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分层模仿教学

2024-10-17

作文的分层模仿教学(通用10篇)

作文的分层模仿教学 篇1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 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应从模仿入手, 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 依托课本教材, 挖掘语言训练点, 为学生提供片段练笔的素材, 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上下功夫, 以培养他们成才。

一、读写结合, 学习和模仿课本中的语言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其目的是要通过阅读教学以读促写、以读悟出语言的韵味和一些写作方法, 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 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篇文章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和知识点, 是不是全部都要让学生掌握呢?事实上, 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在备课中, 我有意识地寻找、挖掘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 然后设计安排进教学环节中,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有所领悟、有所训练, 紧接着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片段练笔, 为学生提供运用这些语言的素材。如在教学中, 我以《又是你第一个到》为例文, 针对文章中“长沙城里有个定王台图书馆。看门的是五十多岁的李大爷”这句话, 让学生根据以下这些词语“长沙城、定王台图书馆、看门、五十多岁、李大爷”来介绍李大爷。学生纷纷说道:“我今年五十多岁了, 姓李, 人们称我为‘李大爷’, 我是长沙城里定王台图书馆的看门人。”“长沙城里的定王台图书馆有个看门的, 五十多岁了, 人们都亲切地叫他‘李大爷’。”……之后, 我让学生把这段人物介绍写进“片段练笔”的本子中, 学生大多能在学习和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 将“李大爷”这一人物介绍清楚, 而且句式多样、描写生动。

根据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这些都是在模仿和运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去表达。这样的读写结合, 可谓一举两得, 不但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和积累了语言, 而且在写中运用和巩固了学到的语言。

二、鼓励学生“仿中有创”“从仿到创”

模仿固然有其学习语言的方便之处, 但不能片面地夸大模仿的作用, 如果认为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就是为了供学生日后习作模仿, 那就把模仿引入了机械模仿的误区。遵循“仿中有创”“仿中有创”的原则, 我想, 模仿只是手段, 创造才是目的。期中复习在做练习卷时, 有一道题目是:用上“胖胖、乌黑、闪亮、可爱、逗人喜爱”等词, 描写小男孩明明的外貌。我让学生先说说, 学生连着几个都把“逗人喜爱”放在总起句或总结句中使用, 中间用上一些规定的词介绍明明的外貌, 句式比较单一。这时, 我让学生再次学习例文《又是你第一个到》中我们曾经练笔介绍李大爷的几种句式, 经我这么一点拨, 同样还是这样几个词, 但学生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却丰富了许多。比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你瞧, 这个胖胖的小男孩多么可爱啊!一头乌黑的头发, 一双闪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 真逗人喜爱。你们猜, 他是谁?他就是我的小表弟明明。”我想, 这种书面语言的表达绝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课文, 而是“仿中有创”“从仿到创”的较好体现。

三、拓宽渠道, 学习和模仿课外语言

众所周知, 语文学习具有多渠道性,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表现实际生活的, 耳闻、目睹、交谈……到处都是学习语文的机会。因此, 语言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和学习课本中的语言, 应该多渠道地学习和积累课外语言。比如在教学课文时,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所提供的语言信息, 适当地增加相关的其他语言信息, 以增加学生接触和模仿语言的机会。在教学描写雪景的作文时, 课堂教学的实施由一首歌曲《我爱你, 塞北的雪》引入, 并让学生说说、读读歌词中描写下雪的词句;在学习、背诵完课文中描写下雪情景的句子后, 我又增加了“佳句欣赏”, 提供类似描写的其他语言信息, 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接近期末考试前的一场大雪让学生欣喜若狂, 他们看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所吟诵的词句, 有的出自课文, 有的来自于课外积累, 让我在感到些许欣慰的同时, 深深感叹为他们所做的还太少……

学生每天都有语文课,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2分钟预备铃时间开展“每天一句”活动, 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教师可事先指定同学提前做好准备, 写在一张小纸条上, 课前把要教给大家的词语或短语写在黑板上, 一上课, 先跟读两遍, 再把意思解释给大家听, 并且造一个句子让大家加深理解, 下课后把小纸条张贴在墙报上的有关栏目里, 不清楚的可以再去看。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课外语言, 有的还可以运用到作文、周记里去增加表达的生动性。例如学生在写作文《我的铅笔盒》时, 这样写道:“每当我学习需要它们时, 它们总能‘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这句俗语在此恰当地运用也是出自“每天一句”的学习。平时, 班级中有同学之间闹矛盾来告状, 还没等我开口, 就有同学说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大人不记小人过”……这些课外语言的学习和模仿丰富了同学们的口头语言, 也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 小学生的书面语言还处在积累阶段, 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和模仿语言的机会, 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 进而培养他们成才。当然, 作文教学还包括很多, 对学生的要求也绝不仅仅是“言而有序”。但我相信, 在“言而有序”的基础上再去指导学生怎样选材、立意等, 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模仿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篇2

