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用语教学

2024-07-19

化学用语教学(精选12篇)

化学用语教学 篇1

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与形成化学素 养必备的 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化学用语教学无疑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化学用语的学习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未能熟练掌握化学用语, 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化学用语教学呢?

一、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化学符号既抽象、枯燥又容易混淆,因此,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并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1.学习元素符号时, 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如, 缺锌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铝过量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缺铁会贫血,缺碘容易得大脖子病等。2.用元素符号给相关的成语填空。如, 只要功夫深,Fe杵磨成针,雪中送C,千里送鹅毛,礼H情意重。3.将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为: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二四碳,二三四五就是氮,铁为二三铜一二,单质零价要牢记。4.对于学生的 进步要给 予及时的 鼓励和表扬。 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同的同时,会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二、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在教学时,根据化学用语种类、数量繁多的特点, 在进行第一单元到第二单元的学习时,由于学习任务比较轻,可以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 每节课识记3~5个元素符号, 并且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等到学习“元素”这一课题时,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常见的元素符号, 为下一步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第一单元接触物质开始,就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等到学习化学式时, 学生在知识储备丰富的情况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当学生对化学式很熟练时, 就让其在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明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为下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

三、指导方法,培养定期复习和整理归纳的习惯

教师应该分析教材中化学用语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把握好化学用语的教学顺序。在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元素符号的书写是基础,另一个基础是化合价。当学生懂得元素符号和化合价后就能轻松地书写化学式、离子符号。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把它们摆出来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逐渐养成定期复习和整理归纳的习惯。

四、加强练习,形成技能

要轻松、准确地使用化学用语,就必须做一定的练习。通过作业练习,学生可以暴露错误, 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中文名称与符号互现的方法。即练习时,教师说出元素或化合物的中文名称, 让学生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或教师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 让学生读出它们的中文名称,并说出它们的含义。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说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有关事实; 或者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制取等。这些都是练习书写、使用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选用。

总之,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开好头”, 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要精心组织教学,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要讲解清楚,又要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 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用语,兴趣,难点,复习,归纳,练习

化学用语教学 篇2

摘要: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初中化学的基础和关键。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化学用语在农村初中教学中的使用,首先介绍了化学用语教学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农村化学用语教学的现状,最后探讨了如何有效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贯穿着整个化学学习过程,联系着化学学习的各方面,化学用语是一种语言,是化学学习的语言,因此,学习好这种语言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但是现如今很多学生习惯性用英语去学习化学符号,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和养成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

一、化学用语教学的意义

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用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符号,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初中化学的主要内容有原子结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盐、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这些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教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中考中化学用语的考查占了很大一部分,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些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化学用语的教授,要使学生养成严格使用化学语言和符号的良好习惯。化学用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学习也是如此,化学是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有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因此从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要规范用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农村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学和师资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农村化学师资力量薄弱。受到城乡的生活环境和子女的上学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化学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总是来了又走。稍微优秀一些的化学教师总是留不住,会转向城里,使得农村的化学教学缺乏优秀的教师,一些化学教学用语连教师都拿不准,教学质量很难达标。第二,农村办学条件艰苦。很多边远的山区教学设备简陋,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使化学用语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第三,农村教学管理理念欠妥,部分农村教师只重视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忽视化学教学,导致化学教学不受重视,化学用语教学也不够规范。

三、农村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目标,有方向、目标,才会有动力。因此,在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化学式时,首先要告诉学生,这节课的目的是学会用化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化学内容。如“水”,用化学符号表达为“H2O”,“钠”的化学符号为“Na”。在化学中表示元素,不再用汉字,而是用其特定的符号。为什么要用特定的符号呢?因为化学是国际性的自然科学,特定的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语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认识和使用,这样就可以简单明了地表述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提前感知,循序渐进

化学用语的种类繁多,学生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人类的记忆曲线是不断下降的,因此教师要反复地加强练习和巩固,才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因此,教师教授化学用语要提前感知,循序渐进。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就先开始学习元素符号,紧接着慢慢学习离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加强的过程。教师最好在每节课中都让学生练习书写和记忆化学式等化学用语,让学生渐渐习惯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内容,适应在化学学习中“丢弃汉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扎实。

