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商法文化

2024-05-24

现代民商法文化(共8篇)

现代民商法文化 篇1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 我国一直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民商法在推进的过程中, 主要存在的矛盾在于如何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实现保护个人主义两者达到均衡。所以民商法的局限性也就体现这个方面。为完善建设现代民商法, 必须加强对民商法本质的探讨。

二、民商法的先进性

( 一) 民商法在社会文化性方向的先进性

在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中, 民商法的形成也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基础。自18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 社会人力资源也重新分工, 民商法由此产生了, 民商法产生的开始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劳作关系进而保障社会良好工作与运行下去。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民生法开始主要保障的个人的切身利益, 维护人们的自由与平等竞争的精神。民商法发展到今天,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提倡的是合作与责任的精神, 民商法的这种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在进步的特征。民商法自由与进步的精神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 更代表了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价值观, 与最初建立的民商法相比现代民商法更体现了其进步性。

( 二) 现代民商法的适用性

在现代商业的竞争中, 商人们惟利是图, 为了增大自己的利益往往不择手段, 这种现象增大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复杂性。竞争性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主流目标, 良好的竞争有利于商品的优化,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劣质的竞争不仅损害了人们的利益, 更加破坏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系, 为了避免劣质的竞争, 就需要民商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技术性, 民商法要应对各式各样的营销方式和营销人员, 不仅是精明的商人还包括正常买卖东西的市民, 还有不择手段的不法人员, 所以民商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才能够满足成功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

所以现代民商法在对各个方面的经济行为都具有准确和细致的要求, 民商法严谨的逻辑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技术性的要求。

( 三) 现代民商法在文化上的先进性

现代民商法在文化上的先进性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两个特征, 其一表现在现代民商法体现的两个重要的文化价值趋向表现为自由和平等, 在这个特性紧紧围绕着保护人民利益这个最终的目标, 使民商法的目的性更为准确, 针对性更强, 能够更好地达到维护人民的利益的目标, 其二现代民商法在制定方面上的严谨性和其在定义方面的准确性, 民商法的这种特性为第一种特性的发展起到了保护性的作用, 综上可得出, 社会环境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民商法的营造的环境, 民商法的弘扬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民商法的局限性及其解决方法

( 一) 民商法局限性根源

民商法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的文化产物, 是为了适应我国自身的现行的经济文化体系而决定的经济基础。民商法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共同发展, 所以民商法本身的缺陷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本身的缺陷的后果。而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讲, 民商法是作为基本的法律来实现保护和维护私权的目的, 旨在保护人民的人身财产和经营的权利, 法律的自由与平等是以自治为基本的原则而国家的干预为例外。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现代民商法不得不以牺牲弱势群体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人的公平与自由, 而弱势群体则成为了这个体系中最不平等的一部分人群。

( 二) 现代民商法局限性的解决办法

现代民商法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利益, 为了维护个人的竞争自由。而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言, 民商法关注的更多是个人的利益, 弱势群体成为了现代经济体系的牺牲品, 而且民商法在对于社会的保护方面公共利益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立法来维护, 因此我们需要对民商法进行一定的完善。在完善的方向上我们应关注于两个价值导向, 其一, 将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完善的主要方向, 在方法上要注重于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究其根本, 就是要克服民商法的私人化, 将群众的利益作为考虑的主导, 加强民商法的社会化, 全面的加强立法化的管理, 兼顾到每个人的利益诉求, 使民商法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结论

如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建设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市场的调节问题, 保护弱势群体进而考虑社会的安定问题,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不少黑心的厂家为了利益采用不合格的原料, 在商品中添加各种的违法产品, 还有为了增大利益虚假宣传的, 以上的种种方面都需要民商法, 为民商法提出来各个方面的要求。法律是加强商业规范化的必要进程, 在商业化的进程中, 有法可依是依法遵循的前提条件, 对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清华.论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4:45-54.

[2]李扬扬.论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法制博览, 2015, 16:269.

[3]胡晓宪.试论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才智, 2015, 15:257.

现代民商法文化 篇2

关键词:现代民商法;社会经济;价值体现

一、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功能体现

现代民商法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下的产物,其主要职能和目的是为了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从而维护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确保交易双方的权益得以维护,实现公平合理。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若是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经济活动,那么必然会出现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加上市场调节本身就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其调节作用往往是在市场问题出现以后才能发挥。现代民商法在市场经济中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调解商品交易中产生的矛盾的作用,使商品交易在法律上获得保护,实现公平交易,从而稳定市场秩序,不仅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避免了资源浪费,还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由于民事与上市在现实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复杂的矛盾关系的存在十分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现代民商法应用于市场经济中能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进行有效的调解,对于稳定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探讨

