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落实

2024-07-26

环节落实(精选12篇)

环节落实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学习方式上进行了重大变革。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和谐课堂,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应落实六环节:

一、深挖教材,充分备课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新课堂的需要,新课堂不但要求要背教材,还要求背学生、背教法、背学法等等,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对于我来说,虽然已经经历了几轮教学,我仍然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备课,虽然教材没变,可是学生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所以我不能固步自封,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作为教师要想备好课必须具备较强的备课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学生沟通的能力、设计教法的能力、 编写教案整合教材的能力。为了记住教案的全部内容,往往要在教案条理性、逻辑上要花很多的时间作深入的分析。这样, 既有助于教师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甚至当堂记住、理解、消化。

二、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式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设计精彩灵活的课堂导入方式,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这需要教师灵活驾驭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自由创新,灵活运用。总结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方式:1.温故而知新导入法;2.情境导入法;3. 趣味游戏导入法;4. 设置悬念导入法;5. 生活常识导入法;6. 演示实验导入法。课堂导入要简洁,要有趣味性、形象性、导向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导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巧妙的导入引人入胜,既可以促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语言要简洁流畅,富有吸引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导着学生去欣赏他的课堂,进而提高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生物课堂教学教师语言应做到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要生动形象,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带有幽默、 诙谐感,使学生感到有趣味;教学语言要规范、有节奏感。此外,教师教学要善于运用势态语,其中包括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与姿态,来补足语言的不足,既形象又生动易懂。

四、注重过程体验,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首先必须善于设计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灵活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生物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便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这是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

五、板书设计要做到条理清楚、简明 扼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合理的板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板书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好的板书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有助于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生物课上用的比较多的是常规的提纲法、图解法,高中生物比较抽象,几乎所有重点、 难点都需配图解释,利用这一点可以结合实际画出一些简笔画,边画图边讲解,课堂效果必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六、设计好课堂小结,简要概括当堂 内容

课堂小结不但能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而且能让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掌握记忆。在设计课堂结尾时,内容要精练,总结要精彩;在时间安排上不能拖沓; 在内容上要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 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

新课堂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实践、 去体验乃至创造,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只有发挥引导和导演的作用,才能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更科学高效,成为孩子们长知识增才干的舞台。

环节落实 篇2

一.备课的有效性

要备好课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要重点讲,哪些只要简单介绍。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2.备课要研究教学的对象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在备课中要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能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3.备课时应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备课实际上是一种预设,而现实告诉我们,“生成”才是真,到了课堂上才知道真实情况,这就存在一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偏差,从而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情。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好相应的对策。这样上课时,遇到特殊情况才能有游刃有余。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首先,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再次,问题情境要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

最后,问题要有趣味性即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讲线性规划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给定的资金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样学生会觉得更有趣。

此外,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高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高中生一般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因此,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首先,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组合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班级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再次,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最后,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第一,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第二,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第三,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交流中共同学习。

3.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要经过精心设计。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兼顾各层学生,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4.课堂时间使用的有效性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到位”。“三讲”就是:核心内容必须讲;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必讲;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必讲。“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讲了只是浪费时间);学生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了不但浪费时间,还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到位”是指讲练到位、点评到位和纠错到位。

5.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但是,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而丢弃传统教学用具。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恰到好处地用”。理想的教学应把教师、传统教具和多媒体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6、不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用幽默语言来上课,让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轻松中学到知识,在笑声中学到严肃的东西。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魅力所在。另外,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因素。

再者尝试多表扬少批评的办法,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到幸福快乐和充实。在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也有答对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法对待学生,坚决拒绝批评、指责、挖苦、否定、使每个 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辅导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在对学生的辅导的有效性上。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在上某一新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指明预习目的、方法,使学生目标明确,心中有数。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先复习旧知,后阅读新知。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重点、难点所在,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及因果关系,对疑难之处作上记号。

2、指导听课方法,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善于从老师的课堂讲解中选择主次,抓住纲目,分解信息,不要只是简单地抄板书,记笔记,听而不明,不解其意。

听讲: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听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及数学方法的体现;听课堂小结。

听问:就是听问题后积极思维,多想多问。它是一种边听思考的紧张的思维活动。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听准确老师提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然后迅速思考,准确判断,作出回答。

听记:就是把教师的口头语言迅速转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在记录时,应注意眼、耳、手协同动作,要根据老师讲课的特点及板书习惯,准确把握要点,处理好听讲,听问,听记这三者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学习主要达到完全效果,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组成总分。

3、指导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每天复习教科书和笔记后,再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字迹要清晰。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4、指导反馈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以给出一些复习总结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落实学习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篇3

一、养成教育做得实

“少年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的养成教育是通过一时一事 ,一点一滴,日积月累而成,是一项漫长而又细致的工作。一年来,我通过耐心细致地坚持教育,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如课前准备,师生问好,摆放学习用品、收拾学习用品、正确的写字姿势、凳子的摆放、翻书、倾听、举手、回答问题与同伴商量、互动、主动借东西、归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引导孩子形成集体意识,小组队伍不甘落后。我们组最安静,翻书动作快,读得准,写得好,完成任务早。开学初,我就与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育,交流经验和存在的困惑,随时随地将孩子教育渗透到课内课外,反复示范一些动作,认真教学一些生活常识,耐心讲解一些道理,培养孩子做事认真负责,干活有头有尾。我们都知道学前阶段的孩子在道德上是自利的,当结果或规则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会很好的遵守。孩子自利这一特性为孩子的个体道德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动机。我创设了任务情境与多种奖励办法,打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我表扬谁了,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情感,使道德要求、行为动作内化为品质,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走得实

要落实课堂教学,首先做好课堂组织调控,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要上好课是不可能的。课前组织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我采取多种方法来组织调控课堂,如课前唱歌、做游戏、说相反词并做相反动作,使孩子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用激励评价语言,并出示任务情境图及奖励办法,孩子们就很好地去遵守纪律了。在活动过程中,有个别孩子还要提醒、用提示语、提示图来暗示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打起精神来参与教学活动。有了良好的课堂调控手段,还要将所学知识融入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中,才能引起孩子的关注。例:开学初,孩子们一个寒假生活淡忘了课堂常规要求,淡忘了书写,前面组织工作做得很好,遇到写一写时,孩子们中没有几个孩子乐意做。我引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话题:小朋友们,过年了,爸妈给你压岁钱,你给爷爷、奶奶、亲朋好友去拜年,还放鞭炮,挂灯笼,真开心。23个声母孩子在家也等着客人来做客,握握手,23个声母孩子,等着你的铅笔宝宝和他们握手还亲亲他们的脸蛋呢。话说到此,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似乎自己就是那些声母宝宝了,我没有去督促他们,个个挥动铅笔跟着老师的样子和每个声母宝宝问好祝福它新年快乐!握手,亲亲脸(描写了两次),此时孩子们就像猴子学样一般,你做啥他就效仿。孩子们读错了,让孩子们评价,并帮帮他,再让他读,读对了并领着老师读,领着小朋友们读。

