风险管理工作和事项进行合规检查、分析、评估并出具相应意见和改进要求。

(五)监控公司层面各业务条线的关键风险指标,根据监管要求变化和业务发展状况予以定期/不定期更新完善。

(六)定期分析、评估相关业务条线运营风险的管理情况,收集和报告公司运营风险事件和损失数据。

第十二条 公司各业务部门作为运营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承担本部门运营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负责人对相应业务条线运营风险的管理情况负直接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确保公司运营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等得到遵守和贯彻执行。

(二)建立本条线识别、评估、计量、控制、监测和报告运营风险的方法与程序,组织制订本条线的业务制度、流程、风险点及风控措施,报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审核同意后实施,并定期修订完善。

(三)定期检查、分析和评估本部门运营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及时对薄弱环节采取必要的纠正补救措施并通报相关内控和支持部门;对内控和支持部门所提示的运营风险,及时组织落实整改与防范措施。

(四)对部门主办的新业务、新产品的运营风险进行评估,并制订对应的控制措施。

(五)收集和分析本部门运营风险事件和损失数据,定期向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通报,并且应当及时报告重大运营风险事件和损失数据。

(六)制订本部门运营风险的应急预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并定期测试和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有效性。

(七)公司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公司各相关业务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做好财务管理、资金和流动性管理、交易管理和清算交收、信息技术安全、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以及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运营风险管理工作,并应在涉及其职责分工及专业特长的范围内为其他部门管理运营风险提供资源和支持,以促进公司整体的运营风险管理。第十四条 公司将运营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范畴,审计稽核部负责对运营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独立、客观的审查和评价。审计发现问题的,应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 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三章 运营风险识别、控制和评估

第十五条

公司建立健全运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体系,全面涵盖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第十六条 公司所面临的运营风险主要来源于人员因素、内部流程、信息技术系统缺陷以及外部事件等四大类别:

(一)人员因素,是指公司员工发生内部欺诈、失职违规、没有授权的行为。员工知识技能匮乏、核心员工流失以及违反用工法律法规等。

(二)内部流程,是指公司制度业务流程缺失、设计不完善,或者没有被严格执行等因素。

(三)信息技术系统缺陷,是指信息技术系统设计和系统维护不完善导致不能正常提供全部、部分服务或业务中断,具体表现为数据或信息质量低下、违反系统安全规定、系统设计或开发的战略风险,以及系统运行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等问题。

(四)外部事件,是指由于监管规定发生变化、外部人员故意欺诈或非法洗钱以及自然灾害等外部突发事件而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或造成损失。

第十七条 公司通过采取内部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法等多种手段,对公司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运营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验证评估结果并调整评估程序。第十八条 公司各部门应根据外部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制度的有关规定,对运营风险进行全面、有针对性、持续的识别和评估,自我评估结果应当留痕备查。

第十九条 公司各部门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运营风险进行管理。具体的方法包括:

(一)评估运营风险和内部控制

(二)损失事件的报告和数据收集;

(三)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

(四)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

(五)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审查;

(六)运营风险的报告;

(七)其他有效管理运营风险的方法。

第二十条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指导公司各部门开展运营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并提供相应的运营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第二十一条 公司各部门应将发生的风险损失事件,按照要求及时报送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对运营风险对运营风险数据进行汇总整理。

第二十二条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通过收集公司的历史运营风险数据,结合外部相关损失数据,探索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计量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和预警等动态管理措施。第二十三条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公司各部门应向合规与风险管理部报告并提供有效的运营风险控制措施,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一)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发;

(二)新设备和新系统应用;

(三)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变更;

(四)重大事故、险情、案件、隐患发生时;

(五)部门业务流程发生较大变化时;

(六)组织机构重大变革;

(七)关键岗位人员流动;

(八)外部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发生变化;

(九)外部金融相关行业发生运营风险损失事件,公司可能面临类似的风险时;

(十)其他可能引发运营风险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对已识别的运营风险,合规与风险管理部根据评估结果,组织公司各部门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其控制措施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政策的制订和更新;

(二)从业人员的资质;

(三)不相容职责分离;

(四)对文件资料的审查;

(五)复核与审批;

(六)抽查与检查;

(七)内部审计检查;

(八)盘点与对账;

(九)考核与问责;

(十)系统控制:包括权限设置、系统运行规则的设置、系统自动计算和流转以及系统自动制单等。

第二十五条 公司应当将加强内部控制作为运营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至少应当包括:

(一)部门之间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相关职能的适当分离,以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二)密切监测遵守指定风险限额或权限的情况;

(三)对接触和使用公司资产的记录进行安全监控;

(四)员工具有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并接受相关培训;

(五)识别与合理预期收益不符及存在隐患的业务或产品;

(六)定期对自营投资账户进行复核和对账;

(七)关键岗位轮岗轮调、强制性休假制度和离岗审计制度;

(八)重要岗位或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内外行为规范;

(九)建立客户和公司员工的投诉与举报制度;

(十)合规、风控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十一)风险事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章 风险监测

第二十六条 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建立与公司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关键运营风险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关键运营风险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失败交易金额、核心员工流失率、客户投诉次数、监管处罚次数、错误和遗漏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等。

第二十七条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组织各部门建立有效的运营风险损损失件收集机制, 以统一的统计标准、范围、程序和方法,系统性地收集、整理、跟踪和分析与运营风险相关的数据和事件信息。

第二十八条 公司各部门监测各自业务层面的运营风险,对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监测工作中发现并下发的运营风险监测信息,相关部门应就该监测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并反馈,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对监测信息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信息的处理过程应有留痕。

第五章 风险报告

第二十九条 公司各部门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任何运营风险情况,应按规定定期、不定期向合规与风险管理部报送,并确保上报内容及时、准确、完整。发现运营风险指标超出限额或发生运营风险事件的,业务部门应及时报告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并向首席风险官报告。

第三十条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报告公司整体运营风险情况,对各业务条线的运营风险进行评估,对发生的运营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提出处置建议,常规事件纳入公司风控日报、月报,报告经营管理层。重大运营风险事件应当编制专项报告报送公司管理层。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由公司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XXX2017年4月15日

基金运营 篇3

【摘要】 为了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满足将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金支出的需要,探索个人账户基金运营及监管的策略意义深远。简要回顾了个人账户基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个人账户基金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监督体制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监管策略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随着个人账户的做实,基金积累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对这部分基金的进行有效监管,在保证基金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其保值增值,既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重点,也关系到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十七大明确指出“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也提出“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办法,制定按基金性质进行分类投资的政策;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表明政府高度重视研究个人账户基金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保值增值的问题。当前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发展意义。

一、个人账户基金发展历程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199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1)33号)以来,确立由现收现付模式转变为部分积累模式,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在现行体制下,企业和在职职工要同时承担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的支付和在职职工未来养老金积累的双重任务,当社会统筹缴费根本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时,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直接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制度的运行演变成“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空账运行”的局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养老金空账规模为9000亿元,养老金账户节余4800亿元。为保持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家决心要进行统账分开管理,做实个人账户。2000年开始在辽宁等地区开展了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2006年又陆续在天津等8个省展开了这一试点。目前,全国11个省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金额达到786亿元。

2007年8月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共同起草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拟扩大养老基金投资范围,目前该《办法》已经基本成型,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2007年11月30日,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表示,下一步,大量的个人账户的养老基金将实行市场化运营,这部分基金数量不会小于企业年金。

因此,本文分析的对象是在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的过程中所积累在个人账户中的基金以及做实以后继续积累的基金。此分析存在一个假设的前提,即我国今后将继续采取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型的制度模式,统账分开管理,并且国家将采取一切措施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二、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的方式:市场化运营

(一)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统筹和个人账户两类基金不同性质的要求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以短期内的基金收支平衡为目标;个人账户部分则采取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由此对应了两类完全不同产权属性的基金,具有公共产权属性的公共退休金和具有私人产权属性的私人退休金。从理论上讲,个人账户具有私人产权属性,其所有者应该享有自由选择委托代理人、投资方式和渠道等权利,国家仅通过立法、政策制定、资格审查等途径给所有权人以相宜的制度支持或信息引导。然而,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存在市场失灵因素,出于基金的安全性考虑,只能是个人账户所有者将基金的事实支配权让渡给政府及其委托人。但是,政府的角色只能是帮助所有者选择合适的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等进行市场化运营,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规范这一过程,而非直接经营基金。

