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学习(共12篇)
田径学习 篇1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 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 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 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 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那么, 如何在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观念, 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在田径学习中, 如果学生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 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生便无法真正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因此, 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 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成为一种习惯。其中, 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 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首先,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 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 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 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 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 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教师应帮
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 要由易到难, 由单项到系列, 由部分到整体, 坚持不懈, 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 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 三者之间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 参与锻炼的兴趣浓, 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后, 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 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 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因素
1.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认真贯彻课堂常规,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 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 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 同时体验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 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而且要帮助学生制定有针对性、具体的个人锻炼计划, 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 持之以恒。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关爱学生发展, 深化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对课堂效果影响很大。教师关心学生, 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 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 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 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可见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 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只有包容在爱的情感里, 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 引起学生积极反应。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呢?
首先, 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 教师必须带着爱心上课, 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带着爱心去上课, 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如遇到学生头疼脑热, 教师应让学生适当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如果处理得当, 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 上课时突然刮起大风, 学生直捂眼睛, 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 背对风站。虽然是件小事, 但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其次, 教师要有热心、耐心, 并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 教师千万不可急躁, 更不能埋怨, 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有一次, 在教一个跳跃动作时, 有位女生动作很不协调, 其他学生都在笑, 她急得直哭。她一哭, 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 进行耐心讲解, 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 帮她练习了几次, 这位学生果然有了进步, 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 她也开心地笑了。因此, 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 教师应宽容, 应冷静, 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
摘要:从世界冠军到大学教师, 从自己刻苦训练到帮助学生对田径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曲云霞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本刊将她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介绍给大家, 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借鉴。
田径学习 篇2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机会让我出去学习,通过本次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我国田径项目的发展趋势、规则的演变、以及一系列的前沿的训练方法,还有田径运动损伤的机制、预防、处理方法、以及运动营养学在田径运动项目中的体现。在以后的田径训练中将采用更专业的训练方式方法,争取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具体的学习心得有以下五点:
一:首先了解到田径规则变化及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
技术动作的教学存在误区:没有抓住动作的要点,比如跳远,大部分的时间去练习起跳,而没有注意到助跑的速度 中国人的体质:女子腰比较长,重心不稳;男子股二头肌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我们的训练要比外国人多,才能出成绩 摆手臂:三角肌的支撑,200、400的后程都是摆臂;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一般素质是专项素质的基础,一般素质是健康的保证,专项素质是指接近专项的辅助练习;短跑:练动作一定要练到某一块肌肉,动作一定要正确;高抬腿——髂腰肌;强调训练一定要有痕迹(专项动作要一致);速度训练:不要把速度训练变成了速度耐力,训练目的与训练方法高度结合,一定要清楚限制性因素:心理、生理上的依据 比赛是检验成绩的唯一标准!田径训练的趋势:以速度为先导、体能为核心、技术来支撑 田径训练体能训练是其他项目训练的基础!教练员的基本素质和教养:你为什么当教练、你凭什么当教练、教练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德行、运动伤病的防治:防为本、治为根;技术、体能、素质要跟的上;有些伤病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来改变
二、科学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测试运动强度:心率:10sX6或者10次看时间;中等强度训练40-50%心率储备;高等强度训练60-80%心率储备;极高强度训练85%以上心率储备;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最大心率=207-0.7x年龄;最大心率不一定出现在运动后即刻,用运动后即刻心率作为最大心率不准确;最大心率应该几周内多次测试取最大值。以训练时间和强度进行归类,如果各供能系统以最大输出功率供能,则他们维持的强度和时间分别为:
1.磷酸原供能系统可供极限强度运动6-8s,最多不超过10s 2.糖酵解供能系统可供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30-90s 3.糖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可供亚极限强度运动约90s 4.脂肪酸氧化供能的供能时间不受限制,适宜于中和低强度运动
5.蛋白质和氨基酸供能时间可从运动开始后30-60min起,直到运动结束
三:田径项目常见运动损伤机制及康复预防的手段应用 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a.任何下肢损伤,只要运动员不能正常行走,就要使用拐杖 b.若怀疑有更严重的损伤就要用夹板固定患肢 c.如果对损伤有任何怀疑,都应使用担架转移伤员
a.绝对休息 i.停止任何活动 ii.最好休息至炎症期后 b.相对休息 i.根据症状适当地参与活动 ii.轻微损伤,在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出来之前,适当活动和休息
冰敷
减轻肿胀、疼痛、炎症反应、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痉挛;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 绷带
以弹性绷带最大长度70%的紧张度来包扎能获得充足的压力 观察露出脚趾或手指的颜色,疼痛、皮肤变色、麻痹、刺痛等症状出现,表示包扎太紧,应解开弹性绷带重包。避免肿胀应维持用弹性绷带包扎18~24小时 膝盖预防
选合适跑鞋、小步幅跑、避免公路跑、跑台跑、下山跑 加强髋关节肌肉力量(臀中肌)四: 跳跃项目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培养速度感觉和本体感知的训练
2、重视对腰腹区域核心稳定的训练
3、加强小关节、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4、力量训练后一定要进行跳跃和快速练习
5、稳定助跑节奏、提高大胆积极的跑板意识
6、技术训练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7、徒手或重量负荷的技术模仿练习
8、和运动员多交流,多听他们的感受多鼓励 五: 跳跃训练中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1、速度好的苗子就练短跑
2、以跳跃能力训练弥补专项技术的不足
3、以力量训练促使专项成绩的提高
4、动作协调能力对专项发展的意义
5、训练中速度、力量、技术分开练
6、专项技术与社体素质的相互关系
田径学习 篇3
一、田径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和特征
1高级中学田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指导预习、讨论交流。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去获取行为、感官等方面的田径基本技能框架,并形成问题,将问题带到田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共同讨论,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定向思维、实验探究。选择技能内容核心的重点和难点让同学们进行探讨,积极假设和行动,分组模拟不同状态下的完成状态。各小组进行相互指正和讨论,最后教师再对讨论和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敢行动、乐行动,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索的精神。
巩固应用、反思质疑。通过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部分学生田径技能学不好、提高不快等实际问题,从中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和应用。