拼音教学中前后鼻音是难点,我从孩子一进班,就注重将孩子的每个名字读准确,并让孩子们跟着我点名发作业本,我有意识地让他们在识字、朗读中重视鼻韵母音节的朗读,可在教学鼻韵母时,仍是困难重重。但我坚信,通过练习一定能成功。在每一节课中,我都来集体练习,再有意识观察那些有困难的孩子,课后,让小助手来帮助我解决个别孩子的问题。这样前后鼻韵母教学,没有课时界限,没有识字、语言、拼音之分。总之遇到了有鼻音的音节,我就给孩子们注音,并用箭头画出舌头摆动的方向,引导孩子去认真地读。在家长会上,我要求家长要重视孩子拼音的发音,特别是前后鼻音,在家里多听听录音。这都有利于落实鼻韵母教学。

三、课题研究搞得实

《巧设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童趣》这一课题,在几年前自己就开始捉摸了。本学期我站在前面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课堂上实践研究,使我明白了过去没有吃透的东西。拓宽了创设情境的类型,游戏类型更多了,任务情境更有趣了。本学期更注重就课堂出现的问题,通过巧设情境,巧妙解决。如:孩子们发生冲突了,创设展现未来美好的生活情境,:“喂!苏杭,我买了一架飞机,你去哪儿给我打电话,坐我的飞机不要钱的。”“喂!汪盈学,今下午我请你吃饭,我开车来接你。”,并让他们都握握手,拍拍肩膀,对视一笑,孩子都开心了。本学期总结出四种情境教学,游戏情境、任务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并写了课题结题报告。

四、针对问题落得实

班级过大,尽管自己很努力,但也存在问题,一节课,所有孩子都学会了吗?所有孩子都养成了好习惯吗?不是,这个这方面长,那个那方面长,有的孩子会读写不了,有的会写认不得,还有的既认不得也写不了。会写认不得的较好办,小助手帮忙一对一;我要检查落实,认识不会写的,我手把手教写;不认识、不会写的小孩子,只要求课堂上不出现不当行为就行了,让他们学会倾听,摆放学习用品,收拾文具、翻书等等。有的插嘴打断老师讲课的,有三心二意的,有坐着不动的,都得纠正,改变其不良习惯。

环节落实 篇4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 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同样, 在这个过程中总会伴随着学生一定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 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为此, 我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有效落实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 应把知识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常规性教学任务, 是数学学习的重点, 是教师钻研教材和预设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每节课的内容不同, 目标和重难点及关键点也就不同, 学生学到的知识点和所要掌握的技能也就不同。比如, 应用题教学通过对不同类型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计算题教学通过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必须以数学能力为前提, 没有最起码的感受力、记忆力, 感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没有一定水平的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理性的数学知识也难以理解和掌握。

其次, 将过程和方法列为课程目标,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 教学过程越简单明了、教学方法越直观, 他们就越容易接受, 对学习也越有兴趣。在小学数学课上, 选用讲解、说明等方法时, 教师的活动较多, 而学生的活动较少, 就不如采用问答、研讨、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后几种方法, 学生的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 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也不能排斥使用讲解、说明等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不要生搬硬套。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 由于班级学生情况不同, 教学方法也不一定完全一样。例如, 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强的班上, 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而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差的班上, 就需要教师多给以启发、引导。有时在一节课内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组合起来, 以弥补单一的教学方法的不足。

环节落实 篇5

我校实施的121目标教学模式共有三个环节组成:自

市二小

陈立英

学展问10分钟、互动探究20分钟、拓展提升10分钟。其中,拓展提升10分钟这一环节是巩固、练习、升华、提高的过程,全体学生要完成新知识学习的当堂训练、当堂作业。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好拓展提升这一环节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进行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扫清的障碍。在课堂上教师会对一些重点词及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进行强调,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进行区别。在教学完这些基础知识之后,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可在拓展提升这一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检测,以此达到巩固的目的。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在教学生字“矩、循、蹈、幼、晰”等生字时,我将这几个字分别与易混淆的“拒、距、盾、幻、淅”进行了比较,并让学生组词加以区分、识别。在随后的拓展提升这个环节中,我为了检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以及写近、反义词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

二、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

121目标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互动探究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入透彻,对课文内容是否熟悉,要求背诵的段落是否背熟,教师可在拓展提升这个环节中设计练习进行检测。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当学完了课文内容,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进行检测:

1《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中讲到了()种切苹果的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

2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往大处说就是()。

3我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得到启示()。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得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更加清晰、条理化,真正起到了巩固强化的目的。

三、进行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的练习。

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由课内向课外的升华、知识的掌握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如 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护士长叶欣的感人事迹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叶欣的敬佩之情,我在拓展提升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学习了课文后,我认识了在危险面前()、()、()的护士长叶欣,此时,我想对她说:“()。像叶欣这样舍己为人的英雄还有()、()、()等。再如教学完古诗《春日偶成》这首诗后,我在拓展提升环节中设计让学生写出描写春天的成语和课外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以及相应的补充诗句的练习,使学生既掌握的课文中的古诗,有增加了课外古诗的积累应用,真正提高了课堂实效,使121目标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落实两个环节,用好两把钥匙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困惑、梳理、反思、常态

中图分类号:G633.6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这两句话其实已告诉我们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会面临“困”与“不足”的问题,也即韩愈所谓的“惑”。关键在于这“知困”与“知不足”是在“教”之后、“学”之后发现的,这就是“梳理”与“反思”。可见,“梳理”与“反思”这两个环节在教学中是不能“走过场”的,它有助于教师“解惑”。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梳理与反思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推手”呢?一句话,师生都应树立梳理反思意识,使之成为教与学的常态。

一、数学教师应当自觉践行梳理与反思的教学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过程与方法所涉及的行为动词有“回顾”与“梳理”,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好梳理与反思的教学环节,坚持做到每课必梳,每节必思,使之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

1、教后的回顾与反思。教学实践表明最能提高一个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后的反思。数学教师应当在一节课后及时写出本节教学反思,思考预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参与与热情,分析问题过程学生思维是否跟上教师的讲解,解题过程学生能否运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是否学会数学思维的转换;课堂上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了本节内容,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能否激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欲望。这些基于课堂观察之后的梳理与反思,不仅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延续,而且是下一节教学设计提升的前提,数学教师当认真加以落实。

