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2024-05-25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精选12篇)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1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息化工程的实施, 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 为企业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 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 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 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 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 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 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 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笔者所在的产业基地项目作为国家级的产业综合示范园区, 将吸纳上百家企业入驻;而产业基地的网络建设既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 同时也是构建科学化、共享化、现代化的产业基地所必须具有的基础设施。

1. 产业基地网络系统整体规划

产业基地的网络系统数据主要分为办公网络系统和运营网络系统两部分。两大计算机网络提供包括语音、无线、有线网络接入, 核心及与互联网出口连接的网络建设。

网络整体采用ERP (光纤环保护) 环络架构物理联通, 并通过ERP保护VLAN逻辑区分办公网和运营网。在防止外网黑客利用漏洞等攻击手段进入内网的同时, 又完成数据的中转, 在网络设备的策略控制下, 安全地进行内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运营网核心交换机采取了双主控冗余的解决方案, 并对两套网络的核心交换机配备冗余电源, 大大提高了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完全满足核心系统及设备24小时不间断正常工作的要求。

为了实现移动办公用户无线接入网络和移动办公的需要, 在部分区域部署无线网络, 通过无线网络, 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无线接入并实现无缝漫游。

2. 网络系统架构

产业基地的网络系统架构见图1。系统中主要包括:核心路由交换机、光纤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无线AP、无线控制器以及防火墙。

核心网络采用ERP双环形架构, 办公网及运营网的核心交换分别通过千兆光口上联至双环的光纤交换机上, 核心到接入交换机的连接为千兆光口, 利用接入交换机的高性能、高端口密度, 用户信息点直接通过双绞线以千兆到接入层交换机。根据楼层信息点的分布, 网络接入层交换机采用独立双上联方式, 以达到多个信息点的接入可能。

办公网核心交换机配置单引擎;运营网核心交换机配置为双引擎, 并配置冗余电源, 热拔插模块化设计, 充分保障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冗余备份的网络架构设计, 全面提升网络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为了实现移动办公用户无线接入网络和移动办公的需要, 在部分区域部署无线网络, 通过无线网络, 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无线接入并实现无缝漫游。

在动漫基地WLAN中, 共部署18台外网无线接入点设备, 支持802.11a/b/g模式用户接入, 通过一个快速以太网口, 支持802.3af以太网电源供电, 一根网线可以传输数据并为AP提供电源, 无需外接电源;提供安装套件, 可方便地安装在墙壁、天花板等处。所有的AP由中心的无线控制器集中控制, 使所有AP集中简单地管理, 所有AP形成一个整体, 协同工作, 应用统一的接入认证, 方便用户在各AP之间无缝漫游, 各AP之间应可实现负载均衡等功能。

无线信号覆盖是指在覆盖目标区域以尽可能少的AP数量保证良好的信号强度, 在工作频率不变、距离不变 (使用位置不变) 的情况下, 提高覆盖区域AP本身的发射功率, 并符合中国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2.4G频率相关设备使用作出的明确规定, 避免AP和目标区域有两堵以上的实体墙, 避免AP和目标用户中间相隔有承重墙, 避免AP覆盖范围内穿越标准墙的数量小于或等于3。

除了保障信号的充分覆盖, 还需考虑目标区域的用户数量。一个AP的实际共享带宽是有限的, 在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 会大大降低每个用户的带宽。所以在某些区域, 如会议室等位置, 应考虑到目标区域能同时接收到多个AP的信号, 这样, 在某个AP的带宽利用到达满负荷时, 无线用户能自动切换到相对“空闲”的AP上, 从而实现合理分配网络资源。

为了保证网络和Internet的良好互联, 使内网能适应各种广域网的接入需求, 并为内网所有数据进行良好的路由转发, 实现大量内网IP地址的NAT转换, 在外网出口处布置一台具有路由功能及防护功能的网络防火墙, 以保护网络的安全和对外服务器的安全, 防止恶意用户的攻击。同时, 应按攻击特征制定相关策略以防止其流窜, 如在防止冲击波时可以在防火墙上禁止135、137、138、139、445、593等端口, IDS功能可阻断一些攻击, 如:flood攻击、DDo S攻击、病毒攻击的穿透, 从而可以阻断蠕虫或病毒的传播, 减轻对网络的影响。

3.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平台除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外, 还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入驻企业的业务能否正常进行。

针对本项目, 可以提供三个层次的安全性, 包括对设备本身的强化、设备管理的安全性、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等。

(1) 设备本身的强化。

本项目产业基地网络基础设施由路由器、交换机、接入设备、远程接入服务器、远程访问设备等设备组成, 选用的网络设备均具有自动识别和防卫各种类型的DOS攻击的能力, 这些攻击包括Port Scan, TCP SYN, Ping of Death, Smurf (ICMP) , Land attack, Pepsi attack (UDP) , Teardrop, Bonk, Boink和Fragmentation, 因此, 在受到攻击时设备不会瘫痪,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和网络的可靠性。再有, 很多协议中的安全隐患在公布之初是不可知的, 为了减少针对弱点攻击及其带来的影响, 当新的弱点被发现并被报告时, 系统会自动通知补丁实施和修复。

(2) 设备管理的安全性。

(1) 运营商级网络分权管理。

分权管理的目的是增强现有的用户账号相关的读/写权限。用户的权限是基于用户的功能性能力, 对于CLI, FTP, HTTP或者SNMP的使用, 把用户分成相应的组, 通过授权后才能作相应的管理工作。

分权管理定义了如下域:

管理:Image文件, Boot ROM, Telnet, 重置, 和调试

系统:System, XIP, SNMP, RMON, Web管理, 和配置

物理:机箱, 模块, 接口, CMM, Flood, 和Health状态

网络:IP, RIP, OSPF, BGP, VRRP, IPRM, IPX, IPMR, 和IPMS (IP组播交换)

第2层:VLAN, 桥接, 生成树STP, IEEE 802.1Q, 链路聚合, 和Boot P

服务:LDAP和DHCP

策略:Qo S和服务器负载均衡

安全:会话, 绑定, 用户验证A-VLAN, 和AAA

(2) 交换机访问的认证 (ASA) 。

可以通过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访问管理。交换机为两种用户登录账号提供了两种权限——管理权限和用户权限, 每一个用户账号均由口令进行保护。一开始交换机并没有配置成查询外部安全数据库进行认证 (此时将丢弃所有的SNMP命令、拒绝所有采用Telnet, SNMP, FTP和SSL的操作、并且用户认证VLAN功能处于不可用状态) 。但是一旦交换机被激活, 配置好了AAA服务, 每一种访问方式 (console, Telnet, FTP, SSL, HTTP, SNMP和A-VLAN) 都将会和一种认证方式相关联。这些不同的认证方式包括:储存在交换机上的本地用户数据库、第三方的远程认证机制:RADIUS, LDAP和ACE。此时无论登录者的账号如何, 交换机管理员可以设置在允许管理访问交换机前而向第三方的认证服务器请求认证。这样, 一旦网络中的交换机被激活, 每次管理员为管理的目的试图访问交换机时, 包括Telnet, FTP, SNMP, HTTP, 交换机内的认证代理就会提示管理员输入正确的策略中所定义的认证信息。这个认证代理简化了发出请求的客户端和认证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一旦通过, 认证管理员就被赋予了访问的权限。如果访问了异地AAA数据库, 则审计记录 (包括用户名、MAC地址、IP地址、交换机编号、槽位/端口、登录时间、退出时间、传送的字节数、接受的字节数的断开的原因) 可以被保留下来, 网络管理员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监控对网络设备的访问。如果无法找到已定义的外部认证服务器 (RADIUS, LDAP, ACE) , 交换机将会访问本地的数据库。