课外延伸、自主发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组织的小型田径比赛上,从中获取分析比赛、评价比赛、组织比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级中学田径“自主学习”的明显特征
自主性特征。学生不是单一地去接受田径教学内容,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去体验和领悟田径内容,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帮助解决田径技能学习问题和组织田径比赛等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主性特征。在田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号令实施者,而是帮助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促使学生自我组织和学习田径内容,学生间、师生间可以讨论教学内容,发表各自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应用性特征。新课标把知识的应用提高到了与学习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自主学习就要根据田径教学内容帮助学习去解决教学、比赛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创新性特征。“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均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田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二、田径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1教师更新观念,践行“自主学习”课堂
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遵从“素质教育”新理念,成为促进学生田径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主体学生观,帮助学生自主去构建、完成田径教学内容;教师要建立民主的交流模式,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做到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相互探讨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2加强自主学习实践
田径的自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创造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动力,并通过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探知田径知识。教学形式要形成探究式的讨论与实践,促进学生多动手、动脑,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田径课程到理性掌握田径知识和技能的转变。
3讨论与质疑
田径理论的发展是迅速的,高级中学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生物等知识初步地理解田径技术和知识。教师已不再是权威的发言者,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问题,让师生在讨论中去深刻认知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分析重点和难点,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是高级中学田径课程学习的重要模式。通过自主学习,能够锻炼学生构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田径课程自主学习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创设讨论、质疑、互动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相互整合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
巧用篮球激发学生田径学习的兴趣 篇4
一、提高跳跃能力练习
1. 自抛球跳起接球
方法:学生单手或双手将球高高抛起,然后屈膝、双脚蹬地、摆臂跳起将球于空中双手接住。
要点:全身协调发力,当身体腾空后于最高点伸臂接住球。
2. 争球
方法:同篮球比赛争球。三人一组一球,一人抛球另外两人跳起拍球。
要点:球抛要高于两人起跳伸臂的高度,在球上升时不得触球。
3. 夹球抛高
方法:两人一球,一人用两脚夹住球,屈膝、摆臂、收腹、举腿,将球朝前上方抛出,另一人在前方接空中球。
要点:充分利用腰腹力量,及时收腿力求将球抛高。
4. 跳起空中传接球
方法:两人或多人一球,间隔3~5米相对站立,在跳起最高点将球接住,并迅速传出。
要点:全身协调发力,有一定的滞空时间。
二、提高奔跑能力练习
1. 背抛球转身追球接球
方法:学生背抛球,然后转身追球,运球至前面终点线。
要点:背抛要远,转身快,运球时不能带球走。
2. 两人一组篮球快攻配合
方法:甲传球给乙后,快速向前跑,接乙的单手肩上传球上篮。
要点:乙传球要有一定的提前量,要让甲必须全速跑才能追上球。
3. 三人一组,两人追抢
方法:甲用单手把球向前滚出,位于左右两侧的丙、丁迅速向前跑出,先触球的同学为胜方。
要点:甲传出的地滚球要有一定的力度,方向要正,丙、丁只有在甲将球传出后才能跑出。
4. 抢截球
方法:多人一球,围成一个圈,圈上人互相传球,圈内人通过快速移动,伺机抢截球,抢到后互相交换角色。
要点:圈上人传球要快速准确,停留不得超过3秒,圈内人要积极跑动。
三、提高投掷能力练习
1. 双手头上掷球
方法:同足球发界外球,两人一球,间隔15~20米左右,先原地练习.,后加3~6步助跑。
要点:发力前,球要置于头后,身体形成反弓,发力时要用上腰腹肌力量。
2. 前抛球
方法:两脚左右自然分开,上体前倾,两膝弯曲,将球置于胯下,然后双脚蹬地,利用腰腹及上肢力量将球向前上方抛出。
要点:由下向上发力,动作要协调。
3. 背抛球
方法:基本姿势同前,只不过最后要展腰,双手向后上方发力。
要点:手臂向后上方要甩直,不能过早屈肘。
4. 单手肩上传接球
方法:同篮球单手肩上传接球,两人一球,间隔20米左右。
要点:针对传球方向,利用蹬地转体摆臂甩腕,迅速将球传出。
四、结束语
田径学习 篇5
径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在高中体育课改实验中,田径”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样,无论怎样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给学生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信息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学生也必须知道学习标准,不然学生学习就会茫然,就会不知道自己学得如何。有标准学生学习就会有方向,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反馈信息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学习。田径是必修的学分,田径运动技术的掌握从本身来讲有知识与技能的含量,也有体能的含量,而从学习的过程中来讲有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因素。评价学生田径学习的成绩,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投入,关注学习进步幅度,从多元进行评价是比较合理的。学生田径学习成绩评价,不但要注意评价的要素多元,还要注意评价的主体多元,自评、互评、教师评。具体的评价是技术掌握占70%[技评20%(自评5%+互评5%+师评10%)+运动成绩测验体能部分占50%),情意表现占30%[学习态度10%(出勤学习表现)+学习情感10%(学习的投入)+合作精神10%(合作的素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5分是在100分之外,由教师针对学生不同学习进步情况给定。学生田径运动基础知识在课上随堂由教师通过提问给定(含在师评10%中)。技术掌握定性评价标准参考教师用书确定下来、定量的标准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制定出来,情意表现中的各项评价标准也要根据学校、学生的情况确定下来。有了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实施发挥体育小组长、骨干的协作配合作用,使得学习评价实实在在得到落实,再通过教师合理地运用使得评价真正达到激励,诊断的作用,加速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田径系列是必学的系列,探究必学系列内容的教学,能够使学生顺利完成规定学分的学习,达到国家要求。学就要学好,学就要学得合理,只有学得合理了,学生才能有收获,有了收获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摘自:学校体育,2009.2
对高中选项教学田径必修学分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文江
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
在高中体育课改实验中,田径系列作为必修的内容提出,要求学生在水平五体育与健康课11个学分学习中必修1个学分。必修就是必须学习,这是国家对水平五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的要求,那么田径这一学分如何获得呢?实践中不少老师思考的有些不够,教学随意性较强,出现了凑课时、评价走过程的现象。如果我们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不进行优化,则必将影响学生对其它模块的学习,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思考。
下面结合高中课改两年多的实验对田径必修学分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要合理地组合模块学习内容
田径项目教学过去是高中体育课教学大户,大纲对高中三个年级,田径学习内容规定较细,不需要我们思考,只要执行就可以了。现如今不同,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只是提出了水平五学习目标和水平六发展目标与建议,那么我们在水平五田径系列中都学习些什么内容呢?哪些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最利于达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必须确定下来。这样我们教学才更有指向性,才能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田径教材的功能,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高中田径教材有快速跑、接力跑、跨栏跑、耐久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实心球、铅球9项教材,那么如何组合成一个模块,进行18学时学习呢?组合方案有多种,现实学习中也确实如此。经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对于田径模快学习,组合原则是:1)学习内容的价值性:2)学习内容的终身性,3)学习内容的科学性,4)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因素性,5)学习内容的兴趣性,6)学习内容的资源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理念,也是我们进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以下简称体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在考虑田径教材学习内容时,终身性要大于兴趣性,所以耐久跑是我们的必选,而对于其它项目,都有学习的价值,但是价值的大小是不同的,考虑价值性,再考虑体育教学中,教与学因素是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因素,教与学体现了体育课堂中两个活性因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
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点,所以跨栏跑与背越式跳高是另一项学习考虑的项目。但是从这两个项目的特点来看,跨栏跑以其社会影响的魅力和独特的过栏动作,跑与跨的结合,速度与技术的体现,更加吸引着学生想尝试体验。因此,跨栏跑是我们的第二选择。一个模块,学习18学时,高中模块学习的系统性需要提倡,综合考虑以上两个项目和学习的时限要求,再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权衡,选择实心球进行学习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以上只是第一种比较合理的组合,从不同学校和学生特点考虑,选择其它的组合也是可以的。但是综合考虑组合原则需要我们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进行第一种组合教学,效果也非常好,学生的学习欲望意犹未尽。田径学习还有模块二、三、四,一个项目也可以是一个模块。完成规定学分,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二、要有计划地安排模块学习
田径1个学分的学习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放到什么时候进行学习最合理?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田径模块放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阶段集中进行学习,第二种是将田径模块分开穿插进行学习,可以一学年学完,也可以两个或三个学年学完,究竟哪种形式合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验证和论证,因此我们探讨此间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田径是必修学分,18学时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集中学习可以实现,分散学习也有空间。但是从技能系
