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学习

2024-10-16

人性化学习(共12篇)

人性化学习 篇1

素质教育形势下, 学校教育要以创新为核心, 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教育环境中, 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度不高, 学校和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而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数学课堂中个性化教学就是以学生内在需求为核心, 不断寻找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开发个人潜能。给予上述观点, 笔者将对自己尝试数学课堂个性化学习的相关策略和经验进行简单介绍:

一、创建自由民主课堂

在任何情况下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般情况下, 当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被全面发挥出来, 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个性化学习实施就比较顺利, 但是当课堂氛围压抑, 身处其中的学生不自然的就会感到拘束, 很难充分表现自己的见解。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 在《认识图形》学习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准备各种类型的图形, 让各个小组抢答, 对于答对最多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展现自己的个性。

二、设置个性化教学内容

在以往数学教学中,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封闭, 在学习中学生个性不能得到全面的展示。在素质教育理念下, 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和问题, 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个性特长等进行解决, 灵活地探究问题。另外, 由于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均与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起来, 激活学生的间接经验, 增加学生的间接知识。例如, 在《认识方向》学习中, 首先教师向不同的学生询问他们的上学路线, 让学生将自己的上学路线画到纸上, 同时将线路旁边的主要建筑标出来, 然后以一些学生所画的图纸为例, 让其说明在某一个点的前后左右均有什么, 哪边是东, 哪边是西?自己是怎样判断的?通过这种课堂练习, 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更加清楚,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日后的行走中也能注意方位的变化, 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三、课堂探究性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因为解决问题是对知识的应用问题, 而提出一个问题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需要创造性思维, 是学生个性的充分体现。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学习就需要以学生探究为主, 将多样性和互动性的个性学习结合起来, 以活动性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例如, 在数学乘除法计算中, 5个足球和4个篮球一共520块, 4个足球和5个篮球一共533块, 问足球和篮球的单价。学生们根据 (533+520) ÷9=117 (元) , 520-117×4=52 (元) , 而117-52=65 (元) 计算得出结果。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533-520=13 (元) , 13就是篮球和足球的差额, 可以有更加简单的算法 (533+520) ÷9=117 (元) , (117-13) ÷2=52 (元) , 117-52=65 (元) 。学生通过大胆质疑, 发散思维, 提出的计算方法更加简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 观察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师对学生质疑准确性的肯定会增强学生展现自我的意识。

四、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选择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效率的影响非常大, 良好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节约学习时间, 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数学学习来说, 良好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学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思维、动手、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 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千差万别, 别人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你, 不同的学生应该形成不同的学习方法。个性化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中学生按照外部环境以及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个性化学习的核心就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数学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两点:第一, 要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 帮助一些学习不得其法的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中给予不同学生应用自己独特学习方法的机会。第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身要注意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势下, 形成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合作学习, 优势互补, 形成独特的学习方法。

五、以多媒体为个性化支点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教学中被教师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 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 而且还可以对学生形成启发,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例如, 在《平行、相交》学习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画两条直线, 然后通过转变直线的位置, 使其分别处在平行、相交位置, 学生通过观察对知识会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 同时也能发散思维, 思考线段、射线等的一些位置变化, 增加自主性思考。

结语:

总之, 个性化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持续发展。营造个性化学习数学课堂教师要转变观念, 充分尊重学生, 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课堂中展开探究性学习, 使个性化学习与新课程改革形势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崔光彩.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

[2]黄立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凸显个性化学习[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26)

[3]廖珍光.让初中数学课堂个性张扬——浅谈个性化学习的运用[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18)

[4]郭根云.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6)

人性化学习 篇2

党课学习心得——人性与党性

学习党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党章,党的纲领,以及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党校的学员,我也意识到自己原来对党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对党员的了解是多么的浅薄,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稚嫩。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最喜欢的电影片断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解放军战士抱着冲锋枪奋勇杀敌,与敌人浴血奋战。而当我上中学时,看新闻、听广播、读报纸,无论抗洪抢险,还是处理危险的突发事件,抑或抗击非典、扫除禽流感,走在队伍最前列的都是共产党员?? 我不是什么理论家,更不是什么哲学家,一大堆的理论我不一定能理解。往往更多的时候感动我的是眼前活生生的现实例子。从小至今,无论是电影还是新闻,以及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件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事情强烈的震撼着我的心。在我的心里引出一次次的呐喊:我要入党,我要成为这一光荣团体中的一员。是的,我要入党!不过显然第一步我应该先从思想上入党,这就是我今天所谈的话题——人性与党性。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完美的人性,坚贞的党性,像两颗明星照耀在夜晚的天空中,而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人性与党性的融合体。党性即体现出人性是夜晚天空中的一轮明月,何其亮也!对于人性,我不敢苟同于“人这初,性本恶”,也不完全赞同于“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人性具体怎样,是与之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分不开的。而在始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环境成长的人们产生一些利己主义是完全可以理解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比如现在的各类公司、集团、企业、事业单位当然也包括学校等等都在提倡人性化管理。而我们的党也在抓人性化制党、人性化制

国,这是好事,表明我们党在发展、在进步。而这更是考验我们党员的时候了,党相信我们,对我们放松要求,给了我们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的时候,我们更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把身心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力的事业中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险的时候走在人民的最前列;而在利益、方便面前,又甘为人后。在当时,共产党员肯定不会去想: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所以我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很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把困难留给了自己,把仅剩的方便让给了自己的战友。因为他们知道,奉献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舍小我而成大我。真正的党员是这样做的,人性党性,互相交融,而达到精神上的另一种境界。在他们的眼里,只有真正的融入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之中。的确如此,思想入党比组织上入党更为重要。只有思想入党了,才能算真正的入党。组织上入党是为了能更方便的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能更多的接触到党的先进思想,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再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工作状况更好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作为一名党员,他要做的事很多,他要奉献的很多。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党员,但作为党校的一名学员,我必须以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在思想入党的前提下争取早日在组织上入党,为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打下良好的思想根基。我现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在大二同学面前我作为他们的同学,也是一个班长。在班里我也颇有人缘,同学们对在班里开展的工作也比较满意。这是对我的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以后班级工作的鞭策,本着为了全班同学奉献的精神更加努力的工作,把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融入到自己的人性之中,将奉献看

篇二:党课学习体会交流:清醒认识自我 加强党性锻炼 党课学习体会交流:清醒认识自我 加强党性锻炼

我于1972年参加工作,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到州政协工作,现任办公室研究室主任、xx年任办公室党支部书记。辩证地说,入党这30年,是边工作边犯错误,边反思边学习提高,边鼓劲边向前进的30年。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积极参加集中学习培训,通过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必读文件,进一步加深了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深刻内涵的理解;加深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基本要求的认识。认真写了学习笔记,带头在机关学习交流会上作学习体会发言,在报纸和新闻网络上发表了6篇文章,为参加支部的分析评议活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和开展谈心活动,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xx同志提出的对新时期共产党员六条基本要求,我反思了党的xx大以来,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撰写了这份党性分析材料。现提供组织审查并欢迎同志们批评。

一、好的方面的主要表现

(一)在理想信念方面。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为人民的利益不断奋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对内不断改革,对外不断开放,大刀阔斧进行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回顾我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清末时期的戊戌变法等无数的革新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面中国共产党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进行体制上的变革,而且实现了政治平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这是了不起的成功。因此我认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处在一个非常伟大和令人振奋的时代,我不但对党的前途充满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正确,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坚信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勤奋工作。