(一)现代民商法能够保护民商主体的营利化价值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民商主体无疑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民商主体的定义是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下,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商务个体或组织,这些都可被称为商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商主体,只有在承担了相应的法律义务条件下,才能进行相应的经营活动,只不过其所需要承担的义务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差异来决定。现代民商法能够保护民商主体的营利化价值是其本质功能的体现,商主体在市场中正常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是以民商法为保障。民商法在民商主体的营利化价值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倾斜度,民商法通过发挥其主要的调节机制的作用对民商主体的营利进行调节,这一作用调节机制使得民商主体在社会经济中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有了法律依据。

(二)现代民商法对民商主体的地位给予确认

在市场中从事商事活动,并在一定的商法条款为依据下开展经济活动的都可称为商事主体,也就是说,商事主体具有商事性质的法律关系,并需要承担一定的商事法律义务。而民事主体则是指在市场中从事民事活动并依据民法中的相关条款开展经营活动,民事主体所需要承担的主要是民事法律责任。因此,现代民商法对商主体价值的保护是通过在民事和商事法律上对民商主体的地位予以确认来实现的,民商主体在市场中开展的经营活动得到商法以及民法上的保护,这也是商主体法律地位实现的关键。

(三)现代民商法有助于交易的顺利实现

市场交易是否能顺利的实现决定了市场经济是否能繁荣的发展,现代民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有助于交易的顺利实现,这也是其价值的体现。商主体无论是开展哪项经济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就是通过商品交易获得最高的利益,因此,民商法为了确保交易双方都能获得其各自相应的利益需要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最大的限度上是交易的周期缩短,从而提高市场交易活动的效率;二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活动的成本,这两点是商事法律发挥其帮助交易顺利实现的职能的体现。现代民商法通过预先设置规定多种交易方式和方法,对交易的方式和客体均作出规定和定型,并且不会受到交易的类型、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易过程中,民商法实现了对交易的客体的定型化和商品化,并在法律上对交易中的各个环节做了具体规定,这样在各个方面确保了交易的顺利实现。

(四)民商法在提高交易安全度方面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商事活动呈现逐年复杂化的趋势,随着商事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交易中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如商品交易活动的风险不断增加。商品交易活动风险的增加也就是交易活动的安全度不高,而现代民商法通过制定交易制度,规定交易活动的各项环节,使得商事活动的安全度显著提高,对于市场交易活动中的矛盾纠纷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商事交易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而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门的商主体,只有对民商法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会严格遵循民商法中的相关规定,减少违背市场经濟秩序行为的发生率。现代民商法通过对市场交易活动在法律上作出规定和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市场交易活动的安全度,帮助交易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金淞万.浅谈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J].才智,2015,25(06):257.

[2]张玲巧.我国经济中现代民商法的价值体现[J].法制与社会,2015,19(16):25-26.

[3]肖宁,王文龙.浅谈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J].赤子(上中旬),2015,22(15):246.

[4]李越.论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41(10):275.

作者简介:

徐宇鸿(1993~),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大学法学院2015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现代民商法文化 篇3

一、现代民商法文化中的先进性

现代民商法是针对市场经济行为以其公平自由竞争而制定的法律, 其文化是一种具有先进性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具有社会进步性,二是具有适用技术性。

从其社会进步性上来说,现代民商法为了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促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而产生,在维护个人尊严、保护民事权利、促进平等自由等方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平等、公平等文化品质充分体现了现代民商法文化所具有的社会进步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现代民商法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在完善原有的文化品质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文化意识,例如合作、诚信、责任等,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及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在适用技术性方面,现代民商法在定义、逻辑、标准、测试方法上都具有严格的规定,这些技术手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帮助其更好的协调和处理各种社会事务,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而且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去推动。因此可以说,现代民商法文化具有显著的适用技术性特征。

二、现代民商法文化中的局限性

现代民商法文化既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民商法中,对于人的定义继承了近代民商法的基本原则,将所有的人都最大化而理性的人,而忽视了人在先天形成及后天发展中所具有的差异性,因此,现代民商法对于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存在不利。

而且,由于现代民商法保护功能的实现和执行的程度,主要由个人的诉求能力决定,虽然代理制度在帮助诉求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代理制度的实现也由代理人诉求能力决定。而弱势群体大多在生理、教育、经济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其诉求的能力较弱,因此,也就无法有效进行权益的维护。

现代民商法在维护弱势群体上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其无法有效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所引起的种种问题,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市场监管与调控,引发市场失灵、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风险。

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该不断对现代民商法进行完善,克服其文化中的局限性,加强社会化立法,并不断创新社会建设与管理。

三、现代民商法文化的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要加快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秩序,而且还要注重社会的稳定,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有效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现代民商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稳定。其文化所具有的先进性在我国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传统的官僚、等级、特权、小农等思想和文化进行抵制与改造,同时,通过建立和维护平等、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秩序得以稳定,各种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并在法律手段的帮助下解决各种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而现代民商法文化中的局限性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警示的意义,提醒应该提高弱势群体权益的关注与保护,并且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去缓和社会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平等。 这不仅是现代民商法文化需要解决和克服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现代民商法是对社会经济与生活进行调节的基本法律,对促进我国经济腾飞、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对现代民商法文化的研究,深入理解和掌握其文化中的局限性与先进性,充分发挥对其先进性,积极克服其局限性,从而为我国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晓宪.试论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才智,2015(15).