关键词: 模仿 作文教学 写作水平

一直以来,某些学生怕写作文,甚至因此影响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即使是老师,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束手无策。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无数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积极接受这些新的理念,学习这些新的方法,但是始终认为,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原始但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模仿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亚里士多德曾说:“模仿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人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模仿学得的。中国古人说:“学之为言效也。”其意思是说,学习就是模仿。先有模仿,然后才会有创造。同样,文化知识,包括写作,都离不开模仿。朱光潜说:“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创造,那是无中生有,不可想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应该有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低级到高级、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他们在思维发展中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需要借助别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这就必须模仿。

二、模仿写作是前人成功的经验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古往今来,通过模仿创作而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唐代诗人王勃模仿北朝诗人庾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创作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李白模仿乐府诗《长歌行》中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创作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佳句;欧阳修的千古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模仿自唐代严恽《落花》中的“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这些模仿创作都取得了成功,成就甚至超过了模仿的蓝本,这无疑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三、模仿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对“创新”强调和推重得过多,存在忽视对学生基础写作能力培养的不良倾向。其实道理很简单,没有借鉴,何来突破?胡适曾这样说:“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

四、如何通过模仿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模仿的基础是阅读,即所谓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得很少,读得不熟,读得不得法,无疑会使学生腹中空空、言而无物。语文能力是在课内外大量的经常的模仿中形成的,就教师来说,无论是教材中的范文,还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以及课外阅读、观看、交谈,都不可避免地会为学生表情达意示范。就学生来说,其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养气,与好书好文为伴,含英咀华,动情处,不妨抄写一二,背诵一二。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了万卷书,走万里路自然身轻腿快。

要会阅读,能够找到所要模仿的作文的优点。“东施效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模仿别人,首先要找到自己可以学到的别人的真正优点。读了一篇好文章,要知道好在哪?哪一点对自己启发最大?哪一点适合于自己模仿?“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逐渐地看出越来越多的文章的“门道”,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积极地模仿好的文章。

其次,模仿可以从局部入手。局部模仿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的,而是需要精心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收别人的经验,增加自己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仿写句式,可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仿写手法,可以培养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仿写结构,可以培养布局谋篇的能力。可见,将阅读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是促使写作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做到仿其法而不袭其文,循其序而不乱其格,在模仿中有所创新,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最后,可以从作文修改中反向模仿。写作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自己修改和帮同学修改来提高写作能力。另外,教師还可以搜集一些作文片断修改的资料让学生进行系统的片断修改训练。修改错误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自己的认识本身也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把修改病文看做是一种反向模仿。

作文的分层模仿教学 篇3

《初中语文“积累、模仿、感悟、创新”四段式作文模式研究》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7年, 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课题的实验与研究。经过近5年的努力, 可以说, 我的作文教学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积累、模仿、感悟、创新”作文》的基本理念和习作要求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师生互动为宗旨, “观察与积累”“模仿与思考”“感悟与创新”四个版块的设计, 构成积累———模仿———创新三个梯度, 使学生由易到难地学会写作, 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为此, 每个版块设计的目的如下。

一、观察与积累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注重积累, 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将周围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我特开设了口头作文课, 作文题目根据近几天学校、班级的大事或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进行开展。例如, 初一入学初, 我会要求他们说说身边的同学和教师, 题目就设定为《宿舍里的那些人》《最特别的教师》等, 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教师和同学。同时通过学生的口头作文, 也会增进我对学生的侧面了解, 一举多得。再比如, 我们班值周后, 我就设定题目为《值周的那几天》, 学生会通过说“值周”这件事说到同组劳动的同学, 说到破坏他们劳动成果的同学, 还会说到他们值周的感受。这样, 通过学生的反思加强了思想教育, 让他们学会合作, 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有一次, 我们学校要来检查团, 因为我校搞校园工程建设, 需要打扫的地方太多, 为此, 全校师生忙活了好几天, 学生对此感触很深, 于是我设定的作文题目为《检查团来了》。那堂课上,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 有的倒苦水, 有的邀功劳, 有的表扬人, 有的抨击事,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从积累的角度看, 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识字积累, 学生以认读识字为基础, 以课本识字、阅读识字为主。二是阅读语言积累。由于识字任务的提前完成, 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相对提高。在严格执行新课标课外阅读的同时, 规定每年级的阅读总量是20万字。教师在抓好阅读的同时, 要求每一个学生搞好经典古诗文、现代诗词的背诵与抄写。三是生活积累。教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 将自己成长的足迹及对生活的感悟随时记录下来。

二、模仿与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 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从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 由范文引路, 指导学生模仿范文练习写作, 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 引领学生学会写作的技巧。

