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社会结课

2024-10-07

化学社会结课(精选4篇)

化学社会结课 篇1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掠,不敢弃去。”的确,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导入也理应如此。若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则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的妙用。综观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设计可谓匠心别具,但往往忽视对一堂课结尾的设计。事实上,导课是“起调”,结课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一节好的化学课,结课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结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中学化学教学要讲究结课艺术,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给学生呈现出“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教学景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结课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谈些方法和体会。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1. 讨论比较法

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例如: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性质后,可用几分钟的时间,列表对比次氯酸、过氧化氢、活性炭及二氧化硫四者漂白的原理,适用的范围,等等。用这种方法结课,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归纳总结法

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例如:在学习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将书写步骤简明地概括为:写、拆、删、查。

3. 布惑置疑法

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例如:在学完醇之后,下一节将紧接着学习酚的性质,可以这样结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羟基与饱和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其性质与乙醇相似。可是如果羟基不与饱和链烃基相连,而与苯环直接相连,该化合物的性质又会怎样?它是否也属于醇?下节我们在学习苯酚时,将与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这样可使同学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跃跃欲试,促使他们主动预习,寻找答案,也为下节课的开头埋下伏笔。

4. 首尾呼应法

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奇。例如:进入高中的第一堂课化学是向同学们介绍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课可在开头让同学回答:你认为化学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很多同学都会想到酸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可为本节课作这样的结课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将改变先前对化学的片面理解,深刻感受到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人类解决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让我们一起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吧!”

5. 知识迁移法

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多设计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中,触类旁通,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例如:演示完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验且分析了反应的原理后,可设置如下的问题:“(1)将钠分别投入氯化铁溶液、氯化镁溶液,将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2)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何者溶液质量会减轻(%%%%)。A.氯化钠溶液%B.氯化铜溶液%C.盐酸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通过上述练习,加深学生对钠与水反应本质的理解。

6. 设置悬念法

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可在某些课的开头,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一些有趣的情景,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介绍钠的知识之前,可先给大家做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就是预先在酒精灯的灯焰里包裹一块钠,然后向酒精灯的灯焰上滴水,酒精灯被点着了。此时学生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但谜底需留待讲完钠与水的反应后,再由学生讨论揭开。

7. 妙设歌诀法

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化学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可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编成两句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这样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

8. 冶情励志法

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如在讲“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可联系我国杰出化学家侯德榜的辉煌事迹。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作出了贡献。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通过实例,激励同学奋发学习的精神和报效祖国的斗志。

9. 创设情景法

教师在设计结课语时,充分应用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充分构成课堂教学的课末情景,是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例如: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结课时,可设计:“请同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己也来编一张元素周期表。”这样既可深化课堂学习的知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1 0. 采访反馈法

教师一反常规,出其不意地将结课任务转交给学生,以教师采访,学生谈感受的方式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式、效果、评价等经学生之口表达出来,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课堂上使用的一种新形式。学生在接受采访的交流、畅谈中,通过梳理思绪、反馈信息、组织语言、情感碰撞等过程,既可锻炼综合能力,又可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是一种多赢的手段。例如:在学完盐类的水解平衡后,可采访同学总结本堂课的要点,老师在幻灯片上当场打出同学总结的文字,可请不同的同学相继补充。这不仅能体现出课堂对学生的重视,而且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高中化学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课堂收尾应有目的性,无论是巩固课堂知识,还是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或者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收尾方式和内容。

2. 简约性原则

课堂收尾并不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再次讲授,因此,要切中要点,突破难点,语言要精练、概括,做到要言不烦。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或旨深意远,耐人寻味,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3. 灵活性原则

收尾需要简练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收尾”,以体现出生动、有趣、活泼的特点。但绝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否则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

4. 发展性原则

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收尾最根本的要求。传统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巩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发展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诚然,“画龙点睛”无定式,但它的精心设计与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因人施教,努力探索与选择最佳的结尾方法,使课堂结尾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武林茂.浅谈生物课堂结课艺术[J].金色年华, 2010.8:98-98.

[2]李艳芳.浅谈生物课堂结课艺术[J].教育交流, 2009.3.

