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中心理论(精选10篇)
问题中心理论 篇1
现代教育思想中提出学生中心理论[1]、学科中心理论[2]和教养中心理论[3]。这些理论已普遍的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 是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主题。关于提问技巧、策略、提问能力、问题意识等课题的文献与日俱增, 但是真正应用于课堂的却较少。其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从问题起步, 进行创新性提问, 培养问题意识, 即始于问题;二是, 以问题为纽带, 贯穿于“备、讲、练、辅、考”各个教学环节;三是, 从问题结束, 终于问题, 培养创造性思维。
1 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产生怀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按理说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并不需要培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哥尔福德说:“生活就是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就是增长智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人类活动的核心内容。请看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 就试图摆脱成人的束缚, 离开成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习惯了的大马路, 去到那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不是路的路上去走。说它不是路, 是从成人的眼光说的;说它是路, 是从孩子的眼光说的。孩子们本来并没有关于路的概念, 那是因为家长的反复教导和强迫, 孩子才放弃了每次不一样的路, 走上大家公认的马路[4]。但是鲁迅先生却说:“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变成了路。”这句话确实发人深省。
有人称“儿童就是哲学家!”此话一点不假。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分水岭在于是否以儿童为出发点,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儿童为其起点进行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 问题意识有淡化趋势, 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需专门培养。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情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小手如林, 小学高年级的逐渐稀疏, 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寥若星辰了, 到了高中则再没有人举手。他们懂得了回答问题的规矩, 并知道不回答、不提问, 不会有什么麻烦, 而回答得不好却会有不愉快的结果, 这是其一;其二, 教师的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提问仅仅是一个手段, 人们渐渐地学会了消极听课、等待教师自问自答。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 问题意识也日渐淡化。等到了大学生和研究生做学问时才会发现, 以前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对科研和发明创造是相当重要的, 可是“定势”局限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 以问题为纽带, 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
在学习中提问, 在提问中学习, 这是科学得以进步的原动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基本上是靠复现性问题和结论性问题来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递的。但在上述两种提问的方式中, 都是让学生去接受书本上现成的知识, 而并没有充分考虑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 因此不可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例如,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家制造了地球卫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对其进行创造性提问, 使其具有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问题中得出来的, 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的问题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如果拿该问题去询问一个没有科学头脑的人, 他肯定会说:“废话, 苹果不落地, 落哪里?难道会掉到天上去吗?”而牛顿却由此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他想, “树上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呢?苹果树再高, 苹果也要落下, 因此苹果落地与树高无关;如果树高过月球, 苹果会不会从月球上落下来呢?月亮不是一个大苹果吗?为什么它不会落到地球上呢?”等一连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 进行创造性提问, 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提问就是在教学中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进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创造性问题。一个问题要具备创造性, 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 问题应该能够使学生了解前人进行创造的实际过程。二是, 问题应该能够使学生实际的尝试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分析一个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出发点。而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来说, 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性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 问题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第二, 问题的提问方式。也就是说, 如何提问才会使他们按你所预期的方向去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 避免出现学生遇到问题时, 感到“狗咬刺猬没地方下口”。创造性教学的提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前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这方面科学史、化学史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发展是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实践中再提出———再解决的模式。科研人员带着问题去研究、去工作叫“做学问”。大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去学习,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在问与被问, 回答与被回答间得以形成的, 问题能力在于学生, 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就得看我们教师的水平。有些问题比较简单, 而大部分问题都十分复杂,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发现问题的技巧。这门技艺不是天上的星星, 可望而不可及, 而是普通的工具, 通过学习人人都可以掌握。学习的方法一是理解, 二是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就会获得面对问题时所必须的勇气。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上, 有些人往往因为问题太多而沮丧泄气, 这是由消极的问题观造成的。我们不应该诅咒问题, 相反应该感谢问题。问题不仅给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给人类的思想加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 而且还给人类提供了大部分的谋生手段。如果人类永远正确, 永远不犯错误, 事情就永远不会弄糟;如果棘手的问题全部扔到月亮上去了, 现在许多人的工作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问题, 掌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树立起正确的问题观, 把问题看成机会, 而不是看成痛苦和灾难, 人类的生活就会变个模样, 我们就会充满给与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摘要:该理论是继现代教育三大理论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也是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教育模式的分歧点。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 是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主题。
关键词:问题,理论,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2][3]张卓玉, 王维平, 马兆兴, 常学勤, 编.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学生中心理论P18, 学科中心理论P41, 教养中心理论P68.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Robert J.Sternberg Louise Spear--swerling:Teaching for Thinking[M]. (Becoming Smart Learner)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问题中心理论 篇2
篇一:公司党委 2021 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 一、总体要求 二、学习重点 三、有关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进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根据 XX要求,制订了 XXXX XX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xx 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中之重,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系统学、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 xxxx 落地生根。
二、学习重点
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精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和专题调研,着力提高谋划和推动 xxxx 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水平,为促进 xxxx 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深入学习,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进一步增强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信心,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信任,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忠诚拥护、组织上坚决服从、行动上自觉紧跟。
(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
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深刻认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脱贫攻坚摆在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底线性任务的位置,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坚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政治任务,在培育主导产业、提升扶贫实效、巩固脱贫成果上持续发力。
(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论述。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认识和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分析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各类风险,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为 xxxx 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两会”、全省“两会”和全市“两会”精神,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是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系统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企业项目建设,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论述。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不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编辑问题,始终不忘我们是共产党人、是革命者,必须以自我革命来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XX》《XX》及《求是》杂志刊登《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理论文章,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深刻把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及时分析和把握 xxxx 意识形态领域的倾向性问题,坚持立破并举,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错误;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集团党委主体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八)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再上新台阶。
(九)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公开条例》《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习近平关于狠抓落实做好督查工作论述摘编》。深刻认识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深刻认识党中央制定出台三个《条例》的重要意义,全面准确掌握其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党务公开基本原则,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彻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务公开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牢牢把握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
(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其指导原则、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
