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学

2024-05-18

银行学(精选12篇)

银行学 篇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现代经济正在逐步转化为金融经济。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系统地学习该门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学生可以初步认识金融领域的基本问题, 把握整体金融运作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探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和金融问题, 并为经济类各专业的其他基本理论课和实务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 如何做好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工作, 是目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目前货币银行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雷同, 没有体现出各专业的实际和特点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 即使使用相同的教材, 教师也应该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随意性太大, 任课教师基本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生反映较大, 收不到应有的良好教学效果, 影响了该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过程中必须以先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前提。但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尽合理, 将货币银行学和以上两门课程的其中之一安排在同一个学期, 这无疑破坏了经济类学科学习的连贯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先前的知识储备, 影响教学效果。

1.3 讲课手段单一,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但却不如专业实务课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讲课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情况, 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下降,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 教学考核手段单一

很多学校对于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考核手段单一, 仅凭期末一张考卷决定学生的成绩。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以一张考卷论英雄难免有些偏颇。况且, 货币银行学偏重于文科多一些, 那些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突击复习的学生有可能得高分, 这样有失公平。

2 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地位

针对货币银行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明确这门课程的地位。我认为, 货币银行学在整个金融学课程体系中具有统帅性地位。因为本门课程涵盖内容太多, 每个问题都有所涉及, 但真正在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又不可能全部讲到, 因此有学生说货币银行学学了没有用, 什么都学, 但什么都只了解一点皮毛, 不深入。在教学中我逐渐认识到货币银行学就好像公园门口的“导游图”一样, 通过了解这张“导游图”就会使学生对于金融学的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概要性的了解, 从全局角度把握金融学。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 货币银行学是他们学习今后课程的基础, 对于非金融专业学生或者金融学方面只学货币银行学一门课程的学生, 货币银行学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学科的大门。学生如果感兴趣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了解, 只要给他们建立了初步的金融学的理念, 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 不断进步。

3 对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改变教学理念, 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要改变货币银行学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理念, 转向以“学”为主, 以“教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 这一思想不仅是货币银行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理念, 也是日常教学工作的主旨。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 在给他们讲课时不能够完全照本宣科, 而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认真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他们听课和思考的兴趣。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 通过尽量从身边日常生活的经济现象入手引出讲课内容, 多结合当前经济的热点现象,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会认真听老师的讲课, 甚至在课下会主动找相关的资料去了解。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从而实现由“教”转“学”。

3.2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因专业不同有所区别

货币银行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 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内容一一介绍清楚, 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 以保证不同专业的学生获得相应的教育。

首先, 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要统一设定基本教学内容, 以保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于这些基本内容是任何一个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都要有所了解的。其次, 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 给教师留出一些自选内容。这些自选内容要突出各专业特点, 增强货币银行学在本专业的现实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 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时, 这样能保证教师在充分够用的时间内讲解内容并且尽量能理论结合实际。最后, 尽量避免货币银行学和西方经济学在同一学期学习的安排, 一定要在学习货币银行学之前先修读西方经济学, 以西方经济学作为货币银行学的基础课。

3.3 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实行课程组制度

目前高校课程建设上的确存在老师上课随意性大、相互之间授课内容不透明的现象, 这种局面的最终利益损失者是学生, 学生会产生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的侵犯、不公平。针对这种局面建立课程组制度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建立这一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所有任课老师的潜能, 集思广益;能够发挥教学研究中的团队力量;增强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互动。

3.4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 提高单位学时内教学知识量的传递速度, 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 增长学生的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 以网络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促进了多样化信息的传递。在教学环节中, 教师可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个人主页、课程互动电子信箱将为大大便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保证学生能随时与教师联系, 实现了有效的沟通。

3.5 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手段单一现状, 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布置思考题目或作业, 鼓励学生以写小论文的方式来思考当前经济热点, 理论结合实际。教师根据论文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并且平时成绩应占到总评成绩一定百分比。这样, 在启迪学生思考的同时, 能锻炼他们从搜集资料、汇总整理数据、直到动笔写作、最终定稿完成的能力, 为今后他们完成毕业论文做好方法和动手能力的准备。在期末考试试卷上, 由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教学内容和自选教学内容, 因此期末考试试卷应该实行教考分离、题库抽题的办法来命题。命题题目中要保证70%的基本内容, 剩余30%为自选内容。这样可以较好地体现出不同专业对货币银行学的不同侧重点。

此外, 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 教师可采取课堂或课余开办系列讲座方式, 邀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金融理论前沿, 培养对金融理论的科研兴趣和学术涵养。在每学年的认识实习中,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对口的经济金融部门参观实践, 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

总之, 货币银行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主动思考, 为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而努力。

银行学 篇2

1.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C),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资产业务B.负债业务

c.表外业务 D.借赁业务

2.下列属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是(A)A基础货币B.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 D.充分就业

3.成本椎动说解释通货膨胀时的前提是(B)

A.总供给给定B.总需求给定

C.货币供给给定D.货币需求给定

4.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是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记入(A)。

A.借方B.贷方

C.借贷双方D.附录

5.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C)。

A.恒久收入的作用 B.人力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作用D.汇率的作用

6.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B)。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C.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D.对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基本没有影响

7.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科率是(A)。

A.基准利率B.实际利率C.公定利率D.差别利率

8.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D)。

A.证券发行市场B.货币市场C.证券初级市场D.证券转让市场

9.下列属于应在资本市场筹资的资金需求是(D)。

A.有一笔暂时闲置资金B.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不足

C.流动性资金不足D.补充固定资本

10.下列关于人民币发行管理方面的正确规定是(C)。

A.发行库由商业银行经营B.业务库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c.发行库保存发行基金 D.业务库保存回笼基金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CE)。

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

B.利息属于信用范畴C.利息的本质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D.利息是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部分

E.利息构成了信用的基础

12.现代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AC)。

A.由原有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成B.政府出资设立 c.按股份制形式设立D.政府与私人部门合办E.私人部门自由设立

13.下列属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有(ABCDE)。

A.居民个人B.商业性金融机构

c.政府D.企业 E.中央银行.1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吸收资金的业务,即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ABD)。A银行自有资本B.存款负债 C现金D.其他负债 E.存放同业存款

15.从交易对象的角度看,下列属于货币市场的子市场是(BCDE)。

A.国债市场B.同业拆借市场c.商业票据市场D.国库券市场 E.回购协议市场

16.资本市场发挥的功能有(ABDE)。

A.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B.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C.调剂临时性资金余缺

D.有利于企业重组

E.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17.下到属于我国居民的有(BCDE)

A.美国驻华使馆外交人员B.在法国驻华使馆工作的中国雇员

c.某一在华日本独资企业的中国雇员D.国家希望工程基金会 E.在北京大学留学三年的英国留学生

18.下列各项中属于国际信贷的是(ACDE)。

A政府信贷B.政府证券C国际金融机构贷款D.国际银行贷款E.出口信贷

19.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是指(BCD)。

A.信贷配额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D.存款准备金政策 E.窗口指导

20.下列不属于高利贷信用特点的是(BD)。

A.具有较高的利率B.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 D.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E.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三、判断正确与错误

21.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X)

22.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控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2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24.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X)

25.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26.回购是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的经济行为"(X)

27.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性与赢利性之间是负相关关系。(X)28.法定准备金率与存款派生倍数之间呈现正比关系。(X)29.对于居民与非居民的界定是判断交易是否应纳入国际收支统计的关键。(√)30.中央银行的货市发行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一方。(X)

