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开制度

2024-09-24

间开制度(通用5篇)

间开制度 篇1

1 绪论

耿83区块属长庆油田超低渗透第三项目部, 为典型的低渗透、低丰度、强非均质性油藏。区内共有生产井558口, 其中产量低于1t/d的井有260口, 占全作业区油井46.5%, 采油投入成本相对高于公司平均水平, 严重制约着了油田总体开发效益的提升。但是, 受超低渗特性油田低孔低渗条件以及开发规律的制约, 在开采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部分井供液不足, 产量效益较低。在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调整抽汲参数) 后开发效率仍然较低。本文旨在讨论如何确定合理间开时间, 以期获得较高的开发效益。

2 低渗透油藏油井间开生产可行性研究

2.1 低产低效油井渗流特点

(1) 由于受油藏低孔低渗特征及地层原始压力等的影响, 低产低效油井储层物性差地层能量不足, 使油层渗流能力较小。

(2) 低产低效油井一般液量小, 压力恢复缓慢, 续流时间长, 流体渗流速度小, 导致其液面以稳定缓慢的速度恢复。油井间开的目的是以流体“稳定渗流时区”的液面恢复时间作为停井间开时间。

(3) 泵效低, 检泵率高。如果油井连续开抽, 流体液面会快速降低至一定值, 其沉没度趋近为零, 供液能力小。泵效极低, 通常小于10%, 致使泵筒长时间处于干磨状态。

2.2 低产低效油井间开机理及意义

油井间开原理又称井筒储存效应:当刚开井或关井时, 因为原油所具有的压缩性等特征, 致使地面采得产量q和井底测量产量q并不相同。油井间开就是利用井筒储存效应, 由于停井 (关井) 一段时间后, 再开井时所获取的产量由两方面组成:关井时间段内井眼所包含的液量和开井后地层供液量, 当储层持续向井筒供液时, 井筒页面提高, 泵的沉没度加大。到开井时, 井筒液面上升至某一高度, 此时泵效最高, 充满度最佳。

2.3 低产低效油井间开时间确定

2.3.1 理论依据

对生产井来说, 关井一段时间开井产液后, 获得的产量主要有两方面组成:关井时井眼储存的液量q1和重新开井后储层供液量q2。

(1) 关井后的井筒储存的液量

生产井关井之后, 井底依然存在油流入井, 此时井筒内的液面持续提高, 井底的流动压力不断增大,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能够求得在关井时间段T内压力变化的近似计算公式:

(2) 生产井开井后地层的供液

当生产井关井一段时间T后, 开井持续抽油一段时间之后, 储层向井筒提供的液量q2, 此时根据间开前的产量q。考虑

(3) 间开后的产量与开井时间

根据上式可得, 在生产井关井一段时间T小时后, 持续抽油T小时的产液量q应该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 当我们知道储集层的物性、关井时间T内液面提高的幅度与储存液量即可求出油井的生产时间。

2.3.2 根据功图面积变化判断间开时间

原理:通过示功图的变化判断油井供液情况, 并决定抽油机的启停。在功图上设置启停转换控制点或设置功图右端面积进行控制。

罗4井于2007年6月投产, 生产层位长4+52, 目前日产液1.9方, 日产油1.4t, 含水16.2%。目前该井液面1764米, 沉没度138米, 数字化实时功图可以明显反应该井液面变化情况。

从数字化每10分钟截取功图可以看出, 该井从28日5点22分开始功图正常面积饱满, 随着时间供液能力逐渐降低, 到28日12点42分供液能力严重不足, 到12点52分几乎没有沉没度, 这种没有沉没度的功图持续19点12分, 从19点22分开始功图恢复正常。从连续跟踪功图情况, 可以判定该井合理间开时间为开7.5小时, 停井时间为6.5小时。而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得:

结果为8.5小时, 理论与实际差距1小时, 基本相符。

3 动液面连续监测自动间抽控制

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井口连续液面测试仪器, 连续掌握油井液面波动情况, 将测试的液面数据利用油井的无线远传系统, 发送回中心控制室, 再利用软件进行分析, 确定合理间开制度, 控制抽油机自动启停。

利用连续监测液面数据, 在站控室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间抽时期液面变化, 分析软件可以根据动液面判断得到的油井供液情况, 在控制室自动调整间抽时间。

