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甲亢(精选8篇)
老年甲亢 篇1
摘要:回顾性分析12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资料。老年人甲亢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化。了解非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 系统问诊, 查体, 正确分析病情, 及时检测血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避免误诊关键。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典型病例不难作出诊断, 但老年性甲亢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化, 老年人多以冠心病、糖尿病、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等就诊, 加上其老年人原有其他疾病共存因素, 医务人员考虑不全面, 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总结老年性不典型甲亢12例误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搜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12例不典型甲亢患者, 其中, 男7例, 女5例;女性年龄61~68岁, 男性年龄60~70岁。误诊时间1个月~4年。
1.2 临床表现
本组甲亢病例仅局限于某一系统有首发表现, 其他系统无或有轻微症状。本组老年不典型甲亢患者, 以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为首发症状就诊, 其首发症状如下:心悸1例, 胸闷、气短4例, 心绞痛1例, 糖尿病2例, 高血压2例, 心悸、胸闷1例, 心悸、喘憋1例。
1.3 心电图异常表现
心房纤颤2例, 窦性心动过速1例, ST段压低5例, 未见异常4例。
2 结果
误诊为冠心病5例, 高血压2例, 心绞痛1例, 糖尿病2例, 心功能不全1例。上述病例在确诊前均按误诊疾病治疗, 效果不佳, 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确诊后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8w后症状明显缓解。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甲亢性心脏病 (甲亢心) 是甲亢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甲亢心的临床表现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极其相似。其机制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多的大量甲状腺素对心肌有直接作用, 促进蛋白质合成, 增加心肌中的Na+ ̄K+ ̄ATP酶活性, 增加心肌收缩和心脏搏出量;甲状腺激素尚可兴奋心肌腺苷环化酶活性, 增加β受体的活性和心房的应激性, 增加心脏的负荷。甲状腺毒症对心脏有3个作用[1]: (1) 增强心脏β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2) 直接作用于心肌收缩蛋白, 增强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3) 继发于甲状腺激素的外周血管扩张, 阻力下降, 心脏输出量代偿性增加。上述作用导致心动过速、心脏排出量增加、高血压、心绞痛、心房纤颤和心力衰竭。甲亢患者中有少部分患者由于过多的甲状腺素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改变其节律, 亦可由于心房、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从而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因此, 对老年人不明原因心律失常, 应考虑到甲亢可能, 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甲亢由于心脏收缩功能的增加, 氧耗增加, 使冠脉供血相对不足可引起较多患者出现心肌缺血, 以心绞痛为表现。常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老年人由于甲亢症状不突出, 常被心血管方面的症状所掩盖而误诊。
糖尿病合并甲亢, 其发病时间可以有先后, 但多以甲亢先发病或同时并发, 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为自身免疫缺陷和遗传易感性:多数学者认为, 1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有共同的免疫学基础, 二者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由于遗传上的缺陷和易感性以及免疫平衡受到破坏而导致自身免疫的重叠现象, 加上二者易受到病毒、饮食、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及相互影响, 可能导致二者的同时发病[2]。甲亢时易合并糖尿病, 因为甲状腺素加速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使血糖升高, 使肠道葡萄糖吸收增加, 使餐后血糖升高。甲亢时往往合并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活性增强, 而儿茶酚胺属于胰岛素拮抗激素, 可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 拮抗代谢旺盛, 胰岛素降解加速时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3]。
糖尿病和甲亢有共同之处, 二者并存时易发生漏诊、误诊, 尤其是先有糖尿病者易漏诊甲亢。此外在治疗上二者还互相影响, 加重病情, 助长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这二种病的并存老年患者有特殊重要性, 对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经治疗稳定, 病情又突然加重、心率增加、出汗增多, 要考虑甲亢的存在。对甲亢患者经正规治疗后, 消瘦、乏力、食欲亢进等症状无好转, 甚至加重者均要及时测血糖, 对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者应行糖耐量试验以协助诊断糖尿病。
为减少或避免误诊, 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我们临床医生应当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 开拓思路, 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老年人当出现下列情况时, 应考虑甲亢的存在: (1) 无法解释而与代解率呈正相关的心动过速; (2) 高血压, 脉压增大, 特别伴有心率快的者; (3) 原因不明的房颤、房速等心律失常, 洋地黄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效果不佳者; (4) 原有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经治疗缓解不明显或/和伴有心慌、胸闷、出汗、烦躁、消瘦者; (5)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心功能不全的, 伴或不伴房颤及其他心律失常者, 可常规作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除甲亢; (6) 对控制不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或糖尿病经治疗稳定, 病情又突然加重、心率增加、出汗增多, 要考虑甲亢的存在; (7) 对老年甲亢患者经正规治疗后, 消瘦、乏力、食欲亢进等症状无好转, , 甚至加重者均要及时测血糖。
参考文献
[1]杨华, 吴海清, 祁平.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62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杂志, 2012, 11 (2) :116.
