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移植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牙移植临床医学论文 篇1
引言
在口腔疾病中, 磨牙缺失、龋病缺牙、埋伏等是较常见的问题,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困扰。在过去, 主要采用正畸关闭间隙或者留出空隙的方式以利于后期进行修复治疗, 但很多情况不适用这些方法。近年来, 自体牙移植术在临床中逐渐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将病人自体口内的埋伏牙、阻生牙、错位牙拔出并易位移植至其他缺失部位, 称为自体牙移植术[1]。我院对部分患者采用了自体牙移植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作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正畸患者, 均为下颌磨牙缺失, 且存在下颌第三磨牙。30例患者中, 男性18例, 女性12例;年龄18岁~24岁, 平均年龄20.1±0.2岁;17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 13例下颌第二磨牙缺失;待移植的第三磨牙压根发育超过2/3, 且无全身性疾病、牙周病、根尖周疾病等不良情况。根据入院顺序,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正畸关闭间隙的常规技术治疗。使用镍钛丝从细到粗逐步排齐整平牙列, 然后用不锈钢方丝滑动法将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关闭, 唇、舌侧均应双向加力, 末端后倾弯使磨牙保持直立, 需要时可配合Ⅱ类牵引对中线进行调整与咬合。
1.2.2治疗组采用自体牙移植术治疗, 具体实施包括以下环节:⑴手术前的准备:对存在的畸形进行前期正畸矫治, 将上下牙列排齐整平, 解除竖直倾斜的颌牙, 并调整好缺失牙的间隙, 一般要比移植牙稍大。⑵手术操作:1第三磨牙的拔除:行局部麻醉, 采用微创拔牙术将下颌第三磨牙拔除, 注意保护牙周膜。取出牙齿后, 置入原牙槽窝或者生理盐水中备用。2牙槽窝的准备:行H型切口, 使翻瓣充分暴露, 然后用小球钻在牙槽嵴顶定位, 接着用有刻度的先锋钻深入到已标记的深度, 注意收集先锋钻上出现的碎骨屑, 保护牙槽窝, 预防唾液污染。3第三磨牙的植入:磨牙拔出后, 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植入预备的牙槽窝。若窝太大, 可将之前收集的碎骨屑或者人工骨粉置入牙槽窝中, 然后将两侧乳银乳头与伤口缝合, 并注意调整好, 保证移植牙比邻牙咬合面低。4术后处理:手术后, 及时在移植牙唇面贴托槽, 并使用正畸片段弓技术对移植牙进行固定, 并给予抗生素, 防止感染。避免承受咬合力, 1周后可拆线。术后1个月, 可行根管治疗。
1.3观察项目
随访其年, 了解患者的根尖、牙周膜等情况, 评价其移植牙恢复效果。
1.4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移植牙的恢复情况, 可将其疗效分为三个等级:成功、有效、失败[2]。移植牙牙周状况良好、稳固, 无主观症状, 可正常行驶牙齿功能, X线片未发现根尖阴影, 则为成功;移植牙牙周未见炎症发生、相对稳固, 无明显的主观症状, 可行驶部分功能, X线检查见压根有轻度吸收, 则为有效;牙周溢脓, 松动度超过Ⅱ度, 无法行驶正常功能, X线检查可见明显的根尖吸收[3]。其中, 总有效率=成功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组间用卡方值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随访2年, 两组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 治疗组10例成功, 3例有效, 2例失败, 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6例成功, 4例有效, 5例失败, 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 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 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3讨论
不同于以往的种植义齿, 自体牙移植提供了一种天然牙代替缺失牙的选择。在正畸治疗中, 如果自体牙合适, 可刺激颌骨与牙槽骨, 促进新骨生成, 从而有利于保证牙槽骨的完整性, 并形成自然的牙龈形态, 不失为一种好的生物修复方法。
在本次30例正畸患者中, 我院对治疗组采用了自体牙移植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技术治疗, 两组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从结果中可看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 远远高出对照组的66.67%, 两组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自体牙移植术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要比常规技术更具优越性。
在正畸治疗中采用自体牙移植术,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患者年龄, 这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替牙期与年轻恒牙时期, 压根还没有发育完全, 根尖孔及根管较粗大, 对牙髓建立血液供应有很大益处, 且能大大降低牙髓坏死的可能性, 促进牙周膜愈合, 压根不吸收的可能性很大。2微创拔牙与种植外科技术的应用, 比如微创拔牙技术可明显缩短拔牙时间, 防止了牙周膜纤维撕裂, 有效促进了被移植牙的愈合, 且减少了牙根吸收程度。3术后固定方式与加力时间。适当的矫治力可促进牙周袋细胞成分的活动, 对牙周愈合与减少压根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磨牙缺失作为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困扰。对正畸患者采用了自体牙移植术治疗, 患者移植牙恢复效果好, 且美观, 是一种理想的生物修复方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牙移植术与常规技术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的30例后牙缺失的正畸患者, 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体牙移植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治疗。随访2年,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对于磨牙缺失的正畸患者, 使用自体牙移植术治疗, 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磨牙缺失,正畸治疗,自体牙移植术
参考文献
[1]杨惠民.自体牙移植5年随访观察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2, 36 (11) :826-828.
