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高血压药

2024-07-21

口服抗高血压药(共9篇)

口服抗高血压药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翻阅我院2010~2012年药房药品管理数据库抗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其中有药品名称,用药数量,和销售金额等。

1.2方法以WHO推荐药物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

2结果与分析

我院2010~2012年各类口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DDDs排序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结果显示可知:我院患者口服降血压药物使用最多的是CCB,销售费用和DDDs在近3年内最高,而排在第2、3位的为ARB,两种药物金额高于70%,DDDs之和则约占各年度总DDDs50%,通过对比我院使用最多的2种药品是CCB和ARB,应加强管理这2种药物的检测合理用药。

由表2结果显示可知:单品种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的销售金额一直在近3年里占前2位,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在2009年为第3位,后2年由培哚普利(雅施达)替代。在销售前10的药物多以进口或合资药品为主。

3讨论

CCB是用在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已老年人和患有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符合我国患有高血压患者特点,如:摄取食盐多或食用低钾,患有脑卒病发率高,而且CCB用药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用药之一;和其它降压药对比结果没有禁忌症,是在临床降压药众多药品最安全的药物[3]。临床用药多以长效品种或缓控释剂型为主。我院CCB使用与此相近,用药较多的有2种药物均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降压效果显著,副作用小,长期使用对高血压依赖性消,符合降压药诊断使用标准。

ACEⅠ和ARB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CEⅠ是通过控制血管紧张而产生的,而且增加患者血压升高。其作用显示结果可以回旋左心室肥厚和改善血管重塑,降低蛋白尿,对患有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是降压药物首选药物治疗最为理想效果之一。由于其产生缓激肽和速激肽P物质引起干咳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4],故影响临床使用选择。我院ACEⅠDDDs逐年下降可能与此有直接关系,一般使用ARB代替。ARB通过阻断心管紧张素受体AT1而产生长效降压作用,ARB销售金额和DDDs在我院占销售在用药中居前3位。目前我国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药品价格高,药品质量低,使用药患者失去信心,为了使患者康复,应提高药品的质量,降低药品费用。

综上所述:我院降压药品实用较多的主要有6种,品种供应不易,多数能满足患者临床药物的选择用药,从金价年销售结果数据分析显示,我院的降压药品用药符合标准。随着近几年的新药物不断研发出现,会有更多的药品选择,更加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安全。

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抗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做合理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3年我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一直是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用药频度前3位一直是CCB、利尿剂、ARB;单品种排序中销售金额前2位一直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第3位2009年为左旋氨氯地平片,后由培哚普利片(雅施达)替代;用药频度前3位一直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和螺内酯片。结论 我院降压药物使用均符合标准。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2]朱军辉.分析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的遴选及用药特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02-203.

[3]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中国医药导刊,2000(2):3-5.

[4]戴俊明,张蓓燕.新华街道部分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000,3(6):378-381.

口服抗高血压药 篇2

2.掌握各类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及选药和应用原则。3.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讲授重点] 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原理。

2.噻嗪类利尿药的降压机理、主要不良反应。

3.β受体阻断药的降压机理及临床应用特点,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4.钙通道阻滞药的抗高血压机理,作用特点、临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AT1受体阻断药的抗高血压机理,抗心肌肥厚的机理,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6.中枢性降压药的降压机理、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7.哌唑嗪的抗高血压机理,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8.扩血管药的降压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久用降压作用减弱的原因以及和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合用增加疗效的机理。

9.钾通道开放药抗高血压作用特点与应用 10.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11.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讲授难点] 1.噻嗪类利尿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理。

2.β—受体阻断药的降压机理,仃药反应(血压增高)。3.不同钙拮抗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AT1受体阻断药的抗高血压机理,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机理。5.可乐定的降压机理。

6.硝普钠的降压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6钾通道开放药抗高血压原理 [教材] 药理学,王迎新 弥曼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北京 [教案] 抗高血压药

正常成人:收缩压小于140mmHg, 舒张压小于90mmHg 原发性高血压;占90-95%发病机制不明。继发性高血压;是一些疾病的表现。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 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一、影响血容量的药物 利尿药 氢氯噻嗪 等

二、交感神经抑制药

1作用于中枢咪唑琳受体的降压药 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

α1 受体阻断药

α、β 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三、1.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剂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

四、钙通道阻断药

五、血管扩张药 直接扩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吡那地尔)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药物——利尿药

常用的是噻嗪类,单用有抗高血压作用,可使患者血压平均降低约10%左右。利尿药的降压机制

早期:排钠利尿,造成体内钠、水负平衡,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降低血压。

长期:

1)动脉平滑肌细胞内低钠,Na+-Ca2+交换,细胞内钙含量减少 2)血容量轻度降低。

3)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NA、血管紧张素等的敏感性降低。4)诱导血管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 激肽、前列腺素。氢氯噻嗪