[2]周敏华.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 :178.
[3]王学祥.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7) :75-76.
擅于“伪装”的老年甲亢 篇2
王姨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65岁。近半年来,她一改过去的谈笑风生,变得面容憔悴、眼神发呆、缺乏表情、心情抑郁、食欲减退,成天打不起精神。子女们急得团团转,带她去几家医院,有的诊断为老年抑郁症,有的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吃药不见效果。有位老医生说她得的是“老年性甲亢”,子女将信将疑的按此进行治疗,病情果真得到好转。
王姨的症状看上去根本不与甲亢“擦边”,连最起码的“大脖子”都没有,怎么会是甲亢呢?其实,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不如年轻人旺盛,其甲亢症状常常不典型,大多起病隐袭,很少有甲状腺肿大、突眼和高代谢症候群,所以不断被人“忽视”。王姨患的是老年甲亢的一种特殊类型——淡漠型。除了前述症状外,还表现为明显消瘦,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一旦病情延误,易发生甲亢危象,危及生命。
另有一位62岁的患者,10多年来多次发生阵发性心房纤维颤动(简称房颤),在心胸专科医院做过全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出院后房颤仍常发作,使病人及家属分外不安。患者没有多汗、食欲亢进、手抖及易急躁等常见的“甲亢”表现,甲状腺也无明显增大,但可听到明显的杂音。而且这位病人安静时的心率达120次/分,但她自觉无心悸感,提示她平日心率就较快,自己已适应。最后被诊断为甲亢。
其实房颤在心电图上很容易识别,病人多表现为心悸、气短。当老年甲亢患者出现房颤时,则说明病变已累及心脏,成为甲亢性心脏病。故在排除其他心源性房颤后,应虑及甲亢。如能及时确诊并及时治疗,房颤多可随甲亢的缓解而得以纠正。
当然,老年甲亢不仅只有上述两个症状,窦性心动过速、交感神经兴奋、腹泻,都不能逃脱“干系”。对老年人而言,窦性心动过速(每分钟100次以上),即使在休息甚至睡眠时也不减慢,特别是安静时心悸,又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焦虑、神经过敏、易激动、多言多动、失眠等,按植物功能紊乱或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无效的,每日排便四五次甚至七八次之多,按常规治疗无效者,都应考虑是否患有甲亢。
名词解释:甲亢危象
老年甲亢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数据
18例患者, 男7例, 女11例, 年龄50~62岁, 病程1个月~4年。
1.2 甲亢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对照《中华内科学》提出的诊断标准, 并有下列一项或多项表现:①心律失常 (房颤, 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等) ;②心脏增大或肥厚;③心力衰竭;④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心绞痛, 甲亢缓解或痊愈后, 上述心脏异常表现消失或明显好转[2]。
1.3 临床表现
心悸14例, 胸闷, 气短8例, 心绞痛7例, 体重减轻9例, 乏力6例, 多汗12例, 食欲亢进8例, 腹泻7例。
1.4 心电图异常表现
心房纤颤9例, 房室传导阻滞3例, 窦性心动过速3例, 房性早搏2例, ST段压低12例。
1.5 误诊情况
误诊为冠心病14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 冠心病心绞痛2例, 心肌病1例。上述病例在确诊前均按误诊疾病治疗, 效果不佳, 确诊后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8周后症状明显缓解。有7例恢复窦性心律, 有9例缓解后接受其他方法治疗 (131I或手术) [3]。
2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
中老年甲亢患者起病隐匿, 常缺乏典型症状和高动力学体征, 常以心悸, 胸闷, 气短, 胸痛, 心衰或体重减轻, 腹泻等症状为首发或突出表现, 往往造成误诊或漏诊。具体误诊原因有:①对甲亢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性, 对中老年甲亢心临床表现多样化认识不足, 收集资料不全面, 检查不细致, 不加综合分析, 一旦出现心脏病症状和心律失常, 即被误诊为冠心病;②患者以心脏症状为突出表现, 且常为首发症状, 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本组资料中患者以心悸为主诉所占比例最高。体检时常有心律失常, 血压升高等。接诊医生常考虑本专业, 本年龄组的常见病, 多发病, 先入为主, 而忽视了甲亢的症状和体征;③缺乏以房颤为主的心律失常的正确认识。房颤并不是冠心病的常见的临床表现, 也不能成为冠心病的诊断依据,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中房颤发生率为0.5%~1.5%, 在陈旧性心梗中房颤发生率为3.8%, 而在甲亢性心脏病中发生率高达50%~90%[3], 因此对中老年人房颤不要轻易诊断为冠心病;④原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 临床医生惯用一元论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 而较少考虑到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2.2 防止误诊的措施
为减少或避免误诊, 应当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 开拓思路, 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当出现下列情况时, 应考虑甲亢性心脏病的存在:①无法解释而与代解率呈正相关的心动过速;②心尖区第一心音增强, 脉压增大, 洋地黄控制心衰不理想;③原因不明的房颤、房速等心律失常, 洋地黄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效果不佳者;④针对冠心病系统治疗, 而心绞痛及缺血症状, ST段改变难以缓解和消失者;⑤在心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心脏异常。
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8例中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中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化, 系统问诊, 查体, 正确分析病情, 检测血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避免误诊的关键。结论 中老年甲亢患者心血管症状表现多样、系统问诊、查体、正确分析病情、检测血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误诊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027.