要学生模仿, 不单单是要求学生“仿”, 还要教会学生“仿什么”“如何仿”,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两篇典型的写景范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学习完这个单元, 教师会要求学生练习写作写景文。但在写作之前, 我先上了一堂题为“描写生动景景美, 热爱自然季季情”的作文技巧传授课, 将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的写作技巧归纳总结出来。

1. 仔细观察, 抓住特点

例如, 济南的冬天———温晴 (通过与伦敦、与热带、与北平

南国的春———柔和 (通过写软绵绵的春草, 姹紫嫣红的春花,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风,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等几幅画面来展现) 。

2. 分层描写, 详略得当

例如, 分层描写———朱自清的《春》通过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等几幅画面来分层展现春天的美。

详略描写———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 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 但重点写了济南的山, 因为那些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 济南像是睡在摇篮里, 温晴、惬意。

3. 巧用修辞, 生动描写

《春》和《济南的冬天》里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这些修辞, 学生很容易就能将它们找出来, 体会到它们生动形象的特点, 学生也就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4. 虚实结合, 动静相生

例如, 虚实结合———朱自清的《春》一文里“春花图”写到: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实) 。闭上眼, 树上仿佛已满是桃、杏、梨 (虚) 。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里写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那些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 (实) , 好像日本看护妇 (虚) 。

动静相生———朱自清的《春》里, 春花图中写到: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动) , 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静) 。

通过这样的作文技巧传授, 学生就知道了“仿什么”“如何仿”, 好多学生都写出了令人叫好的写景文。

三、感悟与创新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 有所发现, 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悟。

例如, 在学期末, 班级要对学生进行奖励, 我就鼓励学生仿写颁奖词。因为被奖励的学生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 又有颁奖词可仿写, 因此, 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样, 学生不仅学会了写颁奖词, 还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评价人物。

四、实验成效

尽管课题的研究和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 但在探索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教师抛砖引玉

要想让学生热爱写作, 教师首先要热爱写作。语文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作文, 和学生一起参加作文竞赛, 并让学生大胆评价教师的作文。这样, 既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又可以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面批原则

面批是最好的指导方式, 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教师只有经常对学生面批作文, 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快速提高。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近五年的课题实验, 我们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在七年级就全面进入了大量自由阅读的阶段, 我班每年在教研室举办的作文竞赛中都会有多人获奖。自课改以来, 在每年的中考中, 我班的语文成绩也一直处于前列。因为与不少同学保持联系, 我得知处于班级前十名的同学到了高中后, 往往在班级里的语文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我因此更加坚定了搞好作文教改实验的信心和决心。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模仿教学 篇4

【关键词】 写作 模仿 范文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6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朱熹云:“古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得之”,晚清经学大师王■运在《湘绮楼文集》中讲到古人习文方法:“取古人成作,处处临摹,如仿书然,一字一句,必求其似”,扬雄曾摩《论语》,李白前后三拟《文选》,苏轼曾摩陶渊明作《和陶诗》,可见古人那些出神入化的文字都始于模仿,然后得其变化。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谈到写作:“有范文借鉴,从模仿入手,心领神会,久而久之,就能脱胎而出。”纵观古今论述,模仿对于初学写作者具有极大的帮助,是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模仿的用意是让学生内心已有的生活素材、语言信息、思维习惯受到触动,进而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达到灵活的创作。因此,模仿写作就像蚕一样,不断地用丝包裹自己,不断地积蓄力量,不断修炼自我,不断地经历阵痛,最后破茧而出,化蛹为蝶,写出自我独特的文章。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收集本班学生优秀作文,收集网上优秀习作以及结合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提供可以模仿的范本,将范文细细剖析,大到立意、选材和结构,小到文章的词语、修辞,让学生知道文章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教学中,我按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模仿语言

模仿语言应首先模仿句子,模仿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以改变学生作文无语可表,用语单调乏味的状况。我将句子仿写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织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友谊化为有形,使友谊具体形象化。模仿时,关键要选取恰当的事物来表现友谊,同时要兼顾词语的搭配和字数。据此,有学生就在原句上续写出“友谊如小舟,我们共同划行,驶进一片片温馨的港湾;友谊如香茗,我们共同品尝,品出一段段的幽香;友谊如雨滴,我们共同汇聚,汇成一条条江河。”仿写时首先要运用好语言,使描写的事物具体形象化,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然后在模仿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模仿段落,模仿文章的语言风格。在模仿中,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所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词汇就会不知不觉地丰富起来,语言也就会不知不觉地优美起来。

二、模仿写作手法

文章的写作手法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因而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是表达方式;白描、对比、象征是表现手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是表现手法。模仿写作手法要先易后难,紧扣一两点展开训练,切忌面面俱到。如在学完《背影》后,学生都被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给深深感动了,特别是那个买橘子的场面。于是我顺势的让学生仿照课文来写他们的父母,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深秋的风,很冷,父亲开着摩托车带着我飞驰着,狂风吹乱了他原本就杂乱的头发,身上的单衣就像风中的旗帜一样鼓鼓囊囊,分外显眼,似乎在讽刺我的不孝。父亲时不时地耸耸肩,拢拢破损的衣领,却依然加大马力往前开。这一刻我才明白父亲的后背是这么的宽阔与结实,为我遮擋了十四年的风风雨雨,想到这,我的眼睛模糊了……”学生能抓住最精彩最闪光的一瞬间,运用细腻的手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学会了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懂得了亲情,理解了爱。

