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项目(精选12篇)
水利建设项目 篇1
2012年9月11日, 水利部在京召开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工作会议。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陈雷强调,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 全力以赴、开拓进取、真抓实干, 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 确保如期、优质、全面完成年度重点水利建设任务, 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 着力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5400座小 (1) 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解决6000万以上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完成2209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必须强化领导, 落实责任,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建设步伐, 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一要着力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步伐, 确保前期工作质量, 优化项目组织实施, 细化和优化施工方案, 确保建设进度。进一步落实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制, 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二要着力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整合各种渠道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 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水利, 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三要着力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制, 严格执行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品工程。四要着力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部门的作用,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切实加强对前期工作、计划下达、工程进度、投资完成等重点环节监督检查力度。五要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点, 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 层层落实各个环节责任制, 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 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水利建设项目 篇2
进展情况的报告
XXX今年以来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做好农牧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安居富民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现将2011年水利设施建设及水利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今后的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XXXX镇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1、XXXX镇现共有19个行政村、1个农场,农田灌溉区域线长地散,有效用水率较低。我镇境内的1条主干河、6条分流渠、5条小水渠每年的利用率仅在42%左右,全镇农田仅能利用这些水源来进行灌溉,这些水利基础设施为保障我镇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我镇管辖内的XXX、XXXX灌溉区域的条主干水渠全长为公里,利用率%;热新江管理区的个行政村和个农场的农田灌溉水渠全长为公里,利用率75%;XXXX管理区的4个行政村农田灌溉水渠全长为18公里,利用率65%;兰杆、阔恰托格拉克和1个农场的农田灌溉水渠全长为12.5公里,利用率80%;XXXX管理区的4个行政村农田灌溉水渠全长为25公里,利用率70%;喀让古管理区的5个行政村农田灌溉灌溉水渠全长为35公里,利用率70%。
(二)河渠现状:
我镇境内的主干河长约9.6公里,于1994年用六角水泥板建造,不仅不能满足我镇目前的农田灌溉需求,而渠道60%的部分还处于维修状态,除此之外大多数分流渠是原始的土基渠道,水渗流蒸发严重、利用率低,水利基础设施因土壤条件之差异,50%的部分都处于维修状态。
二、水利工作开展情况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鉴于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渗流、蒸发比较严重、水利利用率较低、管理乱等情况,详细制定了工作方案,狠抓协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制定了水渠闸口、涵洞、桥涵、高效防渗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安排各村要做好改善水利设施工作,同时督促抓紧开展排碱渠建设工作计划。为改善兰杆闸口至XXXX村二组的渠流、喀让古管理区分流渠,镇党委、政府拟在该区域建设的1.2公里高效防渗渠工程所需资金经协调县、镇及农牧民群众等多方的积极支持,现已筹集了工程资金65.8万元,前期工作落实完成,有望近期全面开工建设。
(二)农牧民吃水情况:
为解决我镇农牧民吃水难、需求缺口大的实际问题,实现有效利用库车河洪水,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全镇广大群众筹集了树枝1000立方、木头600条(个)、麻袋1000件、钢丝200公斤、拖拉机480台、劳动力5200人,租用铲车150个小时、挖土机50个小时、推土机164个小时,建造防洪堤坝、分洪闸口等大量工作。为此,县、镇、村财政共出资了89.132万元,改善了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效利用水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镇农业灌溉区面广线长,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利用率低的同时,仍存在着工程诸多客观的,如建材不能当地取用、建材价格高、地表水浪费高等诸多问题;
(二)我镇每年须上缴的农田灌溉用水费约500万元以上,但由于灌溉区域面广线长,在放水灌溉过程中大量的水渗流或蒸发,由此难以达到有效利用县水利部门分配给我镇农田灌溉的水量。
鉴于上述情况,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为节约用水积极投资、筹资,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安排、统筹计划,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管理和利用,进一步规范用水制度,有效用水、节水。与此同时,落实每年建造6公里长的高效防渗水渠的工作计划,为我镇今后各项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
四、今后工作打算
镇党委、政府在有关部门(单位)的积极支持下,针对供水紧张、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健全等情况,已制定了5年工作规划,落实每年要建设5~6公里高效防渗水渠的工作计划,即:在阔什艾日克、卡拉布卡管理区的拟建水渠长为5~8公里,热新江管理区拟建7.5公里水渠,XXXX管理区拟建10公里水渠,央艾日克管理区拟建6公里水渠,喀让古管理区拟建8.8公里水渠,兰杆、阔恰托格拉克灌溉区拟建7公里范围内的47.3公里分流改建为高效防渗水渠。与此同时,每年你完成15~20套闸口,以达到有效节约用水的目标。
在今后的水利基础设施和开展水利工作中我镇积极探索水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狠抓低产耕田的整平整改工作,不断扩大节水基础设施建设面积,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并逐一付诸实施。
综上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XXXX镇人民政府
水利建设项目 篇3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利建设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农田水利建设是其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融资是解决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方式进行探讨,先具体分析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方式选择与对策建议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为业内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213;F28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39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水利建设工作的重点,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逐渐被忽视,从而造成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不足的问题,进而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最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融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有效手段,因此,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方式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所谓“融资方式”是指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在融资过程中的调控方式与相互关系。一般而言,融资方式的流程主要包括融资主体的确定、选择正确的融资渠道、加强信用支持、安排资金来源以及完成模块设计等。其中,融资方式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融资主体、融资环境、融资渠道、信用支持以及资金来源。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融资体系是多元化、多主体以及多渠道的综合融资体系,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多主体原则、多渠道原则以及多元化原则。其具体内容如下:
1.1多主体原则