四、名调解释 31.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32.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33.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3分)对有价证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不仅影响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2分〉

五、简答题 34.金融市场监管有哪些原则?答:(1)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2)金戴市场监管的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制止背信的原则;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35.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优点:(1)灵活便利;(2)安全性高.(3)规模经济。局限性:(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2)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36.要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3)适当的利率水平。(4)合理的利率结构。

“跳出银行办银行” 篇3

这种对于新型业态和产业链的发掘,被邵平寄予厚望。传统银行的主要目标是“垒大户”,而他越来越多把注意力和资源投向草根实体经济,从中培育强者,并使自己变强。

3?5年内进入中国股份制银行第二梯队、5?8年内进入第一梯队的发展目标,已经昭告业界,压力摆在眼前。在“规模”和“特色”之间,邵平毫不犹豫地优先选择后者,他认为如果纯粹追求规模,今天坐上交椅明天可能就要下来,成就有特色的规模才是真经。

2012年,平安银行与深发展合并重组后不久,有着35年资历的金融老兵邵平出任新平安银行行长,成为中国股票代号“000001”上市公司的领导者。

作为行長,相对于银行具体业务,邵平更多从宏观、产业、科技大势层面观察和研究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跳出银行办银行”。

“天使金融”风险并不高

《财经国家周刊》:服务中小微企业提了很多年,但本质上还是没有改变大银行“嫌贫爱富”的状况。你觉得这块业务真的可以成为平安银行的立行之本吗?

邵平: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抵押品、财务报表不规范等问题,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风险控制难、运营成本高等难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也被市场“诟病”为“嫌贫爱富”。

平安银行把小企业金融作为重要战略之一,作为立行之本,关键就是要解决服务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确定清晰的业务战略和市场定位。我们的目标行业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消费领域的批发市场。这些行业具备弱周期特征,有抵御经济周期风险的能力,但也是传统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二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方式,解决风险控制难、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创新性地开发了“贷贷平安”商务卡,创建了独特的信用放款机制,建立了“信贷工厂”,根据客户的流水、交易行为习惯等建立了风险评估标准化模型,1天内即可完成客户的融资申请的审批和发放。同时,还可以动态监控和跟踪客户的风险变动情况,实现自动化的贷后风险管理。另外,客户贷款随借随还、按天计息,既满足了客户的用款需求,又帮助他们节约了成本。

截至2014年6月末,在“贷贷平安”商务卡推出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客户数超过77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00多亿元,贷款余额300多亿元,其中贷款资金一半由客户自身沉淀的流水支持,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负债增长内生机制”。

办“特色银行”还是“大银行”

《财经国家周刊》:你刚到平安银行的时候,确立的目标是3到5年进入中国股份制银行第二梯队、5到8年进入第一梯队,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上规模的目标,但是从平安银行现在探索的一些模式来看,是在追求办成一家有特色的银行。你觉得规模和特色哪个更重要,两者是什么关系?

邵平:我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天,济南分行的同事告诉我,聊城茌平县有一家造纸企业非常不错,希望我能去考察下。我起初觉得,造纸是传统行业,这个很大程度上还可能是个污染型企业。但我看后却大吃一惊,这实际上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生态造纸企业。造纸的原材料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整个造纸的工艺非常先进和环保,废水的排放远低于欧盟的标准。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秸秆发酵做浆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黄腐酸的副产品。这种黄腐酸是目前在先进发达国家很盛行的一种生态肥料,对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化肥用量、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显著的效果。于是我组织团队进行分析论证,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的很多地区都具有推广价值。经过反复论证,最终与这家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给了他们50亿元的授信,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这个案例是我们创新商业模式、助推企业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我们要用“跨界整合”的思维方式做金融,先培育,后收获。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资源,将客户的现金流入你的银行,实现闭环式循环。

所以,对于平安来说,规模一定要,但要的是由新模式支撑起的规模。因为传统的规模已经没有更多意义了,今天你坐上交椅明天可能就得下来。只有通过转型,立足对新业态模式的培育和对新产业链的打造,跨界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物联网+互联网”

《财经国家周刊》:现在传统金融企业都在布局互联网金融和物联网金融领域,你如何看待这其中的机遇?日前银监会批复成立浙江网商银行,如果日后进一步放开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对平安银行会不会有比较大的压力?

邵平:大家都在谈颠覆,互联网企业做金融的确可能无限风光在前方。但我们也应该冷静思考,事物都是两方面的,互联网企业和银行有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谁也颠覆不了谁。

银行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思考,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产品和服务之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有效切入实体经济,做“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

目前平安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基本搭建起来:零售就是“口袋银行”,手机成了网点;“橙子银行”是针对年轻人开发的终端;“行E通”是面对同业机构客户及其终端客户的互联网平台;“橙e网”则是对公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做熟人的生意圈,非常有特色。

互联网金融创新给银行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像海尔这种大型企业,历来都是大银行的“专利”,但是,我们通过“橙E网”平台,切入到帮助海尔解决下游分销商的收款问题,一下子就与海尔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通过“橙e网”与海尔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以及2万多个分销商对接,把他们整个产业链上的交易数据建成模型,给分销商授信,保证货款及时到账,提高货物的运转效率,实现了海尔、分销商和银行的共赢发展。可以说,互联网为小银行提供了与大银行错位竞争、弯道超车的机会。

互联网之外我还特别关注物联网的发展。我觉得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商机。从技术上讲,互联网是平面的、普惠的,物联网则是差异的、立体的。物联网将网络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更紧密联系起来,能够更加有机地实现资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目前,我们正在与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感知集团董事长刘海涛先生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动产质押的新方式。如果成功,就能给现在市场上几十万亿元的动产赋予不动产的属性,这样对解决持有动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对银行的风险管控、商业模式创新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财经国家周刊》:平安与地方政府有很多互动,你本人最早也是在地方金融机构工作,应该熟悉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否是平安综合金融的一种新模式,你对此有何期望?

邵平:平安集团经过2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全金融业务牌照和雄厚客户基础的金融集团。在没有银行板块时,相关业务只能由其他银行代理。有了自己的银行,各业务板块与银行之间更加紧密协同合作,得天独厚的“综合金融”资源优势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平安集团每年有3000多亿元的保费收入,平安银行每年有1200多亿元的新增信贷额度,这些都是可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源”。平安银行具有项目资源和风险管理的优势,在对接政府方面也更具优势,自然要在集团综合金融战略中扮演整合资源、协调推动的先锋角色。

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浅探 篇4

一、正确认识货币银行学在金融学科中的地位

人类的经济活动大体上分为实体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 (又称虚拟经济活动) 两大类:实体经济活动主要进行商品劳务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金融活动主要进行货币资金的创造、组合、流通和分配。在实体经济活动中,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在金融活动中,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则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 如何对资源进行跨期优化配置。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只需要财政不需要金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转变与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经济决策由个人和企业作出, 通过价格涨跌来调节供求,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 (即直接融资) , 或向银行借款 (即间接融资) 而取得资金, 经过生产、销售环节而取得收入, 然后分配给个人;个人取得收入后, 分割为消费与储蓄 (或投资) , 储蓄成为间接融资的资金来源, 投资成为直接融资的资金来源, 这一过程循环往复, 周而复始, 其中媒介跨期资源配置的枢纽 (或核心) 就是金融市场。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优化配置, 于是就有了金融学科。金融学科经过80年的发展, 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框架结构:拥有两门理论层次的主干课程, 即货币银行学和金融经济学;拥有两门研究方法的课程, 即数理金融学和计量金融学。在此基础之上, 按两大分支 (即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 发散出若干门应用层次的课程。其中:微观金融学包括投资学、公司理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和金融工程等;宏观金融学包括国际货币制度、中央银行学、公共经济学和国际金融等。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科的理论基础, 居于核心地位。只有正确认识货币银行学在金融学科中的地位, 才能把握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教学内容取舍的原则。