三、模仿结构

好的作文不仅要有一副漂亮的“面容”,还要有一件得体的“衣服”。完整的规范的千姿百态的结构就是一件剪裁得体的衣服。模仿结构,可以学习全篇结构安排的特点,也可以模仿局部的层次安排。《夏感》开篇点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然后引出夏天,再从金黄的色彩、紧张的旋律两方面来描写夏天,文末赞美夏天。这样的文章结构很是值得学生借鉴。学完这两课后,我让学生也尝试模仿文章结构写作其他的季节,有学生就从秋之色、秋之旋律描写秋天,也有学生从草木、寒风、雪花、表现冬天。学习范文的结构,并在写作中加以模仿,让学生学会安排文章的结构,安排写作内容,并不断的加以创新。除了模仿文章的整体结构,还可以模仿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总之,通过尝试不同文章结构,达到积累结构、模仿结构、灵活运用结构,最终加以创新的目的。

四、模仿选材

作文选材,不但要真实、还要追求新颖。新颖,就是新而别致,不落俗套,与众不同。然而,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千篇一律,空洞无物,不知如何切入主题,以何种材料来塑造人物,为主题服务。很多优秀的范文就是学习选材的老师。《台阶》用“台阶”来写父亲一辈子的辛劳,《背影》用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来展示父爱,《散步》用选择大路、小路,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等生活细节来表现三代人之间的关爱。一次我用这些课文中例子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事,写熟悉的人,模仿例文选取生活中微小、琐碎的事件或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个性。一个学生在《寒夜中的幸福》中这样写道:“灯光把她的身影拖得好长好长。那凌乱的长发,瘦弱的身子映在墙壁上,异常明显。寒风吹过,滚热的泪珠从我眼眶里涌出,淌过脸颊。幸福,在风中屹立,犹如寒冬中温暖的太阳。”因此,通过范文的例子,学生能够形象的学习选材,更好,更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表现不同的作文主题,从而走出作文无从下手的困境。

谈谈作文的分层教学 篇5

关键词:摸底,训练,达标

下面就本人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摸底分层

我每接手一届新生之初, 就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是:通过三到五篇习作或写生活片断作文练习来检测他们的能力, 可以用表格量化的形式来细分, 诸如语言、结构、立意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 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A、B、C三档。A为最高档, C为最低档, B档的人数应最多。把学生分档时应是让他们低就, 而不是高就, 这样便于在以后的分层练习中让他们受到成功的激励。

二、分层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 对不同档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明确要求:C档作文要文通字顺, 有一个中心;B档作文要语言较美, 中心明确, 结构合理;A档作文要语言优美, 立意新颖, 构思精巧。

在练习之初, 所有的学生可以采用同一题目。比如《爸爸, 您辛苦了》、《我的第一次作文》、《老师, 我想对您说……》等。这些题目是不设置审题障碍的。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 可以给A档学生增加一些有审题难度的题目, 比如《网》、《山》、《窗外》等。

分层练习的关键是教师的批改。对待不同档次的学生, 教师应严格按照上面提到的不同标准进行批改。比如C档学生, 只要其作文文通字顺, 无错字病句, 有一个中心, 就应该给他高分, 甚至满分。每次练习过后, 教师都应拿出不同档中的优秀者进行表扬激励, 特别应鼓励能够达到本档要求的。如果学生能屡次达标, 则说明他们已完成了本档次的练习。

三、达标进层

层进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尝到习作的甜头, 看到成功的希望。对学生最大的刺激应是进层。进层, 应是很认真很慎重的, 千万不能该进的不让进或不该进的却让进。后者会误导学生过高地估价自己, 前者则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进层测试的作文题应是不含审题障碍的。进层时不应按比例, 而应能进则进, 哪怕进层后没有了C档。

论初中作文的分层教学 篇6

一.分层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作文分层教学是针对初中生的写作实际情况, 为了使所有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所采取的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措施, 也是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和教学组织。我国目前已经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全面升入初中, 一些学生在小学语文基础不扎实, 再加上升学的压力, 语文的学习时间被数理化所占用, 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拉大。在一个班级, 写作水平较高的只有几位学生, 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不是很好, 有的甚至就不会写作文。针对以上情况, 语文教师如果搞一刀切的传统作文教学方法, 就会使优等生很难提高, 中等生止步不前, 学困生失去了学习写作的信心, 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不到激发, 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能得到提高。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班级在知识的学习、运用、掌握方面, 客观上还存在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差异还会不断地扩大, 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处于这种存在层次状态的学生是变量, 对于作文教学而言, 这种状态会随着情感和作文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中间环节发生有利变化, 采取作文分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对策。

