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保护

2024-08-09

双重保护(精选9篇)

双重保护 篇1

0 引言

某电厂#1发电机为上海电机厂生产的QFS-125-2型汽轮发电机,额定电压13.8 kV,额定容量125 MW,该发电机于1989年6月开始投产发电。

2001年,发电机保护由电磁型继电保护改为四方继保自动化公司的CSG300A微机型保护装置和CSR22B非电量保护装置,配置有差动保护、大电流闭锁保护、三次谐波定子接地保护、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转子两点接地保护、对称过负荷及不对称过负荷保护、匝间保护、负序低压过流保护、失磁保护、程跳逆功率保护、逆功率保护、关主汽门保护、断水保护。

1 异常现象

(1) 2003年7月27日—8月2日#1机组小修期间,在对其保护装置进行检验时发现,A1机箱定子接地保护主变高压侧零序电压不能采样,经检查为交流插件1上通道的小PT损坏,另有一块VFC插件刻度调整电位器不能调节刻度。更换上述2个插件后,重新调试正常。

(2) 2005年7月22日,#1汽轮机定速,发现#1发电机保护屏“热控保护”信号不能复归。检查为非电量保护机箱的“热控保护”信号继电器插件接点粘死。更换非电量保护机箱的信号插件后复归正常。

(3) 2005年7月24日,#1发电机CSG300A保护装置“运行监视”信号灯闪烁不停,不能复归。检修人员现场检查后要求退出CSG300A装置所有的保护出口压板,对该套保护采取瞬间停电复位处理,“运行监视”信号灯闪烁缺陷得到解决。7月25日,#1发电机CSG300A保护装置“运行监视”信号灯再次出现闪亮,检修人员判断是机箱插件故障,需联系厂家处理,暂不影响保护正常动作。

(4) 2008年11月23日,#1发电机非电量保护装置备用信号灯长亮,更换#1发电机非电量保护信号插件后正常。

(5) 2009年5月12日,#1发电机开机并网前灭磁开关不能合闸,检查发现#1发电机保护出口跳闸信号回路的灭磁开关接点一直导通,且CSG300A保护出口装置的第二块插件(跳闸总出口1插件)的跳闸开出4接点一直导通,其余跳闸接点正常。将出口装置断电后重新上电,故障依然存在。将出口装置的第二块插件拔出后,测量故障接点正常,灭磁开关试合、分闸正常,确定为出口装置的第二块插件损坏。更换出口插件后测量故障接点正常。做好安全措施后进行开出试验,开出发电机差动保护、95%定子接地保护(这2个保护出口包括插件2所有跳闸继电器),测试出口正常。

(6) 2011年12月17日,#1发电机CSG300A保护装置PT断线灯亮,检查发现CPU1中3YH电压UC显示为0 V,更换#1发电机装置交流采样插件的2个电压互感器后正常。

2 改造的必要性

(1)#1发电机保护装置投入至今已超年限服役,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影响设备稳定运行。

(2)规定100 MW及以上容量的发电机保护均应实现双重化配置。

3 方案的确定和实施

(1) 2012年5月#1机组大修,发电机保护改造在此期间进行。

(2)将#1发电机原1面保护屏更换为2面保护屏(保护A、B屏),发电机保护A屏安装在原发电机保护屏位置,发电机保护B屏安装在原集控室远动转接屏位置。改造工程需将集控室远动转接屏的所有电缆转移至#1机组的电度表屏,拆除原远动转接屏,安装新发电机保护B屏;拆除原发电机保护屏及其电缆,安装新发电机保护A屏。

(3)发电机保护A、B屏的保护装置之间不应有任何电气联系。2套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应分别取自电流互感器互相独立的绕组,其保护应交叉重迭,避免死区。每套保护均应包含完整的差动及后备保护,能反映被保护设备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并能动作于跳闸或给出信号。

(4)#1发电机出口801开关有2个跳闸线圈,因此发电机出口801开关处应增加第二组跳闸电源,为DC220 V。

(5)在#1发电机保护A、B屏处增加信号至故障录波器屏,这样当发电机发生故障后能快速有效地查出故障情况。

(6)#1发电机励磁机出口只有2组CT,1组用于测量,1组用于保护A屏。由于发电机保护增加1个保护B屏,CT不够用,因此需在#1发电机励磁机出口增加2组CT,1组用于保护B屏,1组用于故障录波器,型号为LMZJ1-0.5。

(7)增加启动失灵回路至#1主变保护作为开入。当#1发电机保护动作出口,同时启动GCB保护动作,且启动失灵开入为1时,将启动#1主变的失灵保护。#1主变保护根据测得的#1发电机模拟量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动作于跳闸本侧开关。启动失灵回路如图1所示。

(8)实现大电流闭锁保护的优化。CSC-306提供了通过跳闸矩阵进行整定的功能,更加灵活方便,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跳闸回路的可靠性,同时为更好地实现大电流闭锁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说明如下:

CSG300A通过硬接点和逻辑接点来实现大电流闭锁,仅在差动保护、匝间保护和负序低压过流保护动作时起作用。在上述保护动作后,会同时驱动主变高压侧和机端侧的断路器跳闸回路,若此时大电流闭锁已经动作,则闭锁跳机端断路器的回路,待主变高压侧开关跳开后,再跳机端断路器;若大电流闭锁保护未动作,则同时跳主变高压侧和机端侧断路器。

CSC-306保护可用于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断路器的遮断容量不够)的电流闭锁保护。当故障电流超过断路器遮断容量时,先跳上一级断路器;当故障电流小于断路器遮断容量时,可以直接跳该断路器。该保护一般选取发电机机端侧电流的最大值进行判别。CSC-306保护装置的大电流保护闭锁逻辑通过软件进行内部处理,当大电流闭锁保护动作后,通过清除软件内部的机端断路器跳闸矩阵的方式来闭锁机端断路器的出口,同时驱动大电流保护的跳闸矩阵来跳开主变高压侧断路器。大电流保护动作闭锁机端断路器的跳闸后,待机端电流降到大电流闭锁定值以下时,会再次开放机端断路器的跳闸。

2种大电流闭锁逻辑对比:1) CSG300A软件判别出大电流闭锁动作后,需要将硬接点信号再次输出到机端断路器跳闸回路中才能实现闭锁,而CSC-306通过软件内部判别大电流动作后直接闭锁机端断路器的跳闸输出。CSC-306的大电流闭锁逻辑可以消除因外部继电器动作时间而引起的延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闭锁跳机端断路器的出口,大电流闭锁更加快速、可靠,同时,简化了外回路,减少了外回路出现问题的几率。2) CSG300A在发电机差动保护、匝间保护和负序低压过流保护动作后,首先要跳开主变高压侧断路器,然后再跳开机端断路器,即无论故障电流是否大于机端断路器的遮断容量,都会跳开主变高压侧断路器。而CSC-306在发生上述保护动作时,首先判断故障电流是否大于机端断路器的遮断容量,若故障电流小于大电流闭锁定值则仅跳开机端断路器,可缩小事故影响范围。3) CSC-306的大电流闭锁功能不只在发电机差动保护、匝间保护和负序低压过流动作时起作用,其在所有跳机端断路器的保护动作时均起作用,可以防止极端情况下,其他保护动作跳机端断路器时因故障电流较大而无法跳开机端断路器的问题。

4 结语

#1发电机保护改造调试后,对保护进行带开关传动试验,保护动作并能正常跳开开关。对#1发电机保护进行双重化改造后,其运行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双重化改造保证了保护动作的正确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夏东升,刘效东,逯丽滨,等.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双重化配置及应用[J].华东电力,2003(10)

保护双重劳动关系的法律探析 篇2

关键词 双重劳动关系 保护 革新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用工形式深刻变革,劳动力走向市场,双向选择成为一种趋势,灵活性与多样性成为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但由此而生的诸多问题也是我国法律法规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有效促进双重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具体途径。

一、工时制度改革

双重劳动关系的出现,一方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劳动者参与社会劳动的热情在实践中的切实体现,劳动者愿意将自身的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劳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没有人强迫其去劳动。从立法者和执法者的宏观角度看,其愿意看到劳动者积极参加劳动,劳动力市场充满生机的局面,但更希望看到劳动力市场长期、有效、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局面。那么,从工作时间上进行合理的限制,是这一理想局面出现的有效保障。我们可以将多重劳动关系的工作时间限定在劳动者体力和精力能够承受的一个时间段内,超出该时间段的工作归于无效。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中双重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工时制度我国劳动合同法也有所规定,其第六十八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这实际上只是规定了劳动者在一个用人单位的非全日制工作的上限,但是对于劳动者来说,可能存在几个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并存,这必然会出现工时的重叠,这样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所以未来的劳动立法除了规定兼职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上限外,还应规定在各用人单位的累积工作时间上限,各单位的延长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加班受累积工作时间上限约束,从而为兼职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护。

