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反思

2024-10-07

合作反思(共12篇)

合作反思 篇1

有一句话: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强调的是人的理念和思想对我们的行为非常重要。教育、教学也是这样, 教学的理念、思想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新开端。我受杜郎口教学理念的影响, 大改我以前十多年的课堂模式, 由“老师教, 学生学”变为“小组合作探究, 老师引导,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课堂学生来作主, 学生自己预习、交流、展示、巩固、反馈。课堂上少了以前的井然有序, 多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少了以前学生被叫起的惊恐不安、小声嘟囔, 多了被欣赏的自信满满、大声表达;少了以前的学习中迷茫的不知所为, 多了预习、辩论……课堂上的学生快乐自信、学有所得。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我的教学理念的改变, 用我的智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学会知识、锻炼能力, 可见理念的改变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

学期将末, 回想半个学期的教改尝试反思如下。

一、小组评价机制要不断的完善

我首先明确:小组打分不是结果, 而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意识的一个办法。所以小组的评价项目、内容要求要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不断修正、完善, 才能引导学生不断进步、迎接挑战, 以满足人的不断求新的心理需求。如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勇于开口大声讲话保障学生的参与热情, 评价为“只要上课大声清楚的发言、回答任务就可以得分”;当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能力做到时, 评价修改为“大声、脱稿、有条理表述才能得分”;当发现学生有模仿别人和参考答案现象时, 评价加入“回答有自主创新、质疑、解惑的多加分”……有助于帮助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独立、深度地思考问题, 改变照搬、不动脑、人云亦云的懒惰不良学风。反思切忌:上课不可评价太频繁、琐碎, 影响上课效率, 误导学生对分数斤斤计较, 从而偏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宗旨。

二、备课中眼挖掘文本内涵, 注意课堂“保鲜”, 吸引、激发学习兴趣

课改后我的语文课堂中有:课前的脱稿演讲三分钟;我讲故事大家听;明星风采走秀……课中老师的引导鼓励要风趣、幽默、中肯、有哲理, 设计思考题有创意。如为你喜爱的人物写赞词、为你喜欢的亡失小动物写悼词、为你喜欢的情景设计台词表演小品……展示也建议形式创新的尝试:课本剧表演、双簧表演、仿写修改诗歌展示……挖掘文本的内涵, 设计一些有利于满足学生展示心理、表现欲望的文型, 都有利于“保鲜”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自己出试卷做老师考同学

巩固反馈环节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课改前我都是这样测试学生:老师一样的内容考学生、再埋头批卷、集体讲改、追踪修改, 事倍功半。偶然, 也是苦于备课繁忙, 骑车路上想:能不能解放自己, 让学生自己出试卷呢?……确定题型、内容、数量、分值, 统一发试卷纸手写试题。即每单元的字词、文学常识、文言诗词默写、文言词语积累……这些基础知识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试卷。操作程序:交换试卷答题, 之后出题人批改, 答题人订正, 教师查阅。效果:书写工整、得分喜人, 事半功倍。原因:出题时就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 答题时又是一个巩固过程, 批改、纠错又是一个学习、巩固过程。一次测验, 实际上每个学生反复掌握了两套试题, 同时还练习了书法, 一举数得。

四、学习过程中注重小组骨干力量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长培养好了就像老师平添了“三头六臂”, 他们会帮助你分担、分配、落实学习任务;调节组员之间的分歧矛盾;出谋划策帮助老师解决能力差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总之, 会是你真正的得力助手, 就像孙悟空的毫毛变的小悟空。

经验:小组间的人员可以适当调整、流动, 小组长也可以交换, 利用人格魅力影响其他学生。七年级三班的第六组组员、七年级四班的组长李瑞晨都承担过这样的任务, 效果不错。切忌:不可频繁调动组长, 那样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他 (她) 的工作热情, 让他 (她) 有挫败感。最好是要多私下指点帮助他 (她) 提升能力、增强责任心。

教学中还有许多困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让学生自信地参与教学;如何对教材进行有效、自信地取舍裁剪……这些困惑是对我能力的挑战, 也是支持我继续教改的动力源泉, 相信通过集体的智慧和我自身不断的努力, 会将它们逐一击破。

