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2024-10-21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共12篇)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1

饲料安全, 通常是指饲料产品中不含有对饲养动物的健康造成实际危害和在畜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饲料产品以及利用饲料产品的畜产品, 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 我国养殖业正由粗放饲养、传统养殖模式向集约化、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 养殖业对饲料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饲料工业发展迅猛, 产量不断增加, 但产品质量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不法商贩及部份养殖户, 为了片面追求畜禽日增重, 提高养殖效益, 违反有关饲料法规, 在饲料生产和饲养过程中, 滥用违禁药物、滥用抗生素, 不管产品质量、饲料和食品安全, 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加入盐酸克伦特罗、性激素类、催眠镇静剂类等药品, 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多年来, 由于滥用违禁药物、滥用激素、生长素、添加剂致人中毒事件已屡见不鲜, 2001年的8月22日, 广东信宜市400多人因食用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导致不同程度的中毒, 其中51人出现严重的中毒现象;8月23日, 浙江桐庐县200多人因食用盐酸克伦特罗污染的猪肝和猪肉, 出现中毒现象。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用动物蛋白饲喂牛羊, 这样导致其产品安全性受到破坏, 疯牛病就是因为吃了被绵羊痒病病原因子污染的牛羊等反刍动物蛋白做的肉骨粉所致。1997年3月台湾发生口蹄疫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外界环境的污染, 人们随意把病猪尸体扔入河道引起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举不胜举。在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之后, 动物卫生、食品安全、饲料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 全世界正掀起一场无所不在的“绿色革命”, 为此, 我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启动了“饲料安全工程”等多个饲料安全项目。从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入手, 对饲料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饲料管理, 保障饲料安全进行初步探讨。

1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

1.1 饲料原料

主要包括变质发霉、外界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等。

1.1.1 发霉变质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 霉菌易生长繁殖, 特别在夏秋季节, 相对湿度较高, 饲料原料贮存容易发霉。如:玉米、稻谷、麦类等谷实类饲料原料的水份含量高就容易出现霉变问题。

与饲料卫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霉菌大部份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 被霉菌污染的饲料, 一是养分含量低, 二是物理性状差, 常结块, 适口性差;三是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随饲料进入饲养动物体内, 对动物有毒副作用, 且可在动物体内残留, 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 必须重视饲料原料的防霉工作, 以防变质。

1.1.2 外界环境污染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通过饲料和食品危害动物及人体健康。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 大量的化学物质, 其中包括大量的有毒化学物质在各行各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广泛应用, 一些有毒化学物质以气体、液体和颗粒的形势存在于周围环境中, 严重污染周围环境, 从而饲料原料也受到污染。

化学性污染主要有重金属物质、农药、药物及其他化学毒物等。

重金属主要有汞、铅、砷、酚、铁、氰化物、氟化物及有机物、化学合成洗涤剂等;农药主要有有机氯制剂、有机磷制剂、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磺胺、生长促进剂等。

(1) 二恶英污染

具有“世纪之毒”之称的二恶英 (TCDD) 毒性极强, 主要来源于城市垃圾的燃烧、某些农药及某些木材防腐剂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 在纸浆生产和漂白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 随污水排入环境中。二恶英主要抑制免疫系统, 还有致畸、致癌、致突变 (“三致”) 作用及免疫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 对于饲料行业应注意防止二恶英污染, 防止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2) “瘦肉精“的毒性

“瘦肉精”是一类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类似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苯乙醇胺类衍生物的总称, 全称为 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 又叫 β-激动剂。其主要危害是影响心血管系统, 导致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血管扩张, 呼吸加剧, 体温上升, 心脏和肾脏负担加重。“瘦肉精”主要是人为添加, 应定期监测, 防止人类食入中毒, 现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 农药

农药是一类有毒化学物质, 特别是一些高残农药, 现在仍有滥用现象, 对生态环境、人体及动物健康都会产生巨大危害。施用农药可导致农作物药物残留, 水体、土壤污染, 从而影响食品安全。

1.1.3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就是细菌和病毒污染, 主要是由于饲料厂家对原料产地的畜禽疫情不了解, 采购了来自疫区的饲料原料, 尤其是疫区的动物源性饲料原料, 如鱼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如果是来自疫区带菌或病毒的病死畜禽或未经严格消毒加工的副产品, 常常会造成疫情扩散, 并且通过食物链导致人的感染。前几年, 欧盟在实行肉类工厂化生产时, 用牛羊肉骨粉代替植物蛋白饲料, 周而复始, 导致疯牛病毒潜伏蔓延, 酿成了世界多国的灾难。所以, 对动物源性饲料原料和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在采购前应注意了解以上情况, 严格把关, 加强检测。

1.2 饲料添加剂

主要是有关厂家不按规范使用药物添加剂、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添加高铜高锌等。

1.2.1 药物添加剂

目前, 有不少的饲料厂家和畜禽养殖户 (场) , 为了片面追求养殖效益, 降低饲养成本, 在饲料原料中超量添加药物, 不遵守停药期的有关规定, 不遵守关于某些药物对使用畜禽的年龄限制与动物种类限制的有关规定, 随意扩大药物使用范围, 加大药物用量, 不注重有关配伍禁忌的规定等, 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

1.2.2 违禁药物

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除了禁用β-兴奋剂、性激素类、催眠镇静剂类等药品外, 还规定禁用某些药品及其化合物, 包括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等21种。如果在饲料原料中添加上述违禁药物, 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化合物被排泄到环境中, 造成环境污染。另外, 由于使用违禁药物, 药物残留超标, 不能进行出口交易, 会大大影响经济效益。

1.2.3 高铜高锌

有些厂家及养殖户为了追求皮红毛亮, 任意加大微量元素含量, 长期饲喂高铜日粮, 致使动物肝脏、肾脏受到损害, 肉食产品中铜的含量远远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人食入后在脑、肝、肾等组织中大量积蓄, 从而使身体受到损害。

日粮中锌含量水平较高, 就会引起动物锌中毒, 一般情况下, 锌大部份进入肠道后排出体外, 土壤就会受到锌污染, 畜禽产品中锌含量过高, 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1.3 饲料加工工艺

饲料加工工艺包括饲料加工设备、加工过程的管理、饲料配方的季节地区差异等。

1.3.1 饲料加工设备

不同的饲料厂家有不同的加工设备, 不同的设备生产出的饲料品质就不相同。饲料加工过程中所用的金属机械、管道、容器都含有金属元素,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进入饲料。若机械设备差, 设备、器皿上的金属元素易脱落而污染饲料, 另外, 机械磨擦也会使金属尘粒混入饲料, 从而影响饲料安全。

1.3.2 饲料加工过程的管理

饲料加工过程中, 不同原料有不同的加工方法, 若方法不当, 就会影响饲料品质, 甚至出现严重后果。对于吸湿性强的原料, 要先加入植物油或矿物油疏水剂, 以防产品吸湿变霉;对带静电作用的物质, 要采取抗静电处理, 以防其活性成份吸附在混合机械及运输机械表面, 造成产品不合格。