田径学习 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田径类课程 学习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63-03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对所培养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和怎样教。“学会学习”是教育对人的培养的基本要求,对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意味着不只是要求他们通过勤学苦练掌握有关的技术动作,而更主要的是要求他们对知识、技术等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因此,在田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加强学生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本文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现状为研究对象,调研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通过对10所高校学生学习田径类课程现状的研究,力求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2003年以来在全国中文体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方面的研究论文,阅读了相关的著作和国家颁布的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改革的文件。
1.2专家访谈法
先后走访了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学科专家,就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的一些实际状况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向其征求意见。
1.3问卷调查法
向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已完成田径类课程学习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2份,回收率为95.50%;对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保留有效问卷366份,有效率为95.81%(见表1)。
1.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核对、归类、取舍,并逐一登记,建立有效的数据库,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学习田径类课程的兴趣
2.1.1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对田径类课程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9.84%,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占40.16%。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田径项目多,各项目技术、技能掌握均有一定的难度,且较为枯燥;教学场所几乎全部都在室外,风吹日晒,教学条件较为艰苦;教学时间安排跨度长,一般为2-3个学期,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的兴趣必然受到影响。
2.1.2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3)表明,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考核难度大不易过关、身体素质差学习吃力、太脏太累害怕吃苦这3项,选择率分别占89.12%、72.11%、53.74%。《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田径类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都进行了革新,但动作技术、技能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求学生平时刻苦地练习。
随着近几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且呈现出不均衡的走势,加之独生子女的娇惯,大多不能吃苦耐劳,使得对田径类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走访部分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专任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掌握田径类课程各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吃力,达标率不断降低。
2.2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学习现状满意程度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三个因素对学习现状的影响较为明显。
调查结果(见表4)表明,有70.49%的学生对目前学习田径类课程的现状感到满意,但仍有29.51%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状态,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急需正确的引导与转变。
2.3学生获得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见表5)表明,课堂教学、完成作业、参加理论考核、阅读教材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占100%、100%、100%、94.26%;其次是阅读有关的田径文献资料、多媒体途径、师生交流、参加学术讲座,分别占37.16%、27.87%、16.67%、11.75%。师生交流和参加学术讲座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非常重要的途径,但这两项学生选择率较低,说明江苏省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传授理论知识的途径还不丰富,教师课后对学生学习的帮助还不够。
2.4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运动技术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见表6)表明,课堂教学和参加运动技术考核无疑是学生学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必经之路,选择率均为100%;而课外自练、同学帮助、教师课外辅导、参加俱乐部或兴趣组是巩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选择率分别为91.26%、29.26%、26.78%、21.31%;多媒体途径选择率最低,只占9.56%。
除课堂教学、运动技术考核和课外自练三种途径外,其它途径在被调查学生中的选择率均未超过30%,说明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运动技术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课堂和课外自练,而课后缺少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缺乏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5学生常采用的学习方法
从调查结果(见表7)可以看出,自学法、自练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均占100%,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自评法、互评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分别占84.97%和51.64%,偶尔运用的学生分别占13.39%和38.25%,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分别占16.94%和33.88%,偶尔运用的学生分别占57.10%和62.02%,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是现代提倡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所调查的10所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对田径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有近40%的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不太感兴趣或很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有考核难度大不易过关、身体素质差学习吃力、太脏太累怕吃苦等。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的现状表示满意,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现状。学生掌握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理论或技术考核等,整体上看,过于依赖课堂和教师。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等,而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现代倡导的学习方法则不经常使用。
3.2对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掌握与巩固提高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田径类课程教学时数的压缩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很难满足学生加深理解与巩固提高的要求。因此,田径类课程教学应拓展多元教学渠道,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俱乐部或兴趣组、讲座、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田径学习 篇7
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部根据本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水平上来。”显然,为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养成持之以恒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指出了方向,明确了要求。田径正是顺应这种形势要求而走进了民族高校,田径运动不仅有助于民族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可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地区学生对竞技性田径运动项目的认识。此外,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振奋他们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1]。
2民族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民族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田径课所占比例不高
当前,我国民族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多达20余个项目,其中大多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珍珠球、蹴球、陀螺、 抢花炮、藤球、各式各样民族健身舞等,仅在考试内容里还保留着反映身体素质情况的一些田径项目,如短跑、中长跑、蛙跳等, 在实际公共体育课中所执行的比例更是不言而喻。我们知道,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尤其在2002年,教育部在新教学大纲中将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更加注重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否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如前所述,田径运动可满足广大学生大众化、多样化锻炼的需要,有助于广大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提高田径课在民族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比例是新大纲的需要,更是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2民族高校田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和手段老化
