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训练

2024-08-12

选拔训练(共3篇)

选拔训练 篇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政治斗争、宗教纷争、民族矛盾、种族歧视等不断地加剧, 恐怖主义犯罪日益猖獗。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是一种极端暴力行为, 但它不属于战争范畴, 不宜使用正规军队进行打击。然而它是一种具有高科技性、高突发性、高破坏性、高致命性等特征的特别暴力行为, 仅仅依靠国家的刑事治安力量难以有效地打击和遏制。所以, 那些深受恐怖主义之害的国家纷纷建立起对付恐怖主义的专门武装力量, 反恐怖特种作战单位就此应运而生。

1 反恐单位的类型

在这些反恐单位中, 按照“职能”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 军事型。如, 我国各军区特种作战单位、美国陆军“三角洲”和海军“海豹”突击队、英国“特种空中勤务团”、爱尔兰陆军突击联队、以色列的“野小子”特种作战队等。他们的主要用途在于军事作用, 由于其训练的特殊性, 也兼顾打击恐怖犯罪的职能。近年来, 这类单位的反恐效能日益突显, 甚至有的在组建伊始便被赋予反恐的重任, 特别是涉及跨国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第二类, 刑事型。如, 我国武警特种作战单位和各主要城市的警察“特警队”、美国的“SWAT”反恐怖特警队、法国警方的“黑豹”反恐怖精英分队等。这种类型的反恐单位主要由国家和地区警察机构组建, 不涉及军事用途, 专门针对国内和地区恐怖主义犯罪。

第三类, 军警型, 也可称为混合型。该类单位特殊性主要是由其组成人员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如, 德国的“第九边防警察大队”、俄罗斯特种反恐怖突击队——“阿尔法”等, 我国的武警特警队也具有此类性质。这类单位与前面两种相比, 既有警事作用, 也有军事作用, 但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国内安全方面。

2 反恐人员选拔

2.1 人员来源

“军事型”反恐人员都是现役军人, 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在自愿的前提下提出申请, 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选拔后进入该单位。

第二类和第三类反恐单位的人员主要来自警察队伍各个警种中的精英, 也有的从学校、单位等单位选拔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对于这二类反恐人员而言, 年龄不是主要的因素, 因为他们一般都有这类作战的经历。而对于新人来说, 他们的年龄很重要, 因为从头培养需要时间做保证。

2.2 选拔标准

为了适应反恐作战的需要, 反恐单位的作战人员都是经过精心选拔的, 各国在选拔反恐单位人员时除了使用科目有所差异外, 均基本遵循以下标准。

标准一, 年龄适中。这些人员的年龄都有一定的限定, 在20~28岁之间, 一般不超过30岁, 这保证了人员能够在最年富力强的年龄段从事于这种极具挑战性、危险性的工作。有的还规定了人员退役的年龄, 如, 俄罗斯的“阿尔法”人员一般到35岁就要退役, 前后只有10年左右服役时间。然而由于进入单位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 在有些位置上的人员可以超过这个年龄, 如, 狙击手。类似位置的人员更被看中的是他们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

标准二, 品质出众。入选的人员具有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勇于献身的精神, 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在任何时候都决不屈服, 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突发事件;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学习能力, 从而使其能快速地掌握所学技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掌握参战地区的风土人情等情况;善于思考问题, 并且能够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标准三, 体魄强健。候选人员要有强壮的身体, 运动出众, 能够适应超常规的体能训练。特别是在进行耐久力训练时。

标准四, 技能出众。候选人员应当具有出色的作战技能, 投弹射击、车辆驾驶、狙击爆破、擒拿格斗、单兵战术等方面, 这些技能是在战斗中生存的唯一保证。

2.3 选拔科目

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原则一, 涵盖面广, 从生理到心理, 从身体素质科目到专业技能科目。

原则二, 具有很高的难度和淘汰率。

原则三, 注重人员的团队意识和献身精神。

原则四, 选拔与训练密不可分, 选拔亦是训练, 训练亦是选拔。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内容一, 体格检查。这是例行的人体医学检查, 主要依此判断参加选拔的人员身体状况是否正常, 有无潜在疾病, 是否能够参加选拔。