(十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宪法》《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十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XXX》,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国有企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上探索发力。
(十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习近平、赵乐际同志在第 xx 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和报告》《XXXX》,坚持以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为主线,全面把握中央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标本兼治、固本培元,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XXXX》,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贯彻党的统战和民族宗教基本政策,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
(十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为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引。进一步发扬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努力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十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更好总结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更好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十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xx省安全生产条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理,加快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有关要求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按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要求,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领导干部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要形式,统筹安排,规范管理,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按照《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学习考勤、考核评价、督查通报、学习情况报告等制度,切实加强制度的刚性约束,保障中心组学习的顺利开展,着力推进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要改进中心组学习方式方法。按照市委《实施细则》关于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以“集体学习研讨、个人自学、专题调研”为主要形式的规定和有关要求,集体学习研讨每季度不少于 1 次,每次不少于 3人;中心组成员在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研讨的同时,还要根据工作实际和个人知识结构,制定自学计划,认真开展自学,做好学习笔记;按照集团党委总体要求,紧紧围绕 xxxx 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并积极开展调研成果交流。
三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特别是党委委员要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自觉遵守相关学习纪律和要求,认真学习必学篇目和指定书目,积极开展研讨交流,在全面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方面做出榜样、树立标杆,积极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狠抓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带动 xxxx党员干部大兴学习之风。
四要切实增强中心组学习实效。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想武器,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方法,转化为落实工作的思维理念,着力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
性,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推动 xxxx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篇二:公司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个人发言提纲(通用)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国两会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深刻学习领会民法典的核心要义
四、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本次专题学习会之前,我认真学习了相关参考资料,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求是》杂志刊发的习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重要文章,认真研读了 2020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仔细阅读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下面是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个人体会。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月 1 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总书记提出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 量分析和定性判断”三个关系,并从人群、区域、领域等方面查找了弱项和短板。“三个关系” 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关系”的核心要义,工作中突出“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地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高效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全力抓好学习贯彻,做到学深悟透,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国两会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确很不一般。一是这份“疫情背景下的特殊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只有万字出头;二是报告内容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不仅回顾了 2019 年的工作,还报告了今年以来抗击疫情、经济运行等工作。三是尽管报告篇幅较短,但全是干货、实货,最大限度彰显了务实、体现了实干。
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到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从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从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到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系列部署求真务实,一系列举措扎实有力,为我们高水平做好 2020 年各项工作明确了路径、提供了遵循、增强了信心。所以,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三、深刻学习领会民法典的核心要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5 月 29 日,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和掌握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基本原则、条文规范,确保民法典在司法活动中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引、行动纲
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学习领会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领会好民法典,不断增强公司各级党员干部落实以人为本、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的政治意识和法治精神。
四、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公司收官“十三五”规划,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的关键一年。集团xx 董事长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重要。我们要咬定目标,紧紧围绕公司职代会明确的目标任务,深刻领会全国和我省两会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xx 的重大历史机遇,抢抓 xx 书记调研集团的机遇、国家“一带一路”的机遇、我省国资国企改革的机遇、绿色发展“三张牌”的机遇、“五网”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机遇,以及疫情防控带来的新机遇,增强信心、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创新思路抓落实,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出台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红利和措施,不折不扣把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下半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当前,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特殊时期要拿出特殊的精神状态、特殊的担当作为。各级党员干部都要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拼劲和韧劲,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信
问题中心理论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心理学 课堂
在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心理学的需求和运用程度,与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之间以及二者本身的心理复杂程度有着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迅速提升,汉语也随之走出国门,掀起“汉语热”。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把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克服跨文化背景下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和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互动式新型课堂,从总体上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效果,是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执行过程中应该发掘的促进力量。本文试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简要分析普通心理学理论的具体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克服跨文化的心理障碍
对外汉语教学是以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为教学对象,以汉语及相关文化知识为教学重点,最终使其学会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教学活动,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具有跨文化跨民族的特性。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内面向以母语为汉语的学生进行教学有着很大差异,特别体现在讲授思维和方式上,对心理学理论应用的要求更高。究其原因,除了语言习得难度以外,跨文化导致的民族心理差异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巨大障碍。泛泛而谈文化心理和民族心理范畴过于大,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要具体到教学活动,切实以学生心理状态为教学设计的依据,以文化心理和民族心理作为宏观参考,把教学设计与课堂上的学生心理有机结合,关注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情绪变化、反应速度、学习主动性等,进行实事求是的灵活处置的教学实施。
例如,美国向往独立、民主、自由,由此美国人强调个人主义;中国强调血缘、仁爱、忠义,于是中国人主张集体主义。因此,如果教师用国内讲授语文课的方式对外国学生讲授汉语与文化,会让学生产生误解或者困惑,甚至有可能发生文化和心理上的冲突。遵守课堂纪律,安静听讲,这是中国课堂的普遍现象,所以教师习惯于主导型的讲课,缺乏与学生的及时沟通;而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因为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已经理解,随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是质疑教师的某句话表述是否有误。对此,对外汉语教师不能从中国文化心理出发看待这种情况,认为美国学生是打乱课堂纪律,相反要学会适应美国学生的心理习惯和思维方式,积极地回答学生问题。再例如,要着重对外国学生讲解汉文化中的“谦卑”心理,因为在这种文化心理层面的知识上外国学生的理解接受度要低于中国学生。知识性的传授非常简单,但是要彻底克服心理障碍就需要教师的多角度多样化讲解,尤其是让学生以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切身体会,达到更好地学习感悟效果,从心理层面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学习障碍。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跨民族特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避开民族心理矛盾问题。首先就是对教师的要求,不能带着民族情结走上讲台,而要怀着国际化的心理完成汉语及其文化的传播事业,这是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其次是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国际关系,介绍学习和平友好、平等共处的国与国的之间的交流,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睦的同学关系。以上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
教学课堂是学生高效吸收与运用新知识的第一阵地,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主要渠道。教学课堂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与生俱来的弊端就是容易忽视个体差异性,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正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最佳手段。心理学所研究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需要、动机、理想、个性等,是从个体性总结归纳出来的共同性,在具体应用时又能以个体差异的形式反馈出来,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学法尤其是语言教学法。因此,系统性掌握心理学知识,教师会有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启发,有利于在教学目标、授课思路、互动方式、评价总结等方面打破传统结构,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课堂。