药效学 氢氯噻嗪 12.5-25.0 mg/天,可使多数病人达到抗高血压的作用。加大剂量,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不良反应

阳萎、痛风、低钾,缺钾促发两种室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增加高脂血症。

增加糖尿病人的血糖,—— 不宜用于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

二、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ACEI)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乐于接受 抗高血压机制

1.抑制ACE活性,①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②使缓激肽的降解减少,缓激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和NO ③ 外周阻力下降,无反射性心率加快,肾血流量增加,脑血流量和冠脉流量保持正常。

④抑制ACE,使AngⅡ减少,抑制原癌基因c-myc、c-fos的表达

防止或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肥厚和动脉血管平滑肌的增生,防止动脉硬化。⑤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⑥糖尿病肾病患者:

抑制重构,可推迟或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降低肾小球对蛋白的通透性,使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临床应用

1.适用于各型高血压

2.防治和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动脉硬化。3.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损伤; 4.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率 不良反应

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味觉缺乏、血钾升高、脱发等。孕妇禁用—对胎儿有害,机制不明

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药

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有心、脑、肾保护作用。

AT1亚型: 主要分布在血管、心肌,脑、肾和肾小球旁细胞,其功能与心血管调节和分泌醛固酮有关。AT1受体阻断药物有:氯沙坦Losartan、厄贝沙坦Irbesartan、和缬沙坦Valsartan等。氯沙坦 药理作用

氯沙坦(Losartan)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药,属于二苯咪唑类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EXP-3174与AT1受体相结合,阻断AT1受体,发挥抗高血压作用,并可逆转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临床应用

氯沙坦可单独口服给药,合并应用利尿药,每天25mg,更适合于老年人、肝硬化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双盲法研究,轻度到严重高血压病人,证明氯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能明显增加降压效应。不良反应

有头痛、头晕、没有咳嗽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早期妊娠期不用氯沙坦,可引起胎儿损伤或死亡。动物乳汁中药物显著增加,也不用于哺乳期患者。

四、β受体阻断药

普荼洛尔(propranolol)药理作用

普萘洛尔可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下降15-20%,舒张压下降10-15%。但最大降压作用出现较晚,常需数周时间。

作用机制

1.降低心输出量

2.分泌释放肾素减少

3.阻断下丘脑、延髓等部位的β受体,使血压下降。

4.阻断突触前膜的β2受体,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5.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

临床应用

对肾素活性高和心输出量高的年青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和焦虑的患者。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阿替洛尔(Atenolol)和美托洛(metoprolol),口服易于吸收,其抗高血压作用优于普萘洛尔。

五、Ca2+ 通道阻断药 第三代钙通道阻断药

1.无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时间长;

2.阻断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含量,减少细胞内异常代谢产物的产生。3.负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肌的耗氧,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4.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硝苯吡啶)

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输量增加、肾素活性增加,不宜用于高血压伴心肌缺血的病人。有报告短效制剂加重心肌缺血。

药动学 口服后30-60分钟见效,在肝脏氧化代谢。肝功能降低者半衰期延长。

不良反应 有恶心、头痛、呕吐、眩晕、潮红、心悸、乏力等,发生率约10%,可能由于其扩张血管引起。

氨氯地平(Amlodipine)

氨氯地平是新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具有起效慢,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扩血管作用主要表现在外周动脉及冠状动脉,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对心率、房室传导、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可缓慢扩张肾动脉,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能减轻或逆转左室肥厚,适用于治疗高血压。

可乐定(clonidine、可乐宁、氯压定)

是二氯苯胺咪唑啉化合物,为咪唑啉受体兴奋剂。药理作用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肾血管阻力降低,对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影响,抑制胃肠的运动和分泌功能,适用于兼有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作用机制

1.激动延髓孤束核的α2受体

2.激动延髓腹外侧咀部的I1-咪唑啉受体

3.激动突触前膜的α2受体及其邻近的咪唑啉受体,通过负反馈,使NA释放减少。4.近端肾小球存在I1-咪唑啉受体,兴奋后引起利钠作用。

5.中枢镇静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动额叶皮层的和蓝斑核中的α2受体而产生的抑制效应。

6.可乐定通过兴奋α2受体,抑制蓝斑核部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过度活动,控制戒断症状.临床应用

可用于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口服常用剂量为0.075-0.15mg/次,2次/日。用于重度高血压患者每日剂量为0.3毫克。

由于可乐定的停药反应多发生在大剂量时,故治疗严重高血压每天用量也不宜大于0.3毫克。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倦怠等。

2.长期应用可乐定可引起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3.血压反跳性增高:

发生在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18-72小时,此时血压迅速升高并超过用药前的血压,患者头疼、恶心、呕吐、面红、失眠、出汗、震颤、心悸等。哌唑嗪(prozosin)

药理作用

1.阻断α1受体,扩张动脉和静脉。

2.增加患者血浆的高密度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减少冠脉病变 3.缓解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排尿困难。哌唑嗪适用于各型高血压 直接扩张血管药

药理作用

1.松弛动脉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2.扩张血管,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率、心力,CO和心肌耗氧量。3.提高血浆肾素活性和水钠潴留

4.合用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能减少心输出量的增加,预防肺动脉高压。

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亚硝基铁氰化钠)

[药理作用]

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对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影响,血浆肾素活性可增加。作用机制:

分解产生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增加细胞内cGMP,激活依赖于cGMP的蛋白激酶,促进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松驰血管平滑肌。药动学

在体内硝普钠分解为氰化物和NO,氰化物被肝脏的硫氰酶代谢为硫氰(SCN),经肾排出。当肾功能不全时,排泄时间明显延长,可致氰化物中毒,因此,应监测SCN的浓度。

临床应用

可用于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不良反应

可引起呕吐、头痛、出汗、心悸等。

使用时间过长,可致硫氰酸盐中毒,产生恶心、耳鸣、肌痉挛,。

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1.根据高血压程度选用药物-体育活动、低盐等

2.个体化治疗 – 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等

3.高血压危象及脑病时选用-硝普钠

4.根据并发症选用药物

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 ——可乐定

高血压合并有精神抑郁症 ——不用甲基多巴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脏扩大 ——用氢氯噻嗪、ACEI 等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降低—— 用ACEI、甲基多巴

口服抗高血压药 篇3

[关键词] 抗凝药物;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99-02

内蒙鄂尔多斯北部区为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少数民族及汉族食谱中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比重较大,再加上高盐的食物摄入,其人群血栓栓塞性疾病(冠心病、颈动脉血栓、脑栓死等)的发病率较高。口服抗凝药物对于降低栓塞疾病的发生疗效肯定,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脑出血也是常出现的并发症。据报道,服用抗凝药物导致的脑出血死亡率是其他原因的10倍。由于口服抗凝药物导致的脑出血治疗较为棘手,更缺乏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人群的研究。所以本研究主要针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研究,以期了解本地区人群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年龄49~81岁,基底节出血的患者12例,枕叶出血10例,颞枕部出血16例,颞叶出血患者12例。所有患者既往史均有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其主要原因有冠心病搭桥术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颈动脉支架术后,口服时间为(1~35)个月,平均(18.0±5.6)月。

1.2 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使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维生素K(VK);治疗组26例凝血酶原复合物(CCP)、维生素K和新鲜冰冻血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内血肿的体积和部位、术前GCS评分、抗凝指标INR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患者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出血量为12~23 mL,平均(14±4.3)mL;GCS评分(8.1±5.4)分。纠正抗凝治疗方法:使用VK 10~20 mg静脉注射,每2~6小时1次,FFP,20~40 mL/kg。治疗组:本组患者出血量为13~25 mL,平均(16±3.2)mL;GCS评分为(7.9±3.7)分,纠正抗凝治疗方法:使用PCC 300 IU+VK 20 mg静脉点滴治疗,FFP参照上一组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录入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及脉压比较

两组间比较,除DB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合并脑卒中组相关指标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为(50~100)/10万,是目前仅次于车祸和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杀手。由于其存活者多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国近年来的调查数据其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一般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脑出血的发病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因素显著性相关,也与患者其他疾患药物治疗副作用相关,我国脑出血发病率总体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2]。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体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心血管病人群在整个老年人群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甚至超过50%,绝大部分的心脑血管栓塞及手术治疗均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 [3]。抗凝药物治疗导致的脑出血在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一方面脑出血情况较为危急,抢救不及时时常危急生命,但过度的止血和提高血液的凝固性能又会造成继发血栓的形成。对于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在内蒙中西部区地区人群的研究较少。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导致的脑出血,阻止脑出血的发展是治疗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于满足保守治疗的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对于逆转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主要是抑制VK在体内的活性从而影响凝血因子的作用,所以VK对于治疗脑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PCC主要是由人工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构成,所以在临床脑出血的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其剂量,防治患者病情的恶化;FFP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3种治疗结合对于脑出血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其疗效要优于FFP复合VK治疗的疗效,分析其原因也许和3种方法的疗效叠加的结果有关。但是由于病例数的限制,PCC的使用对于应用抗凝药物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和最恰当的使用剂量尚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Znbhov A,Claassen DO,Rabinstein AA.Warfarin associated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J].Neurol Res,2007,29(7):661-663.

