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质量

2024-09-30

环节质量(精选12篇)

环节质量 篇1

病历是患者在医疗机构诊治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唯一性[1]。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病历质量控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级医院的高度重视, 其质控体系和方法也日渐完善。病历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检查医疗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 反馈质量缺陷, 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2]。在病历质量控制的实践中, 反馈体系、评价体系、人性化管理、潜在的法律风险等均对质控效果、质控目的影响较大, 如何合理、高效地实施病历质量控制, 保证病历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 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从事病案质量控制工作多年, 现结合我院的情况, 分析如下:

1 环节质量监控的优势

1.1 可从源头上预防病案缺陷的发生

我院由科主任、质控员、主治医师和科护长组成的一级病案质量监控小组。根据《住院病历质量评估标准》进行检查, 经常性的自查、自检、自控本科或本病房的病案质量, 检查下级医师的记录的合理性、及时性、合法性及完整性。对查出的缺陷内容, 当即告知责任医师及护士, 及时补充和修改缺陷的内容, 从源头上预防病案缺陷的发生。

1.2 能有效地预防医疗差错事故和缺陷病案的发生, 提高了医疗和病案质量, 防范医疗纠纷

我院由医疗质量监控科、医务科、病案科组成的病案质量小组, 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运行病历质量, 从环节质量检查医疗法规、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 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均反映在病案记录中, 在日常的病程记录中应体现三级医师查房记录、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会诊记录、术前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危重患者抢救记录、输血记录等核心制度内容。职能部门经常督促检查, 有效地预防了医疗差错事故和缺陷病案的发生, 提高了医疗和病案质量, 防范医疗纠纷。

1.3 有效地为医院管理提供服务

病案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信息资料, 医院内许多信息流皆可从病案中取得。如危重病抢救成功率, 其反映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 反映其抢救中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与使用效果, 反映医疗费用与医疗活动的比值, 反映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其他方面的服务质量等等。真实而完整的病案标志着医院和工作人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和医疗专业水平。出院病历在运作过程中受到很好的监控, 在病历形成阶段就达到了高质量, 为医院管理者医院管理中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同时可以及时为医师、患者提供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服务。

2 终末质量监控的弊端

2.1 终末质量监控不能确保病历质量

病案是医护人员从事医疗活动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是一种严肃真实的过程描述。它一经形成, 不允许改动。如果在病案的形成过程中未能认真书写, 写成的病历质量较差, 返修时要把它加工成高质量的病历不是那么简单, 这如同将已加工成型的不合格产品, 要修理成合格的产品是不容易的, 因为有些地方是根本不能修改的, 只能永远是次品。

2.2 终末质量监控不适合当前形势

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使得病历内容基本向患者公开, 向社会公开。法律允许患者和相关人员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有些患者因医疗、保险需要, 办理出院手续时即要求复印病历。还有些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的医疗行为产生疑义及发生医疗纠纷, 要求立即复印或封存病历, 根本容不得修改病历。

在2002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也指出了“举证倒置”的新规定。病案是医疗法律文书, 作为证据, 它在法庭上会受到“质证”, 求证其可信度。

2.3 终末质量监控后修改病历是违法的

归档的病案中某些内容尚能加以补充、修改, 例如, 病案首页填写不全、上级医师未签名、用词不当、诊断主次颠倒等, 还可以修改, 但有些病历中的缺陷是无法弥补和修改的, 例如, 病史不详细、缺乏重要的阴、阳性症状描述、查体漏项、缺少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等, 患者已经离院, 相关信息无法再补充。若是失真的补充, 必然会降低病案的科学价值及法律价值。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即使我们在医疗上没有问题, 但由于病历记录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或者有误, 都会给矛盾的处理带来麻烦, 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所以, 大修大改患者出院后的病历, 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 讨论

病案是医疗法律文书, 作为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定性的重要证据, 必须充分认识和懂得病历质量控制的潜在法律风险并规避。

病历质量控制的目标应当是在符合法律精神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综合控制手段, 提高病历自身以及所蕴涵的医疗服务过程的质量[3,4]。从病历质量控制的通常模式看, 医院的病历质量控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缺陷记录进行修正的行为。虽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事实, 更完整地阐述病情, 但为使医疗过程在文书上看起来完整、科学而采取的修正措施, 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法律风险的, 如事后更正错误的诊断、不合理的医嘱及补充相应检查、诊断依据等。病案一旦形成, 依据法律法规是不能修改的, 终末修改病历不论对个人, 还是对医院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医患发生矛盾的情况下, 修改病历在法律面前则意味着败诉[5], 会给医院和个人造成经济上和名誉上的损失。

因此, 要规避以上风险, 一方面临床医务人员不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准确、全面、规范地书写病历;另一方面病案管理委员应将病案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环节质量监控上, 狠抓基础环节和中间环节, 强化基础质量管理,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三基”训练知识考试,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医疗和病案质量。主治医师、质控医师把好病历质量关,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职能部门经常到临床科室检查运行病历,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控制问题再出现, 使病案保持良好的恒定水平, 使病历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 提高病案的管理质量, 更好地为医院的管理和社会服务。

摘要:目的:寻找提高病案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对病案质量控制的分析, 比较病案环节质量控制与病案终末质量控制的优势与弊端。结果:环节质量控制才是提高病案质量的有效方法。结论: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未能有效地提高病案质量, 只有在环节质量控制上下功夫, 使病历在形成阶段就达到高质量, 这样才能提高病案的法律证据质量, 适应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上升的形势。

关键词:病案,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任长乐, 周贺亮, 侯旭, 等.强化病案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卫生产业, 2007, (3) :89-90.

[2]姚峥, 周莲娥, 李小莹, 等.住院病历质量实时监控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3) :172-173.

[3]王静, 郑晓丽.科学管理病历档案, 提高病案管理效率[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4) :146-147.

[4]姬军生, 张勇, 郭继卫, 等.病历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4 (4) :220-221.

[5]吴秀兰.对病历终末质量监控的看法[J].中国病案, 2005, 6 (7) :4-5.

环节质量 篇2

A.1土方开挖工程

1.【控制点】

(1)基底超挖。

(2)基底未保护。

(3)施工开挖顺序不合理。

(4)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无工作面。

(5)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地质情况,组织合理、经济的基坑围护方案。

2.【预防措施】

(1)根据结构基础图绘制基坑开挖基底标高图,经审核无误方可使用。

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临近基底时,派专业测量人员控制开挖标高。

(2)基坑开挖后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应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基础施工时再开挖。

(3)开挖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基底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考虑结构尺寸外,应根据施工实际要求增加工作面宽度。

A.2地下防水

1.【控制点】

(1)防水材料选择,确保选择防水材料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空鼓。

(3)渗漏。

2.【预防措施】

(1)多方案、多材料的比较,选择一种价格合理,最适合现场实际情况使用的防水材料。

(2)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卷材铺贴时,要将空气排除彻底,接缝处应认真操作,使其粘结牢固。

对阴阳角、管根等特殊部位,在防水施工前,应做增强处理,可根据具体部位采取有效措施。

(3)卷材末端的收头处理,必须用嵌缝膏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闭;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成品保护,并及时按设计要求做保护层。

A.3回填土工程

1.【控制点】

(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密度,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土的选择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2)回填土下沉。

(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4)管道下部夯填不实。

(5)注意回填分层压实系数及分层厚度。

2.【预防措施】

(1)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才能铺上层土;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压实遍数不够,甚至漏压,坑(槽)底有机物或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因素造成回填土下沉,施工中要认真执行规范规定,检查发现后及时纠正。

(3)回填时,应在夯压前对于土适当洒水湿润,对土太湿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

(4)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A.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控制点】

(1)控制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中外加剂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4)混凝土塔诺度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5)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6)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密实。

2.【预防措施】

(1)优化配合比设计,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掺用一定配比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同时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

(2)混凝土浇筑应做到斜面分段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冷缝,应采取二次振捣法。

(3)在四周外模上留设泌水孔,以使混凝土表面泌水排出,并用软轴泵排水。

(4)混凝土浇筑到顶部,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混凝土硬化前1~2h用木搓板反复搓压,直至表面密实,以消除混凝土表面龟裂。

(5)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覆盖保湿养护或蓄水养护,并进行测温监控,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A.5钢筋工程

1.【控制点】

(1)墙柱钢筋位移。

(2)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3)绑扎接头、对焊接头未错开。

(4)箍筋弯钩不足1350。

(5)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筋被踩到下面。

2.【预防措施】

(1)在混凝土浇注前检查钢筋位置,宜用梯子筋、定位卡或临时箍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校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浇注混凝土时注意浇筑振捣操作,尽量不碰到钢筋,浇筑过程中派专人随时检查,及时修整钢筋。

(2)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施工简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3)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

(4)钢筋加工成形时应注意检查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绑扎操作时,应认真按1350弯钩。

(5)板的钢筋绑好之后禁止人在钢筋上行走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负筋被踩到下面,且在混凝土浇注前先整修合格。

A.6模板工程

1.【控制点】

(1)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

(2)墙面凹凸不平、模板粘连。

(3)阴角不垂直、不方正。

(4)梁柱接头错台。

(5)模板接缝处平整度。

2.【预防措施】

(1)墙体放线时误差应小,穿墙螺栓应全部穿齐、拧紧;加工筋固定撑具(梯子筋),撑具内的短钢筋直接顶在模板的竖上。模板的刚度应满足规定要求。

(2)要定期对模板检修,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不得用大锤或振捣棒猛振模板,撬棍击打模板;

模板拆除不能过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方可拆除模板,并认真及时清理和均匀涂刷隔离剂,要有专人验收检查。

(3)对于阴角处的角模,支撑时要控制其垂直度,并且用顶铁加固,保证阴角模的每个翼缘必须有一个顶铁,阴角模的两侧边粘贴海绵条,以防漏浆。

(4)在柱模上口焊20mm×6mm的钢条,柱子浇完混凝土后,使混凝土柱端部四周形成一个20mm×6mm交圈的凹槽,第二次支梁柱顶模时,在柱顶混凝土的凹槽处粘贴橡胶条,梁柱顶模压在橡胶条上,以保证梁柱接头不产生错台。

A.7混凝土工程

1.【控制点】

(1)麻面、蜂窝、孔洞。

(2)漏浆、烂根,露筋。

(3)楼板面凸凹不平整。

2.【预防措施】

(1)在进行墙柱混凝土浇注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厚度及混凝土振捣时间;为防止混凝土墙面气泡过多,应采用高频振捣棒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遇钢筋较密的部位时,用细振捣棒振捣,以杜绝蜂窝、孔洞。

(2)墙体支模前应在模板下口抹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模板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浇注混凝土前先浇筑5~1Ocm同等级混凝土水泥砂浆;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3)梁板混凝土浇注方向应平行于次梁推进,并随打随抹;在墙柱钢筋上用红色油漆标注楼面+0.5m的标高,拉好控制线控制楼板标高,浇混凝土时用刮杠找平;混凝土浇注2~3h后,用木抹子反复(至少3遍)搓平压实;当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上人。

A.8钢结构工程

1.【控制点】

(1)构件运输堆放变形。

(2)焊接变形。

(3)尺寸不准。

(4)焊缝缺陷。

(5)螺栓孔眼不对。

(6)现场焊接质量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7)不使用安装螺栓,直接安装高强螺栓。

2.【预防措施】

(1)构件运输堆放时地面必须垫平,垫点应合理,上下垫木应在一条垂线上,以避免垫点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

(2)应采用合理焊接顺序及焊接工艺或采用夹具、胎具将构件固定,然后再进行焊接,以防止焊接后翘曲变形。

(3)钢构件制作、吊装、检查时应用统一精度的钢尺,并严格检查构件制作尺寸,不允许超过允许偏差。

(4)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施工,尽量减少焊接缺陷产生。

(5)安装时不得任意扩孔或改为焊接,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后按规范或洽商要求进行处理。

