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设备

2024-06-19

石化设备(共10篇)

石化设备 篇1

石油化工装置在设计、制造、建造、安装调试和运行过程中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可变动性等特点, 易引起失误, 进而造成运行中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方面的隐患。近年来, 时有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确保装置安全可靠地运行, 避免事故发生, 并在有限的经济投入前提下确保回报最大化, 乃至社会利益最大化是十分关键且值得深思的问题。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 “如何管理好设备风险”是石油化工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设备风险管理

DNV GL (挪威船级社) 针对不同阶段的装置设备提供多种过程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 如图1所示。例如, 在设计阶段可开展QRA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定量风险评价) 、HAZOP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等风险管理工作, 在运行阶段开展RBI (Risk Based Inspection, 基于风险的检验) 、RCM (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 、SIL等工作。

设备风险管理的主要核心为基于风险的管理技术 (Risk Based Management, RBM) 。DNV GL通过总结自身的设备风险管理经验得出, 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要比减少和消除更为重要。将RBM运用到设备风险管理上, 通过确定整个风险中需要改进的特定部分, 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降低安全风险。针对石油化工行业内的设备设施, 按其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应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如图2所示。

相关技术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RBI即基于风险的检验。其最初由DNV GL开发运用于海洋平台的管理, 现已在国内外的石油化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石油协会 (API) 和DNV GL制定了API RP581—2008《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 其为API RP 580—2009《基于风险的检验 (RBI) 推荐做法》的基础。前者给检验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 后者规定了检验的相关最低标准。

RBI技术主要针对静设备及管线, 这类设备的完整性易受某些损伤机理的影响而逐渐恶化。失效风险的计算来自于2个因素——失效可能性和后果:

风险 (R) =失效可能性 (Po F) ×失效后果 (Co F)

RBI定量分析的过程, 是先根据所有可能导致静设备及管线损伤的机理, 计算出失效可能性的大小, 同时计算出损伤所致的内容物泄漏的失效后果, 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相应的风险大小。而后, 根据风险的大小对设备进行风险排序, 作风险矩阵排序图, 确定检验的优先次序;根据风险可接受准则、风险的大小和未来的发展确定检验日期和周期;根据损伤机理推荐有效的检验方法和检验位置及范围。

在设计初期, 可用RBI技术对工程材料、腐蚀监测布局、工艺关断的位置及数量进行评估, 以检测所采取的手段、屏障是否能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另外, 可通过RBI技术了解装置的风险等级, 为将来的设备管理制订检验管理计划。

在运行阶段, 要执行RBI制定的检验和腐蚀监控计划。通常在一个装置中占10%~20%的高风险设备项所占的风险达整个装置总风险的80%~90%。通过RBI分析, 可以识别出这些高风险设备项, 从而制订有效的检验策略, 达到风险和成本的优化。

RBI技术为企业合理分配检维修力量提供了基础, 同时可帮助企业持续改进设备的维护检验管理。通过合理使用检维修力量, 企业既可以避免高风险设备的失修, 实现生产安全, 又可以避免低风险设备的过度维修及过量停车, 造成检维修资源的浪费及停车经济损失。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

RCM即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技术主要针对动设备, 如:泵、压缩机、电器和仪表以及静设备的维护维修问题。它是建立在风险和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地对装置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进而定量地确定设备在每一故障模式下的风险及失效原因, 识别出装置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从而对设备的异常工况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制定出针对失效原因的、可降低风险的维护策略。

传统的维修观念认为, 装置失效与时间有直接关系, 缺乏“潜在故障”观念。目前, 国内石油化工行业针对设备设施的检验维护多是基于以往的经验, 多停留在“定时计划维修”的层面, 忽视了故障的潜伏性, 对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潜在失效风险的综合考虑不足。许多企业检维修力量的投入与所维护设备的风险等级不相称, 造成维修过度、维修不足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维护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经验性。而RCM则以FMEA为基础, 不单纯以时间作为设备检维修的划分节点, 把可能产生的故障扼杀在潜伏期。

通过系统地分析设备的失效模式、失效影响及失效原因, 企业可以制定出经过可靠性优化的、有效针对失效根本原因的维护维修策略;完整和系统地评估装置的风险大小, 识别出高风险项目, 建立有针对性的维护策略, 以降低装置整体风险和提高可靠性。实践证明, RCM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降低检验维护成本。现在, 该技术已在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公司等成功应用。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SIL

石油化工行业使用了独立于过程控制系统的安全仪表系统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SIS) 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SIS包括了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检测保护系统等。在正常生产时, SIS处于休眠或静止状态, 一旦生产装置或设施出现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情况时, SIS便会自动控制生产设备停车或自动导入预定的安全状态。从国内外多起事故来看, SIS的拒动或设置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

SIL即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方法是按照绝对风险准则, 对SIS进行风险分析的。为保证SIS的可靠性, 要求在对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SIL评估。根据失效产生的后果及风险, 将安全仪表功能 (Safety Instrumented Function, SIF) 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1~SIL4, 最高为4级) 。针对不同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SIS在设计、制造和操作维护等方面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针对石油化工行业装置中的单元、系统、设备设置的SIS应以IEC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 (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 及IEC 61511《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 (Functional safety——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y sector) 标准为基础, 进行可靠性等级划分, 进而确定相应的采购、维护、运行和监控计划。

通过SIL评估确保装置中SIS的SIF (安全仪表功能) 设置是基于风险的, 使其与其他安全保护措施相辅相成, 同时减少针对低风险设备设施的保护费用。将充分降低风险作为SIS设计的一部分进行考量, 并将其延伸至整个安全寿命周期内, 对运行装置内的SIS按照安全需求给予充分维护。

结论

为有效控制石油化工装置的风险, 保证设备设施长周期稳定运行, 减少事故发生, 需要不断提升设备设施管理水平。要区别于传统的设备管理, 更强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核心, 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着手, 重点突破, 全面提高。