[3]陈筱勇.中学化学结课语的设计[J].化学教育, 2009.5:26-28.

[4]孙翠莲.谈课堂教学结课[J].青年文学家, 2009.12:130-130.

化学社会结课 篇2

结课论文

金属的腐蚀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金属随处可见,人们对金属的依赖越来越强,但金属的腐蚀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本文就金属腐蚀的种类与原因向大家进行论述

关键字:金属腐蚀,种类,原因,速率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它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金属的锈蚀是最常见的腐蚀形态,。金属腐蚀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估计世界上每年由于腐蚀而报废的钢铁设备相当于钢铁年产量的25%左右,甚至还会引起停工停产,环境污染,危机人身安全等严重的事故。根据金属腐蚀过程的不同特点,可将其主要划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生物腐蚀三大类。

一,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指单纯地由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破坏。该腐蚀发生在非电解质溶液中或干燥的气体中,在浮士德过程中不产生电流,例如,电气绝缘体,润滑油,液压油以及干燥空气中的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的物质与电气,机械设备中的金属接触时,在金属表面生成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等,都属于化学腐蚀。

二.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由于行成了原电池而引起的腐蚀,其原理与电池作用没有本质的区别。电化学腐蚀又分为腐蚀电池,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通常把引起腐蚀的原电池叫做腐蚀电池,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它是电极电势较小的电对;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成为阴极,它是电极电势较大的电对。因为有电流通过电极而使电极电势偏离原来的平衡电极电势值的现象,叫做电极的极化,此时的电极电势叫极化电势。没有静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势称为平衡电势。电极极化可

分为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产生极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是由于离子扩散速率比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速率慢引起的(2)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计划是由复杂离子的放电,原子结合为分子,水化离子脱水等的速率比电流速率慢引起的(3)电阻极化 电阻极化是由于当电流通过电极时,在电子表面上行成氧化膜或一些其他物质引起的。无论哪种极化原因,极化结果都使阴极电势值减小,阳极电势值增大,最终使腐蚀电池的电动势减小。极化作用的结果是使腐蚀速率变慢,甚至停止。2.析氢腐蚀 在酸洗或用酸侵蚀某种较活泼金属的工艺过程中常发生析氢腐蚀。特别是当钢铁制件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使,由于表面的吸附作用,使钢铁表面覆盖了一场呢过极薄的水膜。此时铁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氧化皮,碳或其他比铁不活泼的杂质做阴极,氢离子在这里接受电子发生的电子的还原反应,这种腐蚀过程中有氢气析出,所以称为析氢腐蚀。3.吸氧腐蚀 在中性介质,甚至在PH等于4的溶液中,铁已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此时由于阴极发生了吸氧作用而造成了吸氧腐蚀。当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阳极仍是金属失电子被氧化为金属离子,但阴极就成为阳电极。在阴极,主要是溶于水膜中的氧分子得电子被还原。这种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发生的“吸收”氧气的电化学腐蚀叫做吸氧腐蚀。差异充气腐蚀是由于金属表面氧气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腐蚀,是金属吸氧腐蚀的一种形式。差异充气腐蚀对工程材料的影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件上的一条裂缝,一个微小的孔隙,往往因差异充气腐蚀而毁坏整个工件,甚至发生事故。

三.生物腐蚀

藻类,贝壳类等生物,特别是微生物,他们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对金属材料所产生的腐蚀破坏作用都是生物腐蚀。生物腐蚀通过三种情况来引发和加速电化学腐蚀。(1)破坏防腐物 在使用有机物进行防腐蚀时,如果这些有机物被生物作用耗掉,就达不到预期的生物腐蚀。(2)代谢产物的影响 碳氢化合物无论

在厌氧菌还是好氧菌的作用下,都会产生酸或酸性物质,降低水体的PH,促进金属的腐蚀。造成金属材料腐蚀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和好氧的铁细菌及硫细菌。(3)形成氧浓度差的电池 在有机物很多且活性细菌等生物活动的区域,因氧的消耗,使溶解氧浓度下降,这样的区域形成了阳极区;而在细菌等生物少,氧充足的区域成为阴极区,从而形成了氧浓度差电池,加速了金属的腐蚀。

