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球运动的美学特征(精选8篇)
毽球运动的美学特征 篇1
艺术体操又叫韵律体操, 是一项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以韵律性和自然性身体动作为基础的体育项目。其动作风格各异, 动作内容繁多并具有优雅性和艺术性的特征, 充分展示运动员协调、柔美和高雅的女性气质, 是艺术性很强的女子项目之一, 在体育项目的运动项群中属于难美类运动项目, 从其分类中不难看出其与美密不可分。
在体育美学视域下研究艺术体操就是从美学角度探究艺术体操与人体动作美、音乐美、服饰美的联系, 从而发现艺术体操美的规律, 达到挖掘体育运动美育教育的目的。
一、体育美学的含义
体育美学是指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来研究体育运动中的美学现象、规律、特点和价值的科学, 是体育科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体育美学以研究人体在运动中如何认识、表现和掌握美的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例如:利用参与者优雅的身体运动来反映人体的姿态美、运动形式美, 表现审美观, 激发欣赏者的美感, 提升运动员和观赏者双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准。
二、体育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体育与美都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体育运动源于生产而高于生产, 在与生产活动相分离的过程中, 体育逐渐演变成一种蕴含多重价值和多种表现形式的美学文化形态。其创造过程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展现的。体育美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以人体特殊行为为对象来进行的创造和审美活动。
1.体育美的特征
(1) 客观性和社会性。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 人体是运动美的自然基础, 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美是美在人体运动中的特殊反映, 人类在运动中构造出优美的体型、优雅的动作, 表现出自然美的客观性。同时, 作为运动主体的人类本身又是社会的产物, 其所从事的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体育运动, 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进行的, 任何体育项目的完善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所以, 体育美中始终渗透着社会美的性质, 体育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其客观性和社会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2) 形象性和象征性。
体育美的形象性是指在体育运动中, 通过健康的体型、生动灵活且舒展大方的具体动作来展示运动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并以此感染观众。
体育美的象征性是指运动员通过个体或集体的运动造型或形象来表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或者通过体育赛事的旗帜、会徽和吉祥物等象征性地表现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底蕴及人类对理想的憧憬等。
(3) 创造性。
在体育运动中, 运动员总是通过高难度的技术技巧、优美的身体姿态和顽强的作风来诠释体育运动的魅力, 博得观众的青睐。运动的主体和对象是人类, 而创造又是人类的本性, 故我们认为, 体育美是通过生动、形象、多样性的动作来表现体育运动的客观存在及其独创风格。它能够让审美主体产生无限的美感, 能够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运动中, 去参与和创造更高的审美价值。创造性特征是体育美的重要特征之一。
2.体育美的表现形式
(1) 整齐美与层次美。
整齐即整齐一律, 是指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 运动员需要步伐统一、动作一致、服装整齐、表情如一, 以完成任务。层次美是指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演变, 由低到高、由远及近、由少变多、由密变疏等, 通过完成动作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来展示体育运动的多变性和灵活性。
整齐美与层次美的变换要主次分明、恰到好处, 既保证主体动作的整齐划一, 又能突出层次感所表现的时空美。如花样游泳集体项目、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健美操集体项目中, 整齐一致的动作给人以钢劲有力、振奋的感觉, 而适当的动作层次又在统一中展示出项目活泼灵巧的特点, 这些变化足以使观众的精神为之一振。整齐与层次的搭配也体现了体育的对比美。
(2) 对比美与对称美。
对比是指针对两种事物的不同点进行比较, 鲜明地显示出其各自的特点, 反映出事物的显著差别。当两种物体同时出现, 且有明显差异时, 我们的视觉就会产生出对比的映像, 这两种物体也互为强调的对象。对称即匀称, 是指前后、左右、上下部分之间动作相同, 人类本身的结构中有很多对称的特征, 基于这种生理本性, 人们总是喜欢对称的动作或物品。
在艺术体操三圈两带的集体表演中, 八字队形、圆形队形等均为对称队形, 而圈与带两种器械形状及运动轨迹的差异就很好地展示了对比美。健美操运动中的托举造型是运用了对称美的原理, 混双表演中, 男性与女性运动员在动作、体型和风格上又体现了男刚女柔的对比美。
(3) 比例美与和谐美。
比例是指人体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在胖瘦、长短、宽窄及围度等方面的数量关系。比例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其影响因素有性别、人种、生长环境和地域、营养及运动状况等。身体的比例差异对运动美的欣赏有直接影响。对比例美最好的诠释即“黄金分割定律”。黄金分割定律从人体的肚脐部位开始, 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测量出肚脐到头顶的长度和肚脐到脚底的长度。他认为人体最适宜的比例为:脐至头顶的长度/身高=0.382, 脐至脚底的长度/身高=0.618。
在体育的审美过程中, 比例美体现在人体运动中各个动作、部位及与他人的协同配合中, 即和谐关系之中。和谐是指事物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运动中的默契配合反映了技术动作的高效率之美、融洽之美及一致性之美。
(4) 节奏美与统一美。
节奏是体育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能够使不整齐的声音、不规则的动作在单位时间内达到相对的有秩序。均衡是指虽然在运动形式上不一定整体对称, 但是通过有效的控制, 在分量上、在局部布局上是均等的。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节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 最合理的技术动作其节奏必定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对运动的需求, 是符合运动审美要求的。节奏的快慢变化, 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多样化、生动性和丰富性, 体现了体育运动在统一中的变化和在变化中的均衡。多样化的统一美在形式美规律中起到了统帅的作用。
三、艺术体操美的本质
艺术体操被誉为地毯上的芭蕾, 是一项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 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新型女子竞技项目之一。它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 是由法国生理学家乔治等人创造的。之后, 专门从事体育与医学研究的爱沙尼亚人艾德勒等人, 在艺术体操美学创造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 最终将动力性动作与放松的流线型动作交替进行, 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节奏的艺术体操雏形。艺术体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 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的。其套路是由舞蹈动作、平衡动作、波浪形动作、跳跃动作及部分技巧动作组成的, 在音乐的伴奏下, 各种身体动作有韵律的交替, 优美的动作、美好的形象和内在的感染力融合在一起, 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美。
艺术体操美的本质是运动员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体操运动中的感性展示, 它反映的是运动员与项目之间的审美关联。它追求的是整个身体的全面发展, 体现女子特有的自然美和韵味。艺术体操运动员本质力量对象化是艺术体操美的深刻根源, 即对象为人在形体、技术、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美。
从美学视域来看, 艺术体操属于视觉艺术, 它以人体的形体动作为视觉对象, 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方式, 具有强烈的竞技性, 又有很高的观赏性, 给人以力度美、韵律美、造型美及流动美等艺术感染力。美是艺术体操运动追求的目标之一, 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艺术体操的美通过运动员对各种身体动作的提炼和艺术加工, 运动员自身的艺术气质, 美的形体、美的舞姿、美的音乐、美的造型和美的队形等诸多因素来体现。艺术体操是艺术美与体育美和谐统一、完美结合的成功形式之一。
四、艺术体操的美学特征
1.人体美
人体美包括体型美、形态美、气质美、姿态美及人体美的表现力等。
人体体型美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长短、粗细要均衡。均衡是指身体各部分的发育符合美学比例。其基本要素包括:曲线、对比与对称等。艺术体操运动员在选材过程中对运动员上下身之间的比例、上下身与身高的比例、四肢的长度、肩宽和腰围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测量时要求运动员的双肩、双膝和两踝之间的连线必须与地面平行。身体的S形曲线要纤细而连贯、流畅而鲜明, 线条起伏要恰到好处, 显示出柔润之美。
人体姿态美是指我们在基本姿态中所表现出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它包括立、坐、行、卧。站立时要求挺胸、收腹、拔背、立腰, 显出勃勃生机;坐姿和卧姿要姿态端正、规矩平稳, 展示出人体的健康美。在行走时, 步态要稳, 躯干和四肢要优雅端正, 协调敏捷, 展示出人体的风度美。造型美是指身体在静止状态时或在空中时所展示出来的姿态美。艺术体操基本舞步和技术中有很多动作都展示了造型美。如:迎风展翅、结环跳、平衡、旋转等。
艺术体操运动员通过变化多样的人体动作和器械动作, 使人体姿态在瞬间的静止和流动中起落变换, 给人以变化美、瞬间美和过程美的视觉映像和情绪感染, 充分体现了艺术体操运动的姿态美和造型美。
艺术体操运动员要求五官端正, 鹅蛋脸型, 眉清目秀, 气质端庄, 四肢修长, 颈部挺拔纤长, 躯干曲线柔和。这些要求及形体美、韵律美和气质美于一身, 充分显示了女性优美的身姿和鲜明的个性, 能够给观赏者留下强烈的审美欲望。
2.技术美和难新美
合理的动作技术是运动成败的关键。技术美是指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人体生理解剖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 并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省力原则。艺术体操的技术美是以人体为载体, 其最高规格的动作, 通过运动方向的变换、运动节奏、幅度和力度的变化等因素来完成。
难新美即难度美和创新美。难新美指的是以最合理的动作, 高质量地完成高难度的、新颖的动作和造型。艺术体操在运动项群分类中属于难美类项目。难度和美是此类项目的两大核心。艺术体操的难度动作包括器械的抛接动作、交换动作和人体超长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在难度动作的完成中体现了运动员的勇气、力量和智慧, 体现了运动员对自身潜力的挑战, 同时也满足了观赏者的视觉感受, 激发了观众强烈的认同感和愉悦的审美需求。从2012年艺术体操新周期比赛规则的变动中我们知道, 艺术体操目前的发展趋势正是朝着“难”、“新”、“美”的方向发展的。
3.刚柔美与韵律美
刚柔美是指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 既有刚劲有力的动作, 又有柔美的动作;既有舒展大方的舞蹈动作, 又有平衡、跳跃等难度动作;既有快速有力的大幅度动作, 又有缓慢、静止的小巧动作。
艺术体操的刚柔美体现了美学的对比美。
随着艺术体操音乐旋律与节奏的变化, 其动作快慢、强弱和幅度都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与运动员的身心、形神及呼吸和谐统一, 构成了艺术体操特有的韵律。艺术体操中的运动是绝对的, 动是活力之美, 是生机、是人体生命力的展现;静是相对的, 是指生动、鲜明、引人入胜的运动造型。这两种状态相互交替, 相互转化, 构成了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对动作缓急、起伏及屈伸度的把握及对时空、速度等之间转换和衔接控制, 以及运动及路线的巧妙变化, 展示了整体与部分、器械与人体及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统一, 突出表现了艺术体操项目流动的美感和生动的韵律美。