[2]黄元伟, 戚文航.临床心血管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564.
老年甲亢的临床诊治体会 篇4
【关键词】甲亢;老年;临床诊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88-02
甲亢是临床常见的综合性疾病。据有关研究报道,81%的甲亢是由甲状腺自身免疫造成的,而自身免疫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精神压力、发热及睡眠有关[1]。甲亢患者常表现为突眼、甲状腺肿大、乏力、腹泻等症状[2]。现搜集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老年甲亢45例,对其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甲亢92例患者,将60岁以上的45例老年患者作为甲组,将60岁以下的47例患者作为乙组。甲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5例、20例,平均年龄为(75.26±2.17)岁,最大83岁,最小61岁,平均病程为(2.41±1.07)年,最长9.5年,最短4个月。乙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4例、23例,平均年龄为(45.75±2.19)岁,最大58岁,最小25岁,平均病程为(2.42±1.06)年,最长9.1年,最短5个月。甲组和乙组在例数、病程和性别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乙组47例患者进行常规诊断和治疗。对甲组45例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和甲状腺扫描。实验室检查是对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检查。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药物选择甲巯咪唑或丙基硫氧嘧啶,叮嘱患者严格按照药物的用法用量合理用药,甲巯咪唑片(国药准字H11020440,包装规格5mg/片,100片/瓶),每日两次,每次3片(15mg),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2片(60mg)。丙基硫氧嘧啶片(国药准字H32020794,包装规格50mg×100片/盒),每日4片-6片(200mg-300mg)。对于心率过快的患者应用心得安,心得安(国药准字H21021826,包装规格10mg/片×100片),每日1片-3片(10mg-30mg)。
对比甲组和乙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甲组患者的诊治效果。
1.3 诊断标准 (1)实验室检查(FT3、FT4、T3、T4)指标中一项升高,TSH正常或降低,TM和TG升高或正常。(2)患者有眼征、甲状腺肿或高代谢症候群等疾病临床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甲组中突眼4例,占8.89%;多食7例,占15.56%;纳差13例,占28.89%;便秘4例,占8.89%;房颤11例,占24.22%;甲状腺肿大6例,占13.33%。乙组中突眼10例,占21.28%;多食12例,占25.53%;纳差1例,占2.13%;便秘1例,占2.13%;房颤3例,占6.38%;甲状腺肿大20例,占42.55%。甲组和乙组患者临床表现例数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患者TT3平均为(3.31±1.46),TT4平均为(145.61±52.32),FT3平均为(18.77±9.76),FT4平均为(54.31±27.82),TSH平均为(2.86±1.78)。乙组患者TT3平均为(7.41±3.13),TT4平均为(203.46±65.18),FT3平均为(20.19±10.11),FT4平均为(57.67±28.88),TSH平均为(2.66±1.87)。甲组患者TT3、TT4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的FT3、FT4和TSH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4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其中34例治愈,占75.56%;9例好转,占20%;2例无效,占4.4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早诊断、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甲亢的原则[3]。患者如果长期内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引发心脏病和消瘦等,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急性传染病的患病几率加大,导致患者出现伤残,甚至死亡。患者一旦出现疾病早期症状,应当及时去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甲亢常发病于21岁-40岁的人群。近几年老年人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占总患病人数的4.68%-11.35%,引起了有关医学研究者的关注[4]。与一般甲亢相比,老年甲亢具有发病隐袭、不典型、临床表现不一、多样化等特点。在本文研究中,甲组甲亢老年患者表现为纳差、房颤、便秘等,与乙组相比,突眼、甲状腺肿大等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因此将实验室检查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通过药物治疗,甲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56%,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老年甲亢与一般甲亢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诊断应以实验室检查为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幸思.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点[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4
[2]刘浩.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特点及治疗[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12
[3]杨剑秋.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9
