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

2024-06-14

核工程(精选12篇)

核工程 篇1

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绝对储量较为丰富, 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相较于旺盛的需求, 我国资源供给明显不足, 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3年, 我国新投入运营核电机组2台, 在运核电总装机达到1461万千瓦, 发电量1120亿千瓦时, 比上一年增长达14%。

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合格的核电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和获得又必须依靠教育。高校作为向国家培养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机构, 为适应新形势下核电发展的规划, 必须保证核电人才的培养质量。只有这样, 才能不脱离实际而存在, 才能真正为核电的发展服务。

《核工程原理》是一门针对反应堆的概述性课程, 是核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重点介绍反应堆物理基础、反应堆物理分析、反应堆材料、反应堆控制及反应堆安全等内容, 同时也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反应堆, 如:轻水堆、重水堆、快堆等。因此, 让学生掌握《核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无论是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 还是对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工程原理涉及面宽, 内容涵盖了核反应堆主要相关领域的知识, 这不仅给学生学习该课程带来了困难, 同样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作为授课教师, 如何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二者之间找准平衡, 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都是课任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核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自身的体会进行积极的探讨,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教学中树立学生核安全意识

安全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愈来愈受到重视, 影响事故发生的社会环境被排在导致安全事故序列的五个骨牌中的第一位, 然后是人的失误、不安全行为等, 自此以后, 人们在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最终发展成了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灾难之后被明确提出来的。美国三里岛、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促使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而纵观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核事故, 很大部分都是由于人员的失误所引起的, 这些事故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同时也给全世界的核电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世界核电事业的发展因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直到进入21世纪后, 世界核电事业才开始缓慢复苏。然而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又一次给核电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

由于核电的特殊性, 安全是核电的重中之重, 所有的核电相关活动都应该建立在保障核电安全之上, 而作为为核电产业培养人才的高校, 也应该在本科教学的过程中就初步树立学生的核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当学生毕业进入核电相关单位工作时, 就能尽快的融入企业的核安全文化中, 促进学生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2 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核工程原理作为一门核专业课程, 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发展,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日益紧密。反之, 各个领域发展中的众多新课题又促进了核能、核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割裂了这种联系, 将核工程原理孤立开来, 那么它就会失去生命力和创造性, 无法产生有意义的问题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也无法全面了解核工程各领域的相关知识。

同时, 由于核能事业的不断发展, 核能中新的技术不断出现, 比如第四代核能技术的最新发展、核聚变国际合作项目ITER的最新进展情况, 这些新的知识在课本中是无法及时体现的,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 关注核工程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能够及时的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予以体现, 如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核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一方面课本之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针对这些新知识授课教师还可以做适当的引导,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相关资料, 相应的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由教师给出一定的最新的研究文献, 由学生课后研读并就这些内容展开讨论, 寻找这些内容与课程内容的联系, 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调研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以此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丰富课程的考核方式。

3 教学中的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适当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书中的知识点, 了解真实物理过程, 例如在介绍反应堆堆型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在授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不同反应堆的工作流程的动画并辅以教师的讲解, 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必然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好, 更易于让学生理解不同堆型的特点与区别。这样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 可以花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 而能更好的完成课题教学任务, 节约的时间就可以用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方面的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核工程原理》教学方面的一点个人体会和尝试, 由于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有限, 在课程教学方面难免存在问题和不足, 这都将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进一步的解决。同时还将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

摘要:《核工程原理》是核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关键词:核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核工程 篇2

达到合同要求。

(一)基本做法 在学习兄弟工程监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自己进行工程监理的基本做法:

1、统一思想、理顺关系、确立统一的管理与监理体制。

2、建立监理组织机构。

3、监理组内部建立岗位责任制,并建立了例会和月度报告制度。

(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体系为:(1)承包人自检;(2)监理人员抽验;(3)监理公司检查组定期组织检查。质量控制是从原材料的质量抓起,对每道施工工序严密把关,监理人员旁站监督,使工程质量较以往有显著提高。从历次质量检查的情况来看,质量呈逐步提高,没有发现不合格的计量工程。当然,各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情况是不平衡的,但只要发现有不合格工程,就坚决推倒重来,从而保证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核工程质保专业人才队伍培育浅析 篇3

关键词:核工程;质保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 TK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2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掣肘,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一大发展困境,然而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的突破有望破解这一发展难题。随着我国引进和自主开发的第三代核电的全面发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等核设施的相继建设,我国的核工程建设预计将在“十三五”后明显提速。而核工程发展速度的提升,势必要求相关的管理和技术要与之相匹配,而因整个行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寂和缓慢发展,各类核工程人才的缺乏,会成为各核工程营运单位、工程公司、研究设计院所、建安单位等在新一轮核工程建设高峰期中的发展瓶颈。而核工程质保专业人才的紧缺则成为了核工程人才队伍培育的突出问题。

1 核工程发展形势与专业人员供需的现状与分析

1.1 新一轮核工程建设高峰即将开启

根据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将达到3000万千瓦,如此大的核电装机量在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乏燃料库存量也成为棘手问题,目前秦山一期、大亚湾一期等早期核电厂的乏燃料存储已接近饱和,到2020年我国核电乏燃料累计产生量和需要离堆贮存量将达到7800吨和3500吨左右,乏燃料后处理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预计,在进入“十三五”之后,我国的核电和核循环工程建设将呈现出不断加速之势,新项目、新订单、新协议、新厂址一个接着一个出炉。

1.2 有核工程建设经验人员的供求现状

自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事故之后,国际核工程发展受到影响,从此进入长达20年的低迷期,然而即将全面复苏之际发展又遭遇了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打击。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核工程发展高峰,相关专业人才的短缺并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新一轮核工程发展高峰的到来,国内主要的核工程建设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在核电建设、运行以及核燃料供应、乏燃料后处理等配套产业方面都需要新增大批核专业人才。

1.3 质保专业人员的供求分析及产生的实际影响

根据国家核安全局下发国核安发[2010]11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核电厂核岛工程总承包单位应至少有30名专职质保(QA)人员,其中质保负责人应为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及10年以上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虽然相关文件中并未对其他核工程参建单位的质保人员数量作出明确规定,但是质保工作作为核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活动内容和关键屏障,对确保核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核工程质保工作的从业人员,相关核法规和文件对各单位无论是人员配备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由于核工程发展长期处于低迷期,各核工程单位所培养积累的各类核工程专业人才也相对有限。面对新一轮的核工程建设高峰,各核工程参建单位难以在短时期内培养出能满足核工程建设扩张需求的各类核工程人才。