二.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1、由于学生兴趣的差异使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兴趣的差异, 有的学生对生物、数学、物理等学科比较感兴趣, 具有较强的计算、推理、分析能力, 比较擅长准确而迅速地攻克各种难题;有的学生在舞蹈、美术、音乐等方面比较有天赋, 创作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对各种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有着强烈的兴趣, 喜欢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竞技活动, 在体育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有些学生对文学比较热爱, 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写作方面有较好的表现。针对初中生在才能和兴趣方面存在的差异,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尊重学生的爱好选择, 实施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 语文教师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使其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初中生认识能力个体间还存在差异。

学生个体间认识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的学生学习容易走神, 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有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粗略、大大咧咧, 有的观察却是非常细致;有的学生在历史、英语、语文等方面学得较好, 擅长形象思维, 而物理、数学的学科学习好的学生擅长抽象思维, 学生在认识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他们的写作能力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认真听讲的学生语文水平大多较好, 写作水平也优于其他学生, 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较慢。

三.作文实施分层教学要定位准确、循序渐进

在写作训练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现状,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变化, 及时进行调整, 定位要做到动态的、暂时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为不同定位的学生制定出作文训练的目标, 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开始进行写作训练阶段可以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范文做参考, 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 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 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

作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7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教学除应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等教学原则外,还应坚持: (1) 自主性原则。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 (2) 流动性原则。层次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水平在不同层次之间流动,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3) 整体性原则。由于分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分层不分班,因此要把握班级整体,把握每个学生是分层教学的核心,教师与学生都要把自己看成是分层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达到整体效应。作为语文教师,我发现在实际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语言水平、思想深度、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他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作文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而个别学生却辞不达意、语不成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生硬地按统一、唯一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实施作文分层递进教学,因材施教,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一、分层依据

学生的分层依据是以写作差异水平为主,即作文成绩为主,但不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据此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思想认识较为深刻,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够举一反三的学生;B层学生作文谋篇布局的能力尚可,但选材一般,语言平淡,内容不够生动;C层学生作文水平相对较差,选材能力较低,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字数达不到写作要求。

在分层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标签效应”,抑制其负面影响,教师应该事先在课下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可以先采用隐性分层法,即在教师心目中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通过教学活动逐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教学的优势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自主选择层次。

二、教学实践

1. 目标分层。

它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作文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只要求学生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完整,不偏离题目,不出现错别字,这就是“近纲靠本”,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和升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要求学生的作文达到中心明确,布局合理,言之有物,更高层次的要达到构思新颖,语言流畅优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就是“达纲拓本”,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低层次学生由此减少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后者是选择目标,具有挑战性,扩大了中上层学生的作文空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2. 教学分层。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班级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实施的,因此施教时应首先用足够的时间保证基础目标的落实,重在以低起点步子的形式让下层学生掌握作文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低层次学生推荐几篇范文,让他们认真揣摩、仿写,中上层学生则自己构思作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仅仅依靠短短的九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外时间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面对面地交流。

3. 练习分层。

作文教学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写作练习,这也是作文分层教学付诸实践的重要一环。在每次作文练习当中,我没有局限于单一、固定题目的框框,而是采用了作文题目分层布置、作文练习分层完成的方法。同一体裁、不同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充分发挥。

4.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坚持鼓励性原则,具有总结、反馈、提高的功能。抓好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对低成就学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增强其竞争意识;在作文评价时,不以作文成绩论优劣,而是以递进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即使幅度微小,也不能吝啬表扬的微笑、赞许的目光。

在实施作文分层教学时,要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对学生采用分层而不定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因层而异,因人而异,以教适应学生的学,以教促进学生的学,不拘泥于层,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教师还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成功—愉悦—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的心理效应,畅通师生的双向交流,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体会与收获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分层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提高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它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与自信,而新的成功与自信又将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使之争取更大的成功,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真知识,掌握真本领。

走模仿与自创相结合的教学之路 篇8

一、初为人师, 应以机械性模仿为主

初为人师, 没有任何教学经验, 这时, 机械性模仿显得尤为重要。机械性模仿的第一步是对已有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和学习, 并取其精华。在执教“整数乘除法”时, 教师习惯利用相关的情境设计进行教学。因为小学生对算术运算概念的理解常常建立在情境的基础上, 为了在情境与运算概念中建立联系, 就要利用情境, 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征。比如在上课伊始,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种情境:小明的妈妈给小明订了一年的《小学生》杂志, 每一期的定价是6元, 一年需要多少钱?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导入, 是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 所以孩子们很有兴趣继续学习。那么, 初为人师的你也可以直接借鉴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再比如在进行情境教学时, 教师们常爱用一种制造悬念、创造情境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不要怀疑它的可行性, 你可以直接采用“拿来主义”, 把这种教学方法放到你的教学当中去。这种机械性模仿的教学方法可被我们视为一种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最佳捷径。

