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学生社团

2024-10-03

高职院学生社团(精选12篇)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1

一、人文与人文素养

什么是“人文”?“人文”一词, 《辞海》的解释:“旧指诗书礼乐等。”《易经·贲卦》曰:“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看来人文的内涵是很宽泛的。人文的各种文化都涵盖其内, 这绝不是思想性、情感性所能包容的。“人文”是针对“天文”而言的, 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如果要给人文精神一个简明的定义, 那就是可促人奋进的、内心深处的一把火光。我们今天的教育, 应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 更要点燃学生内心的那把火”。

人文素养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是从与其他民族的融合沟通中演化而来的, 它深刻地体现了本民族物质与精神的观念形成。与世界上一些伟大民族的科学思想和创造精神相比, 与我们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相比, 当代大学生在科学思想与精神方面的弱势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当前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今天, 大学教育理念已逐渐淡化了其作为社会的文化思想中心和科学思想中心的地位, 逐渐漠视传统文化。个别大学生在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中, 表现出拒绝传统、技术至上、智慧欠缺、道德低落的现状。这种现状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文化精神的失落。

1. 技术核心的重视导致了人文素养的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长久以来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导人教育, 而较为忽视对学生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本思想方面的塑造与启发。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的事情, 并不是要使青年人精通任何一门学科, 而是要打开他们的心智, 装备他们的心智, 使他们有能力学会这门学科。”随着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格局的形成, 单纯技术型的人才逐渐显现出对社会的不适应性。很多大学生已习惯于有例可循, 不善于独立思考, 缺少创新, 不愿接受多元共存。一些大学生没有个性、独立性, 没有科学思想与创新精神, 更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

2. 学科知识优先使得人文智慧错位

我国高校教育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前苏联教育模式相类似的专业知识集约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强调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深入掌握和研究。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大学生科学思维的单一、狭隘和短视。崇尚“一流”, 追求“卓越”, 无疑是当今高校最流行的口号。走进大学校园,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所追求和崇尚的是与科学思维、人文艺术无关的学科知识。然而真正的“卓越”和“一流”从来都绝非单一的知识累积, 其中蕴含着深厚而独特的哲学理念与科学智慧。目前大学流行的是“短平快”的热门专业和业务,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却被漠视:知识关乎事物, 智慧关乎人生, 知识并不等于智慧, 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是智慧的教育。

3. 应试的功利阻碍了人文的发展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综合素质的体现, 需要人文素养的培育, 这一需求深深触动了教育界。当前, 许多人都在呼吁将中学生从堆积如山的重复性、滞后性教材中解脱出来, 处处在呼吁“减压、减负”、“素质教育”。然而, 社会却没有发现如今大学教育也充满了应试教育下的功利性色彩。教师们围绕着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 周而复始地教育着一届一届的学生。学生则拿一届一届沿用着的教材, 读完四年大学课程。许多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 教材上留下的只是考试范围和一些要点下的划线, 考试前的笔记复印与重点答疑成为高等教育的独特风景。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教授和博士生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我们的教育却仍然缺少一种脚踏实地追求科学、人文与创新精神的务实理念, 人文主义被淹没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当前高等教育缺失了思想自由、批判精神、人文关怀的理念。

三、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我们的教育理想应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 调动其天性中的积极成分、遏制其消极成分, 使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有智有能、乐观进取、求实创造、能在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关心他人幸福的人。

1. 加强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人文精神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两课”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经常性地举办相关系列讲座, 介绍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在学生中建立相关社团组织, 并加强对研究会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向大学生推荐一批好的书籍, 指导他们读一些有关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方面的优秀著作和历史名人的传记, 以提高人文素养。

2. 规范舆论传播

舆论宣传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常用手段, 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但舆论宣传所起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它既可以传播积极的、健康的观念, 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又可以传播一些消极的、庸俗的信息, 产生负面的影响。因而规范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舆论传播途径和内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 把人文素养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

3. 强化实践体验

教师要让大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 必须建筑在大量的、有充分说服力的例子或事实上。利用近几年来, 高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以其作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到农村、到厂矿、到革命老区去体验社会中的人文需求。

4. 重视教师示范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把人文素养的培育同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而且要身体力行, 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大学生。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 人类在发展,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 让我们用人文的心灵唤醒人类的良知, 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教育环境, 使孩子们快乐幸福地生长, 我们期待着他们自己创造出天堂。

摘要:受功利性、技术主义等的影响, 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需从加强课堂教学、规范舆论传播、强化实践体验、重视教师示范等方面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构建

参考文献

[1]欧阳玉.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高教研究, 1999年第6期.

[2]欧阳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光明日报, 2003年11月6日.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2

浅析高职院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在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和学校恶性心理事件频繁发生的今天,无论是社会、教育机构还是学生个人都对心理素质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本文阐述了高职院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结合高职院的特点,加强心理社团干部的.心理知识系统化学习以及社团管理能力的培养,做好社团干部的梯队建设,保证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30(12)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院 心理社团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3

中图分类号:G71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职院的根本任务。从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保障高职生的茁壮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生的心里健康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在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你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高职生同属于大学生的范畴,但他们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有许多不同之处,表现出的心理行为也有所不同。

1、生源复杂,质量偏低。有的是高考升入的,有的是中職对口升入的,还有从初中直升五年制高职的。他们的年龄,文化基础,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区别。

2、高职生普遍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少学生认为进入高职院就是学一门技术,没必要学理论知识;有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听别人或家长的,根本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还有的家长只要求学校把他们管好不出事学多少东西无所谓。

3、高职生的自卑心理较强。参加高考的学生由于成绩原因,没进入到自己理想的学校,认为前途渺茫,对什么都缺乏信心,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60分万岁,上课迟到早退,睡觉或看小说,发短信,听音乐,作业抄袭,考试舞弊。

4、自控力不强。有些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整天沉迷于上网,玩游戏。

5、有些学生有独生子女习气,出现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度问题。

6、高职生有许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压力。

7、高职生正值青春年少,有些不能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这些问题的成因有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原因,但作为学校,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应引起我们相当大的重视,要花大力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脱消极心态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自立性和责任感。要不然他们将很难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也将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事业。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学校方面:近几年由于扩招,高职院校的师生比失调,学校日常工作疲于应付,学校只要教室有老师,学生不闹事,校园平安就够了,没有精力来管质量,更没精力管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学校几千人配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辅导员又要管几百人,不可能深入心理健康的教育,虽说每个班配有一名班主任,但大多是兼职,他(她)们也有很繁重的教学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课任教师则认为自己的任务主要是教学,关心的是学生的专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自己所教范围。

学生方面:有些学生遇有心理问题时不知怎样去寻求帮助,还有些怕去找心理咨询师,怕同学会讥笑心理有毛病,出现问题不愿找朋友、找老师谈,积压在心理,最终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针对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树立全员参与的大观念。

学校各部门要相互配合,造成整体作战的氛围,改变过去思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学校的整体管理方案,校园的报刊、学刊、网络,校园环境布置,学校的教职工大会都应大力宣传全员参与,只有良好的大环境,全体教师才会自觉地去履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动和学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的工作。

以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师应每周举行一次心理讲座,每周应有学生接待日,应对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及班干部进行定期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应尽量深入学生生活,把学生当做朋友,及时解决班级学生遇到的难题。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有健康向上有意义的活动,如各种球赛,歌唱比赛,辩论赛,班级晚会,专业与就业论辩会,各系部大型联谊表彰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生活,锻炼了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好的作用。