[2] Davis SM,Broderick J,Hennerici M,et a1.Hematoma growth is a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 outcomc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logy,2006,66(8):1175-l181.

[3] Radberg JA,Olsson JE,Radberg CT.Prognostic parameters insponlaneous inlracerebral hematoma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nticoagulant treatment[J].Stroke,1991,22(5):571-576.

(收稿日期:2012-02-01)

口服抗高血压药 篇4

物的作用特点不同,因此,如何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年至2008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分

表1各年常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各亚类销售金额(万元)、构成比(%)及排序

表2各年常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单品种销售排序前17位的DDDs(日)及销售金额(元)

析,希望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6年至2008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出库记录数据。

1.2 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对2006年至2008年我院销售的抗高血压药进行金额统计,并进行类别金额汇总,单个金额排序,得到各类药物金额构成比和单个药品金额排序的结果。一般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15版)为标准,采用其主要适应症计量范围确定[1],新药根据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常用剂量确定。用药频度(DDDs)=总用药量×规格/该药的DDD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6年至2008年口服抗高血压各亚类销售金额(万元),构成比(%)及排序(表1)

由表1可见,我院2006年至2008年3年里,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销售金额始居前2位,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2008年销售金额比2006年增加3倍多,β受体阻滞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分别位居第3、4位。

2.2 2006年至2008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单品种销售排序前17位的DDDs及销售金额(元)排序(表2)

由表2可见,我院2006年至2008年,卡托普列片DDDS排序始终位居第1位,但由于价格便宜,销售金额排序靠后。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胶囊销售金额排序稳居前2位,其中缬沙坦的DDDS排序由2006年的第6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2位。美托洛尔DDDS排序及销售金额基本处于3、4位,用量及销售金额较稳定。

3 讨论

通过对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可见,最常用的仍为ACEI与钙拮抗药。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表明,ACEI是一类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药物。虽然新的ACEI不断出现,但各种疗效差异不大,而卡托普列因价格低廉,疗效可靠,所以在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中仍占主导地位。

钙拮抗药品种多,治疗效果可靠,成为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近年来,短效钙拮抗药因其不良反应与潜在危险性[2]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原因,在临床上已经被长效缓释制剂替代。我院临床钙拮抗药的应用中,氨氯地平已占主导地位,从用量到销售金额皆居前列。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药动学性质,半衰期长达3.5h,起效缓和,能达到24h平稳降血压。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对于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长效钙拮抗药为首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是抗高血压的一线治疗药物。其降压作用平稳、疗效强,作用时间持久,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都较好,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缬沙坦在我院临床应用量已居第2位,销售金额名列第1位。

利尿药为抗高血压的基础用药,氢氯噻嗪适用于老年人,肥胖者,有肾衰或心衰的高血压患者,临床上,常小剂量与其他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吲达帕胺为强效、长效降压药,具有利尿作用和钙拮抗作用,临床可单独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β受体拮抗药最常用的是美托洛尔,该药为β1受体拮抗药,给药方便、效果持久、价格低廉,对中度和无严重并发症的年轻高血压患者效果最佳,还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我院临床3年来应用较稳定。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9~373.

口服抗高血压药 篇5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8-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药房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杭州创业软件公司H R P 2 7 5西药房管理系统) 。对药物的限定日剂量 (D D D) 参照《新编药物学》 (17版) [2]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用药频度 (DDDs) =某药年消耗量/该药品的DDD值。

2 调查结果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2008-2010年抗高血压药DDDs逐年增长, 各年度DDDs排序前10位的口服抗高血压药详见表1, 各年度各类药物DDDs构成及排序详见表2。

表1中: (1) 3年间DDDs排序变化不大的是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吲达帕胺, 酒石酸美托洛尔3年间虽然排序变化不大, 但其DDDs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2) 排序上升最快的是厄贝沙坦, 在2008年还处于第7位, 但在2009、2010年已升至前两位, 且DDDs值始终处于上升状态, 同时处于上升状态的还有赖诺普利、氯沙坦钾; (3) 处于下降状态的有珍菊降压片、复方卡托普利、复方利血平, 且复方卡托普利、复方利血平在2010年甚至跌出了前十位; (4) 2010年挤进前十位的药物有替米沙坦、贝那普利。

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 (β阻滞药) 、钙通道阻滞药 (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ARB)

表2中: (1) 排序基本不变的依次是钙通道阻滞药 (二氢吡啶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利尿药、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 其中利尿药、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虽然排序基本不变, 但利尿药DDDs值呈逐年下降趋势,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排序上升很快, 至2009年已升到第2位, 且其DDDs值上升明显; (3) 中成药复方制剂排序及DDDs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该社区卫生中心全科门诊2008-2010年抗高血压药DDDs逐年增长, CC B类与AR B类二者合计所占比例超过总量的50%, 其中ARB类DDDs逐年增长趋势明显;另外, 以珍菊降压片为代表的短效的中成药复方制剂, 以吲达帕胺、氢氯噻嗪为代表的利尿药的D D D s逐年下降。