[2]王海燕.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治疗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 :117-118.
[3]银颂, 宋运, 刘海波.自体牙移植61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03) :50-51.
[4]陈学群, 蒋自强, 林志伟, 等.自体牙移植改良术式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 2012, 28 (12) :1281-1283.
牙移植临床医学论文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唇腭裂术后牙槽突裂住院手术患者共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8~26岁,平均13.6岁。裂隙宽度3.1~22 mm;唇腭裂畸形均已修复,现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鼻底塌陷、口鼻瘘、裂隙侧前牙扭转或移位。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1)术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和咬合片及牙片,了解牙槽突裂隙形态、恒牙发育和位置情况;术后1、3、6、12个月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和咬合片及牙片。(2)对于裂隙侧乳牙或多生牙均在植骨前拔除;术前常规全口洁治。(3)术前正畸:对于伴有牙槽突裂的上牙弓缩窄畸形的唇腭裂患者应在植骨手术前半年到一年行扩弓治疗[1]。
1.2.2手术方法(1)髂骨取骨术:按住髂嵴外侧皮肤,使髂嵴表面皮肤向外侧移动,髂嵴表面沿皮纹设计一约2.0~3.0 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骨膜直达髂嵴表面,剥离骨膜后,骨皮质未钙化的用尖刀切开,已钙化的用骨凿凿开1.0 cm×1.0 cm骨皮质,圆形刮匙取松质骨,根据裂隙大小,取2.0~10.0 ml。将软骨或骨皮质填回原位,创口分层缝合后加压包扎。(2)牙槽突裂切口:沿裂隙缘做切口,健侧延至侧切牙,患侧达第一磨牙后向上转折;如裂隙较宽,则需制备唇黏膜瓣覆盖植骨区。(3)植骨床的形成:用11号尖)刀片剖开裂隙缘,骨膜剥离子掀起黏骨膜瓣,尽量剥离至牙槽突裂深面,充分暴露植骨床裂隙骨面,使之易于同植入骨充分接触;将裂隙两侧黏骨膜瓣相对缝合,形成植骨床的顶,封闭口鼻瘘的鼻腔面;剥离腭侧缘黏骨膜瓣并相对缝合,形成植骨床的底;唇侧黏骨膜瓣向裂隙移位并保证骨植入后被彻底覆盖而且可无张力缝合;以小骨凿去除裂隙边缘部分骨皮质,冲洗骨床以备植骨用。(4)植骨:将髂骨松质骨修剪成约0.2 cm×0.4 cm大小的均匀骨粒,由里到外填入松质骨并压紧,使松质骨与裂隙缘骨壁紧密贴合,使患侧高于健侧约2.0 mm以备植入骨部分吸收。(5)创口关闭:应用唇黏膜瓣无张力下缝合关闭创口。(6)术后处理:禁翻上唇两周,髂嵴处加压包扎3 d,给予抗生素5~7 d预防感染;口内缝线及髂骨处10~14 d拆线。
1.2.3术后评价术后疗效的评价采用Bergland等[2]的评价标准。根据咬合片、全景片,观察在植骨区的骨组织像分级,Ⅰ级:骨移植术后牙槽间隔高度基本正常;Ⅱ级:牙槽间隔高度>正常的3/4;Ⅲ级:牙槽间隔高度<正常的3/4但有骨桥连接;Ⅳ级:无连续骨桥。Ⅰ~Ⅲ级为植骨成活,Ⅱ~Ⅳ级为有骨吸收。
2结果
植骨区创口42例中除1例移植骨外露,修整后重新缝合,创面Ⅱ期愈合,其余均Ⅰ期愈合。髂骨供区均Ⅰ期愈合。根据术后3个月X线片,有3例基本无连续骨桥,植骨成活率为92.9%。植骨成活的病例牙槽突骨密度基本同正常骨质,患侧鼻底塌陷也得到很好的矫正。
3讨论
唇腭裂术后伴有牙槽突裂可造成上颌骨发育不足,口鼻腔瘘,牙齿萌出障碍及排列不齐等。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提倡9~11岁植骨,此时侧切牙已经萌出,而尖牙尚未萌出,尖牙牙根形成1/2~2/3,此时植骨不仅不影响上颌骨发育,反而促进上颌骨发育。另外9~11岁患者有较丰满的松质骨可供移植[3]。上颌骨矢状和横向发育于8岁前基本完成,而纵向发育有赖于恒牙的萌出。12岁以后植骨,因为上颌骨发育已经完成,手术相对比较安全,手术目的主要是关闭口鼻瘘和改善外形,然而移植骨缺乏机械张力和功能刺激,故更容易引起移植骨吸收,不能有效维持牙槽嵴高度。因此我们建议手术时机为9~11岁时尖牙的牙根形成约1/2~2/3为宜。
牙槽突修复植入骨的选择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组织工程骨等。而自体骨最为常用,如髂骨、颅骨、下颌骨颏部、肋骨等。其中髂骨松质骨因为松质骨移植后,包括骨髓基质干细胞也同时被移植,由于存在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以及较快的血管化速度,能与裂隙缘骨细胞迅速愈合,并形成皮质骨和松质骨,因此目前仍以髂骨松质骨为牙槽突裂修复的金标准[4]。而髂骨皮质骨移植后血管化缓慢,皮质骨被骨细胞爬行替代,更容易引起吸收。罗奕等[5]认为松质骨移植,其疏松的结构有利于牙齿的移动和萌出。同时抗感染能力强,优于密质骨移植,另外其骨源丰富,特别是对裂隙较大或双侧牙槽突裂的个体提供足够骨量。其主要缺点是取骨后短期下肢运动受限和远期植骨区的骨吸收。尖牙萌出前植骨,术后通过正畸后牙槽嵴高度也随之增高,而年龄较大尖牙萌出后再植骨者骨吸收明显。松质骨如移植后缺乏功能性刺激,也会发生废用性萎缩。