2 核工程质保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实践

2.1 核工程质保人员的成长周期分析

由于核工程质保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且需要相应的核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大学毕业生上岗后并不是马上就能开展相关工作,还需要经历一个实践锻炼的过程。一般来说,一名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工作3-4年后才能独立开展质保相关工作,要成长为核工程质保骨干人才需要5-8年时间,工作10年以上才能成长为质保经理、分管质保副总经理级别的高管人才。因此,企业培养一名成熟的核工程质保人才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然而单台核工程机组的建设周期一般为50多个月,因此各核工程单位要培养一名成熟的核工程质保人才至少需要一个完整的核工程建设周期。正是由于核工程质保人才需要如此长的培养周期,导致各核工程单位一时难以应对核工程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质保人才需求空缺。

2.2 各核工程质保人员培育现状

各核工程质保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和配置方面在整体人才资源受限的情况下采取了老中青结合的形式,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经验层次的质保人才的有机组合,形成了有效的质保专业人才梯队。这样既保证了核工程项目质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为快速培养年轻质保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目前各核工程项目质保人员在专业配置上还有待优化和完善,尤其是需要补充一批懂得设计、设备制造、建安及调试等方面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的质保人才。

3 核工程质保专业人才培育的改进对策

①作为一名合格的质保专业人才,既要熟练掌握某些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也要懂得相关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各核工程参建单位在质保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需要注重对技术性工作和管理性工作两方面的培养,使培养出的质保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全面扎实,能更好地保证各项质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②质保人才培训需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在利用公司内部有限的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应充分调动一切外部培训资源。公司内部培训无论在培训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培训项目,公司内部培训更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这就需要借助外部培训来提高和完善,并且通过外部培训可以更好地吸取同行业的优秀成果和良好实践。

③从事核工程质保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核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熟悉现场各项管理活动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刚踏入核工程质保岗位时并不熟悉核工程建设相关的工艺流程和管理过程,对核工程建设过程缺少一定直观了解认识的情况下很难快速学习和开展核工程质保工作。

④在人才引进上应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由于中国核工程一直以来保持的缓慢平稳的发展态势以及以前各单位对质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各单位所培养和储备的质保专业人才相当有限,尤其是一些核工程建设的新生力量情况更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应通过返聘、社会公开招聘、与大学联合培养等形式,在利用好现有的核工程质保人才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出自己的核工程质保专业人才。

⑤夯实质保人才培育的管理基础。结合各单位质保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健全完善质保人才培养的相关规章制度,重点完善和实施岗位公开、公平、公正竞聘,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积极倡导不唯学历和资历、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理念,完善有关职级晋升管理机制,为质保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围绕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大力倡导和形成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良好风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各层次质保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为质保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⑦完善质保人才评价体系。在建立健全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各单位人才培养特点,制定质保人才培养具体考核评价指标和标准,按照分级管理和考核的原则,对质保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全面评价。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国情中国网.国防科技工业军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文告,2001(1).

如何上好《核工程原理》绪论课 篇4

绪论课是在一门课程的正式教学开始前所讲授的前言课、简介课、概论课,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也了解该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和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何提高绪论课的教学效果, 众多的教育者针对自己承担的课程特点进行了相关有益的讨论[1,2,3,4]。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探索和《核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一些探讨,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该课程绪论课的教学效果。

1 合理安排核工程原理绪论课的教学内容

核反应堆是一种可控的自持的链式核裂变反应装置, 从而能够不断地利用核裂变过程中放出能量来进行发电。反应堆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中, 在堆芯处首先将核能转变为热能, 然后热能在蒸汽发生器与二回路的水发生热交换, 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发电。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 在反应堆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反应堆物理方面的问题, 还需要耦合反应堆热工的计算, 通过反应堆堆芯中燃料和控制材料的合理布局, 使得反应堆能够在临界状态下运行。

考虑到《核工程原理》的特点, 它作为一门概述性课程, 课程内容涉及面宽, 内容涵盖了核反应堆工程主要相关领域的知识,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反应堆结构和材料、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物理、反应堆控制等, 通过绪论课的课程教学,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核反应堆有一个全面综合的了解。课程内容多, 绪论课的内容如果要涵盖各方面内容, 那么必然导致绪论课内容过多, 而绪论课的课时通常有限 (通常1~2学时) , 二者之间如何平衡就成为授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绪论课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3个内容: (1) 课程的内涵; (2)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 (3) 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在核工程原理的绪论课的教学中, 为避免将绪论课讲得过于细碎, 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以上述3个内容为绪论课的主线, 精炼核工程原理绪论课的内容, 主要包括核工程在我国及世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核工程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核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等宏观方面的描述, 同时扼要介绍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其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

此外,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 这就要求核工程原理的绪论课要适时反映时代的前沿问题, 其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补充新内容, 增添新知识与新技术。

2 完善核工程绪论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施过程中包含3个最基本的对象, 即教师、学生和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知识, 学生在教学中接受知识, 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媒介。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中仍以传统模式为主, 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而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体现。绪论课是一门新课程的开始, 因此绪论课在内容上要求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在教学中讲的大多为结论性的内容, 而并不过多地说明原因, 这必然给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带来困难。相应的, 学生对于新课程不了解, 初次接触课程内容, 而接触到的又是抽象性和浓缩性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 很容易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 从而无法实现通过绪论课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的目的。为了提高核工程原理绪论课的教学效果, 必然要在教学中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 比如启发式、讨论研讨式、多媒体教学法等。但教学方法始终应该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的, 二者相互促进, 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核工程原理的绪论课, 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因此绪论课的教学方法应该围绕这一目的来开展。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在核工程原理绪论课中首先提出问题, 如核裂变和核聚变是如何发生的?裂变聚变中放出的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电能?不同反应堆型各自有什么特点?未来反应堆的发展方向等。依据提出的这些问题, 采用引导的方式, 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在介绍反应堆工作流程的时候, 反应堆中的燃料 (易裂变核) 在堆芯发生裂变, 产生的能量由一回路的冷却剂带走, 并在蒸汽发生器与二回路的水发生热交换, 二回路的水变成蒸汽并推动汽轮机发电, 这样就将核能转变为电能, 在介绍时如采用flash动画的方式, 将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

3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中也是一样, 要想学好一门课程, 教师除了教授书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课程的正确学习方法。要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要了解核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核工程原理课程涉及知识多, 不仅涉及核方面知识, 还涉及量子力学、热工、材料等相关知识。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掌握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针对课程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核工程原理的学习状态。在绪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 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要死记硬背, 最好是能够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贯穿这些知识点的主线, 同时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 要理解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

4 结语

《核工程原理》绪论课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知识性和逻辑性, 也需要启发性和实践性,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过程。绪论课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效果, 而且核工程原理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 也将对其他专业必修课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之通过绪论课既要让学生懂得核工程原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又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进行整体的的教学探索中, 也要教师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完善和提升教学效果,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摘要:《核工程原理》是核专业的一门概述性课程, 是核工程专业区别于常规能源动力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对于核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了解和学习核工程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值得任课教师研究的问题。绪论课的教学效果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针对该课程绪论课涵盖内容广泛、概念多的特点, 围绕《核工程原理》课程的学习目标, 组织该课程的绪论课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工程原理,绪论课,视频,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楚芬.数学物理方程绪论课的教学[J].科教导刊, 2015 (4) :96-97.