目前,由于我国各民族高校田径场地设施条件的制约,绕场跑步成了每学期田径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模式也由此显得单调、刻板,这样一来,班级里有一定田径基础的学生,可以不用练习即可很容易达到田径考试要求中的及格甚至满分标准,而且这样的学生在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用这部分学生的话说“上田径课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显然,田径教学模式的单一影响了这部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要说培养这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了。此外,由于考核要求中也多是以跑步为主,导致在田径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过于强调学生共性,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田径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客观现象,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搞“一刀切”,“奉行一个哨子很多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方针策略,势必会严重制约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潜力的发挥,磨灭了学生原有对田径的热情和喜爱[2]。
3对民族高校田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
3.1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我们知道,许多体育教师习惯于把主要精力用到教案设计、 教学步骤上,这种精神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因此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以上说明了教学不单纯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系,即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际关系。高校田径教学亦是如此,田径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人格上平等,交互活动中民主,相处氛围上和谐的原则,此外,在田径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也至关重要[3]。比如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上,就需要教师亲自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协作、学生和学生之间协作的交互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激情和热爱。
3.2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适量加入比赛、表演的方法,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运动技术规律,田径教学中比赛、表演的合理运用,可调动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促进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同步提高,以下是笔者近几年在田径教学中感觉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一些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方法一:将班级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四或五组,每组学生人数及整体水平相当,举行4×100米、4×200米、4×400米接力。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担当裁判,胜出者可评出“最佳团队”等称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方法二:将班级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或五组,每组学生人数及整体水平相当,举行二级蛙跳接力比赛,每人最多不能超过3次机会,否则视为违规,以保证每个组里面的所有同学均能参与到比赛中来,总距离为50米或100米,在不违例的前提下, 哪组先完成即为胜方,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担当裁判,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情。
方法三:在班级里定期举行100米、800米、1500米比赛,争取前两次课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成绩,在后来的比赛中作为重要参考,实际操作如下,如甲乙两位同学在800米第一次的测试中乙落后3米,则在第二次的比赛中,将甲推后3米进行比赛,100米、1500米以依此类推,教师对比赛结果作以记录,评选出每次比赛的冠军、亚军、季军,为年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此方法可有效避免班级里有一定田径基础的学生上课不主动、缺乏激情的现象,以及那些有差距的学生的消极心理,可谓一举双得。
3.3灵活多变、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保障
学生在田径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没有田径运动基础的学生。因此教师如何来对待班级里这部分 “弱势群体”非常重要,不适当地批评、指责、漠不关心往往都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一旦自信心没有了,那么他们对田径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自然而然对田径学习也就逐渐失去兴趣了。比如,田径教学活动中,对待“弱势群体”的语言上要经常用“没关系、再来”,“很不错、加油”等语句, 以此来激励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热情。而在年终考核时最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要“一刀切”,考虑到学生田径运动基本素质的差异,没有田径基础,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尽管一学期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但最终也有可能达不到大纲中所要求的标准。鉴于此,建议对待这样的学生应适当降低要求,避免学生因付出而没有得到应有回报,而产生了消极运动的心理, 甚或淡化了终身体育思想的意识[4]。
3.4“学者型”的体育教师是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里,与学生共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而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尤其高校田径教师,由于田径跑跳投等小项目繁多的特点,对引导者的要求更高,因此,作为田径体育教师,最好多掌握几种田径项目中的小项目无疑是有益的。还有“身教胜于言教” 的道理告诉我们,教师自身田径运动水平的优劣,将对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兴趣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试想,如果体育教师在教授田径技术的过程中,动作僵硬、牵强、不规范,严重缺乏观赏性, 又如何能激发学生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可见,掌握过硬的田径专业技术是提高田径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 体育教育工作者最好能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让学生去阅览,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特有的体育教师人格魅力,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当然,这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技术及理论知识,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向一个优秀的“学者型”的高校体育教师而努力[5]。
摘要: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民族高校体育的田径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田径运动在民族高校体育中逐渐失去其重要的地位,乃至最终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取代。因此,如何在民族高校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民族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田径学习 篇8
在日本和德国, 他们把“快乐体育”作为指导思想, 这种观点所在就是从兴趣出发, 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生活, 这对克服传统体育教学的僵化、死板, 不重视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弊端具有指导意义。但这种观点, 也带有片面性, 它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要求, 全面发展学生身体不能任凭学生从兴趣出发, 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追求运动中的乐趣为目的, 达到教学目的。
一、田径教学的困境
田径运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且田径运动是个性体育运动的基础, 这种体育项目虽然重要, 但是田径运动主要由个人进行, 不是团体项目, 并且由于日常训练的刻苦, 很多学生不是很喜欢它, 加上技术动作枯燥, 教学中教师的素质高低不同, 很难受到学生的青睐。现在的高校学生愿意选择具有观赏性, 具有团队意识的项目, 因此近年来, 高校的田径项目在学生中逐年减少。从教师的主观上, 长期的简单粗暴管理, 对学生不注重从思想上进行灌输, 不能让学生改变意识, 只强调刻苦训练才能出成绩, 让学生成为简单的运动机器, 教学手段僵化, 模式单一, 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不利于学生思想的转化, 导致学生对该项目感到恐惧、逃避,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现状,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田径项目的教学质量, 各大专院校的田径体育教师必须承担起责任, 以巨大的热情和自信,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二、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
(一) 让学生的好奇心理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的动力
青少年由于年龄上心理上的成长需要, 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充满探知欲望和掌控欲望。面对这种心理, 教师要经常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通过给大家讲一些田径史上的著名人物励志故事, 来占领学生的思想, 通过教学场所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引进新器材来吸引学生参与到训练中来, 并且适时带领学生到外面拉拉练, 比如去风景区, 在欣赏美丽的景色同时让学生做一些项目训练, 以奖励的形式给学生以激励。
(二) 让学生的好动天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
毛主席曾经比喻年轻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青少年由于主要任务是学习, 没有生活压力, 加上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 普遍比较健康, 精力旺盛, 动手能力强, 喜欢模仿, 掌握这样的心理特点, 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后, 让学生对照理论进行实际操作, 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和鼓励, 鼓励大家力争上游, 同时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的好动行为养成好的习惯, 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知此事须躬行, 一些不良的好动若成为习惯, 则会成为学生成长的阻力, 要加强对学生好动的指导和引导, 把好动的天性向科学规范的方面引导, 使之成为好的习惯。
(三) 要掌握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各种竞赛活动
学生都有相互攀比的心理, 如果某个学生在某个项目上比其他人技高一筹, 其他人就会产生不服气的心理, 即好胜心理, 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 把它向好的方面引导。要让学生理解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既然别人比自己强, 就要更加刻苦锻炼, 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 把比自己好的学生作为竞争的目标, 在不产生嫉妒心理的前提下, 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展开技能比拼,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培养间接学习动机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好学心理表现得非常明显, 这种好学心理是通过学生的好奇心理驱使下产生的, 通过好动心理激发的行为表现出来, 通过在活动中的好胜心理起作用, 所产生的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愿意动手, 勤于训练的表现和心理状态,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 为学生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 把学生自身的理想和未来的就业结合起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从而把学生的各种心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从而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理解学习的意义。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 平中创新, 引发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 因而课扣紧教材, 设计创新教学手段的方法, 引发兴趣, 做到“课伊始, 趣已生。”
