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训练方法

2024-09-30

游泳训练方法(共12篇)

游泳训练方法 篇1

当今游泳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造就一个运动人才,更需要独具慧眼的选材、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努力耐心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增长,体现出游泳不仅是运动员力量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还是思想和意志综合发展的系统工程。而对少年儿童的游泳兴趣的培养和正确引导以及得当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在对参加校外游泳培训的125名5~10岁的学员的兴趣调查中,回答“不喜欢”的只有6人,由此可以看出儿童对游泳普遍具有与生俱来的兴趣。但是,合理有益并能长期保持的兴趣与热情却不是天生的,它源于科学的引导和悉心的培养,这就使得针对少年儿童的游泳教学与训练在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更新。

1 少年儿童的兴趣特点

1.1 易变性

儿童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参与兴趣的持续度极易受到内在因素(如性格、情绪、身体状况等)和外在因素(如环境、教练及其教学方法、学员之间的关系等)的影响,他们基本不会考虑训练结果和目的,而是表现出强烈的随意性、趋新性,这主要是由于儿童总是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当成一种娱乐方式。因此,游泳教学的效果也就容易随着儿童兴趣的增减而有所起伏和波动。

1.2 不可逆转性

当儿童受到心理或身体的某种伤害时,极易产生本能的防卫和应激反应,同时导致兴趣的消失,在以后每当看到或参加同类活动时就会唤起这种心理反应,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而且这种心理机制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除,这势必对游泳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易变性和不可逆转性是直接兴趣的主要特征,除了占有主导地位的直接兴趣以外,儿童还可以具有间接兴趣,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更持久和更稳定的积极心理倾向,它是保证学员坚持参加艰苦的游泳训练的主要因素。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天津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复康路游泳馆业体校20名7~10岁的学员,男女各10名,全部为游泳初学者(见表1)。

2.2 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对比实验法,具体如下。

将20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男女5名。A组(实验组)按实验计划进行训练,B组(对照组)按原订计划进行训练。两组在为期一个月训练课中进行的总运动量及各项素质训练均为相同,训练课时为13次,每次60 min浅水教学,课时计划见表2。A组名单包括:女:宋珊珊、王馨平、张馨予、常梓萌、赵雪晴、男:郑毅、孟繁晟、赫一桢、戚航、戴墨含。

A、B两组经过一个月的游泳基础技术训练后,两组进行50 m蛙泳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从50 m蛙泳测试成绩可以看出A组成绩明显比B组突出,A组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培养维护学员兴趣的前提下,并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与学的结合互动,所运用的教学法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训练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竞争意识,取得了明显好于对照组的训练效果。同时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和提高。B组学生在单调枯燥的训练中只是机械地重复动作,心态消极被动,甚至出现厌倦情绪,打击和消磨了学员对学习游泳和进一步提高的兴趣。

3 结果分析

3.1 进一步训练孩子熟悉水性

(1)每个动作开始前,教练必须先做详细的动作讲解和示范。

(2)水感不仅是尽量多地抓水,还要尽可能合理、有效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参与发力。

3.2 提高水感

(1)提高学员在水中控制身体的能力,与水建立亲和的关系。

(2)掌握身体在水中的稳定和平衡技巧。

(3)在初学期间利用打腿板进行训练,逐步体会腰椎和颈椎的姿势,调整对整个身体在水中的位置、方向和稳定的影响。

3.3 培养兴趣

(1)着重培养和保持学员练习游泳的兴趣,建立自信,增加训练时的趣味性。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教练员应多使用肯定、夸奖和鼓励的语言。

(2)针对学员的生理特征,在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上做到灵活调整,采取循序渐进及训练手段多样化的训练思路。

3.4 模仿训练

(1)通过陆上游泳动作模仿,达到学员对动作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2)教练员给予动作示范,在强调动作要领和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多组少次、重复巩固的模仿练习。

3.5 游戏竞赛

(1)训练初期首先要让学员对训练产生兴趣、获得自信并有强烈的进步愿望,因此在这个阶段教练员应通过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训练手段尽量提高学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在趣味性、挑战性的心理内容中建立学员的学习愿望和目标。

3.6 呼吸练习

(1)讲解游泳中呼吸的方法以及呼吸在每种泳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先在陆上进行模仿练习,然后到水中借助池边或浮板反复训练,待熟悉自如后,进行水中行走配合呼吸以及加手臂划水动作配合呼吸的简单分解训练。

3.7 滑行练习

(1)滑行练习是保持身体在水中的稳定和平衡的关键,是体会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和控制的基础。

(2)采用两人一组,相互协助和蹬边的方法,逐渐提高滑行的时间和距离。

3.8 蛙泳技术教学

通过陆上模仿训练,对蛙泳的基本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练后,进行水中分解练习,训练程序为:

呼吸—腿—划手—蹬腿+呼吸—划手+呼吸—完整动作+呼吸配合。

在蛙泳的教学中,应首先让学员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和身体位置,双臂和腿的所有动作应始终保持同步和对称,并在同一水平面进行。腰与大腿发力,脚掌外翻、蹬夹有力、快速并拢。两臂向外后方划水,提肘屈臂转入内划时,借惯性伸肘伸肩,手臂伸直并拢。分手时抬头吸气、收腿,伸手时低头、呼气、蹬腿。只有手腿的配合及呼吸的时机合理准确,才能做到动作连贯、流畅,前进的速度方可保持快速和均匀。

4 结语

通过对研究对象训练成绩的分析以及长期的观察和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出一些低年龄初学学员的学习特点以及适合他们的有效训练方法。总结概括起来就是注重游泳兴趣的培养和呵护,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和耐久性,建立信心,激发学员的竞争欲望;耐心讲解、示范,及时纠正学员的动作,使其从一开始就掌握正确规范的动作,避免不良习惯的形成;培养和提高水感,避免一味追求训练量和竞赛成绩的短期内提高,为学员在游泳项目上潜力的充分发掘和未来的长期提高奠定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儿童运动员游泳基础训练的研究[J].运动,2012(3):31-32.

[2]李秋兰.对少年儿童进行游泳基础训练的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36-38.

[3]张东世.对儿童游泳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的体会[J].游泳季刊,2009(1):14-15.

[4]寻红星,刘建红,胡扬.我国长距离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结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45-49.

游泳训练方法 篇2

今天,爸爸带我来到了我们那的一个大水库。那个水库的水又清澈有平静,有如一面镜子,有一个西施正在照着那个镜子呢!

我们下水了,那的水真清凉啊!就想一个大冰块。我刚下水,只听到哗啦一身,我掉到了水中,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水中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一不小心就摔下去可,我可真倒霉啊!后来我拿起救生圈向水中跳去,爸爸在一边说拿救生圈游泳算什么啊!你要像我这样不用靠任何东西就可以就起游起来你敢吗?“我敢‘我说,于是我像爸爸那样游起来,可总是沉到水底,还害我喝了好多口水,我想这是怎么会事呢?是我的姿势做的不对吗?但我做的姿势全对啊,后来我请教了一下爸爸,爸爸告诉我我做的姿势是对的,只有手和脚的姿势做错了,原来手和脚并不是平着划动的,而是从上往下划动,这样就可以浮起来了,哦,原来是这样啊!于是我用手和脚从上往下划,果然游起来了。以前我看着别人不靠任何东西就能游起来真的是好羡慕啊!现在我也会游泳了,可以在同学之间炫耀了,我真的是好高兴啊!

我终于学会游泳了啊!就着样在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我们也回家了。通过这次游泳我要告诉小朋友们,不管干什么事只要作什么是只要坚持就一定可以成功的`哦!