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首先是强化学生记忆,调动与记忆相关的知觉,通过视觉上的多次展示和色彩突显、听觉上的重复、带领学生反复朗读等方式;科学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定复习计划,每隔相应的时间带领学生温习已学,强化巩固知识,并尽可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第二,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教学计划中,设计多样化但突出重点,尤其是当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加有利于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通过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突出重点,通过肢体动作的配合表达形象说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并观察学生们的听课状态,有必要的时候进行提醒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学生注意力。第三,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从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出发,带领学生探索性学习,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情景模拟、小型演讲等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可以强化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教师也可以主动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更好地备课。第四,培养能力和意志,激发内在潜能。心理学认为: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锻炼的难度也要适度高于学生的能力范围,在实际行动中增强学生的能力和意志。在足够的能力和意志力基础上,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和引导性示范对于激发学生潜能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如果发音问题有困难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具体问题,提供相关的纠正与强化的文字材料和音频文件,必要时予以当面辅导,鼓励学生坚持练习,要有信心,表达对学生的期待。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会逐渐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理论贯穿教学全过程,与其他学科理论和技能技巧融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实践。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在今天的学术背景下,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与运用是一个趋势,并且取得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对各学科的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都是一种新的潜在动力。系统学习心理学理论的教师会更加有意识、有目的性地运用相关知识,使教学活动具有更高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更和谐的相处;同时,学科的交叉也会催生新的灵感和启示,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都会增添新鲜的构思理念。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学术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跨学科的研究理论存在“空中楼阁”的缺陷,没有与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机结合,致使双方之间形成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那么其结果自然是各行其是、互不干扰,研究理论得不到进一步论证,实践活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因此,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应该实现有机结合。当下有很多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在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各方面深度阐释,都应该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内容,从总体上提升汉语国际推广的效率和水平,彰显中国教师的独特风采,增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动汉语成为国际上普遍通行的交际语言。
参考文献
1.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申.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问题中心理论 篇4
一“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教学内容重复。“概论”的授课内容与中学所学的思政课、历史课重复率较高。不少内容学生在中学就学过, 一些重点中学的老师对某些问题还讲得特别深入特别详细, 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学习内容都“似曾相识”, 不想再学。
2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单一、乏味, 难以吸引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且现在手机可以上网自学或娱乐, 诱惑较多, 学生往往听课一段时间后就低头玩手机。
3教学对象抵触。信息时代, 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某些热点事件常有夸张的负面的报道。学生受其影响, 可能存在很多思想误区, 甚至对马列主义理论产生抵触心理, 对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产生质疑。
4教学氛围的改变。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以及班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 不少学生急功近利,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对政治漠不关心, 觉得学习这些东西都没有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和作用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 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一般由教师提出问题, 由教师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 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在“概论”课中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能比较有效地解决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学生自己提出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 比较有针对性。学生提得比较多的问题往往是他们不熟悉、不了解的, 中学没学过或没讲透彻的, 这些内容往往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的思想可能比较偏激, 他们可能会提一些比较敏感的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正好是他们的思想误区, 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 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共同探究, 让学生主动参与, 动脑、动口、动手, 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实施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前提和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主张由学生提出问题, 但是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习惯了被动接受, 可能提不出问题, 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
首先要营造积极提问的氛围。例如:在学习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这一章前, 可以先在课堂预留时间让学生自己看教材, 写下自己最疑惑的问题。然后, 请同学主动举手发言, 谈谈自己写下的问题, 问题提得好的要表扬和加分, 提得一般或不太妥当的切莫马上批评指责, 而是要引导到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方向。例如, 有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就是正确的方向吗?”这可能也是很多同学想提不敢提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表扬学生敢于质疑, 同时指出这个问题其实追问的是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关系以及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教师还应积极肯定学生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总之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到点子上。
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各种情境, 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规律, 采用比较式、因果式、搭桥式、递进式、转换式、逆向式等方式来提问和质疑等。例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国古代几次重大的变法改革、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改革后思考我国改革开放方面的问题。
2结合教学目的, 对问题进行梳理, 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政治性、政策性、历史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程, 还是要分轻重缓急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和梳理。一般分三步:一是小组交流、归纳;二是大组交流, 删去重复;最后再读教材, 按轻重缓急, 确定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梳理一般可以采取先大后小、先同后异的方法。
例如以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为例, 首先, 要找出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 例如“如何认识改革三十多年的是非成败得失?”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小组课后合作探究, 课堂重点讲授的方式解决;其次, 再找出哪些问题是重要但不复杂的, 例如“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认真思考、查阅资料就能解决的, 学生能自己独立解答的教师尽量不答, 只是在必要时给予点拨;最后还有不重要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某些经济特区 (如汕头) 没有发展起来?”这些问题如果课时允许可以预留时间探讨一下, 如果课时不够, 还是留给学生自己课后探究。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是课程的重难点但不是学生的兴趣点, 这些问题课堂上还是要讲授, 但可以考虑采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来讲授, 例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辩论法等。这个环节如果进行得好, 就能避免问题问得支离破碎以及教师被迫跟着学生走。教师要注意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教材本身的理论性和逻辑性。
3学生合作探究, 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主张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解决问题。对第二环节中确定的比较复杂但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课后共同查阅资料, 调查研究, 共同讨论和分析, 并制作ppt或调研视频在课堂上解答, 最后老师给予点拨的方法解决。在教学实践中, 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 学生基本能解答问题, 但不够客观全面。只要问题合适, 组织得当, 大部分学生是能够较好地解答问题的。当代大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比较强, 思维也比较活跃, 经过共同讨论和研究, 对某些问题可能也会有比较独到和深刻的看法, 虽然答案可能不够客观不太全面。教师要积极鼓励, 并引导学生继续从其他方面做更客观全面的探究, 并对遗漏的方面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2)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存在某些误区或做完全错误的解答。有些学生可能从一些不太正规的渠道收集了一些比较片面或歪曲事实的资料, 在没有认真思考和辨析的情况下, 对一些问题存在认识误区或产生错误的看法, 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偏激的言论。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指责, 可能在场的一些同学也已经听出了问题, 可以让这些同学谈谈看法, 甚至允许学生进行现场辩论, 教师要当好主持人, 注意引导气氛和方向。最后教师要肯定学生们的探究精神, 并及时引导学生学会从正规渠道收集客观真实的资料, 并学会提高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还要对这组学生重点观察和指导, 如果只是认识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就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但如果由于家庭原因或其他原因, 本身就比较偏激, 教师就要重点辅导。
(3) 学生不重视问题的探究, 不积极参与, 应付式地分析解答问题。在一个班里, 总有一些学生不愿配合工作, 是最让教师头疼的。对这部分同学也应多加关注。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是否问题设置不合适, 学生不感兴趣?是否小组成员结构组合方面有问题?是否激励或惩罚机制不明确?是否学生有其他特殊活动或任务等。教师还可以直接跟这些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 了解情况, 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引导或调整。
摘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想学、学不好的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成因以及以“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和作用基础上, 着重探索如何把问题教学法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当中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教学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参考文献
[1]白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 2009 (7) :66-69.
[2]徐凤江.探究式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13 (8) :49-50.
[3]涂刚鹏.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1 (12) :182-183.
[4]杨文森.问题式互动教学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2) :173-175.