1.3.3 饲料配方的季节性及地区差异

同一种原料,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自然环境, 其成份差异很大, 因此,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 就要针对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以防某种成份过多或过少而发生对人体有危害的事件。

针对上述诸多影响饲料品质的因素及饲料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获得安全饲料、保障肉食品安全卫生的措施。

由于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很多, 再加上世界各地发生了不少安全隐患事件, 饲料安全已引起了各级管理机构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在饲料行业, 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纯天然、无污染、无毒害、无副作用的“绿色饲料”正成为许多厂家和广大养殖户新的追求。

饲料安全是关系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 是全世界的焦点。欧洲一些国家因饲料安全问题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不但影响了国家经济, 而且引发了严重的政治事件。在我国上海, 有两名国家运动员, 由于误食了不安全食品, 造成身体兴奋剂超标, 导致了终身禁赛。由于食品药物残留、污染, 造成人畜中毒、残废, 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吗?饲料安全问题不但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而且影响畜禽产品出口, 从而影响国际声誉。

在我国, 国外市场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持续上升, 出口量不断增加,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养殖业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如果不能够处理好饲料及食品安全问题, 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同时, 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 不安全的饲料及食品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绿色饲料”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被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已多次批示, 要求全国各地加强饲料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饲料安全监测体系, 确保饲料安全。

2 饲料安全的对策

要想搞好饲料安全, 就必须加强饲料管理, 从源头抓起, 严防不合格饲料、原料流入饲料厂家和养殖 (户) 企业, 并对违规制售和使用的行为一查到底, 认真贯彻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健全管理法规, 加强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各环节的管理, 进一步加大饲料安全监管力度, 制定饲料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方案, 坚决查处和制止在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中添加违禁药物、造假等危害饲料安全的行为。同时, 加强社会监督, 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消除饲料安全隐患。

饲料安全、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全社会的问题, 现在国家已着手实施了饲料安全工程, 投资建立了饲料安全评价基础和饲料安全监控信息网。要进一步提高饲料质量和防范饲料安全事故,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2.1 完善监测体系, 提高监测水平

要逐步完善饲料监测体系, 改善质检机构的设施条件, 提高饲料监测体系的整体检测水平。

2.2 加大假劣产品和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

在工商、技术监督及畜牧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配合下, 加大假劣产品和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 向社会通报并依法严惩。

2.3 加大饲料安全知识宣传, 提高从业人员的认识

让饲料和养殖企业 (户) 充分认识饲料安全的重要性, 饲料安全关系到食品安全, 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对广大经销商、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 提高对饲料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认识, 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 采取培训、座谈、走村串户宣传等形式, 把饲料安全、食品安全知识传授到畜牧业生产第一线, 让他们掌握饲料安全知识, 掌握养殖技术, 识别饲料、原料质量标准。

2.4 发展集团化规模化和产品多元化企业

扶持和引导饲料、养殖企业 (户) 向集团化、规模化、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 逐步在全国各地建立“绿色饲料、原料基地”, 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标准, 采用高新技术, 生产出高效环保型产品, 做到“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以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2.5 把好原料质量关

杜绝假劣产品和违禁饲料、原料进入畜牧业生产, 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并在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 解除安全隐患。

2.6 推行HACCP管理

饲料行业HACCP的基本内容是对饲料加工的每一步骤进行危害因素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 控制可能出现的危害, 确立符合每个关键控制点的临界限。同时, 建立临界限的检测程序、纠正方案、有效记录保存体系、校验体系, 以确保产品安全。通过实施HACCP管理, 可以确保饲料安全, 促进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当然, 饲料安全、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它包括饲料原料的安全、饲料添加剂的安全、饲料加工工艺的安全、养殖的安全, 并随着形势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会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 在各级畜牧兽医和饲料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下, 在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下, 才能把饲料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确保饲料安全,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2

1、供应商选择评价和再评价制度

2、原料采购与验收制度

3、原料仓储管理制度

4、原料质量监控制度

5、生产过程防止交叉污染制度

6、生产线清洗制度

7、设备定期清洗制度

8、防止外来污染制度

9、配方管理制度

10、设备管理制度

11、现场质量巡查制度

12、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13、检验管理制度

14、留样观察制度

15、不合格品管卫生制度

16、产品仓储管理制度

17、产品召回制度

18、客户投诉管理制度

19、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20、文件管理制度

饲料质量要“三控” 篇3

饲料配方的控制。饲养户尽量按饲料厂家的推荐配方使用,但如果本地有更加丰富的廉价原料,可请饲料厂家的配方师单独制作推荐配方,切忌自已随意添减。一般来说,在猪的育肥阶段,饲养户如追求高的瘦肉率,则麸皮的添加量可稍大一些,大猪用量可达25%;如果追求生长速度,则可将麸皮的添加量控制在15%~18%。饲养户追求的目的不同,所用配方应稍有差异。配方一旦确定,不要经常更换。如果不断地用廉价原料取代价格高的原料,则猪的生产性能将大受影响。

加工工艺的控制。有条件的饲养户可利用浓缩料配制全价饲料。应注意的是称量一定要准确,混合时间一定要充分。原料的添加顺序应遵循由大到小的原则。在进行手工拌料时,先倒一层玉米粉,再倒一层浓缩料,再倒一层麸皮,最后来回翻动几次直到均匀为止。混合均匀是保证饲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千万不能忽视。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4

非常高兴参加省饲料工业协会2016 年年会!今年年会内容很丰富, 既是协会工作的总结会, 又是一次表彰大会, 也是我省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推进会。借此机会, 我代表省农业厅对关心支持我省饲料产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受到表彰的优秀企业家和2015 年度最受欢迎的饲料产品以及我省获得农业部第三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全省饲料企业都要向他们学习看齐, 争当标杆, 争做贡献。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从2015 年7 月1 日全面实施以来, 全省大部分生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企业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抓好实施, 一部分企业积极参与农业部组织的示范创建活动, 先后有康地饲料 (中国) 有限公司、武汉国雄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通威饲料有限公司、襄阳正大有限公司、襄阳九鼎牧业有限公司、中粮粮油工业 (黄冈) 有限公司、洪湖通威饲料有限公司等7 家企业获得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称号。这些企业通过辛勤的努力, 不仅为自己的企业争了光, 为湖北省饲料行业赢得了荣誉, 而且全面提升了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农业部目前一共表彰了三批示范企业, 全国共有83 家企业获此殊荣, 我省就有7 家, 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全省仍有不少的企业目前还没有启动《规范》实施, 有的即便是启动了, 但实施的力度不够。今天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有人到会, 希望与会的同志们要认真听, 把大会的精神领会好, 回去以后把会议精神传达好, 把本企业实施《规范》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今天的会上, 我讲三点意见, 供大家参考。