[2]解莹.浅议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法制博览,2015(28).

[3]李扬扬.论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法制博览,2015(16).

关于现代民商法中的均衡应用分析 篇4

关键词:现代民商法,均衡,应用

经济水平的提升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一些隐藏在社会中的矛盾问题愈发显现。例如贫富差距、社会分化等。而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国家与社会的健康发展。现代民商法中有很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部分,强调个体与公众利益的均衡。因此,相关专家学者也加强了对民商法均衡方面理论的研究,并力求实现有效运用。

一、现代民商法及均衡概述

(一)现代民商法概述

现代民商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由民法和商法构成。其中,民法中包含债权法等,而商法则包含企业法等,两者都属于私法。在实际运用中,能够一同实现对商品经济关系的调整。这也使民商法起到了维护市场整体平等性、调节社会与经济关系等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的关键,就是保持均衡。民商法原理的表述中认为,社会主体皆为平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主体力量强弱不一,民商法的实行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的主体力量进行适当调节,从而确保社会力量均衡。例如在面对不同的社会主体时,应对较弱的一方进行适当扶持,对较强的一方进行适当约束,从而实现社会力量的有效调节。

(二)民商法中均衡的解读

在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贫富差距问题日益显露,并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情况的产生,直接就造成了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及力量的差距[1]。据历史经验证明,这种不平等情况是社会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因而,为了实现“人人平等”的理念,我国必须对民商法进行适当调整,使其均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而民商法中的均衡,实质上就是对社会主体强弱关系的调节,实现对经济利益、主体权益等的优化,确保社会平等。也就是对当前社会均衡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不均衡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平等的目的。

二、现代民商法中的均衡应用

(一)民商法立法中对均衡的应用

民商法最初的立法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健康发展,消除不公平部分,为摄湖中一些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障。民商法中包含民法与商法两部分,二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也能够相辅相成。

例如民法中更加注重个体的权益,但是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实现,则与当前我国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并不相符。而商法能够对民法进行适当的补充,针对个体之间的商事进行适当处理,从而维护各方权益。由此可见,民商法实质上就是以均衡为基准进行立法的。

再例如合同法的发展中,也体现了均衡的运用。合同就是契约,契约法历经了一段长期的发展,在最初立法阶段,法律的设立与社会实际情况十分相符,维护契约当事人自由订立契约的权利。而在我国当前的合同法中,则是使契约当事人即使在不平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自身自由契约权利的实行,从而对不公平情况进行限制,实质上也是民商法中均衡作用的展现。

(二)侵权法中对均衡的应用

侵权法在发展过程中,有众多学者指出其与现阶段社会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例如某位美国学者,对侵权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认为侵权法责任已经陷入没落,正面临着严重威胁。而这也体现了对侵权法尽快进行调整的急迫要求。

侵权责任的拓展,实质上是其原则的调整。例如“过错推动”,就是这一情况的具体体现之一[2]。虽然能够为原告消减一部分举证的负担,而相应的,过错责任也在适当的减少,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这种情况明显产生了减轻因果关系要求的作用。

同时,在具体司法实践过程中,侵权责任的拓展也得以体现。例如现阶段,法官也不再在司法实践中,单纯的罗列相应的法律条文,而是将实际案例的列举运用其中,实现了法律的灵活运用。而民商法中的均衡,在侵权法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例如权利的类型不断增多,侵权诉讼及赔偿金额在也随之增加,对受害人及行为人的能力能够实现全面的考量,增加了对受害人权益的保护,充分展现了当前对侵权法的有效完善以及均衡作用发挥的良好效果,也体现了我国民商法法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另外,在具体法律制度上,也体现了对侵权责任的拓展。例如2009年,我国通过了侵权责任法,在人身及财产损失的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力求有效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在人身损害赔偿中,不仅包含了医疗费用、康复治疗费用等,还增加了因误工而损失的收入,从而减少受害人的经济损失。且在造成人身残疾或是死亡的情况下,还会增加一定的费用。在财产损失方面的法律规定上,同样应用了民商法中的均衡原理,都是根据受害方损失情况,结合当时市场价格等进行计算,既避免了赔偿过少,无法补偿受害方损失,也能够有效防止受害方漫天要价,从而确保赔偿的公平合理,有效实现了侵权责任法及民商法的优化完善。同时,现阶段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及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在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中,也实现了均衡的运用。例如“七天无理由退货等”,充分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三)合同法中对均衡的应用

从上世纪后期,合同法中便出现了禁止权力滥用的原则[3]。在当时时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逐渐向垄断方向发展,使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都发生了动荡,禁止滥用全力原则便是在这一情况下,对个人及社会利益起到了协调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个体能力也随之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社会利益的破坏,并逐渐强调对私权的保护。而从另一方面看,民主主体包含普通及特殊主体两种,一种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一种是通过特殊登记程序所获取的。一些学者力求运用这一原则取代公序良俗原则,实质上不过是与诚实信用原则相同的,对最原本原则的一种补充。

(四)民商法中的均衡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商法中均衡的应用问题也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例如当前民商法中存在着众多的空白,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当前民商法体系协调性不足,存在对某一民事关系的反复重复,需要进行适当的删除及优化。

同时,当前民商法中的一些法律制度已经满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网络消费相关法律条款的增设,正好与当前社会中网上消费的热潮相符,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三、结论

民商法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律,对经济关系具有关键的系统调作用,其均衡功能能够实现对不公平现象的有效解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增加,民商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完善及调整,实现其均衡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宸.试分析现代民商法中的均衡问题[J].商,2016,7(21):247-248.