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及学科教育影响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是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教授未来生存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解答生活的疑问与困惑。中国自古就把教师“传道”放在首位。

课任教师每周都与学生在课堂接触,有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天然时空优势,教师要以自己的师德、学识及独具的人格魅力按照教育目标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还要像朋友知己一样与学生交往,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使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冷静地面对现实;培养浓厚的职业兴趣,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提升人际吸引力与合作精神。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实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能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4

关键词:高职院辅导员,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工作,态势分析法

上个世纪80年代初, 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提出SWOT分析方法, 该方法常运用于战略分析———SWOT分析, 即态势分析, 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 可能存在的机会与威胁, 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S代表优势 (Strength) , W代表弱势 (Weakness) , O代表机会 (Opportunity) , T代表威胁 (Threat) , 其中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在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工作中应用SWOT方法, 可帮助进驻公寓的高职院辅导员发现问题, 找出不足, 明确优势, 为做好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也可以促进高职院大学生公寓的学生工作改进对策。

1.高职院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现状的SWOT分析

1.1面临的优势 (Strength) 。

当前, 高职院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的必然途径, 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化优势。高职院扩招、校园的重新规划让大多数高职院建立了新的学生宿舍区且相对集中形成了公寓化格局;二是集中化优势。学生入住也以系、班级为单位, 集中入住, 为进驻的系部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场所;三是时间优势。大学生学习生活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 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时间条件;四是方位优势。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走访、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增进沟通, 掌握情况, 把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公寓的学生管理工作。

1.2存在的问题 (Weakness) 。

1.2.1工作层面的压力高职院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需要高学历/位、高职称, 要求辅导员花大量精力进修和评职竞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所做的是培养人的工作, 任务艰巨, 需要辅导员们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业务素养。但是在实际教育和管理工作中, 辅导员们具有多重角色, 处于多重管理的工作环境中, 除本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 还有许多其他工作。比如, 学校中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 辅导员们就会有一份任务, 这些任务来自学院的各个部门, 这些部门不仅布置任务, 还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为了做好这些行政事务性工作, 辅导员只能整天忙忙碌碌, 很难再有时间、精力提高和发展自己的业务能力。

1.2.2社会层面的压力。当前高职院辅导员的待遇普遍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 整体偏低的待遇给年轻的辅导员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特别是社会对其职业认同不够, 认为辅导员是高校中可有可无的人员, 是学生的保姆, 学校行政部门的勤务兵, 地位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使辅导员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叠加性压力源, 无心认真工作, 更何况让他们长期入住大学生公寓也不太现实。如果学校在一些管理方面设计不到位, 如没有考虑到年轻辅导员入住公寓后是否给其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特别是一些即将生育的女性辅导员, 将会挫伤年轻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1.3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y) 。

1.3.1政策方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16号文件、2006年教育部24号令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都明确提出要不断拓展思路, 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被提上议事日程, 提出公寓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堂和主阵地。

1.3.2物质方面。学生公寓社区化为学生工作进公寓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公寓社区化给高职院学生工作进公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一, 大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 更能清楚地把握正确的事物并坚持下去, 从而建立起自身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其二, 大学生公寓社区化之后, 学院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大力发展高速宽带, 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畅通, 辅导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 以新媒体实施长效的教育和引导。

1.3.3技术方面。便捷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了高职院校园网络。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自媒体等方式已成为高职院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阵地。作为学生管理主力军的辅导员必须拓展这一技术层面的知识和方法, 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技术话语,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在这一技术平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1.4面对的挑战 (Threat) 。

1.4.1复杂性的网络, 是对高职院公寓学生工作有效性的挑战。当前, 网络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快速, 加快了各类信息来源的深度和信息传递的速度。网络中的各样文化理念、自由思想和虚拟思维等冲击大学生的大脑, 部分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之中, 心理、行为发生错位和失常;某些大学生迷恋于网络上的不健康的角落, 导致思想变质和道德沦丧;还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中的乌合世界, 以至于美丑不辨, 良莠不分。在这些情况下,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如果不及时引导, 就容易引发学生的犯罪、盲从等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1.4.2滞后性的文化管理, 是对高职院公寓学生管理工作感染力的挑战。高职院公寓区的文化管理滞后于公寓社区物业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到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表现在专业文化宣传滞后和文化管理方法不到位两个方面。负责大学生公寓实际管理的管理员大多文化素养不高, 公寓文化管理和文化设施建设实质上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而已, 专业素养教育也不能在学生生活时间较长的空间中深化, 文化育人停留于口号。

2.高职院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的对策

2.1辅导员要以人为本, 转变观念做好本职工作。

高职院学生工作者, 特别是进驻公寓的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 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管理的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 把学生需要放在心中, 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和急事;其次, 要树立大学生是消费者的观念。在教育管理、制订公寓规章时, 要体现学生也是消费者的价值趋向, 尊重学生;第三, 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观念。在师生交往中, 学生工作者应与学生平等交往, 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2.2加强公寓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首先, 高职院要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为学生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工作人员参与到大学生公寓管理中, 提高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保证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实效性;其次要建立进驻公寓辅导员的学习培训机制, 提高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第三要根据各自学院人事工资情况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激发工作积极性, 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第四要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明确责任, 分工协作;第五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 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优势, 让他们参与到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中, 与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一起形成多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此外, 还要不断探索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大胆尝试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提高工作实效。

2.3建全适宜的值班制度, 构建明确的学生公寓管理体系。

建全适宜的公寓学生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和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 是高职院学生管理全面深入大学生公寓的和谐、有力的制度保障, 也是对大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真空地带的强力介入与有效补充。因此, 高职院学生管理部门要合理安排各系学生宿舍, 最好是每栋楼住的是一个系部的学生, 这样方便协调各系部派出辅导员入住管理。此外根据辅导员的年纪、性别、入校工作年限、职务级别等合理安排值班表, 确保学生公寓管理值班制度有效执行, 并加强院系两级常规督察, 不让制度存在文件中、订在墙面上, 不留管理的真空。院系两级主管部门还要积极调研学生工作全面进公寓的落实情况, 及时调整不合理之处,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进公寓, 全面落实学生公寓和谐育人的目的, 形成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的管理模式。

2.4建立公寓文化管理模式,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丰富大学生公寓生活。

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的开展, 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发展、专业特色不同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寓文化管理的新模式。如我院3、4号大学生社区管理 (服务) 站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通过宿舍文化节, 设置“雅致宿舍”形象设计大赛, 以宿舍为背景, 宿舍生活为题材, 围绕“温馨我家”为主题, 充分体现各室特色, 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推出学生宿舍公益广告、标语设计比赛, 使各个宿舍风格迥异, 各有千秋, 用文字记下丰富多彩的故事, 展现宿舍新风采。当代大学生宿舍“寝室铭”征集活动, 使学生认真思考宿舍生活与学习有关的心得体验, 很多简单的一句话使我们教师都不得不佩服学生潜能的巨大。制作《宿舍之窗》小报发放给学生, 多方面宣传宿舍文化, 让学生了解各方面信息, 通过宣传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此外, 根据学生专业、系部学生居住的集中性, 在公寓公共区制作专业发展历程、专业文化名人名言、专业模范人物展板, 让学生在平时的公寓生活中感受专业文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洪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SWOT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2) :126-127.

[2]王海桥.构建学生社区长效工作机制, 发挥社区育人功能[J].中国科技创新导, 2008 (23) :30-31.

