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4-08-08

化工安全与环境(共11篇)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化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石化企业数量也在增多,成为国民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行业。但是,在石油化工生产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阻碍生产的可持续进行,化工生产对环境保护缺少重视度,经常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由此,加强对化工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化工产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也被称为石化产业,就是以化学工业为主导的生产形式,其中包含众多部门与行业,比如,农业相关的化肥、农药行业,橡胶助剂行业、合成材料生产行业等。这些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充当支柱,也是经济总值增长的重要力量。而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石化工业关注从产值转移到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上来,在深入贯彻石化行业环保方针的同时,增强对石化的安全生产观念,提高环保意识也是重点。

一、石化工业生产特征

石化工业以生产化学材料与试剂为主,是对各种资源的化学处理与转化,此过程需要使用到危险设备与燃料,经常出现火灾、气体爆炸等危险事故,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由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必须区别于机械加工制作、纺织和成、交通土建等领域,明确本行业的生产特征与注意事项,做好危险材料与物质分类,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使生产更为安全、可靠。

1. 物料危险

石化工生产中使用的物料具有很大危险性,也是火灾与爆炸的源头,一些原料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征,甚至在半成品、成品中含有添加剂、试剂或者其他腐蚀性溶剂,多以液体形式存在,放置过程中非常容易挥发,苯、甲苯、氰化钠当都是剧毒物料,是高危化学品,在存储、运输上存在困难,出现差错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2. 工艺危险

石化生产当中,高温、高压、低温、真空是主要的生产环境,在此环境下极易产生化学反应,也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由此,在化工生产设备制造、维护以及人员操作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任意一个工艺出现偏差都会引发事故。

二、石化工产业存在的安全问题

石化工被列为高危行业,石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其危险性,事故轻的会阻碍设备运行,影响正常的生产操作,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一旦出现燃烧、泄露等将对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也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1. 火灾爆炸事故

石化工企业各个生产环节都要对石油原料、天然气等进行加工提炼,在这一处理过程中就会产生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变化,这些物质非常不稳定,并且伴有强烈化学或者物理反应,在操作不精确的情况下会引发连环爆炸或者火灾。比如,某市化工厂曾出现硝基苯装置爆炸事故,事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人员损伤,10人遇难,为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20多万元。并且爆炸致使化学物质外流到附近河流中,使水源遭到污染,极大威胁到居民健康。由此可见,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会造成人员伤亡与环境污染。

2. 化学事故

在石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不稳定且复杂的化学反应,有毒有害气体伴随产生,还有很多不稳定的产物,在高温或者高压环境下裂变或者聚集,长期下来就引发了化学爆炸。与此同时,石化生产具有连续性,在很多大型一体化装置内各种线路相互关联,物料供应彼此有联系,一个装置产品也可能是另一个装置的原材料,很多局部问题都会对操作界面控制造成影响,从而引发事故。在全球性数据调查上,因为化学事故死亡的人数逐年攀升,对生产条件提出更高要求,但依然存在高负荷运行的设备,这些都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

三、石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石化工产业发展能够增加国民经济收入,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首先是环境污染严重,其次是各种危险事故频发,这些都是不可逆的,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系统失衡,产生酸雨、温室效应以及沙漠化天气,使人类各项生产面临阻碍,这些问题都是石化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可以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来增强大气自净能力,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得以保护。企业与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要从观念上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然,也是企业获得长期投资效益的关键;积极贯彻环保政策,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积极汇报生产报告,加强操作人员环保培训与教育,提高环保宣传力度;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将各级化工企业的环保实力增强,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下拨专项资金来支持环保工作,依靠最新的技术进行环保治理,使化工生产与环保工作保持平衡。化工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未来走向为:实现化工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多环保、绿色的生产园区,生产更多环保产品;将企业环保意识提高,从原来的被动开展环保工作转换为主动承担环保工作;对生产技术、工艺不断变革与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四、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与对策

1. 合理开发能源

石油化工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能源,在对这些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将发展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合理有序的对资源进行开发,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自然环境,将过去“先破坏后治理”的观念剔除,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资源开采架构,不能以资源浪费换取经济效益。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按照清洁、充分按照清洁、高效的利用原则,强化科学管理,减少化工能源生产、流通、消费造成的损失。

2.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化工生产环境的监测

建立健全环境补偿制度,促使化工企业将能耗与污染排放量降低,环保环境,同时还要定期对资源进行修复,建立开发许可制度与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加强对化工生产环境的调查与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监控,确立预警机制,并及时提交检测报告。对违规生产行为进行制止,建立信息网络,逐步落实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使用网络与遥感技术对污染进行监测,做好火灾防范与预控,防止重大灾害发生对环境与生产造成安全威胁。总之,要想使化工安全与环保真正实现就要从制度、观念以及资源开发利用上转变观念,加强防范。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化工产业特点进行了描述,探究了化工产业安全问题以及进行安全生产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对策。可见,要想实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就要增强环保意识,实施有效管理,使生产与环保均衡化。

参考文献

[1]陈瑞峰,魏珣,曲风臣等.“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说明会”特别报道(四)提升化学工业安全环保与园区建设管理水平[J].化学工业,2012(10):1-10.

[2]阎红卫,宋占杰,常芳等.钒电解液生产、使用过程的安全、环境保护方案[J].山东化工,2015,44(8):180-181.

[3]韩晓春,戴霞.以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为例,探讨绿色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5,42(2):135-136.

[4]姚兰,赵建,谢益民等.木质素结构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木质素吸附纤维素酶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2,63(8):2612-2616.

[5]张学明.黄土湿陷区油气化工管道地质灾害预防及环境保护研究[J].广州化工,2014(11):161-163.

[6]邹志云,刘建友,赵丹丹等.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若干安全系统工程技术问题探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37(4):1-4,9.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2

摘要: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化工工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工行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特殊性,因此如何处理化学品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化工行业实际生产中的特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了一些化工安全生产和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化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

1化工行业生产的特征及普遍问题

1.1危险大,污染重

化学生产中涉及到很多化学药品,而这些药品要么具有腐蚀性,要么易燃或者易爆,而这些物质存在的种类比较复杂,他们不同种类之间的性质都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会面对很多繁琐的问题。化工行业生产中涉及到的步骤也很多,包括对原料的运输、储存、使用等,在任何一个环节如果管理和操作出现失误或者管理不当都极易发生危险,出现爆炸、火灾、中毒等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导致企业经受重大的经济损失。除此此外,化工生产的过程会伴随着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产生,这些“三废”是化工生产的无用物,它的存在会占用空间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三废”中的有害物质也是易燃、易爆或有毒,腐蚀性的,这对于我国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1.2工艺复杂,设备多样

对于化学工业来说,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很多个过程才能完成,每个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到多个单元和多个具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和仪器,因此化工生产这个系统工程具有技术高、参数多、流程长、要求严格等特点。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必须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不能违反规范操作,尤其是两道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要谨慎和小心,除此以外,巡检、记录、偏差校正等工作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此外,化学生产中使用的机器多种多样,大多数的工作环境为高温高压,对与这样的设备使用时不合理操作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3安全事故频繁,损失重

在化工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在不同的生产区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而这些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甚至还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化工行业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原因大都是非法操作或非法指挥,所以,有必要加强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并请教专业人士对这些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从而使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化工安全生产意义