内容二, 体能测试。这项科目主要考核人员的运动素质。有武装越野、游泳 (武装泅渡) 、引体向上定向越野、超长距离行军等内容。

内容三, 心理素质测验。每个人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所发生的一切。

内容四, 智力测验。在异常严峻的环境中, 需要头脑冷静, 尽快分析局势, 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找出最适宜的降敌办法。

有的单位在选拔人员时, 还要求进行通讯器材的使用、车辆驾驶、擒拿格斗、射击和战术等项目的考核。在选拔初期或即将结束时, 还会有“面试”这一项内容。面试基本程序是谈话, 主要询问候选者的基本情况、加入的原因和动机等。

3 反恐训练

3.1 训练内容

(1) 体能训练, 一般是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人体基本运动素质的内容。

(2) 射击训练, 包括各种姿势的射击训练、狙击训练、在运动中的交通工具上的射击训练、各类轻重武器的射击训练。

(3) 爆炸训练, 包括爆炸理论的学习、爆炸物排除和安放、炸弹的制作等内容。

(4) 驾驶训练, 包括各种车辆的特种驾驶、快艇、飞机的操作等。

(5) 绳索作业的训练, 包括利用直升机实施快速穿插 (沿直升机的绳索下落, 并快速包围) 、从建筑物利用绳索快速下落等。

(6) 水中作业训练, 包括武装泅渡、潜水、水中爆破等内容。

(7) 战术训练, 包括单兵战术和综合战术训练。其中也包含着团体意识和纪律作风的训练;在综合战术训练中, 重点是街区近距离巷战战术、模拟在飞机、船只、建筑物、汽车和火车上的人质救援训练。

3.2 组织形式

反恐单位的选拔与训练密不可分, 选拔亦是训练, 训练亦是选拔。反恐单位的选拔过程较为漫长, 有的需要持续数周时间。选拔人员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在选拔过程中成绩不合格的人员遭到淘汰, 在训练过程中完不成训练任务、训练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也同样遭到淘汰。

反恐单位的训练往往都要持续较长的时间, 从22周到9个月不等。而这段时间仅仅是基础训练, 在以后的专业训练中, 还要持续数年的时间。俄罗斯的“阿尔法”人员前后只有10年左右服役时间, 而在这10年间, 至少前5年主要用于训练。德国反恐怖特种兵单位 (KSK) 在进行完数周的基本测试后, 还要进行3年的职业培训。

许多国家的反恐单位还能够“身临其境”的进行训练, 他们只要条件允许, 训练可在真实的地点实施, 这些地区包括位于海洋中的石油钻台、偏远的乡村、高山茂林和各种城市环境。这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大大提高了人员的作战能力。

4 结语

苛刻缜密挑剔的选拔使反恐人员们脱颖而出, 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的长时间训练造就了反恐精英的胆识和技能。在这种选拔训练机制下, 反恐人员必能完成使命。由这些人员们组成的反恐作战单位已成为各国安全护卫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廖琦.反恐作战风险管理优先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

[2]刘晓宇.浅谈武警反恐特战人才培养[J].国防, 2014 (6) :59-60.

[3]何嘉武, 何希兰, 郭秋呈.反恐作战装备保障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3 (6) :24-27.

选拔训练 篇2

21世纪太空第一职业-宇航员探秘神舟8号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10月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飞天梦.至今,全球已有600多人900多人次进入太空.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航天技术的`关注,本世纪将成为载人航天进入太空的历史时期.航天员可以说正成为人类在太空的第一职业.

