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实践

2024-10-23

幼儿实践(共12篇)

幼儿实践 篇1

摘要:随着幼儿园外来幼儿的陡增, 出现了本地幼儿排斥外来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不和谐的现象, 影响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鉴于此, 幼儿园从实际出发, 开展融合教育, 为外来幼儿创设安全并能有效交往的环境, 并建立外来幼儿档案袋, 运用“鸡尾酒”疗法等策略, 通过主题构建原则、主题例举、主题的实施 (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主题墙的创设) 、家园合作等手段, 探索园本主题教育活动的构建和实施, 将同伴关系的培养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 强化积极的交往行为, 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融合与发展, 同时优化本地家长与外地家长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外来幼儿,同伴关系,优化,融合教育,农村幼儿园

近年来,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深受各方重视, 对流动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但是从微观层面对外来幼儿与本地幼儿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还较少。本课题旨在从实践操作层面丰富农民工子女教育, 尤其是流动幼儿入园问题;同时在外来务工人员持续不断涌入本地区的背景下, 对解决本地区同类幼儿园存在的共同的问题作出探索。

本园地处经济开发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 生源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并出现了本地幼儿排斥外来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不和谐的现象, 影响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故本课题从实际出发, 在国内外对幼儿同伴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选定中班91名幼儿为研究对象, 着重探究外来幼儿与本地幼儿融合教育的策略。

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指导本园外来幼儿克服社交障碍 (“同伴拒绝”和“消极的同伴回避”) 、提高社交主动性;二是设计和实施怎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促进亲社会行为、强化积极的交往行为, 从而使本地幼儿不拒斥外来幼儿, 自然地接纳外来同伴共同生活和游戏。

外来幼儿与本地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针对外来幼儿, 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进行案例研究、个案跟踪研究, 采用多种教育干预方案对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 帮助他们克服社交障碍、提高社交主动性, 改善社交地位, 提高社交能力, 从而消融本地幼儿与外来幼儿的隔阂, 改善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 使两地幼儿互为融合, 和谐地共同生活和游戏, 形成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友好、安全的幼儿园环境;二是面向全体幼儿, 在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和学习中, 通过专题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来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 促进亲社会行为, 扩大交往范围强化积极的交往行为。旨在达到本地幼儿不拒斥外来幼儿, 自然地接纳外来同伴共同生活和游戏的理想境况, 以实现同伴关系优化以及增强教师对幼儿的社会化教育意识, 增长教育策略, 促进教师的主题课程实施能力和执教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外来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奠定融合教育基础

1. 构筑情感维度, 率先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创设安全并能有效交往的环境

情感维度的五个方面———移情、温暖、尊重、接受和真诚, 为积极的师幼关系提供了基础。教师每一种情感的投入都能使外来孩子感受到亲切和关爱, 营造了友好、和谐的氛围, 有助于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 对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教师与孩子们建立了积极友好的相互关系, 就能进入到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行动阶段, 教给孩子怎样改变他们行为的方法, 使之适应社会的期望。

2. 落实行为维度, 实施教育干预方案, 矫治交往障碍, 传授交往技能, 提升交往能力

(1) 分析归类, 建立外来幼儿档案袋。已有的研究发现, 幼儿期同伴关系存在着四种类型:受欢迎幼儿、被拒绝幼儿、被忽视幼儿及一般幼儿。经过前期准备阶段的对本园幼儿外来幼儿同伴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 绝大多数的外来孩子属于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两类。

(2) 因材施教, 实施教育干预方案。根据对外来孩子同伴接纳类型的分析归类, 我们因材施教, 采取不同策略的教育干预方案。被忽视型幼儿采取突出智能强项法, 被拒绝型幼儿采取“鸡尾酒”疗法, 对待这类孩子重要的是要引导、帮助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建立积极的行为, 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从而提高社交的有效性, 发展社交能力。

首先, 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行为怎样影响其交友;其次, 帮助幼儿学习主动与小朋友接近的谈话技能;再次, 帮助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策略。以上的交往技能及策略, 通过多种形式、多途径实施:第一, 个别指导、随机教育;第二, 在游戏中强化练习、反复运用;第三, 通过讨论强化与交往相关的概念、事实、原则。

二、构建融合教育主题活动, 优化幼儿同伴关系

外来幼儿与本地幼儿同伴关系的优化, 一方面取决于外来幼儿社交主动性和交往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本地幼儿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等社会性发展水平。因此, 在研究如何提升外来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时, 我们积极探索主题教育活动的构建和实施, 面向全体幼儿, 在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和学习中, 通过专题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 促进亲社会行为, 扩大交往范围强化积极的交往行为, 从而促进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

1. 主题构建原则。

(1) 体现针对性。针对本园生源结构的变化, 外来幼儿的逐年增加, 本地幼儿与外来幼儿隔阂现象的出现, 有的放矢地构建主题。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 要求符合幼儿园实际并具有教育价值, 有利于教师围绕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例如主题《我的家乡》, 旨在让每一地区的孩子初步获得有关家乡的概念、获得有关家乡的地域风貌、民族风情、人文、物产等方面的知识, 感受家乡的美好, 产生自豪感, 萌发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2) 突出社会性。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也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拟通过园本主题教育活动优化幼儿的同伴关系, 因此, 主题的构建突出社会性元素, 在各教育活动中加强社会性目标, 创设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将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渗透在多种活动中。例如中班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中的游戏活动《新朋友》的目标“愿意和外来孩子一起做朋友, 并能根据要求自由选组;体验与新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 (3) 注重融合性。外来幼儿与本地幼儿能融洽地合成一体, 和谐共处, 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何让孩子们淡化“外来”“本地”意识, 渐渐地互为融合, 友好地交往、探索、游戏、学习, 也是我们构建主题的关注点之一。

2. 主题实施

(1) 主题下的集体教育活动———在学习中提高社会认知, 萌发积极情感。研究表明, 幼儿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 而认知、情感和行为是社会性发展的三大方面。因此, 我们在预设的园本主题课程中, 通过集体教育活动, 有目的地提升孩子们的社会认知、激发积极情感, 促进各地幼儿社会性的共同发展。

(2)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在游戏中练习社会交往, 提升交往能力。围绕各主题目标及内容, 我们创设相应的区域, 提供丰富的, 能引发孩子探究、互动、合作的材料和场景, 让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之余自主、自愿地进入各区域游戏, 在与材料、同伴等环境的互动作用中, 巩固社会认知、练习社会交往, 改善和养成亲社会行为。