二、劳动合同中附加诚信协议

当前我国对双重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程度参差不齐,有必要对这些法律进行统一,给双重劳动关系一个比较权威的评价和位置。在劳动立法中,对其进行专章规定,将双重劳动关系的后一关系纳入劳动关系的范畴,对劳动者的每一重劳动关系都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划分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制度,在原来必须的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对双重劳动关系劳动者的特殊的规定,那就是附加诚信协议。对于该项制度的具体运作,还要在考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明确的界定。笔者所要注明的对于此制度的设想是,在完善的用工体制上,每一个劳动者都建立了完备的个人信息,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使每一个用工主体都可以很便利的查询到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力支付状况,在明确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双方签订切实可行的诚信协议,确保劳动者在各重劳动关系之间能把握好尺度,各重关系之间互不影响,实现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和新用人单位的义务。

三、配套社会保险制度的革新

(一)社会保险缴纳技术的改进

我们现在对于双重劳动关系的最大顾虑就在于社会保险制度,如果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么对解决双重劳动关系的其他争论也就有了极大的帮助。

首先,统一账户,分头缴纳。传统的社保体制主要是针对正规就业群体来说的,每一个劳动者一个保险账户,并且只能由一个用工主体缴纳。但是双重劳动关系的出现就给社保缴纳带来了困难,双重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遇到工伤保险时不能获得公平的对待,他们权益的保障成了焦点。笔者认为,对于工伤保险的缴纳,原有的一个劳动者一个保险账户保持不变,但是缴纳主体可以变更,可以由劳动力使用的多方用工主体共同进行缴纳,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网上档案制度,与身份证挂钩,以便于用人单位知晓本单位职工的用工情况,便于监督以及共同承担劳动者的社保缴纳义务。或者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从建立第二重劳动关系开始,就应当向各用人单位说明情况,用工单位也应作出调查,在明确情况的基础上,各用人单位进行协商,通过书面形式确定各方所缴纳的比例,最终使得劳动者的工伤保险缴纳得到落实。

其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人们自觉意识还不够高的时候,设定一个义务,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义务的有效执行。社会保险制度也不例外,在完善的监督机制下,将劳资双方遵守义务的情况都囊括入执法者的视野,更加有力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加大劳资双方的违法成本,加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保险的宣传,使其认识到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对其有利的,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促使劳资双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的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二)明确工伤赔偿主体,合理保护劳动者权益

现行工伤赔偿程序有两种: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表面看来,现行规定似乎已经很完备,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根据上述规定则无法解决:如果用人单位书面认可为工伤的,又没有投工伤保险的,这时,就应是“谁用工谁负责”,在哪个用工主体工作使劳动者受到伤害,就由哪个主体进行赔偿,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双重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工伤问题。

目前,我国通过改善社保缴纳技术、工时制度以及相关其他制度,給予双重劳动关系以生存的基础,妥善的将双重劳动关系的发展纳入正轨,使我国双重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袁铁铮,定赛尔.保护促进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措施[J].环球劳动.2002:2

[2]李炳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蔡颖.双重劳动关系与并轨[J].中国劳动.2001:10

双重保护 篇3

根据乌兰煤矿保护层开采的实际情况,应用FLAC3D软件对下保护层( 7#、8#煤层) 开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History命令对测点Z方向的位移进行记录,得出下保护层开采后上覆被保护层( 2#、 3#煤层) 顶底板位移量,从而计算出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煤层厚度3‰的临界点,初步确定保护效果,划定保护范围,为现场保护层效果考察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

1试验区概况

Ⅱ020703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乌兰井田7#煤层, 其结构简单,沉积较稳定; 煤层厚度一般为1. 6 ~ 2. 0 m,平均厚1. 9 m; 煤层倾角一般为22° ~ 26°,平均倾角23°; 宏观煤( 岩) 类型为光亮型,硬度较大。 该工作面下伏的8#煤层结构复杂,沉积较稳定,煤层厚2. 3 ~ 4. 0 m,平均厚3. 2 m。

7#煤层直接顶板为平均0. 9 m厚的灰黑色灰岩,坚硬; 直接底为平均4. 0 m厚的深灰色粉砂岩, 胶结、致密,岩层较破碎。8#煤层直接顶板为平均4. 4 m厚的灰白色粉砂岩,胶结、致密,层理清晰,含黄铁矿结核; 直接底为平均12. 05 m厚的灰白色粉砂岩,胶结、致密,层理清晰。7#煤层距8#煤层平均距离为4. 4 m。

2煤层卸压效果考察数值模拟

2. 1数值计算模型

由于研究的是煤矿下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层顶底板沿Z方向的位移变化情况,因此可采用在FLAC3D解决问题时常用的单元类型brick建立模型[2,3,4]。根据矿井地质勘探资料提供的地质柱状图,建立乌兰煤矿三维数值计算模型,FLAC3D三维模型应用Generate命令生成,尺寸为400 m × 800 m × 349 m。 其中沿煤层倾斜方向水平投影长度为400 m,即X = 400 m,7#煤层开挖工作面( Ⅱ020703工作面) 长度为200 m,模型两边分别留设100 m宽的煤柱,消除开挖时模型的边界效应; 8#煤层开挖工作面( Ⅱ020803工作面) 长度为200 m,工作面风巷外错Ⅱ020703工作面风巷45 m布置。沿煤层走向长度为800 m,即Y = 800 m,模型两边留设100 m宽的煤柱,消除开挖时的边界效应,Ⅱ020703工作面推进长度为600 m,Ⅱ020803工作面切眼内错Ⅱ020703工作面切眼10 m,沿煤层走向推进长度为580 m。 模型Z方向的高度按需要研究范围内的地层总高度进行计算,取349 m; 模型上覆岩层应力采用4 MPa压应力模拟。工作面推进方向沿Y轴正方向,采用Mohr - Coulomb本构模型,Brick单元模拟煤岩层,采空部分采用零单元模拟,设置应变模式为大应变变形模式。模型前后及侧面为滚支,限制模型的水平移动; 模型底部为固支,限制水平和垂直位移; 顶部为自由边界。整个模型由243 200个单元组成,包括262 035个节点。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2. 2回采过程模拟

初始模型计算平衡后,即开始进行7#煤层 Ⅱ020703工作面和8#煤层Ⅱ020803工作面开挖模拟研究。煤层开挖前,应恰当分析和研究应监测区域的范围大小和监测因素,并合理布置监测点和测线,以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5,6,7]。根据本次模拟实验所研究的内容,以及所需要监测的因素,在模型中布置测点,见图2 ~ 3。

如图2 ~3所示,沿被保护层2#、3#煤层倾向布置A、B、C、D共4条测线,每隔5 m设定1组测点,记录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层顶底板测点Z方向上的位移变化量; 沿被保护层2#、3#煤层走向布置E、F、G、H共4条测线,每隔10 m设定1组测点,记录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层顶底板测点Z方向上的位移变化量。

2. 3模拟结果分析

当下保护层开挖后,其上覆岩层、下伏岩层均有向工作面开挖方向运动的趋势,且位于已开挖下保护层附近区域的煤岩层产生的运动趋势尤为明显。 被保护层将有明显的向下保护层采空区内运动的趋势,这将是被保护层产生卸压释放的明显表现。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第四十条的规定[8], 通过对乌兰煤矿保护煤层开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History命令对测点Z方向的位移进行记录,得出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顶底板位移量,从而计算出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煤层厚度3‰的临界点。

2. 3. 1沿倾斜方向的被保护范围

2#煤层倾斜方向煤层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煤层厚度3‰的上部临界点为2#煤层上部测点( 125,400, 265. 753 8 ) 、( 125,400,261. 756 ) 处,顶板变形量为0. 787 4 m,对应底板变形量为0. 799 8 m,2#煤层厚度为3. 68 m,膨胀变形量为3. 4‰。2#煤层倾斜方向下部临界点为2#煤层下部测点( 230,400,221. 183 9) 、 ( 230,400,217. 186 1) 处,顶板变形量为0. 934 4 m,对应底板变形量为0. 945 7 m,2#煤层厚度为3. 68 m,膨胀变形量为3. 1‰。2#煤层倾斜方向顶底板测点位移曲线如图4所示。

3#煤层倾斜方向煤层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煤层厚度3‰的上部临界点为3#煤层上部测点( 100, 400,242. 134 4) 、( 100,400,232. 270 3) 处,顶板变形量为0. 822 6 m,对应底板变形量为0. 859 8 m,3#煤层厚度为9. 08 m,膨胀变形量为4. 1‰。3#煤层倾斜方向下部临界点为3#煤层下部测点( 270,400, 169. 973 7) 、( 270,400,160. 109 5 ) 处,顶板变形量为0. 725 3 m,对应底板变形量为0. 757 8 m,3#煤层厚度为9. 08 m,膨胀变形量为3. 6‰。3#煤层倾斜方向顶底板测点位移曲线如图5所示。