老年甲亢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0例亚临床甲亢患者。按照相关分类标准, 48例为Graves病药物治疗缓解期, 19例为甲亢治疗手术后亚临床甲亢患者;其余均为放身性碘治疗亚临床甲亢患者。按照各自所用治疗药物剂量的不同分成三组, 分别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30例。高剂量组中男12例, 女18例;年龄31.28±2.4岁。中剂量组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30.69±2.1岁。低剂量组中男13例, 女17例;年龄31.73±2.2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复方甲亢片主要由一下药物组成:夏枯草、生地、黄芪、白芍、玄参以及牡蛎等, 配以小剂量他巴唑 (生产厂家:北京同济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1020278) 。高剂量组:5片/次;中剂量组:5片/次, 早、晚各一次;低剂量组:3片/次, 早、晚各一次。他巴唑:5mg/片, 1片/次, 每日2次。2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 联系治疗两个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表现, 同时依据其对此次治疗效果做出评定。本次疗效共分成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心率、脉搏均正常, 检查显示甲状腺区震颤及血管杂音消失, 相关激素水平亦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良好, 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心率及脉搏情况得到有效稳定, 相关激素水平也趋于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迹象, 相关激素水平已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显著变化。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患者FT3、FT4、TSH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及激素水平均有改善, 数据处理可知, 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中剂量组为96.67%, 低剂量组为76.67%, 明显看出, 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低剂量组比较, P<0.05
2.2 治疗前后相关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 各组患者FT3、FT4水平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 TSH水平较正常值比较要低;治疗后, 各组TSH水平表现出明显变化, 显著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但FT3、FT4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内。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3], 亚临床甲亢发病可能会伴随某些少见代谢以及血液化学变化的发生, 例如能量消耗等, 此外亚临床甲亢患者还会有相关精神症状表现, 甲亢缓解亚临床甲亢患者还会有抑郁表现, 大约有四层患者会发生神经心理功能的不健全, 无论是从生理角度还是心理角度均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治疗时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维持机体内分泌系统平衡, 若治疗不当则可能会转变为甲亢, 因此, 选择合适治疗药物、恰当治疗时间以及治疗剂量, 对提高患者生存治疗尤为重要。临床认为对于亚临床甲亢治疗一般采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主, 其作用机制一般是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活化无机碘, 使其进一步转化为碘化络氨酸, 防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4,5]。
复方甲亢片中药物多以益气养阴中药为主, 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效果明显, 较少产生不良反应。本药方组成中主要以补脾气为主, 脾气健运则可化生气血, 以复得气阴;以黄芪、玄参、生地作为君药, 滋阴清热生津;白芍、钩藤为臣药, 清热降火;夏枯草与牡蛎为佐使药, 清热化痰。
本文观察可看出, 经治疗,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及激素水平均有改善, 数据处理可知, 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中剂量组为96.67%, 低剂量组为76.67%, 明显看出, 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此外, 治疗前, 各组患者FT3、FT4水平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 TSH水平较正常值比较要低;治疗后, 各组TSH水平表现出明显变化, 显著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但FT3、FT4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内。可见, 复方甲亢片治疗亚临床甲亢临床效果显著, 并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使用时可加以利用。
摘要:选取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亢缓解期亚临床甲亢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按照各自所用治疗药物剂量的不同分成三组, 分别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3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 中剂量组为96.67%, 低剂量组为76.67%, 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 各组TSH水平表现出明显变化, 显著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但FT3、FT4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内。复方甲亢片治疗亚临床甲亢临床效果显著, 并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使用时可加以利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复方甲亢片,甲亢,亚临床甲亢
参考文献
[1]张蕾.不同剂量复方甲亢片对甲亢缓解期亚临床甲亢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4, 35 (15) :3259-3259.