县委理论中心组 篇5
7月3日,县委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解放思想专题学习会,中心组成员及副县级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县委学习室范立家同志围绕《关于继续解放思想的几个问题》,从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哪些方面需要解放思想、怎样继续思想三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辅导。县委书记李江山同志主持了学习会并作了总结讲话,就进一步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提出了四点意见。
一、思想上要有新提升
解放思想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谋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开展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集中学习、研究讨论等有效形式,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中集思广益,寻找新的契机,开拓新的视野,从而使思想有新的提升,进而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推动科学发展。
二、工作上要有新举措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动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已经转入到讨论研究的重要阶段。副县级上以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讨论、带头征求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调研,要切实抓好分管战线大讨论活动的开展,使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取得扎实成效。
三、落实上要有新突破
一要转变作风。要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认真负责,一抓到底,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切实形成上下齐心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二要突出重点。要注重抓好左右全局、影响全局的大事、要事,通过重点突破推动全局工作开展。三要敢于创新。要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在改革上敢于攻坚、发展上敢于叫真、管理上敢于碰硬、稳定上敢于负责,以创新的精神、创优的标准去推进工作。
四、效率上要有新提高
人生中心教育基本理论概要 篇6
人生中心教育的基本命题
教育是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必然与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联结。很显然, 与教育有关联的因素无限, 教育必是而且只是与这些因素的关联中展开。通过证明, 在教育所有的一切关联中, 教育与人生关系是最本源性和根本性的关系。从教育的重要又最本源的根本关系出发, 抓住了教育研究的主要矛盾, 避免了历史上某些教育的局限性。
教育基本问题是教育中自在的、原生的、能够派生和决定其他问题的问题。基本问题是学科研究的总出发点, 能解释学科全部研究内容的本质联系, 可以导出学科的范畴体系和概念体系。人生中心教育同意并尊重一般教育关于基本问题的提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映射到人生中心教育中, 基本问题应该是:准备什么人生、怎样准备人生。人生中心教育的全部内容是:教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人生中心教育的目的是教人会做人、教人会做事、教人会生活。人生中心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即实现美好人生。
18岁被世界规定为“成人”的年龄, 表明生理、心理成熟了。进入了18岁则进入了“成人初期”, 身体和心理都能承担压力, 被要求承担许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18岁是人生中心教育最为关注的人生分水岭。18岁以前的教育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是学习人生、准备人生和享受人生的阶段。人生中心教育最感兴趣的是从出生到18岁的未成年段, 可称为人生中心基础教育。
人生中心教育的公理、原理及推论
教育属于社会科学, 不能脱离实践, “做出来”是其最好的证明。但教育作为社会存在物在周而复始地发生着、进行着、发展着, 虽不具备形式科学那样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 但同样会表现出它自身的规律性。因此, 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论体系尝试着借助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构建甚或是局部构建, 以使人生中心教育理论系统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严谨性, 即成为一个有“很好质量”的体系, 显出“一点科学性”及更多的可信度。
公理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证明的客观规律。在数学上, 如果能以公理建立体系的话, 这个体系是严谨的、科学的。因此, 我们尝试着借助公理这一体系来进行人生中心教育理论的构建或是局部的构建。人生中心教育有无类似于数学中的“公理”呢?人生中心教育核心概念的成功提出和有效运用就强有力证明了人生中心教育理论体系中是可以有公理的加入。人生公理 (基本公理1) 、教育公理 (基本公理2) 、整体公理、连续公理、性向公理和渐进公理构成了人生中心教育的6个公理。
除去公理之外, 还有一些由对教育有奠基作用的科学理论已经揭示或证明的事实或规律, 对构建和实施人生中心教育起到基础性作用, 成为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成、构建和实施的出发点, 我们称之为人生中心教育的原理, 包括基本关系原理、人生向度原理、差异原理、空间原理、社会原理、“结构—功能”原理、“心智—学制”原理、系统性原理、开放性原理和自组织原理。
人生中心教育全部理论体系的建立, 除去公理和原理外, 必然产生可由公理及原理导出的命题, 称为人生中心教育的基本推论。这28个基本推论对构建和实施人生中心教育具有直接意义。
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论基础
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多学科的, 其中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是人生中心教育的三大理论基石, 因为这些是关于人的最基础理论。
哲学是构建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论基石。人或人生都离不开哲学。哲学的对象是人生, 它的使命是赋予人生以意义。哲学指导人生, 人生中心教育影响人生, 二者关系紧密;同样, 人或者人生也不能没有教育, 教育指导和影响着人们的人生准备。因哲学属于上位科学, 所以人生中心教育必须得到哲学的支持;人生中心教育作为和谐时代、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世界背景与渴求下的教育, 它更应得到关于人的哲学的支持,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支持;人生中心教育作为当今时代的教育, 它也必须得到当今时代哲学——整体论、人本论、和谐论、创新论的支持。
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重点又是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的成果将成为人生中心教育的生成、构建和深入研究的基础。心理学或它的重要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作为中心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 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育的功能和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 最关键的是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人生中心教育也不例外。所以, 离开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 人生中心教育的生成和研究将都失去基础成为茫然。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为教育、特别为人生中心教育提供了可以作为前提的基础理论。
人生中心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 师生也是社会人;人生中心教育过程表现为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又是包含在社会活动中, 所以, 社会的规律会在教育活动中体现, 社会学也就成了教育学的基础, 也就成为人生中心教育的构建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同时, 在人生中心教育命题体系内, 不证自明的公理也可以从人生中心教育据为立命基础的科学理论中找到证明, 这样, 我们不仅立论更严谨, 而且也证明了这些提供证明的理论真正是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得以成立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将证明心理空间的存在、心理发展可被影响, 并提供整体公理、连续公理、渐进公理的证明;社会学提供人生公理、教育公理、性向公理的证明;而哲学则对“人生”“教育”“教育与人生”等最基本概念、命题提供解析, 并从价值上、认识上、方法上为人生中心教育提供全面的分析和指导。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心脏。如果存在教育“再造”, 课程也需要“再造”。人生中心教育是完全有别于以往教育的新教育“再造”, 因此人生中心教育课程具有新的“再造”课程的意义。
人生中心教育对课程概念做了一个新定义:社会成人 (含教师) 为使儿童实现美好人生而设计和生成的一切必要且充分的积极影响和过程, 并在过程中充满了儿童的参与性和课程的生成性。
人生中心教育课程的逻辑构建
根据人生向度原理:确定任何具体人生, 需要而且只需要三个向度——空间向度、内容向度、时间向度。所以,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构建需要而且只需要三个维度:空间维度、内容维度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指人存在的实然空间及非实然空间 (心理空间) ;内容维度指人和人生内容一一对应, 即人不同, 人生内容不同;反之, 人生内容不同, 是不同人的人生, 所以, 由内容区别不同的人;时间维度指时间延续, 说明生命存在, 人生继续。由此可知,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有而且仅有三个维度——空间维度、内容维度、时间维度。
根据人生公理:任何人的一生有且仅有三项内容——做人、做事、生活。所以,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从内容 (功能) 向度分, 功能课程有且仅有三种:做人课程、做事课程和生活课程。根据空间原理, 学生生活在四类空间——学校空间、社会空间、自然空间和心理空间。所以,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就存在空间向度划分, 即空间课程:学校空间课程、自然空间课程、社会空间课程、心理空间课程。