二、把握金融学科发展的特点

大家知道, 经济学滥觞于18世纪的亚当·斯密 (Adam Smith) , 他的《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为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经济学发展过程中, 从19世纪的杰文斯 (Jevons) 、瓦尔拉斯 (Walras) 、帕累托 (Pareto) (即洛桑学派) 以及门格尔 (Menger) 、庞巴维克 (Bohm-Bawerk) (即奥地利学派) 一直到20世纪的马歇尔 (Marshall) , 他们研究的实际上都是资源配置问题, 其学说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有别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 他们设想着, 在一个制度不变的环境中, 市场机制能够巧妙地发挥作用。这种乐观情绪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面对危机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感到缩手无策, 凯恩斯 (Keynes) 运用宏观经济分析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化解了这一场危机, 最终形成了宏观经济学, 而新古典经济学也被更名为微观经济学, 从此, 经济学的主流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与经济学先有微观后有宏观的发展历程正好相反, 金融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先有宏观金融学后有微观金融学。在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时, 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就是宏观金融学, 包括费雪 (Fisher) 、庇古 (Pigou) 和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家们从宏观角度来考察金融运行, 着重研究货币数量以及利率如何决定等问题, 从而构建了宏观金融学的框架体系。20世纪50年代, 马科维茨 (Markowitz) 发展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莫迪利亚尼 (Modigliani) 提出了储蓄生命周期假说,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建立了微观金融学。在金融学科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1. 金融是成本与收益在一定时间里的流动。

往往先涉及成本, 后涉及收益, 由于风险的存在, 所以收益很难确定。马科维茨研究了预期收益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 提出用均值-方差分析来估计证券风险。他对证券市场分析的结论是, 在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有效的投资组合, 即收益固定时方差 (风险) 最小的证券组合, 或方差 (风险) 固定时收益最大的证券组合。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之上, 夏普 (Sharpe) 构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这一模型既适合于组合证券, 也适合于单只股票;既包含了金融投资, 也包含了实体投资;对于计算投资收益和控制投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 利率始终是货币数量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中心议题。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将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因素单独抽取出来, 都与利率有一定关系。”从理论角度看, 利率是沟通宏观金融学与微观金融学的一把钥匙;从实践角度看, 利率既是任何金融产品定价模型的最基本因素, 又是各国政府试图控制和掌握的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具有良好市场机制的发达国家无不经历过长期的利率管制过程, 缺乏市场机制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于对稀缺资源的控制, 也大都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 甚至将利率管制视为金融管制中的重中之重, 所以, 利率管制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和难以逾越的阶段。

3. 绝对定价法和相对定价法是金融产品定价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定价法是采用恰当的贴现率将某一金融工具的未来现金流贴现成现值, 该现值就是这一金融工具的价格。绝对定价法的难点有二:一是未来现金流;二是恰当的贴现率。尤其是恰当的贴现率问题, 经济学家们曾作过多方面的艰苦努力, 包括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罗斯 (Ross) 的套利定价模型等, 至今尚未最终解决。由于基础产品价格与衍生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故可根据基础产品价格, 运用无套利定价法或风险中性定价法求出衍生品价格, 这就是相对定价法。1973年, 布莱克 (Black) 和斯科尔斯 (Scholes) 采用无套利分析方法, 构造了一种包含衍生品头寸和标的股票头寸的无风险证券组合, 在无套利机会的条件下, 该证券组合的收益必定为无风险利率, 这样, 就得到了期权价格必须满足的微分方程, 由此推导出“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 在此基础上, 默顿克服了这一模型中无风险利率和资产价格波动率为恒定的假设, 将这一模型扩展到无风险利率满足随机条件的情况, 从而为衍生品交易提供了客观的定价依据。现在, 金融工程不仅具有价值转移的功能, 还可以通过增加市场完全性和提高市场效率而创造实际的价值, 它所代表的金融活动的工程化趋势不仅为金融业本身带来益处, 而且也为整个社会创造效益。

三、推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随着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的深入, 案例教学成为一种备受师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最早用于医学教学中, 为启发学生掌握对病症的诊断及治疗, 医学院老师将不同病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成医学案例, 以培养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后来, 法学院老师将不同的判案记录作成法学案例, 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20世纪初, 哈佛商学院将不同的商业管理及其决策过程记录下来, 作成工商管理案例, 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推理能力。金融案例属于工商管理案例的一类, 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在金融方面的管理推理能力。如何推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案例教学?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

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 而是试图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 唤起潜藏于学生身上的经验和能力;通过讨论, 进行不同观点的相互交锋,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2. 选择适合的案例。

所有的金融案例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 有的案例着眼于投资方案的选择, 有的案例着眼于交易行为的推理, 不同案例的着眼点服务于不同的教学要求, 有的旨在阐述某些理论的应用价值, 有的旨在质疑某些理论并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思维, 所以, 必须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适合的案例。

3. 事先进行周密的策划。

案例教学必须结合一定的理论, 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确定以后, 须指导学生提前进行案例预习, 通常应在案例正文的后面列出若干思考题,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案例, 进行充分的准备。

4.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案例教学的中心不是老师, 而是学生;老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主讲人, 而是案例教学的设计师和主持人。实际上,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手段, 要让学生掌握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启发思想, 提升能力。案例教学不是要达成共识, 而是要引起辩论, 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 怀疑别人的观点甚至权威的观点。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告知学生谁对谁错, 而是在不同的答案之间搭建一个让学生自由选择的平台, 即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信息、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作出自主的抉择。在案例讨论中, 老师不代表权威, 学生只对自己的观点辩解;老师也不掌握话语权, 学生将通过激烈的争论形成公共话语,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信息之中形成一种“可控情境”, 以便于学生充分地去观察、表达、学习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亦春, 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5) :69-73.

[2]张文颖.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改革[J].当代经济, 2006, (6) :113-114.

货币银行学 篇5

专业:注册会计师班级:注会10—3任课教师:唐炜 姓名:学号:成 绩:

浅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正日益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自2011年以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三次下调,而准备金率的下调,有助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分析近两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原因,及探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影响

一、前言

根据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结构来看,它的盈利模式可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业务型两种,而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处于传统业务型的盈利模式,即银行的收入来源以信贷利息收入为主。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一直处于转型中,也有了很大的飞跃,但是传统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利息收入依然占到了各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80%以上。央行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有两种途径,一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二就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2011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六次后,于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24日央行再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今年5月18日则是自2011年12月5日起第三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此时下调准备金,意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增强经济 1

运行活力。此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6.5%。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对商业银行的运营存在巨大影响,此次下调可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4000亿元左右。每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为何选择在此时下调存款准备金?这样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一)这是根据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所决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指出,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微调”。这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基于“双稳”(稳增长、稳物价)而做出的科学决策。

(二)这是根据流动性规模和流动性结构做出的科学预判

央行发布的2012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9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00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381亿元,同比少增2882亿元。无论是流动性的规模变化还是流动性的结构变化,都在呼唤着货币政策的“微调”。当然,如流动性规模的口径按M2计,目前流动性已经超过70万亿,表明货币政策虽然需要调整,但调整步伐不宜过大,只能是“微调”。