[2]王平.复方甲亢片治疗气阴两虚型亚临床甲亢状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3]涂晓坤, 陈如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0例临床分析[J].北京中医药, 2012, 31 (10) :756-758.
[4]金丹玲, 许艳玲, 刘兆军, 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血清NT-pro-BNP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现代医学, 2012, 40 (6) :635-638.
老年甲亢 篇6
关键词:甲亢,Graves病,甲亢灵,131I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综合征,80%~90%是由Graves病引起[1],131I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疗效高、用法简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是成人Graves亢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见效较慢,少数可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及粒细胞减少等。我院在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同时早期加用甲亢灵配合治疗,减轻症状,取得理想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有甲亢症状和体征者,经T3、T4、TSH及甲状腺吸131I率等检查确诊为中、重度Graves甲亢,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男10例,女50例;平龄20-63岁,平均33.8岁。对照组60例,男13例,女47例;年龄22-60岁,平均34.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甲状腺体积、脉搏及131I单位克甲状腺组织剂量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于服131I后3d开始服甲亢灵(湖南湘潭飞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6片,3次/d,普萘洛尔每次10mg,3次/d.共服1个月;对照组于服131I后3d开始服普萘洛尔,每次10 mg.3次/d,共服1个月。两组于服131I后1个月、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
2 结果
2.1 自述症状
131I治疗后患者月余及3个月复查时自述症状,从心慌、多汗、烦躁易怒几个方面进行统计,统计情况见表1.
两组患者均于服131I后2周左右显效,1个月时症状明显减轻,心率下降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多汗及烦躁易怒精神症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后,两组统计无差异。
2.2 实验室检查
1个月时复查甲功,观察组甲功正常70%(42/60),对照组中有75%(45/60)甲功正常,3个月时,观察组中有91.3%(59/60)甲功正常,对照组中有95%(57/60)甲功正常,治疗中无一例发生甲亢危象,两组中均有1例发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同期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
3 讨论
甲亢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引起的一类高代谢症候群,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代谢亢进,甲状腺肿大或眼球突出。如不及时治疗,病程较长可引起并发症,甚至会造成不可逆之永久伤害。治疗方法有内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核医学科131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131I治疗I甲亢通常在2-3周后起效.2-3个月大部分治愈。由于131I在体内吸收后对中、重度甲亢,为了防止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导致血液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会骤然增多而引起甲亢症状一过性加重,常在131I治疗后加用受体阻滞剂、抗甲状腺药物等进行短期辅助治疗。甲亢属于祖国医学中“瘿症”范畴[2],其病因病机是以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主要病变脏腑在于肝,同时兼及心、脾、胃等多脏腑。观察组中加用普萘洛尔对心率的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多汗、多梦,情绪稳定方面疗效较差。对照组加用甲亢灵,其中药成分主要为墨旱莲、丹参、夏枯草、山药、龙骨、牡蛎。起到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的作用[3],可有效缓解甲状腺毒症[4]。因两组均配合以普萘洛尔治疗,故心慌症状,两组均明显好转,无显著差异。对于多汗、烦燥易怒、咽干等症状观察组都有较好的疗效。1个月后由于131I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甚至正常,患者甲亢症状均明显改善,自我感觉基本恢复。通过本文研究,在甲亢行131I治疗的早期,特别是1个月内加用中成药甲亢灵具有很高的价值,取得满意的疗效;个别对131I反应稍迟钝的患者可延长用药时间。
参考文献
[1]朱玲锦.甲亢灵配合1311治疗Graves甲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97-197.
[2]膝青枚.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80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9):53-53.
[3]李凤玲.甲亢灵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Graves病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6,34(2):128-129.
