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程

2024-09-07

钢琴课程(共12篇)

钢琴课程 篇1

一、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技能课程之一, 是相关各学科的基础课程, 也是幼儿园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是融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因此, 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钢琴弹奏基本功, 更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弹奏方法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 由专业教师到公立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进行调研, 分析本专业的培养需求, 同时组织幼儿园专家、专业教师及校内专业教师参加的课程建设进行研讨, 为幼儿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本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学以致用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结构。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理解音乐、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能, 熟悉并初步掌握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 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修养, 从而掌握幼教工作中钢琴的实际运用能力, 将演奏技能在掌握基本弹奏方法的基础上, 在边弹边唱、即兴伴奏以及相互配合等综合应用能力上体现出来, 提升组织幼儿音乐歌唱教学、音乐游戏、音乐律动教学等能力, 并熟练弹奏幼儿歌曲和为儿歌编配伴奏, 我们以学生的“能学、易学”为重点, 帮助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 尽快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及实践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内容

(一) 课程建设目标

1. 深入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做到与幼儿园实践教学零距离接触。

2.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适应幼儿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3. 建立一支高素质, 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4.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二) 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1. 教材建设。

(1) 调整课程内容, 针对培养目标,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对幼儿园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改革课程内容, 在内容上对有些课程需求不多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进行删减。课程组重新编写了《钢琴试用教程》教材, 增加了拓展训练项目内容。 (2) 根据学科发展的现状、特点、规律等, 增加了拓展训练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 为了提高学生手指弹奏能力, 分为四个学习项目:基础训练、练习曲训练、乐曲弹奏及拓展训练。其中前三个项目为基础能力训练项目。基础能力训练项目在课堂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完成。拓展训练项目则是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教师负责检查、指导,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实践, 使之更加满足学生学习与幼儿园需求变化的需要。为了适应幼教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 制订了较完整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电子教案、课件、课程学习指南、情境教学、实习报告、习题、考核标准、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料。建立了技能试题库、技能测试标准、实习指导书等。

2. 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本课程建设团队9人组成, 从职称结构上看, 高级讲师1人, 讲师2人, 助理讲师5人, 外聘教师1人。其中3人是省、市级“双师型”教师。

三、教学评价与特色

(一) 考核方式

《钢琴》课程考核采取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平时考核占20%, 阶段考核占2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如下:

1. 平时考核:

学生平时的出勤和学习态度及完成项目的情况等进行评价, 评价占20%, 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

2. 阶段考核:

通过学习项目的实施, 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价 (练习曲、乐曲及拓展训练) , 评价占20%, 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

3. 期末考核:

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按级别考核 (A、B、C) 三级。评价占60%, 评价主体为同行评价。

(二) 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侧重岗位应用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课程方案无论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设计与效果均体现了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改革精神与人才培养要求。本课程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岗位工作目标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的创新与特色, 注重实践, 通过案例教学和综合实践 (技能表演及各种比赛) 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对钢琴弹奏的兴趣和认识。本课程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融入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演出、各种比赛, 使之教学得到实践, 提高和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 多次参加各种比赛, 屡次获得一等、二等奖。验证和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 有效化解了知识、技能的难度, 为进一步学习基本能力拓展了平台。具有丰富的音乐教育内涵, 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 加强弹奏基本技能教学与实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极大丰富了课程的内涵。

摘要:《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技能课程之一, 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钢琴弹奏基本功, 更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作者通过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内容、教学特色与评价几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钢琴,学前教育,幼儿教师,课程改革

钢琴课程 篇2

1、感受欢快,跳跃的音乐旋律,节奏和2/4拍子,并乐意用自身的动作去表现2/4拍子的节奏。

2、尝试创编弹钢琴的动作,并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双人舞。

重点学习提压手腕,立脚尖旁勾步。

难点:学习互相配合弹钢琴的动作。

3、体现互相配合,协调和合作跳双人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和大班幼儿配合跳双人

2、录像(录有四手联弹和小猫弹琴、

3、小猫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并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这么能干,我送一首好听的音乐给你们听,可以用身体动作或小手感受一下音乐的节奏。”

2、观看小猫弹琴的录像。

“今天,你们要和一只猫来个比赛。(有一只猫要和你们来个比赛、比什么呢?先看看这只猫在干吗?他在干什么呀?(弹钢琴、你们就要和它比赛弹钢琴。所以你们要看清楚它的手是怎样弹钢琴的。它的手是怎么弹钢琴的?哦,是提起来,压下去,用力的压。先学学它小手弹琴的动作。先运动运动,准备好了吗?来

儿歌:提一提,压下去,提一提,用力压,我要做,钢琴家。

加快速度:1234567117654321

33、听音乐,启发幼儿创编弹钢琴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来示范表演。

“这只猫用手弹钢琴的动作挺好看,还特别夸张,可是没有脚的动作。你们想赢它,就要动脑筋想出手和脚配合弹钢琴的动作,能想到吗?好。把想到的做出来。哎,他的动作好看,学一学。(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创编的动作,发现好看的马上请大家学习、重点学习立脚尖旁点步。

4、分段学习弹钢琴的动作。

1、教师示范娃娃学琴一段,并指导带猫头饰的幼儿做老师去找一为小朋友做好朋友学习轮跳的方法。

“那只猫看到我们想了这么多弹钢琴的动作,也认输了。

(慧慧、:“喵喵喵,我认输了,你能教我弹钢琴吗?”

“好吧,你们也看看我是怎么叫小猫弹琴。”

“我是怎么教小猫的。我弹琴时,小猫在干吗?(看、小猫弹,我就看,看的动作可以自己想,你们也来做做,请你们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谁做老师,谁做学生,做老师的带上猫头饰。

听音乐读儿歌学习:老师弹琴小猫看,小猫弹琴老师看。(反复做两次、

2、幼儿听音乐跳小猫学琴一段。

“来,老师听音乐教小猫弹琴,记住老师弹小猫看,小猫弹老师看。”

3、幼儿欣赏四手连弹的录象。

“小猫学会弹琴了,真高兴,哎,那边有两为老师也在弹钢琴。过去看看。真奇怪,两

个人弹一架钢琴,我们叫四手连弹。

4、老师示范四手连弹一段,并用儿歌指导幼儿学习。

“小猫,我们也来听音乐试试四手连弹好吗?大家鼓励一下我们呀。”

“我们的四手连弹弹的好吗?来,大家也来弹弹。开始先站开点,然后一起往中间跳。”

听钢琴读儿歌:1234567111551155我们弹琴笑呵呵,笑呵呵。注意提压手腕的动作用力一点。

5、幼儿听音乐跳四手连弹一段。

“真好玩,我们听音乐在来四手连弹吧。”

6、教师示范玩钢琴游戏一段,并指导幼儿学习互相配合弹琴。

“我和小猫还想到一个弹钢琴的游戏,你们坐下来看看。”

“你们看到小猫这样是做一架什么?(钢琴、我就做钢琴家。然后我做钢琴,小猫就做钢琴家。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听钢琴读儿歌:你做钢琴我来弹,我做钢琴猫来弹,一起面向观众弹,最后还要谢个幕。

7、幼儿听音乐跳钢琴游戏一段。

“好,听音乐做游戏。

舞蹈:小猫学钢琴5、与好朋友着欢快的情绪完整地跟着音乐合拍的跳舞。

“原来弹钢琴这么好玩,哎,现在我们把小猫学琴,四手连弹和玩钢琴游戏都连起来完整跳一次,看谁跳的最好,听音乐节奏。

6、指导幼儿创编谢幕动作,并交换朋友完整跳一次。

“谢幕的动作除了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呢?”