2.现行投资制度不合理是基金违规投资的原因之一,养老金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按照1996颁发的《关于一些地区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等问题的通报》(国办发明电[1996]6号)中相关的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结余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账户。我国没有将统筹和个人账户的资金分别作出投资管理的规定,而是都被限制在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这两个渠道里,是一种“统账合一”的投资管理制度,收益率很低。地方政府在掌握基金管理和投资权利的基础上,出于保值增值的压力和政绩考虑,为减轻本地今后的基金支付负担,往往采取违规投资行为,以期获得高的收益率。“统账合一”的投资管理制度,正是造成中国社保资金违规的原因之一。为吸取教训,防止在逐步做实的个人账户的过程中基金的挪用和违规投资,有必要制定统账完全不同的投资管理办法,基于个人账户基金的性质,对其进行市场化运营,以保证其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收益率。

3.现行的投资制度使得个人账户养老金存在隐性损失,养老金不能实现保值增值

按照原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34号)中的相关规定,养老基金只能用来存银行或买国债,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下,不能保值增值。有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里,养老保险基金总的名义收益率为2.18%,但加权通货膨胀率却为2.22%,我国CPI指数也早已经超过3%,另据德国《财经时报》报道,从1998年至2004年,中国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在8~12%之间。可见,养老保险基金实际是在贬值和缩水,养老金存在隐性损失。巨大的隐性损失将直接威胁我国部分积累的养老金制度的合法性,如果个人账户基金连保值都做不到,又何谈能应付未来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支付的需要呢?制度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呢?解决的唯一办法就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实行个人账户养老金市场化运营。

(二)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的可行

1.相关法律法规将于近期出台,为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提供法律制度的保障

2007年8月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共同起草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拟扩大养老基金投资范围,目前该《办法》已经基本成型,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据称,《办法》着重对以下四个方面做出规定: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适当扩大投资范围;实行专业化管理;加强管理和监督。《办法》的出台将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监管问题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武器的支撑。

2.随着个人账户做实速度的加快,个人账户中将积累一笔大规模的基金

目前,全国11个省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金额达到786亿元。吉、黑两省从2005年开始试点做实,从5%起步,每年“自费”(即在没有中央财政补贴的支持下)提高1个百分点,目前均已达到8%。天津等8省市从今年开始从3%起步,相信几年内也会达到8%。做实账户的试点省份已达全国总数的1/3。基金积累规模的增大无疑对其收益率水平提出了挑战,它也是基金市场化的物质基础。

3.国内外养老金运行的现状为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基于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对策研究 篇4

2009年,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5975.2亿元, 同比增长16.6%;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2393.6亿元, 同比增长24.9%。由此可见, 社会保障基金貌似安全, 但实际的收益率较低, 投资运营效果较差, 其发展状况如下:

1.1 社保基金规模不够大, 资金不充裕

由于基金的筹集主要来源于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征收和各级财政的补助, 资金来源不足, 规模不够大, 而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又受到严格的比例控制, 使得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很少。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就变弱了。

1.2 投资渠道少, 投资收益率偏低

目前, 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是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以及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 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 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 无法抵御通胀的压力, 购买国债也很难规避通胀的风险, 以2009年的一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例, 二者的利率分别为2.25%和2.68%, 远远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大, 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 而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过高则影响了基金的赢利, 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 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以2009年为例, 社保基金中国债的投资比例至少为30%, 而其投资回报率无法抵御当年3.09%的通货膨胀率, 这是造成2009年社保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1.3 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法制不健全, 市场不完善

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 也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效率性作出科学的预测;同时缺乏更加全面、科学的投资法律、法规的约束来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效率低下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 股票市场也亟待规范, 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

1.4 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 缺乏有力监管

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 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 对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监控非常缺乏, 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 挤占和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 一方面, 因为征缴力度不足, 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展到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从业人员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而片面追求覆盖面以应付眼前的基金支付还会造成基金管理行为的短期化, 部分地区出现“优惠征收”、“打折征收”的现象, 给以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埋下巨大隐患。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与财政密不可分的关系, 造成大量的养老保险基金流失, 表现为基金挪用、隐瞒截留收入、福利奖金等非正常支出等, 这一现象近几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已有所控制。

1.5 “泛行政化”的制度设计无法承担有效监管的责任

尽管经过了大规模的整顿和清理, 时至今日, 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大案仍时有发生。究其根源, 与社保基金的管理架构错位密切相关。目前, 每个人的社保基金都由当地的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代为管理。各级管理中心的归口管理单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该中心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直属事业单位, 各地管理中心目前大都为事业单位编制, 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管理中心却承担相当多的行政职能, 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的甚至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既不是独立的金融企业, 也不是政府机构, 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这一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面孔, 使其既难以保障社保基金所有者的权益, 又因缺乏监管而不具备承担金融风险的能力。

2 对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风险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从形成到支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投资是实现基金增长最核心的一环。巨额的社会保险基金投向资本市场, 在追逐基金收益的同时, 风险也为各方主体密切关注。社保资金的管理, 实际是对社保基金的资金运用进行管理, 可视为资产与负债管理。对资产负债表的整个资产方、负债方与资产负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综合全面地管理。从资产与负债比率的角度, 社保基金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以下三种风险。

2.1 社保基金偿付能力风险分析

当社保基金的当期收入和历年的滚存收入之和, 不足以支付当期的支出时, 就会出现偿付能力风险, 拖欠年老劳动者基本社会保障的养老保险金。社保基金在收取和支付时类似于零存零取的银行存单, 由企业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在职员工、企业和国家共同缴纳, 在劳动者年老时支付, 以确保基本生活保障。其当期收入来源于企业在职劳动者, 其当期支付的对象则为以前年度缴纳了养老保险的年老的劳动者。社保基金的管理者用当期收入来支付当期支出, 在适当年份使用历年滚存予以调节, 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所管理的基金的性质上, 社保基金与银行资金和保险基金相近似, 都是以负债经营为主体, 在设定的条件满足时具有偿还义务, 因此其偿付能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

2.2 社保基金资产风险分析

任何一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对于社保基金管理人而言, 要投资就要承担资产风险。资产风险主要包括资产贬值风险和资产清算风险, 资产清算风险是指社保基金企图转让证券时交易能否实现的风险, 如在股市大熊市的情况下, 社保基金抛售证券可能会有部分证券无人购买, 从而使交易无法实现;资产贬值风险主要是由利率变动所导致的, 2008年7月18日, 财政部发行的记账式九期国债在银行间市场遭到近两年来从未有过的冷落, 该期国债计划拍卖205亿元, 但仅售出173亿元, 自 2006年9月以来首次未能获得全额认购。近两年来, 巨额资金流入债市, 导致债市发行利率和收益节节走低。我国国债利率在3%左右, 低于美国等国家的5%。从长期来看, 我国在20年内持续低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从经济周期来说, 新的扩张期将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2%, 则可能加息。此时, 社保基金持有的国债将面临贬值风险。另外, 突发性的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资产大幅贬值。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2.3 社保基金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分析

社保基金的负债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对社保基金缴纳人在退休以后要按事先约定的金额给付养老金;其次负债的规模和期限可以确定。对于负债支付的规模和期限, 是可以比较精确地进行测算的;最后是负债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长期性的负债, 客观上要求必须有长期的资产投资业务合理匹配。资产投资的经营必须要坚持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功能上的匹配原则, 这是社保基金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当期收入不能满足当期支出时, 社保基金必须低价变卖资产或者举债以支付现金短缺, 造成一定的损失。

3 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策略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看, 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种福利, 一种经济制度, 还是一种责任体系, 我认为加强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策略主要是加强基金的有效投资和有力监管。

3.1 积极探索适合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渠道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方面, 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 实现基金的较高收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切实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 有效促进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1.1 鼓励社保基金投资多元化

多元化投资能最大限度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 降低基金积累制度的成本, 保证基金的实际安全性, 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以及产生良性的外部效益。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以外, 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 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3.1.2 谨慎地进行社保基金投资入市

社保基金入市会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 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 截至2009年12月31日, 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为7765亿元, 这部分资金全部进入资本市场, 就会大大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 平衡市场资金供求, 改变当前机构投资者之间互相博弈、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之间争利的局面。同时, 其入市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金管理公司在提交参选社保基金管理人申请材料、接受专家委员会评选的过程中, 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 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的中坚力量, 基金有意识地减少投机、短线的炒作方式, 代之以理性、长期的投资方式, 会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3.2 切实加强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有效监管