(三)加强直观,名实结合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研究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化学用语的教学应该与所表示的具体事物和有关概念原理息息相关。化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地展示化学内容,并用化学用语来描述。例如,在检验CO2的性质时,CO2的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颜色变化后,再用化学用语来描述;CO2+H2O=H2CO3,CO2溶于水形成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记忆深刻。

(四)重视训练,形成技能

化学用语的使用是一种技能,只有不断地加强练习和训练才能形成技能。这种技能需要教师的有意识地去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化合价后,会对化学式和化学符号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化学式怎样组合和书写。这时,教师可以将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练习放到一起。让学生通过多练习化学式的书写,形成技能。

四、结语

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性语言,也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农村的初中化学教学来说,需要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改变观念,认识到化学用语教学的重要性,采用恰当的策略提升化学用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浅论初中化学用语教学 篇3

关键词化学用语 分散难点 合理安排 加强练习

化学用语是简明、严密、国际通用的的符号,它表述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如原子、分子、离子要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来表述,物质的变化要用化学方程式来阐述等等。显而易见,化学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使用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工具。

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一般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

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化学式的教学中,可以从复习元素符号及其涵义引入新课,这样既巩固了元素符号的知识,又为学化学式做准备。并提出根据物质的名称尚不能确切知道一种物质的组成,而化学式能简明表示物质组成,为学习和研究带来方便,进而引出化学式的概念。为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再用形象图式描述原子、分子的变化过程,同时用元素符号及其组合与之对照,这样就做到了“名”与“实”结合,使学生能较容易地形成化学式概念,也就为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二、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有如释重负之感。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例如:当学完化学方程式,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个反应时,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碰到反应物、产物的化学式,且能很熟练地写出它们的化学式,那么即使是一个曾学过的较复杂的反应,写出其反应方程式也是水到渠成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如学了化学方程式,就把前面课文中出现的化学反应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把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全部写出来,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要求学生把这一单元新学到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找出来,并结合经常性的小听写,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用语。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把它们

摆出来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加热时H2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CO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高温下,C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等都是典型。

三、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如Mg写成mg,KMnO4写成KMNO4,CO写成Co;上下标书写不规范,如H2SO4写成H2SO4,S2-写成S-2;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办法。其次是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常不够严谨准确,如把FeCl2、FeCl3全都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都读成“氯化铁”,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差异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又如把化方程式C+O2==CO2读成“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针对前种情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化合物的区别,并把化合物的一些命名规则讲清楚,而后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把化学方程式当成了数学方程式了。

学生在会写会读化学用语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就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让学生写其名称,并说其涵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教师可描述这一反应,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性质、鉴别和制取等。

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取得的成绩,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谈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篇4

一、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 化学用语的特点

由于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学科, 所学知识基础性强、概念多、符号多等特点。化学用语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应用性广, 一直能被教师所重视。由于其大量集中出现而且符号相似度高, 识记性多, 内容抽象枯燥, 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不太吻合, 抽象易混淆等因素, 学生一听就懂, 一写就错, 经常出现张冠李戴, 丢三落四。

2. 学生的心理因素

初中化学的前二个单元学习的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 学生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而且又通过许多形象生动的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神秘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几乎所有学生都具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习化学充满信心, 上课随便听听就能完成好作业。

但随后接触到第三、第四、第五单元中的化学用语时, 那些仅靠直觉兴趣和好奇心为动力的学生, 其学习积极性很快就跌落了下来, 加上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 压抑了学生的认识兴趣。

3. 教师的心理因素

《课标》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重要的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一部分教师觉得要熟练掌握, 就是要学生死记硬背, 每节课前发下小纸条让学生听写或默写, 学生就像学外语一样地学习化学用语。教得枯燥乏味, 学得也毫无兴趣, 致使部分学生为后面化学的学习埋下分化的隐患。

还有部分老师对“熟练”二字理解过头了, 急于求成, 在学生未掌握书写规律的情况下, 一堂课给出大量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记忆, 有的甚至把高中的要求放到了初中, 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 违背了理解记忆的策略。这种过于强烈的求成欲和责任感往往增加了难度, 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成了分化。

二、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

1. 时间安排:连续性

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和应用较多的化学用语是有难的, 因此统筹安排, 分散难点, 使化学用语的学习有个前延与后伸。其实教科书中已为此做了些安排:绪言的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原子论和分子学说为此做了引子, 第二单元出现一些符号, 第三、五单元开始系统地学习化学用语, 第四单元做个缓冲, 第六、七、八单元是对化学用语的复习与巩固, 第十、十一单元是化学用语的应用与提高。由此可知化学用语的学习贯串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与学习。