近年来, 随着美国最新高血压治疗指南 (JNC-7) [3]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4]的颁布, ARB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在临床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亦是如此。ARB类药物是继ACEI类药物后又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的抗高血压药物。此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达到抗高血压作用, 不但具有强大而持久的降压效果, 还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5]。大量临床研究证明, ARB类药物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且不因剂量的增加而增多;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血管和肾脏有直接保护作用, 且这种保护作用不依赖于药物的降血压效应[4]。正因为ARB类药的诸多优势, 它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在各年度各类药物DDDs构成及排序中, 二氢吡啶类CCB排在第一位。在各年度DDDs排序前10位的口服抗高血压药中, 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排序靠前, 这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提到的该类药物的临床地位是相符的。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比较, 此类药物在降压作用方面有独特的优点: (1) 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 且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 以及只有相对禁忌证, 没有绝对禁忌证; (2) 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 收缩压下降较明显; (3) 几乎可以与每类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而增强降压疗效[4]。正在进行的我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阶段报告表明, 初始用小剂量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联合治疗, 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高血压的控制率可达80%左右, 提示以钙通道阻滞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优化降压方案之一[4]。

以珍菊降压片为代表的短效制剂的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 说明了目前临床抗高血压制剂选择的长效化趋势非常明显。《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提出的降压药物应用应遵循的原则中, 明确提到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尽可能使用每日1次给药, 且有持续24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 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 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 则需每天2~3次用药, 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4]。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加强, 抗高血压制剂选择的长效化必然更加深入人心。

以吲达帕胺、氢氯噻嗪为代表的噻嗪类利尿药的DDDs逐年下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明确提出, 噻嗪类利尿药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该类药物久经考验且价格低廉, 在高血压治疗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6], 诚然噻嗪类利尿药可引起低血钾, 对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亦应慎用, 但是片面的夸大噻嗪类利尿药的副作用及用药风险, 亦是不妥当的。PATS研究证实, 吲达帕胺治疗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再发危险;小剂量噻嗪类利尿药 (如氢氯噻嗪6.25~25mg) 对代谢影响很小, 与其他抗高血压药 (尤其AC EI或ARB) 合用可显著增加后者的降压作用[4]。循证医学证实,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药无论单用或联合应用, 其降压疗效确切, 达标率高, 尤其适用于老年和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独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6]。

综上所述,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 CCB类药、ARB类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ARB类药物与长效制剂在临床应用方面的逐年上升, 进一步说明降压作用持久、平稳, 并有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社区医师和患者对噻嗪类利尿药的认识可能存在不足和偏差, 应针对性的加强居民健康教育、社区医师培训, 提高全科医师在利尿药应用方面的认识, 以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病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7) :2.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27.

[3]山缨, 范维琥.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JNC-7) 内容介绍[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 30 (4) :2-3.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Z].2010-03-11.

[5]张丽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3 (5) :96-97.

口服抗高血压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我院药库系统中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口服抗高血压药的数据, 包括药品的名称、数量、规格、销售金额等。

1.2 方法

根据药理, 高血压药可分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与复方制剂等6类。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新编药物学》 (第17版) 规定的日剂量为基础, 将临床用药的习惯与说明书相结合, 对各类高血压药物的限定日剂量 (DDD) 进行确定。用药频度 (DDDs) =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日均费用 (DDC) =某药的销售总金额/该药的DDDs。DDC代表药物的总体价格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销售状况

见表1。

由表1可看出, 总销售金额呈持续增长趋势, ARB、CCB始终位居前2位, 其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78%以上。2013年ARB的销售金额较2012年略有下降, 而CCB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CEI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2.2 我院各类口服抗高血压药的DDDs

见表2。

由表2可见, 口服抗高血压药的总DDDs不断上升。其中, 尤以CCB和ARB类药物增长快, 在排序中始终处在前2位。表明在我院使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中, 主要为CCB和ARB类药物。

2.3 口服抗高血压药单品种销售情况

见表3。

由表3可看出, 排在前10位的药的销售金额, 占当年口服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的82.87%、82.78%和78.89%, 呈下降趋势。缬沙坦分散片的销售金额三年来均居首位, 2013年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销售金额超厄贝沙坦片排第2, 左旋氨氯地平片始终排在第4位。