多主体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各个直接相关利益主体(如政府、农户以及市场等)均参与到融资中去,并承担各自融资范围内的责任。由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使得融资主体不同,相关的程度也均不同。因此,应根据融资主体来合理安排融资的范围和责任。
1.2多渠道原则
多渠道原则是指在严格遵循多主体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各个融资主体的融资范围与责任的合理安排来设计出各具特点的融资结构,并以长效与稳定作为核心来安排融资的来源与渠道。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的渠道和来源主要包括四大类,即公共财政、民间资本、金融体系以及外资。
1.3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原则是指将农田水利项目作为经济基础和风险分担作为条件,并通过整合和优化农田水利间接相关利益者来实现以融资为导向的多元化融资。其中,多元化融资主要包括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以及设备等要素资源。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方式选择与对策建议
2.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方式选择
由于我国南、北部农田水利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其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差异性。根据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南北差异特点,并在坚持多主体、多元化以及多渠道的融资原则基础上,可以将其融资方式分为多元化融资方式和市场化融资方式两大类。其中,多元化融资方式主要适用于南方农田水利建设,而市场化融资方式则主要适用于北方农田水利建设。其具体内容如下:
2.1.1多元化融资方式多元化融资方式是以公共财政作为主导的一种融资方式。一般而言,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对象为准经营性或者非经营性的公共产品。由于南方农田水利设施主要是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如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与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且其具有较强的非经营性。因此,多元化融资方式主要适用于南方农田水利建设。但是,用公共财政作为主导的融资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存在各种问题。基于此,我们必须在坚持多主体、多元化以及多渠道原则的基础上,对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方式进行创新并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融资主体形式的创新和融资渠道的拓宽。
2.1.2市场化融资方式市场化融资方式是以财政引导与财政补贴作为基础的一种融资方式。财政补贴基本上是以资金为外在表现形式的,因此其对于财政资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农田水利建设服务于农户,故而该项财政补贴针对的是农户的部分私人产品。而一般的融资方式,如基于财政引导进行融资其主要对象为公共产品,因此盈利性质明显,对此可以采用一些优惠政策或激励政策吸引民间投资。一般情况下,以财政引导为依据为农田水利建设进行融资,参与主体主要为农民个体、乡镇企业,其中农户融资主要是家庭自筹资金及财政补贴。其中,较常使用的融资方式便是基于财政引导、财政补贴而衍生的一种市场融资形式,主要包括在债券融资、政策性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商业性信贷融资、企业内部融资等。
2.2对策建议
笔者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研究,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不断对公共财政职能进行优化和创新。一方面,我国应建立城乡统筹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并坚持公正、公平以及公开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农村公共财政能够真正地运用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另一方面,我国政府还应加大对公共财政的投入,以此来充分发挥其财政的引导功能;同时,还应与公共财政职能结合起来,并不断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二是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要充分发挥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作用,而且还应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与保险体系;三是广泛吸收民间资本,既要采用对策对民间信贷组织进行规范,又要积极引导农村基层自筹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善治国者必善治水”。一直以来,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粮食的安全。而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忽视了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关注。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融资的力度,以此来满足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篇4
一、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社会评价是识别和评价投资项目的各种社会影响, 分析当地社会环境对拟建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 评价投资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提出项目与当地社会协调关系, 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扩大项目社会效益。对水利建设项目开展社会评价, 可以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水平, 有利于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有利于水库淹没移民的妥善安置, 可以避免移民安置不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评价中开展收入分配分析, 设置地区分配效果指标, 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 从而推动国家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 可以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如分析项目对节约土地、耕地和水资源的效益, 可以促进我国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分析评价水污染和水库淹没等生态环境影响, 可以防止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促进环境保护, 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社会评价的基本原则
由于水利建设项目的覆盖面广、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使用寿命长, 而且多数水利项目具有多重功能, 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可能包含发电、灌溉、防洪、养殖、旅游等功能, 同时它来可能带来农田淹没、移民搬迁等负作用。因此其社会评价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公平、民众支持、生活改善、社会稳定和实事求是。
1. 公正公平
社会评价应该排除项目建设单位和地区的干扰, 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 客观地进行分析研究, 要使项目受益区得到收益, 受损区得到补偿。
2. 民众支持
水利建设项目大都是群众性工程, 参与者多, 因此不仅要得到工地和附近民众的支持, 还要得到上下游、左右岸有关地区民众心理和行动的支持。有了民众的支持, 水利建设项目才能顺利建成, 并投入正常运用, 才能发挥它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生活改善
水利建设的目的是除害兴利、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人民的物质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既要改善项目受益地区人民的生活, 又要改善挖压淹没地区人民的生活。对受损区的人民群众要采取补救措施, 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而且能逐年提高。在项目建成投产后, 对管理运行人员的生活条件也应有较好的安排, 使他们安心工作, 充分发挥水利项目的设计效益。
4. 社会稳定
保持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兴办大型水利工程, 往往要挖压、淹没大量土地, 拆迁很多房屋和公共设施, 搬迁几千、几万居民, 必须有妥善的搬迁和移民安置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办水利工程, 还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促进民族团结。
5. 实事求是
社会评价应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采用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在方案比较中要注意可比性, 不同方案的比较应建立在可比因素保持同一性的基础上。
三、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
1. 以人为本
项目社会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主要研究项目与人的关系, 并以人为中心研究如何调整项目与人的关系, 以达到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 项目与有关的群体相互协调, 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2. 缺少可靠的判据
社会评价包含的因子众多,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卫生、文物古迹等各方面。因此, 不可能像经济评价一样, 只用一、二个主要指标来说明其可行性。虽然可以采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来比较各方案的优劣, 但其中夹杂着很多人为主观因素 (如定权重和隶属度等) , 因此根据社会评价结果来评价方案时, 尚应慎重对待。
3. 长期性