摘要:有一句话: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强调的是人的理念和思想对我们的行为非常重要。教育、教学也是这样,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去学会知识, 从而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改反思

合作反思 篇2

——王艳梅

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合作的范围和现象非常广泛,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新的要求,现行的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中队、大队活动中,经常接触合作的游戏活动。因此,“合作”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但大多数学生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合作方法的了解,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为此,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体验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学习一些合作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并运用合作的方法来指导实践。

对于教学重点的制定我是这样考虑的,在这节课中应首先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因为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会产生想按照事物的规则去做的愿望,寻找做好这件事的方法。然后在实践体验中总结出与人合作成功的条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课重点定为:让学生感受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能够运用合作的方法来指导实践。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首先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合作话题。接着请同学谈谈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视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随后在动画中感受合作的意义。在渡船游戏中又为学生创造了一次与人合作的机会,丰富了他们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游戏活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游戏后,让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然后让学生运用合作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游戏,使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通过两次游戏活动的比较,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懂得合作中还得讲究方法。为了使学生真正把课堂上提升的认识和习得的能力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图片与广告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表现中发现问题,反思自我,帮助他们提升认识,使他们能带着这样的认识和方法走出课堂,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乐于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合作。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视合作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合作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忽视良好个性的培养。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忽视学生学习的差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作学习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探讨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选择适当。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4)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5)增强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6)訓练全体同学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技术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 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再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关于合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篇4

一、合作的结构应合理

为提高合作的成效,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 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是4个人一组。二是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把学生按高、中、低、差分为四个层次, 使每个小组四个层次的学生都有, 防止讨论起来, 有的小组是讨论热烈, 而有的小组却是完全成了看客、旁观者。

二、合作时应明确个体责任

为确保讨论时调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应确定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工。每个小组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 往往与他有很大关系。同时又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 我们实行小组长每个同学轮流担任组长, 让组长随着时间和学习内容或任务的变换而变换;组内的其他成员找出书记员, 记录、总结同学们讨论过程中的意见, 以及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进行发言。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合作的时间须充沛

在合作学习之前, 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 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效;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都得到发挥。

四、合作须准确定位老师的角色

合作学习反思 篇5

教师按照预设的计划方案把一个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哗啦一下,同桌或前后四人抑或一群人马上聚在一起,教室里唧唧喳喳。两三分钟后,教师一个指示,比较人文化的会加上一些音乐,变相的给学生一个时间的指示,让学生在某个时间停止下来。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大家正襟危坐,准备接受老师“检阅”……

到底在这个有限的之间内,孩子们真正地“合作”了没有?合作的结果如何?这样的合作到底有没有价值?显然值得商榷。

吴老师给我们放了这样的一个实例:一位郊区的女教师上的一节数学课,即关于统计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放了一段录像,让孩子们统计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小

轿车,客车,摩托车和客车的数量。结果孩子们瞪圆了眼睛,认认真真地数着,最后老师要结果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结果是对的。孩子们不由得发愁了:怎么办?这个时候老师抛出了问题:有什么办法来解决?

孩子们提出了几种方案,结果小组分工的同学准确迅速的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背景和技巧的,只有当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必须也只有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才能解决时,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成了空架子。

首先,不是什么都能拿来合作学习。我们的教材中有的知识就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比如语言学习,多数情况下属于个体行为,学生读多少时间书,就能得到多少东西;学生写多少时间作文,就能得到多少能力。再如果个人学习就能掌握,或者非教师讲不可,那么,还是不讨论为好。因为前者可以节省时间,后者费再多时间也枉然。如果一堂课就要学生合作多次,我以为多数情况下看似热闹,实际上做作而多余。多的讨论也是无益的,至少是低效的。

其次,合作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意义的,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

(1)教师必须创设具有现实背景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要。

课例的女教师出示的统计问题,就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她巧妙的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场景,抛出了一个孩子们头疼的问题:那么认真的数了,为什么还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呢?