(3) 主题墙饰的创设———在环境中生发和表达积极情感, 分享和交流成功经验。在主题实施中, 我们通过墙饰的创设和匹配, 既及时记录孩子们学习过程和结果, 又使之成为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交流与沟通的纽带和幼儿表达与经验分享的平台, 为孩子们提供了表达表现观察、发现、观点和情感的场所。

(4) 主题下的家园共育———在社会生活中增进人际交往, 扩大交往范围。在每一则主题实施过程中, 我们精心策划“家园共育”版块,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给予明确具体的操作要求, 帮助家长增强教育意识, 加强与孩子的交往、交流, 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5) 一日活动中的各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巩固交往技能, 体验交往乐趣。《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三、提升幼儿亲社会行为, 促进同伴关系的融合与发展

儿童期是培养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的最佳时期, 让孩子学会分享、帮助、合作、安慰和援助等, 对孩子一生都受益匪浅, 更是优化儿童同伴关系的催化剂。因此,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们采取促进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让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满足感, 从而促进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如:角色扮演;创造机会让儿童助人;列举一些无心的、缺少善意的行为实例, 并提供另一种亲社会行为;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奖励亲社会行为;成人与儿童交谈时, 运用亲社会的推理来说明问题。

四、促进家长人际关系的融合, 引领幼儿和谐相处

父母是孩子社会化学习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 本地家长与外地家长首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带头做好榜样, 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在这其中, 教师起引导作用。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倘若父母人际关系不良, 势必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因此, 无论是本地家长, 还是外地家长, 我们都应帮助、指导他们摆正人际交往的态度, 给孩子以良好的与人相处的榜样示范, 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 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

[闻兰芳浙江省富阳市灵桥镇中心幼儿园311400]

幼儿实践 篇2

无可非议,大学生暑期实践是我们走出校门,走入社会,走进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活动,我们不可忽视它对我们成长所起的具大作用。明白了这一点,在2011年8月2号,我怀着一种渴望来到了xx市双语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对此次能够来到我里,我非常的珍惜,也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能够支持我,让我进入这个幼儿进行实践活动。

站在学校门口,就可以知道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居先的高配置的幼儿园。进入园内,只除了看见几个女青年在粉刷着墙之外,看见四周都是建筑物,心中犯起一阵凉意,这里怎么会是幼儿园。到了里面,看见墙上挂着几幅画,又进入了一个铁门里面,才清楚,这里才是孩子们的天地,才是幼儿园。

园内,中间是工作台,在两方有三间教室,一方是厕所,一方是园长办公室。三间教室只有一间内有孩子,两间都是空的。因为是暑假,而且园内也在装修。厕所的门边画有壁画,可能是哪位画艺了得的老师画的吧;工作台上放有记录人往的档案,有电话,旁边有个书架,放有孩子们最喜爱的童话故事,也有睡前的好故事。三间教室的名字各不相同,名字都是由孩子熟悉的事物所归定的名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草霉教室,教室的门上贴有动物,有的则是王子和公主,魔法棒等。里而就是一重重的凳子,一重重的睡床,还有可爱的饮水机。天花板上挂有学生画的画,双语,顾名思义,当然少不了英语之类的东西咯,上面还挂有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旗帜,下面是用英文写的。

大班幼儿绘画日记实践探究 篇3

一、打好基础是关键

幼儿进行绘画日记,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思想上的解放、基本绘画技能的铺垫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几个阶段。

首先,思想上的解放是指幼儿在思想上要抛开依照“范画”作画的习惯和思维,在作画时多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从小班就开始,老师在指导幼儿作画时,尽量少提供范画,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向幼儿提供相关的绘画素材,例如同一个主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幼儿提供多幅相关的图片素材,或者教师可以直接将幼儿带到户外进行最直观的观察,一棵小树、一朵小花、一只小鸟等等,都可以作为绘画的素材。

其次,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幼儿进行绘画日记的基础。虽然在绘画日记过程中,我们讲究幼儿大胆、自然、原生态地表达,对绘画技能的要求并不高,但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还是往往会出现不会画、无从下笔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幼儿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或物,心中没有原创素材;另一方面是幼儿没有掌握绘画的一些基本技巧,脑海中的画面无法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创作。因此,在中小班阶段,老师要着重指导好幼儿在绘画中对一些物体的基本形状、大小以及基本轮廓的把握,对物体远近、遮挡关系等知识的了解,并多加练习的这样幼儿在大班阶段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时,就能够做到自由发挥和大胆表达。

再次,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幼儿进行创作的源泉。绘画日记是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最快乐或最难忘的经历。如果孩子的生活丰富,自然孩子创作的题材与灵感就丰富,反之,孩子的生活经历单调、枯燥,也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作。

二、营造艺术气息浓厚、多元化的绘画环境

要顺利地开展绘画活动,首先要为幼儿提供有艺术品位的绘画环境,使幼儿产生一种富有情趣的审美感受。例如在幼儿园公共区域,班级的大墙面、小墙面张贴各种美术大师的名画,让孩子在环境的耳濡目染中带来创作的灵感。另外,充分利用适当的时机,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如:植树节活动,在班级主题墙内张贴各式树木花草以及大自然的图片,营造了浓郁的“植树节”氛围;“新年”时,在园内及班级装饰各种关于新年气息的灯笼、鞭炮、对联等,营造喜庆的新年气氛,让孩子在大量中国特色的装饰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通过各种艺术环境的熏陶,幼儿在随后的“绘画日记”创作中,就有了更高的艺术品位,所创造的作品也将会更富有艺术气息。

三、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有效的评价

香港著名幼教专家陆赵钧鸿在《不会读写,就让他们画出来》一文中说:“在幼儿尚不能充分利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绘画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最自然的表达。他们不仅会用画表现其所见,更会用画表现其所思、所想、所说,如他们的喜好、痛苦等等。因此,幼儿的绘画活动,很需要懂得儿童心理的成人去鼓励和指导。”大班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时,教师及时的鼓励与适时的指导对于帮助幼儿开拓思维、联系实际、艺术加工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的初期创作时,对反映生活某一段经历或某一件事情,总会出现构图不合理、画面散而乱,甚至无从下笔等现象,这时教师对幼儿表现出的不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幼儿突破盲点与难点,有极大的帮助。