1. 语言引趣, 有时在课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 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力求做到“趣味化。”
2. 准备活动引趣。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设计、创编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 以引发兴趣。例如教跳远, 为了练习腿部弹跳能力及身体向上伸展的意识, 可用一个踏板作为起踏点, 与此同时可在腾空步上空处放一个标志物, 激发学生触摸物体, 迫使学生向上伸展跳起, 领略到跳远腾空意识, 同时也可产生成功的喜悦, 力争下次再跳, 练习就更加起劲。
3. 教师的示范引趣。
教师做一完整形象规格的示范, 会引起学生的意识, 引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做游戏时, 教师试做各种动物的行走行为时, 譬如学大象走、鸵鸟步、青蛙跳等, 学生觉得好玩, 难免会尝试一下, 这样就会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同中求异, 激发兴趣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刻意求新,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新鲜刺激而产生兴趣, 诱发求知欲。
1. 教师身上的演示物:
颜色或标志物直接涂放在教师身上的有关部位做演示, 往往能起到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 例如教弯道跑时, 脚掌应该用什么部位着地这个技术细节, 示范时学生觉得很平常, 不愿去做, 如果教师事先在自己的鞋底左脚掌外侧, 右脚掌内侧图上红颜色, 依次举起左右脚演示, 这样就很有吸引力, 促进学生去练习, 产生学习兴趣。
2. 场地的变形, 诱发学习兴趣:
场地的变化, 给学生一种新鲜的感觉, 不知不觉种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弯道跑教学, 在场地上设计一个较大的圆,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以接力游戏的形式在圆上练习, 同样能够学到弯道跑的技术。
3.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强化兴趣。
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会很高兴, 易产生兴趣, 因此教学要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对学得好的提交目标要求, 对学得差的加强个别辅导。如在跳高教学中, 把学生按水平分成三组, 不同的小组跳不同的高度, 教师加以分类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步, 自由升级。只要学生学有所获, 就容易引起兴趣。
4. 重视鼓励, 发展兴趣。
在田径教学的学习中, 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就容易产生兴趣, 而且这种兴趣还会不断地发展, 形成某种爱好, 因此在教学中提高成绩的同时, 要积极鼓励他们, 特别对学的差一些的学生, 有一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有成就感, 就产生了自信心, 发展自己的兴趣, 例如:对于一个很胖的学生做背越跳高技术动作时, 由于自身体重所限, 跳过去就不太容易, 这时就需要施教者给予内心的激励使之有动力, 敢于越杆, 如语言的运用, 说:“你能行”, 当跳过后就说:“你真棒, 胜利属于你。”简单的几句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论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兴趣是可以逐步培养转移强化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在田径体育教学中,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完成田径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
摘要:田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且单调枯燥无味, 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要良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 施教者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 从学法入手结合教学内容, 挖掘学生的内动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让我学”变为“我愿学”,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田径学习 篇9
1 努力革新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不足,改革速度相对滞后于田径科学发展的速度,专业的设置也相对陈旧,没有紧跟当前田径学科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的全新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建立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就使广大高职在校生对于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抵触,自然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广大的高职院校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在田径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设定上下功夫,要在突出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知识性的角度上,更加突出专业课程的个性化和趣味性,要立足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来革新教学内容。一是突出职业性。高职在校生毕业后都要从事相关行业的实际操作,需要有充沛的体力和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因此,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竞技田径的特点,更要突出职业化特点,从未来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条件。二是突出基础性。高职田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体育教学的终身化。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革新上,田径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唤起和终身体育意识的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径、喜爱田径运动,最终才能真正地投入到这项运动之中。
2 大力创新教学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一个重要不足,就是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和陈旧,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个性化的需求无法得到重视和满足,老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而且,教学还基本是通过言传身教这种方式来进行,基本上是通过教师讲解、实际训练等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田径教学更加注重专业性和竞技性,对于体育基础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来说,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特点,没有趣味性和参与性,无法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广大的高职田径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高职在校生的心理特点,紧密集合高职在校生的体育基础,努力营造一个宽容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吸取其中的合理成分,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革新。一是突出自由氛围。在田径教学中,一定要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逐渐将学生变为教学的主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教学行为,不能够完全以训练代替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自由的沟通,使教学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二是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对于一些田径的基础训练项目,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热身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相互追逐的方式进行热身,这就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生动,易于被学生们接受,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
需要看到的是,在高职田径教学当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实际训练,轻视理论教学的现象,很多时候老师都用实际训练代替理论教学,认为理论教学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甚至认为理论教学空洞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占用大量时间进行理论教学没有实际意义等现象。还有部分教师的理论素质不高、理论素养不够,没有认识到理论教学对于高职田径教学的重要意义,无法抓住理论教学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无法发挥出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田径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理论的掌握程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热爱田径理论教学,发挥理论教学的重大作用。一是突出知识性。田径理论知识是实际训练的指导和基础,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实际训练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效果就会变得不明显,甚至变得事倍功半,乃至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所以,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对于科学训练方法的掌握和认可,提高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二是注重突出普及性。要通过理论教学,让高职在校生实实在在地认可田径教学的重要作用,看到田径教学对于未来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内心深处重视田径教学,热爱田径教学,养成终身坚持田径运动的良好习惯。