“学学他谢幕的动作。我们再来完整跳一次,看最后谢幕的动作谁想的最好看。

钢琴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3

关键词:社区 钢琴 课程 开发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充分的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还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社区的音乐文化体系还很不完善,缺少具体音乐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社区中重要的音乐课程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了音乐教育资源的浪费。有效的开发社区钢琴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将学校教育与社区建设联系在一起,还可以为学校钢琴教育开辟新的实践基地,促进了学校课程和社区建设在理论和实践环节的交流和对话。

一、 钢琴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学校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建立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找到社区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之间的有效融合机制。树立全面的社区大教育观念,主动的架设学校钢琴课程与社区钢琴课程之间的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钢琴课程问题,摒弃学校主体,课堂知识中心,教师控制的局面,致力于社区与学校双方互利模式,学校为社区提供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指导,社区为学校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合作提供空间。

1.积极利用社区中的钢琴课程资源,走进社区,走进社会

社区中的钢琴课程资源有:社区音乐教室、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宫、少儿活动中心、合唱团、中学、小学、社区图书馆、群众艺术活动中心、艺术学校、幼儿园、酒吧、酒店、音乐餐厅、琴行、教堂、文化传媒公司等。这些资源都是钢琴实践环节的相关场所,都可以成为实践钢琴课程的用武之地。

社区中有丰富的资源是学校教育所匮乏的。学校教育一般只能够提供学生有限的实践机会,对于钢琴学科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利用社区中有用的课程资源,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空间。例如:钢琴水平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以与社区中不同层次的幼儿园联系,课余时间进入幼儿园做钢琴伴奏,为小朋友们伴奏儿歌,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钢琴演奏水平,还可以了解相关的幼儿的音乐教育常识;钢琴程度较高的同学可以在不同的社区合唱团担任伴奏、在教堂的唱诗班担任主奏、酒吧或餐厅的钢琴独奏、艺术学校的钢琴教师等等。

2.将社区内相关专家请进校园,演讲、讲座进行交流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邀请社区相关专业人士进校园,不仅可以提升师生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指出方向。例如,可以邀请比较有实践经验的钢琴伴奏专家为学生讲解社会不同场合的钢琴伴奏知识,以便于学生学以致用。

二、钢琴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1.将目光投向整个社区,树立大课程的资源观念。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的跟踪和预测当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于及时的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

社会对于钢琴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要及时的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随着钢琴考级的升温,中国社会对钢琴考级教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展小学生学习钢琴的问卷调查,掌握钢琴考级人员的数量,可以及时调整钢琴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以便于有效的参与钢琴社会考级活动,牢牢的把握社会给予我们的机遇,储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其中以哈尔滨三所重点小学正在学习钢琴的人数调查为例,调查结果如下(见表):

结果显示,小学三年级以前三所小学的钢琴学琴人数逐年递增,而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则呈逐年递减的态势。这样的调查提供了社会对钢琴教育人才的需求量信息,也可以将社会考级课程的内容渗透进入钢琴集体课程,这样就可以积极挖掘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服务于学校课程发展。为学生走入社区做准备。

2.在钢琴课程观念上,要突破传统学校课程的束缚,重视社区实际教育环境,对课程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组合,实现课程的实用性与人文化。

在学校课程主体框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社区课程需求增设相关的补充课程。例如在学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同时增加开设“儿童钢琴教学法”的课程;还可以在学生学习伴奏课的同时学习“合唱伴奏”与“普通学校歌曲伴奏”的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专业、流行音乐专业找到钢琴课程的交叉点,增加“流行音乐钢琴演奏课程”、“艺术歌曲伴奏法”等课程。根据具体的社区环境设置相关的课程,例如社区老年合唱团的演唱曲目是有一定范围的,可以在钢琴集体课程的同时融合“老年合唱钢琴弹唱曲目”或者在传统课程中渗透“儿童合唱独唱钢琴弹唱曲目”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学校与社区之间有效的对话交流和沟通。

3.提高专业钢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钢琴教师的研究科研能力。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是学校课程与社区课程融合的关键环节,教师是开发者也是实施者。无论是在校的职前教师的钢琴课程学习过程,还是在职钢琴教师的钢琴继续教育学习,都应该在社区需求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课程。为了适用社区的具体环境,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课程适应能力,能够随时提高自身的课程驾驭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课程学习观念。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学生在社区课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具备深化研究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能力。可以开展社区课程学习与教学的研究,在实践中推进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4.突出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学生之间的竞争机制。

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长期分散训练,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与社区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长期的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教育实习的过程,社区教育实践贯彻整个大学学习全过程。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环节紧密的结合,真正的达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社区教师职业素质教学研究方面主要采用“竞赛”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同时,通过各实践单位的比赛验证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实际教学能力,比如定期开展各社区单位的“钢琴比赛”、模拟课堂的“钢琴教学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 钢琴社区课程开发的保障

1.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制定规范的评价原则。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要制定相关的评价机制。教师要自觉的进行自我评价,并结合业绩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不断的反思课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社区课程的顺利进行。在学生管理方面,也要进行调整。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的比例应该加大,适当的考虑将学生的校外社区实践业绩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纳入学生学分管理条例,将规范学生的实践评价机制。真正的在教师和学生内部将评价机制合理化、人性化。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社区钢琴实践活动,根据具体情况应该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环节增加相关的条例,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热情。

2.建立专门的社区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将课程开发落实到实处;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数据库。

在学校和社区中间,都应该形成相互对应的领导小组,并且分工明确,及时的沟通联系相关课程事宜。例如,在各社区的工会部门创立专门的组织部门,协调各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学校也要成立相关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成立市场开发小组、课程内容研发小组、课程评价小组、联谊宣传小组、社区家政服务小组等等。建立社区课程资源的数据管理部门,可以及时的分享社区钢琴课程的优秀成果,拓宽成果的分享渠道,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和学生成绩评价网络对相关课程成果公开评价,提高使用的效率。数据库中的成果包括各种钢琴比赛的文字、图片和音响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3.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搭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教育平台,筹集专门的基金,保障钢琴社区课程的实施。

学校和社区都要积极的参与联系社区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学校和社区的相互协作下,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区钢琴交流活动,可以是社区之间的“儿童钢琴赛”还可以是“成人赛”、“老人赛”等等;学校提供专业辅导教师,比赛也可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也可以组织专家团,定期到各社区进行钢琴讲座,交流钢琴演奏知识。无论是课程编排,还是课程实施,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利用社区资源需要学校和社区同时筹资,为各种钢琴社区课程的实施做保障。

只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才能使钢琴课程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观念的束缚,才能使钢琴教学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才能更好地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钢琴素养。