(三)在参政为民方面。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用新的眼光审视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具体到政协工作,能够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端正思想作风,围绕政协职能,树立了为党协商,为政监督,为民参政的思想,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个人利关系。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力求多为群众干点事,多为政协的事业和发展作贡献。比如,在社情民意工作中,能够喜忧兼报,如实反映委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引起了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视,经常得到省、州党政领导同志的批示,落实的结果也顺乎民意,深得民心。

(四)在对待工作方面。我所在的工作岗位虽然不是举足轻重,人们也不一定赏识,但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比一般群众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有较的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部分,应该对党和人民负责。因此,始终坚持“立足政协,爱岗敬业,不断学习,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思想。不断地追求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使自己的工作成果都能够符合领导的需要,能反映群众的心声,其中社情民意、新闻报道工作这几年一直在全省各地州市中间处于领先位置,为提高政协的知名度,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作了不懈的努力。

(五)在遵纪守法方面。坚持把遵守党纪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工作、生活等方面纪律,与遵守工作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结合起来,做到了有损于党的权威的话不说,有损于党的事业的事不做,有损于政协形象和社会公德的事 篇三:党课学习心得

党课学习心得

我很荣幸能在这一学期参加我院2013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进行党课的学习,提升我的党性,使我离共产党更近一步。开班典礼上,左书记等领导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学习方面的要求,并告知了培训的进程。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做才能让这次培训不流于形式,在自己身上真正起到作用。就像书面报告上说的那样,学习要触及心灵,涤荡灵魂。所以,我很用心的去参加参与这次培训,从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优秀理论成果。

这次培训班,学院邀请到了我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些优秀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党的理论知识,更有宝贵的个人经历与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我们分享。他们旁征博引表达了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在接受教育鼓舞的同时,对党组织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自身的不足与差距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以后该走的道路,清晰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在党课开班仪式上,左书记对我们这一期参与党课学习的学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接下来,老师为我们讲授了本次学习的第一节课——

在党课的学习中谈到了入党动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目前就是为同学服务,一定要有服务的意识和做先锋模范的觉悟。党的根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这么多年来,党员们一直把当年的誓词铭记在心,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我深深地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先的,是时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的。勇于奉献,是对党员的基本标准之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信任,能与群众广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力量源泉。党员往往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我对我们党表示崇高的敬意,并由衷的热爱党,拥护党。在日常生活中,我要尽到班委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并热心帮助同学,为他们服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要脚踏实地的做实事,做好事。并向身边优秀的党员同学学习,学习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我对自己订立了以下要求,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到。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这个身份不同其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有与正式党员一样的责任与义务,有共同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重要的是锻炼教育过程的定位。在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正式党员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积累得到组织的认同,让组织用时间和实践检验自己。而锻炼教育的内容则分为四部分:党员意识逐渐形成;组织观念养成;组织生活实应;党性党纪修养。可以看出,这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组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能忘记自己受党领导,听党指挥,要听从组织的安排,哪里需要自己就去哪里,个人利益与组织,与国家的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在达到正式党员之前,自己要接受的教育还有很多,要学习改变的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生预备党员培训班的而学习,我认识到,自己虽然只是一名预备党员,但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对照党员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正确认识自己,严于解剖自己,明确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党员条件,哪些方面还没有达到,找出克服和解决的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朝着正式党员发展,坚实、坚定、坚决的走下去。不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把党纪党规牢记心中,时刻不忘党的宗旨,争取早日转为正式党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也使自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1.用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我要认真学习理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密切联系群众、关心集体,在同学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成组织上分配的任务,遵守党纪党法、校纪校规。

2.我首先要从思想入党,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我要端正我的入党动机,明确作为一名党员所要具备的素质,所要具备的奉献精神,才能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我要进一步认识中国共 产 党,同时我将党员所要具备的条件与自身的实际做比较,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我将会更深入地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并且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以焦裕禄、孔繁森、汪洋湖等的优秀党员形象为榜样,从小事做起,时刻以大局为重,为别人着想。我从这次的党课中学习到,从这些优秀党员身上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非要我们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立足于我们的岗位(各行各业,只要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职业)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贡献。篇四:党课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本次党课培训,使我学习到从严治党的内涵,加强了党性修养,强化了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教育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严纪律、守规矩、多奉献”;必须从“我”做起,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三严三实”,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党员。

从严治党,必须从严落实思想建党。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作为党员干部要以党章为武器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始终牢记入党誓词,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对照宗旨检查言行、修正坐标,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以实际行动作表率;二是要是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遵守政治规矩,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则要靠自觉。

从严治党,必须从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历史已经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比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与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要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学习,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根本作用。

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学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从严治党,必须从严加强作风建设。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黄冈市委“八简两风”和市委“十个严禁、五个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严格规范个人的言行,争取成为一名“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党员干部。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坚定理想。为基层服务、为党的事业献身,忠诚党的事业,踏实工作,乐于奉献。把做好每项工作、每件事情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座标”,成为全心全意服务于民的党员。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联系自身,落实“三严三实”的三个方面,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做好准备;要严于律己,把握初衷,做能提高自我价值的事情;要以诚待人,落实服务同学的理念;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经得起社会和人民的考验。

把学习作为一种美德、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在学习中提高素质、提高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实践锻炼中提升道德境界,做到严以修身。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自觉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及考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人格操守,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体现在工作生活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中。要诚实守信。强化诚信意识,带头讲诚信、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成为诚实守信的倡导者、推动者、维护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努力做到脚踏实地的工作,敢于担当。篇五:党课学习心得

党课学习心得

2012年11月,我参加了学校党组织举办的预备党员培训班,能够参加这次预备党员培训班的课程,我感到十分的荣幸,由于这次的培训是在我转正成为正式党员前接受的最后一次培训了,因此我也倍感珍惜。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参加每一次学习和讨论,在这短短的四周中,几位老师精辟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们党的党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下便是我参加这次党课学习的心得总结:

第一,通过学习我自身党性修养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党员,提高自身为人民工作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做好各项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大学生党员要完成所肩负的任务和使命,就应该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认真学好各门知识,扩大知识量,全面提高知识素养,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重视学习,关心时事。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的目的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辨别好坏、分清是非的判断鉴别能力,坚定政治信仰,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大学生党员应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一些党的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并且要学以致用,能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观看《信仰》使我的心灵再次得到洗涤,这部纪录片分为“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它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我内心有很大的触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同时我也为我是这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中的一员而骄傲、自豪。虽然今天,我们已远离硝烟烽火,远离那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正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会如一艘没有灯塔的渔船,不知走向何方。所以,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始终增强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在各自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心尽力。坚定信念,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新时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这个时期是发展的增长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每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被物质消费所诱惑,警惕腐化、堕落的风险。

第三,通过小组讨论对十八大精神进行了深入、系统得学习,我感受很多。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对过去

五年工作和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加快”的要求,“加快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两个“加快”就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报告还指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其中,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这一要点让我感受颇深,因为这与我们当代大学生关系十分紧密。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就是要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让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通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来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胡总书记的报告思想及其深刻、意义深远。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政治上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固有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终身坚持社会主义、终身跟党走的信念坚决不动摇、终身为社会主义奋斗。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