[2]徐茂蓉.如何讲好无极及分析化学的绪论课[J].科技视界, 2016 (6) :107.

[3]李春风.浅谈如何讲好《机械设计基础》的绪论课[J].创新教育, 2014 (34) :206.

工程工程合同 篇5

乙方(出卖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石材供料达成如下协议:

一、关于合同标的物

甲方因位于 的 建设工程需要,向乙方购买石材(石材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和暂定总价等内容详见本合同附件一《石材供料清单》)。

二、关于质量要求

本合同所涉石材质量采用以下第( )方式确定: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企业标准。双方约定根据 企业标准确定本合同石材质量标准。

4、封样标准。如采用本质量标准,须根据石材质量鉴定需要,将相应石材进行封样,甲、乙双方各持同质同量的石材封样样品一份。

5、特别约定标准。甲、乙对石材质量特别约定如下:

三、关于石材色差

甲、乙双方一致确认,石材系天然产品,故在本合同约定范围内的石材若存在合理范围内的色差,甲方对此予以谅解。乙方应尽可能减少所供石材的色差,并将色差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如果石材色差超过合理范围,甲方有权要求调换。但是,如果各批次供应的石材色差可使用于建筑物不同立面或处所而不致影响建筑物整体视觉效果的,则甲方对此予以谅解。

四、关于石材加工

本合同所涉石材乙方有义务按标的物约定的规格要求进行一般加工制作。如甲方对特定石材需要进行异形加工,需向乙方提供异形加工图样并附具体加工要求的书面说明。乙方可自行加工,也可委托第三方进行加工。异形加工的加工费用由甲方承担。

五、关于供货期限

本合同的供货期采用以下第( )方式确认定:

1、自本合同签订后之次日起 个工作日内,乙方须完成供货。

2、自甲方书面通知之次日起 个工作日内,乙方须完成供货。但是,甲方须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应当通知乙方开始供货。如甲方未在上述期限内通知乙方供货,则该通知期限届满之日视为乙方应当开始供货之起始日。甲方通知乙方供货应提前 个工作日,作为乙方备货的合理期限。

3、按甲方通知在 个工作日内分批供货。自甲方通知该批次供货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乙方须完成该批次石材的供货。但是,甲方须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应当通知乙方开始供货。如甲方未在上述期限内通知乙方供货,则该通知期限届满之日视为乙方应当开始全部石材供货之起始日。甲方通知乙方开始供货应当提前 个工作日,作为乙方备货的合理期限。

4、特别约定期限。甲、乙双方特别约定供货期限为:

六、关于交货方式与交货地点

本合同交货方式和交货点采用下列第( )方式:

1、甲方在乙方营业地或乙方指定的位于 材料仓库自提。 运输费用和装卸费用由甲方承担。

七、关于石材验收

1、甲方指定 为验收人。但是,甲方的法定代表人和签订本合同的代理人视为当然的验收人。甲方的办公电话和上述人员的通讯电话分别是 。

2、按本合同第六条第(1)项即乙方送货方式交货的,甲方须在乙方将石材运至交货地点并通知甲方验收人后的6个小时内受领货物,并完成货物数量和表面质量的验收。

3、甲方不能及时验收的,乙方有权进行提存。有关提存所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4、甲方应在数量和表面质量进行验收后的十日内完成实质性验收。如有质量异议,应当在实质性验收期限届满前以书面方式向乙方提出并向乙方附送质量问题的初步证据。否则,视为实质性验收符合合同约定。

5、甲方将石材使用于建筑物,视为甲方已完成对石材的实质性验收。

八、关于合同价款与支付方式

1、合同价款。本合同暂定价为人民币 元,其中石材价款为人民币 元,加工费为人民币 元。供货结束后,按实结算。

2、支付方式。本合同签订后 日内,甲方须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款的 %作为预付款,即计人民币 元。货到验收合格后,提一批货结一次款,最后 %的货物在预付款中扣完为止。

十、关于合同的担保

本合同签订后的 日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总合同价款的30%的款项即人民币 元作为定金。如果甲方违约,则乙方有权不退还定金;相反,如乙方违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双倍返还定金。

十一、关于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合同的变更。本合同签订后,如一方提出变更,需经另一方的书面认可。但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甲方对增加的供货数量的验收视为书面确认。

2、合同的解除。本合同签订后,双方应诚信履行,不得随意解除。如经协商一致解除本合同,则双方应签订书面解除协议。但在下列情况下,一方享有解除权:(1)甲方迟延付款达30日以上或迟延付款的数额在应付货款的30%以上,乙方有权解除合同;(2)乙方供货迟延达30日以上或迟延履行数量达应供货数量的30%以上,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十二、关于违约责任

1、甲方迟延付款,应按迟延支付的货款的日万分之 向乙方支付违约金;乙方迟延供货,应按迟延供货的货款的日万分之 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2、一方违约而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后,另一方仍有权要求继续履行本合同。

十三、关于争议解决

因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原告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十四、关于其他约定

十五、附则

1、本合同表面清洁,没有任何涂改。如有涂改,则需双方在涂改处加盖印章或按捺指印方为有效。

2、本合同一式_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_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 方:(公章) 乙 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断代”工程与“断地”工程 篇6

理论上我们把时空分开,但事情的时空属性必然是交织在一起的。“发生”一词在英文作“take place”,直意是“找一处地方”。这个词用得好,文明发生时,要找一处地方。文明的发生到底在哪里,文明的发展壮大又先后朝着哪些地理方向延伸,文明的地盘又是如何向四面步步壮大,这些都需要做“断地”研究。而这些“地”若与“代”挂起钩来,我们的文明发生问题就更加清晰明白了。

对于中华文明的空间地域问题,历来有各种说法,混乱之状并不亚于“代”的问题。在王朝时代,生长在“文明”地域的冠带士子骄傲得很,以为泱泱华夏在舜爷、禹爷的时代,就南抚交趾,北定山戎,西抵渠羌,东尽鸟夷,“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到了蛮夷的地方)。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顾颉刚先生带头澄清了这个问题,提醒人们文明不可能一下子就坐出一片大地盘,疆域只能是渐渐大起来的。