4.队形美与音乐美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中的不同队形组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队形新颖而独特, 充分展现了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特有的“队形美”。队形变化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编排中极其重要, 只有巧妙而富有创意的队形才能勾勒出生动合理、虚实结合、富含寓意的精美图案。同时, 队形的交错变换要自然流畅, 既要突出器械和人体动作特点, 又要达到集体项目最佳的艺术效果。
音乐属于“时间艺术”, 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艺术体操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受音乐节奏的制约, 其动作特点和风格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诠释的, 音乐与艺术体操密不可分。音乐是一种独立而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 同样, 艺术体操的音乐不仅仅为了烘托气氛, 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动作而设计。它本身也具有其自身鲜明、独特而系统的表现方式, 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尚的音乐流行元素。其魅力和感染力主要表现在艺术体操乐曲能够增加艺术体操的韵律美, 提升艺术体操运动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其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能够使观众陶醉, 给观众留下美的感受。
5.服装美和器械美
艺术体操运动的服装道具美包括服饰美和器械美。服饰美是指运动员的服装样式、面料、花纹、色彩、图案、头饰等应该围绕表演的主题、运动员的肤色、个人风格和表演风格及音乐的主题及旋律来设计。美的服饰能够突出运动员的形象美、曲线美和气质美。因此, 艺术体操表演服的设计要在协调美的指导下, 符合调和对比的美学规律, 配色方面以和谐为主, 对比为辅, 遵循在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使服装的整体效果能带给观者和裁判员强烈的视觉冲击。
艺术体操项目的器械有绳、圈、球、棒、带五种。由于其形状和制作材料不同, 故其运动形式、运动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如彩带的动作以螺形和波浪为主, 展示了彩带的飘逸和运动员的轻盈;球的动作以滚动和抛接为主, 突出了流畅柔美的曲线美。在艺术体操器械表演中运动员将器械视为身体的一部分, 达到了人、械合一的境界, 体现了人与器械协调美的美学特征。
艺术体操能够增进健康、陶冶情操、塑造美的形体和良好的身体姿态, 其动作融入了芭蕾舞、民族舞、竞技体操、技巧等技术之精髓, 舒展、流畅、刚柔相济、韵律性强, 它以优美的舞姿、高超的难度技巧、扣人心弦的乐曲和新颖独特的编排, 将感人的艺术形象完美的综合在一起, 能够产生强烈的审美力量, 使人心旷神怡, 具有令人陶醉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焱源.形体训练教程[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2.
[2]王健珍.艺术体操美的表现形式[J].武汉体院学报, 2002, (2) :88-89.
[3]郑琦.艺术体操运动中的美学特征[J].福建体育科技, 2001, (6) :29-30.
[4]朱瑛.试论艺术体操的形式美[J].山东体育科技, 1995, (1) :74-75.
毽球运动的美学特征 篇2
一、广东省高职院校毽球项目发展状况
广东省是全国开展毽球项目最好的省份之一。首府广州被誉为“全国毽球之乡”,自200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广州“毽王争霸赛”。中山市小榄镇的毽球健儿常常代表省、国家参赛,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以及世界冠军。深圳市的西乡中学、第二实验学校有专门的毽球队,毽球老师采用“体教结合”的教学理念,为高校输送了许多毽球特长生。虽然广东省部分地区毽球项目竿头直上,但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却望尘莫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重视不够、相应赛事少、缺乏理论知识。
1学校重视不足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很多高职院校受经济、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学生体制健康提高缓慢,尤其是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毽球运动对场地、经济等条件限制较少,适合在学校开展。但很多学校对毽球运动重视不够,在2011年12月深圳市举办的全国毽球教练员培训中,广东省只有一所高职院校参加。在开设毽球选修课的高职院校里,一般只有一个学期,仅仅36学时。虽然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发组建了“毽球协会”,也只是师兄带师弟师妹,缺乏老师指导。
2相应赛事少
2007年毽球被列为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但2011年8月的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中,高职院校(丙组)参赛项目中没有毽球,只有B组(体育专业)增设了毽球项目。从参赛规模上看,参加省级大学生运动会的高职院校比较多,若毽球进入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势必推动省内高职院校毽球运动的发展速度。虽然广东省高校杯毽球比赛和广东省大学生毽球锦标赛(设有大专组)允许高职院校排队参赛,但因为缺乏师资和高水平运动员,很多高职院校选择弃权。
3理论知识欠缺
众所周知: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随着毽球运动进入大众的视野,尤其是踏上体育竞技的舞台后,对其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其损伤机理、保健知识也大不相同。因为毽球运动进入高校的时间较短,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我们要吸取其它体育项目的精华并引入毽球项目中,健全毽球理论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培养一批对毽球技战术、竞赛规则、运动保健等有深刻研究的科研人员。
二、高职院校毽球运动推广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何将毽球运动融入全民健身娱乐服务体系中,高职院校的毽球开展状况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广东省高职院校毽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抓普及、抓提高、重科学。
1抓普及———进学校、进基层
对于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而言,应以学生为本,开设一些集娱乐、健身、竞技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使体育课变得丰富多彩。现在体育课多以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为主,老师讲一个动作学生玩一节课,所以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有些体育老师只知单一传授运动技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发展,把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变成自娱自乐的“放羊课”。这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也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和进步。现在体育课堂要改变单一运动项目向兴趣化、竞技化方向发展,选择一些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休闲体育项目。如:毽球、排舞、空竹、软式排球、健身气功、体育舞蹈等。针对毽球项目,一方面,可以适时开设选修课、必修课或者专业课,培养学生对毽球运动的兴趣,使毽球成为学生娱乐的一种健身活动,为以后从事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毽球师资建设,组织教师参加毽球培训,注重毽球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促进毽球技术的提高。2011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知中提到“:‘十二五’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1984年3月,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同志在“全国毽球邀请赛”接见各省市代表时指出:毽球项目如果搞起来,群众性不会亚于乒乓球。我们的体育事业不仅要着眼于奥运项目,还要挖掘民族体育项目,用现代体育的内容充实民族体育,用民族体育的精华丰富现代体育。因此,毽球运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堂内容,而且对全民健身和现代体育都是一个很好的填充项目。在高职院校可以先成立毽球协会,把喜爱毽球的学生集中起来,定时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训练;其次,选几个班开设毽球选修课,逐渐提高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学会资料共享,利用网络观看一些毽球教学和比赛视频,或者向周围爱好毽球运动的群众学习,共同进步。
2抓提高———以比赛促提高
虽然毽球已列入全国性的比赛,而且部分省市也组织了相关的比赛。但为何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限制呢?究其原因,针对高职院校的比赛较少,加上很多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相关老师缺乏学习的机会,师资薄弱;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的水平进步缓慢,没有高水平运动员,也就不愿参赛,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们首先要根据运动者的水平,参加适合自己水平赛事。由毽球协会定期组织校级毽球比赛。比赛形式可有多种类型:花毽可分为单人规定动作、单人自选动作、双人自选动作、集体自选动作;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踢的多即为胜。利用比赛的“东风”和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校爱好者的毽球水平。体育老师把毽球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采用一(人)对二(人),或者二对三等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毽球水平。除此之外,可以与周围学校或者社会上毽球爱好者进行友谊比赛,提高学生的比赛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以后参加大型比赛奠定基础。
3重科学———培养技战术和科研人才
任何一个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与分析,不然就会越走越窄。毽球与武术、太极拳等传统项目相比,其传播范围还少一些,这就决定了毽球项目的独特性。针对毽球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我们要从以下三点入手:重视技术探索、战术分析、培养理论人员。
(1)培养技术人员
随着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毽球技术在比赛中与日俱进,出现了高点扫发球、倒勾攻球、踩踏攻球等技术。其中倒勾攻球又分为:正倒勾攻球、内倒勾攻球、外倒勾攻球、凌空倒勾攻球。对于花毽技术,出现了单脚双毽、双脚三毽、边跳绳边踢毽、丹阳朝凤“、明德串珠”(小腿围绕毽子转三周然后用脚接住)等动作,涌现出一些花毽高手,如北京陈靖(人称“翎格格”);天津的穆丹,在200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想挑战”节目中表演了“碗中踢毽”;“天津花毽四大名腿”:邱明宽、邱明德、齐贵明、魏玉平,其中邱明德享有“杂技毽将”之称。这都是毽球爱好者和从事者经过思索和努力在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虽然现在有的毽球动作普及范围不是很广,但在毽球技术的发展里程中,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拿大家熟悉的武术项目来说吧,出现了武术功夫扇、木兰扇、健身气功等,既适应全民健身活动的需求,又为武术注入新的灵魂。针对网毽,我们可以借鉴武术或跆拳道的动作,在攻球时把毽球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比如跆拳道里有一个侧踢动作,最后用力时,右腿迅速伸膝、送髋,带动小腿快速向前蹬出,力达脚跟。如果把这个动作加上腾空,用在毽球技术上,是不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毽球工作者借助其他学科的资源,填充到毽球技术里面,提高毽球项目的实战性和经济性。
(2)重视战术分析