正畸治疗是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植骨前后需根据患者的牙齿咬合及牙弓状况提前进行正畸干预[1]。唇腭裂术后伴有牙槽突裂患者大多数牙弓过窄,咬合关系紊乱,故术前行扩弓矫正治疗以改善牙列关系。虽然扩弓后牙槽突裂和口鼻瘘扩大,但扩弓后将植骨区的空隙留出,而且裂隙的扩大使牙弓恢复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能更充分地植骨,以达到最好疗效,同时便于手术操作。术前正畸干预一般为术前半年到一年进行。
术后供骨区髂嵴及上唇植骨处加压3 d的,可减轻局部水肿和出血,以利创口愈合。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 d,预防创口感染。另外创口必须无张力严密缝合也是保证牙槽突裂植骨成功的关键[6]。
摘要:目的 评价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2例唇腭裂术后牙槽突裂患者行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术后对X线影像进行分析,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42例中除1例移植骨外露,修整后重新缝合,创面Ⅱ期愈合,其余均Ⅰ期愈合。有3例基本无连续骨桥,植骨成活率为92.9%。结论 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牙槽突裂,植骨,髂骨松质骨,修复
参考文献
[1]任战平,李锦峰,文星,等.扩弓后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的骨移植修复.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164-165.
[2]Bergknd O,Semb G,Abyholm FE.Elimination of the residual alveolar cleft by secondary bone grafting and subsequent orthodontic treatment.Cleft Palate J,1986,23(3):175-205.
[3]Boyne PJ,Sands NR.Secondary bone grafting of residual alveolar and palatal clefts.J Oral Surg,1972,30(2):87-92.
[4]Boustred AM,Fernandes D,Van Zyl AE.Minimally invasive iliac cancellous bone graft harvesting.Plast Reconstr Surg,1997,99(6):1760-1764.
[5]罗奕,孙勇刚,马莲,等.骨移植术在修复腭裂牙槽突裂畸形中的应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4):204-206.
牙移植临床医学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09年至2011年, 年龄11~16岁, 有恒牙缺失行自体牙移植术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为方便分析, 仅纳入只行一枚自体牙移植术的病例。
1.2 方法
1.2.1 牙移植术:①术前检查。制定恒牙移植的治疗方案。术前结合X线片、CBCT和临床检查, 确定恒牙缺失的方案:是否需要正畸治疗;供体牙的选择:选择无功能咬合、萌出异常或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排除在正常牙列之外的牙作为供体, 包括:正畸减数拔除的恒牙;无法依靠牵引萌出的埋伏恒牙;牙胚发育良好的智齿等。要求其能够较为简单的拔除;移植区域骨量的测定和分析:包括骨量高度、宽度、是否需要术中植骨。确定移植时的方向, 避让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解剖结构, 如下齿槽神经和上颌窦等) 。②牙移植:a.需要正畸治疗的患者需先行术前正畸提供间隙。并减少供体牙的拔除难度。b.通过CBCT对移植区进行初预备。使用种植机各级钻根据CBCT提供的供体牙的锥度逐级备孔, 最终使移植区形成与供体牙锥度相同的牙窝, 术中注意钻速和冷却降温保护植入区的细胞活性。完成微创的拔除供体牙, 迅速植入移植区牙窝。如不需备洞即可就位需尽量保护牙槽窝内的牙周组织。尽量避免长时间调改牙窝和触碰牙根。c.术后移植牙与邻牙弹性固定一周。③术后治疗。a.术后需继续正畸治疗如关闭间隙或排齐牙列, 调整咬合。b.如根尖孔闭合或牙髓再生失败的供体牙需行根管治疗或根尖诱导术。c.术后定期牙周维护。d.术后美学修复。供体牙往往与缺失牙形态不同, 可行美容修复。
