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知识

2024-08-16

需求知识(精选12篇)

需求知识 篇1

摘要: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很多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 但大多效果不是很明显, 其中企业没有分析清楚企业的知识现状与知识需求现状是一主要问题, 针对该问题,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 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实施知识管理, 评价知识管理绩效。最后, 通过一个企业案例分析, 说明该方案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 提高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知识需求,企业知识管理,知识匹配

1 企业知识需求与知识需求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 知识资本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本, 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知识, 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机器、资源、厂房等实物的作用[1], 谁拥有了知识, 谁就拥有了市场和更多的财富, 因此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 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不是有形的物品, 但它是形成企业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主要源泉。企业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经济学上的商品有所相同与不同, 知识如一般的商品, 其市场价格也是时间的递减函数, 但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 而传统商品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因此知识的使用者越多, 越能体现出其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现代企业, 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 将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需求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之源头[2]。知识需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 目前企业对知识需求的管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或者轻度自觉状态。很少企业在进行某项事务之前会正式地、完全地评估知识需求, 也很少有组织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的完备知识, 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知识现状与知识缺口, 明确企业内部优势与外部条件, 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 为企业更好地配置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 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本, 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与浪费。在进行知识管理时, 一般要引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 一旦知识需求分析出错, 等到系统实施时, 再修改, 将使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非常高。因此知识需求分析势在必行, 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 把需求分析纳入知识管理流程, 作为一个主要的步骤, 并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 分析企业知识缺口, 考虑知识供需匹配[3], 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纳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2.1 企业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需求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 知识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员工吸收的速度。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企业有什么知识, 也不明白自己企业需要什么知识, 势必导致知识的浪费, 在竞争中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 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业务以及即将拓展的项目或业务, 从而预测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知识;其次将企业的知识汇总分类, 分出企业内部知识需求与企业外部知识需求。内部知识需求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如扩张、发展、优化、结构变革等过程中产生的知识需求以及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产生的知识需求。企业外部的知识需求也可分为两方面[4]。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某些机会时产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威胁时产生的知识需求。最后, 依据不同的业务及项目, 分析和预测出企业知识需求。企业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还必须注意及时更新。

2.2 企业知识缺口分析及对策

企业自身有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知识并不总是吻合, 因此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总是存在差异, 即知识缺口[5]。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 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弥补措施, 以达到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匹配。知识供需匹配良好, 可以减少企业关键流程的时间和成本, 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柔性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3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新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 要依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的知识流程、知识管理战略及企业知识需求分析, 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或知识管理系统。

2.4 实施知识管理

不同的应用模式有特定的需求, 能解决特定问题, 所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前, 首先要思考应用模式, 然后再思考功能上的解决方案, 并配套以管理机制、知识梳理方法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其实施一般有五个步骤:认知, 规划, 试点, 推广与支持, 制度化。通过员工培训、咨询, 试点管理系统, 逐步实施企业的知识管理。

2.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 任何一项投资都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学习经验, 并为后续行动做出改进。只有这样, 才能把知识管理这项工程做得更好。

3 案例分析

需求管理在软件研发部门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完整的需求分析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深圳某软件公司是2007年开始运营, 是一家跨国公司, 早在2008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 有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存贮、分享、转移等。但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 导致知识收集过多过杂, 员工要搜索需要的信息时, 要么花费太多时间, 要么找到一些不需要的知识。这样信息不能充分共享, 造成了很多知识的重复投资开发与知识传播的失败, 甚至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公司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 员工为了工作安全感、升迁, 不愿意分享知识, 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0年企业实施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后, 注重知识需求分析, 并及时更新, 改进知识管理系统, 努力营造出共享知识的文化。然后针对知识缺口, 寻找弥补措施。基于员工和软件项目的需求的系统, 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项目管理人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员及知识, 以配合项目快速完成。改进后的知识需求分析, 如图2所示。

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考虑公司及员工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知识需求, 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 提高了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满意度。将知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系统后, 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如表1所示。提升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 员工及软件项目管理人从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喜悦, 为知识管理的全面推广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及管理层的满意度、公司的业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4 结语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 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实施知识管理, 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考虑知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 为企业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例证明需求分析应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 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 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

[2]袁静, 郑春东.组织知识需求的诱发与知识需求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10) 98-101.

[3]贾璐, 樊治平, 沈凯, 徐宝福.知识服务中的供需双边匹配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 297-301.

[4]赵斌.企业知识供给与需求研究[J].文化经济, 2010 (9) 203, 207.

[5]姜璐璐.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9) 上42-44.

需求知识 篇2

拿到礼物是孩子们迫不及待的需求,礼物就是孩子的天使。如同一个渴望拥有车的成人,正好眼前摆着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你不可以动,你必须等待你的太太打完长长的电话才能动,我想这时候,成人的内心感受也会和安琪儿一样委屈、焦虑、迫不及待,只是孩子的外在表现和内心需要更为一致,更为清晰可见。

安琪儿就是这样,处于完全内在的频道,真实感受自己内心的需求,并把这一需求表达出来。她不明白,为什么对于自己来说如此重要的事情,妈妈却丝毫不关心;为什么一个电话可以说那么长时间;为什么当自己在情绪最坏的时候,想在妈妈那里得到抚慰的时候却屡遭拒绝和指责。

而对于成人来说,我们处于完全外在的频道,感受着社会化的需求、利益、财富和关系,我们习惯于从物质的利益来判断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妈妈认为她的电话更为重要,而小小的奖品,自然不如生意重要。然而她却不知道,这样的等待,对于一个孩子,是何等的苦难!她也不明白:孩子怎么就这么烦,这么缠人,怎么就不明白刚才的电话牵扯到一笔很大利润的生意,怎么就不明白自己在百忙中抽空陪她的心意。

孩子的需求与成人所给予的“爱”,就这样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频道,各自上演,却始终不能交集,不能对应在一起。

这样的问题,体现在父母与孩子关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通常父母认为能够“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就够了。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渴望父母的陪伴,是因为他们的生命需要不断地获得与父母内在心灵的连接,就如同健康的食物滋养身体一样,关注与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就是滋养孩子内在世界的养分。真正高质量的陪伴,需要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然后产生内在心灵的连接。在这样的状态中,关注和重视孩子的需要,并关注孩子所关注的事情,这种陪伴不用时间很长,但质量却很高。

显然,安琪儿的妈妈和众多父母一样,对孩子这些内在的情绪与需求,处于完全未知的状态。就这样,一对本该最亲密的母女,却始终处在无法沟通的两个频道中,不能相融在一起!