2. 目标要求:层次性

正是由于化学用语的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层次要求, 不能一步到位, 人为拔高要求, 增加难度。化学用语的学习与其它知识一样, 也有从感知认识、理解学习、巩固熟悉、应用拓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做到分阶段学习、分层次要求, 由浅入深, 步步为营, 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又可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整个化学用语的教学有张有弛, 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3. 情感维持:趣味化、理性化

在学习中要设法让仅靠直觉兴趣和好奇心为动力的学生过渡到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 走上理性学习之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新情境、游戏等增强知识的趣味性;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讨论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口诀、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记忆的效率;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字母组合拼凑元素符号的游戏, 举行化学用语竞赛, 搜寻商标上的化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化学用语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联系。通过分子、原子观点解释身边的一些化学现象,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4. 练习训练:严谨、规范

化学用语的学习少不了练习与训练, 一开始要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为重点, 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问题不断, 同时也不利于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如对于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 对于物质的构成与组成的叙述要准确, 对符号周围数字意义的描述要完整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渠道、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 及时反馈信息, 及时得到纠正。

5. 方法学习:具体、明确

许多学生感觉化学用语繁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进行分类整理, 知识在头脑中处于一种浑沌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知识要点有条理地板书清楚, 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特别是一些方法要写的具体明确, 便于学生课后对照应用。

要特别关注的是加强对差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让其知道方法是什么, 方法怎么用, 学会举一反三。要从最基础入手, 培养兴趣, 端正态度, 从模仿到会用, 再谈熟悉和扩展。针对差生要多关心、多督促检查, 也只有抓住了差生才能促整体的提高。

6. 思维训练:学会归纳、总结、找规律

化学用语的教学并非是死记硬背, 有很多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应用, 加强对其理解是不可忽视重要方面。理解要借助模型、图形、动画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过渡;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要加强比较, 找出相关概念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7. 能力培养:螺旋式上升

学生能力培养不是场面上的话, 教学中要将其具体化, 也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知识、思维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其发展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并非一两日的强化训练就能达成的。因此, 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全方位关注, 多角度训练, 熟能生巧。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用语教学 篇5

王秀华

(河北省丰宁县第二中学)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化学用语的教学对学生学好化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掌握化学这门基础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化学用语,培养入门时的兴趣,特对化学用语的教学做如下总结和归纳。

一、元素符号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基础,就像英语里的二十六个英语字母一样重要,在我们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

1.分散记忆,减轻负担

把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分为四组:(1)氢氦锂铍硼元素符号分别为H、He、Li、Be、B;(2)碳氮氧氟氖元素符号分别为C、N、O、F、Ne;(3)钠镁铝硅磷元素符号分别为Na、Mg、Al、Si、P;(4)硫氯氩钾钙元素符号分别为S、Cl、Ar、K、Ca。把金属活动顺序表分为三组:(1)钾钙钠镁铝元素符号分别为K、Ca、Na、Mg、Al;(2)锌铁锡铅(氢)元素符号分别为Zn、Fe、Sn、Pb、(H);(3)铜汞银铂金元素符号分别为Cu、Hg、Ag、Pt、Au。分七次引导学生记忆,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分散记忆,也减轻了他们学习的负担。

2.比较异同,对比记忆

把相似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找出来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异同加深记忆。例如,钠、氖、氮的元素符号Na、Ne、N;锰、镁的元素符号Mn、Mg;银、金的元素符号Ag、Au;铍、钡的元素符号Be、Ba等。

二、化学式的教学

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采用了下列方法:

1.点滴渗透,激发兴趣

在初中化学时,把一些物质的化学式渗透给学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时,镁带燃烧生成了氧化镁这一反应,告诉学生镁可以用Mg表示,氧气可以用O2表示,氧化镁可以用MgO表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用Cu2(OH)2CO3、CuO、H2O、CO2来表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水、二氧化碳、氨气,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用NH4HCO3、H2O、CO2、NH3。

2.分类记忆,掌握规律

在学习了元素符号之后,进行化学式教学时,按物质分类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首先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又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这些单质,除了氧气、氢气、氯气、氮气等双原子气态非金属单质化学式分别用O2、H2、Cl2、N2表示外,其余单质的化学式用它们的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的书写要氧右另左,原子的个数写在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分别为Fe3O4、P2O5。对于某化某和某酸某的盐,只要求记住一点: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特别是原子团要书写正确,同时要用化合价口歌来约束化学式的书写。