2、考后的回顾与反思。无论是平时的单元小测,还是期中、期末大考,都会听见部分学生反映说平时听课、做作业都会,一到考试时却不会做。这种现象数学教师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这正是教与学“惑”之所在。《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指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与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究其原因,从“教”方面看,首先表现学生课堂的“伪接受”蒙蔽了教师。课堂上一问一答,思路活跃,以为学生真的听懂了,实际是学生的思维在教师引导下的回答;其次是学生课外的“伪思考”做题欺骗了自己。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并不是按数学思维去联系思考,而是“就题解题”,借助辅助教材中的答案的解题步骤来代替真正的数学思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数学教师在每次考后务必认真反思教与学的这种常见矛盾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阶段的回顾与反思。阶段性的回顾与反思一种带有小结性或总结性的综合梳理与反思,一般在期中与期末两个时间段里。在这样的两个阶段里,数学教师可以全面梳理反思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的达成情况,特别要反思学期教学方法是否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否找到教学“困惑”的原因等。

二、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反思,让学生养成梳理反思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句话其实表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引导、组织以及与学生的合作至关重要。让“主体”树立梳理反思意识并形成习惯是比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教学工作,那么,学生该养成哪些梳理与反思的习惯呢?

第一、课后及时梳理反思,记忆规律告诉我们,除了强化记忆、突出记忆外,梳理知识更有助于理解和增强记忆。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出现的讲过的题目不会做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理解。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一节数学课后,拿出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如引导学生梳理本节的重难点可用到哪些思想方法,还有哪些没理解清楚等。我们姑且把这种的课后梳理反思称之为“冰糖葫芦串”式的梳理反思,它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概念定理,加深理解,又可以发现自己听课时存在的问题。

第二、做题前的梳理反思。面对作业题目,多数学生会立刻下笔解题,匆匆忙忙不加思考地完成了,部分学生可能会想了又想,不知从何切题。其实这都是做题时没有养成的一种科学的解题思维习惯。教师应当在平时就要引导学生养成做题前的梳理与反思习惯,如梳理当天课堂的知识点,题目类型与通性通法以及可用到的数学思想等问题,在梳理反思之后再开始解题是一种清晰数学思维下的解题,是一种把数学思想与具体题目以及相关知识相结合的解题思维,也是一种科学的解题思想与方法,姑且称之为“临阵磨刀”式的梳理反思。

第三、单元知识的梳理反思。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向前,学生容易对已教过的单元知识产生遗忘,特别是概念、定理、公式,知识结构,解题方法,所运用的数学思想等。如果学生不在较短时间内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反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系数就会逐渐增大。因此,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生中养成“回头看”读书习惯,对单元知识的地位、重要概念、定理进行理解梳理;对单元知识中的典型例子的解题方法,所运用的数学思想进行理解反思;对单元练习中曾经做错的题目再次进行分析反思,找出原因。这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全面扎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单元知识的构建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思想基础,这也就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式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特殊”就是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而且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因此,数学教师要落实好梳理反思两个环节,用好这两把钥匙,要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把数学思想方法化为学生在解题中的科学思维并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教与学”的编辩证统一,启发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学会并养成梳理反思的良好习惯,使之成为教与学的常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环节落实 篇7

一、幼儿园精细化管理过程全覆盖

制度源于养成, 管理源于细节。2009年, 借迎接天津市一级幼儿园的检查验收为契机, 随着各项工作不断细化, 我们将幼儿园管理深入到全园的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人, 做到管理无盲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细化”:

1. 细化岗位职责, 增强责任意识。

我园不断完善各岗位职责, 编入幼儿园管理手册。全园各岗人员清晰明确地知道本岗工作的具体职责, 各岗位的工作力争做到无缝对接、没有疏漏。

2. 细化岗位分工, 规范质量标准。

园内每个岗位的人员清晰明确自己每一项工作的质量标准, 逐渐形成园所的质量标准 (要求) 体系。让大家的工作有章可寻, 有理可依, 行有示范、动有准则。

3. 细化岗位流程, 形成规定动作。

保教岗位的人员按照“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的具体要求, 清晰明确地知道本岗的每一项工作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操作才能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园内各岗人员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展开, 一切为一线服务的理念根植于每位后勤人员心中, 全园上下形成管理处处见、权力层层赋的运行机制。园内各项工作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呈现“四精”:每个步骤追求精心;每个环节力求精细;每个活动讲求精致;每项工作讲求精品。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抓落实

1. 构建网络平台, 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园长任组长, 组员由教学副园长、后勤副园长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设计专项工作管理网络图, 明确园长主管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副园长主抓负责保教生活环节工作的实施与落实, 后勤园长保障各种设施、设备的添置与维修;大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本组本部门随时督查指导, 保教人员具体执行, 相互配合。

2. 开辟三条途径, 彰显“四细”品质。

为将“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具体细则落实到位, 园内出台三个举措, 开辟通往精细化管理进程的三条途径:培训指导到位;检查抽查跟进;考核评议并举。

彰显“四细”:在抽丝剥茧的细润凝炼之中提升理论;在洞察秋毫的细微用心之处追求创新;借智慧经营的细密筹措之机讲求策略;凭日积月累的细水长流之势养成习惯。

教师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工作实施的主体, 教师理论认识水平的高度决定一日生活各环节培养的力度。为了确保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精细化、明确化、规范化, 我园于2009年制订了《幼儿园教养员、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 放置在班内指定位置方便对照查看。“工作流程”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教职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中具体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前不久, 《南开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出台后, 我们通过学习将两者有机结合, 借助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实地演练、现场研讨等方式, 更新传统固有模式, 走出各环节衔接误区, 消除环节培养的盲点。我们鼓励教师静下心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此为突破口确立本班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先后汇编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教师指导策略》《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减少幼儿等待现象”经验汇编》, 各班将实践研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推广、把遇到的困惑提出来进行分析。一次次的经验交流、一次次问题思考的碰撞, 教师们开始习惯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实践、去教学、去交流。通过经验分享、理论考核、教师答辩等形式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的有效对接, 逐渐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标准要求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意识、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标准的规范动作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常态教育下。教师将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幼儿的培养与关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动型培养教育的共同目标下, 默默诠释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基的不懈追求。

3. 保教默契配合, 效果事半功倍。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动型培养必须坚持一致性和一贯性的原则, 而园内各班由于班级位置的不同和室内结构的差异对教师的组织和培养富有挑战性, 在教学园长、保健员的指导下需要班内教师在原则不变、标准不改的情况下灵活变换教育策略, 班内三人达成共识, 保证各环节有效衔接, 减少幼儿等待、拥挤现象。