二、积累经验, 逐步学会创造性模仿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 运用已有的知识, 通过思维活动, 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因此, 教师只有在机械性模仿进行得游刃有余之后, 才可以进行第二步, 即创造性模仿。创造性模仿是指在机械性模仿的基础上加入教师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意识的模仿。创造性模仿已不是原模仿案例的简单再现, 它要求教师加入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要对原案例进行升华。如在教学“________的倍数的特征”时, 教师可以以3为例子, 先让学生随意地报数, 然后迅速作出是否是3的倍数的判断, 并让学生通过计算进行检验, 在其感到好奇和惊讶之时, 随即告诉学生3的倍数是有特征的, 你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然后再进行4的倍数的教学, 逐渐让学生练习更多更难的数字, 再总结倍数的规律。这样, 适时地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高潮。创造性模仿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三、模仿与自创相结合

模仿是自创的基础, 自创是模仿的升华。因为只有将模仿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融入自己的体验, 才能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例如: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 以往的模式是教师常常让学生通过看自己收集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利用剪纸来理解什么样的图形才叫做轴对称图形。小学生对于学习抽象的概念, 往往会不知所措。所以我们设计这样的情境就是为了化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即“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 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而我们在模仿此模式的基础上, 可以加入自己的元素, 即让学生通过拼拼“七巧板”来同样熟悉轴对称图形。无论是模仿的教学方法, 还是“自创”的教学方法, 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 较容易地理解枯燥的理论, 使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直观地反映出相关的数学概念。所以,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以“模仿”为基础, 不能进行脱离理论的实践, 否则会背道而驰。

四、形成风格, 追寻自我

“人云亦云”的最终结果就是被埋没, 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变得过于大众化。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知名教师, 就必须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笔者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列举如下, 以供交流。

1. 在备课中要以教材为基础, 优秀案例为指导, 研究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步骤。

备课一定要先备教材。一些教师急于求成, 抛开教科书而去找一些自认为非常优秀的教学案例, 回来就大肆研究起来。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 年轻教师一定不要盲目崇拜名师, 这样只会让自己的试教迷失在名师的教案中而不能自拔。只有以教材为基础,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知道, 也许一些看上去新颖的设计并不真正适合你的教学过程。其次还要“备”学生。每个学生的基础、性格都不同, 如果上课前不了解情况, 就一定会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 备课还得“备”自己。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上课风格。比如有些教师思维快, 语速快, 属于快人快语型, 那此类教师的教学特点则是条理清晰、语言精炼;而有些教师属于风趣幽默型, 那这类教师上课时一定是激情四溢, 热情而富有活力的……你属于哪类性格, 上课前一定要对自己有所把握。只有了解自己的教学特点, 才能更好地学习适合自己的教法。有了以上三备, 我们的教学方法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自主性, 也才能真正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

2. 在借鉴中突出自我,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曾说:“学我者活, 似我者死。”一语道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这里的“似”就是指单纯的模仿, 这样的模仿只会使自己的课生硬死板, 长此以往, 教师和学生都将失去活力。教学方法不是一个单纯的方法问题, 而必须融入自己的东西。采用某种方法教学, 必须注意研究别人采用这种方法的道理,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 吸收储存起来, 以便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而又能教出自己的特点。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用跟踪的办法是不能超越别人的。”这正说明了模仿仅仅是手段, 是教学腾飞的一个踏板, 我们必须好好利用这个手段, 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在借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模仿式作文教学之实践运用 篇9

【关键词】模仿 作文 模式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提出了“模仿式作文教学”的设想,探讨模仿式作文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作用,并且在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模仿式作文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

一、模仿式作文教学设计的实验步骤

1.范文学习

提供多篇具有某个共同特点的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分析,找出每一篇文章的特点,归纳多篇范文的共同点。以共同点作为写作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写作意识再去分析范文,确定本次作文训练涉及到的写作内容、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等,即文章的主旨、行文的思路和语言特点等。

这是一个注意过程,它决定了学生在他所接触的大量的示范性因素中选择什么进行观察,以及在与榜样的接触中吸取什么。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点进行赏析,并且写出鉴赏文字。然后把范文收回教师保管。

2.知识冷却

这是一个保持过程,是模仿的前提,主要依赖范文的形象图式和言语加工两套系统,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留下了印象,并且用自己的内部语言进行加工,形成自己的符号编码。

由于学生的情况不一样,遗忘的速度有一些差别,所以这个阶段因人而异,有的一两天,有的则一个星期,所以采用了一个平均时间。一般都是周一进行范文鉴赏,周五再进行模仿写作,中间隔了四天左右。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忘了范文的细节,只留下一些思想内核,然后在这几天时间里,用自己的生活和感悟去充实。这是比较轻松的状态,是比较自由的模仿过程,学生可以有意无意地去模仿。