业余钢琴教育课程教学探析 篇4

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 不少青少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 然而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一定高度, 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 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 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 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钢琴全面能力的培养, 即融钢琴演奏、伴奏、教学、科研能力为一体的教学, 通过对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的涉猎, 可以了解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种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通过钢琴的学习, 促进其它音乐学科及能力的发展, 全面提高音乐修养。作为业余的钢琴教学, 我们要为学员们后期步入专业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 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钢琴的基础理论和演奏技巧;具有较全面的分析乐曲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能较好的演奏中级程度的乐曲;能较好的为声器乐作品伴奏。通过比较系统、规范的学习使学员具有较高的专业鉴赏能力和对乐曲独立的分析表达能力;能让部份学员演奏中高级以上程度的乐曲。

三、课程教学方法

(一)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钢琴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 它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形式, 即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业余学习通常只有周末一周一次课, 每次课四十五分钟。教师应该利用这种近距离的上课方式, 随时把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的思想动态, 学习动机。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 屏弃简单的说教, 在整个的钢琴学习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授课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愉快、和谐、融洽、振奋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气氛中愉快的学琴。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当面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当老师在教授一种新的弹奏方法, 学生不能马上领悟时, 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一些总犯的错误, 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 但更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 避免学生在学琴过程中产生畏难情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始终以热情、饱满、积极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弹琴时往往有一种渴望表现的需要, 老师应适时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如参加各种音乐会, 参加考级活动, 以及参与各种钢琴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去, 聆听别人的演奏, 找出自己的不足, 同时演出的成功, 考级的通过又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成效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 其次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一些有一定弹奏基础的琴童, 他们的手指很灵活, 弹奏的曲目也有一定的程度, 但当问到他这首练习曲练习的技巧是什麽?或者这首复调的主题在那里?这首乐曲表现的意境?他们往往是一问三不知。也就是说, 这些学生在学琴的过程中, 只学会了动手, 却没学会动脑。长期的这种无意识的练琴习惯, 使他失去学琴原有的目的和意义, 脑子一片空白, 学习处于一种无目的的状态。我认为, 教师在教授新一首新曲子时, 首先应对教学中新的知点进行讲解、示范, 指出弹奏要领和练习方法。并对课下练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应让学生及时复习, 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让学生学会用脑子弹琴, 脑子指挥手指, 而不仅仅是用手指做一遍遍的机械运动, 对着谱子弹出准确的音符。在教授巴赫的二部创意曲第一首时, 我详细的给学生讲解了巴赫的生平, 作品的风格特征、主题、对题、弹法、呼吸等等。但在以后的几首学习中, 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讲过的内容课下自己去找出主题, 对题、划出乐句, 并加以标记, 课上和正确答案进行对比。学生在一次次动脑实践中, 很快掌握了创意曲的创作规律和练习技巧。这种教学使学生对于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标准都非常清楚, 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能够正确评判自己以及他人演奏水平的高低, 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第二步是演奏关, 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这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手的反映、头脑的反映比较慢, 而且绝大部分人对左手功能的开发都相当差, 所以一开始我就要求多练左右手同步的练习曲。对简单的曲目必须多次反复, 而且老师必须多示范, 对每一首新曲目或者练习曲除了示范以外, 还必须一句一句慢慢地对照手指与键盘教会他们, 分单手练, 然后我作慢示范让学生跟单手, 分左手和右手的单手跟对, 再双手合练。最后一定要在双手都对的基础上再作熟练性练习。教材第一阶段中几乎全是五指原位的练习, 让学员们打好这一阶段的基础后, 再弹C大调音阶后, 学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过程, 当出现一个升记号G大调或一个降记号F大调时, 学生的读谱又会出现一个难以跨越的沟, 此时我又以固定调找键, 在弹对键的基础上又要学会首调唱法视唱, 再配以简谱的练习法结合即兴伴奏的技能给以一定的练习。并补充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或乐曲以增加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学习方法, 在后来我教他们弹奏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时, 学生们兴趣都很足。

(三) 再次, 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及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

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促进其演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又对其日后的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谓一举两得, 不容忽视。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拿出专门的钢琴课时去给学生补习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等课程, 而是应把这些知识融入在平日的钢琴教学中, 应在钢琴课中就学生演奏的具体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乐理、和声、曲式、作曲家风格特点、作品所处音乐时期的音乐特征、体裁风格等知识。使理论与实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信息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熊科军 (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习惯教育模式和传统专业自我定位, 在新的技术环境和实践平台环境中, 面临着适应能力的挑战, 同时, 新的教育观念与专业观念的提出, 使得视觉传达设计面临自身专业知识体系层面的挑战。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视角应在保持以传统的视觉表达为主要设计表达途径的同时, 充分考虑设计艺术学科的知识交叉特色, 将设计对象由视觉艺术的感知教育, 拓宽为兼对设计目的的实现:通过视觉表达和传递设计实现有效能的信息传播, 在专业教育中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信息设计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信息有效传递才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意识;艺术感知;认知逻辑;视觉思维

引言

艺术的感知教育素为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之一, 学生在面对大信息量设计对象时, 普遍存在着追求视觉的设计形式存在感, 而忽视了思考:是为什么而设计, 对视觉传达的设计手段和方法, 与视觉传达的设计目标认知, 存在某种程度的逻辑上的认知混淆。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 对艺术感知教育的需求, 与对设计目标实现的教育需求, 是同时存在的, 对待设计对象, 必须有信息设计的意识存在, 才会有受众乐于接受的作品产生。

一、关于信息设计意识

信息设计意识, 是指在设计过程中, 对所设计的主体对象涉及的信息, 主动的并有意识的进行明确的认识、评判和组织, 使得设计对信息的展示更加深刻和准确, 通过设计传递的信息更加有效用。培养信息设计意识, 主要目标是使信息更合理的展示给受众, 成为设计过程中的一种自主习惯, 使学生认识到, 设计在传递过程的同时, 也会给受众带来一种体验, 良好的体验更有助于信息的良好传递与沟通。

习惯认知中的设计艺术教育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子领域, 视觉传达设计是对信息传递方式的一种设计, 也是以信息表达和展示为主的一种设计艺术, 多年来一直没有正面从信息的角度思考视觉传达设计, 但一直有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视角的思考和探索, 如关于信息素质培养的讨论等。设计艺术中引入信息视角的思考, 应以艺术为主导进行思考, 即设计的

践同步、与实践结合, 做到以知识 (理论) 引导行动 (演奏) , 而行动 (演奏) 又以知识 (理论) 为依据。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理论角度更深层面上去理解所演奏的作品, 进而有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另外, 教学理念绝不能局限在就钢琴论钢琴, 就音乐论音乐的狭小范围内, 还应和美术、文学、舞蹈、戏剧、建筑、哲学等学科相结合, 做到各学科门类间的融会贯通。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 学生通过这些启发欣赏、触类旁通, 自然就会提高对所演奏作品的理解及审美鉴赏能力。这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其音乐素质、修养的目的。对象本身是一种信息, 设计围绕的是如何实现对信息的效能传递进行设计。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信息设计意识培养缺失后面临的问题