经济评价计算期一般为20年, 而社会评价要考虑近期与远期的社会发展目标, 项目对居民健康、文教卫生、人口素质的影响, 可能是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问题, 因而社会效益和影响, 往往具有长期性。
4. 难量化
社会效益与影响多种多样, 许多不仅不能用货币定量, 也难以用实物定量。例如:项目对文化、卫生的影响、对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影响、对身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 对人民风俗习惯的影响等, 常常不好量化。
5. 宏观评价为主
社会发展目标, 如经济增长目标、公平分配目标、社会安定稳定目标、就业目标、控制人口目标, 一般是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因而, 社会评价必须从宏观角度考察项目对社会的影响。水利项目的社会评价既有经济效益, 还有大量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因此宏观性较强。
6.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复杂
由于水利项目包含防洪、治涝、灌溉、发电、水土保持、城镇供水、旅游等, 内容庞大, 因此其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也比其他行业复杂得多, 这也增加了社会评价的难度。
四、水利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利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风析。
1. 社会影响分析
主要分析和预测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分析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对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居民就业的影响, 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对脆弱群体的影响, 对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对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公共进程的影响, 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水利项目社会评价指标, 要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 并能充分体现水利行业的特点, 力求做到科学、实用和简便易行。
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列出指标体系如下:
2. 互适性分析
互适性分析主要是分析预测项目是否能被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 以及当地政府、居民支持项目的程度, 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3. 社会风险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 篇5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
验收是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竣工验收标志着建设目标的完成,是检验设计水平,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即从基本建设转入生产或使用。这方面的情况,由下个专题具体介绍。在这里主要介绍相关程序问题。
验收工作应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工程建设完成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工程,或者中间机组启动前,应当组织法人验收。专项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由政府部门组织进行,竣工验收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移民安置以及工程档案等专项验收,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及审计工作。要按照工程建设进程,制订验收计划。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或者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水利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篇6
水利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水利建设项目从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至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全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并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基建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强化管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保障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
2. 跟踪审计的实施
2.1基本建设项目前期跟踪审计内容。
2.1.1审查资金筹集的合法性和资金到位的及时性。主要内容有项目有无明确的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是否已存入建设单位的银行账户,工程建设资金到位与工程建设进度是否匹配。
2.1.2审查建设项目概算是否合法、合规。主要内容有项目概算编制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多列、少列概算问题,避免“三超”(即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
2.1.3审查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和供货等方面招标投标工作和合同。主要内容有:招投标的范围是否全面;招标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公开招标的工程公告范围方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着应该公开招标的工程是否违规进行了邀请招标的行为;同时要对招标代理机构的审查。
2.1.4征地拆迁情况审计。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手续是否齐全、合规;征用土地的面积是否属实;土地补偿费、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补偿支付标准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及时、足额支付到位。有无擅自扩大拆迁范围、提高或降补偿标准的情况。
2.1.5前期费用支出情况审计。管理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费用票据是否合规范;会计核算是否正确。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设计费、咨询费、招投标费等支出是否符合有关合同、协议的约定,有无超标准付款的情况
2.2施工过程中跟踪审计内容。
2.2.1项目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审计。建设资金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到位,使用是否合规,有无侵占、挪用建设资金等问题。
2.2.2合同履行情况审计。审核工程实施是否按合同条款履行,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合同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的真实性、合法性。参与工程变更的有關论证会议,监督工程变更程序是否合规,变更内容是否真实,变更手续是否齐全。
2.2.3对于隐蔽工程量的现场确定。跟踪审计中对隐蔽工程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抽查隐蔽工程的程序和手续执行情况;二是凡牵涉到隐蔽工程,其工程量和用材质量、施工工艺必须有建设方、施工方、监理和审计人员共同到现场查看验收,并做好现场记录,该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存档。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对隐蔽工程的现场确认可通过拍照录像,与监理、内部审计部门及建设部门相互配合、印证的方式确定工程量,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2.2.4工程材料价格审核。基建中材料价格确定要根据合同条款,有不同的确认模式。如果合同为统包价,跟踪审计主要以材料选择使用是否与合同承诺一致为目的;如果合同中工程材料以暂定价形式的,则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参与对市场询价过程,避免因市场行情的变动或者由主管部门单一部门询价的行为,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的现象;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则要求对材料购买各环节内部控制的严密性进行监督
2.2.5工程变更签证的确定。当前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下,工程发生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变更和施工条件变更),均应签发工程变更单。对工程变更签证,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内容及由此而引起的工程量增减,以书面形式报送跟踪审计人员,由审计部门对工程变更的真实性、必要性、合规性进行审查。
2.2.6工程价款结算及财务核算情况审计。工程款的结算依据是否齐全,结算方式是否符合规定。预付的备料款和工程款是否如数进行了抵扣,质量保证金是否留足,有无超付工程款问题。工程成本是否按概算口径和有关财务制度正确归集,不同建设项目之间是否存在费用混淆的情况。列入其他投资和待摊费用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设计概算要求和有关规定,有无不正当超支等问题。
2.3工程竣工后跟踪审计内容。
2.3.1工程结算审查。重点审查:工程价款结算是否按合同规定进行,是否按规定留足保修金。工程结算的编制依据是否有效、内容是否完整。工程量是否真实、正确,定额套用计算是否正确。各项取费是否符合规定,有无随意扩大取费范围,提高取费标准的问题。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是否符合相关程序,手续是否齐全,相应的结算增减项目及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是否重复计算、单价是否准确、合理。取费标准是否准确,是否与合同相符。