保护层开采沿倾斜方向的被保护范围,按倾斜方向卸压角划定。按本区域数值模拟计算出的3#煤层卸压角: 工作面上部倾斜卸压角为80°,工作面下部倾斜卸压角为77°; 按本区域数值模拟计算出的2#煤层卸压角: 工作面上部倾斜卸压角为78°; 工作面下部倾斜卸压角为57°。被保护层2#煤层相对于保护层Ⅱ020803工作面回风巷水平内错70 m,运输巷水平内错25 m。被保护层3#煤层相对于保护层 Ⅱ020803工作面回风巷水平内错45 m,运输巷水平外错15 m。倾斜方向保护范围如图6所示。

2. 3. 2沿走向方向的被保护范围

2#煤层走向方向煤层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煤层厚度3‰ 的靠近切眼处的临界点为2#煤层测点( 155,210,233. 918 1) 、( 155,210,229. 920 3) 处,顶板变形量为0. 657 9 m,对应底板变形量为0. 670 7 m, 2#煤层厚度为3. 68 m,膨胀变形量为3. 5‰。2#煤层走向方向靠近终采线处临界点为2#煤层测点( 155, 590,233. 918 1) 、( 155,590,229. 920 3) 处,顶板变形量为0. 693 7 m,对应底板变形量为0. 705 2 m,2#煤层厚度为3. 68 m,膨胀变形量为3. 1‰。2#煤层走向方向测点位移曲线如图7所示。

3#煤层走向方向煤层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煤层厚度3‰ 的靠近切眼处的临界点为3#煤层测点( 155,160,199. 686 9) 、( 155,160,189. 822 8) 处,顶板变形量为0. 557 2 m,对应底板变形量为0. 592 m, 3#煤层厚度为9. 08 m,膨胀变形量为3. 8‰。3#煤层走向方向靠近终采线处临界点为3#煤层测点( 155, 640,199. 686 9) 、( 155,640,189. 822 8) 处,顶板变形量为0. 572 m,对应底板变形量为0. 603 8 m,3#煤层厚度为9. 08 m,膨胀变形量为3. 5‰。3#煤层走向方向测点位移曲线如图8所示。

保护层开采沿走向的被保护范围,按走向卸压角划定。按本区域数值模拟计算出的2#煤层卸压角: 在Ⅱ020803工作面切眼及终采线位置走向卸压角约为52°; 按本区域数值模拟计算出的3#煤层卸压角: 在Ⅱ020803工作面切眼及终采线位置走向卸压角约为61°。经计算被保护层2#煤层在始采线和终采线相对于保护层Ⅱ020803工作面位置均内错100 m,被保护层3#煤层在始采线和终采线相对于保护层 Ⅱ 020803工作面位置均内错50 m,如图9所示。

3结论

根据乌兰煤矿煤层群开采的特点,在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选择强突出危险区域,应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乌兰煤矿下保护层7#煤层 Ⅱ020703工作面和8#煤层Ⅱ020803工作面进行双重保护层开采数值模拟研究,结论如下:

1) 数值模拟方法划定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步骤可总结为: 1结合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2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第四十条的规定,通过对保护煤层开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History命令对被保护层Z方向的位移进行记录,得出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顶底板位移量,从而计算出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煤层厚度3‰的临界点; 3确定保护层沿走向和倾向的卸压保护角,划定保护范围。

2) 双重保护层开采可以增大被保护层的膨胀变形量,改善被保护层卸压效果,有效扩大了保护垂距和保护范围,从而使被保护层得到充分保护。

双重保护 篇4

[摘要] 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最根本原因是金融交易中的金融机构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损害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通常容易被忽视的是当金融消费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及过度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运用经济学当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金融交易中产生的双重道德风险进行分析,更好地防范双重道德风险的产生,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 D912.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5)06—0156—05

当前各国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改革及诸多相关的学术研究,通常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中金融机构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引发道德风险为前提,采取措施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然而,在交易中同样因为信息不对称还存在金融消费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引发的道德风险。仅单方面注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防范,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最终可能会形成对金融消费者的过度保护,进而引发金融消费者的道德风险。同时,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和秩序,不利于金融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国在金融法改革的道路上应当重视双重道德风险的防范。由于信息在金融交易中处于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适度的信息披露是防范双重道德风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产生的

双重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最初始于保险领域,指“经济交易活动的人追求最大限度的自身利益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1](P588-589)市场经济活动中,指交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获得自身行为的收益,但是却把行动所产生的成本转嫁给他人,导致他人损失的可能性。[2]而道德风险主要的诱发因素是信息不对称。由于经济主体在交易时最初掌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属于不完全信息,其根据不完全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及行为都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然而信息可以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经济主体要想做出最优决策,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获取相关的信息。但信息从无到有存在经济成本。经济关系中的一方主体一旦花费经济成本掌握了比另一方主体多的信息,作為理性、自利的经济人会利用信息优势地位去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会产生欺诈等道德风险的不良后果。

我国学术界的多数学者多数学者及论文如下:呼建光 毛志宏:《金融消费者保护:经济理论与法律形式》,《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廖凡:《理论突破与机制创新:英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晚近发展及其启示》,《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邓纲:《金融消费者保护体制及其相关问题》,《法学杂志》,2012年第5期;钟磊:《论加快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上海金融》2011年第6期;刘迎霜:《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兼论对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中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借鉴》,《现代法学》2011年第33卷第3期;杨东:《论金融服务统合法的构建——从投资者保护到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方平:《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相关问题研究》,《上海金融》2010年第7期,等。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金融机构产生道德风险损害金融消费者

本文的“金融消费者”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金融专业知识、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购买或使用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的主体,自然人和法人等机构组织包含在内,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除外。权益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呼吁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中心的立法体系,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但是,在金融交易中消费者扮演着双重角色,其也会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产生道德风险。如果一味地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会阻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最终损害其自身的利益。因此,在我国的金融法改革中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应当考虑到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双重道德风险的防范。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年第6期崔金珍,邓露露:金融消费者保护:信息不对称、双重道德风险的防范

(一)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经营者和消费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从产生“经营者”这个角色开始,其就天然地占据知晓商品的各种信息的优势,消费者就需要通过经营者获取商品信息及各种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科技的创新促使商品及服务日益复杂化、专业化,消费者对于商品及服务的了解越来越少。消费者在交易当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事件屡见不鲜。

比如当前较多见的投保基金事件,声称此基金与银行存款是同一性质,保本且利率高,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在金融交易中,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实质不平等地位更加明显。为了更深入地对金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以及金融机构所产生的道德风险进行分析,特引入经济学当中的委托代理模型。而委托代理模型建立的依据就是信息不对称。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指经济活动当中的一方拥有私人信息,而此私人信息是另一方当事人不知道甚至第三方当事人也无法证实的信息。因此,将经济活动中私人信息的拥有者称为代理人(agent),即信息优势方;而没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 principal),即信息劣势方。[3]其与法学当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含义不同。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只要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就构成经济学当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保险公司与保险购买者、银行与借款人之间都构成委托代理关系。而法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非一种理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

然而,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以资金使用权换取收益权,比如购买基金、股票,都是用资金的使用权换取未来收益权。随着纷繁复杂的金融商品出现,金融商品及金融服务多种多样。从表面上看,金融机构将金融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但是在其提供金融商品的同时隐含了资金的不同流向。因此,不能仅依据是否获得金融产品来决定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而要看金融产品中实际包含的资金流向,不同资金流向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也不同。比如,在金融市场中,甲向乙投入资金,乙享有资金使用权。而甲之所以将资金使用权让渡给乙是想通过乙的资金使用而获得收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甲希望找到一个专业水平高并且能努力工作的乙,这样才能保障资金的安全且获得高收益。但是,乙的私人信息是甲很难获得并且第三人也不能确切知道,在甲与乙之间就存在信息不对称。而甲处于信息的弱势方,即委托人,乙则处于信息的优势方,即代理人。如前所述,资金是双向流通,从委托代理模型的角度分析,金融市场消费者和产品提供者都具有双重角色,相对应也存在双重道德风险。具体如下图所示:

当金融消费者作为委托人时,金融机构是代理人。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与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就变成了金融机构掌握的特有信息(即金融消费者所没有的信息)。[4]与传统消费领域相比,金融产品和消费有其特殊之处。首先,金融商品的无形性。在金融交易中,标的多数体现的是无形的金融服务,并非像传统商品那样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直观地了解到商品、服务的质量及风险。因此,金融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金融商品经营者的信息披露而做出决策。[5]其次,交易中金融商品内容的信息化导致其对专业信息存在高度依赖性。金融商品中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证券还是保险产品等,他们的内容都可归结为信息的组合。由于这些信息组合的复杂性、发达的技术性与高度的专业性,使并不具有专业知识的金融消费者很难判断其风险。并且,金融商品、服务提供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并不向金融消费者提供完整、客观的商品及服务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而金融消费者因金融交易的特殊性在金融活动中更加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 [6]