3.写作模仿

这是一个动作再现过程,即将已经编码的符号表象转译为相应的行为,这是模仿学习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这个阶段是真正的模仿阶段,教师根据范文学习阶段归纳出来的共同点,给出一个写作训练的主题,要学生根据范文留下的记忆,再联系上一个阶段的生活和感悟,形成与范文相似的文章。这是一个还原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要传达一种思想和感情,学生需尽量用他所记忆的词汇和句式,把自己的生活与体验,用先前学过的范文的样式表达出来。因为范文的特点已经理解并且消化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往往能融入自己的个性特征。

4.范文反馈

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但不是对第一个阶段的范文学习进行简单重复,而是有了写作体验后的验证,不仅能够再次用范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写作,而且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检验范文,这是更高层次的范文学习。

再次把范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反复比较、鉴别,从表达的条理性、艺术技巧、修辞手法、语言词汇等方面找出存在的差距并作出修改和补充。让学生第二次对范文进行摹写,这时候学生已经能够借鉴而不抄袭范文了,能在自己创作的基础上再吸收范文的优点。

5.仿作评改

这是一个动作强化的过程,即通过写作行为后的奖赏和惩罚,分别使学生某种成功的写作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或者使学生某种错误的写作行为减少出现或者不出现,即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

经过学生自己修改的仿作,交由学生互相评价,找出别人模仿巧妙的地方,并且分不同的方向评出模仿最好的仿作。收集学生的评价意见后,再由教师进行整理归纳,进行相关的补充。最后把优秀仿作打印出来贴在公告栏上,或者传上班级网站。

6.反思创新

与教学目标进行对照,检查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与同学的仿作进行比较,归纳各种不同的写作方向;综合师生评价,对本次仿作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寻求新的写作内容、变换新的视角、寻求新的形式等。

此外要注意学生在模仿训练过程中的动机性。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评改兴趣,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等几种形式,不断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实验结果证明,模仿式作文教学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二、模仿式作文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科学管理。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行文中加入自己的因素,模仿别人的写作优点时带上自己的个性。

模仿式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偷懒,不愿意开动脑筋,容易养成学生套作甚至抄袭的习惯。这就需要老师积极介入,加强教育,全程监督,防止学生直接套作优秀范文。不能让学生应付了事,而是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模仿活动进行评价,自己找出模仿的要点,评价模仿的程度,并且接受同学与老师的监督。

2.模仿多种文体。

目前考试作文的体裁要求越来越倾向于让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但对文体的要求更高,要求考生的作文体裁清晰。学生多了选择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但也容易因此模糊文体的界限,写出“四不像”的作文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进行不同体裁训练。在模仿式作文教学中,学生要从范文中找出不同文体的特征,形成感性体验和理论知识的融合,从而达到熟练运用任一文体的能力。

3.追求个性内容。

在模仿式作文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展现自己的个性,才能避免套作与抄袭之嫌。追求个性的手法,也就是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内容,写出的文章有新意。自主,就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外部因素的干扰。真实,就是说真话,诉真情。当然,说真话并非口无遮拦,而是要认真思考。有新意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独立思考,发表独到见解;就是灵活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具有新的风格。

4.内容紧扣生活。

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也就没有内容可写。因此,在模仿式作文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生活,不然没有自己的体验感悟,仿写出来的习作也就完全成了他人文字材料的堆砌,而没有自己的内容和思想。要引导学生自觉深入生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把课堂内外连结成一体,构建一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把从生活中积累的材料,对生活的感悟,用独特的审美观点进行评判,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用真情实感去倾诉对生活的体验。

5.操作循序渐进。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努力探索模仿式作文教学的特点,更要从写作的普遍规律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模仿式作文教学自己的规律去进行教学活动。必须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增加素材与写作方法的积累,经过大量的模仿实践,把这种阅读积累化为实际写作能力。

另外,由于是模仿式作文教学,总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模仿的痕迹,特别是学生水平不一,更容易出现模仿不成功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进行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学生只有通过逐步获得写作的成就感,才能坚持下去。如果一味地给学生一个高标准,极容易打消学生模仿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陶兴国、徐汉新. 模仿作文训练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23期.

[2] 蔡伟. 作文模仿教学的实施策略,《写作》,2003年02期.

作文的分层模仿教学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工具箱中的“橡皮擦”工具逐帧擦除图形;理解将帧进行“翻转”操作的目的;掌握将帧进行“翻转”操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实践的过程, 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形成学以致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善于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将帧进行“翻转”操作的目的, 并学会其操作的方法。

难点:利用“橡皮擦”工具逐帧逆向擦除笔画。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哪几种类型的动画?