毽球战术在比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技术相差不多的时候,战术运动得当可以改变战局。毽球战术主要有两个方面:加强防守、抓住进攻。防守主要有拦网、踢防、触防、跑防四种。其中拦网最为关键,它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其成败关系到这一分的得失。所以,毽球的拦网技术和排球一样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和模拟比赛中,根据运动员的身高、弹跳、心理素质等,加强拦网技术的练习。在拦网的过程中要根据对方攻球的方向,随时调整自己的位置,同时没有拦网的运动员,做好拦网失败的准备,做好补防。进攻是毽球比赛中得分的重要环节。它对运动员的柔韧、技术、心理、配合等要求很高,必须在规定的击球次数内把球高质量的踢到对方的场地。战术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多变的临场策略。它首先根据对方的实力、战术,结合自己运动员的技术、心理素质等来适当调整自己的战术安排。利用自己运动员的实力,采用战术安排,避免对方优势发挥,抑制对手得分,提高自己得分的措施。这需要教练员在比赛前,通过录像或者到现场多观看对方运动员的实力和常用战术安排,对自己的战术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无论比赛结果如何,多反思,多交流,总结每场比赛的得失,为以后比赛积累经验。
(3)培养理论人员
自毽球运动进入全民健身活动以后,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十二五”规划中还提到“: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其实体育指导员就是全民健身最基层的老师,他们对技术的讲解,动作的示范,内容的理解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爱好和兴趣。近几年,国家对许多体育项目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国家推广的健身气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针对毽球而言,中国毽球协会网上会公布相关培训或比赛通知,让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培训提高毽球教师的毽球技术,同时也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素材。随着毽球运动的普及和比赛水平的提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后续问题,如:运动损伤、饮食与营养、保健与康复等等,这些辅助方法的合理性会严重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这与我们的保健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息息相关。这些学科也为毽球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我们要在毽球技术提高的基础上,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毽球比赛提高很好的理论支持,要科学的进行毽球运动和毽球训练。这需要更多的不同学科的学者来关注毽球运动,从健身角度合理指导毽球运动向着科学方向发展。
三、总结
毽球运动的美学特征 篇3
1 武术套路的美学分析
我国武术源远流长, 传统武术有着古朴遒劲的武术套路, 而近代武术发展趋向于精彩炫目, 但是整体而言其都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武术发展到现在还被人们所喜爱, 不仅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同时人们在演练武术套路过程中, 会锻炼自己的身体, 给别人以美的享受。武术的主要内容就是技击, 而运动形式多是用套路和格斗, 而且武术重视内外兼修, 在进行武术套路运动中, 讲究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 通过起伏转折把各个动作相互联系起来, 在套路布局上采用虚实之间的变化, 最后让整个动作过程达到形神结合, 做到心到、眼到、气到, 让动作一气呵成, 完美协调。
2 武术所具备的美学特征分析
2 . 1 武术套路具有形式美的特点
演练武术人员, 其每一套动作都有形式美, 但是其对演练人员有一定要求, 例如:无论年龄多少, 表演者一定要有矫健的身体, 所有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这样武术套路才会给欣赏者以形式美。武术讲究物体匀称, 所有动作在演练中必须一气呵成, 精准到位, 把原人类的捕猎和劳作表现出来, 例如:形意拳, 其就是对一些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 还有太极拳, 有些动作如猛虎下山, 有些动作如山岳耸立, 模仿的惟妙惟肖才, 体现出了武术套路动作的美感。除此之外, 套路演练中合理的搭配服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后动作和使用的器械合二为一, 再把招式融入到其中, 进而形成统一的风格, 在选用的武器中, 一共有十八般武器, 这些都是原始人类用于保护自身和捕猎所用的, 但是现在演变成表演的器具, 而且经过了精密的制作, 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只有这些还不够, 对整个表演结构要编排精巧, 就如同一篇文章一样, 分清主次, 搭配合理, 有对比和呼应的套路, 把形式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2 . 2 武术套路具有劲力美的特点
武术发展源于远古人在生活中的打鱼捕猎的动作, 到现在其中的技术击打性已经减弱了很多, 但是还保留了踢、打、击、拿等一系列的攻防动作, 和原始的武术功能不同, 现在练习武术的人都注重力度和劲道, 例如:在练习长拳时, 就要求遵循劲力顺达的原则, 出手的时候不用带有太大的力量, 但是要保持动作的流畅性, 对于到了着力点位置, 才应该把劲道发挥出来。再如太极拳, 其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手法, 在表面上看太极拳软弱无力, 但是实际中其会绵里藏针, 后劲无穷, 其练习要点要掌握推、转、按、靠等方法。在实战中会利用自身肌肉的感觉来对对手使用的力度进行判断, 然后再借力、用力、打力, 从而攻敌制胜。但是现代武术在这些基础之上, 有增加了一些具有观赏性的表演性动作, 让武术更具有时代的魅力特色。
就拿抡臂砸拳的接“弧形步”进行分析, 其动作要领就是先沉重后轻快, 让整个劲力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变化。一般演练者先会绕圈打旋, 把落叶一样的轻旋感觉体现出来, 然后进行上步拍脚, 这一套动作响亮而有力, 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非常强烈的震撼, 同时在表演完之后, 会让人久久不忘, 在这方面动作的劲力和艺术不产生矛盾, 在所有的武术套路中, 使用力量可以很好的展现武术的劲力感, 然后间杂着柔弱, 以及轻曼的动作, 进而让整体的武术套路刚柔并济, 力道和美感完美结合, 整个动作浑然天成, 表演后人们会有一种羡慕和学习的心里。
2 . 3 武术套路具有节奏美的特点
武术套路运动过程中, 一招一式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其和前后的动作都有连贯性, 而且整套动作表演下来, 会体现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在武术套路中, 有些动作具有重复性, 而且在形态的变化, 动作的转换上都有一定的停顿, 整体而言, 虚实相宜, 舒缓有度, 体现了很好的节奏美。例如:在武术的长拳中, 其在出拳时讲求拳绵绵不绝, 动作像蚕抽丝一般, 这些都体现了动作的轻盈性, 但是如果演练的是短拳, 短拳就讲求气势滂沱, 很好的展现出爆发力, 长拳和短拳转换时, 其会有一定的停顿动作, 然后在一瞬间完成动作的转折。缓如鹰, 快如风就可以说明动作之间的快速变化和转折。武术动作都以快为主, 慢为辅, 整体编排互补, 进而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3 武术套路所具有的艺术性分析
3 . 1 展现出一定的艺术氛围
在进行武术套路的演练中, 其不仅仅只有外面的动作架子, 其还在于对内的修养, 同时练习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好自己的精神和情绪变化。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有些观众看到的套路似乎杂乱无章, 但是这是演练者精心设计的, 保证整体的协调性, 给人们营造出非常和谐的艺术氛围。在当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 武术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建立和谐的价值观。对很多武术套路的研究中发现, 其动作要领都是强调自然规律和人的目的和谐统一。在演练动作中, 不会出现生涩难练的, 都是整体和谐统一, 步调一致, 演练起来灵活潇洒, 非常富有节奏性和和谐性。如果武术套路所追求的是超出自然规律的, 那么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除此之外, 武术还对内在的神韵美有所追求。在武术历史发展中, 历来武术大家都讲求内外兼修, 形神兼备。虽然很多武术已经分成了很多支派, 在表面上有很多审美区别, 但是在气与神的和谐统一方面却从来都没有变过, 通过练习武术不仅强身健体, 而且还可以把体与魄达到相互融合的状态。
3 . 2 具有民族艺术价值
武术动作虽然千变万化, 而且还讲求以心行气, 同时要以气运身, 这种内外兼具的方式让练习者感到妙不可言的美。武术套路本身非常重要, 其是武术在形式上的一种展示, 但是很多演练者不仅对动作和招式进行修炼, 其对武德也非常重视, “德心、德性、德行”三者在练习者身上都有体现, 而且其非常重视, 没有武德再好的武术本领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赞许, 和为人处世一样, 都要忠孝父母, 端正无邪, 和人为善, 这些都体现出了人们的性格特点, 因此, 说武术体现出了民族艺术。例如:在演练太极拳中, 其就有中和之道的原则, 这对人们的心理进行自我调节非常好, 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东西, 但是确实不可或缺。
近些年, 这些潜在的价值也充分被人们所认识, 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 会将其继续扩大, 继续传扬。武术套路运动这种自强不息的运动精神, 也很好的体现了我国积极向上的民族艺术, 在现代社会中, 竞争非常激烈, 人们在精神方面有很大压力, 导致内心世界出现问题, 甚至有大部分人常年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 针对这些情况, 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到武术练习上, 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 其中不仅具有攻防意识, 而且还蕴含了一些哲学思辨的动作, 在长期的演练中会给人非常多的启示。武术这门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是却高于生活, 可以利用练习武术的过程, 来重新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 找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而在正常的生活中, 又会对武术产生一种新的向往, 或者对武术有一种新的创造。武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如果人们都太生活化会导致功利心增强, 如果太艺术化就不可能让人们对生活进行再次回忆的创造。
4 结语
在现在对演练武术的评价系统中, 美学价值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多, 因此, 对演练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科技的不断发展, 武术这门艺术也会重新焕发新的光芒在以后的时间内, 希望热爱武术的人们在演练过程中, 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谢晓清, 谭飞.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 , 2015, 7 (5) :85-87.
[2]董逢伟, 张河水, 段丽梅.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可行性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2) :134-136.
[3]曾世华.2010—2013年中华武术套路研究的动态及展望[J].体育学刊, 2014 (1) :139.
[4]朱永光, 孙维国.关于武术套路教学采用高效模式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139.
[5]侯建斌.武术运动的竞技特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26) :138, 140.
[6]赖浩宇.浅谈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J].华人时刊 (下旬刊) , 2014 (2) :174.
毽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4
关键词:毽球运动,价值,现状,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它体现着华夏儿女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以及想象力, 炎黄子孙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毽球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相当重要的一项运动, 还没有得到比较高有的尊重。在当下社会中, 我们不断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冲击, 民族体育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1 毽球