(6)焊工须有上岗证,并应编号,焊接部位按编号做检查记录,全部焊缝经外观检查凡达不到要求时,补焊后应复验。

(7)安装时必须按规范要求先使用安装螺栓临时固定,调整紧固后再安装高强螺栓并替换。

A.9砌筑工程

1.【控制点】

(1)拉结筋任意弯折、切断。

(2)墙体凸凹不平。

(3)墙体留槎,接槎不严。

(4)拉结钢筋不符合规定。

【预防措施】

(1)砌砖时要注意保护好拉结筋,不允许任意弯折或切断。

(2)砌筑时必须认真拉线,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或圈梁时必须加好支撑,要坚持分层浇注,分层振捣,浇注高度不能大于2m,插振不得过度。

(3)施工间歇和流水作业需要留槎时必须留斜槎,留槎的槎口大小要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组砌方法而定;留槎的高度不超过1.2m,一次到顶的留槎是不允许的。

(4)拉结筋、拉结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设置,预留位置应预先计算好砖行模数,以保证拉结筋与砖行吻合,不应将拉结筋弯折使用。

A.10屋面工程

1.【控制点】

(1)找平层起砂、空鼓、开裂。

(2)屋面积水。

(3)防水层空鼓、渗漏。

2.【预防措施】

(1)找平层施工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但不能用水浇透;施工时要抹压充分,尤其是屋面转角处、出屋面管根和埋件周围要认真操作,不能漏压;抹平压实后,浇水养护,不能过早上人踩踏。

(2)打底找坡时要根据坡度要求拉线找坡贴灰饼,顺排水方向冲筋,在排水口、雨水口处找出泛水,保温层、防水层和面层施工时均要符合屋面坡度的要求。

(3)防水层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并在后续工序的施工中加强检查,严格执行工艺规程,认真操作,空鼓和渗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机电工程质量控制点

B.1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暗装冷热水管道渗水。

(2)吊顶内管道滴水。

2.【预防措施】

(1)暗装于墙内或吊顶内的管道一定经试压合格后,方可隐蔽,且尽量无接头。

(2)对吊顶内管道,一定要做好防结露措施。

B.2室内排水管道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排水管道倒坡。

(2)地漏过高或过低,影响使用。

(3)管道堵塞。

(4)直埋管道渗漏。

2.【预防措施】.(1)立管T、Y形三通甩口不准,或者其中的支管高度不准,导致倒坡。

(2)标准地坪找准后,低于地面2cm,坡向地漏。

(3)管道立管安装完毕后,应将所有管口封闭严密,防止杂物掉入,造成管道堵塞。

(4)防止管基不密实,受力不均,导致管道不均匀下沉。故管基础要坚硬,另外应检查管道是否有砂眼。

B.3室内采暖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采暖热水干管运行有响声。

(2)采暖干管,分支管水流不畅。

(3)散热器不热或冷热不均。

2.【预防措施】

(1)采暖热水干管主要质量缺陷是干管运行时管内存有气体和水,影响水、汽的正常循环,发出水的冲击声。预控方法是采用偏心变径,而不是同心变径,在热水采暖系统中,保证管壁上平,蒸汽采暖系统保证管壁下平即可。

(2)采暖分支管道若采用羊角弯式连接,分支管内会出现阻力,水流不畅。正确分支管道采用900弯分支连接,即可避免水流不畅。

(3)防止管道内和散热器有杂物,而影响介质流向的合理分配或者防止散热器或支管倒坡。

B.4采暖与卫生设备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焊接错口。

(2)管道设备内有脏物,有堵塞和壳卡现象。

(3)冬季水压试验后有冻坏设备、管道现象。

2.【预防措施】

(1)焊接管道错口,焊缝不匀,主要是在焊接管道时未将管口轴线对准,厚壁管道未认真开坡口。

(2)冲洗未冲净,冲洗应以系统内最大压力和最大流量进行,出口处与入口处目测一致才为合格。

(3)冬施水压试验后,必须采取可靠措施把水泄净。

B.5消防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喷洒管道拆改严重或喷洒头不成行,不成排。

(2)水泵接合器不能加压。

(3)喷洒头不喷水或喷水不足。

(4)水流指示器工作不灵敏。

2.【预防措施】

(1)各专业工序安装无统一协调,应与风口、灯具、温感、烟感、广播及装修统一协调布置。

(2)注意单流阀不要装反,盲板一定要拆除;阀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3)安装喷头前消防喷洒系统一定要做冲洗或吹洗,以免杂物堵塞。

(4)防止安装方向相反或电接点有氧化物造成接触不良。

B.6室内蒸汽管道及附属装置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系统不热。

(2)管道安装坡度不够或倒坡。

2.【预防措施】

(1)I穷止疏水器疏水不灵,防止蒸汽干管倒坡,蒸汽或凝结水管在返弯或过门处,高点安排气阀,低点安泄水阀,防止系统中存有空气。

(2)防止管道安装前未调直,局部有折弯,标高测量不准而造成局部倒坡或坡度不均匀,托吊架间距过大,造成局部管道塌腰。

B.7管道及设备防腐保温

1.【控制点】

(1)管道设备表面脱皮,返锈。

(2)管道设备表面油漆不均匀,有流坠和漏涂现象。

(3)保温效果未达到设计要求。

2.【预防措施】

(1)防止管材除锈不净。

(2)主要是刷子沾油漆太多和刷油不认真。

(3)防止承包商采用不同种保温材料,但材料强度、密度、导热系数比设计低一个档次。

B.8管道安装一钢管焊接工程

1.【控制点】

(1)咬边。

(2)未熔合。

(3)有气孔。

(4)有焊瘤。

(5)有夹渣。

(6)错口。

(7)有焊纹。

(8)未焊透。

2.【预防措施】

(1)防止电流过大,电弧过长。

(2)防止电流过小,焊接速度太快。

(3)防止焊药太薄或受潮,电弧不当。

(4)防止熔池温度过高。

(5)防止焊层间清理不干净,电流过小,运条不当。

(6)多转动管子,使错口值减小,间隙均匀。

(7)防止焊条化学成分与母材的材质不符,焊接顺序不合理。

B.9金属风管制作

1.【控制点】

(1)铆钉脱落。

(2)风管法兰连接不方。

(3)法兰翻边四角漏风。

2.【预防措施】

(1)加长铆钉,按工艺方法正确操作,增加工人责任心。

(2)用方尺找正,使法兰与直管棱垂直管口四边翻边量宽度一致。

(3)管片压口前要倒角,咬口重叠处翻边时铲平,四角不应出现豁口。

B.10风管及部件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风管与排水管、喷洒支管等管线打架。

(2)风管变形。

2.【预防措施】

(1)安装前,水、电、通风三个专业确定好各自管线、桥架的水平位置及标高,绘出综合布置详图。

(2)对于较长风管,起吊时速度应同步进行,首尾呼应,防止由于一头高一头低,中段风管法兰受力过大而变形。

B.11风管及部件保温工程

1.【控制点】

(1)谨防假冒伪劣保温材料

(2)保温材料松散脱落

2.【预防措施】

(1)对保温材料的密度、强度、导热系数、规格及是否受潮的检查。以达到设计保温效果。

(2)防止保温钉粘结不牢,密度不够,玻璃丝布缠裹不紧,以及人为踩踏。

B.12空调设备安装过程

1.【控制点】

(1)空调机组表冷段存水排不出。

(2)风机盘管表冷器堵塞。

(3)风机盘管结水盘堵塞。

(4)冬期施工易冻坏表面交换器。

2.【预防措施】

(1)冷凝水管应加存水弯,并坡向地漏或室外。

(2)风机盘管和管道连接前未经冲洗排污。

(3)风机盘管运行前,应清理结水盘内杂物,以保证凝结水排出,结水盘也应有一定坡度。

(4)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试压后须将水放净,以防冻坏。

B.13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工程

1.【控制点】

(1)实际风量过大。

(2)实际风量过小。

(3)气流速度过大。

2.【预防措施】

(1)降低风机转速,调节阀门,增加阻力。

(2)提高风机转速,调节阀门,放大部分管段尺寸,减小阻严法兰接缝,人孔、检查门或其他存在漏风的地方。

(3)气流组织不合理或送风量过大。

B.14通风机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风机产生与转速不相符的振动。

(2)调试时叶轮损坏。

2.【预防措施】

(1)安装前,应检查叶轮重量是否对称或叶片上是否有附着物。

(2)调试通电前,一是手动盘车,观察是否壳卡现象;二是叶轮内是否有杂物,如小石子等。

B.15空调水管道安装及保温工程

1.【控制点】

(1)管路不冷或不热。

(2)保温后仍有冷凝水滴出。

(3)末端风机盘管不热或不冷。

2.【预防措施】

(1)防止管路堵塞或坡度不对。

(2)整个制冷管路有保温不到的地方或有破损的地方,特别是高点。

(3)空调水管路系统中,风机盘管可能成了系统最高点。

B.16卫生洁具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冬季卫生洁具存水弯冻裂。

(2)卫生洁具存水弯堵塞。

(3)卫生洁具配件丢失,损坏严重。

(4)坐便器周围离开地面。

2.【预防措施】

(1)在冬季未通暖房间的卫生洁具,存水弯应无积水。

(2)防止在即将交工时,将建筑垃圾倒入卫生洁具中,造成堵塞。

(3)应在竣工前,各房间配好锁以后再安装。

(4)下水管口预留过高,稳装前需修理。

B.17管路暗敷设工程

1.【控制点】

(1)管材质量。

(2)准确测定位置。

(3)管口的丝扣长度。

(4)管口毛刺。

(5)套管连接的焊点。

(6)跨接地线的长度及焊点质量。

2.【预防措施】

(1)依据国家标准严格验收材料;

(2)全面认真阅读图纸;

(3)管口应铣口;

(4)焊接地线长度应符合搭接要求;

(5)焊工应持证上岗、熟悉电气焊接要求。

B.18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接地体的埋深、间距、搭接面积不足。

(2)支架松动,间距不足。

(3)引下线焊面不足、漏防腐、主筋错位。

(4)避雷网焊面不足、漏防腐、不平直、变形缝缺补偿。

(5)出屋面的金属管道未与避雷网连接。

(6)管道与避雷网连接未做隐检。

(7)接地焊接观感不好、药皮处理不干净、防腐处理不好。

2.【预防措施】

(1)认真查阅图纸、图集,深刻了解设计思想;

(2)严格焊工上岗程序,必须持证上岗。

B.19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设备及零部件缺少、损坏。

(2)接地保护线遗漏和连接不紧密,缺防紧措施。

(3)刷油漆遗漏和污染其他设备和建筑物。

2.【预防措施】

(1)开箱检查要仔细,将缺件、损件列好清单,同供货单位协商解决,加强管理;

(2)认真作业,加强自检、互检及专检;

(3)加强自检、互检,对其他工种的成品认真保护。

B.20器具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成排灯具、吊扇的中心线偏差超出允许范围。

(2)木台固定不牢,与建筑物表面有缝隙。

(3)法兰盘、吊盒、平灯口不在塑料(木)台的中心上,偏差超出1.5mm。

(4)吊链日光灯的吊链选用不当。

(5)采用木结构明(暗)装灯具时,导线接头和普通塑料导线裸露,缺少防火措施。

(6)各类灯具的选用场所和安装方法不当。

2.【预防措施】

(1)在确定成排灯具、吊扇的位置时,必须拉线、拉十字线;

(2)木台直径在75~150mm时,应用两条螺丝固定;木台直径在150mm以上时,应用三条螺丝成三角形固定;

(3)法兰盘、吊盒、平灯口的中心应对准塑料(木)台的中心;

(4)带罩或双管日光灯以及单管无罩日光灯链长,应使用镀锌吊链;

