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游泳

2024-05-26

学生游泳(精选12篇)

学生游泳 篇1

游泳作为一项广受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 有着很多的实用价值。它不仅可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还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放松紧张的神经,获得强壮健美的肌肤。总之,游泳有很多说不完的好处。但是, 由于教学手段的不合理以及各种原因,使很多渴望学会游泳的人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目前,重庆市高校游泳教学质量已经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人数以及质量并不高, 本文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降、动作无法较好完成的原因与解决对策,为广大体育教师和课程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重庆大学2013级游泳选项课的20名男生, 西南大学2013级游泳选项课的20名男生, 重庆科技学院2013级游泳选项课的20名男生, 重庆工商大学2013级游泳选项课的20名男生西南政法 大学2013级游泳选 项课的20名男生 , 重庆邮电 大学2013级游泳选项课的20名男生, 重庆交通大学2013级游泳选项课的20名男生,共1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主要通过重庆市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多种渠道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翻阅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版的相关游泳教学的著作, 并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游泳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的资料信息。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了多篇游泳方面的文章。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 发出问卷调查表140份, 回收率100%,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存在的问题,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2访谈法

走访了重庆市部分高校,游泳管理中心的领导和教师,对论文开展的某些问题,研究方法等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 将具体繁琐的知识材料精华为系统的具有逻辑性的抽象语言。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游泳动机调查结果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持续参加锻炼以及正确对待课堂的前提条件。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来学习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从表2可知, 大学生参加游泳选项课的动机从高到底的排序依次为:应付考试、解暑降温、想拥有好的身材、有兴趣热爱游泳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与为了学会一种技能、增强身体健康、锻炼意志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从整体情况看, 近有一半的学生是因为应付考试才参加游泳选项课。这是不正确的参与动机,这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最主要的原因。

2.2、大学生掌握游泳技术的调查结果

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 自由泳是大学生掌握最好的一项技术动作,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人数达到95人。自由泳学习起来较容易,动作优美舒展,受到广大同学的喜欢。很多同学在学习此项技术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技术要领, 因此学习起来非常轻松和简单。但目前高校游泳课的教学安排往往是先让学生学习蛙泳,而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掌握蛙泳技术的情况并不好,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人数总共只有60人, 还不足50%。可见蛙泳的难度是较大的,此外,蛙泳的技术动作要求较高,要求动作的协调性也较高。因此,在教授游泳课的顺序上,我们可以稍作调整,以便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因为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大,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教授不一样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

2.3、游泳考试未通过学生的原因调查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130名问卷中, 有50名学生第一次考试未通过。结果表明(见表3),害怕和难学是学生不能完成技术动作的主要原因,学生之所以觉得害怕主要是针对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初学者往往觉得下水会很不安全,因此产生恐惧心理。难学是因为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学校安排的课时数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除了上课时间外,学生很难有机会在课下进行练习。原因一是场地设施有限,并且在非上课时间一般都是收费的。二是学生自身对技术动作的学习不够重视, 没有投入较多的精力在课下进行练习和复习。

从游泳项目的特点来看,游泳前须换上游泳衣、戴上泳帽,然后再冲身体等。程序很繁琐,准备工作时间化得很多,而在水里没游多久又得上岸, 这样会让怕麻烦的同学对游泳产生了厌烦的心态。因此,安排游泳课时间尽量长一些。至于“没兴趣”、“怕饥笑”、“怕出丑”、“怕苦怕累”等 ,除了与项目有关外 ,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目的性不明确,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应当加强正面教育。

2.4、游泳课教学管理与现行制度的调查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多所高校体育课程的相关领导和教师,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目前高校开展游泳课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各个学校在师资力量上以及学校配备的场地器材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短缺现象。在现行制度方面,学生最终的考核往往是以平时成绩结合最后测试来评定的。这种模式下,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容易过关,往往把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提高,而降低最后考试的成绩。这种做法的产生主要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够,教师缺少责任心。与此同时,学生自身要求不严格,经常出现应付、考试作弊等行为,这些都不端正的学习动机和行为,学校应该加强此类行为的管理。

3、结论

(1) 大学生参加游泳选项课的主要原因是应付考试 ,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和学校领导应给与足够的充实,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游泳运动兴趣的培养,多采用竞争、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游泳的快乐和特殊的体验。让学生的趣味中学习技术动作,从而培养学生参加练习比赛的兴趣。

(2) 学生对各种游泳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一般 , 很多学生之所以掌握也是因为之前有过基础。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学习动作技术的时间要更长,学校教师应该给与初学者更多时间进行练习和复习,增加学生的信心。

(3)学生对水性的不熟成为导致学生不能通过考试的主要原因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学生的对游泳课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高校大学生参加游泳选项课的动机不端正,很多学生仅仅是认为考试较好通过,并且学生对各种技术动作的掌握不完善。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课余时间的练习。

关键词:高校,游泳,现状分析

学生游泳 篇2

最近我在学游泳了,因为爸爸妈妈觉得我必须要会一项和锻炼有关的课外班,所以经过我们一家人的讨论之后,最后决定学游泳,啊呀,我实在太开心了,因为这让我想起来以前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时候我穿着美美的泳衣,戴着可爱的泳帽和游泳圈,在水里漂啊漂啊!一想到这,我不自觉的脸上乐开了花!可是这种美梦在我第一天学习当中就把我打回了现实,枯燥的学习,以及没完没了的练习,还有教练凶凶的训斥声,我不想学了,我的脑袋里一下蹦出来这个想法,可是我不敢和妈妈说,因为我怕她取笑我,为什么学习任何一件事怎么那么难啊,于是我露出了一脸的不高兴,可能妈妈察觉出来了,她搂着我,轻声的对我说,宝贝是不是觉得太难了,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我委屈的眼里含着泪点了点头,妈妈说没事儿,任何事开头都很难,等你克服了,后面就容易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听了妈妈的话我立马来了精神,妈妈说的对,我一定要坚持,等我到了学会那一天我一定骄傲大声的告诉每一个人!我学会游泳了!