2.3.2检查验收过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有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验收报告,检查建设项目竣工档案资料是否按规定交接或存档,审查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2.3.3检查有无建设资金不到位问题,分析资金不到位的原因及其影响。将实际支出与设计概算相比较,确定节约或超支额,分析投资支出偏离概算的主要原因。审查概算调整是否经审批,分析超概算的原因;是否有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的现象;是否擅自调整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
2.3.4审查竣工决算报表是否按规定编制,账表是否一致。竣工决算说明书反映的数据和情况是否真实、准确。的情况。
3. 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3.1确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要实现好审计的监督功能,事先必须有着非常明确的、恰当的目的或目标。实际上,跟踪审计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从而使审计工作迷失方向。所以,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就要在搞好审前调查、做好审计计划、把握好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目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规避审计风险,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
3.2审计监督不能越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在任何环节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关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价和定性,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审计意见,及时整改。
3.3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首先,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法纪意识,;其次,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项目进展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管理。
3.4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
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要把全天候地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同时使审计能够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
[2]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周银春.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 篇7
1 重视安全生产
毫无疑义, 水利工程建设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换句话说, 建设水利工程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 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者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从目前看来, 不少施工单位没有深刻意识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事实上, 给水利工程安全造成一定困扰的主要原因在于:费用、工期和施工质量难免会出现冲突, 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对于施工项目来说, 施工质量是其生命源泉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 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只有全面考虑到系统内部干扰质量的相关因素, 只有对外部环境进行认真调查研究, 认真完成风险分析任务, 尽可能将质量偏差准确预测出来, 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才能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控管达到经济、实用、美观、安全的目的。
2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来说,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更确切的说, 施工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综合素质、责任是水利施工管理质量行为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效率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管理质量行为的优劣。实践表明, 为了能够科学、高效地开展施工,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现实因素, 严格按照施工程序, 设计施工方案, 从而确保施工进度, 大幅度提高施工质量。这些现实因素包括:进度、资金、组织、质量、技术和管理等等。换句话说, 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 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流程, 坚决杜绝各种违规操作, 这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 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应该引起有关方面领导的高度重视。
3 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在实践中, 我们应该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状况, 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方面的施工规范, 科学、高效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全面、具体的制定施工技术规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为了能够统一、高效地将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任务完成好, 我们应该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不断完善和改进水利工程施工的规章和法规, 确保各部门工作人员能够相互合作, 相互监督, 共同发展。更确切的说, 只有努力将多种举措和制度不折不扣落到具体实处, 严禁违规操作的行为, 才能实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4 规范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责任制
事实上,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应该注重和强调规范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责任制, 努力将施工管理负责人、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的质量责任制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通常来说, 施工准备控制、竣工检验控制和施工工程控制是做好质量控制十分关键的环节。在实践中, 规范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责任制, 应该引起全体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漏洞, 全体施工人员应该勇于担当责任, 积极、主动参与质量相关方面的工作, 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5 正确处理施工、业主、监理三方的关系
事实表明, 正确处理施工、业主、监理三方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准确地说, 参加建设的各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充分明确自身的职责, 制定科学、合理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措施。值得肯定的是, 在施工现场, 我们应该不断加大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与此同时, 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的监理工作制度, 将有关方面的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尤其是, 监理人员应该认真监督好重要工序, 切实履行相应的验收职责。另外, 我们应该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审核批准程序, 重视混凝土、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 采用一定的工作方式, 将审批、验收程序严格执行到位, 真正确保相关方面的施工工序保持在较为平稳的控制状态。这些工作方式包括:检查、平行检查和审核复验等等。不容置疑, 制约水利工程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人。实际上, 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不少。无论何种形式的管理都与人的质量意识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以这么说, 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业主、监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从某种层面上说, 负责质量监管的工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是否努力用心,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优劣。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调查研究表明,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主要体现为:审核技术文件、报表和报告;现场检查和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说,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 功在当代, 利及千秋。更详细地说, 有关方面应该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制。正因为如此,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参考文献
[1]冯吉昌, 陈业辉.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途径[J].河南科技, 2013.
