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媒体

2024-08-12

老年媒体(精选5篇)

老年媒体 篇1

据我国统计局发布的消息, 2013年末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02亿, 占总人口的14.9%, 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亿人, 占总人口的9.7%。[1]按照联合国的标准, 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 就标志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显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阶段。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 政府在养老、医疗方面自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相比较有限的物质需求, 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十分重要。这就提出了媒体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责任问题。当下媒体由于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欲望较小, 人际传播范围相对狭小, 存在老年新闻报道量少, 影视剧中老年人物被边缘化和弱化的问题, 不能满足老年受众的文化需求。甚至在媒体新闻中, 出现了“丑化”老年形象的报道, 不利于老年人和社会其他人群的和谐相处。老年媒介形象就是媒体通过符号对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形象再现的, 体现在人类思维视野中的影像。老年人群由于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原因, 通常被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实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所拥有的人生智慧上, 老年人群都是大众传播的强势群体。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重, “强势”群体的“弱势”传播现象应当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

1 老年人媒介形象的“弱化”和“丑化”现象

“老年人形象是什么样的?”, 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在大众传播时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描绘和塑造。传播学者李普曼认为,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之中, 一个是现实环境, 一个是拟态环境。因为人们“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太短暂了, 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如此奥妙、如此多样、有着如此频繁变化与组合的环境。”[2]所以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 人们往往把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作为现实环境本身来看待。现实中人们对待老年人的看法及行为, 很大程度上受媒介“虚拟”的老年形象的影响。而且, 媒介老年形象还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通过情感认同, 正面健康的老年形象会让老年受众产生积极的体验, 反之会让他们产生挫折感和不良情绪, 不利于老年人融入社会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以来, 媒体老年形象呈现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影视形象塑造, 都有“弱化”甚至“丑化”的现象。各地“老人倒地”事件、老人违法犯罪事件及老年人被欺骗现象的连续报道, 一时间社会“恐老”“厌老”情绪蔓延。根据任春香对《齐鲁晚报》1996年至2010年15年间老年人报道的分析, 老年人报道的比例远低于社会老年人占人口总数比例, 进入老龄化社会前报道量较大, 跨入老龄社会后有所减少, 老年女性和农村老年人报道总量更低于老年男性和城市老年人, 而且更容易被塑造成负面消极的老年形象[3]。也有的学者抽样分析了半年间来自《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633篇涉老报道, 其中老人作为弱者形象和负面形象的报道占67%, 老年传媒歧视的倾向不容忽视。[4]

从影视文化产品来看, 老年人回归家庭后, 时间比较充裕, 对媒介的需求很大, 但适合他们消费的文化产品却相对不足。目前, 不仅供老年群体欣赏的电影十分少见, 也没有真正属于老年人的专业电视频道, 而且流行电视剧中老年形象的代表性, 与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很不相称。陈勃、郭晶星等对黄金时段播放的168集电视剧中人物的分析表明, 在所记录的1794个人物中,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物有79人, 仅占4.4%, 远低于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剧中绝大多数老年人物都是配角或边缘角色, 所起的基本上是一种陪衬作用。[5]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种反映如果是歪曲的, 就会形成错误观念, 导致特定行为在老年群体身上“自我实现”, 不利于促进老年人的价值和尊严。

2 老年人弱势传播的原因探析

一方面与社会对老年人消极的刻板印象有关。由于自然生理、心理的衰老, 老年人行动迟缓、多病、固执、困惑甚至丑陋、无助、糊涂等客观原因, 媒体对老年人的报道往往负面新闻占主导, 消极形象居多, 尤其是经济状况不佳的老年女性尤甚。这种现象就是李普曼所描述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称“固定成见”, 是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认知策略, 指人们对环境中生活的某一类人或事物会形成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成见系统一旦固定下来, 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受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的吸引, 对于和它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6]媒体记者会据此形成模式化的报道, 最终导致“一种不能证明是更真实的意见对一种意见的控制”。随着“银发浪潮”的袭来, 媒体对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紧缺、养老金不足等问题不恰当的报道, 也降低了社会对老年人的评价。