1.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认知偏差

视觉传达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向受众传递信息, 而不是视觉本身, 在传递过程中, 对传递的方式进行设计, 但是传递方式的设计不能干扰或者影响作品信息的传递。视觉传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视觉的设计, 还应理解为以视觉为存在与传递形式的信息的传递的设计, 在注重传递方式的设计的同时, 也必须追求对作品中整体信息的传递设计。

目前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 各类专业课程, 都比较强调设计中的艺术感知, 这是设计教育中勿容置疑的做法, 但是, 设计面向的是受众, 受众除了对设计作品有艺术感受的追求外, 也对作品本体信息也有着认知的内在逻辑需求, 需要作品除了能带来艺术的良好感知外, 还应该对作品本身所赋有的功能有顺利实现的保障。设计艺术所进行的创作应始终坚持功能决定形式的原则, 去实践艺术的设计, 视觉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受众寻找自身所需求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在现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课程中, 对各类视觉效果的追求与实现, 往往成为了指引学生创作的唯一目标, 不可否认越接近于艺术创作的课程, 比如平面插图创作类课程, 确实对艺术存在感有很强烈的需求, 但是设计本身是存在一定的为受众服务的目的的一类活动, 信息设计意识本身是建立在一定的逻辑思维基础之上, 与传统的艺术教育中的形象思维有习惯认知方面的差异, 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表现方式的一种设计, 更应是视觉与逻辑引导下的信息展示。

2.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与载体运用的认知偏差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 在部分教育中被定性为二维性质的艺术设计, 典型的认知偏差即把视觉传达设计称呼为平面设计, 而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基础课中, 又感知到了三维空间的视觉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在设计基础课中又有关于三维效果运用的基础教育, 视觉是本专业的核心研究领域, 传达是本专业设计的研究对象, 任何信息通过视觉方式的传达都可以视作本专业的领域加以学习研究和认知;二维平面、三维空间、动

结束语

钢琴课程 篇5

一开设钢琴理论课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历来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于高等职业院校钢琴课来说,培养学生掌握实用的钢琴技能技巧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培养键盘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传授传统单一技能,而忽视了音乐基本素质的提高,那将有悖于我们的初衷。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如何让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学从传统单一技能训练转向更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实验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调整相应的教学结构,探索新的钢琴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对我国高职学生乃至全社会艺术教育有效的、迫切的、必要的补缺式教育。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课又是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和技巧课,在教学整体安排上占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灵魂,学生掌握好弹奏钢琴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于以后胜任工作岗位尤为重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钢琴教学结构的改革绝非单纯的上课形式的变化,钢琴教学法理论课应该是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习课程,学生在学习钢琴实际演奏技能的同时,也要对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学法系统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高等职业院校钢琴理论课程的设置是现代音乐教育在思想上、方法上的一个突破,使学生钢琴演奏技能与音乐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二开设钢琴理论课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钢琴必修课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而是把钢琴作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教学工作的必要教学手段和重要辅助工具。钢琴理论课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钢琴基础课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更为合理,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更为有利。从高职院校钢琴课教学目标出发,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对钢琴技巧和钢琴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开设钢琴理论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能学到钢琴技巧的实际操作,而且可以在理论课上学到如何教学的理论知识,使教与学、知与行互为补充,互为完善,为毕业后完满胜任工作奠定理论方面与技巧方面的基础。钢琴理论课改变了钢琴技巧课纯技术操作的枯燥形式,而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再加上妙趣横生的音乐故事以及波澜壮阔的钢琴音乐篇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职院校学生进校时虽然大多对钢琴知之甚少,但是对钢琴的学习却有着极大的兴趣,然而面对钢琴抽象的触键感觉、不同的技巧手法以及浩繁的作品文献,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久而久之学生学习钢琴很容易失去自我把握的准确性,失去认识对实践的正确指导,逐渐产生对钢琴既喜欢又害怕的心理。通过开设钢琴理论课,将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不仅找到了学习钢琴的方法,而且还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也能用实践验证理论。因此,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出发,开设钢琴理论课是可行的。

三高职院校开设钢琴理论课的具体实施办法

1.学习钢琴技能与舞台表演

高职院校钢琴学生在入校时存在着两个普遍的突出的问题:一是弹奏水平参差不齐,程度差别大;二是弹奏方法不规范,从而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最基础的演奏技能开始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实际弹奏的训练,如怎样触键等,加强最基础的入门动作训练,才能为以后学生规范的弹奏打好基础。重视基本功的规范性教育要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始终,并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逐步深化学生对钢琴弹奏基本技巧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钢琴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基础钢琴的学习,还强调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艺术实践训练,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琴法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艺术实践才能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如表演、技能竞赛、艺术演出、实习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相互观摩中学习,在艺术展示中进步。

2.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和教学内容需进行一定的选择和科学地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做出相应的教材选择,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定制更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教学双方都能更加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材选择讲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材选择应以《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程》为主,辅以其他各类教材。初级学生在学习练习曲时,通常选用如车尔尼系列、《哈农钢琴练指法》等,而中级程度的学生,除了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外,还应注重选择风格多样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学习更多的作品,并且通过实际的学习体验提高其理解处理作品的能力。

钢琴课在教学内容上除了通常的钢琴基础及技能的学习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一些视奏、即兴演奏、即兴伴奏等学习内容。教学中,在注重提高弹奏技术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使学生迅速熟悉键盘,并尽快掌握24个大小调及各类伴奏音型特点,逐步发展编配伴奏等实用技术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键盘技术水平和实用伴奏教学能力。3.学习和认识钢琴的构造与发展史

在理论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从钢琴的起源发展开始讲解——钢琴虽然诞生在意大利,却是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和成长,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随着时代变迁,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代替,到18世纪后期,钢琴的魅力全面展现,进入19世纪,钢琴更是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可让学生了解钢琴这种乐器本身的构造、特性及其发展过程,然后再介绍每个时期、每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所具备的时代特征。通过对钢琴发声原理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听力,而对钢琴发展史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介绍与钢琴音乐相关的一系列钢琴音乐史知识,从音乐史的角度分析具体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这个时代的钢琴演奏风格是钢琴集体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阶段教学内容应辅以大量的图文资料和示范活动,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4.加强识谱能力训练

在了解钢琴这一乐器的发展和发声特性以后,还应该利用钢琴理论课对识谱这一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不同范例的乐谱进行由浅入深地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标注是作曲家对作品的最佳解释,从而更准确深入地读懂这些符号和标记。具体操作时可从最初的识谱的基本要素开始,例如音准、节奏、指法等等,这些内容往往都是在谱面上有明确标记,在识谱时一定要忠实于作曲家的原始意图。但有时候在谱面上我们无法一眼看出这个音要用断奏、连奏还是跳奏,这时就必须通过承上启下或者是对作品及作曲家风格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做到准确演奏。识谱能力的提高还包括读懂乐谱中力度标记、速度标记、音乐表情术语、装饰音、踏板讲解和运用等,只有让学生全面、正确、深入的识谱,才能更准确的领会作品内容,达到学习作品的目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钢琴弹奏素养。

5.学习一定的钢琴教学教法

在钢琴理论课教学中每学期都应安排适量的教学实习实践课,并让学生掌握一些钢琴的教学教法,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锻炼,让学生们在其相互教学过程中掌握钢琴教学方法和培养实际教学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现代音乐教育工作需求。