(3) 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1) 访问控制列表 (ACL) 。

ACL (Access Control List) 是用来限制网络间访问的规则。访问列表的规则可以是基于数据的源地址、数据的目的地址、上层的协议或者其他信息。配置访问列表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为整个网络提供安全性。如果你没有在路由器上配置访问列表, 则所有经过这台路由器的所有数据包将被允许进入网络中所有子网。例如, 访问列表可以允许一台主机去访问网络中某个子网, 同时禁止另一台主机去访问同一区域 (例如主机A允许访问人力资源部的网络, 而主机B禁止访问此网络) 。访问列表也能被用来决定在路由端口上哪一种流量被转发或阻塞。例如, 可以设定e-mai的流量可以被路由, 而同时所有Telne的流量被阻塞。

(2) 反向访问列表。

反向访问列表允许数据包过滤器记忆经过它的数据包, 然后通过过滤机制只允许相对应的回复数据包进来。为确认是回复的数据包, 进来的数据包必需是从出去的数据包所发送的主机和端口进来的, 并且其目的地是发送数据包的主机和端口。

(3) VLAN绑定策略。

一般而言, 在网络中会有一些专用设备需要互连到网络端口, 例如打印机、传真机、CD自动唱片点唱机、调制解调器等类似设备, 连接这些设备的交换机端口需要自我保护以免任何端口占用事件发生。用户可以配置用来连接这些设备的网络端口, 使得只允许符合设置规则的设备可以进行通信;如果不匹配规则, 则这个设备将不被认证, 其入侵结果会导致一个SNMP的Trap。这种特性减少了地址欺骗的发生。绑定规则的主要区别是基于各种安全原因阻塞流量源的条件不同。

5. 结论与建议

笔者参与设计的产业基地的网络项目, 现能够满足实时和非实时的数据传输, 能够支持文本、语音、图形、图像及音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查询等各种应用, 网络设计能提供足够的的容量和可扩展性。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 网络安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因此, 加强网络的安全建设至关重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现该系统处于正常运营状态。

参考文献

[1]林梦泉.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Saadat Malik.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M].王宝生, 朱培栋, 白建军,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Eric Cole.网络安全宝典 (第2版) [M].林龙信, 曹继军, 李化,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2

一、将宁港集团的大战略解读为可执行中短期目标和结果,梳理集团战略在操作执行中的关键支点,以目标结果导向为原则,倒退新媒体产业与结果或过程的关系:

1、中期战略需要达到的目的及结果:

1)、成为政策洼地,以此吸引政策型企业和发展型企业进入产业园共同发展。

新媒体产业因国家战略调整,结合文创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前期布局,中期收效,长期发展的战略意义。

2)、成为信息高地,以此吸引文化、科技类企业进出园区获得发展支持。

新媒体从前期作为宣传手段的价值和地位,慢慢转向引领、发布、对接资源的平台价值,中期将成为产业园生态链上游知识信息资源获取的接口,成为产业园发展动力的核心价值。3)、成为资金平台,为产业园企业搭建与资本融合发展的机会。

新媒体形成的平台资源本身就是对接项目与资本的核心支撑。

4)、在资金和人员储备允许的情况下,配合市场的发展更进一步发挥产业园引领价值和平台深层次资本运作的价值。

2、短期战略目标及结果:

1)、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对部分产业项目完成战略布局。2)、尽快完成资金的回流和提高资本利用率。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新媒体产业在宁港集团的现阶段的价值和意义:

1)、以新媒体产业发展带动与地方传统媒体的合作,从投放宣传的模式转型为项目合作的模式,节约广义上的宣传开支。2)、塑造宁港整体品牌价值,以宣传手段和舆论引导的方式助力各产业在发展和布局中的每一个关键点。

3)、将宣传变成直接的销售辅助手段,更广阔的延伸进目标客户群的周围,跟频繁的出现于目标人群的视野,更富粘性的吸引目标客户群,吸引客户并产生直接经济价值。

三、宁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和市场机会:

1)、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桥梁 2)、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伙伴 3)、成为媒体向外看的桥梁和支柱 4)、成为省外了解宁夏的窗口

四、宁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市场切入点:

1)、宁夏新媒体产业发展论坛

填补市场空白,有纵向和横向发展空间,可盈利。2)、智慧城市相关项目

广义新媒体已经打破宣传这一单一职能,无线城市、最后一公里物联网等项目都是符合中短期目标极具潜力的可盈利项目。

3)、服务旅游和葡萄酒发展的新媒体项目

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方兴未艾 篇3

优化政策环境

863计划相关主题和863计划软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开展软件技术和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为保证863计划的顺利实施,进而促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软件基地内的软件企业"双软"认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截止到2001年底,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累计认定软件企业723家,占全国29%,产品2418项,占全国41%,累计退税868亿元;上海市认定软件企业530家,入园企业约占1/3;认定的软件产品526个,属入园企业的也约占1/3。

提高软件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今年火炬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中,加大对软件基地的公共软件开发平台、软件人才培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软件产业化和推广项目的支持力度。北京、齐鲁、上海、深圳等基地项目已立项,总经费达到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20%,约占火炬计划专项资金的22%。863计划也将组织计算机软硬件主题,并在系统软件、中间件、重要应用软件三个层次进行部署。

软件产业基地内的一批骨干企业,如中软公司、联想公司、浪潮公司、曙光公司、科泰世纪公司、东软公司、红旗软件等参与了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的研发,其中对科泰世纪公司开发的ZYCO操作系统紧急支持了750万元。通过计算机软硬件主题支持无锡永中办公套件70万元,永中又从地方得到5倍经费的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将支持软件产品开发项目作为重点。在过去的3年中已批准490个软件项目,落实经费36亿元,其中49%以上的软件项目落到软件产业基地内的软件企业。今年,创新基金决定加大对软件项目的支持经费比重,将增加到总经费的20%,并争取其中80%要落在火炬软件基地。"十五"期间创新基金对软件项目投入将达到5亿元~8亿元。自本年度开始,软件基地将参与创新基金项目推荐。受基地和其他推荐单位"双推荐"的基地内软件项目,创新基金将给予优先关注。

另外,拥有火炬计划项目作为评审软件骨干企业的重要条件之一。据此推动各软件园管理机构积极组织园内软件企业申报火炬计划项目,2002年火炬软件项目立项130个。去年长沙会议以来,新认定北京、深圳、齐鲁、兰州、青岛、长春、杭州、广州等基地的37家骨干软件企业。

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无锡、西安、成都等软件人才密集的中心城市的高新区内,支持建立了7个以IC设计孵化器为核心的国家IC设计产业化基地,8个国家863计划软件专业孵化器。其中部分软件专业孵化器落实在软件产业基地。

推进软件出口

一些软件基地组建了软件出口联盟。北京软件基地组建了中软系列和方正系列的出口联盟;上海软件园对外贸易联盟成立至今,成员已达100多家;西安软件园、福州软件园也成立了软件出口联盟;天津华苑软件园建立出口基地,大连软件园将推进软件出口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另外,东大软件园承建的国家高新区协会软件园分会网站已经开通,该网站具有软件出口网站部分功能。

在过去两年中,科技部科技兴贸计划已经投入900多万元用于支持软件项目出口和软件出口平台与环境建设。软件基地骨干企业如上海启明、四川托普、天大天才、广州正道、方正数码等承担的此类项目正在实施中。