4 结论和建议

(1)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来说, 对生产井进行间开时间的合理优化, 其产量并不会降低, 据此方法能够在低投入的基础上获得高产出, 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 通过数字化功图面积分析判断油井合理间开时间方法简便有效, 基本能满足我区油井间开时间的确定。

摘要:耿83区块受储层低压低渗制约, 单井产能普遍较低, 针对长庆油田超低渗透第三项目部抽油机系统运行现状进行分析, 结合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 从油井间开机理分析入手, 通过功图液面摸索油井间开规律, 解决了低产低效井能耗高、泵效低的问题, 取得较好效益。

关键词:油井间抽规律,功图,液面

参考文献

[1]唐鑫, 低渗透油藏间开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M].成都:西南石油学报, 2005

[2]刘能强.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第三版[M].油气采收率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3]童宪章.压力恢复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2

[4]雷群, 赵卫国.低产井间歇抽油技术研究[J].钻采工艺, 2001, 24 (2) :20-21

油井智能间开的实践 篇2

随着油田的开发和原油的不断采出, 地层压力逐渐降低, 间开井日益增多, 这些间开井由于地层能量低、储层物性差的影响, 抽油机电机的利用率普遍较低, 抽取能力大于油井实际供液能力, 导致泵效差、无效工作时间增加, 既浪费了大量电能, 又增加了抽油机设备的损坏率和维护费用, 传统间开井通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资料后, 人工手动方式启停, 不但效率低下, 也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目前油井数字化远程控制和功图计量技术趋于成熟, 研究油井智能间开控制技术, 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 自动调整抽油机运行状态, 准确执行合理的间开制度, 有效的提高抽油机工作效能。

2 油井智能间开研究

2.1 基本技术原理

油井智能间开控制研究一是实现油井自动化远程启停控制功能;二是建立抽油系统间歇抽油制度的优选方法, 为间歇抽油制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使间开制度具备智能性、广泛适应性, 进一步提高油井的生产管理水平, 在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 实现节能降耗 (图1) 。

油井智能间开控制包括站控系统部分、RTU采集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模块、采集设备, 通过在井口安装电参模块等前端采集设备将数据传给单元模块进行处理, RTU对处理后数据进行二次运算后传回站内, 站控系统将采集数据处理后显示供给站点值班人员查看, 可完成对油井手动启停、自动启停两个模块功能使用, 实现对抽油机启停操作, 系统并完成对相关操作进行记录、保存。

3 自动控制方式实践

3.1 方式一:系统定时控制启停

根据地质上分析归类有规律的间歇出液井进行规律启停, 这类型地质研究人员通过经验和技术判制定油井合理的实施方案, 设置定时启、停控制, 控制抽油机定时远程自动开机和关机, 以达到间开抽油的目的, 减小功率损耗。

3.2 方式二:电流功图面积法控制

3.2.1 电流法

电流法判断是指利用泵体出液间歇变化与抽油机电流变化规律进行开发设计, 油井不出液时, 下冲程时油管液注重量偏小, 电动机负载相对下降, 运行电机电流较小, 当油井出液时, 泵和管柱中充液, 重量增加, 下冲程时, 电机负载增大, 电流增加。

通过实时检测电流, 对所采集电流进行取样, 自动绘制曲线, 设定标准电流值, 油井未出液时, 电流低于标准电流值时, 控制器就关闭抽油机, 在设计时通过取样间隔时间段实际平均电流的变化也可以判断油井是否需要启停。

3.2.2 功图面积法

利用数字化测量示功图和工况诊断系统对间歇出液油井示功图的形状变化进行监测, 通过对间开井功图对比分析, 油井功图主要为间歇性低渗透岀液、持续性低渗透岀液两种类型井, 间歇性低渗透岀液的油井在间歇出液期供液较好, 功图饱满, 一旦液面被抽后, 油井一直处于连续性供液不足状态。持续性低渗透岀液的油井功图一直处于严重供液不足的状态下, 供液能力较差, 功图显示供液不足。

系统开发设计时, 应对油井前期运行情况进行模拟仿真, 利用采集油井功图, 在软件上对油井功图面积进行计算对比, 在设定初始抽油机间抽时间的基础上, 根据示功图判断得到油井供液情况, 自动判断逐近油井最佳间抽时间, 油井供液能力发生变化, 也将及时自动调整间抽时间。