[2]刘永仓.浅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对工程质量的控制[J].甘肃农业, 2013.
[3]林小琴.过程管理在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福建建筑, 2003.
[4]袁焕玲.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 2012.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浅议 篇8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其涵盖的内容不同,根据我国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是从全社会角度研究水利项目的可行性,全面评价项目对社会环境、自然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评价项目对实现国家和地方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项目与当地社会的相互适应性的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方法。具体内容涉及供水、灌溉、防洪、水力发电、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社会稳定、旅游、环保等等。
2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指标及原则
2.1 评价方法
水利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内容涉及广,评价指标复杂众多。因此,必须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选用评价方法进行社会评价。根据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归纳常用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无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总结法及多目标综合评价法。
2.2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是将被评价对象的目标及衡量这些目标的指标按其内在因果和隶属关系构成的树状结构,指标的名称和指标值是指标质和量的规定。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国民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居民生活、自然环境、生态变化、社会环境及适应等等。
2.3 评价的原则
水利建设项目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兼有水上资源优化与分配、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与平衡作用,其项目行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项目的社会评价必须适合我国的国情,必须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评价的依据,按自然规律进行水域地区水利规划作为水利项目建设的具体指导,所以评价指标的原则要与我国经济社会、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衔接。
3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价
项目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项目给社会带来哪些效益与风险,合理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识别并减少项目的社会风险,维护项目的持续性。
3.1 对社会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利建设项目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对当地人口的影响;对社会安定性的影响;对国家及项目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通常给下游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导致大量与人口迁移。工程建完运行后由于可能的水域淹没,也会形成大量人员迁移;丰富的蓄水改善了当地周边的生存条件,会促使生活条件艰苦地区的人民不断向该区域迁移。(2)合理分析项目建设的运行效益,看是否与当地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项目对地区发展水平的适应程度。特别要注重对区域人员的公平利用,要在受益和损害之间进行辩证,分析项目的实施能否改善现有社会状况,确保项目建设能有缓解原有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对项目运行后的负面影响要充分评价,提前解决,比如运行后的防洪、治涝、河道整治、跨流域调水等引起的上下游、左右岸、跨区用水、污染等之间的矛盾。(3)水利工程一般都是以引水、蓄水为主、灌排航发电综合利用。我国自然降雨分布极不平衡,水利项目的兴建,不仅能调节季节性的合理用水,保证农业、工业的有序进行,而且在项目设计都承担了截流防洪作用。水利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当地区域的社会进步,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也必须同时认识到项目对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影响。
3.2 对自然与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影响
对自然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影响主要源于施工期对自然界的污染、侵蚀、破坏及工程运行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生态气候等。(1)施工期的影响水利工程工期一般较长,坝基修建过程中用的设备、原材料较多,坝体地基长、深,施工必然破坏大量的植被和地址结构、使得周围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的易导致山体滑坡;施工中的混凝土、碎石、添加剂等等会污染了大量的土地,沿河流域等。施工运输开辟山路,破坏了大量的田地、林地,也给沿途的居民来到了污染。(2)项目运行后的影响水库的大量蓄水,淹没大量区域,使得大量土地资源丧失,植被、山林、生物栖息地被破坏,使得生物必须迁徙,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生物的个体数量、种群数量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状况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扰乱,景观生态被改变;水文、水质变化导致的水生生态影响,如形成河流脱水段,改变河流流态对鱼类的影响等;工业废水或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水库或水渠,使水质污染,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
4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4.1 有利于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开展社会评价,可以提高项目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的公益性回报,近几年我国虽在水利建设方面投入不少,但是许多都隐藏着利益驱使,盲目、重复、生态破坏、生活环境恶化等层出不穷。进行项目社会评价可以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的最佳方案,有利于宏观调控,有利于全面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4.2 有利于建设项目决策民主化
兴建一项水利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只有不同声音的汇集,才能使项目分析考虑充分,才能避免项目决策失误带来重大损失,同时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听取某些有影响力人的意见也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3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公益性作用,顺利实现既定经济和水利事业发展目标
水利项目建设的根本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评价的目地就是听取建议,反馈项目的真实需求情况越大、效益越大。努力寻求最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建设的社会风险性,确保水利事业的合理有序的发展。保证项目与社会真正融合,促进经济与社会共同健康发展。
5 结束语
水利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是实现水利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项目的社会评价可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充分论证,科学决策,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使项目与社会相互协调,保证了国家宏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水利建设项目开展社会评价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张淑华,田圃德.关于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研究[J].水利经济,1998,(6).