浅析游泳运动对中小学生的好处 篇3

一、保障生命安全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带孩子旅游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水打交道。不论主动下水游泳、玩耍,还是被动地失足落水、乘船发生意外,假如不会游泳,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如果会游泳,自身的生存就会有保障,而且不但可以自救,还可以救人。因此,会游泳成了保证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省市将游泳运动设为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

二、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精神

意志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心理素质。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各个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对人的意志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初学游泳时,要克服怕水心理;长期坚持游泳时,就要克服怕苦、怕累、怕冷的心理。在大风大浪的江、河、湖、海中游泳,没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是坚持不下去的。因此,长期坚持游泳锻炼,可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质。游泳运动对培养中小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定性、勇敢性和顽强性有着促进作用。由于游泳运动是在水中进行,所以,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在游泳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泳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在游泳过程中能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在游泳运动中,采用的心理训练、自我强化训练、疲劳负荷训练以及道德情感的培养,都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健康发展。

三、强身健体

中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由于游泳时身体在水中呈水平状态,四肢关节和脊柱在游泳时不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冲击。这样对骨骼关节的损伤是非常小的,不易损伤踝关节、膝关节和脊柱。在水中,人的骨骼得到了充分放松,而且有利于培养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更好地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纠正不良姿势。

游泳的过程中,在水的压力、浮力、阻力和较低水温的作用下,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都得到了锻炼。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不但可以减肥,还可提高心肺功能,而且能锻炼所有的肌肉,特别是坚持有规律的强化训练。游泳时各器官都参与耗能,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使其频率加快,收缩增强。经常进行游泳训练,可提高肺活量,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4000~6000毫升,优秀运动员可达7000毫升,而一般人只有3000~4000毫升。长期游泳能锻炼出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因此,通过游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水对胸廓的压力使肺活量增加,对学生胸廓的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游泳是非常消耗身体热量的。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大25倍左右,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够改善体温调节能力。实验证明,水中和陆地完成相同的动作,而前者消耗的热量是后者的3倍。这是因为游泳时身体绝大部分都接触水,水中阻力大,导热好,因此在控制体重方面游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的阻力要比空气大很多,在水中向前游进要花费很大力量。游泳是周期性、动力性运动。坚持游泳锻炼,能够提高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关节灵活性,使身体得到全面协调的锻炼。人在游泳时身体运动匀称、协调,全身多数肌肉都能得到锻炼,而水的阻力虽强,但却是柔和的,一般不会使人长出硬的肌肉块,而可以使全身的线条流畅、优美。这些对于正在生长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四、防病治病,提高身体免疫力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因而游泳也是防病治病的手段。游泳时,由于冷水的刺激,长期锻炼能增强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抵御寒冷,预防疾病。经常参加游泳的学生,由于从小就在水的环境中活动,因此极少伤风感冒。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和身体平卧水面,脊柱充分伸展,对防止学生上课学习期间,长时间坐、立而形成的脊柱侧弯颇有益处。游泳锻炼散热快,耗能大,为尽快补充身体散发的热量,以供冷热平衡的需要,神经系统便快速做出反应,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人体内的分泌功能;同时也强健了体魄,从而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提升了自身免疫力。

五、培养游泳特长,创造优异成绩

游泳是国际体育赛事不可缺少的项目,在综合运动会中,素有“得田径、游泳者得天下”之说。目前我国对游泳项目也是非常重视的,每年国家都会举行两次以上的全国少年儿童游泳比赛,各省市每年也都会举行游泳比赛。中小学生正处于游泳运动员的选材阶段,及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泳技也会不断增长,运动成绩也定会增长;通过参加比赛更能够提高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学生的游泳特长;同时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拼搏进取精神;树立远大的目标,创造优异成绩,也许还会成为中国下一个“孙杨”。

参考文献:

[1]汪玉涛.浅析游泳对人的益处[J].科教导刊,2014.

[2]牛牛,吴诗琪,王丹.浅析游泳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J].商情,2014.

浅析游泳运动对中小学生的好处 篇4

一、保障生命安全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家长带孩子旅游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水打交道。不论主动下水游泳、玩耍, 还是被动地失足落水、乘船发生意外, 假如不会游泳, 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如果会游泳, 自身的生存就会有保障, 而且不但可以自救, 还可以救人。因此, 会游泳成了保证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省市将游泳运动设为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

二、锻炼意志, 培养勇敢顽强精神

意志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心理素质。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使各个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 对人的意志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初学游泳时, 要克服怕水心理;长期坚持游泳时, 就要克服怕苦、怕累、怕冷的心理。在大风大浪的江、河、湖、海中游泳, 没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是坚持不下去的。因此, 长期坚持游泳锻炼, 可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质。游泳运动对培养中小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定性、勇敢性和顽强性有着促进作用。由于游泳运动是在水中进行, 所以, 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在游泳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泳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在游泳过程中能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在游泳运动中, 采用的心理训练、自我强化训练、疲劳负荷训练以及道德情感的培养, 都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 促进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健康发展。

三、强身健体

中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由于游泳时身体在水中呈水平状态, 四肢关节和脊柱在游泳时不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冲击。这样对骨骼关节的损伤是非常小的, 不易损伤踝关节、膝关节和脊柱。在水中, 人的骨骼得到了充分放松, 而且有利于培养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更好地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纠正不良姿势。