实际中生产中, 持续性低渗透出液油井中, 单一功图面积法不能满足油井启停判断标准, 必须综合功图、液面等其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油井产液量进行划分类别, 形成采集模拟曲线, 制定相应的控制方式, 为此将电流法控制加入功图面积计算法控制中形成条件判断控制。

3.3 在线测液面控制启停。

目前实现实时液面监测主要手段有通过功图计量法计算和井口安装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动态液面, 直接检测套管空间液面的高度。

实际生产中, 油井关井后, 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液面, 求得沉没度, 绘出沉没度上升曲线。由曲线分析, 当沉没度上升到一定值时, 上升速度逐渐变缓, 变缓的这一拐点对应的时间为油井关井时间, 此时油井启抽生产。采用动液面下降曲线确定生产时间。油井启抽后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动液面和功图, 绘出生产时间与沉没度关系曲线, 当沉没度下降到零时所对应的时间应为油井连续生产时间, 此时停抽恢复液面。

随着动液面在线监测的技术越来越完善、可靠, 对于产量较大油井、出液不规律的油井, 结合液面监测控制, 并通过液面进行间抽和调冲, 则节能效果会更加有效、准确。

4 取得认识及存在问题

(1) 利用目前功图计量平台和配套数字化技术开发智能间开控制系统, 通过功图面积法、电流法智能控制油井间开, 能够有效节约节能, 减轻设备损耗率, 节约成本。伴随着功图计量系统开发自动计算液面技术推广和自动测液面设备技术不断成熟, 综合各项技术开发控制系统, 使得智能间开技术更加可靠稳定;

(2) 合理的间抽制度对产液量的影响很小, 功图反映泵况的诊断信息中, 影响实际产量因素较多, 需要进一步的有效研究, 从而有效诊断出实际的泵况, 以指导生产以及匹配有效间抽制度;

(3) 在实际生产中, 现场启停设计应考虑冬季管线运行情况及启井时系统电路负载承受能力, 避免对现场设备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故障。

摘要: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田, 单井平均产量较低, 随着油田不断开发深入, 油井产液量不断递减, 间歇出液油井增多, 抽油机电机利用率普遍偏低。本文以老油田油井为研究对象, 探讨油井智能间开技术, 结合当前成熟的油田配套数字化建设和功图计量技术应用, 实现油井智能间开, 提高抽油机利用效率, 节约企业运行成本。

间开制度 篇3

1.1 模型假设条件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 考虑了以下假设条件:

(1) 忽略井筒中流体流动的动能和加速度, 忽略井筒中流体与井壁的磨阻;

(2) 在抽油前地层中流体处于静止状态 (即井筒中液面为稳定静液面) ;

(3) 地层中油流入井动态方程满足沃格尔 (Vogel) 公式。

1.2 方程的推导

(1) 微分方程的推导

取图1所示的井筒, 设抽吸任意时间时井筒中的液面高度为h。

任取一个时间间隔Δt, 则在Δt内从地层中流入井筒中的流体体积为式中:-液面高度h下, 地层流体流入井筒内的流量, 。

可采用沃格尔方程来描述:

式中:-地层流体平均比重, 小数;

h-目前井筒中液面高度, m;

-稳定静液面高度, m。

将式 (2-3) 和式 (2-4) 代入式 (2-2) 中, 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再将式 (2-5) 代入式 (2-1) 中, 可以得到:

另一方面, 若抽吸产量为, 那么在内从井筒中抽出的流体体积为:

根据井筒中物质平衡的原理, 可得如下方程:

式中:-井筒中流体的变化量, ;

A-井筒横截面积, ;

-井筒中液面高度的变化量, m。

将式 (2-6) 和式 (2-7) 代入式 (2-8) 可得:

将上式改写成:

根据导数的定义, 当较小时, 上式可以写成如下微分形式:

式 (2-12) 即为井筒中液面位置的微分方程。

2 在我厂推广应用情况

自2009年7月份软件开发后, 分别在云盘山, 白玉山, 大路沟三个作业区分两个阶段共对27口油井, 进行了54井次的分析试验, 在现场实验过程中, 通过该软件计算后的间开制度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白于山区于47-25井为例, 井参数如下:开采以来最大产量为4.16m3/d, 地层压力11.19MPa, 泵挂深度1406m, 含水率71.4%, 冲程1.8m, 冲次4/min, 泵径38mm, 泵效4.9%, 产量0.96m3/d。