游泳训练方法 篇3

摘 要 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疲惫感會影响到体育训练的正常进行,也会降低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会使运动员做许多无用功,甚至还有可能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本文就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情况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恢复措施,希望能对我国游泳运动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游泳训练 疲劳 恢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体育运动员们的体育素质也大大提高,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游泳运动。然而,目前我国游泳运动事业仍面临着些许问题,其中最受游泳运动界关注的当属游泳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性疲劳问题。游泳训练过程中的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泳训练的质量,要求我们严肃对待运动员们在游泳训练中产生的疲劳,通过科学的方法加深对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产生的疲劳的认识,并科学地预防和防治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

一、游泳训练的疲劳特点与表现

(一)游泳训练的疲劳特点

1.游泳运动的特性。首先,游泳运动是一项在水中进行的活动,而水的阻力不同于空气的阻力,约为空气阻力的800倍。这种环境的差异性,又给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加大了难度,相比其他竞技类运动而言,游泳运动训练更容易产生疲劳感。其次,水的散热性更好,使得游泳运动员的体力消耗比在空气中的体力消耗更大,更容易产生疲惫感。

2.运动性疲劳的特点。训练疲劳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现象,它是由肌肉伸缩过程导致的最大收缩力量和最大输出功率暂时性下降所引起的。在此过程中,肌肉会失去弹性,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肿胀、酸痛等情况,肌肉此时自身的调节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对于运动员生理和物理上的伤害,不但会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还极有可能给运动员的心理带来伤害,打击到游泳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因此,教练应当加强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这一方面的重视,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理论基础,为运动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二)游泳训练疲劳的具体表现

游泳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之后的疲劳具体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以及神经方面。绝大多数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会出现四肢无力以及酸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和反应能力变弱的情况。这些都是训练性疲劳的具体表现,需要游泳训练者认真对待,依据具体表现找到科学有效的恢复措施,以保证运动员们的正常训练。

二、游泳训练疲劳的恢复方法

(一)改善新陈代谢法

1.水中积极性休息。改善新陈代谢方法中最为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水中积极性休息。在高强度的游泳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们体内的血乳酸积累将减少,而根据研究发现,当血乳酸水平彻底降低到一个安静范围时,采用主动恢复方法要比静态恢复方法节省两到三倍时间。因此,在游泳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后,安排慢速的800米游泳将会有效消除运动员的疲惫感,使游泳运动员们快速恢复体力。

2.热水浴、桑拿浴。游泳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之后,先稍作休息,再进行一个热水浴,将会很好地消除游泳运动员们的疲惫感,促进游泳运动员们的体力恢复。值得一提的是,在训练结束约一个小时之后,采用冷、热水浴交替的方式将更能促进疲劳感的消除,从而达到恢复体力的效果。

桑拿浴方法则是指游泳运动员们在高温环境下,将排除大量汗水,加快体内血液循环,从而使游泳运动员们的新陈代谢变得更加旺盛,促进体内代谢物质排除体外。需要注意的是,桑拿浴一般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神经系统调节法

1.心理学恢复手段。这种手段主要指游泳运动员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心理暗示等方法,调节中枢神经,促进身体的兴奋,从而达到运动员体力的快速恢复。具体可采用呼吸调节法、催眠暗示、催眠休息等方法。

2.睡眠。睡眠是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最有效的办法,能够直接、有效地消除游泳运动员们的运动性疲劳。同时,这种办法也最节省训练经费。在平时训练中保证运动员们的充足睡眠,尤其是在高强度训练时,更应当适当延长运动员们的睡眠。若时间安排十分紧张,可在中午安排一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

(三)营养补充与调理法

1.营养补充。在高强度的游泳训练下,游泳运动员们体内的能量自热消耗得更快,这就要求游泳运动员们加大对能量的补充。由于人们对糖的需求相对较高,而糖又更容易被人吸收,因此,教练们可以采取给运动员们补充糖分的方式,保证对游泳运动员们的营养补充,并且还能有效预防运动员们产生贫血等问题。当然,对于运动员们的营养补充也不能忽视对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的补充。

2.中药调理。我国在传统中医药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中草药对运动员身体状况的影响不可忽视。中药注重调理,对于某些在游泳训练中产生疲惫感的运动员,可以采取中药调理的方式,帮助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恢复。某些中药中许多药品如枸杞、阿胶、冬虫夏草等都能很好地消除游泳运动员们的疲惫感,提高游泳运动员们的运动能力。

三、结束语

对于游泳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带来的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不仅需要相关教练增加重视,在给游泳运动员们训练之前就学习和掌握好理论基础,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予以运用,还需要游泳运动员们深刻自身认识到训练后体能恢复的重要性。只有运动员们自身认识到运动性疲劳恢复的重要性,在每次游泳训练之后,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能恢复,才能更加高效的促进疲劳的消除。

参考文献:

[1] 梁峰.高校游泳教学内容方法及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4(24).

克服游泳恐惧心理训练方法研究 篇4

游泳初学者对水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较多, 本文对产生恐惧心理的普遍因素进行分析:

1、改变了人的正常的运动习惯。

由于游泳是在水中这一特殊的运动环境中进行的, 是水平运动, 改变了人们长时间从事的直立运动的习惯。这种失去地面支撑的水平运动给初学者造成要向水中沉的感觉, 由此而产生恐惧心理。

2、改变了人的正常的呼吸习惯。

由于水的压力, 造成了呼吸困难, 游泳时呼吸是在动作的配合下, 用嘴在水面上吸气, 用嘴和鼻在水中呼气, 呼吸技术要比在陆地上运动复杂的多, 人的正常呼吸受到水的干扰。给初学者一种吸不到气的错觉, 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3、部分初学者受到挫折心理的影响。

初学者在以前学游泳过程由于换气时机不当或动作要领不对不小心喝水或呛水, 那种恶心的感觉、呛水所引起的剧烈咳嗽所带来的痛苦造成对水的恐惧感, 不敢再下水游泳或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

二、恐惧心理的克服方法

1、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是初学者入门的必经阶段, 也是克服初学者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

(1) 从呼吸着手, 习惯水对日、鼻的刺激。呼吸是游泳的关键, 也是克服心理恐惧的关键。在进行呼吸练习时应要求“慢呼快吸”, 即在水中呼气时, 速度要慢且均匀, 尽量将气吐尽, 用嘴和鼻子同时吐气。抬头吸气时切记用鼻子吸气, 一定要用口, 要张大嘴, 用胸廓的力量大力吸气, 尽量多吸气, 这样才能使初学者在水中没有“气”不够用的感觉。练习方法: (1) 憋气练习。用口吸气后慢慢蹲下, 当头接触水时, 人不呼吸, 时间由短到长, 头埋到水里的深度由浅到深, 要求每人时间都在l0秒以上; (2) 憋气一吐气练习。头浸入水中片刻后, 在水中口鼻并用慢慢呼气, 一直呼到快完时, 慢慢抬头, 用力将气吐完; (3) 吸气一吐气一吸气练习。吸气后头部浸入水, 口鼻并用吐气, 同时慢慢抬头, 在口接近水面时用力把气吐完, 并在水面上深吸气, 然后浸入水中, 重复这个动作, 连续有节奏的进行呼吸动作练习。在练习这个动作时一定要强调在抬头吸气时, 抬头的动作要领是边抬头边向前伸下颌, 只有这样当下颌伸出水面时再吸气就不会喝水或呛水。

(2) 水中行走、浮体、滑行练习。水中行走。在齐腰深的水中做各种行走的和跑的练习, 用手维平衡, 加快走、跑、跳、转身、跃起下沉等速度, 练习过程中要控制好身体。掌握水中行走是使初学者逐渐熟悉水这一特殊的运动环境;划臂、呼吸结合练习。在齐胸深的水中进行, 练习者屈上体, 使上体完全浸入水中, 一边水中行走, 一边做臂部动作练习, 结合划臂动作进行呼吸练习, 主要体会在游泳时划臂与换气动作结合的时机;浮体与站立练习。体会水的浮力, 了解人体在水中是可以漂起来的, 学会浮体后的站立, 可以克服心理恐惧。浮体可分为抱体浮体和展体浮体两种。站立时先收腹、收膝后两腿伸直, 两臂向下按水并抬头, 脚触池底站立。