但是,后来又有人把早期朝代的地盘尽量地压缩,压到小得可怜。比如说商朝,不过是一个以安阳为中心的“统治家族”,是个极为一般的“城邦小国”。按照城邦小国的思路去想,商朝地域范围怎么也宽广不起来。可是,我们明明读过商朝后人缅怀祖先的诗句“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我们又明明在距离中原近千里以远的湖北黄陂看到典型的商代城址。

那么,我们文明历史上这个光辉的奠基时代,即夏代、商代、周代时期的疆域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这是相当重要却又相当难断的问题。在三代以后的朝代,都设立了一套郡(州)县制度,疆域内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郡县名称,它们大多方位记载明确,以它们为定位点,可以做很细致、很实在的古代地理研究。可是在三代时期,没有(或者说没有记载下来)如此密麻准确的地名供我们方便地使用。欲恢复三代地理的本相,需要配合其他办法,诸如考古学、古文字学等。

在传世及出土的卜辞金文中,有不少三代的地名,如果将它们仔细落实,再结合许多文化遗址,可以大大增进对三代历史地理的了解,明确它们的疆域范围。另外,近二三十年的考古发现已经频频令我们吃惊,不少原以为是“狐狸所居,豺狼所嗥”的地方,忽然挖出精美陶玉,现出庄严鼎彝。对我国早期文明的足迹之密、放形之远,学者们又越来越不敢低估了。对于一些在“想不到的地方”所发现的重要遗址,都引发我们认真地去想一想:它们在古代文明大地谱系中曾占据怎样的坐标、具有怎样的人文地理属性?

由考古新材料所导致的历史地理观念的变化,几乎是“七、八年来一次”。过去关于文明的“摇篮”即文明地理重心的理解,还是一元式的,只认黄河中游这一个“摇篮”,尽管其他地方也有另外类型的文化,但不称它们是“摇篮”。现在,只有一个摇篮的理解已经说不通了,因为考古研究显示,在东北、东南、西南都有强大原始文化存在,说明我们的文明最终是由众多摇篮培育起来的。

核工程 篇7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已于2010年正式实施, 计划中指出:目前工程教育的紧要任务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企业密切合作,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本科主要培养应用型 ( 制造、施工、运行) 工程师, 全日制工程硕士主要培养研发型工程师 ( 包括设计型、高技术型、复合型、交叉型工程师) 和管理型工程师, 工程博士主要培养工程学家。“卓越计划”的核心, 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为本科试点专业, 贯彻实施“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 以本专业2009电气卓越班30人, 2010电气卓越班27人共57人实施跟踪研究, 针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的内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培养能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卓越工程师强大储备人才, 满足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的要求, 促进我国未来工业水平快速发展的需要。“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到“卓越计划”实施的成效。

所谓工程能力, 是人脑对事物、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这个“大工程”的能动反应, 就是在充分掌握自然规的基础上, 要有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合理合法开发利用自然条件, 去完成某项工程, 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的能力。从根本来说, 工程能力的内涵包含知识的学习应用能力、思维判断与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创造创新能力, 还包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协作意识和道德意识等许多方面。而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能力, 就有更为具体的含义及有机组成 ( 见表1) 。

尽管工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但是, 本科教育是培养卓越工程师最重要的阶段, 许多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 都是在这一阶段奠定, 这一阶段学生最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可塑强, 对工程意识的形成、工程能力的培养, 对大学生将来能否取得较大的工程创新成果有着关键的、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有必要从工程能力的内涵出发, 贯彻实施“卓越计划”。

三、工程能力培养的现有问题

2011年开始, 2009电气卓越班30人, 2010电气卓越班27人分批次进入合作企业实施“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到2012年底, 每人实践时间已达20周。在这段时间, 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

1. 学生对企业岗位有陌生感

学生经分配进入企业, 对企业、岗位不熟悉, 普遍具有陌生感, 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究其原因, 首先是学生已经习惯课堂学习, 现在一下子进入企业, 定岗定位“实战”, 两者之间的转换十分不流畅, 学生思想上的准备还是显得不够充足, 似有断裂之感, 这是我们之前预料到的, 但没有预料到其普遍性;其次, 学生对企业、岗位不熟悉, 不清楚这个企业的特点、优势等因素, 也不熟悉自己所处岗位的作用、功能及任务和职责, 导致学生陌生感顿生, 而对企业实践的热情受到压抑。这些陌生感、低落情绪在实践初期较为普遍, 随着实践进程的深入, 大多数同学确有较大的改善, 逐渐适应, 但仍有个别同学的适应过程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 如果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 我们作更全面、更到位的动员工作, 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2. 企业方向众多, 学生年级不一

本专业“卓越计划”首批签订合作协议的有7家企业 ( 详见表2) , 这些企业虽然都是行业内上规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 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但这些企业的产品多样, 专业方向众多, 比如有的偏重于过程控制, 有的注重电机制造, 有的偏电器制造, 有的偏电力设备的制造, 有的专注于机电一体化, 有的注重电子制造, 而学生在学校的专业方向一般不会超过3个, 而且课程学习也只能就一个方向做出选择, 这就会引起一些匹配问题。

从学生实践工作日记及反馈来看, 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在强电方面学习较有心得, 而进入的实践企业又是电力设备公司, 那么这样的学生的实践效果就相当不错, 但如果进入的是弱电或是偏控制的企业, 可能效果就有所差别了。虽然在学生进入实践环节之前也做了统筹安排, 但不可能做到一一对应, 企业学生达到完全匹配。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工程能力也就得不到全面、系统的培养。另外, 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环节期间, 一部分同学正处大学三年级, 一部分同学已经步入毕业班, 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层次不尽相同, 那么在企业实践中所处的阶段也不尽相同, 实践目标也有层次性, 实践效果也有所差异。如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 对“工程能力”理解不够

从两个班学生的实践结果来看, 学生在各方面也有所进步, 总体效果基本达到预期。但有一项还是做的不到位, 就是对于“工程能力”的理解, 这也制约着学生实践效果再上一个台阶, 也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强大后备人才。这个问题的产生应有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师资队伍, 学校教师擅长于课题教学, 而自身“工程能力”普遍较弱, 亟须提高。二是企业师资队伍, 企业教师大多由工程经验丰富、“工程能力”卓越的工程师担任, 但在教学方面的经验略显不足。三是学生自身没有做好各自的实践计划, 或者说学生没有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或人生规划。这三方面的因素就导致了学生对“工程能力”理解不足, 实践过程动力不足, 激情不足, 最终的培养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四、工程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1. 建立与企业特点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在“卓越计划”实施中, 虽然有相应的培养方案, 但这个方案是针对于整个“卓越计划”的总体方案。而当这个方案落实到具体企业的时候, 还是显得不够细致。企业与企业有不同, 企业有自身的特点, 这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当学校、企业和学生一起实施“卓越计划”的时候, 其差异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针对每个企业特点, 制定一些特定的、“量身定做”的具体培养方案细则, 对“卓越计划”总体方案进行补充。在每个培养方案细则中, 更要体现出每个企业独特的“工程能力”的培养方案, 使得学生实践的目的性更强, 实践过程也更加系统、饱满。只有这样, 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才会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高效实施教育部“卓越计划”。