[2]黄清华.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品质与中国梦的实现[J].社会科学论坛,2014,10(10):175-187.

现代民商法文化 篇5

关键词:现代民商法,系统调整观念,管理

社会与经济看似不具有关联性, 但是在实际中, 其是以民商法为纽带的, 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令经济在社会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 民商法作为有效的调节剂, 在社会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旦在经济交往中出现矛盾, 民商法的主导作用就会体现出来。但是在某些情况下, 民商法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不断调整民商法的观念, 促进其进一步完善。

1现代民商法树立系统调整观念的必要性

现代民商法与传统的民商法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传统的民商法仅能处理经济纠纷中违反法律法规的时间, 无法对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出具体阐述, 所以要想解决这一矛盾, 就要对现代民商法作出具体的完善, 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对于今后相关问题的出现也能够进行合理的解决。

此外, 民商法受到局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由传统民商法向现代民商法转变的过程中, 由私转公而造成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在处理经济方面的问题时, 私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甚至处于落后的局面,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要进行转变,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处理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调节经济法的过程中,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人们对民商法的认识, 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 在民商法的基础上树立系统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调整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具体体现, 具有积极的意义。

2树立系统调整理念

民商法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总体来主要分为两大板块, 其一是民法, 其二是商法。这两者的划分依据都是通过法律进行调整, 共同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其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民商法的作用不可替代。一切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民商法也不例外, 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其中同样具有相应的缺点阻碍民商法的进一步发展。民商法的处理范围不包含社会经济中的生成关系, 所以民法与商法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 以经济法作为具体的体现形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经济法的调节作用, 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 才能具体体现出系统调整的必要性。

关于法律的形成, 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环境息息相关, 民商法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性的意义, 在调节的过程中也占有十分有利的位置, 可以说传统经济的发展不能离开民商法的促进作用, 反过来, 民商法的调节作用只有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才能得以发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民商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甚至会起到相应的阻碍作用, 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就要将传统的民商法转变为现代的民商法, 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 人们对于民商法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层面上,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 因为时代是会不断发展的, 社会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只有将民商法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与改良, 才能与时代的发展需要相互适应, 促进社会经济的变革。因此, 我们要树立系统调整的观念,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

3民商法调整观念的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法律制度的建立、完善, 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尤其是传统民法到现代民商法的建立, 通过对传统民法的反思与整理, 对国外完善的民商法管理制度的学习、吸收, 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 适时颁布民商法法规, 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民商法管理体系。并通过对经济学中系统调节理论的借鉴、学习, 结合具体实践, 初步确立现代民商法系统调整理念。

3.1物权法

物权法的性质是私法:私法性质是基于民法的性质产生的;物权法所调整的基本内容仍是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物权法是财产法;物权法是强行法;物权法是普通法;物权法是固有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一部法律始终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在中国的立法和学理上, 有确定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则的习惯: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公示公信原则。对于物权法, 关于物权的保护有了明确的方式, 避免了损害和隐患有关法律规定, 当物权被损害时, 拥有物权的人能够申请避免损害;民事责任在有关危险的消除过程中, 重视程度是十分重要的, 主体在受到危害之前便可以消除有可能存在的危害, 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物权法对相关规定进行了明确的指示, 对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进行及时的处理。

3.2民法

民法在对经济关系调整的建立了相关机制, 民法对民事行为能力做了统一的介绍, 限制民事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经济关系中, 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排除, 是各个主体之间凸显的安全民法在相关规定中, 对诉讼期间、时效, 采取相应的措施,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提前有所防范与此同时, 诚信也应用到民法之中, 经济和民事的规范离不开诚信, 需要其进行合理的处理, 成功的将传统民法转变为现代民法。

3.3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标志着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得到最终完善, 向最终完整民法典的目标进一步迈进, 标志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得到进一步贯彻实施, 有利于更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侵权责任法得到改善, 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之初是保护权利不被侵犯, 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将危险进行消除, 保护主体的权益是合法的, 正确白毓人识侵权责任, 防止责任被侵犯民商法树立系统观念在立法的工程中有了加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民商法的确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现代社会中的必然举措。在长期的完善与健全的过程中, 民商法已经逐渐得到了共识, 并且逐步向国家相应的标准靠拢, 通过树立系统的观念并进行不断的调整, 能够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 其他法律与民商法又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以此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交出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陈韬, 倪凯.民商法综合调整理念之我见[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3, 1:134-135.