根据软件计算结果:开抽时间为34h, 停抽时间为12h。

经过为期2周的现场试验, 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间开前后的产液量, 含水和日产油变化不大, 但是泵效提高了5.9%, 每天用电节约29Kw.h, 合计每年节约电费6662元。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的基础上, 对试验中的8口井进行分析计算:

针对不同油藏、不同液量油井的拟合分析, 间开后油井产液量未明显下降, 与间开前对比符合率均达到85%以上, 且泵效提高了4~6个百分点, 系统效率也由间开前的6.82%提高到10.94%, 单井日节电量达到24千瓦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达到了高效开发、降本增效的目的, 为下一步低产低效油井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结论与建议

3.1 目前, 低渗低产油井的开发日益重要, 间歇式抽油是低产油井有效的开采方式。

3.2 间歇式抽油时, 抽汲参数对间开时间和平均产量有影响。在相同工作制度下, 抽汲参数越大, 所获得的平均产量就越大。

3.3 在完善模型的基础上, 编制出了计算机软件。可以分析抽汲参数等变化的影响规律。

3.4 经应用证明可以用于间开井工作制度的确定取得了明显的节电效果, 这种间开软件为降本增效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是提高低产井经济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何琰, 伍友佳, 吴念胜.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J].钻采工艺, 1999, 22 (2) :20-23.

[2]刘华, 张宁生, 王志伟, 张益.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J].钻采工艺, 2004, 27 (4) :38-40.

[3]张增虎.如何有效的开发低渗透油藏[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5, 3:120-121.

间开制度 篇4

1 油井液面连续监测及间开控制节能技术系统的组成

油井液面监测及自动排采系统主要由井下数据采集模块和自动排采控制模块集成。井下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声波发射接收器、声波发射接收控制器组成, 该模块能实时采集井下液位数据, 为自动排采系统提供准确的液位数据。自动排采控制模块:根据井下液位的数据变化以及用户的参数设定值, 通过RS485或其他接口, 自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 适时调整抽油机冲速, 对地层供液能力极差的油井实现间歇式抽取方式, 实现油井自动化控制, 达到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2 次声波液位监测原理

次声波液位监测原理见图1。次声发声装置产生的次声波沿油套环空向井内传播, 在节箍、音标、液面等处形成反射后被微音器接收, 接收的微音信号经过多级滤波放大和信号矢量叠加合成处理, 利用液面波自动识别技术得到液面深度。

3 主要技术参数

◇管压监测范围:0~10 MPa;误差:0.05 MPa;

◇液面监测范围:10~3000 m;误差:≤0.5%;

◇变频控制接口:RS485或其他接口;

◇工作环境:-30~60℃;

◇系统电压:380 V/220 V (AC) ;

◇防护等级:IP66;

◇可增加现场数据远传功能 (GPRS) 。

4 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配套措施

为确保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效实施, 积极应对低油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油田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积极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创新模式, 解决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不足和节能减排目标等问题, 从完善企业内部配套管理制度入手,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在油田企业的应用。主要采取以下几项配套管理措施。

制定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办法, 积极鼓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进入油田节能技术服务市场。设立油田节能人才专家库, 通过成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 积极培育油田内部节能市场, 不断挖掘油田企业节能减排空间, 对节能改造项目进行节能效果评估, 组织对节能专业公司资质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审核和评估, 组织对节能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建立油田节能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信息储备库, 将具备专业节能技术服务资质的节能公司纳入油田节能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信息库, 建立油田开发企业与节能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建立有序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 规范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内容。制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技术标准, 严格依法依规执行能源管理合同。做好项目运行管理, 完善能源计量手段, 切实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量统计、节能效益核算和项目资金结算等工作, 为节能专业公司创造规范有序的良好运行环境。积极推进油田能源体系建设, 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稳步推进、逐步建成的原则, 建立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 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 使能源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 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企业用能设备“能效倍增”目标。通过建立更加规范、科学的能源管理系统, 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油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动行为节能, 更有效地开展能源管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对企业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积极争取相关优惠政策, 发挥企业节能减排主体作用。对符合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奖励标准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积极配合节能专业公司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后财政奖励资金的申报工作。

5 项目现场应用实施情况

2013年, 大庆油田某采油厂与某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签订油田供液不足井节能降耗技术服务合同, 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对该厂20口供液不足油井应用油井液面连续监测及间开控制技术。项目实施前后20口油井生产数据对比见表1。