2. 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工程意识

“工程能力”培养的主旨应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培养不应完全放在企业, 学校、课堂也应是“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舞台。通过卓越计划的实践, 得出一个“面向工程对象的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基于这种经验, 可以促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比如在理论教学中跟课程的内容分“单片机”“模电”“数电”“检测技术”等课程。而卓越计划是面向一个工程实际的项目, 如“伺服驱动开发”该一个项目就包含以上各科程, 另加“电子线路CAD”“电子产品工艺”等课程, 学生完成了一个工程项目, 就等于给学生开了几门课程。因此, 不再像理论课那样一门课一个老师。而卓越计划是通过一个工程项目学习和实践, 掌握多门课的知识, 也不像原来那样认为划清课程名称, 而卓越计划包含的课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事实上讲单片机就可以联系到检测。讲检测也可以应用到模电数电等内容, 原学校的课教学中, 各门课各自为主, 而卓越计划就让这些课做到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具有现代工程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人才培养计划和配套的教学大纲。

3. 创建新型工程实践模式

在必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 应尽早面向工程实际, 强化工程实践, 培养工程能力。突出一条主线, 两个重心: 一条主线, 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个重心, 即一二年级的教学重心在于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四年级的教学重心在于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把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考虑。并由此创建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通过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 使学生由“被动实践”转为“主动实践”, 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 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 ( 路线) 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二是参加项目训练与研发, 通过参加教师或合作单位应用技术项目开发, 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技术开发环境, 培养与训练学生技术开发能力。

4. 注重师资队伍工程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科教师不但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特别重要的是应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否则, 很难体会到工程工作的真正特点, 也就不能在教学中突出工程问题的特殊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发达国家对工科学校的教师要求是:多元教育背景、工程经验、教学的经验和技巧、沟通的能力、学术水平、参加本专业的工程学会或是成为注册工程师。这种教师与工程界的紧密联系,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缩短了学校与工程实践的距离。这也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具体的说, 教师应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并能结合目前的科研方向, 把本专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在教学工作中, 既有感性认识, 又有理性思维。讲课不再照本宣科, 而是结合自身经历, 把科研工程实践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资料及时转化为课堂知识。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德育教育的因素, 教学过程中将道德、诚信、职业修养与“卓越计划”进行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意识。

五、结束语

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是“卓越计划”的根本目标。在“卓越计划”实施工程中, 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进行不断地探索, 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 开辟全新的且行之有效的实践途径, 全方位、多角度地快速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逐步完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摘要:根据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现状,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进行探索, 阐述了“工程能力”的内涵, 例举了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并对工程能力培养机制进行探索研究, 提出若干促进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工程能力,卓越工程师,电气工程

参考文献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2]尹必峰, 汪洋, 王国林.专业课程与教材中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3) .

[3]王贵和, 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4) :62-64.

[4]吴洪特, 甘光奉, 胡达.探索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6) :70-72.

核工程 篇8

1.1 工程质量监督的概念和内容

工程质量监督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统称监督机构)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

在具体监督过程中, 监督方式及内容的设置应自始至终贯穿事前监督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注册资料审查;二是对施工现场参与工程建设各行为主体的质保体系进行审查。) 事中监督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施工作业面的抽查;二是工程实体抽查。) 、事后监督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主要分部验收的监督, 二是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督。) 的控制与监督相结合的思想, 把质量投入要素、质量转化过程、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督相结合, 以转化过程监督为重点, 把好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交验的监督关。

1.2 工程监理的概念和内容

建设工程监理即指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 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 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 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其特性主要表现为监理的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和公正性。

从目前监理制度发展的过程和发展方向上看, 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三控制 (包括: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三管理 (包括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 、一协调 (主要指的是施工阶段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协调工作。) 。

2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与工程监理单位的性质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政府为了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根据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对本地区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其性质就是代表政府行使质量监督管理权的行政执法机构。监督工作是集国家法律、法规、行政于一体的一门科学, 它具有外在性、平等性、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等基本特征;监督的主体是独立的, 而不是依附和服从于被监督者的。因此, 监督关系决不是以被临督者自愿为基础建立的, 不管被监督者是否愿意, 监督机构与施工企业之问都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监督机构有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威, 对施工企业有行政处罚权, 对于建设单位、企业等与工程有关的各方面, 质量临督是强制性的, 不是委托监督关系, 而是必须接受政府监督, 因此质量监督是政府行为。

建设监理单位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经营型监理企业, 具有企业法人地位, 是受建设单位 (业主) 委托, 或通过招标投标获得经营业务, 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 代表业主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理活动。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依据经济合同建立的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在现阶段, 建设监理是建筑市场的三大主体之一, 遵循的原则是“公正、独立、自主”, 其性质是企业行为, 监理单位可以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的健康发展。

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工程监理的职责与权限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代表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门机构, 任务明确, 覆盖面广, 对所在范围大小工程建设项目依据国家法规、规章和行政管理文件规定的职责和权限依法行政, 监督工程质量, 确保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 同时也维护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 不仅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行政干预, 而且可以根据政府授权行使行政处理和处罚权, 对实施建设监理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督, 对建设监理单位的违章行为提请建设监理主管部门进行查处。监督机构应负的责任, 是依据行政法规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

建设监理单位是代表建设单位 (业主) 对建设工程实施管理的企业, 依据与业主所签合同进行监理活动。监理的任务是协助业主实现项目目标, 监理的内容是“三控一管一协调”。监理的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 有对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招标、工程施工等各阶段的监理, 也有对其中某个阶段的监理。当前, 一般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尽管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同属企业, 但是, 建设监理企业有其特殊地位, 一方面是由于它受业主委托, 代表业主实施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 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对建设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 赋予了监理企业与施工企业不同的职责, 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行使管理、监督、检验和认可权, 但并未改变其企业的属性, 因而监理企业与施工企业又是平等的主体。建设监理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行政法规和施工合同条款有关规定, 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结语:虽然建筑工程监理在当前还有一定的市场, 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建设监理势必要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建设单位方获得最大效益, 工程监理趋向项目管理也是必然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建筑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 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 有关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监理合同及其它建筑工程合同, 对建筑工程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 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 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 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 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正因为二者之间的区别, 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代表建设单位方, 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对整个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或服务, 而监理企业或公司则是一种有偿的技术技能服务, 它不具备项目管理企业更加广泛的职能和职责。而且监理制度推行的本意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原有的建设管理模式, 但由于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 项目法人不可能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等交给监理人去进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又规定建设单位必须要有监理, 则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质量管理交给监理公司来进行。虽然近几年对建筑安全监管十分重视, 各地均发文要求监理也要对安全负监管责任。这一系列的定位, 职责的界定使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 按照市场运行规律, 工程监理必然要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