在国际合作司和驻美使馆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火炬中心邀请了13位美国企业代表于今年5月底先后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举办了中美软件外包交流及项目洽谈活动,国内有170余家软件企业共360多人参加。

863计算机软硬件主题专家组开展了软件质量保证体系的课题研究,火炬中心今年6月在东大软件园举办了CMM培训工作。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软件企业引入国际质量标准的扶持力度。北京到2001年底,市科委用于CMM专项资助的经费累计达600万元;广州市科技局对通过CMM认证的企业给予限额30万元的资助,通过ISO9000认证的给予限额5万元的资助。

加强软件产业人才培养

许多软件基地与当地大学联合在软件园内设立了软件学院。长沙软件园与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合作办示范性软件学院;杭州高新软件园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建立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齐鲁软件园与山东大学合办齐鲁软件学院等。

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与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为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管理机构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西安软件园选派软件园管理人员参加"惠普之道"、IBM知识管理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

齐鲁、西安等软件园相继成立了软件园管理办公室和软件园服务中心专门管理机构,为软件基地内的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广州软件园管理办公室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标准认证;北京等一些软件产业基地管理机构正在抓紧实施ISO9001:2000标准的认证工作,使其管理更加规范化。

舟山海洋产业基地建设刍议 篇4

一、舟山建设海洋产业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满足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开发海洋蓝色国土, 是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我国是海洋大国, 通过加快海洋产业基地建设, 实施海洋科技发展和产业化战略, 不仅抢占本世纪海洋科技制高点, 维护国家海洋利益, 而且满足我国未来发展, 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

(二) 得到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发展的保障

国家基于探索发展海洋经济的考虑, 在十二五规划中, 确定舟山为第4个也是首个“群岛新区”, 将给舟山一些先行先试的权限和政策, 鼓励舟山改革创新、创造经验。舟山市政府市委也根据形势的变化, 确立了以港立市, 以港兴市, 主攻海洋经济的思路, 给舟山海洋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 先天的自然地理资源拥有绝对优势

舟山群岛风光秀丽, 气候宜人, 拥有两个国家海上一级风景区。岛内有国家I、II级保护动物, 如:国家斑嘴鹈鹕、松雀鹰、红脚隼等。海岸线上多为深水港, 具有能够满足万吨级船舶泊栖的可建码头、建造大型船舶的资源;其海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例, 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 水产品加工, 水产饲料, 海洋捕捞, 海洋生物与海洋药业发展前景良好。

二、建设舟山海洋产业基地的格局与特点

打造、推动舟山与“海”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 如临港产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运输和海洋渔业等, 建设成为发达的海洋产业基地。

(一) 利用天然的深水海港, 打造万吨港口产业

利用舟山多是天然的深水海港, 建设种类齐全的码头, 如:油品码头, 煤码头, 客运码头等, 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满足万吨巨轮泊栖、建造大型船舶, 可增大就业, 保证地方稳定, 为舟山海洋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利用得天独厚地理优势, 延伸港口物流产业

舟山紧邻上海、宁波、温州进出口贸易频繁的经济发达城市, 是长江三角洲及其流域内港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地少淤泥、掩护条件好。以港口仓储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 不断拓宽港口综合运输功能, 朝着全方位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发展, 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利用省级高新技术基地, 构建海洋生物产业链

围绕普陀海洋生物产业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 在舟山兴起并迅速发展海洋产品加工、海洋饲料、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功能制品业、海洋生物材料业, 改造提升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业, 配套发展海洋渔业养殖及技术服务业、海洋水产品流通服业。

(四) 利用美丽海岛特色, 打造海洋旅游名片

推进以海洋科学城为核心, 加快新型群岛型花园城市建设, 培育海岛小城市和一批中心镇、中心村。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全面建设具有“美丽海岛”, 特色、城乡一体、山海秀美、生态和谐的宜居城市。充分发挥出数不胜数的美丽景点产业价值, 如著名岛景如海天佛国普陀山、世外桃源桃花岛、国际沙雕城南沙、全国第一个镇级博物馆等。

等重大平台建设, 进一步做特做优海洋学院,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建设出具有海洋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强市。

(六) 利用本地政策倾斜, 做大做强海洋运输和海洋渔业产业

利用港口码头建设, 做大做强海洋运输产业。健全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推进公共财政向渔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向渔农村延伸, 推进渔农村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做好海洋渔业产业。

三、未来舟山海洋产业建设的建议与展望

(一) 科学合理开发与环保利用, 做到可持续发展

编制海洋功能区, 实施海洋空间资源分类指导和管理, 在加强海洋资源合理开发的同时, 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计划, 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加大近海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

(二) 推进新项目的立项战略举措, 确保经济增加后盾

加快发展高尔夫、游艇、海钓、邮轮等高端时尚旅游;不断完善高星级酒店、会所等高档次配套设施;做优做好旅游文化大戏, 培育发展旅游节庆活动, 推进海洋旅游向精品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积极构建以集疏运网络、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金融和信息建设国际物流基地, 打造国际物流岛。

四、结束语

总之。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尤其给舟山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定要抓住机遇, 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对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十二五规划中, 舟山被确定为继上海浦东之后, 第4个也是首个“群岛新区”, 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海洋经济快速优质可持续发展, 这从政策上为发展其海洋产业基地保驾护航。因此, 舟山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 尽快把舟山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本文通过对舟山海洋产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 提出了建设舟山海洋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洋产业,基地建设,研讨对策

参考文献

[1]、季庆远, 蓬莱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J].中国水产, 1999, (01)

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总结报告 篇5

按照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0-年林业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农〔2004〕--号)文件通知精神,我县200-年-月份在--乡--村规划设计、建立了--乡核桃产业示范基地--亩,于200-年--月底全面完成该项目的实施。现将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资金到位、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规模及完成情况

该核桃高产示范项目位于县--乡--村,该基地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加上山区老百姓历来有着种植、管护核桃的优良传统,使该项目实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涉及面积为--亩,全部品种为引进山东元丰、香玲、丰辉等优质核桃品种苗木4.1万株,在栽植时,采取技术人员现场蹲点,高质量整地,高规格放线打窝,穴大为100cm×80cm×80cm,株行距为4m×3m,采取农家肥进行回填。在实施时,为突出发挥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带动大范围、大面积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示范作用,我们从规划设计到栽植时,把参与式贯穿于整个过程,从而使得项目科学合理,实施操作易行。通过挖样板、做示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该基地建设实施任务。

二、制定措施,强化管护

为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我们加强了项目建设后期管理工作。通过制作宣传碑牌,印发乡规民约和聘请专人看管形式,强化核桃苗木越冬的病虫害、人畜践踏的管护措施,使项目实施成果得到保护。现在核桃示范基地苗木长势喜人,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

三、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该项目设计国家财政投入为--万元,我县已到位资金为--万元。为了确保林业项目投资安全有效运行,在资金管理方面,按照“质为先、慎用钱”的总体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资金管理。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机制。制定了《--县林业局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等资金管理制度,详细规定了林业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拨付程序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二是严格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执行了国家相关项目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三是强化项目资金计划管理,实行了部门核实、财务审核项目资金支出审批制度。对未经项目实施部门核实或财务部门审核的项目资金支出,单位领导就一律不予审批,财务部门不得受理报帐。从而杜绝了项目资金开支的随意性,强化了资金计划监督管理力度。总之,使该项目资金的使用实现了“合法、有序、规范、有效”。