[2]戴舒.现代民商法应树立系统调整的观念[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3, 11:300

现代民商法文化 篇6

民商法作为社会和经济二者关系的调节者, 传统的民商法属于私人法律, 与公众法律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其调节, 主要是任其发展, 不过于去限制其发展, 但当矛盾发生时, 就会对其进行处理, 所以说传统的民商法其主要责任是对前来诉讼的案件进行处理, 其处理范围是有局限性的, 主要处理的是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 而对于经济关系的前后关系的监督管理是做不到的, 换句话说, 其调节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发展, 无法更加完美的处理相关事件, 对一些事件无法进行合理的处理, 因此需要对现代民商法进行树立系统调整观念。

一、现代民商法树立系统调整观念的必要性

(一) 传统的民商法的缺点

对于传统的民商法, 仅仅局限于对违反法律法约事件的处理, 对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处理无法完善, 所以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现代民商法, 树立系统调整观念, 才能更好地处理相关事件, 更加利于社会和经济二者的调整, 避免对出现的相关问题无法进行合理的管理。

(二) 限制现代民商法的原因

现代民商法是由传统的民商法转变而来, 是由私法到公法, 由于现如今社会的不断进步, 在社会之中所具有的关系错综复杂, 五花八门, 传统的民商法是无法对其进行单独的处理, 私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要其向公法进行转变, 顺应时代的潮流, 更加完美的处理好社会和经济二者的关系。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法的调节, 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利用经济法的调整, 对民商法进行合理的认识, 树立系统调整理念。

二、树立系统调整观念

民商法从其根本看, 包含商法与民法。民商法是对存在社会中的彼此间的关系进行处理, 通过对法律的划分, 民商法总结为私法, 与公法没有联系, 民商法对经济的调整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却局限于对事情发生以后再做处理。民商法对经济调节过程中, 有着其缺点, 由于社会经济在生成关系的历程中不在民商法的处理范围之中, 民商法之中, 民法和商法其作用是不同的, 而在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整过程中, 是以经济法来体现的, 经济法的调节是经济发展有理有据, 展现出其所具有的系统调整观念。

对于民商法, 传统的法律是由传统的环境所决定的, 根据传统的环境, 传统的民商法是十分有效的, 对于现代的民商法树立系统调整观念, 并且取得良好的作用。在其由传统民商法到现代民商法转变的过程中, 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面对现在民商法的进化过程中, 社会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 而现代民商法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处理表现的不足, 对此认识已经得到了关注, 因此正在对民商法进行革新, 树立系统调整观念。

三、民商法调整观念的表现

现代民商法的制定, 其时间相对较短, 但不再是传统的民商法, 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具体如下:

(一) 物权法

对于物权法, 关于物权的保护有了明确的方式, 避免了损害和隐患。有关法律规定, 当物权被损害时, 拥有物权的人能够申请避免损害;民事责任在有关危险的消除过程中, 重视程度是十分重要的, 主体在受到危害之前便可以消除有可能存在的危害, 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物权法对相关规定进行了明确的指示, 对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进行及时的处理。

(二) 民法

民法在对经济关系调整的建立了相关机制, 民法对民事行为能力做了统一的介绍, 限制民事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经济关系中, 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排除, 是各个主体之间凸显的安全。民法在相关规定中, 对诉讼期间、时效, 采取相应的措施,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提前有所防范。与此同时, 诚信也应用到民法之中, 经济和民事的规范离不开诚信, 需要其进行合理的处理, 成功的将传统民法转变为现代民法。

(三) 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得到改善, 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之初是保护权利不被侵犯, 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将危险进行消除, 保护主体的权益是合法的, 正确的认识侵权责任, 防止责任被侵犯。民商法树立系统观念在立法的工程中有了加强。

结语

现阶段, 民商法树立系统调整观念虽然不够完善, 没有完全达到标准, 现阶段对无法让大众完全正确的对传统民商法认识, 现代民商法树立的系统调整观念却给人们带来了活力, 其完善程度虽然仍然不够完美,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仍然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 通过对其的不断完善, 以及其他法律的相辅相成, 将民商法系统调整观念的作用最大化,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民商法系统调整观念的树立会不断促进民商法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韬, 倪凯.民商法综合调整理念之我见[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3, 01:134-135.

[2]戴舒.现代民商法应树立系统调整的观念[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3, 11:300.

[3]张立志.现代民商法综合调整理念刍议[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63-65.