3.掌握规则,运用自如

在学习了化合价之后,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时,关键是引导学生归纳出书写化学式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原则书写化学式时,利用口歌可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书写。即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角码相交叉;角码数字再约商,得到式子要检查。化合价口歌可总结为:“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价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来体现。”但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学生是会背但不会用,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化合价口歌熟练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还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不仅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还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是分四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表示为:C+O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表示为H2O通电H2+O2。

第二阶段:完善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善化学方程式的重要依据,引导学生如何标注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因此,避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些常见错误。

第三阶段:归纳整理化学方程式

把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规律性的,是有章可循的。

第四阶段:达标检测,巩固提高

利用课前五分钟,按反应类型分组进行测试,及时批改进行信息反馈,达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目的,同时把易错的、难记忆的化学式教给学生特殊记忆的方法,帮助他们书写记忆,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探究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技巧 篇6

关键词:化学用语;化学教学;教学策略;寓学于乐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工具,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要学好化学这门课程,首先必须学好化学用语。

一、明确化学用语对学习的重要性

事實上,要让学生明确“化学用语”的重要性,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近几年中考中“化学用语”这一知识块所占的分值比例呈现给学生。例如,某市中考化学试题中单单化学用语这一块2012年度占28%(其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占22%)、2013年度占38%(其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占27%)、2014年度占40%(其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占30%)。因此,掌握好化学用语,对学习初中化学至关重要。

二、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学习自信心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用语,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如下几点:

1、谐音替身记忆法。“好记才愿意记”,我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尝试,及时记下智慧的结晶,并能加以应用和推广。如在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替换成“加拿大美女,身体细纤轻,总共一百斤”,学生在一笑中记住。

2、比喻记忆法。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从而增进大脑记忆。而在讲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时,可以将此与舞池中交换舞伴加以类比,只是男女舞伴相互交换了位置(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男女舞伴本身没有改变(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用这种比喻的方法可增强记忆的趣味性。

3、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用语尽可能形象化、趣味化。可将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以激发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如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书写方法用顺口溜表示为: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好方程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沉淀、箭号来表明。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枯燥难记的化学用语趣味化,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三、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深度和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记2—4分钟,学生并不感到困难,也不会影响教与学,还有一定的趣味性。

2、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

3、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三、分散重难点,提高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化“整”为“零”,分散记忆,降低难点。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的讲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化学式,告诉学生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引导学生提前记忆元素符号,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并对这些化学元素要会读会写。到我们学习化学元素符号的时候也就会减少学生们的陌生感,学生们也就不会对这些化学元素感到排斥,反而会更加有学习的精神,而学生学习起来有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对元素理解起来也就更加的劲松,掌握起来也就比较的容易。

四、规范书写,多练多用,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化学用语的读、写中往往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如AL写成al,CO写成Co;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只有正确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才能学好化学。

五、及时复习,联系对比,形成能力

记忆和遗忘是相生相克的。因为化学用语零散多变的特点,要形成稳固的记忆,需要通过及时复习,联系对比,不断来与遗忘作斗争,同时也避免了对不同化学用语认识的混淆。如,在学习化学式后,要及时把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比较不同位置数字的不同含义,从而更有利于增加对这两种化学用语的理解记忆。对化合价和离子符号的学习也是如此。同时,要做好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并上好化学用语的单元复习课和总复习课,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六、加强监督,提高学生书写与记忆效果

在我们学习化学用语时,老师要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办法。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他条件,符号的表示等,都必须强调规范认真,对平常的教学、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减少了学生们犯错。这些责任主要在于老师们的监督和管理,只有老师敬职敬责,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走进生活,走近化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应用化学。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化学,让生活教会学生化学。如学习元素符号时可要求学生观察各种瓶子上或包装袋上的标签,如看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介绍这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人体缺锌影响智力发育,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缺钙得佝偻病。用所学的化学用语知识解释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的许多谜团,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化学。

总之,对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方法的指导和规范化的书写训练,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巧用类比化解化学教学疑难 篇7