四、项目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省级财政200-年林业专项资金的投入,使我县林业产业建设有显著提高,它带动了我县林业产业过去粗放任意型向规模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了核桃生产向良种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核桃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6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于2001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扩充首都经济总量重点支持的发展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基地正式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范围内,享受双重国家级优惠政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5.82平方公里(含老区2平方公里)。引进入区企业9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于 2002年10月经原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复正式成立,是《关于支持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在北京重点建设的四个示范园区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完成了产业聚集的起步期。园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为5.59平方公里。引进入区企业10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8家。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一期)于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十通一平”。截至2006年年底,共修建道路总长度78公里,总面积260万平方米,完成雨污管线铺设,供水厂建设、供电设施建设和天然气的接入,供热中心和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成,并已相继投入使用,园区绿化面积达到了120万平方米。截至2007年底,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建成面积296.7公顷,开发面积382公顷;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建成面积284公顷,开发面积558.5公顷。截至2008年8月底,两基地共完成道路施工40.1公里,道路施工总面积149.031万平方米。完成雨污管线52543米。铺设天然气管线16820米,热力管道1860米,电力管道17202米,电信管道18760米。

园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2007年,通州园实现工业总产值90.1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58.5%;实现利润总额9.4亿元,同比增长311.6%;上缴税收5.98亿元,同比增长93.2%;08年1-7月两个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61.3亿元,同比增长19.34%;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5.01%;产品销售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8%;利润总额7.5亿元;国地税合计6.4亿元, 同比增长147.67%。

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通州园吸引了一批以联东集团、新华联集团、铭林国际为代表的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通过采取与民营资本联合建立“园中园”的方式,引入工业地产企业进行土地厂房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目前这一园区建设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建与建设完成3个园中园,主要包括:新华联工业园,规划建设7.2万平方米;光联工业园,规划建设11万平方米;联东工业园,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民间资本已成为推动通州园建设的重要力量。

截至8月份,两个基地开复工产业项目20家,已经竣工6家有(李宁二期工程、光联三期工程、通港物流公司、铭林国际有限公司、进永二期工程五家;金桥基地的博海升彩色印刷项目)。在建项目为14家(光机电的天宇朗通二期、中科信卫星导航二期、长源朗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金桥基地的联东工业园等)。

2008年以来,两基地全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部型经济。积极引入高端、研发、总部、产业链、规模大、产出高类型的产业类生产项目和生产型现代服务类项目。截至目前,光机电基地共引进项目76家,协议投资总额210亿元;金桥科技产业基地1-6月,基地签约项目10个,其中落地项目3个,厂房项目7个,协议投资额11亿元,企业达产后预计可实现税收1.2亿元。

目前,通州园在汽车配件、电子信息、仪器装备、环保等领域吸引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秀企业。

天宇朗通成立于2002年4月,专注于移动电话的研发、制造及营销。公司以国际领先的手机终端产品技术为优势,力推新技术,新功能,差异化的手机产品,在电子信息领域,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电子信息企业之一,目前 “天宇朗通”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本土手机企业之一。2007年天语品牌荣获十佳手机品牌奖;2008年天宇朗通入选“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光荣称号。

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光机电一体化基地注册成立。中科信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100纳米集成电路刻蚀机和大角度离子注入机,该项技术高品质、长寿命、无污染离子源,自动化与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地使我国先进集成电路生产核心设备技术水平从500nm进入了100nm的尺度,实现了重大的技术跨越;在自主创新方面,中科信申报并受理相关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拥有软件著作权7项。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装备已批量销售,开创了以规模生产器件来测试国产离子注入机性能的全新模式,产品远销欧美等世界各国。

大角度离子注入机在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及其对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发展的深远影响,2006年,获得 “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200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并获《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证书》、同时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型试点企业”光荣称号等。

中国华星集团环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项目由中国华星集团投资组建。华星集团是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市发改委重点支持和推荐的环保产业项目,享受国家政府资金支持,属政策性免税项目,是国资委下属100家中央试点企业之一,主要经营对废家电、报废车辆、军用报废装备、电子垃圾等进行回收、加工、分类和再利用。该项目占地41亩,厂房、仓库及办公楼总建设面积30000平方米,年底前基础建设完工投产。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处理垃圾能力为2.85万吨,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

桑德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市政、工业水处理及垃圾治理领域的投融资、系统集成、设备制造等环境服务领域系统集成的高科技大型环保企业,坚持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是国家重点环保企业,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专业从事市政污水处理及自来水、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中水回用及贵金属回收、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新能源开发、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等环境工程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服务、设备成套、工程实施、污染治理设施的托管运营等工作。

要实现园区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园区产业集聚进而实现园区产业升级是一条必由之路。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总部经济。重点围绕电子信息、仪器装备、环保新能源、汽车配件和现代生产服务五大产业,吸引符合首都创新型城市和中关村新兴创新中心建设要求的相关产业总部、研发、高端制造、高端商务等企业进入园区。不断培育壮大园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以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中寻找突破口,用大项目推动大产业,用大企业带动大产业,依托龙头企业自身规模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交易成本。三是在光机电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巩固和提高现有项目增资扩股的基础上实现以外引外,通过主导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基地的形成,真正把两个基地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展现通州区的文化价值观、地域特征,独具匠心的塑造特色鲜明的研发及生产服务基地城市形象。

中關村科技园区通州园成立两年多来,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通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政策、资源、信息、科技等多方优势,制定科学发展建设规划,努力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州园的开发建设有了较快地发展和提高,已成为通州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及通州新城建设重要的产业支撑。

为全面提升通州园的建设水平,加快园区发展,2008年通州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管理体制,调整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园区项目准入评审制度,落实了园区产业发展政策,实施了建设科技型园区方案,开展了生态型科技园区建设工程。通州园存在的不足也必须依靠发展加以解决。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7

黑龙江作为旅游大省,具有“八大”旅游资源优势: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湖泊、大湿地、大熔岩、大油田、大农场。在此基础上,设计推出的“黑龙江—中国酷省”总体形象,辅之以“春季活力世界、夏季清凉世界、秋季多彩世界、冬季冰雪世界”四个特色支撑性形象,树立起了“国际滑雪旅游胜地”、“世界冰雪旅游名都”、“避暑度假胜地”三大旅游品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推动了龙江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

产业的发展振兴带来了对人才的全新需求,这种需求既体现在人才的规模数量上,也体现在人才的专业素质方面。从旅游产业发展发展的客观条件来看,黑龙江以冰雪为龙头的先天性资源和哈尔滨融汇欧亚的历史文化氛围在全国旅游体系中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地位,但与之配套的高端管理型、技能型人才奇缺,服务质量较低,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全省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约270万人,其中受过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者不足17%,且从业人员队伍每年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滞后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截止到2010年末,黑龙江省共有312家旅行社、300余家星级饭店、1000余个景区和景点,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受就业市场拉动,近年来省内各类学校争相开办旅游专业,目前全省45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比例超过85%,但受制于办学传统、行业基础、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特别是缺乏与实际产业运营一线相适应的实践平台,直接造成了院校人才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脱节,满足不了企业实际的用人的需要,培养不出专业素养高、职业能力强、发展空间大、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可以说,传统的旅游专业教育形式和培养模式适应不了产业政策的宏观要求,不足以真正实现教育服务产业的人力资源输送和产学研支撑作用。要想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功能,尤其是发挥专业高校产业服务功能,实施大旅游战略,必须从与企业联系作为紧密的专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入手,搭建企业运营环境和校企交融平台,使得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运营同步,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