4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职田径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坚持进行田径训练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缺乏有效的开展课外活动的载体和平台,缺乏有力的引导和支持,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使田径教学发挥出最高效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认识到开展课外田径活动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从行动上真正支持、从工作中真正投入,不断促进课外活动的有序良性开展。一是开展各种高水平的报告会和学术论坛。通过邀请校外的客座教授和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吸引广大高职在校生将注意力放在田径教学上来,增强对于田径教学积极意义的认识,提高对于田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通过邀请知名的体育明星来校讲学,通过讲述自身的奋斗历程和个人经历,激发学生们喜爱田径、热爱田径、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开展各种田径体育赛事。通过定期召开校级运动会、派出代表队参加田径赛事等方式,进一步让运动员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运动员们获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田径竞赛水平的机会,进一步看到自己与优秀运动员存在的实际差距,进而进一步激发进行田径学习的热情和荣誉感,进一步提高自身训练和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5 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是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类考核方式较为传统和陈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实际状态,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要结合田径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本着科学考核的目的,努力构建评价体系。要实现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两并重。对于评价体系来讲,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田径训练水平和竞赛状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并不是完全为了竞技和竞赛,因此要正确看到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天赋条件、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自然差距,转而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训练达标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理论课成绩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实现考试和考核两并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6 结语
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田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看到的是,随着当前教育形势和学生个性特征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田径教学要面临着改革的重任,广大高职田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站在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素质的角度,不断尝试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不断促进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实现全新的发展。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存在很多与现实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出发,从高职学生的个人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实现新突破。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方式进行研究,尝试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全新途径。
田径学习 篇10
1 中学田径课堂缺乏趣味性原因
1.1 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化, 体育项目也日趋增多, 更多的流行元素注入体育项目中, 如健美操与华尔兹等。众多的体育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迎合现代人们对时尚、新颖与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 学生基于上述因素, 在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时, 往往关注于体育项目的娱乐性, 而忽视体育项目所具有的增强人们体魄的重要功效。学生在追逐时尚的同时, 同样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改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如:学生越来越重视自身穿着的时尚元素等。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 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 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学生普遍认为田径活动的运动形式过于单一, 并且存在“怕脏、怕累、怕苦”等心理。因此, 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不愿意选择体育锻炼。
1.2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据调查研究表明, 学生普遍不喜欢体育锻炼, 从学生接触体育教学开始, 体育教师则主要以长短跑与短跑等形式来开展体育锻炼。课程设置结构过于陈旧与老套, 体育锻炼的形式过于单一, 无法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热情, 长此以往, 学生丧失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此外, 由于学生的求知欲强与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 陈旧的体育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一方面, 不适应现代体育锻炼的要求;另一方面, 则阻碍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此外, 体育锻炼项目中的长短跑,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耐力, 更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然而, 学生在长短跑项目中未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且在内心对体育的长短跑产生畏惧, 田径项目的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较好的提升。然而, 学生应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只有具备坚强的体魄与良好的体质, 才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1.3 教学方式单一
人们更多强调体育本身的竞技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体育锻炼, 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 体育训练中忽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运用的基本能力, 理论教学环节严重缺乏。由于教师一直沿用竞技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学生不能够全面地认识体育教学, 将体育教学视为体力运动, 未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体育锻炼磨练人们的精神品质作用。教师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与此同时, 由于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未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压力, 学生无法满足体育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无法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 不能够获得体育锻炼的成就感。长此以往, 学生大多不愿意选择进行体育课程, 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来说, 那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4 教材设计问题
要想使中学田径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强化, 做好教材的优化设计非常关键。但就目前来看, 中学田径教学在教材设计上潜在着一些不足。一方面, 教材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一套教材进行教学的条件下, 便难以使教材的实用价值得到有效体现, 进而无法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在教材设计方面, 存在“重理论、轻技术”的现象, 这一现象很难使学生从书本上掌握相关技术、技巧。同时, 这一现象也会对教师展开教学带来困难。总之, 由于教材设计方面的不足, 会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阻碍, 进而难以提高学生参与田径项目学习的积极性。
2 提升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措施
2.1 田径运动中引入游戏
随着人们的进步与发展, 对游戏的形式提出更高要求。田径教学同样需要遵循上述原则, 对田径运动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改进。自从学生进行田径运动项目, 接触最多的田径运动项目就是长短跑, 使得学生对此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 田径教学者则需要积极创新, 改变田径教育方式, 将全新的元素融入田径运动中, 以新颖的运动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此外, 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在田径运动项目中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则需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结合学生的需求, 及时地调整体育课程设置,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 教师在设计体育课程体系时, 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确保体育教学不会过于幼稚与单调, 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教师则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投身于体育工作中, 给予学生关心与关怀。
2.2 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田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热情。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增添体育教学的内容, 创新体育锻炼的运动器械, 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此外,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 应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充分地发挥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
2.3 田径教学中应用音乐
音乐具有缓解压力与疲劳的功效, 有利于放松肌肤与加强节奏感, 如:学生在进行长短跑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轻松愉悦的适合中长跑节奏的音乐, 学生可以一边听美妙的音乐, 一边进行中长跑运动项目, 进而消除学生的疲劳感, 帮助学生形成中长跑的节奏感, 促使教师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中长跑结束之后, 则需要经历一个放松与整理的阶段, 则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跑步环境, 消除大学生的疲劳感, 帮助学生快速地恢复体力。
2.4 田径俱乐部的构建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 众多的体育健身房出现, 其中, 大多数的健身中心以俱乐部身份出现, 激发人们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 可以设置一定的体育锻炼俱乐部, 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热情。其中, 在进行俱乐部的设置过程中, 则需要进行细致的研究, 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 活跃整个体育锻炼俱乐部。
俱乐部的主要参与者应由学生担任, 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增强学生的体质。管理者则要认识到组建俱乐部的含义, 一方面需要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热情;另一方面, 增强学生的体质。俱乐部应以学生为主, 充分地分析学生的个体身体状况与身体素质, 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合不同人群的活动项目, 且定期地开展竞技类的项目, 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促使田径运动项目转变为大众活动的项目,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