另一方面与媒介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度不高有关。一般认为, 媒介产品消费过程中, 老年人消费不足。青壮年是媒介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 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有限, 从经济效益出发, 媒介的关注重点当然不在老年群体。导致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影视剧, 对老年生活或政策服务的关注度都较低。而有些老年负面新闻的报道也不排除媒体出于夺人眼球的经济目的。其次, 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 老年人的话语权缺失。从媒介从业人员构成看, 各部门尤其新媒体行业很少有老年人, 导致老年人话语表达权缺失甚至集体失语, 其合法权益易被忽视, 成为数字媒体时代的“难民”。老年人处于被描述、被评价、被书写的边缘化的状态, 媒体社会公器的作用发挥不够。

3 构建积极健康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的路径

老年人为家庭和社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他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是社会的财富而非累赘。家家都有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龄化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 老年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 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大众媒体须以优秀的作品引领社会尊老爱老的风尚, 形成浓厚的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舆论氛围, 传递友善、慈爱、睿智、明理、独立的积极的老年群体形象, 让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具体路径, 一是加大对老年人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媒介简短的消息报道内容显得单薄, 不像人物通讯、深度报道或人物专访等体裁更能呈现报道对象的全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像杨善洲、龚全珍老人等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报道, 传播了正能量, 影响效果非常好, 但普普通通的老年人的报道还太少。主流媒体要精心策划, 舍得拿出更多的版面和播出时间去展现老年人的风采, 体现该群体真实的存在样态。二是涉及老年事件的报道要注意方式角度, 不要炒作负面新闻。诸如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表达的主题是好的, 但由于受众的逆反心理, 实际上可能增加了人们互助的惧怕感。实际上社会现实中“不敢扶”的个案绝对不会超过10%, 只是因为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把这些事情放大了, 对诚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相反, 媒体报道沈阳老翁下雪天被骑电动车的小伙撞到, 他的那句“孩子, 没事, 我有医保, 你赶紧上班去吧”成为2013年最感人语句之一。媒体要通过新闻评论讲明事理, 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正确看待老年人家庭日常生活、劳动职业生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些表现, 体现人文关怀, 形成亲近老人、关爱老人的正确舆论导向。三是加强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制作更多适合老年人欣赏的影视剧产品, 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从媒介消费看, 老年群体通常被视为弱势群体, 其实不然。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受众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回归家庭后, 社会交际明显减少, 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是大众传播时代最大的受众群, 对媒介的接触频率和依赖度都较高。所以, 丰富老年文化产品不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而且也是媒体很大的市场机会。四是适当增加老年人公益广告的投放, 多办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公益文艺节目。尤其是主流媒体应率先垂范,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五是提高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如上所述, 传统媒介环境下, 老年媒介形象有弱化现象, 而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覆盖面越来越广的环境下, 老年群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参与“数字化生存”, 不仅有利于老年群体智慧优势的发挥, 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积极形象。

摘要: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受众结构的变化, 老年群体作为媒体最大的受众群, 没有得到媒体应有的关注, 由于“刻板印象”和市场利益的影响, 老年人的媒介形象有被“弱化”和“丑化”的趋势。媒体要通过加大对老年人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 避免炒作老年人负面事件, 加大老年文化产品供给等, 传递友善、慈爱、睿智、明理、独立的积极健康的老年形象。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大众传播,积极健康,老年媒介形象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2-24.

[2]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12.

[3]任春香.硕士论文<齐鲁晚报>老年人报道研究[D], 2013.

[4]汪露.刻板印象与老年传播[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 179.

[5]陈勃, 郭晶星, 等.黄金时段电视剧老年人物的内容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 (2) .

[6]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89.

老年媒体 篇2

媒介素养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但主要内容基本一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做出如下定义:媒体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辩的反映能力。 (1)

综合看来, 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 即人们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具体包括对媒体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

二、新媒体环境对老年受众群体媒介素养的挑战

近年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媒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的媒体环境正在形成。随着计算机、微电子、数字化、通信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深刻影响的同时, 人们习惯的媒介思维方式也开始被打破;新技术的发展在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同时, 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受到挑战。媒体环境的这些变化对受众特别是老年受众群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老年受众面临的挑战有:

(一) 老年受众群体在信息选择上难度加大

在新的媒体环境中, 相对于报刊、杂志、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体, 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提供方面千变万化, 数以万计的信息需要受众参考和比较, 再加上无用和垃圾信息的增多, 会使人们在信息选择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对于对新技术了解不多的老年受众群体来说难度很大。

(二) 老年受众的媒体弱势地位更加突出

老年人相比其他社会人群, 由于退休, 再加上衰老, 在社会中拥有的资源与权利较少, 也缺乏参与社会的途径, 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 由于老年受众在媒体的选择上, 以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主, 更多地习惯于通过传统媒体接受信息, 他们对新媒体的了解和使用较少。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更多地集中于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传播中, 必然使老年受众接受信息和资源的程度大打折扣。这样就更加削弱了老年受众参与社会的能力, 使他们的媒体弱势地位更加显著。

三、新媒体环境中我国老年受众的媒介素养分析

从老年受众接触新媒体的情况看, 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 对新媒体抵触

有的老年人因为对传统媒体的感情较深而产生出对新媒体无名地抵触, 有的是由于对新媒体技术一窍不通而选择敬而远之, 有的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学习。由于老年受众在身体、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局限, 他们适应和接受新媒体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媒体发展的速度, 这样, 就使得这部分老年受众对新媒体的使用有抵触心理, 不能很好地接受, 更谈不上较好地使用。

(二) 对新媒体的学习有困难

新媒体技术的使用门槛常常使老年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老年受众的学习能力较弱, 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 使得他们在新媒体的使用上往往是望而生畏, 小心翼翼。

(三) 对多媒体的运用较为熟练

在老年群体中, 有一部分由于在工作中或者退休后, 接触新媒体技术较多, 加之一些老年受众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较高, 接触新媒体的欲望也比较强烈, 使得他们能够在新媒体运用方面较为熟练和从容。相对于其他老年受众群体, 他们在使用新媒体方面能够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新媒体环境中老年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途径

提升新媒体环境下老年受众的媒介素养已是当今老龄化社会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媒体与老年受众之间的互动。大致来说, 有如下途径:

(一) 媒体要积极行动起来, 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一方面, 媒介机构要营造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氛围, 要有针对性地制作和传播适合老年受众口味的节目内容, 自觉提升新媒体为老年受众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 媒介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 积极倡导老年人接触利用新媒体, 比如开辟专栏、节目、社区、论坛等多种形式, 让老年人积极参与, 多多接触新媒体。

(二) 营造和谐的传播环境

信息传播过程包括了传播者、传播媒介和受众。要提高传播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让他们创造出更多适应老年受众的媒介产品。同时, 要营造顺畅和谐的传播渠道和环境, 让信息真实、快速地传播。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 由于老年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本身比较薄弱, 就更需要一个顺畅的传播环境。因此, 只有传播者的媒介素养提高了, 才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传播环境, 从而使每一位受众都能享受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益处。

(三) 建设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型社会

整个社会要为老年人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机制和学习平台。要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让老年人更多地接触网页、开通QQ、博客、微博等新兴的信息交流工具, 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论坛讨论等方式, 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 学会在新媒体环境下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 成为新媒体使用大军中的一员, 从而提高老年受众的晚年生活质量。

总之, 新媒体时代下要提升老年受众的媒介素养, 提高他们接受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让新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老年人, 从而使老年人晚年更加幸福, 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蔡国芬, 张开.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374.

[2]刘虹.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1) .

[3]殷昌盛.新媒体技术条件下, 培育和提升受众媒介素养路径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12) .

[4]丁卓菁.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媒介素养教育探讨[J].新闻大学, 2012, (03) .

老年媒体 篇3

一、研究意义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给与了老年人更丰富的空间去接收讯息,目前只有少数的新媒体艺术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并且这些新媒体艺术和老年受众之间产生的互动并不多,但这一传播媒介能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老年人群体可以利用这一社交平台在身体不方便行动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与朋友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上的交流,还可以实现图像声音上的交流。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新媒体艺术对老年人的关注较少,电脑、手机、互联网等这些对于大多数老年人相对陌生的事物其实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可以通过这些新兴的数字化产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的生活服务。