2.4 DDDs列前10位的口服抗高血压药及DDC

见表4。

由表4可见, 缬沙坦分散片的DDDS均居首位, 硝苯地平控释片排第2位, 缬沙坦分散片的DDC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可能与药物价格的下调有关。除前10名外, 各类药物的排序有少量变化, 说明对于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较为稳定。厄贝沙坦片的DDDs排序逐年下降, 且DDC值最高, 说明其价格较高。利尿剂 (氢氯噻嗪片、吲达帕胺片、螺内酯片) DDC值最低, 但DDDs值相对较高, 说明其价格较低, 疗效确切, 临床应用广泛。

3 讨论

从表1、表2的结果看出,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符合该标准, 且各类口服抗高血压药总销售金额和总DDDs呈上升趋势, 考虑可能与高血压患者数量逐渐增加有关。

钙通道阻滞剂是我院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 销售金额排第2位的一类抗高血压药。钙通道阻滞剂降血压疗效突出, 对代谢无不良反应, 具有高度的脑保护作用, 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更有效, 在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LV肥厚方面优于β受体阻滞剂。我院使用较多的CCB类药物主要是长效制剂, 包括硝苯地平缓、控释片、氨氯地平胶囊以及左旋氨氯地平片。长效制剂的血药浓度平稳, 用药后血压的波动较小, 与较短效制剂相比, 明显降低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不良反应减少, 使用后患者的耐受性好, 易依从。

ACEI的降压作用较强, 能够保护心脏和肾脏, 还能对胰岛素抵抗起到改善作用, 对于伴有糖尿病、心绞痛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来说, 可作为首选药使用[1]。ACEI是我院抗高血压基础药物之一, 但由于使用此类药物可能引起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影响其在临床的使用, 近年来此类药物销售金额比例和DDDs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ARB是我院近年来销售金额最高而使用频率排第2位的一类抗高血压药[2]。ARB被誉为20世纪九十年代心血管药物的一个里程碑, 与ACEI作用相似。与ACEI类药物相比, 其竞争性地直接作用于AT1受体, 有效平稳降压, 作用时间长, 患者耐受性好, 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血管和肾脏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且不影响缓激肽的代谢, 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较ACEI类药物显著减少[3]。ARB类药物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及患者所选择,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尿剂是抗高血压药的基础药物之一。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同时将心力衰竭、高冠心病风险, 糖尿病及预防卒中再发作, 作为使用利尿剂的强适应证[4]。低剂量的利尿剂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 治疗费用在几类抗高血压药物中最低, 在现代降压治疗中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近年来我院利尿剂的DDDs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β受体阻滞剂经常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 适合应用于各种严重程度不同的高血压, 对于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 其疗效十分显著[5]。我院应用较多的β受体阻滞剂为美托洛尔片, 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来说, 其可被用作是首选药物。同时, 美托洛尔片也可应用于心力衰竭, 可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长效降压药如ARB和长效CCB在我院的药品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符合国际抗高血压药物利用的发展趋势[6]。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 应将依从性和药物治疗的费用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结合病情,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达到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目的。

摘要:目的 对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 对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 、日均药费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增长, 销售金额排在前3位的药物类别分别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B) 、钙通道阻滞剂 (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用药频度 (DDDs) 排在前3位的药物类别分别是钙通道阻滞剂 (CC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与利尿剂。单品种排序中缬沙坦分散片的销售金额均居首位, 在DDDs排序中缬沙坦分散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列第1、第2位。结论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口服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参考文献

[1]张元宏.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 :382-385.

[2]山缨, 诸骏仁.JNC7与2003欧洲高血压指南之比较[J].中国处方药, 2004, 22 (1) :15.

[3]田德蔷, 苏丽丽, 王莉文, 等.北京地区43家医院2005年-2007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房, 2009, 20 (17) :1286.

[4]张秋莲, 刘照昌.2008~2010年本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分析[J].今日药学, 2011, 21 (4) :257-260.

[5]Blaschke TF, Osterberg L, Vrijens B, et al.Adherence to medications:insights arising from studies on the unreliable link between prescribed and actual drug dosing histories[J].Ann Rev Pharmacol Toxicol, 2012, 52 (2) :275-301.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8月—9月门诊处方中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611张处方。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最少1种, 最多4种, 由24位医师开方, 9位药剂人员调剂。

1.2 方法

统计每种治疗方案占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处方总数的百分比 (%) 。

2 结果见表1.