石化设备 篇2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召开设备工作会议 要求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为安全高效生产经营保驾护航2010年10月18日至19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设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立了“十二五”设备管理工作发展目标,号召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努力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夯实“安稳长满优”运行基础,为安全平稳高效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章建华作工作报告,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蔡希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厚良宣读表彰决定。会议确立“十二五”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在持续巩固企业传统设备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引入、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现代化设备管理理念和技术,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科学的现代化设备管理模式。

王天普指出,设备管理是企业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随着集团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必须充分认识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设备管理工作。王天普强调:要树立信心,切实加强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特别是设备的前期管理,推动设备现代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要学习系统内外设备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检维修管理的有效方式;要找出设备管理薄弱环节,善待设备,依靠精细化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周期,提高企业效益;要加强检维修队伍和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改制企业检维修体系和制度;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检维修费用;要分层建立完善管理体制;要不惜代价抓隐患治理。章建华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4年来集团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总结了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下一阶段设备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配齐各层次设备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明确管理职责;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隐患必治原则,适当增加投入,继续加大隐患治理力度;三是加强设备前期管理,从源头抓设备本质安全;四是加大检修、保运队伍管理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五是推进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标准化,以“两化融合”提升管理水平;六是使节能减排理念融入设备管理各项工作。

浅谈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设备管理 信息化 存在问题 实现途径

1 概述

所谓企业信息化,通常情况下是指企业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巩固强化自身竞争力的过程。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往往可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通过对设备加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满足企业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满足企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对于炼化企业来说,自身的设备无论数量,还是复杂程度,其它行业都是不可比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设备管理朝着精细方向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通过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受控逐渐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

2 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2.1 通过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对设备的采购申报、报废申请、使用申请等多个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痕迹化。同时对设备采购、设备处理等实现全过程的记录,进一步为监管设备资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2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设备管理部门的基础管理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管理更到位,实现了财务与实物账目的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设备实物账目与财务账目不一致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受传统手工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设备在管理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存在设备分散、管用分离、账物不符、账卡不符,管理与使用情况脱节等问题,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无法全面准确、动态实时地反映设备使用、分布等的详细状况和信息。通过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强化对设备的实物与资产配套管理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管理精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由粗放型管理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从设备的采购到设备的报废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借助信息管理的痕迹化都能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涉及:采购、维修、使用人变更、报废申请、处置、价格折旧等记录,都能够在通过基础信息实现动态的管理。通过生命周期对资产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的类型,使用部门,购买价格等管理的多维化、档案化;管理更全面,对设备通过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机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自动地提供设备管理的预警信息,对于不符合使用标准,容易产生故障,以及容易造成事故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报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3 对于设备使用部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使用人员管理设备提供了方便,同时提升了使用效率。通过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个人使用设备清单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的查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使用人员管理设备。设备使用不同通过查询使用设备的采购记录、维修刻录,使用人变更记录等信息,进一步了解所用设备的性能,进而为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2.4 从决策部门的角度来看:可以优化调配,服务决策。通过设备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量化指标,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分析模型,以分析、统计等手段,实时掌握企业设备存量、设备变量和设备闲置率等状况,实现设备合理调配,提高使用效率,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详实,科学的分析决策依据,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

3 目前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大部分的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如网络、软件应用)建设多集中在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而一线生产部门却相对薄弱。根据近年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近半数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数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用在使用防火墙上;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网站一对外发布就万事大吉。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地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已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为数不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大多数企业只是停留在信息化的表面,根本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深层功能。

3.2 在工作意识和工作习惯方面,大部分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都比较欠缺。我们的设备管理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将重点集中在设备故障检测及维修上,进一步忽视了对现有工作进行规划、维修维护知识积累、设备管理数据积累,以及设备运行数据分析等。许多基层工程师甚至忙于具体工作,进而抵触建立工作文档。

3.3 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涉及面比较广,技术难度大。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设备管理,一方面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与设备的技术有关。另外,做好状态监测、检测,以及预防性维修,同时结合不同的设备系统等,也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3.4 通过艺术性的工作技巧,进一步使企业领导重视此项工作。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由于设备管理部门不属于盈利部门,通常情况下容易被忽视,然而一旦出现问题,由于平时基础工作不到位,面对问题没有相应的数据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管理部门又会遭到领导或生产部门的指责和埋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获得上级部门和兄弟部门的重视与支持,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

4 建设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4.1 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领导的参与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作为舵手,实施任何项目,都需要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领导能够准确把握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信息化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企业实际发展方向的项目不符合,通常情况下都是不成功的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阻力总会存在,在领导的参与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就可以有效地克服,进一步加快实施进度。

4.2 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通常情况下,企业信息化走向规范化的前提是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规避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障,在这方面企业全体人员需要统一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持续应用企业信息化奠定基础。与其他管理制度一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借助相应的规定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这些规定与措施通常情况下是企业信息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的规范。

4.3 新系统与原有系统共享信息

在对设备信息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新系统和原有系统之间共享信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信息的孤岛。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使用不同的系统,根据专业的不同,甚至在同一部门也会出现单独的应用系统,用户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可以对某一方面的信息进行方便地了解。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通常情况下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4.4 加强新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培训

企业全体员工作为信息化培训的对象,通常情况下,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员工,都需要接受培训,在企业内部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每个人都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影响和作用,进而对信息化的的理解和态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对象,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

4.5 系统的二次开发扩展性

通常情况下,系统功能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管理变革,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因此,在对信息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系统与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与日常管理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深入钻研。通过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二次开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

5 不同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石化企业由于受本身利润、产值、规模、管理水平高低等的影响,导致不同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不同,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企业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5.1 如果企业管理基础不扎实、管理体系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上”计算机软件,对于管理基础与工作体系根据软件系统提供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功能做出调整与完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工作基础。

5.2 如果企业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并且管理基础工作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将“规范化运作”作为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标,通过规范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降低设备的维护、管理成本,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企业要实现“规范化运作”,通常情况下所需的软件主要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先进管理和完善管理体系的产品。

5.3 如果企业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规范化运作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制定较高的信息化目标,通过建立企业级的EAM 系统,将设备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追求资产的最优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

6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于加强石化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信息化的成效建立在管理现实的基础上。管理层要重视和支持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选用合适的软件,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石化企业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设备支持。

参考文献:

[1]赖庆为.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5).