试论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篇7

关键词:现代民商法文化,先进性,局限性,社会进步性,适用技术性

引言

近年来, 人们对民商法文化的看法不外乎两种, 一褒一贬, 有些人站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 认为民商法文化十全十美, 另一些人则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 认为民商似乎一无是处。针对这两种以偏概全的观点,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民商法文化既具有其先进性, 亦具有其局限性。

一、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及其表现

现代民商法文化是一种有着先进性的文化, 主要体现在现代民商法文化具有社会进步性和适用技术性这两个方面:

(一) 现代民商法文化的社会进步性及其表现

现代民商法是一部关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的法律, 立法的目标是在促进市场主体的自我实现的同时, 保护人民民事权利、人格尊严和个人自由。由此可见, 民商法文化具有自由平等和平授信等现代的不断进步的法文化素质, 这也就是民商法文化的社会进步性的体现。从历史层面来说, 民商法文化自诞生之日起, 就不断接受着时代的洗礼、社会的变革等等等一系列挑战, 自近代民商法文化到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变革, 打破了近代民商法文化所具有的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等等一系列弊病, 在高度重视人财产权利的同时, 又把人格权的位置提高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以人为本, 开创了民商法文化的新局面, 形成了现代民商法文化的主体、平等、权利、诚信、合作等意识法律文化特质, 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和文明进步社会的文化标志。

(二) 现代民商法文化的适用技术性及其表现

适用技术性是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 这句话所揭示的含义是, 现代民商法文化是一种以技术为体现的文化。在民商法文化建设过程中, 技术手段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民商法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可以说, 如果民商法文化没有这种适用技术性那么它的社会进步性就难以发挥出实际的作用。现代民商法对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一个特殊的定义“一般理性之人”, 现代民商法对一般理性之人的判断, 这就为体现社会进步性的现代民商法文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商法中, 货物销售合同法中关于船舶适航性的规定, 为解决相关争议提供了适用的技术手段, 这都是现代民商法文化的适用技术性的具体表现。

现代民商法文化可以为其分支法提供广泛的技术支持, 这起源于现代民商法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起最基本的调节作用, 现代民商法的这一属性要求现代民商法必须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私法确认权利归属、评估权利价值、规范权利行使、维护受损权利, 做出合理的回应。由于这种回应必须有一种实质性统一性的规范和制度, 这也就是现代民商法适用技术性之所以存在的充要条件。

二、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私法秩序不利于弱势人群, 不能够有效地达到控制市场经济活动的逐利取向所带来的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和贫富不均等社会风险。

(一) 现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的形成原因

现代民商法作为实现和保护私权的基本法律, 其主要形式是通过发考虑手段来保护他人的私权, 以私法自治为主, 国家干预为辅。现代民商法是近代民商法的繁衍和发展产物, 在其嬗变过程中, 未能完全规避其弊病, 为了实现公平自由竞争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继承了近代民商法中把所有人均假定为可捍卫自身权利的理性人。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现代民商法的执行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其诉求能力, 这种包含着生理条件、教育背景、判断能力等等的能力可能因人而异, 产生巨大的差异, 使诉求结果不尽人意, 尽管有代理制度, 但是代理制度仍受制于代理人的诉求能力。在这种程度上来说, 私法自治对于部分诉求能力弱势群体是不够公平的, 甚至可以说, 在某种程度上, 这部分群体是不能实现私法自治, 是不被保护的。这种源于私法关于“人”的定义的脱节, 是现代民商法局限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 现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的克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立法上越来越强调实质正义, 主张私法必须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这种转变体现在立法中主要表现为对弱势群体权利和利益的捍卫越来越完善。而部分现代民商法也因此做了调整。如果要克服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局限性, 就要从加强社会立法兼顾各类人的实际权益及诉求做起。当前, 我国正处于立法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 大胆革新, 从实际出发, 必将能够对现代民商法有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结语

一分为二来说, 现代民商法既有其先进性, 也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一叶障目, 但也不能自吹自擂, 既要承认其优越性, 也必须同时看到其中所存在的不足, 并加以改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现代民商法一定会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黄清华.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品质与中国梦的实现[J].社会科学论坛, 2014, 10:175-187.

[2]黄清华.论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4:45-54.

[3]李玉生.当代中国民商法制发展概览——兼论中国民法法典化问题[J].法制现代化研究, 2001, 00:430-440.

现代民商法文化 篇8

1 模型选取

区位商, 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是区域经济学中用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常用指标。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 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值越大, 则专门化率也越大。根据有关数据, 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一般而言, 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 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

1.1 不同区域农业 (广义) 区位商的计算

将某一区域的农业总产值除以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 所得的比值作为分子;将某一地区农业总产值除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所得的比值作为分母;最终求得该区域农业 (广义) 的区位商值。计算公式如下:

当LQi>1, 该区域农业优势明显, 可向外输出产品;LQi=1, 该区域农业无明显优势, 产品只能自给自足;LQi<1, 该区域农业处于劣势, 产品无法满足需求。

本文通过计算江西与中部其他省份农业的区位商, 分析比较江西与中部其他省份农业 (广义) 的产业优势;通过计算江西内11个主要城市农业 (广义) 的区位商, 比较分析江西各地区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