教师还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及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理解幼儿的日记画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评价幼儿日记画。有的孩子的作品看上去并没有美感,例如大班有一名幼儿画的爸爸是黑色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就会批评孩子用色不对,但我们的老师没有这样去做,通过与孩子交流,才发现孩子的爸爸每天都是很晚回家,在他的心目中爸爸的形象就是黑色的,这就反映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这幅作品非但没有受到老师的指责,反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受到鼓励的孩子们明白了,只要大胆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就是成功的。

实践证明,有效的评价还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灵感,弥补幼儿能力的不足,让幼儿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取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例如一名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零敲碎打,不断地添画,结果整个画面主题不突出,比较凌乱。这时,老师在仔细观察幼儿的作品后,给出这样的评价:“你的观察力真强,发现了这么多好玩的事物,可是它们都挤在一起,我们都看不清了。”孩子也默默地点头,表示同意老师的意见。老师随后就提出:“让我们还是试一试另一种方式吧!”接着,老师让幼儿观察一幅连环画,让孩子从中寻找灵感。孩子仔细观察后,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激动地对老师说:“给我一张新画纸,我知道怎么去画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将画纸分成了四等分,按时间的顺序将事情的经过用四个小画面反映了出来,一副新颖、清晰的连环画形式的日记画就诞生了,老师同时按照孩子的口述,为画面配上文字,效果甚佳。而这种巧妙、新颖的画法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被孩子们广泛运用。

四、必不可少的有效谈话

谈话在幼儿创作绘画日记之前与之后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创作前谈话就是为幼儿营造宽松开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它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像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让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为之后的创作做好准备。创作后谈话是让幼儿将完成的作品向老师与同伴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绘画内容的具体描述以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等,教师为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例如,我园大一班轩轩小朋友,她的绘画日记内容单一(主要是在家看电视),色彩灰暗。老师发现后,没有急于指责孩子,而是亲切地找轩轩谈话,通过多次了解,才发现轩轩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平日里都与爷爷奶奶相伴,日常生活就比较单调,这些画面其实真实反映了轩轩孤单、落寞的心情感受。老师发现后,及时与轩轩的爷爷奶奶沟通,希望轩轩的父母能尽早回到孩子的身边,给孩子一个丰富、快乐的童年。终于,轩轩父母在大班下学期回到了孩子身边,老师趁机一方面做好家长的工作,同时在班级经常表扬、鼓励轩轩。渐渐地,轩轩的日记内容丰富了,打羽毛球、健身、外出游玩……同时整个画面颜色鲜艳明亮了。

实践证明,有效地谈话,对于读懂孩子的绘画日记,了解孩子的内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家园同步的支持与指导

幼儿绘画日记的创作离不开家园共同配合,家长对绘画日记坚持不懈的关注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幼儿绘画日记的创作水平。家长要身体力行,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创作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家长可以多为幼儿创造接触不同事物的机会,让幼儿拥有更多的生活经历,从而带来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幼儿在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时,有时还不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完全表达清楚,这时家长可以用文字将幼儿需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记录下来,以供欣赏者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

孩子的绘画日记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教师要读懂这种语言,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一颗真诚的童心。我们相信,随着对幼儿绘画日记不断地深入研究,我们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也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幼儿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篇4

一、养成教育环境的建设——你我齐收获

通过对纲要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关键词整理, 我们确定了利于养成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幼儿园环境是:整洁卫生、舒适有序、宽松自由、富于创造、丰富有趣。 要做到校园整体文化有布局,做到理念上墙,园标突出 “ 养成 ”专栏醒目 ,“ 好孩子好行为 ”光荣榜引人注目 。 教室文化以儿童为环境的主人,不仅体现安全、温馨、整洁、丰富,还处处展示着孩子的作品、精彩活动与观察记录等。 生动的标识会说话, 它时刻提醒着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和标准。 一个个养成教育主题墙向孩子们展示着学习要求,一个个好习惯评比栏显示着孩子的进步。 教师们践行着“ 让爱看得见”的十个言行举止,时刻谨记“ 教师言行十不准”,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全、充满爱的环境。 为了彰显各班养成教育环境特色, 我们先组织教师进行环境创设PPT交流,先后开展了“ 区角环境创设交流”“ 主题背景下幼儿自主性游戏环境创设交流”“ 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交流”活动,并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调整。 随后,又开展了“ 班级区角环境创设评比”“ 区域游戏材料制作评比”“ 养成教育专栏评比”,让每位教师不断反思和学习,为孩子构建最适宜的养成教育环境。

二、养成教育文化的建设——师幼同成长

我园在课题“ 课程中幼儿养成教育的有效渗透”的研究中从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改变师幼交往互动的方式,改善师幼关系等方面入手, 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环境。 在这一年中,教师采用较多的方式是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在课堂中做到了“ 五还”:还给幼儿主动学习的“ 时间 “ 空间 ”“ 工具 ”“ 提问权 ”“ 评议权 ”,创造了“ 每天一小步 ,天天有进步”的教师科研文化。

我们通过“ 三个结合”的科研途径,实现注重实效的教师科研自主性, 切实提高了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一是科研与培训相结合,建立科研组织管理网络:组织了三次教科专题讲座,三个市级层面的专家讲座和园部的养成教育专题培训, 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开展校本教科研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教师的课题实施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科研与园务相结合,在园课题组的引领作用下,从整体上把研究主题深入到教师员工的心里,并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初步形成了研究与工作相互融通、合二为一的运行格式。 三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把科研的思维融进教研的探究中,不仅提高个体研究能力的整体辐射效应,同时又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优质教师队伍。 通过集体备课、 同课异构、教研讨论、骨干引领、实践课交流展示、专业点评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们做到每一个“ 养成教案”精心选材、认真备课、 不断反思、主动分享、大胆讨论、反复磨课,为成熟的养成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三、养成教育课程的建设——园所创特色

“ 养成教育 ”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课题组教师实施研究 ,同时它也被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列入课程计划。 没有现成的教材, 教师尝试自己编写,通过一定阶段的实践与论证,参照一些成功经验,我们将经典儿歌、童谣、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所涵盖的知书明礼、与人为善、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欣赏、表演、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和开展。 每周各班开展一次养成教育特色课程, 每学期进行特色课展示。 通过对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习得良好的习惯和可贵的品质,学会和同伴友好交往,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四、养成教育活动的建设——家园共欢乐