作 者:魏岳江 齐季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军转民 英文刊名:DEFENC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 

选拔训练 篇3

一、我国中小学女子篮球运动员选拨与训练现状

从选材训练角度看, 目前我国中小学女子篮球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 身高与身体素质发展不协调

就目前我国较优秀的中小学女子篮球队队员看, 身高已达一定水准。如2003年全国少年女子篮球比赛中高运动员和特高运动员之和占到所有参赛运动员的40% (如下表所示) 。

我国中小学女子篮球运动员身高特征与体能、竞技水平之间并未达到协调发展, 没有达到与身高相称的比赛成绩。2003年我国少年女子篮球比赛中, 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是较差的, 助跑摸高一项平均值只有31.6分, 换算成成绩约为2.86米, 也就是达不到篮板下檐的高度, 多组变距折返跑平均成绩也没及格, 可见, 我国中小学女子篮球运动员弹跳素质和专项速度耐力素质均处在较低水平。再比如, 2001~2003广西青少年篮球锦标赛队员的平均身高超出了赛区的整体平均身高, 但由于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差, 呈下降趋势, 发展不平衡, 从而导致整体竞技能力差。总体来说, 与我国在近年来运动员选材时过重看重身高, 而忽视身体素质的先天能力有一定关系。因为身体素质是体能的主要构成因素,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讲, 身高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身体素质的发展而相互成为一对矛盾体, 如影响速度、灵敏、协调甚至力量等因素的发展。尽管身体素质并非决定篮球比赛成绩的唯一因素, 但它是体能、技战术的先决条件, 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相关研究也表明, 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对比赛总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选材不能忽视身体素质的先天能力。

2. 身高与体重、力量比例不适应篮球专项特征

与欧美强队的优秀队员相比, 中国女篮队员身体防守面积、体重均低于欧美国家队员。例如, 在28届奥运会上, 由于对手这两方面的优势, 对中国队持球队员采用压迫式贴身防守, 导致中国队总投篮次数比对手少, 以至未能达到比赛目标。而这种身体结构的形成, 与中小学时期的运动选材以及专项训练密切联系。提示我们选材时应选既向纵向生长, 也有向横向生长潜力的中小学生, 即腰圆膀粗者;同时也应将体重、力量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这是身体接触性对抗中制胜的关键因素。从我国女子WCBA与世界女子WNBA比较研究中显示, WCBA与WNBA运动员总体平均身高无显著性差异, 而总体平均体重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在不同位置运动员之间的差异中, 中峰最大, 前峰次之, 后卫最小, 体重上的差距, 使我们在对抗中处于劣势。体重不足, 身体接触力量就差, 身体的强对抗能力就弱。从训练角度讲, 我国女篮队员接触力量的训练是薄弱环节。根据绝对力量的可训练性, 在保障速度、灵敏的基础上, 我们应加强身体接触力量或绝对力量方面的训练。

3. 训练强度不足

(1) 训练强度小于比赛强度。训练强度小于比赛强度, 就会导致比赛时体能消耗过大, 过早疲劳, 从而影响比赛成绩。因此, 从比赛角度出发, 训练强度至少应等于或者大于比赛强度, 才不至于出现比赛时体能或体力透支。从目前国内的一些关于男子篮球的研究中可知, 训练的负荷强度明显低于比赛的负荷强度, 在我国尤为突出, 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中小学女子篮球运动员水平提高的严重障碍之一。与训练强度关系密切的是队员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 无论是在选材还是在训练中都是值得教练员和运动员重视的问题。

(2) 比赛性训练少。与亚洲或世界女篮强国相比, 我国中小学女子篮球队员年龄相对年轻, 较缺乏国际大赛经验。这也给训练带来一些不足。比赛时的负荷强度没有在队员脑海中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 就可能导致平时的训练强度不足或低于比赛负荷强度。对于这些国家后备力量的女子篮球队员, 应多创造一些国际上的、国内高水平队之间的比赛机会, 从比赛中更能反映出队员的缺陷和弱势, 并加以调整, 尤其是在训练强度方面, 这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4. 对有氧工作能力训练重视不够