[3]叶慧伶, 钟江顺.高职院政治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8 (4) :49-51.

[4]张俊风.浅析新形势下公寓辅导员工作[J].辽宁科技学院报, 2008 (3) :73-74.

民办高职院班级组织建设 篇5

[摘要]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面向实际,适应具体职业,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实际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需要,所以,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开展班级组织建设,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第五层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实际,适应具体职业,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或某类职业或行业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据统计,我国招高职学生为一千多万人,占整个高等教育过半人数。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承担培养技术型和高级技艺型人才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基础上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因为随着我国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正全面推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针,并朝着“缴费上学、学分制管理”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为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适应社会的需要的复合性人才提供了学习空间和自由天地;一方面也因此引发了选择的困惑、竞争的压力,自我认识的误区,尤其是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感觉更大。

一、高职学生思想与心理特点

高职学生年龄特征以青年中期(18-20岁)的人数为多数,个体在情绪上趋于稳定,在心理上达到成熟,但是心理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社会性的成熟。社会性成熟是指在青年过入社会经过多种社会体验实践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所以个性对社会环境不适应,内心世界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有时产生消极对抗情绪,比如高职学生通常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学院的发展是否会出现问题,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自费上学对家庭经济条件的焦虑,另外,这些学生还有一个突出的思想表现:自信心不足,抵抗挫折能力不够,自我控制能力差,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精神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等。比如我所带的三个艺术设计班的学生就表现出这样的现象:上课常有迟到,开会时集合速度特慢,对学好本专业的课程信心不足,军训时特别不能吃苦等等。

还有,由于环境变化在人际交往上引起的心理困扰与异常。大学生活是一种远离父母、亲人和陌生的同学一起过集体生活,由于目前的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的个性普遍比较张扬,他们对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和异性关系等复杂,多维的人际关系常常缺乏处理各种关系的知识、阅历和技巧,出现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屡遭挫折的境地,陷入苦闷和困惑。

在宿舍里,大家就很不习惯集体生活,经常由于同学的不同的生活习惯搞得不开心,也很郁闷;还有对友情、爱情的理解,辅导员都要及时调解和开导,所以大学对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比较重视,就是这个缘故。

因此,针对高职学生以上的心理特点,要通过班级来实现这一教育目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班级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与步骤

(一)、班级管理的内涵

1、班级管理的含义。班级管理就是班级的组织者通过组织、计划、实施和调整等环节,把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如果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仅凭理所当然地随意处理和解决问题,主观意断,无章可循,甚至家长作风,要学生盲目服从,不但会让失理的学生觉得辅导员处事没依据和不公充,而且使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压抑其创新思维和应有才干的发挥,进而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恶化,破坏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 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班委会的组建步骤

在班级管理中,班委会起了重要的作用。好的班委,、能够有利于促进班级形成好的班风,能够时刻提醒同学,能够帮助辅导员加快完成任务;不好的班委,会引导同学向坏的方向走,会带坏班风,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方方面面。

首先,了解学生思想及能力情况。从新生报到那一天起,我就在接待时和每位家长学生做简短的交谈,给家长和学生信心和承诺,让学生一来就充满信心迎接一个崭新的大学生活,(事实证明,这对后来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好的帮助)并有意识地让学生迅速了解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新来的学生参与新生接待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新的生活环境里不显得寂寞,学生有了互相了解和交往的机会,为后来的班级开展良好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接着,新生参加了二周的军训活动。在军训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做到了守纪律、能吃苦、善组织。表现突出。

然后,让有意愿当班干部的学生写一份自荐书,可以通过自荐书了解学生过去在中小学时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过去是否有当班干部的经历,有管理工作经验可以优先考虑,这样,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意愿的同时,也为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做到人尽其才打下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他们的压抑的自信心及调整他们自卑的心态,相信自己不会因为以前不好而现在做不好,这点很重要。因为这些学生来这个学校之前,可能因为某方面做得不好(或学习不认真,或思想不优良......)才在高考中没能取得好的成绩考到理想的学校。

最后,进入竞选演讲阶段。通过演讲稿的写作,了解这个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学生的思想;通过演讲可以了解这个学生口才以及临场发挥能力和应激能力,让同学了解他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和理念。同学生认同了,就有利于以后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富有成效的开展。

通过精彩的竞选演讲后,同学对竞选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无记名投票,选出优秀的学生组建一个团结的有强大战斗力的班委会,带动同学开始新的大学生活,为同学提供优质的服务.三、班干部的培训与能力培养

1、班干部的培训

班干部选出来以后,就开始班干部的培训工作.班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是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途经。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工作与学的关系,帮助他们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的目标。学生干部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

另外,组识班干部学习《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院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这样,就为以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班干部的能力培养

班干部选定以后,应该重视做好培养工作。特别是新当选的班干部,要教给们的工作方法教他们怎样安排工作,怎样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怎样评估任务完成效果及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学会了解和理解领导意图和工作程序,学会写作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评估报告。

学生还不成熟,能力毕竟有限,辅导员要精心指导,小心扶植,加强班干部理论学习和工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培养其领班管理能力,同时辅导员应该充分信任班干部,相信班干部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大胆放手,把管理工作交给班干部(辅导员助理),要鼓励他敢想敢干,敢抓敢管,让班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辅导员应鼓励和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总之,对于班干部的工作,辅导员要做到该静观且静观,该出手时才出手,不要事事放心不下,事事非亲自经手不可。

辅导员的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树立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威望,是

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样的要使班干部更好的开展班级工作,辅导员要努力帮助班干部提高威信。针对每个班干部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辅导员要有意识帮助他们扬长补短,不断提高他信在同学中的威信。要尽力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各个班干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要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制,压担子等方式,尽快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不是摆一副空架子,而是需要具有先锋作用,应时时为表率,处处是先锋。有时班干部难免有这样那样毛病,辅导员不能太苛求,但也不能放作息自流,不能因其班干部的地位而放松要求。辅导员必须时时刻刻严格求班干部,加强班干部言行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但要注意不能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或做任何打击班干部威信的话或行为。

加强班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辅导员助理的作用,他是辅导员与班干部之间沟通桥梁,班中的情况是通过助理及时汇报给辅导员,以了解实际情况及解决好;辅导员的工作想法或意图及时向班干和同学传达以便让同学们了解工作要求和程序,更好地开展工作并完成任务。

辅导员要做班干部的坚强后盾,正确引导班级的舆论。辅导员要积极调调到全班同学支持和配合班干部的工作,这是培养优秀班干部的最佳途径。如取得好成绩时要班上及时表扬肯定。在工作上“得罪”了同学,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时,通过班会课的公开讨论,引导学生对班干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维护了班干部的地位和威严,维护了班集体的利益。

时代的发展要求辅导员改进工作方法。一个民主型的班级管理更利于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这是实施民主管理优化管理质量的关键,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四、班级管理制度的创建

一个大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所面临的目标已不再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占有,而是如何运用知识、经验、技能及道德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潜能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取得工作及人生其他各方面的成绩,承担和履行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达到对社会的新的适应,获得自身的发展,并对人类作出贡献。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的娇生惯养生惯养使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下降,而且就业,考试的压力不断增加,且缺乏竞争意思和进取意识,这些都成为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的制约因素。高职学生正处在生理上成熟与心理上不成熟的发展矛盾期,他们渴望自由、民主,但又缺乏足够追求理想信念的坚强毅力和勇气。因此,对于他们在思想道德行为上表现出的问题,辅导员应严格管理和要求,并且给予疏导和理解,帮助他们摆脱心理上的困境。所以,大学的学生管理