1.2.2 效果评价和追踪。①牙移植成功标准:移植牙牙周膜再生正常, 有良好牙龈附着 (AL≤3 mm, PD≤3 mm) ;。牙根不出现吸收。牙移植的存留标准:移植牙松动度<Ⅰ度;移植牙冠根比例>1。②通过口腔检查及X线检查统计移植牙的成功率与存留率。③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制定患者满意度表, 调查患者及父母对于牙移植美观和功能满意度。
2 结果
通过4年追踪28例移植牙成功率为92.8%。存留率为96.4%。患者满意度达91%。
3 讨论
青少年处于牙列发育的关节时期, 常常因龋齿、外伤及牙齿萌出位置异常导致牙列中恒牙缺失。恒牙缺失后会导致牙列异常-颌骨发育异常—颅面发育异常等一系列问题, 极大的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常规的成人恒牙缺失的治疗方式如固定桥种植牙因不随颌骨发育而变化, 会造成影响牙列颌骨发育和丧失咬合功能等后果, 故不能用于青少年恒牙缺失的治疗。而活动义齿和缺隙保持器有具有美观功能差, 复诊次数多, 不能抑制牙槽骨萎缩等缺点, 不能完成对于青少年恒牙缺失的良好治疗[1,2]。以往对于青少年恒牙缺失多采用正畸治疗纠正咬合后行活动义齿和缺牙间隙保持器治疗, 随颌骨发育定期更换, 以维持缺牙间隙, 待成年后行修复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缺点:间隙保持器美观较差, 异物感强, 易引起青少年不适同时导致发音不清降低其语言学习能力, 一般须半年更换一次间隙保持器直到成年, 治疗次数较多, 如佩戴期间出现磨舌, 保持器变形等也需到医院调改;缺牙间隙保持器无法正常传导咀嚼刺激力, 无法降低牙槽骨萎缩的风险。
牙移植 (dental trans-plantation) 是指将同一个体其他位置的牙拔出后植入口腔内其他缺牙部位牙槽窝内或人工制备的牙槽窝内的方法。按移植牙来源不同分为自体牙移植和异体牙移植[3]。
与种植牙和其他修复方式比较移植牙具有明显优势。成功的移植牙具备良好的牙周膜。所以移植牙可以随着颌骨发育而在牙列中调整合适的位置, 特别适用于青少年[4]。成功移植的牙的牙周膜正常所以具有和邻牙一样的压力感受, 如果牙髓再生成功则可以拥有温度感觉。移植牙可以进行正畸治疗。也可以保留牙槽骨的骨量[5], 即使失败导致骨固连或成年后松动脱落, 也可以为成年后种植牙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
通过对于28例青少年自体牙移植病例的追踪, 可以认为自体牙移植是治疗青少年恒牙缺失的有效方法, 对于恢复青少年牙列完整, 美观及功能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青少年患者自体牙移植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对于2009年至2011年, 年龄在1116岁行自体牙移植术的病例进行追踪。通过口腔检查及X线片检查评价牙移植成功率;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牙移植效果。结果 28例青少年自体牙移植4年成功率为92.8%。存留率为96.4%。患者满意度达91%。结论 自体牙移植术在治疗青少年恒牙缺失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牙移植,自体移植,牙周膜愈合
参考文献
[1]Jung RE, Pjetursson BE, Glauser R, 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5-year 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 rates of implant-supported single crowns[J].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8, 19 (2) :119-130.
[2]Sharma A, Vargervik K.Using implants for the growing child[J].J Calif Dent Assoc, 2006, 34 (8) :719-724.
[3]Herrera H, Herrera H, Leonardo MR, et al.Treatment of external inflammatory root resorption after autogenous tooth transplantation:case report[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6, 102 (1) :51–54.
[4]Park JH, Tai K, Hayashi D.Tooth autotransplantation as a treatment option:a review[J].J Clin Pediatr Dent, 2010, 35 (2) :129-135.