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直接作用与人才的职业道德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是决定人才输出是否同步于产业发展、是否与企业相一致的关键所在。我省虽然是旅游资源大省,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相对而言起步较晚,行业基础还有待巩固提升,这一点在旅游专业院校建设、专业实训体系构造方面尤为明显。与黑龙江省一产、二产院校组建初始都有国家、地方政府划拨的专业实验、实训场地不同,旅游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版块,大范畴属于第三产业,在硬件的先天基础上就存在国家、地方重视不足、投入不够的问题。加之各院校在如何建设好旅游人才培养基地这一问题上理解偏差较大,直接导致目前旅游院校绝大多数是以专业为单位建设单体实训室,分属于专业院系管理,缺乏规划性、整体性和协作性,实训建设规模小、分布散、起点低,无法形成真实的生产或经营环境,只能进行拟岗训练或单一操作,形不成集群优势,不利于辐射作用发挥,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有必要依托专业院校,整合校企资源,建立一个面向旅游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全省层面的、校企共享的旅游教育基地。

为此,作为黑龙江省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龙头院校,黑龙江旅游职业学院提出了建设黑龙江省旅游教育基地的总体构想,根据黑龙江省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兼顾学校、企业、社会需求,自主建设、市场运作,建设集专业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经过不断地运行完善,努力使基地管理科学、理念先进、功能齐全、满足实践教学、企业员工培训和社会服务项目(下岗再就业培训和农村进城人员培训)的培养需要,成为面向黑龙江省旅游院校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成为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优势资源互通共享的资源平台;成为满足教学、服务社会、校企共享的示范性基地,成为实现省委省政府高教强省战略、服务“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建设”的重要基地。

为落实这一思路,学院启动了“163”工程,即分解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标准,从提升实训建设理念、培养新时期、应用性、国际化商贸旅游人才的角度入手,建设一个龙江旅游文化传播与展示窗口,体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观光、酒店经营、交通服务、产品营销、美食体验、文艺欣赏六个主体区,实现教学、服务、经营三大功能,构建学生实训中心、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和龙江旅游精品展示中心,形成点面结合、相互支撑、校企共融、合理运营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这一基地建设完成后,在文化理念、建设高度、硬件环境等方面都走在了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旅游专业教育院校前列。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基地运行效应最大化,基地全面引入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良性互动的有效运行机制,把现代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基地管理,实现基地实训与虚拟实战交替,课堂教学与工作场景同处,使之设备先进、共享性强、辐射面广,满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既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也是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为我省商贸旅游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产学研支持。

这一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将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产生复合效应。一是在教学质量层面,基地能够完成黑龙江旅游业发展急需的高、中等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覆盖的旅游类相关岗位有旅游企业项目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旅行社各部门岗位、旅游酒店各部门岗位等,除了完成本校学生的实训任务外,还能为全省旅游专业学生提供教学与实训平台,可大幅提高我省旅游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二是在师资培养层面,由于基地实训场地集中、设施先进、运行合理、模式先进,可以满足师资培训和产教结合的需要,独特的人才孵化体系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搭建了平台,可以迅速提高我省旅游管理类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全省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水平的提高;三是在教学改革层面,基地建设缓解了我省旅游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为旅游类学校(专业)开展弹性学制和柔性人才培养方案等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也为校企结合、实行订单式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必将促进旅游职教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四是在企业培训层面,由于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软硬件条件,可以大幅度提升受训人员获取知识、技能的含金量,缩短企业用人的适应周期、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通过基地特有的人才孵化体系,可以使大量待岗、转岗、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五是在行业发展层面,基地提出的“建设一个龙江旅游文化传播与展示窗口,体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观光、酒店经营、交通服务、产品营销、美食体验、文艺欣赏六个主体区,实现教学、服务、经营三大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构建学生实训中心、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和龙江旅游精品展示中心,形成点面结合、相互支撑、校企共融、合理运营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将为如何整合优势资源、促进龙江旅游业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将为省内旅游、酒店经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推进产学合作、校企结合的发展脚步,探索实践新时期职业教育做特、做精、做大、做强的发展途径。

产业的振兴需要教育的支持,教育的发展也必须紧跟产业发展步伐,旅游教育基地这一建设实体,有效地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链接为一体,实现了资源效益效应最大化,它的建设实施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加速校企融合步伐、以实践教学为突破,提升教育产业支撑能力至关重要,必将在宏观政策指引和地方政府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更大的功用,发挥更积极的影响,助推我省旅游产业实现又快又好、更快更好发展。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8

关键词: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0 引言

建立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信息资源平台就是在航空产业体系内各单位尽量减少文献重复收藏、重复加工,充分满足用户的多种信息资源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财力、物力。为了使航空行业各厂、所、院、校文献信息单位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必须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航空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布局和配置进行新的调整,对信息资源的采购、加工、建库、报道、检索等各工作环节实现或进一步推动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以便在航空行业内,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综合保障体系,达到基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1 建立基地信息资源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 建立基地信息资源平台的必要性

1.1.1 提高基地的信息资源利用率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我院及其他驻区单位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避免基地部分信息资源重叠,提高利用率;可以打破原有的封闭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优势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地区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区域性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1.1.2 缓解其他单位信息资源不足与社会对信息需求增长的矛盾

目前,所有驻地企业中,有些信息机构甚至连门户网站都没有。可见,无论从网络设施建设、信息服务能力还是信息资源来讲,它们是无法满足驻地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的。通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其他信息机构资源不足与社会信息需求增长的矛盾。

1.2 建立基地信息资源平台的可行性

1.2.1 网络为各信息机构扩大服务范围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借助于网络各信息机构可以将其拥有的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建立我院与基地其他信息机构之间的网上传递网络与业务关系,使基地参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服务,从而基地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2.2 信息资源平台可以实现基地及驻区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

不同的单位具有不同的特色优质信息资源,比如,建有集航空人才培养和航空博览于一体的航空馆、国家重点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能提供本校及其他单位人员的数控培训;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4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24万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包括CNKI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涵盖航空、机械、计算机等多个专业。各个单位协作共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以最低的成本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

2 建立基地信息资源平台的对策研究

2.1 保障机制

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平衡运行机制,就是以经济利益为基本驱动力,通过对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主体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达到一种相对平衡,并促使各相关主体产生一种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驱动力,从而实现对各相关主体思想行为的引导与控制,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调节过程和方式。

2.2 成立机构

资源共建共享是—个多方合作工程,需要有—个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该机构负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筹备策划、资源的配置调度、工程的分工协同、义务的承担、权利的分配等。这—机构应有—定的权威性,最好能得到政府的有关支持,这是实现基地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保障。由于基地各单位信息资源机构的规模大小不一,资金投入不均衡,对共享系统的贡献及需求有着较大差异,要使各机构携手合作。

2.3 门户网站

例如:建成后的网站主要包含几个主要功能:(1)文献信息资源。基地信息资源平台应该首先以文献信息共享为核心,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检索、预约、纸质图书,远程观看、下载电子图书。同时对于有实力的基地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站发布自己的文献信息,提供给其他用户检索、使用,是文献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另外,平台还可以实现文献捐赠、新书建购等功能,从而达到共建、共享、共赢的效果。(2)人力资源信息。该模块的建设可参考各类人力资源网。建成后,学校毕业生可通过网站发布求职信息,企业则可以发布招聘信息。学生、企业通过平台进行双向性选择,从而为学校扩展就业渠道,为企业扩大招聘范围,减小招聘成本。(3)交流论坛。平台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论坛。论坛主要完成两方面作用。1)用户反馈使用共享平台时的感受,提出意见想法,使平台的建设更趋完善。2)通过交流论坛、是平台聚集更高的人气,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使用平台。(4)在线招聘。功能:网站动态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管理员可进行更新维护,应聘者可将简历提交,提交的简历存入简历库,可依据职位、时间、学历等进行检索。

平台还可以提供一些便民信息查询。如阎良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网站链接;部分驻基地企业的基本信息,对外联系电话等。使平台真正成为学校、基地、阎良区的信息资源中心。

实现航空产业基地信息资源建设,不仅是区域性信息机构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及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实现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各个参与机构的不懈努力,航空产业基地的信息资源才可以逐步建立区域性信息资源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维平等.大学图书馆面向地方构建数字信息共享平台的探索与研究.载《现代情报》,2008,(11).