工作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者就根据班里的实际问题,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比如,有关迟到方面的“温馨提示”;有关班干部方面的《2012级艺术设计班学生干部分管学生名单》;有考勤方面的《2012级艺术设计班考勤新规定》;有关宿舍纪律方面的《2012级艺术设计班宿舍纪律检查安排表》;有卫生方面的《2012级艺术设计班卫生值日规定》等等,有了这些管理制度后,学生管理工作走上了有章可循的轨道,管理效果比较明显,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随着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也快速发展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高等职业院校所录取的学生的素质有下降趋势,所以要加强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在更深入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有序的管理,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学生学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努力,以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目标而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水秀《浅谈高职院校班级管理》 《科技信息》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6

摘 要 當前,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高职院体育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基本体育行为的分析,提出了逐步消除高职院体育弱势群体的策略,从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观、完善体育评价标准、丰富体育项目选择展开具体论述,为新时期高职院体育教学均衡性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 体育弱势群体 评价标准

当前,高职院体育教学暴露出诸多令人困扰的问题,其中体育弱势群体的出现和扩大化严重制约了新时期高职院体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直接挑战,更是影响高职院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障碍。而高职院体育教学存在的忽视体育弱势群体的现象,更是体育弱势群体逐渐远离体育活动圈的重要推手。因此,高职院应该从根本上重视体育弱势群体教育工作,为他们获得和“正常”学生同等的体育权利创造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智力体力的均衡发展。

一、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分析

(一)体育弱势群体选择锻炼项目特征分析

体育弱势群体的“弱势”首先表现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他们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随意选择运动项目,只能从自身身体条件出发针对新的选择锻炼项目。“慢跑”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最青睐的体育项目,乒乓球和跳绳也是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这类体育项目既能起到身体锻炼作用,同时运动量不大。而对于运动量和要求身体对抗较为激烈的足球和篮球项目,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并不经常参与[1]。总之,对技战术要求不严格、对场地要求不苛刻同时运动量适中的体育项目更容易被体育弱势群体接受。但同时,也有部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选择其它运动项目,诸如太极拳和瑜伽等,反映出当前高职院体育课程设置的不足。

(二)体育弱势群体锻炼时间和频率特征分析

对于高职院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而言,他们每周投入到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坚持一周至少5次的课余体育锻炼,仅仅一半的学生能够保持每周至少1次的课余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只在每周的体育课上参加体育锻炼,时间非常有限,一般为30分钟到60分钟,因此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是比较低的,这进一步造成了他们身体素质的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教学对策

(一)解决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观

高职院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大部分缺乏对体育活动的正确认识,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喜欢体育活动,应该列为高职院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文化观,体育教师应该通过专业体育理论知识和具体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锻炼其体魄,提升其意志,增强其自信,提高其能力,将体育活动有机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实现体育和学业的和谐共存[2]。此外,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消除他们对体育错误的认识和偏见,在形成运动习惯的基础上体验运动乐趣,以正确的体育观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二)因材施教,完善体育评价标准

高职院体育弱势群体的“弱势”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心理特点、体能特征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部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具有耐力较差的特点,进行1000米跑测试时,可以合理降低达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而对其学习过程予以重视和肯定,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成就感;体型特殊的学生,组织他们多参加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循序渐进,提高体育兴趣。对体育弱势群体积极倾注师爱,从心理上关心他们,从动作上呵护他们,从标准上照顾他们,促进师生互动,推进师生情感交流。总之,对于不同特征的弱势群体,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针对性评价标准,帮助他们努力达成力所能及的目标,建立体育活动的自信心。

(三)提高内容多样性,丰富项目选择

随着“健康第一”思想地位的确定,学校体育在健全学生体质方面扮演者更重要的角色。对于体育弱势群体,他们也希望通过体育学习获得运动营养、急救、养生以及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3]。当前,由于高职院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多数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片面性,难以满足学生日趋多元化的选课需求,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很难选到适合自身的项目。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参加体育锻炼或者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更应该在内容上面体现出多样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考虑体育弱势群体锻炼需求,充实一些运动量较小的体育项目,比如瑜伽和太极拳等,同时合理增设介绍体育营养、运动安全、急救康复以及锻炼方法方面的课程,从根本上丰富体育内容多样性。

三、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质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作为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体育弱势群体也呈现扩大化趋势。体育弱势群体不仅暴露出体育教育的弊端,也是一系列社会经济和医学问题的集中体现。因此,高职院应该充分重视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问题,采取正确的对策,给予体育弱势群体享受体育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观、完善体育评价标准、丰富体育项目选择,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消除体育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1] 张言卓,庹新玲.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弱势群体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3(2).

[2] 曲丽萍,崔俊杰.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成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0).

试论高职院学生预警机制的建立 篇7

1 预警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1.1 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心理上、生理上还是价值取向、社会责任上都处于可塑阶段。如果此阶段那些错误的, 腐朽的东西给学生带来太多负面的影响, 则使其厌学、无法正常完成学业。高职院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成绩不能达到要求而留级, 还有一些学生因成绩不合格, 未能达到毕业条件, 而被延期毕业。

1.2 教育方面:

构建学生预警机制, 能促使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状况, 对学生更加关注、缓解和减少因学生问题带来的矛盾、困难。通过构建学生管理预警机制, 及时有效地进行超前的管理与教育, 可引导学生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2 预警机制的内容体系

预警机制应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高职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更应该注重如下预警:

报到注册预警:学生报到注册是学生正常取得学籍的基础。每学期学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到校缴费并办理报到注册手续, 否则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进程。

考勤预警:学生旷课累计接近学校规定的该门课程的最低限时及时给予预警, 并告知连续旷课的后果;达到规定量时将取消考试资格或者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成绩预警: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 对于一学期中不及格学分达到所选总学分二分之一及以上的, 及时给予预警, 使学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

安全预警:规范学生请假制度, 学生未经请假外出夜不归宿或未按时返校;宿舍未经批准私自留宿外人或私拉乱接使用违章电器等, 及时给予预警。

除上述预警外, 高职学校还可以考虑设置学生心理、休停学等预警平台。

3 预警机制的系统设计

3.1 预警信息收集与分析

预警机制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时段的学生信息收集网, 保证渠道畅通无阻, 以使经过分析处理的信息变成相应职能部门做出预警和采取措施的可靠依据。

3.1.1 建立教学秘书信息分类采集渠道。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线人员, 直接参与到学生学习的管理中, 便于采集、汇总、分类信息。该信息采集渠道成为预警机制的信息渠道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3.1.2 建立学生辅导员信息采集渠道。

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群体, 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应转移到预警机制的信息渠道建设和学生思想工作上。在学生学习预警机制的建设中, 应该将辅导员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 将主要精力放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 与学生谈心, 走访寝室等思想工作上, 这样才能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3.1.3 建立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信息反馈渠道。

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是直接的信息源, 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具有直接性、真实性、即时性的特点, 同时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有榜样示范性, 通过他们取得反馈的信息并将各类学校的信息及时传达到学生中, 达到了加强信息沟通和传递的效果。

3.2 预警信息反馈

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问题时, 特别是达到预警的学生, 学校需对信息进行反馈和沟通。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 发现问题, 并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进行充分地沟通与协作,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顺利完成学业。