录像重放四遍,每次数一遍?可以,但是太麻烦了;

让汽车停下来?可行吗?应该说不可能。

那么我们又不肯放弃这个任务?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只能结成小组,分工合作了。合作需求产生了,自然孩子们领会到了合作的必要性,也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反思 篇6

一、缺乏教师有效监督,自由放任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就“退至二线”,或徜徉于小组的空隙间,或待至教室一侧静候。大半节课过后,教师提问“谁愿意起来说下,你学到了什么?”各小组代表纷纷发言找出一些知识点,教师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完毕,一节课就宣告结束。教师在课堂上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调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学生大量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只是寻找几个零散的知识点,至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理解应用、重点难点的剖析、道德的提升、各小组的合作进展状况,由于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调控而一概没有落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提高学习能力,也不可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合作学习处于低效状态。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这样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三是;将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二、合作学习参与个别化,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完好的组织的小组合作往往误入歧途,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生“唱独角戏”;较差生“跑龙套”假合作学习。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没有实质的参与。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优秀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久而久之易使“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

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经常是“我认为如何”“我的意见怎样”,很少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并非合作学习的成果。发表见解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意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没有尊重他人,有时几个同学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有时小组讨论后互相推委无人发言,有时几个同学发言雷同没有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对于小组内的生生合作,一要做到人数适宜要分工明确,人人有责任。如主持人、记录员(小秘书)、中心发言人、计时员等。人员的分工不要长期固定不变,尤其不要让发言成了一个人的专利,可适时轮换。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发言,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份说不同的语言。三要注意组织好班级内小组间的竞争与合作,如果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发言不积极,可适时进行小组的比赛竞争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从参与者的角度入手,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三、设计的问题不科学,合作学习时间不合理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活泼多样,动辄合作学习,设置大量问题,组织多次讨论,不管问题有无合作讨论价值,好像不合作就不能体现新理念。一些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反复讨论交流,表面热闹异常,教学效率则事倍功半。试想,如此多的提问和讨论应答,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的深刻分析还有多少时间?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学生难到无话可说,失去探究兴趣。

课堂讨论的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的方法,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讨论来解决,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定是否要进行讨论,即使需要进行讨论,也应精心安排,有所取舍。那些简单易懂、一目了然的问题以及难度过大、讨论无果的问题就不适宜让学生讨论。

四、合作教学评价片面

学习中讨论交流时,学生发言往往是“我认为怎样”、“我觉得如何”,仅代表个人意见。教师的评价也往往是“你的见解不错”“你的观点很独到”,偏重对个体的评价,忽略对小组团体的评价。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只是得出一个僵硬的团体分数,偏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学习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及创新意识则很少关注,没有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容易将学生智慧的沃土冻结。

学生需要鼓励与欣赏。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教师评价时在肯定个人的同时,把评价重心转向小组总体成绩,才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包括学生自评、小组集体评价、组间互评,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提高,并反思合作过程的得失。同时要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评出“合作默契奖”“集体进步奖”“金点子奖”“创意奖”等,发现并肯定每个小组 、每位同学的精彩,让我们的学生在自信与快 乐 中成长,让我们学生智慧的沃土中长出丰茂的草木。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是学生自主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形式,但课堂讨论要运用恰当、及时,要能放得开,收得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亢奋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成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

对合作学习的再反思 篇7

一、要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我观摩过许多公开课, 不少教师都运用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他们的合作小组都不够科学, 小组成员多达15人, 小则10人, 成员搭配也不合理, 有的小组全是男生, 有的小组全是女生, 有的小组讨论热烈, 有的小组却鸦雀无声, 像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根本达不到目的的。因此, 建立合作小组, 要遵循合作的通常原则, 每小组的成员应当控制在4—6人左右, 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和分工。如将语言水平、交际能力、谈话风格、语流速度等不同的学习者合理搭配, 因为水平较高的成员可能会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 而水平较低的和性格内向的成员则不愿积极主动地发言。为此, 教师要经常用语言鼓励他们, 主动巡视和监控各小组的活动情况, 并给予用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还要注重男女生的搭配, 成绩不等的学生搭配。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合作小组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二、要营造合作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 才能学得好”。教师的任务是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 心理相容, 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每个学生不论学业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让学生消除种种顾虑, 敢于回答问题, 乐于讨论问题, 勤于探究问题, 实现师生、生生多向交流, 多边互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 增长才干, 学会与他人交往。如学习《背影》一文时这样创境:同学们, 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背诵一下。 (师生齐背。) 是啊, 慈母手中线牵动着母子两颗心, 成为歌颂母爱的佳句。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歌颂父亲, 一般是正面描写父亲的高大形象, 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 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 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 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实。那么, 这篇课文的感人力量从何而来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 认真阅读课文。这样巧设悬念, 利用阅读期待, 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三、要善于组织有价值的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组织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不能一有问题, 不管合适与否, 难易如何, 甚至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拿来讨论, 这样会造成合作学习的高耗低效。因此, 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是个体独立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且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活动的激情, 以发挥集体的创造性。当然提出的问题还要具有开放性和一定的探究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愿望, 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思维产生激烈的冲突、碰撞, 从而能做到取长补短, 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有位教师在讲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时, 由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有多种方法, 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 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 这时采取了合作学习的形式,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就可以得到多种答案。