1 充分认识实施《规范》的重要意义, 自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施《规范》是贯彻中央关于食品安全是“产出来”和“管出来”等重要论断的重要举措, 是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和建立现代饲料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 是饲料管理部门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建成现代饲料工业体系的历史转型期, 大力推进《规范》实施, 对于加强饲料安全监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意义重大。

第一, 实施《规范》是提高饲料企业质量安全意识, 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的迫切要求。当前, 饲料生产企业在质量安全管控上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有所进步, 但两级分化情况比较突出, 有的片面追求生产效益和增长速度, 忽视了质量安全问题;有的不重视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质量安全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我省就有一家企业由于没有实施《规范》, 导致采购环节出了问题, 给自己添了很多的麻烦, 教训极为深刻。

第二, 实施《规范》是消除风险隐患、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过程管理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 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饲料原料来源多样、生产加工环节多、精度要求高, 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十分复杂。加快实施《规范》, 从原料采购与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贮存运输、产品投诉与召回、培训、卫生和记录管理等各个关键生产环节和管理细节入手, 贯彻落实过程管理理念, 实现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就能有效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 提高饲料企业质量安全水平。

第三, 实施《规范》是强化日常监管, 提升综合监管能力的重要手段。依法行政是政府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加快实施《规范》, 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级饲料管理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内容和重点, 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紧密衔接、相互补充的饲料行业管理新机制, 提高监管能力, 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2准确把握实施《规范》的总体思路, 明确责任和目标

实施《规范》的总体思路, 就是要围绕质量安全这条主线, 强化两个主体, 促进四个提升。具体地讲就是:

一是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饲料生产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也是《规范》的具体实施者, 必须加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自觉履行《规范》规定的4项法定义务, 即“饲料生产企业有按照《规范》要求组织生产, 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程质量控制义务;有及时收集、整理、记录本企业执行《规范》情况, 履行年度备案义务;有及时收集、整理、记录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履行饲料统计义务;企业之间存在相互委托生产行为的, 委托方和受托方有分别向所在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的义务。既然是责任和义务, 我们就要认真地去做。从平时的监管、抽检和年度备案结果来看, 凡是发生了这样那样问题和检测中有质量问题的企业, 基本都是《规范》没有实施或实施不到位的企业;相反, 我们的“示范企业”和《规范》实施较好的企业, 其产品检验基本都是合格的。实践证明, 有没有实施《规范》, 《规范》实施得好与坏, 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实施《规范》, 责任主体是饲料生产企业, 受益的也是饲料生产企业。

二是强化基层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市县饲料管理部门承担对饲料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责任, 只有具备监管能力, 才能督促企业运行好《规范》。实施《规范》是《条例》赋予饲料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 属于我们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所以, 各地都要高度重视, 一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 分管领导要提前督促, 制定工作方案, 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二要制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规范》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制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 对辖区内所有《规范》适用范围内的企业实施《规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要认真开展检查。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的过程中, 要注意留下痕迹, 企业和监管部门都要注意留存监管的证据材料, 如现场监督检查的记录、照片和影像资料等。从去年开始, 农业部就已经启动《规范》实施督导检查, 主要是检查省、市、县三级饲料管理部门对《规范》实施的推进情况、督导情况, 以及饲料企业按《规范》实际运行情况。去年检查了8个省份, 今年就要到我们省来检查了, 我们做工作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 但一定要经得起检查。

三是促进四个方面的提升。即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饲料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饲料监管部门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升、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前三个提升是前提和保障, 第四个提升是根本目的, 我们实施《规范》的效果, 最终还是要从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上来体现。

3稳步推进《规范》实施, 确保《规范》实施效果和质量

从监管部门来看, 对《规范》的理解认识本身有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从企业的生产实际来看, 员工也有一个逐步接受和适应的过程。这一点我们的示范企业体会最深, 刚开始实施时大家还有一些不适应, 但经过几次大的整改, 全体员工自觉养成了一种习惯之后, 管理和运行就比较轻松了。所以说, 《规范》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需要不断推进。

一是深入持续宣传培训。各地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首先我们自己要学好《规范》, 省办为每个市、县和每个企业都定购了一本农业部专家编印的规范实施指南, 我们市州和企业自己也要定购一些, 达到人手一本, 不懂的就翻一翻, 看一看。通过反复的学习, 层层的培训, 使生产者和管理者都能够充分认识理解实施《规范》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在监管和企业两个层面都培养一支熟法规、懂《规范》、善管理的队伍。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让从业人员、养殖户和基层群众多了解《规范》实施情况, 提升社会各界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和科学认知水平;让相关部门了解我们的工作, 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努力营造实施《规范》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注重加强服务指导。不同的饲料生产企业在产品类型、生产工艺、管理模式等方面差别较大, 实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特点, 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做到应有则有、不留漏洞。要鼓励企业设立并执行严于《规范》要求的管理制度。要畅通沟通渠道, 搭建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 组织企业和基层管理人员就近到示范企业去现场参观学习, 实地借鉴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省的专家队伍不仅编制了我省的规范实施标准, 还参加了农业部规范实施指南编写, 并且多次参加农业部示范验收, 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要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优势, 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及时解答企业提出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示范创建。要把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作为推进《规范》的重要抓手, 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农业部示范企业。已经取得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 要进一步加强自查与完善, 把规范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做实, 防止验收时重视, 验收后忽视的现象。农业部已公布了3批示范企业, 目前正在进行第4批检查验收, 我们不少的企业积极性很高, 都在积极申报, 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既然是示范, 是标杆, 要求就会更高、更严, 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申请示范验收的企业要敢于下力气, 舍得花本钱做好规范的实施工作, 争取申报一家, 验收通过一家。

四是同步启动监督执法。《规范》从去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已经快1年的时间了,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启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逐一对辖区企业进行摸底检查, 全面掌握企业执行情况, 对于实施进度滞后的企业, 要约谈主要负责人。要同步开展监督执法工作, 把监督执法作为推进《规范》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对不遵守《规范》的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依法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要准确把握执法尺度, 坚持教育整改与行政处罚相结合, 既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又要避免为罚而管、重罚轻管、以罚代管。要切实区分企业能力不足与拒不执行的根本区别, 只要是企业按照《规范》要求去做了, 由于能力不足, 还存在一些缺陷的, 我们就要多加服务指导, 帮助企业逐步完善。如果到现在还没有启动这项工作的, 那就是思想认识和主观态度上的问题, 要严肃约谈企业负责人, 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 并进行跟踪回访。通过约谈之后还是没有整改的, 要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之规定严肃处理。

五是运用规范实施许可审核。《规范》既是生产管理的基本准则, 又是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也是生产许可审核的必要条件。从现在起, 饲料企业生产许可就要按《规范》要求进行审核。对于新设立的企业, 在现场审核时要对企业的制度、规程和记录文件进行严格审核, 对于未提供相关材料或材料不符合要求的, 不予核发饲料生产许可证。对于许可证到期续展的企业, 凡是没有实施《规范》或实施不到位的, 省农业厅将不予受理许可申请。