门诊病人健康知识需求调查及对策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满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发展。从而健康意识越来越增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通过286名门诊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的调查分析,得出有关启示,以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开展哪些工作,来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1 对象: 我院门诊就诊病人.

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表格,利用病人候诊时间随机抽样填表。表格分一般资料,病人对自身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知识需求情况三大部分,发表300分,收回286分,回收率为95.3%。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调查286名,其中男性144名,女性142名,年龄20-70岁不等。填表病员就诊科室如下;内科84名,外科50名,妇科33名,眼科55名,皮肤科13名,中医科11名,口腔科41名。其中看普通门诊237名,占83%;专科门诊18名,占6%;专家门诊31名,占11%。

3.2 病人抽样调查表

4 讨论

4.1 本调查说明,十分熟悉自身疾病知识的病人仅占8%,而有92%的病人仅知道一些或完全不知道,这表明离开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做大量的工作.

从病员卫生知识主要来源来看,来自医务人员的仅占24%,而通过电视,报纸和其他途徑的占76%。这就提醒医务人员,在卫生宣传教育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为我们的宣传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多的被病员所接受。

4.2 本项调查表明,市级医院开设收费保健课,愿意参加的占52%,不愿意参加的仅占10%,其余为没时间参加。同样,希望有一名医生或护士经常关系自身健康的占52%,这足以说明病人确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能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防病治病的知识。这就让我们得到一个信息;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愿意花钱获取健康知识。

需求知识 篇4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湖北省随州市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出国劳务人员572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 对全部被调查者进行了横断面现场问卷调查, 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分成建筑行业组和服务行业组。首先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 并经过项目组成员讨论, 结合出国劳务人员的特点, 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 (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 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诊断和治疗知识; (3) 态度: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 参与预防及自我保健的态度; (4) 行为:可能影响到被调查者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 危险性的个人行为。 (5) 艾滋病知识需求调查:了解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调查在研究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现场发卷。问卷以匿名方式填写, 给予充分时间填写并现场收回。

1.3 数据分析

调查表经过整理核对后, 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 进行数据录入和效验, 设置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查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572名出国劳务人员接受调查, 建筑行业组294人, 服务行业组278人。 (1) 建筑行业组:男性247人, 占84.01%;女性47人, 占15.99%。文化程度:小学35人, 占11.90%;初中126人, 占42.86%;高中115人, 占39.12%;大专13人, 占4.42%;本科5人, 占17%。 (2) 服务行业组:男性54人, 占19.42%;女性224人, 占80.58%。文化程度:小学6人, 占2.16%;初中17人, 占6.12%;高中40人, 占14.38%;大专98人, 占35.25%;本科117人, 占42.09% (性别χ2=239.096, P<0.01;学历χ2=307.589, P<0.01) 。22.73%的出国劳务人员未婚, 71.80%的出国劳务人员已婚, 还有5.47%的出国劳务人员同居、离婚或丧偶。农村户口的出国劳务人员占65.72%, 城市户口的出国劳务人员占34.28%。以24~45岁的青壮年为主, 占总数的98.71%。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两组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两组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却很低, 同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握手、拥抱和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共用劳动工具的知晓率两组之间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诊断、治疗两组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1)

2.3 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

两组人员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 “以往曾经主动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我们应该同情和关怀艾滋病人”服务行业组明显好于建筑行业组 (P<0.05) , 其余项目两组之间统计学上差异不明显 (P>0.05) 。 (表2)

2.4 个人行为特征

对艾滋病相关的个人行为特征, 部分出国劳务人员存在艾滋病相关行为, 却较少使用安全套。两组中个人行为特征统计学上差异明显 (P<0.05) 。 (表3)

注:a为“性交时使用过安全套”的人数占“有过非婚性或婚前性行为的情况”人数的百分比。

2.5 艾滋病知识需求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出国劳务人员希望了解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被感染以及如何进行检测及其检测地点, 而这些知识的提供最希望的途径依次是:医生、电视、科普书刊, 分别占到91.27%、82.54%、42.27%。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出国劳务人员中有80%以上的人员已经具备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诊断和治疗常识, 这说明近几年来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却很低, 如对蚊虫叮咬、共用交通工具、游泳池等会传播艾滋病等, 缺乏正确的认识, 容易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恐慌。过分的担心和不正确的认识使其对防治艾滋病缺乏自信心、对艾滋病病人排斥和歧视、对防治措施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由此反映出出国劳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的还很肤浅, 存在严重的错误和模糊认识, 缺乏系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工作中应该全面系统地宣传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 在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同时要把非传播途径也当作重点来宣传, 而不仅仅强调三大传播途径, 使其对艾滋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以改变人们对HIV/AIDS的态度, 这对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和社会的稳定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对HIV/AIDS的态度方面, 有较多的出国劳务人员曾经主动了解HIV/AIDS相关知识, 说明出国劳务人员有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是服务行业组出国劳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强些。这种情况与随州市大部分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非法采供血感染的农村青壮年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有关[3], 而且早期大部分防治工作在非法采供血人员集中的农村地区通过建立“温馨家园”开展的[4], 同时加大服务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其次是服务行业组中的高学历女性占有比例较高, 这与女性性格特点、传统观念以及文化程度高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使得服务行业组更倾向于积极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 与张楚南[5]等报道相似。大多数的出国劳务人员能正确对待HIV感染者/AIDS病人, 同情和关心他们及其子女。但是仍有部分人员对AIDS存在恐惧心理、歧视和回避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 不愿与其交往。而部分出国劳务人员不愿参与艾滋病的宣传活动, 可能与道德修养差、缺乏奉献精神有关。

在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 出国劳务人员中易感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发生率仍很高, 却较少采用自我保护措施, 相关研究也已证明[6]。说明以前开展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只是普及大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 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且由于大多数出国劳务人员多是在24~45岁之间, 一部分出国劳务人员由于性行为的放纵、性心理的异常和性观念纵容, 不负责任地发生了性行为。而且大多不使用安全套, 因此加大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考虑到出国劳务人员这一特殊人群, 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该强调道德教育的内容。提倡洁身自好, 避免危险性行为, 正确使用安全套。形成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全民预防意识。

因为大多数出国劳务人员多为性行为活跃的年龄段, 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性观念、性道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行为, 对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艾滋病知识需求分析中最希望通过医生、电视、科普书刊, 因此要充分利用医务人员自身优势, 结合电视、科普书刊等大众传媒, 对出国劳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性道德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增进出国劳务人员自身的知识并促进其改变信念和行为。

摘要:目的 了解随州市劳务输出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KAP) 及其艾滋病防治知识需求现况等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对随州市出国的572名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诊断、治疗等相关知识的正确判断达到85%以上, 愿意与病人交往和病人子女继续一起学习和工作、同情病人的良好态度占到70%以上, 只有8.21%的被调查者有过非婚和婚前性行为, 其中仅有42.86%的被调查者性交时使用过安全套。被调查者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中, 排前三位的依次为医生 (91.27%) 、电视 (82.54%) 和科普书刊 (42.27%) 。结论 被调查者已经掌握了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 但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应结合劳务输出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关键词:劳务输出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曾毅.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7 (5) :1-5.