四、要在合作学习前先进行自主尝试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尝试, 没有自主尝试的合作学习犹如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在教学实践中, 有不少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 马上就让学生合作讨论, 结果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 过分依赖他人, 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没有深度, 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 使合作流于形式, 得出的结论也只是少数学生的观点。所以, 教师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 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思考, 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突出个性化学习,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习《犟龟》一文时, 在学生对犟龟的“犟”有了一定的体会后, 提出问题:已经有三种动物劝阻犟龟, 都不能使它退缩, 想一想, 犟龟在路上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动物的劝阻呢?有学生举手回答:老虎、兔子、狐狸、刺猬……这时教师接着提问题:请每个小组以一种动物为对象, 想象它会怎样劝阻犟龟?而这只犟龟又会怎样回答呢?先自主尝试后再讨论, 并将讨论好的对话写下来, 小组成员分配好角色, 然后各小组进行二场精彩的对话表演。十分钟后, 有一组推荐了两名同学进行的是兔子和犟龟的对话:

兔:啊呀, 这不是又笨又蠢的乌龟吗?你这是要去哪里呀?

龟:兔子老兄, 你好。我要去参加狮王的婚礼。

兔:什么?参加婚礼?哈哈哈哈……, 真是天大的笑话!就凭你慢得出奇的速度, 还妄想去参加狮王的婚礼, 别做白日梦了。

龟:虽然我的速度慢, 但我对自己有信心, 只要坚持不懈地往前走, 一定会到达的.难道你忘了, 我就是凭着这一点, 还战胜过你吗?

兔:你……你……哼!上次, 那……那是我疏忽大意, 才让你钻了空子, 这次可不一样, 时间可不等你!我都担心自己的飞毛腿赶不上, 何况你呢!我劝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龟:很遗憾, 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我相信“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我一定会到达的。

其他小组也分别表演了老虎、狐狸等和犟龟的对话, 像这样的问题, 既有独立的思考, 又有小组成员的合作;既培养了想象、创造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表演的能力。如果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 那就大可不必合作讨论。

五、要有效地组织讨论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许多问题, 如小组讨论组织无序, 少数优秀生垄断课堂, 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不愿发言或没有机会发言, 小组讨论没有结果等。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管理好课堂秩序。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自由而热烈的氛围中, 难免会产生脱离主题说闲话的现象, 教师可采取扣分制的办法。小组各成员违纪被扣分会影响小组最终成绩, 可以用小组各成员监督的力量来控制这一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 有什么不理解, 他们在合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发现问题后适时地介入小组活动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敌意捣乱, 扰乱小组讨论秩序的学生, 要严厉批评, 耐心教育,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 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 防止个别优秀生的“话语独霸”现象。当小组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 教师应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讨论有了一定结果时, 要注意开展集体交流, 真正实现相互沟通, 相互补充, 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六、要做好总结、评价

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对合作内容作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 又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评价性的总结, 评价的对象以小组为单位, 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 学习效果等, 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 对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反馈, 促使学生改善学习。