毽球又称踢毽子,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中国流传很广的体育项目。经常进行毽球项目的锻炼, 可以起到较好的健身作用。
毽球是由我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 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具有不可动摇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借助了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 还在此基础上融合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 加了对抗性, 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 并凭借其简单易懂、灵活细腻的动作特点, 收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
1984年, 原国家体委将毽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并组织了全国毽球邀请赛。在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倡导下, 毽球运动在北京、湖北、山东、广东、上海、陕西、河南、山西及东北各省广泛开展, 各地相继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毽球比赛, 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加到了这项活动之中, 充分显示了毽球运动的强大生命力。
2 毽球运动的价值
2.1 健身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毽球运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生产实践中为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所演化出的一种能力, 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好的锻炼作用。毽球运动由易到难的技术难度, 不仅锲合了额问题生长发育的生理、心理特点, 股和人体动作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 而且有利于符合青少年各方面的生长发育特点提高青少年的整体身体素质。同时在运动中, 毽球运动可以很好地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有利于锻炼参与者的有氧耐力, 提高参与者的新陈代谢和心脏供血能力。参与者经常进行毽球锻炼, 还可以通过对时间、空间的立体感觉的把握, 起到锻炼身体各关节灵活性的目的, 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此外, 毽球运动凭借其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的特点, 逐渐成为健身运动的首选项目。
2.2 动作的技巧性与艺术性
毽球运动具有技术的包容性和艺术的融合性。毽球运动中, 参与者不仅可以有效的整合头球进攻、凌空倒钩、倒钩功球等足球比赛中常见的高难度动作, 还可以利用毽球自身运动特点创新毽球技巧。
同时, 毽球运动的动作细腻圆滑, 精炼直观, 不仅通过提炼加工创造出盘踢、磕踢、拐踢、绷踢等技术动作, 还配合人体节奏、外观衍生出动态直观的艺术形式, 关窗任务的思想情感。由于毽球运动中不停顿地流动变化, 使得运动利用实践和空间的交错搭配, 同时融合进表演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审美情趣, 强烈的迸发出毽球运动的艺术火花。
2.3 娱乐性和经济性
毽球运动花样繁多、娱乐性较高, 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强烈的冲击着人们的感觉器官和视觉享受, 跳动了人们的毽球兴趣, 起到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锻炼品质目的, 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毽球运动简单易行, 在平时的锻炼中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设施建设, 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简单, 加之毽球运动老少皆宜, 且对人数的要求也比较宽松, 单人和群体皆可, 大大增加间打了毽球运动的灵活性。所以, 毽球运动在提供良好健身效果的同时, 可以减少经济开支, 是具有良好经济性和娱乐性的健身运动。
3 毽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3.1 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政府部门是国家的代言人, 在中国目前体制下, 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合作时间球运动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只有足够的重视度才能促进毽球协会的壮大和毽球赛事举办的规范化。
现阶段的毽球协会大多数是民间自发的组织, 没有金钱基础和管理技能。因为赛事举办需要大量的的资金运作, 所以单凭毽球协会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承担, 必须依托政府强大的影响力和运作能力, 所以在目前毽球运动阶段, 毽球协会发展基本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维持, 政府的重视度不容忽视。
此外, 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毽球运动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纵观全国的毽球开展状况, 由于毽球运动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都捉襟见肘。因此, 毽球运动的推广和宣传效果也受到极大的抑制, 群众对毽球运动的知识了解甚少, 极大的阻碍了毽球运动的现代化进程。
3.2 毽球运动运营规范程度不高
虽然毽球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毽球运动已由初期的自发组织步入统一协调的步调, 向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但是, 我国毽球运动的总体运营规范程度还有待提高。
首先, 在毽球赛事的组织管理中, 赛事运作不周全, 准备工作不充分。由于毽球运动是一项新发展的体育项目, 各方面对毽球赛事的了解都比较欠缺, 缺少相关经验, 所以导致各协会的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 毽球赛事项运动会一样毫无章法可循。
其次, 毽球运动的赛事组织这水平欠缺, 工作人员素质不够。毽球运动的组织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毽球素养, 虽然可以借鉴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经验, 但毽球运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照猫画虎, 因此大大影响了毽球赛事的效果。
3.3 裁判员专业素要不高、后备力量不足
裁判员作为引导比赛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 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还应该拥有良好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约束。裁判员是毽球比赛的灵魂, 对毽球运动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迄今为止, 大多数裁判员持有的上岗证书迄都是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二级裁判员证书。就中国目前形式来看, 大多数裁判员专业知识薄弱, 对毽球运动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不能很好地把握国际前沿理论和毽球赛事经验, 这对毽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和毽球赛事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无论是毽球还是其他的运动项目, 后备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后配人才大多是适龄青少年, 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所以可以将毽球运动与体育教学完美结合起来, 在国家体育规划中增加毽球运动的重要地位, 不仅在扩大后备力量的同时保证了青少年品德和直立的健康发展, 还可以在充分发掘青少年潜力的基础上促进其健康素质的发展。这不仅在总体上实现了健全学生身体素质的长远目标, 达到了劳逸结合的目的, 还可以在保证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的前提下, 为毽球运动组织强有力的后备军, 推动毽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4 毽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普及和宣传力度
各级部门应该加强对毽球运动的宣传推广, 促进毽球运动在群众中的传播, 为毽球运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毽球协会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传播媒体方式帮助群众了解毽球运动的科学价值, 加强正确舆论的宣传引导, 还应该大力推广毽球进校园活动, 促进毽球运动与学校教学的结合, 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群众和青少年的参与性, 扩大毽球运动影响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高等院校毽球课程的开设对毽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4.2 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政府的扶持和宣传力度
各毽球协会要加强对自己协会所属运动员以及裁判员和教练员的规范化管理, 提高运动队伍自身的素质水平, 培养协会自身正面的积极影响。在举办比赛时, 要加强比赛规范化管理, 做好赛事准备工作, 减少争议, 保障比赛的正规性和严谨性。在比赛过程中, 还要严格监管运动员的言行举止和礼仪规范, 杜绝赛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从而吸引更多的队伍参与比赛。
在积极遵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 认真支持贯彻体育法规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模式, 努力与学校以及其它单位合作, 发展一切可以促进毽球运动的途径。
4.3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是促进毽球运动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 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 所以政府应该加大扶持毽球教练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提高毽球运动教练员的建设水平。
此外, 毽球教练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加毽球比赛, 不断汲取先进的训练及选材理念。同时要积极关注国外先进键球运动理论, 加强自身文化素养, 同时注重自身科研意识的培养, 努力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4.4 健全毽球基础设施建设
应加大对毽球运动的投入力度, 提高毽球运动的地位, 增加对毽球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资助, 健全毽球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政府部门要本着发扬中国传统项目的原则和精神, 不仅在毽球运动的管理组织上提供指导性建议, 还要对毽球设施建设加大重视程度, 更好地促进毽球运动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 毽球协会还要积极拓展社会筹资渠道, 扩大毽球宣传, 广泛吸纳社会上的赞助资金, 鼓励社会企业和各类组织对毽球协会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提高提供更多的帮助, 开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毽球协会只有在遵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和体育法规前提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毽球基础设施建设, 才能更好地促进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 从而为毽球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贤成.试论毽球运动的开发与推广模式[J].晋中学院学报, 2010.