1.2 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 (狭义) 区位商的计算

农业结构内部包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5个行业。将某一区域农业结构内部某行业的产值除以该区域农业总产值并作为分子, 以某一地区农业结构内部某行业的产值除以该地区农业总产值并作为分母, 二者之比即为农业结构内部某行业在该区域的区位商值。计算公式如下:

当LQij>1, 农业结构内部某行业具有区域比较优势, 数值越大, 优势越明显;LQij=1, 农业结构内部某行业无明显优势;LQij<1, 农业结构内部某行业处于劣势。

本文通过计算江西与中部其他省份农业结构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区位商, 分析确定江西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与中部其他省份的行业比较优势;通过计算江西内11个主要城市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区位商, 分析确定江西各地区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的比较优势。

2 实证分析

2.1 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农业比较优势

本文通过比较江西与中部其他省份 (山西、安徽、河南、湖北和湖南) 的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即农业产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的区位商, 判断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农业 (广义) 的竞争优势以及农业内部各行业的比较优势。

(1) 广义区位商比较。根据2011年江西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农业总产值及国民生产总值 (表1) , 由公式1可以计算得出江西当年的农业 (广义) 区位商为1.09。中部六省的区位商值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名依次为:河南 (1.34) 、湖南 (1.33) 、安徽 (1.31) 、湖北 (1.25) 、江西 (1.09) 、山西 (0.62) 。可见, 虽然江西的区位商值大于1, 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农业优势, 但其区位商值在中部六省中仅排名倒数第二位, 所以江西农业广义而言在中部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1) 。

(2) 狭义区位商比较。通过2011年全国及中部六省农业内部各行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表2) , 由公式2, 可以计算得出当年江西的种植也、林业、牧业和渔业区位商值分别为0.81、2.45、1.05和1.32。按照区位商值从大到小排名, 江西的种植业位列中部六省的第六位;林业位列中部六省的第一位;牧业位列中部六省的第二位;渔业位列中部六省的第一位。由此可以说明, 江西除种植业外, 江西的其他三个农业内部细分产业 (尤其是林业) 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

注:表中“比例”为该行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总体而言, 江西的农业 (广义) 在中部六省中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但农业结构内部的林业、牧业和渔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林业, 江西的区位商值是中部排名末位的河南、湖北的4.62倍, 与排名第二位的山西差距也达到了0.84。然而相比种植业, 江西的林业、牧业和渔业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比值却并不高, 特别是优势最大的林业比重只有9.3%。江西未来应该大力发展林业、牧业和渔业, 强化这些产业优势。

2.2 江西各设区市的农业比较优势

本文选取目前江西的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和上饶市共11个主要城市 (地级市) , 涉及赣北、赣中和赣南的大部分区域。对于这11个主要城市的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即农业产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区位商的比较研究, 对于分析江西全省农业区位发展情况具有借鉴意义。

(1) 广义区位商比较。通过2011年江西11个主要城市农业总产值情况 (表3) , 可以看出, 江西农业主要集中在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和南昌, 而九江、萍乡、新余、景德镇和鹰潭则相对农业产值较低。由公式1分别计算得出每个城市的农业 (广义) 区位商值, 其中区位商值>1的城市有5个, 即抚州 (1.81) 、吉安 (1.7) 、宜春 (1.64) 、赣州 (1.5) 和上饶 (1.35) ;其余6个城市的区位商值均<1, 特别新余和南昌的区位商值仅有0.5左右。这说明抚州、吉安、宜春、赣州和上饶相比于其他主要城市具有明显农业优势, 而南昌、九江、萍乡、新余、景德镇和鹰潭则基本不具备农业比较优势, 这与各个城市农业总产值情况基本相吻合。

(2) 狭义区位商比较。2011年, 江西11个主要城市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各不相同 (表4) , 由公式2计算得出各个城市5个农业细分行业的区位商值。