在2006年7月底, 上海涉案金额巨大的社保基金挪用案件经媒体披露, 公共基金管理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一份统计显示, 在1986—1997年, 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保基金被违规挪用。据不完全统计, 1998年以来, 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 至2009年年底, 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账。截至“十五”期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泛行政化”的社保基金运作和管理机制值得关注。地方政府与各类资金的关系一直是中央政府极为重视的事情。以前极易发生的地方财政资金被挤占、贪污和挪用现象, 由于实现了国库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有了相当的改观。在会计常识中, 管钱的不能管账, 管账的不能摸钱, 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准则, 而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尽管有种种规定, 但实际上难脱钱账一手抓之嫌。事实上, 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仍在起草制定之中, 对于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依据亦嫌不足。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制建设和组织建设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以社保部门为核心, 相关部门辅助进行基金运营的监管。我国社保基金的运作跨越了多个部门, 社会保障部门直接负责基金的征收和发放, 目前还有政府财政拨款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 基金的投资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操作, 所有的基金都通过银行托管和流转, 最后受益人从个人在银行的社保账户上取得养老金。这些部门通过委托代理管理联系在一起。因而, 对整个基金运作的监管, 应该是以社保部门为主, 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在这样的体系下, 社会保障部门仍是社保基金投资监督的核心力量。其他部门专司本职, 只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只要权责明确, 就可以保证监管的效率和成果。

第二, 强化投资管理人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部门的监管是通过外部力量作用约束投资管理人, 而内控制度在于通过自身的风险管理, 实现基金的稳健与安全。内部控制的职责包括:制定风险管理办法;收集整个投资业务的风险信息;评价投资组合的风险;协调公司内各部门的风险决策以及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内部风险控制实施好, 将会大大减轻上层监管的压力, 对社保基金的稳健发展也很有利。

第三, 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师事务所、精算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风险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对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的外部监管体系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 为监管机构、基金投资人、管理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从而加强对基金管理的外部监督。特别要加强审计力量, 对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必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其运作实施审查, 从账上发现问题, 强化监督。由于中介正处于发展时期, 而媒体在我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监督作用, 利用媒体对社保基金问题进行监督也是很直接有效的手段。

摘要:社保基金是指社会保险制度确定的用于支付劳动者在患病、年老、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情况下所享受的各项保险待遇的基金。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是其运用的核心环节。本文力图通过对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理论的运用, 切实结合社保基金发展的现状, 希望能为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作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策略

参考文献

[1]卢海元.实物换保障[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2]卢海元.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3]胡晓义.走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9.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1) .

对养老基金运营商业化的探索 篇5

对养老基金运营商业化的探索

面临“白发浪潮”的冲击,养老基金运营商业化己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作为发展和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手段之一,养老基金运营商业化对于构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借鉴其基金管理的`经验,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

作 者:伍戈 廖筠 俞志海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刊 名:山东经济英文刊名:SHANDONG ECONOMY年,卷(期):”"(1)分类号:F840.67关键词:养老基金 运营商业化 社会保险

基金运营 篇6

社保运营;管理主体;监管体制

[中图分类号]F8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03-02

一、背景

2008到2009年以来,股市从暴跌到一直温温吞吞,表现乏力,相应全国社保基金6000亿资产随之缩水6.79%,虽然我国规定了社会基金30%的投资控制线,但亏损额依旧高达394亿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2008年年报时称该基金成立9年来,年均投资收益接近9%。但是有个重要的因素——通货膨胀考虑进来的话,扣除同期高位的通货膨胀率之后,这一收益将下降至6%左右,也就是与5年期银行存款收益相当。

专家表示,目前社保资金在运作中真正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其营运效益差,盈利水平不断降低,资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权威部门测算,全国养老基金平均回报率扣除通货膨胀后,实际收益率为负数,没有实现其所自称的基金保值增值。

二、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盈利的问题根源

承上所述,由于体制问题,保值增值难的根源在于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着太多的问题。我们结合学术界的主流意见,总结如下:

1.管理主体分散

目前地方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较多,管理主体多元化。如央企和省属企业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统筹主体为省级社保机构,而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则由市级或者县级统筹管理。现有的管理体制影响基金存量规模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链条和管理成本,社保基金的管理难度一片混乱。

2.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不合理

在地方性社保基金的管理上,为了防止社保基金的挪用和流失,国家对省级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做了严格限制,只允许投资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但这样单一的投资渠道和管理方法也影响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全国社保基金在股市,在对外投资中,鲜有亮点。

3.私营化运作,不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的将社保基金委托给商业基金运营机构进行投资的国家。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由政府成立相应机构独立运营。

三、美国的运作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金融证券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问题上,政府却十分谨慎。为什么投资经验如此丰富的背景下,却异常保守,其社保基金70年来一直不允许入市呢?这与我国社保基金的积极投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美国社保基金称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认为社保基金安全性永远是最重要的,股市有风险,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政府和老百姓才心里踏实;二是美国民众认为庞大的联邦社保基金再由政府背景下入市,必然不能完全遵守市场游戏规则,会有悖于市场的自由竞争与公平,甚至非常有可能会带来政府对私人经济的操纵与控制。美国《社会保障法案》明确规定:联邦社保基金只能投资于美国政府对其本息均予以担保的“孽息型有价证券”。这种担心是有据可查的,社保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方面,它由政府直接控制,其运作完全可以与政策调控配合默契,从而保证在与交易对手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还是体制问题,社保基金不需要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管制,即使它在交易过程中真的有什么不合法规之处,按目前的现实也很难追究它的责任。显然,这两个方面的现实,都是有违资本市场公正性原则的。

四、启示

1.社保基金存储档次选择上应精打细算,合理安排

尽量利用当期征收的保费,支付当期社会保险待遇,以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益。在保证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情况下,尽量及时转存定期存款,减少活期存款的余额,能转存期限长的就存期限长的。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存储机制,既保证社保待遇支付,又使基金能够得到长期高效收益。

2.建设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化的独立基金管理法人机构

培育基金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包括两类:社保基金成立的独立基金法人,他们受托承办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并以其经营业绩获得收入与利润;高度专业化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机构,最重要的是通过竞争来参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

3.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监管体制,确保基金投资的安全稳定

通过监管体系中监管制度法规的建设与相应的监管机构的建设,确保政府机构对多元化投资的监督与管理,调控基金资产的结构与比例,形成一个多元、分散而又规范有效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体制。

4.丰富社保基金的投资品种,增加基金投资渠道

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加基金的流动性,同时能够增加社保基金的中长期收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必将不断增加,因此利用股票等多元化的投资手段提高社保基金的盈利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但不可在股市投入过于集中。当然多元化投资一定要有科学的投资组合,保证总有一定的投资方向会有收益。

[1]全国社保基金网.

[2]陈秋兰.社保所内社保基金的内部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2009(08).

[3]牛平.社保基金今年将扩大直接股权投资[J].2003(03).

[4]全国社保基金今年“倾心”直接股权投资.上海证券报2009.02.26.

作者简介:

谈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 篇7

人员都会步入老年, 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上升, 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在社会的各处, 也应当享受到经济上的保障, 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因此处理好这些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而近几年老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为国家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有关问题

尽管各方面对于老年保险金的发放问题都有所进步, 但是一些个人为了私人利益对养老金采取不正当手段的索取也被有关部门所关注, 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1.1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过程中, 主要存在下几个的问题:

1.1.1 缩短工作年限, 未到退休时间而退休。

现行的养老保险在缴纳和索取的方法是不成正比的, 一些人员可能交过的资金在老年之后根本拿不到相应的数额。而另一些人员仅仅交了几年就可以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所以某些参保人员利用走后门等方法, 不到实际退休年龄而办理退休, 这样就增加了养老保险金的使用年限, 而缩短了缴纳保险金的时间。

1.1.2 生死不辨。

一些老人的家属, 在老人已经去世后仍然在“代领”保险金, 甚至将孙子的名字与爷爷的名字共同使用, 来造成人还存在的假象。另一些人员更换居住单位的频率较高, 社保单位不能联系到参保人, 只有参保人的儿女来领取保险金, 实际上被这些后人据为己有。使得很大一部分保险金被挪为他用。

1.1.3 对待遇的调整和规定有问题, 一些工作能力和工作程度

相当者退休后的保险金却相差甚远, 仅仅用职称等方面的硬性规定来确定保险金的范围, 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使得一些人投机取巧, 为了保险数额而不择手段, 另一些对于缴纳期限和实际年龄的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了不应有的差别存在, 是保险金规定不正规的表现。

1.1.4 一人多险现象。

参保人员的流动, 带来了参保地点的流动, 两个地点之间没有互动往来的关系, 而转移手续和转移时间复杂, 难以掌握, 而缺少相关的检验单位来监督和管理此类工作。造成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为一个人支付保险费用, 一个人享受到2份甚至更多的保险金额。