幼儿园实践报告 篇5

刚去幼儿园的第一周由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我只是辅佐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幼儿上课前帮老师准备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具.幼儿上课时我和他们一起听老师讲课,在课堂上,若这节课的内容需要情境表演来引导幼儿,我会和老师一起完成表演.虽然第一周只是单纯的见习,但是我却获益匪浅,通过一周的见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幼师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下来的三周,我开始了正式的实习,当我真正和孩子们零距离接触时,面对他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我感觉到了肩上的重担, 这一刻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之重.第一天给孩子们上课是我见习以来最难忘的一天.上课前,我不断的回想着见习时老师上课的情景:老师那始终带着笑容的脸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我告诉自己要笑着上好人生中的第一堂课.开始上课了,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揣着老师帮我修改的教案迈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讲台".虽然很紧张,但是我不段的提醒自己,只有笑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你,才能和孩子们拉近距离,那一节课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我明白了我的经验和知识是那么的不足.首先我的肢体语言不够丰富,语言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抑扬顿挫的吸引幼儿,但是由于经验的不足,我在控制课堂纪律上还是不够好,一节课下来虽然感觉不轻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知识,让我又倍感欣慰.第一节课虽然缺点多于优点,但是这些不足给我以后的学习增添了不少的动力. 接下来的实习,随着和幼儿园的老师的不断交流,我也有了点儿经验,慢慢的我也进步了不少.也懂得了如何和孩子们交流,怎样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四周的实习是短暂的,我非常感谢幼儿园老师给我这次机会,也感谢幼儿园的孩子们,是他们给了我一个"舞台".

通过这四周的实习,丰富了我的社会经验,给我以后的经验也带来了不少基础.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幼儿是将来社会的栋梁,作为教师的我们,肩上的担子是艰巨的,要为幼儿上好一节成功的课,除了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社会经验,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如何探析幼儿数学实践活动 篇6

关键词:幼儿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08-01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幼儿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应该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呢?

一、让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NBA篮球技术统计;还可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三、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和地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教学“计量单位”,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就可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和估测社区、院子、广场的占地面积。学习体积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小到教室大到医院门诊大楼、火车站主楼的体积。 课题型实践活动也是校外实践活动的好形式。幼儿阶段课题型实践活动易采用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以数学小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体现。比较常见的是学习了某一系统知识之后,组织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式。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实践,自主学习

现代幼儿教育的目标价值观认为, 教育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在幼儿期, 如果幼儿学会了学习, 获得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寻求尚未知晓的知识, 并不断探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幼儿的学习应该是探究性学习, 是主动的发现性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我们在教育中应该注重让幼儿学会在探究过程中学习, 在实践操作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 我总是不自觉地对比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 反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常自问:“我该给幼儿一个怎样的童年? 我现在的教学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多年教学工作, 我认为应该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 哪怕是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学会真正的学习。

“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 、实验、记录、分析”。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八章“火箭人”中, 雷夫谈到了他的继女卡琳去听他的一节自然课, 雷夫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一节自然课, 却被卡琳批判为“这大概是我听到的最糟糕的自然课了! ”, 原因在于, 雷夫是拿着书本和学生上完了一节自然课, 没有实践与操作, 没有观察与记录。卡琳提出: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 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

通过这段内容的启发, 我在科学活动中, 更注重孩子的操作和实践。比如在科学活动“哪些东西会滚”中, 我通过三次操作, 让幼儿自己猜测、尝试、实践与记录。幼儿通过操作, 不用老师说太多理论, 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要点, 并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快乐。在这次区域材料的制作中, 我特别注意提供给孩子们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材料, 比如:颜色的变化。我提供红、黄、蓝三种颜色, 却要求孩子画出绿色的树、紫色的茄子、橙色的橘子, 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 发现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其他颜色, 这一发现让他们兴奋不已。在孩子的眼中, 这简直就是一个魔术。在我的眼中, 孩子们不断尝试调色、拿起杯子仔细端详变化、边看自己的操作成果边进行记录……这样专注投入的每一步都让我感动不已。

“失败是好事”。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八章中 , 有一段写一群特许学校的教师到56号教室访问, 而那天的活动是孩子们在自己制作火箭, 在制作的过程中, 总是有一些孩子会失败, 看到这些失败, 那些来访问的老师会指导他们正确的操作方式, 于是雷夫不得不制止他们。我特别欣赏雷夫与访客的对话, 特别是雷夫的最后一句话:“他们接下来就得找出火箭飞不起来的原因。他们得回到教室自己好好想想。我们的科学家们一天到晚在做的事情不就是这个? ”科学家整天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失败, 再重新改进, 学生为什么就不能承受失败呢?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 都是教师教给他们正确的操作方法, 而不是经过自己的探究, 那么如何创新?

在这次区域 活动中 , 我在益智 区投放了 “吹泡泡”的 材料, 有盐、糖、洗衣粉、洗洁精四种原材料, 让幼儿自己尝试调制“泡泡水”, 并吹出泡泡。这样的操作是幼儿最感兴趣的, 活动刚开始, 选择益智区的洋洋和睿睿等4名幼儿就直奔“吹泡泡”操作地。只见洋洋先用糖加水后吹泡泡, 可是怎么也吹不出来, 然后在睿睿的提醒下, 换了洗洁精调制泡泡水, 但还是不成功, 我在旁边看着他笨拙地操作着, 差一点将杯子打翻但还是失败, 几次操作下来, 洋洋看着别人能吹出泡泡而自己却不能, 有些着急了。他跑过来找我帮忙:“老师, 这个不会, 帮帮我。”以往, 我可能会帮助他完成, 因为洋洋是我们班操作能力相对弱的孩子。但是一句话在我耳边闪现:“失败是好事。”“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于是我坚定地告诉他:“洋洋最聪明了, 自己再去试试, 洗洁精从少慢慢加多, 你多试几次。”于是洋洋不停尝试, 换了好几个杯子, 在活动快结束时, 洋洋兴奋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 你看, 泡泡。”只见他用吸管吹出了一个极小的泡泡, 并很快从吸管上滚落下去, 但洋洋兴奋的涨红的小脸却是那么生动我想这种通过自己探究, 并在无数次失败后的成功, 才会让洋洋如此高兴。如果我在刚开始就帮助他完成了实验, 洋洋就一定不会有这么多的喜悦, 更失去了自己多次尝试和总结经验的机会。