(三)这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货币政策的相机决策

目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4.5%,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0.7%。虽然1月的CPI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节日期间市场容易推高物价,而去年物价较高的翘尾因素对1月的物价指数贡献率较大,所以1月份的物价水平实际上不能完全反映当前物价运行的趋势。根据目前物价运行的特点和物价运行走势,预计接下来几个月中,物价将稳定回落。

三、下调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增加资金来源

在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之际,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常被视为“猛药”。而在流动性紧张、经济下行之际,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像给身体虚弱的人吃“补药”。央行此举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信贷调整、业绩增加等良好效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增加资金来源。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约释放出银行体系近4000亿元的准备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考虑到货币乘数效应,银行业流动性紧张有所缓解。这对于一些商业银行达到银监会要求的日均存贷比考核标准有所帮助。

(二)有利于商业银行放贷资金增多,增强盈利能力

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上升。因为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就变大,从而提高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松,货币供应量加大,利息率降低,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增加。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2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2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8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到19%,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增加到81万元。

商业银行靠贷款扩张来赚取利润。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抑制了银行业的贷款冲动。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可拿去放贷款,进而获取更多息差,因此,银行业是显而易见的受益者。

(三)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结构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为银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赢得空间,如腾出一定规模的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趋紧,加上监管部门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从严考核日均贷存比等,使得不少商业银行资金头寸紧张,在此形势下,商业银行想多拿出资金投放于小企业和“三农”等民生项目及国家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项目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央行连续几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种情况将有望逐步改善,从而有利

于加快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

但是此次调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仅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足以稳定经济。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银行体系资金较为紧张,银行界同业拆借率不断上升。

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提高了1个百分点,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客观上使得商业银行不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运用渠道,降低资金调拨和使用的效率,从而降低了资金的管理水平。

四、措施

(一)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控制好流动性风险

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虽然缓解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压力,但只是短期内有效,商业银行仍需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控制好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由于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危害甚大,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使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

(二)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商业银行放贷创造条件

政府要从全局的高度协调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关系,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制定统一的抵押品登记和评估操作规程,凡涉及小企业抵押贷款或贷款担保相关登记、评估工作,应组成联合办公体系,实行一站式服务,缩短登记评估时间,延长登记评估有效期限,适当减免部分困难企业的费用,切实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登记、评估、公证、保险等费用,减轻企业负担,为商业银行放贷创造条件。

(三)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能为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赢得“空间”,那么,银行更应抓好这次机会,加强信贷结构的调整。第一,可以强化信贷结构的动态监测。商业银行应建立必要的统计分析制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对宏观经济分析与判断,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银行信贷结构监测分析和评估,对信贷资金投放的结构、节奏和进度的动态信息及时把握,定期发布。第二,提供配套制度的支撑和服务能力。银行应明确总揽的信贷政策、制度发布的归口部门,并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同时,应形成定期的制度梳理机制,及时修订和完善存在矛盾、或不合时宜、或存在风险隐患的办法、规定以及操作流程;并在信息服务站或相关系统中提供制度的便捷查询通道,为相关人员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使得银行体系资金较为紧张,不利于商业银行对资金的管理,所以,商业银行要加强管理信息体统建设,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可以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如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五、结论

总的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第三次下调后,商业银行收益颇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信。即缓解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增强了银行的信贷投放,增加了经济运行活力,以及实现相对宽松的资金面,但是银行体系资金较为紧张,不利于资金管理。前面本文已经论述了针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但是,这是否就能稳定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还会下调呢?彭文生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

有进一步的宽松举措。结合通胀下行和增长放缓的趋势,他预计明年M2增长目标在14%左右。预计通胀率将下降,M2实际增长将比今年显著上升。这意味着,明年新增贷款需要有比较大的上升。他认为,未来央行还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一个可能的时点是明年1月份。所以,商业银行应在保持原有措施的同时,针对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的运营。

参考文献:

1.《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几点思考》彭秋玲,2012(02),[J]科技广场。

2.《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程风朝,2012(01),[J]金融论坛。

3.《央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

4.《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陈武,2012(06),金融经济。

5.《央行“降准”意料之内,专家称利率有下调可能》2012年,中国新闻网。

6.《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准率》魏晞,2012年,中国新闻网。

7.《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连续第三次下调》,2012年,京华时报。

8.《银行业重大事项点评: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加银行可贷资金》2012年,http://stock1.cf8.com.cn/news/20120220/360858.shtml。

银行学 篇6

【关键词】高职 货币银行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57-03

“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培养一线“技术岗位型”人才,这是财经类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入手,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高职特色的指导思想。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学殿堂的启蒙课程。因此,该课程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使该课程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操作能力。这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有责任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对教学改革作认真地探索和研究。要想做好这一点,首先要从认真剖析高职学生特点入手,找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施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学生偏重记忆、理解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

一、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为教学改革做基础性工作。

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发展规律,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一般而言,高职生比同龄的大学本科生较早地面临着择业及社会化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主动性不高、方法欠佳,学习上不够刻苦,还常常伴随有自卑、厌学、焦虑等情绪。在了解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后,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也是对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导向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指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目的进行分解,使学生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渐实现目标。

2.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安排。对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适度性进行研究,突出专业重点,把握专业发展的脉搏。向学生传授有益、科学、实用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3.教师加强研究性教学。现代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的现代意识,把握学科内的规律和科学性,更要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授课的计划、内容、进度、方法。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雷同

对于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侧重教授与企业、单位和个人分配关系较为密切的相关金融知识,例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信用工具、融资方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及其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等等。而对于金融学专业而言,要求就应该高一些,除了应全面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应对更深层次的金融理论以及金融理论研究前沿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内容体系中利息理论、货币供求理论、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学习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一般局限于货币理论、基本业务知识、业务方法以及为满足金融机构培养人才需要的教学,一般讲授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供应与需求、信用与利息、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创新等内容。课程内容不如一些实务课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灌输占据了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但是学生真正学到什么了吗?老师一味的教,这就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了旁观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怎样讲授才能吸引学生呢?那就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真正引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要他们学到了东西,老师的教才有意义。

3.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货币银行学课程在经济类专业属于考试课,我系考试课的考核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或者从教授同一课程的老师当中选取一名作为出卷教师,这对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欠缺。此外,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考前任意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考试结果难以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

三、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货币银行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内容一一介绍清楚,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培养阶段上获得相应层次的教育。

首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理论的够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兼顾货币银行学一般原理的阐述与国内国际金融改革实践探索,用理论来解答现实社会中的客观现象,使理论教学走出纯粹的说教,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应以大纲的形式提出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设计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方案和课时分配的基本建议,选定不同专业的基本教材和参考文献,确定出各专业的考核标准和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层次或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对授课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选取适当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高职院校的教材对“适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当今世界金融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各国金融创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需随时关注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变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例如,在“货币制度的演变”部分中,增加“电子货币”的内容;在“信用形式”部分,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详细介绍消费信用形式;在商业银行部分,结合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的发展,有重点的加以讲解;在金融机构体系部分,结合近期中央银行频频出台的货币政策,来了解各项政策效果。而在先行课程《财政与金融》当中学习过的内容,如利率的分类体系、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则适当的删减。