1.2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方面,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

1.2.1 养老保险享受人数少, 不全面。

养老保险的初衷是解决大部分人口的老年生存问题, 实际上, 这个问题只在国有企业当中有所完全执行, 而国有企业并不是国家所有企业, 仅仅是一小部分, 大量的私人企业, 外商企业等由于制度不健全和人员流动性的方面的问题仅在很小的一个层面上得到了真正实现。

1.2.2 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基金。

一些不正规的单位逃避自己应该有的责任, 在保险金问题上讨价还价, 无故降低应当支出的费用, 或者利用员工不了解情况, 松懈催缴, 而耽误了缴纳时间, 影响到员工终身的利益, 对于这种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性措施。

1.2.3 保险金在成分对比上与时间早晚上都有出入, 一次的疏

忽将可能造成全局保险问题的难以验证, 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使得保险金的投入和支出都发生障碍。矛盾丛生, 为社会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关系带来摩擦, 影响和谐。

1.2.4 缴费不及时不够数。

一些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欠缺, 过于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 怕麻烦, 怕繁琐, 对于资金的缴纳推迟或是故意减低费用, 第二是企业实力不够, 员工工资的发放尚且有待提升, 更不用说对于保险金的缴纳问题, 第三是管理方面不到位, 对于不交和漏交问题促进不到位, 甚至认为与己无关, 造成漏缴后反费工作的依据有所偏差。

1.3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下几个的问题:

1.3.1 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既是参保人员的“血汗钱”, 更是退休人员的“活命钱”, 国务院明确规定, 专款专用, 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而最近一段时间, 社保基金大案迭起。先是上海社保基金弊案, 紧接着浙江又爆社保大案, 涉资数亿。所有这些, 都说明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3.2 养老保险基金的升值问题。

要想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参保人负担的情况下, 持久地维持养老金的支付承诺, 就必须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 实现其持续的保值增值。而保险基金靠什么去保值增值, 又迫切需要研究。

2 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的问题来看,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 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内部审计、外部监管和考核机制, 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笔者认为,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 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 按照各自的职责, 协同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对基金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监管。二是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 专司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工作。只有如此,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只有如此, 才能针对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理。

2.2 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现行的社会保险法规不能对缴费单位采取查封银行帐户、拍卖资产等强制措施, 社会保险费征缴也缺乏法律手段。国家应尽早出台《养老保险法》,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2.3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

健全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机构, 实行退休人员登记卡制度, 将每名退休人员都纳入到街道保障机构的社会化管理中去。通过这些机构社会化、精细化的管理工作, 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也能杜绝养老保险金的冒领、重发和漏发。

2.4 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

一是做到养老保险基金的足额、及时征收。对于故意拖延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 决不姑息, 坚决加收滞纳金。二是核准缴费信息, 从基础工作入手, 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应收尽收。当前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向非公有经济延伸, 有效满足非公有经济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

2.5 加大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 尽快完善省级养老保险的信息化系统。二是不断提升社会保险信息化职能。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水平。

2.6 逐步完善退休审批和退休金调整制度

制定标准统一、信息准确、制度严密的退休审批程序, 在办理过程中, 增加透明度, 加大公示力度, 疏通信息交流渠道, 确保退休审批的公平、公共。退休金调整的水平, 要根据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 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2.7 社会保险靠社会, 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第一是举报有奖。让全社会的人员都参与到对于保险金的维护工作中来, 提升监督力度, 使工作在透明和严格的情况下开展, 第二是做好公关, 将法律的因素调动进来, 使其拥有严格的约束体制, 保证其实施工作的完成。

摘要:目前, 我国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过程中, 主要存在着提前退休、冒领保险金、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少缴漏缴、欠缴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险基金的升值等问题。可通过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力度;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加大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退休审批和退休金调整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保值和升值。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问题探析 篇8

1 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和限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选择和更改。社保基金专款专用、保值增值和的积累性的特点影响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从基金积累的角度而言, 按是否有基金积累可分为现收现付模式和基金积累模式, 在实践中通常是这两种划分的结合, 派生出三种模式: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和部分积累模式。部分积累制包括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积累和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金积累两种管理方式, 能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此处提到的社保基金主要是指积累、结余的基金。

2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当前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在2001年之前, 我国的社保资金只有购买国债和存入商业银行两种投资方式, 200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使得社保基金的投资进入多元化的时代。除了传统的国债和银行存款两种方式外, 还新增了其它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企业债和金融债, 以及海外市场投资等。[1]在运营方式上, 风险小、稳妥的的投资方式如购买国债或者银行存款等交由内部人员运作, 而对于高风险的投资如股票和债券等, 则由专业的投资机构负责运作。2014年社保基金资金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占46%, 现金及等价物类投资占9%, 股票类投资占34%, 股权类投资占6%。[2]

在我国, 以政府为主体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作也表现出了公营投资组织的一般优势与不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集中、统一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 呈现出管理形式单一, 管理、交易成本低, 政策执行灵活的特点;其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效率低下, 缺乏公开公正性, 易出现因挪用而造成基金损失。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收支现状堪忧,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问题主要有结余规模连年增加、企业拖欠缴费现象严重和支付环节问题较多。由于基金使用率较低, 缴费率较高, 保证了我国社保基金每年都会有结余, 且规模逐年增加。但是, 现在很多企业缺乏足额缴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不承担缴费的责任和义务, 拖欠保险费。在支付环节, 很多经办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转移基金和虚报冒领等违规现象。这些现象渗透于各层次, 包括受益人、参保人及各个社会保险服务管理机构。另外,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用效果不佳, 保值增值面临难题。长期以来,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为银行专户和国家债券, 这些投资渠道的风险较低, 但是银行储蓄和国债投资贬值的风险则较大。如2010-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国债投资的实际利率大致为1.55%, 而银行的实际利率则只有0.13%。而世界上这一数据为6%。并且通货膨胀也变低了社保基金的价值, 在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今天, 最大的问题是由大量投资银行储蓄和国债带来的贬值。国家审计署的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不足2%, 具有较高的安全和贬值风险。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 那么将直接导致社会保险基金越来越不值钱, 难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3]

3 社会保障基金有效运营的途径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 以良性投资运行机制为前提。从国际经验来看, 目前社会保障基金营运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 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 此模式具有管理方便、政策执行灵活的特点, 但收益低, 透明度差;第二, 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管理由民营基金管理公司负责, 政府对其监管, 此模式收益高、透明度强, 但风险较大。国外不同国家的社保基金投资趋势显示不动产投资比例趋高、国际投资增加、多元化组合进行有效投资等。我国也面临着如何创新社保基金的监管和投资模式, 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 不仅要借鉴国外可行的办法, 也要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金投资方式。

首先, 创造和谐稳定的投资运营环境。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职责, 把社会保障部门运营和社保基金管理的职责分开;加大力度培养机构投资者, 完善托管人市场的构建;加大股票和债券市场的监管力度, 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完善基金管理的法规, 从立法层次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执法, 加大违法活动的惩处力度, 杜绝违法乱纪的出现。

其次, 构建多元化的基金投资渠道。制定多元化投资战略, 对投资的流动性、风险性和盈利性进行深入分析, 选择稳定性好且收益率高的组合方式。国家还必须准备足够的风险准备金, 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的支付困难问题。可以进行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较低的指数化投资;可以购买坏账率极低, 且承担风险较小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可以投资风险较小, 且回报率较高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投资信托产品、开放基金;可以参与公司治理、投资海外市场等等。

再次, 加大基金投资风险控制。要合理分配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 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一定要有合理比例, 即防止基金安全性出问题, 又能获得较高收益;要谨慎选择基金管理人, 选择资质较好、社会信誉高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运作;要构建准备金机制, 尤其是应对市场波动大、收益难稳定的投资类型。

最后, 完善社保基金运营的配套措施。第一, 要强健自身, 加强内部相关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建立合理有序的管理机制, 建立相互制衡的基金投资运作模式, 保证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和监督管理过程能相互制衡、协调配合, 以此保障我国社保基金安全有效的运营。第二, 加强外部监督, 应尽量实行透明式管理,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相关情况, 保证公开透明性始终贯彻在我国社保基金每年的投资运行及收益管理过程中。第三, 提升社保基金投资和监管人员的素质, 提升其职业道德, 打造高水平的主体团队, 保障社保资金的有效运营。

摘要:当前,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越来越活跃, 但仍存在投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 盈利能力低, 抵御风险和通货膨胀的能力差等不足。因此, 应积极学习比较其他国家社保基金投资经验, 改进我国现行的基金运营方式, 探索科学合理的投资运营方式, 实现社保基金有效运营, 奠定社会保障制度有效稳定运行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现状,问题,保值增值,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留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2]巴曙松, 谭迎庆, 赵晶, 丁波.关于社保基金监管框架的思考[J].金融会计, 2014 (10) :65.