[2]周玮, 张辉, 孟宪鹏.北京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KAB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06, 12 (2) :143-145, 150.

[3]何卫华, 金晓舟, 刘晓辉.随州市艾滋病流行状况及趋势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0 (6) :57-58.

[4]张晓东, 何华仙, 张杨.利用“温馨家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2004, 20 (5) :89.

[5]张楚南, 夏庆华, 徐静东.湖北省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6, 22 (12) :915-918.

需求知识 篇5

1.2 均装备有三分群或五分类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CR仪、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化学发光、电解质分析仪、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先进设备。而722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γ-计数仪、电泳仪、扫描仪等可能因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使用较少甚或弃用。两家医院装备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未有装备。1.3 在开展的各种检验项目中,比浊法和放免法采用较少,可能与实验可靠性和放射污染有关。时间分辨、磁微粒酶免、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因仪器不同有游移。除α-L-岩藻糖苷酶、同型半胱氨酸和NAG酶外,调查表项目几乎全部开展。2 二级医院 2.1 调查的68家二级医院检验科总人数982人,专科以上642人(65.3%),检验专业毕业者80%以上。

2.2 仪器装备与三级医院相比,自动细菌鉴定和自动免疫分析、化学发光、时间分辨、流式细胞仪、PCR仪、血小板聚集仪等高端仪器配置率低,但全部配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尿液分析仪、精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细胞分析仪、血沉仪等常规仪器,31家医院配置五分类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占45.6%(31/68),32家医院配置全自动或半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占46%(32/68),表明大部分二级医院的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及血液、体液的基础检验项目进入自动化分析阶段。与三级医院类似的是,722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火焰光度计、γ-计数器等几无使用。2.3所设岗位及岗位技术任务以满足临床需求为主,调查表所涉科室多有设置。设立抗HIV实验室者比例较高,占61.8%(42/68),与该项目为术前必查有关,设立PCR实验室和核医学检查室者分别占22%(15/68)和16.2(11/68),比例较低,因该类实验室的设立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同时该类实验室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科室,而某些医院在这方面力不从心。细胞形态室和寄生虫检查室总体设立48.5%(33/68),表明二级医院血液专业检验从科室设置、人员配备、项目开展还是薄弱环节。这与我国血液病发病率高,且多数病例集中于农村的现实不相协调。因此,培养熟练掌握血液病检验技术的医学检验实用人才,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以期对血液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举措,也是血液病检验课程改革的目标。生物化学项目检查中,AFU、ADA、ACE、Hcy、NAG、C3、C4、血清铁系列、微量元素、β-微球蛋白等开展较少;免疫项目的肿瘤标志物、叶酸、自身

2抗体谱、HEV-IgM、及肥达氏反应、伤寒副伤寒抗原、出血热抗体等受仪器设备、实验项目敏感性特异性、医院治疗范围(如涉及传染病的项目)等影响,开展较少;细菌检查多采用普通培养、需氧培养、各种染色、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自动化细菌鉴定远未普及;体液检验项目大部分医院全部开展。以上检验项目涉及的方法主要为速率法、两点法、终点法、电极法、ELISA、CLIA、ECLIA、胶体金标记等。3 知识需求及建议 3.1 在各医院对学生的知识需求中,除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检验医学专业知识外,所有医院都对学生的物理、化学和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表明学生综合素质及外语能力在检验医学中的作用日受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医院都选择了人际沟通能力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选项。

需求知识 篇6

一、贴合学生生活,改造教材例1的素材

学习本课时,已临近期末,学生即将迎接期末考试,单元测试成绩与他们的联系更加密切,是他们熟悉并且关心的话题。基于此,笔者改变了教材例1的“机器人大赛”素材,呈现给他们的是“王梅本学期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图”(图1)。

在重点观察分析王梅的成绩统计图后,笔者还精心设计了李华和张强的成绩统计图(图2),让学生认识呈现不同变化趋势(规律)的折线统计图,一方面练习其折线统计图的读图技能,一方面拓宽其对知识的认识眼界,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激发认知需求。引导学生由旧知自主生成新知

学生对图1的初步识读,复习了条形统计图。之后,笔者设计了两个关键问题:①王梅哪个单元的数学成绩与上一单元相比进步最大?你是怎么知道的?②这幅图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通过第一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产生了“连线”表示变化的需求:而通过第二个问题的思考与辨析,学生认识到条形的粗细与数量多少无关,从而产生将条形简化成点的想法。

在具体教学中,两个关键问题在课件展示图3和图4时都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富有层次、不断深入的理解过程。1.出示图3,先讨论问题①,这时,可能有学生通过数据相减得出结论,有的则通过观察比较条形间的高度差来判断。2.提出问题②,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数量的多少与条形的粗细有关系吗?条形能画粗点吗?能画细点吗?能更细吗?能简化成点吗?这些点该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借此完成折线统计图从条形图中孕育而出的关键过程,即用点代替条形,从图3过渡到图4。3.观察图4.先讨论问题②,再讨论问题①,此时,学生自然会通过连线并比较线段的长短甚至坡度加以判断,最终完成折线图。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会有如下收获:1.经历“数据计算一观察条形高度差一观察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读图过程和“连线”的产生过程,并且深刻感受到连线能更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2.认识条形统计图用条形长度(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的位置表示数量的多少,两者是相通的。

这样教学,折线统计图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一步步的观察思考和讨论中自主生成的。表面上,课堂似乎在条形统计图上花费了较多时间,实际上却是在条形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中早早渗透和孕育了折线统计图的胚芽,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对两种统计图的认识更深,折线统计图这个新知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生成得更自然、牢固。而且,如此呈现“化直条为点”与“连点成线”的折线统计图产生过程,对折线统计图“先描点再连线”的绘制教学十分有利,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三、通过对比和手势。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本课设计了两次对比教学,旨在通过对比辨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第一次放在折线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脱颖而出”后。

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比图(图1),组织小组讨论: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教师板书——点: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变化)

第二次对比教学放在练习环节。

小组讨论:下面两组数据,如果要制成统计图,你觉得分别应制成什么统计图?为什么?