我们根据《南开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制定园本操作流程, 特别针对保育员队伍逐渐萎缩、人员流动性大、外聘人员多的情况, 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制定《幼儿园常规清洁消毒流程》《班级常规清洁消毒流程》, 编写《保育员一日生活各环节工作流程解读》, 指导保育员的具体工作。保教人员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归纳编制《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保教策略分析示意图》, 确保集体有针对性的探讨。

我园利用全体会、班务会统一班内人员服务意识、配合意识、安全意识, 在感情碰撞、理性磨合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蓟县翠屏湖拓展训练和广西南宁、桂林旅游及教师节师徒结对、“唱响红色经典”党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教职工工作热情、凝聚了团队力量, 使其更好地投身于教育工作中。在环节研究的过程中小到教师每个环节的站位、大到组织活动后各环节衔接过渡都进行反复实践与练习, 最终达到默契。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与环境

1. 班级特色环境, 提示培养细节。

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设计的主题墙饰将养成教育的目标渗透其中, 利用图示提醒引导, 让环境与幼儿“说话”。生活区的图示:根据洗手的方法设计五步洗手图示, 便后洗手图示;便后冲水图示;饮水罐旁提示饮水、漱口、接水量图示;擦嘴步骤示意照片等。

活动区规则图示:幼儿亲手绘制图示, 呈现活动规则, 在图示引导下幼儿感受规则力量。其中, 包括进区游戏规则;物品使用规则;取放玩具材料摆放标志;取放图书、看书规则;游戏规则示意图等。

音乐适时提醒: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利用熟悉的音乐、舒缓的名曲进行有效控制, 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欣赏名曲丰富知识、享受美的熏陶, 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调节音量的大小让幼儿形成条件反射, 以达到预期的环节过渡效果。教师通过让环境说话, 让童谣强化;让标语唤醒, 让音乐提醒;让榜样诱导, 让图片引导等方式为幼儿提供接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 让幼儿的行为自觉规范, 习惯自然形成。

2. 全员统筹管理, 突显“五常”亮点。

常清洁:清洁责任明确, 方法流程清晰;检查标准详实, 抽查赏罚分明。常整理:标志清楚准确, 操作方便快捷, 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确立物品的“名”“家”“量”以及简单明了的使用注释。常规范:以视觉管理促方案的标准化, 创造安全环境, 实施细节管理。重点在于全园统筹安排, 统一规划标签、标记颜色, 营造和谐环境。常组织:抛弃不需要的东西或回收物品, 实施环保措施, 按使用率高低存放物品, 并将物品数量根据需要降至最低程度。常自律:营造环境, 以环境促动型的养成, 自省和监督两种手段并行, 持之以恒, 形成有序的生活习惯, 增强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出成果

经过多年实践, 特别是《南开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出台后, 我们结合园所自身情况对照“标准”, 形成了本园特色的规范要求及具体范例图示, 将教师的实践经验、情景抓拍、管理密笈汇编成《教养员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范例对照图册》《保育员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范例对照图册》《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良好习惯墙饰布置集锦》《保育员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解读》《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动型培养范例对照图册》《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规范提示集锦》《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教师指导用语宜与忌》等。

在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中, 教师与幼儿教学相长, 逐渐形成了园本精细化管理的文本资料, 如实记录园所关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工作”的研究轨迹, 对今后的保教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环节落实 篇8

一、着力抓好班子队伍建设, 把优秀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安全管理上的优势

人的因素是安全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安全管理上的优势, 说到底是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企业党组织落实党管安全责任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 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努力提升班子的领导力、干部的执行力、党员的示范力、班组长的指挥力和职工的落实力, 依靠优秀人力资源保障安全。

1. 强化班子建设, 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力

一个企业能不能管理好、经营好, 班子的领导力、决策力是关键因素。国资委党委提出的“四好”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 目的就是要提高班子的领导力, 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就煤矿而言, 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力、确保安全发展是“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要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在领导班子中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和矿井安全知识的专门培训和安全管理观教育, 使班子成员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效益”和“不重视安全就是不称职, 抓不好安全就是失职”等观念, 大力营造“安全生产就是干部的政治生命”的舆论氛围。在此基础上, 对照党管安全责任要求,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 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一是建立党委安全工作会制度, 定期 (可以是半年) 对党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和部署;二是建立安全民主生活会制度, 每年一至二次, 班子成员要围绕安全主题总结反思, 查找安全工作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三是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生产一线的重点单位要作为党政主要领导的联系点, 加强对各区队安全工作的督促指导;四是完善安全生产调度会制度, 每天早会在第一时间把安全指令传达到基层各单位, 通报安全状况;五是完善党政工作例会制度, 党政班子一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班子成员交流工作、沟通情况, 研究部署下周安全工作;六是完善安全办公会制度, 每月底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 传达上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 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2. 抓好干部作风建设, 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干部的执行力是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保证。要以提升干部执行力为目标, 制定出台一整套干部管理制度, 如矿级值班干部分早中夜三班下井检查安全, 区队干部必须保证一定的次数下井带班, 干部外出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 工作时间一律禁酒, 对所有干部都要下达反“三违”指标, 并且充分利用绩效考核这一经济手段, 使干部的执行力与其收入挂钩。

开展党员先进性实践活动, 提高安全生产的示范力。党员是旗帜, 党员是标杆, 党员自觉遵守安全制度, 执行安全规程, 在安全生产上发挥示范作用, 这是煤矿企业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要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 在党员中开展落实党管安全责任、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党员在安全生产中实践先进性。要依托党员安全联保示范班、示范岗、党员挂牌上岗活动等载体, 引导党员在学习安全法规、履行岗位责任制、反“三违”、质量标准化、文明生产等方面带好头, 既示范引导, 又现场监督, 管好安全责任区, 种好安全责任田, 实现党员和身边群众无“三违”、无事故。

建好一个班组长队伍, 提高现场指挥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也是管理的最小单位, 企业生产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 在安全生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要实行班组长准入制度, 改善班组长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 逐步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二要重视班组长培训, 实施班组长素质工程, 既要通过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考安全教育活动, 引导班组长学习岗位知识、操作规程等安全知识, 提升其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 同时, 要对班组长进行专门的管理知识培训, 提高其管理能力, 提高其超前预防能力、现场管理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 从实干型班组长向管理型班组长转变。三要加强对班组长量化考核, 依据班组建设情况每季评比若干名优秀班组长和管理较差的班组长, 奖罚兑现。

建好一支职工队伍, 提升安全技术素质。创新安全培训模式, 按照“先列菜单, 职工点菜, 分级做菜”的要求, 制订了菜单式安全培训方案, 增强了班组培训的针对性。扎实开展“一日一题”学习活动, 培训链条延伸到区队班组, 培训重点回归到岗位操作应知应会, 做到了长流水、不间断、菜单制, 探索出了一条区队自主培训新路子, 向“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大力开展安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在开展好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传统活动的基础上, 提升创新活动的层次和水准, 建立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 依靠技术骨干把技术工人组织起来, 围绕安全生产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二、着力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用先进的理念为安全生产提供文化支撑