[2]张春江.系统论基本原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J].价值工程,2011(34).

[3]张维波.吉林石化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7(08).

石化设备维护与现场管理 篇4

近年,石化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是由于人员的违章操作、检修维护不当等因素所致。石化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员工的责任心不强、操作技能不精、设备检修标准不高、措施不得当、行为不规范、设备超期服役等,可见设备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工作,要求我们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管理。

设备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的行为管理,各种制度、标准、规范,只有通过人的行为,才能体现出设备的运行状况,体现出设备现场管理的标准;只有人去执行规范,才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率,保证装置安全平稳运转。故对设备“人性”化管理和人员行为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石化设备维护的主要措施

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做到设备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主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探讨相关的设备管理维护办法。

2.1人

人是生产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益、设备寿命。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主要从思想素质、专业技能、行为导向等方面入手。制订制度、标准、规范提高思想认知,用奖惩机制作为专业素质提高的导向。

从新员工进厂,人力资源就建立员工工作信息档案,及时发现专业人才,适时调整岗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培养多面手,还要注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深度研究。

新员工进厂后从制度规范,专业认知,安全事项等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在师傅的带领下,从事本岗位的工作。岗前培训要有记录,有成绩,有不足和改进方法,并存入档案。

老员工要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思想素质、爱岗敬业教育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用奖惩机制作为他们对美好愿景追求的动力,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发现工艺设备问题,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2.2机

设备管理中的机是指生产所需的设备、配套设施及设备维护中所需的工机具,是人设备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办法落实的具体表现,它的选型不但要满足生产的需要,还要注意设备的技术先进性、节能可行性,方便操作、监测、维护、检修等要求。

设备、工具档案要从入场验收时做起,并把存在的问题做好入场记录,及时和相关单位联系,对处理情况标示备案;使用维护时,首先要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把维护保养、检修情况做好记录,建立设备档案,作为设备溯源管理法的基础数据,并把其中代表性案例作为学习培训的课件。

重要设备的维护实行看板管理,以统一认识,促进学习,快速提高管理水平;用挂牌管理法使设备责任人和设备所处状态始终处于公开透明,以方便操作和检查;促使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以及视、听、感效果,达到要求标准。

2.3料

设备管理中的料,除了考虑生产物料外,重点是设备材质、配件及附属材料的质量,必须满足生产需要和安全规定。

相同型号,不同的环境,对设备的材质要求不同,为了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对于水、汽、风、低温油类介质,设备宜选用碳素结构钢,但在高温、高压、含有硫、及其他腐蚀性较强元素的油和烃类介质中,要根据介质的性质,选取相应的耐腐蚀材质作为设备、配件的材料,比如不锈钢、四氟等,以避免因介质温度、压力、腐蚀导致的设备事故。

新设备应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跟踪、对比,以及时发现设备材质、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老设备注意安装时间和使用年限,密切注意其性能变化,对接近使用期限的设备,重点监护,挂牌提醒,严谨设备超期服役。

2.4法

所谓法就是制度、规范、办法,它和其他几个因素紧密相关,它是人行为的准则,是对机械设备操作维护的规范,是对料验收的依据,是保护环境安全的标准,在设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首先建立完善各岗位的作业指导书,相关岗位人员统一组织学习,使员工掌握本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岗位风险,熟悉应急预案基本方法,并认识到按章操作的重要性。

(2)实行设备管理承包责任制,按照机、电、仪、操把设备业务分工,把巡检、保养、隐患整改等方面工作责任到人。成立承包小组,使每位成员明确分工,责任清晰,使日常巡检正常化,并把各岗位的检查记录上报,由主管部门综合对比分析,根据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好计划性维修。

(3)制定设备维护细则,设备巡检实行挂牌制,润滑油管理按照“五定”(定时、定人、定量、定点、定质)、“三过滤”(大桶进小桶、小桶进油壶、油壶到设备)及化验监督制,设备完好率实行评分考核制,关键设备实行专业人员重点监护制。

(4)完善设备检修程序,在设备检修时,首先办理作业许可证。作业前,相关部门认真填写检修申请记录,并做好现场处理协调工作;作业中相关部门人员旁站、协调监护;作业完毕,相关人员验收签字,并对检修质量划分评定。充分发挥检修申请记录的作用,事故原因分析应真实、详尽、具体。

(5)把设备按部位分解定分,根据设备故障情况,量化设备运行状态,既能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又能看到故障部位劣化程度及问题的危害性。

(6)坚持“三级”(厂级、车间、班组)“四检”(设备主管部门所进行的月检;车间进行的周检;专业技术人员与维护人员所进行的日检,岗位操作工人巡检),对设备进行定点、定时、定人检查,并把当日检查情况上报。

(7)重视设备档案制度,设备档案从入厂、安装到日常维护检修,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由设备主管部门备案,层层负责。以建立规范、科学的现场管理体系,全面准确地记录各个设备的基本信息。

2.5环

设备管理中的环境主要根据设备内部介质的性质、压力、温度等条件,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制度,为设备运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环境、同时不让设备所处的周边环境受到污染伤害,并制定可行的执行保证机制。

安全和环境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设备的操作和维修,都要做好作业前安全环境风险分析,制定安全作业预案和事故应急预案,现场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和责任,认真负责分工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做好检查处理工作,为现场作业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相关人员还要现场旁站监护,全程做好安全、环境保护措施,以避免事故或有害物质流入大气和地下。

3设备现场管理措施的落实

设备管理制度、规范建立以后,需要相应的机制去监督、激励、促进。

(1)实行设备责任分解,制定责任目标,根据设备达标情况量化考核,和责任人当月的绩效考核挂钩,月底表现好的班组实行流动红旗制,记录备案,作为年度评先和晋级的依据。

(2)设备完好量化,按照部位分解,量化分值,根据日维护分值、月均值、年累计值,可以看出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综合结果,对分值高的设备责任人,实行年终设备维护专项嘉奖。