本课还设计了三次用手势表示单元测试成绩变化情况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契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体验折线反映的数据变化,感受数据的变化趋势,并做出适当的预测。

第一次:

观察折线图,发现点与点之间连线的不同形态,手势表示:急剧上升、缓慢上升、保持不变(学生分别用手势表示)。

第二次:

教师:“你能用手势表示王梅本学期第一至第六单元的数学测试成绩变化情况吗?”(教师指名比划,全班一起比划。教师:“有什么感受?”引出:“这学期,王梅的成绩一直在上升,我们就说——王梅本学期的数学成绩呈上升趋势。”(板书:趋势)教师提问:“请你预测一下,王梅第七单元会考多少分?你有什么依据?”

第三次:

展示问题:“手势表示李华本学期的数学成绩变化情况,你又有什么感受?”预测:“李华第七单元可能考多少分?说一说你的想法。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如果你是李华的朋友,你想给他哪些复习建议?”

社区脑卒中患者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南阳市4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42名脑卒中患者,共计168名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者MRI确诊为脑卒中,出院至少3个月。排除标准:有严重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既往痴呆和精神病病史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方面:即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脑卒中患者知识需求。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疾病类型等;脑卒中患者知识需求包括脑卒中的病因和症状、 诱因及危险因素、后遗症等方面,问题项根据实际需求情况(不需要、无所谓、需要、非常需要)选择。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16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为96%。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有序多分类资料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男性患者103例(63.6%),女性患者59例(36.4%);平均年龄69.44岁(36~87岁),青年组 (≤45岁)7例 (4.3%),中年组 (46~59岁 )33例 (20.4%),老年组(≥60岁)122例(75.3%);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者48例(29.6%),初中者57例(35.2%), 高中或中专 者40例 (24.7%),大专及以 上者17例 (10.5%);付费形式 自费者17例 (10.5%),医保者125例(77.2%),其他20例(12.3%);合并疾病有高血压者63例(38.9%),有心脏病者10例(6.2%),有糖尿病者9例(5.6%),其他24例(14.8%),合并两种疾病及以上者56例(34.6%)。

2.2社区脑卒中患者知识需求

调查的162名脑卒中患者表示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其中排列在前三的需求率是脑卒中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知识需求率高达80.9%,并发症的预防需求率79.6%,诱因及危险因素需求率74.7%。语言功能训练的知识需求最低,需求率为46.9%。具体知识需求见表1。不同年龄患者(H=6.264,P<0.05)、不同教育程度患者知识需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17.380,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青年组与中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与高中、初中与大专、小学与大专、小学与高中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3讨论

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知,社区脑卒中患者以老年男性居多,所有研究对象均出现有并发症,且脑卒中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大多数患者都有强烈的知识需求,这与王颖等人研究一致[7]。表1显示,脑卒中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知识需求率最高,达到80.9%, 并发症的预防知识需求位居第二。为解决此问题,今后需社区护理人员重视宣讲预防疾病复发及易合并的并发症等方面知识,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率,目前有研究也证实此说法[8]。首先,社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详尽的脑卒中康复知识,这是开展社区脑卒中康复知识宣教的前提和保证。其次,需要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增加入户访视次数、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等方式,使患者积极参与其中,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

另外,表2显示,不同年龄患者对知识需求存在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青年与中年、中年与老年也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老年患者知识需求都高于中年,可能与中年患者生活和工作方面压力较大,无暇顾及这方面知识有关。不同教育程度患者也对知识需求存在差异(P<0.05),结果还显示小学、初中患者需求分别高于高中或中专、大专,这与吴旭炜等人[10]的研究不一致,可能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有自己获取康复知识的途径,如医学书籍、网络等,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无法通过自学方式获得相关知识,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还应在社区大力开展康复知识讲座或活动,让所有患者都有机会受益,强化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

摘要:目的:了解南阳市社区脑卒中患者对于疾病康复知识需求现状,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随机选择的南阳市4个社区共168名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为自编的一般人口学资源、脑卒中患者知识需求。结果:调查发现脑卒中患者需要的康复知识有:病因和症状、诱因及危险因素、后遗症、并发症的预防等。其中,脑卒中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知识需求率高达80.9%,不同年龄患者、不同教育程度患者对康复知识需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脑卒中社区康复知识指导,改善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脑卒中,知识需求

参考文献

[1]凌峰.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

[2]郭吉平,黄久仪.脑卒中的临床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2004,7(4):220-221.

[3]黄春香,孙继红,彭爱华,等.以家庭为单位自我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36-39.

[4]舒玉军,谢家兴,张继华,等.对偏瘫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9):890-891.

[5]李爱东,黄宗青,刘洪涛,等.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与康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2-254.

[6]王会敏.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4):625.

[7]王颖,齐晓飞.我国各地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包头医学,2010,34(1):1-3.

[8]Shaughnessy M,Resnick BM,Macko RF.Testing a model of post stroke exercise behavior[J].Rehabilitation Nursing,2006,31(1):15-21.

[9]韩代红.家庭访视护理对促进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92-1493.

流动人口防病知识需求及对策探讨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流动人口主要居住于城市郊区或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周边的现象, 选择了两个城郊街道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共调查200名成年流动人员, 其中儿童家长169名。

1.2 方法

设计《流动人口防病知识问卷表》, 在两个街道选择流动人口集中的3个社区,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流动人口传染病防病知识知晓情况、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情况、流动人口目前防病知识获得途径和期望获得途径,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动人口防病知识水平

2.1.1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

169名儿童家长普遍缺乏儿童预防接种知识, 52.1%的家长未能答出五种常规疫苗 (卡介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糖丸、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中的1种。详见表1。

2.1.2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表2显示, 知道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的人有50%, 知道肺结核传播途径和症状的有64.5%, 但只有23%的人知道肺结核的治疗机构;知道血吸虫病、乙肝、麻疹传播途径的分别有50%、45.5%、39.5%, 31%的人知道疟疾的传播媒介, 98%的人知道被狗等动物咬伤应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69%的人知道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2 流动人口防病知识获得途径

在电视、广播、报纸和宣传资料这4种常用宣传载体中, 大多数流动人口主要从电视节目中获得防病知识, 从其他载体获得的比例均小于10%。详见表3。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卫生知识贫乏