四.金属腐蚀的速率

对于不同的金属,在相同环境下,金属越活泼,越容易腐蚀,反之则不易腐蚀,对于同种金属腐蚀的速率因素主要有湿度,温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溶液状况及其他的认为因素等

(1)大气湿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常温下,金属在大气中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吸氧腐蚀的速率主要取决于构成电解质溶液的水分。物体本身的特性及表面状态决定了物体表面在多大湿度下形成水膜,水膜厚度对金属腐蚀速率的影响很大。

(2)环境温度的影响 环境温度及其变化影响空气的相对湿度,金属表面水汽的凝聚,水膜中腐蚀性气体和盐类的溶解以及水膜的电阻和腐蚀电池中阴,阳极反应过程的快慢。温度的影响应该和湿度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当湿度低于金属的临界相对湿度时,温度对腐蚀的影响很小,金属几乎不发生电化学腐蚀;反之,温度越高,腐蚀越严重。温度的的变化,也表现在霜露现象上。在大陆性气候地区,白天炎热,晚上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在金属表面形成露水,形成了生锈的条件,从而加速腐蚀。在金属制品的生产,放置和贮运中,应尽量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

(3)氯化物的作用

对于金属表面钝化膜最具破坏作用的是某些带有负电荷的阴离子,其中最

为典型也最为重要的是氯离子。氯离子体积小,无孔不入,能穿透水膜,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使钝化膜在若干个“点”上快速溶解,导致金属发生小孔腐蚀。

(4)空气中污染物质的影响

除氯化物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灰尘等污染物质,在工业城市大气中是大量存在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的都是酸性气体,它们溶于水膜,可同时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从而加快了金属的腐蚀速率。

(5)其他因素的影响

金属制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带来很多腐蚀性因素,如机械加工冷却液等。盐类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着重考虑它们与金属反应所生成的腐蚀性产物的溶解度。在某些化工厂区,大气中含有许多腐蚀性气体,如硫化氢,氨气,氯气和氯化氢,它们和腐蚀性溶液构成腐蚀介质,从而加速腐蚀的进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因素。例如,手工操作者用手语工件接触时由于汗水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尿素等,也易加速金属的腐蚀。金属零件的热处理中,残盐洗涤不干净也是常见的腐蚀因素。还有一些因时因地的因素可影响腐蚀的速率。参考文献:《工

百度百科(金属腐蚀)

化学教学中结课问题的探索 篇3

一、概述型结束

所谓概述型结束即在课的结尾运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和图表, 提纲挈领地归纳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对主要内容可做到条理清晰、记忆牢固。例如, 在讲元素化合物知识时遇到许多概念, 同学们往往感到杂乱无章, 难学难记。如果把这些知识加以梳理归纳, 便可化繁为简。

二、训练型结束

训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节课结束, 我们若能抓住关键性的知识, 精心设计课堂训练或实验, 让学生动脑动手, 便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真可谓事半功倍。

三、实验型结束

依据化学的学科特点, 可设计有趣的实验作为结尾, 从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增加课堂结束阶段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启迪、诱发、促进学生的思维成长。

四、悬念型结束

悬念型结束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五、探究型结束

探究型结束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化学知识点与知识面的内在联系、理论与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等探究, 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结课方式。选择这种结课方式需注意, 讲课时要为学生留下可探索的空间, 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以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六、扩充性结束

扩充型结束是把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较紧, 而在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尾提出来, 引导学生在课下学习和探讨, 这种方式可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扩展, 从而达到拓宽和发展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 一个好的课堂结尾, 可以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使他们对课堂内容或遐想连篇, 深思求解, 或有所启迪而渐悟其理, 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留下袅袅余音。因此, 每位教师都必须重视结课技能的学习和探究, 设计出绝妙精彩的结束方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化学与人类文明结课论文 篇4

业论文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1402班 姓名 :王金权 学号 :2014306200910

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王金权 2014306200910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1402班

【摘要】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全文从四个方面 着重阐述了化学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在创造物质生活方面的贡献、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化学在调节生命和提高人体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化学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等不容忽视。【关键词】