(3)实行部门监督,各岗位的日巡检表,设备检修申请表,以车间为单位汇总到公司设备主管部门专职人员,主管部门当日汇总对比,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落实、监督、处理。对重要设备主管部门设专业人员负责,落实督促设备维护。

(4)凡是事故都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①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②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③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④事故指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以便查清事故的真正原因,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同时增强了员工对事故危害的认知度和工作责任心。

4设备现场管理的完善

设备现场管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设备全方位的管理,给人的视听嗅触以综合美感。现在最流行实用的是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其中素养的形成最困难,且最为关键。

只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把现场管理人员做好培训,把每项工作都坚持按照PDCA循环管理,才能带动全体员工,坚持不懈的做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养成素养,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6S管理改善设备工作环境,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5设备现场管理的发展

随着石化行业的装置规模的扩大,设备长周期连续运转已是发展的趋势,以设备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模式,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质量计划维修,需要更多的高科技设备管理人才,维修方式也由以前的事后维修、到计划维修、在线维修。设备的在线监测、在线维修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所以,带压堵漏、在线监测等新技术的学习掌握,已成为现代维修人员必备的本领。

另外,设备不仅为生产服务,还要通过设备技术发展、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发挥设备管理的真正作用。

6小结

石化设备 篇5

扬子石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获南京先进 作者: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07期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扬子石化日前荣获“2012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如何加强石化设备维修管理 篇6

1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1) 制定设备维修管理制度。针对维修不规范的情况, 制定了《设备仪表维修控制程序》, 规范了设备维修从维修计划的接收、维修、交接、投用整个过程, 使维修计划的确立和维修过程都得到控制。制定《物质管理标准》规范备品备件的申报、验收、不合格品的处置等, 使备件质量得到控制。日常维修检修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对不按标准的行为, 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确保维修质量。

(2) 制定设备维修技术规程。针对不同类型设备, 参照技术说明和国家及行业规范, 编制了每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编制成册, 纸质发布《维护检修规程》到班组、维修站。规程详细记录设备检修中的各项技术参数、检修项目、日常维护保养操作要领和要求, 使各项工作都有据可查, 有规可依。

2 建立设备维修台账, 确定检修周期

对公司维护范围内的设备逐一进行登记, 记录设备各项技术参数, 配件型号规格, 检修情况, 日常维修情况, 备用设备切换情况, 对每一台设备建立动态档案。根据技术规程要求, 确定每台设备的大、中、小检修周期, 规定维修站按时完成相关检修检查工作, 公司进行检查考核。

3 加强设备巡检管理

公司制定巡检管理标准, 规定巡检路线, 制定巡检表格, 规定巡视检查记录项目;公司还特意设计各级维护人员的巡检时间和频次, 使巡检尽可能覆盖到各时间段。这样设备出现运行异常时, 能及时被各级巡检人员发现, 及时处理, 排除隐患,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确保巡检质量, 我们又对巡检过程中及巡检后一段时间, 出现的设备问题进行责任界定, 从而提高了巡检人员的责任心, 避免巡检走过场的现象。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 减少故障, 确保生产平稳安全运行。

4 规范检修流程

公司组织工程师和维修站技术人员, 针对每种设备类型编制检修检查记录表, 确定检修项目和次序, 详细记录检修前后各项参数, 实行步步确认, 签字验收, 对关键点进行控制, 确保检修质量。

5 建立大机组特护制度

许多大机组如催化主风机、重整压缩机等都是生产的关键设备, 没有备用, 一旦出现故障, 就可导致生产停运, 甚至带来人身伤害。为确保机组与生产同步运行, 公司制定了每月由公司各相关部门参加, 对大机组联合检查的特护工作标准, 编制监测记录数据表格, 检查各项运行参数和运行状况, 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对比前次记录情况, 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异常, 为合理确定检修周期提供依据。

6 实行设备分类、分级管理

公司制定设备分级划分标准, 对维修公司维护范围内的设备划分为关键、主要和一般三级。关键设备指那些没有备用, 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生产, 可导致停工的设备;主要设备指那些和高温、高压、有毒介质有关的设备及主要工段设备。对关键及主要设备进行重点管理, 制定具体管理标准, 确保重点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不出现影响生产事件。对设备管理实行公司、维修站, 班组三级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规定三级质量验收的范围和流程。通过分类、分级管理, 使各级管理单位有责任、有压力, 有重点的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即防止重大设备故障出现又维护好了一般设备。

7 编制设备预案

组织工程师、维修站技术人员对公司维护范围内的各类型设备, 进行统计分析, 结合日常使用维护情况, 设想各种故障现象, 制定相应应急处理预案, 下发各级维修人员进行学习, 使他们遇到突发设备事故, 知道如何处理, 防止出现特别是危急问题时, 维修人员出现不知所措现象, 出现影响生产事件。

8 适时召开问题分析讨论会

针对日常维护中出现的有代表性问题和疑难问题, 适时组织召开公司各部门参加的问题分析讨论会, 总结经验和教训, 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方案, 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制定处理预案, 防止影响生产事件出现。

9 建立案例汇编

统计公司近几年维修中出现的维修事件和设备出现的有代表性问题, 组织工程师进行分析、讨论, 剖析问题的真正原因, 总结经验, 编辑整理成《维修公司案例汇编》, 下发到各班组进行学习培训, 吸取教训, 遇到同类问题知道如何处理,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0 编制设备月报, 每月对月度维修情况进行分析

公司汇总月度各维修站设备维修情况、备件更换情况、维修中出现的问题等, 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做的好的亮点, 即进行推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为下一步维修工作的开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1 加强同生产单位的沟通

维修公司服务于集团四分之三的公司, 天天和生产单位打交道, 维修服务质量的高低, 和生产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密切相关, 为取得他们的支持, 维修公司定期到各生产公司邀请分管设备领导和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进行座谈, 听取他们对维修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把维护中遇到的问题告诉他们, 希望予以配合, 经过沟通达到互相理解和支持, 维修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如一段时间经常因工艺操作不当出现机泵抽空, 导致密封损坏故障, 经过和工艺沟通, 使他们改进了操作, 避免机泵故障。