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把十八大报告中精神实质、主旨把握好、领会透,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上来。我们要用更加求实、务实的工作态度,正确、认真的来对待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出色的完成我们的工作。我们要继续保持、发扬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精神,深刻领会并用十八大的精神实质、主旨,指导我们的各项实践工作,确保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增强我们的工作能力、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促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新时期新机遇,我们依旧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学习工作中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观看拒腐警惕片,我受到一次深刻的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明白了如何保持自己思想的纯洁性及其重要性。本片通过现身说法、案例分析,告诫党员干部居安思危,自觉抵御各种贪腐思想的侵蚀的重要意义,每一名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强化自律意识、不做不法之事、不取不义之财、不交不良之友、不沾不正之风,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做到洁身自好、警钟常鸣、珍惜岗位、把握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高远的人生目标,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

身正气,一尘不染,坚决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行政、踏踏实实做事。要从思想上增强抵御各种不良诱惑的自觉性,从行为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并予以解决,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对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慎重使用手中权力、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

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 篇3

一、沟通师生的心灵

充分尊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关键,也是促進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前提。坚持用“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这一理念信条指导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提升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在微笑中合作探究。这样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严厉的老师,而是笑容可掬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使学生在微笑中得到了自尊,找到了自信,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友谊。

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给教师提提建议,说说心里话,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难题。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中间,心贴心地交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交流对话的合作伙伴,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走进学生的心灵,敢于让学生给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如“老师,你今天读得真动情。”“老师,你的字真好!”“老师,你这个地方讲得不明白。”“老师,这个问题我有不同意见”。学生对老师的这些“评头论足”,真正拉近了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体现了师生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融洽关系,培养了学生敢于大胆直言的品质和有勇气面对学习的挑战精神,增强了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和愉悦自豪感。

平日里,老师用一声友好的问候,一句表扬的话,一朵小红花,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张简短的鼓励便条,简单的动作,摸摸头,拍拍肩,握握手等方法,增强师生间的亲情、友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起学生自信、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节学生的一句句祝福的话语,让你感到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无怨无悔。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人才的呈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背景下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怎样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同学选择了“当小小朗诵家”,通过有感情地读体味人物的内心变化,有的同学选择了“当小小表演家”,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有的同学选择了“小小讨论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理解课本内容。正是重视了学习性培养,学生潜在的才能和智慧被激活。“向老师挑战”,给教材“挑刺”,“让我去吧”,“我能行!”许多个性化的语言和思想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地结合自身爱好特点,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用不同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自己给自己设计特色作业。学生的创造空间有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己本身的潜力也就发挥出来了。如学生自己设计的课内特色作业“生活中的乐趣”,“生活中的科学”,“智慧大舞台”等。学生给自己设计的课外特色作业更是丰富多彩“学习乐园”,“小课题研究”,“我的创造”等。这些富有个性的特色作业是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精心设计的,这里闪烁着孩子的创造和智慧的火花。

三、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并确定课题,到实践中调查取证走访相关人员,收集信息等,注重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身边科学,感受自我成功。自从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后,学生自豪地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麿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我们在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自主管理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经验,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童趣,完美了人生。”

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改革实战中,要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为实验突破口,教师应“放下手中的教鞭,面带微笑”与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活教材,学活教材,激活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活跃起来。如学习古诗时可以给古诗配画,配乐诵读,仿写研读古诗,表演古诗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了表现自我的途径。再如学完《万能胶水发明记》后,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也设想发明一些东西。如教室的玻璃经常被风刮破,能不能制造一种刮不破的弹性玻璃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不断的长高,再用以前的课桌对身体不利,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增高的桌椅,让自己用得更加舒心呢?教师里学生较多,环境卫生很难搞好,能不能设计一种能自动吸灰尘的地板,让我们能健康地学习呢……教师对这些想法要充分加以鼓励,教育学生从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将来把自己的愿望实现,真正体味一下当科学家的滋味。这不仅用活教材,而且学活了教材,真正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

美术个性化学习的研究 篇4

一、个性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人的个性是在气质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性发展, 气质是个性的遗传的生理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全面显露个性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在美术教育中, 不仅能直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造型、色彩、制作、创造等一般的或超常的美术才能, 同时又能间接地发现学生的个性能力:

1. 学生的美术活动会显示出与其气质特点相对应的美术语言, 从而具有某种心理测验的意义;

2. 在美术作业中还能显露气质掩盖的一些现象, 看到一些与平时行为不同的更为内在的气质;

3. 美术作业还能显露、鉴别、研究和发展学生美术方面的潜能;

4. 美术作业可以显露、鉴别学生的非美术方面的潜能, 如兴趣志向、思维方式、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个性化研究的个人见解

美术教育应注重站在研究塑造完善人格的高度去实施, 而个性化研究对人格的形成、发展、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小学美术个性化研究最重要的是“真”, 即体现本能和个性的方面。作品是学生纯真无瑕思想的自然流露, 虽然稚拙、简单, 但表现出的想象力是那么大胆、真诚, 是我们成人所无法达到的, 也画不出来的。我们过分完美的作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涂脂抹粉之类的化妆行为。每个学生都有天赋, 有高有低, 但重要的不是高低, 而是每个人天赋表现的领域不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教育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 而是教学生怎样学习。”

三、个性化研究的具体方法

1. 教学目标

学生本身就具备独特的个性, 而教师所做的只是把他们身上的创造力尽可能地激发出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 不要一味地灌输如何掌握各种技术技巧, 而是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2. 教学环境

通过“造境”, 使教育环境“人性化”, 创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

(1) 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形授课 (像圆形会议桌) , 改变教师主导、“统治”的氛围, 使学生与教师更好地互动。

(2) 用多媒体调动多种感官。实验表明, 学生的学习思维主要属经验型, 即学生在进行逻辑思维时, 需要具体的形象、感性的材料等感性经验的支持。据心理学家研究, 人类通过五官获取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0%、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0%, 通过视听获取的知识信息高达90%。

(3) 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学生, 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 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创造条件。

(4) 教师应给予学生安全感, 营造和谐、幽默、舒适的氛围。

(5) 把教室某一处墙面作为作品展区, 展览课堂作品, 让学生在“看”中参与。

3. 教学方法

(1) 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可尝试不规定主题, 由学生任意作画, 作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 教师则随时提示、检查和讲评。

(2) 尝试播放学生喜欢、有情感体验的、有场景感的歌曲或背景音乐。

(3)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基础的不同, 进行不同要求的艺术教育辅导。

(4) 学生走上讲台, 让他们在“教”中参与。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师讲生听, 教师高高在上, 学生唯命是从的状况。

(5) 评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利用自己创作的图像和作品进行介绍或展示。

四、评价对个性化研究的意义

针对性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和谐发展并具有内在激励作用。“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评价亦复如此。评价并非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正确适当的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 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评价表述的不同分类

(1) 优秀、良好、一般、有待努力。

(2) 结构造型美、个性风格美、色彩协调美等。

(3) 参与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探索能力、创意能力等。

(4) 对自己的作业满意吗?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微课让学习更个性化 篇5

沛县曙光小学

盖鸾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我汇报的题目是《微课,让学习更个性化》。

近来,有一个词比较火爆,那就是——微课。微课已经走近我们身边,微课已经走进了我班课堂。实践告诉我,微课是落实学讲计划的有力工具。下面,我把我的做法和思考向大家做汇报。

一、课前

一、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师设计任务单,有两个关键词必须注意:问题导向、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就是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转化成问题,用问题引发、引导学生思考;任务驱动,就是围绕问题设计学习任务,任务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