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比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和意义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 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 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 而且, 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所以学习并不是信息的量的积累, 它同时包含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 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可以想象,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 在早期的生活与实践中, 他们已经获得丰富经验, 并建立起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与认知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石。如:结构题中要求写出N2O的空间结构, 我们只要根据所学的知识, 知道CO2和N2O是等电子体, 就能很容易知道其空间结构为直线型。例如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知识时, 比较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下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时, 单纯地解释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粒子数目的影响, 既抽象难懂、又枯燥乏味。如果用小学生和大学生排队、以学生大小、学生距离、学生多少对队伍长度的影响作类比, 学生既乐于接受, 又能牢固掌握。

二、归纳整理, 形成体系

化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 如何将一个个概念建构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在这方面, 类比法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 它可以将新旧知识前后呼应、纵横联系, 让学生有效地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网络。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 在学习了卤族元素和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断增加, 原子半径不断加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在学习碳族、氧族、氮族等主族元素知识时与之进行类比, 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 又可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化。又如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时,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以及醇、醛、羧酸等不同类别有机物知识的学习, 其实都是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 找出结构共性, 然后类推性质。这样由点到面、举一反三, 就能事半功倍,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物知识。

三、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提出类比

“要思维得好, 必须观察得好, 观察可以导致类比。”从生活中得来的知识, 那才是最真切的感受, 最近几年的高考卷,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要识记的知识却相对弱化, 如2009年江苏化学卷, 已经没有了无机框图题, 第Ⅱ卷几乎是融合了工业生产的综合题, 如果平时学生能对身边的事物多观察、多思考, 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此类问题, 如在讲油脂的时候, 我们知道含有不饱和键的油脂可以通过催化加氢的方法转变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或“油脂的硬化”, 得到的产物称为“氢化油”或“硬化油”, 更便于贮存和运输。

也不能和氢气发加成反应, 学生又会得出羧酸中的碳氧双键也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对该知识, 学生的印象就会很深刻。

巧用作业设计,精彩化学教学 篇8

1. 分层次作业,让学生在选择中找到自我的乐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地选择,从而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案例:在学习第五单元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一节后,我布置了这样几道作业:(1)已知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Zn SO4)。实验室里要制取2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是多少?(2)已知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65g,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多少?(3)现要制取2g氢气,需要含杂质20%的锌的质量是多少?(4)6.5克锌恰好与100克某硫酸完全反应,试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这四道题中,要求学生(1)题必做,(2)、(3)题尽量完成,(4)题选做。这样,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选择自主,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2. 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实验的乐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单调乏味的学习,不但使学生疲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兴趣也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内驱力。由此,我在作业设计上力求新颖,内容富有趣味性。

案例:在学习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中的指示剂时,学生观察到,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分别加入到几种无色液体中而显示出各种颜色,学生非常兴奋,从他们好奇的眼神中可以看到求知的欲望和感到化学的神奇。我趁机告诉学生,今天的作业是,在家里当魔术师,自制一瓶指示剂:摘几朵紫色的花捣烂后泡家里的白酒中(最好是高度酒),然后用纱布过滤得澄清溶液,并用该试液分别滴在你感兴趣的液体中,观察颜色变化。第二天将你所制的指示剂和观察记录一并交上。这样,一道“趣味性作业”就形成了。等学生把作业交上来的时候,我非常感动,学生都完成得非常好,所用的瓶瓶罐罐原本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现在学生把它们都利用了起来,贴上了标签,制成了一个个作品。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不仅在实验中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充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 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协作的乐趣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又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的作业。

案例: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后,布置了这样的小组合作作业:(1)利用厨房中的物品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如何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写出实验报告。(2)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写出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最终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作业。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难题,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4. 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的神奇,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我根据不同章节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去探究。

案例:在学完酸碱盐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探究作业:在食品包装内经常会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字样。请大家利用休息日,收集该干燥剂,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纸袋内的白色块状固体是什么物质展开探究。有的同学认为该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有的同学认为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还有同学认为该固体可能是Ca(OH)2和Ca CO3的混合物。针对猜想,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比较不同方案,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是一道在实验室里完成的探究作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但提高了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后的愉悦,从而更喜欢化学学科。

5. 适量性作业,让学生在轻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过多的作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担,而且加重了家长的精神负担。目前,学生近视率高,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学生的字越来越潦草,这也与作业过多有关。那种只重量而不重质的作业会压垮学生,并使学生感到厌烦,会使学生不能利用自己的时间去进行更为主动的探究,并为按时完成作业而设法寻找捷径(比如抄袭、搬运等);它还会助长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干涉。因此,我们不能用大量作业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因此我的作业力求少而精。