同志们, 饲料工业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水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基础, 无论是饲料生产企业, 还是饲料管理部门, 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前几个月发展的形势不错, 希望大家以《规范》实施为契机, 发挥优势, 抢抓机遇, 克难奋进, 创新发展, 推动我省饲料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5

1、目的

确保生产环境、公司财产的安全

2、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各个方面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3.2各生产班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

3.3生产部安全负责人负责此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3.4生产部各班、组长为该组安全责任第一责任人,各岗位员工为其岗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生产部经理为生产部安全责任人。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4.2各班组加强安全隐患的自查,并及时上报生产部安全负责人,及时予以整改,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4.3保持设备及环境清洁、整齐,各出入口,通道必须畅通,标识醒目。

4.4严格控制车间粉尘浓度,并由生产班长负责监视车间内粉尘浓度的变化情况,如粉尘严重必须及时采取通风等措施,如属设备故障必须立即排除。

4.5因设备维修、安装需焊、气割等必须向生产部安全负责人报告,并由安全负责人现场指挥进行。4.6配电设施,用电设备必须有安全保护措施,如接地保护等,并由电工负责对配电、用电设施进行不定期的自查、整改。

4.7对于高压容器、高压、高温管道等杜绝跑、冒、漏、滴的情况。4.8对于易然、易爆物必须隔离存放,不允许在其周围有明火出现。4.9厂区内除吸烟处外,任何地方严禁吸烟。4.10工作期间严禁穿拖鞋,以免滑倒受伤。

4.11未经许可不准私自乱拉电线,临时线路搭接必须经生产部批准,由电工负责操作。4.12生产区内各安全设施必须保证其功能有效,设施完好,摆放整齐。

4.13生产部每一季度组织人员对生产区域进行一次自查,并填写《安全隐患自查表》,并出《安全隐患整改报告》提出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日期、整改效果,此项工作由生产部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5、相关文件

5.1生产过程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6、记录

饲料监管——食品安全首要关卡 篇6

【关键词】养殖业;饲料;食品安全

养殖业由畜种、饲料、饲养、管理等若干环节组成,环环相扣,饲料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与否,是保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关卡,把饲料安全认定为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源头环节已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解决好源头问题,才能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只有保证饲料的安全性,才能保证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如果忽视了饲料安全这个问题,必将会对畜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乃至社会安定带来严重影响。双汇“瘦肉精”;三元“毒奶粉”诸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 饲料安全问题

目前饲料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饲料厂商违规添加药物现象严重,占饲料案例的35%,添加的违禁药物有瘦肉精、孔雀绿、苏丹红、砒霜、激素类、林丹、毒杀芬等;(2)畜禽养殖场或个人在自配料中添加违禁药物或超范围、超剂量添加抗生素、抗菌素类药物,主要有喹乙醇、磺胺二甲嘧啶、土霉素、金霉素等;(3)产品原料质量不合格,尤其是卫生指标超标或不足现象普遍,占饲料案的30%,卫生指标中,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和氟、铅含量超标;(4)是违规使用动物源性原料,给饲料安全埋下隐患。

需特别指出的是,第一抗生素属于限用性药物添加剂,欧盟2006年7月1日起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而我国无论是饲料厂,还是养殖场(户)抗生素使用现象相当普遍,且是多种抗生素配合使用或加大剂量使用。第二动物源性饲料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如动物脂肪、骨粉、肉骨粉、血粉、血浆粉等,由于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合理,吸收性效果好,在配合饲料中广泛使用,但这类饲料存在安全隐患较多,如引发疯牛病等。另外,因其原料来源无法分清,卫生指标普遍不合格,易造成病原菌交叉感染,诱发疫情。我国在2001年3月1日的《关于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性饲料的通知》中已明确规定:“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以下动物性饲料产品:肉骨粉、骨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肪、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骨胶等”。

2 饲料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7

主题:安全生态高效

动物早期营养是动物一生至关重要的环节, 无论大型饲料企业还是中小型饲料企业, 无一不在关注动物的早期营养。早期营养能做好, 后期生长也就有了一个基本保障。因此, 动物早期营养的设定、原料选控, 关键原料的筛选, 工艺流程的控制, 成了饲料企业关注早期营养的关键。关于动物早期营养的会议已经开遍了全国, 专家教授在蛋白原料、功能原料、功能性饲添、能量原料、油脂的营养和氨基酸营养等方面都做了很多的论述, 但能获得授课机会的企业和专业人员是有限的。因此, 在湖北省小范围内请资深动物营养专家与教授们针对动物早期营养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对湖北省内饲料企业的技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

饲料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之一,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任何一个饲料企业, 在新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过程中, 都有一个学习进步的过程。湖北省饲料办特组织有关专家, 制定了安全管理规范操作规程, 对于饲料企业的上、下游企业, 此规程是提升饲料企业产品质量、提升自身品质和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研讨会主题

1.《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要点诠释与操作规程介绍》

2.《酸化剂的品质鉴别与产品筛选》

3.《酵母类饲料产品在动物早期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4.《动物早期饲料之原料选择与品质控制》

5.《水产动物早期营养研究与应用》

3会议参会人员

1.湖北省内配合饲料、预混料、精料浓缩料负责人、技术专家、品管专员。

2.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4会议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

5会议时间

2015年7月17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0-5:00

7月16日下午13:00-18:00报到。

主办单位:湖北省饲料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武汉新宏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新一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武汉普乐美动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格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绵阳禾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湖北饲料工业信息网

武汉饲料行业信息网

《湖北饲料》

《养殖与饲料》

会务组:

湖北省饲料办:

何本权027-87876982 13429885859

武汉普乐美动物科技:

潘琴:027-88779258 15072308617

漆学平:13971399041

大会议题与议程: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8

1黑龙江省饲料产业和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十二五”期间我国饲料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全国饲料总产量2.02亿t,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时期饲料产业规模化进程加速,2015年产量100万t以上的饲料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2%;饲料质量安全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2016年上半年质量安全监测结果显示商品饲料总合格率达到97.4%,卫生指标合格率都在97%~100%之间,禁用物质未检出。

饲料产业在取得各方面进步的同时,在产品转化效率、精细化程度和安全指标方面仍有差距,饲料产业的主要矛盾已由供应不足转变为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的相对不足。