钢琴演奏基本技能是贯穿钢琴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主线,而钢琴教学法理论课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作品,积累更多钢琴教学实战经验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教学工作获得更大成果的有力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该说钢琴理论课教学不是某种单一的技能课程,而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的理化知识,具有极强的示范演奏能力、良好的心态以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能力。目前钢琴理论课教学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教材来指导教学,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因此还需更多的高职钢琴教育者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宁文燕等.论职业化、普及型高职钢琴课程的定位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2]雍敦全.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架构[J].音乐探索,2001(2)

[3]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4]招翠馨.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99(2)

[5]沈恒.“钢琴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钢琴艺术,2004(7)

[6]秦华.对高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钢琴课程 篇6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数码钢琴 课程资源 利用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又称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本位课程发展。”我校是省二级达标学校,有着开展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学校在硬件和软环境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入品牌电脑、多媒体演示系统等,电教设施齐备,在加上北京雅玛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向我们学校捐赠音乐教室、数码钢琴、钢琴教学软件,这对农村数码钢琴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条件。

1、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更加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非智力的心理品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对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小学生音乐受 “应试教育”重语、数,轻音、美课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更是缺少接受专业艺术教育的训练,缺少提高艺术素养的机会,加之艺术教育普及的力度过于薄弱,使得中小学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知识和技能。

2014年五月,“i乐计划——我的中国梦”艺术进校园公益事业捐赠活动项目由北京雅玛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倡议发起,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审核批准的大型公益活动项目,并于17日为首批受捐赠中小学学校授牌,并向诗山中学等10所中小学校免费捐赠音乐教室、数码钢琴、钢琴教学软件。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强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建设,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学校、教师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发展,促进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推动作用,因而在学校开展音乐校本教研是非常必要的。

2、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式的个别授课,高师音乐系科也概莫能外。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钢琴教师课量剧增、招架乏力。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犹如雪中送炭,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认识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有条件的学校也陆续配备了数码钢琴教室。数码钢琴的优越性体现在:1、它除了具有逼真的钢琴音色外,还具有弦乐、古钢琴、风琴等多种音色; 2、它带有电子节拍机的功能,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节奏训练; 3、它具有录、放音的功能; 4、它具有存储功能,可以存储大量的能够自动播放的曲目; 5、它可以进行程序编排,使演奏中各种功能的切换更加方便; 6、它带有自动伴奏的功能,能够在一台琴上奏出乐队的效果;7、大多數码钢琴带MIDI接口,与电脑连接可以进行电脑音乐教学与音乐创作。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已得到初步的展示。

3、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安市诗山中学学生为主,选取初一至高二共十个班级,初一3、4班,初二3、4班,初三1、2班,高一5、6班,高二5、6班,音乐教师共计103人为调查对象。

4、研究的目标:

(1)建构数码钢琴作为农村中学音乐校本课程体系,拓展数码钢琴教学实践,探索农村中学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键盘乐器演奏的喜爱,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数码钢琴的实效性,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音乐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键盘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5、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数码钢琴教学系统是利用其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由一架主琴带动数十架副琴进行集体授课的先进教学系统,如何利用其优点将它们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数码钢琴教学的新模式使钢琴教师走出了“一对一”授课陈旧狭窄的小圈子,教师如何才能胜任集体课教学,高质量地完成钢琴教学任务?

(3)把更多的想像空间和创造空间让给了学生,启发他们主动听、主动看、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如何提高学生提高的学习效率?

6、研究的思路:

(1)数码钢琴集体课对于一些没有基础或程度很浅的学生的“钢琴入门”学习非常适用。教与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常适合农村学生的学习。

(2)减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课后练习中由于盲目练习犯错误的机会。不仅如此,数码钢琴教室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使教师能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持久力。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探究 篇7

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 缺乏相对统一完整、符合本专业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

这就造成了教学实践的随意性, 同时由于教学定位的模糊不清使得钢琴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各方面都缺乏明晰的枢架和规范的标准。在实际教学中, 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评估手段的确立等等, 都没有一个经过合理论证的规范的依据, 而是由各校、各系甚至个别的教师来分别制定, 随意性十分突出。例如在教材的选择上, 有的使用高师音乐专业的钢琴教材, 有的使用中师小教专业的钢琴教材, 对实际教学都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使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课程体系, 而且教学效果和培养出来学生的水准也参差不齐, 从长远来看这无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还是对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都存在很大的隐患。

2.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混同于一般钢琴教学。

对于幼儿音乐教师来说, 他们所要具备的并不是艰深的钢琴技巧和高超的演奏水准, 而是在基本掌据钢琴演奏方法的同时兼具音乐基础理论、弹唱、编配甚至音乐创作等综合性的音乐素养。这种特殊性是由学前教育特殊的教学对象决定的, 而且这些音乐素养必须融会贯通在幼教实践中才能得心应手, 因为幼儿的音乐活动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独进行的, 而是各种音乐形式的综合。显然, 这与一般的钢琴教学的目的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如果将其他层次的钢琴教学的课程体系照搬过来必定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的特殊性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与体现, 这无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课题。

二、针对目前学前教育钢琴课程教学现状所采取的对策

1. 教材的建设与改革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既要具备运用钢琴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 同时为符合当前幼儿园钢琴开办素质班的需要做好幼儿的钢琴启蒙教育, 还应具备从事钢琴教学的基本能力。学前儿童年龄为3-6岁, 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与感知大多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儿童歌曲, 如《粉刷匠》、《世上只有妈妈好》、《蓝精灵之歌》等, 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一定要求。教学内容的创新首先要从教材开始, 那么编著这样一部教材, 必须遵循“五性”原则, 即基础性、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只有达到了这“五性”要求, 才会是一套出色的高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在教学中应加入即兴伴奏的有关内容, 特别是针对儿童歌曲的编配和伴奏能力的掌握。对于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儿童歌曲,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旋律、配置和声、分析伴奏织体, 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伴奏音型、织体、和声、调式、曲式风格等, 通过多听、多练、多唱、多积累, 最终掌握即兴伴奏的能力。我校现用教材是由李和平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钢琴基础》一、二册, 它主要是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的分析和实践练习,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 以此增强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 为即兴伴奏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同时也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并不具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与知识储备, 因此, 教材的使用特别要注意与音乐教育专业区分开来。在教学中可以多练习儿歌,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把《世界儿歌钢琴公式化即兴伴奏》作为辅助教材, 它是由刘智勇编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这本教材的伴奏编配主要选用了主、属、下属和弦 (正三和弦) , 在伴奏音型上用了半分解、全分解、柱式和弦、琶音等。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针对性、实践性, 又能让学生保持较高的热情与兴趣, 投入到这门相对较难的课程学习中来。

