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计算

2024-09-18

人性化计算(共10篇)

人性化计算 篇1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CALT) 是当前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手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和交互式。CALT经历了行为主义指导、认知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和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三个阶段;另外, 由于网上外语教学的开展, CALL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的范围被大大拓展, 而向着WELL (Web-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的方向发展。相对于传统外语教学,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使得个别化学习、发现式学习成为了可能。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 使得人机交互成为了可能。它以教学材料的丰富多彩, 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刺激学习者的视听, 更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更符合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规律。

一、教学手段的人性化

教学手段的进步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步的, 而计算机的出现为这一手段的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其设备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其人性化则可相应地分为硬件设计的人性化和软件设计的人性化。所谓设计人性化即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 在设计中要注入“人性化” (情感的、伦理的、道德的, 历史的) 的因素, 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和韵味, 引发人心灵的感动, 并且处处把握人的需要、关注人的需要、解决人的需要。

在硬件的人性化设计方面, 已经出现了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键盘、鼠标等, 整体配置向液晶显示屏、便携式及价廉物美发展。随着电脑硬件制造业的进步, 硬件的人性化设计会得到更多的完善。

软件的人性化设计方面, 则更是大有文章可做。黄卓恒对软件设计的人性化所下的定义是:所谓软件设计的人性化, 可以理解为软件执行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符合计算机使用者的心理特点。并且将软件设计人性化的层次分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和功能结构的人性化设计。

目前, 界面的人性化设计普遍强调诸如Windows XP系统界面般的友好、简单易懂、容易操作, 及具备简单的安装和参数设置等。但是, 就目前情况而言, 人性化帮助方面利用率还不高。此项功能可以象老师一样辅助用户, 增加软件对人的亲和力。

二、教学过程的人性化

教学过程的人性化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说教学手段的人性化是通过计算机将电脑生产商与软件设计者及外语教学专家的人文关怀传达给用户, 那么教学过程的人性化则是教师与学生直接的人性化对话。

传统外语教学因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一直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教师被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 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位置上, 教师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威严感。教材形式单一, 无法满足外语学习者的需求。课堂上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课后由于没有兴趣, 学习时间几乎为零。

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 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断变化,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成为了现代外语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是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的, 也是符合人性发展需要的。它将信息大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 不再拘泥于一本教材、一块黑板。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为学生创造类似于真实的外语交际场合, 提高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由于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 学生可以在课堂外继续学习, 课堂上的学习已不再是学习语言的主要场所, 使学习者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

但是, 计算机技术也为外语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 过于花哨的界面可能会使学生厌烦, 长时间的多媒体视听刺激会使学生过分地关注于教学形式而非教学内容。一些外语老师就曾经埋怨过, 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的语言能力没见提高, 计算机操作技术却大有长进,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变成了外语辅助电脑操作教学。

其次, 网络上信息链接过量且无条理, 容易使学生感到迷茫, 久而久之, 也容易产生厌烦感。同时, 互联网上诱惑众多, 不良信息、电脑游戏等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坏的影响。另外, 在完全依靠计算机辅助自学、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 学生究竟会把多少时间放在语言学习上仍然是个未知数。

再次, 教师角色的淡化必然带来教学管理的弱化, 使得多媒体和网络教育过于依赖学生主体参与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每天面对的只是一台方方正正、冷冰冰的机器、一位根本不会顾及人的思想感情与感受的“金属教师”。虽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的认知特征和社会特征, 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 但情感特征的利用就显得不尽人意。学习者的情感特征主要是通过人与人, 人与生物有机体、人与群体的交际中获得。学习者长期处于“人机”的学习过程, 可能产生新的认知负担, 这也是不利于学习的一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才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将语言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当中去, 这一点机器不可能完全做到。试想一下, 老师的一句“You are great!”肯定要比机器的评价来得真切;再者, 传统外语教学中教师的人格教育在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被削弱。教师要“教书”, 更要“育人”。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可以洞察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技能上的弱点,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 及时加以指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 教师可以通过其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与学生建立友谊,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计算机不可能与人建立起情感方面的互补关系。它不能给出改进意见, 即使能, 也只是罗列出一大堆学生看不懂的数据, 而这种形式的意见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迷惑, 进而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三、结论

计算机并不能代替教师, 教师的作用并不会因为有了计算机就降低。那种认为外语教师都将“下岗”的思想太过极端和悲观。即使计算机可以替教师做好再多工作, 将教师的人文关怀传达给学生这一项工作, 计算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计算机不是万能的。理想的模式是将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加强“机器辅助”加“面对面的交流”的混合式 (mixed learning) 学习模式的研究。传统课堂教学利用其人性化和互动性的特点, 而计算机技术发挥其集成性、多样性和个别化学习的优势。教学软件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 也要多多听取教育专家及外语教师的意见, 使设计和使用更能体现人性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以博大、仁爱的心胸关心和爱护学生, 让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能够无时无刻都感受到老师的体贴和关怀。

摘要:近年来,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CALT)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深入人心。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模式逐渐表现出优越于传统外语教学的特点, 其中, 教学的人性化是比较突出的一点。从人性化方面分析和探讨就能看出目前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人性化,优点,不足

人性化计算 篇2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说,他不担心计算机像人类一样能够思考的未来,却担心人类掉入计算机失却价值观、同理心、罔顾事情后果的思考回路。

我本以为,人性与计算机性应是泾渭分明的,人性的此岸,同情心的朝阳烘暖了大地,人们看得见它投下的光影分界线中隔一道鸿沟望着“计算机性”的彼岸,此地莺歌燕舞,绿树红花,彼处却是极寒,飞雪的冰冷吞没了每一寸角落。