黑龙江省饲料产业规模和产值与畜牧业总体规模和产值地位相当,2015年黑龙江省饲料总产量611.2万t,饲料工业产值210亿元。与国内饲料产业发达地区比较生产力水平和规模化程度仍较低,年产10万t以上的企业就算是较大规模了,饲料企业对畜牧业的服务支撑能力仍亟待提高。黑龙江省饲料业产品结构与南方省份有所不同,由于玉米产能大和价格相对较低,所以浓缩饲料生产量相对比较大,2015年占饲料总产量的47%。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一是国家和黑龙江省加大了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力度,促进企业强化了质量安全管理;二是《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下称规范)实施后,通过《规范》重新认证的饲料企业加强了饲料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建设,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检测设备,饲料企业的质量检测能力得到普遍加强;三是黑龙江省具有低温干燥的天然气候环境优势,饲料原料和产品的卫生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个积极因素就是伴随畜牧业规模化进程,大型养殖企业正在成为饲料产品的需求主体,这个需求侧的变化促使养殖企业向饲料企业提出更高的质量安全要求,客观上推动了饲料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2 黑龙江省饲料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及质量风险分析

黑龙江省全面实施《规范》后,饲料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过重新审核发证的饲料企业设立和完善质量检测部门,按要求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企业普遍建立了供应商审核制度和产品留样、召回制度,企业能够对所购大宗原料和产品实施批批检测。由于饲料业是充分竞争的产业,企业为满足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普遍加大了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通过调研统计,全国性集团企业、产能较大的企业和外资企业质量检测和管理能力相对更加完善,质量检测部门一般配备专业技术人员4~8人,实验室拥有液相色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先进检测设备;部分跨区域的企业对高难度检测参数统一由公司总部实施检测;还有一些大型企业自主开展了原料风险监测项目,检测部门除常规的成分和卫生等检测参数外,还开展霉菌毒素、重金属等风险监测项目,对供应商和原料开展了质量安全档案管理。

企业作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在不断提高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建设的同时,也面临投入和成本增加的压力,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和管理要求疲于应对。由于饲料质量安全与畜产品和食品安全息息相关,随着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断强化,以及绿色、有机食品检测评价体系的建立,饲料企业正在面临更加严格的安全监管。这种管理上和市场上的压力已经在推动饲料行业的整合和结构调整,全国饲料行业都呈现企业数量快速减少,优势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的趋势,2015年黑龙江省全面实施《规范》后,重新获证的饲料企业数量减少了40%左右。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监督检测和企业反馈,饲料质量安全风险仍然存在。随着近几年饲料业的安全评价、监测预警、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得到全面实施,非法添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盐酸克伦特罗、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物已经连续几年未检出,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基本杜绝。目前饲料质量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原料质量管控方面,一是部分矿物饲料原料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二是玉米及加工副产物的呕吐毒素超标较为多发。另外在生产管理方面部分企业处于经营困境,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不足,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在养殖环节由于养殖企业自配饲料仍占较大比例,在饲料及添加产品使用和超保质期等方面存在风险。

3 饲料产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是饲料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驱动,“十三五”期间畜产品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国肉类产量达到9 220万t,蛋类产量3 050万t,奶类产量4 100万t。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必将推动饲料产能和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质量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全国饲料总产量2.24亿t,比2015年增加10%左右,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将实现全面产业覆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成为绿色、有机畜产品和食品的可靠保证。

因为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承载力相对潜力仍然较大,是我国养殖业的转移承接区,特别是随着黑龙江省“两牛一猪”畜牧产业规划的实施,必将在需求侧拉动饲料产业跨越发展。国家“十三五”饲料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把黑龙江省列为饲料产业加快发展区,黑龙江省饲料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产品结构方面看配合饲料占比进一步加大,散装饲料生产将获得长足发展,饲料业将步入创新高效、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

3.2 饲料业供给侧调整将为质量安全监管带来新变化

随着养殖企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企业为满足降低成本和环保要求,散装料将逐步成为饲料供应的主要形式。在黑龙江省配合饲料占比将进一步提高,2015年黑龙江省浓缩料、预混料产量占比接近50%,但随着专业化生产的推进和国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强化,养殖企业采用的自配料方式已经没有成本优势,反而会因为自配料质量安全难以保证,转而更多地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产品结构的调整将带来质量安全监管的变化,逐步使饲料质量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融为一体,实现饲料业与养殖业利益共享融合发展。

3.3 饲料产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

饲料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已经把畜牧业作为振兴全省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战略产业,而畜牧业发展的核心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所以饲料企业作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将面临更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

4 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理念引领饲料产业的质量安全管理转型发展

4.1 以创新推进饲料产业发展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向全产业链延伸,加之面临畜牧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饲料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以科技和管理方面创新提高适应和发展能力。一是饲料生产在产品结构和包装上要创新,产品结构方面逐步提高配合饲料产量,下调浓缩饲料占比;在包装方式上推进散装饲料配送,降低包装成本。二是饲料产业要在饲料加工工艺和饲料产品转化效率上创新,提高饲料生产颗粒化、膨化、无抗产品的比例,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三是饲料产业要在技术服务方面创新,加大对养殖企业的技术输出和技术托管,饲料企业利用技术资金优势,依托大数据开发管理平台帮助客户管理牧场。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要适应上述生产和服务方面的变化,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探索质量安全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生物饲料技术在解决饲料原料短缺、环保压力加大、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饲用微生物和酶制剂产品具有抑制有害病菌滋生、改善动物健康、促进养分消化利用、分解霉菌毒素等优势,并且在减少抗生素添加剂使用、减少污染排放、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黑龙江省饲料产业应该在这些领域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相应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也要在这些领域做出研究探索。

4.2 促进饲料产业与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协调发展

饲料产业与种植业、畜牧业紧密相连,随着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力进步,对饲料业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饲料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应在生产方式和质量安全方面建立更加协调紧密的关系,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管理理念。在这个产业链中饲料业产业化程度和质量控制能力最高,饲料企业应主动与上下游产业对接融合,以自身优势牵动上下游产业进步,加快整个产业链安全、快速、协调发展。

4.3 以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促进饲料业的绿色发展,带动种植业和畜牧业、食品业绿色发展

在全产业链贯彻“安全食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发展理念,饲料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基础。我国饲料产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检测能力和监测覆盖率也高于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监测,倒逼饲料企业强化对饲料原料的选择和质量把控,推进绿色种植业发展和粮食仓储及加工业安全水平提高;通过推进饲料产业的绿色生产,保证在动物生产过程中无药物残留、无毒副作用,实现动物产品对人类健康无害,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排泄物对环境无污染。

4.4 饲料产业和质量安全管理面向国内国际开放资金、技术和市场

按照国家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将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新高地,饲料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我国饲料产业当前正处于技术和市场的整合期,跨区域、跨国融合发展也是必然趋势,饲料企业要开放产能和技术两个市场,主动抓住合作重组和技术更新的窗口期,通过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合作发展,提高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饲料业健康发展。