水利建设项目 篇9
乡镇水利站属于基层的水利机构, 其主要功能不仅仅是供水, 基层水利机构的工作性质十分复杂, 其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工程、饮水工程、管理水资源与河道、规划水利工程、防汛抗旱、防止水土流失、调解农村水利纠纷等[1], 符合功能性和社会性的双重要求。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基层建设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人们对基层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同时也提出了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现阶段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农田水利薄弱、水资源污染、河流防洪能力低、供水成本高、资金困难、管理落后等[2]。会出现这些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完善的水利机构体系、管理工作职责不明。基层水利服务是维系城乡、区域水利建设的重要纽带, 在国家水利政策的支持下, 通过建立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体系, 保障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
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现状
㈠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完善在基层水利机构改革的过程中,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其建设机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职责没有清晰的界定,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仅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不注重水利业务工作的投入, 致使农村水利建设的任务、计划及管理等环节得不到有效衔接, 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一些基层县镇有属于自己独立的水利站, 上级水利部门不以任何形式参与其管理, 仅对业务工作给予指导, 主要的管理工作还是依靠基层政府, 人员调配、界定工作职责等也属于基层政府的管理部分。由于基层单位还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干扰, 甚至将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安排到重要的职位上, 造成管理的混乱, 管理工作职责过于模糊, 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相互推卸责任, 致使管理失控。
㈡基层水利机构条件差大多数基层水利机构条件比较差, 有些基层水利单位甚至连办公场地都没有, 办公环境十分恶劣, 员工的福利待遇也低于其他行业。目前, 我国大部分基层水利机构职员的薪资比同地区人均薪资都要低。基层水利机构在职人员文化知识、技术都比较欠缺, 整体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缺乏高级职称人才。由于办公条件差、待遇低, 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 基层水利单位人员结构有待调整。
㈢基层水利机构管理体制混乱在基层水利机构改革后, 对其机构形式做出了较大的变动, 现在的基层水利机构包括基层水利站、水利工程服务、管理组织、施工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等[3]。基层水利站作为基层水利服务的核心内容, 要注重其功能性与公益职能的作用发挥,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 基层水利站的工作类别和上级水利行政管理工作有着相同的特性, 属于后者的延伸。而在基层水利站管理过程中, 大部分基层水利机构经费没有划分到财政预算行列, 甚至连日常支出都无法保证, 基层水利建设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和村民的支持, 通过财政扶持和村民自筹的方法获得建设资金, 改革后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由乡镇进行管理, 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人员调配与管理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三、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
㈠优化基层水利机构基层水利机构属于综合性服务机构的一种, 其主要的工作职责应该围绕管辖地区的水利建设,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流域管理方案, 划分清晰的流域界限, 建立乡镇站、流域站或区域站。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资源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 以管辖地区水系进行划分, 建立多形式的基层站, 将乡镇看做一个单元, 可独立设站也可多乡镇合并设站。
㈡国家财政对基层水利服务保障能力的支持国家通过有关政策的建立, 制定明确的基层水利站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 将其视作财政预算的一部分, 由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县财政应完善基层水利站相关职员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 加大对经济发展较落后县市的扶持力度, 制定相应的扶持计划和标准, 将财政扶持工作落实到落后的基层单位。加强监管基层水利站的经费问题, 实行专款专用, 完善检查、审核、银行等单位的监督体系, 提升水利经费的有效利用率。
㈢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我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发展, 这对于调整基层水利机构的人才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层水利机构应当对此予以重视, 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就业。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通过开展学习小组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 如专业知识、经营管理、水利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理论学习, 为提高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 可安排其到上级机关进行交流与学习。
㈣制定健全的农村水利法规健全的基层水利法规的制定, 对基层水利机构有着深远的意义, 便于在今后开展各项水利工作时, 如农村水利、农田水利等, 使其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循。国家一直都对基层工作予以高度关注, 健全的农村水利法规有利于农村水利工作质量与效果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否完善对其水利工程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同时也是保障群众利益的基本前提, 建设与完善基层水利机构是提高水利服务能力的关键内容, 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 只有通过制定健全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才能有效保证水利服务能力的提高, 它也是基层水利机构建设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逐渐步入正轨, 人们的生活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以满足群众需求而存在。本文对基层水利机构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对水利服务保障能力现状展开了探讨, 并且根据探讨结果, 研究出提升基层水利服务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基层水利机构,建设水利服务,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冲, 杨建萍, 王会永, 党敏.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灌区节约用水[J].内蒙古水利, 2012, (02) .