我们同成长——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篇8

随着合作学习模式的深入, 又赶上学校今年的教学中心任务是抓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同时业余时间又读了很多关于合作学习方面的文章, 再一次让我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与去年相比, 我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合作学习有以下四个特征: (1) 有明确的小组讨论, 或需解决的语言任务; (2) 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 (3) 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气氛; (4) 小组内人人参与, 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针对这四个特征, 我感觉到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刚开始时, 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 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基础好的学生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 基础差的学生受到了排挤, 在课堂上就显得消沉, 渐渐失去了发言的勇气, 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发布会。“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是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灌输着一句话“不放弃一个学生, 师生共同成长”, 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时, 要求小组长高度负责, 人人有任务, 人人接受检查, 检查中发现本节课所学知识没掌握好, 小组长或组里学会的学生手把手帮助。例如, 在学多位数、分数、百分数、时间的读法时, 小组讨论读的方法后, 老师总结强调, 最后小组里检测, 要求组长或小组成员间相互任意出题, 有学生不会的及时帮助, 老师在小组检测完之后, 再抽查, 特别是针对英语这一学科弱的学生来抽查, 暴露出问题, 在小组中继续对其帮助, 直到学会为止。又例如, 在学对话或单词时, 小组中把组员又细化到一帮一, 一帮二的形式, 校正发音, 纠正错音。

前两天读了常作印老师在《教育时报》发表的文章《课改背景下“讲与不讲”的辩证思考》, 让我又一次认识到了合作学习中老师的指导和评价是很重要的。老师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 分别承担什么任务, 如何组织, 如何汇报, 如何补充等都应该给予指导, 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同时通过评价, 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轨道发展。常作印老师说:“在新课改背景下, 我们虽反对‘以知识为中心’, 反对没有交流, 没有互动的‘满堂灌’, 但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讲’。”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当学生质疑时, 当遇到学生答错和不会的问题时, 在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不出来, 指点也不开窍时, 经过讨论, 学生仍不得要领时, 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某一思维障碍, 对那些能开启学生心智, 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难点都要进行讲解。可见, 新课改并不是不要教师的“讲”, 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讲在重点的关键处, 讲在知识的概括处, 讲在思维的提升处。所以, 不是要求教师讲得“少”, 而是要讲得“精”。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不是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 以显示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 我们要深入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 对新词的处理,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学习活动中,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 有的学生负责查字典, 有的学生负责解释词义, 有的负责记录。每个成员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小组合作学习, 还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每次朗读和背诵竞赛活动都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小组学习单词、对话时, 小组中一定要确定一个听众, 便于改正读得不好或读错的地方。每个小组中必有基础差的学生, 这时就是他们模仿的好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反思 篇9

关键词:合作学习,问题,反思

在当前推出的《课程标准》的相关课堂建设建议中提到, 小组合作学习将是目前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的推进可以有效的打破传统教学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 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交流、讨论、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们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问题, 有利于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 虽然学校也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课堂上过于走形式主义, 虽然名义上是小组合作学习, 实际上还是老师的“一言堂”, 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机会没有, 那就背离了我们推动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的初衷。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 内容设计不当, 虽然数学课更适合合作、交流、讨论,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第二, 合作时机不适宜, 在合作交流以外, 不能忽视了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 在交流前, 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交流的效果才会更好;第三, 合作氛围不浓, 有的课堂的小组合作, 学生没有积极性, 无趣、无味, 导致学生无谓;第四, 任务分配不科学, 老师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性格、能力不做了解, 导致成员分工不当, 小组学习的作用没能发挥到极致;第五, 合作机制简单僵硬, 对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组织不当, 往往会造成优生更优, 差生更差。这些问题是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低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尝试从这些方面解决问题。

二、解决策略

(一) 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开展得有序、合理, 前提就需要内容的制定和设计要科学。针对比较简单的课题内容学生们是完全有能力自己消化和吸收的, 那么老师此时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们探究下深一点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们可以相互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最终对学生们讨论的结果老师在点评, 分析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分析得不到位的要帮助学生们理解, 帮学生们答疑解惑。在内容的设计上, 老师事前一定要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设定的内容要注重以下几点: (1) 内容要有可延展性, 结论不容易得出; (2) 结论容易产生分歧; (3) 选择的题目是开放性的; (4) 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二) 合作学习的时机创造

合作学校要顺利开展,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学生们要对探讨的知识点有所掌握和了解, 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 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不盲目从众。如果合作学习只有合作探讨而自己本身缺乏独立思考, 那也是不利于学生培养自我综合能力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得出:老师应该事前制定相关的合作学习的规则, 讨论之前,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先吧自己的观点汇总、梳理, 记录下来, 在讨论进行时, 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做好记录, 然后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 也要踊跃一点, 不要畏手畏脚, 要敢于提出不同的声音, 最终大家在讨论、汇总, 从而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只有这样, 每个小组成员的学生才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也都有自己独立发表看法的时间, 并且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聆听他人观点、组织协调能力, 还有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 合作学习的氛围创设