3.3 预警跟踪

一个完整的学生预警流程还必须包括对预警执行过程与最终效果的监控与评估。对受预警的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行为动态进行实时跟踪, 密切关注其变化, 同时注意记录预警学生及对预警学生进行帮扶的措施以及最终的转化效果, 并保存好有关记录材料, 建立预警学生档案。

4 预警机制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职校由于自身特殊的原因, 生源较差、学生自控能力较低等实际问题, 更要在预警实施过程关注以下问题:

4.1 预警工作应制度化。

高职学校应出台关于实行预警机制的制度文件, 明确各部门在预警工作中的责任。学校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预警工作对学生、家庭和学校的重要性, 各部门人员分工协作, 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面临的危机, 及时向有关人员或部门汇报情况并发出预警信息,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帮扶措施。

4.2 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和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达。

由于预警机制牵涉面广, 人员分散, 给各方充分沟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 必须保持信息渠道畅通, 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渠道及时得到信息并充分交流, 只有这样, 预警机制才能发挥其最大警示教育功能。

4.3 选择合适的教育辅导方式。

辅导员、班主任在实施干预时要注意讲究方法, 沟通应遵循心理学基本规律的要求进行。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 采取不同的教育沟通方式, 避免学生产生抵制情绪。学校应该对学生抱着适度的宽容心态, 允许他们犯错, 鼓励他们积累经验, 慢慢引导他们进入顿悟意识。

4.4 加强预警学生的帮扶促进其转化。

对预警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行为进行动态实时跟踪, 密切关注其变化, 并和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被预警学生的转化工作, 提高预警学生的转化率。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预警机制的构建, 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内容体系、系统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探讨, 为预警机制的确立和完善提供可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预警机制,建立

参考文献

[1]姜小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警机制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 .

[2]肖亚明.高校学生管理中预警机制的构建[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9) .

高职院学生学习压力咨询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学习压力,咨询案例

一、基本资料

小庄, 女, 大一新生, 来自南通, 独女, 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 随爷爷奶奶长大。

二、来访者自述及他人印象

在大学里每日奔波, 尤其从第二学期开始, 就没有认真听过课。和同学们一起每天看肥皂剧, 买衣服买鞋, 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苦闷, 忧虑, 控制不了和她们一起玩, 但学习不好, 陷入了恶性循环。一直有自己的梦想, 希望可以像许多身边的老师那样厉害。尤其是潘老师, 从专科到本科, 从不会英语到双语教学。一直坚持要达到自己所定下的目标, 身边的人尤其是宿舍的人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 自不量力。

高三之前, 她都是个浑浑噩噩的学生。不爱学习, 不守纪律, 未来迷茫。后来去全省最好的复读班复读, 在里面付出很多, 也得到了很多。在复读班里, 知道人要努力进取, 不能随遇而安, 需要不断完善自我、锻炼自我。自考上大学, 相信会和别的同学一样成功, 天道酬勤。自认为人生转折点是, 初一那年, 得到一位老师的赏识, 从内向害羞的孩子变得敢说敢做。复读班的那一年, 觉得自己过得很有意义和价值。

自己已经对父母保证, 一定要转到本科院校继续求学, 觉得那是人生最美好的愿望, 甚至希望自己一辈子学习, 不要工作, 更受不了自己将来在家, 觉得天天做家务的生活束缚了自己。看到自己总是想做却做不好, 觉得自制力太差, 没有毅力, 也做过训练注意力的训练, 但收效甚微, 不知怎样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据该班主任说, 该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是缺乏自信, 对很多事情比较纠结。

三、咨询师印象及分析

来访者长相可爱, 个子不高, 身材匀称, 皮肤白皙。中性化的穿着装扮。咨询中眼光时有闪躲, 甚至对咨询师的微笑很敏感。说自己日常不想也不敢照镜子, 认为自己的外貌长相别人并不喜欢。

来访者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 与父母亲的接触更多是经济上的, 加上爷爷奶奶的宠惯, 使该生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而又倔强任性的个性。从小到大很多时候是以书为友, 缺少朋友, 形成了关注自我的个性。自称进入中学后成绩开始滑坡, 一度浑浑噩噩, 导致对自己和未来十分不自信。但由于个性要强, 进入复读班复读并考上了大学, 但因为理想是本科院校, 所以内心是失落的。由于在复读班的一年发现了一个潜在的有价值的自己, 这种积极的体验激励她通过专转本的方式获得自我和他人的认同和肯定。

然而大学的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让有着明确理想的她有些力不从心。松散的生活环境处处充满了诱惑, 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形成, 由于长期以来自我评价过低, 待人处世随意, 加上和同学竞争总是失利, 对未来充满了抱怨、焦虑和迷茫。其关注自我、在意别人评价的性格, 表现在对人对事比较敏感, 经常表现出冲突和消极的一面, 甚至对社会角色有逃避的念头。

在生活上, 由于性格大大咧咧, 因此大家都把她当开心果, 但其内心经常觉得孤独, 渴望别人的理解, 又不想让别人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越来越远的时候, 别人不但不理解她, 反而嘲笑她, 她的焦虑也越来越甚。追求完美的她选择了将焦虑藏在内心深处, 可在学习的时候又提不起兴趣, 没有劲头, 这种状态让她更加紧张焦虑。

四、评估与诊断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小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

知情意协调一致, 个性稳定, 有良好的自知力, 无幻觉、妄想思维障碍, 可排除精神病。

2. 来访者心理冲突有现实刺激, 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 心理冲突属于常形, 可排除神经症。

3. 来访者心理问题来自于学习压力, 持续时间不到两个

月, 没有出现泛化现象, 其反应程度不强, 社会功能受损不严重,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 诊断:

小庄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表现在:认知方面:只有上本科院校才算是成功, 并且一定要成功。并认为一个人只要成绩好, 其他都是次要的。情绪方面:情绪不稳定, 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较为明显, 且长期存在。行为习惯: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效能感低, 不善于总结和归因。个性:性格内外向兼具, 过高要求自己, 有完美主义倾向。

五、咨询方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压力是指:“事件或环境, 包括个体在与这些事件或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通过个体的认知与评价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1]而学习压力的实质是个体面对学习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特殊反应, 是个体和学习任务、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2]状态。有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学习前景压力、学业竞争压力、学习成效压力、学习气氛压力、课业负担压力、学习条件压力及家庭期望压力。来访者目前除了不存在学习条件的压力外, 其他压力几乎全部存在, 表现为学业前景压力过大, 所以在学业竞争压力过强、学习气氛松散、课业负担过重的刺激下, 导致对学习成效始终不满, 感觉对父母的期望不好交代。其多重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来访者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物———文凭, 而不是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一旦学习不顺利, 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加上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客观全面的评估, 对本科院校的理想固执坚持, 在放松的环境下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不知道如何调适压力。

她需要依次解决的问题如下。

一是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从根源上明确自己对学习及待人处世的看法, 从而缓解焦虑情绪。

二是纠正自己的不合理认知, 找准自己的位置, 制定合适的目标。

三是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 在积极情绪的调动下,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重在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的问题得到解决。