关键词:工程质量,工程监理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徐志恒;杭州市工程监理制度的初步形成与发展[J];建设监理;1994年01期

核工程 篇9

1 输变电工程中土建施工的重要性

在实践研究中发现输变电工程并不是只考虑自身电力铺设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自身涉及的其他工程项目有一个全面的考虑,这里所说的其他工程类项目主要包括土建施工、电气安装和给排水等相应工程,在表面上看这些工程的实施与输变电工程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些工程项目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输变电工程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在进行输变电施工的时候如果只考虑自身施工就会造成自身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将输变电工程与其相关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结合。在进行输变工程的时候需要对其自身需求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这项工程的运行合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结合相应土建工程,保证输变电工程的施工位置能够符合相应规定,这样不仅仅能够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能有效保证这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减少相关资金支出,对于提升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施输变电土建工程的时候还需要将其与其他工程项目之间存在的联系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对于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对众多工程项目进行研究中了解到其与安装工程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2 施工前的准备

在进行输变电施工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都能够全面落实,就需要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研究,在这整个过程进行之前还需要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有效的准备工作,保证输变电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进行之前,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有效勘查,并根据勘查结果绘制有效的施工方案图纸,在图纸上需要对施工中的相应线路铺设和其他要点进行合理有效的表达,这样对于提升输变电施工的准确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进行施工之前还需要对前面所说的图纸进行有效审查,对其中存在的误差进行合理解决。另外施工之前还需要对整个过程中涉及的预埋件和管道等制作完成并准备齐全,促使输变电施工的顺利进行。

3 电气安装和线路架设人员协调的重要性

在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安装工程有一个全面考虑。也就是说在进行输变电施工的施工应该由土建技术人员和电气安装人员对相应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利性。在施工中各项材料的选取不仅仅需要对材料价格进行深入研究,还要保证在施工进行时选取的材料质量能够符合输变电工程。另外在土建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对电气安装部位有个全面了解,保证在进行土建施工的时候不会影响相应电气设备。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土建技术人员和电气安装人员能够对输变电工程进行协调处理,进一步促使输变电工程的顺利实施。对于较为隐蔽的工程部位,在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工程建立部门与施工单位进行共同查看,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合理性。

4 工期间交叉作业的配合

在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前期,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杆坑的定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各根水泥杆长度的不同。合理布置各杆的杆位,必要时要求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做出整改,力求双方的工作量相应减少,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同时加紧做好其他户外电气设备(电流互感器、在线滤油装置等)的基础施工。并预埋好护管和铁件,以利于日后吊装设备时能进行连续吊装。同时还应避免在设备安装时,出现因护管及预埋铁件等的不到位,形成对基础重新开凿敷设的问题。土建施工方面应主动配合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需要,做好场地平整工作,确保大型施工设备(如吊车、大货车等)能顺利进入施工现场的各个工作点,为立杆和户外设备吊装工作提供保障。在电气安装前期,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相互交叉作业,双方应主动相互协调并了解对方的施工进度。尤其在接地网施工的同时应加快主控室的施工,并根据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户内电气设备的基础和电缆沟的施工,以及做好预留电缆孔,预埋电缆固定铁件等辅助工作,提早为电气设备进入开关室设置通道。这样有利于让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另外,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安装.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土建施工应及时地进行户外电缆沟和主控室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的施工,电缆坑的施工应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电缆沟排水坡度.电缆支架的制作和接地电阻符合有关电气安装规范,检查支架的标高、位置,尺寸,数量用材规格等方面是否与图纸一致,为下一步的二次设备安装做好准备.在人员充足情况下可以增加工作点,保证施工进度能按计划进行。

5 后期的相互配合

在电气安装、线路架设中后期,土建施工人员应主动与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线路架设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变电工程二次部分安装完成后,土建方面应立即协助电气工作人员对关键电缆进出口进行防火封堵并在电缆沟上加盖板。避免老鼠和其他小动物咬损电缆,以及电气设备安装时不慎引起的外力损坏。电气施工人员应积极主动和土建人员联系,等待喷浆或涂料刷完后进行照明器具安装:安装时,电气施工人员一定要保护好土建成品,防止墙面弄脏碰坏。当电气器具已安装完后,土建修补喷浆或墙面时,一定要保护好电气器具。防止器具污染。输电工程铁塔组立完成后,土建施工人员应协助线路架设工作人员做好接地引下线与预埋的接地线的连接工作。线路架设施工人员应尽量避免破坏基础保护帽。同时,配合土建施工人员做好杆塔基础的周围的排水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发现在进行输变电工程的时候,将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进行有效结合不仅仅能够促使输变电工程的顺利开展,对提升输变电工程自身质量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进行输变电施工的时候还需要相应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借以保证输变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摘要:要想保证输变电工程的全面实施,在考虑电力安全性的过程中还需要地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起到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在进行输变电工程时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在进行输变电工程的时候还需要通过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的结合对其中涉及的电气搭设和线路安装起到高度重视,促使输变电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输变电,土建,安装,联系

参考文献

[1]赵通.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工程的配合探讨[J].科技传播,2013(19).

[2]潘祝华.探究变电站土建施工与电气施工的配合与管理[J].广东科技,2013(12).