3.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货币银行学》教学课时有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建立足够的多媒体教学场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资料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和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实物、图片、投影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投影仪、录像、VCD(DVD)等教学设备和教学片,开展直观教学。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介绍货币形态时,将有关的货币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从古代的实物货币,包括贝类货币、各种金属铸币,直至现今主要国家的纸币,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强化了学生对货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有关货币理论的学习兴趣。类似的还有信用工具,可以将支票、本票、汇票等图片制作成课件;再如,讲到金融机构时,可以收集整理一些金融机构的图片充实课件。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此外,由于经济金融发展变革的速度加快,知识革新日新月异,新版教材的内容也不一定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讲到中央银行时,可以进入中央银行的官方网站进行讲解,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内容,既有真实感,又具权威性。讲到商业银行的业务时,可以进入主要商业银行的官方网站,结合实际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加以讲解,从而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即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课程开设的时间、相关课程开设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即把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搭配使用。教学方法有讲授式、启发引导式、实验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案例式、阅读式、参观式等多种方式。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由于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易懂的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介绍背景,营造氛围,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不但要注意所选取案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还要注意案例难易程度的把握,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重点以及案例所引发的其他问题等。在整个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目的。

再如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特点,我们可以从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入手在课堂上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讲课的针对性加强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比如,讲到利率时,可以从我国近年来的利率调整情况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利率变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进一步强化教学。针对一些章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写、议”项目,由授课老师选定几个选题,并给出开题说明、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课外对该选题下的相关材料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性阅读;学生在读完材料后,就自己所选题目的某一个小方向撰写一篇小短文,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最后,由老师在课堂组织分组讨论。

对于高职专业的学生,我们更要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在单纯的课堂讲授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现代化实验教学。现代实验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实验教学软件为课本的新型教学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金融业务操作,既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证券模拟交易、期货模拟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模拟,对学生认识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运行的基本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理论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这种特定的教学情景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知的主动性。

4.建立综合成绩评定体系

为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我们应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考评指标,可以包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各章节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题,学生讨论和论文、出勤等情况评定平时成绩。把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

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演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货币银行学》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也会不断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教学改革也需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如何进行实训教学、教学内容与后续课程的衔接等问题。只有通过各项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使教学有效服务于实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 晶.关于改进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231~233

2 申 韬.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203~205

3 盛昌琴.对“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5):72~73

4 阮晓明.货币银行学课程变化及教学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06(20):227~228

银行学 篇7

《货币银行学》是学习并掌握金融学知识的入门课程, 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学殿堂的启蒙课程, 如何使该课程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目前, 在《货币银行学》教学活动中存在以下六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 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稳定性与金融实践发展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 (2) 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规范性与金融理论进展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 (3) 强化基础理论教学与适应金融人才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4) 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与学生学习时间、精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5) 优化教师课堂教学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 (6) 提高教师科研学术能力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矛盾。

本文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针对《货币银行学》教学活动中存在多种矛盾和问题, 探讨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创新的体会与建议。

一、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 大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 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在《货币银行学》这一金融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针对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 这一思想不仅是货币银行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理念, 也是日常教学工作的主旨。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师生平等对话, 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 思维同振, 感情共鸣。

二、根据形势和对象变化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并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

目前, 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形势变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雷同;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与协调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根据形势变化动态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引入金融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动态, 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 还要向学生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譬如, 在“货币的发展与类型”部分中, 增加对“电子货币”的介绍;在“信用形式”部分, 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 详细介绍消费信用形式;在商业银行部分, 结合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的发展, 有重点的加以讲解:在货币政策章节, 结合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调控进行讲解。

2. 区别不同专业, 合理安排教学重点。

《货币银行学》内容繁杂, 几乎覆盖了金融学的所有方面。在教学要求方面, 应该分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对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在给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讲授《货币银行学》时, 应注重基本概念和货币基础理论的深入透彻的分析, 深入讨论和学习与当前金融热点密切相关的话题。而对于非金融学专业的财经类、管理类学生来讲, 就可以更加灵活多样, 更注意的是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例如, 对于会计学、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对于与企业、单位和个人分配关系较为密切的相关金融知识要重点讲授。在给那些非财经专业学生上选修课时, 就可以更加灵活多样, 将重点放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知识中, 如信用、货币创造、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问题。

3. 注意理清课程间的衔接关系, 并强化课程间知识的联动性。

金融理论课程作为经济类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它和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课程间的这种天然联动关系, 教师一方面应理清课程设置及其相互衔接的关系, 对有关重叠内容的权衡取舍, 提炼精华,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这种关系强化学生的学习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货币银行学中的有关利率 (或汇率) 理论时, 可以要求学生将利率 (或汇率) 作为一个解释变量, 将投资 (或贸易顺差) 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构建回归方程, 这样不仅可使得对金融理论的掌握更具直观性, 而且可以巩固以至强化对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相关原理的掌握。

三、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效果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不如专业实务课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目前在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枯燥的问题,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 建议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研究性, 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

1. 进行互动式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互动式教学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二是教学方案实施中的师生互动, 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 在实施中随时接受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与要求, 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结合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特点,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 可以从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提出问题, 启发大家思考、发言, 使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认识与讨论之中, 最后由教师总结, 归纳出要点。例如, 讲到信用时, 可以就当前中国社会的信用缺失问题, 特别是中国大学校园里的诸如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 实施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结合紧密, 引入恰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不仅使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而且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书面与口头表达、辩论与听取、小组的组织与管理等) 等各方面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 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以及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设计, 从而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建立《货币银行学》的案例教学库, 并根据国际和国内金融实践的发展, 不断更新和丰富案例内容。譬如, 当讲到金融危机时, 近期的次贷危机就是很好的案例, 而这一案例对于《货币银行学》教学中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分析金融市场、融资渠道、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都提供了恰当的、连贯的、生动的案例。

3. 合理多媒体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善教学效果。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 创造性地利用符号、文字、图形、表格等多种不同信号, 构成一系列教学图示软件, 以辅助教学工作, 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效果。典型的例子就是, 在介绍货币形态时, 将有关的货币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从古代的实物货币, 包括贝类货币、各种金属铸币, 直至现今主要国家的纸币, 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强化了学生对货币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有关货币理论的学习兴趣。类似的还有信用工具, 可以将支票、本票、汇票等图片制作成课件。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这里不应是追求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简单堆砌, 不应是“为用而用”, 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及视觉等方面的需求采取相应的策略。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目前, 很多学校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 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因此, 考试结果难以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

应改革传统的期末考卷单一性考试方法, 建立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 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考评指标, 以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检验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对于《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考核, 坚持平时和期末两条线, 但更重视平时的考核, 通过平时的考核, 在过程控制中实现激励。平时的考核可以采取阶段性测试、课程论文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作业等形式, 但不管哪一种形式, 都必须给学生反馈一个考核结果, 这里面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考核内容的设定;二是考核结果的呈现。比如, 针对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布置课程论文或小型读书报告, 在考核结果的呈现上, 建议只要其独立完成、思路清晰、逻辑一致、自成一体, 则以较高成绩等级对待, 这样做的结果是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

结束语

总之, 我们在《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过程中, 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活动规范性的基础上, 努力地进行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金融人才的最终目标。

当然, 任何方法或理论都有其适用的前提和条件以上所有措施都是建立在任课教师执著敬业的职业态度、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及流畅得体的语言表达等诸多前提之上的, 离开了这些必要的基础, 任何方法和措施都只能流于形式了,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且方法的选取还要视学生群体的整体学习素质和专业要求来定, 不分对象的全盘模仿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卞志村.因材施教术有专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6, (6) .

[2]黄艳艳《.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2) .

[3]卢亚娟.关于“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6, (3) .

[4]申韬.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8) .