对初三化学用语教学原则的认识 篇9

一、化学用语

1. 化学用语简介。

“化学用语”是化学科学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套简明、严密、国际通用的符号系统。它表征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蕴含了相关的理论与概念,具有简明、确切表达化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辐射性,是表达工作成果、进行工作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化学思维的加工对象。

2. 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有限,他们的思维模式中还没有建立恰当的“微观粒子”图式,再加之化学用语部分由于自身学科系统性限制内容安排的相对比较集中,学生在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正确使用物质对应的化学符号,对其中数字的由来理解不到位。(2)对一些相似的化学符号经常混淆。(3)学习方法不科学,对化学学习的认识甚至停留在“背诵记忆”的层面,学习很被动。如果换一种顺序排列以上问题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对于化学学习的错误认识,才逐步出现了对化学用语中化学符号理解和应用的障碍。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有责任不断学习探讨教学的基础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积极地教学反思,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鉴于化学用语的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是科学合理的

1. 名实结合,理解涵义。

初三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初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化学用语在化学课程学习和思维中的两个重要作用:(1)符号性表征。布鲁纳认为:符号性表征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不是世界的复制,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间接性和任意性。这一点,在元素符号的由来的相关规定中表现最为典型。(2)符号是规律的反映。化学用语除了具备基本的表征功能外,还蕴含了丰富的规律信息。众所周知“Na”代表钠原子,钠元素,“Na+”表示钠离子。在这一层面上符号仅仅具备了表征的功能,但是二者的符号还蕴含了更深层面的意义:“Na”和“N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当然也只有学生深刻理解了由“Na”与“Na+”的微观结构变化过程并使之上升为规律之后,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才能得到锻炼提高,在学习中才能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 循序渐进,难点分散。

“循序渐进”原则,首先是由化学学科自身严密的系统性所决定;其次,也考虑到学习者自身心理认识的发展水平。从思维操作角度而言: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即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上,并以有效的方式组织呈现新信息,使二者之间建立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知识图式。但学生学习内容以继承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因此,在认识建构过程中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的信息组织方式对学习尤为重要。在化学用语教学中,专家教师的教学特点之一就是为学生组织最佳的信息呈现方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微观粒子”图式。“要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顺序,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相结合。

3. 加强练习,达到三会。

练习,即强化。在认识建构过程中,化学用语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表征符号所代表和蕴含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图式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即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1)表征学习。表征学习是学习符号的意义,即代表什么。其心理学机制是符号与所代表的事物在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元素与元素符号、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的学习正是这一类型的学习。

(2)概念学习:所谓的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在教学条件下,概念学习主要是同化过程。同化的结果,是学生把新的概念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识结构,将获得的知识、观念与原有概念重新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8) :3-90.

巧用多媒体激活化学教学 篇10

一、巧用多媒体, 在声、光、色彩的刺激中激活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点就是能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多感官受到刺激,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 感悟、体验知识, 这样逐渐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情感, 使之自觉地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多次良性循环的有效训练, 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产生, 化学教学活动有声有色, 课堂表达方式充盈而丰富。

例如, 在第一节化学课上, 紧扣化学中“变化”这一核心内容, 利用多媒体播放出四大发明的图片解说, 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 《人与自然》中生物变化的多个镜头, 城市建设中的日新月异等资料, 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 使学生对“变化”这一核心有了充分的认识, 学生学习化学就有了潜在的吸引力, 兴趣油然而生, 为化学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 化学课中许多微观知识, 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 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的重组性, 使学生清晰地观看到分子和原子的直观图形, 正确认识分子结构, 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因此, 多媒体在激活化学教学方面, 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巧用多媒体, 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激活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学生能成为“网虫”, 这与网络有很深的联系。因为网络已经走进学生的生活,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 每个章节间知识点相对独立性较强, 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 (如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笪建水县青云中学孙芳为有机化合物知识, 而初中化学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少) , 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慢慢减退, 最后感到索然无味。在化学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 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要多注意剪辑资料, 取其精华, 及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在活灵活现的世界里开阔眼界, 学习知识, 真正感悟“知识就是力量”。如在学习稀有气体时, 及时播放城市里闪烁的霓虹灯, 在色彩斑斓中找到灯光发出不同色彩的原因。又如在学习金属的保护时, 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 引申出金属锈蚀的条件, 如何防止金属生锈等问题, 使学生充分认识保护金属的重要。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中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

