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改制剂

2024-10-02

饲料改制剂(共4篇)

饲料改制剂 篇1

育成期是确保鸡群获得良好生产性能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此期间常常会出现鸡的发病率和死淘率较育雏期间升高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是育成期鸡开始脱温, 采食量增加, 骨骼和肌肉生长旺盛, 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 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 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变化, 由于饲料、温度、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鸡群易发生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环境条件性疾病所致。只有在育成期给鸡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健康1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 (天水市天河蛋鸡养殖合作社提供) 。

试验用饲料原粮改制剂:由饲料原粮改制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组引进 (利乐52饲料原粮改制剂) 。

1.2 试验设计

选用200只健康1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法设计, 分为2组, 每个处理5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只雏鸡。试验Ⅰ组原粮改制剂组:使用饲料原粮改制剂对基础日粮进行改制后饲喂;Ⅱ组为对照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基础日粮。试验时间为2010年5月12日至6月16日, 预试期为1周, 试验期为4周。试验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见表1) 。

注:是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33-2004, 参照试验鸡品种海兰褐蛋鸡生产指南营养推荐值, 试验中预混料含多维多矿、胆碱、蛋氨酸、赖氨酸、食盐、石粉和磷酸氢钙及药物饲料添加剂 (1 000 kg饲料含金霉素45 g) 。营养水平为计算值。

1.3 饲养管理

采用立体笼养, 饲养密度8.75只/m2, 由专人喂养, 自由采食和饮水, 自然光照, 每日人工补充光照2h。保证鸡舍内良好的环境卫生, 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试验期内每日对料筒和饮水器进行清洗消毒, 记录鸡舍的温湿度变化, 每天观察鸡群的精神、食欲、健康状况和粪便等情况, 记录死亡数、病鸡数。

1.4 主要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发病率和死淘汰率的统计

于每日早、中、晚喂鸡之前, 先观察鸡群粪便、精神状况, 统计发病鸡只数。

发病率:组内已发病肉鸡数量/组内总鸡数×100%。

死淘率:整个试验期组内死亡鸡只数/组内总鸡数×100%。

医药费统计:整个试验期组内用药费用, 药物价格以市场价为准。

1.4.2 免疫器官指数

饲养试验结束后 (蛋鸡105日龄) , 每个重复选择1只鸡, 给水不给料, 禁食12 h, 空腹称重、屠宰、编号、解剖, 采集胸腺、脾脏、法氏囊, 并剔除脂肪组织, 迅速称其鲜重。免疫器官指数计算公式如下: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鲜重 (g) /活体重 (kg) 。

1.5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注:死鸡费用=每只消耗饲料量×饲料价格+鸡苗费用 (80日龄, 每只消耗饲料0.70 kg, 92日龄每只消耗饲料0.75kg, 平均料价按3.0元/kg, 鸡苗费用3.5元/只)

2.1 饲料原粮改制剂对育成期蛋鸡发病率和死淘率影响 (见表2, 表3)

从表2可知:使用饲料原粮改制剂改制基础日粮饲喂的育成鸡于80日龄发生盲肠球虫病, 发病8只, 发病率8%;对照组含抗生素基础日粮饲喂的育成鸡于92日龄发生大肠杆菌病, 发病13只, 发病率13%, 于80日龄发生盲肠球虫病, 发病21只, 发病率21%, 试验期累计发病34只/次, 累计发病率34%;试验说明饲料原粮改制剂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蛋鸡球虫病的发病率 (P<0.05) , 预防蛋鸡大肠杆菌的发生。

从表3可知:使用饲料原粮改制剂改制基础日粮饲喂的育成鸡试验期发病1次, 治疗, 花费药费21元;死淘1只, 死鸡费用5.60元, 治疗、死淘总费用26.60元;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基础日粮的育成鸡试验期累计发病2次, 治疗2次, 花费药费47元;死淘4只, 死鸡费用22.55元, 总治疗、死淘费用69.55元;两者相差42.95元, 说明使用饲料原粮改制剂能够显著降低死淘率, 减少育成鸡治疗费用和死淘费用, 提高养殖效益。

2.2 饲料原粮改制剂对育成期蛋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见表4)

由表4可知:使用原粮改制剂改制后高活菌无抗生素的基础日粮饲喂育成鸡, 其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都高于饲喂对照组, 尤其是对法氏囊指数的提高效果最明显。说明饲料原粮改制剂的使用能够提高胸腺、脾脏、法氏囊的重量, 促进育成鸡免疫器官的发育, 改善育成鸡的免疫功能。