这些年来,我国于环境保护方面调整了很多重大性的政策性,可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化工单位为了获取高额的利益,对国家的法律政策熟视无睹,给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导致了十分严重的污染。我国的化工企业生产于安全环节和环保环节面处于十分严峻的形势。在化工行业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一定要处理好化工安全生产以及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完善健全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化工单位排污监督治理、规范化工单位安全生产程序等完善化工企业生产的安全隐患,推动我国的化工产业稳定安全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化工单位的安全体质不完善以及技术人员处理不规范通常会造成化工单位生产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所以,只能通过完善我国的化工行业生产安全问题,才可以提升化工行业全体的发展层次,对保护环境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3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对策

3.1保证设备生产安全

化工行业中需要使用到的很多设备往往都是需要经过长年多次反复使用的,因为产品的生产是批量的,企业的经营也是长年的,在这个过程中,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因为长时间磨损而出现老化、疲劳的现象,这给化工生产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设备的保养和检查是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性的重要工作。在日常生产使用过程中,应该安排专业的人员去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保养、检修等工作都是必须要落实好的,一旦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减少因为设备出现故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必要时可以对设备进行更新,以使生产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不仅如此,“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管理制度对于设备安全使用也是一道有效的保护屏障,能够对违规操作进行约束,从而控制设备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要详细以及权威,比如设备使用结束后在清洗时需要使用的试剂很多都具有腐蚀性,必须穿戴安全保护手套等装备进行保护,以免突出状况的发生。

3.2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施工人员既是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建设理念,形成良好的.意识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可通过培训的形式进行宣传,施工过程中避免简单追求快速施工,因为其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严重程度不可估量。对于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更加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协调工程运输与施工之间的关系,认真贯彻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的监督工作,严格审批施工方案,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安全模式的应用的保驾护航下得以高效完成。

4化工行业环境保护措施

4.1加强化工企业生产监督力度

化工行业的生产会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的出现,这些污染物往往会会溶解在废水、废气、废渣中,如果检查不是十分严格就会导致这些污染物流入自然界,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还会造成威胁。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就有责任落实得更加到位,对那些化工企业的生产排放严格把控和约束,指导推动化工企业对自己企业生产的排放物进行回收利用,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不仅能够为自身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积极影响。

4.2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在今天,化工行业生产或多或少都会给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有必要重视起来,做好对化工企业的监督工作,引导他们学习环保知识,提高化工企业从管理层到员工的环保意识,使化工行业的企业能够自觉地运用合理科学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除此以外,环保宣传工作是从人们最根本的意识层面来建立环保能力的工作,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的环保培训,并对他们进行考核,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人给予鼓励,而那些考核结果不理想的人加强教育。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当中也要特别注意对环保意识的重视,让员工从内心真正的感受到化工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自觉地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在实际生产操作时尽最大努力保障化工生产安全性,保护我们的家园。

5结论

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为国民经济水平做出贡献的同时不应该以破坏环境和伤害人员安全为代价。企业自身应该做好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养,落实对生产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以提高生产安全;国家和政府也要扮演好监督和指导的角色,加大对企业员工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加强审查力度。通过这些努力扩大中国化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范围,增强我国的国力和在世界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晋静.浅析化工安全与环保分析[J].化工管理,(27):187.

[2]王伟.煤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8(11):129.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3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综合治理;科学化管理;发展战略;环境;资源

1.前言

煤化工产业从属于能源和资源类产业,同时在煤化工产业的生产过程中也会形成能源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逐步加速的今天,煤化工产业成为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紧张、能源不足的关键性产业,因此强化煤化工产业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煤化工产业的集约化、高速化、健康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煤化工产业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类资源紧张的状况,是解决和替代资源紧张的重要基础类产业,为了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在新时期加强煤化工产业。

2.煤化工产业现实受到的资源环境制约

2.1环境因素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

受到传统煤化工产业产业历史性条件的影响,我国煤化工产业普遍存在环境效益不理想,污染程度持续增加的实际问题,这与我国煤化工产业起点不高、盲目上马的发展格局和历史实际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和长期破坏。特别在近二十年,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对煤化工产品的海量需求,这往往会使煤化工企业和整个社会忽略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能够将环保作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无法实质性控制煤化工产业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造成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和程度持续提升,进一步扩大了煤化工产业的环境污染,造成煤化工产业公害威胁整个社会的实际问题。

2.2资源因素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

煤化工产品既需要资源作为生产的基础,同时煤化工产品也是社会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门类,是生产建设、局面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物资和产品。受到传统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影响,特别在各地对煤化工产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资源性因素越来越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瓶颈。应该看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既需要煤炭资源作为基础,同事也需要其他资源作为保障,而对于一个区域或一个企业资源的储备和供给一定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企业和区域不能将所有资源配置于煤化工产业,这就造成了煤化工产业成长和发展的资源约束效应,煤化工产业在资源受限的背景下,难于进行扩大生产和产业升级,煤化工产业的生产链条和价值链条不能得到资源的保障,进而从客观上形成了对煤化工产业成长和发展的制约。

3.突破环境资源约束,实现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煤化工产业在新时期想要取得发展就必须正确面对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通过政策调整和产业重整重新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和节能环保意识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以此来突破资源环境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约束。

3.1实现煤化工产业的科学化管理

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效应必须从科学化的产业管理入手,要探寻全面、系统的途径和方法强化煤化工产业的科学管理,通过对煤化工产业生产要素、绳子基础和生产资料的全面管控,提升煤化工产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而避免资源与环境带给煤化工产业的阻碍和制约。当前,管理工作要强化资源科学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两个基本环节,要挖掘管理工作对煤化工产业的潜在价值,重塑煤化工产业管理的结构和模式,更为清晰地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标定管理的方向和路径。

3.2制定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战略

无论是煤化工产业总体,还是煤化工企业个体都应该从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煤化工产业发展和煤化工企业成长的战略性体系目标,形成以发展战略为指导的煤化工产业能源与环境的政策,构建煤化工产业控制和管理的体系,形成煤化工产业节能化发展和低污染生产的理念,通过将整个煤化工产业的整体性改造,为煤化工产业实现综合发展战略和长远发展目标提供策略性、方向性的支撑与保障。

3.3加强对煤化工产业的综合治理

针对煤化工产业污染大、高能耗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对煤化工产业总体和具体煤化工企业进行综合的治理,特别应该加强对煤化工产业污染与能耗的整治工作,要利用煤化工产业的综合性力量和资源,加大对污染和能耗治理的资金投入,形成煤化工产业高度关注和全面控制污染与能耗的局面。同时,煤化工产业应该加大对环境破坏和能源过度消耗的打击力度,采用法律、管理等强制性手段治理和预防能耗与污染,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和舆论宣传相结合的策略,耿浩娣实现煤化工产业综合治理的目标。

3.4加强煤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

新时期煤化工产业要根据国家的能源、产业和发展方针,依据煤化工产业的改革政策,以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出发坚决进行煤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升级和换代。一方面,要坚决关闭煤化工产业中工艺落后、污染大、高能耗的企业和集团,利用产业和资源政策的威力平衡煤化工产业中能源消耗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使整个煤化工产业的资金得到更为合理地分配,资源得到更为高效地利用。另一方面,煤化工产业应该在有效确保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完成煤化工产业的升级任务,进而达到煤化工产业节能、高效、生态化发展。

4.结语

煤化工产业既需要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同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这导致煤化工产业在资源和环境面前受到发展的制约和控制。在煤化工产业升级和快速进步的今天,煤化工产业应该将目光转回产业内部,从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入手,加强对煤化工产业的管理,打造现代化、集约化、清洁化的煤化工新产业,突破煤化工产业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瓶颈,将煤化工产业推向快速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任志军.宁夏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160-161.