[2]王方雨.江西省毽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1 (4) .
[3]刘程程.山东省毽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赵发田.毽球运动[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1.
毽球的运动价值及校园开展策略 篇5
关键词:毽球,运动价值,校园开展,策略
毽球作为我国优秀民族体育的一个主要代表,是在毽子这一运动基础上演化出来的。毽球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长,群众基础浓厚。毽球的观赏性、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成为人们喜爱的原因。毽球的在比赛的过程中其竞争特点与对抗特点并存。因此,毽球深的中国人的喜爱。如何挖掘毽球运动的价值,让毽球走进更多的学校成为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研究者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结合毽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就毽球在校园的开展策略展开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毽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毽球运动的运动价值分析
1 . 1 毽球的健身锻炼功能与校园开展
随着社会文明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参与毽球锻炼的目的更是表现出了强身健体的需求。因此,毽球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满足娱人的同时,向着更为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在参与毽球的过程中,锻炼者通过毽球的练习,能够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改善,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挖掘区域民族文化与素材,创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内容,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毽球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活动之一,加大对毽球健身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的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做好学校体育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毽球的健身价值正是校园开展的目的之一。
1 . 2 毽球的游戏娱乐价值与校园开展
毽球作为优秀的民族体育之一,其艺术性与游戏性兼具。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前行,毽球的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更加突出的一种民间体育。毽球的游戏性体现在毽球动作结构、毽球的色彩、参与对象等方面,毽球通过表演、比赛的方式,来表达人们身体、内心对健康的价值追求。而且毽球这一运动的趣味性非常浓,老师皆宜,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展示其灵巧与智慧,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加强相互的交流,又能够获得自信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校体育课堂,可以通过毽球这一运动的教学与组织,让学生在一个快乐、高效的氛围中进行锻炼,从而提升毽球的游戏娱乐价值的达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 3 毽球的心理健康促进价值
毽球作为便捷、高效的身心健康促进活动,其优点在于体能消耗少、对练习者的筋骨、心理都是一种良好的改善措施。在毽球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的身体素质、灵活性、反应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优点对于在校学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健康促进价值,在校学生由于学习、升学、找工作、人际交往等压力的影响,经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诸如:抑郁、不善交往等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效的实现校园毽球运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毽球通过丰富的活动方式与参与方式,让不同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共享胜负的体验,在不断的磨练中提升自身的信心,正确的认识成功与失败,不断的磨练自身的意志和挖掘潜力,在挑战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发展空间,为学习、生活的健康心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 4 毽球运动的社会化价值
毽球技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比赛的过程中规则的限制让毽球运动参与的乐趣更强。因此,毽球运动的技术性与规则性,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在遵守基本的毽球运动规则的提升学生的行为规则意识、社会生活准则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在毽球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活动场所,在毽球比赛或者联系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不同队伍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广泛的。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成为提升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所以,毽球运动的社会价值能够有效的促进在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校园毽球运动的开展策略分析
2 . 1 加大对毽球运动进校园的科学布局
毽球运动在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在全国不同地区都有开展。但是,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尚未将毽球纳入学校体育,即使个别学校开展的较好,但是普及程度尚有很大的空间。这些没有开展毽球运动的学校,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首先,当地毽球运动氛围不浓厚,造成了毽球已有人群数量较少。其次,学校体育教师等接触毽球较少,甚至从未接触毽球。最后,教育局等教育管理部门对毽球运动的价值等缺乏了解。上述这些因素导致毽球运动进校园的涉及面较低。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毽球运动进校园,各地区要加大对毽球运动的使用,开始阶段通过科学布局,以点带面逐步引导毽球运动向着普及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毽球运动进校园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2 . 2 提升毽球运动的校本化与独特性
从当前我们国家学校体育的状况分析,受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经费等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毽球运动作为一项经济性非常明显的项目,学校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就能够解决器材等问题。通过自己制作毽球、组织毽球练习、比赛等方式,全面的推动毽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情况。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实验区等方法,逐步的进行毽球运动的推广,获得多形式、广渠道、校本化的毽球教学机制,为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2 . 3 以竞赛来引领学校毽球运动的发展
竞赛作为引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毽球比赛的开展,能有效的提升学校对毽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通过科学的组织毽球运动比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学校加入到毽球运动中,让学生在比赛规则、计分方法、参赛要求等引导下,进一步的提升毽球训练的科学性,提升校园毽球氛围的浓厚度,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毽球运动、爱好毽球运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 . 4 加大毽球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升工作
毽球运动作为一个技术性与体能结合的项目,优秀的毽球教师是提升学校毽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毽球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毽球运动发展的关键点,一个具备了优秀的毽球技术、深厚的毽球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毽球训练、比赛经验的教师,才能够组织好、传授好、带动好学校毽球运动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毽球运动在校园的发展水平,需要学校等师资管理部门,加大对毽球教师的培训,通过在职培训、技术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的提升毽球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区域内的学校要加大毽球运动的交流与研讨,以校际之间的毽球比赛为平台,提升毽球学校相互间的活动次数,为毽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 . 5 借助媒体宣传全方位提升毽球运动的开展
在校园毽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毽球运动的群识度,需要借助校园广播、节日活动、毽球社团、校报等方式来加大对毽球运动的宣传,让学生更全面、更广泛的了解毽球的健身等功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提升毽球运动的竞赛组织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毽球锻炼中。
3 结语
毽球运动的美学特征 篇6
毽球运动是在踢毽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对抗性、娱乐性。1984年,国家体委将毽球列入全国比赛项目,并于1987年成立了中国毽球协会,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这样三大赛事。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也将毽球列入比赛项目。由于国家体委的大力倡导和扶持,毽球运动已在全国各省、市普遍开展,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热门项目。毽球这项运动在踢毽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运动,既保留了民族体育的娱乐性、灵活性,又增加了现代体育的竞争性、对抗性,显得更为有趣和紧张。所以,毽球运动不仅为国人深深喜爱,就连国外体育界也被引发了浓烈的兴趣。在欧、亚两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了中国的毽球运动。中国毽球队曾出访日本、泰国、越南、德国、荷兰、匈牙利等国家,把毽球运动传向亚洲,传向世界。由于它具有的独特魅力,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群众基础比较雄厚,得到了众多学生和教师的青睐,成为校园运动场上一道新亮点。
目前,毽子运动作为传统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很多学校都按新课程标准教材要求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引进全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引进毽球运动,特别一些有自己特定运动项目或本地不流行踢毽子的学校,对毽球运动引进并不是很积极,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展。因此,本文对关于学校开展毽球运动的可行性展开分析和讨论,目的在于引起各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把这项传统毽球运动引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来,使毽球运动在全国各地学校开展起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 毽球运动的运动价值
2.1 健身价值