游泳的过程中, 在水的压力、浮力、阻力和较低水温的作用下, 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都得到了锻炼。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 不但可以减肥, 还可提高心肺功能, 而且能锻炼所有的肌肉, 特别是坚持有规律的强化训练。游泳时各器官都参与耗能, 血液循环加快, 增加了心脏的负荷, 使其频率加快, 收缩增强。经常进行游泳训练, 可提高肺活量, 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4000~6000 毫升, 优秀运动员可达7000 毫升, 而一般人只有3000~4000 毫升。长期游泳能锻炼出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 因此, 通过游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水对胸廓的压力使肺活量增加, 对学生胸廓的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游泳是非常消耗身体热量的。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大25 倍左右,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够改善体温调节能力。实验证明, 水中和陆地完成相同的动作, 而前者消耗的热量是后者的3 倍。这是因为游泳时身体绝大部分都接触水, 水中阻力大, 导热好, 因此在控制体重方面游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的阻力要比空气大很多, 在水中向前游进要花费很大力量。游泳是周期性、动力性运动。坚持游泳锻炼, 能够提高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关节灵活性, 使身体得到全面协调的锻炼。人在游泳时身体运动匀称、协调, 全身多数肌肉都能得到锻炼, 而水的阻力虽强, 但却是柔和的, 一般不会使人长出硬的肌肉块, 而可以使全身的线条流畅、优美。这些对于正在生长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四、防病治病, 提高身体免疫力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 因而游泳也是防病治病的手段。游泳时, 由于冷水的刺激, 长期锻炼能增强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抵御寒冷, 预防疾病。经常参加游泳的学生, 由于从小就在水的环境中活动, 因此极少伤风感冒。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和身体平卧水面, 脊柱充分伸展, 对防止学生上课学习期间, 长时间坐、立而形成的脊柱侧弯颇有益处。游泳锻炼散热快, 耗能大, 为尽快补充身体散发的热量, 以供冷热平衡的需要, 神经系统便快速做出反应, 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 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提高了人体内的分泌功能;同时也强健了体魄, 从而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力, 提升了自身免疫力。

五、培养游泳特长, 创造优异成绩

游泳是国际体育赛事不可缺少的项目, 在综合运动会中, 素有“得田径、游泳者得天下”之说。目前我国对游泳项目也是非常重视的, 每年国家都会举行两次以上的全国少年儿童游泳比赛, 各省市每年也都会举行游泳比赛。中小学生正处于游泳运动员的选材阶段, 及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的泳技也会不断增长, 运动成绩也定会增长;通过参加比赛更能够提高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爱好, 从而培养学生的游泳特长;同时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提升拼搏进取精神;树立远大的目标, 创造优异成绩, 也许还会成为中国下一个“孙杨”。

参考文献

[1]汪玉涛.浅析游泳对人的益处[J].科教导刊, 2014.

学生游泳 篇5

上二年级时,妈妈让我去游泳馆学游泳。因为我很怕溺水,所以我不肯去。可妈妈一定要让我去学游泳,说“学会游泳就可以保护自己了。”我想了想,但我还是表示同意点了点头。虽然心里还是很害怕,但一想,以后可以保护自己了,不不会溺水。就不害怕了。

暑假,妈妈给我报了游泳班。一开始,我们为水很浅,可一到那儿,大吃一惊,这么深。妈妈看了看我,笑笑说:“深水池有2米呢!”我赶忙问:“我是游深水池吗?”妈妈笑着摇了摇头,我叹了口气。终于,游泳老师来了。他让我下水,我有点紧张,但我还是下水了。下了浅水池,我发现,这虽然叫浅水池,但也不算浅,我站在地上,水都到我嘴巴了。我有点害怕,游泳老师也下水了,说:“第一节憋气。“以前,我和幼儿园同学玩过憋气,可我不知道怎么在水里憋气。老师说:“你试试看!”我就到水下,按老师指导,在水下憋10秒钟,老师让我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练习。就这样,第一次课上完了。

这就是我学游泳的经历,后来的课程我都在努力地学习了游泳,最后我成功了。

学生游泳 篇6

关键词:游泳教学;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国家的栋梁,只有具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游泳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的训练环境会发生很大改变,参与者通常都是在水中进行练习,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身体因素、水的浮力、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在游泳教学中过于注重游泳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导致大学生在游泳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1.环境的改变

环境的变化是引起高校大学生在游泳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首要因素。由于我们长期生活在陆地,对于水下这一陌生环境,会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首次接触游泳的大学生来说,更有种无所依靠的感觉。水下环境与陆地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人在水中没有任何依靠物,处于一种漂浮状态,因而会产生恐惧心理,这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另外,在水下进行呼吸时由于呼吸不顺畅,也会使人在活动中受到阻碍,从而产生紧迫感。此外,水温和水质也会对初学游泳的大学生产生一些影响,给大学生带来心理障碍。

2.教学方法不当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提前制订教学方案。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一般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订的,很少考虑个别学生的需求。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有的来自内陆,对游泳的认识程度较低;有的来自沿海,有很多接触水的机会,学习游泳时感觉比较容易。另外,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针对了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没有根据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来制订教学目标,如对一些没有游泳基础的学生,教师要制订更为完善和详尽的学习计划。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基础较差的学生。此外,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难度,照顾学生的内心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消除大学生游泳心理障碍的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恐惧心理

为了消除大学生游泳心理障碍,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恐惧心理。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对大学生展开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游泳的接受和喜欢程度,开展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对游泳教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在游泳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讲解游泳技巧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高校游泳教学效率的提升。

2.改善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高校游泳教学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扶其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定期进行小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互相学习和进步。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敢于提出建议和要求,共同提高游泳课的教学效果。

3.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游泳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能在游泳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游泳教师要对大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游泳技能,如锻炼大学生的划臂动作、蹬腿动作等,增强大学生的四肢力量,对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有一定的作用。

4.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游泳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多给予一些表扬与肯定,及时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泳学习中去。

三、结语

总之,当前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普遍存在恐惧和胆怯心理,这影响了游泳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这些因素,高校游泳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庆华.高校游泳教学大学生恐惧心理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1):142-143.