3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地向前推进, 学校应致力于提升田径教学的教学风格, 提升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则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应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完善体育教育的理念, 将田径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输送大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雪松.对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0 (6) :92-93.
[2]张翔.浅析田径课程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6) :60-61.
田径学习 篇11
关键词:中国田径;成绩预测,备战目标对策;2008年奥运会
中图分类号:G82/20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408-03
作为奥运会金牌第一大户的田径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能否有新突破,作为奥运会金牌第一大户的中国田径如何去实现“119”工程,怎么为2008年奥运会作出较大的贡献就成了每一位中国田径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中国在世界田径重大赛事中成绩的演变过程这一切入点入手,预测北京奥运会田径成绩走势,分析中国田径实力,提供实现“奥运战略”对策与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 中国和世界各单项前10名20年来田径成绩;2) 中国参加国际大赛田径成绩与名次。
1.2研究方法
1.2.1比较法
1) 将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成绩进行纵向比较;2) 将中国国内成绩与中国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田径成绩进行横向比较;3) 对中国和世界男女各单项优秀田径运动员历年来前10名的平均成绩演变(平均成绩、定基和环比增长幅度)进行统计。
1.2.2预测法采用动态分析预测方法,2008年奥运会及2008奥运会年中国田径单项成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2.3逻辑归纳法
1) 对中国田径成绩整体的发展特征进行剖析;2) 对中国目前的田径项目的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分析;3) 为中国田径2008年奥运备战、突破及可持续发展及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中国田径实力呈现止跌启稳、个别突破的趋势
2.1.1中国与主要竞争对手奥运成绩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见,中国虽然在27届奥运会上金牌超过了俄罗斯,并逼近了美国,在田径却远落后于这两个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在田径上已经开有崛起的势头,中国的优势项目与俄罗斯强项冲突,无疑会增加中国田径在北京奥运会夺牌的难度。
2.1.2中国田径在奥运会上具体表现自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共参加了6届奥运田径比赛(表2)。
剖析中国田径运动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可以发现:1) 从总体水平上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田径竞技水平明显优于80年代。2) 中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经历了男子领先、男女相当、到女子领先、男女相当的演变过程。在第23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中国男选手取得了21分,而女子选手仅得7分;而进入90年代,特别是第26届奥运会中国田径队获41分,而男子选手得0分(即中国没有男子运动员进入奥运会田径决赛前8名);第27届奥运会(悉尼)中国田径队男子更是全军覆没,女子也全面滑坡;3) 中国的优势田径项目经历了由男子跳跃向女子铅球、竞走、中长跑和男子高栏的转变。但目前女子铅球后继乏人,女子竞走技术等不到国际认可的尴尬局面。4) 整体实力不强, 能向奖牌发起冲击的项目不多,目前能向奥运金牌发起冲击的仅剩男子110 m栏和女子中长跑。5) 在奥运会这样的重大比赛中运动员的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这种现象在2000年奥运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参赛26人中,除50公里竞走2人和李季外,其余23人均未发挥出水平。雅典奥运会中国田径队共有52人参加了31个项目的比赛,是历届奥运会人数最多的。但有28人在比赛中成绩低于平时水平,占总人数的54%。正常发挥的只有14人,占27%。赛出个人最好成绩的只有4人,占7.9%。6) 阴盛阳衰仍然存在。中国自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共在田径比赛中获得5枚金牌。除刘翔男子110 m栏外,另外4枚均出自女子长跑和竞走。
2.1.3中国在历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的具体表现在第3届世锦赛上,中国夺得2金在内的奖牌4枚,第4届夺得4金在内的奖牌8枚,金牌数、奖牌数均居第2位,可是到了第5届世锦赛,中国代表团却令人遗憾地留下了金牌为零、奖牌为1的低谷记录。在第六届世锦赛上,中国代表团所得总分(34)多于上届(25),可惜一枚奖牌未获,中国田径已在世界上跌入三、四流。虽然在中国在女子竞走项目上夺得1金1银,但仍然止不住中国整体下滑的态势。在第八届世锦赛上更是表现的大失水准,不仅一枚奖牌未获,进入前8名人数也是历史最低,反映出中国田径的低迷状态。另外,通过统计发现,中国田径从第五届世锦赛后,往往依靠女子半边天打天下。中国女子田径运动部分项目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整体水平明显高于男子,而男子由于朱建华的退役,其整体水平现在只能在亚洲徘徊。这种结果与中国田径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十分吻合。
从2003年巴黎世锦赛以后,中国田径开始有所起色,不少选手冲进决赛,比上届锦标赛大有进步。但8名竞走选手有5人被罚下,暴露出青黄不接、技术落后的问题。在2005年,在第十届世锦赛上总成绩与上届世锦赛相比有较大提高,但我们注意到参加赫尔辛基世锦赛的中国田径选手,代表了国内田径各个项目的最高水平,以他们在国内比赛创造的成绩,不少人可以进入世锦赛前8名甚至冲击奖牌,但是不少人发挥失常,中国竞走更是全军覆没,全运与奥运冲突问题再次凸显。在2007年田径世锦赛上,中国田径终于有所突破,部分项目的优势呈现集团化,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让国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的表现充满期待,但这次比赛也暴露了中国队员发挥不稳定的老毛病,特别是赛前被寄予厚望的项目竞走项目尤为明显。
2.2中国和世界2008年奥运会田径成绩预测预测工作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当人们对系统未来的发展状况有科学的预见时,才能做到方向明、目标准、政策有效。作者在2001年曾对2004年奥运会田径成绩进行过预测,准确率在75%以上,因此本文在吸收了近几年成绩后对2008年奥运会第一名成绩以及奥运会年(2008年)中国田径第一名成绩进行修订预测,以提供决策部门、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预测模型的确立,即计算中国和世界田径各单项成绩发展过程的逐年递进系数。
Fj=(Z-W)/Z*100%
Ft=(W-Z)/Z*100%
Fj计算径赛项目的递进系数,Ft计算田赛项目的递进系数
Z:前一年的平均成绩W:当年的平均成绩
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中国和世界田径项目逐年最高成绩的递进系数。递进系数的优点:首先,可以反映各项目逐年、各阶段和全过程的增长速度,信息量大;其次,去掉各单项量纲,不同项目均具有可比性;最后,数据直观、简明,便于使用。
1) 根据对中国和世界逐年递进系数的统计,田径各个项目的特点(开始时间的早晚、规则改变的年限、器材的演变等),作了区别对待处理。
2) 对中国和世界成绩递进系数进行统计,对2008年奥运会成绩进行预测计算。
Yj=A-A*FjYt=A+A*Ft
Yj:预测竞赛成绩Yt::预测田赛成绩 A:当年成绩
根据预测结果,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有望在约10个项目上进入前八名,其中男子3项,女子7项以上。它们分别是男子:110 m栏、跳高和跳远;女子:链球、1 500 m、100 m栏、400 m栏、马拉松、跳远、铅球和铁饼。另外由于竞走裁判主观因素比较大,在此没有进行专门分析。
根据我们的预测发现,中国田径管理中心所制定的2008奥运目标基本相符,也就是说中国田径管理中心制定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但综观中国田径所参加一系列国内外大赛所反映出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中国田径的奥运备战目标的实现。
2.3中国田径备战北京奥运对策
2.3.1备战2008奥运目标总的目标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力争2以上块金牌、3~5块奖牌、5~7人进入前8名。
2.3.2田径项目备战主要对策
2.3.2.1搞好项目布局,选准突破口,为2008年奥运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项目布局要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
把能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世界级大赛上争取奖牌的项目称之为一类项目,给以重点扶持。
拟定以下项目为一类项目:(近几届获得奥运会、世锦赛奖牌)
女子——20 km竞走、女子5 000 m、女子10 000 m、女子链球、女子撑竿跳高、女子马拉松、女子跳远、女子3 000 m障碍(新增项目)
男子——110 m栏、50 km竞走
2.3.2.2攻坚计划与攀登计划并举(1) 为国家队提供保障。国家队是一面旗帜。虽然三级训练网已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队伍仍然要组织在一起,并给予各方面的保障。
国家队应实行岗位责任制,主教练通过竞聘上岗,国家队队员应按照年度积分排名选出,通过改革,使国家队由以前高高在上、能进不能出的僵化体制,变为来自于省市队又高出于省市队,以完成国家任务为使命的能进能出的机制灵活的新型管理体制。
(2) 培养选拔国家二队。选拔甩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运动员组成国家二队,通过国家选拔与省市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全国优秀苗子参加训练营。
2.3.2.3加强对外交流我国应继续加强与有优势项目的国家进行交流,选送高水平的教练员和有天赋的选手到国外训练,加大选派运动员出国参赛的力度,进行实战锻炼。聘请国外知名教练对我国教练进行短期培训,更新训练观念与世界训练方法接轨。如短距离径赛项目就“请近来、走出去”与美国进行了交流,虽然效果没有立竿见影,但相信其影响是深远的。另外,中国还可以加强与传统田径强国俄罗斯加强田赛项目、非洲选手中长距离的交流,让教练员深入都该国训练队伍中,现场观摩、现场学习,把别人的先进经验真正的领悟、消化。
2.3.2.4向科研要成绩刘翔的崛起,不仅说明孙海平教练员的高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科研的重要性,因此应及时总结刘翔的成功经验,逐步向其它项目推广和辐射。
2.3.2.5建设多个能满足不同训练需要的训练基地在2008年奥运会前,力争在中国建设数个象北京体育大学一样的可供田径项目备战世界大赛需要的、集训练、科研、恢复、后勤保障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训练基地。
2.3.2.6加强反兴奋剂的力度和教育应出台可行性的硬措施,从根上铲除兴奋剂,让训练回归到科学的训练道路上来。
3结论
1) 从总体水平上讲,90年代的中国田径竞技水平优于80年代,2000年后成绩开始有所起色,整体水平落后于美国、俄罗斯和非洲一些田径强国。
2) 中国的优势田径项目经历了由男子跳跃和女子投掷、竞走、中长跑向男子高栏、女子中长跑、女子链球的转变,竞走水平很高但技术不稳定,难以得到国际的认可。
3) 中国田径阴盛阳衰现象仍然存在,中国男子国际赛场基本上靠刘翔一人支撑。
4) 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大部分中国田径运动员一般发挥不出应有水平,一时难以找到合理解决办法。
5) 中国田径目前整体发展形式看好,特别是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优势,以竞走为突破口,理论上说可以完成2008年田径金牌任务。
6) 中国田径管理层进行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看中国传统和优势田径项目还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一个运动员维系一个项目命运(如男子跳高朱建华、男子110米栏刘翔、女子撑杆跳高等),对中国田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持谨慎乐观。
参考文献:
[1] 李春雷.中国田径发展规律及未来成绩预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54-56.