(5)导线接头应放在接线盒内或者器具内,塑料导线应用护套线敷设;

(6)各类灯具的适用场所应充分尊重厂家的意见,安装方法及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B.21电缆敷设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电缆进入室内电缆沟时,套管防水处理不好。

(2)油浸电缆端头封铅不严密、有渗油现象。

(3)沿支架或桥架敷设电缆时,排列不齐,交叉、弯曲严重。

(4)电缆穿越变形缝处理不好。

(5)电缆标志牌挂装不齐、漏挂。

2.【预防措施】

(1)电缆沟敷设电缆前应加强检查,宜在电缆沟内做排水;

(2)安装电缆的工人应进行上岗前的专业培训;

(3)敷设电缆前将电缆事先排列好,画出排列表,按表施工;

(4)电缆穿越变形缝应有伸缩节装置;

(5)专人负责标志牌的挂装、检查。

B.22金属线槽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支架或吊架固定不牢、接缝焊接防腐处理不好。

(2)保护地线的线径与压接螺丝的直径不符合要求。

(3)线槽穿过变形缝未做处理。

(4)线槽接槎不齐,暗敷设线槽少检修人孔。

(5)导线连接时,线芯受损,缠绕圈数和倍数不合格。

(6)线槽内导线不同等级的线缆同槽存放,放置混乱。

(7)竖井内配线未做防坠措施。

2.【预防措施】

(1)安装线槽的膨胀螺栓必须牢固,焊接处应做好防腐;

(2)地线压接必须依据规范;

(3)过变形缝的线槽应断开底板,两端固定;

(4)暗敷设线槽应加检修人孔;

(5)导线连接依据规范重做;

(6)不同等级的线缆应分开敷设;

(7)竖井内配线分段固定;

B.23塑料线槽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线槽内有灰尘和杂物。

(2)线槽底板松动和有翘边现象,胀管或木砖固定不牢、螺丝未拧紧。

(3)线槽盖板接口不严,缝隙过大并有错台。

(4)线槽内导线放置杂乱。

(5)不同等级的电线放置在同一线槽内。

(6)线槽内导线截面超出线槽的允许规定。

2.【预防措施】

(1)配线前应将线槽内的灰尘和杂物清除;

(2)选用合格的槽板,固定底板时,应先将木砖或胀管固定牢,再将固定螺丝拧紧;

(3)线槽接缝处应仔细地将盖板接口对好,避免有错台;

(4)配线时应将导线理顺,绑扎成束;

(5)依据规范要求将同一电压等级的线缆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6)线槽内敷设线缆的数量依据规范规定。

B.24配电箱、配电盘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配电箱(盘)的标高或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

(2)接地导线截面不够或保护地线截面不够,保护地线串接。

(3)配电盘后配线不整齐,配件缺损。

(4)铁制配电箱电、气焊开孔。

(5)箱体稳固后周边空鼓和缝隙过大。

(6)铁箱内壁焊点锈蚀。

2.【预防措施】

(1)配电箱安装时应测量定位准确,严格要求按土建专业的建筑1m线;

(2)PE线端子适用于一般公共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不宜使用;

(3)配电盘内配线应按回路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盘内,配齐各种配件;

(4)铁箱开孔应一管一孔,用开孔器开孔;

(5)箱体周围应用水泥砂浆筑实牢固;

(6)焊点应补漆。

B.25管路明敷设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煨管处出现凹扁过大或弯曲半径不够的现象。

(2)线管在焊接地线时,将管焊漏,焊接不牢、漏焊、焊接面不够倍数。

(3)配管固定点不牢,螺丝松动、铁卡子、固定点间距过大或不均匀。

(4)管口不平齐有毛刺,断管后未及时铣口。

(5)焊口不严、破坏镀锌层。

2.【预防措施】

(1)煨管时,使用手动煨管器移动速度要适度,使用油压煨管器或机械煨管机,模具要配套,管子的焊缝应在正面;

(2)接地线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焊接;

(3)管路的卡子应采用配套管卡,固定牢固,档距均匀;

(4)切割完成的管口必须用锉锉平,去掉毛刺再配管;

(5)破坏镀锌层的部位应及时补刷防锈漆。

B.26管内穿线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在施工中存在护口遗漏、脱落、破损及管径不符等现象。

(2)铜导线连接时,导线的缠绕圈不足5圈。

(3)导线连接处的焊锡不饱满,出现虚焊、夹渣等现象。

(4)多股软铜线涮锡遗漏。

(5)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

(6)采用LC线帽的接头导线绝缘与帽内压接管不齐。

2.【预防措施】

(1)电工上岗必须持证上岗,严格导线连接的操作程序;

(2)导线连接应按操作工艺进行;

(3)导线连接的焊锡温度要适当,涮锡要均匀,涮锡后要用布条及时擦去多余的焊剂,保持接头的洁净;

(4)多股软铜线必须进行涮锡处理;

(5)管路内穿线前必须进行扫管,特别要求必须清除管路内的泥水,否则将降低导线的绝缘等级;

(6)压接LC接线帽应采用专用的工具。

B.27开关、插座面板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开关、插座面板不平整,与建筑物表面之间有缝隙。

(2)开关未断相线,插座的相线、零线及地线压接混乱。

(3)多灯房间开关与控制灯顺序不对应。

(4)固定面板的螺丝不统一,有一字和十字。

(5)同一房间的开关、插座的安装标高之差超出允许偏差范围。

(6)铁管进盒护口脱落或遗漏。

(7)开关、插座箱内拱头。

2.【预防措施】

(1)安装插座、面板前,应进行预埋盒的清理,盒口平齐,保证面板紧贴墙面;

(2)开关插座接线应按规定进行;

(3)房间多灯具的开关安装时应依顺序压接,保持开关方向一致;

(4)固定面板的螺丝应统一;

(5)开关插座标高应在安装预埋盒时进行控制一致;

(6)进盒缺管少护口的应及时补齐;

(7)开关插座内分线必须采用压线帽或鸡爪头的方法;

B.28阻燃塑料管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套箍偏中,有松动,插接不到位,胶粘剂抹得不均匀。

(2)大管煨管时有凹扁、裂痕及烤伤、烤变色现象。

(3)管路敷设出现垂直与水平超偏。

(4)暗敷设时有管路外露现象,稳固或预埋的盒箱有歪斜或不准的现象。

(5)管路不通。

2.【预防措施】

(1)管路连接时应用小刷均匀抹配套供应的胶粘剂,插入时用力转动插入到位;

(2)弯管烘烤面积要大,受热要均匀,并用模具一次煨成;

(3)固定管路前应拉线,均匀固定管卡子;

(4)稳固盒箱时,一定找准位置,先注入适量水泥砂浆,再找正填实;

(5)朝上的管路容易掉进杂物,因此应注意保护。

B.29电话插座及组线箱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盒箱内不清洁。

(2)面板安装不牢固。

(3)面板的标高超出允许偏差。

(4)电话线预留余量不足或过多,箱内导线放置杂乱。

(5)导线压接不牢。

(6)导线压接后编号混乱。

2.【预防措施】

(1)电话箱配线前应清理干净;

(2)盒箱面板螺丝应拧固到位,使面板紧贴建筑物表面;

(3)面板安装时,标高应严格按规范要求;

(4)电话线的余量应满足电话局的要求;

(5)导线压接时应紧固到位;

(6)电话箱内的导线以对为单位进行编号。

B.30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无信号、信号弱、只有一个频道的信号。

(2)重影。

(3)图像失真。

(4)CB通讯站干扰所有用户、一个用户、多个用户。

(5)在同一个频道同时收到两个电视信号。

2.【预防措施】

(1)电视设备必须保证质量稳定,性能良好,分贝损耗准确;

(2)调试时,必须用便携式电视机进行全面调试;

(3)信号电平输出值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4)调试时,首端有谐波和寄生参量的接收,在前端用可接收检查机检查是否落在干扰电视机的频道上,在天线传输线终端接滤波器或安装高通滤波器,并检查有否开路和短路;调试时由于用户接收机对谐波和寄生参量的接收,应在电视机天线终端接通高通滤波器;

(5)若在同一频道同时收到两个电视频道,应采用抗同频干扰天线来消除。

B.31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

1.【控制点】

(1)探测器及手动报警器的盒口有破口,盒子过深及安装不牢等现象。

(2)导线压接松动、编号混乱、颜色不统一。

(3)探测器与灯位、通风口等部位相互干扰。

(4)端子箱固定不牢,暗装箱面四周有破口、不贴墙。

(5)柜(盘)箱的接地线截面不符合要求,压接不牢。

(6)运行中误报。

2.【预防措施】

(1)探测器、手动报警器的盒子应与墙面平齐完整;

(2)消防系统的编号必须准确并应有记录;

(3)装修阶段应画出装修顶板节点图,排列风口、探测器等的相对位置;

(4)暗装箱、端子箱必须四周平实完整:

(5)消防系统的接地线必须依据规范要求安装,禁止更改:

(6)为防止消防系统的误报,应保证导线压接牢固,设备安装到位,接地良好。

C装饰工程质量控制点

C.1抹灰工程

1.【控制点】

(1)空鼓、开裂和烂根。

(2)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3)踢脚板和水泥墙裙等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毛刺。

(4)接槎不平,颜色不一致。

2.【预防措施】

(1)基层应清理干净,抹灰前要浇透水,注意砂浆配合比,使底层砂浆与楼板粘结牢固;抹灰时应分层分遍压实,施工完后及时浇水养护。

(2)抹灰前要认真用托线板、靠尺对抹灰墙面尺寸预测摸底,安排好阴阳角不同两个面的灰层厚度和方正,认真做好灰饼、冲筋;阴阳角处用方尺套方,做到墙面垂直、平顺、阴阳角方正。

(3)踢脚板、墙裙施工操作要仔细,认真吊垂直、拉通线找直找方,抹完灰后用板尺将上口刮平、压实、赶光。

(4)要采用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防止颜色不均;接槎应避免在块中,应甩在分格条处。

C.2门窗工程

1.【控制点】

(1)门窗洞口预留尺寸不准。

(2)合页不平、螺丝松动、合页槽深浅不一。

(3)上下层门窗不顺直,左右门窗安装标高不一致。

2.【预防措施】

(1)砌筑时上下左右拉线找规矩,一般门窗框上皮应低于门窗过梁10~15mm,窗框下皮应比窗台上皮高5mm。

(2)合页位置应距门窗上下端宜取立梃高度的1/10;安装合页时,必须按画好的合页位置线开凿合页槽,槽深应比合页厚度大1~2mm;根据合页规格选用合适的木螺丝,木螺丝可用锤打入1/3深后,再行拧入。

(3)安装人员必须按照工艺要点施工,安装前先弹线找规矩,做好准备工作后,先安样板,合格后再全面安装。

C.3幕墙

1.【控制点】

(1)玻璃出现严重“影像畸变”。

(2)装饰压条不垂直、不水平。

(3)铝合金构件表面污染严重。

(4)玻璃幕漏水。

2.【预防措施】

(1)玻璃进场时要进行开箱抽查,安装前发现有翘曲现象应剔出不用;安装过程中,各道工序严格操作,密封条镶嵌平整,打胶后将表面擦拭干净。

(2)安装装饰压条时,应吊线和拉水平线进行控制,安完后应横平、竖直。

(3)运输安装过程中,不能过早撕掉表面保护膜,打胶时尽量不要污染面层,打胶后及时将表面擦拭干净。

(4)玻璃四周的密封条规格要匹配,尺寸不得过大或过小,镶嵌要平整严密,接口处一定要充填密实,达到不漏水为准。

C.4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项工程

1.【控制点】

(1)基层清理。

(2)吊筋安装与机电管道等相接触点。

(3)龙骨起拱。

(4)施工顺序。

(5)板缝处理。

2.【预防措施】

(1)吊顶内基层应将模板、松散混凝土等杂物清理干净;