基金运营 篇9

一、社保基金的涵义

(一) 社保基金的构成成分

1. 按照用途分类。

根据社保基金用途的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社会优抚基金、救济基金、福利基金和保险基金。社会优抚基金实际上就是军人的生活保障基金。救济基金就是救灾基金和贫困救济基金等。社会福利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教育基金、儿童妇女福利和老年人福利等。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分为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在社会的发展中,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 按照筹资模式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分别是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基金。所谓个人账户基金, 就是在职工一生中的个人收入的风险分担和纵向调剂。社会统筹基金就是按照成员不同的收入水平进行统筹, 从而进行风险分担和横向调剂。

3. 按照所有权分类。

主要分为机构基金、个人基金和公共基金。个人基金包括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等。公共基金属于公共所有, 主要由国际捐赠、社会捐赠和财政拨款等。

4. 按照来源分类。

主要包括个人或民间组织资源提供、政府强制筹措和政府提供等。优抚基金、救济基金和福利基金都是政府所提供的。

(二) 社保基金的作用

1. 稳定作用。

在社会安全和稳定方面, 社保基金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保基金的根本目的是为正常运转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效地保证。在社会发展中, 任何时代都会存在着弱势群体,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社保基金的作用, 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在现代社会中, 存在着众多的不稳定因素, 需要发挥社保基金的巨大作用, 降低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

2. 调节作用。

利用社保基金, 能够对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进行有效地调节, 从而对市场经济的效率和公平进行调节, 维护社会公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劳动者之间在收入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通过社保基金的调节, 能够尽量缩小这种收入差距, 尽量维护社会公平。

3. 保障作用。

运用社保基金, 能够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 为其提供物质保障。这样就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

4. 建设作用。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对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通过社保基金, 能够有效地消除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这样就能够加快经济的发展, 推动社会发展的步伐, 实现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社保基金筹资模式的选择

(一) 筹集原则

在消费基金中, 社保基金是重要的构成部分, 其结构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收入分配结构。为了合理的控制筹集规模, 顺利完成基金筹集, 需要遵循收支平衡原则、稳定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二) 筹资模式分析

1. 现收现付制。

针对养老金应该明确待遇的标准, 以此为依据, 预测养老金支付数额, 利用税收等措施来进行费用的征收。从而能够在年度内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能够保持收支平衡。同时, 为了防止缴费水平的频繁调整, 从而造成收支波动, 应该有一定的储备基金。实际上,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平衡模式, 坚持以支定收的基本原则, 在一定时期内, 按照养老金支出来确定费用收取的费率。在本质上, 属于收入代际转移。这种制度有着以下优点:没有保值增值压力和资金贬值所带来的风险, 支出与收入保持同步, 管理的成本相对较低, 并且管理简单, 收支有着清楚的关系。对于退休职工来说, 其社会保障和企业以及自身的缴费是没有关系的。这就能够充分体现出互助互济的作用。但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其适应性较差, 需要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如果老龄化严重, 或者经济不景气, 基金积累不足, 那么将会遇到巨大的困难。同时, 稳定性较差, 没有长期规划, 预测养老金量时间不长, 还需要对缴费率进行频繁的调整, 稳定性不足。另外, 代际转移难以充分体现出权利义务关系, 引发矛盾。储蓄效应弱, 在一定时期会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造成阻碍。

2. 完全基金制。

所谓完全基金制, 实际上就是坚持远期纵向平衡原则来进行资金筹集的模式。在工作期间, 劳动者需要积累部分收入, 然后将其交给能够投资的集中的基金。在劳动者退休后, 基金会按照投资回报和缴费累积支付给劳动者养老金。在实施养老保险的前期阶段, 社会保障支出会小于收入, 多余的部分作为基金储备, 来弥补后期的差额。针对这部分多余基金, 需要进行投资从而实现保值增值。劳动者需要建立个人的账户, 从而记录基金收益和缴费情况。实际上, 完全基金制属于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储蓄。前期阶段, 缴费率相对较高, 筹资效果明显, 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 基本上能够保持缴费率的相对稳定。长期平衡, 积累基金。完全基金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首先, 以收定支。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人口老龄化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巨大冲击, 不会引发支付危机, 以及因专家负担造成的社会矛盾。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协调, 利用合适的渠道, 来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调节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其次, 激励缴费。劳动者在职时的收入水平和缴费能力直接影响着支付水平, 劳动者个人具有积极性, 还能促使相关单位积极地缴费。第三, 强制储蓄。这样能够形成足够的资金积累, 为社会保障提供充足的资金。第四, 效率优先。将基金投入到市场中, 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 这种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积累基金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规模, 通货膨胀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 并且面临着保值增值压力。统计预测难以保证长期有效, 还会发生资金挪用的情况。对于基金管理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社会互济性方面效果不佳, 收入再分配和支付转移较难实现。

3. 部分基金制。

部分基金制实际上属于一种中间模式, 介于完全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两者之间。也叫做部分积累制, 主要是按照分阶段的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 进行缴费率的确定。也就是在一定时期满足支出的基本要求下, 预留部分储备资金, 并且以此来确定缴费率。部分基金制需要保证短期横向平衡和长期纵向平衡。按照不同的阶段来以支定收, 并且要略有结余, 从而确定缴费率, 使得费率具有一定的弹性。结合了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其具有以下优点, 兼顾了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两种制度的优点, 还有效地解决了完全基金制所面对的初期费率较高和现收现付制存在的费率不稳定的缺点, 不会受到老龄化过大的影响。同时, 能够积累一定量的基金, 采取渐进的积累幅度, 投资压力和贬值风险相对较小。但是部分基金制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例如, 计算比较复杂, 涉及到较多的变量。

三、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策略

(一) 社保基金投资特点

1. 国家特殊规定。

在社会发展中, 社保基金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对于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国家会利用法律法规规定社保基金相关的投资比例、工具、方向、最低收益率以及管理机构资格等。这样才能够保证实现投资最基本的保值目标。

2. 追求经济效益, 兼顾社会效益。

社保基金需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相协调, 因此,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效益。需要拒绝一些损害公众利益的项目, 积极参与一些促进社会发展, 维护社会公平的项目,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需要以社会效益为主。

3. 多样化的管理模式。

普通的基金在投资的时候经常利用委托方式来进行经营管理, 社保基金不同, 其采用部分委托或者完全委托的运营管理方式, 或者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购买基金产品, 并且可以参与到证券买卖中, 因此, 具有多样化的管理模式。

(二) 投资工具

1. 银行存款。

在现阶段的基金投资工具中, 银行存款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具有流动性好、收益低和安全性高的特点。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的降息政策, 因此, 面临着通货膨胀带来的巨大风险, 难以实现保值的基本目标。

2. 公司股票。

采用这种方式, 有利于增值目标的实现, 虽然收益高, 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通过一、二级市场赚取差价以及投资分散化的方式, 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 获取收益。

3. 政府债券。

这种方式流动性很强, 基本上不存在支付风险和违约风险, 收益率相对较高。因为收益率是固定的, 不会根据市场利率而改变, 期限较长, 所以变现较为困难。通货膨胀抵御能力不强, 获得的收益很难满足消费要求。

4. 企业债券。

主要是由国有企业和各大公司所发行的一种债权凭证, 其收益率要高于政府债券,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违约风险, 并且企业的业绩直接影响到偿付能力。基金选择这种投资工具的时候, 需要慎重考虑该企业的实力以及信誉度等等。

5. 海外投资。

这是一种新兴的投资手段, 具有全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风险较低、流动性大、收益较高。国际环境的复杂以及汇率等, 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三) 强化投资运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建设完善的社会养老机制。

在社保基金中, 数量巨大且能够自由投资的部分资金属于养老保险基金。所以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来说, 社会养老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的养老机制基本上分为两种, 分别是个人账户制和现收现付制。实际上, 现收现付制对于社保基金来源有着严重的制约, 因此, 不利于投资。所以, 随着社会发展, 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逐渐的完善社会养老体系, 这样才能保证社保基金有足够的资金来源, 从而扩大投资规模, 获得更高的收益。

2. 完善资本市场。

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经营入市来说, 资本市场是否完善以及完善的程度, 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加入证券市场存在问题, 那么股票投资就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 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逐渐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这样能够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更加安全、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社保基金的投资经营管理。

3. 完善基金的管理机构。

现阶段, 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 分别是民营管理和政府管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民营管理存在着较高的运营效率。民营管理又可以分为代理投资、购买基金产品、以及入市投资。代理投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这就需要提高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 不断完善管理机构, 这样才能提升投资运营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保基金投资保值增值的目标, 获得更多的收益。

4. 加大支持, 放宽限制。

由于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影响, 导致社保基金在投资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巨大的制约。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来鼓励社保基金进行投资, 尽量采取适当的措施, 放宽限制, 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

综上所述, 社保基金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最佳的筹资模式。在进行投资的时候, 应该合理的选择投资工具, 并且逐渐完善相关的体制, 从而推动社保基金的快速发展, 保证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加快了发展改革的步伐。在社保基金的深入改革过程中, 暴露出了一系列的不足和问题, 例如, 保值增值方式单一、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等。对于社保基金来说, 如何合理选择筹资模式, 以及怎样有效地强化投资运营管理, 已经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合理的选择筹资模式, 拓宽筹资渠道, 降低市场风险, 强化投资运营管理是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投资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何东琪.消费储蓄理论:一个生命周期描述模型的理论思考——兼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重点[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5) .