那么什么时候,人性五彩斑斓的此岸便突然开始被彼岸同化了呢?“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忽地跃入脑际。图灵最早地相信,“机器能够思考”,然而他在研究中畅想的那个人工智能创造的未来,却举步维艰――因为其同性恋的身份,图灵被捕入狱,甚而受到酷刑班的非人虐待。在狱中写给有人的书信结尾,他写了这么三行字:“图灵相信机器能够思考/图灵‘对人撒谎’/因而推出机器不能思考。”其中“对人撒谎”在英文中一语双关,暗示其与主流不同的性取向――这下库克的话一时明白起来:人们鄙弃图灵对计算机未来的梦想正如不齿其同性恋的身份,他们害怕那个人工智能与人匹敌的未来,自己却变成了残害人、没有同情与理解,罔顾后果的“机器”。

他们在杞人忧天那个人工智能以冰冷残酷的计算机性对人类加以毁灭的恐怖未来前,以自己的那颗“计算机心”与人工智能“将心比心”了起来。

前有希特勒以千千万万犹太人的生命计算得到自己纳粹统治坚硬的基础,如今曼城的演唱会,拉斯维加斯的音乐节,享受着自己人生中绝美的一天的人们遭到无差别的屠杀――曾几何时,相隔万里的“人性此岸”与“计算机彼岸”开始以彼岸的壮大,将冰雪倾入本事春暖花开的彼岸。

或许你会觉得大屠杀这样的.事情石破天惊,离我们太遥远,那么不妨想想我们自己。恰如王开岭先生所说,我们面对灾难,开始关心的只是“数量群体”,而非“个体”――即死亡个数成为了我们漠然的理由,我们丧失了那份悲悯去想,“个数”背后,是一个、一个、又一个有自己的一份引人入胜的人生的人啊!孔孟之道要求我们以自己生来对自己老父老母与幼儿的爱推己及人地扩大这样一份爱,但随着圣人作古,历史的车轮滚滚开往现今,我们又开始“计算”。

我们已经看到一场恶战在所难免,站在人性此岸的我们就没有希望了吗?当然不是的。纳粹的步步紧逼的魔爪还没伸到一个密室的时候,一个叫安妮的小姑娘用美好的文笔,记录着她的人生,她懵懂的爱情。曼城恐袭之后的一个夜晚,人们又从家里走了出来。他们仍集结在一起,那位当时开着演唱会的小姑娘也回来了,他们一起大合唱曼切斯特出最著名的乐队、最耳熟能详的歌《不要在愤怒中回顾》。从这些事件里,我们都看到了,温暖的人心在此岸捂着冻坏了的嫩芽,他们用勇敢、用团结、用同情使他们又再次焕发生机。

作家村上春树在日本发生沙林毒气无差别屠杀时,毅然回国实地走访收集了几十位受害者的“证言”――他要还原受到伤害的人们的面貌,他们如我们一样的生活在这件事之后脱了轨,而非是没有脸没有生活的数字。他把“证言”集结成《地下》一书,唤醒我们被冷冰冰的数字计算封冻的湖面下,亟待苏醒的、深邃的那些反思、同情、价值判断还有斗志。

人性化计算 篇3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084-03

1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

个性化信息服务既是一种信息服务,又是一种个性化服务,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用户为核心,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或通过分析用户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等个人特征,主动向其提供可能需要的信息。简言之即“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人提供适当的信息。”目前国内现有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更多的是从图书馆自身的角度进行资源组织和信息服务,大部分都是对图书及论文的检索,主要是根据本馆的馆藏资源来提供服务,而且也无法实现包含所有的数据库,虽然是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但实际上仍然忽视了用户需求。因此,笔者把目前国内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称之为传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传统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查询大都是基于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和Web上公开的信息等的普及,尤其现在海归的老师越来越多,检索信息的能力更强。这种服务对他们已有吸引力。而且,传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只能检索到通过静态链接(URL)直接访问到的页面,无法检索到不具有静态链接(URL)即嵌入在数据库信息中的网页,这些无法检索到的网页的质量远远大于传统化信息服务能够检索到的网页。如何才能检索到不具有静态链接(URL)的网页,我们需用到deep web数据集成。

2 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1 云计算的内涵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与传统的计算模式相比,具有大量采用虚拟化技术、可被用户灵活定制,具备动态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安全性,以及成本低、性价比高等特点。从本质上讲,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目前亚马逊、谷歌、微软、IBM、SUN等IT巨头,都加入了云计算的行列,云计算作为一种IT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将会深刻地影响未来互联网的运作和服务模式,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与应用结合的理念,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启发,也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图书馆的云时代即将到来[1]。

2.2 云计算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优势

2.2.1 数据处理量巨大

以较高性能支持TB级数据的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而在经典商用数据挖掘工具中,仅能支持1GB数据的挖掘,采用云计算架构后数据处理量达到商用数据挖掘工具的1 000倍。

2.2.2 数据响应时间极短

该原型系统的数据分析、挖掘均为并行化实现,其性能远远优于商用数据挖掘工具。处理1.2TB数据的数据处理响应时间在40分钟级,GB级数据的数据挖掘响应时间是传统SPSS工具的10倍,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处理海量数据[2]。

2.2.3 加速比良好

随着平台节点个数增加,并行数据挖掘系统的加速比较好。其中,数据处理接近线性加速比,可以得出结论: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具有良好的加速比。