流动人口对重大传染病和其他常见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普遍较低, 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也不熟悉, 导致国家的儿童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等政策、策略不能得到很好落实。这不仅与流动人口户籍地宣传不够有关, 同时也说明居住地卫生部门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大。

3.2 当前的主要健康宣传形式不适宜流动人口

从调查统计数据可知, 流动人口获得和希望获得防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 与其他研究结论一致[2,3]。这与其文化程度较低和工作压力较重有关。但在目前的电视节目中防病知识宣传时间可谓是少之又少, 而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宣传形式—报纸、健康宣传资料则由于获取较难且文字内容较多而不受欢迎。另外, 基层卫生部门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求实施的健康宣传资料进村入户工作大多只覆盖到本地居民, 种种原因使得流动人口防病知识宣传工作成为薄弱环节, 而健康宣传是提高流动人口防病能力的主要手段。

3.3 通过多途径开展对流动人口的健康宣传工作

3.3.1 本地居民→外来人员。

外来人员大多数租用本地居民房屋,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居住、计划生育等管理, 当地村 (居) 民委员会大多与本地居民签订有出租房屋管理责任书, 规定出租房屋居民的应尽义务。因此可以通过在责任书中增加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实行居民 (村民) 群众管理。

3.3.2 企业→外来民工。

我市外来民工一半以上在当地工厂上班, 工厂是民工聚集的地方, 工厂对工人的管理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 经常开展有关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 因此在工厂组织工人开会、培训期间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3 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家长:

城市郊区一般都有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生正处在学知识养习惯的阶段, 通过学校开展对学生的宣传, 不仅可以提高一代人的卫生防病知识水平, 并可以通过学生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口头宣传等方式影响其父母亲, 从而逐步提高整个流动人口群的防病知识水平。

3.3.4 外来民工→外来民工。

流动人口外出谋生往往有投亲靠友现象, 其租住地也存在老乡或亲戚朋友相对集中的现象, 有的流动人口已在现住地居住多年, 因此, 可以通过基层组织在外来人员中选择文化素质较高或在一定人群中有威信的人员经培训后协助开展健康宣传和管理工作, 即实行以外管外的方式。

3.3.5 户籍地 (流出地) 卫生部门→外出民工。

从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流动人口尤其是近期外出人员的防病知识水平不高, 对儿童预防接种政策不理解, 这说明其在户籍地接受宣传教育不够, 而由于地域、风俗关系, 流动人口户籍地卫生部门的卫生宣传效果远比打工地 (流入地) 卫生部门宣传的效果要好。因此, 流动人口户籍地卫生部门应充分利用春节、农忙季节外出民工回乡的时机, 开展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防病知识水平。

4 采取外来人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工作

根据外来民工主要从电视上获得防病知识的特点, 建议新闻管理部门要求新闻媒体增加电视节目中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时间和频率, 使外来人员能更多地得到防病知识, 享受到更多的国家防病优惠政策。同时, 卫生部门也要在日常健康宣传中针对外来人员的特点, 改变、创新宣传形式, 如放映卫生科普电影, 制作发放以图画为主的宣传资料等外来人员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形式,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胡连鑫, 陈燕燕, 李杰, 等.开发区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22 (3) :245-246.

[2]宁宁, 吴群红, 郝艳华,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4) :291-293.

需求知识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 130例产褥期妇女,本组产妇均为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年龄为19岁~38岁,平均年龄(25.65±4.27)岁。

1.2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由我院自行设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产褥期妇女的分娩方式,如顺产、剖宫产。(2)产褥期妇女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日常膳食、子宫康复护理、乳房护理等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获取途径。(3)对日常膳食、子宫康复护理、乳房护理等产褥期保健知识的需求。调查问卷由产妇自己填写,或者产妇口述调查人员当场记录,若产妇对问卷选项有不明白之处,则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指导。

2结果

本次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000份,有效回收率为88.50%。在有效的1 000份调查问卷患者中,有422例为大专及以上,578例专科以下;职业构成中,有446例为无业,174例为个体户,有141例为工人,有29例为教师,90例公务员,80例医务人员,40例军人;有652例为顺产,另外348例为剖宫产。调查结果如下。

2.1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对母婴保健知识了解的产妇比例较低,见表1。

2.2产妇了解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产妇了解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依靠医护人员,范围较狭窄,见表2。

2.3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对婴儿的护理,见表3。

3讨论

母婴保健对于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母婴保健措施对于促进产妇产后机体恢复、预防产妇及婴儿疾病、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产褥期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比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性的差异,很多产妇因没有涉入医疗行业,对母婴保健的了解较少;也有一部分产妇由于年龄较小,未引起对母婴保健的重视,因此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母婴保健知识[2,3]。本次调查开展过程中,有较多的产妇不愿参与本次调查以及并不乐于接受有关母婴保健知识的讲解,也可以证实以上论点。通过表2可以看出,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获取途径较少,并主要以医护人员讲解为主,由此表明,在产褥期产妇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母婴保健知识的讲解,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良好的态度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细致地产妇讲解母婴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具体方法等,从而提高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通过表3则可以看出,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较高,而在各项调查内容中,产妇对婴儿保健知识的需求明显高于对自己的保健知识需求,在婴儿意外预防一项中,明确对该项知识有需求的比例达到了92.3%。

综上所述,产褥期妇女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较高,但由于文化程度、职业等多方面因素,产褥期妇女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较少,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加强对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应充分综合产妇的学历、职业、年龄等各方面因素选择有效的宣传方式,全面从婴儿意外预防、婴儿日常护理、婴儿生长发育规律、婴儿免疫知识、产后自我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产后膳食营养、产后疾病预防、性生活及计划生育各方面入手[4,5],尽可能地满足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以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院长远发展。

摘要:目的 分析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1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 130例产褥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产妇进行关于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问卷调查,分析产褥期妇女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及需求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000份,有效回收率为88.50%,产褥期妇女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较少,需求较高。结论 产褥期妇女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较高,临床在护理过程中宜加强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现状,需求

参考文献

[1]程海丹,刘军,吕燕辉,等.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技能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28):3119-3121.

[2]瞿红,沈卫英,房玥,等.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34-135、138.

[3]刘萍,张晓勇.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5,11(25):312.

[4]钟瑜,杨明,杨筱多,等.产褥期妇女对中医母婴护理知识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16):1950-1952.