图1委托代理关系示意图

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导致金融产品及服务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渴望购买适当的金融商品或服务的金融消费者面对组合多样的金融商品、服务,要想获得相关的信息,最直接同时也是最便捷的手段便是从金融机构获取。然而,作为代理人的金融机构,其提供金融商品、金融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益。因此,其必然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去攫取更高的利润,把风险转嫁给作为委托人的消费者,以损害委托人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媒体多次报道的 “理财产品变身保险、银行员工忽悠消费者”多起金融消费纠纷、推销与消费者风险能力不适应的理财产品、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等。

正是基于金融机构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频频侵害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我国的“一行三会”才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强制进行信息披露,建立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中心的法律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同时,不能忽视当金融消费者作为代理人(即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如果忽视金融消费者的道德风险,过度地对其进行保护,最终会破坏金融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金融消费者的道德風险

当金融消费者作为代理人时,其也具有信息优势。这些信息优势主要体现在金融消费者对其个人的能力、学历水平等个人信息的掌握。由于这些个人信息是与金融消费者紧密相连,甚至是其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对这些信息的掌握是其天然优势。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对金融消费者的能力、信用状况等有真实的了解,就需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我国当前的征信体系并不健全,所以更加大了对金融消费者信息获取的难度。

比如在信贷性质的金融产品交易中,消费者是代理人,金融机构是委托人。消费者通过一定的程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而金融机构要通过对消费者的个人能力、学历水平、收入、信用程度等有一个比较真实的了解,然后以此为依据决定贷款的数额。但是,由于难以获取这些真实的信息,金融机构处于信息弱势地位;而金融消费者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产生道德风险,比如填写虚假的文件、表格等进行欺诈而获得贷款,最后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无力归还,损害金融机构的利益,进而危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就是典型的实例,其爆发的直接原因便是美国次级贷款市场消费者借贷过多最终无力归还,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由此可见,金融消费者的道德风险会降低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阻碍金融业的创新,危及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然而,通常情况下,金融消费者的道德风险容易被忽视,其所处的弱势地位却是当前各国进行立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加强金融监管、注重金融消费者保护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潮流。但是,金融市场能够长存,必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不能过多地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破坏其发展规律,对金融消费者进行适度保护即可。如果对金融消费者进行过度的保护,同样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出台多项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措施,这些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层层的保护屏障。在这些屏障之下,金融消费者原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尽力从各种渠道获得金融商品或服务的信息,避免其权益受到损害。但是,愈来愈多的金融监管以及保护措施的出台,就像是给金融消费者披上了多重的保护外衣,降低了他们因不正当金融交易而利益受损的风险。因此,金融消费者放松对金融机构的考察,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而一些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消费者的松懈心理,依靠更加诱人的高盈利型金融商品或服务博得金融消费者的青睐。1980年左右,在美国出现的“僵尸银行”(一些经济意义上的净资产已低于0,但仍然在政府支持下偿付债务并保持运营的金融机构)就是一个实例,那些已经资不抵债或者效率极低的“僵尸银行”利用消费者保护产生的漏洞,依靠相对于优质银行更高的利率来吸引存款;然后以更低的利率向外发放贷款,进而争夺信贷市场份额,导致那些运作良好、效率高的银行的存、贷款总额下降,损害他们的权益。最终导致逆向选择,质量好的商品由于付出的成本高收益薄甚至亏损而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的商品反而因收益高于成本而存活下来。这就导致市场竞争产生一种不正常的、负面的资源配置结果,破坏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 [7]

多重金融监管措施不仅会引发金融消费者的道德风险,而且也会加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我国之前存在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之所以会建立,是为了防止大型的金融机构突然倒塌引发金融危机损害金融机构的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同时会给整个金融系统和国家的经济体系带来损害。世界上多数国家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实行“大而不倒”的政策,即这些大型的金融机构产生的最终成本及负担是由社会承担。其实质就是由政府提供隐性的担保制度。[8]而隐性的政府担保制度为大型金融机构(比如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担保后盾。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股东及经营者在毫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放松对自身风险管理的警觉性和应对能力。同时,他们利用有限责任的保护伞并且在绩效薪酬制度激励下更加积极投身于高风险的金融业务从而获得更高额的回报,这导致金融机构自身风险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骤增。[9]这无疑会引发金融业的道德风险,巨大的利益驱动着金融机构狂热地从事高风险业务,对整个金融系统乃至经济体系产生巨大的负外部性。然而, 2015年3月31日颁布《存款保险条例》将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由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变。存款保险制度一旦得以确立,大型金融机构的生存意识及风险意识就会加强,市场竞争变得激烈,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金融业道德风险的产生。

因此,我国在进行金融法改革的道路上,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盲目地跟风,借鉴国外的保护立法和措施;同时,也不能过度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否则不仅不能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反而会产生双重道德风险,扰乱金融秩序。

二双重道德风险防范之重要因素

——适度的信息披露

正如前文所述,产生双重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在金融市场当中尤为重要,因为当前的金融商品及服务基本上都是信息的组合。而信息披露是保证金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有力武器。因此,信息披露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以及双重道德风险的防范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信息披露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信息披露仍然要有一个边界的限制,不能依靠金融监管的强制性要求金融机构过度地披露信息。在金融市场中,风险与交易如影随形,是客观存在的,金融领域的消费者应当有承受风险的能力。所以,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应当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一味地对消费者进行偏袒,保护其规避风险,此时过度偏袒保护也会引发道德风险,公平正义也难以实现,同时也会妨害金融业的发展。[10](P86-90)

金融机构进行信息披露的界限应当是防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交易,同时防范双重道德风险的产生。所以,金融机构进行适度信息披露除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外还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所披露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当前多数金融消费者并没有对金融知识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商品及其专业的产品简介很难真正理解。如果不考虑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及对专业信息的接受程度,仅仅是为了敷衍了事的话,再多的信息对于不理解含义的消费者而言都是毫无用处;而复杂专业的金融商品及服务都是由金融界的精英人士冥思苦想的成果,所以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搜集有效信息及充分理解相关的金融商品及服务绝非易事。因此,金融机构在金融商品活动中应当主动提供金融商品及服务的相关信息,并且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有针对性并且有效的信息。金融机构对于足以影响消费者交易决策的“重大事项”(金融商品、服务的周期、性能、成本及收益率的计算等)应当主动提供,对于其他次要信息则不应长篇累牍地描述。第二,对于信息要用简单易懂的词汇进行说明,禁止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及生僻词语。对于专业术语要进行注释及标注,并且从中注释与标注的字体要显眼并且达到多数消费者理解的程度。

另外,信息的获取通道要保持畅通、便捷。由于信息是时刻在更新,所以信息的披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于金融商品、服务又与信息的波动紧密相关,所以要保证金融消费者对于信息的获取便捷、有效。除了在签订合同或者介绍金融商品时,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书面说明以外;还应当在金融商品的销售场所提供专门的地方张贴金融商品、服务的信息、介绍等,并且及时更新。基于当前网络的发达,也应当建立专门的网站或者论坛实时更新金融商品、服务的相关信息,便于金融消费者查阅、了解自己购买的金融商品的最新动态。

适度的信息披露一方面降低金融消费者获取金融商品信息的成本,促进他们更好更快了解金融商品信息,保障他们的知情权,纠正了消费者所处的信息弱势地位;另一方面,金融商品信息的披露削弱了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地位,对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

金融市场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而金融创新及金融业的发展使得金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以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为重心。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当中,不仅包含金融机构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产生的道德风险会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包含当金融消费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产生的道德风险及金融消费者保护引致的道德风险会损害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

所以,我国在金融法改革的道路上应当注重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消费者的双重道德风险的防范。而防范双重道德风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进行适度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固然重要,但是要把握好披露的界限及要求,这样才能保护金融消费者同时也起到防范双重道德风险的作用。另外,2015年3月31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存款保险条例》正是对双重道德风险防范的突出表现,此条例也说明我国在金融法改革中将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市场自由竞争并重,并非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过多地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和监管,是我国金融法改革道路上成功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英)约翰·伊特维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第 3 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马国泉.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8-69.

[3]车亮亮.金融道德风险发生机制的多维透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5-76.

[4]高明.金融消费者保护: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45-46.

[5]李健男.金融消费者法律界定新论以中国金融消费者特别保护机制的构建为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1,(6):78.

[6]于春敏.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4):38-39.

[7]孙天琦.金融消费者保护: 市场失灵、政府介入与道德风险的防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209-210.