2.2.4 成本优势明显

廉价PC集群及开源系统可降低IT平台的处理及存储成本。PC机+云计算平台+开源Linux成本在1万元/节点;小型机的成本在100万元左右。

2.2.5 可定制

因为基于云计算的原型系统采用插件式的算法封装,可以灵活的扩展更多并行数据处理、并行数据挖掘算法等功能模块,根据业务目标对算法进行修改、调整,灵活定制。而商用数据挖掘工具除了支持少量参数之外,其数据挖掘算法和数据处理均为黑盒子,用户不知道其内部细节,也无从优化[3]。

2.3 云计算环境下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手段

2.3.1 信息推送与信息反馈

对于经过过滤得到的信息,系统可以将它推送给相应的用户。在信息推送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联系信息,将信息推送到用户的E-mail、计算机,甚至可以通过短信息、GPRS、CDMA发送到用户的手机、PDA上。为了减少推送的信息量,并不需要将每条信息都提供全文,有的可以只提供标题、简介和URL,以便用户选择,需要时再上网获取或者要求图书馆提供全文。为了提高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效果,在推送信息的同时,可以要求用户对于信息服务的效果提供反馈。考虑到一些用户特别是没有申请推送服务的用户可能不一定喜欢这种方式,在推送信息的同时需要说明如果用户感觉被打扰,可以随时取消这一服务。对于提供给用户的信息,要求用户做出反馈(不需要、需要或非常需要等)。对这些反馈信息再次进行分析,不断调整、完善用户需求库,逐步逼近用户的真实需求[4]。

人性化计算 篇4

1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人性化设计的出发点是尽最大的条件方便用户, 以人为本。设计时主要从生态学、美学以及人体工程学入手。将人的心理作为圆心, 半径则是人的生理, 这样就能建立起人和物的最佳和谐关系。人性化的设计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 保护用户的健康, 充分发掘人的潜能, 最终目的是将人和物统一, 使工作效率提高。

人性化设计并不是盲目追求程序的花哨、复杂, 也不是追求软件功能的最大化以及视觉上华丽多彩。人性化设计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真正的用途, 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这些元素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用户操作, 实现科学、快捷、舒心的操作。人性化设计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 认真把握用户的需求、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只有从用户的角度去审视和开发软件才会让用户满意。

2 人性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

人性化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元素是人, 首要目的就是满足人的各式各样的需求。因此, 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是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引人瞩目的视觉因素才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和功能。在视觉元素的设计时一定要参照用户的视觉要求。视觉要求包括:大小、颜色以及形式等。在进行视觉的设计时, 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 要做好调研和分析工作, 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用户的视觉要求。只有这样, 设计出的程序才会真正的符合“人性化”的要求。

其次, 是机的影响。“机”主要是指输出设备以及网络的技术, 它会影响人性化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显示器的屏幕的尺寸、Web安全色、网络传输速度。因此,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充分考虑界面的大小。目前较多使用的分辨率是1024x768, 颜色至少采用真彩24位。在设计时要参考这些标准, 以满足用户的视觉要求。

3 视觉化设计

在计算机的初级发展阶段, 用户的界面比较单一, 只是由一些简单的文字组成。互联网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目前已出现了很多新的元素, 如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

文字是用户界面最基本的信息, 也是传递信息的基础。可以说文字的地位不可取代, 在视觉设计方面占据核心的位置。实现在文字方面实现视觉设计,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字体。中文宋体和英文Times New Roma字体一般会被默认。如果没有特定的设置, 一般的界面会显示这两种字体。Windows中有40多种英文字体和5种中文字体。通常情况下显示器对这些字体都可以显示, 而有的系统就不能, 比如Unix。为了让网页信息可以展现在每一个用户面前, 需要设置3种字体, 分别是宋体、黑体以及楷体。 (2) 样式。文字的样式有:正常体、斜体、粗体以及粗斜体这4种。设计时为了突出一些内容可以使用斜体和粗体, 这样便于区分。需要注意的是, 斜体和粗体不能使用太多, 否则影响用户的阅读。 (3) 色彩。选择色彩的标准是满足用户的视觉要求。为了引起注意, 一般会使用饱和度高、视觉跳跃率较高的颜色。为了便于阅读, 可以让文字和背景产生较大的对比。但是, 颜色不能太深, 否则会让用户的眼睛产生疲劳感。例如为了匹配浅色背景会使用黑色。 (4) 图形和图像。大的图形比较容易形成视觉焦点, 感染力也较大;尺寸小的图形则可以起到点缀的作用。大小的对比如果比较强烈, 主角就会更加突出, 跳跃感就会产生, 如果对比比较弱, 那么页面就显得比较稳定和安静。

4 其他设计

界面的切换要灵活。用户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 因此就需要应用程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这样才能支持不同的工作方式。假如从一个界面到另一个界面的转换很简单、快捷, 那么用户会很满意。如果不方便切换, 那么用户就会放弃操作此软件。

界面上的布局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 且应符合用户习惯。通常, 使用者都习惯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的浏览方式。因此, 要将重要的信息置于屏幕的左上方。

关于区域排列及数据的对齐方式。屏幕上的编辑区域比较多, 因此在组织这些区域时要考虑视觉效果以及效率。最佳的方式是编辑区域左对齐, 标签需要右对齐;而对于数据来说, 单个的数字和日期需要左对齐。

对于出错信息的处理。各种不同类别的问题会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因此, 设计人员要充分将这些问题考虑到内, 并想出解决的方法。比如, 可以使用对话框来进行提示, 同时使用用户熟悉和方便使用的语言。

用户的操作不应过多。操作越少, 出错的机会就少。要尽量避免多余和大量数据的输入, 采用一次按键和鼠标选择。

5 结束语

一个好的用户界面不仅要方便用户使用, 更要具有美观的界面和人性化的特点。因此, 需要软件开发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美学素质, 方便用户操作, 这样开发出的软件程序才会具有更好的学术和商业价值。

摘要:计算机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非常重要, 其中人性化设计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要使软件做到人性化, 就必须从网页中的文字、图片、动画以及色彩等方面入手, 本文就这些元素进行探析。

关键词:计算机,用户界面,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周东红.浅论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J].2013 (6) .