由表1可知, 项目实施后, 在油井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产液量略有提升) , 油井电动机功率因数平均提高了0.399, 平均单井日节电量达48 k Wh, 平均单井有功功率下降了2 k W, 平均单井无功功率下降了18.99 kvar, 百米吨液耗电量下降了2.37 k Wh, 综合节电率达到34.1%, 油井平均系统效率提升5.61%。实现了油井动液面实时监测、工况诊断、生产参数自动调节, 使油井处于高效、安全的生产状态, 达到了节能降耗、增产高效和提高油井开采效益的目的, 取得了良好的项目实施效果。

6 综合效益评价

1) 项目实施后, 百米吨液耗电量下降了2.37k Wh, 综合节电率达到34.1%, 平均单井日节电量达48 k Wh。20口油井日节电量达960 k Wh, 累计年节电量达到350 400 k Wh。按照工业电价0.631元/k Wh计算, 则年节电费达221 102.4元。

2) 油井系统效率由项目实施前9.68%提升到项目实施后的15.29%, 油井平均系统效率提升5.61%, 有利于“能效倍增”计划目标的实现。

3) 按照节约1 k Wh电能减排0.997 kg二氧化碳, 即减少0.272 kg碳排放计算, 则该技术系统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95 308.8 kg。

4) 油井液面监测及自动排采系统根据动液面的实时状况自动调节抽油机工作参数, 实现节能降耗, 提高吨油效益。

5) 动液面的在线监测和数据远传, 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节省了管理成本及费用。

6) 项目实施后, 减少了检泵作业时间和费用, 提高了管理和技术水平。合理优化抽油机工作参数、确保抽油机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给油田生产管理和节能工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7) 自投入现场应用以来, 该系统运行正常, 极少发生运行机制故障, 现场维护简单, 安全可靠。

8) 井下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井下数据, 为自动排采系统提供准确的液位数据;自动排采控制模块通过RS485或其他接口, 自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 适时调整抽油机冲速, 对地层供液能力极差的油井实现间歇式抽取方式, 实现油井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生产, 实现系统整体节能降耗。

9) 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中双方的相关约定, 项目实施后节能回报期为6年以及油田与专业技术服务公司节能成果分享的合同投资管理方式, 专业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每年可按比例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

7 结论

实践证明, 油井液面连续监测及间开控制节能技术系统是一种针对低压、低渗、低产油井的先进开采生产工艺技术, 具有低产油井智能化生产的特点, 它能有效解决低效油井能耗高、生产成本高、设备损耗大和维修工作量大等问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创新模式实施油田节能技术项目改造, 不仅可有效解决油田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难题, 降低企业自身投资风险, 促进油田企业节能减排, 实现用能设备“能效倍增”计划目标, 而且有利于营造油田企业内部节能专业市场, 促进能源管理机制创新, 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间开制度 篇5

1.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内涵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inter—organization open book cost accounting)是指在法律意义上相互独立的商业伙伴之间,跨越组织边界,以某种正式的机制来系统披露成本信息。 开簿成本授予买方访问供应商产品/ 服务的各成本要素的详细信息,包括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还经常给买家提供关于如何降低成本的建议。 成本信息披露既可以是供应商向购买方的单方面披露, 也可以是双方的同时披露;信息披露的程度既可以是完全开簿,也可以是部分开簿。“ 开簿”是一种意图的表达,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证明合同关系中的合作伙伴的承诺和信心, 并分享收入和支出的信息。 开簿成本会计的关键要素包括设定目标价、定义实际成本、成本记录、审计开簿成本信息、报告、挣值分析并提出改善实际成本的途径。

2.组织间开簿成本审计的理论意义

(1)具有审核/ 审计权的开簿成本是利润分享合约的一个必要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双方之间的利润分成,成本数据必须是透明的谈判。 如果成本数据不对称,采用的成本信息不真实,就不可能达成合理的利润分成比例。 数据不准确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书的错误,二是有目的的数据操作。 共享成本会计信息的审计/ 审核作为一种机制,可以核实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具有审核/ 审计权的开簿成本会计的规定要求成为利润分享合约必须的条件。 因此,具有相关审核/ 审查权的开簿成本会计是利润分享的一个必要条件。

(2)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实施监控

为了确保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有效性以及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必须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实施不断的监控, 包括对组织间实施开簿会计的运作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即执行组织间开簿会计的审计,审计开簿原则的遵守性, 因此, 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实施审计是必要的。 Bob Meynardie and Alan F.Nagorzanski(2012)认为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双方存在相互信任的文化和开放的沟通。 第二,会计系统必须满足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执行过程的要求。 此外,必须对会计记录实施更多的参与评审与审计监控。