在课题上, 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活泼、民主、和谐的, 学生们要大胆的、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师需要认真聆听, 对于有建设性的观点要给予肯定和一定的表扬。老师在课程氛围的营建上, 不要营造一种严肃的氛围, 课题氛围一定要轻松、活跃,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们的思维才能得到打开和拓展, 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们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才能更好的萌发创新力。

(四) 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

通常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学生们在讨论的时候, 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学生们各自为政, 乱说一气, 或者偏离主题说许多学习之外的题外话, 要么就是听别人怎么说, 自己呢却拿不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要么就是盲目附和其他同学的观点。如果是这样子的情形, 那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思维的拓展, 也不能让学生们都独立思考。因此, 为了有效规避这样的情形,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分配好每个学生应该负责的学习版本, 同学们在分组之后, 可以毛遂自荐, 也可以民主推选1名组长引导大家参与到学习交流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谁记录汇总, 谁负责最后的汇报讨论成果, 谁负责收集资料等都一一拿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根据不同的学习课题, 学生们根据自我的能力, 自我认领自己可以胜任的任务, 从而层层分解任务, 更好的保障学习任务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善于聆听他人的观点, 理解对方, 充分给予对方尊重, 及时有不同的看法也要等对方阐述完, 自己在发表相关的反对意见, 不要只顾自己提意见而忽视他人, 不聆听他人。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助、协调、沟通, 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能让学生们加深对彼此的认识, 也加深他们的进一步合作。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 教师要在一旁指导, 针对各组的讨论要进行一定的介入和观察, 如果学生们探讨偏题了则要把他们引导回探讨的学习主题上来, 当学生们遇到讨论的瓶颈, 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对各组的讨论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和学生们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激励和鼓舞学生们敢于思考和创新, 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学习合作小组探究的点滴与反思 篇10

来到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 换了个新的环境, 作为一个“年老”的新班主任, 领导安排我当寄宿班的班主任, 心里没压力那是不可能的。同时学校积极推广学习合作小组探究, 不管是真想从中寻找新的生命力, 还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的学习合作小组探究, 自己必须慢慢地摸索。

我的班上有59 人, 男生32 人, 女生27 人。很多学校的实践表明, 每组4 到6人既便于管理, 也利于成绩的提高, 于是分组时, 我采用了更便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方法, 分成15 个小组, 有14 个小组每组4 人, 一个小组只有3 人。分组依据是根据入学后的第一次周考成绩 (数学与英语) , 取前15 名当组长, 组员的分配也是根据成绩, 再结合军训期间的表现以及男女比例兼顾的原则进行微调。

然后是制订小组常规管理的量化标准, 这个标准主要还是“拿来主义”, 直接把别人的拿过来, 很多地方都只有一个粗线条的明细表, 没有细分。原因是大家都是这样说, 太细了难操作, 很难执行下去。同时因为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 喜欢鞭策, 于是量化标准被我改成扣分为主、加分为辅的方式。

开始的一段时间, 学校给予班级扣分都集中在寝室这一块, 通过小组的量化后, 有一段时间还是有效果的。一个多月后, 很多学生对扣分就无动于衷了。于是我在座位安排上动脑筋, 每个小组的座位捆绑一起, 以每周小组得分为依据, 把教室分作15 块, 按分数的高低挑选座位。这样又好了一个多月, 之后问题又出来了, 各个组长拼命想方设法加分。但是个别组员不仅对扣分无动于衷, 甚至想往后面坐的同学还偏偏故意违反纪律, 好让自己坐后面的愿望得逞。