毽球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身心活动,它的优点是消耗体力较少,能活动筋骨,让身体动员起来,训练人们的灵活性,反应能力,对改善人的身体状况、发展身体素质、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提高人体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均有很大的益处。毽球运动非常适合学生,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特殊的锻炼价值,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可多得的健身项目。毽球运动内容丰富多彩,在运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使运动单调枯燥的内容变得趣味无穷,对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2 娱乐价值
毽球运动娱乐性强、趣味性高、简单易学、老少咸宜。人们可通过毽球运动比赛,在比赛中展现智慧和技巧,与同伴的合作中,能战胜自我感受美妙的心理满足和快感,它可使人产生自信、自尊,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使高强度学习、工作带来的紧张和压抑得到缓解或消除。在悠闲时,家庭开展毽球运动,对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和睦、亲和力、凝聚力及稳定性起到促进的作用。毽球运动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使人们享受不同体验,心理、身体机能得到充分的调节,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3 社会化价值
毽球运动有各种的技术踢法,其活动也有一定条件或规则的限制,调节和约束着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及彼此的关系,对培养新一代学生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强化作用。同时,毽球运动活动构成一个临时社会互动场所,在活动过程中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运动中自然产生协同配合,团结合作,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良好契机。在毽球运动中,参与者的社会功能、社会适应性和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会得到迅速发展,在娱乐和健身中能有效地实现个体社会化价值。
2.4 调节心理健康价值
现代人高强度的生活节奏,身心各方面都很疲惫不堪,不安、焦虑、挫折困扰着人们。毽球运动对改善人的心理品质、稳定情绪,发展个性心理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毽球运动以其丰富的活动形式使每个参与者在活动中都有共享胜负战果的感受,在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磨炼中,使参与者能够正确对待成败,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断磨炼意志,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在成功中接受新的挑战。毽球运动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使参与者欣喜、愉快、满足,对焦虑情绪的缓冲和宣泄,对情感的调节,使身心得到愉快健康的发展。
3 毽球运动的特点
3.1 方便及安全性
毽球或毽子其体积小、重量轻非常方便携带,随时运用空闲时间进行运动。毽球一般的玩法是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施展个人的技术。毽球制作的材料都比较轻大都是塑料、纸、皮、羽毛等做成的,用脚、腿、胸、头、肩踢击球做出各种姿态,上下翻飞,流光溢彩,若被球打在身上也无大碍,运动起来有安全感,开展毽子运动的重要特点是方便、安全性强。
3.2 灵活选择性
毽球运动也是一项游戏,人们在毽球活动中,注重的是活动过程和乐趣,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或结果。因而毽球游戏活动的目标往往可根据游戏者自己的愿望提出和设定,可以灵活选择内容,并且也可商议毽球运动游戏的方法和进程,如二对二,三对三等形式的比赛,可以根据现场的人数而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充裕程度商定比赛的局分、局数,充分发挥参与者的智慧与能力,使比赛更加融洽、和睦,完善个体,实现自我。
3.3 趣味性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共同的显著特征,由于毽球游戏是一种参加者可以自由选择的活动,没有任何外来的压力,可以轻松、自由、平等地参与,能使心理功能得到最佳的发挥,获得自由表现的机会,把注意力集中于游戏过程的乐趣上,使参与者拥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毽球运动的变通性使得游戏更具灵活性,从而赋予游戏引人入胜、精彩纷呈的色彩,满足人们在情绪、情感上的需求,愉快的情感,使人情趣倍增。
3.4 变通性
毽球游戏活动方法、活动进程和主要规则可以根据参加者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有所变化,也可以参照毽球竞赛规则;根据场地大小、参加者的具体情况作相应变化,制定游戏中的技术动作,不同的各种踢法灵活运用。这种活动对性别、年龄无任何要求,几个人凑在一起即可踢,可以三五个人围成一圆圈踢,也可以分成双方相等或不相等的人数进行比赛,使这项运动更加丰富多彩。毽球运动是具有全民健身特性的一项运动。
3.5 竞争性
毽球与其他体育活动同样都有竞争性,其竞争与一般竞技体育的竞争有所异同。在竞技体育的竞争中具有良好身体条件、强劲的体能、专项技战术水平高的运动员,是确定胜负的关键。而毽球运动由于其活动方式除了毽球规则规定的以外还有比较大的变通性,虽然游戏结果都是以获胜而告终。由于竞争的内容的变通性,因此出现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看谁踢次数多的比赛、踢准确性比赛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踢法可能使弱者有成功获胜的机遇,给强者提出新的挑战,只要全力以赴,参加者都有取胜的希望。所以说,在毽球运动是挖掘人体的潜力的一项很好的运动。
3.6 经济性
毽球场地器材是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定,条件好的可以买,条件差的自己制作。比赛的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民间毽子用几根公鸡的尾羽扎在一起,插入铜钱的眼里,再用布裹紧缝牢,毽子就做完成了;目前做一般性玩的毽球材料更加丰富,可以用废旧塑料、纸、皮、各种羽毛等做成。不管买的或自己做的都非常经济,场地要求不高,对推广毽球运动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4 毽子运动的意义与可行性
4.1 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
毽球运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能培养学生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毽球运动的引进学校成为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促进实施学生“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对建立我国现代化教学体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可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深化。
4.2 引进教材,推动全民健身
从学校体育的新课程标准现状看,教材改革有很大的改变,没有规定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的选择可结合学校自己的情况来定。毽球作为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引进成为一项体育教学的内容是非常适应新课程的精神要求。毽球的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球的结构小、安全、不易受伤等特点,增加了在各级学校引进的可行性。引进毽球运动的学校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课堂上下,校园内外,出现了学生、教师、家长一起玩毽球运动的场面。毽球运动在学校启动,将起到教学补充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双重效应。
4.3 扩展毽球队伍,发展毽球运动
毽球运动技术一般玩法要求简单,易于掌握,灵活多变,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说易学难精,但并不影响人们参与的兴趣,技术好的有好的玩法,技术差的亦有其快乐之处。它是吸引广大的学生的参加的先决条件,同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既丰富了学校体育健康教学的内容,又扩大了毽球的队伍,为毽球运动打下基础。总之,通过各种形式扩大毽球运动比赛的影响力,将会促进毽球运动的迅猛发展。
5 开展毽球运动的对策与建议
1.合理布局,以点带面。毽子运动在我国的开展历史悠久,毽球运动作为毽子的延伸在全国各地展开的程度不同,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引进这个项目,个别地方学校开展得比较好。而没有开展的学校,主要是教师没有接触过毽球运动,本地也不流行踢毽子,所以这些学校没有引进毽球运动的概念,处于零起点的位置。鉴于现状,各地区应在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交流,把新教材内容搬进课堂,设立毽球运动的试点学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全面普及的目的。
2.自己动手,全面展开。从学校体育现状看,许多学校的体育经费十分困难,解决这个难题,开展毽球运动是最经济的选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置,没条件可以老师、学生自己一起动手来做,既解决器材问题,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建立实验区和实验学校,逐步推广,就会形成规模。与此同时,鼓励与支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发展毽球运动,为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全民健身注入新的生机。
3.利用竞赛,激发进取。学校毽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要开展竞赛和学术交流来实现。毽球引入课堂教学后,除娱乐健身活动外,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这个杠杆,推动学校毽球运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整个毽球学习活动中保持新鲜感和浓厚兴趣,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技能提高的成功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越学越爱学。
4.培养师资,加强交流。建立一支技术性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毽球得以发展的基础。体育教师毽球技术的层次是带动该学校毽球运动发展的关键环节,任课教师要抓紧学习提高毽球运动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提高,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力量,进行师资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讲习班、专题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培训,让体育教师了解“古老”新事物,掌握新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拓宽自己毽球运动。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尽可能地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相互观摩、研讨和帮助,加入专业活动网络等,能更好地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使学校毽球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5.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当今社会,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都是相当有影响的宣传工具。通过各大媒体大力宣传,使大众了解毽球运动的锻炼、健身、娱乐的价值,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促进,开展多种形式的毽球或毽子竞赛活动,鼓励与支持多种渠道开展毽球运动,促进学校引进毽球运动与社区运动接轨,让健康、快乐陪伴着每个人。
总之,学校体育引进毽球运动,是关系到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也是学校贯彻教育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精神重要举措。它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理论探索和大胆的实践,才能达到理论实践的高度统一,毽球运动的引进让古老的民间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健康教学中重新焕发青春。
参考文献
[1]谢成超,等.上海地区毽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5):59-60.