[8]Asil Demirgü. Kunt and Harry Huizinga.Are Banks Too Big to Fail or Too Big to Sav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Equity Prices and CDS Spreads [R]. CentER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 59.2010.

[9]隋平,陈平凡.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6-147.

双重保护 篇5

母线或近母线设备故障,必须依赖保护装置快速动作切除,否则将使电网面临失稳风险。截至2012年初,云南电网内仍有37个厂站的220kV母线仅配置单套母线保护,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20kV母线保护的双重化改造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讨云南电网220kV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方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改造原则

根据QB/YW 110-01—2009《电气设备装备技术原则》,云南电网220kV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需遵循以下原则。

(1)对于双母和双母分段接线的厂站,应配置2套相互独立的母差失灵合一保护,并各自独立组屏,每套母线保护配置1台打印机。

(2)按照双重化配置的母差失灵合一保护,其中每套保护的交流电流输入、开关量输入、直流电源应完全独立,每套保护应分别动作于断路器的一组跳闸线圈。

(3)双重化配置的母差失灵合一保护的交流电压回路应各接一组220kV母线电压互感器保护级的二次绕组。

2 改造的若干问题

2.1 保护级TA绕组的使用

目前,云南电网220kV单母线保护配置的厂站中,220kV断路器间隔的保护级TA绕组主要包括3组、4组、5组3种情况。针对不同的绕组情况,在第二套220kV母线保护改造中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思路。

(1)针对TA二次绕组为5组的情况,为确保电流二次回路接线正确,原则上不再调整现有TA二次侧保护使用情况,新增的第二套母线保护使用TA二次侧备用绕组,如图1所示。

(2)针对TA二次绕组为4组的情况,需将现有故障录波器使用的TA二次绕组给新增的第二套母线保护使用。为确保电流二次回路接线正确,原则上不再调整现有TA二次侧保护使用情况,仅将故障录波器电流回路改串在线路(或变压器)主二保护后,即将故障录波器电流回路与线路(或变压器)第二套保护TA串接,如图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种方案下,若母线保护1退出,母线保护2和线路(或变压器)保护之间将存在保护死区,在电网日常运行中应做好风险评估与防控。

(3)针对TA二次绕组为3组的情况,为遵循“按照双重化配置的母差失灵合一保护,其中每套母差失灵合一保护的交流电流输入应完全独立”的原则,不考虑将母差保护电流回路与其它保护串接,在配置第二套母线保护的同时要求各厂站更换TA,如图3所示。

2.2 母差保护动作停信回路

对于220kV单母或双母接线的厂站,为防止出现本侧断路器和TA之间发生故障时母差保护动作跳开本侧断路器后故障仍未切除,或母线故障时母差保护动作后本侧断路器失灵拒动的情况,超高压电网中均设置了“母差保护动作停信”功能。云南电网220kV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过程中,为规范母差保护动作停信功能,按双重化配置的母差和失灵保护装置动作出口后要求分别送出1付接点启动操作箱内2个永跳继电器1TJR和2TJR,同时,1TJR和2TJR各送出2付接点并接后分别引至线路主一、主二保护屏的相应回路,以便在发生母线故障及断路器拒动时对侧断路器能够迅速跳闸。对于采用光纤通道作为纵联保护的线路保护装置,永跳接点接至保护装置的“远跳开入”回路;对于采用高频通道作为纵联保护的,永跳接点接至保护装置的“其它保护停信”回路,如图4所示。

2.3 失灵保护启动方式

传统的失灵保护启动方式为:每单元2套保护的动作接点并联后串联本单元失灵启动判别装置的过流动作接点,再经该单元刀闸切换装置的位置接点去启动相应母线的失灵保护,如图5所示。由于断路器辅助保护为单套配置,故该方式下失灵保护也仅单套配置,失灵保护或单独组屏,或集成于现有的母差保护屏中。

云南电网220kV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过程中,失灵电流判据由母线保护内部实现,改造后将实现双母差双失灵配置,可有效杜绝电网运行中因单套母差保护或失灵保护退出运行而对电网构成的威胁。改造后,线路(或主变)间隔动作后,保护动作接点将直接接至新母差保护屏,由母差保护实现失灵出口功能,如图6所示。

根据云南电网现有220kV单套母线保护配置厂站的情况,失灵启动回路的改造主要分为以下4种情况。

情况一:原一套母线保护和失灵保护同屏,但失灵保护不具备失灵电流判别功能(如BP-2B系列),双重化改造时需保留间隔保护失灵启动判别装置。以线路间隔支路为例,云南电网线路保护一般组屏原则为断路器保护与主二保护同屏或单独组屏,双重化改造中要求将线路主一保护接于原断路器保护失灵启动的相关回路断开,改接于新增的母线保护屏,保持主二保护接于原断路器保护失灵启动的回路接线、原断路器保护接线、原母线保护接线不变。

情况二:原一套母线保护和失灵保护分别组屏,但失灵保护不具备失灵电流判别功能,双重化改造时需保留间隔保护失灵启动判别装置。改造思路同情况一。

情况三:原一套母线保护和失灵保护同屏,失灵保护具备失灵电流判别功能(如RCS-915系列),为简化二次回路,双重化改造时需取消间隔保护失灵电流判据。改造时拆除原有的失灵启动回路,将2套间隔保护动作接点分别直接接入原母线保护和新母线保护,此时该间隔失灵电流判据由2套母线保护内部完成。

情况四:原一套母线保护和失灵保护分别组屏,失灵保护具备失灵电流判别功能,双重化改造时需取消间隔保护失灵电流判据。改造思路同情况三。

此外,失灵保护启动方式中需要注意断路器操作箱的TJR(TJQ)启动失灵回路。由于220kV厂站完善配置第二套母线保护后,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均按双重化配置,断路器操作箱除去跳闸功能外,至少需要4组TJR(TJQ)辅助接点引出与双套线路保护、双套母线保护配合使用,但早期的操作箱所能提供的TJR(TJQ)辅助接点最多有3组,双重化改造中需要解决TJR(TJQ)的接点问题。若能考虑在各种故障类型下,保护装置动作出口(单跳、三跳和永跳)时也具备瞬时启动失灵功能,则可取消操作箱TJR(TJQ)启动失灵回路,但必须做好充分调试并进行整组试验以确认功能的正确性。

2.4 母线保护与主变保护的配合

220kV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中,对于变压器间隔支路,失灵启动回路参考线路间隔支路的改造方案,同时要求变压器间隔双重化配置的每套主变保护中,在电气量保护动作后应分别送出2付接点至与之对应的一套母线保护。其中1付接点作为变压器间隔断路器失灵启动判据,另1付接点作为解除母差保护复合电压闭锁的判据。2付接点应由不同的出口继电器提供,且应在主变保护屏上设置投退压板。

此外,对于单母或双母接线的厂站(如图7所示),当220kV母线故障使差动保护动作且201断路器失灵时,若无启动失灵保护的回路,该故障将依靠变压器中压侧的后备保护切除,这会延长切除时间,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及变压器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这种情况下除应跳开与失灵断路器相邻的全部断路器外,还应跳开变压器连于其它电源侧的断路器,简称“失灵联跳”。

图7中,当220kV母线发生故障且201断路器失灵时,还需将主变高压侧5011、5012断路器跳开以彻底隔离故障。双重化改造中宜优先采用220kV母差失灵保护装置的失灵保护出口联跳变压器各侧开关来完善失灵联跳功能。该方式中,母差失灵保护装置在主变220kV开关失灵时,除出口跳开母线相关开关外,还需开出接点启动主变非电量跳闸回路来联跳主变各侧开关,如图8所示。现场实施时,应注意母差失灵保护装置对变压器支路的处理方式,当保护装置默认的变压器支路编号固定时,应将变压器间隔接线接到程序默认的变压器支路中。

2.5 母线保护调度命名及标识

为确保执行调度指令时可靠投退保护,双重化改造中需对2套母线保护进行调度命名。为遵循“线路主一保护动作启动第一套母线保护失灵保护回路、跳断路器第一组跳闸线圈,线路主二保护动作启动第二套母线保护失灵保护回路、跳断路器第二组跳闸线圈”的命名原则,新增的母线保护命名为“第一套母线保护”,原已运行的母线保护命名为“第二套母线保护”。重命名后,需调整为原母线保护跳闸回路仅跳第二组跳闸线圈,新增母线保护跳闸回路仅跳第一组跳闸线圈。

云南电网线路保护组屏原则一般为断路器保护与主二保护同屏或单独组屏。若断路器保护与线路主一保护同屏柜,则保持主一保护、断路器保护与原母线保护的接线不变,拆除主二保护与原母线保护的接线,改接于新增的母线保护屏柜中,并按上述命名原则对2套母线保护进行命名,同时应严格按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屏柜标识管理标准》在保护屏柜上注明名称,以确保在执行调度指令投退保护时正确无误。