[2]曾燕红.走信息化道路,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211-212.

浅析化工生产的安全与环境管理 篇4

1 化工生产具备的特点

1.1 工艺复杂化、设备多样化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其工艺具有复杂化、设备具有多样化的特点[2]。在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产品规格的不同, 其生产的工序与路线也有所差别。每一个产品具有独自的生产工艺, 由多个操作单元所组成。不同的单元在不同设备上应用的手段与技术差异较大, 且生产流程较长。由于化工生产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因此, 对生产线上员工的工艺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在化工生产中, 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生产, 化工生产需具备众多的设备, 对反应设备、储存设备等需求量较大。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需求量大, 在运输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设备、仪器。在运输中需具备运输机、风机、泵站等, 种类齐全且多样。

1.2 生产连续化、自动化

随着化工业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 使社会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目前, 工业生产已呈现大型化的生产趋势[3]。要求产品工艺生产流程具有连续化与自动化的特点。在结合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上, 人员将远程操作系统运用于生产设备中, 为保证需求量的供应, 通过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掌控, 使生产完全进入连续化生产过程中, 达到了智能化生产的效果,

1.3 风险大、污染严重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主要应用的原材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在生产中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与腐蚀性的理化性质。因此, 化工生产中的产品的种类以及材料应用较为复杂。化工产品的风险常体现在运输过程方面。为避免运输过程中物料泄露及产品爆炸, 企业应对产品的包装进行严密的检查, 加强对其原料的贮存与管理, 保证符合运输环境要求。在工业生产中, 主要的污染来源于排废气烟囱与废水管, 不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同时影响来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排气过程中, 排出的气体多为毒害性气体。排放大大气中, 能够改变大气的酸碱度, 使空气质量严重超标。

2 保证化工生产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安全措施

在化工生产中, 为做好安全与环境的管理工作, 应加强对事故的安全措施, 对事故做到提前预防, 综合治理。突出以安全为主的管理理念, 加强化工产品运输与生产的效率与安全。化工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尾气处理设备, 对环氧氯丙烷的产生进行优化, 通过尾气通过碱洗与活性炭的吸收与处理, 使化工尾气达标。对环氧树脂的新装置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通过压力控制, 自动对反应釜进行切换, 从而发挥降低尾气排放的作用, 使排放达标。

2.2 加强化工内部环境管理与体系

加强化工内部的环境管理主要内容为建立安全性评价系统。对化工内部与外部的生产环境进行重点策划与控制。对于化工的环境管理, 主要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为策划的核心内容。在设置环境管理安全评价方案中, 应为企业的生产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掌控整个生产过程, 提高了生产安全性与环境管理安全性。通过对事前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避免了人为失误现象的发生。在事中进行控制, 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条件。在事后对环境风险控制进行总结与原因分析, 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从根本上提高了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化工环境管理方面应加强对化工尾气的处理, 降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对化工场内的环境也要高度重视, 设置专业清理人员与监督人员, 对厂内环境进行及时清理与维护, 并通过检察人员进行实时监督。对易燃易爆产品的原料以及成品放置的环境, 进行严格要求, 使其处于避光、阴凉的环境。在工业生产中, 不但要加强对内部环境与安全的掌控与预防, 还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加强管理力度。在企业内部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模式, 设置专业检查小组, 每日对化工厂各个部位的生产进行严格检查, 并做好记录, 通过对人员、设备以及工作环境的检查, 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出现。对于发现的隐患问题进行及时汇报与处理, 加强化工内部的环境管理与完善管理体系, 从根本上提高了化工生产安全性与环境管理稳定性。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加快了化工企业前进的脚步, 然而化工企业的进步, 却也为生产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化工生产具备的特点进行介绍, 并对化工生产安全与环境管理提出了有效措施。利用加强安全措施与加强化工内部的环境管理及完善管理体系的方法, 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出现, 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促进了化工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带动了工业产品发展的同时, 也相继为其增添了较多的安全隐患。众所周知, 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 因为其生产原材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 经常出现爆炸与有毒物质泄露现象, 直接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于化工生产中出现的事故, 较其他行业不同, 一般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为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企业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

关键词:化工生产,工作人员,工业产品

参考文献

[1]韩光胜.试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五个关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 02 (S1) :324-327.

王刚.化工与环境保护 篇5

摘要 :近年来,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向农村蔓延,而且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据国家环部门的调查,全国流经城市河流的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三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而在环境污染中,化工污水污染占了全国工业污水的20%多,其中的达标排放率仅有50%左右。化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因此,化工污水的治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

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化工污水的治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淘汰了一批高污染高消耗的落后生产,加快了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设施建设。化工污水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更是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一、化工污水及其危害

化工污水都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或副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因一部分物料流失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成的污水;二是化工生产在高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冷却,尤其是直接冷却方式排放的污水。化工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按化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如酚类、有机磷、氯等,它们主要来自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农药、染料等行业;无机物,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汞、镉、铅、碱等行业;有机和无机物的混合物,主要来自氯碱、感光材料等行业。按物理状态分主要有:不溶物如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等,可溶于水的有机 无机污染物。化工厂一般多集中于江、河、湖、海附近,生产污水大多就近排入水域,因此对水域污染极为严重。首先对食物链,便可引起人的急慢性中毒;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苯胺和其他多环芳烃、卤代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含这些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其次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化工污水特别是石油化工生产污水,含有各种有机酸、醇和环氧化物等,其特点是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都较高。这种污水一经排入水体,就会在水中进一步氧化分解,从而消耗水中的大量溶解氧,直接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此外,当水体pH值不稳、营养化物质过多、水温较高、油污染等对水生生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二、化工废水的治理

对化工废水的治理,主要是有效地控制污染源,可以采取选择适当的工艺流程、有

效的操作条件和生产设备以及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同时对污水应妥善处理、回收和综 合利用。

1、改进工艺流程使其少废或无废化

改变原料流程: 化工生产在原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生产一种产品往往有多种原料流程和生产方法,不同原料流程和生产方法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有很大差异。少废无废工艺对环保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采用开发这类工艺能将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除在工艺过程中。例如制造乙醛时,如用乙炔作原料,利用水合法,所用催化剂硫酸汞是一种溶液,此溶液每升含汞0.4—0.5g,由于采用汞催化剂而造成汞污染。当改用乙烯为生产原料时,利用直接氧化法,则不用汞催化剂,从而避免了汞的污染。又如生产氯乙烯工艺,不仅耗能多,而且还有大量的含汞硫废水。而采用后者则基本上不产生废水。采用密闭循环流程:当前化工生产过程中改进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是采用密闭循环。此循环是指生产系统的废物通过一定治理技术,重新回到系统中加以使用,以避免污染物排入周围环境,同时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的产率。这种生产系统又称为“零排放”系统。例如过去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很低,大量的无机盐排入水域,造成了周围水源的污染。近年来,日本发展了联合制碱法,该工艺采用密闭循环流程代替传统的氨碱法,基本上不排出废液,大大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推广水的重复利用技术:不少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以水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回用作为保护水源、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率一般在65%以上。此技术正在我国推广使用。