[2]李克.色彩感情的艺术分析[J].文艺研究, 2012 (5) .

[3]李华林.网页界面的视觉导向设计初探[J].华章, 2011 (22) .

个性化计算机远程网络教学研究 篇5

关键词:网络教学;个性化;交互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2

Personalized Computer Remote Network Teaching Research

Wang Yubo

(Wu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High School,Zunyi564300,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highly developed today,Internet techn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detail of our lives"break with tradition,way of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of the slogans of this era,this article will b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platform for online teaching for more Deep analysis,trying to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ern education,personalized education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way.

Keywords: Network teaching;Personalization;Interactive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造成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从而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正是这种改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催生了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替代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成为目前较为活跃的、先进的现代教育模式。

一、现代远程网络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多元化的授课内容

一改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为学员提供了诸如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对知识有立体的认知及更深刻的理解记忆。经研究表明,人们能够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所做内容的30%以及边听边做内容的50%。根据多媒体的特性,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学习内容更加立体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更主动的融入教学行为。目前在此方面应用较为成功的是美国布法罗大学开发出的虚拟解剖软件,学生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亲自拿起“手术刀”切开青蛙的皮肤观察到内部器官,研究神经与血管,使学生的实验过程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也更加符合尊重生命这一世界性的共识。

(二)灵活的学习方式

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传统的集中式教育培训已经不能够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而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的开始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内容。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决定了学习必须是终身制的,在漫长的人生当中,在学校进行正规学习的时间是相对短暂的,相反的,我们在更长的时间里需要接受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的“非正规”学习方式,正因如此,远程网络教育已经逐步成为了成人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的最佳选择。

(三)相对低廉的投入成本

不可否认,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网络教育平台,需要较多的前期启动资金,然而远期看来,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成本是较低的。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轻松的做到7×24的服务,同时,单独的学科只需一到两个优秀教师授课,就可惠及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学员。另外,单就学生方面来讲,只需家中拥有一台能够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便可足不出户的开始学习,有时候学习资源甚至来自国外,这样就无形中节省了相当可观的旅行费用。

二、个性化的远程网络教学

远程网络教学引起的教育方式及教与学模式的改革涉及了教育的诸多方面,其中的重要部分就是知识传授与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个性化网络教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将恰当的知识传授给恰当的人。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学员确定所选课程后,应立即开始记录学生的原始信息,针对学员的不同知识背景及学习目的,为学员推荐适合的课程安排,一改传统教育“千人一方”的缺陷,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力求使课程适应学员要求,而不是使学员迎合课程的需要。

(二)课中实施阶段

在完成了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之后,学员将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开始学习,不同于以往网络教育,单纯以教师授课过程为主题,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更着力于教学的仿真性和完整性。

1.虚拟课堂。远程教育以internet为支撑,通过虚拟网络连接起不同地域,跨越不同的时间段,为学员提供虚拟化的课堂情境,使其不仅能够通过网络收听观看到形成语音、图像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视讯会议系统,经由网络传输进行双向甚至多向交流,借助网络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良性交流,改变旧式网络教育以听为主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融入到课程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作业及考试系统。区别于传统网络教育,个性化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意愿及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及个体对知识吸收能力的不同,定制个性化的课后作业,因材施教,避免传统教育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阻碍了一些学员学科成绩的进步。

网络教育的考试平台相较于传统的考试更加客观,同时借助网络的丰富资源及信息技术使题量增大,质量提高,阅卷速度也有极大幅度的提升。与作业布置的灵活性相配合,考试的内容也是随学生的对知识接受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简单的以英语学科为例,学生甲在上一次阶段性考试中对语法部分表现出较好接受情况,而对阅读方面显示出了不足,那么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该生的试题就将偏重阅读方面的测试而弱化对语法知识的考核。这样能够使学生避免在优势项目上投入过多的时间,而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相对较弱的项目中去,使学科技能均衡发展,最终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

3.交流系统。传统的网络教育只注重教,通过各种媒介将教师需要讲授的内容传播出去,处在网端的学员们通过网际通讯接收授课内容,和传统的集中培训相似,变化的只是授课内容的传播方式。而现代远程网络教学更注重学生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目前所拥有的各种在线交流方式,使每个想要融入虚拟课堂中的学员都能够在线上畅所欲言,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三)反馈与平台管理阶段

在学生考试完毕后,老师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试卷分析,通过对数据变化趋势的观察,判断学生普遍在什么地方容易掌握,在什么地方难以掌握,随着学生素质的不断改变,制定适合各期学生的教学计划。利用网络教育交互式的特点,还可以为学生开辟意见反馈板块,通过论坛、聊天工具、语音留言等系统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教学提出意见,从而改变教与学的过程中教方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实行双向的互动交流,采纳双方面的意见,使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由于选择网络教育的学员背景各不相同,对信息网络技术的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个远程网络教育平台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操作方法是不是简单易学,能不能给所有想要通过网络开始学习生涯的学员以相对平等的机会。对于后台的系统管理者来讲,在前期为学员提供一个便捷的、集成的、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合理的利用系统中各种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对网络平台进行必要的维护,在学习告一段落后,能够根据所收集的反馈信息及时的对系统进行维护,订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全新的教学资源。