3 结束语

母线保护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网网架及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对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对云南电网内220kV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项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同类母线的保护双重化改造工作提供经验。

摘要:根据云南电网现状,结合220kV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方案,探讨改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今后同类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提供经验。

双重保护 篇6

在复杂厂区电力系统中, 难免发生短路故障和不正常的工作状态, 其中最危险的故障是短路故障。其中以单相短路故障为最多, 三相短路故障很少, 对于电机和变压器, 还可能发生绕组的匝间短路。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不正常工作状态是过负荷, 如果负荷电流长时间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 将会加速电气设备的老化, 甚至烧坏电气设备。为了可靠的供电和保护电气设备, 必须尽快的将故障点从系统中切除, 在电力系统中必须建立与采用具有保护作用的自动装置, 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 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1 双重保护装置同一性

从保护配置的角度看, 如果每套保护都是独立且完整的, 都能反映所有的故障和异常, 也就是说, 保护是理想的、完善的, 则两套保护显然没有必要必须是不同原理的、不同厂家生产的。而且, 选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 更有利于组屏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可明显降低产品成本。但是, 现在的保护可称之完善吗?两套保护是否是各自独立的且完整的?保护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回路设计上, 从交流电压、电流输入回路, 到直流母线、直流熔断器的选取, 再到各开关量的输入、输出, 以及纵联保护的通道各环节是否可能存在公用节点, 这些环节均影响到保护的独立性, 虽然按照双重化的设计原则说, 两套保护的各环节相关性均应为零, 但实际应用中, 难度较大, 而且, 还存在一些正常运行时似乎表现的是彼此独立, 但一旦某元件损坏或在某些操作时, 两套保护却表现出相互牵连的情况。

保护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保护装置对各类故障和异常的反应能力上, 无论线路、变压器、母线保护, 在既定的运行方式和定值下, 现在的微机装置都能正常反映区内的第一次故障, 但是对复杂故障形态以及非既定方式, 如区外转区内故障、故障点在开关与TA间的特殊故障、连续性故障、运行方式突变等, 目前的许多保护都不能保证可靠、选择、灵敏和快速动作。例如目前很被推崇的线路光纤纵差保护, 在开关与TA间发生故障时, 母差保护动作但不能切除故障, 对侧纵联方向保护靠母差停信可以选相跳闸, 而光纤纵差保护则无此功能。

2 线路保护

对线路保护, 纵联通道的组织需要特别注意。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主保护应采用相互独立的、高可靠性通道。鉴于光纤通道的优越性, 应优先采用光纤通道, 条件允许时, 优先采用专用光芯传输保护信号。如果两套主保护均采用光纤通道, 这两个路由不能出现公用环节, 也即传输两套保护信号的通信设备 (光缆、光端机、PCM接口等) 及其直流电源应相互独立。因此, 通道设备按照保护的要求进行双重化配置和改造, 应该成为专业人员的共识, 在相关的标准和规程中, 应该对一条通道传输保护信号的路数有所限制。

3 母线及失灵保护

在二十五项反措继电保护实施细则中, 己明确规定了母差保护双重化的原则, 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失灵保护单配置的原则。使用微机型母线保护装置时, 由该装置实现失灵保护功能, 不再单独配置失灵保护装置。考虑设备失效的不同时性, 可认为这样的配置方式不降低失灵保护的可靠性。变压器开关起动失灵的问题, 争议颇多。但在按近后备方式配置保护的厂站, 若变压器开关真的拒动, 其它设备的保护可能不动作, 变压器有可能损坏。这显然不符合/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和输出回路相互独立, 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这一基本原则。但变压器开关起动失灵时, 必须解决好电流起动的灵敏度、电压闭锁的灵敏度、电流接点的粘连、变压器保护的及时返回等问题。微机失灵保护的使用可能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微机失灵保护指的是电流以判别元件、时间元件、闭锁元件及逻辑出口元件均在同一微机型装置中的失灵保护, 保护动作作为该装置的开入量, 仅电流判别或仅时间及逻辑元件使用微机型装置, 其它元件另有装置的, 不属微机失灵保护。对变压器保护不能快速返回的问题, 属于变压器保护软件因素的, 制造厂家必须解决;因变压器中低压侧有电源等原因造成的, 只能依赖微机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元件可靠返回。

4 变压器保护

变压器作为联接高、低压系统的“接口”设备, 在系统中“承上启下”,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告诉我们, 变压器保护反复在扮演防止事故扩大或直接扩大事故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主网的线路、母线、变压器保护双重化配置后, 必须明确, 应当大力简化变压器后备保护的配置, 变压器后备保护不需要作为双重化配置保护元件的后备, 只应当作为按远后备原则配置保护的母线、线路的后备。对未配置母线保护的低压母线, 只应当作为按远后备原则配置保护的母线、线路的后备。对未配置母线保护的低压母线, 变压器保护中还应当配置相应保护段作为低压母线的主保护, 跳变压器低压侧开关, 另配置后备段跳其它开关。为保证变压器的运行安全, 考虑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电气量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故障切除时间的不确定性, 变压器还应当配置按其热稳定性整定的保护。为此, 变压器制造厂应提供变压器绕组流过故障电流大小与允许时间的关系曲线, 类似于发电机允许承受负序的A值要求。变压器保护配置与整定时, 应根据此曲线配置与之相适应的保护。这段保护不是电网的短路后备保护, 应该是保证变压器运行安全的主保护之一。

5 旁路开关及其保护

旁路开关的保护如何配置, 实际上应该取决于它所要带路的设备的保护配置。考虑转带线路开关, 线路保护又为双重化配置时, 旁路保护也应该按双重化的原则配置;如果各线路保护都未考虑双重化配置, 旁路保护自然也可仅单套配置。考虑转带变压器开关, 变压器保护如能切换至旁路开关的TA, 旁路保护就不需要双重化配置。

6 保护的检验

保护的检验问题目前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难点。检验时机、检验项目、检验时间矛盾重重, 不少人寄希望于双重化的保护配置, 认为这就可以解决保护的检验问题了, 但从前面的分析可见, 双重化的保护配置不是为了检验, 而是保护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换句话说, 需要配置双重化保护的, 停运任意一套, 都应视为不正常运行状态, 需要尽快恢复, 除非那些本就对双重化无要求的厂站。因此, 双重化保护的检验是需要停运相应的一次设备来进行的, 若用旁路开关转带, 其保护也应双重化。为解决检验时间与检验质量的矛盾, 必须非常重视新安装设备检验及其投运验收, 应有合理的标准、合同、法规等规范新安装设备检验及其后续的考核。新安装设备检验的时间一般比较充裕, 所以应进行全面检查, 力求全面完整, 不应为追求工程进度而压缩保护安装调试的时间, 进而导致调试质量的降低。保护装置正式运行后, 进行定期检验, 可结合一次设备每年的预试进行, 只进行少量针对性试验, 如接线端子、保护插件等接触不良问题, 同时应大力推广自动检验技术的使用。对母差保护, 应以安排合理的运行方式、采取临时保护措施、检修人员精心准备等手段来缓和矛盾。

7 结束语

总之, 复杂厂区电网规模越来越大, 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复杂厂区电网继电保护智能化与可靠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维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

双重保护 篇7

1 母线保护双重化配置的优越性

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对母线保护和失灵保护的相关规定, 在500k V母线以及重要变电站、发电厂220 k V母线应采用双重化保护配置。由于两套母差保护同时运行, 使保护功能更加完善可靠, 抗电流互感器饱和性能更加优越, 同时允许互感器型号变比不同, 具有现场调试和维护方便等优越性。

2 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中的一些问题

220 k V变电站一般以双母接线或双母单分段接线形式为主, 并设独立的220 k V断路器失灵公用屏, 专门用于实现220 k V线路开关失灵保护功能。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的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的具体要求。

2.1 母线双重化改造中的危险点分析

2.1.1 电流回路危险点

安稳装置、计量和测控所取CT绕组可能发生变化, 必须及时检查CT回路, 防止送电时造成CT二次开路。

2.1.2 防止母差失灵误动作

因旧母差失灵保护装置处于运行中, 停电改造间隔的旧母差电流回路必须用专用短接线短接, 严禁进行任何工作, 防止差动回路电流不平衡导致旧母差保护误动作;母差保护测试完所有间隔开关准备投产前, 需统一恢复接入各间隔开关跳闸二次线, 各间隔母差保护跳闸线及失灵保护跳闸线需准确接入位置, 做好标识;接入前必须先测量判断跳闸二次线无正电位后方可接入。

2.1.3 母线双重化改造中增加保护可靠性的措施和要求:

2.1.3. 1 主变间隔

失灵保护装置可能因无法区分失灵的断路器是否为主变单元, 无法实现主变中压侧开关失灵联跳主变三侧功能。新母线保护装置在主变支路可接入三跳接点, 其他支路接入分相跳闸接点, 因此可以用于辨别主变中压侧开关和线路开关, 实现主变中压侧开关失灵联跳主变三侧功能。

2.1.3. 2 线路间隔

接于旧母差保护屏的有关线路间隔“失灵起动”开入接点, 全部改接到新上失灵公用屏相应的“失灵起动”输入位置。在回路上, 为进一步提高判别与动作的可靠性, 在失灵起动回路和跳闸回路中分别增加一对操作箱提供的刀闸切换接点。必须起动回路中刀闸位置判别与失灵跳闸回路中刀闸位置判别故障母线所在一致时, 失灵起动开入后经失灵保护电压闭锁, 跳闸脉冲才能送到故障母线上间隔的操作箱, 实现开关的跳闸。

3 母线保护在现场所取母联开关位置量问题

母联开关位置量在微机母线及失灵保护装置的母联死区保护中非常重要。若母线分列运行, 母联在跳位时, 发生死区故障, 如母联开关位置量开入出错, 可能导致将母线全切除。母联开关位置量开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母线保护的动作逻辑。在母联开关分位时, 延时50 ms, 装置封母联电流互感器, 使保护在故障时直接跳故障母线, 避免了故障切除范围的扩大, 并提高了切除死区故障的动作速度。此外, 保护装置增加“母线分列压板”, 在母联开关触点回路发生异常或母联分列运行时, 投入“母线分列压板”, 可避免因开关位置量引入错误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

4 母线保护装置的闭锁与可靠性的问题

4.1 复合电压闭锁的作用

为防止电流互感器断线造成母线、失灵保护误动作或出口继电器误碰而引起的断路器误跳闸, 母线保护装置在每一组母线电压回路中各设有—套复合电压继电器, 将复合电压的重动继电器接点对应串接在每个跳闸回路中。对于双母线接线, 当任一组母线电压互感器因故停用或检修时, 应有将复合电压闭锁回路通过连接片切换到运行的那组母线电压感器的复合电压闭锁回路上的功能。

4.2 复合电压闭锁在微机母差、失灵出口回路中的应用

4.2.1 失灵出口回路设置电压闭锁触点的目的

断路器失灵保护是指断路器在故障跳闸的过程中发生拒动, 失灵保护先以相对较短的时间跳开母联 (分段) 断路器, 然后以较长的时间跳开失灵断路器所在母线上连接的其他断路器。由于断路器失灵保护误动作的后果严重, 所以对其相关回路的设计, 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即回路中任一环节的误动作均不得引起断路器失灵回路出口的误动作, 在设计回路时不允许存在任何公用触点或公用回路, 同时将启动环节与监控环节相互串联。能可靠地避免断路器失灵回路的误动作。母线电压闭锁的电压起动回路必须公用, 不可能一条线路配一套。母线电压闭锁动作后, 起动多触点中间继电器。它的闭锁触点应当直接分别串接在每一条线路或变压器的断路器失灵回路起动断路器跳闸线圈的触点回路中。

4.2.2 主变失灵应自动解除失灵出口回路设置电压闭锁触点

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时, 反应到高压侧的故障电压下降很小。高压侧后备保护作用于高压侧断路器失灵时, 将启动220k V母差保护。由于母差保护出口回路被复合电压闭锁将拒动,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的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 增加主变解除复压闭锁回路。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高压侧复合电压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通过主变保护解除复压闭锁回路开入, 使母差保护出口解除复压闭锁, 大大提高了母差保护的正确动作率。

结语

母线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母线保护的误动和拒动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造成严重的后果。加强完善母线保护的改造迫在眉睫, 以上通过对母线双重化改造的分析, 希望能为现场改造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要:本文根据工作现场实际,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十八项反措要求, 阐述220kV变电站母线保护双重化配置的特点, 分析双重化改造中存在的危险点、难点以及改进措施和方法, 并就母联开关位置量和复压闭锁等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母线保护,双重化配置,复压闭锁

参考文献

[1]胡为进, 王中民, 周泰国.上海电网220kV母差双重化配置应用技术原则[M].上海.2007

[2]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双重保护 篇8

关键词:线路保护,重合闸,双重化,闭锁

0 引言

按照目前规范要求,220kV及以上线路保护需要双重化配置,相应地,两套主保护间必须具备重合闸功能。若两套保护之间无配合,则可能会出现分别启动重合闸从而导致多次重合的问题,给系统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在两套重合闸之间设置一定的闭锁关系,将有效防止保护的二次重合问题。

重合闸有位置不对应启动和保护启动两种方式。其中,位置不对应启动主要是表征当跳闸位置继电器动作,断路器跳位监视继电器TWJ=1的同时,断路器处于合闸后状态(即合后位),合后位与跳位不对应而启动的重合闸,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防止断路器“偷跳”或误碰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等造成的断路器误跳闸;保护启动重合闸是当保护装置发出单相跳闸命令且检查到该相线路无流或保护装置发出三相跳闸命令且三相无流时启动重合闸。各保护装置厂家的重合闸启动通用逻辑归纳起来可分为位置不对应启动、保护跳闸启动、其它保护跳闸启动。

目前,双重化配置的重合闸一般是通过闭锁重合闸继电器开入来实现的。重合闸闭锁逻辑分为:有外部闭锁重合闸的输入;有软压板控制的某些闭锁重合闸条件满足,出现一些不经过软压板控制的严重故障时,三相跳闸同时闭锁重合闸,收到TV断线闭锁重合闸等。

1 重合闸闭锁失败案例分析

某日,220kV线路某线C相发生瞬时性接地故障,线路两侧双套主保护动作跳C相,乙站侧重合成功,甲站侧重合闸未动作,如图1所示。

甲站侧保护配置:主一保护为RCS-931AMM(南瑞继保),主二保护为PSL-602GC(国电南自),两套主保护均有重合闸。重合闸使用单重方式,重合闸时间为1s,为防止两套装置重合闸同时投入出口而出现二次重合问题,仅投一套重合闸出口(投RCS-931AMM出口,未投PSL-602GC出口)。南瑞RCS-900系列保护提供了“BCJ”重合闸闭锁继电器接点用于闭锁另一套重合闸;而国电南自PSL-600系列保护提供了“TR(永跳)”重合闸闭锁继电器接点用于闭锁另一套重合闸。经现场检查,甲站侧两套重合闸之间互相闭锁回路接线错误,将PSL-602GC“沟通三跳”接点错误接入RCS-931AMM保护重合闸的“闭锁重合”开入,导致在故障发生时PSL-602GC重合闸先动作后放电,满足“沟通三跳”条件,PSL-602GC通过该接点将闭锁重合闸信号发给另一套保护;RCS-931AMM收到闭锁重合闸信号,晚于重合闸动作时间,RCS-931AMM装置重合闸逻辑放电。现场接线如图2所示。该类错误接线较为隐蔽,在平时的定检过程中也很难被发现,因此对于重合闸闭锁回路接线需要规范。

2 应对措施

闭锁重合闸是保障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不允许重合闸的措施,是重合闸逻辑立即放电的一种状态,闭锁重合闸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部闭锁重合闸的输入,如手跳、母线保护装置动作、其它保护装置的闭锁重合闸继电器动作。

(2)由软压板控制的某些闭锁重合闸条件出现时,如零序Ⅱ段、相间距离Ⅱ段、接地距离Ⅱ段等。

(3)发生严重故障时,如零序Ⅲ段跳闸、Ⅲ段距离跳闸、手合或合闸于故障线路跳闸、远方跳闸等闭锁重合闸。

(4)TV断线、使用单重方式而保护三跳时。

两套保护之间的重合闸闭锁一般都是通过接入重合闸闭锁接点来实现的。一般意义上,当双重化配置的另一套保护闭锁重合闸继电器BCJ启动时,该继电器的接点可作为本装置的闭锁重合闸开入量。基于此,本文设计出三种闭锁重合闸的方案。

(1)直接闭锁方式,即线路主一和主二保护分别提供闭锁重合闸接点接入另一套保护闭锁重合闸开入,如图3所示。

该接线方式的优点是回路简单,概念清晰,各厂家都兼容(其它厂家可把永跳接点当闭重接点用),方便现场改造,也不增加屏间电缆,没有其它风险。

(2)间接闭锁方式,即线路主一或主二保护闭锁重合闸条件满足后,分别启动操作箱TJR继电器,TJR继电器在励磁后提供两对常开接点,分别接至两套线路保护闭锁重合闸开入接点,如图4所示。

该闭锁方式接线较为复杂,且一旦TJR继电器损坏,闭锁重合闸的可靠性将大大降低。

(3)混合闭锁方式,即线路主一保护提供闭锁重合闸接点接入主二保护的闭锁重合闸开入,主二保护启动操作箱TJR继电器,由TJR继电器励磁后输出两对常开接点分别接至两套线路保护闭锁重合闸开入,如图5所示。