由于水的重复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即使工业继续发展,而总的取水量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仍将逐年有所 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少了水污染,还缓解了水源不足的紧张局面。

2、废水的妥善处理

在化工生产中必须排放的废水,由于其中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一般一种废水往往需要通过由集中方法或几个处理单元组成的处理系统处理后,才能达到排放要求。

采用的方法需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排放标准等,通过调查、分析后决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处理法去除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或上浮的油类等。主要有筛滤、沉淀、上浮和预曝气法。污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所以还要进行二级处理。

污水的二级处理主要利用生化处理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和呈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和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主要有:

1流行性污染法。是生化处理中的主要方法,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底物,在有 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这种污泥在废水中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和沉淀等作用过程中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从而得到净化。

2生物膜法:生物膜是使污水通过长年在固定支承物表面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之间的物质交换、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污水的二级处理在较大程度上净化了污水,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污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日

益紧张,需要获得更高质量的处理水,以供重复使用和补充水源。为此,有时需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三级处理。

三、应对措施

环境质量取决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投入产出效率。而单位投入物所造成的破坏不变,则工业排废量将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而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

盾越来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这种形势下,我们在化工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主要是采取清洁生产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和利用替代物对资源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以及加强末端治理,以减少主要污染物放总量,减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环保产业便是在这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的

情况下应运面生的一个新兴产业。它是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将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提取、分离出有用物质使其变废为宝,将废物综合利用,使污染物无害化;是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个未来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使我国既能保持适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又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嬴”。

【参考文献】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6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也迅速成长起来。而化工设备作为化工行业开展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安全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现阶段化工设备检修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给企业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化工设备检修安全危险因素和应对建议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化工设备;安全文献;应对路径

化工生产作为一种危险系数较高的生产工艺,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这就给化工设备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化工设备检修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加大了它的维修难度。本文以化工设备检修安全危险因素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提高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化工设备检修安全危险因素

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安全危险因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工作不够正规、受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内容如下:

(一)设备管理工作不够正规

很多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致使设备一直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下。主要体现在:很多设备没有防护罩、安全保险装置,以及报警装置,防护栏等;设备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安全间距过短;机械的强度不够,绝缘强度较低;此外,设备出现问题,不及时修理,超负荷运转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受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

化学设备维修工作受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主要体现在,很多设备本身具有较强的辐射,这种物理性的危害还包括电危害和噪音危害。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很多设备所生产的原料都是有毒物质,不仅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还易燃易爆。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监管机制的缺乏,是化工设备维修工作无法规范化、科学化展开的原因。化工设备检查作业,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同时,作业人员又非常密集,一旦出现操作不当就容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已经是势在必行。

(四)没有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危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认识到了对这些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将相关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致使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不利于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提高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改变传统对特种作业培训需要持证上岗的认识偏差。特种作业人员应努力学习行业标准以及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要依法作业。企业应把以人文本的生产理念贯穿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杜绝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

化工企业应加大对检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专业技能、事故预防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化工设备检修制度,以及检修现场需要遵守的规则。同时,还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在考试成绩合格之后方可上岗。在进行检修之前,领导人应名曲检修人员的责任,推行安全责任机制。通过对设备检修工作的管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企业应积极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保证维修工作的规范性,让工作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风险评价工作的建立,让维修员工对维修的场所存在风险种类了如指掌,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的管理办法。此外,还应对作业环境建立防护措施,有效降低化工设备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的危害,为设备维修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维修工作高效、顺利地开展。

(四)提高设备安全性

完善化工设备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避免人员和设备近距离接触,防止危害产生。检修人员应经常检查自己的使用工具,若是发现问题,应及时送到专业维修人员处理。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设备保养制度对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工具能够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企业应为员工配备完善的劳动防护用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时对员工身体的伤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工生产的特殊性造就了其检修工作具有技术性强、作业复杂的特点。因此,对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来促进检修工作的质量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只有开展好化工设备的检修工作,才能给企业提供良好、安全的运行环境,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才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夯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冬梅.化工设备检修安全危险因素及对策初探[J].化工管理,2015(06).

[2]林春风.化工企业设备检修安全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2).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7

1 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监测目标

目前, 我国石化企业在各个重要的生产及安全环节上均配置了多种监测设备, 如压力监测设备、温度监测设备、流量监测设备、液位监测设备以及各类特种气体监控设备。这些设备重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生产参数进行监控, 当参数出现超调现象时需及时补偿设备, 并及时预警。这些设备往往分别配置于不同工况的各个系统下, 包括环境监测系统、生产监测系统计量系统、火灾监测系统等。在实现硬件实现上多以传感器经由通信扩展器直接连接在PLC控制器上然后由中央控制器实现集中控制, 设备部署如图1所示[2]。

但往往各个系统只是对数据进行单一的管理, 缺乏整合, 并且数据采集缺乏灵活性, 在系统和数据维护上不方便, 预警能力差。因此, 对于石油石化生产工况来说需要搭建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 系统的建设目标为:

(1) 可燃气体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其他数据采集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方法; (2) 长距离, 大范围, 集成多种异构设备的物联网的构建方法; (3) 采集影响环境各因素的传感器数据, 把所有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数据中心, 经过数据融合后, 实时动态感知环境现状。根据生产标准的环境阈值, 对异常情况自动报警, 并能部分实施闭环操作, 启动预防设备, 确保厂区生产、生活安全; (4) 开发上层数据处理和管理软件系统。把炼厂环境以及设备状态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同时在系统数据库中保存记录, 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远程登录管理系统, 实时监控各种安全情况。

2 环境安全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为解决有线网络所带来的布线及维护的麻烦, 在该系统中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空气中化学成分浓度的改变以及监测点周边的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的改变, 同时, 通过视频监控采集现场实时画面。所采集的数据经由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 在数据中心进行处理。数据中心采用DCS系统统一对系统进行控制, 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 环境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

系统实现采用Dot Net技术平台, SQLServer数据库为软件和数据库开发工具, Zig Bee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为通信开发协议。系统主要实现了登入模块, 系统主界面模块, 系统设置模块, 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模块,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 实时预警模块。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如图3所示。系统各模块实现如图4所示。

4 环境安全监控系统数据的分析

系统将历史采集的数据按照采样周期进行存储, 并按照月份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应用智能算法和环境评价方法, 用来为系统提供学习和安全性分析。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5 结语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与概念, 在各行各业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和不可比拟的优势[3]。我们利用物联网实现石化企业的环境监测解决了当前石化企业的安全检测问题。我们将所设计系统先后应用于抚顺市石油炼化企业进行模拟实现, 得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俊材.物联网环境下电力传输线路安全监控系统体系架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 2014 (16) .