班上有个组长, 自学习小组成立以来, 她所带领的小组每周都是第一名, 分数还遥遥领先。期中考试开家长会的时候, 我还让她作为优秀小组长发言了。根据每周周考、每月限时训练及期中考试的情况, 我感觉到有些组必须进行调整了。当我把这消息跟各个组长说的时候, 他们非常高兴, 当天中午我把15 个组长留下来开了个小会。中心思想是围绕小组如何调, 是大调还是小调, 我征集他们的意见。这下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个向我倒苦水。面对他们的七嘴八舌, 我说:“你们每组提交一个最不想要的人出来, 我在各个小组进行交换。”那个优秀组长就问, 她们组能不能换两个人出来, 我当时是拒绝了的。因为要考虑到学生吃中饭与学校静校的问题, 会议就草草收场了。只不过那个优秀组长是哭着走的, 当时我也没仔细去想原因。到了下午, 别的组长向我反映的时候, 就特别提到了这事, 说她们组有个篮球生, 因为早晨、第八节课, 还有晚自习都要训练, 每次训练完都晚上九点多了, 根本就没时间写作业, 连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都顾不上, 哪里还能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 因此每天都拖欠作业, 每次都被扣分。而她为了让小组的分数领先, 就想方设法地争取加分。

当我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 心里是忐忑的。心想:“完了, 这次的学习小组又要‘流产’了”。于是我把重新分组的事情先放下, 开始在同学群中逐个调查, 首先要弄清楚这学习小组到底好不好。我是一个数学老师, 每次上课都是原始教学, 也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增加课堂容量, 开始采用多媒体上课。同时为了调动课堂气氛, 每次遇到例题跟习题的时候, 就让孩子们纷纷动笔, 在草稿本上按格式把题目解出来, 我收取5 本又快又好的作业给予加分。

自我感觉课堂的氛围热烈了很多, 有学习小组的竞争机制在, 课堂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同时从学生的挨个调查来看, 学生也反应有了学习小组后, 学习的积极性要强得多了。

有了这个结论, 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把学习小组的事弄好。针对学生的反馈及自己发现的问题, 主要还是有些学生积极性不够, 想偷懒, 就想坐到后面去;学生的互助性不够等, 我开始深层次地挖掘孩子们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想偷懒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行为习惯比较差的, 但是这里面也分很多种, 有些是整天一幅无所谓的态度, 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 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有些是属于比较灵活的, 做事情快却显得粗糙, 注意力易分散。于是, 我就根据不同的类型开始做他们的工作。我也开始反思自己, 前面说过我是一个悲观而保守主义者, 在量化上面, 我采用的是扣分为主, 加分为辅的方式。现在想想, 哪个人不想被表扬呢?于是, 我决定改变量化标准, 以加分为主, 扣分为辅。

然后是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助问题, 因为每组的组员都是主要按成绩来编排的, 每组组员成绩都比较均衡, 而且每个小组中有成绩好的, 也有成绩较差的。于是我就把每个小组建立互帮结对, 并且把每个小组帮助对象的进步进行量化考核, 对做得好的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 这样还真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起来了。当然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 有的学生乐于助人, 有些组长尽管成绩好却不善于表达, 也不是很主动地去帮助别人, 这个时候就要多帮帮他们, 好尽快地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由低效课堂小组合作引起的反思 篇11

【关键词】低效课堂 小组合作 反思

【案例描述】

这是Go for it教材八上Unit5课堂小组合作的一个教学片段。

T:Well, the persons above are all professional athlets. What do you think of professional athlets? Do you think becom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 is a dream job? (学生以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3分钟)顿时教室里讨论声迭起,场面异常热闹,课堂立刻沸腾起来。3分钟后,我让学生停下,并抽查几组的组长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但是却发现个别组还没完成任务,我突然意识到我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下面是几个小组组长的汇报结果:Team1: We think it is a good job. Because if you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 you can make a lot of money, and with the money, you can buy many things you like.Team2: We agree with Team1.Because if you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 you may be very famous like Yao Ming and 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 will be proud of you .Team3: We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job. Because becom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 may be dangerous ,you may get injured.Team4: We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job. Because if you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 you may become famous , many people will watch you all the time and then your life will become more difficult.组长的观点有理有据,语言也顺畅流利,没有语病。我对他们的汇报进行了适时的点评。但在汇报阶段,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发言学生慷慨激昂,而有的学生却在准备自己要说的内容,甚至有的学生听而不闻,全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发表众家之言,我就让每个组的其他成员评价别组的观点。T:S1,What do you think of Team1’s opinion?S1: I’m sorry, but I can’t remember their opinion.T:S2,What do you think of Team1’s opinion?S2: Sorry, but I wasn’t listening to them, I was preparing our own opinion just now.T: S3,what about you?S3:(无语)……本次小组合作带着遗憾的省略号而结束。