需求知识 篇10

一、读者需求的变化为图书馆工作带来的挑战

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消费需求, 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随之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这迫使图书馆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服务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文献检索、信息加工、情报资源提供与利用等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读者消费;计算机知识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在高校图书馆的使用上越来越司空见惯。另外, 信息获取手段的多样化, 海量电子信息的出现, 无疑对图书馆的发展发出了挑战, 图书馆员要面对这些挑战, 必须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图书馆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基地, 信息的充分流通与利用对高校意义重大, 甚至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知识产业发达的重要标志。社会发达程度越高, 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资源及科技文化软实力的集散地、中转站, 读者对其的期望就会越高, 越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传统图书馆的工作需要改革。互联网的普及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能掌握数字技术, 能有效管理数字资料。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将过去简单的口语咨询变为借助网络技术来与读者交流。可是, 从图书馆资源来看, 图书馆自身也困难重重。

除了随着大学扩招引起的读者数量激增增加了工作量外, 还集中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思想观念、智能素质、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多方面。从专业上看, 工作人员图书馆专业占有多数, 能从事信息工作的人远远不够。而现代读者需求无疑更需要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管理才能、有相当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只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都合理的人才, 才能适应新的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有信息管理和信息检索能力, 还要有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随着全球计算机、通讯和网络化的发展, 图书馆需要向信息用户提供大量及时的信息资源, 因而需要既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知识, 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 向读者提供高品质的信息资源;信息的顾问, 能解答一切信息利用方面的疑难问题, 指导用户高效利用信息资源;信息的维护者。在信息时代, 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掌握信息知识。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 能担负起图书馆管理工作;知识结构完整, 除了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 在计算机、外语和通讯等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

二、图书馆员需具备的知识结构

任何一个工作组织要想提高效率, 都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 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要提供高效的服务, 必须完善馆员知识结构, 提高馆员工作能力。

(一) 知识结构更加丰富饱满

信息时代最大的特征是社会的信息量将呈现爆炸态势, 要能与这些海量的知识信息相适应, 所有图书馆都应努力使其工作人员的知识更加丰富饱满。此外, 未来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单向传递文献信息的关系, 而是双向交流的互动关系。工作人员不但要有能力解答读者的各种问题, 而且要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鲜的服务项目。这就要求馆员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这种变化应该表现为馆员工作能力的整体性跃迁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变化。

(二) 变单一型结构为复合型结构

当今知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知识一体化, 各种学科在高度分散的基础上正走向高度统一。这就要求未来的图书馆员不能只是专于一门学科的好好员工, 而是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每一个图书馆工作者来说, 自然科学、网络技术、文史哲学、艺术等, 都应纳入他/她的视野之内。

(三) 变固守型结构为活跃型结构

目前, 我国高校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仍局限于从教科书中所学到的内容, 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直接来源于其他行政单位的转岗, 知识的陈旧和老化成为固守型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代社会, 信息日新月异, 学生更是眼界开阔, 如果馆员依然固守曾经的死知识, 那么各种新知识就不能及时地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 使得馆员失去了及时接纳和接受新知识的时机, 这势必影响馆员的职业素养。

(四) 变封闭型结构为创造型结构

知识储备是影响乃至制约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馆员自身所储备的不同类型的知识, 决定了其创造性的强弱各有不同。我国高校图书馆因为不是一个竞争力太强的机构, 现有大多数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仍属于封闭型结构, 在参与实践创造中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未来图书馆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 他们除了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创造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使馆员的知识结构从封闭型转向创造型, 其中最主要的是增加能力及技能方面的训练, 并努力使图书馆工作者在意识和行动上对此都达成一致。

三、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的服务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读者对其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图书馆员只有努力提高业务技能, 优化专业结构, 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 出色地完成新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与复杂化, 读者需求亦然。图书馆员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 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 成为具有专业能力的创造型、开拓型、复合型人才, 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需求知识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资源;需求能力;大数据;数据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59

Analysis on the Demand Ability of Libraria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Resources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levance between libraries and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the new features of knowledge library. The emphasis of this article is analyzing the role of librarians with the knowledge resources circumstance. Afterwards, it proposes the ability frame model of librarians in the knowledge library, and the education strategy to culture the knowledge librarian.

Key words library; knowledge resource; requirement ability; big data; data literacy

随着当前知识社会的深化发展和图书馆服务知识化发展趋势的愈加明显,使得支撑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知识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何使建设的资源具有被知识发现系统易于抓取、被用户所认可接受及具备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就成为了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乃至图书馆界所关心的一大问题。其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资源建设的保障与关键角色在知识资源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其在承担这一极具挑战的任务中所应具有的知识及技能,进而为知识资源建设馆员制定和提供个性化、知识化、学科化的教育,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图书馆与知识资源建设的契合性基础上,重点对大数据环境下知识资源建设的新特征、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角色与定位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能力框架和基于动态能力培养的知识资源建设馆员培养教育策略。

1 图书馆与知识资源建设

1.1 知识资源是新时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和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的发展使得图书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边缘化趋势逐渐明显,并呈显著的边缘化趋势,加之传统的图书馆员在个人能力素养、服务价值体现等方面均存在缺陷,图书馆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如OCLC的《研究图书馆:危机与系统化变革》报告指出,图书馆面临着价值受质疑、技术落后、馆员服务能力欠缺等重大灾难性危险[1]。Ithaka研究所的《图书馆调查2010》调研结果也显示,图书馆的信息门户对高校教职工的作用逐渐被弱化,高校职工开始质疑图书馆对研究或教学深度支持的能力[2];Rick Anderson[3]研究指出,那种以馆藏为基础、解决“信息稀缺”为目标的研究图书馆的传统组织结构、实践以及观点将走向一个死胡同。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寻求转型与服务创新便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两大旋律,如基于空间组织与功能转换的学习空间、资源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第三空间等服务;基于教育职能发挥的信息素养教育、数据素养教育等服务;基于图书馆知识、文化传播功能的真人图书馆、讲座展览等服务。其中作为发挥图书馆传统资源优势、以知识资源为支撑的知识推送、嵌入式学科服务、知识咨询等服务成为实现图书馆转型与服务创新的典型代表,并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借鉴和发展。