安全文化建设是党管安全的重要抓手。几年来, 孔庄矿党委在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内,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既注重精神理念的宣传和引导, 又注重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初步形成了理念导入、基础规范、素质提升、群防群治、责任目标五大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有效提升了安全工作水平。

强化理念教育, 依靠先进理念塑造员工。有效的管理需要先进的理念支撑。近年来, 孔庄矿从环境、舆论、案例教育、文艺活动等入手, 坚持不懈地抓好教育引导, 使“安全为天, 生命至尊”这一安全核心理念逐步内化为干部职工的道德准则。一是抓环境营造。完善了井上井下安全文化视觉识别系统, 在任务交待楼开辟了安全文化长廊, 区队会议室悬挂了安全警句格言, 制作了全家福牌板, 在工作面建立了井下安全文化园地, 做到了安全教育进现场、入岗位、到人头, 营造了浓浓的安全环境氛围;二是抓舆论引导。内部刊物《孔庄党建》常年开辟《安全大家谈》栏目, 矿局域网上开设了《安全文化大家谈》专栏, 吸引了不少一线干部职工参与讨论。召开好矿嫂事迹报告会, 激励矿工家属做好协管工作。三是抓案例教育。深入剖析各类事故案例, 结合实际进行反思, 引导干部职工算好“三违”和事故的生命账、经济账、政治账、精神账, 增强了责任意识;四是抓安全文艺。举办了安全文化广场活动, 干部职工自编自导自演安全文艺, 自编自唱安全歌, 组织文艺骨干到区队班组和社区进行安全演讲。通过长流水、不断线的教育引导, 公司的安全核心理念和四大安全观在许多干部职工心中扎下了根, 对于安全与家庭人幸福、企业效益、社会和谐的关系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抓好不放心的事、管好不放心的人”, “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逐步成了主流意识。

强化自主管理, 扎实深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重心在基础、在基层, 重点在现场管理、在行为规范。近两年, 矿党委及时地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下移到区队班组, 把建设班组安全文化作为主攻方向, 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见》, 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细则, 提出了班组管理“五化”标准和“五无”目标, “五化”即活动规范化、工作程序化、工程优质化、学习工作化、协作团队化, “五无”即管理无死角、个人无三违、质量无缺陷、现场无隐患、安全无事故。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加强班组管理、规范职工操作行为上, 突出抓好“改革班前会、创新安全活动日、推行标准化作业程序”三项基础工作。在周一安全活动上, 突出强调职工自评互评和班组长点评, 力求人人说、人人讲, 有效解决了安全活动日干部唱“独角戏”的问题, 基本实现了全员参与、双向互动;推行标准化操作程序, 利用近两年时间组织人力编制岗位工种标准化操作程序, 有125个岗位实现了标准化操作, 先干什么, 后干什么, 干到什么程序, 如何考核, 都一清二楚, 解决了怎样才算上标准岗的问题。同时, 编制了精细化管理通用标准, 从佩戴矿灯、矿帽、着装到入罐、乘坐人行车、猴车等, 每一个细节都有标准, 不良安全行为与习惯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着力抓好群众性安全工作, 为安全生产构筑完善的群防群治体系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在抓好专业管理的基础上, 高度重视群众性安全工作, 充分发挥企业党委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鼓励支持纪委和工会、共青团组织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活动, 完善群防群治体系。

环节落实 篇9

“卓越计划”的全称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顾名思义, 这是高校培养优秀工程师的一种教育计划, 由教育部统筹规划和部署实施。这项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任务所制定的重大高等教育创新项目。“卓越计划”突出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 引导高等教育要着眼于提高人才竞争力。这是实现我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目标重要举措之一。2010年6月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61所“卓越计划”高校名单, 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

“卓越计划”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涵义:第一是卓越, 通常我们理解的卓越就是非常杰出和优秀的意思。但“卓越计划”的卓越其实是相对概念, 体现和强调的是一种追求优秀追求高远的精神和态度, 并不代表非“卓越计划”的学生就是不优秀的。第二是工程师, 严格意义上的工程师是指那些具有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具有工程师职称的高级人才, 但“卓越计划”所培养的工程师泛指高等学校培养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且有获得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 属于未来工程领域的拔尖人才。第三, “卓越计划”的“计划”是要求本科学生在高校学习3年, 在企业参加累积时间1年的实习实训, 这就涉及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说, 教育和培养的内涵基本一致, 都是要按照一定的目的, 对人施加影响。“卓越计划”中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生在高校阶段接受的教育过程, 培养主要指学生在企业社会阶段经历的培养过程。教育和培养并列, 同等重要, 就是把企业实习提到了更高更重要的层次, 强调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和企业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要宗旨是培养造就具有实践动手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以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强化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计划”的鲜明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强调校企联合, 引导企业参与高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三是高校培养学生应适应市场需求, 主动服务企业。

二、国外的“卓越计划” (即校企合作) 模式

国外的校企合作开展得比较早, 形式多样, 值得我们借鉴, 以改进我国校企合作模式, 完善制度, 提高质量, 促进“卓越计划”的有效发展。

(一) 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模式。具体方案是新生入学后, 先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大学里学习理论文化知识, 之后则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理论与实操两种方式交叉进行。

(二) 英国“工读交替”模式

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也称为“三明治”学制, 是指在正规的大学教学环节中, 适时插入工作学期, 而在工作学期中, 学生是以正式的职业工作者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

(三) 德国“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 顾名思义就是把学习模式划分为两大块, 其中的一元是学校, 主要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校外实训场所, 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

(四) 法国“学徒培训中心”模式

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属于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的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模式是学校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参与企业的工作环节, 而企业要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 还要为学生提供系统有效的完整培训。

(五) 日本“企业访问”模式

日本的“企业访问”模式是指在校学生通过走访企业, 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及业务流程, 而后确定将来的就业机构和工作岗位, 以便于在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业务能力的提高, 类似于国内的企业认识实习。

三、国外“卓越计划”模式的特点

(一) 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重点

国外的校企合作办学一般都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考试模式以现场操作为主, 考核成绩也是从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以避免培养眼高手低、只知理论不懂实践的学生。

(二) 以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目的

国外校企合作大多都有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进行全责分工, 具有保障性。在校企合作模式中, 企业主要是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的技能培训, 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设备保障;而学校则负责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师资力量,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三) 以符合国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国外的校企合作充分考虑国情, 例如, 德国是工业大国, 而德国的大学学制至少要5年, 这大大影响了企业人才的输入。“双元制”教育应运而生,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企业实践, 缩短了人才应用的培养时间, 这完全符合德国的国情。