当然, 实践方法很多, 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的, 也可以是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 不论是什么形式的实践, 教师都要做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 自己经历, 只有亲自经历的失败才能总结出经验, 只有付出努力后的成功, 才会格外喜悦。实践, 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实践, 是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实践, 是培养和锻炼幼儿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 它充实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教学气氛, 拓宽了社会视野;实践, 更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践 篇8

一、我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践发展现状

(一)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层学习方式。

目前,我园整体实行的是教师专业分层学习的方式,因为幼儿老师有的是大专毕业,有的是本科毕业,有的已经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具有较专业的幼儿教师教育知识,有的属于民办幼儿教师,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缺少充足的理论作为引导,因此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我园通过对不同的教师进行不同层次专业发展培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对学历较高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主要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学历较低的老师或者理论基础并不深厚的老师在培训时首先提高理论水平,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理论内容,获得教师资格证,夯实理论基础,为今后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二)进行课堂教学交流,促进老师之间的学习。

我园一直存在并保留一项公开教学活动,即通过公开展职院校对兼职教师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可供选聘的兼职教师资源稀缺的“卖方市场”行情下,对于兼职教师入职标准设立过高的要求显然不现实,因而可通过培训弥补这一不足。一是对有教学经历,同时对所授课程有爱好和研究但没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一方面要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教师个人要自我充电,参加教育部门和社会上开办的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二是对于从未有过教学工作经历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培训,这显得尤为必要,因为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整个流程和规范是全然陌生的,如让其“摸着石头过河”,不仅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而且容易导致不规范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六、做好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

首先由用人单位在向学院人事部门申报用人计划,一般宜每学年进行一次。学校人事部门根据上报计划进行审定,并据此制订出相应的聘任方案,并在校园网发布信息,人事部门会同相关教学部门,按照选聘流程进行选拔,确定人选,报请院领导批准。经审批后确定的聘用人选,由人事部门与其签订聘用协议,明确责权利,同时发放聘书,报教务处备案。由学校建立他们的教学业务档案,并定期更新,将每学期的教学情况、考勤情况、考核情况、学生评教情况及相关的教学文件记录存档。

七、确定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的待遇

因为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一般不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可按下列标准发放:

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其专业类别与所授课程相关联,按其学院职称课酬标准核发津贴;其专业类别与所授课程无关联,示优质课程让老师自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改进的方面,并通过这种形式鼓励优秀教师,促进全园老师共同进步发展。在进行优秀课程展示的时候,不论年龄工龄,不论教学经验丰富与否,不论学历高低,单纯以课堂氛围、学生反映等方面进行评判,给每个老师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

(三)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

我园非常注重幼儿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所以我园根据幼儿成长的诸多特征,针对中国儿童的发展现状,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园经验,为幼儿开设了多门课程,让幼儿园学习与小学学习相结合,让幼儿能够在娱乐中成长。教育局以及我园领导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经常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情况派老师到外地学习深造。园领导经常派一些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如如何将成人的肢体行为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接受,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何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性格更加开朗活泼。提高我园教师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明确大家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不足,促进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

(四)注重科研讨论,丰富教研成果。

我园经常让老师对工作进行自我总结,提出一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育模式,开拓教学思路的方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写出的内容也各有特色,这些文章内容很多时候成为老师之间探讨进步的资料。通过文章的写作,老师提升理论水平,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很按下一个职称层次课酬标准核发津贴。

无专业技术职务但有行政职务的,可按对等原则参照上述标准核发津贴,科级对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中级职称,处级对应高级职称。

既无专业技术职务又无行政职务的,但从事该课程教学已满两年,且教学工作考核合格,又从事相关工作的,按其学院职称课酬标准核发津贴。

既无专业技术职务又无行政职务的,从事该课程教学不满两年的,按教员课酬核发津贴。

两年(四学期)在教学质量考评中有三次获优秀等级的,可按原专业技术职称核发津贴。

八、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考核

公共素质课教师一身双责,既要做好其本职岗位工作,又要做好兼职教师工作。年终考核既应接受行管工作的考核,又应接受教学考核。考虑工作性质,综合考核以行管工作考核占70%,教学占30%为宜,行管工作和教学工作考核分别执行学院相关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邓云川.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管理研究.职教管理,2012.3.

[3]张伟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及管理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4]竭红云.浅析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时代教育,2012.7.

赏析《九十九度中》,看不一样的林徽因

李长慧

(菏泽学院,山东菏泽

摘要: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小说运用极具现代风格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中北平城内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片段。文章通过对小说中现代创作手法的分析,洞察故事背后作者不为人了解的另一面,以期为读者理解小说、理解作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九十九度中》人生横断面蒙太奇意识流林徽因

引言

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女士小说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于1934年发表于《学文》的创刊号上。小说截取了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中北平城内各阶层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描写了新旧社会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百态人生。被认为是最富有现代性的一篇小说。小说中,作者通过运用“人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和意识流式的描写,理智冷静地将生活的众生相摊于阳光之下,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本文将从以上几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上对《九十九度中》进行分析,以求为读者品读小说、理解作者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人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

作为京派小说的范本,李健吾曾这样评价《九十九度中》:“只有这一篇,最富有现代性;惟其这里包含着一种独特的看法,把人生看作一根合抱不来的木料,《九十九度中》正是一个人生的横断面。”[1]小说在张府寿宴的情节中,穿插描写了在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之中,有人在欢乐,有人在失恋,有人在庆寿,有人在成亲,有人在死亡。他们愚昧、无知、麻木,在世风日下的都市生活中迷失自己,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作者通过对普通人城市生活的描绘,展示了现代人生活的错厄和怪诞。一天之内,随着场景的转换,各色人物悉数登场:

饭店的挑夫肩上各挑着有“美丰楼”字号的大圆篓,走在多时候不是观摩别人的教学方式就能解决问题的,很多问题需要自己思考去解决,通过撰写科研文章,自己查找资料能够让原本混乱的思绪变得清晰,在迷茫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自我学习总结的能够历久弥新。不知不觉中,科研探讨成为教师提高能力,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的重要方式,成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

二、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实践能力

(一)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虽然我们在幼儿教学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能够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实践的方法,但是多数方法围绕教师本身展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升教师水平,却忽视了教育的接受者———幼儿本身的接受能力。我们评价教师讲课成果虽然是根据课堂反映和课堂氛围评定的,但是在评定中不自觉地将教师本身讲课的能力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忽视了最重要的评定者———学生。所以今后在评价教师专业能力或者实践能力时,一定要以幼儿为中心展开调查,让幼儿说话,让幼儿评价。