二、微课导学。

1、微课的录制强调突出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性和学习的趣味性。录好的微课放在网络上让学生在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微课强调给学生创设一对一的辅导情景,学生打开微课学习等于把老师请到了家里,学习氛围温馨,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进去。

2、学习的内容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已经会的内容可以快进,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暂停,听不懂的可以重放。学习内容的可视化,能让学生个性化地学进去。

3、在微课里教师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生动活泼地学进去。

4、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学习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学进去。

5、学习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查阅资料,学习资源丰富。时间的充裕和资料的丰富,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深入地学进去。

三、发现问题调整方案

彭城课堂的微课社团有签写学习收获的功能。学习《猴子种果树》一课后,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只写了“已学”,有个学生写“学了课文我知道了樱桃好吃树难栽”,不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写,非常特别。还有部分学生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思考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课堂上这些特殊的孩子是老师关注的重点。

《猴子种果树》一课,我本来以为大部分学生只能理解到猴子心急,做事缺少耐心,只有少数学生能理解到猴子没有主见。但是,学生写的学生收获反馈的情况却不是这样。40多人中,有近30人都理解到了这一点,本来做为教学重点的内容就不能再作为重点了。根据了解的学情,对教案进行调整,有时候还要重新设计。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微课,解决了课堂中自主学习不充分的问题,解决了学困生的思维被优等生绑架的问题,解决了教师对学情估计不足的问题,解决了教学设计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微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律学习,让学生将自主学习进行到底,让学生带着自信和思考走进课堂。

二、课堂

学生利用微课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那么,课堂教学方式就要进行创新。

一、检测自学成效

关键是要把这个环节设计成活动,让学生自信地讲出来。小老师轮流当主持人主持这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检测的学习任务的不同,可以同桌互查、组内检查、组际互查、随机抽号检查、竞赛、做练习等。由于学生在家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他们非常大胆自信,都急于展示学习成果,学习积极性高,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二、小组合作探究

这个环节聚焦疑难,让学生把思考过程讲出来。针对课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自主学生成果汇报后还存在的难点,还有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个性化辅导

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有意识地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讲出来。学生要在小组内,教会所有的成员,让学困生代表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得分最高。

前面经常写“已学”的学生智力没有问题,父母离异都重组了家庭,他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没有能力辅导他的学习。我判断他不是不懂,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没有信心。特意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个别指导,引导他把想法讲给我听。一段时间后,他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同学的帮助下也能流畅清晰地表达,但是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还是不愿意表达。我还将对他继续进行跟踪指导。

四、展示交流提升

通过小组的团结协作,让学生有创意地讲出来。在这个环节,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班级人数多,小组多,一节课中如果让所有的小组都展示,时间不够,如果有的小组没能展示,又担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结合,除了动态展示,让学生把学习成果展示在纸上,画出来,张贴,让同学参加;实时展示和延时展示结合,课堂上不能展示的,课后展示,(游戏);在能做到互不影响的情况下,两三个组同时展示;一课中不能做到小组机会均等,就在一天、几天或者一周中达到均衡;大组中套小组,周末根据积分评选周冠军、亚军时,以大组为单位参与评选。

五、当堂检测巩固

小议“个性化学习”教学策略 篇6

【关 键 词】 个性化教学;学习;教学

个性化教学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个人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潜力,促进儿童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应当保证每位儿童都能够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那么怎样实施个性化教育呢?

一、组织课堂争论,营造个性学习氛围

(一)善待“插嘴”,营造争论环境

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学生插同学的嘴,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二)鼓励学生对“权威”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和教师的话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不容置疑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这种权威性正在受挑战,正在瓦解。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引导。

(三)指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争辩的能力

争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争论是为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关键在于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如在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问到:“你喜欢大海还是精卫?为什么?”于是学生展开争论:有的说喜欢精卫,因为精卫很勇敢;有的说精卫太笨了,用推土机会快一些。于是,教师话锋一转:“假如你是现代的精卫,你会怎么做?”这就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说:“发明一台巨大的电冰箱,把海水冰住。”马上有个学生争辩说:“你的想法不现实,那要用多少的电啊。可以用抽水机把海水抽到别的地方去。”还有的学生说:“发明一种凝固剂,把水面冰住,人就不会掉下去了。”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达到了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二、改革学习方法,指导个性学习

(一)在课堂上实现个性化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倡导个性化学习,使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如教学《体育世界》这一综合性的开放单元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形式。识字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有听读识字法、查字典、问别人、读半边、联系上下文猜……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在写字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记忆生字,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生营造了开放的识字、写字环境,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在课外实现个性化学习

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我看见了,就记住,我做过了,就理解。”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与生活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先进入文本,再跳出文本,走向生活,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是让学生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青青的山》这一单元后,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爬爬家乡的山,在山上画画、唱歌、游戏、吟诵诗歌,抒发满腔的豪迈之情。总之,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社会,走进大自然,使他们的语文学习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并能通过自己的感官得到真实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在作业中实现个性化学习

1. 变机械性练习为研究性作业。如在教学完《一片树叶》后,布置学生设计一句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教学完《称象》后,让学生模拟曹冲,折只纸船,称称自己的橡皮擦有多重。

2. 变消遣性活动为寻找信息资源活动。如结合语文天地的“听天气预报”,鼓励学生当“小小气象员”,让学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轮流填写在班级的小黑板上。并进一步鼓励收看新闻联播,摘抄感兴趣的新闻,然后在班里开展“新闻播报”。

3. 变单一性作业为选择性作业。古有“因材而施教”一说沿袭至今,在作业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变单一性作业为选择性作业。如《体育世界》一课中,我布置作业如下: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①贴一贴。把收集的图片贴到展示栏去。②画一画。画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③写一写。就本节课的内容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这样选择性的作业,不仅照顾了学生的差异,也照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 王中华. 个性化教学的理想与现实[M].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2] 邓志伟. 个性化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人性化学习 篇7

一、闪现学生学习的“人性”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一个个独特、鲜活的生命体, 他们普遍有得到尊重、得到赏识、得到表现、得到支持的人性需求。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照顾和满足学生的这种人性需求。尽管在平时教学中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面面俱到, 但如果有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够闪烁人性的光辉, 教师就应该创造机会来“突出”学生, 让学生“闪亮”一下, 获得教师和同学的青睐。

例如, 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 在最后阶段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请同学猜一猜, 在这五十几个数当中, 因数个数最少的是哪一个?”