银行学 篇8

一、管理类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涉及的就是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从当今国内比较权威的货

币银行学教材来看,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大体围绕货币 (货币的扩展信用) , 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静态的货币, 主要研究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扩展——信用以及货币借贷的价格——利率;2.动态的货币, 研究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的流通, 即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具体涉及到货币、资本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及其经营运作机制等;3.货币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 内容涵盖以货币供求为核心的宏观金融理论, 如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政策理论、汇率理论等。通过以上基本内容可以看出, 该门课程是以货币为研究中心内容涉及金融学几乎全部研究领域, 具有强烈的“宏观金融”、“机构金融”的色彩, 而把真正有可能与企业金融活动有关的微观金融部分放在“金融市场学”和“金融工程”等其他金融专业课程中。这种适应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安排显然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有失偏颇,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二、管理类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

1. 以企业金融活动为中心, 建立适合于管理类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

管理类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的内容设计应该更多站在企业金融活动的角度加以取舍, 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 “实用性”。管理类本科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 而不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应避免沉溺于金融经济学中数学逻辑的严密推导, 而更应强调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加深对理论, 特别是能作为剖析复杂金融现象的一些基本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强化金融机构的“管理”、“经营”色彩。让学生更多的从企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审视金融理论的实践意义。 (2) “微观性”。管理学与经济学以微观经济主体为界各有偏重。管理类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点应该是设定企业为主体, 考察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融资行为和理财活动, 以及围绕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活动。 (3) “国际性”。随着我国企业经营活动国际化的不断加强, 对管理人员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类《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也应迎合这一企业需求, 加大国际金融的讲解。因此, 在课程改革上, 首先要将《货币银行学》宏观金融的特点微观化, 内容除保留“货币、信用、银行”三大基本内容外, 还应补充或强化金融市场、金融工程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等相关内容。其中金融市场部分可以重点介绍目前对企业开放的股票、债券市场中有关企业股票、债券的发行、增发以及中小企业板块上市融资的相关规定, 在此基础上适度介绍金融经济学中有关资产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套利因素定价模型的部分内容, 借此培养学生科学的风险、投资观念。金融工程部分除了介绍各种基本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功能外, 还可以重点介绍我国目前已有的远期外汇类金融产品的套期保值方法, 以及有关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定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国际金融部分除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等基本内容外, 还应强化外汇市场、汇率风险等管理内容, 以及补充我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相关介绍。除了上面有所“取”,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同样应强调有所“舍”, 对于一些涉及货币思想史、政治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例如, 货币的起源、货币形式、货币制度的沿革在政治经济学中都有所介绍;货币的供给、货币的需求、货币供求与利息率的决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内容都在宏观经济中也有所涉及, 为了避免重复, 该部分的内容都应舍弃、弱化或不必过多展开。

2. 以全景展示, 根据形式变化及时补充新知识。

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快的部分莫过于金融系统, 这导致现有《货币银行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已于现实不符。因此,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 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 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补充新知识。例如在金融市场部分, 就应加入伴随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新型金融产品“权证”的有关介绍;在国际金融部分, 就应适当增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分析;在商业银行部分, 可以加入商业银行改革方面的知识介绍, 特别是应加大介绍我国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股份制改革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内容, 以及网络银行的现代化发展等内容。好的课堂教学除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对金融基本理论的传道、授业、解惑外, 更应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不同穿插金融前沿知识的介绍, 为学生们开启一扇扇知识的大门, 让他们窥其奥妙,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 在金融市场章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适当扩展衍生金融工具的积木综合分析方法。通过收益图形形象的展示期货交易其实可以由一系列的远期交易构成;互换交易可以由远期交易加上无风险证券的交易组成;期权交易既可以组合成远期交易, 又可以加上远期交易组合成其他的期权交易。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 将不同金融工具进行组合,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金融衍生工具。

摘要:本文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和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 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洪梅丁娟娟欧阳智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 2007 (3) :74~75

银行学 篇9

截至2011年末, 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98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营业性机构, 其中, 在华外资银行法人数量已经达到39家。与此同时, 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和地域都在不断扩大, 目前全国仅有4个省区没有外资银行机构。

一、外资银行转制本土法人银行实例

(一) 荷兰银行旗下中国业务已转制为本地注册法人银行

2007年7月荷兰银行旗下中国子公司已经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 该银行得以向中国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币银行服务, 旗下中国子公司的注册资本已经从13亿元人民币提高到了40亿元人民币。

(二) 恒生银行转制本土法人银行

恒生银行于2007年5月获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法人银行。恒生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 (简称恒生中国) 于2007年5月成立, 为恒生银行全资附属公司。目前, 它在中国内地有16个网点, 包括7家分行。

(三) 瑞士银行北京分行获批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

2012年5月瑞士银行北京分行已获得中国银监会最终批准, 正式转制为本地注册的外商独资法人银行。这一新实体将命名为瑞士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 已于2012年第三季度正式开业。

二、外资银行转制本土法人银行的战略布局

(一) 网点开发模式

1. 着力发展一线城市, 拓展二、三线城市

首先重点发展一线城市。外资银行在营业网点布局上首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截止2012年3月, 已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到上海设立机构, 共有外资法人银行21家。其次, 逐步拓展二、三线城市。如武汉市政府于2006年公布了《促进外资金融机构来汉发展的政策意见》, 设立了1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 吸引了汇丰、发兴、东亚、瑞穗、渣打、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外资银行进入武汉。

2. 不惧乡村, 迈步乡间小道

(1) 汇丰设立村镇银行

汇丰是第一家在国内设立村镇银行的外资银行, 其在湖北随州、重庆大足、福建永安等地都设立村镇银行, 并将汇丰在国外农村金融市场的经验用于中国市场。

(2) 花旗设立小额信贷公司

2008年12月, 湖北荆州公安花旗贷款公司成立, 这是我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发起并在农村设立的贷款公司, 花旗银行目前是外资法人银行中设立小额信贷公司最具特色的金融机构。

截止2010年底, 我国乡村银行总数达350家, 其中外资银行开设的有近50家, 占比近20%。

(二) 业务开发模式

1. 着力开发中资银行不擅长的业务

(1) 中小企业理财业务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在华外资银行通过仔细甄别, 为中小企业量身设计融资方案。花旗银行向中小企业推行“优质商务”服务, 一站式助推企业融资, 设立企业金融专员, 为客户定制包括企业贷款、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与服务等全面的金融服务方案。

(2) 针对高端客户的银行业务

花旗银行的高端客户能在花旗银行的各个分行看到装修风格颇具特色的客户服务中心, 感受外资银行在客户理财规划、投资顾问方面的优质服务。

2. 长足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业务

(1) 电子银行业务

外资银行利用其两地资源优势, 通过牵线搭桥实现“两地通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东亚中国和香港母行就利用两地资源, 整合打造“两地通个人网银”服务平台, 提供中港两地快速汇款等电子银行业务。

(2) 备战基金托管业务

外资银行在资产托管、基金公司中后台业务外包方面, 本身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按照2011年5月份第三轮中美战略对话承诺, 中国将放开外资银行基金托管业务, 这将是外资银行又一个利润增长点。

三、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 中小企发展壮大后目标收益的损失

中小企业发展初期需要资金支持, 中资银行由于对风险的把控不到位, 往往对于处在发展壮大阶段的中小企业惜贷, 给外资银行创造了业务空间, 等到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后, 已经发展成为外资银行的高端客户。

(二) 高端客户的流失

外资银行实行混业经营, 集投行、证券、保险于一体, 因此相对中资银行, 外资银行拥有更先进的服务和产品, 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一站式服务。