(2)吊顶内的吊筋不能与机电、通风管道和固定件相接触或连接;

(3)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需要对吊顶起拱1/200:

(4)完成主龙骨安装后,机电等设备工程安装测试完毕;

(5)石膏板板缝之间应留楔口,表面粘玻璃纤维布。

C.5墙面石材干挂工程

1.【控制点】

(1)石材未挑选,色差大。

(2)骨架安装不牢固或骨架未做防锈处理,造成安全隐患。

(3)石材安装出现高低差、不平整。

(4)石材运输、安装过程中磕碰出现缺棱掉角。

2.【预防措施】

(1)石材选样后进行封样,按照选样石材,对进场的石材检验挑选,对于色差较大的应进行更换。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骨架固定方式,固定牢固,必要时应做拉拔试验。必须按要求刷防锈漆处理。

(3)安装石材应吊垂直线和拉水平线控制,避免出现高低差。

(4)石材在运输、二次加工、安装过程中注意不要磕碰。

C.6墙面涂料工程

1.【控制点】

(1)基层清理不干净。

(2)墙面修补不好,阴阳角偏差过大。

(3)墙面腻子不平,阴阳角不方正,或腻子过厚而没有分层刮。

(4)涂料的遍数不够,造成漏底,不均匀、刷纹等情况。

2.【预防措施】

(1)基层一定要清理干净,有油污的应用10%的火碱水液清洗,松散的墙面和抹灰应清除,修补牢固。

(2)墙面的空鼓、裂缝等应提前修补,保证墙面含水率小于8%。

(3)涂料的遍数一定要保证,保证涂刷均匀。

(4)对涂料的稠度必须控制,不能随意加水等。

C.7墙面釉面砖工程

1.【控制点】

(1)房间在施工前不方正,阴阳角不方。

(2)墙面砖规格偏差较大,出现砖缝不一致;色差较大。

(3)墙面砖空鼓,裂缝,黑边,砖缝不直,勾缝不实等。

(4)釉面砖表面破坏,花纹没有对好,排砖不合理等。

(5)面层不平整,墙面不垂直。

2.【预防措施】

(1)在施工前应对房间进行找方,保证阴阳角方正。

(2)墙面砖施工时应严格选砖,主要对面砖的规格尺寸、颜色、花纹等挑选。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3)墙面抹灰基层保证粘结牢固,不出现空鼓,裂缝现象;对有沉降缝等处要处理好,避免裂缝。

(4)墙面砖镶贴时必须挂线找平、找直,控制好垂直度;镶贴完成后必须及时将砖缝清理干净,避免出现黑边;阳角450角拼接。

(5)按照砖的花纹提前预拼。

C.8墙面壁纸工程

1.【控制点】

(1)基层起砂、空鼓、裂缝等问题。

(2)壁纸裁纸不准确不直。

(3)壁纸裱糊出现气泡、皱褶、翘边、脱落、死塌等缺陷。

(4)表面不平,不干净,接缝不直,接缝处不合理。

2.【预防措施】

(1)贴壁纸前应对墙面基层用腻子找平,保证墙面的平整度,并且不起灰,基层牢固。

(2)壁纸裁纸时应搭设专用的裁纸平台,采用铝尺等专用工具。

(3)裱糊过程中应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操作,必须润纸的应提前进行,保证质量;刷胶要均匀厚薄一致。滚压均匀。

(4)施工时应注意表面平整,因此先要检查基层的平整度;施工时应戴白手套;接缝要直,接缝一般要求在阴角处。

C.9地面石材工程

1.【控制点】

(1)基层处理不好,有杂物或落地灰没有清理干净。

(2)石材色差大,加工尺寸偏差大,板厚相差过大。

(3)石材铺装出现空鼓,裂缝,板块之间出现高低差。

(4)石材铺装不平整、缺棱掉角,板块之间缝隙不直或出现大小头。

2.【预防措施】

(1)基层在施工前一定要将落地灰等杂物清理干净。

(2)石材进场时必须进行检验与样板对照,并对石材每一块进行挑选检查,符合要求的留下,不符合要求的放在一边。

(3)石材铺装时应预铺,符合要求后正式铺装,保证干硬性砂浆的配合比和结合层砂浆的配比及涂刷时间,保证石材铺装下的砂浆饱满。

(4)石材铺装好后加强保护严禁随意踩踏,铺装时,应用水平尺检查。对缺棱掉角的石材应挑选出来,铺装时应拉线找直,控制板块的安装边平直。

C.10地面面砖工程

1.【控制点】

(1)地面砖釉面色差大及棱边缺损,面砖规格偏差翘曲。

(2)地面砖空鼓、断裂。

(3)地面砖排版不合理、砖缝不直、宽窄不均匀、勾缝不实。

(4)地面出现高低差,不平整。

(5)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找坡不合理、管道处套割不好。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地面砖需要挑选,将颜色、花纹、规格尺寸相同的砖挑选出来备用。

(2)地面基层一定要清理干净,地砖在施工前必须提前用清水浸润,保证含水率,地面铺装砂浆时应先将板块试铺后,检查干硬性砂浆的密实度,安装时用橡皮锤敲实,保证不出现空鼓、断裂。

(3)地面铺装时一定要做出灰饼标高,拉线找直,水平尺随时检查平整度。擦缝要仔细。

(4)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按照设计要求找出房间的流水方向找坡;套割仔细。

C.11木护墙、木筒子板工程

1.【控制点】

(1)木龙骨、衬板未做防腐防火处理。

(2)龙骨、衬板、面板的含水率不符合要求。

(3)面板花纹混乱、颜色深浅不一,纹理不通顺。

(4)面板安装汽钉间距不符合要求,饰面板背面没有满刷乳胶。

(5)饰面板风干变形、污染。

2.【预防措施】

(1)木龙骨、衬板必须提前做防腐、防火处理。

(2)龙骨、衬板、面板含水率控制在12%左右。

(3)面板进场时应加强检验,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挑选,按设计要求的花纹达到一致,在同一墙面、房间要颜色一致。

(4)施工时应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注意检查。

(5)饰面板进场后,应刷底漆封一遍。

C.12外墙面砖工程

1.【控制点】

(1)墙面基层处理。

(2)外墙面方正、垂直、排砖。

(3)清理砖缝和砖面。

2.【预防措施】

(1)墙面基层要保证牢固,对光滑的墙面要凿毛或毛化处理。墙面有油污的用10%的火碱溶液清洗后用清水冲净。

(2)外墙应用先坠和经纬仪找方和吊垂直,并在施工前对墙面砖进行预排砖,选砖安排专人进行,并将砖浸润晾干备用。

(3)面砖镶贴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可将砖缝和砖面的砂浆等物清理干净。

C.13外墙涂料工程

1.【控制点】

(1)墙面基层要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大于8%。

(2)外墙面必须保证墙面平整、阴阳大角要方正、垂直。

(3)墙面基层裂缝空鼓。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可以检测和控制墙面的含水率情况。

(2)墙面必须用靠尺等检测工具进行检查。

(3)墙面有裂缝、空鼓等情况时应返工修补后施工,修补腻子要反复打磨。

C.14轻钢龙骨隔断墙工程

1.【控制点】

(1)基层弹线。

(2)龙骨的间距、大小和强度。

(3)自攻螺丝的间距。

(4)石膏板间留缝。

2.【预防措施】

(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定位并做预检记录。

(2)检查隔墙龙骨的安装间距是否与交底相符合。

(3)自攻螺丝的间距控制在150mm左右,要求均匀布置。

(4)板块之间应预留缝隙保证在5mm左右。

C.15地毯地面工程

1.【控制点】

(1)基层潮湿、清理。

(2)地毯裁剪。

(3)倒刺板安装。

(4)压边粘结,管道处处理。

2.【预防措施】

(1)基层要求干燥后施工并用扫帚将地面清理干净。

(2)地毯裁剪时应根据实际尺寸量好画线进行裁剪。

(3)倒刺板安装应当均匀,在安装过程中应用地毯撑逐一拉平。接缝处应逐一细致缝合好。

(4)认真检查粘结的胶质量是否合格。在管道根部应设坎防水。

C.16油漆工程

1.【控制点】

(1)基层表面不平整、污染,造成饰面发花。

(2)饰面起泡、鼓包、缺腻子、缺砂子。

(3)流坠、裹棱,表面粗糙、皱纹。

(4)五金污染。

2.【预防措施】

(1)基层要清理干净,并用砂纸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必要时应采用底漆将饰面板封刷一道。

(2)饰面的漆一定要每一遍干透后进行第二遍操作。操作时一定要仔细。

(3)油漆工程应采用喷涂的办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流坠等现象,完成每一遍后要反复的用砂纸打磨。

注重教学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 篇3

一、学会预习 注重自主学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手段。第七册教材中有一个读书做记号的练习,教学时,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了解预习的重要性,并详细指导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先了解主要内容,然后逐字逐词逐句地学习预习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点点、圈圈、画画,还根据需要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背景等,使得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作准备。预习中针对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预习:1.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意思;2.发现不理解的地方先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想不出来的打上问号;3.查查资料了解徐悲鸿是怎样一个人,取得了哪些成就?学习《雾凇》一课时,提出:雾凇出现在哪里?形成雾凇的条件是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圈画出来,写上批注。由于课前学生做了预习准备,学习时学生心中有底,学习的积极性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熏陶,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预习的要领,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培养兴趣 激发学习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重要环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受其感染,激活自学动力,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新课开始,通过多种手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可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这样设计导语:我们小时候都被母亲拥在怀里,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可是否想到长大以后要抱母亲?然后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质疑,一下子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还有在课堂学习时创设适合课文内容的情景,录音、图像等来引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如学习《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在感悟文本语言的同时,多媒体展示黄河壮观场面,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学热情怡然高涨。再有在学习活动中,多运用表扬鼓励机制,增加学生信心,树立成就感,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老师亲切的话语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可让学生收获喜悦,时间久了,这种自信会转化成自觉的、持久的、良好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三、教给方法 引导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好的学法指导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学法指导,能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自学引导法、发现自学法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如在学习古诗时,引导自学法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介绍了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首诗歌时让学生归纳第一首诗歌的学习的方法:了解作者的背景;质疑、讨论;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意思等;在了解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学,不但学得扎实,而且学得轻松。阅读方面的学习方法还有识读法、精读法等等。当然,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方法的选择必须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主体性特点,致力于将外在客观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主体要求上来,适应课堂教学认知结构的学习能力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获得整体的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另外,教师课堂示范,既要注重教法运用的影响作用,又要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使之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四、善于质疑 提高学习效率

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都认为:学贵知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是学习的开端,如果没有疑问作为学习的前导,那么读起书来只能是浮光掠影,不见真谛,做起事来,也只能是亦步亦趋,不能创新。因此,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常指导学生进行文中质疑、文后质疑,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如学习《一路花香》一课时,让学生思考从挑水工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发现学生对挑水工所说的话,只能解释表面意思,不能透过语言文字对他的话外音深入理解。此刻,如果把答案一说,学生唾手可得,思维也就停止了。我没有这么做,而是说这仅仅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吗?对挑水工的所言所行难道你没有想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挑水工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挑水工是个怎样的人?挑水工怎么帮破水罐解除了心中的疙瘩?等等,在一次次质疑中,学生终于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了文字背后蕴涵的道理。适时地指导质疑也是自学效率提高的好方法。在学习古诗《江雪》观察画面时,问学生:你见过这样的画面吗?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哪有在下着雪的大冬天钓鱼的?这么冷的天气鱼儿都躲进水底,哪还会有鱼呢……从而较好地感受作者那颗孤独的心……其实,这些可以质疑的问题在其它课文里也有,如果学生一时难以想明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围绕课文中心,有一定的目的,循着一定的线索,教他们如何来问。真正要把一篇课文学深学精,达到触类旁通,读出作者的思路和思想还只是初步,最重要的还是要拓展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另外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由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等教学环节,都是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