该接线方式相比于方式(1)、方式(2),其接线方式更复杂,且同样存在操作箱TJR继电器损坏的风险。

综上所述,方式(1)接线清晰、维护方便,为较优方案。

3 结束语

双重化配置重合闸相互闭锁二次回路接线时,对于新建线路、技改工程投运的线路,或者已投入运行且具备双重化配置重合闸功能的线路保护,应投入两套重合闸功能及出口。两套重合闸之间相互闭锁回路应按照第2节中的三种方式接线,但以方式(1)为优。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双重保护 篇9

母线是汇集电能及分配电能的重要设备, 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电流回路极其复杂, 一旦发生短路, 就会直接影响整个电网供电的稳定性, 导致变电站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 从而造成巨大损失。为保障电网正常运行, 必须设置母线保护装置。根据国家电网十八项反措规定, 220kV母线保护还应双重化配置。

1 改造设计原则

某220kV变电站于2007年投运, 其220kV母线采用单母差保护方式。按照十八项反措要求, 制定施工方案逐步进行220kV母差改造, 更换原220kV母差保护并新上1台母差保护。原220kV母差保护装置为国电南自WMZ-41A, 更换后的2台母差保护装置均为北京四方CSC-150。

为确保执行调度指令时可靠投退保护, 需重新命名两套母线保护。为遵循“线路主一保护动作启动第一套母线保护失灵保护回路, 跳断路器第一组跳闸线圈;线路主二保护动作启动第二套母线保护失灵保护回路, 跳断路器第二组跳闸线圈”的命名原则, 新建母线保护命名为“第一套母线保护”, 原母线保护命名为“第二套母线保护”。母差保护双重化后, 线路保护或失灵保护退出均不会造成220kV母线无失灵保护运行。根据上述要求, 需要第一套母差与线路 (主变) 保护都取自I段直流母线, 第二套母差与线路 (主变) 保护都取自II段直流母线。

2 改造设计方案

母差保护双重化改造包括跳闸回路改造、TA二次回路改造、失灵启动回路改造。本文仅对TA绕组重新分配, 线路、主变失灵回路改造进行分析。

2.1 TA绕组分配

由于新增一套母差保护, 因此TA绕组受到限制。原母差保护电流回路采用原绕组, 而新增母差保护电流回路接入备用绕组, 如图1所示。

改造变电站过程中, 发现线路及母联间隔电流端子都有备用绕组, 而主变2801、2802间隔没有, 但是失灵保护单独使用一个绕组, 失灵启动母差的电流判别由母差保护实现, 因此母差保护可使用失灵保护的绕组。主变失灵启动电流串至主二保护后。

2.2 失灵回路改造

2.2.1 线路保护

第一套线路保护提供的3副分相跳闸接点+操作箱三跳接点去启动第一套母差保护失灵, 电流判别功能由母差保护实现。第一套母差保护启动失灵回路如图2所示。

第二套线路保护提供3副分相跳闸接点+操作箱三跳接点, 再与本柜上失灵装置 (RCS-923) 电流判别元件配合去启动第二套母差保护失灵。第二套母差保护启动失灵回路如图3所示。

由于操作箱采用的CZX-12R型继电器仅有1副三跳接点, 因此在现场增加4只重动继电器串入相应跳闸回路, 用以提供三跳接点。重动继电器安装接线如图4所示。

2.2.2 主变保护

保护B柜 (第一套主变保护) 提供2副保护动作接点, 其中一副用于解除第一套母差保护复压闭锁, 另一副用于启动第一套母差保护失灵, 电流判别功能由母差保护实现, 如图5所示。

保护A柜 (第二套主变保护) 提供2副保护动作接点去启动失灵装置, 失灵装置动作后, 由该装置提供2副不同继电器的动作接点, 其中一副用于解除第二套母差保护复压闭锁, 另一副用于启动第二套母差保护失灵, 电流判别功能由A柜上的失灵装置实现, 如图6所示。

3 具体实施

改造实施时, 先安装新的第一套母差保护屏, 敷设电缆, 接线以及调试保护装置;随后停用原220kV母差保护, 改动失灵回路等;然后依次停电各间隔, 并将其闸刀位置、电流、失灵启动、跳闸回路接入母线保护装置;接线完毕后, 进行母差保护装置试验、验收及向量测试。

3.1 不停电施工

(1) 220kV新的第一套母差保护屏就位, 并进行电缆敷设、对线、接线。

(2) 220kV新的第一套母差保护屏交直流电源及母线电压接入。

(3) 220kV新的第一套母差保护屏保护调试, 后台、远方相关信号调试。

3.2 220kV原母差保护装置停用

(1) 220kV原母差各支路电流回路拆除。

(2) 220kV原母差保护跳闸回路拆除。

(3) 220kV原母差保护闸刀位置及启动失灵回路拆除。

(4) 220kV新的第二套母差保护屏就位, 并进行电缆敷设。

(5) 220kV新的第二套母差保护屏交直流电源及母线电压接入。

(6) 220kV新的第二套母差保护屏保护调试, 后台、远方相关信号调试。

(7) 各支路闸刀位置、失灵启动、跳闸回路接入220kV新的第一套及新的第二套母差保护屏。

3.3 各间隔依次停电接入

3.3.1 线路部分 (以间隔2826为例)

(1) 220kV 2826间隔1G隔离开关、2G隔离开关接点接入220kV新的第一套母差保护装置。

(2) 220kV 2826间隔线路端子箱内保护绕组调整。

(3) 220kV 2826间隔失灵及跳闸回路改造。

(4) 对新的220kV第一套母差保护装置及新的220kV第二套母差保护装置进行通流试验。

(5) 本间隔接线结束后进行母差保护验收及向量试验。

3.3.2 主变部分 (以#1主变为例)

(1) 220kV#1主变2801间隔1G隔离开关、2G隔离开关接点接入220kV新的第一套母差保护装置。

(2) 220kV#1主变2801间隔线路端子箱内保护绕组调整。

(3) 主变保护屏跳闸及失灵回路改造。

3.3.3 220kV母联2800间隔

(1) 220kV母联2800间隔断路器辅助接点接入220kV新的第一套母差保护装置。

(2) 220kV母联2800间隔线路端子箱内保护绕组调整。

(3) 母联2800保护跳闸线圈回路重新改造。

(4) 对新的220kV第一套母差保护装置及新的220kV第二套母差保护装置进行通流试验。

(5) 本间隔接线完善后进行母差保护试验及验收。

4 施工注意事项

(1) 与220kV母差保护屏相邻的220kV母联保护屏、110kV母差保护屏、35kV母差保护屏屏顶的小母线是一个整的小母线, 解除220kV母差保护电源时, 不得造成其它保护装置失电。

(2) 拆除220kV原母差保护屏时, 退出母差保护压板后, 误碰跳闸端子仍能造成线路跳闸, 因此应做好防误碰措施, 拆开的线头需用绝缘胶布包好, 并严格执行“二次工作安全措施票”。

(3) 拆除220kV原母差保护屏时, 应防止拆除电流回路时运行线路电流绕组无接地。在拆除前, 应在汇控柜内将母差用绕组重新接地后, 短接电流回路并打开连接片, 以保证电流互感器侧电流回路不开路并有接地点。

(4) 改造220kV#1及#2主变保护屏失灵回路时, 应注意电流回路改接后须一点接地, 同时应在端子排号头标记电流走向。保护解复压闭锁接点引出后应做相关试验, 拆除的接点线应接入空端子。解复压闭锁接点与启动失灵接点需取用不同继电器的动作接点。增加失灵联跳回路后应核对出口压板, 并做相关试验。

(5) 接入新的220kV第一套及第二套母差跳闸回路时, 跳闸端子与跳闸压板应一一对应, 确保压板投入时可靠出口, 压板退出时可靠不出口。

(6) 在依次接入各间隔时, 为防止误碰或误投压板, 用绝缘护套包裹运行间隔压板。

(7) 新母差保护安装结束后, 应进行全面测试, 确保装置内外回路无问题及寄生回路。

5 结束语

由于220kV母差双重化改造涉及的间隔多, 且二次回路复杂、技术难度高、工作量大, 因此施工前需提前制定施工方案、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本次施工方案避免了设备的重复停电, 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工程完成后, 双母差保护可靠运行, 为变电站提供了双重保险。

摘要:根据国家电网十八项反措规定, 并结合安徽电网实际情况, 提出220kV变电站母线双重化改造施工方案, 并着重介绍了TA绕组重新分配以及失灵回路重新改造, 为变电站母线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母差保护,双重化,TA绕组,失灵回路,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人力资源部.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大班体育游戏优化下一篇:运用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