2、游泳游戏

下面介绍几种游戏方法仅供参考: (1) 群龙戏珠。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 在齐胸深的水中, 模仿水球比赛, 持球人传球给自己组的同伴。通过配合投入对方防守区域内的救生圈内为赢。游戏目的:进一步掌握水中平衡及水中平卧起身技术。 (2) 水下拾宝。游戏方法:距学生5米处, 齐腰深的水中, 扔若干彩色的小橡皮。口令下达后, 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去捡, 每次入水只准捡一块, 捡到后要回到原出发点交给教师再回到水中去捡下一块, 看谁捡的多。游戏目的:加强水中平衡能力及水中观察能力。 (3) 水下猜拳。游戏方法:两人一组, 蹲坐于水下进行, 水要没头, 三局两胜才可出水。游戏目的:巩固憋气及闭气技术。

3、辅助教学法

(1) 托扶法。例如初学者在做蛙泳腿、臂、呼吸完整动作技术练习时, 帮助者一手托练习者胸部, 另一手托腹部, 使练习者在做动作过程中身体不会有明显的起伏, 能够仔细体会动作。 (2) 牵引法。例如初学者在练习蛙泳时, 可采用双人练习, 一人牵引练习者的双手, 另一人做蛙泳蹬腿的练习, 可走动练习。 (3) 撒手法。采用双人练习时, 帮助者抱住练习者双腿或扶住腰部时, 练习者练习腿与臂的配合时, 帮助者用力向前推送练习者, 使练习者借惯性向前游。 (4) 合理利用浮板、救生圈。初学者在练习游泳过程中, 由于心理恐惧, 造成身体紧张或乱用力, 破坏了水对身体产生的浮力, 使其身体下沉, 所以在初学者开始练习游泳动作时, 可利用浮板、救生圈等辅助工具, 来提高水对身体的浮力帮助其完成动作。例如练习者可将充气式救生圈套在腰部, 可根据练习者掌握的技术动作情况逐渐放掉气体, 直至最后去掉救生圈为止。这样可使初学者的恐惧心理逐渐消失。

美国游泳技术和训练 篇5

作者:(美)杰姆斯·依·康西曼 出版日期:1975年05月第1版

游泳技术的力学知识必须以直接应用于游泳中的某些力学原理为基础。关于游泳技术的许多错误概念,不是由于对力学原理的误解和应用不当,就是由于轻视或缺乏力学知识而造成的。

教错了还不如不教。一个运动员受到错误的指导还不如没有教练员更常能改进其技术。如果一个教练员或运动员只知道怎样游各种姿式,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游,那么他在教练工作中或在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上最多只能取得平凡的成绩。一个运动员不只是要利用他的身体条件,而且也要运用他的智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泳变为更有趣和更有意义的运动。

一个运动员要想游得快些,就必须做到下列条件之一:1.减少阻力2.增加推进力3.两者的结合。在研究动作的力学原理时,必须力求创造符合上述要求的正确技术动作。近年来,在技术上最大的改进一般是通过减少阻力来实现的。

关于训练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要从生理上寻找出一种最能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保持最大推

进力和最小阻力的训练方法。当运动员在比赛中疲劳时,他的力量就愈来愈小,身体姿势也越来越不能保持流线型。研究竞技游泳的全部学问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当我们研究技术动作的所以然时,要记住这点。

身体背后分离区(游祸)阻力,它的产生是由于身体后部的流线型不好,水不能填入,所以身体前进时必须带进一定数量的水分子。

设计者可以更改运输工具的外型,但是除了通过饮食和身体训练外,运动员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体型。而运动员在水中的身体姿势却是可以改变成为更有效果的流线型,从而减小阻力,特别是减小迎面阻力和漩涡阻力。

在研究各种姿势的技术时经常要应用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牛顿在250年前就发现了这个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图I—4)。例如,当运动员向前跑时,用他的后腿向后向下蹬地,共反作用力则与其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运动员向前和向上。

谁都知道,如果运动员同时既划水又打腿,他就会游得更快些。它的原因是因为腿打水能增加推进力么?还是能减小阻力?还是两者都有?根据作者的研究,在高速度游泳时,腿打水对臂划水所产生的推进力毫无帮助。

有些运动员身体在水中较其他运动员高些,这是由于他的浮力较好,或者是因为他在水中游进的速度较快。

关于手指形状微小的差别问题,有必要提醒注意这样一个原则,即不要把基本原理隶属于琐细的细节。首先要伸平手掌,然后如果你愿意的话,再改正大拇指的位置。

要把细节问题从属于基本原则,这在游泳技术力学分析的任何过程中都是适用的。许多所谓讲究全面的人,往往是很不好的教师或教练,因为他们不能区分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哪些是无足轻重的细节。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一个运动员要模仿冠军的技术时,或者发生在教练员想把自己对于冠军的技术的印象硬套在运动员身上时。他可能正是看到了冠军技术的缺点,甚至是个人的习性的一面,而恰好忽略了本质的东西。不要忘记,即使是最好的运动员,也有技术上的缺点。虽然他有缺点,但他之所以还能表现出很好的成绩,是因为他具备下述两个因素之一:

一、他的才能、力量或训练水平远远超过了他的缺点

二、他的缺点很少,对他的成绩影响极微。即使如此.像后者这样的情况也不值得有意去揽仿。

均匀的推进力较之时大时小的推进力,对身体的向前推进效果更大。这也就是游爬泳比游蝶泳或蛙泳快的原因。

空中移臂动作也会影响运动员的工作效率和速度。一个不正确的空中移臂动作就要破坏游泳动作的节奏,使划水动作不正确。这表现为划水动作过快或过慢,缩短划水路线,或产生过长的滑行动作。

在爬泳、蝶泳中,移臂在入水前的瞬间减速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身体在水中(或在任何流体或气体中)所产生的阻力的大小,约与身体前进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以一个飞机为例,假定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哩,能产生1000磅的阻力。当飞机的速度加倍时,阻力不是增加一倍,而是成为原来的四倍,即4000磅。如果速度增加到每小时300哩时,阻力就等于原来的九倍。这个定律也适用于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的速度和阻力的关系。在游冰中,这个定律也可直接应用在移臂入水速度的问题上。

运动员不能因为要减少阻力而过份减慢手臂入水速度。空个移臂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要与划水臂协调一致。

当运动员划臂速度增加一倍时、在相同技术的情况下,它所产生的推进力增加到四倍。根据生理学的定律,肌肉收缩速度与肌肉的能量消耗的立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划臂的速度增加一倍,能量消耗就要增加八倍。这样,加快划臂速度增加了推进力,但也不成比例地增加了能量和氧的消耗。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在游泳中手臂动作越快,就越是累得早。这也说明为什么在中长距离游泳中需要掌握好速度分配。

运动员的体型、骨骼大小、肌肉的发达程度、身体重心位置、脂肪层的厚薄程度和肺活量等等是各不相同的,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浮力和身体姿势。

由于对游泳技术缺乏了解,运动员可能去取消一些动作,如侧向打腿动作等,而这些动作又恰是正确的。

因此,加快游泳速度的答案是不在于把身体抬高,而在于使身体更好地成流线型,更有效地使用力量。

向运动员说明这种错误摆动的最好方法是:身体这样过分摆动,使他拖动了水道中一半的水,而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只拖动水道中不到四分之一的水。