[2]封进.人口结构变动的福利效应——一个包含社会保险的模型及解释[J].经济科学, 2004 (1) .

[3]胡继晔.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理论探讨、金融创新与投资运营[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3.

[4]陈飞飞.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人口老龄化、政策选择和数值模拟[D].上海:同济大学, 2007.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 篇10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安全阀”, 是一项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的经济保障制度。所谓养老保险, 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 为保障劳动者在离开劳动岗位以后, 能获得国家的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更是成为了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自从德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养老金制度以来, 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养老制度的研究, 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 就是养老负担沉重, 国家实在无力完全承担, 于是不得不大力着手改革。在20世纪50年代, 中国建立了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期间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进行了多次修改,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是按照国务院1997年所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的, 基本模式是将原来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以社会统筹与个人统筹相结合的为特征的部分积累制, 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 对其收支实行两条线管理。该种模式的确定,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 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标准化, 规范化, 为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特征。”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核心的部分, 而养老保险基金无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中之重,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 关系着每一个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影响着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现阶段中国养老基金运营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正在高速地发展, 老百姓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 其收入大幅提高, 而且由于政府增加了对社会保障的补贴力度, 参加养老保险人口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因而, 养老金的余额自然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见表1) :

从上页表1中可以看到, 到2010年底, 养老金累积金额达到15 000亿元。对于这样一笔庞大数目的养老金, 如何妥善对待并使其保值增值, 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因为稍有不慎, 就会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现阶段中国养老金运营中的主要问题是:

1.投资渠道狭窄, 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巨大。按照现行的筹资制度计算, 企业按工资总额的20%以及在职职工按个人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这样下来, 每年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可以达到2 000多亿元人民币, 并且随着覆盖面的扩大, 参保人数的增多, 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因此, 管理好养老保险基金, 使它保值增值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养老保险基金不能有效地保值增值, 不仅难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也会降低个人账户对劳动者的吸引力。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建立之初, 其侧重点在于如何使养老保障基金的安全性提高的问题, 对于它的增值问题反而居于其次, 但在事实上, 养老保险金却面临着极大的贬值风险。其原因是出于对基金安全性的考虑, 目前规定养老基金除了极少部分可以购买绩优股以外, 绝大部分还是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银行存款的特点是流动性强, 安全性高。但银行的存款利息却比较低, 而且遇上通货膨胀率高的时期, 别说增值, 就是连保值也难以做到。因此,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全部用来存银行。而尽管国债利率要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 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二手市场, 反而不如银行存款有吸引力。同时, 享受保值补贴的国债只能由个人购买, 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被排除在外, 在处于通胀时期时,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受益往往低于通胀率, 处于不断缩水状态。因此, 将大部分养老基金投向银行和国债难以达到增值的目标。

2.体制不顺,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成本较高。无论是传统体制下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 还是经过调整后形成的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 乃至今天正在采用的通胀结合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 都是由政府部门来管理。在形式上, 由国家统一管理, 具体事务交由各个部门分管。在实行初期, 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水平还不高, 政府作为“全能”的代言人, 对于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 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原来的实施者向监督者角色转化, “政府守夜人的角色逐步确立, 要求政府规范市场环境, 解决市场失灵, 矫正经济外部失灵。尽管应当是由政府来提供社会福利, 但并不代表政府一定要是每个具体环节的操作者。尤其是目前, 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普遍不是很高, 与其将专业化的投资交给他们来运作, 不如把这些项目交给更为专业的机构来运作, 引入竞争机制, 政府部门只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出现, 这样效果会更好, 既提高了效率, 又减少了成本。现阶段国家尽管实行的是省级统筹, 但是各地区为了自己的利益, 各行其是, 很难将基金集中起来管理, 据调查, 中国几千个亿的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3 000多个县和8个行业中, 如此分散的局面自然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使用, 难以发生规模效应。同时, 养老基金管理成本非常高, 据统计, 各个地方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一般会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2%~6%的管理费, 平均管理成本超过了4%, 如果将同样数目的基金交由基金公司来代理, 那么成本仅为1/4上下。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 还提高了运行的效率, 加深了投资的专业化, 何乐而不为?

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思考

(一) 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据世界银行的预测, 2030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总额将达到18万亿美元, 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但现实中, 资本市场和养老基金的分离影响了养老基金的运营和管理。由于养老金支付的长期性, 按国际惯例, 养老金的投资应当主要买中长期的债券、股票、不动产等, 这样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而中国养老基金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 这样显然收益不高, 积累风险大。任何一种经济行为的产生与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和市场来支撑和促进, 而制度、组织自身也要有独运行主体来推进其发展扩大。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要通过互动来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方面, 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获得收益来达到养老保险的目标, 另一方面,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也需要有养老保险基金这样雄厚实力的机构。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表现为:首先, 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能够解决基金投资渠道单一的情况。文章已经提到,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仅限于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家债券, 这种投资很难使得基金保值增值。而资本市场上可供投资的金融工具繁多, 这为养老保险基金进行多元化分散化投资, 避免非系统风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 促进资本市场发育完善。养老金收益是一种劳动力补偿的延迟支付, 这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应当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 并通过示范效应增强整个市场的投资理性, 这无疑会强化资本市场的长期性投资, 减少短户的短视行为, 提高资本配置, 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通过上文, 我们已经得出结论: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应当入市, 但入市的条件成熟了吗?笔者认为可以入市。原因有二: (1) 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性、规模性, 决定了养老基金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去投资。中国现在实行的通胀结合的模式, 个人账户的积累资金会越来越多, 劳动者退休后从个人账户基金领取的退休标准是可以预测的, 因而可以事先进行计划和控制, 也就是说, 个人账户留存基金的流动性相对较低, 这就为基金的积累部分进入资本市场投资创造了条件。 (2) 资本市场日渐规范, 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 这就为基金的入市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 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 投资工具的多元化使得养老保险基金可以有多种组合选择,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提供了市场空间。

(二) 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的比例

当前, 全球出现金融危机, 股票等高风险金融工具波动性较大, 而经济全球化又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对于“救命钱”的养老保险基金来说, 此时如果大比例投入股票等高风险工具。结果难以预料。笔者认为, 结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 要想使得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增值, 可以增加对中国不动产的投资比例, 具体而言, 可以拿出养老保险基金的一部分来投资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

1. 经济适用房的市场竞争优势。

我们都知道, 地产投资虽然是一种回收期长, 而且资金需求量大的投资项目, 但是从房地产地皮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来看, 房地产价格总体仍然是呈上升趋势的, 而且即使在发生通货膨胀时, 房地产价格具有很强的抗通货膨胀能力, 其价格会随物价上涨而上涨。笔者通过有关资料了解到武汉VK房地产公司2003年所建商品房的所有成本平均为1 500元/平方米, 但售出价格确达到了2 500元~3 000元/平方米, 利润空间巨大。那么, 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业绩实际上还称不上是个问题。

2. 人口和价格优势。

从主动需求方面看,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的人口大国, 而且据预计, 未来二十年人口将达到16亿, 毫无疑问, 这对住房的要求市场巨大, 而且据建设部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 到2020年, 约有3亿~3.5亿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另外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将从2003年的23.8平方米增至35平方米。从被动需求方面来看, 由于目前中国传统的福利分房体制已经被货币化购房体制所取代, 同时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普遍不高, 因而难以承受昂贵的商品房价格, 所以无疑会选择经济适用房。故中国须建造大批的经济适用房, 以满足如此众多的居民需求。

3. 政策优越。

出于平衡房地产公司和购房居民之间的利益, 国家在土地使用权和税收上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以降低经济适用房的造价成本。以武汉市所建商品房成本1 500元/平方米作为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所有成本, 即使按1 800元~2 000元/平方米出售, 其投资回报率都还是相当可观, 而且, 由于出售价格远远低于商品房价格, 所以作为大部分的城镇居民来说还是乐于接受的。

经济适用房建设是中国现阶段的一项独有的国家政策, 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历来是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立并完善经济适用住房为中心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不仅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而且可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也更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经济适用住房既然是作为一项政策而存在就不会朝令夕改, 相反应该长期执行的一种措施, 所以笔者有理由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经济适用住房会一直存在。总之, 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经济适用房建设, 不论是解决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紧张的问题, 还是对基金投资增值都是双赢的事情。

小结

人口老龄化对各国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为了应对养老金支付的困难, 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改革。要想养老金保值增值, 必须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 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应当增加在资本市场的投入, 尤其是增加对经济实用房的投资比例来优化运营结构, 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建定.社会政策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3.