三、对于个性化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一些提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教育必将有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然而发展之路该项各方决定了这一现代化产物的最终归宿,是成为被历史淘汰的“过去”还是在现在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更加具有生命力。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网络教育走向市场化无疑是必然趋势,既然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竞争,就一定要在正规化方面下足功夫,不仅要保证课程的质量,还应当提供在学生暂时结束学习之后的一系列服务。比如可以跟踪学生在结业后的动向,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给出更多的学习生涯建议及规划,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不仅收获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学员培养终身学习的认知,使远程网络教育成为一所移动的学府,随时随地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而这一做法无疑是在践行比尔盖茨的一个设想:“世界各地的人在自己的家中就能够学习最好的课程、学习任何科目、有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教授!”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论教育信息化与创新教育[J].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报,2003

[2]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桑新民.“网校”——远程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畅想

人性化计算 篇6

“人性化教育”, 即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具有完善的独立人格。中职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 他们往往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和创新精神, 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此, 我认为, 在当今信息社会的背景下, “人性化教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和实施“人性化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

二、“人性化教育”的内涵

“人性化教育”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而是教育本义的回归。“人性化教育”是基于人性、提升人性的教育。“人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行为的人性化, 即“人性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之中;二是教育结果的人性化, 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性, 培养具有人性光辉的人。

三、“人性化教育”的实践

“人性化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实践, 即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 让学生在宽松、平等与和谐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共同成长带来的喜悦, 以培育学生美好的“人性”根基, 具体包括五方面。

1. 营造宽松环境

很多中职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有逆反心理, 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 必须营造宽松环境, 具体包括两点。其一,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 计算机知识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须熟练掌握和运用, 应充满自信, 踏实学习。其二, 教师要认真备课并制作详细的学案。在课前, 教师应把学案发给学生, 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摆脱畏难情绪。例如, 在教学“单间办公环境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这一内容时, 我精心地制定学案, 把比较枯燥的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如表1所示) 。

2. 多用赏识激励

其实, 中职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具备很多优势。例如, 动手能力强、勇于实践等。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及时表扬, 发挥学生的特长, 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并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例如, 有个学生玩游戏上瘾, 父母拿他没办法。我了解这个情况后, 多次与他沟通。通过聊天, 我发现他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就让他担任计算机科代表。此后, 我经常安排他帮忙整理机房、布置实验环境, 还建议他考取各种计算机技能证书和等级证书。毕业后, 这个学生找到了较好的工作, 其较强的工作能力获得单位领导的肯定。

3. 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可借助网络中的各类学习资源, 提前准备相关素材,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例如, 在教学“网络安全”这一内容时, 我通过播放视频《谁来保证我们的网络安全》, 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使学生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又认识到网络世界的规则。又如, 在教学“DV制作”这一内容时, 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我爱我家”, 即要求学生把自己从婴儿到现在的照片加工成数码照片, 并给每张照片附上简介, 同时录一段家庭成员料理家务的视频 (或家庭成员一同旅游的视频) 。学生从脚本制作、素材整理到后期制作及渲染输出等均独立完成。在作业讲评课上, 有5名学生自愿参加作业展示, 既分享作业成果, 又回顾成长经历。这次作业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次爱的洗礼, 既体验亲情, 又学会感恩。

4. 开展社会实践

“人性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具有美好“人性”的人, 而现代企业用人不仅要会做事, 更要会做人,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 延伸课堂教育,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能力和完善人格。

以培育中职生美好“人性”为目的社会实践具有这样的意义:让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使学生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成就感。具体实践内容包括三个。第一, 成立志愿团,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例如, 我在学校成立了“计算机爱好者”志愿团, 由学生自愿参加, 会长竞选产生, 义务为全校师生提供计算机故障维修、系统安装和查杀病毒等服务。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 学生收获尊重, 提高解决各类问题的技能。第二, 带领学生参与义务劳动, 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例如, 我带领学生整理计算机机房, 其主要涉及系统安装、软件安全和网络调试等方面, 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学生对工作负责的精神。第三, 率领学生参与义务教学, 体验参与社会实践的乐趣。例如, 业余时间应社区邀请, 我率领学生义务给社区居民讲解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虽然学生牺牲了休息时间, 但赢得了居民的尊重, 体验到参与社会实践的乐趣。

5. 实施多元评价

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往往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学困生”, 为了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 促进他们的有序发展, 整体性、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必不可少。因此, 教师在设计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时要侧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取技能的提升, 感受学习的成功, 具体包括三点。

(1) 评价标准职业性

对中职生的评价应引入行业标准, 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 在教学“网络安全配置与测试”这一内容时, 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我在设计每个教学任务时, 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 旨在让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 项目经理、网络安全工程师、布线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等) , 遇到困难尽量通过小组内部交流及查看设备手册解决。最后, 每个学生的成绩分为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分别登记。

(2) 评价形式人文性

对中职生的评价既要引入企业、行业标准, 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此, 教师要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多用积极的语言, 肯定学生的成绩, 找出学生的不足, 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当然, 学生可质疑教师的评价标准, 还可通过平等交流的形式提出意见。

(3) 评价方式灵活性

评价中职生应尊重其个性差异, 所以, 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比较适宜。例如, 评选最佳员工、最佳小组长及最佳测试员等, 就可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人性化教育”再思考