12 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 提高维修技能

随着集团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维修人员也不断增多, 大批新员工不断充实维修队伍, 维修水平整体偏低, 维修质量得不到控制, 维修效率偏低。为提高公司整体维修技能, 在公司内部展开公司、维修站、班组各级培训工作。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统计分析, 结合维修需要,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明确各级培训教师的职责和考核标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如“师带徒”培训, 新老员工结成对子, 互帮互学;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 以赛促进维修水平的提高;利用闲置设备, 进行实际拆装, 调试, 开展实际操作培训, 使维修人员掌握维修技能。通过对维修人员维修技能的培训, 维修公司整体维修水平的到提高, 维修质量事件大大减少, 近两年再没有出现影响生产事件。

摘要:设备维修管理首先要完善制度, 规范流程;其次要编制预案, 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管理要有重点、分级管理;维修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石油石化设备进出口贸易下滑 篇7

据海关总署统计,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主要产品进出口累计总额为129.09亿美元, 同比减少2.15%。其中进口总额32.17亿美元, 同比减少5.47%;出口总额96.96亿美元, 同比减少1%。进出口贸易顺差为64.75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0.87亿美元, 增长1.37% (统计范围为60种主要产品, 下同) 。

上半年, 石油石化设备产品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同比全部出现负增长, 进口减少幅度大于出口减少幅度, 进出口整体形势严峻。这反映了受金融危机影响, 国内和国际市场表现疲软。

数据显示, 油船和天然气船进出口同比大幅减少。其中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同比大幅减少, 分别减少44.81%、99.02%和43.95%, 这是导致总进出口额同比全面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除油船和天然气船外的其他主要产品进出口总额仍保持两位数平稳增长, 且出口增长幅度大于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进口方面, 除炼油化工设备小幅增长外, 石油钻采和金属压力容器进口减少幅度较大, 从而导致贸易顺差继续加大。

石化设备 篇8

关键词:石化,设备隐患,排查

近年来, 石化企业由于设备隐患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成为影响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 对石化装置的安全生产构成了很大威胁。近期我们对某石化企业设备隐患排查进行了调研, 对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 设备隐患排查工作的现状

一直以来, 该公司都非常重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重点围绕影响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方面, 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排查与治理, 集中解决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设备存在的缺陷, 全面落实设备隐患主体责任。

(1) 目的明确, 确保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有效开展。设备隐患是指可能导致设备运行缺陷或损坏, 造成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环保事故、非计划停车等不安全状态或管理缺陷, 从而导致经济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的潜在危险。隐患具有潜在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 而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不确定性, 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调研情况来看, 各车间能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对设备隐患排查的工作部署, 建立、完善了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重点设备隐患监控机制, 深入开展了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2) 制度健全, 确保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有序开展。为了搞好设备隐患排查工作, 该公司制定了设备隐患管理规定, 明确设备隐患分类及分级管理的要求, 设备隐患按照三类来管理:

A类:隐患消除过程复杂, 需进行重大设备改造才能解决的或需要公司各部门共同协调处理的隐患, 由公司设备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整改。

B类:二级单位凭借自身力量可以消除的隐患, 由二级单位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整改。

C类:风险较小、处理比较简单, 且车间可以自行组织消除的隐患, 由车间负责组织整改。

对一旦发生事故将引起严重后果的设备隐患, 例如可能造成装置停工或重大设备损坏的, 这类隐患不论属于哪种类别都由设备主管部门负责跟踪整改。

(3) 注重实效, 增强设备隐患排查工作的针对性。该公司重视推广Tn PM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 管理模式, 以“6S”和“6源”为切入点, 通过现场清理整顿、清扫、点检等, 建立设备隐患排查工作的基准和起点。公司主管部门对如何开展设备隐患排查进行了讲解, 对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 即“查什么、怎么查、如何处理、如何封闭”进行了具体指导。各单位明确了设备隐患排查工作目标、要求、范围及重点后,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例如, 炼油厂专门讨论确定了设备隐患排查的思路, 对不同类型的隐患采取了不同的排查方式:

对“四超” (即:超温、超压、超负荷、超速) 设备, 查原始设计条件与实际操作参数的差别。“四超”设备属重大设备隐患, 必需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及后果评估, 制定严密的监控措施和工艺操作指导。

对基建遗留的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到位、材质不清或经光谱分析材质不合格的设备和管道, 对照加工高硫高酸原油选材导则及相关标准, 列出材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管道部位, 查是否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

对未按加工高含硫原油测厚管理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测厚的设备和管道, 逐台设备、逐条管线排查, 查不合要求的设备和管道, 补充列入定期或不定期的测厚计划。

查设备档案是否帐物一致, 是否存在材质变更而管理不到位的设备和管道。

对于工艺条件发生变更的设备和管道, 查是否进行过详细的计算、分析及评估, 是否对设备和管道造成隐患。

对已发现的重大腐蚀或隐患, 但因生产原因无法停工检修的设备和管线, 查是否已上报相关部门, 是否已制定监测措施加强监控。

(4) 落实责任, 建立设备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在设备隐患排查中按照“任务、责任、实践”工作要求落实了流程中各环节的责任, 以“常态化、多渠道、封闭管理”为原则建立了设备隐患发现、治理机制, 有序、高效地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了原因分析及后果评估, 一些隐患得到及时监控和消除, 重大隐患采取了重点监控措施, 由公司设备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监控。

2 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防范事故的有效办法, 就是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装置安全可靠运行。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是对人和物的综合管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 还存在一些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够, 排查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基层单位对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意义认识不足, 走过场, 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未严格按要求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 从各单位上报设备隐患滚动汇总来看, 一些车间连续两个月均无上报设备隐患项目。

(2) 未按时上报设备隐患滚动汇总表。《设备隐患管理规定》明确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隐患排查项目、整改计划及整改进度, 已完成整改的隐患需作好总结随滚动汇总表上报公司设备主管部门。从实际的运作来看, 该项工作滞后。