(二)多与家长交流,跟进教学动态。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家长的反馈十分重要,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是最真实的,对一天知识的学习也是最早反馈给家长的,可以说家长掌握学生学习反馈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教师

一条被太阳晒得滚烫的马路上;张宅里,为庆祝老太太的七十大寿,“簇新的喜棚支出瓦檐丈余尺高,两旁红喜字玻璃方窗由胡同的东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2],仆役们忙里忙外,张罗着喜宴;喜燕堂内,屈从父母之命的新娘阿淑正在机械地举行着婚礼,“一鞠躬,一鞠躬地和幸福作别”[2];机关职员老卢、老孟和摩登少年逸九在点心铺里边聊边吃,同时还专注着眼前两个情人模样的男女;打着油纸伞的刘太太,端坐在洋车上去参加张府的寿宴,要车夫猛冲猛闯以显威风,因为她的“老爷”是局长;得到赏钱的挑夫因为渴得难受,买了冰凉的酸梅汤,回去后中暑发病,因得不到救治而数小时毙命;高级西医丁大夫置中暑穷车夫的生命于不顾,依然喝酒打牌;卢二爷的车夫杨三因为十四吊钱的债务与欠他钱的王康扭打在一起,被巡警弹压后双双入狱……

所有人都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忙着自己的事情,貌似人物、事件的简单罗列,实则对生活横断面的真实截取。通过对生活横断面的描写,作者在这篇不足1.5万字的小说中,将7个部分,大约15个情节的片段连接在一起,将社会各个阶层的芸芸众生相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作者鲜明的是非观和道德感及对城市底层人民的同情之心,而且可以显示作者积极的入世精神和人生态度。通过截取生活的横断面进行对比,使各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是《九十九度中》现代性最突出的表现。

二、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在电影制作中,蒙太奇是指将摄像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美学原则连接起来的手段。虽然小说不同于电影,但在《九十九度中》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将电影的手法大胆地运用到小说创作中。整篇小说的叙事角度转换得极为自然流畅。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个事件进行多重描述,呈现出整个事件的各个侧面,就像摄像机变换角度,以便全方位地展现某一事物一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多重性的画面。

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接受水平,对改变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式,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重要的帮助,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后期借助培训完善自己的知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立体化发展,为教师专业与实践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发展通常通过教育机关和幼儿园本身进行,但是社会支持,国家间的交流却没有步入正轨。幼儿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社会中有能力的机构完全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开展教学论坛等方式帮助幼儿教师在理论方面多多树立观点,通过奖学金鼓励教师进行科研,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学术论坛给予老师一个相互切磋教学技巧、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平台。

幼儿剪纸活动的测查和实践 篇9

一、阶段目标

我们的阶段目标是:学会使用剪刀;把纸剪开剪断;剪不规则图形;剪出直线曲线;剪出基础纹样;单独纹样、花边剪纸;创作剪纸。

二、实验阶段

(1) 初级阶段。 (1) 引起兴趣, 学会观察。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但它却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教师利用幼儿思维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 为幼儿准备了大量丰富多彩、有趣逼真的剪纸作品, 让幼儿去欣赏、体会、揣摩, 吸引幼儿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提出要求, 学会用剪。教师提出要求, 教幼儿使用材料和工具的方法。如剪刀的正确使用:平头向前, 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剪刀的后部圆环内, 用手指灵活地协调剪刀。 (3) 学剪直线、曲线。让幼儿开始先练习剪短直线, 剪开剪断, 然后学剪曲线。 (4) 学剪基础纹样。教师在纸上先画出简单图样, 让幼儿运用目测, 沿轮廓剪出图样, 如苹果、梨、五角星等。 (5)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 幼儿由于年纪较小, 注意力不够集中, 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虽然能运用剪刀, 剪出基础纹样, 但剪刀运用还不灵活, 用剪不圆滑, 线条不清晰, 图形不规则。

(2) 中级阶段。 (1) 学习折叠剪纸。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 幼儿已能按照轮廓或用目测的方法剪出简单的物体外形, 这一阶段主要学习对称折叠的方法, 剪出简单的图形和窗花。 (2) 学剪单独纹样、花边剪纸。单独纹样是用各种形状的纸, 进行对折, 并压平、设计纹样, 可以剪成四边形等多边形, 如制作五瓣花。花边剪纸则包括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是取一长条纸反复对折, 画好底稿再剪;四方连续是取一正方形纸上下左右对折, 画好底稿再剪。 (3) 探索趣味教学, 提高剪纸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有趣的剪纸活动能真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使他们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愉快学习的心情。我们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提高活动兴趣。1) 讲解演示法。教师运用语言说明、演示操作, 把讲解的要求具体形象表现出来, 帮助幼儿掌握剪纸技能。2) 故事运用法。通过故事中曲折的情节、丰富的幻想, 加深印象, 增强兴趣。如教幼儿四瓣花时, 教师边折边说:一座大房子, 里面住着一个小胖子, 来了一个小妞妞, 一座大房子变成了两个大房子……教师边讲边教幼儿, 幼儿既听了故事, 又学习了折纸。3) 形象比喻法。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来概括物体的特征。如剪熊猫头时, 这样比喻:一座房子白又白, 两个半圆当阳台, 房间开着两扇门, 看见一人走进来。这样比喻幼儿易接受, 效果明显。 (4)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幼儿已经会用小手灵活运用剪刀, 剪出各种作品, 用剪圆滑、流畅, 线条比较清晰。

(3) 高级阶段。 (1) 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愉快的剪纸环境。教师要使幼儿愉快接受知识, 要做活动的观察者、鼓励者和指导者, 让幼儿感到剪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不自觉的状态投入到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 剪出心中的彩虹, 剪出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2) 创作剪纸。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 设计独立画面。1) 画出初稿, 根据“万剪不断”的道理, 先画出图形, 抓住“相互连接”的关键。2) 叠纸:以十三层以内为好, 把画好的初稿叠在最上面, 再把四角固定。3) 剪纸:图样用剪刀剪成, 先内后外。 (3) 融剪纸于日常生活及主题教育活动中。在班级创设的各种活动区如娃娃家、美工角等, 幼儿都能自如地运用剪纸来参与活动区建设, 他们用灵巧的小手, 剪贴出各种漂亮的床布、沙发布、花裙子, 就连小脸盆上也有他们剪的二方连续小花边, 真是美不胜收。 (4) 通过剪纸活动, 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剪纸艺术或空灵剔透, 或粗犷豪放、或精巧细腻, 情中有情, 画外有画, 美丽的色彩, 多变的形状, 本身就是美的象征。幼儿进行剪纸活动, 不是单纯美术技巧的训练, 而着重于启发幼儿的想象和促进其创造。 (5)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幼儿剪纸能力更加趋于完善, 用剪流畅自然, 图案趋于复杂化, 线条清晰, 速度加快。

