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经济体制的太极图

2024-08-12

比较经济体制的太极图(精选3篇)

比较经济体制的太极图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套路演练逐渐超越其原有的含义, 成为一种集技击、健身及娱乐欣赏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长拳与太极拳虽然都属于武术, 但由于它们的技法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决定了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来看, 它们的审美特征也存在着区别。

关键词:长拳,太极拳,审美特征

一、引言

武术运动经历了长久的锤炼, 逐渐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更形成了以技击为内容的套路演练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套路演练逐渐超越其原有的含义, 成为一种集技击、健身及娱乐欣赏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和奥运会上知名度的提高, 对套路演练的形式技法及武术套路演练所具有的观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将动作审美特征纳入研究视眼。

武术套路发展过程中, 始终流派很多, 百家争鸣, 但最为流行的当属长拳和太极拳。因此, 将研究的角度转向长拳和太极拳, 通过比较, 从差异中找寻事物不同根源, 促进武术发展。

二、长拳与太极拳特点和技法比较

长拳特点为挺拔舒展, 劲顺击长、快速有力、灵活多变、窜、磞、跳、越, 腿法较多, 节奏鲜明、气势磅礴, 其技法必须手要捷快、眼要明锐、步要稳固、精神要充沛、气要下沉、力要顺达、功要纯青、四击合法、以形喻事等几个要素。太极拳则讲究以柔和、缓慢、稳静、轻灵、动作圆滑, 处处带有弧形, 运动绵绵不断, 节节连贯。其技法须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腰为轴、敛臀、沉肩垂肘、虚实分明、刚柔并济、连绵不断、劲力完整、意念集中、以意导动等, 就因为他们的特点和技法要求存在着一定区别, 因此决定了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对它们的审美特征也存在着区别。

三、长拳与太极拳的姿势之美

古语说,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无论是外行, 还是内行, 也不管是热闹, 还是门道, 首先要看的便是姿势。所谓姿势, 就是架势美。因此, 武术最讲究的是姿势, 姿势美是从美学的外围来衡量的。作为武术的种类:长拳与太极拳都用自己不同的姿势美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魅力。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包括窜、磞、跳、越、闪、腾、挪和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的拳法, 其技术特点决定了动作除了要体现攻防技术的含义外, 四肢和躯干, 也要求五条线充满骨力, 并且结构匀称、工整, 呈现一副健美姿势。而太极拳是以柔和、缓慢、稳静、轻灵、动作圆滑、处处带有弧形, 运动绵绵不断的拳法, 充分展现太极拳的姿势美, 就必须有“五弓”, 虚灵顶劲, 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 沉肩坠肘、舒指坐腕, 松腰敛臀, 圆裆松胯, 动静有常, 姿势均匀, 势势相连, 有阴柔之美, 缓而有度, 慢而不滞, 且舒展大方等技术特点使其达到“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在运动中无论是身体重心的移动, 还是步型的变化, 身体始终保持中正平稳, 不可前倾或后仰, 也不可上下起伏, 同时, 上肢手法运动必须掌握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如果以长拳姿势审美角度来看太极拳, 那么太极拳就显得萎靡, 反之, 长拳太过于急躁。因此说, 长拳和太极拳的姿势从审美特征上说是有差异的。

四、长拳和太极拳动作气韵审美特征

长拳和太极拳无论是单个动作或是具体的套路根据美学特征也不能不讲究气韵生动。由于他们的技法特点使它们的气韵表现存在不同。以长拳来说, 在长拳技法的初级阶段, 注重与追求的往往是动作规格与劲力, 以求做到对动作的外在把握, 达到动作的形成, 而一旦能够熟练的掌握动作, 动作的规格已成为完成的固有方式时, 主体往往进一步追求动作的内在精神与韵味, 以求达到动作神似, 表现出动作的气韵生动之美。长拳技法中, 对动作的认识与把握越是细腻, 动作的美感越为强烈, 而且动作水平越高, 对动作细节的认识越是深刻, 反映出动作的气韵越是主动。而太极拳却是以其在演练过程中的含蓄之美, 将外在的风采从动作行貌中透出达到气韵生动之境界, 太极拳的特点除养身健体外, 主要还是养气, 太极拳养气、练气、集气、运气, 以气传韵, 气韵生动, 使人进入一种审美主体和客体高度统一。