3 讨论与结论

3.1 饲料原粮改制剂对育成期蛋鸡抗病性的影响

与常规饲料饲喂相比, 使用饲料原粮改制剂改制后的饲料能够促进蛋鸡育成期改善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力, 降低发病率和死淘率, 减少预防保健及死淘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

3.2 饲料原粮改制剂对育成期蛋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免疫器官的发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长状态, 免疫器官的增重可以大概的描述免疫器官的发育程度, 用以评价育成鸡的免疫状况。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是禽类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其中胸腺是细胞免疫的中枢器官, 主要产生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体液免疫器官, 是诱导淋巴干细胞成为免疫活性细胞, 并将其输送给外周免疫器官的场所;脾脏则是禽类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参与全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器官的发育状态及机能强弱直接决定着禽类的免疫水平。本试验表明, 使用饲料原粮改制剂改制基础日粮饲喂组其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证明饲料原粮改制剂改制基础日粮饲喂蛋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蛋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 增强机体免疫力。

饲料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篇2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甚至滥用,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1]。饲料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使得动物性产品肉、蛋、奶的质量下降,同时药残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2]。因此,具有无副作用、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的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得到广泛的应用。按照物质组成成分,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3]。此类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存活率高、稳定性强,可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一般认为对人、动物是安全的,利于促进宿主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抵抗力[4]。直到近几年微生物制剂在畜牧业才真正得到推广,但呈现出了较高的发展势头和水平。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5,6]。

1家禽中的应用

研究证明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家禽自身的抗病力和免疫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乳酸菌能够激活肠道中免疫反应。另有研究在肉仔鸡日粮中使用一定的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体内抗体数量[7]。双歧杆菌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有效使粪便中氨和硫化氢等恶臭物质降低,保护生态环境[2,8]。

2猪中的应用

研究证明育肥猪日粮中使用一定量的芽孢杆菌可明显提高增重率与饲料回报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还可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生长,提高经济效益[9]。

3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在反刍动物中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够丰富瘤胃中益生菌的多样性,增加微生物发酵的水平,提高生产性能。美国Alltech生物技术中心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乳牛进行试验,在50d的泌乳期可发现奶产量提高3.1kg左右[10,11]。在犊牛饲养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腹泻发病率,提高饲料的回报率及增重率[12]。

4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在改良水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提高水产养殖的生存环境[13]。在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分别对罗非鱼与鲤鱼的养殖实验中,发现该微生态制剂对罗非鱼与鲤鱼的生长都有显著的效果。促进鲤鱼免疫器官的发育,降低养殖环境中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稳定水相并促进罗非鱼的生长[14,15]。

饲料改制剂 篇3

课题针对畜禽养殖中存在的幼龄动物腹泻、饲料用抗生素带来的负面效应、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等突出问题,开展了益生菌(布拉酵母、乳酸菌和芽孢杆菌)活菌制剂、益生元(改性菊粉、植物多糖)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鱼类益生菌及其专用藻类等细分产品的创制与应用研究工作。

课题基于不同动物防治腹泻特定需求,首次提出和设计了微生态制剂差异性细分产品。通过3年的潜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研发的布拉酵母新产品中活菌数>370亿菌落单位/克,解析了其作用机制。完成了羧甲基菊粉等6种改性菊粉的制备及其表征分析,建立了益生菌与改性菊粉等增效复配技术,其中羧甲基菊粉钙提高动物钙吸收20%以上,氨乙基菊粉对自由基的清除率提高25%以上。建立了乳酸菌复合壁材包被(海藻糖、中草药等)高效包埋体系,形成了干酪乳杆菌等专用的“W/O/W”型包埋产物-多液芯乳酸菌微胶囊制剂技术,包埋产物干燥死亡率<50%,过人工胃酸死亡率<20%,4℃储藏40天最高存活率接近100%。开发了工程化乳酸乳球菌、乳酸链球菌、抗菌肽、植物多糖、藻类多糖等新产品,研制出幼龄动物复合微生物制剂8个、反刍动物用腐殖酸复合微生物制剂产品3个。制定相关微生态制剂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23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获新饲料添加剂证书1项;鉴定成果3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51篇)、出版专著2部。

饲料改制剂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饲养管理

试验选择108头40±2日龄、公母各半 (公猪去势) ,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饲养于有窗封闭式猪舍内,全期由同一饲养员喂料,配以自动饮水器,干粉料自由采食,试验地点在岳阳君山种猪场。

1.2 酶制剂

试验利用由河北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巨微”牌复合酶制剂,主要含有酸性蛋白酶,糖化性淀粉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9 190IU/g、9 920IU/g和3 000IU/g。