“金字工程”系列报道金盾工程 篇10

公安部为适应我国在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实现动态管理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实现“科技强警”,提出建设“金盾工程”。

“金盾”工程实质上就是公安通信网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它是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适应新形式下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目的是实现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应用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2 建设内容

“金盾”工程主要包括:公安基础通信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公安计算机应用系统建设;公安工作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公安工作信息化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建设等。

3 实施情况

我国公安系统分期启动了“中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安系统在网络、有线通信、移动通信系统等信息基础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服务于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的计算机业务信息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已建设了一、二、三级信息通信网络以及大部分应用数据库和共享平台等工程,并完成了公安基础通信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基础通信设施主要包括有线通信、移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网络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电话专网、计算机专网、电视会议系统。

金盾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100%完成联结公安部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网,以及联结省到各地市的二级网的建设;在联结地市到各区县的三级网建设方面,不同地区根据发展水平其投资力度不同。在北京、上海等地区,三级网和区县到派出所的接入网目前都已经100%完成。总体而言,金盾工程的实施力度将比人们原来的预期要大。

完善了三级网及延伸终端建设,全面完成了基础研究部门所需要的应用系统,全面实现公安工作通信多媒体化,相关业务信息共享,公安工作信息化。

4 主要应用系统

4.l 全国公安快速查询综合信息系统 (CCIC) 和城市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CCIC主要包括: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失踪及不明身份人员(尸体)信息系统、通缉通报信息系统、被盗抢、丢失机动车(船)信息系统等。城市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是以城市公安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城市三级综合通信网为基础,建立与公安业务紧密结合的网络化综合信息系统和相互关联的业务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综合采集、管理和利用,实现对实战部门全面、快速、准确的信息支持,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4.2 公安业务系统

(1) 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2) 刑事案件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涉案物品管理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3) 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证件签发管理信息、出入境人员管理信息系统;

(4) 监管人员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看守所在押人员信息系统、拘役所服刑人员信息系统、行政(治安)拘留人员信息系统、收容教育人员信息系统、强制戒毒人员信息系统;

(5) 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进口机动车辆信息系统、机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违章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

(6) 禁毒信息系统;

(7) 办公管理信息系统。

4.3 建设全国公安电视会议系统提高完善现有的移动通信指挥系统;逐步普及移动终端

5 其他建设

信息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依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设计和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安全设计等;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包括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技术系统、设备组成、人才培养和规章制度等,以确保发挥公安信息系统的效益。

6 信息系统的服务方式 (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访问方法)

(1)种类信息开放程度可分为4种开放级别:面向社会;面向公安系统;面向本业务系统;面向特定对象。

论某工程工程地质勘察 篇11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

巴黎花园项目由某公司筹资兴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西河大道295号,交通便利。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为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2勘察目的及要求

本次工程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拟建物的性质和地下室的埋深,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基础设计、基坑设计及施工所需参数,为拟建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具体要求如下:

(1)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场地土类型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层内土层的分布,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对于岩质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2)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及等级作出评价;判明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3)调查了解有无古河道、暗浜、暗塘、人工洞穴或其它人工地下设施;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预估进行工程活动的后果,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建议,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稳定水位;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降水设计所需的参数。

(5)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3.勘察实施情况

3.1勘探点布设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07-2011)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的有关规定及成都雨龙世纪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拟建建筑物总平图等设计资料,在拟建建筑物的轮廓线、角点、基坑周边及地下车库范围内进行勘探点的布置。高层建筑物主楼部分的勘探孔间距为10.79~18.00m;多层商业、纯地下室及基坑边勘探孔间距为15.84~27.60m。本次勘察共布设勘探点165个,其中控制性钻孔55个,一般性钻孔110个。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及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平面形式、荷载分布等情况,结合我院的类似基坑支护经验、场区附近已有地质资料、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等综合确定勘探钻孔数量及深度,具体如下:

(1)1~8号楼高层建筑物勘探点:本部分为高层建筑物,共布控制性钻孔38个,钻孔深度为29.90~35.20m,一般性钻孔76个,钻孔深度为24.80~30.20m,全部采用回转钻探取芯钻进工艺。(2)高层建筑裙楼及纯地下室勘探点:本部分按建筑物轮廓线及地下室范围布设钻孔33个,其中控制孔11个,钻孔深度为29.80~30.20m,一般性钻孔22个,钻孔深度为24.20~26.20m,均采用回转钻探取芯钻进工艺。(3)基坑边线勘探点布设:基坑边钻孔按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可能采用的支护方案综合确定其深度,结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07-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及成都市该地区基坑支护施工经验,考虑采用排桩支护需要,地下室基坑边线共布控制性钻孔6个,深度为29.20~30.40m,一般性钻孔12个,深度为28.70~29.00m。1号楼、7号楼及8号楼高层建筑区域内20个勘探点距离基坑开挖线较近,基坑孔未单独布设。

3.2勘察方法及手段

本次详勘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勘察方法及勘察手段:

(1)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搜集和研究了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和经验,进行了现场踏勘及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特别是对基坑边线以外20米范围内进行了地质调查测绘,收集相关市政管线、区域地质、水文气象资料等。(2)钻探:目的是通过钻取原状岩土,采取岩土试样,查明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岩土体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分布埋藏界线。本工程所有钻孔均采用XY-100型回转钻机钻进全孔取芯;(3)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对淤泥质粘土、粘土、全风化泥岩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对粘土质卵石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以测定各土层和岩层的力学性质,提供其承载力和变形参数。(4)波速测试:为了确定和划分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及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获得场地内各地层的剪切波速及动力学参数,估算场地卓越周期,评价岩体的完整性等,本次勘察对10幢高层建筑物各选取1个钻孔(8#、10#、28#、40#、65#、79#、81#、107#、121#、139#)做单孔波速测试。(5)室内岩土试验:本次勘察现场采取原状土样、岩样进行室内岩土常规试验、土的腐蚀性试验及粘性土的膨胀性试验,以确定场地内各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判定场地内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6)地下水水质分析试验:在场地内采取地下水试样2件(9#、126#钻孔),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性。

4.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资料,场地内的地层由人工填土、淤泥质粘土、粘土、粘土质卵石和泥岩组成。结合拟建物的特征和采用的基础型式,各岩土层用作基础持力层的适宜性评价如下:

(1)场地内的人工填土层为新近回填土,结构松散、厚薄不均、承载力低,压缩性大,不能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

(2)场地内的淤泥质粘土虽在上部人工填土作用下局部有固结现象,但其结构松散、厚薄不均、压缩性较大,承载力低,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3)场地内的粘土分布较稳定,承载力较大,可作为多层建筑及纯地下室基础持力层,也可作为高层建筑下复合地基桩间土使用。

(4)場地内的粘土质卵石具有一定承载力,但呈透镜状分布,厚度及分布不均,不能选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可作为多层建筑物地基基础持力层的下卧层。

(5)场地内泥岩宏观上呈现自上而下随深度风化程度逐渐减弱、承载力增高的趋势,按其风化程度的差异分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和中风化泥岩三个亚层。需注意的是各风化带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各风化带之间风化程度往往呈逐渐过渡,实际并无明确的分界线。全风化、强风化泥岩:该层土在场地内埋藏、分布较为稳定,厚度大,可考虑作为多层建筑及地下室地基持力层,也可作为高层建筑下复合地基桩间土使用;中风化泥岩:该层土在场地内埋藏、分布稳定,厚度大,承载力高,可作为高层建筑地基持力层。当采用桩基时,中风化泥岩层可作为各类桩基础桩端持力层。