四、我国及武汉理工大学“卓越计划”实施现状

自教育部2010年提出“卓越计划”以来, 目前已进入第四个年头, 首批“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已经进入大四阶段, “卓越计划”学生在校学习3年、企业实习1年的“3+1”模式的执行也迫在眉睫。

(一) 我国“卓越计划”的进展情况

1.“卓越计划”理念的宣传

教育部及加入“卓越计划”的高校将“卓越计划”的启动信息通过网络和校内各种宣传和文件的形式, 向全国高校、特别是进入计划的相关专业进行政策宣传, 使各高校了解“卓越计划”的内涵及实施意义, 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2.“卓越计划”的整体规划

教育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 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办思路和工作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对实施计划中学生选拔、实习经费的预算、教学编制的设置、教师的企业培训、职称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就如何办好卓越工程师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在招生方式、培养方案、产学研基地等方面的合理建议。

3.“卓越计划”的工作安排

各高校致力于培养方案细则的制定, 完成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 与建立实习基地的相关企业紧密联系, 保证学生实习计划的落实。

4.“卓越计划”的经费投入

各高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用于学生培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设备设施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设。

(二)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情况

1.学校层面

(1) 组织架构:学校成立了“卓越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 学校多个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加, 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 政策支持: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 明确指出, 学校坚持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 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内涵发展的中心。学校针对“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实行一系列优先政策, 包括师资安排优先、教研立项优先、经费投入优先等。为了“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又制定和完善了生源选拔、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培养、资源配置、学生就业、免推工程硕士研究生等相关制度。

(3) 师资建设:学校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 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卓越计划”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建立教师从事本学科教育激励与约束的新制度。

(4) 资金保障:学校设立了“卓越计划”专项基金。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 优先改善教学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2010年、2011年、2012年“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设备购置经费投入分别占当年教学设备购置总投入的60%、65%、65%。2011年、2012年学校资助的教学研究项目明确以“卓越计划”立项的分别占立项总数的26%、27%。

2.学院层面

各学院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专门工作组, 由院长任组长, 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 成员包括学院相关专业负责人、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精品课程教学名师, 企业相关领域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工作组负责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审核、教学方法改革、企业实践落实等工作。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制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各试点专业所在学院组织完成了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生选拔工作;制订了卓越工程师试点班日常管理及淘汰机制的初步方案;学院与合作企业的沟通明显加强, 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初步取得效果。

(三) 我国“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卓越计划”自2010年实行以来, 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更好的就业择业提供支持, 成为我国高校一种先进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成熟的实践教学理念

首先, 政府缺乏相关理念, 没有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政策支持并不完善;其次, 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如基地建设、规划运行的元素较少, 积极性不高, 重视程度不够;再次, 高校对实践的重视不够, 学生也没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实践, 对实践环节敷衍了事。

2.缺乏规范性的制度保障

国家已经出台了鼓励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一些政策, 但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学校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不尽完善, 对企业导师的聘任、工作任务、工作量算法等方面尚不明确。

3.缺乏“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师既要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 通常称之为“双师型”。然而, 目前的高校教师大都是理论知识丰富而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而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又没有经过教学模式的专门训练, 两者不能很好的兼顾融合。

五、关于促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在企业环节落实的几点建议

(一) 政府层面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和行业主导作用。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应有效协调, 帮助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并通过政策法规进行有效干预以形成保障体系, 使行业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从自身利益出发, 以合作的形式来谋求共赢发展。因为两者是相对独立的主体, 难免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分歧, 甚至严重的会导致合作终止。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经由政府出面引导、协调才能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 学校层面

1.主动出击, 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互动机制

我国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学校应主动联系, 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员工培训、技术攻关、项目开发等过程, 帮助企业解决管理、技术、生产等问题, 使企业能够直接感受合作带来的好处, 认识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最后形成长期的良性互动。

2.跳出局限, 开拓校企合作新领域

目前, 不少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 目光仍然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 同时又希望能将学生集中安排。这种旧的选择标准给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造成很大阻碍。近年来, 民营企业发展迅猛, 为经济社会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高校应该转变传统观念, 更加注重与民营企业合作, 这样才能开拓校企合作领域, 促进校企合作的全面发展。

3.立足“双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和企业要通力合作, 互相利用有效资源, 高校在主抓教师的理论培养的同时也要适时进行实操能力的培养, 逐步形成一支既懂学科理论又懂专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4.资源共享, 拓宽高校合作模式

高校之间可以通过签订协议来共享相关院校的实习基地, 拓宽合作模式, 达到资源共享, 互惠互利的效果。

(三) 企业层面

1.基地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企业丰富的资源, 完善基地的设施建设, 优化生产设备, 保证实践教学的先进性。同时, 实践基地建设经费要用到实处, 保障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软硬件条件。

2.行业导师队伍建设

企业的指导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很少有导师经过专门培训, 缺乏理论传授的基本方法, 在对学生讲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 造成实践教学效果欠佳。这就需要企业与高校加强联系, 定期组织企业导师培训, 使之接受前沿理论知识, 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六、结 语

“卓越计划”进行到第4个年头, 为国家培养了数百万的工程科技人才, 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 还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目前学校拥有28个试点专业, 是全国“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最多的高校。窥一斑可见全豹, 对武汉理工大学“卓越计划”在企业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研究, 具有典型意义。“卓越计划”在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 出现了一些问题, 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摘要:文章阐释“卓越计划”的涵义、对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及特点、我国“卓越计划”实施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针对“卓越计划”在企业环节落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 (12) .

[2]李红卫, 李西凤.从国外经验看我国校企合作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1, (9) .