二、研究现状

1.新媒体艺术中的老年人产品

新媒体艺术已经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通过新媒体进行互动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之一。同样,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例如,老年人可以坐在家中与朋友使用手机通过互联网下象棋,打麻将等。但是由于我国老年群体对新媒体的使用就目前来看并不充分,因此新媒体领域在互动体验方面对老年人并不是十分关注。从老龄化应对数字化影响来看,电脑或者手机的使用障碍是影响老年人应用新媒体的突出问题之一。实际上,老年人对电脑以及手机的使用障碍主要表现在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上,设计师需要以老年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从交互方式的角度探索解决老龄化与数字化矛盾的新方法。

2.老年人交互产品需求分析

老年人身体衰老,大脑反应速度减慢,感觉器官与动作器官的功能下降,因此他们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下降,动作协调能力下降,视觉听觉下降,他们对电脑的使用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电脑显示的内容尤其是文字对于老年人来说看起来有些吃力,他们在看电脑上的文字内容时甚至会感觉到头晕眼花;电脑的操作方式鼠标与键盘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的不适用,这种操作方式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而且要使用得熟练,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也比较高;电脑中各功能的实现并不是直观的,而是要经过学习的,这也是老年人食用电脑的一个重要障碍。概括来说,老年人对电脑使用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电脑与人的交互方式上,因此要克服这些障碍,必须从交互方式入手,将新媒体交互用于产品设计中,这样将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设计师还必须考虑到老年用户群的共性特征和特定的需求。

三、基于新媒体艺术的老年人交互设计策略

(一)新媒体艺术下的老年人交互设计方式

1. 社交媒体交互方式。

带有文字、视频、音乐分享功能并主打社交功能的即时通讯APP与网站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腾讯QQ、微信和新浪微博等都可以做到这一点。老年用户只需要注册账号,并且通过手机号、社交账号、用户名、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添加熟悉的人或是感兴趣的人开始聊天,并且可以获取相关人士撰写或是分享的内容。这类软件注重媒介传播能力,但是由于老年人对网络的分辨能力较差,较容易泄露隐私或遇到网络诈骗。

2. 语音交互方式。

互动音乐APP与网站,如网易公司的网易云音乐、腾讯公司的QQ音乐等这类软件不仅主打音乐播放,同时也有音乐(或者戏曲)方面的社交与分享以及一些用户自制的广播剧或是网络电台节目。对某音乐不熟悉的用户可以不用费心去寻找音乐,而是可以直接使用软件中的跟随、关注功能,聆听其他人的歌单,而不用担心下一首不知道听什么。这大大方便了老年人欣赏音乐和戏剧,让用户可以“轻松随心听”而无须太多操作。

另外,网络电台类APP与网站,如荔枝FM、喜马拉雅FM类的APP也可以成为老年人语音交互的平台。网络电台与互动音乐不同,更多的关注在在线语音课程、广播剧、脱口秀类的节目,因为制作人群的多元化,网络电台很多节目的内容与趣味性大大超过了实体电台,也可以成为老年人休闲、学习的好平台。但是,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于老年人群体的语音互动平台,其交互的效率还值得研究。

3. 新闻图像交互方式。

互动新闻或阅读APP,如锤子阅读、ZAKER类的阅读软件、与网易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类的及时新闻软件等已经成为时下热门的新闻类阅读软件。这类软件的文章内容大多数比老人平常购买的报纸有更多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且监管严格,是当代新媒体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在新闻图像类的交互频道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个人用户都可以在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乐视等媒介上传个人视频,导致了各种视频的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信息的混乱和不准确。

(二)新媒体艺术下老年人交互设计策略

1. 安全性设计策略。

基于新媒体艺术下设的老年人交互设计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设计策略。安全性是进行任何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老年人相对于其他用户群,其身体由于各方面的衰退而更加脆弱,更需要得到保护。这种保护不仅应该体现在生理方面,同样要考虑到老年人生活的私密性、谨慎性等心理层面的因素。对于老年人,交互设计的安全性原则体现了一种社会关注以及责任感。