根据基础教育的年段划分, 或12年, 或15年, 得出人生中心教育课程的时间维度。
以上分析得出:内容 (功能) 、空间和年段是决定人生中心教育课程的三个要素, 这实际是决定人生的三个要素, 即人生内容、人生空间、人生过程在课程建构时的反映。形成了功能课程及空间课程, 所以, 人生中心教育课程是全面人生课程、是教育的全功能课程。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堂与教学
人生中心教育认为在空间中发生课程活动时才成为课堂。这里的“空间”系指“课程活动”空间, 即“课程空间”, 所指为两类——实然空间 (又可分为学校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 与心理空间 (虚拟空间) ;这里的“课程活动”是在课程空间中师生、生生、学生的自我与客我所进行的互动以及师生共同、生生共同或学生个体所进行的对课程空间中的课程要素所进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
在学校“教室”空间中“教学活动”时, “课程活动”的内容和结构都会简化。这时, 只要进行着有师生参加并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时, 学校内的“教学课堂”就出现了。教学课堂的构成要素分为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物理因素是教室所具备的教育教学的条件因素。人生中心教育力图创造适合于课程实施的优质空间环境:教室向多功能转变, 成为学习室、教授室、信息室、图书室、讨论室、交流室、生活室;教室向智能教室转变, 高速互联网连接, 互动电子白板, 学习资源的上网本、摄像头、多屏幕和投影系统……让教室成为没有围墙的教室;教室向弹性化、可组合空间转变;教室充满生活气息……
以上因素都是“静态的”, 课堂的社会因素及师生的活动, 是“动态的”。师生的活动是决定课程活动的质量, 才能使物理因素充分发挥作用。课程活动, 师生、生生或学生自我与客我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互动才是课堂中的核心要素。
人生中心教育主张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更是师生共同参与实现课程育人功效的活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师生共同的对话、交流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主要表现。人生中心教育课堂认为师生在思考、讨论、交流、对话……是平等身份, 但又承认师生在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 教师因知识、经验、责任……又处在为师、领导的位置。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堂, 除具备一般课堂必需的条件之外, 具有自由、民主、主体、活力、思考、智慧、生长、哲理8个特征。由此看出,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堂有着远高于一般课堂的规定性, 这是更高的育人要求, 因此它有更强、更优的育人功能。通过这样的课堂培育的人, 会更适应现代时代, 他们的人生会成为现代人生。这样的课堂怎样实现?很显然, 仅教学内容是无法实现的, 必须借助于“过程”才能“合作”实现。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堂从读开始, 看 (听) 、思、辨、研、做、写……课程活动不是课程在活动, 不是读本在活动, 而是师生主体性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过程才能实现, 所以, 过程也是课程。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不仅是预设的, 而且是生成的, 是在过程即活动中生成, 是动态生成的课程, 师生都是课程生成的参与者, 特别是学生, 他们既可以生成课程, 又可以设计和创造课程。优秀的人生中心教育课程不是完全预设的, 而是在课程活动中不断被生成的。
摘要:人生中心教育是当代最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其全部内容是教人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这一理念体系的构建, 借助了数学思想、方法和公理体系, 还有对构建和实施人生中心教育起到基础性作用的科学理论、事实或规律。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构建需要三个维度:空间维度、内容维度和时间维度。人生中心教育的课堂, 具有自由、民主、主体、活力、思考、智慧、生长、哲理8个特征。探索人生中心教育基本理论, 对开展人生中心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购物中心零售租约构成的理论解释 篇7
零售租约这一独特的形式,引出了两个重要问题:首先,“基本租金+百分比租金”这种租约形式能够达到什么目的?其次,为什么仅仅在零售业房地产的租约中存在这种形式?目前,中国许多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基于管理便利和降低风险等方面考虑,许多发展商的商铺租金形式以基本租金为主,很少涉及百分比租金。因而,深入研究这两个问题,有助于房地产研究者和实践者理解零售租约的本质,进而为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一、零售租约的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
1、零售租约的构成要素。
通常而言,零售租约包括“基本租金”和“百分比租金”两部分。基本租金,即发展商需先确定每个承租户必须支付的最低租金,也就是承租户的销售额在没有超过阈值(最低限)时的租金。百分比租金,即承租户的销售额如果超过了阈值(最低限),则由购物中心店主向承租户提取相应百分比的销售额。即销售额小于或等于阈值时,百分比租金则为零;销售额高于阈值水平时,则为正(Chiang等,1986;Benjamin等,1990)。因而,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承租户销售额阈值,就成为百分比租金的关键因素。Wheaton (2000)认为,零售租约的形式如下:
租金支付=R+max[0, r (S-B) ](1)
R表示基本租金水平;r表示销售额的百分比;S表示单位面积销售额;B表示销售额阈值(或断点)。商铺租金支付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此外,Benjamin&Chinloy (2004)指出,零售租约除通常为“基本租金+百分比租金”形式外,还应包括一项安全保证金(security deposit),该保证金只是和基本租金有关联,同百分比租金不相关,而且品质越低的承租户需要支付更高的安全保证金。如果销售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租金的支付要求时,这些承租户的保证金就将会被扣除。
2、基本租金与百分比租金的相关关系。
“基本租金”和“百分比租金”这两者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Benjamin等(1990)通过资金现值模型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基本租金与百分比租金呈负相关关系,相反与销售额的阈值水平是正相关的。这意味着购物中心的店主在向承租户索要高基本租金时,会相应设定较低的百分比租金;反之亦然。与Benjamin相反,由于研究的假设前提有所不同,Wheaton (2000)的研究结论,认为基本租金和百分比租金之间是同方向变化的,即两者是显著正相关的。
二、百分比租约的相关理论解释
与写字楼、公寓、仓库等其他出租物业的租约相比,百分比租金仅在零售租约中存在。对此,国外理论界主要存在着三种解释:
1、百分比租约可以满足店主/租户分担风险的偏好。
百分比租金可视为风险分担的一种制度安排(Miceli&Sirmans, 1995)。首先,百分比租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承租户的经营风险。因为,购物中心由于承租户类型的不同或者经营区域的分散(如在全国实现连锁经营等),使店主的经营风险得到转移。一旦承租户经营不善,其需要支付的百分比租金由于销售额的下降而相应变少。可见,通过百分比租金形式,易受经营风险影响的承租户可以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租户(Hartzell等,1987);其次,百分比租金形式能有效降低店主的通胀风险。通货膨胀的时候,承租户的销售额会明显提高,因此店主获得的百分比租金收入也将大幅攀升。可见,通过百分比租金形式,购物中心店主的部分通胀风险转移给了承租户,从而可以很好的满足店主分担风险的偏好(Carter, 1995)。
此外,Chun等(2003)认为百分比租约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该租约形式与风险分担偏好直接关联。Chun等将承租户划分为风险厌恶型和风险中立型两大类,指出前者往往偏好百分比租金形式,而后者则更偏爱相对固定的租约形式。
2、百分比租约是实现租户租金价格歧视的有效手段。
租户租金与其销售额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Gerbich, 1998;Miceli&Simans, 1995;Wheaton, 2000)。Brueckner (1993)指出,某一个承租户的销售总额既包括其依靠自身经营所得销售额,又包括由于其他承租户的外部性为其带来的销售额。店主往往对外部性产生能力不同的承租户,索要不同的基本租金或百分比租金水平。如Brueckner (1993)发现店主向那些品牌吸引力越强的承租户,索取了相对更低的基本租金及更低比例的百分比租金,因为品牌吸引力强的承租户可给为购物中心的其他承租户带来客流;相反,承租面积小、品牌影响力低的承租户,十分依赖途经客源,因而需交纳的租金水平更高。相似地,Wheaton (2000)指出销售额高度依赖于其他商铺所产生客流量的小型商铺,支付的租金水平更高;而大型超市、百货公司等能够产生外部性的大型商铺,支付的基本租金和百分比租金都相对更低。也即,由于具备销售的外部性,支付低水平基本租金的承租户,所需支付的百分比租金也相对更低;反之亦然。
3、百分比租约是实现店主和租户相互捆绑的重要形式。
百分比租金形式可以将店主和承租户捆绑在一起,从而共同努力实现购物中心的整体收益最大化(Smith&Wakeman, 1985;Brueckner, 1993)。一方面,百分比租约意味着店主的租金收入会随着承租户销售额的提高而递增,这促使店主更加积极的提高和完善购物中心运营(Benjamin等,1990)。另一方面,百分比租金同时也可以激励承租户共同努力实现购物中心的整体收益最大化。购物中心整体利益的提高,虽然意味着租户将支付更多的百分比租金,但租户自身销售额的增加仍然是“大头”。
百分比租金可以作为店主筛选优质承租户或大型租户选择店主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营成功的承租户,通常是那些能够支付得起百分比租金的租户(Wheaton, 2000)。而Benjamin&Chinloy (2004)提供了百分比租金的另一种解释:长期承租户(如大型连锁超市、百货商场等)通过签订百分比租约,也能够促进店主努力提升购物中心的整体业绩;而且一些财务状况良好并积极对其物业进行持续改善的店主,则更能获得百分比租金。
三、结语
商铺租约形式非常独特,一般包含两大部分:基本租金和百分比租金。零售租约中的百分比租金可实现店主和租户的风险分担、店主对租户的租金歧视,以及形成店主和租户之间的捆绑关系等多种目的,有利于购物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相比而言,这些情况在办公楼、公寓、仓库等类型房地产的租赁中并不明显。同时,采用“基本租金+百分比租金”的租金形式,操作管理的复杂程度更高,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购物中心的所有商铺都应当采用这一租金形式。那么,究竟哪些租户合适采取“基本租金+百分比租金”这种租约形式?以及,这些租户百分比租金的阈值和百分比是多少?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enjamin, J.D., G.W.Boyle and C.F.Sirmans.Retail Leasing:The Determinants of Shopping Center Rents[J].AREUEA Journal, 1990, 18 (3) :302-312.