移臂依顺时针方向向前摆动的反作用力,使脚部在相反方向(反时针方向)偏离身体中线,而脚部的侧向打腿动作则能使臀和脚保持同身体成一直线。

游泳训练方法 篇6

摘 要 分析游泳训练中核心肌群训练的应用实践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其中训练的内容、方向以及目标,从而有效解决游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实际训练人员提供优质的训练平台和内容。

关键词 游泳训练 核心肌群训练 应用实践

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核心肌群训练主要是依据运动员实施的强化身体的训练,其有助于运动员在协调平衡性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控制能力,从而提升其在游泳比赛中的能力。在进行核心肌群训练的过程中,训练者的身体平衡能力、身体力量等依据实际训练会产生不同的改变。当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肌肉的承受能力,保障运动员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一、游泳训练中核心肌群应用的意义

游泳运动是一种水中的水平方向运动。人体的结构是不符合水中运动的,在陆地和水中的情况是不同的,多了一个方向的力,以此要想在水中保持有效的平衡,就要改变身体在水中的姿势。我国在陆地上和水中的姿势不同主要展现为:陆地上站立时,头胸髋骨构成了一个“S”形;但是在水中要想减少水对人体产生的压力,需要将“S”形转化为直线。这种形态可以让运动员的肌肉在水中得到最大的放松,从而获取最大的力。而依据游泳训练中核心肌群训练就可以有效达到这一目标。同时,还可以减少伤病的出现。

二、核心肌群特性

肌肉的构成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快肌纖维和慢肌纤维,每块肌肉因为其速度、比例的差异性,促使其在展现的过程中也各不相同。在四肢的肌肉中,具备的快肌肌肉非常的多,以此其展现的速度非常快,大部分也被成为动作肌。但是在身体上的肌肉也就是所指的核心肌群,其占据的慢纤维较多,目的是为了保障身体的有效发展和平稳性,从而让四肢在一定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提升速度,这也称之为稳定肌。在实际人体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上的稳定肌是不断收缩的,依据外观分析,人的身体虽然没有动作,只是静躺或者坐着,这些肌肉依旧会保持着一定的收缩,从而保持身体脊椎的根本形态。

三、有用训练中核心肌群训练应用分析

(一)核心肌群最先收缩

在实际运动员或者人们进行游泳运动的过程中,不管是出水还是转身,在越出或者转体之前,这些核心肌群都是先进行收缩,特别是横向的腹横肌。只有将脊柱先平稳,不管人的身体产生怎样的扭转变化,都不用担心受伤的情况,因為脊柱中的每一个脊椎都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且在之后的上下肢游泳动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展现。以此,若是核心肌群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那么脊椎和其周围的组织也不需要承受过多的力量,从而让游泳动作更好的展示出来;若是核心肌群没有力量,那在经历过大量运动之后,特别是在人体展示不正确技术和姿势的时候,脊椎自身以及四周的软组织就会承担更多的压力,之后将会导致运动员的身体出现损伤。

(二)核心肌群在水中训练的实际意义

在水中训练的姿势与陆地上的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水中姿势训练之前需要先在陆地上引导训练。通过认识实际理论知识,不断创造 新的技术训练方案,虽然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改变运动员技术是较难的,但是只要有希望就必须去尝试。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工作:第一,需要依据实际国外优秀案例的教学理念和方案,为运动员讲解训练的理念和方向。第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让运动员依据陆地和水上不同训练形式体会到技术的差异性,认识到技术的重点和特点。训练形式可以依据优质教学案例的视频案例,让运动员更好的学习训练技术。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明确,身体素质较高、比例完善的运动员可以依据技术要求完成任务,但是那些不完善的队员就很难完成训练工作。因此,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将核心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队员选择正确的技术。例如,我国运动员在经历过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这一运动之后,我国运动教练可以引导运动员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之后,可以进行有效的核心肌群训练。

(三)核心肌群训练与出发技术

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蝶泳和蛙泳的选手都需要具备较好的成绩和动作,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横轴为依据,依据脊柱的伸曲、划手和蹬腿等动作产生有效的动力。其对核心力量的要求非常的高,以此这两种主项的运动员出发空中姿态和水下滑行的质量是最有效的。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明确,三周的核心肌群训练力量可以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同时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技术路线和出发成绩对比分析,从而更好的观察运动员的成绩变化。

四、结束语

因此,现阶段核心力量训练逐渐得到了高水平运动队的关注,特别是在不平稳的环境中实施游泳运动,其中核心力量和平稳性的训练也成为各个训练指导者设计方案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因为游泳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特点,需要制定与之相符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案,从而更好的提升运动成绩,促使运动员更好的进行核心肌群训练。

论文的指导老师:李宁。

参考文献:

[1] 宋琦勍,封旭华,仰红慧.核心肌群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J].医用生物力学.2013,03.

[2] 郭慧.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2012,01.

[3] 刘云翀.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7.

游泳训练方法 篇7

1 游泳疲劳的基本特点

疲劳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人在劳累到一定程度,人体器官会出现暂时性下降的现象,这就是疲劳。

一是疲劳原因分析。在游泳运动训练过程中和训练后,运动员的身体会产生劳累的感觉,这是身体机能暂时减弱的具体表现。从疲劳的原因来看,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机体疲劳造成的,有的是能量消耗过多所致,有的则是能耗补充不到位造成的。有的认为与血液酸度、缺氧条件等有一定的关系。二是疲劳部位分析。疲劳最初产生在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因此,疲劳与神经细胞中的能量供给有一定的关系。在耐力性训练中,经常容易出现心血管疲劳的问题,因此,有效掌握心血管生理指标也做好训练度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从疲劳中,肌球蛋白ATP活性会出现降低和再合成减弱的现象,同时,肌肉收缩也会受到限制。由此可见,疲劳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生理的疲劳,也有心理的疲劳。疲劳是一个综合的过程。疲劳对运功员的身体、运动技术和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教练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对疲劳恢复方法的研究,切实了解其中原因,才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员恢复身体机能[1]。

2 恢复方法

2 . 1 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

在自然恢复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睡眠。一是要确保睡眠的时间。睡眠时间是影响自然恢复的基础因素。只有保证游泳运动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尽快恢复体能。因此,要严格控制作息时间,并严格按时作息,保证其睡眠时间的充足。二是要确保睡眠的质量。睡眠质量是影响自然恢复的关键因素。游泳运动员在游泳训练中受到的刺激比较多,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或不好的问题。如果睡眠质量不高,是难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有效恢复的。根据神经系统分析,只有让受训者逐渐适应运动负荷的,就会减缓神经疲劳。等到机体逐渐适应运动周期,就会大大提升睡眠质量。由此可见,自然恢复法是最为基础、简单的方法,也是使用其他方法的先决条件。

2 . 2 训练中的恢复方法

恢复是一个过程,它不仅在训练后,而且也在训练过程中,只有切实注重训练过程中的恢复方法,坚持边训练边恢复的原则,才能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一是立足机能水平实际设计练习密度。练习的时间密度是指每组训练的间隔时长和训练量的大小控制。具体每个月、每个星期和每天的训练密度,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而定,必须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如果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好,就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密度,而如果身体机能一般,而应相应减小训练密度。对于身体较差的运动员,还应适当延长休息时间,避免产生过度性疲劳问题,以免造成恢复困难,严防产生训练“负效应”现象。

二是正确采用呼吸方式促进机体恢复。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中所需的氧量往往比较大,但需要的氧量过大时,就会因为供氧不足而造成物质无氧分解,这时就会产生乳酸堆积,从而产生机体疲劳。故此,想方设法地增摄氧量是促进机体恢复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可以从通气量的方式入手。在非剧烈运动的正常状态下,一般都是用鼻呼吸,而在剧烈运动中,则需要采用口鼻并用的方式。因为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加通气量,从而达到增加摄氧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又深又慢地呼吸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减少肺部的运动频率,起到缓解肺部运动负荷压力的作用[2]。