1.2 图书馆隐性知识资源建设是未来增长点

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建设包括显性知识资源建设和隐性知识资源建设。其中,显性知识资源建设主要是指基于图书馆馆藏资源、各种开放资源的建设,如基于政府公开信息的整合与组织、基于专利报告的收集与利用等;隐性知识资源建设则主要是指对图书馆用户、图书馆员、图书馆及相关组织机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发现和转换的一种知识资源建设,以求达到知识的转移、共享、创新和应用。如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智库知识资源建设,其不仅要求实现智库人员的现有产出知识资源的组织与分析,如对其科研成果、发言交流资源的主题词提取与聚类、关联性等分析,也要求能够实现对其隐性知识,如对学术学科、国家政策未来发展的判断等知识进行挖掘和发现,进而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具前瞻性、科学性的知识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大数据分析所具备的前瞻性等优势特征,驱动着各行各业和越来越多机构、领域对分布、多源、异构、海量数据资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人员从对信息资源的关注转移到了对数据资源的关注。因此,可以预计基于对隐性知识资源特别是隐性数据知识资源的发现、组织、关联、利用等建设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增长点,并在为用户提供的知识咨询、嵌入式学科服务、创客服务等图书馆延伸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谷歌、BAT等IT科技企业早已为图书馆提供了很多实践方法,如Knowledge Graph通过更好的理解用户的搜索信息,然后构建一个与搜索结果相关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为用户提供最能代表用户搜索信息含义的结果,也能为用户推送和提供更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某一新的事实或联系,促使其进行一系列的全新搜索查询,让搜索更具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了用户的搜索服务体验[4]。

2 大数据环境下知识资源建设的新特征

2.1 知识资源建设的对象载体范围迅速扩大

社会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资源已从最早单一的文献知识资源、信息社会的信息知识资源,现如今发展到了数据时代的数据知识资源,并在组成分类、来源载体等方面表现出了多样性特征。如在组成分类上,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知识资源、非结构化数据知识资源、半结构化数据知识资源,也可以分为网络数据资源、非网络数据资源等;来源载体上,图书、期刊、数据库、学位/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软件/工具乃至多媒体、网络、用户等都成为了数据时代的知识资源载体。刘锋[5]就认为数据、信息、知识都可以算作是知识资源,知识可以来源于数据、信息和分析的任一层次,同时也可以从现有知识中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而得到。同时,采集和来源于智能终端的非结构化数据也是具有极大价值的知识资源,如欧洲粒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天文学领域的泛STARRS 天文望远镜阵列等,每天都要产生好几个千亿字节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科学发现和知识创造[6]。

2.2 知识资源建设对象更具结构性和可计算性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普及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出现,使得每一个事件的发展描述都可由数据来实现,具备挖掘与分析价值的知识资源被分割成为了一块块独立、分割的知识组成单元,尽管只有通过多知识单元的关联分析与挖掘才能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实事物发展规律,但每一个知识单元也具有独立的结构,并可以通过语义等现代技术而实现其数据的描述、分析、挖掘与计算。如在循证医学领域通过对多位病人发病症状的记录与语义化分析,找到某一病症主要特征及其最佳治疗方案,可为病理分析与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支持。

2.3 知识资源建设方式更具开放性和工具性

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资源不仅来自于图书、期刊等图书馆馆藏资源,更来自于用户及第三方组织机构,如用户的借阅习惯、学习行为等数据都是图书馆最具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因此,图书馆在知识资源建设时必须具有开放性,如开放的资源共享接口、开放的资源获取/输出平台等,以使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并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结构单元。如对科学数据知识资源的建设,可充分利用DOAJ等开放期刊和开放数据平台资源;对交通知识资源建设,可与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中心进行资源共享共建,获取来自于多终端、多维度的智能交通数据资源。同时,海量异构资源的出现也使得图书馆资源建设必须依赖于一些数据平台或工具,如主要用于集中统计分析处理Facebook等社交工具日志的Facebook Scribe、主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Hadoop等。

2.4 知识资源建设产品更呈应用化趋势

网络、社区、生活一站式服务的体验,使得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站式已成为其最基本、最普通要求,这也就要求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建设在向用户提供其产品时更具有强大的应用性,即要求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包含丰富知识资源、分析工具,从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空间,也就是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如张晓林[7]就提出,用户更期待获得面向应用环境的基于语义关系和应用关系的文献知识的链接、交互与集成,从而协助其自身知识的创造与创新。孙坦[8]也认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构建网络开放信息环境中的信息(知识)资源设施(Information Commons),其中包括覆盖各类信息对象的开放信息资源体系、开放知识资源体系,支撑用户驱动型开放知识服务的数字知识资源生态环境。

3 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能力框架

3.1 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角色与作用

新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驱动,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特别是知识资源建设者已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文献采编之职能,通过发展理念与机制、功能定位等方面的转型,来为图书馆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机制、满足用户需求提供资源支撑,已成为他们新时期的工作需求。从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角色与作用来看,基于图书馆员在知识发现(如对隐性知识资源获取范围、获取方式及获取过程的确定与实现)、知识遴选(如对基于知识发现系统EDS(Find+)、开源网络爬虫抓取知识的遴选等)、知识组织(如对知识单元的分类、聚类、描述、布局、监控、编辑、存检等)、知识增值(如基于知识量增值的知识共享、基于知识质增值的知识创新与评估等)等完整知识资源建设周期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图书馆员既是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发现与组织者,更是隐性知识资源的提供者、知识资源内容的评价者和知识资源价值增值的驱动者。

3.2 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能力需求框架

国外同行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持续地关注图书馆员的能力和能力建设问题,图书馆才有不断的创新活力,才能保持其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因此,国外图书馆学协会、图书馆和读者都对图书馆员能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不同类型图书馆、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员的能力构成和特点,为图书馆员制定适应新信息环境和发展需要的能力要求,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保障图书馆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应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以及新型信息服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9]。笔者在综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内外在需求,提出了知识资源建设中图书馆员的能力需求:

(1)全面发现、科学评估、深度挖掘、准确认知的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不但要求掌握传统的知识组织、知识揭示与知识服务等能力,还应看到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内容、范围及对象在大数据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就必然要求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须具备新知识资源载体的发现、知识价值的评估、内容的挖掘和对象的认知能力,以此实现图书馆知识资源来源的扩大、价值的提升。

(2)面向复杂多变的问题和用户需求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与用户知识获取方式方法的变化,都对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提出了挑战,也驱使图书馆员需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理念、技能等视角来提升适应工作、胜任工作的素养。如面对数据化工作环境,知识资源建设馆员必须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数据过滤等数据素养[10]。同时,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还需具备适应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创新能力,如顺应用户需求的知识组织创新能力等。