[2]Benjamin, J.D.and P.Chinloy.The Structure of a Retail Lease[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2004, 26 (2) :223-236.
[3]Brueckner, J.K.Inter-Store Externalities and Space Allocation in Shopping Center[J].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3 (7) :5-16.
[4]Carter, C.C.Measuring the Benefits of Anchors to the Shopping Center[J].Real Estate Review, 1995, 25 (1) :52-64.
[5]Chun, G.H., M.J.Eppli and J.D.Shilling.The Effect of Firm Characteristics on The Use of Percentage retail Leases[J].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3, 27 (1) :25-37.
[6]Gerbich, M.Shopping Center Rentals:An Empirical Analysisof the Retail Tenant Mix[J].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1998, 15 (3) :283-296.
[7]Miceli, T.J.and C.F.Sirmans.Contracting with Spatial Externalities and Agency Problems:The Case of Retail Lease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5 (25) :355-372.
问题中心理论 篇8
1 城市中心区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探索
1.1 城市中心区设计内涵
现代城市理论不断丰富, 城市中心区衍生出多个不同内涵的概念, 如城市闹市区、中央行政中心、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动区, 这些不同概念的中心具有不同的功能内涵, 在空间上有分有合。城市中心区往往是承载多种功能的区域, 比如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叠加。因此, 城市中心区的开发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
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有3种基本模式:在原有旧城中心区基础上继续发展;新建区域与旧城中心区形成复合型中心;新建城市中心区, 代替旧城中心区[1]。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较小, 以单中心为主。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城市规模较大, 城市功能复杂, 单一城市中心无法满足城市各种功能的需要, 所以形成以主、副中心相互渗透的多中心模式。
在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中, 对于如何把握城市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思, 控制引导局部地段、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 使设计成果与城市规划很好地衔接、融合, 具有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以及城市设计如何有助于增强城市活力, 发掘和营造高效、优美、宜人和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城市环境形象Abstract:则成为了城市中心区设计探索的主要课题。
1.2 城市中心区设计原则
城市中心区设计应把握4个原则。
1.2.1 发展性原则
当今城市快速发展, 人口剧增, 资源也越来越紧张, 于是珍惜城市土地资源, 精心塑造城市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在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中, 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中心区的发展。
1.2.2 整体性原则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统一的整体。城市中心区的设计要着眼于整体和全局。这样才会形成既有特色又完整统一的城市风貌。
1.2.3 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是人的城市, 设计更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 为人而做设计。
1.2.4 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与实践相辅相成, 设计不单单是设计的过程, 它与城市中各个方面的力量都息息相关, 而设计更应为付诸实施创造条件, 否则设计就没有了意义。
1.3 城市中心区设计理论与框架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中心区应充分体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注重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中心区城市设计中要体现出来的重要理念是走保护旧中心和发展新中心之路, 发展城市中心区系统, 包括等级序列[2]。通过中心区建设带动城市空间优化。中心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 其建设要突出文化特色。设计要综合考虑土地使用、用地布局、景观生态、道路交通、形态意向等方面的因素, 营造出富有现代城市特色的城市中心区, 力求达到其功能和效益的最佳化[3]。
中心区的整体城市设计框架是建立在规划结构的基础上的, 它以人、自然与城市建筑空间的有机融合为目标, 通过地标、节点、轴线、区域等城市意象要素的精心组织, 来塑造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空间格局与景观序列。
2 案例——沈阳市府广场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2.1 项目背景和介绍
沈阳地处中国的东北部, 是辽宁省的省会, 东北地区第一大城市和我国最重要重工业基地, 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在沈阳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 提出了沈阳城市“金廊”的规划概念。
近年沈阳市的城市发展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由于历史的原因, 原来的城市中心基础, 暴露出不合理的功能组织、交通压力加大等复杂的问题。中心区的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沈阳城市的发展。而且新的城市规划金廊概念的提出, 也对处于金廊中心的中心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规划区域斗姆宫地段属于市府广场功能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用地范围约16.23 hm2, 位于沈阳市城市地理中心 (见图1) 。北临市府广场, 东起斗姆宫至青年大街口——沈阳中央廊, 地理位置优越, 为构建城市中心区提供重要活力因素。因为该地块位于城市中心, 城市设计对中心区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都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设计之初对此项目的性质特点、相关概念等进行分析, 并对其进行充分的现状调查和相关条件的分析, 然后进行市府广场斗姆宫地段的城市设计。
设计要求合理地安排用地功能, 营造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 有序的组织道路交通体系, 创造出一个便捷舒适、符合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城市中心区。
2.2 设计理念
设计是在原有城市基础上进行的改造更新建设, 设计理念应突出地块整合、挖掘和塑造城市个性特色、布局合理。
2.2.1 地块整合
处于旧城区之间的规划地段, 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旧之间的整合。为此设计中对整个城市结构和金廊系统进行分析, 在轴线布置和景观布置上做出设想 (见图2, 图3) 。
2.2.2 挖掘和塑造城市个性特色, 构筑宜人的城市环境
设计中引入城市图腾的概念。太阳鸟是延续沈阳城市文脉的重要图腾象征, 设计以太阳鸟为引入, 延续沈阳文脉和城市中轴线, 体现沈阳特色。
以高楼为形象的设计, 将现代元素融合到设计之中, 塑造出现代图腾的特色。将沈阳中心形象与现代国际文化结合起来, 才能使设计更为突出的体现沈阳城市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
2.2.3 合理布局
在地块内部形成清晰的结构框架和功能布局。规划结构形成“一轴三带四节点”的结构框架。规划功能布局分为5个区:文化娱乐区、商业文化服务区、商业金融办公综合区、商贸信息服务区以及一类商住综合区 (见图4) 。
2.3 理论介入
中心区城市设计要充分考虑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为人而设计的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 分析土地使用、用地布局、景观生态、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因素, 从而营造出富有现代城市特色的城市中心区[4]。
2.3.1 原则介入
作为城市中心区设计, 首先将其放到大的城市环境中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整体分析, 通过对未来发展做出适宜的预测, 以此更好地实现中心区的整体效益, 这样可以将整体性和发展性融入设计中[5]。
其次以人为本的设计, 在中心区设计中, 将人的因素考虑其中, 例如步行路线的组织, 公共空间的塑造, 空间尺度与比例的控制等, 都能体现出现代城市对人的关怀。
最后是操作性的问题, 以控规为引导是实现设计操作性的有效手段, 同时技术经济条件对于不同的设计也会有不同的约束和限制, 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
2.3.2 空间设计元素介入
通过原则的引导, 梳理出正确的设计方向, 对于细部的设计要素如土地使用、功能布局、景观生态、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形态意向等几个要素的合理安排至关重要。
实践中, 通过上层的分析首先做出合理的土地使用安排, 通过具体的功能布局, 合理的人行、车行交通组织, 景观绿化系统的布置, 实现整体设计形态。在城市中心区的设计中, 用地和功能结构等都较为复杂, 因此在组织中更要充分考虑如何将不同的功能融合起来, 互相协调, 互补互利又不互相干扰, 使得功能最优化[6]。交通从人流车流流线上, 考虑其主要来向和可能形成的集聚点, 创造出合理的交通流线和中心点。