生:逐帧动画、形状渐变动画、动作渐变动画和引导线动画。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很棒。那如何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呢?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模仿写字效果的动画

/袁智琴

制作方法。现在, 先请大家看一段影片。

教师展示“E海拾贝”F l a s h短片:画面中央一幅书卷慢慢打开, 一枝毛笔在书卷上缓缓挥舞, 写出“E海拾贝”几个秀丽的大字。

这种逼真的写字效果, 顿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室里一片赞叹声。

师:这个动画的效果不错吧!想想看, 利用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来?

学生纷纷议论了起来。

生1:我觉得书卷和毛笔可以用绘图工具画出来。生2:可怎么让它写出字来呢?

师:大家不必羡慕。综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和今天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我们就能做出这种效果来。

设计意图:以F l a s h动画欣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 观看实例分析过程

师:老师在课前为大家准备了两个F l a s h动画。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学生高兴得跳了起来。

教师播放两个动画, 一个是教材上的模仿写“秋”字效果的动画, 一个是没有翻转帧以前, “秋”字被擦除的过程动画。让学生用心观察两个动画的异同。

师:通过观察, 你们认为这两个动画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两个动画的过程刚好相反。

教师逐帧播放两个动画的源文件, 供学生仔细观察。等学生看完后,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 并思考动画的制作过程。

学生的热情很高, 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尝试制作模仿写字的动画。

设计意图:制作模仿写字效果的动画, 关键是要逆向擦除笔画。也就是说, 按照相反的笔顺将字逐渐擦除, 由于学生对笔画的“逆向”理解比较困难, 经常会出现擦的笔顺不对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对比实例发现问题, 再通过阅读教材来寻求解决的途径。这种“先试后讲”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 教师演示主导教学

师:现在, 我们开始演示这个动画的制作过程。刚才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 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很多, 所以, 在我演示与讲解的过程中, 请大家认真听讲。

教师启动网络教室, 演示动画的制作步骤, 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怎样改变文字大小?比如, 想变成“1 5 0”号的字, 该如何输入?

2.怎样才能用橡皮把字擦除掉?

3.按照书本上的操作能不能把全部的帧进行翻转?

设计意图:教师就范例进行演示, 更能让学生的操作有的放矢。通过问题的设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进行探究时, 会出现很多疑问, 教师对其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解答。

生1:为什么我的电脑输入不了数字呢?

师:课本中“智多星”就介绍了怎样改变字体的大小, 要输入“1 5 0”号的字, 直接在字号选择框中输入所需要的字号。

生2:我这里文字的笔画擦除不掉。

师:橡皮只能擦除图形, 不能直接擦除文字。必须先选中文字, 执行“修改—分离”命令打散文字, 将其变成图形。

生3:怎么搞的, 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怎么还不行呢?

师:同学们按书上的提示找不到对应的操作, 我们应该修改一下, 应是执行“编辑—时间轴—选择所有帧—修改—时间轴—翻转帧”, 而不是执行“编辑—选择所有帧—修改—帧—翻转”。

设计意图:学生总认为教材上的内容全是对的, 教师应通过给教材“挑错”,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怀疑的学习态度。

(四) 学生实践巡视辅导

教师查看部分学生制作的动画, 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 如讲解将文字转换为图形的作用, 强调逐帧逆向擦除笔画的关键是注意笔顺。

师:请制作成功的同学说说自己制作动画的简要过程。

学生简述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 着重强调了成功的关键:

1.不能将文字和导入的背景图放在同一个图层, 否则文字一旦打散就不见了。

2.必须将文字打散, 转换为图形。

3.注意要制作模仿写字效果的字的笔顺, 必须反向擦除。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 教师主要引导和激励学生的探索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从而深刻体会模仿写字效果动画的本质。

(五) 拓展探究提高创新

师: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E海拾贝”这个动画中写字的效果是怎样做出来的。这个动画比我们课本上的动画更复杂, 因为它还包括书卷打开的过程和毛笔运动的过程。书卷和笔可用绘图工具画出来。书卷打开的过程可用动作渐变动画实现。毛笔的运动可用逐帧动画来实现。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这个动画的实现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水平不一的情况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学生, 给予指导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教师创设挑战情境, 鼓励他们完成拓展任务。

拓展任务一:完成动画“E海拾贝”的模仿写字过程和毛笔移动的过程。

拓展任务二:完成动画“E海拾贝”的模仿写字过程、毛笔移动的过程以及书卷展开的过程。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不同层次的任务, 让学生能联系旧知识将逐帧动画、动作渐变动画和新知识综合应用。如果不提供这种机会, 大多数学生的思路还会停留在我们刚刚学过的模仿写字效果的动画这一节上, 形成暂时的思维定势。开阔学生的思路, 让他们能学以致用, 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六) 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学生测试自己的作品, 展示成果, 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选取典型作品进行展示, 师生相互评价, 交流心得。

上一篇:如何与人相处下一篇:拆迁法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