[2]李先妹.数字化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J].陕西电力, 2011 (06) .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8

1 HSE决策支持模型建立

基于设备管理的HSE管理体系一方面继承了现有HSE管理体系的完整内容, 另一方面扩展了一系列同决策支持的接口并建立了决策支持所需的模型, 使得HSE管理体系不仅能定性地体现健康、安全、环保的需求而且可以定量地为决策者提供支持。

1.1 安全性模型的建立

系统的维护、维修与安全的评估都是以可靠性为基础, 因此成功分析系统可靠性成为建立安全性模型的钥匙。

把一个大设备及相关进出管道看作一个系统, 分析整个系统可靠性, 建立安全性模型其目标函数是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可靠性可以采用平均故障时间来衡量:

其中, 概率密度函数f (t) 表示一个部件的故障率。

部件故障如何影响系统地效应取决于它对系统效用函数的影响。有些故障对系统的效用函数没有任何影响, 而其他故障可能会对系统的效用函数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此建立部件故障率对整个系统的期望效用函数来衡量部件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表达式如下:

式中, 描述系统的任务效用。

1.2 安全的成本和效益评价模型

经济性是企业决策的首要标准, 安全方面的投资成本及可以带来的效益也就成了企业关注安全同时必然考虑的一个要素。

1.2.1 安全成本估计建模

根据化工企业在安全方面投资所起到的作用, 将安全成本划分为监测成本、预防成本、风险成本和处理成本。针对各成本要素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 (包括预测模型和描述模型) D (m) 、P (m) 、R (m) 和T (m) 来对各成本要素进行估计, 成本估计过程如图1所示:

则, 安全总成本=资源成本总和+资金成本总和+人力成本总和

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那么安全总成本可表述为:

式中, SumR0、SumV0、SumP0分别表示在资源、资金、人力方面的初始的安全投入;SumR、SumV、SumP分别表示在资源、资金、人力方面在设备开始运行后的安全投资;r表示银行利率;Sum0=SumR0+SumV0+SumP0可表述为一次性成本。

1.2.2 安全效益评价模型:

式中, E:安全工程项目的安全效益;h:安全系统的寿命期, 年;L1 (t) :安全措施实施后的事故损失函数, L (t) =λt VL;L0 (t) :安全措施实施前的事故损失函数;I (t) :安全措施实施后的生产增值函数, I (t) =kt VI;eit:连续贴现函数;t:系统服务时间;i:贴现率 (期内利息率) ;c (t) :安全工程项目的运行成本函数, c (t) =rtc0;c0:安全工程设施的建造投资 (成本) 。λ—系统服务期内的事故发生率, 次/年;VL:系统服务期内的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价值.万元/年;k:系统服务期内的安全生产增值贡献率, %;VI:系统服务期内单位时间平均生产产值.万元/年;r:系统服务期内的安全设施运行费相对于设施建造成本的年投资率。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体系架构

基于设备管理的HSE系统由设备管理模块、HSE管理模块及技术经济评价三大模块构成, 将实现以整个生产过程为对象, 具有与计划层和控制层保持双向通信的能力, 收集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实时数据, 并且对实时事件及时进行处理, 对车间生产信息和过程实现精确调度、发送、跟踪、监控, 并对其实时性能状态完成评价和报告, 最主要的是将设备的管理融入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 实现对企业安全的实时评价, 并对设备更新、改造、安全投入等进行了经济分析评价。

其中,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模块中的设备可靠性安全评估是基于生产工艺实时数据、设备运转数据和设备基本技术台帐等数据的知识挖掘, 体现了化工企业由健康、安全、环境, 以及效益综合评价为出发点的知识发布驱动或执行驱动的思想, 实现信息、知识挖掘、可靠性评估和生产过程管理信息的集成。化学工业基于设备管理的HSE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2.2 设备管理对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支持

传统的设备管理系统注重对设备静态的管理, 如记录设备维修过中的各项数据, 对设备的价值进行折旧管理, 记录设备的去向, 管理维修项目, 制订基本的维修计划等, 缺乏对人身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数据支持;缺乏风险管理的内容;在事前控制能力方面严重不足。因此, 为实现HSE管理的目标, 设备管理模块必然要有新的内容和要求。

2.2.1 设备台帐管理体系

在引入HSE管理体系后, 设备台帐管理体系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管理模式, 如录入设备采购时的基本信息如采购价格、规格型号、材质、供应商、实现对设备负责人的管理等, 而且在很大方面从生产工艺出发结合被管理的设备, 录入的标准工艺参数 (如温度、压力、流量) 等, 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物化性质进行管理, 为HSE管理体系中查明危险潜在危险性和操作难点, 研究系统可能出现的偏差提供数据支持, 并根据工艺参数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影响的大小, 来确定防止危险转变为事故的措施。从而在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及达到性能可靠、效能高、经济合理等目标的同时, 确保使用的设备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为设备运行及HSE管理体系提供基本参数。

2.2.2 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传统检修计划的编制, 常常依据单台设备本身的运行状况和检修规程的要求。在HSE管理体系下, 实现了设备异动台帐管理, 设备缺陷的录入、查询、统计及消缺管理, 对台帐中的费用支出进行管理, 并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对接;分析缺陷出现的频率及原因以提供对维修模块的支持;对进行发现缺陷及解决缺陷的员工进行考核与人事管理系统对接;制定各事件段检修计划, 并建立验收系统, 对检修定额进行管理, 从管理上杜绝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对于重大特殊检修项目或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须进入项目管理支持系统, 自动生成项目可行性报告及工程进程报告;对项目费用进行管理与财务系统挂钩要对装置的整体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估, 从而对整套装置有针对性地制定检修计划, 达到既保证检修质量又节约检修费用的双赢效果。

2.3 基于设备管理的HSE管理体系实现的其他功能

(1) 资源管理。对生产车间、工段的资源状态及分配信息进行的管理。

(2) 详细计划。计划负责生成操作计划 (详细计划) , 提供基于指定生产单元、工艺控制点相关的优先级、属性、特征、方法等的作业排序功能, 并并行提出计划实现的HSE评估。

(3) 文档管理。管理与生产车间、单元相关的记录和单据, 以及对生产、安全、设备维护等方面历史数据的存储与维护。

(4) 设备维护管理。跟踪和指导车间维护保养设备以保证制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并产生除报警外的阶段性、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护计划, 也提供对直接需要维护的问题进行响应。

(5) 性能分析。提供按实时更新的实际制造过程、安全和环境监测的结果报告, 并将这些结果与过去的历史记录及所期望出现的目标进行比较, 并基于HSE控制目标树完成评估。

(6) 成本分析。按管理会计理论, 按分步法进行车间、班组、个人的成本核算、分析, 需要特别针对安全 (环境) 管理设置安全监测成本、安全预防成本、安全风险成本、安全处置成本等科目。

(7) 生产过程的HSE支持系统。建立起完整、系统化的HSE控制目标树, 对目标树各节点均建立其安全 (环境) 隐患定义、可靠性模型、识别标志、级别确认、风险评估、监测方法、预防措施、应急处置、安全成本核定等, HSE控制目标树平行于装置分布图以及化工生产流程与工艺控制点分布, 它以生产过程的HSE评价模型为基础, 面向生产现场的实时管理控制和企业级的HSE决策支持。

(8) 控制接口与界面。与生产过程控制层和环境监测装置的各个软硬件进行连接共享数据库, 调用DCS或其它过程控制装备中的过程信息, 并发出管理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的实际状况做出的控制信息, 完成在线的HSE评价报告, 并由HSE支持体系中产生相应的“业务”指导。

(9) 生产过程管理。包括装置运转管理、物流控制与管理、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数据统计/生产调度等功能, 是与企业管理层的生产计划相对应的功能模块, 其重要的特点是实时调度:包括基于模型、基于数据和基于知识的多种HSE评价以及效益分析算法, 支持生产过程提出的实时调度请求。

系统采用Power Builder9.0作为基于设备管理的HSE系统的开发工具,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作为数据库。同时系统采用B/S、C/S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利用JSP, Servlet等组件技术, 功能模块化, 对化学工业企业具有一定的业务流程的通用性。其中, 系统中危化品基础信息数据界面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本论述面向企业对安全、设备可靠和效益追求的决策需要, 强调市场需求与运行安全、生产能力和外供条件的均衡, 将企业管理的核心评价体系融入到装置运行可靠性安全的知识建模与过程控制策略模型之中。该系统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解决企业效益追求和安全防护之间的均衡评价与控制, 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企业现实应用价值。

摘要:针对化工企业的特点及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管理上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设备管理的HSE (健康、安全和环境) 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主要由设备管理模块、HSE管理模块及技术经济评价三大模块构成, 实现了从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企业决策经济性及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化工企业进行优化管理。

关键词:设备管理,HSE,技术经济评价,安全评估

参考文献

[1]王治学.浅析HSE管理体系对企业设备管理的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 11 (2) :43-45.