四、中资银行应对挑战的战略部署

(一) 中资银行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转变

加快金融混业经营化进程, 推动和促进银证、银保合作发展。

(二) 中资银行加快金融创新提供多元化服务

中资银行要树立需求创造财富的思想, 加快金融创新, 研究市场需求, 大力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增值业务。不能将潜在具有核心利润价值的领域拱手让人。

(三) 中资银行注重人才培养与管理

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 降低人员流动性, 防止人才流失。

摘要:2006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指出对于有意进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外国银行需将其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法人银行, 法人银行导向政策的实施增加在华设立的外资法人银行, 这一政策出台至今6年时间, 对中资银行带来了竞争和挑战, 本文从此角度出发, 试论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转制本土法人银行的战略部署。

关键词:外资银行,本土化,法人银行,中资银行

参考文献

[1]赵平莉.外资银行模式论[J].现代商业银行, 2012 (8)

[2]寻舸.刘长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挑战及国内银行的应对措施[J].财政与金融, 2010 (8)

银行学 篇10

关键词:双语教学,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本科教学

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明确,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 这些企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人才。作为高校,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己任, 要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金融人才, 做好每门金融专业领域的课程建设就必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微观基础。货币银行学双语课程建设的课题组从这一前提出发, 通过对本学院本科金融学专业学生对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的问卷调查, 首先进行了课程需求的了解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制订和实施该门课程的建设方案。

一、货币银行学的教学需求分析

为了能够针对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课程建设, 课题组围绕着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评等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为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数据统计,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目前学院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总体授课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课程的讲授和考核方式等问题的统计则反映出货币银行学的课程建设非常有必要, 客观务实的课程建设的实施能有效地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对授课和考查方式的问题提问中, 有大约7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授课和考查方式较好, 这说明该门课程的授课和考查方式还有待改进。

在中英文案例教学方面,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中英文结合的案例教学很有必要, 也很好, 但是希望能补充更多与时俱进的中英文案例来丰富教学。

在课堂教材和课后参考和辅导资料的提供上, 大部分同学都觉得比较好, 认为教材和教辅之间有一定互补性, 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复习。

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进度方面, 学生们认为教学大纲还没有引发他们的关注, 教学大纲的总体指导作用还不强, 教学进度还是比较合理、适度的。

在教学讲义方面, 大部分同学认为帮助较大, 但也有相当一批同学认为帮助一般。

在习题库方面, 大部分同学认为《货币银行学》的习题库较丰富和全面, 但是也有为数不是很少的同学认为习题库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课堂的讲授方式方法上, 同学们大都认为启发互动式和研究研讨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比较切实可行, 等等。

通过学生对于问卷调查的回答统计, 课题组更加了解了同学们对于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需求, 为下一步课程建设方案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学院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要求

悉尼工商学院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 创办于1994年, 是上海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以合作办学形式成立的商学院。本着“汇世上精粹, 树天下英才”的教育理念, 学院提出人才培养具体体现的“四个力”, 即学术力 (scholarship) 、创新力 (innovation) 、领导力 (leadership) 和沟通能力 (communication) 。这“四个力”的英语单词第一个字母和在一起就是“silc”, 也正是悉尼工商学院 (Sydney Institute of Language&Commerce) 名字的缩写。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和落实学院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理念, 更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在货币银行学的课程建设和实施中体现这“四个力”, 这是课题组必须认真考虑并给予解答的问题。

悉尼共商学院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特点决定了学院的教学语言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双语, 即使用第二语言——英语讲授专业课程。置身于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的合作办学的背景, 学院对于货币银行学这类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基于双语的课程建设, 这既符合学院合作办学的教学理念和诉求, 也顺应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于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院的办学理念到合作办学学院的课程语言要求对货币银行学的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和难度, 课题组必须面对这些要求, 在课程建设的方案制订中加以体现, 在课程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加以落实和完善。

三、货币银行学的课程建设方案及实施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学生的访谈, 结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题组制订了货币银行学双语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通过把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分类, 划分为对教材讲义的需求、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考核方法的想法三个大类。课题组在归纳每类具体问题及同学们回答情况的基础上, 制订出课程建设的方案, 并明确了建设举措。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需求, 在方案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和落实。具体见下表:

课题组基于学生需求制订的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方案, 不仅仅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也符合悉尼工商学院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理念。通过货币银行学课堂启发互动式和研究研讨式教学, 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以加强;同时, 大量教辅资料和前沿性与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也使得学生们对学术有所了解和领悟, 并置身其中, 有的甚至乐不思蜀。上述这些课程建设的方法举措都在培养学生的沟通力、创新力和学术力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 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了学院的“四个力”的办学和育人理念。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率性专业基础理论课。课题组通过本课程的建设, 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学领域本科专业的该课程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推动了双语教学课程的课程质量提升。这对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的教学、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和金融领域的职业规划发展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银行学 篇11

关键词: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运用的意义

(1)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货币银行学》以货币和货币资金为主线,揭示了商品经济中货币、信用、金融运行的完整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其理论是比较抽象的,但又是学生学习经济基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用案例辅以教学,可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可直观的现实。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听,到主动思考,述说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对货币信用理论的理解就更深入了。(2)运用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维能力和信心,以及进行论证和说服的技能。学生必须先对有关货币信用的案例进行评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3)运用案例教学,可加强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的交流。成功的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二、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的特殊性

(1)高职教学在案例设计上要具有针对性。高职教学案设计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和肯定。这是高职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获得肯定学生才能增加信心,才能迸发出学习热情。(2)在案例设计上应该要有较强的操作性。案例教学的设计必须细致可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情景,教师要制定各种具体办法来引导学生。(3)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为实现案例教学的与其它教学方式相融合,应该要求教师对课程整体的案例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考核的重点包括是否与理论相匹配,课时安排是否合理等。

三、教师在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中要完成的工作

(1)角色转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讲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双方是单项交流,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角色。案例教学已经使传统教学模式重心重点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应该由以前的讲授者变为引导者,由理论知识的灌输者变为知识的兴趣激发者,由“权威者”变为“教练员”和“裁判员”,更由传授知识的媒介者转变为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和引导者,由过去单纯的语言讲述者转变为讲授、表演、示范、引导等多行为者。(2)构建团队学习组织。根据我国的高职教育现状,可将一个班级学生根据学号随机编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七到八人,这些小组成员应该固定化,以便能够长期在一起互动、交流。每个学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课堂讨论,发言时,推选小组代表围绕案例讲述看法,而其他小组成员则为代表献言献策,充当智囊库,合理分工,杜绝“搭便车”。(3)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师要首先把理论讲深讲透彻,遵循由浅入难,循序渐进,案例的准备也应该先简单后复杂,先零散后综合,特别是初始上课,最好要选择学生能够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结果的案例,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恒心,到后续深奥章节再准备较难较综合的案例,以此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加工材料和运用材料的目标,甚至还可以反馈教材理论知识的完善。

四、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根据教学目的精选案例。《货币银行学》案例的选择,应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最能发挥学生潜能和优势,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2)阅读案例、分析问题。学生应先阅读案例,掌握了解案例中的提供的信息,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拟出完整备择方案,准备参加讨论。(3)课堂讨论。先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每名代表都应围绕问题讲述对本案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和决策过程,阐明本组的主要意见,并且发言后还应接受其他同学的质询,以达到集思广益、观点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4)归纳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案的合理性、决策过程、选择事由、语言表达、论据的充分性、发言的态度等。例如在讨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能给出利率市场化一定成功或一定失败的结论。

参考文献:

银行学 篇12

所谓“1+3”模式是指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思路, 即“一个中心, 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三个基本点”是指三个连续性的课堂——教室、实验室、实习地。三个课堂连续性的课堂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 教室和实验室是根本, 实习地是以前两个为基础的, 从大一、大二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大三、大四的实习, 将课程内容连续贯穿, 让学生真正做到学而不忘、学有所用。三个连续性的课堂设置, 就是将学生固有的学习环境打破, 不只局限于教室中, 不只局限于45分钟的时间内, 通过实验室、实习地等不同环境掌握不同能力, 让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最终达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见图1) 。

“1+3”模式的最大特点:一是这一模式极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通过与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教师作为引导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这种模式是一种知识的延续和时间上的连贯。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已学的知识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增加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能够做到学而不忘, 学有所获, 学以致用。

二、对于这个模式的具体解释

(一) 以学生为中心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 他提出的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 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学者的推崇。中国的教育模式长期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而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和能动性, 这就形成了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强制接受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填鸭式教学。随着这种教学弊端的日益显露, 我国已经逐步推行教学改革, 打破传统, 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就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 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 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特点, 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 转变教学观念, 更多地启发学生、为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自身能力的过程。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紧密融合。

(二) 实现多个课堂连续性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于一个教室和固定的课堂时间, 这种课上教学早已满足不了现代大学生对知识的多样需求, 也无法为社会造就应用型人才。改变传统模式, 实现多课堂教学, 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丰富, 课堂活动更灵活多样, 通过学生互相启发、印证, 并能及时地反馈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实现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统一。

三个课堂是指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地。第一, 教室是传统教学的延续, 在课堂上, 教师传授基础理论, 介绍前沿学说, 将书本知识讲解给学生, 让学生掌握系统学科理论。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 实验室, 近些年学校纷纷增设了以专业软件、高配置微机为特点的现代实验室, 通过软件系统模拟金融环境, 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但是实验室的功能还应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今后还应该邀请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人士来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具体案例、专业讲解、经验介绍让学生开阔眼界。实验室应该对学生开放, 定期举行模拟交易竞赛、知识讲座, 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 通过软件操作, 对各类金融产品都有一定的接触和认知。第三, 实习地即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场所, 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台阶。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很多金融机构在招聘时专业课的考试中强调了货币银行学内容, 所以第三个课堂——实习地是以前两个课堂为基础的, 一般以金融方向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为主, 主要是引导学生的就业方向, 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 让金融类专业学生提前适应各种不同的金融环境, 让学生对自己和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个准确的定位。

(三)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迫切要求我国科学技术实现大跨越的发展, 要求各行各业尽快培养出大批不同类型的人才, 这就要求大学的教学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学有所用, 通过不断地教学改革、教学尝试, 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社会造就一批专业性强、实际应用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

三、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 实施全面教学改革, 实现教学多样化

1.改进理论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是在建构主义思想下, 教学应该以引导和启发为主。从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 通过教师的引导,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探索, 对知识意义的构建;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培养和提升学生摄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设计完整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要提炼出学习的重点、难点, 将所学的知识点总结在问题中、案例中, 通过答疑、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记忆;课外通过布置作业练习,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消化。通过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研讨、金融专家讲座, 学生广泛参与, 拓宽视野, 增加兴趣。三是改进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板书、多媒体和图文资料, 增加课堂讲授的信息容量, 实现基础性与前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2.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国家标准和黑龙江省高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实践教学标准。货币银行学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应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 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增设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加强校企联合, 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二) 建立有层次、有专业、有交织的“三有”的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就要因地制宜, 研究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专业结构的学生对知识的不同认知情况和需求情况, 然后做出详细的评估, 设计完整的教学方案, 建立“三有”体系。

1.有层次

有层次是指现在的大学普及全民教育, 不断地扩大招生, 招收上来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知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 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理解能力较好的一表、二表的学生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 通过教师引导, 通过研究型教学改革, 把课本知识通过问题引导、资料收集、分组讨论、论证分析、理论总结等一系列过程,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综合运用, 拓宽思路, 增长见识。此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另辟蹊径, 提出新想法、新观念。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 应该着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 要把章节的重点难点讲解清楚, 让学生能够理解进而掌握。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 通过互动教学, 让学生走上讲台, 进行讲解和分析,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课下, 可以通过建立兴趣小组, 组织学生对当下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在实验室通过模拟交易比赛, 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2.有专业

有专业是指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与其他的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门课程应该作为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学科。其中, 金融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贸易专业应该作为必修课程, 学生应该系统地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全部理论, 并能够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灵活运用。对于其他专业, 比如物流专业、营销专业等可以按照学科需求作为选修课程, 设立相应的学时, 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这门课程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有一定的掌握, 以及实践中涉及的具备一定应用能力。除此之外, 在全校还可以设立校选课, 主要的目的是普及金融基础知识, 通过实物、案例、热点解答、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对金融基础知识有基本的认知和掌握, 这样课程设置中难点会减少, 知识面会增加, 要做到通俗易懂, 让不同专业、有兴趣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

3.有交织

有交织是指学科上的交叉。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同很多课程有交织, 比如, 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学、税法、会计学等, 都互相作用、紧密联系, 要想学好这门课程, 就要认清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学科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比如, 在学生学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再学习货币银行学就对于利率和模型理解得更深刻, 学完货币银行学再学国际金融学就更容易些。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 不能和相近学科有过多的重复, 要有自己的特点, 就要将章节内容的分配上、重点难点的设置上、重复内容的复习上都有具体的规划, 做到温故知新。将新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内容紧密衔接上, 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 建立网络教学共享平台, 形成数字化教学新观念

现在教学手段日益更新, 很多学校教学实现多媒体教学, 将传统的板书变成生动的课件, 通过多媒体教学实教学手段的丰富。但是仅仅是课件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 很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 教师坐在电脑前讲授, 不能够和学生很好地互动, 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建立新型网络教学平台。具体措施:一是设立视频课程。这一点在我国的一些知名院校已经展开, 例如, 北京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设置课程信息查询、多媒体视频点播、移动教育、网络教学、名师讲坛等, 中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了精品课程、4A网络课程和CORE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不同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 就目前黑龙江省的一些高校, 网络教学平台还在起步中, 应该按部就班, 建立网络视频、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网络教学软件, 借鉴先进手段的经验逐步建立本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二是加强教学沟通与互动。各高校之间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 加快教学资源共享。不定期地举办经验介绍、视频交流, 不仅专业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之间也应该经常沟通, 借助网络优势, 通过网络传播, 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三是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学习环境。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能够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改革课程考核标准, 建立多元考核体系

改革以单一试卷考核的传统考试方法, 建立科学的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具体措施:一是考试形式多元化。考核形式由两部分组成, 即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理论考核以试卷为主, 试卷以自主答题为主;实验考核以学生实践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为考核方式。二是考试题型多样化。理论考核分两部分。期中和期末设置不同考核内容。期中主要考查中期重点内容的掌握以计算和理论为主;期末考试包括基本概念、问题解答、图形分析和综合运用, 概括全部的学习内容。三是课程分值多样化。课程分值设置为平时成绩30%, 其中出勤10%, 课堂表现和笔记占20%;考试成绩50%, 期中占10%, 期末占40%;实验成绩占20%, 实验看其操作及报告完成情况酌情打分。四是奖惩分明的考核标准。对于按时出勤, 课堂积极主动、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要有适当的奖励措施, 对于散漫怠懈的学生要有惩罚手段, 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晓光.关于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 2003, (5) :23-24.

[2]陈修谦.拓展理财素质的金融学课程改革初探[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8, (6) :65-67.

上一篇:质量管理体系的搭建下一篇:GIS路径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