学生游泳 篇7

1、身体适应水阶段

由陆地到水中, 由于环境的改变, 身体感受也发生变化。在陆地上, 空气对机体的压力几乎感觉不到, 而到了水中, 水对身体的压力会明显增加, 此时感觉行走都困难;人体在陆地上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 使人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一个支点或有可抓握的物品, 而在水中则不然, 由于人体的比重与水的比重相近, 使得人体在水中因浮力作用而产生忽沉忽浮的感觉, 此时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支点, 而周围更没有可提供手抓握的物品以便使身体能稳定下来, 在此种情况下身体的体位姿势发生变化, 行走时由于水的阻力不适应, 控制身体平衡困难;特别是水对胸廓的压力增加引起呼吸也不能像陆上那样轻松自如, 感觉胸闷, 喘不上气来, 因此也会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

在这个阶段, 老师一定不要操之过急, 一般学生一节课能解决的问题, 这部分学生可能要两节或者三节课才能解决掉。教师要亲自带领学生熟悉水, 下水时把学生组织在自己周围, 使初学者有一种老师就在身边的安全感。开始学习和练习时不要脱离保护与帮助, 让学生手牵手慢慢走一走, 做一做下蹲、起立的动作。由小幅度下蹲逐渐到下蹲 (或者趴下) 以后肩部全部没入水中, 蹲在水里的时间逐渐加长。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用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前, 老师要告诉学生在水中和在陆地上身体感受的区别和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有思想准备,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当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只把头部露出水面不再紧张害怕的时候, 适应阶段就过关了。

2、学习水中憋气

对于怕水的学生来说, 脸对水的刺激最敏感, 水中憋气是一个难关。由于练习的时候这部分学生总会有太多的担心和顾虑, 所以在学生练习水中憋气时要下条禁令:‘鼻子只能呼气不能吸气, 水中憋气后不要用手去擦脸’。老师打消他们顾虑可以从游泳用品配备和心理疏导两个方面做起。在选择游泳眼镜的时候一般要求这部分家长给孩子配备一个能把眼睛和鼻子都扣进去的潜水眼睛, 避免了学生的鼻子呛水的发生;再配上耳塞, 对于他们来说防护措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练习水中憋气的时候, 考虑到这部分学生胆子比较小, 老师讲解示范的时候尽量表现的简单轻松, 。学生始开始练习水中憋气时, 可以先让学生把脸部浸在水里, 在水里或者池底放一些有趣的小物品, 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他们来练习。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 ‘比一比’谁的憋气能力强来提高水中憋气时间。当学生敢于把面部浸入水中憋气后, 再引导把耳朵也浸入水里试一试, 同时告诉他们耳朵进水后的简单处理方法。逐渐过渡到头部能够全部浸在水中。在完成憋气后, 想换气的时候, 由于害怕喝水, 一般都会站起来擦净脸上的水再换气, 这时候教师要强调换气方法和时机。当学生能够长时间在水中憋气不再感到紧张, 换气很自如的时候, 水中憋气环节就合格了。

3、水中漂浮滑行

练习水中漂浮的时候, 学生一般会担心:身体趴在水里会沉下去;完成水中漂浮后站不起来。为了打消学生的疑虑, 开始学习的时候让两个同学一组, 在同学的保护帮助下手抓手练习。体会深吸一口气后蹲在水底能不能蹲的住, 趴在水里能浮起来吗? 使他们知道身体在水中越放松越容易浮起来。体验在同伴的保护帮助下由原地漂浮到站立的动作方法。完成原地漂浮后, 再尝试同伴牵引双手的漂浮滑行;独自脚蹬池底或者池壁的漂浮滑行。学生在浅水区能够自由自在漂浮滑行的时候, 就不会再担心自己在水里下沉、歪倒起不来、呛水等问题了, 对水的恐惧心理也基本上克服了。

总之, 游泳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游泳项目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要勇敢、顽强、树立信心, 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度。向学生传授技能的同时让他们了解游泳运动的锻炼价值和实用功能, 使他们知道通过对游泳运动的学习, 不但能增强体质, 提高学生心肺机能水平, 而且能陶冶情操, 终生受益。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就能激起他们对游泳学习的内动力, 学生的学习目的一旦明确, 就会产生自信, 从而自觉地通过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 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摘要:游泳教学中教师及时帮助怕水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是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循循善诱、激发潜能、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度, 就能使学生很快克服怕水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恐惧心理,心理障碍,漂浮滑行

参考文献

[1]陈俊.如何消除中小学生在游泳课教学中的心理障碍[J].新课程, 2012, 9.

学生游泳 篇8

安全教育是每个普通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的教育内容,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游泳课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因为游泳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生存技能,还能达到强身健体和训练身体协调性的目的,但由于游泳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对学习游泳的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有效预防和避免游泳运动伤害,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的有力措施。因此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怎样实施安全教育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大学城十所高校的体育部门领导、游泳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体育部门领导发放12份调查问卷,收回1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份,有效率为91%:游泳教师发放25份,回收23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87%:学生发放400份,收回392份,有效问卷350份,有效率为89%。

( N = 1 0 , 两节课 = 1 次课 )

( N = 1 0 )

( N = 1 0 )

2.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国内外游泳安全教育的论文,对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归纳,从中整理出有关游泳安全教育的内容。

2.2.3 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数据输入SPSS12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并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 . 1 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内容

3.1.1 游泳实践课前安全教育的内容

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和讲解安全知识。在实践课前与学校医院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与病史调查,凡患有精神病、心脏病、癫痫病和传染病等大学生禁止选修游泳课,初步排除游泳课教学中的安全隐患,以及调查学生的水性情况:并通过多媒体宣传游泳安全知识,在水上课前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安全事项和上课纪律:游泳实践课前应向学生介绍游泳池的形状、深浅区和教学区的范围传授学生简单的自救方法和心肺复苏术。

3.1.2 游泳实践课的安全教育内容

(1)游泳课的开始部分。游泳教师应检查教学用具和救生用具是否损坏和齐备:游泳教师应在上课前10分钟到场,进行点名考勤和统计人数,安排见习生,再次核对下水学生人数:下水前应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注意易抽筋部位的拉伸。