物质生活 环境 人体素质 社会文化 【正文】

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是化 学 对 人 类 创 造 物 质 生 活 的 贡 献。这个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供粮食和控制人口,二是提供现代化的材料和新能源。

提供粮食和控制人口。全世界现在人口近62亿,全球粮食总量近18.78亿吨,其中约30-50%是由化肥得到的收益。每年有600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有8.62亿人营养不良。预计在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面对着迅猛增长的人口,相应的粮食产量必须快速增加,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所以在注重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也得靠发展化肥和农药给予保证。每年被害虫和老鼠吃掉的粮食就很多,化学杀虫剂和灭鼠剂起了很大的作用。

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可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粮食和资源。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相互配合,利用现代激光光谱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地揭示光合作用的复杂的化学反应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农业增产,而且可实现人工模拟光合作用,用于水分解和合氨气中。

生长调节剂是在很低剂量下就能调节动植物生理活动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具有促进植物生根、成长和提前开花结果以及培养无籽果实等多种调节功能,农业经济意义很大。化学家已经提取了数百种这样的天然化合物,发现它们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采用化学手段增产粮食,提供化学营养品,仅是解决人类生活和生存问题的一个方面,控制人口增长也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因为地球是有限的,而且农田更是有限的。

虽然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实行计划生育,但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仍是惊人的,人口爆炸危机依然存在。农田急剧减少,能源和资源过渡消耗,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污染环境,生态环境能承受得了吗?因此,积极开发医药化学和生物化学技术,提供有效而副作用小的避孕药和绝育手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甚至待人口达到一定高峰值之后出现负增长,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长期对策。提供现代化的材料和新能源。代化学对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扩展消费生活方式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当今世界棉花产量不十分充足,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衣着的需要。化学纤维工业每年已能提供1000多万吨产品。塑料不仅成为家具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而且在建筑材料、通讯材料、包装材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目前世界塑料年产量已达6000多万吨。先进的交通工具为日益频繁的社会交往和运输创造了方便条件。化学既能为其制造提供性能优良的结构材料,又为其运行提供高质量的燃料和润滑油。仅交通工具所需要的合成橡胶,世界年产量已达到800多万吨。现代化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定向合成催化剂的开发、分子剪裁剪技术的采用,有可能制成各种得心应手的材料。

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可是信息技术不只是电子学的任务,而且与化学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如大集成电路的超精细加工、光导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都有赖于化学功能材料的发展。

煤的气化和液化离不开化学,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需要化学,核能的开发利用也必须有化学工作者参加。氢能已被人们认为是最理想的能源,可是氢的制取方法尽管已有很多,但在经济性上都不够理想,所以仍有难度很大的化学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化学储存能对氢的储存和太阳能的储存都有重大意义,是保证持续而有效地利用能源的重要手段。消除能源工业污染、提供燃料利用率和节能系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内容,化学的贡献也很大,因此化学工业本身就是产能和用能的重要部门。

水对于人类的意义,并不亚于信息和能源。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电力运输都需要用水。没有水,就根本不会有人类。可是地球上的淡水只占0.6%。目前解决水的办法,基本上都与化学有关,保护天然的淡水不受污染关系到化学废物的排放问题;人工降雨用的干冰也是化学物质;海水淡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所采用的淡化技林,如离子交换技术、薄膜渗透技术、闪蒸技术等,都与化工技术密切相关;减少农作物和水库的水分蒸发也要采用化学技术,如在水库表面加化学“皮”。