[2]汪绍盛, 朱士权, 安立群, 韩磊.天津市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海河水利, 2013, (04) .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篇10
1 社会评价采用方法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是运用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方法, 评价水利建设项目为实施国家和地区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与影响, 分析当地社会环境对拟建水利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 评价水利建设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目的是促进利益相关者对水利项目投资活动的有效参与, 优化建设实施方案, 规避投资社会风险, 确保水利建设项目顺利、有效地实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通常具有“宏观性和长期性”、“目标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评价标准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等特点。评价方法多为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水利建设项目对社会发展与环境影响很大, 有些指标, 例如建设征地占地、水库淹没损失补偿、移民安置等, 可以定量计算。但更多的指标, 诸如对社会安定的影响, 对四周环境的影响, 对民众身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 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等, 很难定量计算, 更不能统一用货币形式表示, 只能通过社会调查等手段进行定性分析。因此,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并以定性分析评价为主。在评价的过程中须重视社会调查、资料分析。社会评价的计算工作量相对较小, 调查、分析工作量大。
水利项目社会评价中所需的社会信息和资料, 基本都需通过社会调查取得;对社会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直接决定其分析判断结论的客观合理性。因此, 要充分重视社会调查和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 该工作方法也是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特点。
通过社会评价能达到以下目的: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顺利实施。我国历史上, 有不少水库建设仅仅依据经济指标进行决策, 几十年后, 土地淹没补偿、移民安置等问题依然存在, 导致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下降、移民重返库区等情况屡次发生, 不但影响工程运行和效益发挥, 且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 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实践证明, 对于那些前期开展了高质量社会评价工作的项目, 可以实现建设项目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避免或减少项目建设、运营的社会风险, 提高建设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如果在前期工作中进行社会评价, 则有利于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的最佳方案, 有利于全面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只有消除了项目的不利影响, 避免了社会风险, 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持续发挥项目的投资效益。有利于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促进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移民安置, 涉及水库库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通常是大型水利建设项目的重头戏之一, 直接影响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和工程建设成本等。若安置不当, 可能造成移民的不满情绪, 甚至发生上访、械斗等过激行为。通过社会评价,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为移民和安置区原有居民创造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空间, 既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和效益充分发挥, 也有利于促进地区发展, 保持社会稳定。
水利建设项目通常影响广泛而深远, 社会效益突出, 其核心评价内容可分为项目对社会环境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影响分析的重点, 包括项目对人口发展、就业、社会安定与民族团结、文教卫生、体育保健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经济 (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分析项目对地区、部门经济发展的影响, 包括项目投运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减少水旱灾害,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改善投资环境, 增强经济实力等;对部门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林牧副渔业、能源和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的发展影响) 、自然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矿藏资源利用的影响、野生生物保护措施、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文物、古迹、旅游景点的保护) 三个方面的影响。
2 社会评价步骤
2.1 调查社会资料
调查项目所在区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包括项目所在地区和受影响社区的基本社会经济情况, 以及项目影响时限内可能的变化;人口统计资料、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状况;当地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各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反应、要求与接受程度;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活动的可能性, 如项目所在地区干部群众对参与项目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 可能参与的形式和时间等。
社会调查可采用查阅历史文献、统计资料、问卷调查、现场访问与观察、开座谈会等多种调查方法。
2.2 识别社会因素
分析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 对项目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分类, 从中识别和选择影响项目实施和项目成功的主要社会因素, 作为社会评价和对项目方案进行论证比选的重点。
2.3 论证比选方案
对项目建设地点、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中涉及的主要社会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比选推荐社会正面影响大、社会负面影响小的方案。
2.4 制定备选方案
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不同的建设地点、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技术方案等, 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 并采取访问、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 了解项目影响区域范围内地方政府与群众的意见, 将这些意见纳入方案比较过程。
2.5 进行项目评价
根据调查和预测的资料, 对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首先, 对能够定量计算的指标, 依据调查和预测资料进行测算, 并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其优劣;其次, 对不能定量计算的社会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判断各种社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 揭示项目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然后, 分析判断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项目实施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程度, 对各指标进行排序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对若干重要的指标, 特别是不利影响的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制订减轻不利影响的措施, 研究存在的社会风险的性质与重要程度, 提出防控风险措施。
2.6 编制社会评价报告
将对所评价项目的调查、预测、分析、比较的过程和结论, 以及方案中的重要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写成一定格式的书面报告。在提出方案优劣的基础上, 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或建议, 形成项目社会评价报告, 作为项目决策依据之一。
3 社会评价的应用
水利:关注区域建设龙头 篇11
水利建设仍是投资的重点领域。水利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席,正如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把水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优先保障的领域,推动各项水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防汛抗旱成效显著,水利投入再创新高,水利建设加速推进。”我们预计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水利建设进程有望逐渐加快。
计划增速提高显示政策力度加强。去冬今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2925 亿元,增长35.2%,今冬明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计划总投资有望超过3364 亿元,计划同比增长15%以上。此前历年计划增速均为同比10%以上,显示政策进一步倾斜,而且实际增速往往较计划增速超出不少。
2012年水利投资整体增速可能较低,未来有望提速。其中,中央投资增长较快,财政部表示,2012 年以来已安排中央投资908.5 亿元用于水利建设,较上年增加208 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过根据我们行业研究员的草根调研显示,地方水利投资尚未完全跟上,导致全年增速不达预期,很多项目因资金未到位而进展缓慢,在政策加码要求后,未来有望提速。
十二五水利投资规模大幅增长。此前,水利部已就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到2020 年完成水利投资达4 万亿元”的政策目标形成初步思路,明确到2015 年,全国水利投资累计总额将达1.8 万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将占20%。相较十一五期间的7000亿,投资规模出现大幅增长,年均增速也由十一五期间18%提速到20%以上。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区域水利建设龙头,如安徽水利(600502)、钱江水利(600283)、粤水电(002060)等。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 篇12
一、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 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 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 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 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实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业主, 要对水利工程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业主要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倡导管理创新, 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 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 使工程进展顺利, 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 水利项目业主又是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水电站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使水电站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如水利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 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 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 降低了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 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 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 这样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水电站建设的方向。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 各司其职, 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 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电站建设服务。