2. 文化性设计策略。

文化性设计策略是设计基于新媒体艺术的老年用户交互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传统的事物通常比新兴的事物更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关注,并且更加符合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需求。当人步入老年后,难免会缅怀年轻时所经历的事物与环境。大多数老年人都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在审美观上,他们与当代的年轻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他们更加注重文化性与怀旧情怀。他们通常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执着的追求与热爱。例如,很多老年人对京剧、书法、国画等非常热衷。在设计老年人的交互产品时,要考虑到老年的文化特征,在界面元素中加入老年人的文化元素,这样既符合老年人的审美要求,又可以给老年人带来亲切感,使得老年人对于新媒体艺术下的交互方式有更好的理解,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对新媒体产品的畏惧与排斥心理。

3. 易用性设计策略。

任何产品的使用从陌生到熟练都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学习和熟练两个递进阶段。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慢,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细节设计上需要将易用性的原则当作考虑的主要因素。老年人不愿意接触新兴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电脑的学习熟练对于知识结构已经固化的老年人来说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增加产品本身的易用性,使得学习熟练的时间缩短,这对于设计适合老年人的交互性产品而言尤为重要。缩短界面的学习熟练时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设计简单的界面,在新媒体艺术下的老年人终端产品必须要易于使用,这就包括整体界面布局简单直观,功能不要过于庞杂,老年人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界面信息中需要的功能元素;其次,交互方式要简单,老年人不需要记住过多的动作就可以完成对界面的操作。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艺术下的老年人交互设计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面向老年人的交互产品设计方法与策略,表述了其可用性和重要性。其中,具体的设计策略包括安全性设计策略、文化性设计策略和易用性设计策略。对于新媒体艺术下的老年人设计研究属于比较新的课题,虽然在应用的时效性上还值得探究,但也为面向老年人的新媒体产品明确了交互产品设计这一理念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鹏.面向老年人的非接触式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07.

[2]徐小雯.中国老年人可携式交互产品设计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01.

[3]陈荟竹.老龄社会背景下提升中国老年人媒介素养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06.

老年媒体 篇4

一、融合背景下老年受众阅读习惯的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年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 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与年轻受众、尤其是90后受众相比, 老年受众的阅读习惯还是有其个性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老年受众阅读受多年来的信息接受习惯的影响, 以传统纸质载体为主。长达几十年的纸质阅读习惯成为大多数老年受众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不是媒体环境的发展所能够改变的, 他们享受纸质阅读的体验感, 报刊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刚性”阅读需求。

第二,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 大量老年受众受到家人、朋友、媒体的影响, 还是接受、喜欢数字阅读, PC、平板、手机、电纸书也成为老年受众阅读的工具, 但不可否认, 这部分老年受众同样对纸质阅读有强大需求。整体来看, 受到传播环境发展的影响, 老年受众的阅读习惯在保留自身个性化特征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了明显的融合性。

二、融合背景下面向老年受众的报业策略创新

上述阅读习惯的把握是探索面向老年受众推进报业策略创新的基础, 当然报业运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求, 在执行过程中, 需要将老年受众阅读特征与技术发展、家庭生活需求、报业组织改革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 逐步探索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运营方式, 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 细分老年受众需求, 提升内容品质。老年受众的信息需求还是多元化的, 这不因融合发展而变化, 报业还是要对老年受众的不同需求做精准细分, 并提供针对性的内容品质提升, 这是吸引受众的根本。“大众传媒对老年群体的关照, 是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渠道。因而, 既要做到完善老年人的媒介形象, 鼓励老年人发挥自我独立性, 也要弘扬敬老助老的良好传统, 发挥大众媒体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积极作用” (2) , 报业服务老年受众, 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值得从业者深入思考。

第二, 增强家庭服务性, 从服务老年人到服务家庭。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报业除了要满足老年受众基本的信息需求之外, 还要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资讯和服务, 帮助老年受众在家庭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使老年受众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进而能够增强他们与报刊之间的粘度。

第三, 利用新技术, 为老年受众提供全方位服务。“服务受众生活是融合的最终指向和目标, 数字技术发展对受众生活的介入远远超出信息范畴, 能够依托与受众的信息或物理连接来提供更为多元的服务” (3) , 老年受众除了信息需求, 还需要多方面的关怀与照顾, 目前他们对报刊有长期积累的依赖感, 报业又能够借助新技术强化与老年受众的联系。所以, 报业基于新技术能够为老年读者提供健康、缴费、出行、就医等多元化业务, 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老年受众, 还能够扩展运营范围。