[2]杜占江等.建立区域性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图书馆学刊,2009,(9).

[3]张瑞敏.浅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语境下的文献资料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4).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9

1. 突出政策支持, 强化行政推动

近年来, 汾阳市组织有关乡镇把高粱种植作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和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立专门的酿酒高粱种植基地协调领导组, 加大工作协调, 推进高粱基地建设, 制定出《汾阳市201年—2015年小杂粮发展总体规划》计划以汾酒集团和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为龙头, 建设10万t白酒生产基地, 带动10万农户种植酿酒高粱, 力争到2020年带动周边县、市发展酿酒高粱种植面积6.67万hm2。同时, 加大政策扶持和行政推动力度, 出台了《关于建设汾酒优质酿酒高粱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 加大财政投入, 整合项目资金, 每年对改善土壤条件、示范区建设给予250万元的资金补贴, 捆绑使用农业、水利、农机、林业、交通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 全力推进高粱基地建设。并通过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种粮大户转租、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租赁等模式, 优化高粱种植基地生产模式, 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机械化、专业化水平, 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2. 突出基地建设, 强化科技驱动

发展现代农业, 规模化是基础, 高产创建是保障。2010年, 汾阳市被列为全省高粱示范基地市和高产创建基地市。两年来, 全市大力推进种植基地建设、高产示范区创建和技术推广工作,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大力实施种植基地建设

坚持万亩 (1亩=0.067 hm2, 下同) 高产创建、千亩核心示范、百亩攻关试验的思路, 建成了以杏花村镇、贾家庄镇等6个乡镇为主产区的万亩酿酒高粱连片种植高产创建示范基地。

(2) 抓好高产技术的攻关试验

汾阳市一直与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保持着密切联系, 针对高粱种植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 摸索总结出高粱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成为研究所的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目前, 全市高粱新品种覆盖率为98%以上, 单项新技术推广率为85%以上。

(3) 大力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

制定了《汾阳市无公害谷子优质高产技术标准》等9项地方标准, 从种子、种植、绿色肥料、管理等环节, 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和统一机收的“五统一”管理模式, 实现了高粱种植的高产、优质。2011年高粱0.2万hm2高产创建区平均单产480kg/0.067 hm2以上, 平均增产94kg/0.067 hm2, 总增产282万kg, 增加经济效益733.2万元。

(4) 积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为了更好地发展汾阳酿酒高粱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 提升示范品牌形象, 拓展发展空间。汾阳市于2011年7月向农业部申报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目前正在等待农业部颁证。

(5) 加强技术服务网络建设

汾阳市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三级农技服务网络, 拥有熟悉高粱生产的技术人员42人, 采取蹲村包片的办法, 深入一线实地指导, 全面开展技术培训, 严把每个生产环节, 大力普及推广先进实用、便于操作、农民易于接受的生产技术, 提高单产水平, 增加生产效益, 有效调动起农民种植高粱的积极性。

3. 突出企业作用, 强化龙头牵动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民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和纽带, 是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关键所在。为切实保障种粮农户的利益, 推进高粱种植规模化发展, 汾阳市依托白酒企业和高粱经营企业, 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1) 组建大型高粱收购经营企业

依托汾酒集团, 成立了九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成贮存能力为5万t的高粱贮运基地。该公司上连汾酒集团, 下连基地、农户, 架起了农民和大企业之间的绿色桥梁, 2011年与21个村签订高粱收购合同1 240份, 面积为0.24万hm2。同时, 创新生产经营机制, 采取返租农民土地、集中连片建设生产基地的办法, 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 农民不仅可以得到土地股份分红, 而且还有劳务收入。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10

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最发达的中原腹地,中原文化的摇篮,中华文明由此滥觞而出。现代人对于圣诞树、复活节彩蛋,万圣节糖果之类的西方节日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然而会装点红纸窗花、逛庙会,祭祖焚香的中原民俗文化却被逐渐淡忘。为了将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中原文化发扬光大,建设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势在必行,本文将从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多种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的建设方案,使中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更加专业化,使中原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了解中原民俗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华文明。

一、中原民俗文化旅游业的现状

中原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最具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的地方莫过于河南省,因此我将以河南省为例,描述中原民俗文化旅游业的现状。

(一)中原民俗文化的灵魂——文化故事

中原民俗文化最显著的表现方式就是传说故事和民间歌谣,从我国孩童都会诵读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德经》到脍炙人口的伏羲黄帝的上古神话,都代表着我国悠远绵长的中原民俗文化,展现出华夏儿女对自然的不懈探索和对生命的不断追问,表现出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崇善崇德的优良品质。这些民间传说已经通过动态化、形象化的现代科技表现方式将中原民俗文化的精粹和中原文化的老庄哲学播撒到每个读者的心中。河南省也十分注重对这种文化故事的传承和表现,例如将河南省摄制的、包含中原优良民俗文化传统的《独角乐园》出口至欧美,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原文化的至真至善。随着中全球化的到来,追求和谐发展的中原文化非但没有被湮没,反而愈加成为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世界发展潮流中的核心价值,河南省也因为作为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河南省应当适时地借助国家政策对文化出口和民俗旅游的支持,积极将终于按传统民俗推向国际,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造访。

(二)中原民俗文化的代表——名人建筑

狭义的中原民俗文化,即河南省的民俗文化,河南省的中原文化代表莫过于刚正不阿的包公,他也是中原文化中忠孝廉正精神的化身,关于包公的民间故事,例如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等,都展现出了中原民俗文化对于公正廉洁、不畏强权精神的追求。也正是由于包公的个人魅力,开封成了人所熟知的历史文化名城,并且也被赋予了包公所表现出的中原优秀文化内涵。

河南省旅游业的代表性建筑,如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则展现了华夏文明和佛教文化的碰撞,它大大增添了中原民俗的文化内涵,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已经完全融于中原文化中的博爱、乐善好施的精神,同时这些建筑也已经被越来越的现代人所欣赏,变成了中原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河南省旅游的热门景点。

河南省拥有及其丰富的中原民俗文化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包公祠、龙门石窟,到少林寺、白马寺,再到牡丹花展、清明上河园,这样的中原民俗文化聚集地,为中原民俗文化产业路旅游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它们进行优化整合,使之成为一条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线路,使中原文化从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到与现代化充分融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呈现。

(三)中原民俗文化的寄托——工艺品与食品

中原民俗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的农业文明之上的,正因如此,传统的中原民俗工艺品和食品都包含着对五谷丰登的喜悦和对六畜兴旺的渴望,活灵活现的牲畜泥塑,代表丰收喜悦的腊八粥,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原民俗文化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中原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传统的泥塑、窗花等工艺品和各种节日食品所寄托的情感早已通过世世代代的言传身教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但是对于这些工艺品和食品的深层内涵和包含的故事对于现代人来说,却知之甚少,这对于中原民俗文化的完整传承和民俗旅游的多元化开发来说,实在是一大憾事。