[2]Charles Onyekachi Akalezi.Integrated HSE Management in Offshore oil production[J].OCEANS’04 MTS/IEEE/TECHNO 2004:223-234.

[3]王新伟.HSE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 4 (12) :32-34.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9

1化工园区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

(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一些危害人体健康及周边环境的物质对大气层所造成的污染。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 污染就越重, 危害也就越大, 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种类颇多, 有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各种化合物等, 其中有的是烟尘, 有的是气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在许多工业地区烟雾弥漫, 滚滚浓烟弥漫在空中, 呛得人难受, 这是不容忽视的工业污染源。严重的大气污染给人和物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伤害。

(2) 水污染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水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也极大, 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造成机体代谢障碍, 皮肤角质化, 引发皮肤癌。还会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我们知道, 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霍乱、痢疾、伤寒、胃肠炎、传染性肝类是人类的五大疾病, 都是由水的不卫生引起。1882年德国汉堡市由于饮水不洁, 导致霍乱流行, 死亡7500多人。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 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之前有报道指出, 某些地方水果、粮食、蔬菜等食物中各种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植物通过根部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吸收重金属, 其残留量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土壤污染除了影响农作物的卫生品质外, 也显然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很多地区污染灌溉使得蔬菜的口味变质, 容易腐烂, 甚至出现了难以接受的异味;各种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相应下降, 满足不了加工要求, 大大的降低了经济的收入。

2化工园建设环境问题的防治政策

(1) 政府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产生新污染根据我国政府批准加入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有关修正案, 为控制工业园区建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各地不得新建、改建或扩建“附件一”所列的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溶剂、化工助剂等受控用途的含氢氯氟烃 (包括其同分异构体) 生产设施。

企业新建、改建或扩建用做化工产品专用原料的含氢氯氟烃生产设施的, 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其原料用途证明材料以及产品不用做消耗臭氧层物质受控用途的书面承诺;经核准后, 由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受理并审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只有在严格的制度下, 各地区才会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

(2) 号召各厂区搞好厂容厂貌, 大力绿化厂区环境具有环保意识的厂区是会注重本身厂区的环境以及厂区带给外界的影响。园区各产业链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各厂的设施、绿化带、管廊、道路、各种线路桥架甚至是通用的、公共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了问题责任界定很难, 单靠行政划分区域不科学, 存在容易扯皮、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当前体制下, 为提高整改效率, 应尝试一改过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模式, 建立起以集团为主体的 (条条管理为主、条块结合为辅) 、能机动善战反应及时的广义上的文明生产治理体系, 并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仅靠环卫工、保洁员维护公共区域、生产生活区域环境卫生显然不够, 应深入开展行为素质教育, 打造出一流素质的员工队伍;严格建立并执行约束员工文明行为的制度;营造文明和谐的企业文化, 这才是根治的方法

(3) 依法加强环境监督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全国人民乃至举世关注。我国高度重视污染治理问题, 出台了多项政策, 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对造成我国严重污染问题的原因, 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各国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历史经验看, 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政府环境监管体制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有效性是实现有效的环境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在实现污染控制和改善环境质量的过程中,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环境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机构的能力以实施专业化监管, 是有效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从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看, 专业性的环境监管机构, 是现代国家中必须拥有的社会性监管机构之一。这类监管机构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依法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与生活进行事前、事中干预、事后追责的监管权力, 这种监管权力体现在制定环境标准、进行前置性审批、事中督察、对环境污染事件的事后问责等方面。

3结语

据相关报道说, 环境污染等风险对全球健康带来“灾难性影响”。所以环境的改善可以预防过早死亡和疾病。工业园区建设应该与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发展, 突破相关区域的限制, 对于那些不适宜建设化工园区项目的地区要坚决否定。只有在相对环保的情况下合理的建设工业园区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摘要:随着各地区工业化的增长, 化工园的建设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必备因素之一, 但是大量化工园区的建设无疑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本文通过对当前化工园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化工园,环境,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孔繁琦.当前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新疆化工, 2013, (02) .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10

1 现阶段化工园区环境监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化工园区环境管理体制不畅

我国的环境保护实行的是“环保部门统一管理, 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在基层环保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只是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的领导, 而在行政上归属当地政府管辖, 这就使得环境执法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难免受制于地方, 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 由于受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使得环境监察执法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

1.2 化工园区环境监察队伍素质较低

环境监察是一项跨专业、跨领域、高技术含量的复杂系统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 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目前环境监察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尤其是缺乏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环境监察人员, 这就大大降低了环境监察的洞察力。

1.3 化工园区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些化工园区由于环保意识淡薄, 加之在园区建设中缺乏环境监察的管理, 没有建设相应配套的环境基础设施, 这就使得化工园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因此, 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 就允许这样的园区就行生产, 这会给环境监察工作带来很大难题。

2 加强化工园区环境监察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快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

当前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使得目前的环境执法体制具有部门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难免不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环境保护体制要加快实行垂直的管理体制, 强化环保管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从而有效避免地方政府对环保行政执法的干预,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2.2 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素质。

环境监察人员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者, 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因此, 各工业园区应加快环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的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加强对环境监察人员开展素质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训, 不断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可以通过采取集体组织学习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等学习培训方式, 要求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各项环保法律法规, 了解新的国家环保政策, 准确运用环保法律条款, 不断完善执法程序。每一位执法人员都能切实树立严格依法行政, 认真履行监察职责的思想认识, 认真及时查处每一起环境违法行为, 提高监察队伍的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其次, 在具体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开展互帮互学。环境监察人员要深入到企业一线, 具体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 查看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重点检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做好现场执法检查记录, 必要时可现场采取水样进行监测,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现场学习、实践很快掌握执法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形成人人勇于执法, 个个独挡一面的强硬工作作风。再者, 制定完善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巡查制度, 建立污染设施长效监管机制。对各类企业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 并做好现场监察记录。

2.3 增强环境监察工具建设, 促进化工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一方面环境监察部门要按照监察标准要求, 改善办公条件, 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机动车辆、取证设备和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等, 切实增强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能力

另一方面作为环境监察部门要严格敦促化工园区进行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对于没有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园区, 决不允许其进行开园生产。

3 结语

伴随当前经济的发展, 化工园区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 对环境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这是很难避免的。作为环境监察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 对园区的污染问题进行及时探索与思考,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 促进化工园区的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化工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 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化工园区的发展和建设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环境的发展带来了危害。作为环境监察的相关部门应该在做好日常环境执法的同时, 要对化工园区的污染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和思考。本文以下从当前化工园区环境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期促进化工园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化工园区,环境监察,问题,对策,思考

参考文献

[1]曹金荣.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07:115.