在计算机教育中实施“人性化教育”, 既提高教学效果, 又促进学生成长。为了今后在计算机教育中更好地开展“人性化教育”, 我认为还应坚持四点。

1. 坚守理念

教师应在教学中坚守“人性化教育”的理念, 充分认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 进而真正从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学行为, 最终把“人性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

2. 魅力教师

教师要加强文化修养, 提升思想境界, 成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和热爱工作的典范, 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人性化教育”, 最终成为具有人性魅力的教师。

3. 生命课堂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心灵与心灵的慰藉, 灵魂与灵魂的撞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一段生命历程, 因此, 教师要让每堂课具有生命的意义。而“人性化教育”成就了“生命课堂”, 谱写了师生美好的生命历程, 使师生体验人生的价值, 感受生命的意义。

4. 培养“人性”

计算机课程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篇7

当今, 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方式运行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网络互联, 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 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显得相对滞后, 与学生对于计算机教育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目前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方向我们发现发现:一是大约有40.6%的学生家里已有计算机, 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比例为100%。仅有15%的学生具有专长, 如排版设计、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等等, 75%的学生只会做简单的排版设计, 其他一窍不通。二是大部分同学都意识到, 计算机是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的使用技能是必要的。三是图像处理、Internet知识等包含创造性与新奇性的信息则受到同学的关注。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 现在的学生普遍具有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愿望, 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滞后于时代的内容不感兴趣, 追求新奇和富有挑战性的新信息。同时, 在传授知识这方面, 学校教育正逐渐失去优势地位。导致这一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有:一是目前计算机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 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动机以及学习风格上的差异;二是目前的教学还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难以满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特性和将来学习的要求;三是目前的教材知识点编排不合理, 无法适应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需求。因此, 必须迫切改革计算机课程改革, 运用相对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计算机课程建设。

二、计算机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计算机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以适合自己水平特点的方式更好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二是解决学生在计算机技术课程中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 使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加深了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跟上班集体;三是让学生在了解自己水平的基础上, 掌握策略性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 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三个层次由基础到提高逐层递近, 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三、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下面根据分层激励、认知风格和掌握学习等理论, 以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中个别差异的三个主要方面 (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水平) 为切入点, 就分层激励、差异发展策略、任务与案例相结合的策略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等三种个性化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1. 分层激励、差异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在计算机技术课程中要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只有针对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和动机上存在的差异, 找到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辅导与评价,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都得到激励, 使他们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因此“分层激励、差异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具体步骤如下。

一是教师内部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首先, 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为一般, 并且呈参差不齐的状态, 所以可以采用测验或实验教学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认知基础,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 并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外, 分层是动态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 定期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 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二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任务分层,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分析教学内容中需要了解、掌握和深入了解的部分, 对教学内容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划分层, 一般可以分成基础层、应用层和深入层。基础层的知识与技能是所有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应用层主要是在基础层的内容上强调知识的应用;而深入层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速度快、能力强、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中学生设置的。

三是集体教学、合作学习与分层指导相结合。在共性的知识上可以采用集体讲解, 在探究性学习任务或者跨领域的主题活动时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必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研究、交流, 在合作中互相质疑、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合”、“分”结合。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结束后, 以分层释疑的方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问题。答题方式可分为示范式回答、补充性回答和激发式回答。示范式回答指先高层同学答, 再请低层次学生回答类似问题;补充性回答指由低层到高层学生依次回答, 不断补充;激发式回答即低层学生答难度较大的问题, 以激发其思考。

四是及时反馈与过程性、激励性评价。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更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 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的期末成绩可以采用“进步分+考试分+评语+平时电子作品集”的形式,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考试中可以采用分层次命题的方法, 采用不同难度的考卷进行测评, 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的试卷的基础上继续做更高层次的试卷可以获得加分。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分析自己的成绩, 提高元认知水平。这样, 在不增加班级、不增加教师的情况下, 实现了对中学生的“分层激励、差异发展”。

2. 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

计算机教育虽然是一种基础教育, 但很多学生还是希望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引入案例教学更适合该课程的教学, 学生也只有在解决案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才能形成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在一般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许多计算机教师通常是先基础, 后引案例。我们认为更为合理的方法应该是直接引入案例, 布置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使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去学习相关基础知识, 教师在此时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答疑和解惑, 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地完成既定任务。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是中学计算机教学值得推广的方法, 采用该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学习的目的性加强, 学生的专业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地提高。

3. 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具有高速发展性, 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软件、新技术问世, 教师不可能把每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每一种新技术都教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 借鉴以往的经验、方法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是帮助学生要客观分析学情, 形成合理定位,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自主学习的策略中, 教师应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各种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制订计划、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不断地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学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监控、评价和修改。通过这种方式, 发挥教师在计算机个性化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该个性化教学策略要求帮助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客观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合理的学习定位, 才能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形成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帮助分析自己的信息技术基础如何, 从而得到自己在信息技术上是扎实、一般, 还是教薄弱的定位;二是帮助分析自己学习能力方面的情况, 包括接受、理解、反应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是强、一般还是弱的定位;三是对自己的学习动机、态度、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了解自己在这些方面是否已经作好充分准备;四是帮助确定所要学习知识的难度、学习目标、学习时间, 从而掌握认知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五是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 认识到自己是具有了合理而有效的方法、欠合理的方法还是不合理的方法;六是帮助对自己的具体学习行为反应进行分析, 以形成对具体学习行为是恰当有效、较有效还是无效的定位。

通过这一阶段的分析, 学生就可以制定出个性化学习计划。该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责任,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 师生可各持一份学习计划,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习计划中要写明具体的阶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材料、时间计划、预期成果, 完成任务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蔡晓丽.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研究.扬州大学学报, 2005 (5) .