二、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的建设类型

中原民俗文化是展现中华文明多样化的代表文化之一,中原民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不可复制的特色,因为它是从勤劳善良的中原人民从远古时代到今天的上下五千年的不懈劳动和生活经验中积累出来的,是勤劳质朴的华夏文明与各种文化的一次次碰撞和融合而成的,它兼具了儒释道的精神,并通过自己独有的建筑和礼仪民俗表现出来,这样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赏中原文化之美,关注中原民俗文化,接纳中原文化精神。为了将中原民俗文化符号化、产业化,建设多样化的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是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方式,这不仅可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民俗文化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也可以促进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一)建设中原民俗文化的教育产业基地

中原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传说都是中原民俗文化的瑰宝,然而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快节奏的生活和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冲淡了我们对传统民俗的严谨和对农业文明致敬的诸多礼仪风俗,如今这些中原民俗又被当作文化遗产受到现代人的珍视。

1、中原传统节日的研究

我国的传统节日颇多,然而传统节日真正受到重视还源于韩国在2005年将我国的端午节申请为韩国文化遗产成功这一事件,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的节日习俗,中原传统节日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春节,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还有农历二月二的龙抬头节,农历七月七的乞巧节,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这些节日在改革开放初期浪潮中几乎被遗忘,如今为了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对中原文化的崇敬,开发与中原传统节日相关的旅游项目,让更多人感受和了解中原民俗文化的勤劳与质朴。

2、中原民俗故事的重译

中原民俗故事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中原文化,其故事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奇绝都令人赞叹,然而传统的中原民俗故事都以较为晦涩的文言文展示给读者,对于现代的游客来说,直接进行文字展示不仅吸引力和观赏感大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连环画,音频化,影像化,视频化等等现代技术手段的重现都为中原民俗故事再度获得世人的关注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参与到其中。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旅游基地应当借助这一新技术,将民俗故事研发出多样化的互动式网络动画和代入感更强的游戏,使传统文化乘着是便捷的互联网受到更为新式的解读,注入更多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使游客乐于体验这一动画和游戏之中,同时也可以帮助年龄较小的游客更加快速地掌握故事的内容框架,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二)建设中原民俗文化旅游基地

中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中原民俗文化的魅力,将游客从现代社会带回古代社会,使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生活氛围和古代的节日气氛,这可以让游客更快地被中原民俗文化所感染,同时也大大增添了民俗旅游的趣味性,实现游客对中原民俗文化的全方位感知。

1、完善中原民俗文化情境体验区

我国以民俗文化为旅游特色的城市并不在少数,然而将传统的民俗情境扩大到整个景区的城市并不多,并且由于传统中原民俗的多样化,景区很难将所有民俗融入到情境中来。因此,为了吸引对中原民俗文化有强烈兴趣的游客,中原民俗文化景区应当尽可能地将当地的民俗特色融入到当地特有的建筑景观中来,使游客能够充分参与到情境中来,同时也可以将充满中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和食品带入进体验区,从而使游客充分感受到传统中原地区的生活,同时也能吸引游客进行消费。

2、开设历史真人秀活动

中原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繁荣富庶,自古以来的技术文化教育水平都较高,人才质量高,数量大,对于因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前来参观的游客而言,开设历史真人秀活动,让游客能够在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中过把瘾,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重演,给他们营造一个历史感十足的表演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成为自己仰慕已久的人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对于热爱历史、喜爱表演的游客一定是难以拒绝的。

3、建设中原民俗艺术培养基地

提起中原的优秀民俗艺术,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都会跃然脑中,各个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都会有各自特色的民俗表演,中原地区的豫剧、二夹弦等音乐表演和彩泥脸谱、剪纸等美术作品都是中原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建设一个中原民俗艺术的培养基地,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巧妙构思,提高游客的参与度,还可以推广中原民俗艺术,甚至有可能从中培养出民俗艺术的优秀传承者。

(三)建设中原民俗文化加工基地

中原地区的传统节日都有各自的特色食品,比如正月十五吃元宵,春节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吃青团等等。虽然现代人常常感到“年味”变淡,但是对于传统节日的食品仍然在延续以及创新,不过食品的的加工翻新虽然花样百出,但是不乏有些人已经忘记了这些传统节日原本的内涵和意义[6]。建设中原民俗文化加工基地,可以帮助游客在享受制作美食的同时,领悟到美食背后的深刻的中原民俗文化内涵。

三、结束语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11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对原料基地的扶持力度

1.1要从资金上给予扶持 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养畜需要外部资金支持。而目前的金融市场和政策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要。因此,龙头企业可采取春借秋还的方式,在农业生产需要时把资金借(贷)给基地和农户,帮助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在送交原料产品时按合同约定扣回所借(贷)的全部资金。

1.2要从品种上给予扶持 企业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优良品种以适当的价格卖或赊给基地,在收购其原料时一并结算。这样既能保证产品品质,给企业提供优良的生产原料,又可降低基地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还可密切企业与基地的合作及利益关系,一举多得,双方共赢。

1.3要从技术上给予扶持 龙头企业要根据自身和基地需要,组建一支精湛的队伍,深入到基地的农户中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生产能力。

2.加强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

2.1科学谋划 根据不同产业需求和地域特点,结合农民种植习惯,科学划定原料基地面积和范围。哪些地块适合种植什么就号召农民集中种植什么,龙头企业需要多少原料就引导农民种植多少,以减少浪费,降低风险。

2.2大力发展畜牧业,不断扩大饲养规模 畜牧业是朝阳产业,有资源、有基础、附加值高。要坚持千家万户普养与发展专业户、专业村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养殖专业村、专业大户和超千头、上万头的养殖场,增加饲养量,加快“半壁江山”工程建设步伐。

2.3加强对基地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业务部门要根据产业化的需求,对基地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生产出数量多、质量好的农畜产品。

3.积极创造条件,密切企业与原料基地的利益关系

3.1实行合同制 通过合同把企业、基地、经纪人以及农民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合同中要明确各方在各环节的责任、义务,以及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并履行好相关的法律程序,增强合同的严肃性,使各方都能够自觉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

3.2实行合作制 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由种植、养殖户组成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由全体组织成员共同负责完成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同企业签订农畜产品购销合同——供应原料整个过程。合作制的主要优势是能把实力弱小的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可以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3.3实行股份制 农民以土地或资产作为股份,入股人员由企业统一经营管理,按股分红。农民可以通过计酬的形式参与到生产过程中。这种组织形式无形中密切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使双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提高双方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

3.4实行租赁制 企业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或从养殖户手中租赁厂房设备,由企业统一经营,经双方商定企业给付租金。这种租赁后的集约经营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标准,进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4.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4.1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等途径吸引更多企业家、投资商投资建厂,借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2大力发展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 专业协会和经纪人等中介组织是企业与基地、农户联系的最有效、最直接、最实在的桥梁和纽带,可以组织集约化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可以代表农民同企业签订原料购销合同,减轻企业直接与农民签订合同的工作量,提高合同履约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与基地的合作成本、提高效率。要采取集中培训、资质认定等方式,加强中介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使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上做出更大贡献。