六、咨询过程

1. 引导其接纳生活中的失败, 学会用客观全面的标准评价自己, 从而树立自信。

在生活中, 我们的努力只会有两种结果, 要么成功, 要么失败。没有一个人的一生全是成功, 也不可能都是失败, 那么就意味着生活有成功也有失败。在生活中, 我们都渴望有成功相随, 但事实上, 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性格、气质和能力, 和别人的交往, 还有客观的外在的环境, 这些都影响着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效果。经历失败的人, 如果用乐观看待这个失败, 就理解了失败其实就是生活的一种宝贵的资源。只要我们学会接纳、总结, 就会让心智磨炼得更加成熟, 也能够使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变得游刃有余。

智力因素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因素, 而情商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功。这世上一个人是否成功有很多衡量标准, 唯有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才可能产生对自己的合理要求和行为, 也才能真正自信。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是你在学校时的目标, 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把专转本看成大学的唯一目标, 就有些狭隘了。单一目标的缺陷是, 当你的学习不能顺利如愿时, 你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就很容易失去奋斗的动力。尤其将所有的精力都锁定在这个目标上, 一旦现实遇到和目标冲突的情况, 其负性情绪的力量就将十分强大。

大学除了学习外, 更是锻炼各种能力的沃土。目前, 有必要对自身进行观察和分析, 并结合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心理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价自己, 勇敢正视自己的缺点, 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如着重加强社会礼仪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 只有充分认识到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才有可能真正在社会上立足, 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包括自己,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如何使用它让你的价值最大化。在生活和学习中, 比自己优秀的人比比皆是, 可以以他们为模仿的代表, 但要树立积极的心态, 就需要更多地和自己的过去比较, 它是树立自信的重要来源。多多回忆高中复读的时光, 多激励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你就会越发感到生命的充实和灿烂, 就会越来越多地得到自我认同和对生活追求的勇气, 而她们是凝聚我们的力量, 促使我们不断成功的法宝。

2. 通过“了解自己”制定合适目标, 通过与人相处提高自身情商。

在人生的道路上, 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 而是你迈出下一步的方向。了解自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和不断深入的过程。但当发现自己总是不能把握方向, 在生活中频频体验不快、自责的感受时, 甚至一直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时, 可能需要问自己, 这个目标适合自己吗?有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是不是有必要做一些目标和行动的调整?自己还有其他更感兴趣的东西吗?因为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在确定目标之前, 需要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个性, 等等,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并为之努力。

我们都希望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自如自由, 更希望处处都有收获。要细心地观察别人, 那些会学习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得周密而有张弛, 并不是一直都在学习。需要意识到, 和朋友们一起玩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且玩的过程是和他人建立和完善关系的过程, 这给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机会, 是一个需要珍惜和付出的过程。所以在玩的过程中, 尽情投入而不沉溺, 在需要学习的时候主动静下心认真学习, 那么你在和别人看电影玩的过程中收获的就会更多, 而且会更有意义。

3. 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 学会学习。

高职院校看上去不如本科院校光鲜, 但高职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从近些年的就业情况来看, 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比本科大学生要好, 就是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同时高职生的就业期望值不高, 加上高职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普遍踏实肯干, 所以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位英国渣打银行的中国区人力资源部总监劳坤仪说, 渣打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 不仅仅看他们金融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 更看重他们的学习能力。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 而且总有一天会过时, 但不变的是他的学习愿望和能力。想学习、会学习的毕业生才最有发展潜力。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想学习, 使自身对学习感兴趣, 对知识本身感兴趣, 再大的学习困难也是挑战, 而如果只是为了一纸文凭, 学习的动力就不会很强烈, 加上在学习的任务难度很大的时候, 就更容易磨灭学习的信心。另外, 会学习, 也就是知道怎样学习至关重要, 当今学习知识的渠道太多, 我们可以选择的机会也很多, 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区分哪些方式是必要的, 哪些是适合自己的,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就容易让自己占据学习的主动地位。贯穿在这个过程中的, 就是我们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和方案, 只有对每一阶段甚至每一天的学习进行规划、行动和总结调整, 才能不断地使学习有所进步, 从而向目标靠拢。

七、咨询结果

通过3次咨询, 来访者看待自己和环境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念变得合理切实。她说, 面对学习压力, 不再像原来那样丝毫不能妥协。已经意识到对目标需要有充分的评估, 并说明只要尽力而为, 即使结果不好也坦然接受, 并坦言在生活中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十分重要, 也逐渐在有效协调学习和玩之间的关系。在最后一次咨询中, 其身上自信的一面不断展示出来, 情绪始终平稳积极, 思维阳光坚定, 时而露出灿烂的笑容, 看到她对现实的投入, 对生活的乐观, 我十分欣慰。

反思:这是一例我院学生学习压力咨询的案例。心理咨询从一定程度上对来访者的学习压力起到了缓解的作用。但事实上, 缓解大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 调节他们由学习任务、环境引起的紧张、焦躁、抑郁等种种不良情绪, 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高效地学习, 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心理老师的努力, 更需要学院进一步改善和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增强在学习中的成就感, 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 进而培养其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赵丽霞, 袁琳.学习压力的心理承受力研究概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4, (6) .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9

如何解决这些学生厌学体育的问题,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去,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体育教师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实践,改进现有的体育课现有的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1. 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学生,他们千差万别,各有特点,其智商,情商,身体素质,健康情况等等各异,如有人长于文史,有人长于数理,有人喜欢体育,有人喜爱音乐。所以体育专业教师要遵循科学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要适当控制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身体条件好的学生能提前完成教学任务,他们认为教学内容太容易,不费力就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另一部分学生确相反,感到学习技能吃力,很难跟上进度,明显厌学。要处理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优秀学生,在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学习新的知识,适当增加难度,或者选择一些有挑战的项目,充分调动兴趣。对于后者,除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外,体育教师还应多对他们进行帮助,鼓励尝试不怕失败,使其建立信心,迎头赶上优秀学生的步伐。其次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表现的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不冷眼看待,而是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就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和赞扬,这样就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厌学情绪,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2.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传统,一成不变,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学情绪。反之,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语言风趣,和睦相处,采取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自然就会调动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会很自然的参与其中。

3. 劳逸结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体育课堂节奏过于紧凑,教学内容又是学生不是十分感兴趣的,学生的厌学情况就格外严重。高职院学生在学习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烦躁情绪,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进行,如果勉强继续教学,也是效果甚微,事倍功半。其实我们可以边学边玩。可以做一个小游戏,但是这个游戏的要求是既能使全员参与,也不能浪费太多时间和体力,游戏结束后,学生们会赶快投入到新的体育课程学习中。这样不仅能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4. 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即能培养学生兴趣所在,还能使他们养成自我身体锻炼的习惯,就能改变部分学生生厌学的现象。可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情况,开设田径,球类等各项体育课外活动。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将体育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体育知识及技能,转变为主动地学习与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消除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抗拒心。

5.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及教学水平

高职体育教师不是体育课的统治者,独裁者,而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服务者,引导者。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共同参与练习。不要一味的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跟着老师模仿练习,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应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要主动参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要加强学习,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良好的言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体育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起到榜样作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厌学思想的必要条件。

总结

高职院体育课程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关注个体,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锻炼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厌学体育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摘要:目前高职院学生当中存在着厌学体育课的现象,本文通过论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劳逸结合,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等几个方面,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一些了教学办法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高职院学生厌学体育课的问题,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去。

关键词:高职院学生,厌学体育,积极性,兴趣

参考文献

[1]芮松.浅谈高职院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2013.02.

[2]刘晓华.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国学校体育,2014.