2.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与改革

目前, 数码钢琴已成为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广泛应用。它缓解了教师不少的压力, 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数码钢琴集体课有别于传统钢琴一对一的教学和风琴集体课的教学, 是一门新兴的教学方式。利用电脑技术开发和组建MIDI示范曲库, 我们可以利用电钢琴教室现有的设备, 如音序器建立一个MIDI回放系统, 使学生和教师同时可以在回放系统中找到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以及时解决。我们可以在作曲大师等作曲软件中, 将教学曲目制作成MIDI格式的文件, 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MIDI示范曲库系统。多媒体课件和教材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并已渗透到多种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为钢琴基础课编写一套和文字乐谱教材相同的多媒体课件, 并利用学院校园网的优势, 形成课上与课下学习互补, 随时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的一个强而有力的手段。现在的钢琴教师大多都受过正规、传统的钢琴教育, 基本没有接受过钢琴集体课的学习, 对数码钢琴这一乐器, 大多数教师都显得不屑一顾, 更没有认真研究何为“数码”, 只当作是“通电的钢琴”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开拓思想, 不断学习并掌握数码钢琴这一乐器, 并积极研究集体课教学,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充分发挥和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

3.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对比与创新

传统钢 (风) 琴的教学在于, 钢琴就是一对一单个辅导, 它能针对性来解决学生各自所存在的问题, 比较具体、详细。但同时它的弊端是比较单调、枯燥, 因而培养出学生的性格存在一定的孤僻性。但在风琴课教学上, 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 除了可以锻炼学生合奏能力之外, 还能促进他们的竞争意识, 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但风琴本身就存在很大弊端, 首先, 键盘不够用, 就会在选曲方面有所限制;其次, 只要轻轻弹它就会不停地在发出声响, 因此它只适合于欢快的曲子, 像抒情的、忧伤的就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最后, 在练习时非常吵, 根本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靠的就是感觉。现代教学所用的都是数码钢琴, 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一对一的枯燥教学, 上面的功能键可供学生任意选用, 不同的音色就是不同的乐器, 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 它还具备了风琴课上面的集体合奏功能, 在练习的时候互不影响, 教师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对个人或者整个小组进行指导。

总之,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的课程改革, 重在要求教师, 尤其是中青年教师, 要求教师增强创新意识, 更新教学理念, 加强中青年教师对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掌握, 时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音乐文化的整体素质, 研究教学法,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展钢琴集体课的教学, 提高整个学前专业钢琴教学的水平。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符合中国素质教育精神。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艺术兴趣, 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景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的研究[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1, 7.

[2]毛慧琳.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4.

高校钢琴课程开放式教学初探 篇8

一、钢琴开放式教学模式内涵

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来说,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方式是在空间,时间,资源上,有了非常灵活的应用,通过这样开放式的模式,使学生因为兴趣而如何到钢琴课程当中,去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来培养学生的钢琴素养,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模式的教学开放,同时还有利于增强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提升人际关系。

二、高校钢琴课程开放式教学的前景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配置老师资源,使很多学生从被动的课程当中解放出来,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课程能够最大程度的新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而且学生通过室外学习钢琴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去感受生活的美丽,体验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这样的本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目前为止很受高校的认可,而且将这样的模式也引入其他课程,效果非常的突出。

三、高校钢琴课程使用开放式教学先进性

(一)平等对待学生的特点。

对于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说,可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习钢琴课程的学生,即使他们处于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社会背景,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尽可能的去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网络资源上获取学习资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安排课程的学习,这样在资源配置上是非常平等的。

(二)民主开放的优点。

开放式教学模式并不关注学习钢琴课程的人,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一个教学平台,让不同专业的人一起也可以去学习钢琴课程,对钢琴课程有趣味人的兴趣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充实个人的课余生活,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充分发挥民主优势,学生在这样的平台当中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是一个非常促进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模式。

(三)实现学生为主的课程教学。

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以来都在追求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育原则,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礼教比较封闭的国家,很多人还是非常注重老师的地位,因此在学校当中,一直以来扮演着老师的追随者,老师的崇拜者找一个角色,在学习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迷失自我,而且由于老师的个人喜好是不一样的,对某些学生也会造成一定的偏见,这样也不利于大学生高校钢琴素质的培养,开放式的教育模型可以有助于实现学生为主教育为辅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入自己的钢琴世界当中,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钢琴魅力,体验艺术的魅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高洁素养,提升自己的素质。

四、高校钢琴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拥有开放式的空间学习场合。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并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学习的场合延伸到娱乐生活的任何一个地方,通过钢琴与外界进行交流,实现音乐交友,实现音乐素养,实现学习钢琴的多元化,比如说很多人在学民族乐器的时候,就选择在内蒙古大草原当中去听2人台,体验内蒙古的豪放,选择在剧院当中去听戏曲,体验中国古典的艺术魅力。通过这样的体验,去了解钢琴如何演绎古典音乐,从而提升自己的钢琴素养。

(二)拥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高效的钢琴课程,为了能够尊重大学生的个人之中,在很多教学环节的设计当中都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为了能够有效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对课程进行特定的安排,选择小组讨论,分层教学,分层训练,等一系列的模式,让学生增加对学习钢琴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模式,也可以致使大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使学生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使用视频一下,音响播放等一些效果,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钢琴表达的魅力,打开学生学习钢琴的思路。

(三)实现创新的教学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以教授讲授为主,传授大量的信息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去学习很多的这种方式,但是这样的方法,致使很多不自觉的大学生在课下并没有很好地钻研课本,也并没有很好地去钻研知识,研究学问,只是任务式的背诵机械式的学习,课本当中的一些信息,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将这些信息填入而达到过关的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陷入传统的课程当中,非常的没有活力。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就能够将课程学习也是为了学习这些有机的结合,将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生活体验和高校学习有机的结合,通过这样教学体系的建立,从而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打开学生学习的眼界,体验从不同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相同的知识,体验知识在不同地方场合的应用。

五、结语

高校钢琴课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在高校的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应用于钢琴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将它应用于其他的一些专业,只要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能够与生活相联结,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发挥最大的激情和动力,成就一批有素质,有理想,有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兆芬.高校钢琴课程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7:137-138.

[2]王九彤.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理论的对外借鉴[J].音乐研究,2011,06:93-104.

钢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篇9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 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 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 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 (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 应另当别论) , 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 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 等等。这些作品的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 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 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 (二十一世纪初) 来看, 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再者,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 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 在这些学生之中, 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 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 (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和开课方式不尽相同) 。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 加之教师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和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 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 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 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 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 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 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 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 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 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可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 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 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 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 因此, 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 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 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 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 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 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 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应该看到, 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 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 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 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 因此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 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 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 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我们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 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 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 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 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 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 同时, 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 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其结果是, 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及其它类似课程 (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 。可以说, 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 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 是行之有效、无可非议的。目前, 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 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 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 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认为, 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 微观地进行分析, 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 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 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 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 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 革新教材教法, 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1)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 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 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 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2)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 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 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 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 须统一教材, 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 因此, 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2. 讲座, 公开课;座谈, 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 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 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以由教师命题, 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题, 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它将对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发挥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 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将能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交叉与优化整合, 从而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也更加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 并以更高的标准积极顺应高校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趋势。

摘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 参考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就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讨论, 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和立体感的高师钢琴课程结构框架。

浅谈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师,即兴伴奏,重难点训练

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一门集技艺性、 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分析能力、 编创能力和即兴弹奏能力,准确表达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一、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特点

笔者从事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多年,通过教学认为,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即不同于钢琴主修课程,也不同于少年儿童的钢琴基础课程。