环节质量 篇4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

(一) 审计前的质量控制。

审计前的质量控制指从一个项目的开始确保审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 节约审计过程的时间与成本。加强审计项目前期审计质量的控制, 必须抓住审计项目立项和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两个方面, 一是审计项目的立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做到项目目标明确;二是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 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 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二)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具体审计业务实施阶段, 要按审计外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 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 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出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 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 完善信息传递系统, 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 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审计工作人员应记录对质量控制制度的遵守情况, 以供日后修订和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使用。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 层层把关, 级级负责, 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对报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作出具体规定。保证审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 避免出现纰漏。完善复核制度, 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 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机制。

(三) 审计后的质量控制。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 审计人员都应对本次审计工作及时进行总结, 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 指明今后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此外, 还应针对不同行业、系统的审计工作进行总结。审计总结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审计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 应当妥善管理和保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同时, 对于降低审计风险, 化解潜在的诉讼具有特殊作用。

二、如何加强国家审计质量控制

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主法治的产物, 是推动民主法制的工具, 是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就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推进法治、维护民主、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主动性, 发挥建设性, 坚持开放性, 增强科学性, 全面履行职责, 保障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健康、顺畅、和谐。把审计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 转变审计观念。

审计机关要从单纯的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转变。审计要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 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审计应为微观经济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国家审计应该区分政府的不同职能而确定不同的审计目标, 注重服务型政府的效益。政府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政府需要将国有资产投入到财产流转领域, 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国有资产使用价值的提升。因此, 我国政府审计必须从经济决策环节开始到执行的全过程, 实行有力的质量控制。

(二) 加强立法控制、行业规范控制、内控制度控制。

立法控制主要是通过国家或部门立法而控制审计质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程序的规定, 对审计报告和审计职权运用的规定, 都对审计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行业规范控制主要是上级审计机关, 就所辖范围内的审计工作制定一系列操作规则及相关规定, 如审计标准的规定、审计考评的规定等, 来约束审计行为、监控审计质量;内控制度控制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为保障审计质量对自身的审计行为所进行的控制。审计质量内部监控具有主动性、能动性、针对性, 且便于操作管理, 在审计质量控制构成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 加强国家审计的程序控制与技术控制。

程序性控制主要是根据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监控, 确保程序合法合规完备。技术性控制包括审计查证是否漏缺, 数据计算是否多法印证, 证据收集是否充分、合规、可靠、有效, 审计记录是否完备准确, 审计底稿是否一事一单, 填列内容是否全面详实, 必要的审核签名把关手续是否完备, 审计抽样比例是否合规, 样品是否可靠, 是否符合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定性是否确切, 能否为审计意见书提供足够的支持以及文体语言措施是否得体, 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是否依法出具, 处理是否恰当等。技术性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设置控制程序时要依法、谨慎、细致、具体, 便于掌握和操作, 真正起到促进控制和保障作用。

(四) 建立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狭义的则是特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 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利用工作机制明确参与的部门, 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 细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中的有关内容, 使这项工作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度把审计监督纳入干部监管的正常轨道,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正确使用权力。审计作为任用和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以法规条文形式规定下来, 从制度创新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五) 加大政府绩效审计的比重。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完善, 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国政府审计的审计内容将不断扩展, 逐步从真实、合法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而且绩效审计日益重要方面转变。绩效审计主要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进行的评价。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在我国还基本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 这显然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运作机制。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篇5

一.课堂教学

1.学期授课计划

①任课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预定的教学目的及学分等,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②学期授课计划要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之内,由教研室主任统一交给教学秘书。学期授课计划要有教学计划学时、学期教学安排,每周教学内容、方式、目的、要求、时数、机动内容等。

2.备课

①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写出比较详细的备课笔记;

②每次授课都应有完整的教案或讲课提纲,不得无教案和使用旧教案上课。要注意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创新。

3.授课

①任课教师要准时到达课堂授课,不得提前和拖延上、下课时间;

②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恰当安排授课内容,在运用课堂练习或自学、讲座等教学方式时,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指导,不得放任自流或离开课堂;

③教师因故不能上课时,必须事前办理调、串课手续,不得私自停课、串课及擅自减学时。

4.教学研究

各教研室要组织好本教研室所承担每门课程的教研活动,讨论教学方法及课程的难点、重点等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每次教研要有详细的教研纪录。

二.作业要求

1.为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每门课程均应根据其性质特点等安排布置相应作业。作业的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又要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认真检查和批改。

3.作业批改规定如下:

(1)基础和专业课任课教师

① 一周批改一次作业;

② 按照大纲的要求,批改一定比例的作业量;

③ 每周每人至少辅导答疑一次,明确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

(2)参加选课教师

① 一章批改一次作业;

② 如有助课教师,作业批改量不低于教学总人数的1/2;否则作业批改量不低于教学总人数的1/3;

③ 每周每人至少辅导答疑一次,明确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

4.学生的平时作业,应作为学生修读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要在课程学习总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

5.基础科学部每学期都要对作业进行随机抽查,以了解教师批改作业情况,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态度的内容之一。

三.辅导答疑

1.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每周至少要有两小时的辅导和答疑时间。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疑难问题,可进行集体辅导;

2.教师辅导时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倾向性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3.期末考试前要加大辅导答疑的力度,但不要搞压题。

四.成绩考核

1.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方法应根据考试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可采用闭卷、开卷和口试等;

2.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反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试题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大,题量应与限定时间相适宜。试题表述要简练、明了、准确。要改变单纯凭经验命题的方法,逐步实现考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3.考试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违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4.试卷评定要按学校试卷评定的规则严格进行;

5.考试成绩评定要公正、客观,一般情况下,成绩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五.实验教学

1.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象,找出规律,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2.拟定实验课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应从大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总体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实验课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3.任课教师要参加本门课的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必须讲清实验内容、要求、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药品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实验顺利进行;

4.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实验进行时,教师必须在场认真辅导,了解实验情况;

5.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对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及抄袭的实验报告,一律退回,并令其重作,期末要按规定的比例填报实验成绩。

基础科学部

基于提高造林质量的造林环节把握 篇6

关键词:科学造林;造林质量;技术

营林工作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营林数量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营林造林质量控制上还是存在着很多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环节,所以在营林和造林的工作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提高造林的质量,促进我国营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科学造林与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性

科学造林实际上就是对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同时在清理工作中也一定要更加的仔细和认真,清林的时候也一定要更加的彻底,整地的时候也需要更加的细致和完整,选择优质的苗种,同时在栽培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合理的栽种,根据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发展特点去严格的保证营林造林的质量。

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保证林业资源数量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木材和林业方面的副产品,这样在保证了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保证综合效益,造林的质量在营林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它会对整个营林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提高造林的质量也是营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增加林业资源的整体数量,改善生态的环境,以便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森林自身的综合效益。

2、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造林质量虽受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提高造林质量并非易事。从实践看,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如气候(极端天气)、火灾、病虫等,也有人为因素,如规划不合理、清林不彻底,整地、苗木、栽植质量差,补植、抚育不及时,人畜破坏等。

3、提高造林质量应该严格把握的造林环节

3.1科学规划,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造林的工作中,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地形和土壤以及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仔细的掌握造林树种的生态学方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还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在尊重科学和尊重自然的情况下要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融合,根据当地的条件去选择适当的树种,营林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多种林业资源,从而也可以更好的保证树种的适应性,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也应该选择本土树种造林的方式,不能随意的依靠自己的经验或者是意愿择造林的树种。

3.2彻底清林

清林工作是造林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可以有效的改善营林地的自然状况和营林条件,这样也为以后的整地和植苗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了在以后的营林工作中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抚育管理工作,清林工作必须要更加的彻底,同时还要保证其可以为以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用的清林方式有全面清林、带状清林。迹地、允许全面清林的造林地常在晚秋后砍伐造林地上的杂灌、草(竹)丛或迹地剩余物在造林地上晒干,堆烧(使火自上向下燃烧),堆烧时留专人密切监视火场,严防跑火蔓延成灾,也可采取全面割除的方式清林。火烧清林,能提高地温,减少病虫危害,增加土壤灰分,对造林苗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倡导,但应注意防火。

带状的清林实际上就是指将整地造林带上的所有杂物进行清理,将其堆放在保留带上面,清林宽度的确定应该充分的考虑到造林植株之间的间距,但是它必须要大于间距的一半,带状性的清林有很多种,其中横带状的比较适合使用在坡度相对较大的造林地点,这为之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清林的过程中一定要和等高线保持平行的关系,同时还要保证其连贯性,这不仅会给施工提供方便,同时在水土保持方面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3.3 细致整地,合理配置、适当加大造林密度

整地是人工造林的重要环节。细致整地是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杂草、减少病虫危害,改善造林苗木生长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便于造林施工,促进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整地方法是穴状整地,整地穴规格50cm×50cm×40cm(即窝大50cm、窝深40cm,做到穴大底平,口平竖直),清除穴内的树桩(根)、草兜(根)、石块等杂物。对日本落叶松、柳杉等易受冰雪危害(雪折、翻蔸倒伏)的浅根性树种,应加大整地深度,适当深栽。回窝时将燃烧后的地表灰烬回入穴内底部,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回窝呈泡粑型。整地工作应在年底下雪前结束,有利于截留、贮藏降水,提高土壤墒情,改善立地条件。

受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劳动力成本增加、科技发达的影响,育苗大量使用化肥,苗木在苗圃地里的生长期延长,木质化有效期缩短,造林苗木木质化程度不够,同时,为了预防森林山火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阻止森林山火和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及感病植株的感染,应适当加大造林密度,采取行状、带状或块状的方式合理配置,营造针阔混交林,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

3.4 优质壮苗

苗木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是造林效果的关键。质量优良的苗木,栽植成活率高,扎根早,生长快,抵抗力强。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造林季节(春季)极易出现极端气候(冬干春旱、高温暴晒、低温冻害等),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木质化的苗木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降低损失。笔者认为,从目前来看,壮苗的标准应是充分木质化,苗高、地径达标、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色泽正常、冠根比值小、针叶树具有发育正常的饱满顶芽,落叶树应落叶,不失水的优良苗木才是壮苗。充分木质化是壮苗的前提与基础,是壮苗的决定因素,所以,选择苗木首先要看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再看其他因素。

3.5 精心栽植

栽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栽植苗木今后的生长。整地结束,第二年春季在苗木萌动前30d内启动调苗造林。调苗做到:起苗前先浇透水,起苗不伤根,注意遮阴,防止离土苗木暴晒,调苗需运输的应及时泥浆蘸根,运输中要保湿包装,防止风吹日晒。栽植做到:随起随栽,尽量缩短苗木离圃入土的时间,一批苗木从起苗离土到栽植入土的时间最多不超过7d,栽苗途中注意遮阴,防止待栽苗木暴晒。营养袋苗,栽前要撕破营养袋底部,阔叶树苗要剪掉4/5的树叶,栽植时要求做到苗木端正、根系舒展、分层填土、提苗踩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分层培土踩紧,最后覆上虚土、回土呈泡粑型(但不能高于苗木根基部)。提倡用1~2年生苗造林。

3.6 及时、细心补植

受极端气候影响,现在是造林容易成活难,造林也并非一次就能成功,所以,造林后前3年春季应持续加强对造林地的补植,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5%。补植应及时细心,全面到位,不得漏补缺窝,同时注意补植质量。

4、结语

在造林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林业资源的质量,而在造林的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环节,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科学规律,对影响造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都予以严格的控制,对造林的季节和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都要予以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造林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也促进了我国营林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琪.谈提高造林质量的各项具体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2)

[2]陈文山.谈如何提高造林质量[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7)