环节落实 篇1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就是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即从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认识的整个过程中, 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只有通过第二次飞跃, 才能实现理想目标, 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并且检验和完善理论。无论是物质转化为精神, 还是精神转化为物质都需要条件。是否承认转化需要条件, 这是辩证法同诡辩论的重要区别之一。成功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 一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具有科学性。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 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二是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 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第三, 必须从实际出发, 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 理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第四,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方法是理论的具体化。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 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正确理论。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 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 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科学发展观是被近几年实践证明并且必将继续被证明的关于发展的正确理论, 具备了理论向实践转化基本条件。然而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要有其他条件做保障。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使科学发展观被群众掌握。虽然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是理论掌握群众的重要途径, 但各级领导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 才是对科学发展观最有力的宣传, 才能保障科学发展观得到真正落实。只有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行政, 才能使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和价值, 从而理解、认同和信仰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行动。亿万群众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动之时, 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日。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 “怎样发展”等一般性问题。实践是具体的、特殊的, 理论则往往是抽象的、普遍的。实践和理论的区别, 使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存在着一个从一般原则到具体举措转化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情况, 在现实这一转化的过程中, 有条件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实践和理论的区别, 还使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存在着另一个由普遍真理向具体方法过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 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 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发展问题。总之,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现实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中, 无论是宣传群众, 使科学发展观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还是现实一般原则向具体举措转化以及普遍真理向具体方法的过渡, 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 而他们的执政行为又必然受其政绩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愿望、发展要求等的科学集中, 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科学理论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 是自下而上的。但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则是党的号召, 政府的要求, 是自上而下的。就实践的层面而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服务,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就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在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中, 各级领导干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早在60多年前,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的问题不解决, 就会出现群众所抱怨的情况:“中央的政策是好政策, 可就是都让下边的歪嘴和尚给念歪了。”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 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们是社会活动的组织者, 是党中央与党员、政府与民众联系的桥梁, 是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执行者。简言之, 他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倡导者和实施者。靠他们的行政实践使广大群众确实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和实际意义;靠他们把科学发展观的一般原则转变为与本地实际相适应的实践方案;靠他们将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的“世界观”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上。因此, 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程度和成效。新世纪新阶段, 能否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底, 落到实处, 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的重大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实践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指导这场伟大变革, 需要高素质的干部。判断一位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就是考察他有没有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政绩观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能力。正如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 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 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 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为此, 他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看待政绩, 科学衡量政绩。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绩观是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 包括要不要创造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创造怎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怎样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 是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就有什么样的行政实践。正确政绩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基础和基本内容的政绩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具体体现和可靠保障。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扫清障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号召, 响应号召的重要主体是党员干部, 尤其是领导干部。而干部的职责和使命, 又使得政绩观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性环节。近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 错误的政绩观是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最主要的障碍。错误政绩观主要包括:片面政绩观。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导下,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速度为中心”, 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只见物, 不见人, 造成经济一条腿长, 社会一条腿短。狭隘政绩观。以单纯追求局部利益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 忽视甚至忘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系统性、协调性, 人为地制造不平衡。短视政绩观。这种政绩观只追求眼前利益和轰动效应, 好大喜功, 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其结果, 一是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为了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二是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 为可持续发展设置了障碍。三是劳民伤财,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销蚀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与信任。消极政绩观。这是一种消极懈怠,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政绩观。在社会飞速发展, 竞争十分激烈,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 这样的政绩观势必错过机会, 贻误一方的发展。逐利政绩观。这是一种创造腐败的“政绩”畸形政绩观。持有这种政绩观的干部以个人的名利、地位和享乐为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社会公共资源, 靠贪赃枉法、弄虚作假来制造“政绩”并满足个人不断膨胀的私欲。这不仅是错误的价值观, 更是一种犯罪行为。以这种政绩观指导行动, 必将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破坏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总之, 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损失, 消减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信心, 弱化了社会的凝聚力, 严重妨碍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 从而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十七大报告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四项要求:一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二,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第四,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是需要条件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四个要求”, 旨在明确地告诉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条件, 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为科学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推进各方面的体制创新,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这四个条件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不存在天然关系。也就是说,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去创造这些条件。而这些条件, 实质上就是我们的干部在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所创造的政绩。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仅需要客观条件, 还需要正确的方法。正象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有效方法, “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切实做到统筹兼顾,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兼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方法。然而, 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表现出怎样的方法论。同理,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只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才能在认识和处理以上提到的十种重大关系时, 真正做到统筹兼顾。

参考文献

[1]王伟光.科学发展观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

[2]人民网——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环节落实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65-01

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基础教育学校的中心工作仍然是教学,而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质量还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怎样有效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呢?学校要搞好管理,尤其是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落实教学管理环节。

1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

健全的组织制度是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前提。要管理,必须有章可循,这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才能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做到奖惩分明,才能做到任人唯贤,才能做到工作有序而不杂乱,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高效率。

规范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制定和完善《教学常规》、《课堂规则》、《校本教研奖励方案》、《学科教研组量化评价方法》、《教学奖励执行办法》等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这样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孬不一样的奖优罚劣原则。我们利用制度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产生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凝聚力。规章建制,严格管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会长盛不衰。

2齐抓共管,落实管理制度

再好的制度不去贯彻落实,等于是一纸空文。而要真正把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见到效果,首先,领导必须带头执行制度,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群众看领导,群众学领导。可见,领导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威力大。

领导从哪些方面带头呢?一是要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不打牌赌博,按时上下班,上班时努力干工作;二是爱岗敬业、勤勉扎实,创一流的成绩;三是好学上进,学而不厌,永不知足,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四是要作风正派,讲原则,敢直言,做实事;五是要多深入课堂听课,积极搞好教学科研。领导是学科权威,是学术带头人,一所学校要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领导就必须带头争当表率,发挥模样示范作用。

为了增强管理的实效性,教务处要认真抓好每周工作例会的质量,例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包括:小结前段工作,布置下阶段任务,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情况交流,总结交流经验等。每月召开两次教研组会议,要求具有学科针对性,会议主要内容是分析学科教材、交流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商议解决策略,会议要求涉及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等实际操作性强的具体环节,切实避免了大而空的现象。由于学校注重了活动的过程性管理与指导,使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3细致务实,提高管理水平

1)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要细致务实,不能粗糙而浮夸,对教学常规各个环节要制定详细的考评办法,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认真检查,如实记录情况统计,及时通报,综合建档。细致务实的管理,就会显现出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就会激发教师和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就会催生成高质量的教学成绩。

2)搞好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到勤,尤其要勤于记录,把自己每日干的工作记下来,重大的教学活动记下来,教工出勤记下来,教学中好的典型和突出的问题记下来,学习心得记下来,管理随感记下来。勤于记录益处多,便于及时考证了解情况,使自己充实而快乐,有助于对工作的反思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教学管理资料存档。

4典型引路,反思开拓进取

1)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常会涌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及时发现优秀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榜样作用带动后进求上进,这样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学校就正气盛,教风正,学风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树立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尚,看谁工作最努力而务实,看谁学习抓得最紧,看谁工作成绩取得最大。

2)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常常因为管理者的水平有限,或经验欠缺,或准备不充分,或主管臆决而脱离实际,造成工作失误,甚至工作出现重大错误,教师和学生怨声四起,上级领导不满意。怎么办?积极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将问题转化为动力,不断积累经验,多思考,巧办事,开拓进取,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管理工作者。

5总结提高,强化管理成效

我们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的工作思路,对管理过程中好的经验、好的方法加以总结和交流,让教师在总结中看到成绩和不足,在总结、反思中提高、创新。