(3) 设备隐患整改率低, 未完全实现设备隐患闭环管理。统计已上报的设备隐患项目中, 反馈已完成的项目不多, 整改率只为10.7%, 设备隐患未实现闭环管理。造成设备隐患整改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装置老大难问题, 如某装置二次机组及出口管线振动大的问题, 为初始设计、安装遗留下来的, 从开工至今仍未找到解决的办法, 只能加强监控及定时加固基础螺栓。二是设备、管线腐蚀问题。有些设备和管线已多次出现腐蚀, 但现有手段无法彻底解决。如某橡胶装置胶粒水系统设备管线因氯离子腐蚀和胶粒冲刷减薄, 设备管线脆化, 腐蚀严重, 只能联系设计进行管线更换, 待大修时实施。三是涉及到系统安全性的隐患, 因涉及面大, 费用高, 短期难以及时整改。四是设备落后的问题。目前许多设备运行年份已长, 一些备件厂家已不生产, 备件磨损或损坏后, 无法找到合适的备件, 只好采取被动的停机拆检, 备件实物测绘、配件加工的方式, 延长设备检修时间, 带病运行直至更新。这些设备常因备件加工精度不够或质量不好而停机检修, 给生产带来被动。五是设备前期管理问题。设备采购招标往往是以价格为判定标准, 没有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 易造成引进设备的同时埋下隐患。六是协调、宣传教育问题。公司厂区跨度大, 周边有农田与村居。因周边村民隐患意识不够, 一些设备、设施屡遭破坏, 防不胜防。如港口分部湛江站旧架空线路11#水泥塔 (终端塔) 旁被当地村民挖土造砖, 严重威胁该终端塔, 影响线路安全运行。

3 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设备隐患的存在, 稍有疏忽, 则会造成严重后果。某装置大修, 发生了施工单位人员伤亡事故, 警醒我们设备隐患排查和监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将排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 发动和依靠基层职工参与设备隐患排查工作, 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 不留死角。

3.2 突出重点, 强化督导

对排查出来的设备隐患分类归档, 对重大隐患及难以整改的隐患, 逐级成立设备技术攻关小组进行攻关。对每一项设备隐患查找真正的原因, 对症下药, 重大设备隐患分级督办, 使隐患得到监控和解决。

3.3 建立台帐, 完善应急预案

排查发现的设备隐患需及时整改, 按时上报隐患滚动汇总表及隐患整改计划, 建立已整改设备隐患台帐, 总结已消项的设备隐患, 包括详细描述隐患的发现时间、隐患现象、产生的原因、处理过程描述、隐患消除后取得的效果等, 实现设备隐患项目的闭环管理, 做到设备隐患有记录, 可跟踪、查询及验证, 提高设备隐患整改率。尚未整改完毕的重大设备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整改措施“五落实”。难以整改的设备隐患需完善监控、整改措施及应急预案。

3.4 运用新技术, 创新隐患排查措施

目前在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治的过程中, 排查规则、监控及整改措施大部分是依靠历史经验来制定的, 这势必会造成缺项、漏项、监控不到位等问题。运用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 、RBI (基于风险的检验) 及SIL (安全完整性等级) 评估分析方法, 可以量化评估设备隐患的风险度, 按照风险度进行详细的FMEA (失效模式) 分析及腐蚀速率计算, 根据不同的失效模式及腐蚀机理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及维修策略, 从而提高隐患排查、监控和整治的有效性。另外, 借鉴和吸取同类型石化企业的经验教训能够帮助我们丰富历史经验库, 使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更具准确性、时效性。因此, 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利用各种途径 (技术交流、文献、网络论坛等) 收集、整理同类型装置出现过的各类设备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5 回头看, 再检查

设备隐患排查整改是一个动态的、难以掌控的过程, 存在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等特点, 因此对已经排查出的设备隐患需建立监管机制, 定期组织“回头看”、再检查, 以巩固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成果, 确保取得实效。

4 结束语

随着设备隐患治理专项工作地不断深入, 发现和解决了许多生产上的瓶颈问题。尽管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仍存在着部分单位对这项工作不重视、不规范、不细致的现象, 排查和整治的手段不多、资金不足则是制约深入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规范设备隐患排查整治程序, 调整隐患项目整改资金结构, 创新排查措施, 建立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隐患、重点设备监控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推动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深入开展, 是设备隐患工作的重点和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建智.隐患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的机制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石化设备 篇9

关键词:石化设备,故障,维护管理,排查

前言

大多数石化企业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 都追求设备故障发生概率为零的目标, 显然这在实际的生产管理当中是难以实现的。就目前来说, 石化设备在制造的过程当中, 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结构设计不尽合理, 零部件装备技术落后, 加工过程粗糙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常常会导致故障的发生, 不利于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工作。尤其是石化行业存在较大的风险, 设备在维护上比其他行业更加有难度, 除了要经常性的进行维护和管理之外, 同时还要对一些特殊设备, 如易燃、易爆且高温高压特性的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故障处理, 只有从全方面、多角度维护何管理石化设备, 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石化企业生产设备长期的安全运行, 提高经济效益。

一、石化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企业对石化设备现代化技术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的需求程度也不断提升, 这些因素都对设备管理工程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设备管理部门不仅仅要树立起全面实施设备综合管理的观点与理念, 同时还要结合设备的综合工程学应用, 综合考虑设备从设计到使用、淘汰整个过程, 积极融入管理工程学、质量控制、价值工程、信息反馈等理论和方法, 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石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当中主要涵盖了全员参与和设备维修的指导思想、维修方法与目标, 尤其是针对开展炼化设备故障的维修和诊断的过程当中, 除了要加强对设备操作的科学化和维修人员的管理, 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对操作和维修人员工作标准的考核力度, 只有在根本上建立起健全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逐步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才能够确保企业内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与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当中, 设备运行、操作以及维修管理人员才能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的去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当中, 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 达到设备维护管理的目的。