第四, 利用自身内容优势, 实现内容IP资源价值的多重实现。报业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内容资源, 但是在目前的格局中这些优质IP资源是呈现“沉淀”状态的, 融合背景下需要把这些IP资源的价值予以激发, “优质IP内容是出版机构强大的无形资产, 需要在综合考虑传媒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思考IP价值的挖掘方式” (4) 。因为老年受众对报刊的优质内容存有一种亲近感、一种“情结”, 如果能够把IP资源在融合背景下再度开发, 一定能够使老年受众产生共鸣。

第五, 应用大数据技术, 提升报业运营的科学水平。面向老年受众群体的报刊同样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运营, “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发现、定位受众的互动需求, 挖掘、激发其互动潜能。受众是存在参与媒体互动的内在需求的, 这对于媒体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不过当下对这一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 需要将受众潜在的互动需求转化成可维护的互动关系” (5) ,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不断实现对老年受众信息需求的精准把握, 进而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是提升报业运营科学水平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第六, 提升定位层次, 有条件、有步骤地向养老产业进军。“面对技术演进和发展潮流, 养老产业不能消极被动, 特别是我国老年人群已经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的特性, 为了实现老年人群的‘老年梦’就需要积极撬动养老市场, 建立一种适应时代特点的新型养老模式, 以实现养老服务‘三优’ (服务速度优, 服务内容优、服务质量优) ” (6) , 对于长期服务于老年受众的报刊, 与老年群体之间有着多年来形成的亲近感, 具有开展养老服务的可能性和品牌价值。对于有条件的报业, 可以尝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逐步介入养老市场, 一方面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对传统的出版发行业务也能够提供有效支撑。

结语

“老年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也是国家老龄化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媒体融合发展是老年报业的一个历史机遇, 在融合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思维模式逐渐清晰, 老年媒体发展前景广阔” (7) 。虽然随着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 关于“报业唱衰”的言论一直存在, 但是对于特定的受众群体来说, 他们对报刊信息、阅读方式的需求还是客观存在的。处于困境中的报业需要在融合发展中把握这些客观存在的读者需求, 主动寻求改变。一方面, 自足自身传统出版发行的优势, 为“坚守”纸质阅读的老年受众提供优质内容;另一方面, 充分学习、利用融合发展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 创新服务方式, 为老年受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创新运营方式、扩宽业务范围。

注释

1 邵延鹏:山东农村老年受众媒体接触习惯调查与分析[J], 青年记者, 2015年10月 (下) , 第36页

2 付姗, 王秀荣:浅析大众传媒如何关照老年群体[J],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第12期, 第47页

3 刘峰:面向场景的融合:出版机构IP化经营的策略探讨[J], 编辑之友, 2016年第8期, 第21页

4 刘峰:出版机构IP化经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策略探析[J], 出版发行研究, 2015年第9期, 第26页

5 刘峰:大数据时代基于互动原则的电视媒体营销创新路径探析[J], 电视研究, 2016年第1期, 第32页

6 杨海瑞:互联网+:养老模式再选择[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 第119页

老年媒体 篇5

1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主导思想

1.1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应用, 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建立社区护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使其成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 它图文并茂, 集光、声、色、动画于一体, 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 解决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并具有各种媒体信息传递和人机交互功能, 可实现网络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2]。

1.2 体现以人为本的人类认识特点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所采用的教学形式,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接近人类认识特点的教学方式, 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 信息组织的形式采用非线性、层式网络结构, 通过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多层次的构造。采用这种方法, 有利于展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更有利于拓宽学习者的思维。

1.3 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问题库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类知识的获取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媒介,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在这种学习理论指导下, 根据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在系统中设立护理知识性问题与实践性问题库, 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思维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

在校园网络环境BBS系统的支持下构建一个网上站点, 针对老年护理的特点, 设立老年护理领域可研究的问题, 学习资源、交互平台、多媒体课件库和效果评价四大教学模块。

2.1 学习资源

在相关理论中, 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1) 中专、大专及本科层次学习要点、学习方法指导和重点、难点内容介绍, 旨在保障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2) 全面介绍相关疾病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库, 内含图片和相关视频材料。针对老年护理的特点, 设立各种老年护理评估, 常见老年性疾病的护理、老年人群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心理护理和相关药物知识介绍。