第一: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演奏时“即兴”的能力,这是有别于演奏或者钢琴伴奏谱弹奏的。因为在伴奏谱中, 已经清楚地为伴奏者写明了所有要弹奏的音符以及速度、力度、乐句、表情等各种记号,伴奏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完善地将它们“朗诵”出来。而即兴伴奏则更像是“即兴发言”。面对一份“发言提纲”,也就是歌曲的旋律谱,伴奏者自己根据其内容、风格、调式、 调性、机构以及实际演唱形式和要求,即兴创作并且弹奏出恰如其分的钢琴伴奏。

第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并不同于钢琴即兴演奏课程。钢琴即兴演奏课程有时候会要求按照某个特定的主题进行,但是往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由于包含了更多的作曲因素,即兴演奏也就是即时性的、自由的音乐创作。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核心是, 必须根据歌曲的旋律谱来进行,既有的旋律、歌词及其包含的多种音乐元素,简化了即兴伴奏中的创作思维过程,但是也使得即兴伴奏的具体表现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第三:正是因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培养的不是钢琴演奏的专门人才,也不是少年儿童的钢琴基础课程,而是为了培养将来在中小学从事音乐课程教学的音乐教师,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歌曲伴奏能力,同时由于该课程基本上在大三才开课,所以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

二、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训练重点与难点

既然钢琴即兴伴奏有其独有的特点,那么高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有针对性的针对其特点进行重点与难点的训练,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训练读谱的重要性。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习惯于面对五线谱乐谱。我们应该看到,用五线谱来记录钢琴乐谱, 有其不可替代的直观性与精确性。因此,几乎所有的钢琴作品,都是以五线谱的形式创作、出版并流传的。但是,我们的学生在用钢琴为演唱者进行即兴伴奏的时候,却往往要看着一份以简谱为方式发表或者记录的歌曲旋律来工作。所以,学生必须把熟练的简谱读谱、视奏能力,作为学习即兴伴奏的必要条件之一来进行训练。

(二)训练唱法的重要性。据笔者了解,很多钢琴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要求他们伴随着内心的歌唱去演奏,至于这种有利于演奏的歌唱到底采用的是哪种唱名法,一般不会太去强求,这种方式笔者认为是很可取的。实际上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都有其自己的适应对象和研究价值,也各有局限性,二者相辅相成,不相矛盾。但是在很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一部分老师存在着轻视首调唱名法的现象,其实这种认识是十分狭隘的。在前文,笔者已经指出钢琴即兴伴奏者往往面对的是简谱的歌谱,而简谱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以首调唱名法记谱。这就要求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都要学会用首调方式去读谱,并且能够用首调的观念进行音乐思维。当然,我们要看到,如果能够熟练地将固定与首调两种唱法融合贯通地去运用,肯定会给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甚至是其他音乐学科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便利,这一点, 也是毋庸置疑的。

(三)训练指法运用的重要性。高师钢琴即兴伴奏的第一课需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当学生将歌曲曲谱放上琴谱架,并且准备开始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时候,在弹奏时,怎么样去安排指法? 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对于一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钢琴演奏能力和水平的人来说,有时候也未必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笔者根据即兴伴奏的实际需要出发,列举以下几种常用的指法:

1.相对稳定的自然的手位:指的是尽量用自然手位完成一个乐句的弹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换指;

2.自然手位的扩张与收拢:用相隔较远的手指弹奏相邻的键, 或者相邻近的手指弹奏相隔较远的键;

3.同音垫指:一个手指下键后由另一个手指弹奏同一个琴键, 使得原先的手指可以移动到别的琴键,以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4.同音换指:分别用不同手指轮换弹奏同一个琴键,产生清晰均匀的重复音,有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指法将手移向下一个弹奏位置;

三、钢琴即兴伴奏实际演奏要点

钢琴演奏这一具体环节涉及到演奏者的弹奏技术与其音乐素质这两个重要因素。由于在即兴伴奏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所发挥出的全部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都必须通过实际弹奏得以体现,所以演奏者要充分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不要放弃任何与演唱者合作的机会,并要多去创造这样的机会,因为伴奏的“感觉”是在伴奏实践中才能最真切地去体会.

2.在单独练习即兴伴奏时,第一步不能省略,同时在练习中还要坚持自己歌唱,至少要在内心歌唱。

3.结合头脑中对伴奏的构思和创作,养成双手在键盘上不间断弹奏的好习惯,尽量避免停顿,以保持伴奏声部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最好的办法是慢练,并采用较简单的伴奏手法。

4.注意弹奏时的音量,与歌唱者保持总体音量平衡,不可喧宾夺主,也不可过于微弱,但是在前奏,间奏,尾奏时可以适当酌情发挥。

即兴伴奏在钢琴课程中的渗透教学 篇11

【摘要】即兴伴奏教学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即兴伴奏的教学一直存在许多方法和途径,实践证明:即兴伴奏的渗透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心理指导的渗透、技术渗透指导、思想领悟指导三方面,使得即兴伴奏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提出了渗透教学的基本理论,并做出了重用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渗透教学方法。

【关键词】即兴伴奏;钢琴课程;渗透教学

即兴伴奏教学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即兴伴奏的教学一直存在许多方法和途径。本文提出了渗透教学的基本理论,并做出了重用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渗透教学方法。

1.钢琴即兴伴奏渗透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音乐文化事业生机勃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重视实效作用,而即兴伴奏就是钢琴教学实际作用的重用体现,也是当前非常热门的学科之一。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后,运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1)为旋律即兴编配和声。(2)为歌声(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即兴伴奏。(3)为独奏乐器即兴伴奏。(4)为形体舞蹈、律动即兴伴奏。(5)即兴的音乐形象展示,为音乐故事情节(比如音乐剧等)即兴编配钢琴伴奏。如此广泛的应用完全说明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即兴伴奏教学不利于做为独立的学科而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钢琴教学课程之中进行渗透教学,这主要是因为:要学好即兴伴奏必需具有深厚的音乐底蕴,丰富的想象能力,要深入研究涉及到的每一门学科,使之融会贯通,然而这却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钢琴课、声乐课、和声课、歌曲创作课都是相对独立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之中加入即兴伴奏的教学指导能够保证技术与能力的双向发展,配合学生的发展实现能力的展现。而渗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以其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特质及优美摄人的旋律,将音乐立体化演绎。渗透教学也与教学对象融为一体,完美表达作品音乐内涵,是“主导者”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展现作品艺术精髓的重要手段。

2.即兴伴奏在钢琴课程中的渗透教学实施

2.1技术渗透——形成即兴伴奏指导

渗透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技术渗透,在钢琴基本教学过程中随时渗透即兴伴奏的技术指导。例如:在进行完成钢琴曲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同时领会作品的风格,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中外大型作品具有较强的可听性,能使学生所掌握的钢琴基本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并且对培养他们音乐整体结构感等方面很有帮助。同时,在技术指导的过程中不要让学生背曲子,要让懂和声的学生能稍微记一下伴奏部分,这样背出来比较保险,而且视奏最好在学习钢琴之初就开始练习,随着钢琴技术的提高,而逐步形成即兴伴奏的能力。如:很多作品,开始与结束会用同一个和弦,这看似神秘的规则,其实只是和弦进行的规则。了解和弦的进行规则,对于背谱会有相当帮助。一个乐句的开始与结束,通常会使用较弱的音,中间则使用较强的音,这是一个很好的原则。