[2]郑航.认知风格与教学策略的选择.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 (9) .

人性化计算 篇8

近年视频会议市场正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据OVUM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到2016年企业在视频会议领域的花费将达到11亿美金, 从2011年至2016年其年复合增长率 (CAGR) 达到19.5%。

与此同时, 相关技术的不断向前演进也为视频会议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可能。时下, 云概念正在全球大热, 视频会议的发展也深深受到影响。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积极推出基于云架构的视频会议服务。然而此时的“云会议”是否能真正发挥其“云”价值, 其后续发展将会是什么样, 这些问题都十分值得关注、探讨。

云技术带动市场发展

对于云会议本身概念的探讨, 还需要追溯至早期的远程会议。据Frost&Sullivan咨询分析师陶勤珠介绍, 以前企业如果要使用远程会议形式服务, 必须采购各种专用的远程会议硬件设备, 甚至构建专用的远程会议会场。对于云会议而言, 它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会议形式。当前云计算的应用形式可分为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S (平台即服务) 和SaaS (软件即服务) 三类, 其中Saa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而同时国内云会议也主要集中在以SaaS模式为主体的会议服务, 其内容包括电话、网络、视频等服务形式。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的远程会议服务, 使用者不需要购买任何设备, 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界面, 进行简单易用的操作就可使用远程视频会议服务。

尽管目前视频会议市场整体发展势头强劲, 但云计算本身发展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 业界从各角度都还在呼吁云计算的尽快落地。所以从市场发展层面看待, 当下基于云计算的远程会议服务还处于导入期。这首先可以从国内能够提供该类服务的会议提供商数量上可见, 厂商并不多, 已经开始盈利的就更少。

“但是整个IT行业云计算十分火热, 远程会议市场也将兴起云会议这个风向。”陶勤珠表示。对于目前市场情况, 根据Frost&Sullivan的相关分析报告, 保守预计2011年整个中国远程视频会议服务市场为920万美元, 而对于云视频未来市场, 据粗略推断, 并依据云计算服务在亚洲IT市场中的采用率, 预计2012年云视频会议可在整体视频会议市场中占据10%左右的份额。

云会议优势凸显

云会议所带有的云标签, 使得云会议与其他云计算服务都将具有共同的特点——更低成本、更便捷、更好的使用体验。

对于企业部署视频会议而言, 其本身的硬件设备开销占据了服务支出的大部分比例, 并且高昂的费用曾一度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而云会议对硬件设备的省去, 使得中小企业有能力去采用视频会议服务, 中小企业用户只需通过租用云视频通信平台的方式即可, 这将促进整体视频会议市场的增长。同时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 在当下厂商众多的市场中, 吸引中小企业客户也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云会议采用分布式部署, 这使得以后的资源调度将更加便捷。视频会议对于画面质量有着较高要求, 由于网络的因素, 画面体验易受到限制, 采用分布式部署则可以有效改善该问题。

并且与传统视频会议相比, 云会议服务的提供, 将进一步解放客户的应用场境。“人们不再需要呆着固定会议室, 只要有可联网的视频终端, 便能轻松接入会议服务, 并且视频会议, 语音会议、数据会议都将逐渐走向融合。”某电信专家说道。

另一方面, 除了专业的视频会议厂商, 现在电信运营商也逐渐意识到视频所带来的利益增长, 并开始提供视频服务。据上述电信专家表示, 专业视频服务商主要提供针对企业内部的服务, 当企业和外部其他公司进行视频会议时, 将面临困境。各个企业由于采用的设备厂商不同, 而当下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 不能实现很好的互联互通, 存在信息孤岛问题。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是在全网络之上, 能有效解决此类困境。通过云会议, 互操作性难题将得到改善。

“对于运营商而言, 其现在整个运营系统已开始向云迁移, 基于云的视频会议部署将是必然趋势。”电信专家表示, 现在不管是运营商还是厂商, 所提供的视频会议都是服务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企业就用什么样的服务。而未来云会议所形成的一个趋势就是, 服务商可以把视频的能力开放出来, 客户可以基于这个能力去开发自己的应用, 所以视频会议个性化的应用将会逐渐加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进行选择, 并可以和自己的BOSS系统相结合。

用户观念待转变

目前国内外在视频会议市场具有领先地位的服务商都开始关注云会议, 部分已经推出云视频会议服务, 但此类服务处于导入期, 整个市场仍在培育中。而我国企业客户对于这种基于高新技术的会议服务认识较少, 国内市场较多集中在大型城市、大型企业, 在中小企业中应用很少。

并且云会议开放性架构与传统企业封闭的IT环境有较大冲突, 让企业以更开放的形式接受服务还需要进行观念培养。同时固有认为IT设施只是花销不能带来收益的观念, 忽视了云会议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以及效益的提高。

人性化计算 篇9

1 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大学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两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学期讲授程序设计。这一框架已经有二十年大体未变,只是教学内容有所更换,即从DOS平台的基本知识与程序设计,转换到Windows平台上。我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全院各类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分别在两个学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显露出一些问题。

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生喜欢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而无法吸引他们热情持久地学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日益广泛和深入,在第二学期统一开设单一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远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或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感觉难以掌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本人的实际需求或意愿存在一定差距,在日常的学习或日后的工作中很难学以致用。这些现象在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这种教学两难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或学生的个人因素,也有教学安排上的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计算机基础教育体制在用一个单一的标准要求、塑造和衡量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起点水平,也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不同,从而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实际的脱离,无法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作为高校教师,在这一点上我们责无旁贷。变革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的前提下,将第二个学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分为多个教学应用模块,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差异和专业差异,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专业特色。