[2] 李春雷.从世界三大赛和全运会看我国田径实力及努力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86-88.
[3] 任建兰.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6.
田径学习 篇12
学习评价是田径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课程目标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人们对学习评价的认识不断加深, 评价的内容不断丰富, 评价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指导纲要》对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除重视评价学生掌握田径类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情况和实际运用健身方法与手段的能力, 也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实践的能力。评价内容包含基础运动能力、教学基本技能、传承田径运动文化、社会适应能力4个方面, 其中基本理论知识与运动成绩的评价容易量化, 属客观性评价范畴, 而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实践能力的评价则难以量化, 属定性的主观性评价范畴。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客观、合理、准确, 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因此, 评价方式应强调从实际出发, 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 不断改革与创新评价方式, 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指导纲要》对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的要求, 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技能评价和强调教师评价的状况, 使得整个评价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起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本文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学生的学习评价现状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田径类课程专任教师和已经完成田径类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调查, 深入了解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现状, 结合《指导纲要》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的具体要求, 分析其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研究, 力争找出一条适应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特点与切合各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之路。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2003年以来在全国中文体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 (类) 课程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论文, 阅读了相关的著作和国家颁布的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文件。
1.2 专家访谈法
对部分高校田径类课程的教师及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访谈。先后走访了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的教师和专家, 了解了各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的一些实际状况, 并与多位田径类课程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向其征求意见。
1.3 问卷调查法
向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的田径类课程教师发放调查问卷60份, 回收问卷54份, 回收率为90%;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类, 剔除无效问卷, 保留有效问卷52份, 有效率为96.30%。向10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已完成田径类课程学习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82份, 回收率为95.50%;其中有效问卷366份, 有效率为95.81% (表1) 。
1.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核对、归类、取舍, 并逐一登记, 建立有效的数据库,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的测验和评定, 它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评价, 可以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提出改进措施, 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内容一般包括理论考核、技术和技能考核、平时成绩和实践能力考核等。
2.1 教师对学习评价内容的认知
从教师对学习评价内容认知的调查结果 (表2) 可以看出, 技评、达标、理论考核、平时成绩这4项传统内容仍100%地受到教师的认同, 均排在第一位;而实践能力考核、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这3项内容也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 说明江苏省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教师对学习评价内容的认知已逐渐走向全面化、多元化。
2.2 学习评价的方式
通过对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与总结, 目前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均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进行了修订, 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考试、测验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评价方式正逐渐向科学性和有效性迈进。但从与部分高校田径类课程教师的交流和对学科专家的访谈中了解到, 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实施的整体情况还不理想, 还处在不断摸索、不断提高的阶段。
2.3 师生对学习评价现状的态度
从调查结果 (表3) 可以看出, 很赞成现行学习评价体系的教师和学生分别只占65.38%和29.51%, 较赞成的教师和学生分别为26.92%和57.92%, 而不赞成的教师和学生分别为5.77%和7.38%, 很不赞成的教师和学生分别为1.92%和5.19%, 即有超过90%的教师和超过80%的学生对现行学习评价体系满意。说明现行的学习评价体系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评价内容较为合理, 评价方式也较为科学。但教师与学生在“很赞成”和“较赞成”选择频数上的差异, 以及超过10%的学生选择不赞成或很不赞成, 也反映出学习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问题, 有待改进。
2.4 师生对平时成绩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 (表4) 可以看出, 教师对易于衡量的出勤率、课堂意志品质和学习态度等的表现、进步幅度、参与教学实践的表现等评价内容的认同率较高, 而对难于衡量的创新与合作学习表现、自主与研究性学习表现等评价内容的认同率则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在评价学生平时成绩时多倾向于易于定量的内容。学生对所调查的评价内容的认同率均较高, 尤其是进步幅度 (100%) 和参与教学实践的表现 (95.9%) 这两个评价内容, 反映出学生对平时成绩的评价更倾向于多点开花。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扩大招生以来,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学习能力呈下降趋势, 在田径类课程各项目技术和技能考核标准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 学生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变得很困难, 平时成绩就成了学生考核成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多点开花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2.5 师生对实践能力考核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 (表5) 可以看出, 有96.15%的教师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考核, 说明教师对实践能力考核的认同率较高, 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理解较为透彻;但仍有29.5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考核无所谓或不应该进行, 说明部分学生对田径类课程目标还不完全理解, 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了解不足。
从调查结果 (表6) 可以看出, 讲解示范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在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中得到了100%的认可, 而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和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也有较高的认同率, 说明这4项能力在实践能力考核中的重要地位。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中的认同率均最低, 分别只有17.31%的被调查教师和7.10%的被调查学生选择此项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集中体现,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 要求学生必须具体此类能力。而从调查结果看, 其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通过数据我们能清楚地看到, 大多数师生能认识到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重要性, 但对具体考核内容仍停留在传统内容的认识上。
3 结论与发展对策
3.1 结论
所调查的10所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内容正在趋于全面化和多元化, 教师认知程度较高。学习评价方式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进行了修订, 但实施的整体情况不理想。绝大多数师生对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现状持赞成态度, 但仍有近10%的师生反映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问题。教师在评价学生平时成绩时多倾向于易于定量的内容, 学生则更倾向于多点开花。教师对实践能力考核的认同率较高, 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考核。但仍有近30%的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考核没有必要或无所谓。
3.2 发展对策
学习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立评价内容科学、评价方法合理的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指导纲要》关于学习评价的论述, 促进了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新理念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评价目标导向, 树立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课程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综合评价, 关注个体差异, 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 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 转变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并在评价中日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程度。
加强质性评价,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质性评价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而受到欢迎。
强调参与与互动, 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要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实现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发展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注重学习过程,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关注过程, 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 关注学生在一定时期的学习状况, 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价值观的形成, 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对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力求发现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寻找相应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习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田径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