牙移植临床医学论文 篇4
本研究采用Bio-Oss Collagen骨胶原进行拔牙后牙槽窝内植骨,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覆盖创口,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0~60岁,平均(42.1±6.3)岁。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为单颗后牙(前磨牙或磨牙)拔除;②患者牙周组织健康,需拔除的患牙有≥1颗邻牙;③邻牙健康无复体;④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中、重度牙周疾病或患牙正处于急性炎症期无法植骨的患者:②邻牙龋坏或已做修复体的患者;③患有未控制的全身疾病或因疾病需要正在服用影响组织愈合药物的患者;④妊娠期患者。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1.7±5.8)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2.8±6.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拔除患牙,术前1 h给予抗生素口服,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局部麻醉。采用微创技术拔牙时尽量避免翻瓣、损伤牙槽窝及牙龈。患牙拔除后,常规采用挖勺搔刮牙槽窝,去除拔牙窝内肉芽组织,暴露新鲜骨创面。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0.12%醋酸氯己定溶液及生理盐水冲牙窝。对照组采用8字缝合,自然愈合。治疗组患者则将经生理盐水浸泡后的Bio-Oss Collagen骨胶原(瑞士Geistlich公司)植人牙槽窝,平齐或略高于牙槽嵴顶,再用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瑞士Geistlich公司)覆盖牙槽窝,最后应用可吸收线行8字形缝合,固定胶原膜不移位。术后两组患者口服头孢呋辛及替硝唑1周,西吡氯铵含漱液2周,嘱其2周内进软食。
1.3 观察指标
1.3.1 牙槽嵴宽度和高度的变化量
两组患者分别在拔牙后即刻和拔牙后6个月后进行锥形束CT检查并拍照,采用Planmeea Romexis Viewer 3.6.0 R测量牙槽突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其变化量。调整CT图像,使其在冠状位鼻底水平、鼻中隔垂直、矢状位上鼻底水平,确定测量的参考线,颊舌侧牙槽嵴顶的连线到参考线的距离为牙槽嵴的高度。若颊舌侧牙槽嵴不平齐,则选择靠冠方的一侧牙槽嵴进行测量。在牙槽嵴顶连线根方3 mm处测量牙槽突颊舌向整体的水平宽度为牙槽嵴宽度,2次测量的差值为牙槽嵴高度计宽度的变化值,负值代表维度减少,正值代表维度增加。
1.3.2 牙间乳突高度和唇舌向宽度的变化量
术前及术后6个月于拔除的患牙近、远、中各留两颗牙体的范围内取印模并灌注超硬石膏模型,测量牙间乳头高度,既近中邻面牙间乳头顶点至近中邻牙切角的垂直距离与远中邻面牙间乳头顶点至远中邻牙切角的垂直距离的差值;测量龈缘中点根向2 mm处唇舌向厚度,即唇舌向宽度。
1.3.3 植入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
记录拔牙后牙槽窝软组织的愈合情况和有无感染。记录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变化量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和高度减少量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牙间乳突高度和唇舌向宽度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牙间乳突高度和唇舌向宽度变化量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牙间乳突高度和唇舌向宽度减少量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患者种植体直径和长度分布
两组患者4.8 mm直径种植体比例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种植体长度分布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种植体种植后未出现种植体周围感染、松动或脱落等不良反应。
(n=40,mm,±s)
[n=40,例(%)]
3 讨论
随着种植技术和应用材料的发展,牙齿缺失后种植修复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采纳。牙齿缺失后,自然愈合的牙槽窝会发生生理改建,牙槽嵴出现活跃的骨吸收反应。有研究报道,在拔牙术后3~6个月骨量吸收速度较快,随后呈现稳定趋势,逐渐减少,前6个月水平骨量减少可高达29%~63%,垂直骨量减少11%~12%[6]。由于咀嚼刺激的丧失,牙槽嵴会发生不可逆的废用性萎缩,进一步造成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降低,对后期人工牙根的植入、义齿的修复均产生不利影响[7]。尤其是对于合并重度牙周炎症的患者,牙齿支持组织丧失较多,牙槽嵴往往呈现低、窄等较差的条件,对后期义齿修复的长期固位和功能存在不利的影响。传统的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可以解决牙槽嵴萎缩和上颌窦底过低的问题,但手术需在上颌窦前外侧壁上钻孔开窗,手术步骤较复杂,术后患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同时手术需要植入大量人工骨,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经济负担[8]。而牙槽嵴保存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拔牙后的牙槽骨及牙龈组织,减少牙槽嵴过度吸收及萎缩,为后期的修复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9]。