说明:A:硝苯地平缓释片 (伲福达) , B:卡托普利, C:复方降压片, D:硝苯地平, E:其他药物, F:卡托普利+伲福达, G:卡托普利+倍他乐克, H:卡托普利+尼莫地平, I:其他, J:卡托普利+伲福达+复方降压片, K:卡托普利+伲福达+尼莫地平, L:卡托普利+伲福达+倍他乐克, M: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双克, N:复方降压片+卡托普利+螺内酯, P: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倍他乐克。

3 讨论

3.1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为使血压达标, 2级以上高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 单药只使40%甚至更少的患者收缩压达标。选择2种低剂量的降压药联用有协同作用, 可及早控制血压, 减少副作用, 提高患者依从性[1]。我院单药抗高血压占抗高血压处方的69.72%, 使用率太高。

3.2 我院单药抗高血压处方中主要以使用伲福达和卡托普利为主。使用短效的降压药常使血压波动过大, 而真正24 h有效的长效制剂较好[2]。忽视卡托普利宜餐前1 h服用, 胃中食物可使本品吸收减少30%~40%.要尽量避免睡前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以免引起血流缓慢而诱发脑血栓的形成[3]。即使已经控制在理想的血压范围内, 降压治疗也不应轻率停止, 如此才能预防潜在的危险因素。由此高血压医患双方应建立以下理念:高血压必须坚持终身合理用药[4]。

3.3 2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方案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 (或ARB) 、β受体阻滞剂+CCB、CCB+ACEI (ARB) 、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阻滞剂) 。在2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中有2张处方为卡托普利+螺内酯使用不合理, 因为卡托普利与保钾利尿药同用可能引起血钾过高。

3.4 我院3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中仅有2种方案 (L:卡托普利+伲福达+倍他乐克, M: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双克) 符合JNC-Ⅶ, ESH推荐联合治疗方案 (CC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CCB+ACEI、CCB+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ACEI+利尿剂、CCB+AR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ACEI) , 而且仅有1种方案包含利尿剂。3种降压药合理的治疗方案除有禁忌证外必须包含利尿剂[5]。

3.5 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 首先要寻找原因, 然后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不要盲目增加药物剂量或增加抗高血压药物。

参考文献

[1]张瑞霞, 李俊兰.降压药的联合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6) :28-33.

[2]杨宝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5.

[3]郭爱华.老年高血压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2, 9 (10) :780.

[4]谢惠民.合理用药[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09.

口服抗高血压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6例患者, 男15例, 年龄为22~62岁, 平均年龄为 (42±0.2) 岁, 女11例, 年龄为21~65岁, 平均年龄为 (43±0.3) 岁, 患者均为术后6周以上, 每月进行1次检测。入选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年龄均>18岁, 至少其中1份12导联心电图诊断被确诊为心房颤动且心房颤动时间超过30 s;排除标准:排除患者存在的心脏手术并发症、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 以及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心房颤动,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卒中病史, 华法林药物过敏史, 服用影响华法林药效的药物。

1.2 方法

1标本:空腹抽取静脉血, 并放入到含3.8%枸橼酸钠的真空抗凝管中, 制成9∶1抗凝 (1.8 mL标本, 0.2 mL抗凝剂) , 2500 r/min离心10 min后对血浆实施分离, 60 min内进行上机测试。2仪器与试剂:采用专业的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为1.01的试剂。INR计算= (PTR) ISI (式中的ISI为每批凝血活酶的国际敏感指数,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为PTR。3确定INR允许范围: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而确定, 符合以下4个条件:a.临床上无肝功能损害;b.临床上无出血倾向;c.临床无栓塞现象;d.抗凝药进入维持服用期。表明患者的华法林用量已经进行适当调整。所检测的INR称为INR允许值或允许范围。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华法林对患者实施抗凝药物治疗, 疗效显著, 对不同性别的患者的INR进行比较, 15例男性患者的INR为 (1.84±0.44) , 11例女性患者的INR为 (1.88±0.66) , 所选取的26例患者INR为 (1.84±0.57) , 男性患者的INR允许范围小于女性患者, 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实施手术治疗后, 患者多会并发血栓或出血疾病, 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为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或血栓的出现, 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临床多给予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治疗[2]。抗凝血药是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或血管内栓塞形成的疾病, 可有效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疾病出现, 可通过凝血中凝血因子对凝血过程产生阻碍, 而发挥药效。临床一般给予患者华法林治疗, 华法林为一种强效的抗凝药物, 同时应对患者用药情况进监测, 否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或出血。但在使用华法林治疗时, 首先应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剂量, 若剂量不合适, 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栓以及出血情况。传统的监测方法是采用报告PT秒数及活动度 (PA) 方式[3]。但该监测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各医学监测单位临床中所使用的凝血活酶试剂具有不同的敏感度, 对PT进行测量值大小不同, 采用凝血活酶试剂对同一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测定, 可见测定结果相差较大, 不能进行对比, 严重影响正常的临床治疗。从20世界80年代左右卫生部门进行明文规定, 在采用PT进行测定时必须参照INR。INR可对抗凝药物的水平进行有效的检测, 可有效避免各实验室、方法、试剂之间存在的误差, 提高实验室检测的准确率, 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可有效提高抗凝药物的药物治疗水平, 提高其临床治疗价值[4]。