1)管理带来了新的教学行为。教师树立了全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大家普遍认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一次“蜕变”,学习 “充电”。教师有了学生意识,让学生爱学、乐学,创设一个良好情境。观念的改变,使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诵读,而是十分注重科学、艺术、人文和生活回归,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大胆地把教学空间延伸至课外校外。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机渗透已经成了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

2)管理引发了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得到不同程度体现,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正在经历着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管理透出清新的课堂气息。师生关系得到较大改善,民主、平等、和谐成为师生关系主旋律。突出表现在两个变化: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讨论激烈了,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了;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跟学生谈话腰弯下来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了,教师已善于倾听、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多起来了,对学生的评价是鼓励性的、肯定性的、协调性的对话。教师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多了,教师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操作、思考、想象、观察、实验,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感悟的多了,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的“学会”到现在的“会学”转变。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自己提问题、探索性的学习内容多了,课堂讨论多了,合作学习小组逐渐形成并在不断深化,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学说”的机会。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文中的“是什么”,而是勇敢地提出了“为什么”,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大胆质疑,效果十分良好。充分尝试新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分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此起彼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上台演示解说,展示学生的口才和胆略。课堂突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教学管理更是如此。搞管理,就要按规章办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决而温和的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弘扬传统管理的精华,努力开创教学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

环节落实 篇12

各市地方税务局, 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钦州保税港区地方税务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薄弱环节整改工作的通知》 (税总函[2016]568号) 要求, 为进一步落实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认真做好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反馈问题的自查整改工作,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政策落实和巡视整改的重要意义小微企业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促进就业的主渠道, 创新创业的重要源泉。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 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 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战略高度, 深刻认识做好政策落实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中央第十三巡视组指出的“执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薄弱环节”问题,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地,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积极贡献。

二、多措并举确保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一)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层层负责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责任体系, 一级抓一级, 一级督一级, 确保责任落地、工作落地。上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政策落实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强化系统督查与绩效考评, 切实解决落实中的各种问题, 祛除“中梗阻”, 全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各单位一把手要对政策落实工作负总责, 亲自过问政策落实情况;分管局领导要督促和指导相关业务部门抓好政策落实, 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 一以贯之, 持续推进。2014年以来, 为贯彻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 (税总发[2014]122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税总发[2015]35号) 、《关于认真做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税总发[2015]108号) 等一系列文件, 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各单位要继续按照通知要求抓好落实, 并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以贯之, 持续推动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地生效。

(三) 问题导向, 完善制度。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 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对人民来信、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各种渠道反映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问题, 要限定办理时限, 查清问题根源, 找准解决措施, 及时予以回应。要把解决已暴露的小问题与预防大问题相结合, 把解决当前发现的问题与加强长期性制度建设相结合, 从各环节制度的“建立、补充、修订”入手, 举一反三, 以小见大,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深入开展全方位、无死角自查整改工作为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扎实落地, 自2016年11月11日起开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情况自查整改工作。

小微企业营业税优惠政策自查范围为2014年10月1日政策调整以来至2016年4月底, 其中, 对2015年及2016年1-4月份的自查整改要求, 自治区地税局已在《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 (桂地税办函[2016]79号) 进行布置, 各单位要继续抓好落实。除此以外, 各单位还应将2014年10-12月份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自查范围为2014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

各单位应认真对照本次自查内容, 深入细致开展自查工作, 务求全面覆盖, 不留“死角”。

(一) 自查内容全面自查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中宣传辅导、纳税服务、办税流程、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督导检查等各环节工作, 对照政策规定及税务总局和自治区要求, 检查政策执行效果及贯彻落实情况。具体包括:

1.宣传辅导是否持续全面。是否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平台持续宣传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内容是否涵盖政策、减免条件及办理流程等;是否对新办企业进行针对性宣传辅导;是否定期对税务干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业务培训等。

2.纳税服务是否精准到位。办税服务厅是否配备政策咨询辅导人员;辅导人员是否准确熟知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各项规定以及办理流程;是否在宣传栏明示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内容。

3.办税流程是否清晰简洁。办税服务厅是否张贴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办理流程;是否严格执行小微企业所得税填写申报表有关栏次即为自动备案的要求;是否存在设置前置条件、要求纳税人另外提供备案资料等情况。

4.信息系统是否便捷高效。是否已开通网上申报系统;是否通过征管系统向小微企业主动提示享受优惠政策;是否设置纳税人月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提示信息等。

5.统计分析是否及时准确。是否按时、全面统计小微企业各项减免税户数、减免税额等数据;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 是否对小微企业统计口径进行校验, 以保证数据准确性;是否建立典型企业调查制度;是否开展减免税效果分析, 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完善;是否实施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机制等。

6.督导检查是否周密严格。各单位是否定期对下级机关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督导检查内容是否全面, 过程是否专业, 结论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已将落实小微企业优惠列入各级税务机关绩效考评项目;是否在12366纳税服务热线设立诉求平台, 是否落实首问责任制等。

(二) 工作要求全面自查的目的是为整改落实树靶子、立目标。各单位要在各环节、系统性自查的基础上, 找准薄弱环节, 查清问题本质, 从自查发现问题开始, 边查边改, 立行立改。具体要求如下:

1.逐户梳理, 应享尽享。对符合条件而没有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 要逐户查找原因, 说明情况, 及时整改;对不符合条件而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纳税人, 也要及时发现, 追缴税款, 防止多享受税收优惠。

2.严格问责, 整改到位。自查要求全面彻底, 不走过场, 不留死角。各单位自行部署开展检查工作, 自治区地税局适时组织抽查。如发现有自查内容不全面、环节有遗漏、问题未纠正、整改不彻底的, 将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 并按绩效考评要求予以扣分。

3.摸清底数, 强化分析。各单位要以此次自查整改为契机, 再次摸清小微企业各项减免税数据, 跟踪分析税收优惠对典型企业的效果。同时要以此次自查整改为对照, 定期开展“回头看”, 持续掌握优惠政策执行实效。

(三) 报送要求请各单位于2016年11月22日前完成自查及整改工作, 并以正式公文形式向自治区地税局报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自查整改报告及相应的自查情况统计表 (详见附件1、附件2) 。自查整改报告具体内容应包括:整体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改进措施及整改结果。

联系人及电话:耿凌艳, 0771-5538112;龙茜, 0771-5582936;吴永丰, 0771-5538092.

附件:

1.小微企业营业税优惠政策自查情况统计表.xls

2.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自查情况统计表.xls

【环节落实】推荐阅读:

生活环节07-14

环节把握07-15

营销环节07-20

六环节05-19

教育环节05-27

运营环节06-04

验收环节06-06

论文环节07-10

审计环节07-12

战略环节07-26

上一篇:视网膜新生血管下一篇: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