(3)每个参与企业行使其开簿审计保护自己的利益

开簿成本会计指的是一个结构化的管理和成本信息的共享,通常会保护机密的信息。 从理论上讲,成本信息共享改善了信息获取的及时性, 但同时也存在信息共享的风险。 每一个参与企业存在共同的利益,也存在个人利益。 在开簿会计中的每个参与企业有必要行使其开簿审计的权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4)减少组织间开簿失败的风险,改善现有的开簿系统和开簿规则

实施组织间开簿审计,特别是立项审计,可以对参与各方是否适合开簿实施审计、开簿成本收益实施审计,提供组织间开簿的可行性审计建议, 这样可以减少组织间开簿失败的风险。 另外,实施开簿审计,可以识别任何问题,可以发现任何领域问题,可以协助进行必要的改进。 一个独立的审计确保准确的反馈, 也可以为决议提供支持。 审计者可以使用开簿会计技术指引评价合约风险和机会。

⑸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开簿安排的有效性.

为了保障开簿成本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应完整、透明、准确、及时和可获取。 信息可获取意味着符合合同条款、条件、规定,并符合预期的当事人需要提供的信息。 该合同也应该定义向特定的个人提供会计信息, 并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护机密或任何敏感的信息。 开簿成本不应该意味着无限制或不受控制的访问敏感项目成本数据,除了特别允许的合同。 某些管理工资信息、奖金信息、股票补偿、许可费用和管理成本信息可能被视为保密的,不需要一个开簿成本安排。 因此,如有一个强大的审计跟踪, 客户可以依靠合同规定执行不允许成本。 另外,为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一个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开簿成本会计持续评估。 评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参与方是否支付正确并符合组织间治理的要求; 二是是否提供了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 因此,审计现有的系统能验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开簿安排的有效性。

二、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策略

目前, 国内外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但是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的专门研究还是空白。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的文献零散分散在一些文献当中。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策略主要有三种,包括独立审计策略、联合审计策略以及第三方审计策略。

1.独立审计策略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独立审计策略是指组织间开簿方向被开簿方实施的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各个参与方都是独立的主体, 每个企业都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行使其开簿审计的权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独立审计策略可以保护开簿方的利益,但是具体组织实施,每个参与企业都相互审计不仅耗时, 而且每个企业自从自己的立场去审计可以保证单个开簿主体利益的最大化, 但不一定实现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利益的最大化。

2.联合审计策略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联合审计是指参与各方联合组成审计团队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进行联合审计。 联合审计不仅可以对开簿各方实施审计,还可以站在组织间开簿会计利益的最大化角度实施审计, 不仅可以保证开簿成本会计各方利益的实现, 也可以保证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联合审计相当于联合审计团队对参与开簿各方实施的内部审计, 联合审计有助于效率遵守合作原则。 因此,确保开簿安排的实现和开簿成本会计各种合作安排框架的操作, 组织间联合开发一个联合审计策略, 将有助于提高组织间审计效率并保障组织间合作原则的遵守。

3.第三方审计策略

第三方审计策略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实施审计。 针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第三方审计主体包括两种情况:其一,即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即政府审计。 其二,社会审计,又称民间审计或独立审计, 它是指由信息系统审计师组成的非政府组织接受委托,独立、公正地对开簿系统进行有偿的审计服务。 在对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 由于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其他的财务类审计不同,它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审计知识, 同时还需要对开簿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技术层面有比较多的了解。

三、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内容研究

按照组织间开簿实施的程序,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审计的内容包括: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立项审计、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过程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结束后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效用评价审计。

1.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立项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立项审计的关键点是对组织间开簿的可行性进行审计。 主要目的是确定组织间是否适合实施组织间开簿,减少开簿失败的风险。 审计的内容包括:参与开簿企业的适合性审计、实施的风险审计、实施成本—收益审计、实施的效用审计。

2.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过程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过程审计是指对组织间开簿实施过程实施跟踪审计, 包括组织间实施开簿成本会计的实施进度审计、实施过程的管理审计、实施过程的协作审计、实施过程的成本费用审计等。