(2)游泳课的基本部分。每次课要强调教学区的范围和进行统一管理,经常观察检查下水学生的人数,并经常与救生员核对人数:将游泳基础差的学生,始终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或者安排水性相对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配成一组:并要求学生离开游泳池应向教师汇报,归队应告知教师。

(3)游泳课的结束部分。上水后应及时清点学生的人数,指出还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离开游泳前应巡视游泳池,直至学生全部离开游泳池,教师方可离开。

3 . 2 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方式

游泳池实施安全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阅读游泳安全手册或读本、观看游泳安全教育影片、典型案例分析、游泳池宣传公布栏、教师理论讲解和教师指导下的自学。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实施安全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理论知识层面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游泳安全知识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

3 . 3 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课时

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课时是游泳课安全开展的根本保证。从表1可以看出,五所高校下水前需用1次课来实施安全教育和课堂常规教育,八所高校下水时每次课应利用3-5分钟/1次课来进行安全教育,说明每所高校对游泳课安全教育重视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安排的课时数也就不一样。

3 . 4 不同人群对高校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态度

3.4.1 体育部门领导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态度

体育部门领导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游泳教师实施安全教育的态度,如果体育部门领导不重视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教师在游泳教学中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会减少游泳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时数和次数,影响游泳教师在游泳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态度。通过调查发现体育部门领导口头上十分重视和支持游泳课的安全教育,认为应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游泳课始终,有80%的领导同意游泳课教学配备救生员和70%认为游泳课人数应控制在30人以下,根据国家标准上课救生员配备应视上课区域的大小,在一个50米×25米的游泳池,每25米两岸应配备一名救生员。而在十所高校中只有三所高校是在上游泳课中配备救生员的,说明部分体育部门领导只是口头上同意配备救生员,而在现实中没有配备救生员,究其原因部分领导认为只要控制一定的人数,是不需要配备救生员的。

3.4.2 游泳教师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态度

游泳教师应充分利用下水前的安全教育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游泳课安全教育的理论灌输,使学生了解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如果游泳教师能加强管理和提高自我责任心,可以避免游泳事故的发生。通过调查发现,从课前、课中和课后游泳教师实施安全教育态度看,课前和课后游泳教师不够重视安全教育,课中比较重视。说明游泳课的安全教育关键在于游泳教师的态度和是否坚持把安全教育贯彻于游泳课的始终。

3.4.3 大学生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态度

大学生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效果。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表示支持和配合的态度。关键在于游泳教师的态度,所以在第一次课下水前应系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游泳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加深大学生头脑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强调上课纪律,要求学生做到不在水中打闹、嬉戏,不能跳水和推人入池,不能潜泳以及认识到做这些危险动作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综上所述,广州市大学城十所高校大多数领导同意游泳课应配备救生员和控制学生人数,大多数游泳教师比较重视课中的安全教育,大学生对于游泳教师在游泳课中实施安全教育是支持和配合的。

(2)广州市大学城十所高校游泳池实施安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多数游泳教师认为下水前每学期应利用一次课和每次课应利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

4.2 建议

(1)高校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游泳课安全教育宣传力度,防范于未然:二是加强游泳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游泳教师定期进行一些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三是传授大学生基本的自救能力和安全教育理论知识。

学生游泳 篇9

1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古语讲:亲其道, 信其师。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教师和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就没有距离感, 就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高校游泳教学, 是一个双向多边的复杂活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喜欢游泳教师, 进而喜欢游泳教学, 这应该是快乐教学法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着力强化“感情投资”, 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 关心、爱护和引导学生;老师要由“传授”向“服务”转变, 将学生作为服务对象, 树立“学生导向”理念, 更多的要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愿望、学生的想法出发, 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唯有如何, 才能使学生产生“同理心”, 进而对游泳教学产生深厚的兴趣, 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训练。

2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高校游泳教学, 必须着眼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尽情发挥、尽情享受,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则重点在启发思维、破解难题、授之以渔、解疑释惑的“导”上狠下功夫, 让自由民主、畅所欲言、表现自我成为学生上课的一种常态。比如对于游泳训练的方案的确定, 体育教师应当树立“开放思维”, 让学生参与到训练课程、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的拟定,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参与, 使学生加深对游泳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的理解, 有利于提升游泳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打造游泳教学载体

高校游泳教学要想更好的实施快乐教学法,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在打造游泳教学载体方面狠下功夫, 通过打造互动教学、游戏教学、影音教学、比赛教学等多种教学载体, 提升游泳教学的吸引力。比如:体育教师在讲授“自由泳打腿”游泳技术过程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将动作要点进行分解, 将抽象的技术本点变成形象的Flash动画, 能够使学生迅速在头脑中形成技术形象, 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再比如可以让学生利用业务时间观看世界性、国家性游泳比赛, 通过互动的方式, 分析顶级运动员的技术特点, 教师可以在教导、引导、指导“三导”上下功夫,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再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 对水中行走、跳壁滑行、不中呼吸、团身飘浮等基本游泳技术,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增加趣味性达到良好效果。

4 创新游泳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泳教学过程中, 要从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形成自身特有的快乐教学模式, 通过特色教学提升吸引力。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 要加强“学情”分析, 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个人爱好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掌握基本情况, 这样能够有的放矢的制定快乐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还要解决游泳教材“技术性”的缺陷, 将游泳教材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 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和训练方法, 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体育教师在开展快乐教学创新过程中, 还要不断总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所起到的作用, 对于好的要坚持, 对于不好的要改进, 形成“创新、改进、创新”的良性循环, 使游泳教学始终走在创新的道路上。

5 结语

总之, 高校游泳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提升高校游泳教学质量和效果, 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快乐教学法应用到高校游泳教学当中, 以改革创新精神, 积极推动教学体系创新,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掌握游泳技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发展成为高校游泳教学的重要目标。

摘要:随着“终身体育”越来越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理念和教学目标, 快乐教学法中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而且对于推动终身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以高校游泳教学为研究对象, 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打造游泳教学载体、创新游泳教学模式等方面, 就如何应用快乐教学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游泳教学,快乐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杨胜梅.高校游泳教学现状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 (4) :78-80.