(3)掌握应用前沿技术、跨领域理论与方法移植和处理数字人文的工作技能。一方面,技术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图书馆资源建设必须依靠集成化的工具平台,以此实现知识资源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应用,这就要求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必须掌握应用前沿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并非单纯的技术掌握可以解决,也并非纯粹的人文关怀可以实现。如用户在需求内容、需求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动态性、非线性甚至是混沌性特征,都要求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建设足以支撑服务层面的用户识别现实需求和增殖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还应掌握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和其它学科知识等。

(4)其它能力。除具备上述能力外,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还应具备如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一系列的基本保障能力。

3.3 基于动态能力的知识资源建设馆员培养策略

Teece认为动态能力是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并提出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持续调整策略、整合与重构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各种内外部资源的动态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和部分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19]。笔者认为面临技术环境、用户需求等多方驱动转型的图书馆员,其个人素养的提升与教育也可以借鉴企业的动态能力培养策略:

(1)馆员尝试预测和回应外部环境与用户需求变化。一方面要求馆员要十分注重用户反馈与体验,并根据反馈结果积极响应用户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求馆员能够对跨界技术与方法搜索并消化吸收,对转型中的问题变异性质与特征进行预测与识别。

(2)培养分散于内外部和各种载体的多样化知识的搜集、组织、挖掘和向外链接能力。知识服务所依赖的信息来源应该是广泛的而不是局限于图书馆内部的,知识服务所采取的手段和功能应该是多样化的,以这种内外部多种信息资源、手段与功能在多种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整合为基础,实现兼顾各种类型用户体验的持续改善[11]。

(3)专注细微能力。要求馆员在知识服务中,紧盯服务中具体细节,专注而聚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关键环节的重要点并力求做到极致,持之以恒地实现服务的微创新。

4 结语

我国对图书馆员能力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或能力结构,对特定工作范围、领域的馆员能力需求分析和研究也主要基于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尝试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特征入手,就知识资源建设馆员的角色、定位与能力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知识资源建设馆员的培养策略。但本文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对知识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出现问题、馆员专业素养培养等都几乎没有涉及,因此后续的研究可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James Michalko,Constance Malpas,Arnold Arcolio.Research libraries,risks,and systemic change[EB/OL].[2016-04-08].http

://www.oclc.org/research/publications/library/2010/2010-03 pdf.

[2] Matthew P Long,Roger C Schonfeld.Ithaka S + RLibrary Survey 2010 Findings[EB/OL].[2016-04-08].http://www.ithaka.org/about-ithaka/announcements/ithaka-s-r-library-survey-2010-find-ings-released.

[3] Rick Anderson.The crisis in research librarianship[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37(4):289-290.

[4] Knowledge Grap[EB/OL].[2016-04-08].hhttps://en.wikipedia.org/wiki/Knowledge_Graph.

[5] 刘锋.互联网进化论[EB/OL].[2016-04-0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a83bf010001fe.html.

[6] Tony Hey.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 张晓林.从数字图书馆到E-Knowledge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5-10.

[8] 孙坦.开放信息环境: 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205):9-17.

[9] 杨永生,初景利.国外对图书馆员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研究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8(3):79-84.

[10] 张静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J/OL].[2016-04-08].http://www.kexuemag.com/Article/ShowInfo.asp?InfoID=13450.

[11] 陈一平.论图书馆的微创新[J].图书馆建设,2013(2):87-90.

需求知识 篇12

关于《统计》, 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的统计, 以整理数据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继续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比较, 引导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 为以后学习用画“正”的方法记录打下基础。

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 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 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 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 并在交流中体会用画“√”的方法记录。

二、教学中的课堂片断

1. 第一层次

(多媒体出示零乱的饼干)

师:看, 有哪些形状的饼干呢?

生: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三种形状的饼干。

师: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几块, 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 好吗? (多媒体第一次快速演示抛饼干的过程)

学生统计遇到困难。

师:你们数清楚三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了吗?

生:没有。

师:都没数清楚!这是为什么呢?那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吗?

学生讨论。

生:记在纸上!

师:在纸上怎样记录又快又好呢?我们先来试一试。

(多媒体第二次快速演示抛饼干的过程)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反馈, 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录的

学生反映还是来不及记录。

师:那你们能想出用什么办法来吗?

学生交流方法,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 第二层次

(多媒体第三次快速演示图形)

反馈, 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 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示)

师:比较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 哪种比较方便、清楚。 (优化第二种方法)

生3:我是先把三种形状画下来, 再在后面用数字记录的。

师:先画好三种图形, 在后面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 既简单又清楚。

师: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哪种记起来比较方便,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 按形状画成了不同的三行来进行记录, 能清楚地知道每种形状的饼干有几个。

生:我喜欢第二种, 这种统计方法既简便又清楚。

师:看来刚才两位同学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那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 哪种记录起来既简便快速又准确呢?我们来一次比赛好吗?

3. 第三层次

师:下面老师把今天参加森林运动会的小动物们一个一个报出来, 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录, 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师快速报动物名称, 学生记录。

生:老师能不能慢点, 我来不及记了。

师:用刚才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我们还是来不及记下来, 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来记录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 同桌交流方法,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生:用画小圆点来记。

生:用画竖线来记。

生:用打钩的方法来记。

……

师:打钩或画竖线一个钩就代表一个图形的确既简单又清楚。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打勾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小动物们各有几个, 好吗?

师快速报, 学生记录。集体交流。

师:用打钩的方法来记录, 既简单又清楚。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的统计方法。 (板书:用打“√”的方法记一记)

4. 第四层次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打钩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每种形状的饼干有几个, 好吗?

多媒体演示, 学生记录。

三、教后反思

1. 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在“统计饼干”这一块, 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和实践。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 我让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记录, 学生发现多媒体演示抛饼干的速度太快, 难以统计。学生得出记在纸上这个方法。多媒体第二次播放, 这次一些学生的“记录”不够科学, 还是来不及记录,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找出办法。第三次播放后, 展示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先出示学生的第一、二种记录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 第二种比第一种记录方法清楚。第二种记录方法先把三种形状画下来, 再在后面用数字记录。学生觉得第一、二种记录方法都很好, 在这种情况下, 我设计了统计小动物的活动, 快速报出动物名称, 学生记录。这里又引发了矛盾, 刚才的第一、二种记录方法又不管用了,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也给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机会, 这时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更简便易行的记录方法:用画小圆点来记;用画竖线来记;用打钩的方法来记……最后通过学生活动, 大家统一发现:画“√”的记录方法不但方便而且清楚。

2. 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上一篇:A级考试论文下一篇:道路桥梁施工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