2 突出个性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大学计算机教育是逐步发展的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方面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应当具有应用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能够充分的应用到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

变革传统的“1(计算机基础)+1(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1(计算机基础)+X(多个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块供学生选择)”强调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类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著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教学,无论就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它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

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着眼点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特色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设置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三门主干核心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的基础应用水平及个性爱好在多个课程模块中进行选择,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教与学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发挥教师及学生双方的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建立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适应我校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应用性、广泛性需求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个性化模块教学模式已在我校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广泛推行,得到了全校各学院师生的积极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个性化模块教学实践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1+X”教学模式,开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块为不同层面和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这样既可以加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发挥授课教师的专长,使原来较为单一的课程设置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互动性。

2)使教学更加突出个性化与人性化,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3)课程教学安排的多元化,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分配。

3 结束语

经过长期以来努力和实践,我校推行的突出学生自身特色的个性化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教学体系已逐步建立,并深得广大学生的认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大学计算机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同时还有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比其他课程更为直接、更为深远的作用。大学计算机教学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新,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应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4:7-9.

人性化计算 篇10

一、云计算的概念

所谓的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目前广为接受的是中国云计算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刘鹏教授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其强大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功能是云计算的主要特点之一, 也对高校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涵义

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 为了满足特定需求, 提高检索信息效率, 用户运用云计算提供的一套工具来构建自己的个人馆藏实现信息服务。其中所指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个性化服务时空、个性化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内容。其中个性化服务时空是指服务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 只要客户提出要求, 均能获得相应的服务。个性化服务方式是指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 目的就是要实现用户需要什么, 图书馆提供什么。总之,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就是为了方便学生, 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最想要、最有用的资料, 进而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云计算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信息技术引入高校图书馆已成为普遍现象, 而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功能却给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和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一) 云计算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超级大的共享信息资源空间

云计算是世界各大搜索引擎以及浏览器数据收集、处理的核心计算方式, 将其有效地应用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可以帮助学生搜集更加全面的资料, 对提高学生的资源搜集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云计算对客户终端要求不高, 方便学生使用

也就是说, 随着手机、PC机、i Pad等的普遍应用, 云计算的价值便能有效地展现, 学生也就能够更有目的地走进图书馆, 更能节省在图书馆“找书”的时间。

(三) 云计算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云环境下, 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好地进行交流, 或者是资料的分析和观点的论述。也就是说, 云计算能够突破地域、空间, 能够将资源库中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总, 同时, 还能了解到最新的资料, 不至于出现观点陈旧的现象。

总之, 云计算下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 轻松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且云计算独有的特点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如何实现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一) 搭建服务平台, 为实现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做好基础工作

搭建服务平台是在云环境下实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基础, 也是第一步。因为只有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去应用, 才能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 才能得到推广。当然, 该平台的搭建, 要从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出发, 要借助云计算这一工具, 设计出适合高校学生的复习系统, 进而确保个性化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1.提供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所谓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是指根据计算机的操作建立自己的图书库, 详细地说, 就是在云环境下, 对用户所要找寻的资料进行汇总。当用户再次利用时就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中进行搜集。同时, 计算机还要通过识别用户搜集资料类型较多的进行书籍推荐, 也能定期将符合用户搜索的资料信息, 以客户实现定值的有效方式反馈给用户, 以提高阅读效率。

2.提供多种终端设备的定制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手机、PC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 我们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要能适用于各种终端, 要建立好这一平台, 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3.提供各种数字资源共享的平台

在云环境下信息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我们收藏的, 还包括我们没有的电子的来源等等, 一般我们将其分为“现实馆存”和“虚拟馆存”。众所周知, 现实馆存是有限的, 虽然包括了书刊、报刊、杂志、光盘、影像等, 但依旧是众资源中的一小部分, 而虚拟馆存中则包括了各种在线资源, 所以, 将两者的资源进行共享就会拓展用户的搜集空间, 就会让用户所搜集的资料更加完善。

(二) 开展信息推送, 为实现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做好中心工作

面对浩瀚如烟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要想给用户提供最为准确、最为方便的服务, 要想让用户在这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快速地找到自己的所需, 我们就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超链接技术, 通过信息导航、信息筛选, 将相关的信息推送到用户手里, 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所需, 以实现“信息找人”的效果。

开展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是为了能够主动把相关的最新信息送到读者邮箱或者是个人站点, 并通过开展查询服务、定题服务、课题追踪服务等活动来有效地将云环境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丰富信息推送的内容, 提高推送的效率。当然, 要想确保推送顺利实现, 前期的用户定制工作就要打好基础。

(三) 培养专业素养, 为实现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做好保障工作

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是做好个性化服务的保障, 因为只有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素质才能提供技术支持, 才能保障高校图书馆个人化服务能够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价值, 展现其魅力。所以, 作为云环境下的图书馆馆员, 我们不仅要精通有关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知识, 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 而且还要培养图书馆馆员应用云计算的意识, 要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 否则, 云环境将成为“摆设”, 将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也不利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顺利开展。所以, 在云环境下, 图书馆馆员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这样才能适应云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才能形成一支适应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馆员队伍。

五、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 高校图书馆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有效地将云计算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 不仅能够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 有效地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效率, 而且还能减少用户搜集资料的时间, 提高应用效率。所以, 作为图书管理人, 我们要充分展现云计算的优势, 迎接挑战, 利用云计算延伸和扩展图书馆的服务, 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强大和便捷的服务, 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效节能电机下一篇:贴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