生“是1, 一定是1”。

教师走到“1”号学生身边, 握住这个学生的手, 并举起学号卡片“1”:“虽然1是因数个数最少的一个数, 但它又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数。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在我们学号的因数中都有一个1。”

师:“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因数1, 1是所有自然数公有的因数……”

教师利用学生的学号设计练习, 只是当学生发现“1”的特殊性之后, 在学生的情感激发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巧妙地把“数学”提升为“人学”, 特地走到学号为“1”的学生那里, 握住这个学生的手, 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既让“1”号学生因“独一无二”的特别地位而备受关注, 又让全体学生鲜明地感受到“1”的特殊性。可见, 教师这种多此一“举”的教学方式无疑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 一旦数学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被学生所认同、所接受, 那么这些数学知识将会自觉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并留下永久的印记。

二、显现学生学习的“仁性”

好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向善, 在获得知识增长的同时还能获得思想的进步。然而, 这种学科中的思想教育却不能赤裸裸地灌输给学生, 因为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 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润物而无声。这时, 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或者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 让学生得到思想的熏陶和行为的感染。

一位教师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 并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而是换了一种比拟的说法:“加减法是青年人, 乘除法是老年人。在路上, 如果年轻人碰到老年人, 应该怎么办?”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年轻人要给老年人让路了。”

教师随即表扬学生:“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给老年人让路, 是讲文明、讲礼貌的表现。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 也有类似的规则, 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

“哈哈。有意思, 我们明白了!”学生们说。

接着, 学生开始进行课堂巩固练习, 从全班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来看, 都能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中, 教师没有总是以大人的眼光、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想问题, 而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学生喜欢的接受方式———用比拟的手法讲数学知识。教师语言的俏皮中蕴涵着智慧、诙谐中侵润着思考, 让学生在形象化的比拟中愉快的记忆了数学规定, 以后学生在回忆这种数学规定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恰恰就是这种生动的比拟。此外,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开放的问题情境, 使得学生奇思妙想有了生长的土壤。更重要的是, 教师的这种比拟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三、体现学生学习的“韧性”

学生都有一种好强、好胜的竞争心理, 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性。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和勇于表达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让学生表现出你追我赶、你争我辩的学习姿态。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把知识的正与误、正与反呈现在学生面前, 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此展开讨论甚至辩论, 让学生在思想互动中能够更加清楚、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

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中, 教师出示一张表格, 教师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表格里涉及“图形名称”“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三项内容) 结果, 各小组在汇报的过程中, 对于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另一种认为不是。

师:“谁是谁非, 大家来个辩论赛吧!认为是的为正方, 认为不是的为反方。现在, 两方选代表上台陈述理由。”

生 (正方) :“大家请看, 我们组的三角形经过对折, 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 证明三角形确实是轴对称图形。”

生 (反方) :“同学们看好了, 我们组的三角形折来折去, 折痕的两边就是不重合, 说明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信, 你来试试!” (反方发出挑战)

正方学生代表不服气地接过反方的三角形, 试了半天, 折痕两边就是不能重合。这时, 教室中安静极了, 因为学生们的眼睛都在望着老师。

生:“两个三角形不一样!” (他的声音像一声响雷打破了沉静)

师 (惊讶) :“怎么不一样了?”

生:“正方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而反方的不是等腰三角形。”

师 (竖起大拇指) :“完全正确!”

此时, 学生们才发现, 老师放在信封中的三角形是不一样。原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而非等腰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 (微笑) :“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认为等边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它应有3条对称轴。”

师 (高兴) :“那我们快来验证一下吧!”

问题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诱因, 而自相矛盾的问题更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量子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说过:“当我们遇到自相矛盾的问题时, 真是太棒了!因为我们就有希望获得一些发展了。”教师有意在信封中放入不同的三角形, 别具匠心的设置了自相矛盾的“陷阱”。在学生进入“圈套”后, 教师从容地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 正反两方的学生情趣高昂, 在各自据理力争的语言交流和观点碰撞中, 不仅发现了“秘密”, 解决了问题,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还发现了等边三角形应有三条对称轴的新问题, 可谓“硕果累累”。学生在知识总动员和精力总投入中, 对于知识和本次活动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四、展现学生学习的“任性”

学生都有一种随心表达自己个性和率性, 表达自己思想的强烈欲望,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这种“任性”提供方便和方法。在教学形式上, 教师不能框住学生的手脚, 让学生缺乏自由伸展的空间;教学内容上, 教师不能挡住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缺乏自由呼吸的空气。相反, 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随着学生的生成而形成, 理想的教学取材应该伴随着学生的生活而搞活。

例如, 教师在概括出“5的乘法口诀”后, 有意地设计以下问题:“谁能找出身边与5有关的事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它。”

生1:“手。一只手有5个手指, 我有一双手, 共有多少个手指?二五一十, 10个手指。脚也是这样的。”

生2:“老师, 你的衣服上有5个纽扣。一件衣服有5个纽扣, 做7件这样的衣服一共需要多少个纽扣?五七三十五, 35个纽扣。”

教师走近事先摆放在窗台上的两盆花, 坐在窗前的几个小朋友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出:“花。”

教师顺势拿起一个花盆说:“同学们能数一数花盆有多少朵花吗?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3:“每个花盆有5朵花, 3个花盆有多少朵?三五十五, 有15朵。”

正当教师要准备下一个环节时, 一个学生怯生生地举起手, 教师示意他可以发言。

生4:“老师, 我们班级后面黑板写下一首诗, 李白的 《静夜思》。”

教师此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双手竖起大拇指, 并带领全班学生给予这位学生热烈的掌声。“请全班同学据此提出数学问题, 并解答好吗?”

“每句有5个字, 4句有多少个字?有20个字, 四五二十。”孩子们充满自信的童声响彻整个教室。

基于用户行为个性化学习研究 篇8

个性化学习系统使用的用户历史数据主要来自Web日志数据。Web日志中包含了大量的用户浏览信息,一般包含日期、时间、用户IP地址、用户名、方法、URI资源(URL)、Win32状态、发送字节数、接受字节数、所花时间、协议版本、用户代理等信息字段。分析Web日志,发现用户浏览路径的行为偏好,从而可以“投其所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1 Web日志挖掘

为了把Web日志转化为适合进行数据挖掘的数据,要对原始Web日志进行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净化、用户识别、会话识别等。

1.1 数据净化

数据净化是指删除Web日志中与挖掘无关的数据。当用户请求一个网页时,与这个网页有关的图片、音频等信息会自动下载,并记录在日志文件中;如果我们挖掘的目的是用户访问模式,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显然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可以把日志中文件的后缀为gif、jpg、jpeg、GIF、JPG、JPEG等的记录删除。

1.2 用户识别

用户识别[5]是将用户和请求的页面相关联的过程。由于用户机器中缓存、防火墙、代理服务器的使用,使Web日志没有精确记录用户的浏览行为,因此从净化日志中识别用户工作相对比较复杂。

目前主要的用户识别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基于cookie的技术[2]、基于IP地址的用户识别[3]以及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路径分析[4]。方法一通过在Web日志文件中添加更多的附加信息如用户机器名、内部IP名来标示用户,从而能识别通过同一代理服务器上网的不同用户。方法二是指不同的IP地址代表不同的用户。方法三要求根据网络拓朴结构分析Web日志文件中的用户请求,构造用户浏览网页的路径,通过一些启发式规则来识别用户。

1.3 会话识别

在跨越时间区段比较大的Web日志中,用户可能多次访问该站点,会话识别的目的就是将用户的访问记录分为单个会话。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超时的技术,如果两个页面之间请求的时间差值超过了一定界限就认为用户开始了一个新的会话。

2 浏览行为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可以反映人的兴趣和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察言观色”来推测一个人的兴趣和意图。同样的道理,在用户访问网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浏览行为来推测用户的兴趣。比如用户频繁访问一个页面,可以推测用户对该页面感兴趣;用户在某页面上驻留时间较长,可以推测用户较为认真地阅读了该页面,对该页面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

2.1 浏览兴趣度[6]