三、巧用多媒体, 在探索与分析中激活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我国是文明古国, 有很多值得后人称道的骄人成就。在化学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全方位展示我国在能源、材料、医药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观看化学家在探究活动中的严谨和艰辛, 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学习作风。当然, 要真正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教学中除了不断丰富教学经验, 同时, 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学新思想, 探索教学新方法, 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挖掘学生的个性优势,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成功专家罗宾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 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 等待我们去唤醒他。”对于计算机运用熟练的学生, 要放心大胆让他们操作,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物质构成;化学用语;问题情境

在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整章教学中,老师都会感到这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分水岭”,学生对于抽象的微观世界很难有真实的体会,更不用说让他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了,其中对化学用语的掌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笔者在处理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离子,以及化合价等相关化学用语中的困惑时,通过传授简单易懂的技巧,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一、学有所思

在学习了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后,学生对于综合的化学用语的考查总是会显得心有余悸,教师在教学中帮助他们理清头绪、总结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针对化学用语的复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能够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如(2013·淮安)化学用语丰富多彩。现有①O■;②2O;③O;④O■■四种符号,其含义与下列表述相一致的是(用序号填空)(1)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________;(2)表示-2价氧元素的是________;(3)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的是________;(4)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的是________。

从题目中不难发现该题考查了四种化学用语,应该说类似这样的题目在考试中有很多,究其考点无非都是化学用语的相关知识。

二、学有所想

笔者觉得要想轻松应对上述考题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弄清这个化学用语整体上所表达的信息,如充分认识“O”“O■”“O■”“■”“2O”这五种化学用语的含义,平时如果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一定会混淆,我们不妨根据这五个化学用语书写上的特点将其编写成五句口诀进行巧妙的学习。如“O”从微观上可以表示氧原子,而原子的符号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所以我们不妨将其巧记为“光杆司令”是原子;“O■”从微观上可以表示氧分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分子中必定含有多个原子,所以我们不妨将其巧记为“带着小兵”是分子;“O■”从微观上可以表示氧离子,而离子可以通过右上角数字表示带电情况,所以我们不妨将其巧记为“肩上扛炮”是离子;“■”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化合价是标在符号的正上方,所以我们将其理解为“头上顶的”是价子;“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而在分子、原子或是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也就只能表示对应的几个微粒,所以我们将其理解为“数字在前”是微粒。通过5句口诀的巧妙学习一定会使学生轻松面对相关化学用语的考查。寓教于乐,相信即便有困惑的学生也会满怀信心地去迎接下一个“坎”的到来。

化学用语的考查中往往还会涉及其中数字的含义,那么第二个方面就需要我们针对数字位置的不同巧妙学习数字的含义。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可以归纳为:

1个 分子中含有 个 原子,如容易混淆的“2H■O”中右下角“2”只能表示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的含义可以归纳为:表示1个 离子中带 个单位的 电荷,如容易混淆的“2Ca■”中右上角“2”只能表示1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的含义可以归纳为:表示(某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如Mg■中“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符号正前方数字的含义可以归纳为:表示几个 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如下列符号中数字“3”的含义分别是:“3H”表示3个氢原子,“3H2”表示3个氢分子,“3H+”表示3个氢离子。

通过总结不难发现,在化学用语中数字的位置主要有四个,如果学生能先对号入座记住每个位置上数字的典型含义,也就不会出現张冠李戴的错误了。

三、学有所用

通过上述的巧学、巧记再次回顾之前的问题情境,答案自然水到渠成:(1)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②;(2)表示-2价氧元素的是③;(3)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的是④;(4)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的是①。通过学习、理解和训练得出正确的答案绝非难事,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也获得了学有所用的满足感,这不也正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所梦寐以求想达到的目标之一吗?

四、学有所得

本文通过“光杆司令”是原子,“带着小兵”是分子,“肩上扛炮”是离子,“头上顶的”是价子,“数字在前”是微粒;以及数字在差异位置上都可以通过模式化的答案加以理解、掌握,一定会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特定的知识网络为后续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不可否认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的能力一定会有差异,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再次有机会去验证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参考文献:

[1]隋家礼.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2(8).