1.3 试验设计和饲粮的配制

试验包括预试期和正式期,预试期为5天,正试期8天,设6个处理组,每组3栏,每栏6头。整个试验期,试验1、2、3、4、5组分别喂含0.1%、0.2%、0.3%、0.4%、0.5%复合酶制剂的饲粮,对照喂不含酶制剂的饲粮,基础饲粮成分及其营养价值见表1。

预混料可为每千克全价料提供:铁101mg,锌101mg,锰4mg,铜6mg,碘0.28mg,硒0.33mg,维生素A 2615IU,胡萝卜素10.5mg,维生素D 302IU,维生素E 22IU,维生素K 4.0mg,维生素B24.4mg,维生素B122.2/mg,维生素B12.2mg,烟酸24mg,泛酸2.2mg,生物素0.20mg,叶酸1.21mg。

1.4 样品采集和处理

从正试期开始每天及时收集粪便,并称重,然后置于0℃~5℃的冰箱中保存,试验期结束后,把每组的粪样混合均匀,然后每组取总重的1/10,按每100g鲜粪样加入10%的盐酸10mL混合均匀,并制备风干粪样。

1.5 测定指标

测定饲料及粪样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并计算饲料中养分的表观消化率。

1.6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0对所有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用SSR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复合酶制剂对断奶猪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见表2。试验3组、试验4组、试验5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 (P<0.05) ,以添加0.4%复合酶制剂及的试验4组最高;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试验3组、试验4组和试验5组粗蛋白消化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消化率随酶水平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 (P1=0.08, P2=0.09) ;粗灰分消化率也随酶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P>0.05) ,以试验5组最高。各试验组中最佳添加水平组为第5组,相对于对照组饲料养分中的干物质、粗灰分、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无氮浸出物分别提高了3.81%、8.94%、11.01%、29.34%、29.20%和2.02%。

注:同行间肩标无相同字母者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3.1 仔猪的生长特点

断奶仔猪的培育是养猪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在刚断奶后的2周内,由于胃肠道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再加上仔猪从采食易消化的母乳转为难消化的以植物性饲料原料为主的配合日粮的应激反应,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损伤,使各种酶 (胰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糜蛋白酶) 的分泌量下降,导致仔猪消化不良,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

3.2 酶制剂对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饲用酶制是一种以酶为主要功能因子的通过特定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饲料添加剂,可以弥补胃肠道内源酶的不足,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而且为内源酶提供更多的营养基质,刺激内源酶的分泌,促进动物的生长。本试验中试验组营养物质消化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粗蛋白、干物质和粗脂肪的消化率较对照组均达到显著水平,这与刘朝亮和高玉红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小肠液中胰白酶结合,动物体内蛋白质内源性消耗,造成体内含硫氨基酸丢失,加上由于豆粕中含硫氨基酸短缺引起的畜体内代谢紊乱,导致生长受阻或停滞。而外源蛋白酶可在常温下使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失活,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而且复合酶制剂中的酸性蛋白酶的适宜pH与仔猪胃中pH相近,可部分弥补胃中蛋白酶的不足,有利于饲料蛋白质的消化。

配合饲料主要由植物性饲料组成,植物性饲料的细胞壁主要由非淀粉多糖构成 (NSP)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纤维素,破坏植物细胞壁,解除消化系统对植物细胞内营养物质的利用障碍。使被包围的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得到释放而被动物消化和利用,从而降低纤维素在饲料中的抗营养作用;而且它能将饲料中的纤维素降解成可消化吸收的还原糖,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本试验结果也表明了含有纤维素酶的复合酶制剂能提高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与其相一致。复合酶制剂也提高了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的利用率。

4 小结

复合酶制剂既能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又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本试验中也表明了,复合酶制剂提高了断奶仔猪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随着酶制剂水平的提高,粗蛋白质、粗脂肪、干物质的消化率有显著的提高。在抗生素限用或禁用的今天作为三大“绿色添加剂”之一的复合酶制剂,其应用必将日渐广泛。

摘要: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 研究不同水平的复合酶制剂 (0%、0.1%、0.2%、0.3%、0.4%、0.5%) 对仔猪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08头公母各半, 分为6组, 每组3栏, 每栏6头。试验包括预试期5天, 正试期8天。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

关键词:酶制剂,断奶仔猪,饲料养分,消化率

参考文献

[1]高玉红.复合酶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消化机能的影响研究[J].养猪2003, (2) :1~8.

[2]赵燕飞.饲用酶制剂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饲料研究, 2004, (2) :25~27.

[3]胡忠泽.复合酶制剂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性的影响[J].饲料工业, 1999, 20 (4) :9~10.

[4]杨凤.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3.

[5]许梓荣.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仔猪消化机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 1999, 19 (1) :84~88.

上一篇:短期空中交通流量预测下一篇:草莓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