[2]中国保监会.养老保险国别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1.

[3]王方明.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

[4]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模式的偏差及其矫正[J].经济研究, 2009, (2) :17-19.

[5]王晓军.社会保障精算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0.

基金运营 篇11

一、经济资源收益结构与社会福利保障的特征

(一)经济结构与资源收益特征 从广州市统计局了解到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112.76亿元,其中,全年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499.9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6%;在工业经济效益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6.9亿元,增长6.1%;实现利税总额1369.32亿元,增长18.0%;实现利润总额739.71亿元,增长22.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41.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32%。可见,国有企业及公共经济资源收益可以成为社保基金资金后盾。

(二)社会福利保障特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从1951年2月养老制度建立开始,不同阶段、不同规定,逐步解决了不同群体的社保问题。由于历史及制度原因,产生参保时间、地区、缴费层次、缴费金额等不同,客观造成保障专户资金积累不足,今年社保的全国性统一,增加了财政未来资金支付的极大负担。

因此,在社保基金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资源收益作用,长期有效筹集社保基金资金,又要实行社保基金资产分模块核算及科学运营管理,解决社保资金的现在支付问题,并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做好未来资金积累。

二、社保基金资金资产的长期有效筹集

(一)政府公共事业投资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归集筹资方式结合 我国经济处于高度发展时期,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电力等公共经济资源投资建设。近年,广州财政对广州地铁连续保持每年约40亿元投资。如果财政每年对地铁等公共建设投入资金,首先划拨入社保基金,然后以社保基金作为主体,对地铁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及收益直接管理,这样财政投资形成的经济资源及收益,将成为社保基金筹资的长期资金来源。

(二)国有企业的收益管理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筹资结合 广州拥有关系国民经济生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机场、高速公路、造船、电力等收益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41.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3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6.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69.3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39.71亿元。如果社保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收益管理,将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年度收益,按一定比例拨付到社会保障部门,有利于保证社保基金现金的长期持续流入。

(三)社保基金资金参与地方国有企业上市筹资 社保基金资金通过参与地方国有企业上市,能有效快速地筹集社保基金资金。从广州国资委调查了解到,计划在今年将珠江啤酒、南方碱业、广州酒家等九家国有企业上市筹资。社保基金资金参与即将上市的国有企业初始投资,使社保基金资金成为大股东,这样随着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上市,将得到远远高于原始投资价值的市值,使社保基金快速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确保社保基金资产快速稳定增值保值。

(四)政府民生工程项目投资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筹资结合近年,政府部门加大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资金投入,加强廉租房的投资建设。广州财政一般预算连续多年将3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2009年还增加到5.2亿元投资。如果政府将廉租房固定资产转化为社保基金有形资产,并将廉租房管理与低保人员的就业生活管理及社保基金资金管理相结合,客观体现为社保基金资产和收益的长期增加。

三、社保基金资金归集与分模块核算运营管理模式

(一)基于社保基金筹集角度个人和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在社保基金内积累到一定时期,未来需要支付给参保人,应该表现为负债筹资;政府对公共事业、国企、保障住房及设施投入资金,划拨进入社保基金,这部分表现为社保基金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和“实收资本”增加;对公共事业收益的直接管理,表现为获得长期资本投资收益。

(二)基于社保基金资金运用角度 个人、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加上政府拨入资本,归集构成社保基金筹集体系内容,必须做好社保基金资金的分模块核算及运营管理(如图1所示)。企业和个人缴纳形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金账户,供应目前社保资金支付;由政府划拨和来自于公有经济的资金额支持社保未来长期资金需要。确保现在社会福利保障正常运行,同时创建社保基金的长期增值保值运营机制,保证未来社保基金资金的持久长期有效供应。

四、社保基金归集资金的分模块管理内容特征

(一)社保基金的资金运营管理内容特征 在社保基金的核算运营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目前来参于个人和企业筹集的社保基金财政专户资金核算运营,保证资金统筹和收支预算平衡管理。其次,为了应对未来社保资金支出的巨大缺口,社保基金还应该将政府拨入的公共资源投资资金,进行准确核算和严格的收益管理,形成社保基金资金长期良性积累渠道。

(二)社保基金的资金综合归集与分模块运营的体系特征 为了做到有计划科学积累社保基金资金,必须实行科学的资金分模块核算运营管理。遵循以收抵支略有结余、量入而出收支平衡、持续资金累积原则,将综合筹资归集而来的社保基金分成10份额四个模块规划核算运营。其中,10%为保障备用金用作库存现金周转备用;30%为现在支付资金,直接用于支付当年全市医疗、养老及失业等保障资金支付,确保当前社会福利保障;30%为高收益资本投资资产,用于高收益金融投资、国有企业及公共交通事业等投资,确保社保基金资金资产长期保值和增值;30%为保障事业资产,用于整备社区医疗条件、社会养老需要的老人公寓、老人医疗看护床位、电子监护设施和人员培训等福利事业投资,不断支持并完善广州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创造社会福利养老条件。

可见,社保基金资金分1333模块会计核算及运营管理模式,在专项资金的征缴、支付、划拨过程中,通过财政统一专户的行政预算会计职能,调动了社会公有经济资源作用,体现了社保基金的社会共享福利性特征。

五、社保基金资产筹集与分模块运营管理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福利保障制度是个长期有机系统工程,必须结合经济结构和福利保障特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资源,广开筹资渠道,严格做好社保基金资金的科学运营管理,做好社保体系建设和资金长期有效供应。

首先,在社保基金的筹集方面,全面做好个人及企业社保资金的正常征缴,发挥社会主义行政职能和公有经济资源优势作用,有利于加强社保基金统筹归集管理,有效做好社保基金长期筹集积累。其次,社保基金实行资产分1333模块核算综合运营管理。第一,有利于有效承担现在五项福利保障支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付,为不同群体国民提供福利保障;第二,有利于发挥社保基金的资本作用,获得高额资本理财收益,有效保持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第三,加强社保基金资金对社区基本医疗卫生、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及服务组织建设投入,有利于以有限的资金,充分有效调动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福利保障资源,为社会养老保障提供条件;第四,做好公有经济资源收益管理,有利于社保基金资金长期积累,保证长期有效供应社会福利保障资金。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社会主义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开源扩大拓宽基金筹集渠道增加资金筹集,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利用公有经济资源建立多层次长效社保基金筹资渠道。另一方面严格社保基金资金分配运营科学管理,做到节流储蓄做好社保现在支付和未来资金增值保值储备管理,完善社保基金资金核算及运营管理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切实做好社会福利保障工作,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林治芬:《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国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08Y50)和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9B0703001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金运营 篇12

1. 智利养老金信托投资运营情况。

智利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遵循资本化流动规律,管理的对象是私人机构在运行结构方面,将选择权和所有权完全交由个人所有,可以在市场上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理财要求和规划的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会。它鲜明的特色是对养老保险市场的准入门槛设置不高,只要注册资本不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额,私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就可以进入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吸收私人账户资金,自由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对这些私人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信托运营的干预较少,以一般不低于市场收益率为标准。另外,加强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严格打击挪用养老金等不良事件发生。智利的做法通过市场竞争有效地实现了风险和收益的最佳组合,为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了巨额资本。