2.2 交互平台

交互平台是探索式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采用离线交流或在线交流, 通过E-mail或BBS方式, 对所学问题进行研讨。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讨论、布置作业或查询等;而BBS则可以及时进行答疑, 提高信息交换率。采用在线交流, 教员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或课程中的疑、难点鼓励学生互相倾听意见, 使问题得到扩展, 学员的理解力也相应得到增强[4]。

2.3 多媒体课件库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核心, 主要通过以下程序来完成:确定软件制作目标→收集整理资料→编制软件脚本→选择软件制作工具→软件的艺术加工→在老年护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校园局域网上应用→设置对照研究→应用效果的评价→软件的改进与完善。在老年护理理论和相关操作中, 采用以文字为主附加相应图片、动画和视频演示资料, 无论从教学内容, 还是在视觉、声音等方面给学生全新的感觉, 确保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提升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2.4 效果评价

系统设有:章节小结、思考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自测训练等相关练习题。练习题均依据教学大纲要求, 按照所学内容, 由教师选择基础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编写构成。任课教师通过BBS或电子邮件方式把相应的内容传送给学生, 学生则将解答好的题目回复给任课教师。授课效果评价模块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必不可少的, 是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3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

3.1 对象与方法

3.1.1 对象

选取本校学生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2班76名, 女74名, 男2名;3班76名, 女71名, 男5名;2班为对照班, 3班为实验班;2班均已学完第一年基础课程, 2班各科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3.1.2 方法

2班在理论、实践课时均相同的条件下, 教学时间为一学期, 对照班采用以讲授加模具演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学期结束用难度系数相同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试, 以相同标准进行技能考核, 考后分别对两班进行问卷调查。技能考核、理论问卷统一发放, 当场收回, 有效回收率100%;技能逐个考核、评分, 实考人数占应考人数比例为100%。课后进行测评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处理, 进行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2班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3.2.2 2班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认同情况比较 (见表2)

4 讨论

4.1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师授课方式灵活、内容充实, 动画、视频效果逼真, 富有趣味性, 极大地提高了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老年护理》的生命科学性, 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理论、技能的比较, 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

4.2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护生的角色适应

护生由校园跨入社区, 生活环境不同, 运用视频媒体可使护生初步适应社区环境, 减少社区内的各种压力源对护生所产生的压力反应, 从而初步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为护生向社区护士角色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4.3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扩大信息量

老年护理所涉及的知识不仅是医学、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 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面面俱到, 例如对老年人的护理, 多媒体可将相关的图像、声音、情景及护理时的具体内容进行链接, 使内容丰富而详实, 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是无法比拟的。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在以教学大纲为主的前提下, 穿插与本学科各方面技能在老年护理的综合应用, 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使前后学习有机衔接, 又开阔视野、活跃思维, 使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 进一步扩大信息量。

4.4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1) 网络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师行为等方面进行变革, 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和支持学生学习的目的[5]。 (2) 对于重要的章节, 为了便于学生做笔记, 应减慢翻页速度。 (3) 制作多媒体时, 应符合《老年护理》的生命科学性, 不要为了教学而教学, 也不要一味追求动画效果, 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并分散注意力。因此, 制作课件时应有一个度, 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4)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时, 应注意老年护理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因此, 应避免单纯地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代替示教, 应在教师的示教下, 多提供实践机会, 增强护生的动手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学习平台, 学生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资源库、网络资源等媒介获取知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可在同一时间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 实现个性化学习。但它毕竟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并进行实践验证, 从而使之不断完善并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在建立老年护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基础上, 选取2008级2个高护班152名护生, 一班 (76名) 作为对照班, 另一班 (76名) 作为实验班;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实验班采用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班 (P<0.05) , 技能考试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班 (P<0.01) 。结论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于老年护理教学具有明显优势, 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老年护理,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伟.建立我国护理网络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07.

[2]谢世荣, 曹利力, 韩滨, 等.急救用药与护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4) :71~72.

[3]陈晓, 杨振坤, 汪琼燕, 等.探究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 (4) :61~64.

[4]曾华.护理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7) :75.

上一篇:过温保护下一篇:海峡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