五、长拳冲突之美和太极拳的中和之美

武术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从功利到审美、从实战到表演, 从而使套路的演练越来越趋于程式化。它使武术套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于长拳和太极拳, 对动作的审美体验已逐渐成为套路演练的重要内容, 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就主体的审美情感使动作从“形似”深化为“神似”, 从对动作外在的认识到对动作内在精神的把握。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审美情感对把握动作具有主导作用。“动如淘, 静如岳, 起如猿, 落如鹊, 立如鸡, 站如松, 转如轮, 折如弓, 轻如叶, 重如铁, 缓如鹰, 快如风”。从根本上说, 这“十二型”表现出了一种冲突之美。太极拳要求动作做到原、柔、连、匀, 动作自然放松, 实行 “中庸”的原则, “无过无不及”, 动作始终不到顶点, 表现出中和之美。从根本上说, 长拳和太极拳的审美特征比较主要是冲突之美和中和之美的比较。而这两种美表现在长拳和太极拳的主体的心境美和客体的节奏美上。

1.长拳和太极拳的主体的心境之美

长拳技法中的主体表现出长拳特有的心境, 这种心境具有某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及表现欲。长拳技法有动有静, 且动静分明, 动则如长江之波涛, 汹涌澎湃, 气贯长虹。那么对于太极拳来说, 则讲究心静, 在学习初级阶段是“静以无欲”, 心静是为了排除一切杂念, 而专注于动作之中, 以求正确地把握动作要领及方法。

2.长拳与太极拳的节奏美

长拳和太极拳从审美角度来说应具备节奏美, 但由于其自身技术特点存在着差异, 那么它们对节奏美的追求也是不同的。长拳运动动作节奏从自身对美学的认识, 使动作速度出现有快有慢, 快慢相间, 并且常常以慢来反衬动作的快速勇猛, 往往在一组动作快速的动作组合后, 出现一个较为缓慢的动作, 接着进入一个更为迅猛的动作组合, 这样的节奏变化与单一的快速相比较, 比一味的快速更能创造动作的高潮, 也更能表现动作勇猛的气势及生动的气韵。太极拳却表现出不一样的观点, 动作迅速始终追求原、柔、连、匀, 因此决定它不会盲目地追求大起大落, 快慢相间为目的, 形成自身的方式, 速度均匀, 如长江之水, 滔滔不绝。太极拳运动始终以平和的心境、以中正安舒的姿势, 表现出一种闲淡深远的自然之美。而太极拳的动作结构则显示出它固有特征, 动作幅度没有大起大落。动作速度也没有快与慢的交互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 作为武术的主流长拳与太极拳从审美特征上来说, 它们即存在着共同点, 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只有我们认清其不同的审美特征, 不是张冠李戴, 盲目的追求美, 而是通过认真地思考, 充分研究长拳与太极拳的动作技法和技术特点, 那么长拳和太极拳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林艳.论太极拳运动的审美特征.浙江体育科学, 1996, (1) .

[2]王文扬.从古典美学看太极拳审美特征.体育科研, 1997, (1) .

[3]鲍政栋.长拳技法的美学特征.浙江体育科学, 1998, (3) .

[4]张林燕.长拳与太极拳的比较研究.体育与科学, 1996, (2) .

[5]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人民体育出版社.

比较经济体制的太极图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市一家拳馆 (教授咏春拳及太极拳) 60例体重超重 (BMI>25) 、无明显并发症的学员, 年龄17岁~65岁, 随机分为2组, 一组习练咏春拳, 一组习练太极拳, 咏春拳组30例, 男14例, 女16例;太极拳组30例, 男13例, 女17例。2组学员在年龄、性别、体重上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人员习练前, 于清晨空腹、排便后使用同一电子称测量体重, 并同时测量身高, 并计算各自的BMI。2组人员每周习练各自拳种3次, 每次90 min, 为期1年, 出于保护学员的需要, 在心率>基础心率50%时停止锻炼。习练期间, 嘱学员养成戒烟戒酒,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 (但未节食) , 规律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3], 并停止其他体育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并禁止2组学员学习另一组的拳种。1年后, 2组人员仍于清晨空腹、排便后使用同一电子称测量体重, 并同时测量身高, 并计算各自的BMI, 与1年前数值行比较。对2组学员减肥效果进行比较。

1.3 观察临床指标

为较客观地反映患者超重程度, 且2组学员均有未成年人, 身高仍旧在变化中, 故采取BMI作为统计指标。而不采取体重作为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咏春拳组学员习练后BMI较习练前有显著下降 (P<0.01) , 太极拳组学员习练后BMI较习练前亦有显著下降 (P<0.01) , 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前比较检验值。t2、P2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2.2不良反应