后牙区是行使咀嚼功能的主要区域,因拔除后牙槽窝形态不规则、根尖方向骨量较少等,常选择延期种植,所以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对于种植体的长期效果至关重要。研究报道与拔牙窝自然愈合相比,拔牙后在牙槽窝内植入植骨材料并使用屏障膜可显著减少牙槽嵴吸收,维持牙槽骨的外形[10,11]。牙槽窝的填塞可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和外形,填塞材料要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而且能促进新骨的形成;而膜主要是起机械屏障作用,阻止牙龈组织向牙槽窝内生长[12]。本研究治疗组将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应用于拔牙后牙槽窝内填充,并采用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覆盖创口,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和高度减少量、牙间乳突高度和唇舌向宽度减少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牙槽嵴高度变化量的平均值为正值,考虑是新骨形成所造成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Bio-Oss异种移植材料不仅可以保持骨再生空间,还可以为宿主的骨组织提供生物支架,促进骨组织再生,拔牙后填塞Bio-Oss人工骨对牙槽嵴吸收具有预防作用[13]。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移植直径和长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4.8 mm直径种植体的比例为60.0%,高于对照组的32.5%(P<0.05);治疗组8、10和12 mm种植体长度分别占10.0%、62.5%和27.5%,与对照组(45.0%、42.5%和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将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和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应用于牙槽嵴保存术,可有效保护拔牙后牙槽嵴和其周围软组织的萎缩。
摘要:目的 分析异种移植材料应用于后牙牙槽嵴顶保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口腔科治疗拔除后牙并要求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微创拔牙后,于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并采用Bio-Gide生物膜覆盖于牙槽窝表面;对照组微创拔牙后直接给予缝合,待自然愈合。在拔牙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测量并计算牙槽嵴宽度与高度的变化量、牙间乳突高度变化量及唇舌向宽度变化量。记录两组患者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直径及长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牙槽嵴高度变化量为(0.37±0.96)mm,大于对照组[(-0.65±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2,P=0.000)。治疗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变化量为(-0.84±0.91)mm,低于对照组患者[(-2.13±1.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4,P=0.000)。治疗组患者的牙间乳突高度变化量为(-0.11±0.23)mm,低于对照组患者[(-1.32±0.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4,P=0.000)。治疗组患者的唇舌向宽度变化量为(-0.04±0.23)mm,低于对照组患者[(-1.02±0.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2,P=0.000)。治疗组16(40.0%)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1 mm,24(60.0%)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8 mm;对照组27(67.5%)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1mm,13(32.5%)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8 mm,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4,P=0.014)。治疗组4(10.0%)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8 mm,25(6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0 mm,11(27.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2 mm;对照组18(45.0%)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8 mm,17(4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0 mm,5(1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2 mm,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3,P=0.002)。结论 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和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作为拔牙后牙槽窝的骨代材料能够更好地维持牙槽嵴顶高度及宽度的稳定性,有利于后期牙体种植操作的开展。
牙移植临床医学论文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01~2012-08间前来我院就诊的80名患者, 共96颗前牙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5名, 女性45名, 年龄最小的13周岁, 最大的56周岁。病例要求:活髓牙, 咬合关系正常, 无牙周病变, 摄片示:有龋损但不穿髓、无根尖周病变, 外伤牙无露髓及根折。
1.2 材料
金刚砂车针, 球钻, 裂钻 (玛尼, 日本) ;橡皮障开口器 (洁伦医药) ;Filtek TM Z350XT纳米树脂系列, AdperTMPromptTM自酸蚀粘接剂 (3M, 美国) ;Lonosit-Baseliner光固化垫底衬洞材料, 硅橡胶印模材, 临时冠材料 (DMG, 德国) ;树脂抛光材料 (松风, 日本) ;光固化机 (菲曼特牙椅自带) ;3M套自带装树脂专用比色板, 3M Filtek TM Z350XT纳米树脂分层充填指示卡, 阿替卡因注射剂 (碧兰麻, 法国) ;树脂充填器 (豪孚迪, 美国) 。
1.3 方法
所有被纳入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96颗不同程度的龋损或牙体缺损的前牙, 随机分为
2 组。2 组患者均采用碧兰麻局部麻醉。