在城市中心区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营造中, 景观的周边渗透与内部的关系要恰当协调, 轴线节点的营造, 从点到线到面, 创造空间景观和公共空间。形态是城市中心区的面部表情, 形态的控制可以直接影响人们对该城市中心的诠释。另外, 设计中要考虑更多的要素包括高度控制、开发时序和开发强度、重点地段的设计等, 都是中心区设计的要点。
中心区设计就是要将设计要素融入设计中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 最终形成合理的城市设计。
2.4 植物种植的设计应用
植物整体配置上, 也与设计中心对称布局相一致, 以平面和立面相结合。平面以大面积草地为主, 在北广场, 国旗外围是由3种植物围合的大花环, 在太阳鸟周围是直径大约40 m的大型立体花坛。在南广场, 采用小叶黄杨、水蜡等布置东西2组大型花带, 贯穿南北, 与北广场的大型花环相呼应, 最南侧还采用五色草、绣线菊等组成一个大型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徽。同时结合北方的寒冷气候, 选定了适宜北方生长的乔木、灌木等植物, 例如丁香、糖槭、东北连翘、红瑞木、黄菠萝、云杉等。
3 结论
城市中心区的设计是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总体构架性的预期和引导。设计原则和要素都是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中应将其做充分的分析考虑, 尽可能地驾驭这些理论要素, 使之为设计服务。
但是城市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拼贴元素, 简单的将设计理论中元素嫁接到地块上, 这样的设计对城市中心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对于不同的设计来说, 如何通过实践将理论更好地融入其中, 用理论指导实践, 通过实践衍生理论,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 还需要努力探索。
摘要: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人口和职能最集中的地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和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城市设计和中心区城市设计的理论出发, 以沈阳市府广场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探索城市中心区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拓展, 并通过分析找到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结合的契合点。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理论,实践,原则,要素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2]梁毅.现代城市政务中心区的市政广场[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5.
[3]蒋峻涛.当前我国城市新中心区规划建设的隐忧[J].城市规划, 2005 (11) :72-74.
[4]胡巍巍, 苏伟忠, 王发曾.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4) :48-51.
[5]童明.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问题中心理论 篇9
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有目共睹,施工企业在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和不断加强成本控制的同时,依然感到盈利日趋艰难。盈利难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目成本不能有效控制,管理成本高,造成企业生存举步唯艰。不少企业想出很多管理办法试图解决成本控制问题,从行政上加强对项目经理的控制力度,仍然不能从整体和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思考。文章从项目管理模式对盈利水平乃至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
1目前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多年来对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三级项目管理模式(公司、项目部、工程队三级管理),明确了各级管理层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加强了施工、质量、安全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目前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却存在消除不了的缺陷,制约了项目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系统重叠,管理成本高。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标后,首先成立施工项目部。项目部组建管理机构,通常做法是按照公司职能部门的工作结构设置管理部门,项目部的每一个管理部门都有对应公司总部管理机构管辖,有的部门甚至受公司总部多个部门的同时管理。例如项目部计划合同部或命名经营管理部,工作内容通常由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统计管理等组成,这样就形成项目部同时接受公司几个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范围要求呈报项目信息资料,公司部门之间如不主动共享项目管理信息或者是人为障碍信息共享,项目部人员常常是同样的内容按照不同的样式重复上报,加上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人员数量较少,使项目管理人员疲于完成报表工作,从而无暇总结工作经验和提高管理水平,更有甚者干脆敷衍了事。这所谓的归口管理,没有起到管理到位的作用,反而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使用率低,造成项目部现场管理经费增加,导致公司应享有的经济效益流失。
2)项目管理责任无法明确界定,管理机构相互推诿责任。由于机构重复设置,公司部门和部门之间、公司部门和项目部管理层在履行各自职责时,相互推诿责任。结果到最后都由项目部承担。
3)项目部管理职能扩展无常形。工程项目管理本身内容广杂,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团队在加强项目管理的同时,还要应对业主、咨询、设计、监理和质检单位的检查,还要接受多个上级单位的指挥,协调与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当然这些都是项目管理团队履行合同的必要工作,但会造成一级管理机构或1、2个人就能办成的事,结果多层审批、多头管理,不仅造成办事效率低,增加不少重复费用。
必须一提的是,为了公司发展,同时又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费,企业总部通常附加给项目经理市场开发性质的工作管理职能,还指定了约束指标,人的精力有限,必然使项目经理忽略了项目管理的主业。
4)办事本位主义严重,办事从自身需求出发。公司管理层在对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考虑自身利益,超常规收取设备使用费,甚至有的公司管理层在新制定管理文件时为了自身利益,向下级管理分摊费用,而下级单位又利用内部经营手段获取收益的同时,增加了内部经营费用开支。
通过各种管理模式的实践,并随着对项目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当前管理存在的不足,不断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项目进行了集中管理,大宗材料和机械设备租赁进行集团招标,资金集中调度等管理,笔者认为仍然需要一种真正体现成本中心理论的项目管理模式。
2成本中心管理模式的表现
1)项目部管理层只需根据合同履约条件的提出要求,材料采购、人员组织、资源调配、资金支持等工作由公司管理层根据项目特点有效并简洁的完成,从而项目部管理重点自动放在合同要求的必要工作上,公司总部在集权的同时形成利润中心模式。
2)公司总部建立一个信息化系统,项目管理信息通过该系统上传到公司总部,由公司操作该系统负责进行整理分析,客观评估项目实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和亲赴现场督促处理。
3)项目部管理的重点是围绕合同履约开展必要的工作。项目部主要是完成合同要求必要指标。如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这些是合同要求必须达到的要点。
4)项目部管理职能从完全管理转移到施工管理上,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的专业人员,由此组成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
5)项目部管理层保证提交公司总部的项目各种计划的准确性,包括劳务组织需求计划、材料采购计划、设备进场计划、资金计划等,由公司总部快速核实,按时组织到位。
3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1)公司总部统一组织安排,在资源配置和调配上减少反复,提高项目部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公司总部发挥对大宗材料和设备租赁进行招标采购的优势,降低材料和设备等资源的成本;指导劳务分包单价的确定,有效控制工费开支。
3)项目部合理使用资源,将有效的经济资源运用到项目管理最需要的地方。
4)项目部执行统一的经济责任管理体系,根据项目实际分析确定项目成本,明确项目部管理层的成本目标,使项目部成本更接近实际。
5)项目部统筹安排对外协调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现场经费开支。
6)公司总部和项目部各司其职,完全有效完成本职工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目标责任成本范围之内的风险,由项目部承担;之外的风险由总公司项目部承担,明确项目成本控制责任。
7)项目部机构设置合理,现场管理人员精干高效,开支经济有效。
4结语
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须是一个有效的科学的管理运行平台,利润中心的公司总部切实满足项目部的实际且合理的管理需求,成本中心的项目部全面负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成本控制的管理,企业均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的要求,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措施,减少重叠环节,使项目部无后顾之忧,多加强引导项目部实现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
摘要:施工企业推行的“公司是利润中心,项目部是成本中心的理论”,不应该只体现在管理意识上,而是要通过具体模式的建立和运行,达到有效控制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此,探索和确立成本中心理论下的管理模式,规避不同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对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施工利润,从而使企业项目管理更加规范。