2.2思想渗透——优化即兴伴奏效果

赵晓声曾说过:“当前习琴者甚众,但能走进音乐,将心灵和身体与音乐融合者甚寡”。即兴伴奏不只是需要钢琴技术,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伴奏者对音乐的思想领悟。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即兴伴奏的思想渗透指导。第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作品解读。教师要针对作品进行分析。例如:演奏贝多芬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贝多芬的作品如此深受喜爱”,让学生知道贝多芬的作品都同民间音乐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也要介绍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例如:《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教学前,教师要对背景进行介绍,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英雄》的曲名。通过学习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所领悟,这样再弹奏作品时就能溶进作者的情感,被作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所鼓舞,从而实现灵魂的净化作用。这种思想教育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领会思想,保证演奏更有情感。同时,这种情感领悟也会延伸渗透到即兴伴奏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根据伴奏的音乐展开和弦确定,展开情感渗透,使得伴奏效果更为理想。

2.3心理渗透——培养即兴伴奏能力

耶胡迪·梅纽因说:“许多练琴者都象奴役般挣扎,忍受不断的失败,各种身心的疼痛乃至心理的抑郁。”即兴伴奏必须要保证钢琴教学的愉悦性,因为钢琴是身心愉悦的感受,而不是音乐的奴役,即兴伴奏就能够保证这种渗透教学的愉悦引导。教师还要经常开导学生,让他们明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时时完美无缺,演奏中常出小错是正常现象,钢琴家也会犯错,从而让学生放松演奏的心态。在即兴伴奏训练的过程中也要展开合作学习,小组内进行即兴伴奏表演,互相表演,提升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即兴伴奏的渗透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心理指导的渗透、技术渗透指导、思想领悟指导三方面,使得即兴伴奏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申玉旺.對提高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思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02).

[2] 黄佳.浅谈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3] 曾娴.浅析高校数码钢琴教学方法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010(01).

[4] 陈清华.钢琴完整流畅弹奏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2(20).

[5] 刘娅.钢琴演奏技巧浅析[J].成功(教育).2011(05).

钢琴课程 篇12

1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不明确。

根据现行的教学大纲规定,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音乐教师, 这个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都应与此相一致。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的“重技”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绝大多数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实践能力, 一味地追求钢琴技巧的训练, 更少强调钢琴及兴演奏在实际中的运用。所以有很多毕业生钢琴演奏水平很高, 但是面对中小学的音乐课本的歌曲伴奏却是一筹莫展, 有“劲”使不上。

1.2 音乐学院的教学倾向。

我国目前的钢琴教育中, 存在着两大教学模式:一类是师范类教学模式, 一类是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与师范类不同的是, 音乐学院的培养自标是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演职人员, 教学中侧重对学生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的训练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目前的现状是:师范类的教师队伍大多来自音乐学院或是在音乐学院深造过的, 由于或多或少地受到音乐学院式系统的钢琴教育的影响, 在工作中也不知不觉地沿着习惯了的模式从事教学, 甚至按照音乐学院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 无形中加重了学习的负担,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3 缺少艺术实践时间。

学生缺少艺术实践时间, 上台演奏的机会很少。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学期为三年, 在此期间学生除了第五学期的毕业汇报演出由机会上台外, 其它时间这样的活动非常少, 即便是声乐考试, 学生的歌曲伴奏大都也都是由自己的代课教师来弹, 偶尔有几个别学生钢琴即兴伴奏非常好, 那么利用率就相当的高, 而大部分的学生平时表现的机会很少, 也缺乏自信, 不敢在人多的时候表演。

2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思维比较封闭。

基本上钢琴即兴伴奏教师的教学思维是比较封闭的, 教师之间很少有交流并且也不愿意交流, 甚至各自的教学方法就像家族秘方一样不愿意透露给同行。在专业音乐院校教师偶尔还开演奏会可以进行交流, 而一般的院校, 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系, 这样的演奏会开得很少,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成立至今有9年了, 单纯的钢琴音乐会从未开过, 举办了两次教师综合音乐会。所以也就形成了封闭的个体教学思维, 不利于教师的再学习, 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2 上课模式单一。

上课模式单一, 很少有什么创新, 在钢琴或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中, 老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代传一代的教学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钢琴教学的发展。

2.3 缺乏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师。

钢琴即兴伴奏教师非常缺乏, 现在各大音乐院校都没有开设这门学科, 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仅是众多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大家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认识有偏差, 并且存在歧义, 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弹钢琴即兴伴奏, 觉着不够专业。所以能把钢琴即兴伴奏学好的人相对比较少, 专业的、专职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就很缺乏。

3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1 不重视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也是钢琴表现力的“要素”, 同时也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必备条件, 有好的钢琴演奏的基础才能跟好的弹奏钢琴即兴伴奏必须坚持每日练习。然而部分学生练琴不够刻苦, 不愿意弹奏哈农、练习曲, 觉着这样的练习很枯燥, 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弹奏几首乐曲上, 而导致基本功不扎实, 手指不灵活, 力度和速度都偏差, 这些因素也影响了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

3.2 弹奏方法不规范。

很多学生入学前就有一定的钢琴基础, 有些是自小学习, 有些是在高中时期上的职中, 接触钢琴的时间也就三年左右, 并且为了考大学老师都会刻意的提高学生弹奏曲目的难度, 以取得好的专业课成绩, 但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养成很多不规范的弹奏方法, 入校后再去改就会比较麻烦, 这也对后期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带来很多困扰。

3.3 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钢琴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学好钢琴、声乐就等于学好了专业课, 殊不知钢琴即兴伴奏课是学生毕业后运用最多、最广的一项技能, 可以运用于教学是给学生弹奏歌曲伴奏和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只有很少一部分学学毕业后可以从事钢琴教学。

4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a.全国目前并没有权威的教材被广泛认可并供教师使用。没有教材教学必然是无序的, 教学没有统一标准, 缺少约束力。b.部分教材实用性差, 理论部分过多。c.教材标准不统一, 有些教材是五线谱, 有些教材是简谱, 和学生其它课程的教材衔接不好。d.教材和时代相脱节, 很多教材中的歌曲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歌曲, 而90后的学生大多不熟悉这些歌, 弹奏起来自然没兴趣。e.教材中现今小学课本中学生学习的歌曲基本没有, 这样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结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 是在校期间学习各门专业课程 (如:和声、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 的一个综合体现, 所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且急需解决的。

摘要:近几年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反馈信息可以看到:有些毕业生虽然在校功课成绩优秀, 但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指导课外活动的应用综合能力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的情况, 有些钢琴演奏相当不错的学生却甚至不能弹奏简单歌曲的即兴伴奏。这也造成了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很快胜任音乐教师工作, 甚至影响了学生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洪阳.我国高职钢琴学科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6.

[2]王迎馨.关于目前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状况的几点思考[J].艺术研究, 2004, 3.

[3]刘婷婷.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建设雏议[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切换单元下一篇:24小时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