2. 英国养老金信托投资运营情况。

在英国,由雇主设立的养老保险基金是通过签订信托契约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委托人将投资管理权和保管权分别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均为民营基金管理公司)。英国的退休基金经营效绩颇佳,从1982到1991年,统计调查显示职业年金基金平均收益年均16%,人均收入增长8.2%,而同期物价上涨率为5.6%。在英国,同样依信托原理来构建退休资金的运作模式,其委托给民营的基金管理公司,特点是基金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基金委托多家民营管理公司按市场法则运作和投资,基金管理透明度高,政府不直接干涉基金的投资运作,但加强对基金的监督。监管当局每三年对基金的全部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对总资产和总负债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如果发现资产大于负债,将降低缴费率,否则,将限期予以纠正。英国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投资于本国股票(54%)、外国股票(23%)、本国债券(9%)、外国债券(3%)、房地产(5%)、储蓄(4%)以及抵押证券(2%)等领域。英国对于职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结构基本上不加限制,唯一的限制是其资产投资于建立养老金的雇主企业的比例不能超过5%。

3. 美国养老金信托投资运营情况。

美国“联邦社保信托基金”的投资运作在法律上基本是独立于社会保障制度日常程序之外的。从框架结构来说,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由“三足鼎立”的结构组成: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理事会(BTFOASDI)、社会保障总署(SSA)和社会保障顾问委员会(SSAB)。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相得益彰,其权利与义务均由相关法律制度予以界定。该制度的性质要求基金的支付能力,政府做最终担保人,将基金独立来封闭运行和单独决策。在“三足鼎立”中,美国“社保信托基金理事会”专门负责掌管该基金的短期和长期投资的操作与调查研究事宜。

按照法律规定,社会保障信托基金除了每月用于支付社会保障福利开支以及管理费用的资金外,剩余资金应全部购买联邦政府发行的带息债券。2002年,投资于联邦债券的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共计13780亿美元,信托基金购买的联邦债券中绝大部分属于特种债券,即联邦政府专门面向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发行的债券。美国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逐年增长,越来越高于GDP的增长率,来自OASDI的信托报告显示,以中间方案预测,2012年之后,美国每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一直保持在2.2%左右,甚至在2015年之后将达到1.8%,而社会保障信托基金投资的实际收益率预计将是5.8%,可见信托机构运行养老保险基金将会达到持续良好运行的效果。

4. 日本养老金信托投资运营情况。

日本的信托业务主要由以信托业务为主兼营少量银行业务的信托银行经营,其信托业务和银行业务严格分开,专营性较强。日本的信托资产占整个金融资产的比例超过2O%,信托与银行占据了8O%的年金市场。近几年养老金信托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企业年金可委托信托银行或人寿保险公司管理和运营,也可以全权委托给投资咨询公司,再由投资咨询公司负责委托信托银行或人寿保险公司管理,并指导资金的运作。近几年,日本又出现了以建立总干事信托为目的的资产合并,目前,日本年金资产管理业务正逐渐向总干事信托集中。

目前,包括“基础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在内的基金储备由厚生省管理。厚生省大臣负责投资计划,并对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做出了严格的新规定,包括本国债券的持有比例必须要大于境外债券的比例,境外股票的持有比例必须要小于境内股票持有量的2/3,境外股票的持有比例必须要大于境外债券的持有量等。

二、国外养老保险信托运营对中国的启示

借鉴以上几个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该尽可能面向市场,加之商业化运作,建立以养老基金信托人为核心的基金管理制度,从而充分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管理的效率。上述国家的做法给中国提供以下启示:

1.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监管机制。

在公共养老保障体系中,上述国家的政府职能均为投资运作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养老基金的行政管理和投资管理适当分离,应是一个基本经验。提高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在监管机构上统一。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除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在大部分国家,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养老基金的收益率都是负值,由私营机构经营的养老基金收益率普遍高于由政府部门经营的收益率。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政府部门自身的运行效率往往不高,甚至会出现腐败问题;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管理的养老基金通常不易投资于股权、不动产或国外资产,而是被迫购买政府债券,或以很低的利率向亏损的国有企业贷款,从而使风险过分集中。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的问题是管理机构与经营机构合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低效运行、官僚主义等弊病。借鉴智利等国的经验,管理机构与经营机构必须分开设置,前者负责对后者的监管和对社会保障市场的调控,后者负责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和保险金的发放等。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并引入竞争机制,政府部门制定规则并依法实施监管。

2. 投资方式多元化。

从总体而言,目前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分为四类:政府债券类;银行证券类(银行债券、银行票据、银行存款等);公司证券类(公司债券与股票);不动产类(主要是房地产)。虽然各国对公营养老基金投资进行了严格限制,但养老基金的投资格局明显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而在中国存入银行、购买国债还是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这两种投资方式由于收益率被限定,将很难满足养老基金的支付需求。因此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采取多元化投资组合运营方式,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保证基金投资资产质量及稳定的投资回报,应是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式的主流方向。在此基础上,坚持货币市场基金与资本市场的组合使用应是未来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主要方向,特别是当前,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8.04%,远高于目前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例五年期税后利率为4%)和凭证式国债利率(例五年期利率为5.75%)等传统投资方式,其风险也远低于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工具,因此信托投资可作为良好的方式选择。

3. 以市场化为导向进行监管。

养老保险基金运作要在政府有效的监管下,充分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仍然比较低,货币市场的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市场主体,国有银行仍是货币市场的绝对主体,市场行为不规范,金融工具创新不足且利率形成非市场化,潜在的金融风险仍不可小视。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把养老基金投资限定于公共(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券、银行债券、抵押贷款及公司债券等若干领域。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投资的范围又逐步扩大到房地产、商业票据、投资基金股份以及国外证券等等,有关投资的比例也不断调整。我们在考虑制定投资管理政策时,也可在初期将基金投资范围定得窄一些,主要投资于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项目,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成熟、基金积累数额的增加以及监管能力的提高,投资范围、项目和各项目允许所占最高比例等可逐步调整和放宽。

4. 强化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

适当的规范基金的投资结构是确立信托运营的风险管理标准的可行选择。由于债券、股票是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兼具的投资表现形式,并且其收益性与风险性成反比,收益性与流动性也成反比,投资时不可回避的是衡量证券的收益、风险及流动因素,这一点对于养老基金的投资尤为重要。因为养老基金需要投资于具有低风险和收益稳定的项目。德国养老保险基金可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为20%左右,具体比例由各个养老基金计划灵活掌握,可投资于房地产的上限为30%,可投资于流动资金的上限为49%。英国、瑞士、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智利等国家也都以立法形式规定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比例的法定上限。在投资时除了通过传统的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同时大量采用精算、VAR方法和近几年兴起的风险预算等技术来完成对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和评估。此外,国外的资产管理公司还大量采用专业的计算机系统辅助风险管理,如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BARRA的风险管理平台,此系统能够了解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与合同和基准相比较,如果风险超出承受限制,则进一步查看风险组合和边际风险的结构,据此调整投资决策,从而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

另外,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部门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合规运行,还建立了严格的养老保险基金信息披露制度。该制度是保护养老保险基金受益人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的制度。西方各国一般都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托管人必须定期向养老保险基金受益人进行信息披露,使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有透明度,监管机构通常直接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因此,中国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应注重培育和发挥审计、精算等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提高基金运作的透明度。建立基金的监督管理体系,设立养老基金审议监督委员会,由审计、监察、工会和有关金融部门及专家组成,不定期报告基金投资运营和增值情况。同时建立符合国际从业标准的精算师、审计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中介机构。

摘要:日益逼近的人口老龄化为养老保险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养老保险基金始终面临资金短缺的困扰,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而又不增加资金来源的负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靠基金自身的运作来保值、增值。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既有融资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既可以涉足货币市场,又可以涉足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是唯一可以直接联结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金融机构。国外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信托投资公司运营管理,得到了比政府部门运作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拓宽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缓解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这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从而完善和充分发挥信托投资方式对养老金保值增值的作用。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

参考文献

[1]耿永会.借鉴日本经验完善中国养老金运营管理[J].现代商业,2007(10).

[2]何宝玉.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M].法律出版社,2001.

[3]胡骋畅.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及保值增值的途径浅析[J].经济与法,2008(7).

[4]霍津义.中国信托业理论与实务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江苏银监局课题组.信托制度设计和中国市场需求错位研究[J].金融纵横,2005(4).

[6]李国柱.信托产品风险与收益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5).

[7]李芳.中美养老金的投资运营比较[J].经济论坛,2005(6).

[8]曾忠东.养老基金与信托制度相结合的适用性分析[J].金融问题研究,2004(4).

[9]张春亮.养老保险基金信托管理的优势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4).

上一篇:教育管理模块下一篇: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