老年甲亢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甲亢患者63例,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治疗组, 患者共有32例, 其中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0例, 年龄在30~70岁, 平均年龄 (50.17±2.43) 岁, 病程在1~2年, 平均病程 (1.17±0.43) 年, 该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 患者共有31例, 其中男性患者1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在31~71岁, 平均年龄 (51.18±2.53) 岁, 病程在1~3年, 平均病程 (1.57±0.43) 年, 该组患者采用注射常规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且, 所有入选患者均被医院确诊为糖尿病伴甲亢患者, 主要临床症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怕热多汗、易激动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注射常规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在患者早、中、晚三餐前30 min, 给予其皮下注射常规胰岛素, 疗程定为2个周。治疗组:该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 剂量为0.4~0.5 U/ (kg•d) , 与此同时, 患者还要服用复方甲亢片, 每日服用3次, 每次10片[2], 疗程定为2周。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必须每日定期监测其患者的血糖值, 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项目:2组患者在经过2个周的治疗之后, 对其患者的血糖量达标时间、住院时长和胰岛素用量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统计方法包括χ2分析, t分析等,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在经过2个周的不同治疗方法后, 可以得出:治疗组的血糖量达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甲亢的形成会导致人体内部的血糖代谢紊乱[3], 因此, 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时, 对其血糖量的控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治疗手段。复方甲亢片是一种中成药, 由夏枯草、玄参、炙鳖甲、太子参等中草药制作而成[4]。临床医学研究证明[5], 该药可以明显降低甲亢中的TT3溶度, 并能有效减弱靶器官、靶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 由此能降低体内能量代谢, 使餐后血糖下降, 减少胰岛素用量, 使血糖尽早达标, 除此之外, 复方甲亢片还能调节人体的免疫力, 使其重新建立更具稳定性的人体免疫系统。
根据本文研究表明, 治疗组 (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 的治疗方法在血糖达标时间, 住院时长 (治疗时间) 、胰岛素用量三方面的疗效上均明显优胜于对照组 (注射常规胰岛素) , 这也由此证明了, 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伴甲亢中的确切疗效性。
综上所述, 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在治疗糖尿病伴甲亢中有显著疗效, 它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在治疗糖尿病伴甲亢中的临床疗效, 并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甲亢患者63例,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治疗组, 患者共有32例, 该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 患者共有31例, 该组患者采用注射常规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2组在经过2周 (14 d) 的治疗之后, 对其患者的血糖量达标时间、住院时长和胰岛素用量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血糖量达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的治疗方式在治疗糖尿病伴甲亢中有显著疗效, 它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复方甲亢片,糖尿病
参考文献
[1]李贵红.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3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14, 27 (18) :581-582.
[2]肖复茜.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1, 22 (19) :15-16.
[3]王大平, 唐与晓.甲亢合并糖尿病5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 (13) :127-128.
[4]盛丰华, 庄敏, 李莉, 等.甲亢并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变化及胰岛素用量调整[J].山东医药, 2014, 54 (5) :56-57.
老年人甲亢治疗要视病情调整药量 篇8
我前年6月确诊患甲亢,遵医服药后已恢复正常。之后,治疗的医师要我减少药量,减少药量后再服24个月。目前,FT3、FT4都相对正常,而TSH却高出许多。请问:这应怎么调治?另外,我患有高血压病和服用辅酶Q10,这是否与甲亢有关?
乐平市?程××
程××同志:
甲亢治疗要经过初治期、减药期、维持药量期、停药期等四个阶段;这“四个期”中间间隔时日的长短,因老年人对甲亢药的敏感性和症状的不同而异。在初治期,服甲亢药10~15天后要加服左旋甲状腺素钠(此药要治甲亢药停用后才停,药量也不固定),总的疗程两年左右。症状消减,血T3、T4、FT3、FT4、TSH等正常,病情稳定后才能停药。
你已用他巴唑和甲状腺素二联治疗18个月,之后复查已出现甲减,这表明在治疗过程中,这两种药应及时调整用量。虽目前甲减不重,但要将甲状腺素用量改为每日25ug为宜。同时,要每月复查一次T3、T4、FT3、FT4、TSH,根据病情再调整两种药的用量。我还要告诉你,辅酶Q10与TSH升高无关。你的高血压是在甲亢前幾年发病的,并且高血压病还有家族因素,我认为与甲亢无关,你不必这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