如何提高屠宰环节的肉品质量 篇7

1提高屠宰场的建设和检疫员的素质是提高肉品质量最基础的条件

1.1屠宰加工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条件是决定肉品质量的基础。因此, 加强屠宰场的建设, 配齐设备, 设有合格的待宰圈、急宰间、检验室、无害化处理车间等, 是保证检出劣质肉并能及时处理的基础, 并从基础条件上避免肉品的污染。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反之, 不具备上述屠宰条件的屠宰场, 宰出的肉品就有可能造成污染。

1.2屠宰场水质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食用水标准, 保持干净整洁, 车间、工具、器械, 设备要勤消毒。雇用身体健康的、专业的屠宰人员, 配备专用工作服装, 这样才能保证肉品不被污染, 从而保证了肉品质量。反之, 在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条件下屠宰, 肉品的质量便得不到保证。

1.3动物检疫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动物检疫员应是受良好教育的专业毕业生, 而且要具备严格认真的工作态度, 动物检疫员的检疫工具应该定期消毒和更换, 大多数屠宰场的动物检疫人员只配备一套刀、钩及磨刀棒, 在检出疫病的肉品后, 一般不能及时更换和消毒, 仍继续使用, 这样有可能污染到其它健康肉品, 甚至造成疫病传播。

2重视宰前检疫是提高肉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生猪的宰前检疫是保证肉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宰前检疫是对待宰动物活体进行的动物检疫, 是屠宰检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尽早的发现疫病, 对贯彻执行病健隔离, 病健分宰, 防止疫病传播, 减轻肉品污染, 保护身体健康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把关作用, 同时宰前检疫能检出宰后检疫时难以检出的许多疫病, 如狂犬病、破伤风、口蹄疫、李氏杆菌病以及某些中毒性疾病等等, 因此不要疏漏宰前检疫的任何一个环节, 制定严格的宰前检疫制度, 按照动物来源对它们进行分群管理, 按操作规程进行宰前检疫, 给待宰动物充分休息的时间, 不要随到随宰。另外, 屠宰场员工在驱赶动物时应做到文明人道, 有耐心, 不要粗暴对待、殴打动物, 避免人为的给动物造成伤害。

3严格的屠宰过程和宰后检验是提高肉品卫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屠宰人员和检疫员的技术水平是保证肉品质量的关键, 首先屠宰人员宰杀的每个环节都要按操作要求进行, 否则会因操作不当影响肉质, 另外, 检疫员在检查疫病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宰后检验的每一个步骤、部分, 检疫员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避免漏检、错检的现象发生, 对于检出的患病动物产品, 检疫员一定要现场亲自监督进行无害化处理, 避免有害肉进入市场流通。还应该建立严格的宰后检验制度及无害化处理制度。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篇8

(一) 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 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 保证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履行审计职责。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龙头, 是质量控制的源头, 是整合审计资源的关键, 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提供依据。计划安排得科学与否, 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的好坏。切实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对于明确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 整合审计资源, 提高审计效率, 实现审计目标,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 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过程, 简单地说, 就是对照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审计评价标准, 对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与核实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审计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实施审计事项的查证、收集审计证据材料、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等, 并进行有效的审计现场管理。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对审计工作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 对提高审计质量、减小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三) 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应当内容完整、事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报告的质量优劣与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证据与结论的匹配性密切相关。这里主要从审计评价、审计查出问题和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审计评价意见部分。

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要求, 审计组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 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 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 按照重要性原则, 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

2、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

这是审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查出问题的表述及定性、处理是整个审计报告的核心, 反映了审计工作成果, 直接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水准。

3、审计建议部分。

这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 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 为加强财政财务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针对性提出的改进工作的措施及办法。针对问题和苗头提出的审计建议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在严肃查处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促进被审计单位遵守财经制度, 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二、关键环节存在的审计质量问题

近年来, 审计质量状况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缺乏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审计行为不规范, 审计质量难以得到全面保证, 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审计质量问题具体在审计计划、审计现场实施、出具审计报告等几个关键环节表现为:

(一) 审计计划阶段存在的问题

1、立项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

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至关重要。然而,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实施阶段, 对审计项目立项前的调查研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审计计划安排随意性较大, 重点不突出, 缺乏长远性、科学性。

2、审计信息化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部分审计机关未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 未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 审计监督全覆盖缺乏技术保障。当前, 相当一部分被审计对象管理松弛, 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事件屡屡发生, 而且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和隐蔽,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大。

3、缺乏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过程的精细化跟踪和管理。

目前, 我国审计项目管理缺乏统一的审计规范和具体的管理标准, 在审计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对审计项目时间的管理没有具体的管理规范, 项目实施的时间随意性大, 容易造成审计效率低下;缺乏对审计项目后评估的足够重视。

(二) 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证据不足。

审计取证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 是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但从目前来看, 审计证据缺乏适当性和充分性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影响了审计质量, 增大了审计风险。其中, 最主要的是证据资料不充分问题, 有的属于未取得核心证据, 有的属于证据间缺乏联系性, 难以形成证据链。

2、问题定性不准确。

定性准确不仅是国家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 也是对被审计对象的负责。但从目前来看, 定性不准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种是取得的审计证据不支持现有的审计结论, 将应定性为彼结论的定性为此结论;一种是审计结论缺乏定性依据, 同时也无通用标准, 主观认为是问题就得出审计结论;一种是定性依据不准确, 引用法规不当, 应引用法规错误或者所引法规已废止、失效。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审计项目质量。

3、审计程序不规范。

程序合法是实体权力行使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实践告诉我们, 要获取可靠、充分适当的证据, 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紧密结合实际, 按照规定程序取证, 更需要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和策略, 如果获取的审计证据是足够的、充分的, 才能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

(三) 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评价意见存在的问题。

一是评价意见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二是审计评价不当, 对事实表述不清, 措辞不当, 夸大或者淡化了问题的严重程度。有的针对未经审计的或缺乏证据支撑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 不利于规避审计风险;三是审计评价意见与报告查出问题相互矛盾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2、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进行归纳分类, 全部简单罗列, 未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编排顺序, 导致重点和主要问题不够突出;二是查出问题定性依据的法规引用不够恰当和准确;三是审计处理处罚意见不恰当, 留下审计质量隐患。

3、审计建议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提出的建议没有针对性, 与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关联性, 泛泛而谈;二是建议没有可操作性, 没能明确应该怎样做, 如何整改。类似的建议如“建议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建议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等等, 这样的审计建议放之四海而皆准, 缺乏实际作用和效果性。

三、把握关键环节, 提高审计质量

(一) 审计计划阶段

1、加强立项前审计调研, 探索建立重要资讯的收集和评估机制。

结合经济发展状况, 全面分析和掌握国家的有关宏观政策措施和目标要求, 充分论证审计项目计划的可行性, 注重实现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的衔接, 挖掘审计项目的重点和审计实施的切入点, 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严肃性, 较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结合信息化建设, 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审计项目选项机制, 推动审计信息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 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 把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审计次数、历次审计结果以及各种违纪违规情况归入电子资料数据库并随时补充和完善, 以保证审计对象相关信息的完整和齐全, 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技术保障。

3、推进审计计划规范化建设。

对照国家审计准则, 制定独立的审计项目管理规范, 进一步规范审计计划管理行为。加强精细化管理, 强化审计计划实施过程控制, 综合统筹, 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技术方法, 保证审计工作有序、高质量运行。

(二) 审计实施阶段

1、审计证据的获得和加工, 是审计现场实施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要求, 审计证据应具备相关性、可靠性, 即取得的审计证据应真实、可信、充分和完整, 且与审计事项及其实现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审计人员需要在明确审计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确定应获取哪种审计证据, 并研究通过何种渠道取得以及如何取得, 并对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充分和必要的分析。

2、审计组应在查清审计具体事项的基础上, 全面、完整和准确的反映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 并对问题定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确保问题定性准确。

对审计查出问题应引用准确和恰当的法律法规, 避免出现法规引用与审计事实不对应的问题, 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规范有效。

3、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取证应严格按照程序, 依法依规进行。

审计过程中, 有效的审计现场管理对确保审计质量至关重要, 使用外部人员专业鉴定和中介机构、内审机构有关工作结果作为审计证据的, 应当对其结论的相关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 审计报告阶段

1、审计评价部分的撰写, 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审计组应当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 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另外, 应注意审计评价不能与审计结果相矛盾。

2、对于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

报告中审计查出问题应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事项的先后顺序进行归类整理, 并做到重点内容突出、结论正确。处理处罚意见应明晰审计职权范围, 对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 直接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否则, 提出移送处理意见。另外, 应注意对同类问题处理处罚的一致性, 不能出现问题性质相同而处理处罚不同的情形。

3、审计建议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做到切实可行。

应该针对具体部门、单位, 关联查出的具体问题或审计事项, 指出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管理, 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制度,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

[2]崔振龙.继续加强:“人、法、技”建设全面开展审计质量控制.中国审计, 2004.13.

基于提高造林质量的造林环节把握 篇9

笔者对科学造林的理解, 就是做到规划合理、清林彻底、细致整地、苗木优质、精心栽植、把握季节、及时抚育、补植, 严格保护幼林的营造林措施。

造林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改善和扩大森林资源, 为社会提供木材及各种林副产品, 并发挥森林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多种效益。造林质量事关造林成效, 决定造林成败。提高造林质量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增加森林资源, 加快国土绿化, 改善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重要举措。

2 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 造林质量虽受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提高造林质量并非易事。从实践看, 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 既有自然因素, 如气候 (极端天气) 、火灾、病虫等, 也有人为因素, 如规划不合理、清林不彻底, 整地、苗木、栽植质量差, 补植、抚育不及时, 人畜破坏等。

3 提高造林质量应严格把握的造林环节

造林是一项季节性强、连续性强的系统工作, 且时间较长, 从规划、清林、整地、供苗、栽植、补植、抚育、管护到郁闭成林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 都可能导致造林工作的失败, 所以, 造林质量问题无小事, 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掉以轻心, 勉强推进。

3.1 科学规划,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环节, 造林前首先要全面调查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水文、植被、人为活动等立地条件, 充分了解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 在全面掌握造林地立地条件和树种生态学特性基础上, 尊重科学、顺应自然, 综合评判, 本着遵循经济学和生态学相兼顾, 不利于森林山火和森林病虫害发生, 有利于阻隔森林山火和森林病虫害传播、蔓延的原则,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选择造林树种, 营造针阔混交林, 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通常是选用乡土树种造林, 决不能凭主观臆断或个人指示随意确定造林树种。

3.2 彻底清林

清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 目的是改善造林地卫生状况, 便于随后的整地、植苗、补植、抚育工作, 为造林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 为了便于今后的抚育管理, 实践证明, 清林必须彻底, 无论是全面清林还是带状清林。

常用的清林方式有全面清林、带状清林。迹地、允许全面清林的造林地常在晚秋后砍伐造林地上的杂灌、草 (竹) 丛或迹地剩余物在造林地上晒干, 堆烧 (使火自上向下燃烧) , 堆烧时留专人密切监视火场, 严防跑火蔓延成灾, 也可采取全面割除的方式清林。火烧清林, 能提高地温, 减少病虫危害, 增加土壤灰分, 对造林苗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值得倡导, 但应注意防火。

带状清林就是将整地造林带上的所有杂灌、草 (竹) 丛、迹地剩余物全部割除, 堆放在保留带上, 清林宽度视造林株行距及杂草高度而定, 但至少不得低于造林行距的1/2。带状类型有顺山带状 (清林带与山的等高线相垂直) 和横山带状 (清林带与山的等高线相平行) 。横山带状适用于坡度较大的造林地 (方便施工, 有利于保持水土) , 为了便于清林后其他工作的开展, 顺山带状清林必须做到通直不间断, 横山带状清林必须与等高线平行, 通连不间断。