用户浏览网站时的浏览兴趣度是由浏览频度、时间和文档长度等几方面的因素决定。

Tij为用户从页面i进入页面j的浏览时间;Sij表示从页面i页面j进入接收的字节数;Fij表示从页面i进入页面j的访问次数。

用户在页面的浏览时间越长说明用户对该页面越感兴趣,而浏览时间又与浏览速度有关,页面的浏览速度在Web日志中则对应页面的接收字节数,速度越快,接收字节数越多。

2.2 路径选择偏爱度

设U是网站中所有URL的集合,W是所有浏览子路径的集合,如果存在w奂W,对于坌x∈w(x是坌u∈U组成的浏览页面序列,称其中每j个浏览页面为第j位),它们的前m位都相同,而m+1位有n种不同的浏览页面,则称在m位上有n种不同的选择,其中第k(k=1,2,……,n)种选择的路径选择偏爱度(Pc)可定义为

其中,Pj表示第j种选择的浏览兴趣度。

2.3 访问矩阵的建立

Web日志中记录了用户对网站的访问情况。我们首先对Web日志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日志可以表示成L=的集合,其中,URL_R为引用页,URL表示访问的网页,然后建立用户访问矩阵。

用户访问矩阵以URL_R为行,URL为列,建立URL-URL矩阵,元素值为页面兴趣度,即路径访问的页面平均兴趣度。在矩阵的行列都要添一个空NULL值,在行向量里出现表示用户不通过网页链接而是通过直接输入URL、用书签来访问或从其它网站链接进入目的网页;在列向量里出现表示用户在此页结束浏览或链接到其它网站网页。如果网站有m个URL,那么矩阵是m+1方阵。

2.4 发现偏爱路径

根据用户访问矩阵,发现用户偏爱路径。对访问矩阵每行进行扫描,选择页面兴趣度大于阈值的记录,把放到偏爱子路径的2项集中。

发现用户偏爱路径算法[6]如下:

输入:Web访问矩阵M,偏爱度阈值P,支持度阈值S;

输出:用户浏览偏爱路径集合

3 提取用户偏爱内容

采用2.4的用户偏爱路径发现算法,可以得到用户浏览偏爱路径集合,然后在网站中搜索这些网页文件,提取出来对这些页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下面的工作主要是根据用户偏爱页面的内容提取用户感兴趣的主题,把与该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推荐给用户。

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文本表示方法。本文用向量空间模型来表示页面的内容,在VSM中,文档视为由一组词条(t1,t2,…,tn)构成,每一词条都赋以一定的权值w,文档被映射为由一组词条矢量组成的向量空间中的一个向量。每个文档表示为特征向量:di={t1,w1;t2,w2;…;tk,wk;…;tn,wn},其中tk表示词条,wk表示词条tk的权值。

3.1 提取用户偏爱内容的步骤

Step1:对用户偏爱的页面的内容进行分词、去掉停用词等预处理,提取出关键词,把页面内容表示成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向量形式。

Step2:由于用户感兴趣的主题不止一个,首先要对用户偏爱路径对应的网页文件进行聚类。常用的聚类算法有kmeans算法、DBSCAN算法等,kmeans算法中聚类的个数k需要预先给定。由于不同主题的网页都是放在各自的目录下面,我们根据用户偏爱路径可以大致确定主题的个数,即确定k值,因此在文中我们采用kmeans算法对网页文件进行聚类,找出各个主题的聚类中心C={c1c2,…,ck},其中ci为聚类中心向量。

Step3:根据用户偏爱页面的主题提出相应类别下面的所有页面,把这些页面同样经过step1的处理,形成文档向量集D。

Step4:计算文档向量集中D的文档向量dj和ci的相似度,得到用户偏爱内容集Pw,常用的相似度的计算公式有:余弦距离、欧氏距离等,本文采用余弦距离计算方法。

当文档dj和ci的相似度大于给定的阈值时,就认为dj是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应该把该文档推荐给用户。

Step5:把Pw包含的页面的URL保存在用户的个性化设置中,下次用户登陆网站时,可以动态地推荐给用户。

3.2 用户偏好的更新

用户的兴趣是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在个性化学习系统中用户偏好的及时更新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型网站,网站上面包含知识的更新相对于新闻网站内容的更新速度要缓慢些,并且用户的兴趣也相对稳定,根据学习知识的时间规律,每周对近期的Web日志分析一次,及时地把用户偏好更新到用户的个性化设置。

4 结束语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描述和更新用户的兴趣。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的浏览行为和浏览内容的用户兴趣的提取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隐式地发现用户的兴趣,对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推荐系统具有很高的价值。本只是从用户浏览行为上挖掘用户的偏好内容为用户服务,如果要真正做到智能、准确的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要对知识的表示和学习策略上多做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学习评价,引导学生是进一步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勋,凌云,费玉莲.基于Web日志和缓存数据挖掘的个性化推荐系统[J].情报学报.2005,24(3):68-72.

[2]Pitkow J.In Search of Reliable Usage Data on theWWW[A].six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Conference[C].Santa Clara,CA:[s.n.],1997:451-463.

[3]Cooley R,Mobasher B,Srivasta J.Data Prepatation formining world wide web browsing patterns[J].Journal of Knowledge an Information System,1999,1(1):5-32.

[4]Pirolli P,Pitkow J,Rao R.Silk from a Sow’s Ear:Extracting Usable Structure from the Web[A].Proceedings of CHI’96.ACM Press,1996:118-125.

[5]刘立军,周军,梅红岩.Web使用挖掘的数据预处理.计算机科学.2007,34(5):200-202.

人性化学习 篇9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每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俗语有言,“多情女子负心汉”,现实中,因为不能慧眼识人,遇人不淑,许多女子尝尽了爱情的苦果。人世间最复杂的事情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但情感也并不是完全难以捉摸的,从某些细节上去窥探、揣摩,情感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有迹可循的。察其言,观其行,便可知其性。比如《氓》这首诗里,男子氓和女子在恋爱期间言行上展露出的一些细节,就已经暴露了他本性里阴暗的一面,为他们的悲剧婚姻埋下了伏笔。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作一开篇便直言氓这个男人表面上看起来老老实实的,他走街串巷做点以布换丝的小生意。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在家中养蚕抽丝、织布纺花的大姑娘、小媳妇。而一位几乎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的单纯的姑娘,可能只凭第一印象,被氓看似忠厚的外貌(蚩蚩)所迷惑,对他产生了好感,甚至一见钟情。在没有父母之命(或许父母压根就瞧不上氓,不同意这门亲事)、媒妁之言的情况下,私定终身。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两句写的不是氓送别姑娘,而是姑娘不顾“淇水汤汤”,一路蹚水翻山送氓回家的过程。诗句除了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外,还要表现氓的什么呢?试想,一个深爱着自己恋人的有爱心且有责任心的大男人,怎么可能舍得让一个爱他的弱女子送了一程又一程,且隔河渡水,翻山越岭?他倒是有人一路相陪被送到家了,那么回程呢?他就不为姑娘想想,淇水那么宽,浪涛那么急,她一个人怎么爬山?怎么涉河?她会不会遇到危险?诗里没有交待,也就是说氓根本就没有替姑娘考虑,他很自私,他的心中只有他自己!不信,请往下看———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通过这四句解读,我们可以还原当时的场景:一路行来,“郎有情来侬有意”,姑娘含情脉脉,而氓却心事重重。因为这一回十八相送,他决定要达到一个目的。氓拉着姑娘的手,极尽缠绵,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也许还轻薄地动手动脚),死缠硬磨要姑娘不顾家人的反对答应嫁给他。“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姑娘起初还耐心地劝慰,希望他能找一个能说会道的媒婆,做通她家人的思想工作,让她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地出嫁。按说,这一要求合理合情并不过分。可是,氓不但不设身处地体谅姑娘的一片苦心,反而生气了!他怒气冲冲,而姑娘还温婉地劝他“将子无怒”,他胡乱猜测,妄下定论,软硬兼施,最终迫使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姑娘,无奈地答应“秋以为期”后,才心满意足“言笑晏晏”。