三、结果分析

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与实践 篇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哈尔滨理工大学幼儿园在课程建设方面励精图治, 强调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中国与外国相结合, 国家、地方与幼儿园三级课程相结合, 逐步完善课程体系。课程框架由严格的六科教学转入五大领域, 课程初步出现整合, 形成园本教育理念和特色案例。主要特色体现在由重视保育到以园为本搭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主要优点为从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形势, 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发展到课程从高结构走向低结构, 走向开放与灵活, 又从开放走向大教育观下的建构。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的认知与学习心理特点认识不足, 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程模式封闭, 课程内部要素不够精致, 特色载体不够饱满, 还有待发展。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 我园一直都很重视园本课程的建设, 总的目标和价值取向都是在追求建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 所不同的是课程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会触动课程体系的相关因素, 出现新形势下的矛盾与问题, 我们会重新审视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尊重课程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而且, 课程每前进一步, 我们的理念、管理与师资也都成熟一步, 对幼儿的发展教育也做得更加优异, 实现我们对所有在园儿童的一个郑重承诺:“许孩子一个健康、快乐、和谐发展的童年。”

二、园本课程的框架体系

(一) 幼儿园主体课程——主题活动课程

1.课程名称

我园园本课程的名称为“网络式主题活动课程”。“网络”反映园本课程的宏观构建思路, 它至少有三层含义:课程资源涵盖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课程框架既有幼儿园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所产生的发展价值涵盖幼儿教育所涉及的三个主体, 即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家长的教育水平, 最终使幼儿园的教育关怀惠泽每一个与它产生互动的人。“主题”反映教师的系列教育和幼儿的核心经验, “活动”反映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可见, 这一园本课程名称表达了教师对大教育观下幼儿教育的理想和对幼儿学习特点的理解。

2.课程特点

(1) 这是一种半计划式幼儿园课程。

(2) 课程目标依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而制定。

(3) 课程内容以某一主题为中心, 并以该主题向外扩散形成网络, 网络中的每一主题均可分解成下一级单元, 单元下分设具体活动;主题式活动内容由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确定, 教师的计划性 (系统活动) 和根据幼儿兴趣生成活动 (项目活动) 的灵活性同时兼顾。

(4) 对幼儿的全面培养表述为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注重对幼儿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 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中, 制定园本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 也让幼儿教育更加关注周边环境, 贴近幼儿生活。

3.课程理念基础 (园本教育理念)

(1) 以多元化的教育唤醒儿童的多元潜能。

(2) 以“五指活动”的整体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3) 在倾听童声中探究, 用儿童的百种语言实施网络式主题活动教育。

(4) 立足幼儿园教育, 吸纳独特的家长和社区资源, 形成立体教育体系。

以上分别从儿童观 (儿童的多元潜能) 、发展观 (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观 (网络式主题活动教育) 和大教育观 (立体教育体系) 四个方面阐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 它反映了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曾经学习研究的和现在能做的, 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保持了一种开放性和概括性, 表达了我们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理解和理想信念。

(二) 关注个体教育, 研发个体教育课程方案

1.研发个体教育课程方案的理念思考

学前期的幼儿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所以, 在幼儿教育中承认、关注个体差异, 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体教育既是儿童发展的需求, 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责任, 同时也是幼儿教育向着优质化发展所必须触及的部分。“纲要”指出, “教育只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 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 关注并承认幼儿个体差异

引导教师从观念入手, 承认、接纳每一名幼儿,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并从差异中寻求教育依据和切入点, 树立“因材施教观”。

(2) 将“因材施教”物化于环境中

幼儿的发展对环境与材料的依赖性很强, 将“因材施教”物化于环境中, 提高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的环境。在日常保教活动中, 我们尊重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 为他们的学习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 在课程实施中, 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搭建教育空间

1) 创设宽松、平等、有助于个性发展的精神氛围。

2) 在课程设计中, 教师通过观察、倾听等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个性特点。

3)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 集体教学、小组学习、个体学习灵活进行, 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步骤、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探索与实践。

4) 扩充课程的内涵, 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在一日各环节中关注幼儿的发展状况及需求, 进行随机的教育引导。

2.个体教育课程方案实施要点及案例分析

个体教育方案中蕴涵着两个转变, 教师的观察行为由随机转变为有目的、有计划;教师的观察分析由短期转变为长期、由间断转变为连续。实际操作方法如下:

(1) 多元智能个体教育方案

1) 观察了解某个体幼儿特点, 分析其优势领域、弱势领域各是什么, 确定教育最佳切入点, 制定个体教育方案。

2) 施教中, 首先肯定幼儿的优势领域, 帮助其充分认识自身优势, 鼓励幼儿在优势领域中大胆表现和创新, 形成优势能力, 培养自信的良好品质。

3) 促使幼儿优势能力、自信品质向弱势领域迁移。

4) 不断观察、引导、帮助, 促使幼儿各方面潜能都得到发展, 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2) 家园共育个体教育方案

1) 在家园沟通中由教师或家长发现幼儿存在的困难或问题。

2) 教师和家长相互约谈, 充分了解幼儿在园在家情况。

3) 教师为主体找出家园教育的差异和特殊性, 家园共同确定共育方案。

4) 实施方案并作进一步沟通, 直到问题逐步解决。

例如“关注幼儿的分离焦虑”、“从磨蹭中走出来的孩子”等家教约谈案例。

(3) 心理健康个体教育方案

1) 养成教育中发现幼儿出现的问题, 寻找心理学依据。

2) 从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的年龄特点出发, 理解、接纳幼儿的现状和表现。

3)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教育方法, 以贴近幼儿天性、以幼儿主动建构和快乐情感体验为主。

4) 实施方案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情绪情感体验, 灵活调整, 直到问题逐步改善。