[3]张顺梦.激发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世界,2014.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10

一是政治功能作为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 核心是传播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理论, 主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二是政治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这主要依据是两个判断, 即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判断及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判断。三是政治功能是社会发展功能的集中体现, 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功能实现。可以说这只是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同社会发展关系之间所做出的结论。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1.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陈旧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方法是紧密联系的, 方法好了可以事半功倍。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一些老方法, 如形势报告、读报纸、组织学习等。但是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 今天的形势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仅仅依靠原来的简单、陈旧的方法, 不积极地去探索和创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方法, 肯定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2.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陈旧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高职学生现实思想问题的, 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而学生思想问题来源于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实际, 密切联系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的, 必须是真实的、实实在在的东西。长期以来, 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从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 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方面还很不够。因此, 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规律, 不断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任务还很艰巨。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提高, 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不适应需要, 知识陈旧、能力不强,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高职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在思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立方面,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不清晰, 很多情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仅是充当“消防员”的角色, 以学生不出事为原则, 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机制尚需建立, 孤军奋战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 全员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全社会关心支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

4.高职学生认识上的片面

并非所有的高职学生都有清醒的认识。高职学生渴求知识, 希望接受教育, 但他们往往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 做出不正确的选择与判断, 缺乏一种自觉接受教育的愿望和要求。高职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前,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 面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往往将原有的经验认识与自己现在接受的教育反复对比, 来判断它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才决定是否接受, 少数高职学生对这样的选择采取消极态度。

三、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

1.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一是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二是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观,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的资源观。如何在重视显性课程的同时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 让高职学生接受全面教育,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是在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2.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是社会实践法。社会实践法有助于加深高职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内心理解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充分调动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积极性。

二是集体活动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团和班级活动,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实施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三是网络教育法。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互联网的隐匿性, 高职学生在网络上反映出的思想可能更为接近本色。

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创新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人才的理念, 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对学生施以德育, 以卓有成效的工作,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构建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表现为:是否有利于在高职学生身上引起预期的变化, 形成预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它应具有发展性、时代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 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 是一种感染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5.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因素创新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 但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既是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首先,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改变过去那种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其次,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尝试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内容。第三, 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 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 建立高职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 记录高职学生四年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第四, 尽快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学校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 还必须借助个人、家庭、社会的力量一起来进行, 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以社会氛围为辅助力量、以学生本人为关键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新时期,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途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只有根据新情况、新任务,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只有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才能增强其实效性。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入手, 论述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对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增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建秀.论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3年03期.

【2】谷真研.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初探[J].黑龙江教育, 2003年34期.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11

【摘 要】以支部结对共建的形式开展组织生活, 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学生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间的联系,创新组织生活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等。开展好“支部共建”活动, 还要加强工作指导,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共建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学生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共建

如何加强高职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如何提高基层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如何更好地创新党组织生活模式?这些都是高职院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尤为突出。目前,高职院正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1.党支部共建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所谓“支部共建”,主要是指两个或多个党支部按照共同的约定,结为互帮互建对象,并联合开展有关教育管理活动,从而形成两者的工作互动、资源共享,并不断促进两者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举措。学生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共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1有利于加强两个支部的联系

机关党支部成员来自学院职能部门,是整个学院的中枢系统,在学院中发挥着承上启下、连接内外的重要管理和服务作用。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作为学生党支部,必须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要求,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显式教育”与“隐式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党员,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长成才。而支部的结对共建,为加强两个支部间的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能让教师党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也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窗口。

1.2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职能部门作为学院的管理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职能部门能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机会,职能部门的领导、老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宝贵意见。而学生党支部的成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实践锻炼的同时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财务部门进行专业技能实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学院建设和维护党建网站,而电子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开展义务维修活动等。取众之长,相互融合,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3有利于创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机制

目前, 学生党支部开展的活动往往局限于支部内部,支部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对封闭,影响了支部活动的实效性。现今学生党员队伍中大部分是90后,他们的接触面更为广泛、思想也更加活跃,继续以传统方式开展支部活动,无疑不能适应学生党员思想发展的要求。以“支部共建”活动为载体,学生党支部可以跳出自身狭小空间的束缚,通过与机关党支部的领导、老师和社会的交流,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共建,进一步焕发支部的生机活力,让广大学生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组织活动,这对创新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模式有积极的意义。

2.党支部共建活动的预期成效

共建是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学生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共建,可以为机关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带来活力,促使学生党支部的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同时,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新平台,使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具体表现在:

2.1升华政治意识

党支部大会是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支部大会,基本上以党员发展工作为主,理论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少,新老党员思想上的交流就更少。因此,可以以支部共建为契机,针对党政时事、社会热点开展相应的专题报告会和“党员学习沙龙”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让学生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在思想上入党,进而增强学生的组织归属感,使大家的政治意识得到升华。

2.2增强挑战意识

设计和维护学院党建网站、举办义务维修活动,这些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因为党建网站相对于普通网站而言政治性很强。此外,在共建过程中,还要大胆走出去,和学院周边的村支部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比如结合会计专业特色的“理财金点子”宣讲活动等。从活动范围到活动对象的改变,也将是另一层面的挑战。因此,通过共建活动,可以使党员同志的挑战意识得到强化,也为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培养成才意识与服务意识

我院是广东省唯一一所政企合办的高职院校,位于倍受瞩目的广州(中新)知识城核心区。这是一个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和广州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与建设宜居城市的示范区。这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来说将是很好的机遇。

通过共建活动,在学院机关党支部的牵引下,让更多的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参观见习,了解生产及管理一线的知识,让大家体会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实际应用,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一技之长。此外,结合重大节日和学院中心工作开展“党员送温暖”慰问活动和“党员小红帽”志愿服务等活动,能让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党性修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开展好党支部共建活动的对策

3.1确保活动的有力指导

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学生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间的共建活动,不能依靠单方面的努力。学院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确保对共建工作的指导,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比如:制定鼓励政策,确保经费投入,使更多的党员同志参与其中;定期把握相关动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少走弯路。

3.2找准工作切入点

要开展好支部共建活动,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增强活动的可行性。无论活动目的多么明确,如果活动的方式和内容难以接受,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好的切入点,对于活动的成功非常关键。比如:领导与学生党员随机分组,进行相关的学习比赛以及红色主题党日活动等。

3.3健全支部共建工作机制

学生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共建是一个“新生事物”,要使其在我院的党建工作中得以有效实施,还需要一定的实践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其他高校在共建活动中的成功经验,结合我院在开展党建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规范各项考核和量化机制,建立健全支委联席会议,共建专项经费等相关制度,使共建结对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党支部间的共建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应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制定方案,全面推进,为开创学院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孙骥.高校党组织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党建纵横,2010(1).

[2]郭秀华.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3]傅方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互动共发展模式”探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1).

[4]侯美丽.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8).