[2]唐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社会动因探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40-42.
[3]谢波,等.宁夏竞技毽球运动发展得现状与思考[J].浙江体育科技,2004,26(4):52-54.
[4]高章宁等.怎样踢好毽球[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新时代背景下的毽球运动分类研究 篇7
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 古代民间踢毽子游戏发展而来的毽球运动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它起源于我国汉代, 唐宋时期开始盛行, 在民间流传极广, 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代达到鼎盛时期, 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 都达到空前的程度。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毽球运动, 之所以历经2000多年传承而长盛不衰, 正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2 毽球运动传统分类概述
因为踢法方式的不同, 当今时代的毽球运动既有传统的运动形式, 又有新兴的体育项目, 人们在传统的踢毽子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使之更多地吸引众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也更深受广大学生和各年龄段人群的喜爱。
2.1 传统分类内容
如图1所示, 当前毽球运动分类包括毽球和花毽两种运动形式。
80年代中后期, 毽球 (原名网毽) 作为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出现在国内赛场。它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和足球的技术为一体, 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毽球是在我国古老的民间踢毽游戏的基础上, 在20世纪30年代由广州三轮车工人在出车之余休息时, 在两车之间拉绳代网, 每边2~3人进行隔网对踢, 使一般的踢毽活动发展为带有对抗性的游戏, 演变为隔网比赛形式, 并逐步发展成“网毽”, 后改称为“毽球”。
花毽即花样踢毽, 是我国古老独特的民间传统“踢毽子”的延续, 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项目。花毽主要是用脚采取各种不同的踢法, 伴以头、胸、腹、背、肩、腿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 使毽子呈现出不同的花式变化[1], 显示了我国民间体育的特有韵味。
2.2 当前毽球运动分类的由来
自20世纪中期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广倡导和大力支持下, 现代毽球运动开始起步, 至到20世纪80年代, 现代毽球运动在工厂、学校和机关等单位广泛开展并得到迅速普及, 一些全国及地方性的毽球运动组织争相建立。同时, 现代毽球的竞赛制度也随着全国锦标赛、职工赛、学生赛、国际邀请赛等相继建立, 现代毽球运动的竞赛体制也基本完善, 并于20世纪90年代跻身于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而且毽球运动还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先后在亚、欧、美等多个地区及国家开展起来, 并成立了国际性的毽球运动组织, 建立和完善了世界锦标赛制度, 形成了以毽球竞赛为主导的现代毽球运动分类。
3 毽球运动分类新解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毽球运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 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才能保证运动本身的科学性。
3.1 传统毽球运动分类弊端
3.1.1 传统毽球运动分类混淆, 不清晰, 容易引起误解
传统毽球运动分类为毽球和花毽, 在名称上已经发现问题。从毽球运动在社会上发展来看, 也是以宣传毽球为主。当前一提到毽球运动, 极容易让人混淆, 很多人的理解就是比赛形式的毽球运动, 这一点可以从众多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论文中得到证实。
研究认为, 毽球运动应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踢毽运动, 既有传统的踢法, 又有发展的踢法, 还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这一点来说, 当前毽球运动分类已经背离了初衷, 仅仅成为了“毽球”的运动。
3.1.2 过于突出了比赛形式毽球, 其竞技性强, 技术难度大, 适应面窄
比赛形式毽球 (原名网毽) 1984年被原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是从花毽游戏演变而来的一种隔网竞技的对抗性体育项目, 它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脚法和踢毽子的技巧于一身, 是一项竞技要求高, 对抗激烈, 技术要求全面, 战术特点鲜明的竞技项目, 对参与者的运动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 在身体柔韧性、灵敏性、力量及速度等身体素质方面对参与者要求较高, 尤其是毽球比赛的进攻技术如头球、脚踏球、倒勾球、凌空踢球等由于动作复杂, 难度大, 适合人群有限, 因此也限制了比赛形式毽球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普及开展。
3.1.3 弱化了民族传承的花样踢毽, 不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与比赛形式毽球相比较, 花样踢毽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体育运动, 融入在人们日常健身中, 有着悠久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运动形式是用脚变换各种不同的踢法, 伴以头、胸、腹、背、肩和腿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 使毽子的踢法和花式丰富多样。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花样踢毽运动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独特的技艺、优美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踢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花毽爱好者, 更使花毽技艺不断发展。但在当前毽球运动分类中, 无论名称还是实质内容, 花样踢毽仍处于明显的从属位置, 这与花样踢毽的历史传统不符合, 与花样踢毽在民间开展的广泛性不符合, 更不利于优秀传统踢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1.4 毽球运动形式、场地条件、竞赛方式的不同, 未能通过分类体现出来
当前毽球运动分类中, 毽球和花样踢毽一个是隔网竞技, 一个是技艺表现, 运动形式有着明显区别, 这一点不容置疑;从场地条件来看, 花样踢毽对场地没有什么高标准要求, 只要场地平坦即可。而毽球对场地条件的要求较高, 因为是竞技类比赛, 毽球应在室内进行, 条件类似于羽毛球场地, 以避免气侯因素影响和地面原因对队员造成伤害。比赛场地还需要标志杆、球网、专用毽球等, 在正式比赛时, 还需要裁判员、边线裁判员、记分员等组织管理人员, 业余群体开展难度较大。所有这些应通过分类能够直接体现出来, 让人一目了然。
3.1.5 适应当时历史时期突出竞技体育环境和向世界推广中国毽球运动的需要, 与当今时代推崇全民健身、群众体育需求不符
如前所述, 当前毽球运动分类有其所处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的时代背景, 有利于推动中国毽球运动在当时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然而, 随着时代的变迁, 国家体育工作思路向群众体育的转变, 原先毽球运动的分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 应有所修正。1995年6月, 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是为了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纲要》实施以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策开始向群众体育倾斜, 以建设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为工作目标, 在开创全民体育工作新局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体育设施遍布各个城乡,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大为改善, 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 每年的8月8日为我国“全民健身日”。第一个全国性体育节日的诞生, 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 当前社会毽球开展情况也产生了新变化。
3.1.6 毽球运动开展在群众健身形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中, 我国人民大多数将踢毽作为早晚和日常的健身锻炼。毽球运动尤其是花样踢毽由于不受场地和器材等限制, 轻松多样, 老少咸宜, 只需根据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踢法锻炼即可, 既有单人踢、双人对踢、多人传踢。在很多城市的广场、公园、小区等一些公共活动区域, 经常都活跃着踢毽爱好者。他们的踢毽方法因为广泛使用了一种大毽毛毽球而与毽球和花样踢毽产生了不同, 这种运动形式以集体传踢为主, 不同于毽球突出竞技性、对抗性, 也不同于花样踢毽突出技艺性和观赏性, 它更加注重踢毽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目的, 但又不失毽球的竞技性和花样踢毽的技艺性, 这就是现今的毽球运动中新的变化。这种新的毽球运动形式的出现也需要对传统毽球运动分类做出调整。
3.2 毽球运动新分类概述
通过对毽球文献研究和社会实践调查发现, 毽球运动属于大的运动范畴, 而不仅仅局限于代表单一活动形式的运动项目, 当前我国的毽球运动分类及名称只是因为历史的局限和项目发展目的不同, 于今天看来现有的毽球运动分类对现代毽球运动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3.2.1 新分类内容
研究认为, 毽球运动应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运动范畴, 这其中既有传统的踢法, 又有发展的踢法, 还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毽球运动的分类应借鉴其他成熟的运动项目, 例如网球运动, 分为硬式网球和软式网球, 硬式网球又分为草地、红土、塑胶、地毯、硬地等不同场地的比赛, 虽然器材、规则、场地有所区别, 都从属于网球运动;又如足球运动, 有11人、7人、5人等不同赛制, 又有室内、沙滩、花式等不同运动形式, 也都从属于足球运动大范畴, 分类清晰, 容易理解。而毽球运动, 既有毽球, 又有花毽, 命名比较混乱, 易误认为毽球为主、花毽为辅的从属关系, 对毽球运动的健康有序发展非常不利。
随着群众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我国毽球运动进入了全面综合性的发展, 既有了新时期的特点, 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应根据现今发展毽球运动的需要对其进行指向明确的重新分类和清晰定义, 以更科学地发展毽球运动。
根据当前毽球运动主要活动形式、毽球样式和适应群体进行分类 (见图2) 。