问题中心理论 篇10
一、明确目的———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
明确目的, 就是在讲授某门理论课时, 引导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在学习过程中, 只有首先明确了学习目的, 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 才能使学生抓住学习的主动权,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避免或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任何一门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包括整体学习目的与各章 (节) 的分支学习目的。各分支学习目的从属和服务于整体学习目的的。整体学习目的是对课程的整体内容而言的。分析化学是认知和研究化学微观世界的工具, 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 这就决定了我们学习《分析化学》的整体目的是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用分析化学的系统理论指导具体的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以便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分支学习目的是对各章 (节) 等分支内容而言的。《分析化学》各分支学习目的就是掌握每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具体方法。具体说来, 每种具体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如何确定滴定突跃和选择指示剂, 怎样确定实验条件和实现分析测定等。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的第一堂课中, 应当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分析化学》?先让学生进行简单思考和讨论并作出基本的回答, 然后, 教师作出正面而具体的回答。这需要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 导出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 (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分析化学》的整体学习目的,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为学好该课程注入动力、打下基础。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 对于各章 (节) 内容的分支学习目的, 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 它常常是影响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各章 (节) 内容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明确整体学习目的的基础上, 在讲授某章 (节) 内容时, 与整体学习目的类似, 也应首先向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学习该章 (节) 内容?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之后, 教师作出具体回答。在给出问题答案的时候, 需要从该章中节与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出发, 特别是相邻节 (上节与下节) 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去分析。一般情况下, 在每种方法中, 每一节内容是为整体内容服务的, 上一节内容是为下一节内容服务的。然后扩展到章与章内容之间的关系上, 它们之间主要为并列关系。
二、把握中心———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把握中心,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把握所学课程的中心内容。只有把握中心内容, 即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 防止喧宾夺主, 顾此失彼, 做到抓住重点, 有的放矢。一门理论课的中心内容包括整体课程内容的整体中心和各章 (节) 内容的分支中心。分支中心是为整体中心服务的。分析化学是各种分析方法的集合, 这个特点是由分析化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对《分析化学》来说, 根据《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通过整体分析, 可归纳出该课程的中心内容为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分析法。它们之间为并列关系。再对每种分析方法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便可得到各分支中心。对于滴定分析法 (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 其中心内容为怎样实现滴定分析, 如何减少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对于重量分析, 其中心内容为如何使被测组分与沉淀剂生成溶解度足够小而且纯净的沉淀, 使被测组分定量分离;对于吸光光度法, 其中心内容为如何选择最佳条件使试样中被测组分定量显色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 以达到光度测定的目的。
三、理清思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理清思路, 就是引导学生围绕课程的中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 从而初步明确各章 (节) 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课程内容的整体结构。通过整体分析和思路研讨, 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使得似乎杂乱无章的各章 (节) 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从而达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部分内容有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分析化学》中, 滴定分析法 (包括酸碱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与分光光度分析法为并列关系。其中酸碱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分别为滴定分析法的一个分支。虽然每一章都是一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但每种分析方法却都有相同或相似的讨论思路。在每种分析方法中,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授课过程中, 通过对每种分析方法进行整体分析, 可归纳出各自讨论问题的思路。如《分析化学》中每种滴定分析法所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基本相同的, 即预备知识———利用化学平衡理论讨论滴定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为讨论方法原理作准备 (基本反应、平衡常数、影响平衡的因素、条件平衡常数) ;方法原理———讨论方法的滴定曲线, 计算化学及量点、确定滴定突跃及影响因素, 为选择指示剂提供依据;指示剂———讨论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及选择原则, 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以指示终点的到达;根据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之间的差值Δp H、ΔE、Δp M、Δp X (X代表Cl-、Br-、I-等) 计算终点误差, 据此, 进行滴定可行性判断;应用———讨论具体的滴定方法, 实现滴定分析。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把明确目的, 把握中心, 理清思路三要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并且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与你同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 要充分备课, 吃透教材内容, 领会教材本质, 力求用精练、生动的语言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同时, 要求学生在课前注意预习, 对所学内容有一初步的了解, 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和被动。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体分析, 使学生做到目的明确, 中心突出, 思路清晰, 达到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也使学生加强了对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应当注意, 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必须把明确目的、把握中心、理清思路的教学方法贯穿于始, 贯穿于终, 更要贯穿于全过程;另外, 还要需要充分发挥其它环节 (如实验训练、辅导答疑、复习测试等) 对《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分析化学》理论教学质量的局面。
摘要:本文对《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理论教学工作三要素, 即明确目的、把握中心、理清思路, 对提高《分析化学》理论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目的,中心,思路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 (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问题中心理论】推荐阅读:
自我中心问题07-22
会计核算中心问题研究06-16
物流配送中心问题09-25
以提出问题为中心11-29
加工中心刀具补偿问题05-18
英语教学中心理学问题06-25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09-29
微观经济学中心问题09-04
早教中心家长常见问题12-06
静配中心开展需要注意的问题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