2组学员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内家拳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为基础, 以拳道为手段, 实精神, 修身心, 提升自我, 洞明世事为一体。其极讲究修道养生, 用活动筋骨、锻炼形气最简易的法式, 通过外部动作配合气血运行的轨道, 调节人体血液循环, 动静互根, 温养合法, 故内家拳内外皆练, 刚柔相济, 性命双修, 可适合不同层次的人学练, 对强身健体、养生、减肥等有着不可替代作用[4]。咏春拳及太极拳同属中国武术中的内家拳, 内家拳讲究由内而外, 由柔入刚, 较少有训练绝对力量、抗击打等强度大的手段, 故在强身健体、减肥、养生的领域, 更具有竞争力。由于太极拳的普及, 以及太极拳公认的养生价值, 成为在国内习练最为广泛的传统武术拳种。但太极拳采取四平马, 并对双下肢力量、全身柔韧性仍有较高要求, 由于中老年人部分有双下肢骨性关节炎, 且越来越多的人体重超重, 因而部分人群习练太极拳仍比较困难而艰苦。而且太极拳入门较慢, 有着“太极十年不出门”之称, 青少年对其难以产生兴趣。咏春拳与太极拳不同, 由于是女性拳师所创[5], 与太极拳相比有如下优点: (1) 其采取短桥窄马, 对双下肢力量要求小, 对身体素质要求较低, 对柔韧性要求不高, 本身就适合更广泛的人群习练; (2) 习练简单, 进步快, 对青少年吸引力大; (3) 咏春拳习练占地面积小, 有“拳打卧牛之地”之称, 对日常练习场地要求低, 可以更有效地坚持锻炼。由表1可以看出, 咏春拳及太极拳对超重个体均有显著的减肥疗效 (P<0.01) , 且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P>0.05) , 其也适合更多人群习练, 值得深入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咏春拳及太极拳对无明显并发症超重人群的减肥疗效。方法 选取60名超重个体 (BMI>25) , 并且均无明显并发症, 随机分为咏春拳组和太极拳组, 2组人员每周习练3次, 每次90 min, 为期1年, 在心率>基础心率50%时停止锻炼。结果 1年后, 咏春拳组及太极拳组个体BMI较习练前均有显著降低 (P<0.01) , 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习练咏春拳和太极拳对超重个体均有显著的减肥疗效, 咏春拳习练占地面积小, 习练更为简易方便, 值得推广。

关键词:咏春拳,太极拳,超重人群,减肥疗效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21-837.

[2]梁挺.WING TSUN KUEN[M].香港:良仕出版社, 1976:2-7.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14-920、1041-1044.

[4]崔巴特尔, 王卓涛, 李立.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 :1716-1717.

比较经济体制的太极图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 我科门诊肯氏Ⅱ类单端游离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象标准:①患者无系统性疾病, 无颞颌关节紊乱性疾病, 口腔组织无炎症和病理损害;②牙槽嵴丰满;③基牙无龋或有龋已作充填, 无松动;④患者牙合关系正确, 牙合接触良好;⑤单端游离缺失的对颌牙为天然牙, 无阻生牙的干扰;⑥颌间距≥4 mm, 实验组:20例 (男11例, 女9例, 年龄45~60岁, 平均为51.5岁, 均为下颌) , 对照组20例 (男12例, 女8例, 年龄45~63岁, 平均为52.5岁, 均为下颌) 。

1.2 材料

stern太极扣:太极扣RV型, 常规义齿修复材料, 硅橡胶印模材料, 贵金属铸造合金, 瓷粉。

1.3 设计方案和技工制作技术要求

1.3.1 基牙选择

选择与缺牙区相邻的2个前磨牙组成基牙, 基牙牙周及牙根健康, 无龋或有龋已作充填。

1.3.2 制作步骤

2个前磨牙行常规的牙体预备, 制取印模, 灌制石膏印模, 制作烤瓷联冠及太极扣附件, 患者口内试戴烤瓷冠 (带有加工用的黑色阳性部件) , 调整咬合, 硅橡胶制取印模, 灌制石膏模型, 制作可摘局部义齿[2], 患者口内试戴义齿, 调整咬合, 粘结前磨牙和烤瓷联冠, 完成制作, 传统活动义齿按照常规方法制作。