2 . 3 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在进行游泳训练后,人的能量会大量的消耗,有的甚至是消耗殆尽,这个阶段,如果能量补给比较充足、及时,就能获得明显的恢复效果。如果训练后的恢复不到位,则会对后续的训练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给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伤害。故此,做好游泳训练后的恢复是疲劳恢复的关键时段。在恢复时,要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做好相关的调节和恢复。

一是物理恢复法。从物理的角度进行恢复,有多种方式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几种常用的有效方法。一般在游泳训练或比赛后,可以采用温水浴和局部热敷的方式,这些都是快速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通过水疗法的方式,可以使得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使酸性代谢产物滞留在肌肉中的时间减少。也可以有效消除肌肉的紧张、酸痛和僵硬,使肌肉得到放松。在水疗中,可以采用药浴的方式,如采用腐植酸药浴。将腐殖酸放入到水中,就能让药物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入内,从而到达杀菌、消炎、消肿的作用,有利于赶走疲劳,帮助运动员快速恢复。此外,还可以采用水按摩的方式。通过特制的喷头,合理控制水压强度,对身体肌肉采用自动喷射的方式,让运动员的身体得到温水浴和按摩的双重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恢复方法。

二是按摩恢复法。在游泳训练中,用点与扣等按摩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在训练之前,可以采用先对身上的关节、肌肉等进行15~20 min的按摩,这样能够使神经的兴奋性大大提高。在进行游泳训练后,采用揉擦等手法,按摩20~30 min,能够有效地恢复身体的机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地加快代谢产物的排除,肌肉的酸痛感也会降到最低。同时,还能够使肌肉收缩力得到提升,使关节更加灵活。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肌肉因为内部毒素和寒气的排出而得到放松。在按摩的作用下,就如清洗器一样,通过揉擦挤压的方式,使体内毒素更快地排除到体外,促进新鲜血液的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快速地消除疲劳,促进恢复[3]。

三是营养恢复法。在游泳训练过程中,通过营养恢复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快营养的恢复。因此,采用营养的手段也是加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营养恢复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的方法,特别是要注重生理化的指标,确保营养恢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切实加强营养指导。特别是要注重对消耗能量进行合理补充。通过合理进膳的方式,是做好游泳训练的有效途径。在进行膳食搭配时,必须要确保蛋白质、脂肪等八大营养的合理性和齐全性。每天都要吃到五类食物,以确保营养供给到位。第一,做好糖类的主食补充。在人体中,糖是能量产生的主要来源。人可以从糖中 得 到5%~7% 的 能 量,在 运 动 过 程 中,最 先 消 耗 的 能 量 也 是糖。第二是肉类。通过肉、蛋、禽制品,补充人体不可或缺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能量中的基础,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能源之一。可以通过提供适量的蛋白质类的食物,来满足蛋白质的供给,从而加快身体的恢复。第三是水果和蔬菜类。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蔬菜水果主要能够有效地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第四是奶、奶制品。主要是给人体补充优质蛋白质[4]。

3 结语

游泳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初探 篇8

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负荷强度为人体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 心率一般在140—170次/分。时间最少5分钟, 一般在15分钟以上.决定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运动中氧气的供应因素和作为能量物质的糖原含量。

二、影响游泳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决定因素

(一) 肺的通气功能

从呼吸系统看, 肺的通气量越大, 吸入体内的氧气量就越多, 在游泳锻炼中采用深呼吸的方法, 可有效地提高呼吸效率, 增加肺的有效气体交换量。

(二) 血液的载氧能力

吸入肺内的氧气是通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运送到各组织细胞的, 在生理范围内, 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 其携带氧气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人体中血红蛋白含量下降10%, 就会明显影响有氧耐力。

(三) 心脏的射血能力

心脏的射血能力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单位时间内, 心脏射出的血量越多, 运送氧气的能力越强。体育锻炼中影响心脏射血量的主要因素是心肌收缩力量和心室容积的大小, 体育锻炼时, 心脏收缩力量越大, 心脏的射血能力就越强。

(四) 骨骼肌体的代谢能力

肌组织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有氧代谢酶活性高, 利用氧气的能力强, 表现为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高。而肌组织的有氧代谢能力与肌纤维类型密切相关, 肌肉中红肌纤维多, 有氧代谢能力就好。现在普遍认为, 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骨骼肌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

(五) 肌糖原含量

肌糖原是肌肉进行有氧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它的供能特点为效率高, 氧气消耗量相对较少, 代谢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可及时排出体外, 不致在体内堆积, 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所以, 肌肉中糖原含量越高, 有氧供能的潜力就越大。虽然脂肪也参与有氧运动的供能, 但由于脂肪氧化供能时氧气消耗量大、代谢产物堆积等因素, 容易使身体疲劳。

三、提高游泳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方法

(一) 持续负荷法

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地主要方法。其特点是负荷量大, 没有间歇。持续负荷法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训练和变速训练两种。采用持续负荷法训练时, 每次负荷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又一定训练水平地游泳运动员负荷时间可以达60-120分钟。练习强度可以通过测定心率等方法计算, 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50-170次。采用变速训练时, 可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速度, 即从较低地强度提高到中等强度。还可以从中等到次最大不断变换强度。有节奏的、波浪形变化的强度安排, 有助于进行大负荷训练, 并能有效提高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有氧耐力水平。

(二) 间断负荷法

间断负荷法又分为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时一种采用各种强度的重复刺激, 并在练习之间按预定计划安排间歇时间, 不完全休息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对发展耐力水平非常有效。间歇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有强度、负荷数量、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休息方式、练习组合等。在强度上, 短距离或中距离间歇训练心率应达到170-180次/分。长距离间歇训练心率应达到160-170次/分。只有用较大强度才能有效提高心脏功能, 达到发展有氧耐力的目的。负荷数量一般以距离和时间来标识。其基本要求是一次练习负荷数量不要过多, 若一次练习负荷数量多, 持续时间长, 则会导致工作强度下降, 不利于心脏功能的提高。练习持续时间可根据练习任务和运动员本身情况确定。在训练中较多的是60-90秒。但整个练习持续时间应尽可能延长, 应保持在半小时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有氧的能力及心脏的潜在功能, 并有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为实现对运动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不间断的刺激, 主要以心率来控制间歇时间。其基本要求是在运动员机体尚未完全恢复 (心率恢复到120-140次/分) 时进行下一次练习。这样可使运动员在积极性休息阶段摄取大量氧气, 并使整个练习过程的摄氧量和心搏量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三) 高原训练法

中度高原空气密度只有海拔平面的77%.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3/4左右, 氧分压大于平原地区的20—25%、当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时、由于“调节适应期”产生应激, 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使血管体积增大、血管扩张, 血管壁增厚, 血管变粗, 通过的血量增多, 从而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 提高了最大摄氧量和血色素浓度, 增强了耐受乳酸的能力.产生了高原驯化 (服习) 。在返回平原时, 失去了获得性适应性条件.运动员会产生新条件的应激.即晚驯化--脱服习。在大赛前进行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成绩的提高效果员为显著。每次训练三周左右。由于高原训练地点难找, 经费开支大, 人们找到模拟高原训练的一些方法手段。如:低压舱 (或减压舱) 法, 仿高原低气压环境的金属舱体, 按需要控制阀门抽气、进气、造成舱内任何低气压环境供运动训练;配制低氧混合气:根据预定的模仿高度.计算出该高度的气管氧分压, 再计算出混合气体的氧浓度。利用两只高压气瓶分装的氧和氨的压差得到符合标准的含氧百分比。用小多氏袋分装, 载上呼吸口罩即可使用;低氧呼吸气体发生器:是一种供中等负荷时脑中度高原环境训练之用的呼吸面罩和两只小圆桶。它所提供给运动员的空气中氧含量为10%.约是平原地区的一半。