4.5 共享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成果,促进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饲料业本质上是服务于养殖业的,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饲料产业要与养殖业建立更紧密联系,推动养殖业与畜产品加工业建立更紧密联系,这也是畜牧业和食品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发展途径。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市场机制下实施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互相投资参股,探索对养殖企业的技术托管和质量安全管理,以互利服务拓展市场份额,稳步提高畜产品质量,合理分配饲料产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利益,共同提高抗御风险和竞争的能力。饲料业通过与养殖业拓展深度合作,让饲料业变成养殖业的生产车间,在大数据和互联网加的平台上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和利益共享,从根本上提高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近几年国内已经有部分大型饲料企业进入养殖环节,它们起点高,技术能力强,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完善,在畜牧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6 全社会共同关注饲料产业发展和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饲料产业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畜牧业、食品加工业发展以及食品安全,也是促进粮食转化增值和振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饲料业的发展和质量安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支持,给饲料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行政审批、原料供应、建设用地、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饲料产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也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把质量安全放在核心位置予以关注。饲料企业要建立与相关质量检测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产品技术研发和风险控制;质量检测等服务机构应发挥优势帮助企业提升检测能力建设,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质量安全责任义务。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9

1 市政府高度重视

柳州市是一个360多万人口的城市, 全市包含6县6城区。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畜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连续8年把“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作为每年全市的支农项目之一, 项目包括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测、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两大块, 每年拨付项目经费50万。政府的高度重视使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饲料主管部门统筹安排

2.1 制定年度监测方案

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于每年年末都及时召开各相关单位会议, 制定明年年度监测计划, 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全市6县6城区的主管局实施。

2.2 明确分工

方案中明确各县各城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完成监测的抽样任务, 样品统一送到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以下称检测中心) 完成检验, 检测中心根据全年监测计划, 统一购置全年抽样用品, 统一分发到执行抽样任务的各县、城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

2.3 监测范围及时间

监测范围为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经营单位、饲料使用单位, 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为每一季度送检一批。

2.4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标签、水分、粗蛋白、铅、铬黄曲霉毒素B1、沙门氏菌、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 (育肥猪饲料) 、地西泮 (仔猪饲料) 、呋喃唑酮、氯霉素 (禽饲料) 、三聚氰胺 (蛋白饲料) 。水产饲料增加铜、锌。

3 重视抽样工作

由于样品的采集工作都是由具有执法证的工作人员执行, 它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及各个环节都符合法律程序, 各饲料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都能积极配合和支持, 所以各县各城区的样品采集都能按时按量的完成, 为检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检测中心精心组织、认真检测

柳州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一个通过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的单位, 具有500m2以上的检测场地、价值200多万的仪器设备, 6名工作人员都具有本科文凭以上, 技术力量雄厚, 1人正高、2人副高、2人中级、1人初级, 并且多次接受上级技术部门的检测技术培训。样品送达中心后即能快速的进入检测流程, 每项检测都能在规定的工作日内精准的完成其检测, 保证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5 重视检测结果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10

饲料安全问题的范围比较广, 有一些影响是明显的, 是社会大众关心的;有些是潜在的, 是长期的, 有可能是危害更严重的。为了讨论的方便, 大体可以把目前的饲料安全问题归为如下十个方面。

1.1 抗生素的残留和耐药性传递问题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或滥用所造成的耐药性和残留问题越来越突出, 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各种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而且已证明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可以在人群中的细菌、动物群中的细菌、生态系中的细菌之间互相传递。一旦细菌的耐药性传递给人类, 就会出现用抗生素无法控制人类细菌感染的后果, 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有些细菌对抗生素具有先天耐药性, 如革兰氏阴性细菌对青霉素先天性不敏感, 链球菌对自身产生的抗生素具有先天的耐药性。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逐渐产生的, 葡萄球菌开始对青霉素特别敏感, 到目前为止, 该菌属中80%的菌株对青霉素已经产生了耐药性。这种耐药性来源于细菌遗传过程中所产生的细菌的进化, 细菌的进化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的自然选择进化过程, 细菌染色体的自发性突变导致某些细菌菌群产生抗药性。在抗生素的选择过程中, 非突变型的细菌被杀灭和淘汰, 而具有抗药性的突变菌株则大量的生长和繁殖。细菌抗药性的存在一方面导致原来对动物传染病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效果的下降, 畜禽养殖场治疗费用的大大提高, 另外, 一些动物的耐药菌株通过食物等途径传递给人类, 致使抗生素对人类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大大下降。一些原来威胁人类的疾病, 如肺结核等, 又重新开始威胁人类。

另外,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造成抗生素以原形或以代谢物的形式在畜产品中残留。抗生素被动物吸收后, 可以分布全身, 但肝、肾、脾等组织分布较多, 也可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而残留在乳、蛋中, 从而广泛在畜产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残留不但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而且危害人类健康, 致使动物的耐药性向人类传递。

1.2 盐酸克伦特罗或其他β-兴奋剂残留问题

盐酸克伦特罗, 简称克伦特罗, 商品名为瘦肉精, 是一种化学合成的β-兴奋剂, 药性较强, 作为饲料添加剂, 有提高家畜生长率, 增加瘦肉率, 减少脂肪的效果。作为饲料添加剂, 易在动物组织和畜产品中残留。盐酸克伦特罗化学性质稳定, 半衰期长, 在体内代谢慢, 蓄积性强, 特别易在肝脏贮存, 且一般的烹饪方法不能使其失活。人食用了含盐酸克伦特罗的畜产品易出现中毒, 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体温升高等症状。国内外曾发生多起中毒事件。目前, 瘦肉精问题已经成为饲料安全或者食品安全的一个典型问题。

另一个突出的β-兴奋剂问题是莱克多巴胺的违禁使用问题, 莱克多巴胺的使用也存在着安全的隐患, 在严厉打击瘦肉精使用之后, 违禁使用莱克多巴胺的问题比较突出。

1.3 激素类促生长剂残留问题

早年批准在肉牛和水产动物中使用的性激素类促生长剂如睾酮、孕酮、雌二醇等和甲状腺类激素如T3、T4、碘化酪蛋白因易在畜产品中残留而危害人类健康, 已被各国禁用, 在我国也被列为违禁药物。但是目前仍然有人使用性激素类作为水产动物特别是甲鱼和黄鳝的生长促进剂, 这些性激素类促生长剂残留在水产品中,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生长激素是脑下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产生的多肽类激素, 猪用生长激素可以从猪垂体提取, 也可以通过DNA重组技术,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肽类激素, 特别是重组猪生长激素和牛生长激素的安全问题仍在讨论中。

1.4 疯牛病的危害问题

疯牛病 (牛传染性海绵脑病, BSE) 是发生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症状与羊瘙痒病类似。疯牛病爆发及传播的主要原因是给牛喂了含“疯牛病因子”的肉骨粉。“疯牛病因子”既不是细菌, 也不是病毒, 而是一种异常的蛋白质。疯牛病的传播主要是由于肉骨粉的大范围出口造成的。疯牛病在英国的发生率最高, 1999年占总发病数的99%。目前, 全世界发生疯牛病的国家已增加到近20个。1995年以后, 在英国发现了人类“新变异型克雅氏病”, 患者表现出忧郁、不能行走、痴呆、最后死亡。已证实, 新变异型克雅氏病与疯牛病的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综合有关研究发现, 患疯牛病的病牛, 其脑、脊髓、脑脊液、眼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小肠、背根神经节、骨髓、肺、肝、肾、脾、胎盘、淋巴结也具有传染性。人食用了这些组织或被疯牛病因子污染的其他食物后, 通过消化道而感染。感染因子先进入肠道局部淋巴结并在其中增殖, 再出现于脾脏、扁桃腺, 最后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1.5 二英口恶污染问题