[2]张凡霞, 卢宁瑞.高校游泳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 2012 (5) :78-79.

学生游泳 篇10

一、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

游泳时身体姿势发生了改变, 造成身体在水中无处攀附感, 人体在水中因浮力作用而产生忽沉忽浮的感觉, 致使重心发生位置的变化, 重心移向人体的心窝附近。人体在水中后由于紧张的心理, 导致肌肉无意识的变化, 血液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 身体的部分重量也有所改变, 此时, 肌肉比较多的下半身相对于上半身会变重, 由脚部分开始下沉, 导致的结果是越是慌张用力就越是往下沉。如果此时在较深的水中, 脚触不到水底而头又抬不起来, 恐惧心理会进一步加剧。

二、克服游泳初学者怕水心理的方法与步骤

1. 熟悉水性

对于初学游泳者来说, 要先熟悉水性, 了解水的环境。熟悉水性, 是初学者入门必经的阶段, 主要目的是让初学游泳者体会和了解水的阻力、压力、浮力, 水的黏滞性、流动性及难以压缩性以及人体在水中维持平衡的规律等, 进而消除怕水心理, 掌握游泳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动作, 为学习和掌握各种游泳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进行水上练习时, 如果身体浮力较差, 或者胆小, 可以带上泡沫做的腰漂, 以便增加浮力, 同时也给初学者增加安全感。

2. 水中行走练习

这是初学者下水后的第一个练习, 目的是体会水的阻力、压力和浮力, 并初步学会在水中维持身体平衡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先在浅水区做步行、奔跑等各种动作, 通过双手掌握平衡来克服怕水的恐慌心理。此时多采取组织集体训练, 学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方法。然后让初学者在齐腰深的水中做各种行走和跑的练习, 依然用两手维持平衡, 也可两手扶住池 (岸) 边或同伴的手, 在水中行走。或一手扶住池 (岸) 边或同伴的手, 一手在体前侧做向外、向后划水动作, 同时在水中行走。或不借助任何支撑物, 两臂在胸前做向外、向后的对称划水动作, 且双脚在水中做向前、向侧、向后的行走动作。教会学生在水中运动时, 要注意一定要身体稍向前倾, 把握好重心, 稳步向前, 腿部用力, 双手掌握好平衡, 逐渐加快速度, 并且要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为了避免出现呛水的情况, 水中行走的训练很有必要。

3. 呼吸方法的练习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很好地消除学员心理的恐慌, 是游泳的关键, 也是克服水恐惧的关键。练习的方法如下: (1) 熟悉屏气技术。张口吸足气后缓慢下蹲, 将头全部浸入水中之后, 心里默默地进行计时, 等时间到, 把头透出水面呼吸换气, 如此循环进行练习。 (2) 主要练习在水面用口吸气, 头浸入水下后用鼻呼气。在水下用鼻呼气的过程中应当缓慢, 不要一次呼完, 在准备下一次吸气的时候再将气呼完。 (3) 主要练习口鼻协调配合, 熟练掌握呼吸技术。吸气后将头浸入水中, 稍屏气后用口鼻同时呼气, 同样, 呼气的过程要均匀, 不要出现很大的气泡。在水中感觉自己接近水面时用力把气吐尽, 并在水面上吸气, 然后进行反复的练习, 并不断地延长水下屏气的时间。经过不断的练习之后, 使整个呼吸过程连续、连贯、自然、有节奏, 并能达到慢呼快吸的技术要求。

4. 浮体与站立练习

学习水中的漂浮技术, 主要是体会水对人体的浮力, 并初步掌握人体在水中的平衡能力, 排除对水的恐惧心理。练习的步骤如下: (1) 学员在抱膝浮起后, 在原地站立起来, 重复此过程, 学员深吸一口气, 抱膝下蹲并低下头, 然后双脚蹬地, 使身体漂浮起来, 双臂向前自然伸直站立起来, 同时按压水面并站立起来。 (2) 在站立后, 双臂还是保持向前舒展, 同时身体向前倾斜并深吸气, 两脚轻轻地蹬地, 俯卧于水中, 保持双腿、双臂舒展, 而后收小腹站立, 双腿舒展收膝, 抬头并双臂向下按水, 脚触池底站立。

参考文献

[1]尹维江.克服游泳恐惧心理训练方法研究[J].才智, 2010 (17) .

游泳不必等盛夏春天游泳好处多 篇11

游泳池里其实并不冷

炎炎夏日游泳,扎进清凉的游泳池,给人感觉舒服极了。但是说到春天游泳,很多人的第一个顾虑就是,水会不会太冷?刚刚过去的冬天,捂得严严实实,一下子脱光光扎进水里,会不会冻感冒?“其实,说冷天游泳易着凉是误区。”山东省体育中心游泳馆馆长李斌说,“按照国家规定,室内泳池都是恒温,温度应控制在26℃左右,好的场馆能保持在27-28℃度。夏季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游泳馆水温往往低于室外温度,反而觉得水凉。春季,室内有空调,水里有供暖。水温高于室内外温度,简单热身后下水,不会感觉到冷。人在水里游泳是很舒适的。不过,如果水温超过30℃,人在水中肌肉会泡得酥软,反而游不动。反之,如果温度达不到,可能会过大地刺激蛰伏了一冬的身体,所以游泳馆室内温度达标非常重要。此外,好的场馆还配有桑拿、热水淋浴、吹风机等,只要注意不会感冒。”