实验组:40名患者的48颗前牙采用纳米树脂美学修复充填。具体操作为: (1) 制备洞型:尽量使用橡皮障隔湿, 常规彻底清洁牙面, 锐利球钻去除龋损组织, 修整洞形, 不必过分强调固位形, 不作预防性扩展; (2) 垫底 (可略) :洞深者Lonosit-Baseliner光固化垫底, 衬洞材料垫底; (3) 比色:用3M树脂专用比色板比色, 背景用黑色挡板; (4) 粘接:在涂布粘接剂前保持牙面一定湿润度, 随将3M AdperTMPromptTM自酸蚀粘接剂用小棉棒加压均匀涂布15 s, 轻吹成一薄层, 粘接剂的理想厚度是0.2~0.25 mm, 临床用气枪轻吹, 肉眼见表面湿润即可光照10 s; (5) 分层充填:根据色调, 按照3M Filtek TM Z350XT纳米树脂分层充填指示卡, 用专用树脂充填器将纳米树脂紧贴牙体组织并适当加压分色、分层 (每层厚度≤2 mm) 充填修复外形, 缺失范围广的可采用术前压模或复模技术以及金属或透明成型片修复正常外形; (6) 光照:光源与树脂距离为≤6 mm, 每层光照至少20 s。首层树脂必须完全使其固化, 否则可刺激牙髓并易导致树脂脱落或物理性能下降; (7) 细节处理:调, 打磨, 精细抛光, 防止微渗漏发生。
对照组:另外40名患者的48颗前牙按瓷冠类标准牙冠预备、取模、制作临时冠, 模型交由同一义齿加工厂同一技师完成, 临床上要求在1周内完成修复。
疗效评价及标准:治疗后0.5年、1年各随访1次。按患者对面容恢复、牙体形态恢复、边缘密合程度、色泽效果、邻牙的接触位置对美观满意度进行评价,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按治疗修复后并发症评价分为:成功病例:患者满意或基本满意, 牙齿无疼痛 (含牙髓炎和急性根尖炎) 、瘘管、脱落、继发龋片检查无根尖周病变。失败病例:出现以上任何一项即判为失败。
所有参与临床研究的医师统一进行培训, 规范操作, 消除实验误差, 消除操作不当引起的修复失败。
2 结果
结果显示 (表1) :满意度对比经χ2检验为:χ2=0.81, P>0.05,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治疗修复后并发症的对比经χ2检验为:χ2=2.05, P>0.05,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 临床上应用纳米复合树脂进行前牙美学修复, 可获得与瓷冠类修复一样甚至更自然逼真的牙齿美容效果, 且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瓷冠类修复 (表1) 。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有许多前牙因龋病引起的各种牙体缺损以及外伤引起的冠折等, 大多数采用瓷冠类修复来恢复美观, 而直接用纳米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美观相对较少。近年来, 复合树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仅可以用于前牙牙体缺损的修复及美容, 还可以用于后牙窝洞的充填、修复及正畸托槽的粘固。尤其是在前牙的美学修复治疗中, 有着较之烤瓷牙修复技术无法取代的特点, 其快速、直接、美观、经济、保存更多牙体组织、环保等优点备受现代口腔医生的青睐。随着口腔材料学的迅速发展, 复合树脂填料颗粒的大小已发展至纳米级, 直径小, 以及瓷纳米树脂、幻彩树脂、渗透树脂、自酸蚀粘接等高新材料的出现, 复合树脂牙体美学修复技术已经基本趋于成熟。
复合树脂是一类有机树脂和经过表面处理的有机填料以及引发体系组合而成的牙体修复材料[1]。具有物理性能较高、热膨胀系数较接近牙齿、结固时体积变化小等特点, 而纳米复合树脂与上述材料不同的是其填料直径更细, 仅为0.005~0.01μm之间, 低于可见光的波长, 增强耐磨性而呈现其独有的优势:修复疗效持久稳定, 修复体色泽自然逼真, 具有更好的光泽和可抛光性;其强耐磨性, 表面受到摩擦时, 只有磨损到一个纳米的颗粒, 而不像传统混合微填材料要丢失一个较大的颗粒;抗压强度、抛光性能、微渗漏, 放射阻射性情况等均优于其他的复合树脂[2,3], 但由于纳米复合树脂在修复前牙切角缺损时仍需要对牙体表面进行酸蚀处理, 对牙髓产生刺激, 存在发生不可复性牙髄炎的可能性, 与普通光固化树脂无明显差异。
传统的瓷冠类修复体需要大量制备牙体组织, 有甚者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再行制备牙体, 从而给患牙带来很大的损害, 增加了患牙修复后并发症的出现, 也加重患者治疗牙病的心理负担。而且其费用颇高: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更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 有些患者选择暂时放弃治疗, 以至后来没有办法保留患牙而拔除, 失去最佳治疗时间。
为了更好地发挥纳米树脂修复患牙的美学效果,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唇面斜面的制备不仅是为增加固位力, 同时也为牙体与树脂界面的良好衔接。遮色层应部分覆盖斜面, 以及制备成长短不一的斜面, 这样有利于消除充填后牙体与充填材料间产生的黑线, 提高美观度。遮色层可以遮住口腔内背景, 提高材料的亮度。然后在遮色层上依次使用半透明的复合树脂和透明复合树脂分别模拟牙本质和牙釉质层, 效果理想[4]; (2) 修复前应认真观察患者其余健康牙齿的解剖特点, 尤其是对侧同名牙齿, 若牙齿外形边缘嵴明显、有发育沟等解剖特点, 应雕刻牙体外形, 使边缘嵴明晰, 必要时可以先行技工在模型雕刻正常外形, 再压膜制作充填导板, 更好的恢复患牙美学效果, 使牙体形态生动逼真; (3) 比色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背景采用黑色挡板, 牙体应是湿润状态。必须采用3M Filtek TM Z350XT纳米树脂分层充填指示卡, 按其要求分为牙本质颈部色、牙本质体部色、牙本质切端色、釉质色等分层充填, 可提高颜色的匹配率, 达到临床美学效果; (4) 复合树脂不能和丁香油类接触, 因丁香油、氯仿、乙醚等药物能阻止树脂的固化。
总之, 纳米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口腔临床的美容性修复的一种趋势, 应用纳米复合树脂进行前牙的美学修复, 可获得更自然逼真的美学效果, 虽然与瓷冠类修复体相比也有不足之处, 如长期使用后树脂老化等引起的松动, 继发龋等。但从患者迫切需要修复患牙和对瓷冠类修复接受程度 (包括心理和经济因素) 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纳米树脂美学修复前牙既能带来与瓷全冠类修复体同样的美学效果, 又减轻患者的治疗牙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从而减少了牙齿的过度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治清.口腔材料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3-65.
[2]Egilmez F, Ergun G, Cekic-Nagas I, et al.Short and long term effects of additional post curing and polishing systems on the color change of dental nano-composites[J].Dent Mater J, 2013, 32 (1) :107-114.
[3]El-Safty S, Akhtar R, Silikas N, et al.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ntal resin-composites[J].Dent Mater, 2012, 28 (12) :1292-1300.