四、小结

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游泳运动员采用与比赛距离的生理特点相似的训练方法, 但耐力训练对所有项目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游泳运动员在赛前准备阶段运用持续负荷法、间断负荷法和高原训练法等有氧训练方法, 为体内的摄氧、输氧及用氧能力, 提高有氧耐力素质, 有很大的帮助和改善。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有氧耐力训练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解释和分析, 总结了短距离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方法及在训练中应注意的细节, 为游泳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

游泳训练方法 篇9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短距离运动员的上肢力量练习。

2.实验对象

以常州市游泳队5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年龄在15~17岁。

3.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 通过网络、专业书籍等查询了关于运动员学习现状相关的期刊、论文等, 并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 为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总结、分析、比较的方法,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3) 专家访谈法

在选题及撰写本课题时, 笔者走访了常州体科所相关专家及市队游泳教练, 围绕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力量情况等对他们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二、结果与分析

1.力量训练方法

优秀的游泳运动员需要两方面的素质:一方面是技术的精细, 另一方面则是强化运动力量, 这包括来自躯干的核心力量和各个局部肌肉群的力量。目前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在技术的应用上与基本的生物力学原则是统一的, 强度的力量练习则是目前的流行趋势。这种练习应该从身体的各个部分开始, 逐渐发展到对中心力量的完善。14岁以下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取决于能量代谢系统改善的程度, 而14岁以上年龄的运动员则以肌肉力量发展水平对提高成绩起主要作用。

不同的项目和距离, 训练的方法也不同, 我们一般把力量分为三种类型即最大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 这里着重分析一下短距离运动员的力量练习。短距离项目主要是以爆发力和最大力量为主, 其供能系统以ATP-CP和糖酵解为主, 以一百为例, ATP-CP的供能时间为6~7秒, 其余为糖酵解供能, 也就是说糖酵解为主要供能系统, 这一系统的最大的特点是会产生大量乳酸堆积在肌肉中, 那么怎样使运动员在酸中毒的情况下持续高速做功是力量训练中的重点。

根据短距离项目的特点, 我们应该有针对地进行最大力量练习、快速力量练习和爆发力练习。

(1) 最大力量练习

(1) 负荷强度

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 然后逐渐加大负荷强度, 并且每周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 如90%~95%。

(2) 次数与组数

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 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 每减少5%的强度, 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 重复次数要减少两次。

(3) 间歇时间

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的大小, 持续时间越长, 负荷强度越大, 间歇时间就应该越长。此外, 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参与工作的肌肉数量有关。参与工作的肌肉越多, 间歇时间就越长。

(2) 快速力量练习

(1) 负荷强度

发展速度力量的强度变化区间很大, 从30%~100%都可以, 很多情况下采用不负重的练习方法, 如俯卧撑等练习, 由于动作速度快, 其实际负荷强度是相当大的, 也可以体重为依据确定负荷强度。

(2) 次数与组数

数量与负荷强度密切相关, 负荷重量越大, 则重复次数少;负荷重量小则重复次数多, 一般每组练习重复次数为1~5次。练习的组数应以不降低每次练习的速度及不减少重复次数为原则, 组数也不宜安排过多。

(3) 间歇时间

发展快速力量练习的间歇时间, 一方面要保证运动员完全恢复, 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运动员兴奋性明显降低, 同时要考虑到运动员的恢复能力, 一般安排1~3分钟为宜。休息时应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手段, 一方面促进恢复, 另一方面保持神经系统良好的兴奋状态。

(3) 爆发力练习

(1) 负荷强度

发展爆发力训练的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有时以30%的强度负重练习, 也有时不负重, 仅克服自身体重练习。

(2) 次数与组数

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 应注意不要降低动作速度和质量, 保持中枢神经系统良好的兴奋状态, 并不是越多越好。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密切相关, 负荷重量大, 强度高, 重负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 强度低, 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一些。一般以1~5次为宜。次数和组数不宜过多, 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完成每一次动作练习。

(3) 间歇时间

间歇时间要保证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完全恢复, 但也不宜过长, 否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下降, 不利于训练。具体时间与负荷量大小、运动员恢复能力有关, 一般为1~3分钟或3~5分钟。

2.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1) 杠铃练习

杠铃练习要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训练他们的上肢力量, 设计和选用练习方法、练习姿势。上肢力量训练常采用的杠铃练习方法有:卧推、曲前臂、手腕屈伸等。

(2) 哑铃练习

哑铃练习是发展小肌群力量的有效方法, 有助于全面发展游泳的专项力量。哑铃练习的方法有模仿杠铃动作、也有根据哑铃的特点自己协调的动作, 如两侧平举, 发展三角肌力量;两手持铃俯卧平举, 发展背部肌群力量;两手持铃仰卧平举, 发展胸部力量等, 还可以结合游泳技术进行练习, 发展专项力量。

(3) 徒手力量练习

利用自身体重发展力量, 其特点是练习方便, 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利用人体环节运动的半径变化, 调控阻力臂, 改变力量训练的负荷重量, 也可附加器械重量提高力量训练负荷。这类练习主要有引体向上、俯卧撑等。

(4) 联合力量训练器械练习

联合力量训练器械练习的最大特点是自我选择功能和调节重量, 游泳运动员在联合力量训练器械上的练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动作练习, 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提高某一部位力量水平;另一种是成套动作练习, 可根据训练要求, 把不同功能、不同身体部位力量训练有机组合和编排, 按顺序进行重复练习。

(5) 实心球练习

游泳运动员通过各种传、抛、推球等动作练习, 发展全身肌肉力量和动作速度, 同时增强反应能力, 使肌肉更适合于游泳, 还能提高发展力量所必需的控制身体的能力。

(6) 拉力练习

拉力练习常用橡皮拉力、等动拉力、滑轮拉力、弹簧杠杆拉力等进行陆上拉力力量训练, 起动作与游泳四种泳姿的划水动作紧密结合, 身体姿势可采用直立、坐、卧三种姿势。陆上拉力力量练习主要发展专项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3.测试结果

根据短距离项目的特点和需求, 制订了一堂具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课, 主要以发展最大力量和肌肉耐受能力为主。并以常州市游泳队5名短距离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此计划每周训练一次, 卧推为主, 并以此堂力量训练课为主配合其他力量练习计划 (最大力量、小肌群力量、综合力量) 进行练习6个月。结果如下。

(1) 通过6个月的力量训练跟踪测试, 所有运动员的体重、体脂、瘦体重基本没有显著性变化。

(2) 运动员最大力量 (卧推、下拉、划水) 均显著增加, 水上100m主项成绩平均提高了1秒, 划水频率不变。

(3) 运动员在水中进行25~100短冲划水时, 较以前感觉明显轻松, 整体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

三、结论

力量训练的效果就是要判断运动员经过训练所增加的力量是否已经转换为向前的推动力, 是否可以有效地提高游泳成绩。

短距离运动员, 应根据短距离项目的生理特点进行训练。在供能上ATP-CP、糖的无氧酵解供能以及极限强度的乳酸训练占较大比重。陆上练习使ATP-CP储量增加, 提高糖酵解供能的能力, 这样练习, 从而得到强化, 使运动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8) .