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认为, 在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给予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PT允许范围:机械型瓣膜INR控制在3.0~4.5, 组织型瓣膜INR控制在2.0~3.0。之后临床治疗中主张采用机械型瓣膜治疗, INR控制在2.5~3.5作为治疗的允许范围, 可大大降低患者出血率[5]。中国人身体素质与西方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采用抗凝药物治疗时期范围不同。张耀平等观察3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 其INR为 (1.86±0.58) ;本文研究2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 其INR为 (1.84±0.57) 。通过多年临床研究表明, 多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其维持剂量为2.5~5 mg, 即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6]。我科室每年所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 数量较大,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一般在实施心脏瓣膜术中给予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所选用的维持剂量为2.5~5 mg, 则在该剂量下治疗效果显著。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所选取的26例患者的 (1.84±0.57) , 15例男性患者的INR为 (1.84±0.44) , 11例女性患者的INR为 (1.88±0.66) , 男性患者的INR允许范围小于女性患者, 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次研究与参考文献基本相符, 中国人的INR允许范围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综上所述, 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给予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监测分析国际标准化比值, 可明确INR允许范围, 可有效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但因当前病例研究不多, 区域有限, 临床实验室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因国人与西方国家人们的身体素质不同, 华法林的代谢不同, INR允许范围也会存在一些差异[7]。

参考文献

[1]常文秀, 傅永平.华法林对7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9) :143-144.

[2]刘铁红.华法林抗凝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水平的长期随访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 (34) :14-15.

[3]张耀平.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监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15) :1268-1269.

[4]郑立文.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所致房颤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沈阳部队医药, 2012, 25 (3) :210-211.

口服抗高血压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社区180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120例, 女60例, 年龄41~87岁, 平均 (55.1±3.4) 岁, 其中合并冠心病27例, 糖尿病51例, 肾功能不全19例, 心梗9例。

1.2 诊断标准

1级高血压 (轻度) :收缩压140~159 mm Hg, 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 (中度) :收缩压160~179 mm Hg, 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 (重度) :收缩压≥180 mm Hg, 舒张压≥110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 舒张压<90 mm Hg。本研究1级高血压患者57例;2级高血压患者92例;3级高血压患者22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9例。

1.3 用药情况

笔者所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均服用以下六类药物。具体用药总结见表1。

2 结果

180例患者根据病情不同, 采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服用, 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中180例患者血压保持正常患者144例, 占总人数的80.00%, 1级高血压患者为31例, 占总人数的17.22%, 2级高血压5例, 占总人数的2.78%。见表2。

3 讨论

3.1 利尿剂

利尿剂为降血压的基础药物, 也是最重要的降压药物, 其药性温和, 毒副作用小, 同时对心脏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现如今常见的有噻嗪类、髓袢利尿剂等多种类别, 其药物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体内的电解质, 主要是以钠离子为主及水分排出体外, 从而促使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而在β受体阻断剂或ACEI等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无效时联合应用利尿剂[2], 可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 尤其对老年患者已经肥胖者[3]。由于利尿剂中除了保钾利尿剂外, 其他药物均容易造成低钾血症, 因此利尿剂需要在上午服用[4]。

3.2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可选择性的抑制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Ca2+进入细胞内, 从而产生扩张血管及负性肌力作用, 减少末梢血管阻力, 松弛血管平滑肌, 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钙离子拮抗剂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造成的可逆转的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 而且该药物的不良反应轻微, 长期服用无耐受性, 同时对电解质等无影响。其临床主要分类有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等[5]。

3.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出血管紧张素Ⅰ, 从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导致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及肾上腺皮质类醛固酮释放的激活剂。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6]。ACEI对血脂和血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同时副作用较少[7], 对心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从而可用于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或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8]。

3.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主要对1~2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为可以成功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 (AT1) , 达到避免血管紧张素Ⅱ结合到受体的目的, 从而防止血管收缩, 达到降压的目的[9]。同时该类药物对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可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患者起到对肾功能良好的保护, 其中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等, 对高血压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0]。

3.5 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可以有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11]。该药物适用于不同级别的高血压, 尤其适用于心率较快的青壮年患者及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 同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12]。

3.6 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

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对血管平滑肌后膜的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阻断作用的作用从而对小动脉及静脉血管进行扩张, 产生降压效果[13]。本类药物与α受体以共价键结合, 结合牢固具有受体阻断作用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又称非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14]。该药虽起效相对缓慢但药物作用强而持久。其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与血管功能状态有关[15]。当交感神经张力高、血容量低或直立体位时, 其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明显。改药物对血脂和糖代谢无不良影响。但初次使用可能会引起体位性高血压, 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16]。

上一篇:容量优化配置下一篇: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