[2]张昊.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问题和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4, 11:130.

[3]魏占刚.基层环境监察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33:155.

[4]郑斌飞, 江磊.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问题和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31:94.

化工安全与环境 篇11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涪陵重化工产业的布局, 将挑战涪陵和三峡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加剧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之间的矛盾。能不能处理好重化工产业与涪陵及三峡环境保护的关系, 避免重蹈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已成了突出而紧迫的问题。

2 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

2.1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与环境承载力的同质性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与环境承载力的同质性就是指既满足涪陵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 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又要保护好涪陵赖以生存的大气、两江、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决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涪陵的区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涪陵山区多, 人均资源相对较少, 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这些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必须合理布局重化工产业, 保护自然环境,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良性循环, 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

2.2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科学性与环境承载力的扩展性

三峡水库是国家的战略水资源库, “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中央赋予重庆的历史重任, 必须高度重视。在涪陵重化工区域空间布局中, 首先要明确涪陵承担的职能分工。立足资源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原则, 统筹考虑涪陵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涪陵区委可以出台相关政策, 布局一批优势产业基地, 支持一批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建设, 引导产业基地合理分工、有序布局, 避免出现产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相冲突的布局性矛盾。重点支持化工、资源综合加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基地发展。

2.3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效益性与环境承载力的包容性

短期利益与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矛盾。一方面, 作为涪陵经济支柱, 重化工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 加快发展可以增加涪陵的GDP、财政收入和就业, 另一方面, 重化工产业又是有污染的产业。因此, 优化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是确保资源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 涪陵工业化历史任务未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排斥重化工业, 是不对的。特别是涪陵存在巨大资源与能源优势, 如果忽视重化工的发展, 从经济学上讲也是不经济的, 关键是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效益性与环境承载力的包容性要统一协调。

2.4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性与环境承载力的社会性和生态性

建设具有循环产业链、绿色环保等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化工园区, 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涪陵重化工要结合国家、重庆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制定“涪陵重化工企业准入许可标准”, 对项目耗能、耗水、污染等指标严格把关。杜绝“旧五小”和“新五小”项目, 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单位能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进入涪陵, 使涪陵的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与环境承载力的社会性、生态性耦合。

3 涪陵发展重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布局分散, 遍地开花

长期以来, 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分散, 主要集中在李渡、白涛、龙桥园区以及长江周边的乡镇。与国家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原则背道而驰;缺乏统一规划, 不少重化工项目临近居民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地区上马, 加剧环境资源压力;临近长江环境敏感区, 时刻威胁原生态安全……这种布局的不合理性, 将挑战长江、乌江两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加剧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间的矛盾。

3.2 远期规划不力, 众多小化工屹立在农村居民区周围

为避免高污染的影响, 把高危害性风险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重化基地一般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然而随着城区范围不断扩大, 居民区已开始逐渐“包围”重化工园区。如今, 化工区与农村居民区距离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白涛园区的化工工业现在很多, 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 以前的白涛可以说是山清水秀, 现在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全是石头, 特别是柏林村最为严重, 森林成片死亡, 庄稼都被污染, 村民根本无法生活, 每天都吸收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死亡的人多为癌症, 被称为癌症村, 这个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

3.3 区域重化工产业发展竞争更加激烈

周边的工业园区竞相发展, 相邻的地理位置, 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重点的相似与重叠必然会导致在招商引资、大项目引进和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 使得发展面临更大挑战。位于长寿的重庆重化工业园区规模产能最大, 2000年区域工业产值仅94.92亿元, 2013年底,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已引进世界500强18家, 跨国公司28家。据规划, 这个工业园依托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重钢、百亿川维等6大产业集群, 将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国家级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球最大的船板钢基地和西部地区精品钢材基地, 到2015年, 形成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 2020年达到5000亿元, 这使得涪陵重化工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如不科学布局, 将进一步拉大彼此间的差距。

3.4 规模集群效应不强

目前涪陵重化工产业园的经济规模还不大, 虽然已经初步形成特色的产业格局, 仍然缺乏一批产业龙头项目。通过对入驻化工工业园的81家企业进行4项优势指标的分析显示, 有32%的入驻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 有28%的入驻企业预计税收超过1亿元, 有31%的入驻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有22%的入驻企业为涪陵区解决就业人口超过500人, 相比较长寿的重化工产业集聚效应, 涪陵重化工产业的规模集群效应不强。

3.5 污染严重

目前, 涪陵重化工项目临近三峡环境敏感区, 时刻威胁原生态安全。重化工其废气、粉尘、磷石膏等污染源, 不但长期威胁着长江水系的水质安全, 也对周边造成实质的危害, 树木、庄稼、蔬菜等不同程度枯干、减产, 甚至居民整体搬迁。涪陵化工常年“雾霾”弥漫, 隐天蔽日, 其环保设施不完善, 数平方公里内粉尘飘荡, 磷石膏违规堆积存放, 其污水渗透或直排长江。近年来, 虽经当地环保部门数次处罚, 污染依然不能终止, 环境恶化凸显, 从而影响了当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4 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缺陷的原因分析

4.1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绩观的矛盾

目前各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很激烈, 而赢得竞争的关键手段就是制造业。因为, 在重庆进入重化工阶段, 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来拉动, 特别是重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突出。一方面是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另一方面重化工给地方带来的财政收入是非常可观的。例如:白涛化工建园以来, 已有重庆天原化工、建峰“二化”等6个新项目建成投产, 总投资54.2亿元, 新增产能40亿元/年。目前园区在建项目有10万t氯碱填平补齐项目等7个, 总投资126.6亿元, 如果10个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 每年可新增产能300亿元以上。但是, 政绩出来了, 问题也出来了, 主要是环境的污染。现在涪陵化工园区周边治理污染, 缺的不是技术, 也不是资金, 缺的就是动力, 而这背后是以GDP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模式。

4.2 长期规划与短期发展的矛盾

涪陵发展重化工缺乏长期的布局, 应该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许多企业从那时就开始布局, 问题也从那时显现。一是布局不合理的“先天性”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涪陵一些化工园区和小化工企业布设在长江水源上游或紧邻居民集中区, 对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安全构成威胁。二是布局不合理的“后天性”环境风险问题还在发展。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环境条件, 争相加速新建、扩建化工企业。三是规划间不衔接造成环境责任不清晰。部分化工区、企业与居民区交错布置, 普遍缺乏统一的区域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监测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四是环境风险意识淡薄与防范制度不健全。这些都充分说明化工行业在布局时考虑经济发展多, 考虑环境保护少, 尤其是未能从区域、流域整体考虑产业布局的环境风险。这种布局性的环境风险一旦形成, 短期内无法解决, 因为搬迁的各种成本太大, 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补救措施。

4.3 严格的库区生态环境要求与重化工企业发展的矛盾

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重庆和四川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目前, 国家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求极高。三峡库区的长江水, 关系到沿岸几亿人。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产用水, 南水北调、东线用水都会有风险。地方政府要证实和充分研究这个问题, 不能武断地作出决定, 以免像厦门PX一样, 已经投资了几个亿, 最后被迫撤销、搬迁, 造成巨大浪费。所以,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库区将不允许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项目进入园区, 这必然导致涪陵园区在吸引项目方面存在门槛高、环保要求严和治理成本大的问题。现在大规模地沿江新建化工基地的做法, 有很高的风险。重化工业的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最好别建在库区, 政府应该正视而不是回避这一点。