参考文献:

核工程 篇1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借鉴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理念, 认为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应建立开放性选课体系, 增加基础性阅读与延伸性阅读, 建构有效的学习小组, 建构多元的课程实践渠道, 增强服务社会的实践意识。

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借鉴了澳大利亚商科课程设计中的三个方面: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和评估, 并结合ESP课程的特点, 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强盛等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用经典控制理论中频域法或根轨迹法对实际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并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进行辅助设计, 绘制仿真曲线, 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可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将经典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徐志玲等通过测控专业课程设计群的顶层设计与改革, 改变原有课程设计只考虑单元设计能力的传统模式, 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课程设计群的教学, 把一个完整项目分解成四个模块进行设计, 不仅培养学生项目开发的设计能力, 突出项目教学法实践与研究相融合的教学特点, 而且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体现专业培养特点, 整体实施效果好。

河南理工大学吴雪峰等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 确立了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改革思想, 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认识,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高校电子类课程设计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武昌工学院马华玲针对不同的电子课程使用相关的仿真软件 (如multisim、proteus、keil、protel) , 可以预知设计的结果, 方便设计中各种元器件参数以及错误设计的修改, 能形象生动的跟踪过程, 仿真测试通过后再进行实物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和设计效率。

南华大学李小华等从选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选题、教学过程、互动式指导、练习、成绩考核及总结等方面对反应堆工程课程设计教学进行了实践, 初步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反应堆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

该文作者研究了采用Multisim10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核电子学课程设计, 进行《核电子学》中各种电路的仿真和分析, 可以验证核仪器研发过程电路设计是否有效, 功能是否达标, 判断电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开发创新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正规出版发行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课程设计教材, 需根据不同课程设计内容, 结合核专业特色, 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项目。

1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结合南华大学该专业的办学特色, 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 本着“真题真做, 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 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让学生掌握核工程计算设计与核仪器研制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 综合设计能力全面提升。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会常用环境放射性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工程设计实践, 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结合该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多年课程设计经验, 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

2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内容

为了完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 具体改革内容如图1所示, 调查分析国内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 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设计改革实践的方向和重点;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 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及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和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等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最终构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1 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包括专业基础和应用实验室, 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核电子学、核辐射探测、放射化学实验室, 应用实验室包括核技术及应用、核仿真、辐射剂量实验室。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具备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核技术及应用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 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1) 软、硬件条件建设。

2014年8月, 该校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成为南华大学首个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可推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高南华大学核类及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科研水平, 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

2014年12月,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为2014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建成基于实验室局域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基于Internet网环境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完善已有虚拟仿真课程设计课程及项目, 达到能在实验室局域网条件下满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实现核能工程、核技术应用类虚拟仿真软件与云平台的有机结合, 为将来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虚拟仿真课程设计教学起到示范和共享作用。

软件设施方面, 已经具备课程设计相关Multisim、Proteus、Protel、Labview、Mcnp、Root、Matlab等软件。同时一方面将NJOY、CITATION、SCALE、DRAGON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专业软件用于课程设计教学, 让学生掌握最为实用的科研程序;另一方面又自主开发基于三角剖分的二维特征线程序TSMOC, 可求解次临界系统高次Alpha本征函值HARMONY程序, 可用于百万居里级大型钴源辐照装置快速优化排源程序SPA等软件系统。实现了课程设计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达到了科教相长的有益互补。

(2)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以引进、自培、在职进修方式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 并聘请国内著名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为中心兼职教授。

一方面每年新进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另一方面, 学院与核工业相关单位展开密切合作, 如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设的国核大学签订了长期人才合作协议, 定期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交流;鼓励年轻教师读博、出国深造、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学术会议;学院领导班子积极联系资深院士、研究员等来该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同时鼓励教师写好中长期发展计划, 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并结合实际, 认真抓好德、能、勤、绩全面考核, 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

2.2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 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如基于Multisim/Proteus的核仪器电子学仿真, 基于Protel的核仪器PCB制作、Lab VIEW虚拟仪器设计、蒙特卡罗软件仿真计算, 基于ROOT的数据分析与模拟计算、Matlab软件反应堆控制仿真、x射线产生截面计算与穆斯堡尔谱分析等。

(2) 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引入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作为课堂教学与实验的有机补充。通过引入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研究, 确定不同课程设计内容的具体项目, 如核仪器电子学仿真与制作, 可选项目基于Multisim的电压前置放大器仿真与设计, 基于Protel的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制作, 基于Proteus的定标器仿真等;蒙特卡罗软件仿真计算, 可选项目基于Mcnp的反应堆堆芯模拟, 基于Mcnp的Na I探测器探测效率计算等。

3 课程设计教材编定

参考其他相近工科专业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指导教材 (如电子技术、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 根据课程设计过程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采用不同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分章编写的方法, 结合教师、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意见, 经过“分工、整合、修正”一系列步骤, 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材一套。

结合课程设计老师的教学经历和模式, 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初版已经出炉, 下设“基于Multisim的电路仿真”、“基于Proteus核仪器设计与仿真”、“基于ROOT的数据分析与模拟计算”、“基于MATLAB的核信号处理与仿真”、“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MSU8.EXE的应用”、“X射线产生截面的计算”、“压水堆单通道热工水力程序开发”、“基于MCNP的辐射屏蔽仿真与计算”、“基于MCNP的压水堆删元、组建、堆芯的中子学参数计算”九个章节。

课程设计教材的编订, 使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动手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扩充, 要求掌握MCNP、MATLAB、Multisim、Proteus等工具软件的使用, 提高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

4 结语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开发创新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与效果, 强化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 同时将为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摘要:结合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多年课程设计经验, 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并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 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及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和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等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将来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核工程与核技术,课程设计,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扎实”与“联通”——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幼儿教育, 2010 (12) :37-41.

[2]张琳琳.澳大利亚商科课程设计在中国高校ESP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124-126.

[3]史洪岩, 颜闽秀.论高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6) :135-136.

[4]强盛, 史小平, 何朕.基于项目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11) :416-418.

[5]徐志玲, 王鹏峰, 黄柳.测控专业课程设计群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4) :171-174.

[6]吴雪峰, 薛铜龙.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3) :107-108.

[7]马华玲.仿真软件在高校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 0 1 3 (32) :165-166.

[8]刘丽艳, 赵修良.Multisim10在核电子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3 (26) :165-166.

[9]李小华, 于涛, 凌球, 等.反应堆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9) :83-85.

上一篇:整枝方式下一篇:建设工程四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