李斌也提醒,随着气温慢慢升高,春季也是细菌迅速生长的大好时节,游泳池要加强消毒,换水循环过滤处理。尽量选择卫生达标,安全保障措施好的场馆。

严防抽筋和干燥

因为捂冬,人体各方面还未完全苏醒,所以在春季游泳,一定要防止发生肌肉痉挛,其中大多为腿部抽筋。这主要是因为未做好入水前准备工作,或冷水的刺激,水中停留时间过长及过于疲劳等所致。

发生抽筋时若在浅水区可马上站立并用力伸蹬,或用手把足拇指往上掰,并按摩小腿可缓解。如在深水区,可采取仰泳姿势,把抽筋的腿伸直不动,待稍有缓解时,用手和另一条腿游向岸边,再按上述方法处理。

有时因未掌握好游泳的呼吸动作,会发生呛水。呛水时不要慌张,调整好呼吸动作即可防止继续呛水。如发生在深水区又自觉身体十分疲劳不能再游时,也可呼叫旁人帮助上岸休息。

有的人在游泳时发生腹痛现象。一般来说,是因水温较低或腹部受凉所致。作为预防措施,入水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如用手按摩腹脐部数分钟,用少量水擦胸、腹部及全身,以适应水温,如水中发生腹痛应立即上岸并注意保暖,还可服藿香正气水,一般来说腹痛会渐渐消失。

在水中游泳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初学的人,开始时不要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学会后再增加时间。

在水中不要站着不动,要保持活动状态,如有冷的感觉或嘴唇发紫时,应立即上岸休息。上岸休息时,一定要先将水擦干,有风时披上毛巾或浴巾,不要在穿堂风口处停留,防止感冒。

在水中游得时间过长或恰好腹中空空,上岸时动作过猛,有的人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反应,个别人会突然晕倒,一般情况下这是疲劳缺氧所致。针对性措施是注意保暖,按摩肌肉,喝些糖水或吃些水果等,很快可恢复。

特别要注意的是,春季天气干燥,游完泳出来,可以涂上润肤霜,注意皮肤的保湿。

现在游泳健身效果好

“我今年已经瘦了五六斤。”林潇潇是一位小游泳爱好者,上五年级。他告诉笔者,他从去年暑假起开始学习游泳,现在每周未来游两次,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自己身上肉紧实多了,腰上的呼啦圈也快没了。最重要的是,他原来经常犯哮喘,自从游泳后,半年多时间,一次病也没犯过。“游泳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功能。”游泳教练介绍,游泳是锻炼“抗哮喘”能力的好方法。人的体温和水温、气温之间都存在差别,经常游泳能改善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功能,提高人体对气候冷热变化、尤其是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此外,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数百倍,因此在水中运动时胸腔受到的压力很大,吸气时更要克服水的压力。这就给人的呼吸系统提供了锻炼的有利条件,就好像是在“负重练习”。不过,有哮喘病史的泳者,在发病期间最好不要游泳,以免产生危险。“游泳是公认的最好健身方式之一,是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专家表示,适当地进行游泳锻炼,不仅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塑造流畅和优美的体型,还能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协调性。许多运动项目都容易给机体造成劳损或损伤,但游泳是劳损和损伤率最低的体育活动。因此,游泳是一项可以终身进行锻炼的健身运动。“春季游泳,人相对少,水质也会相对更好,在池里也比较能游得开。如果要请教练训练,费用也会比夏天便宜很多。”专家建议,如果想学习游泳的人,可以春季就开始学起,到夏季时正可以畅快淋漓地享受游泳的乐趣。

不同泳姿瘦不同部位

游泳教练介绍,由于水的导热性大于空气24倍,人在水中丧失热量的速度很快,有利于散热和热量的消耗,大量的热量会在游泳当中消耗掉,这些能量的供应要靠消耗体内的糖和脂肪来补充,有利于消耗能量和脂肪。经常进行游泳运动,可以逐渐去掉体内过多的脂肪。一次长达2-3小时的游泳锻炼,可以减轻1-2千克体重,其中大部分为水分,少量是脂肪。所以,在游泳间歇中,应补充500-1000毫升液体,以保持体内水分并维持酸碱平衡。

游泳是一种非常好的瘦身方式,而且不同的泳姿还能有针对性地减去相应部位的脂肪。比如,蝶式以腰部来带动身体运动,长期下来可消除腰部的赘肉;蛙式因大腿在游水时充分地展开及收缩,可使大腿内侧的赘肉消除;仰式对消除腹部多余的赘肉很有效;而自由式属于全身性运动,可以让手臂的线条匀称,使臀部肌肉变得结实有弹性,防止下垂,还能修饰双腿的线条让腿部看起来均匀优美且修长。春季踏青放风筝可养眼保视力

古语云“鸢者长寿”。《续博物志》中说“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

踏青放风筝,可以使人筋骨舒展、四肢百骸得到全面放松;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

放风筝不仅能活动筋骨,还使我们的眼睛得到调节,对保护视力十分有益。青少年儿童想调节眼肌,预防近视形成,首选项目是放风筝。

近视眼的产生与过多视近、长时间用眼,从而引起眼睛睫状肌紧张密不可分,《燕京岁时记》中还进一步阐明放风筝对眼睛有好处“儿童放(风筝)之空中,最新清目。”这是由于在放飞风筝时,眼睛要一直盯着高空的风筝,双眼眺望远方可以调节眼肌功能,能起到消除眼疲劳,从而调节和改善视力的功效,帮助其放松休息。

在郊区踏青、放风筝,除了望远可预防近视,还可以透过望绿防近视。人的眼睛最怕紫外线,白光、红光对眼睛也有较强刺激,室内灯光,特别是电脑、游戏机、电视荧屏对视网膜均可能产生损害。但大自然的绿色却刚好相反,不会对人的眼睛有害,反而对协助视力恢复和眼睛休息大有好处。

此外,放风筝也是项健脑运动,它需要全身心投入,如同和大自然进行一次美好的对话。众多爱好者聚在一起,交流放风筝经验,相互欣赏漂亮风筝,也能让老人心情大好。

放风筝注意事项:

1.放风筝要远离高压线。

2.最好避开阳光过强的中午。

3.充分活动颈部,不要保持同一个姿势太久。

学生游泳 篇12

关键词:大学,游泳教学,技巧,训练

游泳运动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也是一项有效的健身运动,可促进参与者的心肺功能及身体协调能力等,对健康大有益处。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将要面临的是就业、创业等压力,学会游泳技巧对于缓解自身压力、提高身体素质非常有效,大学游泳教学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1 大学生游泳教学的难点

1 . 1 大学生游泳理论知识的欠缺

在游泳学习中,很多大学生只注重实践,往往忽略对游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导致生自身游泳知识能力的欠缺,对游泳运动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1]。首先,学生对游泳的基础知识欠缺,对水性不了解,难以有效的应对水中的压力、浮力、阻力等,致使教学中对游泳技能的掌握缓慢且不够准确。其次,学生对游泳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影响了学生在游泳学习中安全意识、自救意识的发挥,而安全意识、自救意识的欠缺会增加学生的心理恐惧程度,降低了游泳学习的效果[1]。再次,游泳理论知识的欠缺会影响学生对游泳动作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障碍,不利于学生游泳技巧的熟练、准确掌握,阻碍了学生游泳技能的发挥和发展。

1 . 2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参差不齐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是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状,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一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轻轻松松的完成教学目标,实践中也有突出表现;一些学生则对体育教学充满了恐惧,能避则避、能逃则逃,参与体育教学完全在很被动的状态下[3]。例如,游泳教学中,部分学生已能掌握蛙泳、仰泳等动作技能,而一些学生连水都不敢下,导致了整个游泳教学速度的拖拉。此外,游泳是一种很消耗体能的运动,身体素质的参差不齐还会影响到教学实践的完成状况,一些体力不行的学生即使学会了游泳,在完成游泳练习实践时也较为困难。

1 .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游泳教学受硬件设施等条件限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起步较晚,教学内容和手段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2]。一方面,当前的游泳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足,不能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过于重视体育的竞技性,不能很好的将竞技与健身结合起来,学生自愿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被动的参与阻碍了游泳教学效果的提升。此 外, 在游泳教学中 较为突出的急于 求成心态,使教学陷入较难掌控状态,基础好的还能勉强适应,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不但培养不起兴趣,还会使其产生惧怕心理,学习效率更是难以保障[3]。

2 大学生游泳教学的技巧分析

2 . 1 由竞技性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中,“因材施教”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对于体育教学要从竞技和建身两个方面出发,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兴趣中培养学生对游泳运动技巧的掌握,通过兴趣培养先达到健身目的,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学生的游泳技能,提高学生游泳运动的竞技性[2]。在其游泳竞技能力增强的同时,学生的运动兴趣也会随之增加,积极地参与到运动实践中,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意义。总之,体育运动中,健身和竞技是统一的、可相互促进的,在游泳教学中将二者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科学利用,有利于游泳教学效果的快速提升。

2 . 2 教学的研究和创新

教学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对于游泳教学,应结合当前教学中所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及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分层分组教学,一方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到游泳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游泳运动能力;另一方面,组内可相互帮助,游泳技巧掌握好的学生可帮助理解、掌握能力较差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其次,加强游泳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讲解,从根本上消除某些学生对于水的恐惧,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再次,对教学中较为困难的学生应重点关注、重点教授。例如,某些学生对水有恐惧心理,应结合学生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导,使其消除心理结缔,和大家一起参与到游泳教学当中,提高自身的游泳技能。

2 . 3 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

体育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在游泳教学中灵活运用,关键是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注重各种教学方式的紧密结合、良好搭配[4]。例如,在游泳技能教学中,首先,用语言对游泳的感觉、动作等进行描述,勾勒出主要动作的轮廓,使学生在思维中对游泳运动形成一个初略的认识。同时,应用比喻、演示等,加深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示范与讲解配合,用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思考游泳的技能、要领,快速的掌握学习方法[4]。各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能使学生对游泳的技巧有了较深入掌握,能够自我调节好心理、体能等等,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游泳训练中,这样更出效果。此外,注重教学中的细节,促进学生对游泳技能全面的、深入的掌握、应用。第一,对游泳的动作进行分解精讲,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听明白游泳运动技能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完整的教学。第二,以陆为主,利用多样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注重教学的递进性,由易到难逐渐的提高学生肢体的配合能力,促进学生游泳技能的掌握和游泳竞技能力的提升。如蛙泳时,可让学生先学习爬泳,以最简单的方式熟悉水性,在实践中慢慢的掌握有用技巧。

3 大学生游泳技能的训练方法

3 . 1 准备动作的充分、到位

游泳技能的掌握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实施有效的训练,才能提升学生整体的游泳运动综合能力,达到健身、竞技的双重目的[5]。在训练中,首先,要对游泳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所理解,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游泳技能的认识,能促进学生理解游泳动作、准确掌握动作,并能克服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要注重训练的重复性,游泳运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对于每个动作不能练会了就行,还应结合学生在游泳实践中的表现,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动作掌握的娴熟、自然。再次,注重技能训练的持续性,任何一项体育技能都不是一蹶而就的,它需要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游泳竞技训练亦是如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持续运动兴趣的培养,将游泳运动发展成为学生喜爱的、自愿坚持的一项运动,提高学生对游泳技能掌握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技能训练的有效 性。

3 . 2 反复练习与趣味教学相结合

游泳技能的练习是个反复、枯燥、乏味的过程,时间久了,容易是学生产生疲惫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游泳技能的持续提高[6]。如何在反复的技能训练中保证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可以采用变换练习方式的做法,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保持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在游泳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终身运动的思想,强调游泳技能训练对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其自愿的、积极的投身到技能训练当中,促进游泳教学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上一篇:随机载荷下一篇:电视台业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