对于篮球运动到底以无氧供能为主还是以有氧供能为主并且相互间各占多少比例, 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如果训练中只注重无氧专项耐力而忽视有氧能力发展, 就会限制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提高。与世界强队运动员相比, 我国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很大差距, 成为制约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优秀的女子篮球运动员的绝对最大耗氧量与身高、体重、去脂体重、脂肪含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对耗氧量与上述身体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绝对最大耗氧量随身高和去脂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但其增长比率低于身高和去脂体重的增长比率。从中可以看出, 女子有氧工作能力与身高、体重、去脂体重之间的同向性发展与篮球项目专项要求是相一致的, 而这几个方面恰都是我国中小学女子篮球的薄弱环节。对于有氧耐力素质方面主要与我国早期不重视有氧耐力的发展, 错过了有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而过早进行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有一定关系。当训练水平达到较高层次时, 专项无氧耐力发展就会由于有氧工作能力太差而受到阻碍, 因为有氧工作能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 根据篮球的专项特点, 比赛中或比赛后累积的大量乳酸主要靠有氧代谢途径来消除, 如果在比赛中乳酸堆积过高, 就会直接影响速度以及与速度有关的技战术能力。由此可见, 篮球运动项目需要无氧工作能力、有氧工作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女子篮球运动员选拔与训练建议

1.从选材角度考虑身高与身体素质兼顾的原则

在选择材料中不能一味追求身高指标, 应将其他身体素质及技战术指标综合考虑。尤其是运动员高级阶段的选材。例如, 将去脂体重、肌肉力量等因素重点考虑进去。根据我国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身高、体重选材或训练可参照如下回归方程:Y=0.670X-50.50, 回归方程的建立有助于中小学女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进行体重和脂肪控制。

2. 重视有氧耐力的早期选材和训练

运动员有氧能力素质在青春期发展速度最快, 女子大约在7~12岁, 在这个时期, 应重视对其发展训练, 充分挖掘其遗传潜力空间, 为无氧耐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误认为无氧工作能力与有氧工作能力的发展是一对矛盾体, 而截然将二者孤立起来, 过早进行无氧专项素质的训练, 错过发展有氧能力敏感期, 有氧工作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局限。并且在整个的篮球运动史中都不应停止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国外很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运动生涯都超过30岁, 这与其良好的有氧耐力素质的保持不无关系。如果有氧工作能力下降了, 无氧耐力就似失去了沃土一样很难达到其可能实力。

3. 从训练角度考虑增加训练强度

一方面, 多创造比赛情境训练。另一方面, 注重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训练。根据篮球的专项特点, 25米长的球场, 运动员的急跑急停, 在比赛中运动员存在乳酸积累现象, 因此, 平时应安排适当的最大乳酸耐受力训练。再者, 根据肌肉是成熟最晚的系统之一的生长发育特点, 对队员接触性力量的训练可相对晚些, 但力量素质的训练应与速度耐力的训练有机结合, 并持之以恒, 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有效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弥补我国女篮运动员在国际上年龄结构相对年轻、运动生涯相对较短的不足。

在训练方法上可采用间歇训练法。从篮球比赛特征看, 无论是从负荷总量、负荷强度、负荷间歇, 间歇训练法均更适合篮球运动的专项特征。尤其是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即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 通常在20~40秒之内, 负荷强度极大, 心率指数控制在180次分钟以上, 接近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 间歇时间极不充分, 以心率降至140次分钟作为下次练习开始时间确定的依据。相关训练实践也表明, 间歇训练法对个体心肺功能、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战术均有显著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冀阳, 张江霞.我国少年女子利于运动竞技水平现状分析.中国体育科技, 2005, 41 (2) .

[2]黎晓萍.2001~2003年广西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现状分析.体育科技, 2004, 25 (3) .

[3]练碧贞, 谢铁兔, 贾志强.世界女子篮球强队技战术特征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6 (4) .

[4]刘俊, 张劲松.从28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看中国女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 25 (1) .

【选拔训练】推荐阅读:

招聘选拔07-19

选拔聘用10-13

指导选拔10-16

选拔方式05-30

能力选拔06-17

选拔选手06-25

选拔标准06-29

人员选拔07-13

选拔对策08-05

选拔干部08-20

上一篇:比较经济体制的太极图下一篇:多渠道降低资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