其次是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地球的资源储量是有限的,尤其石油、天然氢和煤。它们既是当世界的主要能源,又是主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世界年总开采量已高达100亿吨以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而能源却在不断地减少,粗略估算,现已查明的石油储量只能再开采40年左右。虽然煤的储量多些,可供开采200年左右,但待石油枯竭之后,煤的开发速度还会加快。能源和资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不仅面临着枯竭危机,而且由于世界每年约有数亿吨化工产品倾销于社会,上百亿吨废物倾入地壳、江河、海洋和大气中,造成环境严重恶化,既会直接危害人类,又会扩散破坏生物圈,长期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污染物的直接危害,可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如职业病、癌症、皮肤病、过敏症、心脏病、血液病等。间接的危害有臭氧层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土地酸化或碱化、森林毁坏、生态失衡等。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得到满足的程度愈高,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愈大。人类要想长久存在下去,需抉择是只利用自然界甚至野蛮地征服自然界,还是重视保护自然界、使自然界和社会协调发展。化学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起着独特的作用。大气中允许污染物(尤其剧毒物质)存在的限量很低,为ppb(10-9)级,甚至有的为ppb(10-12)级。现代物理化学测试技术已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如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能分离测出四氯二口恶英的22种导构体,而且每种测量限度都可达到ppb级。对那些高活性的化学物质形态,因无法采样送入实验室分析,或因跟踪探测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变化而需要就地检测时,物理化学方法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便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分析技术。要解决化学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得靠化学自身的进步。当前要加强化工生产过程的改造,走发展化学高技术之路,开发“全消化”生产工艺,把原料全部“吃掉”,使废物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次是加强废物处理和监督,或开发废物再利用新的技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化学“化”的能力作用。

然后是化学是调节生命过程和提高人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生命活动是最复杂的现象。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人体已经形成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开放系统。化学物质通过人体吸收和排泄而处于大循环中,影响着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并反映在人体的各种素质上。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起营养作用,还起调节、控制作用。人的生病和治病、衰老和疲劳以及脑活动与神经传导等,无不与化学物质有关。缺少维生素会加速老化,乳酸在肌肉内积累就会感到疲劳,钙离子水平调节视觉变化等。在人体内既有生物大分子,又有金属离子。它们可使一些生命物质激活或抑制,形成连锁式的化学反应和相应的生命过程,从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

蛋白质是一类很典型的生命大分子。生命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酶蛋白催化的;肌肉的收缩运动依赖于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而协调动作;蛋白质还具有作为氧载体和保护人体不受外界入侵的作用;神经系统的功能也依赖于蛋白质对外界刺激的鉴别、传递和扩大的作用;激素蛋白质综合地控制着各种细胞的生长活动。此外,还有肽与受体蛋白质如何相互作用而导致人体发生生理变化的?肽又是怎样与细胞表面蛋白质相结合而导致人的情绪和知觉发生变化的?等等。这都是人们为阐明复杂的大脑功能和人体控制机制必须解决的化学问题。

人的生命素质与社会素质是相通的,生命素质转化成社会素质后才能显示出更大的意义。在这种转化中化学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些新的激素类化合物就能治疗起因于心理紊乱的精神病、性病、生殖病等疾病。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情绪往往联系在一起。

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研究人体生命化学机制,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提高了控制病理的能力。药物化学探讨药物疗效与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用药物成功地矫正了疾病状态出现的代谢不平衡现象,达到治病目的。

人工合成抗菌剂、抗病毒剂等抗生素药物,大大地降低了人的死亡率。药物化学也为治疗癌症、精神病、糖尿病等难治之症提供了比较有效的药物。最近发现多巴胺就是一种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物质。多巴胺的发现有利于查明精神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研究效率高而副作用少的新药物提供新思路。

人体的物质素质和精神素质是相互影响的,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相互反馈的化学作用机制,起着控制和调节局部乃至全身的作用。所以,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的化学机制与控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最后是化学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化学文化虽然是科学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但它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文化的物质方面看,还是从文化的精神方面看,化学文化对人类全面发展的作用及影响,都是广泛而深刻的。化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相互推进的,人类就在它们相互结合和互动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化学在创造物质生活方面的贡献、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化学在调节生命和提高人体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化学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四个方面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我们应趋利避害,积极应用化学好的一面,尽可能的避免化学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刘军 《化学与人类文明》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1日

[2]张东,张宁.物理学中的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A].北京联合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3]周青,高珊,杨辉祥.对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体现先进工具方法的建议[A].化学教育,2006 [4]张贤金.化学教学熵及其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06 [5][比]伊·普里高津著,沈小峰等译.耗散结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6]余新武,王九芬.中学化学教师的核心素质探讨[A].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美]PimentelGC《化学中的机会--今天和明天》

上一篇:党组织年下一篇:高中政治教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