注:表中“比例”为该行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种植业方面, 区位商值>1的城市有7个, 分别为抚州 (1.36) 、景德镇 (1.28) 、吉安 (1.15) 、新余 (1.12) 、赣州 (1.11) 、九江 (1.1) 和宜春 (1.07) 。由11个城市的种植业区位商平均值 (1.07) 可知, 城市之间的差距不大。所以相比其他城市这7个城市的种植业虽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并不十分明显;林业方面, 区位商值>1的城市只有2个, 分别为新余 (1.39) 和吉安 (1.13) 。相比种植业, 林业的区位商值各城市差距更大, 11个城市中高于区位商平均值 (0.73) 的城市仅有4个, 相比于其他主要城市新余和吉安的林业优势较为明显;牧业方面, 区位商值>1的城市有4个, 分别为萍乡 (1.5) 、鹰潭 (1.36) 、宜春 (1.1) 和赣州 (1.08) 。参照11个城市的牧业区位商平均值 (0.93) , 与种植业类似, 相比其他主要城市这4个城市存在一定牧业优势, 但并不明显;渔业方面, 区位商值>1的城市有3个, 分别为九江 (1.92) 、南昌 (1.63) 和上饶 (1.56) , 而渔业区位商值高于11个城市平均值 (0.97) 的也只有这3个城市。由此可知, 九江、南昌、上饶的渔业优势较为明显, 这与这3个城市地处鄱阳湖周边以及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较高相吻合;农业服务业方面, 区位商值>1的城市只有1个, 即景德镇 (1.08) 。虽然景德镇的农业服务业区位商值仅略高于1, 但参照11个城市的平均值 (0.55) , 可知相比于其他主要城市, 景德镇的农业服务业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总体而言, 江西的11个主要城市在农业 (广义) 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 以抚州、吉安、赣州为代表的赣中南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而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核心赣北地区则相对处于劣势。这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级战略地位存在偏差, 说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农业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农业结构内部的5个产业中, 虽然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普遍较高 (平均为44.8%) , 但没有一个城市的种植业具有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 与此类似的还有牧业。相反, 林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虽然普遍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低 (平均分别为6.8%、11.9%和1.9%) , 但却有城市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根据江西省农业区划办编撰完成江西省综合农业区划, 全省共划分为六个区: (1) 赣北鄱阳湖平原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区; (2) 赣西北丘陵山地粮食、林业、畜牧、麻、茶区; (3) 赣东北丘陵山区粮食、林业、畜牧、茶区; (4) 赣中西部丘陵、盆地粮食、林业、油料、畜牧、麻区; (5) 赣东丘陵山地粮食、林业、桔类、畜牧、麻区; (6) 赣南山地丘陵林业、粮食、甘蔗、烟草、脐橙、茶区[3]。目前, 江西农业产业现有布局基本上符合自然资源分布和环境状况, 但产业布局分散, 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 产业升级缓慢, 各产区基本停留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根据上文实证分析结果, 未来应积极推进各区域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的深度融合, 深化赣西北、赣东北、赣中西部和赣南林业产业的整合发展, 推进赣北鄱阳湖平原和赣东种植业的协作发展, 不断优化区域布局, 初步构建了具有江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3 政策建议

根据《江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西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的有关精神, 按照富民为先、效益为重、市场主导、绿色发展的原则, 完善江西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4]。根据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 加快形成以农产品供给功能为主、以生态调节功能为主、以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功能区, 促进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推动农业功能从食物保障、原料供给等传统功能, 向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现代功能扩展。

3.1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发展带状和块状现代农业

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倾斜配置, 加速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江西在中部区域内林业、牧业和渔业具有较大比较优势和林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高 (分别为9.3%和12.3%) 的情况, 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 在未来重点加大对于林业、牧业和渔业 (特别是林业和渔业) 方面的资金、技术投入和政策扶植力度[5]。大力推进在省内具有明显林业比较优势的新余和吉安所处的赣中地区发展高效林业经济区块, 在具有明显渔业比较优势的九江、南昌和上饶所处的赣东北地区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区带, 以及在具有明显牧业比较优势的萍乡、鹰潭和宜春发展牧业养殖区带, 形成三大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农业优势区块, 从而从总体上强化江西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

3.2 发展农业服务业,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服务业相比传统农业具有高附加值的优势, 不仅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 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农业[6]。立足市场需求, 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 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中的休闲服务, 把农业服务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 既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需求, 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可以利用景德镇在省内所具有的农业服务业明显优势, 以景德镇为核心,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中心试点, 打造农业服务优秀特色产业并推广全省。

目前, 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休闲旅游农业园区120余家, 其中规模以上 (500万元) 园区或企业24家, 从业人员1.7万人, 其中农民工1.65万人以上。但仍存在着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未来应注重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着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 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以独资、参股、协作、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发展。

3.3 积极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

立足于江西现有的57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遵循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发挥地域优势,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地区因地制宜积极创建新的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重点建设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区、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区、优质粮油高产区等, 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农场。优先选择农业基础好、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优势的大中城市及地方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和示范园区聚集, 以省会南昌为核心, 以九江、抚州和上饶为3大重要节点, 打造环鄱阳湖区域现代农业优势产业示范带, 加强全省农业产业竞争力, 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将区位商法运用于农业产业布局研究中, 实证分析了江西在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江西域内区域比较优势, 表明江西的农业 (广义) 在中部地区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但农业 (狭义) 的林业、牧业和渔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江西域内在农业 (广义) 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 赣中南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赣北地区则相对处于劣势。农业 (狭义) 的林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有城市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而种植业、牧业则均无优势。根据研究结果, 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 未来江西应通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进农业服务业发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关键词:现代农业,区位商,比较优势,产业布局

参考文献

[1]辛岭.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区域布局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7:34-36.

[2]李晓, 林正雨, 何鹏, 等.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3) :953-958.

[3]张落成, 王辰.沿江开发对江西九江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4) :410-413.

[4]江西人民政府公报.中共江西委江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的通知[EB/OL].http://www.jxgb.gov.cn/, 2012.

[5]冉红, 李松志, 冯安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6) :62-65.

[6]刘成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构建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28 (4) :472-475.

上一篇:中外运营商对比下一篇:文化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