3.3 细致整地, 合理配置、适当加大造林密度

整地是人工造林的重要环节。细致整地是保持水土,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减少杂草、减少病虫危害, 改善造林苗木生长环境, 提高造林成活率, 便于造林施工, 促进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

目前, 常用的整地方法是穴状整地, 整地穴规格50cm×50cm×40cm (即窝大50cm、窝深40cm, 做到穴大底平, 口平竖直) , 清除穴内的树桩 (根) 、草兜 (根) 、石块等杂物。对日本落叶松、柳杉等易受冰雪危害 (雪折、翻蔸倒伏) 的浅根性树种, 应加大整地深度, 适当深栽。回窝时将燃烧后的地表灰烬回入穴内底部, 先回表土, 后回心土, 回窝呈泡粑型。整地工作应在年底下雪前结束, 有利于截留、贮藏降水, 提高土壤墒情, 改善立地条件。

受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劳动力成本增加、科技发达的影响, 育苗大量使用化肥, 苗木在苗圃地里的生长期延长, 木质化有效期缩短, 造林苗木木质化程度不够, 同时, 为了预防森林山火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有利于阻止森林山火和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及感病植株的感染, 应适当加大造林密度, 采取行状、带状或块状的方式合理配置, 营造针阔混交林, 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

3.4 优质壮苗

苗木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 是造林效果的关键。质量优良的苗木, 栽植成活率高, 扎根早, 生长快, 抵抗力强。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 造林季节 (春季) 极易出现极端气候 (冬干春旱、高温暴晒、低温冻害等) , 实践证明, 只有充分木质化的苗木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降低损失。笔者认为, 从目前来看, 壮苗的标准应是充分木质化, 苗高、地径达标、根系完整,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色泽正常、冠根比值小、针叶树具有发育正常的饱满顶芽, 落叶树应落叶, 不失水的优良苗木才是壮苗。充分木质化是壮苗的前提与基础, 是壮苗的决定因素, 所以, 选择苗木首先要看苗木的木质化程度, 再看其他因素。

3.5 精心栽植

栽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栽植苗木今后的生长。整地结束, 第二年春季在苗木萌动前30d内启动调苗造林。调苗做到:起苗前先浇透水, 起苗不伤根, 注意遮阴, 防止离土苗木暴晒, 调苗需运输的应及时泥浆蘸根, 运输中要保湿包装, 防止风吹日晒。栽植做到:随起随栽, 尽量缩短苗木离圃入土的时间, 一批苗木从起苗离土到栽植入土的时间最多不超过7d, 栽苗途中注意遮阴, 防止待栽苗木暴晒。营养袋苗, 栽前要撕破营养袋底部, 阔叶树苗要剪掉4/5的树叶, 栽植时要求做到苗木端正、根系舒展、分层填土、提苗踩实 (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分层培土踩紧, 最后覆上虚土、回土呈泡粑型 (但不能高于苗木根基部) 。提倡用1~2年生苗造林。

3.6 及时、细心补植

受极端气候影响, 现在是造林容易成活难, 造林也并非一次就能成功, 所以, 造林后前3年春季应持续加强对造林地的补植, 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5%。补植应及时细心, 全面到位, 不得漏补缺窝, 同时注意补植质量。

3.7 及时开展幼林抚育

“三分造林、七分管理”, 造林容易成林难, 造林并非易事。造林后应及时开展造林地的抚育工作, 促进郁闭成林。一般而言, 造林当年的苗木处于定苗阶段, 不宜实施锄抚, 但秋季应对造林地刀抚一次 (全面清林的实行全抚、带状清林的实行带抚) , 清除造林地内所有的杂草、灌丛、草丛。从造林后的第二年起必须及时开展对造林地的抚育作业, 每年在春 (5月) 、秋 (8月) 两季各抚育一次, 春季以窝抚为主 (窝抚实行锄抚, 窝宽直径1m, 窝内培土, 石块、杂草拣尽) ;秋季实行刀抚 (全面清林的实行全抚、带抚均可, 带状清林的实行带抚, 用刀将造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丛、草丛砍伐, 其伐根高度控制在5cm以下) , 直至郁闭成林, 郁闭后视幼林长势情况, 按每间隔3~5d的时间对幼林地实施抚育间伐作业, 将林内非目的树种及病枯木砍除, 以利生长。对长有野葛地段的造林地每年至少抚育3~4次, 并实行全面刀抚, 否则造林苗木将全军覆灭。

3.8 及时加强造林地的保护工作, 确保造林成效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我们要及时加强造林地的防止牛羊践踏、人畜破坏、山火发生, 防治病虫、兔鼠危害, 防除日灼、雪折、寒害等保护工作, 确保造林成果。

4 结语

总之, 我们要尊重科学, 顺应自然, 合理规划, 严格把握提高造林质量的各个环节, 把握季节、精心组织、强化落实、认真实施、严格检查, 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确保造林质量得到提高, 确保造林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志琪.谈提高造林质量的各项具体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3 (12) :30.

[2]陈文山.谈如何提高造林质量[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3 (7) :33.

[3]刘立才, 孙成明, 胡景容.日本落叶松育苗及造林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 2010, 31 (2) :95~96.

环节质量 篇10

关键词:会计,实践环节,质量标准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长久以来是我国就业需求和人才需求的重要力量。据统计, 在全国755所本科院校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共有591所, 比例达到78.28%。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2000年以后, 高校纷纷实行扩招政策, 致使毕业生人数激增。有数据显示, 我国2011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人数为2007年的3.5倍, 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总毕业生人数的比重已超过2%。2013年我国工商管理类开设的17个专业中, 就业排名前3位的专业分别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学。同时, 会计在整个管理学大类的4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为第6位。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日趋重视, 其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形势严峻, 用人单位在考量毕业生素质的时候更倾向于招聘实践能力强,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 从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划分来看, 会计工作占绝大多数, 达到61.4%。然而长期以来, 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传统模式对实践环节的教学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势必导致毕业生在校学习和步入工作岗位的环节衔接过程中出现困难。会计学专业作为我国高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具有较强的代表作用。因此, 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对于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表1、图1, 资料来源:http://www.ipin.com/school/orgMajor.do?major_id=52aedf5b747aec1cfc84172f)

一、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现状及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具有差距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会计实践知识教育方式滞后。

尽管近年来教学改革向互动式教学方向推进, 然而高校在教学方式上仍多采用灌输式, 在教学计划上仍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学, 教师从学时分配到学年考试成绩的判定, 都以理论课为主, 实践课成绩往往只作为老师在评定分数时的参考因素, 实践课受到课时安排和实验室有限等方面的限制, 学时分配较少, 实践课授课形式也较为松散, 加之实践课往往被安排在理论课完全结束后单独进行, 临近学期末, 学生面临各科考试压力较大, 这就使学生从思想上忽视实践课环节的重要性,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 体现在实践课程学习效果差, 学生间相互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在应试教育法下, 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着重于会计知识的系统理论性, 对概念和公式等课程考核知识往往有较为扎实的把握, 然而对具体操作环节需要掌握的实践知识理解严重不足。

数据来源:http://www.jobui.com/trends/yjs/kuaijix-ue/rank/.排名根据近一个月相关专业招聘职位量统计所得

(二) 会计实训内容与现实脱节。

我国会计教育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并逐步加大实训环节的比重。然而, 许多高校的实训课程仍主要停留在书面阶段, 往往简单的将书本上的例子换一种方式重复一遍, 内容简单, 缺少仿真的教材, 表现形式采取文字表述的方式, 而不是现实企业中所见到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形式, 实训课程提供的案例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职业操守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比较欠缺, 难以体现实训环节的真实性。很多高校的实训环节教材落后, 更新速度慢, 不能及时体现当年会计政策及税收等相关方面政策的调整方向, 使会计实训环节的教学流于形式。实训课内容应与企业有机结合, 如采取去企业实习的方式, 或由企业出面参与实训课程设计, 做到校企联合, 便于学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与实习基地合作的模式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会计业务特点和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别有所了解, 并将有代表性的业务进行提炼引入实训教材。

(三) 会计实训配套资源匮乏。

会计实训环节的质量除了取决于实训教材的仿真程度还取决于教师素质和实验室设施等外在条件。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 要求教师拥有实践经验, 然而很多学生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高校成为教师, 其自身欠缺实践经验, 很难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 加之实训教材和现实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脱节或滞后于当前会计政策环境。另外, 实训场所不能充分体现实际工作环境, 目前会计主要采用电算化作为工作方式, 而有的高校实训课仍采用手工方式记账, 难以起到模拟实际工作的作用。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适合教学的电算化软件, 便于学生模拟实训进行仿真操作并由教师对实训课程的重点难点提前进行讲解和演示, 使学生有重点地去进行实训学习。高校应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并支持教师走出去, 定期去企业参观实习。聘请校外企业专家做兼职教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实践环节的学习。由于各科实训课都集中在期末这一时段, 很多高校实验室由于数量有限, 难以承载过多的课时量, 只能缩减上机时间, 这也使实训课时间受客观条件限制缩短。

(四) 会计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

会计教学环节多, 形式多样, 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践课, 如何对会计学课程成绩进行全面科学的考评, 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常规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阅卷方式, 试卷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 很难将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反映出来, 因此应加大试卷中操作题的比例, 并大胆摸索更加新颖的考试方式, 比如将实践课的考核形式设计为抽题考察, 这样整个业务流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抽到, 督促学生积极掌握实践能力。尝试上机考试, 运用题库抽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反映考题内容, 这种做法的优点除了利于考核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之外还可以简化教师工作量, 节约信息反馈时间。

二、构建有效的会计实训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分析, 目前高校对实训课实施过程和效果仍有较大程度的改进空间,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实训课程有效的监督, 完整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 而目前的监控体系忽视实践课程, 侧重理论课程、毕业设计等阶段, 因此对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训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实践环节的质量评估应该抓住实训教学的特点, 选取适合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估方法, 充分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 起到督促教学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通过分析借鉴,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具体指标可设计如表2。 (表2)

本指标体系共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目前高校在进行权重研究上, 主要采取经验判断法、AHP法、KPI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对各个指标分别确定权数, 二级指标分别设定级别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 分别评分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首先运用公式对各个一级指标分值进行计算。其中Wi为各二级指标权数, Ai、Bi、Ci、Di、Ei分别为各二级指标被评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的比例, 综合专家组、学生、同行评分情况对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分, 由此分别计算一级指标分数, 然后通过对一级指标权数加权得出最终评分。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对教师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 并且在学生期末评定成绩时加大学生实践环节的成绩比例, 比如实践成绩占40%, 考试成绩占60%。这样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实践环节组织教学、实习基地和实训环境建设、教材更新、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形成一个教师积极引导教学、学生重视参与和学习的良性互动环境, 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财经类院校的课程普遍特点是实践性较强, 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性, 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来实现, 同时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高校纷纷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教学质量评估是促进教师教学的有利方法, 因此应对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 并切实为提升教学效果将标准落到实处, 如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管理等, 最终使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中。

参考文献

[1]陈宝春.高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函授学报, 2010.1.