自从1995年5月, 比利时发生“二口恶英”污染鸡肉、蛋、奶事件以来, 二口恶英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迅速成为世界范围的焦点。二口恶英来源于含氯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二口恶英通过动物吃了被其污染了的植物而进入食物链, 最终传递给人类。二口恶英属于剧毒物质, 其致癌性比黄曲霉毒素高10倍。二口恶英化学性质稳定, 不溶于水, 不易分解, 进入机体后几乎不被排泄而沉积于肝脏和脂肪组织。二口恶英的毒性表现为改变DNA的正常结构, 破坏基因的功能, 导致畸形和癌变, 扰乱内分泌功能, 损害免疫机能, 降低繁殖力及影响智力发育等。

1.6 微生物污染问题

微生物污染问题包括两大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

饲料的生物污染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寄生虫和昆虫等的污染, 其中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危害最大。霉菌毒素是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 能直接引起人或动物病理变化或生理变态的霉菌代谢物, 现已发现有300多种霉菌毒素。受到霉菌浸染的饲料, 不仅降低了营养价值, 也可能因某些霉菌产生性质不同的各类霉菌毒素而导致畜禽急、慢性中毒。此外, 残留在畜禽肌肉、内脏或乳中的霉菌毒素, 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

另外, 病原微生物污染饲料并随后污染畜产品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等在饲料中不应检出的病原菌时有存在。动物性饲料原料肉粉、骨粉、肉骨粉和鱼粉中常常污染有沙门氏菌, 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后可以经过交叉从而感染给人, 严重影响了饲料安全和动物食品安全。

1.7 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问题

猪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铜 (125~250毫克/千克) , 不仅具有促生长的效果, 而且可使粪便变黑, 当饲料中添加100~125毫克铜/千克时, 猪肝中铜上升2~3倍;添加250毫克/千克时升高10倍;添加500毫克/千克时, 肝铜水平达到1500毫克/千克。过高肝铜可影响肝脏功能, 降低Hb含量和血液比容值。人食用这种猪肝后, 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和黄疸等中毒症状。随着铜添加量的提高, 锌、铁等元素的添加量也相应增加。近几年来使用2000~3000毫克/千克氧化锌来预防仔猪腹泻。高锌、高铁的使用同样会产生类似高铜的残留和中毒效果。

在配合饲料中若添加低劣的矿物元素添加剂, 会导致重金属元素超标, 其中以汞、镉、铅、砷最为重要, 成为畜禽重金属元素中毒和残留的途径。重金属对动物机体损害的一般机制是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不溶性盐而使蛋白质变性。动物体通过饲料吸收和富集大量毒性元素, 结果必然出现中毒症状。

1.8 农药污染与残留问题

农药污染与残留问题一直都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据统计,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约500多种, 年产量达400多万吨。大量农药的施用, 不仅造成其在畜禽和人类体表的直接沉积, 而且造成农作物体内的大量残留。农作物外皮、外壳及根茎部的农药残留量远比可食部分高, 而这些部分作为副产品又是畜禽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机氯杀虫剂, 如DDT、7-BHC、硫丹等可以在脂肪组织中大量沉积。从饲料卫生方面考虑, 当动物长期采食被农药污染的饲料后, 将导致组织及产品中农药的残留, 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和外贸畜产品的出口。

1.9 胂制剂污染与残留问题

饲料工业中有机胂制剂 (主要有洛克沙砷和阿散酸) 被广泛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大量使用胂制剂可导致环境污染, 危害人类健康。砷被机体吸收后, 主要蓄积在肝、肾、脾、骨骼、毛发、皮肤中, 砷与巯基酶结合, 使酶失活, 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皮肤癌发病率增加。

1.10 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转基因饲料--基因修饰后的生物, 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低毒菜籽、高蛋氨酸大豆等及其副产品用作饲料的比例越来越高。作为饲料使用的同时是否安全, 是一个热门话题。1998年, 英国阿伯丁罗特研究所普庇泰教授首次报道, 幼鼠采食转基因大豆后, 其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大, 引发了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讨论。欧盟有一个全面的法规来管理转基因饲料的使用, 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环境, 对于所有的基因修饰后的生物, 在其被同意使用, 释放到环境中之前, 必须对环境影响的全面评价。转基因饲料对动物健康及畜产品的安全性需进一步从科学、经济和社会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

2 确保饲料安全的措施

2.1 加强饲料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

针对饲料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订了畜产品的卫生标准。欧盟己明令禁止使用肉骨粉和动物油脂作为饲料原料、禁止使用β-兴奋剂和其他激素类生长促进剂;大部分饲用抗生素也被禁止使用, 目前只保留了莫能霉素 (钠盐) 、盐霉素 (钠) 、黄霉素和阿维拉霉素 (卑霉素) 4种继续作为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日本、美国等国家对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也作了严格的限制。根据我国饲料安全问题的特点, 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办法, 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等。

2.2 加大饲料安全执法管理力度

国际上及我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 严格执行这些法规将对保障饲料安全起到推动作用。国际社会对新型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加强了安全性评估, 也加强了对饲料、食品及疫病的监控和检测管理, 针对欧洲爆发疯牛病和二口恶英中毒事件, 我国政府及时发布了禁止从欧洲进口肉骨粉和动物油脂的禁令。针对在猪饲料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造成消费者中毒事件, 对饲料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加大了打击和处理的执法管理力度。

2.3 加强饲料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建立和健全饲料质检机构, 我国已建成国家级饲料质检中心2个 (北京、武汉) , 农业部部级中心6个 (沈阳、济南、广州、成都、西安、呼和浩特) , 省级饲料监察所36个, 地区市级站40个, 县级站200多个, 并于1995年成立了全国饲料质量检测信息网协作组。本系统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秀的人员队伍, 能检测饲料组分约150多个。这些机构和条件成为了饲料安全执法的重要组织和条件保证。要充分发挥这些饲料质检机构的作用, 加强质量安全检测, 淘汰不合格原料和产品, 防止不安全因素通过动物进入食物链, 是确保饲料安全的重要措施。