二、石化设备故障排查维护方法探讨

1. 故障排查维修方式的选择

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其主要目的就是如何用最少的费用获得最好的维修效果。针对不同的维修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需要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择优选择。通常来说, 石化企业会采用多种维修方式并用的方式, 现代维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恢复性维修、改进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

从石化设备故障的发展过程来看, 主要存在的故障类型有磨损型的规律性故障、偶发型的随机故障。主要的区别就是前者所发生的故障与磨损和时间有较大的关联, 而后者故障发生主要是偶然性的, 与时间无关, 但是这两种故障都包括了无发展期和有发展期的两种故障。故障呈现出规律性并且具有发展期, 因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征兆, 根据这故障发生之前的征兆, 可以进行预测,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则宜采用状态检修;针对于规律不强且无发展期的故障, 常见的电气元件重点零部件出现损坏时, 通常最好的维修方式是根据使用寿命来择优选择合适的维修方式或者更换零部件;还有一些情况如零件更换比较方便或者易于修理的零部件, 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对企业的生产运营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小, 这样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采用恢复性维修;而对于偶发性但无发展期的故障, 无法对故障的发生进行预测,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则只能选择恢复性维修。对于非重要设备, 停产所带来的影响不大, 则可以使用到故障发生之后再来进行紧急处理, 而对于那些重要设备则不同, 突然停机势必会给石化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样的情况的下可以考虑设置备用机器, 一旦发生故障可以立即进行更换。

2. 故障排查维修的特征和目标

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是石化企业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维修的目标, 因此故障排查维修也是基于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来进行的, 通常由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及主动维修组合而成。采用被动维修最大的弊端就是会造成很多的非计划停机, 因此可靠性维修应该尽量的避免。采用预防维修能够明显的减少非计划停机, 但是却也有可能造成维修过剩, 因此也要加以控制;预测维修主要的特点就是事先采取维修的策略, 不仅仅能够减少了非计划停机发生的几率, 同时还能够较少维修过剩, 值得提倡, 但是不能够在根本上消除故障;主动维修则能够从故障根源消除问题, 延长大修的周期, 具有不断优化改善系统功能的优点。

可靠性维修的目标是:充分掌握石化设备的信息, 减少石化设备故障的发生和维修费用,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基于可靠性的故障排查维修管理

基于可靠性的维修管理策略主要包含了三种情况:其一视情维修, 就是根据设备的应用状态和设备的性能运行情况来综合决定, 是否考虑对设备进行预防维修, 并结合定期报废和定期维修的方式来更换维修方法;其二预防维修, 针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或者对设备进行检查后安排维修的方法;其三事后维修, 该方法一般用于重要性不强的设备。

基于可靠性的故障排查维修管理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对潜在的故障风险实现预防性维修, 能够在故障在发生之前进行处理, 通过定期的检查查找出故障的根源;针对故障存在安全危害的设备强制性采用预防维修的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没有较为合理的维修方法, 就需要重新考虑设计设备或者部件;设备出现的经济型故障, 可以根据经济合理性来决定维修方式;针对不能采用维修手段解决的故障, 可以采用技术改造和设计来进行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石化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应该做到积极主动, 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加以改善和优化。对于任何设备而言, 一旦长期使用期间出现故障时在所难免的事情, 但是只要石化企业能够积极采用预防手段, 加强日常的维护管理, 一旦出现问题就立即实施高效的设备故障诊断手段, 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文章通过对石化设备维护管理与故障排查方法的研究探讨, 能够极大的提升石化企业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而能够提升设备维修工作水平, 使设备资产能够更加高效的为企业生产运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鹏.石化设备和管道带压堵漏的安全措施[J].辽宁化工.2009 (06) .

[2]李文明, 李文杰.石化设备故障诊断构件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 (34) .

[3]胡海军, 程光旭, 李磊, 武玮.石化设备故障率分布参数和维修效果参数估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 (11) .

石化企业设备维修数据多视角管理 篇10

关键词:多视角,三层C/S模型,维修数据管理系统

1 引言

随着现代大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设备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设备的计划、设计、使用、维护、修理等所需的设备管理体系与技术水平却不适应,仍停留在传统的维修管理阶段,较少考虑设备的维护修理。设备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1)信息处理效率低,过程繁杂,收集整理速度慢,周期长,各部门资料手工管理状态下重要信扁、散置,事后汇集情况普遍。造成运行、检修、技术、调度及有关部门的主要业务骨干埋头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2)设备档案、台帐管理分散,部门各自为政。且设备档案存储方式落后,新技术运用缓慢,大多数仍以纸张为主,成册装订存放,不便于综合查询。3)状态监测技术应用少,检修计划准确率低,造成维修过剩或不足。对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事故、设备技术状况等,分析处理不快捷;有关维修费用统计、事故、信息反馈分析方面,手段不先进。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的设备台帐资料,备件消耗资料以及设备故障资料基本上还停留在日常处理阶段,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资料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分析,这不但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发现规律,掌握设备的故障规律,备件的消耗规律,从而指导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如果能够成功地建设企业自己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就能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得先机。

2 面向对象的设备维护数据架构

2.1 系统结构选择

石化设备维修管理是一个多用户系统,石化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中的方方面面,各部门中涉及到的重复设备信息很多。为了最优地设计

设备MIS系统的结构,保证各部门之间既不需要重复设计数据结构、重复输入数据,同时在性能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高效率,客户/服务器结构是很好的选择,故本系统采用三层C/S基本结构。采用三层C/S结构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可延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具有良好的业务处理能力。三层C/S数据库应用系统,无论在执行效率、维护成本、负载平衡能力,还是在安全性、稳定性、延展性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多层结构的无比优势。

2.2 设备数据存储管理方式

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它的文档资料管理,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与设备相关的信息多种多样,这些信息以文档或图档的形式存在。他们包括设计任务说明书,设备使用手册,技术文件,附图(二维图纸,三维图纸),维修资料,维修记录等等。以上这些都属于文档资料管理的范畴,他们在计算机中以文件的方式存放在服务器的电子仓库中,只有具有合法权限的用户才能在权限许可的范围进行相关的查阅,从而避免了非法访问,使数据库中所有文档和图档得以完全控制。