细细探究,我们发现,《氓》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就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粗鄙虚伪、自私自利、喜怒无常、毫无责任感的男子形象。表面的忠厚老实装地了一时却装不了一世。果然,婚后不久,氓的本来面目就暴露无遗。“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自私懒惰的氓,根本不体恤妻子的劳苦,家里家外所有的活都是妻子一个人的。过度的操劳使妻子容颜衰老了,氓不但不怜惜,反倒开始厌弃她。那么他又在干什么呢?无非以“抱布贸丝”为借口,走街串巷,拈花惹草,故伎重演。他早把当年的旦旦信誓扔到了爪哇国。“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妻子控诉氓变心比翻书还快!“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冷酷无情,变本加厉,甚至发展到了家庭暴力!

至此,女子才真正看清了氓的真面目。其实,这个结果都是意料之中的,只不过,陷于恋爱中的女子都是瞎子、傻子,她们就像那美丽的贪嘴的斑鸠,被甜美的桑葚(爱情)迷醉了心神,模糊了双眼,不能理智地透过一个人的言行细节,识其本性,以致走进婚姻的殿堂才幡然醒悟,后悔不已。

信息时代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探析 篇10

一、个性化学习的本质

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采取灵活、适合的方式充分满足学习者个体需求的学习[1]。个人认为个性化学习即“因材施教”,不同的是早期的“因材施教”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依然是教师,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而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学习则将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学习内容,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也由自己选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完成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并按照计划上传学习资源,做好资源的维护更新,课堂主要完成知识的内化。

二、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性

(1)社会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2]。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以人为本,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普及。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性价比越来越高。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即兼具了计算机和电话的两个功能, 学生更是将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这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个性化学习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目前,随着“可汗学院”“慕课”等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广泛应用,很多教育者担心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会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会沦为 “网络维护者”。其实不然,个性化学习不是要取代传统教学,而是对传统教学的弥补,教师的地位也不会降低,而是由“知识的灌输者”转为“学习的引导者”,旨在提高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3]。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借助网络自学平台开展个性化学习需要从以下几点转变。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对整个课堂起主导控制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相对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最终导致“课堂上黑压压的倒下一片”“前三排座位空无一人”。个性化学习是将课堂上的知识讲授部分提前录制成教学视频,并整合优秀的学习资源放于网络上,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习,并将学习中的问题和想法集中到课堂上来解决。此时学习的主体变成了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置情景,组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课本的基础知识,更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观“以控制教学进度”为特征,整个教学由老师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教师预设学习情境,学生从始至终都是在被动地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说传统课堂教学是“机械、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4]。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了课堂的“翻转”[4]。教师按周或月教学量将教学微视频上传网络,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由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来引导或者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课堂变成了师生互动、探究问题的“学堂”。

(3)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将 “旧课复习、新课学习、知识应用”都放在一起完成,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是以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意志得不到关怀[5]。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将知识的感性认识放在了课前,课堂上完成的是知识的内化和升华[6]。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更多的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困惑,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获得答案。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动态地、灵活地组织教学,而不再是某一个教学过程的重复。

(4)学习环境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固定的学习对象中开展。而基于网络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场所,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学习心得,进行资料分享和问题讨论,还可以在线得到帮助。

四、教师的应对策略

基于网络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重新定义、设计“课堂”。

笔者在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借助于微信,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以 “二极管的认识与应用”为例,其具体实施过程是:

(1)课前准备。提前将所学内容(半导体材料、 二极管的结构、分类等)的优质资源,包括微视频、 动画、图片等,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

(2)课堂教学。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完成的是知识的内化,共设三个环节。环节1:各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并指出学习中的问题;环节2:教师汇总学习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和教师答疑的方式解决问题;环节3:创设问题,“为什么伴随二极管、三极管的出现,电子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激发学生深入学习二极管的兴趣,通过搭建电路,采集不同的电压下二级管电流的变化,总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掌握了二极管主要特性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二极管串联在直流电路中的应用电路,引入二极管串联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电路,进一步深入学习整流电路。 通过软件仿真观察整流电路对正弦波交流电的改造,引导学生讨论,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整个课堂始终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7]。

(3)课后巩固。课后巩固采取两种形式,传统的书面作业和微信推送的扩展知识。传统书面作业面对大部分同学,旨在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的扩展知识主要用于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充电”。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取向 篇1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推陈出新,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数字化学习过渡到移动学习,再到时下的泛在学习。泛在学习作为无时不在的沟通方式和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在便捷的同时体现一种个性化,也引领今天的学习趋向个性化。为此,未来的个性化学习时代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进入合适的学校,都接受因材施教的教育,都获得人尽其才的发展机会,让学习成为快乐体验。

个性化学习 泛在学习 教育价值 因材施教 人尽其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人类利用技术改造着社会,而新技术不断涌现,又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自身发展,尤其是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泛在化技术环境与学习模式带动了教育的深度信息化和广泛的变革,泛在学习的出现也促使我们的社会随之进入一个广泛的个性化、内在需求型终身学习时代,这既是对个性化学习的呼唤,更为确立个性化学习的新发展取向创造了条件。

一、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大可能的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不在的沟通,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信息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泛在学习可以创造智能化、便捷化、潜移默化的且无处不在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这与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学校进行有规定要求的定向学习或通过网络获取规定的学习信息有很大的差异。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努力创造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以舒适安全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1]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自觉而自为地借助泛在学习设备、泛在通讯网络、泛在计算技术营造一个无缝学习空间,依据个性化需求和兴趣指向通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自身的知识获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

与其他学习形式与环境对比,泛在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泛在性。即学习的发生是泛在的,学习服务也是泛在的。学习者可基于自身的需求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持续地、无缝地获得各种嵌入和非嵌入的无所不在的学习支持。二是易获取性。即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兼容性及信息与物理空间的整合,使学习者有较强的体验感和良好的接受度。多样化的通信方式和高性能的通信使得学习者能够很容易地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工具和方式。三是交互性。即学习者利用终端设备随时与专家、教师或者学习伙伴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协作与共享交流,也可以随时随地从泛在环境中获取信息,将学习行为从校园带到整个社会,从真实生活带入无限的智能空间。四是适应性。主要是指学习资源的适应性。泛在学习是一种“量身定做”的学习,即学习者可以通过情景感知设备(数据手套、头盔式显示器、手控和声控输入设备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境下方便快捷地提取到最适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学习信息和学习支持,满足最便捷、最适切的学习需求。因此学习资源平台系统要能够根据用户所用设备的物理参数信息以及不同用户的不同操作,自动推送与呈现适合格式、适合数量、适合内容的学习资源,实现技术环境和个性特征的自动适应与最佳对接。[2]五是学习环境的情景性。泛在学习社会,计算机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在学习者无意识的情况下融入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这种情境中,学习者可以体验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进程是无缝变换的且没有被学习者觉察,学习者意识不到学习环境的存在,容易引向自觉自律学习状态和养成自觉性学习习惯。六是以现实问题为核心。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泛在学习为坚守学习本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种根据学习者需求的自我导向、自主控制的过程。这种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认知目标为焦点,其目的旨在解决学习者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不在于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工具的使用。[3]可见,泛在学习完全是一种自在、自发、自由的学习自助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为人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可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和帮助。[4]