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 篇11

关键词:教师培训 质量 关键环节

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要满足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并立足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抓好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过程的优化,培训后续的服务等几个关键环节,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一、抓好培训需求分析,寻找有效的切入点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实施的依据,也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教师参与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开阔眼界、拓展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但教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与培训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尽可能地考虑教师的参训需要,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一是加强培训计划制定前的调查分析。在制定培训方案前,学习领会各级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把握国家的最新要求,了解培训对象的岗位特点,分听取参训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师资和教学管理等方而的意见,把握培训对象的内在需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二是注重培训实施过程中的调查分析。在培训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工作的举措、确定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组织的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掌握学员对任课教师的反映和评价,动态调整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三是完善培训后的调查分析。在培训结束后,继续保持与学员及学员所在学校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学校、教师对培训效果的反映和今后培训的需求。通过导师跟踪指导、搭建网络互动平台等方式,构建培训后续互动平台,为教师知识的深化、理论的内化、能力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增强培训的服务性。

二、抓好培训方案制订,确保培训的有序进行

培训方案是培训单位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培训目标的出发点,也是培训单位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培训方案的制订要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培训方案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看各个组成要素是否合理、前后是否协调一致。一是要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的基础,拟定培训目标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发展现状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二是精选培训内容。无论是知识培训还是技能培训或素质培训,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都要眼于培训目标的落实,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优化培训内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避免出现培训课程设置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达不到提高教研水平目的、了解的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达不到开阔眼界的目的、部分教师讲授的理论脱离教育教学实际,达不到帮助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实际问题的目的等情况。三是优化培训方式。教师培训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教师培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培训环节,体现在名师培训中突出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展示和听评课活动,使培训学员把所接受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有机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如采取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现场与视频课例研究、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等多种方式,创设鼓励合作、互动对话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培训对象的主体作用,搭建一个集学习、实践、展示为一体的参与互动平台。

三、抓好培训团队建设,形成培训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教师培训团队承担着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具体工作,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的高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培训教师团队,是保证和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培训教师团队建设要以优化结构为重点,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作为专家组成员,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要通过开展检查性听课活动,促使培训团队认真实施培训计划,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听取学员的建议和意见,推动每位主讲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加大培训团队的研修力度,帮助培训团队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通过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推进教师培训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因此建立健全的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在动力,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建立合理、有利于组织的规范,并且促使团队成员认同规范,遵从规范。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关系,培训者与被培训者是教师培训的兩个核心因素。二者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取决于我们的培训观念,也决定着我们的培训效果。为此,我们要建设结构化的培训者队伍,培训已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提高,而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成长与提高。

四、抓好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质量,必须强化质量意识,突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发挥培训质量评估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的评判、反馈和激励等综合功能,形成培训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培训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逐步建立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的确定、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教师的选择、培训环境的营造等进行监控。考核评价可以采取考试、讨论、专家评估、教师自评、总结性评估等多种形式进行,由此逐一评价和审查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并找出重点和关键要素以便在掌握全局的同时,在影响培训质量的主导因素上下更大功夫,规定培训过程中的活动必须达到的标准并以之控制每一环节,从而确保万无一失培训过程的活动主要包括:识别和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课程、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评价每一培训活动的有效性等。通过各种活动的评价帮助我们监控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总之,通过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的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完善,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依据培训的目标和各环节要求,动态调整和改进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完善培训的方案,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抓好后续服务工作,推进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培训前期准备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力争在短时间内,提高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但是专家讲授的理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普适性,需要与教学实际的应用相结合。理论培训离开了教学实践和后续的反思研讨与落实,教师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因此,培训机构有必要加强培训后续的进一步研讨、反思、落实的工作,建立跟踪指导的有效体系,如培训机构可依托的其主页开展培训后续服务,在主页上设计链接E-mail咨询服务网页,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培训任课教师的E-mail地址、联系电话;还有咨询的申请表和表格的填写要求。需要咨询的学员在填好申请表后,通过E-mai直接发送给相关的老师。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结果同样以E-mai的形式发送给提出问题的学员。利用电子邮件在线培训的方式,使学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与专家、名师交流对话,快速准确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

狠抓六个环节提高物理解题质量 篇12

一、挖掘隐含条件, 搜集所有信息

解题的第一环节应是“审题”, 必须全面挖掘题目所包含的所有物理信息,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审题不可有半点疏漏, 务必做到一丝不苟。题目携带的物理信息, 有些是显性的, 一目了然;有些是隐性的, 需要充分挖掘, 不放过任何一句话, 任何一个词, 做到明察秋毫。

例1如图1所示, 两个光滑的斜面高相同, 右边斜面由两部分组成, 且AB+BC=AD。两小球a、b分别从顶端两侧斜面由静止滑下, 不计转折处的能量损失, 哪一边的小球先滑到斜面底部? ( ) 。

A.a球先滑到底部

B.b球先滑到底部

C.同时滑到底部

D.无法判断

解析由于AB+BC=AD, 所以斜面的倾角θ, AB段最大, AD段次之, BC段最小;而每一段上小球的加速度都是gsinθ, 因此在AB段小球的加速度最大, 在AD段次之, BC段最小。

由于斜面都是光滑的, 机械能守恒, 小球到达地面时, 速度的大小相等。据此, 我们可以描绘出小球的速率—时间图象, 如图2所示。

在最终速度大小相等的前提下, 甲图不满足面积相等, 即不满足AB+BC=AD;乙图面积可能相等, 从时间上看, a球先到达底端;丙图面积不能相等, 总有a球的路程大于b球的路, 这一点可以借助图象上的辅助线进行证明。故选项A正确。

点评本题的隐含条件有两个: (1) 三条线段AB、BC、AD的倾角关系; (2) 两小球滚到地面上, 应该具有相等的速率, 这是机械能守恒的必然结果。

二、抓住主要矛盾, 排除干扰因素

不是题目携带的所有信息都有用, 有些信息纯属干扰因素。命题人通过这些干扰因素,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学生题目解完了, 发现一些数据或信息没有被使用, 迷惑不解, 惴惴不安, 究其缘由就是没有发现它是干扰因素。所以,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基础, 抓住主要矛盾, 排除干扰因素, 实现顺利解题。

例2我们在电影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惊险场面:一辆汽车从山顶直跌入山谷, 为了拍摄重为5000N的汽车从山崖上坠落的情景, 导演通常用一辆模型汽车代替实际汽车, 设模型汽车与实际汽车的大小比例为那么山崖也必须用的比例来代替真实的山崖。设电影每一分钟放映的胶片张数是一定的。为了能把模型汽车坠落的情景放映得如同拍摄过程中, 电影摄影机第一秒拍摄的胶片数应是实景拍摄的几倍?

解析可将汽车坠落山崖的运动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即模型汽车坠落和实际汽车坠落的加速度都是g,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为了使模型汽车的坠落效果逼真, 拍摄模型下落的胶片张数应与拍摄实景汽车下落的胶片张数相同, 故拍摄模型时每一秒拍摄的胶片张数是实景第一秒拍摄胶片张数的5倍。如图3所示。

点评本题的主要矛盾是模型汽车和汽车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干扰因素是汽车的质量。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与质量没有丝毫关系。

三、依据本质联系, 构建物理模型

物理中有大量的物理模型, 许多问题都是围绕模型而设计。审题之后的第一要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并通过联想, 正确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 这是能力的一次大检阅。从这个意义上讲, “模型就是现象的本质和灵魂。”

例3有光滑圆弧轨道的质量为3kg小车M, 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 圆弧下端水平, 有一质量为1kg的小球m以水平初速度v=4.0m/s滚上小车, 如图4所示。求小球又滚下和小车分离时二者的速度?

解析由于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所以小球在光滑圆弧上的运动, 可以看做是完全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模型如果主碰球的质量为m1, 被碰球的质量为m2, 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有:

若m10.即m1被“反向弹回”。

由于本题m

点评本题小球冲上四分之一圆弧的过程中, 将系统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 最终小球从圆弧上水平掉下时, 重力势能又完全转化为系统的动能, 因此系统满足两个守恒: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这才是现象的本质, 而具有这一本质的模型是弱性碰撞的“反向弹向”的情景。所以可以套用大家熟知的结论直接解题, 效果绝佳。

四、描绘简明草图, 力求图文并茂

描绘草图, 是解题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是解题的基本素质所在。美观、简明的草图, 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解题, 还能美化解题过程, 使之图文并茂。

斜面不都是明显的, 有些是隐秘的, 善于发现斜面, 突破难点是能力提高的体现。

例4如图5所示, 有一个半圆形的碗, 半径是R, 在碗的底部有一只蚂蚁, 从底部向上攀爬, 问这只蚂蚁最多能爬多高?假定动磨擦因数为μ。

解析把半圆无穷分割。每一部分就是一段直线, 这一直线对应着不同倾角的斜面, 蚂蚁上爬过程中, 斜面的倾角在不断增大, 当攀爬到斜面倾角为θ的时候, 达到最大高度, 再高一点蚂蚁就滑下来。假定该点就是草图 (图6) 中的B点, 在B点蚂蚁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按照滑动摩擦力处理) , 即f=μN=μmgcosθ。

蚂蚁在此位置处于平衡状态mgsinθ=μmgcosθ, 则得μ=tanθ, 从而

根据图形建立几何关系,

OC=Rcosθ, h=R-OC=R (1-cosθ) , 联系上式, 蚂蚁上爬的高度为:

点评把半圆形碗进行无穷分割, 每一小部分看作一个斜面, 描绘草图进行讨论, 使问题更加简明。本题中, 随着蚂蚁的上爬, 任何一处可以看成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随着下滑力逐渐增大, 静摩擦力也跟着增大。当越过最高点的时候, 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 随着斜面倾角的增大, 滑动摩擦力逐渐减小, 下滑力逐渐增大, 必须下滑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蚂蚁再也爬不上去。

五、规范解题步骤, 做到山明水秀

解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和步骤, 准确规范的解题过程,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分。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性, 要求过程既要有简约的文字, 也要有恰当的方程, 力求做到有山有水, 山明水秀。好的过程, 应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例5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 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 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7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析小孩的重力mg=400N。

(1) 在0~2s内F大于重力, 小孩处于超重状态, 加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mg=ma1, 得a1=1m/s2, 则2s末的速度必为2m/s。

(2) 在2~5s内F等于重力, 小孩处于平衡状态, 匀速上升 (速度是2m/s) 。

(3) 在5~6s内F小于重力, 小孩处于失重状态, 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3-mg=ma3, 得a3=-2m/s2, 则6s末的速度必为0。

在图8所示的vt图象中, 小孩上升的高度等于梯形的面积

点评分阶段逐步谈论, 在每段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研究对象是谁、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平衡状态、超重或失重状态) 、根据什么规律解题等, 并建立相应的方程。本题巧妙地应用了速度—时间图象, 充分体现了图象法解题的优越性。凡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图象法是解题的最佳策略。

六、拓宽解题思路提倡一题多解

一道习题做完了, 若不再回头看看, 所得甚少, 是不足取的。我们要拓宽解题思路, 提倡一题多解, 活化、深化所学知识, 这是学习的真谛。平时加强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考试就能左右逢源, 取得理想成绩。

例6如图9所示, 质量均为M=2kg的小车A、B并排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C以速度v0=10m/s从左边滑上A车, 恰好滑到B车的右端, 并与B车一起以vB=3m/s的速度匀速运动。已知小物体C在两车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相同。求: (1) 小物体C离开小车A后, A的速度vA。 (2) 小物体C刚滑到小车B右端时, A、B两车间的距离s与车长L之比。

解析 (1) 小物体C离开车A后, 车A以速度vA一直做习速运动。小物体C与车B最终具有相等的速度vB, 对整个过程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有

解得vA=0.5m/s。

(2) 解法1:动能定理法。

设小物体C离开A时速度为v1, A和B的速度相等均为vA, 据动量守恒定律, 得

解得v1=8m/s。

小物体C离开车A时, 车B的速度也为vA, 此后小物体C继续在车B上减速, 直到达到共同速度为止, 以C与B为研究对象, 由动能定理得

以A为参照物, B相对于A做初速度为v相0=0、末速度为v相t=2.5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动能定理得

由 (3) 、 (4) 两式得

解法2:平均速度法。

对物体A有对物体B有vA+vB2t=sB, 对物体C有由以上三式得

解法3:速度图象法。

如图10所示, L和s分别用不同斜线的面积表示出来, 这两个三角形是等高三角形,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比就是底边长度的比, 可得

上一篇:护士压力及应对策略下一篇:Ti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