1.4 临床疗效观测方法

活动义齿初戴后, 即对患者的适应性, 基牙情况, 咀嚼效率, 稳定性4个方面进行检查, 并记录分析, 3、6、12个月后进行复查, 再记录分析。咀嚼效率的测试分别对患者修复后不同时期进行咀嚼测量, 采用称重法, 即给被试者花者米4 g, 咀嚼20 s, 然后全部吐在盛器内, 并漱净口内咀嚼物残渣, 过筛 (筛孔径为2.0㎜) , 将未过筛的残渣烤干, 称其重量, 其咀嚼效率按公式计算可得。公式为 (总量-余量) /总量×100%,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1.5 临床疗效观测标准

1.5.1 适应性

①好:无异物感, 舒适, 口腔功能正常, 唇舌运动自如;②中:轻度异感, 口腔行使功能轻度不适;③差:异物感强, 口腔行使功能时, 义齿使用不舒适。

1.5.2 基牙情况

①好:基牙无疼痛, 无松动, 无磨损;②中:基牙有刺激性疼痛, 刺激去除疼痛马上缓解, 松动<Ⅰ度, 有磨损, 无牙本质过敏现象;③差:基牙出现自发性疼痛, 松动>Ⅰ度, 有磨损, 有牙本质过敏现象。

1.5.3 咀嚼效率

①好:正常咀嚼时, 能够达到95%左右;②中:介于87.5%~95%;③差:低于87.5%。

1.5.4 稳定性

①好:正常咀嚼时义齿不出现动度;②中:咀嚼时义齿有轻微动度;③差:咀嚼时动度较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 对两种修复方法各时段均值的变化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进行统计检验 (F值) , 各检验都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此方法两年内修复单侧后牙游离缺失共40件 (传统活动义齿20件,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20件) 修复后3、6、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复查, 20件太极扣修复体配戴牢固, 舒适感好, 咀嚼功能佳, 基牙健康, 患者对修复后的效果非常满意。AVOVA统计分析显示, 两种修复方法在适应性, 咀嚼效率, 基牙情况及稳定性上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多年来, 对于单侧游离缺失的患者, 一直采用传统的活动义齿进行修复, 传统活动义齿主要依靠卡环和基托取得固位和稳定, 患者在使用义齿时, 常因卡环数目多以及基托面积大等因素未能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传统活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时, 常对基牙及牙周组织造成损坏, 主要是义齿稳定性差, 容易发生翘动, 食物嵌塞造成基牙龋坏, 义齿远中受力时, 基牙承受远中扭力造成牙周组织损伤, 牙槽骨吸收, 牙齿松动。

3.2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义齿没有基托和卡环, 在临床上固位稳定且咀嚼效果好, 完全依赖基牙的稳固及附着体的垂直弹性和万向铰链运动,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还具有气囊缓冲, 模拟牙周膜功能, 偏离就位道方向7度范围内, 附着体仍可正常工作, 而基牙通常至少两颗, 采用双基牙或多基牙设计形式, 所以义齿在行使功能时, 远中基牙受到的扭力将大大下降[3], 应力分布更均匀, 牙合力更平行于基牙长轴。在前磨牙使用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 不仅保护了基牙, 也提高了义齿的美观性, 太极扣小巧精致, 固位力好, 修复后让患者感到美观舒适, 能像自己的牙齿一样随意使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美观性、适应性、稳定性以及咀嚼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活动义齿。所以说, 太极扣修复假牙是一种理想的假牙修复方式。

3.3 由此可见, 对于采用弹性附着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既可满足咀嚼功能的需要,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美观的要求, 是今后修复单侧游离缺失的新方法,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但选择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磨牙游离端缺失时, 需要注意[4]:①太极扣弹性附着体需要的最小牙合龈距离应大于4㎜, 牙合龈距过低将会降低太极扣弹性附着体的固位力②在选择基牙时, 要充分考虑到基牙的牙周状况, 如果牙周状况不良, 要及时增加基牙数目, 分散基牙牙合力。

参考文献

[1]徐君伍.口腔修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07-225.

[2]KuYC, Shen YF, Chan CP.Extracoronal resilient attachm ents in distal extension rem ovable partial dentures.Quintessence Int, 2000, 31 (5) :311-317.

[3]Charkaw iHG, Wakad MT.Effect of splinting on load distribution of extr-acoronal attachment With distal extension prosthsis in vitro.J Prosthet Dent, 1996, 76 (3) :315-320.

上一篇:作业成本下一篇:选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