3.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终结审计

鉴于持续的监控, 可在开簿成本会计实施整个项目终结后实施项目终结审计。 项目终结审计的目的是一是协调项目的实际成本。二是考察合同遵守性。 终结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簿成本会计是否妥善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2参与者是否实现节约成本的建议;3组织间开簿成本的实施文件或进程审计。 4会计信息交换控制审计。 会计信息交换控制的目的是要求所有的会计信息交换均遵循既定政策,并且经过适当的授权。 会计信息交换控制的测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授权控制的测试。二是存取资料控制的测试。 三是审计脉络控制的测试。

4.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有效性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有效性审计是指企业开簿项目实施结束后, 以对其产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进行的审计。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有效性审计的内容包括:1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效用审计。 是指组织间开簿会计的实施是否实行预期效用的目标审计。 2组织间节约成本绩效审计。 组织间开簿会计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实施跨组织成本管理,通过组织间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 因此,审计组织间降低成本的情况构成组织间开簿会计的有效性审计的内容之一。 3对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实时性进行审计。 为了保证开簿会计实施的有效性,系统提供成本信息必须准确、及时、实时。

四、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程序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有其自身实施的目的。 实施组织间开簿成本审计需要审计者具备一定的商业管理和会计技能,并且要正确开展开簿成本会计审计,才能达到其审计目的。 正确开展开簿成本会计审计,一般要按照一定的审计流程进行。 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的审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1了解行业项目;2了解合约;3解析什么是实际成本;4了解会计方法;5执行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工作。 为了有效开展开簿审计,建议的审计程序如下:

1.了解组织间开簿成本会计项目的基本情况

为了对项目进行审计, 首先必须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参与方、参与方的基本情况、项目的实施计划、项目的实施目的等等。

2.成本的定义并解析什么是实际成本

为了组织间实现成本信息共享并实现成本节约以及分享,必须对成本进行定义。 成本的适当定义必须包含在合同中, 如果不是它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的主要内容。 重要的区分总部经营开支以确保实际成本不存在重叠。 成本的定义,应分别是由资源标识的费用,如人员,设备,机器,材料和其他费用。 困难的是养老保险及财务费用以及他们如何分配给各个项目, 了解合约方的成本体系和程序。 这一阶段要注意对一些典型事项进行审计。 一般这一环节审计的典型事项包括:项目代码编号体系如何、网站成本记录如何、实例工作如何,熟悉合约双方的赞成、反对的观点,访问网站看成本核算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

另外还要解析什么是实际成本。 开簿成本会计的目的是共享成本会计获取降低供应链各环节成本以降低产品总成本的策略。 从单个企业,企业一般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的成本。 产品成本取决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及公司生产和销售产品必须分配的间接费用。 但从供应链角度, 供应链中的成本计算缺乏透明度导致公司知道购进价格和内部成本,而不是供应商的成本。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价格隐藏了材料供应商经营的产品实际成本。 其结果是, 作为多层次网络中的主要合约人只知道最终产品的成本内容的一部分。 Kulmala(2002)对芬兰设备制造行业的案例研究表明, 供应商的成本信息与客户期望间存在巨大差异,企业很少知道每个产品的全部成本、准确的客户盈利信息和利润流向信息。 因此,实行网络的终端产品成本的计算变得十分困难。 公司为了降低产品的总成本, 揭示价格背后的实际成本问题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因此,这里的实际成本应是供应链各环节发生的实际成本以及供应链网络终端产品的实际总成本。

3.了解合约方的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方法对成本的计算影响较大。 因此,审计人员要对合约方的成本会计方法有所了解。 审计的典型事项包括:折扣如何计入有关供应商和分包商、供应商和分包商如何执行合理的分配协议、应付费用如何处理、公司间收费如何管理。

4.制定审计计划,达成审计策略

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工作安排, 审计人员在对项目的基本情况、 适当的成本定义以及合约方的成本会计方法有所了解后,就可以制定审计计划,商讨审计策略并达成一致。 同意的一个审计策略其中应涉及两个主要因素:1确保既定程序正常遵守;2确保会计程序在各个参与企业能正确应用。 这时设计一个审计计划表列出审计的内容、负责审计人员、审计时间、要求提供什么信息、打算问什么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的一些内容需要保持随机。

5.执行审计

审计计划制定完成并达成一致意见后, 就可以执行系统的审计工作。 设计的重点是执行实际成本的审核、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

6.出具审计报告

上一篇:贸易融资模式下一篇:地基沉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