第一种是由传统踢毽发展而来的隔网比赛毽球踢法, 以竞技踢法为主, 集体配合活动形式, 毽球为专用四棱毽, 称为比赛毽球 (见图3) ;第二种是我国传统的花毽踢法, 以完成多种花样动作为主要活动形式, 个人能力表现为主, 毽球为小鸡毛毽, 称为花样毽球 (见图4) ;第三种是群众健身活动中常见形式, 以传踢娱乐健身为主活动形式, 毽球为大毽毛毽, 称为大众毽球。 (见图5)
3.2.2 毽球运动新分类项目简介
第一, 比赛毽球。
“比赛毽球”简称“网毽”, 在我国南方城市开展较普及。网毽比赛对抗性强、时快速多变、激烈反复, 能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深受广大学生和工厂、企业职工的喜爱。它既有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 又增加了竞争性和对抗性, 并以其熟练、准确、细腻的技巧性深得大家的喜爱, 在推行全民健身运动, 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中, 网毽以它特有的功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
现代的网毽是用4支白色或彩色鹅翎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 与下部毽垫连接而成。比赛场地长11.88 m、宽6.1 m, 中间以球网相隔。其技法以踢、触为主, 可用头、脚及身体去接球, 但不能用手臂去触球。
比赛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单人赛 (男单、女单) :场地中央共两人进行比赛, 每人隔网各占据一方, 双方隔网对踢比赛。单人赛对个人的身体运动素质要求全面, 而且对比赛者的体力要求也比较高。 (2) 双人赛 (男双、女双) :在场地中共有4人比赛, 双方各上场2名队员对踢比赛。 (3) 混合双人赛:在场地中共有4人进行比赛, 双方各上场一男一女2名队员对踢比赛。 (4) 团体赛:在场地中共有6人进行比赛, 双方各上场3人进行隔网对踢比赛。
第二, 花样毽球。
“花样毽球”简称“花毽”, 由中国传统的“踢毽子”踢法继承和发展而来, 突出技巧性、技艺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的各种花式变化踢法。其踢法多种多样, 有单人踢、双人踢、多人踢;还有正踢、反踢、交踢等, 各种踢法的花样动作还有一、二百种, 是在我国北方流传较广的一种毽球运动[1]。天津是现代花毽的摇篮, 群众性踢毽活动十分普及, 当地涌现了许多踢毽高手。花毽特点是观赏性强, 趣味性浓, 花式繁多, 分为计时赛、耐力赛、规定动作赛和自选动作赛等几种形式。
花毽规定动作一般有盘踢、磕踢、落、上头、交踢6个套路。全套动作分数由完成动作分、动作质量分、裁判长加分三部分组成。动作质量的扣分因素则包括完成动作的熟练准确程度、动作姿态、位置移动、动作连贯、身体晃动等。
花毽自选动作则由运动员即兴发挥, 花样更繁难度更高, 比赛按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流畅性与难度进行评分, 其竞技性与对抗性相对较弱。自选花毽套路的编排应由最少6个不同的难度动作组成, 比赛时间为1min (±10s) 。一套动作设计中应有跳跃、静止、绕转三部分动作组成。难度动作之间用基本踢法进行连接, 但该基本踢法不得重复2次以上 (含2次) 。自编套路的分值根据动作编排、动作完成情况、技术难易、失误次数等评出, 最后根据得分高低决出名次[1]。
第三, 大众毽球。
“大众毽球”简称“大众毽”, 它不受规则、场地、器材、人数等条件的限制,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爱好等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踢法进行锻炼, 是当前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中开展较普及的毽球运动形式。大众毽健身活动寓游戏于运动之中, 组织比较松散自由, 参与人数较多, 只要合理掌握运动量, 既能够达到强身之目的, 又能享受到踢毽的无穷乐趣。
大众毽活动形式主要以传踢为主, 运动中既有传统形式的花毽踢法, 也包含了网毽的部分竞技技术, 但又与两者存在不同, 自身又有一些独特的技术和特点, 是以突出健身性、技艺性和娱乐性为主的踢法运动形式。
外形上, 大众毽球毽毛比花毽和网毽要长, 体积较大, 毽球下落速度减慢, 毽球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这降低了传统踢毽的难度。同时, 大众毽重量也相对较重, 这一来既提高了室外参与踢毽活动的抗风性, 也对练习者踢毽部位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保健作用。另外, 大众毽还设计了金属垫片, 使得踢毽动作的完成伴随着清脆的金属声音, 好像音乐, 有了生机, 踢毽活动不再是无声的运动, 健身和娱乐效果得到了加强。
4 结语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 毽球运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 或是其他的组成部分将会发展变化, 科学地分类毽球为有针对性的发展毽球运动提供捷径, 也为探索和建立毽球运动理论提供了帮助。
毽球运动的新分类, 充分结合了现代毽球运动发展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发展方向, 并在毽球运动归属内, 清晰的划分了不同的运动形式, 规范的命名使人们清晰了毽球运动的不同内容, “网”就是隔网竞赛, “花”就是花样动作, “大众”就是群众日常健身, 分类明确, 定义清晰, 对我国这项古老传统的踢毽活动的延续、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方向, 也有利于毽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全面推广。
摘要:审视当前人们参与毽球运动的踢毽活动形式, 与传统分类相比较, 会发现其具有了新的踢毽内容和运动方式。作为整合各种踢毽活动形式的代名词的“毽球运动”, 有必要对构成其运动整体的“细胞”进行细致的研究, 以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毽球运动的未来发展。本文旨在根据毽球运动新时期出现的新变化, 研究提出适应毽球运动新发展的科学分类, 与时俱进, 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毽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
关键词:毽球运动,传统分类,弊端,分类新解
参考文献
[1]郭七正.中国花毽[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
[2]张炜, 李晓玲.毽球·马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0.
[3]赵东生.普通高校开展花毽教学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335-337.
[4]杨秀华.浅谈高校毽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J].读与写杂志, 2009 (4) :75, 92.
[5]张炜, 纳冬侠.高校花样毽球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
毽球运动的美学特征 篇8
关键词:浮山县,毽球运动,现状
毽球运动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运动, 是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的产物, 以它的运动简易性和灵活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本文通过对浮山县毽球运动开展状况进行研究调查, 找出浮山县群众毽球运动开展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建议, 使群众掌握毽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断增强体质, 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培养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促进浮山县群众体育的整体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以浮山县参加毽球运动者以及部分锻炼者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广泛的查阅了各种国内体育期刊关于毽球运动和群众体育运动相关的文献并通过中国知网, 搜索出有关毽球运动的期刊和论文方面的文献资料, 同时查阅了相关方面的书籍。
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的基础上, 为了保证问卷结果的可信度, 对浮山县社区锻炼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94份, 有效问卷89份。
3. 谈访法
对浮山县毽球运动者和晨练者进行谈访, 调查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器材设施等, 了解毽球运动开展的情况。
4. 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参加毽球运动者的性别和年龄状况
(N=89)
从表1可知, 浮山县毽球运动开展的现状, 男性比女性少了八个百分点。反映了浮山县毽球运动者的性别、年龄分布。
(二) 毽球运动者每周参加的次数、时间与持续时间
1. 毽球运动者每周参加的次数与时间
(N=89)
从表2可知, 毽球运动者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是不同的, 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大多集中在3~4次。按我国规定的体育人口“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三次以上”相比, 大部分可以达到标准, 还有一部分的群众达不到体育人口的标准。
2. 参加毽球运动的持续强度
(N=89)
从表3可知, 如果每次活动的强度以“微微出汗”为轻度, “中等出汗”为中等强度, “大汗淋漓”为大强度, 可见群众参与毽球运动的强度适中。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浮山县毽球运动者主要集中在31~50这个年龄段, 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是大多集中在3~4次, 主要选择在公园、广场、田径场进行, 运动强度适中, 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 毽球运动者表示只要有时间就参加毽球运动。缺少指导、缺少方法、工作紧张、缺乏管理是影响毽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二) 建议
加大对毽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通过组织各级各类毽球比赛, 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不断提高毽球运动参与者的竞技能力, 全面提高浮山县毽球运动的整体水平。推广浮山县毽球运动的发展还得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高张宁.怎样踢好毽球[M].武汉:中国地质人大出版社, 1999.
[2]郭贤成, 曹保莉.运用宣传媒介加快毽球运动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2.
[3]谢成超, 王晓芳等.上海地区毽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 2005.
【毽球运动的美学特征】推荐阅读:
四体会毽球05-15
毽球单元教案09-21
毽球比赛 加油稿10-23
毽球比赛新闻稿07-03
舞龙运动的美学论文10-30
高校篮球运动的特征12-01
健美操运动美学11-21
高分子的分子运动特征01-06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09-29
有氧运动能力特征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