二、项目招标管理
1、项目招标
水利工程项目招标应按标界清晰, 便于合同管理, 优化施工布置, 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要针对招标项目规模、技术要求, 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 规范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制定规定, 明确责任。招标过程中, 重点把握以下几点:认真审查招标文件, 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认真组织开标工作, 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所有的招标项目, 均采用公开开标, 开标时有公证员现场公证, 保证开标过程的公正;认真组织评标工作, 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
2、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
无标底工程招标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它不是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 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 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 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 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 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必须要有真正坚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的精神和勇气, 要敢于战胜自我。其次, 实行无标底工程招标, 需要很高的条件, 它要求招标者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工程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对工程所具有的深刻的判断能力。即在无标底招标条件下, 招标者应具备的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招标文件的严密编制、工程招标的有序组织、以及对投标单位资质管理和选定等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大量工程招标经验的总结和思考, 认识到只有从管理制度上、管理方法上采取措施, 才能铲除腐败的温床, 彻底消除工程招标中的负面影响因素, 真正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招标与采购。
三、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的特点
合同管理制是建设管理的主线, 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严格合同的预管理。所谓合同的预管理, 就是合同签订前, 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 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二是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每一份合同的签订之前, 合同文本都经各业务职能部门会审把关, 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平等协商, 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三是严格按合同办事。在履行合同过程中, 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 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 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 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四是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合同履行结束, 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 一方面, 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 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 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
2、强化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 水利项目建设必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 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1) 从组织上采取措施, 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 制定一整套合同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 对合同管理的组织、合同管理的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做出明确规定。
(2) 树立水电站建设管理中的一切行为均以合同作为惟一依据的意识, 合同运用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 以合同、经济手段管理和实施水电站工程。
(3) 选择确定符合水电站建设特点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 通过合理的合同结构实现和保证水电站项目管理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作。
(4) 根据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锁定建设成本。强化合同准备工作, 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采取措施, 创造和建立实施闭口总价合同的前提条件:坚持以施工图进行工程招标,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强化工程招标中的合同意识, 努力完备和详细一切技术资料和现场环境条件, 使承包单位能够以最小的风险在完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投标竞争;严密制定合同文件, 合理确定工程合同的界面与工程范围, 事前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确定事件和风险, 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和保证承包单位的利益, 引导承包单位注重技术方案的竞争, 集中力量用于工程的实施, 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四、成本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因此, 作为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应采取“事前测算决策, 事中预算控制, 事后分析结算”的管理方式, 对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测定生产费用;合同测定责任成本;合理确定成本降低率;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规划和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成本责任主体, 根据评估结果将成本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期 (3个月) 对项目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评价。同样, 应要求在每一个单独工程开工前, 项目部应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劳力组织、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进行预估。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安排, 对项目部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分析, 先列出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 这样在可变费用不能降低的条件下, 减少不变费用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成本费用编制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 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二, 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第三, 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通过敏感性分析, 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第四,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 将项目成本预测和核算成果系统储存, 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 也是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所以说项目“靠管理求效益”, 应重点从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方案、不变成本和二次开发中求得最大效益。同时, 降低成本是一个系统的管理, 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要杜绝浪费;二要杜绝返工;三要管好材料;四要抓好包外;五要抓好设备有效利用;六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七要降低管理成本;八要抓好周转材料的利用。
五、项目管理的创新
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 切实加强创新意识, 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 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 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定位, 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机制创新
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 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要增强企业实力, 提高其赢利水平, 提高其社会形象, 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 为人才创造环境, 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 约束项目经理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 约束项目经理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 来规范项目经理部决策层的行为, 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 回避市场风险。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 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 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 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 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 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摘要: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宏大的水利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详细论述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工程招标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及项目管理创新内容。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凤楼、王立民: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应用研究[J].地下水, 2007 (3) .
[2]汪恕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利工作[J].水利发展研究, 2006 (1) .
[3]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04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