例如“帮助明明走出恋物情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对强强恐惧心理剖析”等案例。

我园为个别儿童而研发的个体教育案例还有很多, 这些个体教育有缘由、有目标、有依据、有内容、有方法、有过程、有组织, 儿童问题的解决和出现的新发展则是最外显的评价, 具有完备的课程因素, 它与面向全体的主题课程相互配合, 体现了“保教并重, 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精神, 并成为我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

摘要: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功能的重要工具, 因为它把一个幼儿园的核心要素都统筹在一起了——幼儿、教师、家长、管理、环境、社区资源等幼儿园一切软硬件系统, 并且课程可以把幼儿园教育所涉及的三个主体, 即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家长的教育提升凝聚为“三位一体的团体中心”, 最终使幼儿园的教育关怀惠泽每一个与它产生互动的人。因此, 优质的幼儿教育是建立在优质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的。鉴于这种认识, 幼儿园需要把幼儿园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园本课程,健康成长,专业发展,教育提升

参考文献

[1]邢利娅, 张燕.幼儿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幼儿园课程指导[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2003.

幼儿户外游戏策略的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活动材料;锻炼兴趣;自主游戏 纵观人的一生,幼儿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殊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身心都处在萌芽期,会对周边的很多事情都充满兴趣,但是由于周边的事物都非常繁杂,所以就需要家长或者老师对幼儿做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尤其是要在户外游戏方面做出有效的规划。

一、针对幼儿户外游戏策略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户外锻炼是幼儿锻炼身体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健康的户外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更能够促进幼儿愉快、积极地接受一天的学习生活。但是基于幼儿本身的特点和一些户外的地形、天气状况等,可能导致幼儿的户外游戏不能正常进行。所以要想开展有效且积极健康的幼儿户外游戏就要考虑各种可能阻碍的因素,规划好进行幼儿户外游戏的步骤。

针对幼儿户外游戏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就要求家长和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就基于幼儿户外游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二、幼儿户外游戏的优化策略

1.丰富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

对于幼儿户外游戏来说,游戏材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要解决幼儿户外游戏中游戏材料匮乏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和家长提供各种各样丰富的材料。而有了这些丰富的材料就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户外游戏的积极性。只有幼儿对户外游戏的积极性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发挥户外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一物多用

幼儿对于一些新的东西的兴趣会比较大,但是一旦接触的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失去兴趣。而在这个时候就要激发幼儿来发现玩具的多种用处。而且每种材料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所以为了让幼儿能够探索出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首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的半成品,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接下来的制作完成步骤,也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做出创新的玩具。

3.丰富户外游戏内容,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

对于幼儿的户外游戏来说,除了要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之外,更大程度上还要增强幼儿的体能。如果将幼儿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室内,不仅幼儿可能做不到一直待在室内,而且家长或者教师管理起来也比较难。而要开展户外游戏就要考虑到户外游戏内容,既要让幼儿感兴趣,还要能够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更要注意的是游戏不能具有危险性,要时刻将幼儿的安全问题放到首位。

4.优化指导策略,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

幼儿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自主游戏。幼儿在进行户外游戏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辅以帮助,但是不能一味地帮助,要训练幼儿的自主意识。

对于幼儿的户外游戏来说,不仅要从策略上作出规划,另外也需要家长和教师来配合对幼儿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此外。还应该注意的就是要使幼儿在进行户外游戏时有自我保护意识,以此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在户外游戏中获得乐趣,并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柏宁.游戏乐园[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实践探索 篇12

一、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的倾听训练,可从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开始。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幼儿在园的所有时间段里,对幼儿可做什么或不可做什么,教师都要以准确的语言反复要求,并对幼儿执行的情况适时评价,及时肯定幼儿做得好的方面,纠正不到位的地方。尤其还要要求家长与孩子出行时坚决遵守交通规则,从小就培养幼儿遵从社会规则的习惯。

如,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大量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将倾听训练贯穿在游戏之中。在倾听习惯的养成中,首先训练幼儿遵从指令的习惯,就是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幼儿按照指令完成动作。如:在游戏“摇一摇”中,要求幼儿听指令做相应动作(游戏规则:教师为发令人,分别说出“摇一摇、放下、举起来”三个口令,发令过程中只有发令人做动作,其他人不动,只有听到全体都摇一摇或全体都放下、全体都举起来时大家才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否则为错)。游戏中幼儿一边看发令人的手势,一边听口令,这样就充分引起了幼儿的关注,有意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倾听注意力

教师在一日常规教学中可借助多种形式训练幼儿的倾听注意力。如,在科学活动中对于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师可采用接龙的游戏,即作为发令者出示代表幼儿座号的卡片,每出示一个学号卡,相对应幼儿就有序接龙回答,分别说出某数的分解与组成,某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某数……以此类推。接龙游戏还可以运用到语言活动中,如运用在朗诵儿歌、古诗、讲故事中等。如教师用手指名幼儿接龙。教师要求儿歌、古诗朗读及讲故事每人只说一句,教师指到谁谁就接龙说出下一句,一个接着一个完成指定任务,这样一个事件可以叫到好几名幼儿,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同时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强化了幼儿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倾听内容的理解能力

生活中,有的幼儿倾听质量不高,听一件事时听得不认真,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就听不下去了。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幼儿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如,教师可说“白天的月亮真暖和,晚上太阳真亮;西瓜长在树上,苹果结在地下”等常识错误,让幼儿倾听后挑出毛病并予以纠正,此方法效果很好。因为幼儿不认真倾听就不会帮助老师纠错,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帮助教师纠正。同时,还可利用“传话游戏”发展幼儿的倾听专注能力,即让幼儿排成一长队,教师给第一个幼儿悄悄说一句话,让幼儿一一传话告诉下一个,直到传话到最后一个幼儿,让最后一个幼儿说出传话内容看有无出入。有趣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也能锻炼幼儿准确的记忆力和倾听力。此外,在平时交流中可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创新,发挥丰富的想象,鼓励幼儿说与别人不一样的话。如,在仿编诗歌“天空是星星的摇篮”时,教师仿编一句“大树是小鸟的摇篮”,然后启发幼儿串编,要求不能和别人重复,想象丰富不重复者可得到奖励。这样一要求,幼儿就自然而然地注意倾听别人回答,提高了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在模仿中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上一篇:积极防御论文下一篇:全冷却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