石化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的生产车间又存在很多相同或者相似的设备,同类设备众多,安全维护困难,因此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将工程管理中的一些概念抽象为对象,一个对象有名字,有参数,可以被操作,并且在客户端有图形化显示。利用对象的父子关系,将对象组织在一个树状结构中。树的根就是根对象。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立了文件资料根和产品结构根两个根对象。

3 设备维护数据的归集

维修记录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为方便对设备维修资料的管理,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置文件资料根和产品结构根两个根目录,文件资料树目录下主要存放各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各种资料,方便用户查阅。产品结构根用于对设备的归类管理,即按照用户的要求将众多的设备显示在结构树上以便用户查阅。在这个根目录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导入设备台帐,以某石化厂设备台帐为例,如图1所示。

为方便用户查询,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制定了按照不同要求的导入方式。比如按车间分类导入,设备类型分类导入,功能位置导入。这样既增强了设备管理的灵活性。也节省了用户查询的时间。文件资料根是与产品结构根对应的根目录,文件资料根对象主要就是实现对设备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对应管理,文件资料根对象下面包括文件项目对象,子项目对象,文件目录对象和文件对象。以某设备为例,一台设备有很多不同的数据资料,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技术资料和维修资料。技术资料包括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产品图纸。维修资料包括维修说明,维修记录表等。而石化企业设备众多,同一车间可能有多个同一设备,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区分,此处通过设备号和工艺编号来加以区别。同一设备的技术资料是相同的,维修资料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方便对数据资料的管理,在文件资料根下面。文件项目对象对应规格型号,因设备名称和规格型号是一一对应的。文件子项目对应存放技术资料和维修资料,因为技术资料对同一产品是相同的,就不再加以区分,而对维修资料,存放的文件名就以设备号和工艺编号命名加以区分。这样就将文件资料的各级目录划分完成。用户即可按此方式将文件导入。

因为设备与文件资料不是在同一根对象下,因此这里是通过关联来实现设备与文件资料的对应,用户可通过关联方便的存取各种资料数据,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允许在文件,文件目录,部件,零件这四种对象之间用拖到的方式建立相互关联。用关联的方式将导入好的设备台帐和文件资料一一对应,关联建立好之后,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查阅设备与其他设备的关系,设备的各种资料记录。从而据此制定相关决策。

此外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还设置了一个个人工作区,用来存储从服务器传输过来的所有文件。方便用户对文档资料进行查阅修改。用户如果需要浏览某个文件,在权限许可的情况下系统会将此文件从服务器、电子仓库传输到前端,存入用户工作区下的“浏览文件”中,再打开该文件;用户如果需要检出某个文件,在权限许可的情况下系统会将此文件从服务器各电子仓库传输到前端,存入用户工作区下的“检出文件”中。对文件进行修改了后,可以进行检入操作,将文件从“检出文件”中回传到服务器电子仓库中。图2是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结构树视图。

4 不同视角的维护数据显示设计

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中,为方便用户对数据资料的及时查询,特从不同视角的角度设计显示设备的各类数据信息。

4.1 基于产品结构的数据维护管理

维修记录管理记录设备维修的详细信息,主要通过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下的设备管理根和设备资料根两个根对象来完成。设备的各种信息资料都通过这两个根目录下的子目录记录相关信息。用户左键点击产品结构树下面子目录产品,在系统右视图下就会显示该产品相关信息。为了使用户能全面了解该产品以及与其相关产品的维修信息,在右边视图区共创建了四个视图,四个视图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本产品的固有属性信息,本产品维护资料信息,同型号产品的维修资料信息,本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以及附图。通过这样的关联查询,维修人员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本产品的资料信息,并且方便的查询到同类型设备的维修信息,这样维修人员可以在了解同类型设备的维修信息的情况下更方便的做维修决策。下图3为基于产品结构的查询显示界面图。图中设备维修记录表,产品说明书以及使用手册以word文档的方式存于数据库服务器的电子仓库中,用户如要查看说明书,只需左键双击,就会以word文档的方式自动打开。

4.2 基于文件资料的数据维护管理

设备的数据维护本质上都是通过文件资料的管理而达到所需目的,基于文件资料的数据维护管理与基于产品结构的数据维护管理相似,石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中,文件资料树与产品结构树是相互关联和相互统一的整体,产品结构树主要是将产品以用户需求的某种方式将产品显示于树形结构图中,用户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录入该公司的设备产品以显示在产品结构树下面。而文件资料树则用来显示产品结构树下的产品数据资料。这些资料也按照用户的要求录入,包括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产品图纸,维修记录表等。

因为产品与产品资料不是在同一根对象下,因此这里是通过关联来实现产品与产品资料的对应,用户通过关联方便的查看数据资料。关联建立好之后,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查阅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关系,产品的各种资料记录。图4是基于文件资料的查询显示界面图。图中设备维修记录表,产品说明书以及使用手册以word文档的方式存于数据库服务器的电子仓库中,用户如要查看说明书,只需左键双击,就会以word文档的方式自动打开。用户点击某资料文件,与此文件有关的相关设备均显示于右边的界面中,并且设备的详细位置,编号,各属性均显示出来。这样用户就不会因为查询设备的资料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5 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的种种弊端,以石化设备管理工作为背景,提出并设计开发出了以设备维护管理为中心,基于多视角的石化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C/S结构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数据完整、一致,储空间最省,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数据输入工作量。

2)兼顾通用性与专用性:系统将设备基本属性与企业管理模式分离,不同企业只要在管理模式上做很少的修改就可以使用。

3)以多视角显示为背景,双向查询功能强大,操作灵活,使用简单、直观。

本文介绍的设备管理系统开发思想,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企业的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晓林,闵华清,张彦铎.基于三层结构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及其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1(S1):222-223.

[2]姚松,董小国.企业信息系统的三层结构[J].计算机应用,2000,2(20):51.

上一篇:工具设计下一篇: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