产业基地网络建设 篇12

一、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目前辽宁特色产业基地尚处于第二阶段, 正为第三阶段“扩展裂变发展”做准备。1995年10月, 东大软件产业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 仅比首个国家产业基地江苏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晚4个月。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2年前三季度, 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7420亿元, 同比增长23.7%, 完成全年任务的75.7%;固定资产总投资达4551亿元, 同比增长27.9%, 其中项目投资达3605亿元, 同比增长40.6%;新项目 (投资额超两千万的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新注册、新开工、新投产项目) 总数达3527个, 其中投资额10亿元及以上新项目72个;销售收入超百亿产业集群达59个, 完成全年任务的79%, 其中县域17个。36个县域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4782亿元, 占全部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的27.5%。特色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发展态势强劲。

二、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问题分析

(一) 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

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需要政策作支撑, 近几年, 辽宁省、各市政府针对特色产业基地的政策只有《辽宁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 仅是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认证和管理办法, 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缺失。产业集群管理中, 辽宁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产业集群发展处是辽宁省重点产业集群主管部门, 而产业集群发展还依托于省中小企业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国资委、各市经信委、产业集群所在园区管委会等部门, 因部门繁多, 从而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现象。导致特色产业基地在管理、审批、数据上报等方面出现混乱, 造成资源分散、协调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在辽宁部分特色产业基地中, 还存在政府角色定位不清、公共服务供给意识淡漠的现象, 政府失位和越位者屡见不鲜。在基地发展中, 政府会有意无意改变其职能角色, 如强行拆分产业链, 参与到行业的业务管理之中, 在基地企业中募集资金用于基地品牌宣传, 或者以此促进特色产业基地的专业化分工等越位管理的行为。

(二) 总体规模和竞争实力不足

辽宁特色产业基地总体规模与发达省份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个别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不明显, 产业层次不高, 产业关联度不足。基地内产业链条不完整, 相互配套程度偏低, 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产品不足, 产品附加值偏低。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 纷纷建立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开发区, 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五六个领域, 产品结构也高度趋同。见商就招、见资就引, 导致基地之间定位的重叠。目前, 除本溪、抚顺、朝阳、阜新等几个大型的特色产业基地正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由生产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以外, 其他大多数基地尚处于建设初期或生产发展阶段, 处于创新匮乏期, 还不具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产品科技含量低、设计研发能力弱、重量轻质等问题反映出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三) 基地自主创新能力不济

经济结构的调整依赖于人才结构的调整, 科技创新的推进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是制约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 辽宁省的各类人才的分布结构, 主要流向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 人才的流失与失衡对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极为不利。在科技研发队伍中缺乏技术专家和高级技术人才;R&D经费强度为1.53%, 基础研究经费强度应在千分之一左右, 基地的基础研究投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辽宁省企业设立技术研发机构的比率较低, 研发机构的层次级别普遍较低, 多数企业的研发机构都未经认定, 属于内部科研机构, 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较弱, 企业研发机构仍存在数量不够多、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技术创新平台缺失, 仅有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组织, 但由于没有系统的规划, 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 建设参差不齐, 发展也极不平衡。

(四) 基地建设措施不健全

在基地内, 园区领导普遍更注重大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 注重硬环境建设而轻视软环境的营造, 注重经济总量攀比而轻视生态环境建设, 致使基地内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融资环境较差、支撑体系薄弱、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 辽宁主导产业的自身配套生产功能欠缺, 特色产业基地的设立多数集而不聚, 数目很多的情况下, 导致资金分散, 投入到相关配套设施购买中时, 就会导致每个基地中, 配套设施均有不全、不新现象, 众多产业的科研开发、教育培训、合理物流、信息平台、政府服务等系列配套支撑力薄弱, 基地领导对园区相关配套设施的使用及更新, 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这些均对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整体处于催化快速发展时期, 建设和完善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创新服务体系, 既要立足于特色产业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发展, 这需要强化政府导向, 注重体制和机制的改革, 营造有效竞争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又要遵循创新服务体系自身构建要素, 在“基础条件-支撑平台-优化手段”三个层面探索服务体系系统发展的措施, 全面开创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局面。

(一) 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特色产业基地政策措施和组织机制

在现有《辽宁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出台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从总体目标、规划布局、招商方向、保障措施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设立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专项资金, 推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建立异地投资的产业分工机制、财税共享的良性竞争机制、公共服务平台互用的配套协作机制, 促进基地之间的横向衔接、错位发展, 避免同质化竞争;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基地发展工作机制, 高度重视产业基地发展战略, 统筹规划工作重点, 层层落实目标任务, 宏观指导和监督基地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切实担负起“提高园区科技含量”的重任;职能部门应把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公开, 做到阳光政务;加强沟通, 对服务过程中与企业需求产生的问题要制定及时、合理的解决方案, 让企业明确行为规范, 让官员清楚义务和职责。

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主体在企业, 政府只有及时调整管理思路, 真正实现由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 才能提高基地管理效能, 才能真正提升企业主体作用, 从而推进特色产业基地的整体实力。降低新办企业入门标准、建立深入中小企业走访制度、实施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累进税, 降低低档税级的税率, 提高企业税收的起征点, 并制定各种中小企业税收的减免及宽限政策;及时调整城镇土地等级和征税标准, 暂停征收多项行政事业型收费, 下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企业缴纳比例, 暂停征收企业工会费等。政府采购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分配比例, 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市场空间。

(二) 加强产学研联合, 增强特色产业基地创新能力

产业基地,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据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技术链的不同, 可以将不同基地科技活动进行差异化规划和管理;建立网上技术市场, 搭建一个全新的科研成果交易平台。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技术中介大平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走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鼓励重点特色产业基地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研发机构、相关实验室对接, 着力引进基地科技管理、通用技术研发、软件设计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基地内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计划, 在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抢占先机, 赢得基地发展的主动权。鼓励支持基地内建立统一的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 着重研究开发一批基地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由科技厅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 支持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建立公共技术研发中心。政府对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 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培育高附加值产品,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议对辽宁省特色产业要加强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 建立健全产业质量指数评价体系。在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中, 试行质量指数评价方法。建立辽宁省特色产业质量状况的预警信号系统, 对产品质量实行有效监控。加强质量管理教育, 培养先进的产业质量观念, 提高质量意识;发挥政府指向引导作用, 运用现代科技技术, 建立辽宁省特色产业共享质量服务平台。用产业质量水平, 提升区域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振兴辽宁省特色产业;力促集群产品优化升级, 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 鼓励企业立足于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 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由基地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一条龙体系, 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专有技术和核心技术, 开发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 使产品结构向精品化、高端化迈进;重视技术研发, 提升产业关键技术水平;加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深入推进辽宁省产业创新联盟建设。鼓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 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 签订有法律约束力的同盟契约, 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 优化资金配置和管理, 推进“五才”工程

辽宁要构建以政府政策性资金为引导, 创业投资为龙头, 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 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为两翼,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基地科技金融体系,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实现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同时, 政府管理部门要对各基地科技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做出测评, 从而使各种渠道用于基地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资金作用达到最大化。建立资金投入后的验收问责制度, 形成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多管齐下的监督机制, 增加科技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压力, 提高科技投入的有效率。从产业基地的构成看, 自然资源、物质基础设施、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等都是产业基地形成的最基本要素。人力资源, 作为科技和知识的有效载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国际上的经验证明, 要实现产业基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要积聚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因此, 政府要以实现特色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制定人才发展总体战略规划, 重点完善和深化“五才”工程, 合理谋划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域外人才与本土人才、科技人才与技能人才等的引进、培养、使用、流动和激励工作,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 发展壮大人才队伍, 优化人才结构, 建设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开发体系。以技术入股等形式探索科技人员参与股权分配制度, 激发广大科技人员为产业基地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优化软硬环境, 夯实特色产业基地物质基础

上一篇:山区测绘下一篇:小班化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