【反思】

1.准备不足,讨论仓促。从汇报环节时有小组还没完成任务看出,我给的3分钟的时间太少了,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部分学生刚刚从心理上做好与同伴交流的准备,思维的火花就被我匆忙的教学节奏毫不留情地扑灭了,合作学习变成了走过场。

2.重“形式”而轻“指导”。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我始终站在讲台前,没有参与指导和对困难生的帮助和点拨。讨论时,孩子们都各说各的,还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有些学习困难生用讲话来代替讨论,甚至讲些与讨论话题无关的东西,形成每个小组都在积极讨论,气氛活跃的假象。

3.教师评价不全面。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经过这次低效小组合作的认真反思,我认为今后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1.科学分组,明确分工。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有效的分组活动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目的、有准备的教学活动。分组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要求等都要精心设计和策划。其次,教师还应当确定每组中各成员的角色,如采用轮换制,即组长、记录员、报告员、评判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各司其职。

2.善于观察,适时指导、点拨。除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观察学情,监控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合作技巧的运用给予及时的指导,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点拨、指导,就避免了“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小组合作才会更得法、更有效。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就必须建立全面及公正客观的评价制度。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总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因此要采取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以小组集体评价为主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此外,还要注意采用学习结果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且评价要公正、客观。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2001.

[2](美)巴洛赫 著.曾守锤,刘华清译[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小组合作学习的批判性反思 篇1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初,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和担心, 但大多数教师义无反顾地进行着新课堂模式的尝试和探索, 并且从课堂形式和实践情况来看, 卓有成效。光阴荏苒, 小组合作学习现又到了一个瓶颈期, 新问题层出不穷, 牢骚抱怨不绝于耳。面对现状, 许多教师还是喜欢在那里高谈阔论问题如何之多, 而不是平心静气研究研究应该如何直面解决。

小组合作是我们课改理念的基本组织形式,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则我们的课堂改革还是只能流于形式。关于小组学习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想仅就四个方面简单说说我的理解和思考。

一是如何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和特长等进行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 都是颇有讲究的。我们也应看到: 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并且要有计划地训练, 不能随意, 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 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 行业是不同的, 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才能成就。

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 教师如果能经常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 和他们一起学习, 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 教给学生说出自己观点的方式, 和学生一起讨论, 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与极持久的恒心。在多次听课中, 我们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 形式大于效果, 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 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 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 有的人认为……, 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 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 盲目地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 不教给学生方法, 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低效交流中耗掉学习时间, 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 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独领风骚”, 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 重情感体验, 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缺乏教师指导和参与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 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 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 反正老师不参与小组活动。这就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聊天、做小动作的机会, 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这种潜在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应加强驾驭课堂、组织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符合课堂规范的行为, 比如打瞌睡、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等进行适时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三是这种单纯的讨论式合作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 是作秀还是教学的需要, 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 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 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 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金油”。

当然, 如需要用这种学习方式, 则应精心构思这一环节。具体实践时, 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 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 控制讨论的局面, 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 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 是否有人窃窃私语等, 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 及时调控。

四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及时机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探究问题的内容、难度等情况, 给学生规定交流时间,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其精神状态的充沛和思维的活跃。保持适度的焦虑状态, 做事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另外, 有些问题值不值得探究也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 抛出问题后两三分钟讨论交流就可以完成的内容有搞探究活动的必要和价值吗?

还有,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对一些当堂提出的巩固性探究问题的探究活动, 很多时候教师在抛出问题之后的指令就是“讨论一下”, 或宣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几分钟就叫“停”。讨论什么呢? 合作什么呢? 我认为, 在合作交流前应该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解决, 然后再把自主解决中不能完全明白的的地方付诸小组甚至全班的合作交流, 这才符合人的思维流程, 也才能体现“自主 + 合作→探究”的课堂理念。同时, 这些自主学习得不到结论的内容也才真正是学生探究活动或教师课堂指导的重难点。这样的探究活动是不是更省时更高效? 同时因为学生头脑中有了东西, 也更能激发他们展示的欲望呢?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 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要, 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 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 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 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 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所以, 在合作学习前, 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否则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上一篇:自助式教学下一篇:数字化双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