游泳训练方法 篇10

关键词:游泳,运动员,力量,牵拉,牵引

0 引言

游泳运动员水中专项力量训练, 一直被游泳教练员所关注。但是由于水环境的特殊性, 一直没有很好拿出办法来解决实际训练中的问题。为此,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有关游泳水中力量训练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 并结合我们当前开展的研究体会, 旨在总结游泳水中专项力量训练的成果, 为我国游泳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本文查阅了大量有关游泳力量训练方面的文献资料, 进行逻辑分析编辑成文。

2 结果与分析

2.1 游泳运动员水中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 力量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游泳运动技术的特殊性, 实际游泳中运动员划的是“不动水”, 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 表现为运动员划水时手的入水点和出水点的位置 (以游泳池岸边为参考点) 几乎是不动的, 优秀游泳运动员手的出水点甚至可以在入水点的前面。这是由游泳的特定划水技术中曲线划水技术造成的, 既运动员为了获得划水的推进力, 采用手臂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斜向划水动作, 而向后的划水的距离却很小。这样就使得游泳运动员陆上进行的专项力量训练不同于水中力量训练的主要原因。发展游泳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水中进行, 尽量使发展的力量与实际游泳技术相同。水上力量训练的优点在于, 运动员在负重游进的时候必须保持良好的技术, 而陆上和拉力训练的时候则不必使用精确的技术克服前进的阻力。只要运动员具备在游泳动作中合理运用力量的能力才能够有助于游泳成绩的提高。

2.2 水中牵拉训练的作用和方法

80年代国外发明了最能够接近游泳技术的陆上游泳练习器 (游泳凳) , 在水中发展专项力量的手段大多采用戴划水掌的练习、穿阻力衣的练习、水中等张牵拉练习等。80年代末, 美国游泳队采用等张拉力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具体的方法是:在游泳池岸上搭建一个架子, 架子上端安置一个固定滑轮, 在架子下放有配重负荷的杠铃片, 然后在架子前方再安置一个滑轮, 使运动员能够接近水平方向拉动负荷游进。见图1。

这种练习能够使运动员发展的力量更加适合游泳技术的需要, 改变了以往游泳力量训练始终要分步进行的传统方法。但是, 运动员在划水过程中总会存在不完全连贯的动作, 这时的游进是靠惯性运动的。可是该设备在运动员动作不连贯依靠惯性运动时, 负重就会下降给运动员一个向后的拉力, 使正确的游泳技术受到一定的破坏。为此, 1996年我国体育科研人员针对这套设备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把单一的滑轮组, 改变成为一套由8组动、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使得配重下降的速度较慢、下降幅度较小, 向后的拉力不至于影响运动员的游泳技术。该套设备在我国备战1996年奥运攻关时, 已成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乐靖宜、蒋承稷两名运动员在当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游泳运动员牵引训练的作用与方法

90年代后期, 澳大利亚游泳运动水平全面突进, 主要在于澳大利亚为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 在游泳项目上狠抓了一批优秀运动员, 另外在游泳训练方法上有所创新。其中采用了牵引训练法, 即助力训练。其初步的训练思路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快速划水的能力。运动员游泳速度的提高, 首先要对影响运动员游泳速度的变化因素进行分析。人体在水中游进主要依靠的是肢体的技术动作与水发生作用的结果, 在游泳技术中认为游泳速度是运动员划水的频率与划水幅度的乘积, 即:速度=划频×划幅。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划水幅度, 划水频率就是运动员划水快慢的反映。通过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和我们正在开展的相关实验, 有迹象表明, 游泳助力训练通过牵拉运动员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快速的划水能力, 当运动员为达到助力训练的牵引速度就必须快速划水, 这个时候运动员往往会表现出不适应, 原有的动作节奏受到影响。但是, 随着运动员快速的划水将对肌肉的用力产生新的刺激作用。由于影响人体游泳速度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单方面因素的改变势必影响其它方面的因素变化。所以牵引助力训练, 能够在目标速度下对游泳运动员的划水频率和划水力量提出新的要求, 对提高运动员各项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牵引训练在于当外力以超过本人最高速度牵拉时, 运动员为了达到牵引的速度, 必须做超过以往速度的快速划臂, 一旦划水速度加快势必在水下将动用更大的划水力量。有报道就指出, 增加力量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手臂和腿部的运动速度。所以牵拉训练的初衷在于发展运动员的划频, 但是当划频发生微小变化的同时, 运动员在快速划水同时划水力量也将产生新的要求, 对运动员肌肉刺激强烈。所以助力牵引训练手段的采用, 不仅能够帮助游泳运动员体会高速度运动的前途下改变身体姿势减小阻力, 还能够发展运动员为达到目标速度所需要的快速划频和划水力量。游泳助力训练将成为当今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发展专项力量新的训练手段。

3 小结

牵拉和牵引训练能够在不影响运动员游泳技术的前提下采用与实际游泳相同的技术发展游泳运动员的水中专项力量。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发展水中不同性质的肌肉力量的关键在于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对于不同专项的运动员还应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钟权, 仲宇.等动牵拉器研制及应用研究[R].第五届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汇编, 2000.

浅谈淮安体育院校游泳教学训练 篇11

关键词:游泳教学;素质;体育成绩

淮安体育院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校,是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是游泳员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对淮安体育院校的游泳教学进行探讨。

一、淮安体育院校概述

淮安体育运动学校注重培养体育人才,其设备实施也比较齐全,师资力量也是比较雄厚的。在2008年,淮安体育院校被认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开设了大量的体育项目,如游泳、篮球、排球等,淮安体育院校连续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二、淮安体育院校游泳教学现状

由于淮安体育院校游泳教学任务重,每学期都在不断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等,导致不能合理安排游泳教学任务,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游泳训练;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四面八方,在小学接受的游泳水平也不一样,导致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不能适应学生训练;受室外天气的影响,尤其是冬季,游泳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展,游泳教学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若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改变游泳教学现状是当前体育院校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游泳教学训练

1.合理组织游泳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游泳教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游泳的相关技能,例如蛙泳,其是一种模仿青蛙动作的游泳姿势,蛙泳训练注重的是学生手臂与腿的相互协调。而反蛙泳,其游泳姿势是与蛙泳基本上是一样的,反蛙泳可以俯卧游泳和仰卧游泳。游泳训练中还有一项自由泳项目,自由泳训练简单易学,与其他游泳项目相比,自由泳的速度是最快的,只有身体摆放到位,即身体呈现俯卧姿势,同时双臂相互交替地划水并双腿上下交替进行,通过减少水的阻力,才能实现自由泳技术。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游泳技能。

2.优化游泳场所

游泳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加强学生课外训练,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但是,受温度、季节的影响,学生在冬天不能开展游泳训练活动,导致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学校应设立多个室内游泳馆,并且对学生进行课外开放,这样学生就能有更多的机会加强游泳训练。只有不断地加强训练,学生才能掌握游泳技能,从而为国家体育作出重要的贡献。

游泳是体育院校的一项重要活动,加强游泳馆的建设,合理安排游泳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游泳的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游泳技能。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体育运动学校)

游泳训练方法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游泳教学,技能训练

游泳运动是当前运动项目中体力消耗较大的项目之一, 也是一项有效帮助人们强身健体的运动, 长期坚持游泳运动能够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增强肌肉的弹性, 大学生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够有效的保护心脏, 预防冠心病, 促进血液循环, 对防止或减轻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并且在水中运动不容易受伤, 游泳运动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力, 增强人的自信心。此外, 除了这些对身体有益的方面, 大学生群体学习游泳课程, 在意外发生的危急关头, 这是一项能够救命的生存技能, 因此, 学习游泳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应该普及游泳课程, 让更多的大学生群体能学习并掌握这门求生技能。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就业的压力和步入社会的压力, 学会游泳有助于大学生缓解身心压力, 同时能够提高其身体素质。可见高校开设游泳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游泳教学的难点