[5]李萍,万年青.创“强基”新模式,支部共建促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高职院学生社团 篇12

一、文化消费内涵

文化消费内涵的厘定是基础而又复杂的问题, 学界对这一问题持有多种观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更多的研究者更倾向于采用广义的文化消费概念, 表述也渐趋一致。即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3]我认为, 如何界定, 要依论题研究指向而定。就本论题而言, 我们认为, 文化消费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 也是学生价值观的直接呈现。我们试图在了解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基础上, 找到促进学生文化消费的着力点, 在根本上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 对文化消费内涵作如下诠释:促进文化消费是指通过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参与, 获得文化、精神享受的过程, 主要包括促进性文化消费和娱乐性文化消费, 消费的精神文化产品主要有文化现象、文艺作品、艺术表演、互联网资讯、互联网游戏, 等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价值观内蕴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消费状况, 我们在了解现有研究结论基础上, 在我院开展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 收回有效问卷435份, 有效回收率为96.7%。调查主要涉及文化消费场所、文化消费介质、个人文艺爱好、大众文化现象感知、高雅艺术欣赏、文化作品欣赏与阅读、网络应用、网游认知等。此次调查兼顾专业多样性, 同时就专业和性别差异产生的文化消费差异进行分析。此外, 还特别关注学生关于校园文化消费环境的认识。除问卷调查外, 我们也利用常规教学时间, 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通过文献阅读、调查和访谈, 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及其背后的学生价值观作如下梳理。

(一) 文化消费场所和介质选择具有较强的电子化倾向。

学生具有较强的电子化文化消费取向, 上网已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据调查, 80%的学生经常选择网络空间进行文化消费, 56%的学生更乐意选择电子化介质进行阅读, 57%的同学对网络文学感兴趣。就互联网的使用而言, 调查显示, 欣赏影视剧和网络聊天分别以21%和17%的比例排在第一、二位, 而查找学习资料仅以11%排在最末位。这一状况在其他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有人对湖北省10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 就此项内容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一是学生对上网聊天、浏览娱乐新闻、电子邮箱、免费下载、游戏、电影的使用最高, 学生网络消费主要是满足学习、交友、娱乐生活的需要;二是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意识不强。学生真正将网络用于学习, 查找学习资料的并不多。据调查, 将查找学习资料列入上网目的前三位之内的学生, 只占上网学生总数的15.8%, 查找学习资料的上网时间只占学生上网时间的7.6%。[4]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 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地利用网络。但对于网络游戏, 更多的同学表示, 是消遣娱乐需要, 而不会沉溺其中。在热衷电子化消费的同时,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愿意进行纸质阅读。以上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乐学, 另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希望在嘈杂和喧嚣中找到一个修身养性的文化居所, 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安顿。

(二) 对大众文化现象持有足够的宽容和欣赏。

学生对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关注度。调查显示, 73%的学生对芙蓉姐姐、凤姐选择理解包容的态度, 87%的学生对山寨、草根明星宽容和欣赏, 这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一种较为正态的文化心理。但对于此类文化现象, 我们认为, 除包容和理解外, 还需要反思, 甚至批判。因此, 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促进他们更深刻地透视这些文化现象, 从而获得更为成熟的文化理性。

(三) 对高雅艺术有较强的期待, 充分肯定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动演绎。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学生既对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拥有浓厚的兴趣, 又对高雅艺术抱有强烈的期待, 在“你对高雅艺术的印象 (%%) A文化精粹, 极为欣赏;B有一定的兴趣, 但无力欣赏;C晦涩乏味, 不感兴趣;D没特别的感觉。你期待高雅艺术进校园吗 (%%) A很期待;B期待;C无所谓;D不欢迎。两项调查中, 其中前一项调查, A、B两项选择比率累计达84%;后一项调查, A、B两项选择比率累计达87%。这表明学生总体对高雅艺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和较强的期待。对革命历史剧的态度, 调查显示, 85%的同学持欣赏意见, 认为《暗算》、《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等革命历史剧情节生动、情理动人。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对高雅艺术的渴求和对主旋律影视剧的肯定实际彰显了学生强烈的自我提高需求和勇于担当精神。我们需要创造条件, 有意识地发掘和利用这些积极因素,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 文化消费更多关注自我, 注重功效。

调查显示, 情感需要的满足是学生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 更多的学生希望从文化消费中找到快乐和享受, 而对于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重视则略显不足, 对社会和历史的自觉担当也较为薄弱, 娱乐性消费多于发展性消费。这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当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 希望在业余文化消费中得到缓解、调适或转移, 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阳光快乐的一面;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 带有一定功利性和表面化色彩的文化消费, 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

我们就性别和专业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女生更愿意选择图书馆进行文化消费, 对于网络游戏的喜爱程度也略弱于男生;与男同学喜欢军事、历史题材的书籍、影视剧相比较, 女生更喜欢情感和家庭伦理题材的内容。就专业差异造成的文化消费差异而言, 较之理工科学生, 文科学生对文化消费内容、形式和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理工科学生在专业与人文知识的结合、渗透上有更为强烈的要求。此外, 调查显示, 近60%的学生对当前校园文化环境和条件不满意, 认为文化活动内容和质量需要丰富发展。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学生拥有强烈的文化消费欲望、开放的文化消费视野和多元的文化消费内容。而实际消费过程中, 他们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误, 有着非常矛盾的消费价值取向和消费心理, 这必然会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此, 我们需要积极应对。

三、文化消费促进与价值观重塑

文化消费与价值观相互涵摄, 价值观主导着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诠释着价值观。价值观成长是大学生重要的生命历练, 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是大学教育的使命。价值观教育有若干种途径和方式, 促进和提升文化消费是十分有效的现实途径。促进和提升学生文化消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丰富认识, 加强专业教育的人文渗透。

“长久以来, 人们总是沿着知识传播、知识发展、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知识逻辑, 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公认为大学的三大职能。……在科技主义思潮和经济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为大学对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推动, 似乎引领社会先进思想文化并不是大学服务社会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其消极后果之一是, 经济增长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反过来奴役人、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的精神空虚、价值观念失落。……”[5]高职院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 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工具理性膨胀和人文教育弱化等问题。专业教育中的人文渗透非常必要, 但不能依教师个人认识和能力而只停留在随机和随意的层面上, 应该建立有效机制, 人文教育需要贯穿于专业、课程改革建设之中, 应该作为对专业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 等等。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也是学生的强烈愿望。

(二) 协调机制, 打造文化精品。

高职院校有若干部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但缺乏有效的合作。校园文化活动当然要追求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但讲量更要求质。我认为, 应在大思政理念下, 促进各部门融合, 建立校内思政教育大平台, 在合作框架下努力锻造文化精品, 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消费品位, 也可避免学生因疲于应付各种活动而产生抵触情绪。

(三) 深化改革, 优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改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 提升学生文化消费水平, 思政课作用不可或缺。思政课老师除进行课程教学和意识形态训导外, 还应努力挖掘课程所拥有的文化因子, 把思政课打造成为推进学生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 可以充分依托现有课程教学, 如围绕教学专题和单元, 给学生开列影视、书籍名录, 并定期举行交流和评议, 以此带动、督促学生进行健康、雅致的文化消费。

(四) 加大物质投入, 改善文化传播条件。

加大物质投入是促进文化消费的基础性条件, 其中十分关键性的工作便是构筑发达的文化传播网络, 其主要内容是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大力构建交互性、立体化信息传播平台。[6]此外, 还要把高雅艺术活动和高水平学术讲座举办变为制度性工作, 加大对这些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 提高整体文化消费水准。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成长是高职院学生成长的坚实内核, 文化消费是高职院学生主要的消费项目。关注学生文化消费, 加强文化消费引导, 提高学生文化消费品位,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已成为高职院校育人的重点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 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洋, 刘天奇, 李晨曦, 刘衡宇.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84.

[2]于馥颖.简论改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适然之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60.

[3]欧翠珍.文化消费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 2010, (3) :91.

[4]肖尚军, 李永华.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消费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6) :187.

[5]高文兵.大学引领先进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 2008, (1) :134.

上一篇:产业差异化下一篇:电影中的时间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