[2]邓春荣.化学式与化合价考点透析[J].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4(7).

用“三维一体”盘活化学实验教学 篇12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 (鲁科版) 必修1、必修2中, 共七章二十三节, 设有实验42个, 其中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20个。在近年高考化学试题中, 实验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现实的实验教学却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1. 部分教师对照实验教材, 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 学生听实验、背实验。验, 学生听实验、背实验。

2. 部分教师做实验时按课本照方抓药, 缺少趣味性和创造性。

3. 部分教师回避某些反应物有毒或实验过程产生较多的有害、有毒物质的实验以及对试剂浓度、用量、滴加顺序、温度等要求严格、不易成功的实验。

4. 完全用实验视频代替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 实验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为零。

5. 在分组实验教学中, 绝大多数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体验, 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和思维的训练。这就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从而导致实验教学的低效。

分析上述现状发现, 若采取只重知识与技能, 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将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和教学效果的低效。

二、落实三维目标的实验教学策略

1. 立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事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事实上认知所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原理的逻辑性。学生对于实验是非常感兴趣的,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但这种好奇心只是停留在对物质丰富多彩的变化表象上。如何引导学生从“好玩”到“想玩”进而到更深层次的“怎么玩”, 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来品味实验, 从中慢慢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 在必修2“化学反应的利用”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临时”向学生借一元和五角的硬币, 结合矿泉水和纸巾来演示硬币发电的现象。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魔术般地抓住学生的眼球,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达到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意图。

又如, “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分组实验中, 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在预习实验的基础上, 安排班级一半学生做实验, 一半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之后互换。做完实验后, 两部分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指出在实验过程中对方出现的问题以及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并把记录结果作为作业的一项。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参与的目的。用任务去驱动学生做实验, 使学生做实验时目的性更强, 更加专注, 同时学会了反思, 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 重视“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不应该单纯把实验作为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过程与方法”目标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够实现的,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挖掘可以用的素材, 不要刻意强调更不能牵强附会, 要在点滴中慢慢渗透,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材中有丰富的演示实验, 在教学中, 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例如, 在鲁科版“研究物质的方法”一节中, 以钠作为对象, 把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融合在教材中。特别是观察法, 在钠与水反应中, 不光要用到眼睛还要用到耳朵, 这就提示学生在实验中除了心静外, 还要安静。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实验的细节, 体现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教材中还有很多验证性实验,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从而提升实验的价值。如介绍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时, 先演示二氧化硫通入溴水的实验, 观察现象, 判断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推测可能的反应, 验证产物, 考虑如果换成其他的氧化剂是否可行, 最后分组去验证, 得出结论。学生经历了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拟订方案、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再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过程, 自主获得了SO2具有还原性的结论。这样处理, 避免了生硬地出示结论和学生机械地接受结论, 突出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探究,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和科学方法, 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利用“知识与技能”,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是上述两个目标的落脚点和依托, 失去了“知识与技能”就会使实验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教师应该把“知识与技能”看作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桥梁, 利用“过程与方法”进行组织,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学化学实验中, 演示实验多以定性的形式出现, 而以定量形式进行的实验相对较少。但是, “定量”是科学研究的高级境界, 如果长期不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 学生就会降低对实验意义的理解, 从而造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缺失和思维的僵化。如高一学生通常会认为: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只会生成碳酸钠。这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经常遇到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高中教学中却没有一处实验设计来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这不仅妨碍了学生成功学习心理的形成, 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敏锐性的发展与完善。如果在高中教学的适当阶段, 增加一些半定量的演示实验, 便可以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 鲁科版“碳的多样性”一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观察, 可以安排学生重温初中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 把实验稍作改变, 给定澄清石灰水的体积和浓度。当看到浑浊现象时, 分析产物成分。继续通入CO2, 直至沉淀消失,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接着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 看到重新出现沉淀。通过这个半定量实验的引入使学生抽象出一种理念:物质间反应, 可以因反应物“量”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产物。这样通过对实验的改进, 让学生思维上更加缜密, 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 一堂实验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 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更应该是一种思维的起点、一种观念的发展。如果说知识与技能是血与肉, 那么过程与方法就是骨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灵魂。只有把三维目标切实落实到实验教学当中, 才能使我们的实验教学充满活力, 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免疫规划知识下一篇:嵌入式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