游泳教学受到地域性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影响, 部分高校不具备游泳场馆, 所以游泳这门课程并没有得到普及。一部分院校将游泳教学课程归为选修课逐渐在高校课程中开设, 但由于游泳教学开设的时间较短, 起步较晚, 因此诸多高校游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有待完善。当前大学生游泳教学中存在诸多难点, 总结如下所述。

1.1 理论知识缺乏

大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 较多注重实践, 对于游泳的理论知识了解较少, 导致其对于游泳项目的特殊性认识不清, 影响游泳课程的学习效果。第一, 如果学生缺乏理论知识, 便无法正确应对水的压力、阻力和浮力等, 无法及时掌握游泳技能。第二, 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 学生在游泳练习中势必会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 导致其出现恐惧心理, 学习效果较差[1]。第三, 学生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其无法正确理解游泳动作, 造成师生间的沟通障碍, 阻碍了学生技能的学习和发挥。

1.2 身体素质差异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是较为普遍的客观现象, 由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性, 使得部分学生能够轻松完成项目, 而部分学生对于游泳充满恐惧, 学习处在极为被动的环境中。例如, 游泳教学过程中, 部分学生已经学会蛙泳、仰泳等游泳技能, 但部分学生还处在不敢下水的状况, 拖慢了教学速度。除此之外游泳是一项体能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 因此身体素质的差异导致体力较差的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游泳练习。

1 . 3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局限

游泳教学的质量受到硬件设施的影响, 游泳课程的开设情况, 跟学校的游泳场地和救生器材有重要的关系, 这些硬件条件是游泳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些高校不具备游泳馆, 只是室外游泳池, 这样学生只能在夏季来完成这门课程, 由此, 高校开设游泳课程的时间受到了限制。游泳教学在大学中开设的时间较短, 因此教学内容和方式还有待完善。第一, 游泳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虑不周, 未根据学生的差异实行个性化教学, 教学内容过于局限。第二, 大学生游泳项目教学过于注重比赛的竞技性, 未将竞技和学生的健身相综合, 导致学生主动参与游泳教学的积极性较低, 降低了学习效果。

1 . 4 学生对水的惧怕心理

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游泳这项运动时, 都会很惧怕水。游泳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克服或者降低学生对游泳的恐惧心理。

游泳池对很多初学者来说, 都是一个极其陌生的环境。正常来讲, 人平时是直立走路的, 并且这个动作会伴其一生, 而游泳运动却是俯卧或者平躺在水中, 学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要用不熟练的姿势来完成在水中的动作, 再加上对水的惧怕心理, 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迫喝水、呛水或者溺水, 这对他们来说, 学习游泳是相当困难的。一旦出现呛水、溺水等情况的发生, 学生对水的恐惧程度会直线上升, 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该名学生对水产生抵抗心理, 不愿也不会再下水学习游泳。更有甚者, 直接导致学生以逃课的形式来结束此门课程。

(1) 学生惧怕游泳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游泳课程时, 产生的惧怕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上课时由于害怕呛水、溺水, 而不下水练习, 或者下水后, 由于紧张害怕而紧紧抓住身边的人, 甚至将身边的人摁在水中, 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专心听讲, 四肢手足僵硬、发软无力, 嘴唇发抖, 脸红, 声音发颤、口吃等焦虑的表现。这些也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现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相比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却大大减少了, 很多学生家境优越, 从小娇生惯养, 对克服困难没有毅力和恒心, 遇到一点艰难险阻就想着退缩, 学习过程中常常优柔寡断, 时间长了, 一些学生对游泳失去了学习的耐心, 甚至对自己产生否定, 认为自己没有能学会游泳的天赋, 或者潜力, 因而放弃学习游泳。

(2) 如何克服学生对游泳的恐惧心理。

学时分配要合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要合理安排, 调查研究表明, 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 游泳课程应将实践课作为主要课程, 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不能低于80%。而理论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 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进行必要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从而使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课程中的问题, 尽量降低或克服他们对游泳学习的恐惧心理。

教学内容安排要合理。所有的学习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刚接触这门课程时, 大部分没有实践过的学生都认为游泳是一个特别好玩儿的课程, 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爱玩儿的心理, 在玩儿中学, 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水中的游戏来增加学生学习游泳的趣味性, 有效的削减学生的抵触心理, 培养学生学习游泳的自信心,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安全措施要到位。游泳是一个高危的体育项目, 学校在开设游泳课程时, 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员或者按照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教师。硬件设施、急救器材一定要准备齐全。上课时, 为了初学学生的安全,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佩戴上游泳圈、浮板、浮漂等来辅助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 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师一定要具有非常强的洞察力, 防患于未然, 在学生发生溺水危险之前及时发现, 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给予救助。只有把安全措施做到位, 学生在学习游泳时, 才能放开手脚, 放下心里负担, 大胆自信的学习游泳课程。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考取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证书和游泳社会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等,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游泳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 师资力量的缺乏

教师在开设游泳课程中, 是必不可少的主导力量。一门课程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 和教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 开设大学生游泳课程的各个高校, 应该配备一支高素质、更专业的游泳教师队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优秀的游泳教师师资力量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是比较缺乏的。

1 . 6 游泳练习带来的消费压力

游泳不同于其他的体育项目, 游泳运动受到地点场合的制约, 因此游泳练习需要在特定的场所进行练习, 相对于球类运动或者田径运动而言要消耗更多的花费。大学生群体基本上很大一部分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 经济上主要是依靠父母, 消费能力受到制约, 如果进行游泳练习所消耗的资金影响到正常生活, 大部分学生都会将花费转移到正常生活上来, 从而减少或者直接放弃平时对游泳的练习, 只依靠学校游泳课程上的学习, 这是影响游泳教学的原因之一。

2 大学生游泳技能的训练方法

2.1 准备需充分

高校大学生游泳技能的训练需要基于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 由此才能科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达到健身和竞技的双重目的。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需首先学会游泳的基本理论知识, 真正理解之后才能加深学生对于游泳的认知, 提高游泳技能, 基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学生能够克服恐惧心理。学生在游泳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训练的重复性, 由于游泳实践性较强, 因此学生学会了之后, 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 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直到学生掌握。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训练的持续性, 因为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练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游泳需要在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 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娴熟的地步[2]。游泳竞技同样如此, 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持续运动兴趣的培养, 使游泳运动能够成为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 2 反复练习结合趣味教学

游泳技能的训练和练习是一个反复且略显乏味的过程, 练习时间越长, 学生越容易在练习过程中产生疲劳的感觉, 该种状况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阻碍了学生游泳技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揣摩如何在游泳技能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 教师可以通过变换练习方式的形式, 将游泳训练和相关游戏、比赛等结合起来, 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由此来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3]。第二, 游泳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终身运动的思想, 同时使学生明白游泳训练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和舒缓压力的重要意义, 由此在精神上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使学生能够自愿加入训练队伍, 提高整体的训练效果。

2 . 3 科学运用教学方式

游泳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式使用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例如, 学生游泳技能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需先通过语言描述, 使学生对游泳形成初步认识, 同时通过比喻和真人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需注重讲解和示范结合的方式, 将游泳的具体动作仔细讲解, 同时注重教学的递进性, 教学形成简单到难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

3 结语

当前高校游泳课程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技能训练。教师不应当仅将训练看作是完成教学任务来进行, 同时训练不能过于散漫, 应当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性实施教学方案,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逐渐掌握游泳的技巧, 提高游泳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游雨.试析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教学理念[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8 (5) :93-94.

[2]黄辉.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校游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 5 (11) :117-119.

【游泳训练方法】推荐阅读:

游泳力量训练08-11

学生游泳05-26

游泳技术06-09

游泳06-28

游泳实验07-05

快乐游泳08-12

游泳锻炼08-14

“游泳”比赛05-25

学习游泳07-04

高校游泳教学05-29

上一篇:意义及提升策略下一篇:工业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