2.4 制订和完善饲料工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在饲料质量和安全检测与判定的依据方面, 除了已经形成的有关饲料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外, 还包括已经运行和正在进一步完善的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我国已经制订了一批饲料工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标准的修订和新标准的制订工作也正在加紧进行。这些标准, 特别是强制性的卫生标准、安全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验方法标准已成为确保饲料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应该指出, 有些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的饲料安全的形势, 有必要重新考虑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5 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饲料的质量包括饲料的安全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饲料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内容, 也是确保饲料安全的切实措施。企业采用何种管理体系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质量管理先进体系主要有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管理体系。IS09000质量认证这种评价制度, 以其科学性和公正性而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HACCP管理体系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是食品行业安全卫生标准。通过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 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 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其目的是控制化学物质、毒素和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此技术主要是由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两部分组成, 它是一个鉴定食品危害且含有预防方法以控制这些危害的系统, 但并非是一个零风险系统, 而是设法使食品危害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是一个使食品供应链及生产过程免受生物、化学和物理性污染的管理工具。

2.6 建立饲料安全技术保证体系

根据动物及人的生物学特点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代谢规律确定有毒有害物质在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有毒有害物质或其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在畜产品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确保动物或人的食入量在安全范围内。

2.6.1 制定药物使用技术规程

药物残留主要与其品种、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以及动物种类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特性制定合理的用药规程和停药期, 使畜产品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在上市前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范围内, 就可确保畜产品的食用安全。

2.6.2 建立有毒有害物质预警参数

通过一系列基础研究, 探索畜产品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随饲料中该物质含量改变的定量变化规律, 建立动态回归预报方程和确定预警参数。根据这些方程和参数来预报饲料安全性。

2.7 加强饲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 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寡糖、小肽、核苷酸和卵黄抗体等一些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其在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以上这类以调节消化道营养生理和微生态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 大部分属于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食品安全 从无抗饲料开始 篇11

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中成为养殖户的一道“硬菜”而全面使用,不仅人类饱受“有抗之痛”,而且连直接食用抗生素的动物也出现了全面反应。由于长期大量食用抗生素,导致动物的耐药性持续增长,养殖户的用药成本也水涨船高。为了对冲用药的支出,减少商品肉食动物的发病以压缩成本,大部分养殖户错误地选择了加量使用抗生素。如此一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就形成了:抗生素用量越大,动物的耐药性越强,免疫力越低,越容易生病,用药的成本越高……最后就有了曾经一个时期养殖户集体感叹“养殖赔钱”的悲观局面。这钱赔在了哪儿?一目了然。

当然,把近年来持续不断的肉食品安全事故全部归咎于“抗生素”很牵强,但绝对不能说与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无关。有研究证明,长期大量食用抗生素将增强牲畜体内微生物对多种存在争议的抗生素药物的抗药性,甚至导致某一物种个体或基因的变异。

对于抗生素泛滥的现状,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限抗”运动,先是瑞典在1986年首度宣布禁止在畜禽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接着2006年欧盟也禁止了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2008年日本、2011年韩国……等国家也相继立法抵制抗生素在饲料中的滥用。

有业内专家表示,长期大量食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上述不良结果,还可能导致微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在畜禽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是畜禽在与外界环境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如饲料、饮水等。专家根据这些微生物对畜禽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大体将肠道微生物分为有益菌群和其它条件型细菌两类。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有益菌群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可以促进宿主肠壁组织结构的发育,分解抗营养因子,增加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通过营养与空间的竞争,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与生长。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在数量、种类以及定植部位上保持平衡。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抑制畜禽的生长,使动物对疾病敏感。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性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将抑杀对人类和动物胃肠道有益的菌群,造成机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紊乱,最后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百姓在安全食品方面普遍表现出“不差钱”。于是,无污染、无药残和无公害的安全绿色食品已逐步成为城乡居民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商家为了赢得更多市场也紧跟时尚,一种无抗生素复合生物饲料也悄然诞生,采用复合生物手段代替抗生素,全面实现了饲料无抗的承诺。“双节前”,笔者走进了专门致力于无抗生素复合生物饲料研发和生产的陕西大秦汉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自然生态优美的秦岭南麓、世界珍禽朱鹮保护区内。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以研发无抗饲料为目标,强强联袂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的专家和学者,历时数年,几经创变,最终成功研制出以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协同作用替代抗生素的新一代健康安全饲料——秦虎牌系列无抗生素复合生物饲料。

笔者根据在企业的走访和与周边部分正在使用“秦虎”饲料的养殖企业负责人交谈,综合了该无抗饲料的四大优势:

一是能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动物疫病发生。物料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酸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和对畜禽健康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促进抗体产生,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有益菌代谢产生的大量乳酸、丁酸、乙酸等有机酸可抑制、杀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致病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细菌素,可抑制有害菌生长,抑制病毒增殖;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寡糖能够给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等肠道有益菌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动物的抗病力。

二是降低养殖中的氨气、硫化氢、吲哚等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养殖环境。在高浓度、高活力乳酸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降解含氮、含硫有机物,减少氨气、硫化氢、吲哚的产生;同时各种原料消化更彻底,极大地减少氨气的排放。

三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饲料原料经过微生物和酶的处理,降解了其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微生物代谢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寡糖酶等生物活性酶,将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更易吸收的多肽、小肽、游离氨基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是增加动物产品中风味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改善动物产品风味。使用无抗生素复合生物饲料后,动物产品肌肉紧实、筋道、有嚼头,肉质细嫩,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酯类等风味物质含量增加50%以上,口感细腻、风味独特。

在走访中,当地一家大型养猪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在没有使用无抗饲料以前,每年用于猪防疫或治疗的药费约15万元。使用无抗饲料一年后,该费用骤减,已经不到5万元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这笔费用会越来越少,最后可以忽略不计。在朱鹮保护区养鱼的负责人讲,原来没有使用“秦虎”饲料,因为各种病虫害,每年因此死亡的商品鱼约在5000条左右。使用该饲料一年多以来,现在每年几乎没有死鱼,受当地政府的委托,他还特意用该饲料养殖了几塘泥鳅,卖给政府喂朱鹮。在洋县一个山窝的养鸡场负责人说,自从用了无抗饲料,她养的鸡明显不够卖了,好多附近的农家乐成批订购。

从走访的结果看,无抗饲料在当地很受欢迎,从这一结果分析充分印证了“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健康的产品一定会得到市场的青睐。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篇12

2009年9月28日,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五届大型企业联谊会暨2009中国饲料行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青岛举行,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认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 全国肉、蛋、奶、水产品总量分别为7278万吨、2701万吨、3781万吨和4895万吨, 而现在统计的工业饲料总量还不到1.4亿吨, 潜力很大。

“猪粮安天下”, 畜牧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几年, 国家对畜牧业生产高度重视, 出台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前所未有。2008年, 国家在畜牧业的直接投入高达140多亿元, 饲料是畜产品生产的源头,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虽然目前我国饲料总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仅仅是饲料生产大国, 应不断提高饲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饲料生产强国。

当前饲料工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首先是原料风险;其次是非法添加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第三是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第四是饲料生产企业“小、散、乱”;第五是养殖户自配料;第六是监管执法能力明显不足。

上一篇:品牌模型下一篇: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