4.4 企业治理污染与监管不力的矛盾

一是化工项目的批建方和日后的监管方往往不是同一个部门, 常出现漏洞。一方面, 涪陵只要是化工企业, 每一个项目都做过专题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环保部门的做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企业和相关部门完全按照合法程序推进项目建设。另一方面, 三峡库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点, 这样的化工区为什么却在立项审批以及环评阶段都畅通无阻呢?二是治理重化工污染或者实行清洁生产,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以及人力物力, 其结果导致企业利润率偏低, 甚至亏损。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排污就可想而知。所以, 长江流域工业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 工业处理能力低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 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水质日趋恶化。三是监管不到位。据相关部门环境监测显示, 涪陵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中的比重高于55%。

5 对策与建议

5.1 建立涪陵重化工和环境相统一的承载力数据库

(1) 建立全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数据库。要形成统一高效的数据采集处理机制, 保障各种数据和指标的客观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建立严密灵敏的网络系统, 对来自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严谨的归类与更新, 逐步形成一个可靠、权威、动态的数据平台。

(2) 建立环评公示透明体系。将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风险评估纳入政府决策程序, 在上项目, 做决策时, 首先要进行关于环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的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基础上, 形成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当进入预警响应区域时, 应及时发布紧急戒备警报, 避免事态扩大以及造成严重后果。同时, 环评应该把相关化工项目环保业绩情况作公示, 让公众了解。

(3) 建立承载力指数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承载力指数, 让社会公众了解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面临的情况, 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增强公众对涪陵重化工环境保护的危机感与责任感, 发挥对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提升的监督作用。

(4) 建立预警体系。结合水环境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 优化流域水环境监测监控站网, 在提高常规监测监控能力的同时, 逐步采用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 建立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应急体系。

5.2以化工园区发展平台为重点, 实现重化工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同步

(1) 统一规范布局。要从长远考虑, 将涪陵重化工园区纳入国家和重庆集中布局、集中管理, 统一治理污染, 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这样才能将其对环境安全的威胁降到最低, 也就是将涪陵所有小化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集中搬进涪陵重化工园区。

(2) 整合三大工业园区。整合现有李渡、白涛、龙桥三大工业园区, 高规格启动清溪铜铝工业园区建设, 集中力量打造千亿元级示范园区, 推动重化工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统筹规划建设水、电、路、通讯、排污和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园区基础设施, 健全园区配套功能和服务体系。

(3) 做大化工产业集群。以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为重点, 上下延伸产业链, 着力实施现代煤化工、己二酸、己内酰胺、聚四氢呋喃、煤焦化及重油深加工等重大项目, 到2015年形成500亿元级产业集群。化纤以PTA项目为龙头, 向下发展化纤纺织和服装, 实施PTA扩建、聚酯、长丝短丝、聚酯瓶片、丙烯、服装布料印染等重大项目, 到2015年形成400亿元级产业集群。

(4) 创新园区管理模式。采用“一区多园”、“多区合一”等模式, 避免重庆市各区县、各园区之间在招商方面的恶性竞争。可以借鉴苏州等地“飞地经济”的经验, 与产业转出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吸引国际国内各级政府来涪陵合作兴办产业转移园区, 合作建设和管理亦可采用不同模式。

(5) 大力发展涪陵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对于涪陵重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 循环经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 按照涪陵重化工“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思路, 以涪陵重化工企业为主体, 以项目为支撑, 以技术为平台, 形成内容比较完备、运行有效、具有涪陵重化工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3 建立健全涪陵重化工产业和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技术创新体系

(1) 大力开展研发。在涪陵重化工业园区内建立“研发大厦”, 由涪陵重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 由相关企业共同投资运作, 设立若干个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各研发中心实行“资源共享、公司运作、有偿服务”, 为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科技评估、产业信息咨询、产业技术贸易、创新孵化、知识产权法律等服务。鼓励涪陵重化工企业以会员制的形式加入研发中心。

(2) 加强与高校科研合作。鼓励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共同开发攻关关键技术, 会员可以无偿享有科研成果。工业园区管委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 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有效地推广。

(3) 激发企业自主研发。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 开展共性技术攻关,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涪陵制造”向“涪陵创造”转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5.4 加强涪陵环境治理和保护

(1) 建立专业治理污染的公司。通过政策支持, 组建专业污染治理公司, 拓展工业废水治理市场, 形成核心治理技术, 做大污染治理环保产业, 尽快形成规模, 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治理骨干企业。

(2) 建立污染治理补偿基金或补偿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对受损方的补偿机制, 比如财政转移支付、伤害保险等, 使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受第三方监督。

(3)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 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要加强辐射环境监管, 预防辐射安全事故;加强环境安全防范, 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园区—企业四级应急管理和和污染事故联防联控体系建设。力争龙桥、白涛两大化工园区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开工建设, 加强园区和重化工企业环境应急演练, 确保环境污染事故零发生。

(4) 深入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定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审核年度计划, 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 督促企业提高生产水平、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大力实施重金属深度治污, 推进电镀入园方案的实施, 完成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 严防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

5.5 优化重化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依据产业发展方向、征地规模、投资密度、经济密度等一系列指标, 制定重化工企业入园门槛, 择优选择入园企业, 特别要防止一些低水平、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园区。鼓励工业区内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和办公楼, 鼓励在工业区内或周边投资建设集约化的员工住宅楼, 以减少非生产性用地面积, 提高工业用地的实用率。

(2) 强化涪陵重化工资金筹措, 形成多元投资渠道。涪陵重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高强度投入。必须广开资金筹措渠道, 靠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投资, 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 靠合力争取国家投资, 靠信贷吸纳银行投资, 靠积累增加企业投资, 靠上市融资拓展市场投资, 形成渠道畅通、来源多样、成分多元的产业投资机制。

(3) 强化能源保障。加快电力设施和电源建设, 推进核电项目, 开展跨区域电力、煤炭合作, 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 争取供气指标, 完成川气东输长寿—南川天然气管线铺设。同时, 尽快启动疆煤入渝储配基地项目。

(4) 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建成重庆中部人才集聚高地。出台吸引人才优惠政策, 对重点项目、化工园区建设、化工行业和重化工企业急需引进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予以特殊支持。强化劳动力资源建设, 加快区域性职业教育高地建设, 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城乡劳动力整体素质。

摘要:指出了重庆市已在长寿、涪陵、万州布局建立了三大化工基地, 发展天然气、化工等产业, 重化工业向涪陵布局, 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省成本, 但不少重化工项目都属于资源、能源、资金密集型产业, 又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 对环境的挑战极大。立足于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 找出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的不足, 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环境承载力考虑的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的建议, 供决策部门作相应参考。

关键词:产业布局,耦合,环境承载力,重化工

参考文献

[1]李安楠.从“涪陵工业”到“工业涪陵”的跨越[N].重庆日报, 2012-09-17.

[2]陈泽伟.沿海重化工布局环境隐忧[J].瞭望, 2010 (11) .

[3]刘雪颖.调整结构进程中的西部重化工业发展的思考——以重庆重化工业发展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

上一篇:企业实战实训下一篇:民生档案工作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