所谓个性化学习就是培养和强化学习者良好个性素质和预防与改造学习者不良个性素质相统一的学习实践过程,是促使学习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转化的过程。[5]“它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对人的个性潜能优势进行挖掘,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依据个人学习需求的学习特色化”[6]。这种学习要求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唤醒学生求知的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分地发展,最终使每个人各得其所,人尽其才。个性化学习需要更便捷的学习方式、更广泛的学习资源、更多样的学习途径和更多能够从知识传递中被解放出来的教师,泛在学习正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

二、泛在学习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取向

泛在学习时代的来临,既给个性化学习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更引领着个性化学习的取向,这一取向主要表现在个性化学习的前提(以合适学校为载体的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以因材施教为主要途径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的结果(以人尽其才为归宿的学习目的)三个方面。

1.个性化学习环境

泛在学习时代的来临为教育发展带来了个性化改革的良好机遇,为此,各级各类学校要适应泛在学习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把学校打造成为各具特色、适合于不同学生个体需求的学习乐园,为学生有效学习和获得良好发展创造学习环境,即以合适学校为载体的学习环境。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和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提供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7]为此,学校教育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泛在学习背景下,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无处不在的便捷网络,结合学校和区域的优势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和适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与条件,并提供便捷的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和资源,以适合学生不同程度、不同时刻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endprint

2.个性化学习过程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能实现,而因材施教从孔子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之后的两千余年中,历经道尔顿制、文特纳卡制、程序教学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改进,不断完善,日趋便捷和成熟。今天,泛在学习环境的到来,更是为因材施教创造了无比便捷的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契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称:“在过去的世纪中,教学的最大错误是:假定全体儿童是没有差异的同一个体,而以同一方式教授同一学科般地对待全体儿童。”[8]在此,加德纳切中时弊地指出了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儿童的本质属性,即儿童是具有不同发展需要和发展方向的个体,同时强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优化发展是今后教育教学的应然取向。泛在学习视域下实现因材施教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让趣味化的学习内容借助网络变成可体验、可参与的实践的过程,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移动教育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泛在学习中的教育资源共享。第二,实现教学方法游戏化。游戏化教学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游戏教育功能核心价值的总结,将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将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与之相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9]让以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第三,实现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育评价要依据个体发展需求和心理感受进行发展性评价,重视过程体验、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育评价必须由单一评价变革为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个性化评价。

3.个性化学习结果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可见人尽其才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归属,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尽其才是指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够通过教育以关注个体差异为前提获得与其自身潜能相适应的最大程度的发展,即实现每个人的自我价值,这是教育结果公平的终极价值追求。“因材施教”所追求的教育结果不是使所有的学生最后获得同样的发展类型或发展水平,也不是让学生去做自己不感兴趣或没有专业特长的“舒适工作”,而应当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应该达到的水平,具有他们应该能够具有的才华,追求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发挥他们的潜能的事业。[10]泛在学习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结果就是追求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理念,让每一个人通过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与技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追逐自己梦想的快乐追梦人或者最好的自己。正如袁贵仁所希冀的“中国教育梦”:“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要想做到人尽其才,首先需要改变人们对职业和人才的认识,也就是说,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能够在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方面发挥作用、创造价值的都是人才;其次就是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在尝试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程中减少或消除后顾之忧;同时要转变人们的功利性价值取向,淡化物质依赖,强化精神享受与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 刘婷,丘丰.论未来终身教育新模式——泛在学习.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开放教育研究,2009(1).

[3] 潘基鑫,雷要曾,石华.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远程教育杂志,2010(2).

[4] 颜士刚.李艺.论教育技术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彰显.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5] 刘文霞.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6] 胡卫星,田建林.未成年人创新人才个性化网络培养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

[7] 布鲁姆.教育评价.邱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8]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 张晓英.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小学教学参考,2010(10).

[10] 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教育研究,2009(11).

[作者:孙刚成(1969-),男,河南濮阳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王莹(1989-),女,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杨眉(1978-),女,陕西阎良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培养孩子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篇12

兴趣是一把万能钥匙,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它的存在。我们所倡导的探究性教学, 从根本上说, 是一种以学生兴趣为内驱力的教学。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醒时, 必将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然而, 学生的兴趣是有个性的, 并非千人一面。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发现学生的独特兴趣并及时将之唤醒, 使之成为探究求知的不竭动力。

首先, 在学习和生活中,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学生课外爱做些什么活动, 爱看些什么书, 爱与哪些人交往等都是教师应当细心了解的, 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兴趣倾向, 适时引导, 使其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例如, 有位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爱读课外书, 他就引导他们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有的学生打球, 他就让他们写“我的打球体验日记”。学生个性化的兴趣转化成了探究行动中的积极因素, 因此学生写出的日记细致而有情趣, 个性情感得到了升华, 个性体验也得到了展示。

其次, 要让学生的个性兴趣转化为自豪的成就感。教师对学生个性兴趣的尊重与关注尤为重要, 只有学生的兴趣被认同, 被肯定, 他才会将兴趣内化为更深层次的任务驱动, 原始的兴趣才会转化为探究学习的动力。上例中, 教师对学生个性兴趣 (读书、打球) 和由其引起的探究结果 (体验日记) 的认同和肯定, 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展现了求知的热情和欲望。

二、关注学生的行动和经验

行动是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和基础。在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处在行动中,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都是从行动中获得的。”可见行动的重要性。学生的行动同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同时也是学生行动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行动特点——他们在做什么, 是怎么做的, 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到什么办法解决。关注不等于包办和代替, 而是适时向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 同时, 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行动主权, 给他们行动的自由。让学生多在探究中学习, 多积累他们自己的独特体验,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学生只有处在行动中才会获得直接经验, 这比教师给他的间接经验更为重要。以阅读教学为例, 教师的经验是间接的, 只能供学生参照, 无法替代学生从文本中获取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直接经验;在同样的文本背景下, 甲学生和乙学生获取的直接经验也存在个性差异。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要让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融汇、契合, 达到互相补充和互相修正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 学生的阅读与作文都是间接经验与其个性化的直接经验互相修正与契合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早期经验。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习者早期的经验开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早期经验与后期经验累积的过程, 当经验通过累积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经验时, 它便成为了能力。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学校的,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早期经验并及时肯定其价值。比如, 在低段识字教学中, 一位教师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课前对许多生字已经认识, 对有些生字却不感兴趣, 她及时的肯定了学生经验的价值, 赞扬了他们识字的主动性, 同时, 告诉学生光认识这些字是不够的, 动员学生去找一找其他的字在什么地方出现过, 想想有什么用, 比赛一下, 看谁的发现多。学生识字的早期经验被调动了起来, 进入了行动, 他们通过原先识字的不同的经验途径 (教材、画报、故事书、宣传标语、广告等) 对本来不感兴趣的生字进行了有目的的探究性学习, 由于有了具有个性化的早期经验的支撑, 从而增加了探究学习成功的砝码。

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策略下一篇:放飞青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