牙移植临床医学论文 篇6
关键词:口腔种植牙,牙列缺损,临床应用意义
牙列缺损是部分牙齿缺失导致恒牙牙列不齐,对患者咀嚼和发音功能、美观造成影响,且可危害口腔健康的一种牙科疾病[1]。种植牙在美观度、功能方面和天然牙十分相似,成为临床牙列缺损患者的首选[2]。该文为进一步探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意义,特将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口腔医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义齿佩戴组和种植牙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83例患者按抽签分为义齿佩戴组和种植牙组两个组别42例种植牙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低至18岁,高至65岁,年龄平均值(40.34±2.22)岁。41例义齿佩戴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低至18岁,高至63岁,年龄平均值(40.31±2.7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方法
义齿佩戴组行常规义齿修复牙列缺损,拔牙后3个月复诊,创口完全愈合后行修复设计,预备基牙后制作印模,作临时冠,观察咬合情况,说明义齿制作时间,嘱患者及时佩戴义齿,有不适情况及时就诊。种植牙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术前准备常规术前血液系统检查。检查患者口腔缺牙区及余留牙的情况,检查患者咬合关系和颌间距离。取仰卧位,消毒牙列缺损两端基牙,牙槽嵴顶端作L形或H形切口,准确定位,用先锋钻导向,再扩孔钻,将种植体植入。
1.3观察指标
显效:修复后修复体完好,X线透视种植体周围无阴影,无松动、折断或脱落,无疼痛、无感染或神经受损,外观满意,患者感觉舒适,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完全恢复;有效:修复后修复体基本完好,外观基本满意,患者感觉舒适较修复前提高,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有所恢复;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3]。
1.4统计方法
牙列缺损患者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总有效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较
种植牙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优于义齿佩戴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2.2修复前和修复后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相比较
修复前,种植牙组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分别为(0.49±0.12)、(0.53±0.11)mm,义齿佩戴组分别为(0.48±0.12)、(0.54±0.11)mm;修复后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变化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2.3患者舒适、咀嚼功能、美观、固位、语言5项满意评分相比较
种植牙组在舒适、咀嚼、美观、固位及语言各项满意评分分别为(18.32±1.53)分、(18.16±1.21)分、(19.97±0.12)分、(18.27±1.42)分、(18.26±0.28)分,明显高于义齿佩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3。
3讨论
种植修复属于高难度精细修复,对术者要求高[3],需具备高超修复技术和丰富口腔整形手术经验,在术前除了需要对患者残余牙和植牙区情况进行认真检查,以评估手术可行性,还需制备各种模板,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保障种植体跟临近结构有良好的固定关系,具备正常咀嚼功能[4]。同时,种植修复对患者也有一定要求,需保障骨组织有一定骨密度,避免因骨量过低或骨质疏松影响固定效果,还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在种植前对有牙周病者需积极干预直至治愈[5]。另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经济能力、美观要求等。因此,在种植牙时,需把握口腔种植适应症,根据患者需求和具体情况合理设计种植体,确保修复体和颌牙均匀接触,以达到良好的咬合状态[6]。手术中需注意尽量保留骨膜,减少组织损伤,维持种植体生物力学稳定,减少骨吸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7]。
该研究中:(1)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5.61%(P<0.05);(2)修复后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变化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种植牙组分别为(0.50±0.13)、(0.55±0.11)mm,义齿佩戴组分别为(0.57±0.22)、(0.59±0.21)mm;(3)修复后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在舒适、咀嚼功能、美观、固位、语言5项满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种植牙组分别为(18.32±1.53)分、(18.16±1.21)分、19.97±0.12)分、(18.27±1.42)分、(18.26±0.28)分,义齿佩戴组分别为(13.37±1.72)分、(14.95±1.92)分、(14.97±1.72)分、(14.22±1.59)分、(13.58±1.26)分,这说明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而侯丽萍等[8]的研究也显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达到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94%,与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减少牙槽骨吸收,提升患者在舒适、咀嚼功能、美观、固位、语言方面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纪翠翠,王丽娟,董长安,等.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75-176.
[2]邱伟芳,邓文正,曾冠强,等.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13,41(5):732-733.
[3]刘遵望.口腔种植牙修复68例单个牙缺失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16(4中旬刊):67.
[4]耿汝杰.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9(36):8-9.
[5]李雨轩,梁清军,赵伟杰,等.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及疗效评价[J].中外医疗,2015,34(31):33-34,37.
[6]王永贵,张令.观察研究口腔种植牙(以下简称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6中旬刊):349-350.
[7]李兵.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J].临床研究,2016,24(2):68-69.
【牙移植临床医学论文】推荐阅读:
自体牙移植术12-22
人工种植牙临床研究12-18
心肺联合移植论文05-23
银杏大树移植论文06-04
肝肾联合移植论文10-24
大树移植与养护论文05-19
园林树木移植技术论文06-17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论文08-03
自体血干细胞移植论文07-15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论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